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管理工作细则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段管理工作细则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管理研究

摘 要:《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下文简称《站细》)是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基本规章,是铁路车务站段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对《站细》的定义、作用、编制内容、编制依据以及编制方法与技巧,作了较全面细致的论述,分析了《站细》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站细》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车站;行车工作;对策建议

《站细》是《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简称,是铁路车务系统极为重要的规章制度,它是具体体现和落实《技规》、《行规》等许多规章制度的“法规”,是车站行车作业组织的基本大法。铁路行车作业,包括车站和区间两大部分,其中绝大部分的行车作业,如接发列车、调车作业、施工作业,都在车站进行。为保证车站行车安全、正点、高效、畅通,车站行车作业必须要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办法。搞好《站细》的编制与运用是铁路车务系统特别是车站行车组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工作。

1 定义和作用

《站细》是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基本规章,是车站编制日常作业计划,执行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和各项技术作业,进行日常运输生产分析总结、铁路局下达技术指标任务的主要依据。

《站细》在铁路运输组织中的作用:①是贯彻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下同)和《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下同)、加强车站技术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②是组织路内外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作业的基础。③是车站编制、执行日常作业计划,组织接发列车、调车和各项技术作业以及有关技术设备使用的基本制度。④是组织查定与执行车站各项技术作业程序、时间标准,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日常运输生产分析、总结,以及铁路局下达年、月度技术指标任务的重要依据。

所有在车站作业的车务、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通信、信息等部门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2 编制内容

①车站技术设备的基本情况及使用、管理规定。②日常作业计划及生产管理制度。③行车组织工作,含接发列车和调车工作。④与行车有关的客运、货运、军事运输工作。⑤列车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⑥车站通过、改编能力。⑦作为附件的有关资料:如联锁控制系统、驼峰控制系统等主要行车设备使用说明书、联锁图表及厂矿企业在站内作业安全协议。

3 编制依据

①《技规》、《行规》、《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铁路调车作业标准》、《接发列车作业标准》、《车站行车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标准》和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标准;②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铁路局总工室公布的LKJ基础数据等技术资料;③工务、电务、供电部门检修作业时间标准;机务、车辆等部门各项技术作业时间标准;④本站的设备条件、车流性质、作业组织方法和岗位人员设置等;⑤上级有关规定、命令,特别措施、规定等。

4 编制原则及方法

4.1 编制原则

①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和逐级负责的原则;②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运用效能,从实际出发,更新改造限制能力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作业效率,提高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③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工作,不断推动车站的科学管理水平;④合理组织车站作业,做到各项作业的连续性,均衡性,最大限度地平行作业,减少各种等待、干扰时间,加速机车车辆周转,实现安全、正点、高效、畅通。

4.2 编制方法

①编制前,站长应负责或指定专人与工务、电务、供电、通信、信息、房建等设备管理单位及机务、车辆等部门联系,取得准确无误的设备技术资料。同时,注意收集、核对铁路局公布的有效LKJ基础数据,作为《站细》编制的第一手基础技术资料;②站长应与参与本站作业的有关单位商定作业办法及安全控制措施,查定各项作业时间标准,明确站车交接、机车出入段、岔线和段管线取送车等作业方式;③《站细》由站长组织本站及站区有关单位人员,根据《技规》、《行规》及有关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④《站细》定稿前应广泛组织技术人员、各工种经验丰富的职工逐条讨论,根据提出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⑤段(站)管车站可在站段技术人员指导下编制,但不准代编。

4.3 编制时的注意事项

①《站细》基本框架要按《编规》所列的篇、章、条逐篇、逐章、逐条编写。每条内容必须符合《编规》中的编制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条款编号、统一规章引用、统一计量单位、统一条款表述,统一格式排版。

②《站细》行文要严密、明确,要有庄重、严肃的语言风格,在措辞上要准确严谨,不能有歧义。通常每项条款的具体规定要完整地表达5个要素:即When(在什么时候)、Where(在什么地方)、Who(执行者)、what(做什么)、Way(怎么做)。

③编制《站细》使用的原始技术资料要齐全,对缺少的技术资料立即向设备管理部门去函索取;技术资料与《站细》内容不一致时必须及时纠正;技术资料要按工务部门、电务部门、房建部门、供电部门、车辆部门、信息部门、通信部门7类进行归卷管理。

5 《站细》的常见问题

《站细》管理是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铁路车务站段以确保安全为重点,以基本规章为依据,加大《站细》审核力度,提高了《站细》编制质量。但目前《站细》管理仍然相对薄弱,每次安全评估和专项检查都查出《站细》普遍存在技术资料不全、脱离现场实际、条款表述不清、前后规定自相矛盾等问题。

5.1 主要问题

①技术资料管理不善。由于设备管理单位不重视,编制单位督促手段和力度不够,造成技术资料缺失、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主要体现在工务、电务等设备管理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及时,造成车站平面示意图标识内容不全,标识内容与LKJ数据或相关条款填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②脱离现场作业实际。这主要是宽严失准,存在过严和过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细化《技规》、《行规》的条款,大多是从本系统、本单位的利益出发,片面强调加大安全系数而出台的“土政策”,缺乏全局意识和整体考虑,有的甚至与上级规定相偏离,而对于一些要害环节却失之于宽。

③文字语句表述不清。部分单位的《站细》内容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本应措辞严谨的公文变成了随心所欲的散文。

④忽视细节引用错误。主要体现在:一是格式版面问题,虽然《编规》有明文规定,但站段执行起来仍是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比如标点符号全角与半角不统一;字符、段落间距不一致;每段编号未对齐;字里行间有多余空格等等;二是引用的条款不对,如有的《站细》对某项作业内容规定执行本《站细》第几条,但实际该根本就没有这项内容,还有的《站细》引用了《技规》、《行规》某某条,但实际相应条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牛头不对马嘴。

5.2 原因分析

①思想认识不高。有的站段没有认识到《站细》作为基本行车规章的重要性和对现场作业的指导意义,存在对付的思想,编制《站细》抱着“够用就行”的心态,编制《站细》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力气修改和完善。

