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管理细则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务车管理细则(通用8篇)

公务车管理细则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规范局机关公务接待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铺张浪费,根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释义

第一条 本细则所称公务接待,是指下级单位前来请示汇报工作、与同级单位交流协调沟通、上级单位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等需相应安排的公务接待活动。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二章原则

第三条 公务接待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三章管理

第四条 公务接待由局办公室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安排。

第五条 省外兄弟单位来*公务活动一律凭公函安排接待,并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及陪同人员数量。

第六条 安排接待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

第七条 公务接待费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列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八条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四章流程

第九条公务接待活动——相关处(室)到局办公室领取并填写《接待就餐审批单》(相关负责人签审)——安排接待——审核报销。

第五章手续

第十条公务接待应严格履行事前审批手续(特殊情况应先报告,事后2日内履行手续),对事前未履行审批手续的,不予核批报销。

第六章 陪同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内容,实行处室对口接待陪同。综合性工作由局办公室统筹。接待按照规定标准用餐,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

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七章标准

1、接待下级单位。接待费用控制在每人50元以内。

2、接待同级单位。接待费用控制在每人70元以内。

3、接待上级单位和省外客人。接待费控制在每人100元以内。

4、中午接待省内客人不饮酒。

第十二条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晚上接待安排饮酒的,须到局办公室登记领酒。特殊情况下需在酒店购酒的,须经办公室负责人或陪同接待的领导同意。填单、审核、批准各环节都按以上原则确定总的开支额度。

第八章公务用车

第十三条 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第九章地点

第十四条 中午接待下级和同级单位客人,一般情况下安排在局机关食堂,特殊情况需要安排在其它酒店的,需经分管领导同意向由办公室申报。接待上级单位和省外客人由

局办公室统筹安排。

第十章住宿

第十五条 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执行协议价格。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一章 核报

第十七条 公务接待须凭“两单一票”(审批单、刷卡单、正式发票),按照新修订的《贵州省粮食局机关财务管理办法》规定经审核后予以报销。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一般情况下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二章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定期汇总公务接待情况,报财务处、监督室备案。监督室应当对公务接待经费开支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公务车管理细则 篇2

一、高校公务车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公务车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 各高校缺少完善的公务车管理制度、驾驶员守则、值班制度、油料控制和维修保养细则等相关公务车辆管理制度, 公务车辆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得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致使高校公务车辆管理混乱, 使用效率低下。

(二) 高校公务车辆驾驶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公务车辆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公务车辆驾驶员队伍在责任心、安全意识、纪律观念、服务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不服从调度、违章驾驶, 因疏忽大意造成交通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导致行车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车辆维修及保养费用居高不下。

(三) 高校公务车辆运行模式亟待转变。

高校公务车辆传统的运行模式较为单一, 缺乏市场竞争力, 再加上大部分驾驶员纳入学校编制, 在“旱涝保收”和缺乏竞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 为高校公务车辆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带来难题。

(四) 高校公务车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缺乏完善的高校公务车辆使用和维修保养的监管机制, 特别是对油料费、路桥费、养护费和维修费等费用的监督管理机制。直接限制了高效公务车辆的高效运转。

二、高校公务车管理新模式的探讨

(一) 完善规章制度, 使高校公务车管理有章可循。

“不以规矩, 无以成方圆, 不以六律, 无以正五音”。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现高校公务车科学管理的基本要素。应建立完善的《高校公务车辆管理审批制度》, 规范高校公务车申请流程和使用规章;应制定《高校公务车安全文明行车管理办法》, 明确高校公务车驾驶员的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应出台《高校公务车日常保养及维修管理办法》, 通过制度建设堵塞漏洞, 杜绝不良之风。

(二) 开展安全教育, 提高高校公务车驾驶员安全意识。

打造一支安全意识强、思想觉悟高的驾驶员队伍是做好高校公务车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通过召开驾驶员例会, 观看交通安全影片, 举办交通安全讲座等形式, 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 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提高行车安全意识;认真学习交通法规及高校公务车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落实高校公务车管理的各项制度, 文明驾驶, 礼貌行车, 从根本上杜绝各种安全隐患。

(三) 加强技能练兵, 提升高校公务车驾驶员业务水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针对高校公务车驾驶员开展以“安全驾驶, 文明行车”为主题的技能练兵活动, 包括交通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实地操作和维修保养等技能考察与考核, 并评选岗位技能标兵, 营造良好的驾驶技能学习与交流的氛围, 从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技术素质三个方面提升高校公务车驾驶员的业务水平。

(四) 深化改革机制, 转变高校公务车运营模式。

迎合市场, 激活机制, 制定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校公务车运营机制是实现高校公务车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入市场运营模式, 转变高校公务车辆使用模式, 变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 运营所得一部分作为公务车辆日常养护、维修及驾驶员酬 (奖) 金, 一部分上缴学校。这样一方面激活了高校公务车的内部竞争机制;另一方面也为促进高校公务车辆管理与市场接轨开辟了新路径。

(五) 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促进高校公务车管理良性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功能, 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是促进高校公务车管理良性发展的有效手段。根据出车次数及里程数进行绩效考核, 驾驶员收入与绩效挂钩, 制定基本工作量, 在完成基本工作量的基础上, 驾驶员多劳多得, 按劳分配。同时, 设立文明服务奖, 奖励车辆保洁最好、服务最好的驾驶员;设立行车安全奖, 奖励当月无安全事故的驾驶员;设立节油奖, 奖励同等车型平均百公里油耗最低的驾驶员;设立爱车标兵奖, 奖励全年维修养护费用最低的驾驶员。通过各种绩效奖励措施, 提高驾驶员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促进高校公务车管理的良性发展。

