红色革命景点(精选8篇)
洛阳(1张)
国家5A级旅游景区9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神农山、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4处: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林虑山风景名胜区、青天河风景名胜区、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河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在全国19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占全国面积仅1/60的河南就占了4个,分别为嵩山、云台山、伏牛山和王屋山-黛眉山。在河南广阔的土地上,点缀着嵩山、云台山、尧山(石人山)、白云山、芒砀山、伏牛山、鸡公山、太行山大峡谷、牛尾山(伏牛山之尾)等名山大川,绽放着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等奇花异草,千百年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外友人前来旅游观光。
下面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介绍:
1、万山之祖-----嵩山
中岳嵩山,“峻极于天”且“居天下之中”,自古就被认为是“万山之宗欤”。单是一个“嵩”字就可以看出嵩山的地位,“嵩”者“高”“山”也。而实质上,嵩山海拔只有1492米。嵩山地区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国家文明,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而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古代文化遗址。2009年中国唯一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嵩山古建筑群”,共8项11处,其每一项都有资格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嵩山是一部用石头和建筑书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
嵩山(7张)
嵩山更是举世罕见的地质博物馆。小小的嵩山,竟然横跨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年代,是地质学领域的“五世同堂”。据说嵩山上既能见到大象的化石,也能见到海象的化石。这就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嵩山群峰挺拔,气势磅礴,景象万千。由峰、谷、涧、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构成的八景为:嵩门待月、轩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
2、山水旅游圣地-----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既是世界地质公园,又是国家AAAAA级景区。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红石峡风景] 红石峡风景
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3、中原独秀-----尧山(石人山)
[中原独秀——尧山风景名胜区] 中原独秀——尧山风景名胜区
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1980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原独秀——尧山风景名胜区] 中原独秀——尧山风景名胜区
/ 3 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分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中原独秀——尧山风景名胜区(8张)
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尧山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顶上,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了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两次登上尧山,并为尧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独秀”的墨宝。
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寡。而天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尧山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传。然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处处绮丽如画,每处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话传说。
4、道教圣地、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王屋山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王屋山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道教圣地。
云台山(10张)
5、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洛阳市嵩县境内,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众多旅行社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位于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区,奇峰俊秀,白云悠悠,瀑布飞跌,林深谷幽。整个景区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鸟、兽为一体,雄、险、奇、幽、美、妙交相生辉,形成各具特色的白云峰、玉皇顶、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成为中原地区集观光旅游、度假避暑、科研实习、寻古探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区,被誉为“人间仙境”、“中原名山”。
6、恐龙没落的见证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东南绵延800余里,这古老的大山见证过恐龙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龙没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蕴含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丰富,全世界无出其右。近两年在伏牛山北坡,还发现了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这些化石的出现也如恐龙蛋一样在学术界内外成为爆炸性新闻。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和恐龙蛋化石
[菊花] 菊花
博物馆是拜访恐龙的好去处。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自然保护圈”的宝天曼位于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这里古树参天,鸟兽群集,奇峰竞秀,满目涌翠。西峡龙潭沟瀑布群水石相依,风景独秀。而瑰丽神奇的桐柏山,奇峰若雕,碧水如画,为千里淮河的发源地,登上主峰太白顶,听百里林涛浅吟低唱,可见山景,能赏水色。
7、花中之王------开封菊花
开封的养菊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遐迩闻名。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 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封人民酷爱菊花的传统习俗犹浓。
8、国色天香------洛阳牡丹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阳而名闻天下,洛阳因牡丹的国色天香而更加迷人。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
/ 3 洛阳牡丹不仅花色迷人,而且蕴含丰富的牡丹文化。从唐宋开始出现的赞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以及绘画、刺绣等不仅量大,而且内容丰富。由于人们对洛阳牡丹的至爱,千百年来流传的关于洛阳牡丹的种种神话故事和趣闻逸事更是家喻户晓。