②自审把关不严。有的站段在前期自审过程中未能严格对照《编规》要求逐条逐项进行审核把关,仅仅对一些设备发生变化的条款进行重点审核,导致一些长期存在问题的地方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③协调能力欠缺。此次《站细》集中审查,发现大部分车站《站细》技术资料缺失,影响了《站细》编制质量。

④缺乏奖惩机制。有的站段历来对《站细》的编制、修订工作只讲惩罚,没有激励,导致编制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编制质量不能保证。

⑤体制衔接不畅。近年来,受站段生产力布局和科室职能优化调整的影响,站组岗位频繁从技术科、安全科之间来回倒换,没有一个长期性的定位和归属,在这个过程中,站组没办法静下心来理性思考技术管理工作,一些好的方法和模式得不到提炼和推广,基础数据、原始资料得不到妥善保管,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也在逐渐流失。

6 加强《站细》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6.1 加强站段站组人员队伍建设

①加强业务培训。站段要定期举办站组培训班、专题讲座,通过集中培训,促使《站细》编制人员熟知《站细》编制要求,熟悉站场设备情况,掌握规章写作技巧,提高《站细》的编制工作质量及水平。②加强交流学习。站段要不定期组织站组人员到其他车务单位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站组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站细》管理水平。③保持站组人员相对稳定。站段要尽量减少站组人员的随意调整,保持站组人员的相对稳定,以确保技术规章管理的一致性。

6.2 强化《站细》管理

①做好《站细》技术资料管理。站段要加强与机、工、电、供电、房建等设备单位的联系协调,全面收集相关技术资料,为《站细》相关条款编制提供技术依据。②严格编制原则。坚持《站细》编制“四不纳入”的原则,即没有上级明文规定不纳入,未征得主管部门同意不纳入,没有征求现场职工意见不纳入,没有进行集体讨论不纳入。③抓好《站细》的运用和执行。《站细》的根本落脚点是抓好岗位的贯彻执行,站段要对《站细》执行情况及时检查,有偏差的,责令纠正,没落实的,要求落实,有问题的,限期整改。在检查中要善于掌握各种真实情况,对执行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6.3 加强业务指导

铁路局运输处应加强对《站细》管理的检查和督导,根据现场需要举办《站细》管理培训班,提高站段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站细》的检查,对《站细》编制质量不高、管理不力的,督促车务站段严格追责,促进站段管理人员履职,强化《站细》管理。

6.4 建立健全《站细》管理激励机制

站段应定期对本单位《站细》编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形成闭环管理。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站细》编制管理体制,明确《站细》编制人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奖励考核机制,对《站细》管理中呈现亮点、取得实效的人员进行奖励,对《站细》管理中出现的重大过失要严格追责,以提高《站细》编制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6.5 加快《站细》管理信息化建设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站细》审批系统,将《站细》的审查、审批全过程在网络上完成,以减少《站细》文本在单位间往返传送的流程,缩短编制周期,并提高编制质量。

参考文献:

[1]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Z].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

[2]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Z].广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2014.

[3]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Z].北京:铁道部,2008.

[4] 曲星照.站细编制与学习问答[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作者:陈志

第2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2005年4月15日)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具体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方便事业单位的原则。

第四条 本细则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监测、勘探与勘察、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法律服务、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经济监督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五条 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条例和本细则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或者备案(以下统称登记)。登记管理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应当核准登记。

第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向核准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颁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唯一合法凭证。未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单位,不得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

第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保护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关登记事项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照条例和本细则,实施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并配合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登记管理机关与登记管辖

第九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下级登记管理机关在上级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下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第十条 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主管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定有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二)依法保护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关登记事项的合法权益;

(三)监督条例和本细则的执行,依法处理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行为;

(四)指导和监督检查地方登记管理机关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五)负责本级登记管辖范围内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六)主管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电子化工作;

(七)提供有关社会服务。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履行下列登记管理职责:

(一)根据条例和本细则,拟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办法,报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备案;

(二)依法保护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关登记事项的合法权益;

(三)监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条例和本细则的执行,依法处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行为;

(四)指导和监督检查下级登记管理机关的登记管理工作;

(五)负责本级登记管辖范围内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六)主管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电子化工作;

(七)提供有关社会服务。

第十二条 省级以下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履行的登记管理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条例和本细则规定。

第十三条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下列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一)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直接或者间接使用中央财政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四)中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和国有重点金融机构举办的事业单位;

(五)本条上述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六)依照法律或者有关规定,应当由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下列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事业单位;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机关各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直接或者间接使用省级财政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举办的事业单位;

(五)本条上述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六)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授权登记管理的事业单位;

(七)依照法律或者有关规定,应当由省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十五条 省级以下登记管理机关的登记管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条例和本细则规定。

第十六条 不同层级单位联合举办的事业单位,由其中层级高的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同一层级、不同行政区域单位联合举办的事业单位,由其各自行政区域登记管理机关共同的上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

第十七条 地方登记管理机关不得登记名称冠“中国”、“全国”、“国家”、“中华”等字样的事业单位。

第三章登记事项与登记程序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等。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名称是事業单位的文字符号,是各事业单位之间相互区别并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首要标志,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

(一)字号:表示该单位的所在地域,或者举办单位,或者单独字号的字样;

(二)所属行业:表示该单位业务属性、业务范围的字样,如数学研究、教育出版、妇幼保健等;

(三)机构形式:表示该单位属于某种机构形式的字样,如院、所、校、社、馆、台、站、中心等。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事业单位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名称不得使用含有下列内容的文字: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可能造成欺骗或者引起误解的;

(三)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

第二十二条 申请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不得与已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和注销登记未满三年的事业单位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

第二十三条 除特殊情况外,一个事业单位使用一个名称。申请人申请登记多于一个名称,登记管理机关经审查确认必要的可以核准登记,并在法人证书上将第一名称之外的名称以加括号的形式显示在第一名称之后。

第二十四条 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住所是事业单位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一个事业单位只能申请登记一个住所。

第二十六条 申请登记的事业单位住所地址应当是邮政能够送达的地址。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宗旨是指举办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是对事业单位可以开展的业务事项的界定。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应当符合宗旨的要求,并与其资金、场地、设备、从业人员以及技术力量相适应。