(六) 加强监督管理, 提高高校公务车综合监管水平。

班主任班级管理细则 篇3

一、探寻完善班级管理细则的原因

1.完善班级管理细则的客观原因

班级管理要与时俱进。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班主任工作制度建构力度的加强,加大了班主任工作力度。各学校都制定了切合本校实际的班主任工作制度,赋予班主任一定的职责和权力搞好班级工作。班主任的角色决定了他的教育责任,要全面关心、了解学生,这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

2.完善班级管理细则的主观原因

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所以,班级的管理与教育一定要触摸学生的心灵,获得学生的认同。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总结新的经验,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细则。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有底气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才能增强教育效果。

二、掌握班级管理工作的原则和内容

班级管理原则是班主任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以及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班级管理学这一领域的必然要求。班级作为一个教育实体,应该发挥其综合教育功能。班级管理工作涉及班级内外的各个方面,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策略辅导、个人生活辅导、人生规划辅导、班级文化建设以及班级财务管理多方面。

三、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

班主任应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摸索总结班级管理的每一项措施。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主要用到的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说理教育法。选择优秀的学生或者先进典型作为典范,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意识,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2.角色模拟法。让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去感觉、体验、理解,领会活动要义,在不同的角色中总结,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3.突出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这是以学生的自我约束为基础,自我管理为手段,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班级管理模式的一种。让学生担负起班级管理的某一项职责,也将其工作成效纳入班级量化管理细则中。学生在完成任务和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所处的地位,认识到班级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不仅在实践中增强了民主作风,强化了民主意识,而且促进了自身多方面才能的发展。

4.师生打成一片。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同甘共苦,教学相长,关怀理解,因材施教等,更有利于开展班级工作。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像朋友,班级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班风大大好转。

5.权威的合理利用。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以简单的方式运作,有时候甚至一个字也不说,学生就能清楚而迅速地懂得教师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方式,在班级日常协调、监控、评价、决策等方面效果明显。

四、深化研究,提升班级管理理念,强化实践

当今教育形式、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已是势不可挡。所以,在前面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我将继续研究并深入了解我国各省(区)的教育机构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举措,尝试借鉴运用,制定出适合自身班级管理的细则。将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到底是当今每一位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及对学生的爱,使我充分认识到此次研究意义的重大。我所行动的主要内容,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教师、班级充分感受良好管理模式带来的正面影响。

作为一线班主任,我把班级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到实践中,反复修正,对每一条细则进行验证,使我本人的班级管理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班级教育教学成果不论在本校还是在同行中均日趋凸显。研究表明,推进班级管理模式就是与时俱进,探究班级管理细则,运筹帷幄管理班级就是告别旧有尝试新知。一线班主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班级管理的经验教训,进而深化认识,提升理念。从实际出发制定班级管理细则,是我们每一位热爱本职工作的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一项义务。现在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必将继续去努力。

公务车管理细则 篇4

【发布时间:2008-4-3 9:41:57】 【浏览次数:1619】 【双击自动滚屏阅读】

2008年第一期——新法新规

皖管[2007]100号

第一章 总则

1.为规范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保障机关工作需要,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和改进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通知》(厅〔2007〕14号)精神,制定本细则。

2.本细则中的省直机关是指省委各部门,省人大机关,省政府各部门,省政协机关,省法院,省检察院,省级各民主党派机关,省工商联机关,省级各人民团体机关以及省委、省政府直属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

3.本规定中的公务用车,是指省直机关所使用的省财政拨款购置、上级单位调拨、单位自筹资金购置和接受国际与社会有关组织赠予的各种型号的轿车、吉普车、越野车、旅行车和20座以下客车等非经营性用车。

第二章 配备标准

4.正省级干部的专车,配备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省级干部的相对固定用车,配备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轿车。

5.省直机关其他公务用轿车配备标准为:排气量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

第三章 编制核定

6.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编制数根据各单位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实际工作需要加以核定。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编制核定标准为:

(1)省级干部的专车或相对固定用车,按每人1辆定编。离退休省级干部(含享受副省级乘车待遇)自愿选择车公里包干用车办法的,按皖行综字〔1998〕47号文件规定执行。

(2)在职厅局级干部的公务用车,按单位领导职数(含巡视员、副巡视员)1—2人1辆,3人2辆,4人3辆,5人4辆,5人以上每增加2人增配1辆定编。因工作需要超职数配备厅局级干部的,视具体情况另行核定。调任省人大、省政协、省委督查组、省政府咨询委、省委巡视组等机关工作的厅局级干部,纳入其本人工资关系所在部门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3)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省纪委机关的公务用车,按“三定”方案人员编制,每15人定编1辆;其他单位的公务用车按“三定”方案人员编制,每20人定编1辆。

(4)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用车,按单位离退休干部实有数,50人以下原则上配备1辆面包车(其中厅级离退休干部超过10人的,可增配l辆小汽车);50人以上的可配备1辆小汽车1辆面包车(其中厅级离退休干部超过20人的,可再增配1辆面包车);超过100人的,视具体情况另行核定。

(5)警务、机要、消防、救护、抢险、工程、行政执法等部门的特殊业务用车编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核定。

7.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二级预算事业单位,按人员编制数,25人以下原则上定编l辆公务用车;超过25人,每增加25人,增加编制1辆。部门管理副厅级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编制按厅级领导职数、职工编制数加以核定。

8.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编制核定工作,由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管局)与省财政厅共同负责组织实施。按照上述公务用车编制标准,为省直各单位核定公务用车编制数并核发“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卡”(以下简称编制卡)。“编制卡”作为省直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报废、车辆使用经费供给和车辆注册登记、转户变更等以及纪检监察部门检查的重要凭证。