河南省 1.郑州市二七纪念堂 2.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等,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3.南阳市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 4.安阳红旗渠 5.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6.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 郑州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黄河风景游览区 河南博物院 新郑黄帝故里 郑州嵩阳书院 荥阳环翠峪 世纪欢乐园等 特产:新郑大枣系列、烩面 黄河鲤鱼、中牟西瓜大蒜 新密金银花 洛阳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旅游景点:龙门石窟 白马寺 王城公园 关林 嵩山少林寺 重渡沟 鸡冠洞 龙峪湾 白云山 白居易故里等 特产:洛阳水席 饼牡丹羊、牛肉汤,豆腐汤等地道的洛阳特产。牡丹 唐三彩 杜康酒 等 开封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旅游景点:开封府 龙亭公园 清明上河园 天波杨府 开封中国翰园碑林 包公祠 相国寺 山陕甘会馆 铁塔 岳飞庙 刘少奇陈列馆 等等
特产: 开封小吃系列(开封鼓楼夜市)灌汤包 花生糕 刺绣 桐子鸡等 焦作旅游景点:云台山 神农山 青天河 等
特产:四大怀药(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武陟油茶 五里源的松花蛋 等 信阳旅游景点: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 等 特产:信阳毛尖 板栗 固始鸡 等
新乡旅游景点:八里沟风景区 百泉风景区 潞王陵 夏家大院 小冀京华园 原阳毛遂故里 特产 原阳大米 原阳烩面 辉县山楂 获嘉饸饹条
济源旅游景点:济源五龙口风景名胜区 济源王屋山风景名胜区 特产:山楂、冬凌草、柿子和蜂蜜 等
安阳旅游景点:殷墟 红旗渠风景区 袁林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太行大峡谷 二帝陵 等 特产:道口烧鸡、老庙牛肉、安阳血糕、安阳烩菜 三头黄酒
南阳旅游景点:武侯祠 医圣祠 张衡博物馆 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内乡县衙 龙潭沟 伏牛大峡谷 等 特产:玉雕 地毯 烙花 角雕 黄石砚 黄牛 等。
1 接受美学概述
接受美学是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它的代表人物姚斯和伊塞尔认为文本美学价值的实现不可避免地需要读者创造性地积极参与。读者只有通过对作品不断地解读才能理解作品的意思。在作者、作品和读者的关系中, 读者的作用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正如姚斯在《接受美学论》 (Toward An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中所言:“三者之间, 公众 (读者) 不是被动地做出反应, 其自身是历史构成的能量要素。如果没有接受者积极的参与, 文本的历史生命是无法想象的。通过思想仲裁过程, 作品进入不断变化中的经验视野, 永久性的转化发生了, 从简单的接受到批判的理解, 从被动到主动地接受, 从已知的美学标准到超越这种标准的新产品。” (Jauss 1982)
接受理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以读者为中心, 认为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取决于读者。它关注读者对文本的接受情况以及读者和文本的关系, 并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这与以往以作者或者作品本身为中心的理论有很大的区别。
2 接受美学对翻译策略的启示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本解读中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一点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理解某一文本时, 目标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应该具有相似或者相同的认知。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采用、翻译语言的斟酌, 都要以隐含读者的期待视野为中心, 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并非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 而是一种跨文化的研究, 其读者大多数是外国游客, 因此其首要目的就是在翻译时兼顾中西方各方面的差异, 使译文符合读者的表达习惯和审美心理等, 让外国读者能够理解译文, 最终实现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加以考虑, 即读者的期待视野完全融合时;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读者的努力可以达到融合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在译者的帮助下可以达到融合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只能达到有限融合时;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扩大时。相应地, 译者可以采取直译、直译加注解、意译或者替换形象的策略来处理相关文本的英译。
3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延安革命纪念馆介绍文本的英译
1) 历史选择了延安, 延安铸就了辉煌。
History chose Yan’an, and Yan’an became a beacon.
从语法角度来说该句翻译没有问题, 而且考虑到“铸就辉煌”对英美读者来讲较为抽象, 即读者的期待视野只能达到有限融合, 译者有意识地将“铸就辉煌”转换为“became a beacon”, (成为灯塔) , 这样就易于被英美读者接受。但是如果改为“became a beacon of Chinese revolution”则表达就更明确了。另外“History chose Yan’an”改为被动句则更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可改译为“Yan’an, as the beacon of Chinese revolution, was chosen by the history.”21935
2) 1935年冬,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中共中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促成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In view of the rising movement of national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national salvation in the winter of 1935,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formulated the policy of national united fron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advanced the 2ndcooperation between Guomind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by promoting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of Xi’an Incident.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没有将抗日战争翻译成“Anti-Japanese War”, 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因为“Anti-Japanese War”回译过来就是“反日战争”, 容易使外国游客引起误解, 用较为中性的“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或者“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invasion”就相对客观一些。
在翻译红色旅游景点的文本时, 对重要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的处理很关键。例如上文中的西安事变, 如果直接翻译成“Xi’an Incident”, 对读者来说比较陌生, 也达不到通过参观了解历史知识的目的。译者应该采取直译加注解的方式, 帮助读者达到视野的融合。所以上段文本的英译可改为“...by contributing to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of Xi’an Incident, which was a forced remonstration launched by a group of patriotic soldiers in December 12th, 1936.”3
3) 通过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民主选举, 建立起各级民主政权。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s at all levels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popular, direct, equal and democratic election, using secret ballots.