事业单位应当在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涉及国家实行资质认可管理或者执业许可管理的业务事项,须取得有关部门的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后,方可申请登记;对已经取得相关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的事业单位,核准登记的相关业务事项不得超出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的范围。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按照法定程序产生,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的拟任法定代表人,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方取得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二)该事业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

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产生的事业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不得担任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是指事业单位的收入渠道,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是事业单位被核准登记时可用于承担民事责任的全部财产的货币体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包括举办单位或者出资人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支配的财产和事业单位法人的自有财产。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不包括下列资产:

(一)代为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资源性资产;

(二)关系国家秘密、公共安全、公共保障,不能进入流通领域的资产;

(三)借贷款、合同预收款、合同应付款;

(四)职工福利费、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用基金;

(五)规定了使用方向,不能用于民事赔偿的他人资助的资产;

(六)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不能用于民事赔偿的其他资产。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应当以人民币表示。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程序依次是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缴)证章、公告。

(一)申请。申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有关登记请求。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有关申请材料,并对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受理。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登记申请不属于本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机关申请。

登记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登记申请属于本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登记管理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

(三)审查。登记管理机关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规定的登记条件。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时,发现登记申请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四)核准。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人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作出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五)发(缴)证章。登记管理机关向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发(缴)证章。

(六)公告。登记管理机关对核准登记的有关事项予以公告。

第三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登记管理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第四章设立登记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

(三)有稳定的场所;

(四)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从业人员、设备设施、经费来源和开办资金;

(五)宗旨和业务范围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法律、政策规定;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备案)登记申请书;

(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三)事业单位章程草案;

(四)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五)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六)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七)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八)住所证明;

(九)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的,还应当提交举办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业务范围中有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的,需出示相应的资质认可证明或者执业许可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

第三十八条 批准事业单位设立的文件种类如下:

(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其他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举办单位决定设立的文件;

(四)其他批准设立的文件。

第三十九条 事业单位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名称;

(二)宗旨和业务范围;

(三)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

(四)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五)章程的修改程序;

(六)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办法;

(七)需要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条 根据住所权属的不同,应当分别按照下列方式提交相应的住所证明:

(一)使用自有房屋的,出示房屋产权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

(二)使用租赁房屋的,提交房屋产权证明文件,出示有效期内租期一年以上的租赁合同并提交其复印件;

(三)无偿使用他人房屋的,出示房屋产权证明、提交其复印件,并提交房屋所有者的授权使用证明;

(四)无偿使用他人租赁房屋的,提交房屋产权证明文件和房屋承租人的授权使用证明,出示租赁合同并提交其复印件;

(五)使用国家划拨的房屋的,提交上级部门的授权使用证明。

第四十一条 因合并、分立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应当申请设立登记。

第四十二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自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本单位印章的印迹、基本账户号,以及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印章的印迹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四十四条 事业单位设立登记的公告内容,应当包括名称、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办资金、住所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证书号等。

第五章变更登记

第四十五条 事业单位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经费来源的,应当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变更住所的,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向登记管理机關提出申请。

开办资金比原登记的开办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第四十六条 事业单位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

因变更事项的不同,还应当提交其他相应文件:

(一)变更名称的,提交审批机关批准文件;

(二)变更住所的,提交新住所证明文件;

(三)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且内容涉及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的,出示相应的资质认可证明或者执业许可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

(四)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提交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现任法定代表人免职文件、拟任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五)变更经费来源的,提交经费来源改变的证明文件;

(六)变更开办资金的,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第四十七条 事业单位因合并、分立改变登记事项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第四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变更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准予变更登记的,向其颁发变更后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收缴变更前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更名称的还应当收缴变更前的单位印章。

第四十九条 事业单位变更名称和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变更后的单位印章的印迹和新任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及印章的印迹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五十条 事业单位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事项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公告。

第六章注销登记

第五十一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举办单位决定解散;

(二)因合并、分立解散;

(三)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自行决定解散;

(四)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撤销;

(五)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依法被撤销,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依法被吊销;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登记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二条 事业单位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应当在举办单位和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清算组织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至少发布三次拟申请注销登记的公告。债权人应当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向清算组织申报其债权。

清算期间,事业单位不得开展有关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撤销或者解散的证明文件;

(三)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四)发布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的凭证;

(五)《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印章;

(六)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第五十四条 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后,应当收缴被注销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印章,并发布注销登记公告。

第五十五条 经登记管理机关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自核准注销登记之日起事业单位法人终止。

第七章 证书使用与管理

第五十六条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应当置于事业单位住所的醒目位置。

第五十七条 事业单位进行下列活动时,应当向有关部门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一)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船牌照;

(二)申办有关社会保险事宜;

(三)开立银行账户、贷款;

(四)申办税务登记、减免税收及其他优惠;

(五)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兴办企业,申办有关执照;

(六)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和统计登记;

(七)土地、房产登记管理事宜;

(八)申办收费项目及标准、收费许可证,购领收据、发票;

(九)法律诉讼、公证事宜;

(十)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事宜;

(十一)申办海关事宜;

(十二)有关部门要求事业单位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其他事宜。

第五十八条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限期有效证书。超过有效期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自动废止。

对废止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公告。

第五十九条 事业单位的法人证书废止但未经注销登记的,其法人的责任和义务存续。

第六十条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废止的事业单位,申请领取新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按照申请设立登记的程序办理。

第六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和故意损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六十二条 除登记管理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六十三条 事业单位遗失或者损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补(换)领。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遗失或者损毁严重无法查证证书全部内容的,发布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废的公告,收回未遗失或者损毁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或者副本,补发使用新的证书号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二)损毁较轻可以查证证书全部内容的,收回损毁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发使用原证书号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六十四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依法实施下列监督管理:

(一)监督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办理登记和提交年度报告;

(二)监督事业单位按照登记事项从事活动;

(三)制止和查处事业单位违反條例和本细则的行为。

第六十五条 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执行条例和本细则情况的年度报告。

第六十六条 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二)资产损益情况;

(三)对条例和本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四) 绩效和受奖惩情况;

(五) 涉及诉讼情况;

(六) 社会投诉情况;

(七) 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第六十七条 事业单位在报送年度报告时还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二)上一年度年末的资产负债表;