9.省直各单位公务用车编制数是车辆配备的基本依据,对暂时车辆缺编的单位,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安排配备。

10.对现有超编小汽车设立“临时编制”,一次性使用。列入临时编制的小汽车经批准办理变更、报废处置手续后,临时编制同时注销。临时编制小汽车使用的燃料、维修、保险等经费由单位自理,财政不予供给。

11.省直机关接受国际与社会有关组织无偿赠予或中央调拨的小汽车,应及时提供证明材料,持本单位“编制卡”,到省管局办理车辆入编手续。单位公务用车编制如有空缺,受赠或调拨车辆可顶替空缺编制,无空缺的则列入临时编制。

第四章 购置审批程序

12.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的购置实行单位申请、集中审批、政府采购,统一分配。

13.省直机关凡使用各项财政资金(含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没有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其他资金、社会捐赠等资金购置车辆的,均须向省管局、省财政厅提出申请,经省管局初审汇总、省财政厅根据财力状况审核后,共同报省政府审批。

14.需要使用中央财政划拨经费、项目经费以及单位自筹经费购置车辆的,购置审批程序按第13条的规定,由省管局、省财政厅对申请单位的公务用车编制、购车资金来源、申购车辆的车型、排气量、价格等情况审查核实后,纳入省政府集中审批管理范围。

15.省级领导因人事、岗位变动需要配备或更新公务用车的,由所在单位及时向省管局提出申请。

16.省直机关购车计划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后,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对其中的轿车,必须严格按照配备标准采购。

17.新车采购后,由省管局、省财政厅统一分配给各单位。省、市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省管局出具的《省直机关公务用车注册凭证》,予以办理车辆入户登记手续。

第五章 处置审批程序

18.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处置遵循厉行节约、统一审批、统一调拨、公开拍卖的原则。公务用车无论配置途径与购置经费来源,均属国有资产,列入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各使用单位无权自行调拨,或作转让、变卖等任何涉及车辆产权变动的处理。

19.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含临时编制车辆)的处置,必须填写《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处置审批表》,报省管局审核确认,省管局会同省财政厅审批。

20.对达到报废标准的公务用车,经省管局会同省财政厅审批后,由使用单位送交有资质的物资回收公司报废回收,报废残值上缴省财政。对未达到报废标准的公务用车,由省管局、省财政厅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行公开拍卖,办理转户手续,拍卖所得上缴省财政。车辆公开拍卖、报废处置涉及的评估机构、拍卖公司、物资回收公司由省管局、省财政厅采取竞标办法,择优选择。

21.省级干部更换下来的车辆,调出本省的省级干部原使用的车辆,实行车公里包干办法的离、退休省级干部原使用的车辆和已故省级干部原使用的车辆,以及机构改革中撤销单位的公务用车,由省管局和省财政厅根据各单位编制内实有车辆情况统一调拨。车辆调拨由省管局出具《省直机关公务用车注册凭证》,由调入和调出单位负责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22.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在办理报废、调拨过户等变更手续时,省、市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凭《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处置审批表》和《省直机关公务用车注册凭证》,按规定办理。23.省级领导在任同一职级期间配备的公务用车,使用年限一般为6年,超过6年仍能使用的,应继续使用。其他公务用车使用年限为12年,12年以上或行驶超过25万公里,可以申请更新。

24.厅局级干部工作调动,不得将原单位车辆带至新任职单位使用。

第六章 使用管理

25.公务用车只能用于公务活动,严禁公车私用。

26.省直机关接受国际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捐赠的车辆,单位应按照赠予组织指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车辆用途。

27.实行车公里包干办法的离退休省级干部的服务用车,由单位从机关现有车辆中调剂安排,实行有偿服务。除省级干部的专车、相对固定用车外,省直各单位的公务用车和为离退休干部服务的车辆应由机关有关部门统一调度使用,不允许将其变为专车或变相专车。

28.省直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和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单车费用核算制度,认真执行《省直机关公务车辆管理年报》制度。

29.加强公务用车燃油消耗和修理费用管理,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定期公布单车行驶里程和修理费、燃油费支出情况,实行节奖超罚。

30.公务用车的保险、修理和加油应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确定定点厂商,实行政府采购。

3l.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和交通事故发生。

32.省直各单位车辆禁止挂二级机构户头,杜绝二级机构和下属企事业单位车辆挂机关户头,严禁私车公挂。现有挂户车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办理转籍过户手续。

第七章 监督管理

33.对违反本规定的各单位公务用车,省、市公安车管部门不予注册登记、核发牌照和办理过户手续,省财政部门停止保险、维修和使用等经费供给。

34.各单位不得超编或超标准购车,现有小汽车未达到最高配备标准的要继续使用,不得借机更换车辆。

35.严禁各单位以借款、集资、摊派、挪用专项资金等方式购置、更新车辆。严禁利用职权向下级单位或企事业单位长期借用、更换车辆。

36.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的处置,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申报,擅自报废、转让、转移、藏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将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37.省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有关领导及责任人,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规定追究其纪律责任。

38.省、市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省直机关公务用车车辆户籍管理,依据省管局和财政厅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对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办理车辆注册登记、转户变更、报废手续。

第八章 附则

39.本细则由省管局、省财政厅、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关于公务员工资套改细则细则 篇5

1、职务工资。公务员按现任职务执行相应的职务工资标准。

2、级别工资。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按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

3、现任职务,是指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任命的职务,以6月30目的职务为准。207月1日后变动了职务的人员,按6月30日的职务套改后,再按职务变动规定确定工资。

由领导职务改任同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由任免机关按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其应执行的职务工资标准。