英美读者对延安时期的民主选举很感兴趣。所以应该详细、准确传达当时的选举情况以及参政议政方式。本段的翻译基本上与英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融合, 或者通过读者的努力理解可以达到视野融合, 能使他们认识到当时的民主程度以及亲密的干群关系。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无记名选举”的表达方式应该是“in a way of secret ballots”。
4) 从1947年7月起, 我党领导全国军民在军事上转入战略反攻的同时, 还开展了土地改革、整党、新式整军、工商业、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工作, 制定了相关的基本政策。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等战略追击战役, 推翻了蒋家王朝在大陆的统治, 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To win nationwide victory, beginning in July 1947 the CPCCentral Committee started to carry out land reform, rectification forthe Party and the army as well as the work in the fields of industry, business and the United Front while switching to strategic offen-sives militarily.After the decisive battles in Liaoxi-Shenyang, Huai-Hai and the Beiping-Tianjin campaigns and others like thatof forcing the Yangtze River, Jiang’s regime was overthrown and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上段译文中第一句话显然是中式英语, 而且主语应该是“The Communist Party”而不是“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另外随着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不断展开, 英美读者的期待视野也在逐渐扩大, 他们已经接受了很多专有名词约定俗成的译法, 例如将“蒋介石”译为“Chiang Kai-shek”, 将“国民党”译为“Kuomintang”, 将“平津战役”中的北京译为“Peking”。上述种种如果按照译文中的方法写出, 可能会让英美读者不知所云。
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英文介绍材料洋洋洒洒, 以万余字计。这些英文介绍材料能使英美读者基本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边区建设等情况,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 其英文介绍材料也有意识地关注读者的接受程度以及接受效果。然而从细微处分析, 某些地方的英文表达不生动、不确切、不地道, 甚至是错误的, 需要作出改进。除了上述例子之外, 还有很多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说“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应该是“the style of work diligently in defiance of difficulties”而不是“the style of plain living and hard work”, “延安时期”的表达方法应该是“Yan’an Times”或者“Yan’an Period”, 而不是“Yan’an Time”等。
4 结论
作为景观名称和景观介绍的文本, 其主要目的是让前来参观旅游的“普通游客看懂并能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方梦之, 毛忠明2005) , 所以如何选择翻译策略、准确地传达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被引入到翻译实践中, 为我们评判旅游文本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全面介绍延安精神的重要文博场馆, 其英文介绍材料对于正确而恰当地传达意义、传播文化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 尽管其介绍材料的英文翻译文本中有些许瑕疵, 但是基本考虑到了英美读者的期待视野, 达到了信息交流、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 以读者为中心来考虑红色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是切实可行的, 如此不仅可以恰当地重现原文的意义, 更加有效地宣传中国红色文化, 而且可以为其它文本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Jauss, Hans Robert.Toward an Aesthetics of Reception[M].Translation from German by Timothy Bahti.Minneapolis:Uni 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2]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多年之后,这里又率先封山禁牧,成为中国退耕还林的第一县。如今,这里正在“绿色革命”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
陕北吴起镇(现为吴起县政府所在地),以中央红军胜利会师、结束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闻名。这里曾经山绿水清,风光秀美,但由于长期战争和无情的自然灾害,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环境破坏堪忧。
1997年,吴起在“再造一个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政策鼓励下,于1998年率先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确立了以“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牧主导、强农富县”为基本内涵,以建设“集约高效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畜牧业”为结构特征的生态型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如今的吴起,山青水秀风光好,生态环境惹人醉,俨然变成了“陕北的小江南”。
退耕还林第一县
吴起县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也是封山禁牧的试点县。
在距吴起县城几公里的一个山坳里,建有一处“退耕还林展览馆”,据说这在国内绝无仅有,人们在这里能够了解并补上退耕还林这一课。
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25度以上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退耕地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而国家对实施了退耕还林的农户,给予资金和粮食上的补贴,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方面的补助。
据退耕还林政策显示,在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100公斤、现金20元;还生态林的至少补助八年,还经济林的补助五年,还草的补助两年,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