(三)有关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证明文件(业务范围不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的除外);

(四)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原提交的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未设定任职期限或者未超过任职期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五)住所证明(原提交的住所证明未设定有效期限或者未超过有效期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住所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六)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第六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通过审查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和其他相关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以下方面的监督检查:

(一)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

(三)是否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四)是否继续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

(五)是否自核准登记后无正当理由超过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者自行停止业务活动一年以上;

(六)是否在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后按时申请变更登记;

(七)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该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

(八)有无抽逃开办资金的行为;

(九)有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

(十)接受和使用捐赠、资助的情况是否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

(十一)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六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的年度报告和有关情况审查后,作出年检合格或者不合格的决定。

对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由登记管理机关在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上作出合格标记,其证书有效期延续至下一年度年检的截止日期。

登记管理机关通过审查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发现问题的,依照条例和本细则处理。

第七十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责令限期改正、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

(一)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的;

(二)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

(三)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

(四)抽逃开办资金的;

(五)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

(六)违反规定接受或者违反规定使用捐赠、资助的。

第七十一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登记,并给予警告;登记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七十二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被核准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撤销登记;被撤销的登记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准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或者其上级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登记:

(一)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核准登记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核准登记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核准登记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准登记的。

依照前款规定撤销登记,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第七十四条 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向社会提供安全、方便、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未经核准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事业单位不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履行义务。

第七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事业单位从事有关登记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实现与事业单位、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计算机档案系统互联,核查事业单位从事有关登记事项的活动情况。

第七十六条 上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照条例和本细则对下级登记管理机关的登记管理实施监督检查,及时纠正登记管理中的不当行为。

第七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其工作人员和下级登记管理机关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相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核准登记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登记申请或者不予登记的理由的。

第七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办理登记、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实施登记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其他法定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核准登记或者超越法定职权核准登记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依法核准登记的。

第八十条 登记管理机关实施登记管理,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其他法定机关责令其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登记管理依法收取的费用的,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一条 登记管理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其他法定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擅自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八十三条 申请登记、报送年度报告和申请补(换)领证书,应当使用登记管理机关提供的纸质或者电子格式文本,可以通过送交、邮寄、传真、网络传输等方式报送。

第八十四条 无法提交本细则规定提交的文件原件的,可以提交文件复印件,文件复印件应当加盖原文件发文机关或者举办单位的印章。

第八十五条 本细则由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八十六条 本细则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篇:建筑施工现场协调管理工作要点与实施细则

【摘 要】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一栋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工程的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关键词】现场施工;施工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像消防、煤气安装、水电安装等由于是不同施工单位的施工队伍承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与土建工程及其他专业施工队之间配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到了工程主体完工被发现时已很难处理。不得已只好改线路、打楼板,把一栋好好的建筑搞得乱七八糟,面目全非,并因此带来了种种问题和隐患。

比如在某住宅工程分包水电的安装工程中,施工队在埋设开关线时没有注意到门的开启方向,结果待门安装好后,发现开关的位置正好在门后边,使用起来十分不便,不得已只好把粉刷好的墙面凿开,重新埋管改线路。另一个是某甲方人员按电梯生产厂家提供的电梯尺寸,让设计院设计电梯井施工图。而设计人员也没有多问,就按原尺寸进行设计,结果电梯运到现场后发现,电梯轿厢尺寸比电梯井的尺寸大了200毫米,这时大家才又翻图纸核对,发现设计人员把电梯厂家标注的净空尺寸当成电梯井的轴线尺寸,但此时发现已没有办法,只好将电梯轿厢改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和产生这样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像消防、煤气安装等,由于是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施工队,与土建及其他专业队之间配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到了工程主体完工被发现时已很难处理。不得己只好改线路、打楼板,把一栋好好的建筑搞得乱七八槽,面目全非,并因此带来了种种问题和隐患。

很多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这项管理工作呢?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说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甲方、监理,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 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水电、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活、宽频网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它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要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2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注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些小问题,返返工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再者,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就是本专业问题,也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就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协调工作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我们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矛盾,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因素,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很伤脑筋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现从以下几点分析。

(—)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数都是一些小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让我们很难补救,甚至无法挽救。即便是这些小的问题,如果事先不设法考虑解决,事后处理起来也很麻烦,有时甚至要花几倍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作为工程的建没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

刚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二)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督理模式

—直以来我们的施工管理,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工地办公室的各种图表,给人的感觉是管理得井井有条,而实际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却要打个问号。虽然这些工作也很重要,对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势必有纸上谈兵之嫌,反而束缚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手脚,无益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这里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1)技术协调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冉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

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贵任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酌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3)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比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的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四)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调管理也不例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

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暗埋线管过密(配电箱比线处等)对结构梁半的影响,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

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卫生间等地方给排水管线预留空洞与施工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楼板水管的防渗漏。

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顶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

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与使用,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深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五)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此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1)施工总平面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总平面管理是合理使用场地,保证现场交通道路水、电、排水系统畅通,文明施工的主要措施,施工现场的布置是以施工总平面为依据的;施工总平面一般由主任工程师主持规划、安排,项目经理参与协调;根据整个工程现场情况,单位工程大小情况,施工用地中报量,采取就近的原则分配施工临时用地。这样,主任工程师就要掌握现场动态,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①运输道路的布置:尽量利用原有永久路基,应与现场加工点、仓库、水泥库、砂、石、钢筋等材料堆放位置结合布置并与场外道路要保证连接畅通。

②临建设施的布置:尽量避免二次搭设,临建设施布置应紧凑合理,保证安全防火等,现场办公室要尽墩靠近施工现场。

③临时水、电管线布置:尽址利用现场原有的水源和永久线路。

2.施工进度管理

编制一份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既能符合合同又能指导施工的网络进度计划,是N约合同的保证。指导工程的依据是控制进度、管理工期的凭证。在总工期的约束下,综合平衡的摧础上,保证网络计划落到实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好连续施工和均衡施工,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期地交付生产和使用。其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①合理控制工期、质量和费用,使项目竹理达到综合优化。

②通过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及控制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差异情况,从而完善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

③除充分考虑时间控制外,同时还应考虑劳动力、材料施工机其设备等所必须地施工资源问题,使其最有效、合理经济地配置与利用。

④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与调整等手段,调动施工活动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进度目标,以确保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总工期目标的实现口。