4、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任命职务当年起根据实际任职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年的年限。

公务员在同一职务层次担任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同一职务层次的任职年限。

公务员现任职务低于原任职务的,其原任同级职务和较高职务的年限合并计算为现任职务的任职年限。

5、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试用期外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称职的年限。工作年限,是指从本人工作当年起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如短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其未计算工龄的国外学习时间可合并计算为套改年限。实际学习时间短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时间的,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长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时间的,按国家规定的学制计算。

工作人员因公负伤治疗期间、女职工产假及哺乳假期间,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的年限不予扣除。

6、任职年限和工作年限的计算截至2006年6月30日。

7、公务员按现任职务套改的级别,如低于或等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可先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在此基础上高套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人对应的工资标准;如高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但级别工资额低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工资额,可先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再就近就高套人按现任职务套改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时,现任职务的任职年限与原任低一职务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为低一职务的任职年限。

8、公务员套改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低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的,执行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套改的级别高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的级别,但级别工资额低于定级的级别工资额的,可按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的级别工资额就近就高套入套改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2006年6月30日前已转正定级的公务员,如所任职务低于同等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定级工资待遇所对应的职务层次,可按同等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定级工资待遇所对应的职务层次套改确定工资;转正定级后可执行副科及以上职务层次工资待遇的人员,按任职年限5年以下进行套改。

公务员正常晋升工资的办法

1、晋升职务增加工资。

公务员晋升职务后,从晋升职务的次月起执行新任职务的职务工资和相应的级别工资。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的最低级别;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以内的,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逐级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

2、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增加工资。

从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年度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下一次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公务员晋升职务相应晋升级别时,如晋升一个级别,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当年起计算;如晋升两个级别及以上,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晋升职务变动级别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公务员按套改办法重新确定级别后,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凡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并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的,可从达到规定年限当年的1月1日起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滚动升级执行时间,按套改年限或任职年限确定。其中,职务未发生变动的,须按现任职务达到上一级别规定年限或按原任低一职务达到套改确定级别规定年限;晋升职务只晋升一个级别的,须按原任职务达到晋升后级别的规定年限。按有关规定高定级别的人员,先按高定前的级别执行上述办法,在此基础上再予以高定,但不得突破本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按上述办法晋升级别后,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及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后受处分按规定须低定级别的人员,先按低定前的级别执行上述办法,在此基础上再予以低定。

此次工资制度改革后年度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不称职”或因受处分不评定等次的公务员,其确定“滚动升级”的规定年限须扣除被评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等次或不计考核等次的年限。对考核不称职而降低一个职务层次或受撤职处分的人员,按新职务确定能否“滚动升级”。

公务员的级别达到所任职务最高级别后,年度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不再晋升级别,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向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3、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

从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年度考核累计两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下一次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4、其他。

公务员分类管理入轨 篇6

新政“千呼万唤始出来”

公务员分类管理被媒体误认为是“新”政, 事实上2005年颁布的《公务员法》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公务员分类管理, 其第十四条明确规定,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 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公务员分类管理法律层面早已明确, 并在职务分类、录用考试内容、培训、工资制度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分类管理的内容, 此次即将出台的两个《暂行办法》是对《公务员法》的落实, 让公务员分类管理“落地生根”, 不再是“只听楼梯响, 不见人下来”。《公务员法》颁布近10年, 公务员分类管理终于启动入轨。

中国以人的资历为主要分类依据的品级管理制度始于秦汉, 延续至今。随着政府公共事务的多元化与复杂化, 我国政府对高级知识员工、专业人才、学者型官员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粗放式的大一统的公务员管理越来越难以适应。

笔者在广东某区调研中了解到, 政府一些专业程度高的职能部门需要建筑、水利、桥梁、规划等方面的人才, 但专业人才难求, 哪怕开出十多万元年薪仍吸引不来 (企业薪水远超过此数) ;就算招进来了, 职称晋升公务员不能申报, 所有人都铆着劲想提高行政级别。

比如广东某区的公安局, 公安信息化开发建设和推广应用、计算机犯罪的探查取证以及软件编译DNA专业化验等都缺乏人才。再比如, 财政局需要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审核政府基建项目, 工程造价师在政府工作年薪8万左右, 但是在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待遇高很多。因为在政府工作的造价师待遇太低, 人才流失严重, 该区10个造价师流失3个, 空额难招。同样, 很多从事一线执法职能的公务员, 也是需要专业人才, 特别是环境保护执法的专业人才特别缺失。该区177名专业人员, 有行政职务的仅仅3人, 其他的没有行政职务, 普遍感觉自身价值无法体现。

单一晋升通道“官本位”生态形成了有专业能力的人才招不进来, 招进来的专业能力不够, 真正的专业人才留不住的逆向淘汰局面。实践中,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 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管理, 提高专业化水平, 有效激励不同类别公务员, 精细化公务员管理制度有不同程度的诉求。公务员分类管理入轨, 千呼万唤始出来。

深圳:优势不独占, 劣势不集中

2006年8月, 深圳在公安系统实施了专业化改革试点, 将警察划分为警官、警员、警务技术三个职组, 分别建立相对独立的职务序列、薪酬体系和管理制度, 从招录、任职定级、职务升降、转任交流等环节全面实施分类管理, 取得了初步成效。2010年, 深圳作为全国唯一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 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深圳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把大部分从事政策执行、一线执法、专业服务的公务员从综合管理类中划分出来, 归为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