日前记者曾咨询在陕北带领当地村民退耕还林十余年的北京知青王子敏,他认为,国家近来或许会对当初的前八年、后八年的临时性退耕还林政策做出调整,可能会出台长期性的打算。“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必须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民的现实问题是吃饭,没了饭吃,就会砍树复耕,国家这么多年苦心经营起来的退耕还林不就打了水漂吗?”王子敏说。
在退耕还林展览馆中记者了解到,近二十年来,吴起县的退耕还林已逐渐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耕种习惯,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退耕还林业已成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上世纪长期盲目地开荒种地,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频频发生,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与因贫困带来的无序拓荒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
记者从一幅EOS卫星遥感地图上鸟瞰,与周边甘肃、宁夏褐黄色的大面积区域相比,吴起县境内的一抹绿色显得格外醒目。在退耕还林展览馆内,有这样一句令人震撼的文字:大地无言,青山作证。
1998年,吴起县率先把握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果断作出实施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羊的决策。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吴起全县一次性就淘汰了当地土种山羊近24万只,在全国首开封山禁牧先河。1999年,吴起县乘胜而为,一次性退耕25度以上坡地150余万亩,就此在西北黄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且为日后出台的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方针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从红色走向绿色
吴起镇是一座胜利之城。八十年前,驰名中外的中央红军冲破重重封锁,在这里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结束了纵横11个省、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红色吴起不仅成为中央红军的落脚点,也成为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吴起这个地名,被永久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
自本世纪初开始,吴起县由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得早,退得快,面积大,使得当地民众得到的实惠更多,时至今日,成为了全国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铁边城镇铁边城村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退耕还林前,方圆数十里的沟沟峁峁见不到几棵树,就连稀稀拉拉的树皮和杂草,也被羊儿啃光了。“一道道山川一层层黄,没了绿色,积攒不住雨,大风一刮,满眼眼沙;有雨洪水猛如兽,无雨干旱渴死牛。”
村民们回忆说,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之初,村民们的抵触情绪还是很大的。由于地处山区,山多地少,种粮欠收,散养山羊以补家用成为一种习惯。问题出在当时村民们养的都是本地土山羊,不适合圈养,吃草多却不长膘,从而导致一边禁牧一边偷牧的事情屡屡发生。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吴起县政府要求所有干部下乡,与农民结为“羊亲家”,出钱帮扶购买适合圈养的良种羊交给农民饲养。相关部门一手抓放牧管理,一手组织农民在特定的区域种植苜蓿解决圈养的饲料问题。同时,县政府还承诺,如果村民舍养赔了钱,风险由干部承担;有了收益,干部拿小头,村民拿大头。
如此细致的帮扶工作,很快使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得到县域内村民的积极配合和好評。
进入本世纪初的短短几年里,吴起县迅速摆脱了贫困,率先摘掉了“国定贫困县”的旧帽子。2005年,吴起县围绕“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富民强县”的远大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立县、能化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战略,各项工作走在了省市乃至全国的前列。
“百强县”的脱贫战役
2013年,吴起县一举跻身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一个曾经极度贫困的偏僻小县,是如何“蜕变”成为全国“百强县”的呢?其华丽转身地秘密又在哪里呢?
记者曾多次到过吴起,此次几天的采访,感受最为深刻。吴起变了,真的变了。生态变了,茂密的绿色植被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环境变了,城市街道干净整洁,商铺林立;人们的精神面貌变了,傍晚的长征广场秧歌舞动,锣鼓声声……
在2016年吴起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吴起县向当地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该县以精准扶贫为统领,及时出台了《脱贫致富行动方案》和《精准扶贫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已达3950元。整个县域综合实力连续十届蝉联“陕西十强县”、三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先后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等殊荣。
吴起县在完成第二轮退耕21.3万亩的基础上,林草覆盖率已由“十一五”末的62.9%提高到了72.9%,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省级生态县”等称号,生态环境得以上台阶地改善。
过去五年,吴起县投入18.8亿元,通过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发展产业、生态劳务、社会保障、政府兜底等方式,累计使8500户26774人摆脱贫困,在全县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并建成了铁边城等六个现代农业园区,为吴起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吴起县还累计投资27.3亿元,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并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全省双高双普县”的称号。吴起县还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医疗、养老、低保社会保障一体化,户籍人口享受到了标准较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走在了省市前列。
吴起,一个不足15万人口的县域,如今像一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广袤的黄土高原,坚定不移地在“绿色革命”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
一、“达三祠堂”现状