3.施工质量管理

①悉并掌握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

②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图集,掌握(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积极组织和参与图纸会审,并对图纸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并作好图纸会审记录。

③根据审定批准的工程项目总控制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审查施工方案中所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是否科学合理,施工措施是否得当,有无工程质量方面的潜在隐患,并根据实际施工变化速度情况,及时对计划作调整。

④在施工过程各环节中,必须注意加强经过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特别是主要的结构部位,关键设备、关键部位的施工,施工现场一定要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根据施工图纸、《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操作规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及要求。

⑤竣工前,项目经理部一定要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队对已完工程进行预验。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经各方同意后,再组织验收,并办理好验收手续。

总之,施工现场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只有突出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科学高效的系统协调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旭红.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10.03

[2]程永双.浅谈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城市建设理论研究[J].2011.11

作者:孙治林

第4篇:值电工段考核细则

1、 班组个人系数原则不变。

2、 点巡检记录本上每人每班至少填写点检1处设备。(需注明设备名称,

归属车间,安装位置,运行状态,点检人)。每人点检主机设备3天内,如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本人在记录本上不得填写第二次。每人电机辅机设备7天内,如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本人在记录本上不得填写第二次。

3、 值班人员每点检1处设备处于不稳定运行状态,经核实后,奖励1

元。

4、 值班记录需要填写规范。(如故障点、设备名称、如何处理、更换备

件型号),并必须进行备件消耗登记填写。(不符合填写规范的,每处扣罚当班班组1元)。

5、 现场电机烧毁型号,大概故障判断,当班人员名字,出现场时间,

当班值班班组需填写电机烧毁台账。不符合规范,每处扣罚当班班组1元。

6、 值班工段全体人员公休、月休、代休必须段长签字批假,段长休息,

可由胡晓新签字批假。(段长或胡晓新未签字休息者,每天扣1元) 公休必须一次休完,每月内不得出现2人包含2人以上休公休,特例需段长或主任批准。代休产生需由段长批准,代休可分开休息。

7、 班组日常辅助性工作安排由胡晓新负责。

8、 本细则自2014年6月15日开始执行,奖罚每月公开张贴解释权归

车间。

电气车间2014.6.13

第5篇:中铁二十五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组织体系管理实施细则)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 变更索赔工作组织体系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随着我国基本建设制度与国际接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彻底转变。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工程变更与索赔就变得尤为突出,通过管理求得效益最大化更具挑战性,成功的建筑企业在利用强大的技术力量管理其资产从而创造利润,如何规范变更与索赔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是建筑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办法》铁建设〔2005〕146 号、《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设计管理实施办法》云桂云铁工〔2010〕21号及相关实施细则规定,为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工程变更索赔工作管理,规范变更索赔工作行为,明确项目经理部各级人员和部门的变更索赔工作职责,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变更与索赔是一项业务性很强、基础工作很细的工作,变更与索赔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最终成本。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作为一名风险管理者,必须做到:①知道任何一种施工方法或风险转移合同条款都不能完全避免施工风险;②了解所采用的合同条款可能产生的风险种类和大小;③考虑好出现风险时进行挽救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职责

第三条:项目部成立变更索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经济师

组员:项目部其他领导成员、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各项目分部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工程部部长、安质部部长、计划部部长、物质设备部部长。 第四条:组织机构见下图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 变更索赔工作组织体系 第五条:项目经理职责

1、对变更索赔工作负总责,组织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人员学习铁道部有关铁路建设工程验工计价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二标段施工总价承包合同;

2、熟悉项目在建施工管理情况,了解施工合同内容和条款内容,掌握变更索赔的原则;

3、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人员,进行变更设计探讨和分析,从中找出设计变更的切入点;

4、制定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目标,进行目标分解,责任到人;

5、合理安排变更索赔所需费用的列销,制定对设计变更索赔有特殊贡献人员的奖励标准;

6、定期组织对变更索赔工作进行总结。 第六条:常务副经理职责

1、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进行变更索赔工作;

2、组织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人员学习铁道部有关铁路建设工程验工计价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二标段施工总价承包合同;

3、熟悉项目在建施工管理情况,了解施工合同内容和条款内容,掌握变更索赔的原则和程序;

4、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项目部变更索赔人员,进行变更设计探讨和分析,从中找出设计变更的切入点;根据合同文件分析正变更和负变更的利弊,制定变更索赔的策略和方式;

5、制定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目标和推进计划,进行目标分解,责任到人,并跟踪落实和检查;

6、积极疏通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关系,做好攻关工作,为变更索赔工作奠定基础;

7、筹足变更索赔所需的差旅费和其他费用,制定对设计变更索赔有特殊贡献人员的奖励标准,及时进行兑现;

8、定期组织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人员对变更索赔工作进行总结。制定改进措施,确保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目标实现。 第七条:总工程师职责

1、在常务副经理的领导下进行变更索赔工作;

2、组织项目经理部及项目分部技术人员学习铁道部有关铁路建设工程验工计价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二标段施工总价承包合同及通用合同条款和专用合同条款;

3、熟悉项目在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情况,了解施工合同内容和条款内容,掌握变更索赔的原则和程序;

4、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安全保障、气候情况,结合施工图纸给定的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项目部和分部技术人员,进行变更设计突破点的分析、理顺和更新;

5、根据设计图纸工程量,结合施工现场情况,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沟通确定正变更和负变更的可行性,(设计变更要根据专用合同条款第15款所规定总承包风险费以外的变更设计,总承包风险费以内的费用,可采用负变更方式),综合考虑制定初步变更设计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请业主、设计、监理来现场处理;

6、根据制定的初步变更方案,督促工程管理部收集、整理变更资料和变更申请,经审核送项目经理签字后上报监理、业主和设计院;

7、及时跟踪设计变更批复情况,

8、定期组织项目经理部及项目分部设计变更的技术人员对变更索赔工作进行总结。制定改进措施,确保项目部变更索赔收益最大化。 第八条:总经济师职责

1、在常务副经理的领导下负责项目部的变更索赔工作;