一开始, 采取提高待遇的办法, 把普适性的好处给下去之后, 最长半年, 激励作用就消失了。为了解决长效激励的问题, 深圳实行薪级工资制度, 实现基层公务员的薪酬增长与其年功积累和工作业绩相结合。比如执法类, 以前街道办事处的执法员, 一个大队长三个副队长五个中队长共九顶“官帽子”, 分别是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 其他的都是科员。改革前大家都抢这九顶“官帽子”以提高待遇和社会地位。如果轮不上一官半职, 待遇一直不变。改革后, 从高至低为一至七级“执法员”;执法员共分53个薪级, 其中职级最低的见习执法员的入职薪级为一级, 起薪为7000元, 最高级别的一级执法员对应最高薪级为53级, 对应标准为15720元。只要你努力, 就可以不断上升, 长效激励。深圳市已确定规划国土、环保、交通、文化、劳动监察、社保、地税、市场监管、药品监管、卫生监督、动物卫生监督、城市管理、监狱劳教等部门中整建制执法单位为行政执法类试点单位。

深圳将专业类公务员定位在高端, 涉及公安局的刑侦技术处、气象部门的预警预报处、信息网络处等有关职位。考虑到专业技术类之间差距很大, 互相之间很难比较, 深圳甚至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 专业技术职位体系采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与“需要一个设置一个”相结合。专业技术职务有层级, 但是没有统一的职级。依据职位特点、任职资格、权责轻重, 专业技术职务具体名称由高至低设主任、主管、助理等职务并划分若干职级, 其职务晋升与专业技术条件挂钩, 鼓励公务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争做专家、行家。

深圳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努力做到“优势不独占, 劣势不集中”。与此同时, 结合职位分类扩大公务员聘任制适用范围, 吸引高端专业人才服务政府, 并制度性地解决能进不能出的问题。

至此, 深圳基本建立了以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大职类为基础的公务员职位体系和分TEBIEGUANZHU|特别关注类管理制度体系, 为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建立了与行政级别脱钩的相对独立的职务序列, 拓宽了职业发展空间, 提高了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搞活了用人机制, 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

上海:以事为中心, 人和事相结合

2005年开始, 上海在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试点。上海以“事”为中心, 根据职位的性质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通过对职位的职务、职权、职责的清晰界定, 把人和事结合在职位这个基本单位上。上海市公务员局课题组报告指出, 上海市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根据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等三类职位特点, 按类别标准、能力标准和职业标准三个层次进行设计。上海市公务员综合管理类以宏观抽象行政行为为主要特点, 主要分布在综合职能部门和业务职能部门及基层业务现场的办公综合部门。这类公务员职位分布广、数量最大, 是公务员的主体。行政执法类公务员以“执行”为主要特征, 只有对法律的执行权, 依照法律、法规处于一线直接对具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强制和稽查。行政执法类主要分布在基层业务现场, 集中在工商、税务、公安、质检、环保、药监、海关、知识产权局等政府机关执法部门中, 分布集中。专业技术类, 履行专业技术职责, 职位具有明显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 为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和权威依据。这一类公务员“少而精”, 分布也分散且层次高, 主要在公安局、国家安全局、商务委、知识产权局等单位。

上海将分类管理的重点放在基层, 扭转“官本位”传统观念, 鼓励通过“做事”而不是“做官”不断发展职业, 以前是权力导向, 现在是职位责任导向。值得一提的是, 上海不同类别有不同的职业标准, 包括资格等级标准、职位任职标准、考核评价标准, 并在公务员管理的全流程体现分类的特点, 如分类招考、分类培训、分类考核、分类晋升、分类交流、分类设计工资待遇等, 总之整个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都与类别密切结合, 制度设计精细化。通过分类管理制度, 促进综合管理类提高能力, 专业技术类技术精湛, 行政执法类勤勉尽职。

“难以割舍行政级别”

深圳、上海迈出公务员分类入轨的步子, 给其他省市贡献了经验。2012年江西南昌完成警员职务套改工作, 为该省公务员分类管理进行先行探索。2013年, 浙江省在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察队伍试行专业技术职位任职制度, 公安和监狱劳教机关执法勤务机构约5.65万名警员完成职务套改, 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序列初步建立。2014年, 山东省表示将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试点, 建立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 在县以下机关全面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各个省 (市) 针对不同类别的公务员设计符合类别特点的职业发展道路, 使各类别公务员分渠道发展, “条条大路通罗马”。

先行试点取得了成效,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调研中了解到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主要是分类试点仅仅限于个别点和条线的层次, 缺乏进一步实施的基础条件, 如与工资待遇挂钩。再比如职位分类比较粗、配套制度不够健全、日常管理尚需磨合等问题。实施分类招考中, 在招考职位条件、笔试科目设置以及面试内容、方式等方面, 仍未科学体现不同职位类别的不同要求。在培训方面, 行政执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未建立专门的系统的任职培训课程体系。分类考核中, 适合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仍未建立。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远远不够。调研访谈中笔者问改革操刀者“分类管理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是环境, 大家还是难以割舍行政级别, 行政级别就代表社会地位。”但也有受访者表示, 公务员分类改革和国企当初改革一样, 观念转变与认同需要时间, 但最终都能够被接受。