“达三祠堂”位于诏安县建设乡月港村。近年来,建设乡发展迅速,工业强乡实现新的突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前行,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村容整洁工作力度大、效果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201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4626元。
月港村“达三祠堂”建于1920年,在革命战争年代,达三祠堂是中共云和诏县委机关所在地,也是原中共闽粤边特委和闽粤边独立营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1937年7月16日震惊国内外的“月港事件”发生地。原特委代书记张敏、委员许大贵、诏安县委书记李才炎、委员文永亲、张崇、罗贵炎、纪力侯、曾益效、诏安城内线工作组成员许辉星、交通员吴老师、保卫队长陈老诏及一名无名烈士共12个同志被捕牺牲。2006年受台风暴雨的侵袭,“达三祠堂”倒塌,为了缅怀先烈,省、市、县高度重视,投入50多万元重建了“达三祠堂”和“月港事件纪念馆”,把“达三祠堂”和“月港事件纪念馆”融为一体并进行了简单的宣传布置。“月港事件”已载入闽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史和诏安县人民革命斗争史,“达三祠堂”已成为市级爱国主义基地和诏安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达三祠堂”旅游开发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是环
境优美,空气新鲜,自然生态好,已在建开发的月港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集休闲、旅游、农业于一体,有较好的基础发展乡村农家乐;二是距离乌山风景区仅有10多公里,可以和乌山风景区组成红色旅游路线;三是优越的区域位置,有较大的客源,位于汕头经济特区与厦门经济特区中间,闽南、粤东地区经济发达,人民消费水平较高,旅游尤其是节假日自驾车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四是景点外部通达能力较好。附近有省道,国道,高速公里,在建的高铁等,交通方便。
二、“达三祠堂”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由于 “达三祠堂” 所在建设乡月港村,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项资金较少,防火防盗等安防设施、给排水工程、垃圾处理、供电工程、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步行道等都处于规划阶段,尚无资金开展。
(二)“达三祠堂”周边是村民居住地,周边在建项目难以开展,特别是征地。
(三)原革命先烈的生活用品、战器由于年代已久,收集较难。
三、“达三祠堂”规划情况
“达三祠堂”地处建设乡月港村,与乌山风景名胜区仅有10余公里的距离,可以作为乌山风景名胜区辐射区,与乌山风景区连为一条旅游线路。现“达三祠堂”已是漳州市
德育基地和诏安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点打造成青少年和党员革命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旅游景点。
四、“达三祠堂”拟实施项目与投资估算
拟投资项目:
(一)设计制作“月港事件纪念馆”宣传小册子,主要内容包括月港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及精神。“达三祠堂”重建和“月港事件纪念馆修建的过程;投资约为10万元。
(二)“达三祠堂”室内布置:主要增添原革命先烈用过的生活用品,战器等;投资约为10万元。
(三)配备专职讲解员并进行培训;工资及培训费每年约1.5万元*5年(以十二五规划年限计算)=7.5万元。
(四)在月港事件纪念馆路口立一块宣传石碑,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宣传标语,特别是毛主席的宣传标语;投资约为10万元。
(五)配套一块让游客休闲、购物的地方,利用月港水库,在水库边征地50亩,配好绿化,路灯,水泥路等;投资约为60万元。
(六)修建“达三祠堂”至乌山风景区水泥路,将“达三祠堂”与乌山风景区连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路线长10公里,投资约为600万元。
(七)把“达三祠堂”和“月港事件纪念馆”分开,重新修建“月港事件纪念馆”及室内布置设置;投资约为150
万元。
(八)在“达三祠堂”边上征地5亩 修建停车场和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约为50万元。
(九)周边环境整治;投资约为50万元。
投资估算:
张伊人 清明节三天,我们一行人来到驸马巷7号的周恩来故居进行参观。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周恩来故居是周恩来总理童年时生活、学习的地方。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二个春秋,也是在这里,他渐渐萌生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整个建筑皆是青砖、灰瓦、木质结构的平房,具有着明清时期苏北民居的典型建筑风格。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周恩来总理童年读书的地方——读书房。在这里,周总理接受了他一生中最初的基本知识。
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周劭纲和万氏十二姑当年的居室。格扇的门窗上糊着洁白的绢纸。东厢房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堂间内置周恩来青年时代铜像一尊。
向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陈设简陋的小小亭子间仍可寻得陈氏博学的蛛丝马迹。在这位博学多才又忧国忧民的母亲的悉心抚养与教导下,年幼的周总理开始了他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也正是在这位母亲的影响下,周总理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陈氏居处的对面便是乳母蒋江氏的住所。蒋江氏虽然是穷苦人家出身,但她对周总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理曾自己说过,许多作风与说话方式等都与这位母亲相似。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目不识丁的女性,为了支持周恩来总理北上读书,不顾家境贫寒,为总理借高
利贷凑够路费。这种无私的爱令人感动,也正是在这种浓浓的无私的爱包围下成长起来的周恩来总理才能拥有乐观的心态与博爱的胸怀。在乳母住房的对面是一口水井,是周恩来总理童年时期用过的,小时候,他就常跟蒋妈妈一起从这口井里打水浇瓜浇菜。他对这口井的印象很深。1960年,他在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还深情地提起过这口井,他问:“我家的那口井还在吗?”并向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淮安的地下水位很高,吊桶上只要系上庹把长的绳子,就能把水打上来了。”周恩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品德的形成应该与他从小就跟乳母、过继母等一起劳动有关。
宣统二年,12岁的周恩来总理在乳母的资助下北上投奔四伯。四伯母杨氏是他的第五位“母亲”。周恩来总理出国留学等均是由于这位思想开放的母亲的鼓励。
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总理当年跟着乳母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瓜、种菜、种向日葵,并用汗水拌着井水辛勤地浇灌。在这最初的劳动实践中,他悟出了嗣母所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的周总理却有着远大的志向与抱负,有着革命的热情与远见。这正是因为周恩来总理的五位母亲为他的成长付出的心血。在正确的思想教育与坚实的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才能确立伟大志向,进而为人民做出贡献。