2、组织项目经理部部及项目分部变更索赔人员学习铁道部有关铁路建设工程验工计价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二标段施工总价承包合同及通用合同条款和专用合同条款;

3、熟悉项目在建施工现场地质、施工条件、安全保障、气候变化情况,了解施工合同内容和条款内容,掌握变更索赔的原则、变更内容、变更程序和变更索赔的方法;

4、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气候情况,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项目部和分部变更索赔人员,进行变更设计突破点的分析研究、确定要变更和索赔的具体内容;

5、根据设计图纸,结合施工现场情况,经常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沟通沟通,探讨设计正变更和负变更的可行性,(设计变更要根据专用合同条款第15款所规定总承包风险费以外的变更设计,总承包风险费以内的费用,可采用负变更方式);

6、负责对设计院和业主的攻关工作,做好设计图纸出图前的前期设计变更工作;

7、指导计划合同部编制设计变更费用的比较和测算、预算工作,督促收集工期、窝工、自然灾害损失等索赔依据和原始证据;

7、及时跟踪落实变更索赔批复情况,

8、定期组织项目经理部及项目分部变更索赔人员对变更索赔工作进行总结。制定改进措施,确保项目部变更索赔目标得到实现。 第九条:总会计师职责

1、在常务副经理的领导下负责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的费用保障工作;

2、根据组织项目经理部变更索赔工作的总体安排,合理安排所需变更索赔人员的业务费用;

3、负责项目部变更索赔成本的管理,并及时进行统计和分析,确保少投入大回报,控制好项目部变更索赔成本开支。 第十条:工程管理部职责

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进行变更索赔工作;

2、负责收集现场的施工资料,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施工干扰等技术资料;

3、根据合同条款对施工现场收集的资料,及时与设计施工图进行对比,寻找设计变更的突破点;

4、整理设计变更的依据,数据、图片、证明资料,提出设计变更的范围、条件和方法,进行工程量汇总和对比,上报总工程师审核;

5、根据总工程师审核的设计变更要点,准备上报设计变更的详细资料(包括设计变更的四方会议纪要、变更的依据、变更的工作内容、变更部位、变更的工程量增减、变更的初步方案);

6、填表工程设计变更申请表上报监理、业主单位,并跟踪落实批复。同时做好设计变更台帐。

第十一条:安全质量部职责

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进行变更索赔工作;

2、负责收集现场的施工安全资料,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施工干扰等技术资料;

3、根据合同条款对施工现场收集的资料,及时与设计施工图进行对比,寻找因保证施工安全需要设计变更的突破点;

4、整理设计变更的依据,数据、图片、证明资料,提出设计变更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上报总工程师审核;

5、根据总工程师审核的设计变更要点,准备上报设计变更的详细资料(包括安全文件要求标准、强制性法规、变更部位、变更的初步方案)。 第十二条:计划合同部职责

1、在总经济师的领导下进行变更索赔工作;

2、负责对现场能够进行索赔的施工资料,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施工干扰、自然灾害造成的索赔资料;

3、根据施工现场收集的索赔资料,及时对照合同条款,寻找变更索赔的突破点;

4、整理变更索赔的依据,数据、工程量、图片、证明资料,计算变更索赔的费用,上报总经济师审核;

5、根据总经济师审核的要求,准备上报变更索赔的详细资料(包括变更索赔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依据,数据、工程量、图片、证明资料、费用计算的所采用标准和定额);

6、根据设计变更提供的工程量,按照合同条款要求,编制设计变更费用,并与原设计费用进行对比,提出合理的设计变更建议;

7、整理变更索赔资料、填写变更索赔申请表上报业主、监理单位;

8、根据铁道部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及时做好政策性调差工作;

9、跟踪变更索赔的批复,并做好变更索赔的统计台帐。 第十三条:物资设备部职责

1、在常务副经理的领导下进行变更索赔工作;

2、掌握国家政策文件,收集市场材料价格信息(含地材);

3、统计施工现场每月、每季实际进货的材料价格和数量;

4、提供因国家政策或铁道部材料系数调差所需的资料(部门业务范围内的资料);

5、及时向项目经理部领导提供市场信息,为设计变更提供决策依据。 第十四条:项目分部职责

1、项目分部各岗位人员及部门职责参照项目经理部人员及部门职责执行;

2、积极主动配合项目部变更索赔工作;

3、掌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合同条款和设计施工图,对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安全保障、施工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变化及时收集资料,提出合理的设计变更意见;

4、根据合同条款对施工现场收集的资料,及时与设计施工图进行对比,寻找设计变更的突破点;

5、整理设计变更的依据,数据、图片、证明资料,提出设计变更的范围、条件和方法,进行工程量汇总和对比,上报总工程管理部;

6、根据总工程师审核的设计变更要点,收集、整理设计变更的详细资料(包括设计变更的四方会议纪要、变更的依据、变更的工作内容、变更部位、变更的工程量增减、变更的初步方案);

第三章变更设计分类 第十五条:变更设计分类与项目划分按照《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办法》(铁建〔2005〕146 号)和《关于加强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铁鉴〔2008〕2 号)等规定办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Ⅰ类变更设计:

(一)变更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方案的;

(二)变更初步设计主要批复意见的;

(三)变更涉及运输能力、运输质量、运输安全的;

(四)变更重点工点的设计原则的;

(五)变更设计一次增减投资300 万元(含)以上的。

对施工图的其他变更为Ⅱ类变更设计,Ⅱ类变更设计再分为:

ⅡA 类——指一次变更设计增减投资在100 万元(含)至300 万元者; ⅡB 类——指一次变更设计增减投资在100 万元以下者。 第十六条:变更设计原因一般分为以下五种:

(一)完善设计:是指对设计文件缺陷、错误、遗漏的修改、补充完善或优化引起的变更设计。

(二)质量事故:是指按《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铁建设〔2003〕48 号)界定的工程质量事故引起的变更设计。

(三)标准变化:是指铁道部批准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模的变化引起的变更设计。

(四)不可预见因素:是指不可抗力、不可预见的外部因素等引起的变更设计;原因应通过具体分析确

定并载明(如安全事故等)。

(五)其他:是指不属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变更设计;原因应通过具体分析确定并载明(如拆迁变化等)。