专业化与精细化管理

香港公务员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专业主义。截至2013年3月, 香港公务员编制为169560个职位, 不到20万的香港公务员的职系数量多达400多个, 高度精细。大的类别上分为一般职系和部门职系两大类, 部门职系又分为纪律部队和专业职系, 专业职系又细分为专业技术和专业执法。香港公务员400多类职系间相互独立, 无论是否同一单位, 职系与职系之间不能轮岗调动, 但同一职系内部可以进行跨单位交流。香港公务员的待遇不仅与职级有关, 也与职系有关, 每个职系的最高职级对应的薪金均不相同。笔者曾经访谈过香港地政总署总土地测量师, 测量师属于专业技术类的职系, 香港政府很多部门都有测量师, 地政总署是整个测量师职系的主管, 负责政府中整个测量师队伍, 招一个名单中多一个人, 退休就少一个人, 地政总署基于每一个测量师专业发展, 考虑在这个职系中跨部门调配, 而考核、薪酬在各个用人部门。获得测量师专业资格通过测量师协会考核, 通过了就是正式委员, 专业技术不能不达标, 也不能违规, 这些都是靠测量师协会行业自律。香港公务员不同类别都有畅通的晋升通道, 人尽其才, 人尽其用, 比如工程师分初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成为首席工程师就是首长级的公务员。香港16万多名公务员, 仅1500个首长级公务员。香港精细化的公务员分类管理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公务员队伍。

美国公务员分类管理也很有特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联邦政府在1990年前后单独设立了高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序列, 并设计了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框架涵盖高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职位序列设计及选、育、用、留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让“专业权威”与“行政权威”拥有对等的决策权威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专业人员的“智慧武装”和专业主义价值的追求提高了政府决策的客观性与科学理性, 提升了政府回应民众需求的能力。

国外怎样管理公务用车 篇7

德国政府从联邦到各州乃至大城市区和各州县政府,都为一定级别官员配备公务用车。配备公务用车的标准是:联邦总统和联邦议院议长为奔驰450型;联邦总理和副总理为奔驰350型;各部部长为奔驰280型;各部国务秘书相当于副部长为奔驰230型;司局长级的官员,保证公务用车,但不配备专车。德国一般官员办理公务时,可动用单位公车,也可乘出租车;上下班原则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德国各级官员办公务时,用车一般不受限制,但限定用车范围。比方说,柏林官员一般只可在柏林市范围及其附近地区履行公务时使用专车,如果到外地出差,应乘坐长途公共交通工具。联邦和各州主管部门为节省支出,都尽量减少公车数量。例如,柏林市仅有公车92辆,其中个人专车37辆,一般办公用专车15辆,送文件车23辆。这些公车中还有相当数量是租赁来的。联邦政府接待来访外国元首用的奔驰600也是临时从汽车公司租赁来的,柏林市也只有5辆礼宾车。柏林市在公务用车方面一年的开支很少很少。

美国 州长也开私家车

出于安全因素,美国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部长等少数顶级官员的车辆有较高特权。总统出行时,护卫车队相伴,也会有临时的警察开路的现象。不过,其他高级官员包括多数部长、国会议员或是州长,上下班都开私人汽车,只有参加公务活动时才可以用公车,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任务请警车开道,平时没有特权。警察局绝对不会向这些车辆颁发特别通行证。

芬兰 司局级官员“打的”

芬兰公车包括三大类。首先是专车:在芬兰政府各部(总统除外)中,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4人享受配备固定车辆、固定司机的专车待遇。其次是公车:芬兰政府办公厅负责安排18位内阁成员公务用车。政府各部办公厅主任通常掌握3辆公车(包括小车和面包车)。以财政部为例,部内有3辆公车,供3位国务秘书公务使用,但不是专车。第三种是工作关系车。这是由公家(政府机构或公司)买车,公家出汽油费和负责保险维修,但由个人自己驾驶的车,既可执行公务也可私用。使用工作关系车的人首先是工作需要,其次是要有一定级别。在拥有30多个机构的赫尔辛基市政府共有“工作关系车”约30部。

芬兰政府的司局级官员执行公务时通常是“打的”,一般工作人员经领导批准也可以乘坐出租车办理公务。因公乘坐出租车者经过严格的登记手续后,领取一张出租汽车卡。芬兰有严格的公务员法,其中虽未对使用公车作具体规定,但明确规定了公务员要遵守的道德和法纪以及维护清廉形象等行为准则,公务人员因用车小事触犯刑律,实在是得不偿失。

印度 每月给予交通补贴

印度政府规定,只有内阁部长和副部长、文官中的秘书、辅秘(相当于中国的部长助理)和少数联秘(相当于中国的正局长)等以上级别的官员可以配备政府专车。

除了少数联秘因工作需要配备专车外,其他联秘要办理公务,可临时要车,有的是两个联秘共用一辆车。联秘以下的各级官员原则上一律不配车,如果确因公务用车,经批准和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临时要车,办完事立即送还车辆。

印度政府对于那些没资格使用政府公车的一般官员每月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补贴多少,根据其级别而定,其补贴数额分别为1000卢比、800卢比、400卢比不等。交通补贴在每月的工资里一起发放。在特殊情况下,因公在外租车费超过补贴数额,职工可写明理由申请报销其超额部分,多数情况下自理。

南非 资助公务人员买车

南非由交通部牵头修订和颁布了政府官员配车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国家公务员可根据自己的级别和工作需要,申请配备不同档次的轿车,并由个人承担一定的费用。具体做法:副处长级以下公务员只能配排气量1.6升以下的国产车;正处长至副局长级别的官员可配备排气量2升以下的国产车或进口奔驰牌、宝马牌等名牌轿车。至于正局长以上的官员,不论什么级别,在购车时需自己支付1/3左右的购车款。车子越好,自己交的钱就越多。

在南非,大凡有一定工龄和职务的政府公务人员,基本都有一辆可供自己支配的汽车。这些车中,大多数的产权应该说一半姓私,一半姓公。这得益于南非政府为公务员购买汽车提供的高额补贴。

(据《北京晚报》)

公务车管理细则 篇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务员考核工作,客观、全面、准确地掌握和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核暂行办法》,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公务员考核是指按照管理权限由本机关管理的公务员的考核。