我们继续向前,走进总理的生平图片纪念馆。这里陈列着周恩来童年及其世家的资料、图片和实物。这一切,无不纪录着人民公仆周恩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坚持真理、磊落光明的伟大一生。
“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在图片展中,我们了解到,周恩来总理从12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时的66年中就一直没有回来过,但他生前曾多次接见原淮安县委负责同志。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为了鼓励淮安人民,他在去北京的一位领导同志的笔记本上写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1965年周恩来总理带头移风易俗,指示亲属将祖坟深埋。在深埋的过程中损失了部分青苗,周总理为此还寄给生产队七十元钱作为补偿。
周恩来故居参观完毕,导游的介绍却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以前认识的周总理是他为中国人们呕心沥血,辛劳工作的一幕幕;今天认识的是:总理不幸的童年、勤奋刻苦的学习生涯、克己奉公的精神。
继而,我们又来到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桃花垠,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纪念馆外形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
纪念馆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纪念馆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寓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缅怀着对周恩来的敬意;基台周围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他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千秋大业。除此之外,纪念馆的整体设计是“人”字型,充分体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
辅馆与之前的牌楼构成“八一”二字,纪念周恩来成功领导了八一
南昌起义。
继续沿着纪念馆的中轴线向深处走,便来到了西花厅。我们参观到了周总理曾经乘坐过的红旗轿车,以及模仿北京周恩来故居恢复的周恩来居室。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曾经有机会换得一辆更加“高档”的公务车,总理却说:“还是把车让给外交部其他的工作人员吧。中国人还是坐中国车比较好。”
周恩来纪念馆的上空持续回荡着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使得一种对周总理尽职尽业、鞠躬精粹的敬意油然而生。纪念馆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也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岁月的脚步迈入七月,也就迈入了我大学生涯中第一个暑假;时间的车轮驶入2011年,也就迎来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一直是个钟爱红色的国度。红旗,红歌,红军,都充满着一种热烈的生命力,不屈的斗争力与暖暖的情意。而红色旅游景点,这些承载着红色足迹的地方,亦满含着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革命战士不畏强权的斗争力,和革命人士对祖国炽热的爱国情。这些都是不容忘怀的印记,它们对于后来者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机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过程。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到实践中去,深入走访调研,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于是在90周年的背景下,我们决定针对福建的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一次实践调研活动。
曾经有位校友说过,暑期实践其实就是一个接触社会的过程,要学会跟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在此次实践中,我们也确实遇见了各色各样的人。
在生活和这个社会上总会遇见一些不太支持我们的人,他们给我们打击,让我们学会更坚强,看清一切都是有好有坏的。例如那么景区的接待人员,以一种女政治家的姿态,敷衍我们。也会有想要砥砺我们,给予我们指导,让能够我们成长的人。我们在采访中,有很多老人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也遇到来自不同地方或则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团队,我们相互帮助和鼓励。除了这些,我们也顺便游览了红色旅游景点。
从那些陈列物中,我重温了我党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中国从贫穷发展到现在的过往。党也是从曾经与我们相似的热血青年团体一步步走到今天,从不规范到正统。所以不要为现在的弱小感到卑微,因为所有的强大都曾经卑微弱小。而伟大的事业或是伟人,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弱小过,而是因为他们有着伟大的梦想和坚定地信念。
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革命历史特点的文化, 是革命文化在当代所呈现的主要形态。红色文化是我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阶段所形成, 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加以整合而开发出来的。红色文化除了先进的革命事迹、革命文艺、革命遗留文献和革命精神之外, 还包括革命过程中所遗留的物件、遗迹、遗址和后世所修建的纪念馆、纪念碑等等。因此, 红色文化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构成。纪念馆是红色文化的硬件构成部分, 是出于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尊重, 而构建起来的建筑物。纪念馆承载着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对人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革命精神有着巨大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二、红色文化是革命纪念馆产生的根本力
1、红色文化鲜明的政治功能
红色文化可以看成是我国共产党的一部血泪奋斗史, 是我国共产党鲜明的情感代表文化。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突出的文化精神, 是我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个人英勇事迹、爱国精神。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有利于巩固我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利, 保证共产党执法工作的合法性。然而,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意识,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为了促使红色文化又好又快的传播普及, 就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 使其具体化、形象化。革命纪念馆是是展示人类与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见证之一, 以革命纪念馆为依托向人民群众传播红色文化, 能够让人们有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 进而加深人们对共产党先辈英勇事迹的理解, 坚定共产党的执政领导。