第十七条:变更的范围和内容,根据铁道部对合同条款规定,总价承包合同不可以调整清单工程量,超出总承包风险包干费以外的可增加费用,总承包风险包干费有一下七项内容:

1、初步设计招标的施工图量差、承包人原因引起I类变更及全部II类变更;

2、非不可抗力造成自然灾害损失及预防措施费;

3、发包人供应材料、设备及专用条款注明以外的材料、设备差;

4、建设工期重大调整以外的施工组织调整损失和增加的措施费;

5、变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引起费用增加;

6、工程保险费;

7、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控制、环保和技术创新考核费; 第十八条:设计变更审批权限

Ⅰ类变更设计由业主负责组织初审并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审批,同时抄报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建设管理司。

ⅡA 类变更设计由业主负责审批;

ⅡB 类由业主段落指挥部负责组织审批。 第四章索赔工作

第十九条:索赔工作是一项细致、无法预测索赔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的,只有索赔事件发生后,才可以进行正常的索赔程序。这就要求索赔人员要在平时做好索赔的基础工作,对施工过程中收集索赔资料:

1、索赔事件发生的原因、地点;

2、索赔事件发生后的资料(照片、气象预报、工程量统计表);

3、索赔事件发生所造成损失的统计,包括人员、材料、机械、工程量等;

4、现场监理签认的损失资料等。

第二十条:索赔事件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工期(费用)索赔:主要由业主原因所造成的工期推延(设计图纸未按时到位、永久征地未按时提供、改变重大设计、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

2、地方政府出台新的政策影响施工或收取其他费用;

3、由业主原因引起的当地群众阻工等;

4、非施工原因引起的工程地质发生变化所造成窝工及材料、设备损失的索赔(如隧道出现涌水、大的溶洞、桥的明挖基础出现流沙等);

5、大型供电网停电或甲供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施工现场停工在15天以上的,索赔人员、设备的窝工费等;

6、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二十一条:掌握索赔的依据及原则

1、认真阅读合同文件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和施工图纸,熟悉了解合同约定的索赔范围、条件和方法,严格进行合同管理,为索赔提供充分的依据、论据和数据;

2、及时发现与报告,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中有关规定提出索赔意向书,意向书中应包含索赔项目(分部分项名称)、索赔事由及依据、事件发生起算日期和估算损失,必须附有详细的计算资料和证明资料;

3、索赔意向书送交现场监理工程师后应经主管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必要时项目分部领导邀请现场监理工程师、主管监理工程师一起到现场核对;

4、索赔意向书送交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要及时收集证据,收集的证据要确凿,理由要充分;所有工程费用和工期索赔应附有现场工程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记录和计算资料及相关的证明资料。

第五章变更索赔的流程 第二十二条:变更可以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提出建议,业主也可提出变更建议。根据变更方向可分为:由上至下变更和由下至上变更。由下至上变更又分为:正常程序变更和非正常程序变更。正常程序变更为:有变更需求,方案批复后执行的变更;非正常程序变更是指因特殊原因(如抢险、危急情况),需要先执行或经有关领导口头答复可以先执行的变更内容。 ㈠.由上至下变更

1.业主提出的变更。业主通知监理、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变更期间的损失。

2.业主工程部搜集信息并分析,同时要求设计单位共同研究方案,重大问题需专家论证时由原设计院负责邀请。与业主主管领导沟通同意后确定方案。 3.设计院依据方案在规定时间提供设计变更图。

4.业主计财部据此编制补充单价,并与相关监理、施工单位协商形成一致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出具补充变更工程量清单。

5.业主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至监理部,监理部下发变更令至相关的监理、施工单位执行。 6.业主工程部负责变更方案的落实与协调工作。 ㈡.由下至上变更 A.正常程序变更

1.现场各种原因产生变更(无论承包人提出还是监理工程师提出建议),包括合同内及合同外变更,正变更及负变更,承包人收集资料及准备,同时通知监理工程师、业主工程师。 2.承包人以书面报告或变更申请单形式(附相关资料,包括现场图片资料),报监理部,经业主丘北指挥部审批后执行。

3.也可邀请监理、业主现场工程师、设计代表现场办公,形成变更会议纪,四方会签确定变更方案,无需设计单位出变更图的可按变更方案执行,需要出变更图的,待设计变更图出图后执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认为不需要变更的继续执行原设计。

4.对于变更设计,不论是几类变更,都应该经设计、监理、业主同意或批复,严格遵守“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禁止擅自做主“先施工、后变更”,违反其原则,后果自负。

B.非正常程序变更

1、对于可以先执行后报批的变更,承包人必须通知监理工程师、项目部工程部现场核查。对有关环节必须有相关人员签认,各项目分部必须保存现场资料图片等证明材料,否则产生的费用自己承担。

2、项目分部在实施变更同时必须以书面报告或变更申请单形式报监理及业主工程师签认。 第二十三条:项目经理部的变更索赔流程

1、施工图出图前的变更,此项工作由项目经理部根据投标工程量清单报价,结合合同文件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内容,研究设计变更内容和变更的策略,同时和设计院沟通,争取在设计出图时达到变更的目的;

2、施工过程中各分部收集现场的变更资料和变更的依据,根据资料和依据进行分析,提出变更索赔的初步方案或设想,变更设计上报项目部工程管理部;索赔资料上报项目部计划合同部;

3、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部根据项目分部上报的变更设计资料进行现场考察和分析,确定项目分部上报的设计变更是否申报,如能变更上报项目总工批准后,联系业主、监理、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办公会、准备整理变更设计资料,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量对比表交计划合同部、填写变更设计建议书,按《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设计管理实施办法》云桂云铁工【2010】21号文规定的程序和流程逐级上报并跟踪落实,同时对各分部给与答复以免造成停工或窝工,并做好变更设计台帐;

4、项目经理部计划合同部根据项目分部上报的索赔资料进行现场考察和取证,编制索赔资料进行费用计算,按照业主要求逐级上报;根据工程管理部提出的设计变更的工程量对比表,按照合同条款规定计算费用标准,计算增(减)的费用,按《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设计管理实施办法》云桂云铁工【2010】21号文规定的程序和流程逐级上报并跟踪落实,并做好变更索赔台帐。 第六章变更索赔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铁路施工由于变更索赔引起费用或工期增加,故往往为上级主管单位审查和复查对象,为真实、准确反映变更索赔真实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变更索赔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变更索赔台账或档案。