第三条 公务员考核坚持客观公正、分级分类、注重实绩、简便实用的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个人考核与单位综合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四条 对公务员的考核,按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情况为主要依据,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学,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单位可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要素及标准,提高考核质量。

(一)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的表现。

1、思想政治素质:主要看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包括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科学发展理念等。

2、个人品德:主要看公务员能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直、诚实、守信,谦虚谨慎,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情趣健康,具有良好的生活作风。

3、职业道德:主要看公务员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忠于职守,服从命令,严守国家和工作秘密,坚持依法行政。

4、社会公德:主要看公务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是否模范遵守社会行为准则,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

5、家庭美德:主要看公务员是否遵循家庭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尊老爱幼、赡养老人、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团结邻里等。

(二)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1、业务素质:主要看公务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

2、工作能力:主要看公务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理解判断能力、规划预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管理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调研综合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

(三)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的表现。

1、责任心:主要看公务员是否敬重和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甘于奉献。

2、工作态度:主要看公务员工作是否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3、工作作风:重点看公务员是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4、工作纪律:主要看公务员是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有公务员法第九章第五十三条明确的违反纪律行为(玩忽职守,贻误工作;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压制批评,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泄露国家秘密或工作秘密;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等)。

(四)绩,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

1、数量与质量:主要看公务员在规定时间内是否保质保量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2、效率与效益:重点看公务员办事效率如何,工作是否取得明显的成效,有没有突出贡献。

(五)廉,是指廉洁自律方面的表现。

1、主要看公务员是否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有无利用职权和职务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主要看公务员是否严格遵守公共财务管理的规定,有无假公济私、化公为私行为。

3、主要看公务员是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无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

4、主要看公务员是否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廉洁从政的其他有关规定。

(六)学,是指学习态度、学风学识。

1、主要看公务员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按要求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并撰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

2、主要看公务员在学习中是否存在被动应付、实用主义等现象,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第三章 考核方法及考核等次

第五条 公务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考核实行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力求简便、实用、有效。

第六条平时考核采取季度记实、领导评鉴、半年总结的方式,重点考核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性工作目标以及出勤、遵纪守法等方面情况。领导评鉴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档次。

第七条 考核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采取个人总结、民主测评(评议)、领导评鉴的办法,每年年末或翌年年初进行。第八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九条 确定为优秀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高;

(二)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

(三)工作责任心强,勤勉尽责,工作作风好;

(四)工作实绩突出;

(五)清正廉洁。

第十条 确定为称职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较高;

(二)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

(三)工作责任心较强,工作积极,工作作风较好;

(四)能够完成本职工作;

(五)廉洁自律。

第十一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一般;

(二)履行职责的能力较弱;

(三)工作责任心一般,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四)能基本完成本职工作,但完成工作的数量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在工作中有较大失误;

(五)能基本做到廉洁自律,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第十二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较差;

(二)履行职责的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三)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差;

(四)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

(五)存在不廉洁问题,且情节较为严重。

第四章 考核机构及考核程序

第十三条 公务员考核按照管理权限进行:

(一)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党委、人大、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公务员和群团机关及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政府人社部门负责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

(二)单位在考核时应设立考核领导小组,由单位领导成员、承担人事管理职能机构人员及公务员代表组成,成员人数须为单数。公务员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领导小组成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单位承担人事管理职能的机构负责。

(三)考核领导小组职责:制定本单位考核方案,组织、指导、监督本单位考核工作;协调和处理考核工作中的问题;研究分析平时考核和考核的综合情况,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受理本单位公务员对考核结果不服的复核申请;查处考核工作中的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对本单位平时考核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完成考核期间考核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第十四条平时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个人记实。公务员按季度填写《公务员平时考核记实表》(见附件1),主要记载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和出勤情况等,半年时要进行个人工作总结。第四季度考核与考核一并进行,不再填写《公务员平时考核记实表》。出差、培训、学习等超过1个月不足半年的,结束后一并填写报鉴。

(二)领导评鉴。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按季对本机构公务员工作记实进行评鉴;单位分管领导按季对分管的内设机构负责人工作记实进行评鉴。分管领导因外出等原因,不能及时履行评鉴职责时,由单位主要领导代为评鉴。

(三)结果反馈。将评鉴后的《公务员平时考核记实表》反馈给被评鉴人,并由被评鉴人签署意见。

(四)定期公布。单位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公务员平时考核情况汇总后,按季度在单位内部公布,发挥激励、鞭策作用。

第十五条 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方案。根据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考核工作安排和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制定单位考核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个人总结。公务员对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对本的德、能、勤、绩、廉、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填写《公务员考核登记表》(见附件2),并在单位确定的范围内述职。(三)民主测评(评议)。在单位确定的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评议)。窗口单位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服务对象进行测评(《公务员考核民主测评表》,见附件3)。

(四)领导评鉴。根据公务员平时表现、平时考核、个人总结和民主测评(评议)等情况,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对本机构公务员、单位分管领导对分管的内设机构负责人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五)公示。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在本单位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如有异议,应及时查处。

(六)确定等次。由单位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公务员平时考核、考核及公示情况确定考核等次。

(七)反馈结果。将考核结果书面通知被考核人,并由本人签署意见。

(八)审核备案。将公务员考核工作总结、《公务员考核结果审核表》(见附件4)、《公务员考核优秀、基本称职、不称职人员名单》(见附件5)于翌年1月中旬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对确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的公务员,须附情况说明。《公务员平时考核记实表》、《公务员考核民主测评表》由考核单位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1年。

各县(市)应于翌年1月底前将考核工作总结和《县(市)公务员考核结果统计表》(见附件6)、《公务员考核优秀、基本称职、不称职人员名单》、《公务员考核三等功备案表》(见附件7),按归口分别报自治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六条 公务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从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本单位考核机构书面申请复核,考核机构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并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复核人。对复核意见仍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复核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对考核结果的执行。