2、红色文化明显的社会价值
红色文化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 是各种进步思想及其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品性和节操, 还包含了与我国国情条件相适应的治国战略方针。因此, 红色文化应当作为我们学习的精神、思想榜样, 指导和规范我们的行为规范, 还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引明灯。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展现红色文化独特魅力, 有效传达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革命纪念馆除了具备大量原真性的文物史料之外, 还完整表现出社会环境所造成的感染和影响, 能够将红色文化社会价值明显的表现出来。革命纪念馆作为人文情怀的教育基地, 在红色文化社会功能的督促作用下, 其存在和发展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保障。
3、红色文化突出的文化价值
红色文化存在于文化形态模式之中, 是我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文化代表。红色文化包含有我国传统的美德操守, 如:坚持不懈、艰苦奋斗, 也包含了各种进步的文明表现形式, 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促进我国民族团结, 实现我国人民文化价值理念的高度认同, 加强对本国文化的重视, 处理各国文化差异有着重大意义。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及其发展, 即是对红色文化的认可活动。为了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 向广大劳动人民展示红色文化的先进性、科学性, 发挥其内在的文化魅力, 就需要将红色文化物化形式, 也即是说建设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馆是适合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 是一种可靠的发展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是红色文化推动了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和出现, 而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文化快速发展和传播的有效途径。
三、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文化的发展
1、关注现实要求, 主动服务于传播对象
为了有效提升我党建设的科学文化水平, 切实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共产党始终坚持着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文化传播、建设的主要方向, 并全面深入到全新发展形势下我党的思想建设、组织文化建设和作风行为建设等活动中。红色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的代表之一, 是一种先进性文化, 对抵御外来文化入侵, 保卫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新世纪的今天,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及其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 做好以革命纪念馆为表现平台的红色文化传播更显得尤为紧迫和有必要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要借助于革命纪念馆舞台, 对传播对象的各项现实性要求有充分明确的关注, 立足于革命纪念馆的馆藏实际, 发挥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功能。
2、共建传播体系, 优化传播效果
传播体系的构建, 直接影响着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传播学将社会传播区域划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五大体系, 不同传播类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造成了一种整体性建设效果的出现, 进而优化了传播的速度和效果。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就需要分别从这五大类的传播体系出发, 构建整体化的信息传播体系。另外, 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主战场, 具有全国爱国教育的物化基地的美称。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 就要结合当地革命纪念馆的资源优势, 发挥对红色文化传播的积极促进作用, 进而将红色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硕果的丰收。
3、协同合作, 扩大传播效应
社会上没有哪件事能够排除在系统建设体系之外, 传播如此, 纪念馆亦如此。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功能系统中开展的, 纪念馆也存在于社会系统之中。为了更好的开展纪念馆建设及其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 这就需要紧密结合人际、群体、组织和大众间的相互作用, 维持好社会体系的各功能的有序运作, 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纪念馆当地建设和发展, 要紧密结合当地党委对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 立足于革命纪念馆存在的历史背景, 从当地红色文化优势出发, 切实做好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和发展。而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取得个单位部门的协同配合, 构建各种有机的系统联动式传播体系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当地纪念馆资源, 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活动, 将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文化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的进程。
摘要:红色文化是一种高度先进的主流文化, 是我国特色文化的主要代表, 对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文化的有效构成部分, 是红色文化的承载体, 与红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探究红色文化与革命纪念馆的发展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做好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就红色文化与革命纪念馆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红色文化,革命纪念馆,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家庆.红色文化研究与纪念馆发展[J].中国纪念馆研究, 2013 (02) .