1、变更索赔台账应反映变更索赔发生的原因、变更索赔发生的时间,变更索赔意向提交时间,变更索赔结束时间,变更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业主审批结果等内容。

2、对合同工期内发生的每笔变更索赔均应及时登记。工程完工时应形成一册完整的台账,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五条:避免变更索赔存在的误区

1、当变更索赔事件发生时,有些人员由于受我国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影响,考虑与业主、设计、监理方面的关系,而没有把索赔认真对待。

2、项目主管和技术负责人对变更索赔工作意识不到位,没有深刻认识变更索赔工作管理程序,对可提可不提的变更索赔事项往往无法把握。

3、主管技术人员对技术规范文件及业主、监理、施工企业往来文件理解不深刻,对实际存在的变更索赔项目没有充分理由。

4、只注重变更索赔意向的提出,不重视变更索赔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和时间准确性,没有及时作最终索赔报告。

5、很多项目管理成员总认为只有施工企业向业主提出变更索赔,没有考虑对方的索赔和反索赔。

第二十六条:工程变更索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变更索赔工作中要充分理解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及业主、监理、施工企业签订的合同协议和各项往来性文件,必须依合同、重证据、讲技巧、树信誉,踏踏实实地做好变更索赔管理基础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工程变更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筑施工企业赢取利润的重要手段,这样把变更索赔工作处理好,才能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取得效益最大化。 第七章奖励

第二十七条:变更索赔的奖励原则

1、项目分部提出的设计变更及索赔费用通过项目部审核上报业主批复的变更索赔费用,且完成项目部下达的变更索赔目标,按变更索赔收益金额的3%作为奖金发放;

2、项目经理部在项目分部上报的变更索赔基础上进行审核整理上报业主批复的变更索赔费用,且完成项目部下达的变更索赔目标,按变更索赔收益金额的3%作为奖金发放;

3、项目经理部没有通过项目分部,自行寻找变更索赔突破点,自行编制的上报业主批复的设计变更索赔费用,且完成项目部下达的变更索赔目标,按变更索赔收益金额的5%作为奖金发放;

第二十八条:变更索赔的奖金分配的原则

1、项目分部的变更索赔奖金由项目分部开会研究;根据每项变更索赔参加人员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列表上报项目部经常务副经理签字后发放;

2、项目经理部的变更索赔奖金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领导班子开会研究,根据每项变更索赔参加人员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3、对变更索赔有特殊贡献的人员,项目部可根据贡献大小每年给予1~3万元特殊奖励。 第八章附则

第6篇:昭余街西延伸段道路工程级配碎石路基施工监理细则(2013.11.8)

晋中开发区昭余街西延伸段道路工程

(路基换填级配碎石)

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核:

太原博安诚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七日

用级配碎石底基层换填施工监理细则

一、路基的准备:

1、监理工程师复检铺筑前路基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横坡度。标注级配碎石顶面位置线。

2、级配碎石施工前,有积水坑槽、弹软、严重现象必须要求施工方及时处理。

二、检查施工机械准备情况:

要用履带挖掘机施工,采用倒退法挖运土,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平地机超平,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

三、现场监理人员要到位,随时检查施工现场,要求施工方:1用于路面底基层施工的队伍要相对固定,每作业点配备足够民工配合机械进行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

2、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质量员、安全员各负其责,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施工过程控制

1、要求施工前做好原材料及其配合比的检测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原材料还要进心复检: 保证运到工地的料掺配比例与试验报告一致。

2、严格控制施工方按照技术交底施工,保证工艺流程合理

要求混合料含水量符合要求,拌和力求均匀,每天拌和前应先测定材料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并在工地现场立牌明示各料用量,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到工地,用摊铺机摊铺。

摊铺好的混合料进行平整、整形后,用静压式三轮压路机进行稳压,然后用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混合料从加水拌和至碾压结束的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压实应遵循静-振-静原则,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碾压直至密实度满足规范要求。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时,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使其达到质量要求,在碾压结束后,再整平一次使其路拱和标高符合要求,终平要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处刮出路外,局部低洼处,不再进行找平,留待上层施工处理。

五、堆料场材料检验:

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掺配比例,各种材料在料场进行掺配均匀,然后运到工地堆料场,要求去施工方到试验室要对混合料取样检测其级配及天然含水量,若级配不符合要求,则立即掺入所缺的粒级材料,并提供应加水的数量,计算方法为:估算待掺拌料数量,并根据天气状况确定拌和后的含水量,根据掺拌含水量及天然含水量的差值,计算应加入水量。持级配及含水量符合要求时,可进行材料的运输工作。

三、压实:

1、压实时一去一返为一遍,前进到终点后要原路返回,不能乱打方向。

2、第一遍压实速度为1.5km/h,以后用2.0-2.5km/h

3、碾压顺

序为由低处开始,向高处横向推进。

4、当一遍完成时,要退到宕渣路基上调整方向,不准在辗压的级配碎 石层上大角度转向,严禁在其上调头。当接近终点时,压路机挂空档,并稍带刹车,使之缓慢停机,严禁紧急刹车。停车位置控制:前进时要使前轮跨过终点断面,后退时,整机要离开起始断面5M以上,用调整方向。

5、压实过程中,本次往返要与上一次往返重叠1/3轮迹(指前钢轮)。

6、压实遍数:,应使表面无明显轮迹为宜,路面的两侧,应 多压2-3遍。压实完成后,马上做密实度检测,若不能达到要求,则再补压,直到压实度符合要求为止。

四、交验、封闭交通及养护

1、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封闭交通,做好禁行标志。

2、成型后3天内,每天中午洒水一次,做适当养护,洒水时,车速要 控制在15km/h以下。

3、完工后三天内,每天晚上洒水一次,早晨复压一遍,连续三天。

4、成型后,在施工方进行自检合格后,监理进行抽检。

太原市博安诚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六项目监理部 2013年11月7日

第7篇:

上一篇: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下一篇:城市街景整治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