第五章 考核优秀等次比例

第十七条 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比例,一般掌握在本单位实际参加考核公务员总人数的15%(含)以内。优秀等次名额按照不同职务层次分别确定。

第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可提高优秀等次比例:

(一)自治区级以上文明单位(有效期内),可提高到20%;

(二)考核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或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国家部委与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联合表彰的,可提高到20%;

(三)考核受到自治区主管部门与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联合表彰的,可提高到18%。

上述三种情形同时发生的,按最高一项执行。

第十九条 符合提高优秀等次比例条件的单位,须提供奖励文件原件,报经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优秀等次比例在15%以内适当降低:

(一)考核内按照有关规定受到“一票否决”的;

(二)考核内受到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或者地级以上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

(三)考核内单位绩效考评(效能评估)不合格的。考核工作开始前,相关部门应及时将存在上述情形的单位向公务员主管部门通报。降低优秀等次比例及降低幅度,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 参加考核人数较少单位的优秀等次比例,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在不突破本地总的优秀等次比例限额的前提下统筹确定。

第六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平时考核结果作为考核的基础和确定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累计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二)累计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三)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且符合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三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

(四)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在第三记三等功。记三等功的不再嘉奖;

(五)享受考核奖金。

第二十五条 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由单位领导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正;

(二)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

(四)不享受考核奖金。

第二十六条 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工资待遇按降低后的职务层次确定。降职决定按照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在考核结果确定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职务层次不能再降低的,在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降低一个工资档次。

(二)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不享受考核奖金。

(四)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予以辞退。第二十七条 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可作为各级各类综合性表彰活动的优先推荐人选。本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的人员,下不得作为各级各类综合性表彰活动的推荐人选。

第二十八条 公务员考核结果报经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签章后,兑现考核奖金。

公务员考核奖励标准:嘉奖800元,三等功1500元(奖励标准若有调整,按新的调标文件规定执行)。奖励资金按自治区《关于公务员考核奖金列入预算的通知》(新人发〔2008〕128号)规定,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二十九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务员所在单位应根据考核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公务员进行培训。

第七章 相关情形及处理方法

第三十条 公务员记三等功,由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或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公务员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记三等功后,优秀等次重新计算。

第三十一条 公务员考核中的有关情形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新录用的公务员在试用期内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只写评语,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录用前是公务员的,之前考核结果在新录用试用期满后可以累计计算。

(二)调任或转任的公务员,由现工作单位考核并确定等次。其调任或转任前的有关情况,由原机关提供,考核等次连续计算。调任前不是公务员身份的,之前的考核优秀等次不能连续计算。

(三)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的公务员,在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列入挂职单位考核人数基数,考核等次连续计算。挂职锻炼不足半年的,在原单位进行考核,挂职期间的平时考核情况由挂职单位提供。

(四)援疆干部参加受援单位考核的,列入受援单位考核人数基数,考核等次连续计算。不参加受援单位考核的,由受援单位向考核单位提供平时考核情况。

(五)临时机构的公务员,平时考核在临时机构进行,考核在原单位进行。临时机构应向原单位提供平时考核情况,超过考核半年的,应同时提出考核等次建议。

(六)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公务员,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主要根据学习、培训表现确定等次。其学习、培训的相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机关提供。

(七)安置录用到机关的军队转业干部,当年参加考核,由转业后所在机关参阅转业时部队鉴定和本人档案进行考核,一般确定为称职等次。

(八)借调、跟班学习人员,在原单位进行考核,借调、跟班学习期间的平时考核情况由借调、跟班单位提供。

(九)公务员在考核内,因个人原因未完成规定的培训、学习任务或参加公务员法定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原则上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十)病、事假累计超过考核三个月的公务员,一般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累计超过考核半年的公务员,不进行考核。因公负伤的公务员,住院治疗和按医嘱休养期间,不计入病假累计时间。

(十一)公务员退休的当年,在考核时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可参加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相关事宜,按公务员工资政策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公务员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参加考核,不写评语、不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分的,按规定补定等次。

第三十三条 受党纪、政纪处分的,视其所受处分种类,从受处分的当年起,在处分期内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第三十四条 受党纪处分公务员的考核,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二)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因其他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三)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按其新任职务参加考核,按规定条件确定等次;

(四)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五)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第三十五条 受政纪处分公务员的考核,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受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二)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期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其考核不受原处分影响。

第三十六条 受党纪处分同时又受行政处分的,按受党纪处分的情况确定其考核等次。

第三十七条 对因受党纪、政纪处分而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人员,已按规定给予降级的,不再重复降低工资级别。

第三十八条 公务员不进行考核或参加考核不定等次的,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金。

第三十九条 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公务员,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的,直接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第八章 考核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条 公务员考核工作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其主要任务是:

(一)组织检查。经常性对公务员平时考核情况进行检查。

(二)审核备案。考核工作结束后,各单位要及时将考核工作总结、相关表册等材料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凡未经审核备案的单位,不得兑现公务员考核奖金,不得履行嘉奖、记功等审批手续。

(三)考核结果材料存入本人档案。对由于各种原因未参加考核的公务员,考核单位应在《公务员考核登记表》中说明情况,加盖公章后存入公务员个人档案。

第四十一条 对考核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对不按规定程序考核的,不予审核备案,责令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考核;

(二)对违反规定,突破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的,应重新确定考核等次;

(三)对考核过程中的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单位负责人当年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的考核,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州党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公务员局负责解释。

各县市、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上一篇: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下一篇:校医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