[2]刘建平, 李双清.红色文化传承的基本规律[J].领导之友, 2011 (08) .
[3]刘琨.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品牌效益研究[J].人民论坛, 2012 (05) .
关键词:胶东;胶东育儿所;革命;战争
乳山仁爱文化博大精深,乳山母爱文化源远流长。胶东乳山被誉为母爱圣地,是有着极其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渊源。境内大乳山因像母亲的乳房而被称为母亲山、圣母山,这是大自然中的母爱图腾。由此诞生的三圣母救众生的大乳山传说,将母爱博大无疆演绎得感人肺腑,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乳山人。千百年来,母爱、爱母、孝亲、感恩,在乳山传统道德风尚中,始终占主流崇尚位置。抗战时期在乳山的胶东育儿所,300多位乳娘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养育了1000多名八路军的后代,演绎了真人版的“三圣母救众生”的故事。
一、胶东育儿所的发展历程
1941年冬,胶东医院育儿所成立,主要收养党、政、军干部子女及烈士遗孤。1942年4-5月,因形势逐渐恶化,该所由荣成县沟曹家村转移到境内东凤凰崖村。7月该所改为胶东育儿所,9月又迁至田家村。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所内儿童已由初时的2人增加到220人,所收养幼儿多安排到各村分散带养。1946年2月,根据胶东行政主任公署指示,该所一部分幼儿随公署机关转移至莱阳境地,一部分幼儿依然分居在田家及附近各村。是年秋,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胶东西部形势日趋紧张,去莱阳部分幼儿又重新返回田家村。1948年,胶东全境解放,分散在各村的儿童集中居住,共收容儿童300余人,是年春,该所由田家村迁至离城区较近的腾甲庄村。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由乳山县人民政府接管。
二、胶东育儿所的起步与发展
1.成立之初
1941年冬,胶东妇联派苏政同志到荣成的一个村庄做育儿所的筹备工作,任政治指导员。1942年春,育儿所搬到牟海县(今乳山市)东凤凰崖村。1942年7月,组织派张福芝同志到育儿所任所长,胶东育儿所正式成立。同年9月,育儿所搬至牟海县田家村。胶东育儿所接收了胶东医院育儿所(苏政同志于1941年11月负责筹办)的两个奶母,一个管理员,一个炊事员,两个孩子,就到胶东抗日根据地—牟平县田家村(今属乳山)安了家,一个月后开始接收孩子。当时,送到育儿所的孩子大都处于哺乳期,为来所的孩子寻找不脱产的乳母就成了育儿所的首要任务。在当时的环境下,带这些孩子不但要吃苦,还要担很大的风险,可是育儿所工作人员在与当地党组织和妇救会联系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周围比较偏僻的山村找到了一批乳母,为了便于战时掩护,孩子们都被乳母领回家喂养。
岁月动荡,加之孩子逐渐增多,奶母和孩子集中在一起,碰到敌人“扫荡”时会给转移带来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育儿所把奶母分成脱产的和不脱产的,以不脱产为主,动员周围村子的妇救会,积极为育儿所物色奶母。当时担任奶母的,一般都是村里刚给孩子断奶的妇女或是死了婴儿的母亲,虽然条件恶劣,奶母也很缺,但育儿所仍然坚持把好奶母关,要求担任奶母的妇女都进行体检。为了适应当时的战争环境和沟通奶母与孩子的感情,孩子都称奶母是“妈妈”,并随奶母分散在各村居住。
2.逐步成型
随着孩子的增多,育儿所的管理干部也陆续增加。到1944年,育儿所的工作分为三个组,即总务组、医务组、巡视组。总务组负责生活供给。党和政府对育儿所格外照顾,规定乳母每月发粗粮60斤,作为乳母的口粮及喂养孩子的报酬,孩子的供应按年龄大小分别发给细粮。孩子的衣服每年发两季,春季发单衣、冬季发棉衣,把布和棉花发给乳母做。前方部队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凡是育儿所能用得着的,都及时派人送去,总务组再分发给孩子们;医务组负责到孩子们的居住村为孩子和乳母检查身体,有病及时治疗,同时向乳母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各种疾病;巡视组除了到各村巡视现有乳母带养孩子情况外,还要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好调查、聘请新乳母的工作。
3.战争胜利,不辱使命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育儿所也有了较大发展。经胶东行署批准,育儿所从山区搬到离乳山县城较近、交通方便的平原地带——腾甲庄村。为了提高保教质量,育儿所根据年龄把孩子分成两部分。一是小学部,对7周岁以上的孩子进行普通的小学教育;二是幼稚园,抚养管理6周岁以下的孩子。教育设备也有了很大改善,安装了一些大型玩具,还设置了音乐舞蹈、游戏、故事常识等课程。在生活上,孩子们全是供应制,政府每月拨给每个孩子20元钱,统一使用。在饮食上,医生根据孩子年龄及所需营养,有计划地调剂。除了主食之外,还可以吃到点心、蔬菜、肉蛋、牛奶及各种海产品。每逢春节等假日,都要给每个孩子发一套新服装。
解放后,育儿所绝大多数孩子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根据上级批示,除少数工作人员调离外,其余全部同孩子一起移交给乳山县,改名为乳山县育儿所,受乳山县人民政府领导。1955年8月,乳山县育儿所撤销,原胶东育儿所有9名找不到父母的孩子,由乳山县机关工作人员领养。
三、胶东育儿所文化
乳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乳娘品格令人敬仰、催人奋进,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忠心向党、知恩图报、坚贞不屈、慷慨无私的乳娘精神,生动诠释了胶东人民以命相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在抗战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胶东育儿所的历史上,我们看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对立,看到的是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根据地的民主政府与老百姓亲密无间,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军、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骨肉深情的见证。
四、结语
从1942年到1952年的十年间,胶东育儿所先后养育了1000多名革命后代。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的颠沛流离中,乳母们宁可牺牲自己的孩子,也要确保托养孩子毫发无损。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胶东育儿所的母亲们用母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参考文献:
[1]徐爱清.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J].文史春秋,2016,06:21-23.
[2]于法.红色旅游圣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J].春秋,2012,01:62-63.
【红色革命景点】推荐阅读:
红色革命小故事05-25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11-25
6.1红色革命故事05-31
红色革命精神是什么06-02
红色革命教育活动方案06-08
红色革命经典小故事10-05
江西红色革命后感11-16
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09-13
红色革命一日游方案10-12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