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2022-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七三班李翔

在我心中,毛泽东不但是一个受万人敬仰的领袖,更是一个胸怀宽广的诗人。

最早接触毛泽东诗词是在小学五年级的书本上,一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现在吟起来还是朗朗上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简短的五十六个字,叙述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这无疑不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毛泽东的诗词大多以豪迈见长,这与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有所不同,苏轼、辛弃疾的诗词虽是豪放但又不免伤感,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豪放,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因笑我,早生华发人如梦,一尊还江月。”“多情”后几句虽表达的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而毛泽东的诗词确是豪放而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读过他的诗词之后,让人感到荡气回肠,似乎爬上了更高的树,看得更远了,这种“安得倚天抽宝剑”的气魄更是无可比拟的。

他的另一首《沁园春?雪》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词的上阙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啊!而下阙的气势更加磅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诗写出了新的时代革命英雄们敢于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敢于创作更加伟大的业绩,这是毛泽东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突出了毛泽东宽阔的胸怀,豪迈的情感,远大的抱负和对人生的自信。

毛泽东,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值得人们万分敬仰,作为一个诗人,更是令人无比怀念。

陈孟永老师点评:能感悟到毛泽东的自信和积极乐观向上,很有见地,本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但缺少疏通自我感想。

第2篇: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摘要:毛泽东的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它凝聚着历史的风云,激荡着革命的鼓角,概括了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神韵以骨气取胜,豪迈奔放,激越昂扬,气势恢弘,叱咤风云,具有帝王气魄,堪称一代大家,当之无愧。

关键词:毛泽东 艺术 特点 诗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我心中只是一位神圣的领袖,对于他的了解也仅有上述内容。可能这也是当代学生对于国家领袖的认识吧。可是当我读完《毛泽东诗词》后,我才发现毛主席是那样坚毅,那样豪放,那样睿智,从他的诗词独特艺术风格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

第一、 豪放大气。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写《沁园春·长沙》时的毛泽东时年33岁。当年,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很是舒畅。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一号。“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虽是一介布衣,但有问鼎天下之气势。而且,他的这种胸襟和气魄是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和扩大的。

第二、 想象浪漫。

《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的第一首词,写于25岁那一年,也是他的第一首情诗,这是毛泽东毕生创作中唯一没有政治色彩,表达个人情感最为纯粹的作品。是写给新婚妻子杨开慧的,新婚不久骤然别离,长夜难眠,辗转反侧,毛泽东的炽热、深情、真挚、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开篇两句就起手不凡——“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所谓愁是一种心境,一种情绪,莫可名状,最难形容,古人的妙句无非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言其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言其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言其长;而毛词是言其形,形象清新,想象别致,自出机杼,俨然又一婉约名句。1923年年底,毛泽东接到中共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系诗人离开长沙不久写给杨开慧的。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凄切动人。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因革命需要又远行,更何况当年的那种环境,谁能预料“挥手从兹去”是生离还是死别呢?但是,杨开慧毕竟不是一个平常女子,而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受过锻炼和考验的坚强女性。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家庭幸福发生矛盾时,强忍住巨大的悲痛“热泪欲零还住”;而面对深明大义的妻子,毛泽东深感欣慰,从内心抒发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约,横塘四周呈现出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到车站了,要分手了,一声汽笛可谓催人肠断,从此之后两人将“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从词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还可以看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将来夫妻重新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短短六个字,融入了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愿望。

第三、 文采华美。

《七律·答友人》这首诗在诗人所有诗作中最为绚丽飘逸,工艺上也最为讲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话传说,想象力瑰丽斑斓,情景交融,从神仙世界写到后四句的现实世界,可谓举重若轻、自然婉转。大家仔细听听,“云横”对“浪下”,“九派”对“三吴”,“浮黄鹤”对“起白烟”;“洞庭波涌”对“长岛人歌”,“斑竹一枝”对“红霞万朵”,“千滴泪”对“百重衣”,“连天雪”对“动地诗”,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色彩对色彩,对得何其工整,何其漂亮,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光昌流丽”,他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文章写得漂亮。这是一种文雅华丽的,还有一种就是口语传神的。比如:“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把敌酋师长的名字直接到词里,不禁让我们想起辛词“试问天下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且行军队伍中一片欢腾声如在耳畔,颇有神韵。

作为跨越时空的历史沉淀和人格化的象征,中国人无法淡化毛泽东留下的印迹和影响。对毛泽东的诗词,如果读懂了它,似乎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如果读懂了它,似乎便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20世纪人类历史舞台上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和风云变幻。

第3篇: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戎马的见证,也可以说这是整个红色经典的演变。诗词中包含了太多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像《沁园春·雪》中写的那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虽然他们有无数的辉煌但终化作尘土、成为过去,而我们要向前看,实力在发展当下最重要,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文学功底颇深、功力颇强、造诣颇高,成就斐然亦家喻户晓;他,徜徉于古典遨游于精华,融会贯通纵横捭阖却又相得益彰,旁征博引且能独树一帜,常语惊四座技压群芳;他,诗词方面颇多建树,《长征》、《娄山关.忆秦娥》、《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妙章佳句迭出,影响之广、成就之高、反响之强,犹如一颗巨璨星辰,不折不扣,鲜有人能遮其光辉。常人是难望其项背的,可与之媲美者,整个近现代寥寥鲜有,而若单论现代史上的高层领导——大陆的台湾的——在这方面的造诣。《毛泽东诗词》字字掷地有声,初读拍案称奇,再读拍案叫绝,快读酣畅淋漓,细读大快朵颐,复读爱不释手,恍若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远见,卓识;凌云壮志,脱颖惊人。湘江畔,橘子洲头,气宇轩昂极具胆略的毛泽东向天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振臂奋呼挥斥方遒,意气风发淋漓毕现,风神俊朗先声夺人力彰气显,如千帆争发百舸竞流,飞天搏击,神采飘扬跃然纸上。“粪土当年万户侯”,一语超凡,熊韬伟略,欲开天辟地扭转乾坤之神气立显。由字句可窥志、气、度以至精神,一心志天下满怀滚滚豪情的青年才俊,正欲划开波云诡谲的时代,昂首大步更欲引领未来,其力其刚,可见一斑。

《娄山关.忆秦娥》起承转合跌宕层伏,场景磅礴气势浑宏,与溢于言表的万分欣喜乳融璧合。昂扬、英韧、豪迈,“而今迈步从头越”,万丈豪情直冲云天,西风猎猎、夕阳如雪、万马齐喑,浩宏之气栩栩生动,引人入胜真若身临其境。

《沁园春.雪》的广扬则喻示着他已登临一全新高度。冰、雪、长城、大河……寥寥数笔便将北国恢宏之冬景勾勒无遗。而下阙****迭起,秦皇汉武文采略输,唐宗宋祖****稍逊,而威震四海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竟然只不过略略懂得弯弓射大雕!他们虽曾建功立业中兴国家,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旧貌换新颜,这些人已如一纸烟云湮没,怎可与号令时代之我等今人相比?词人激情溅舞神飞韵扬,蓄势之后自然收拢作结,“数****人物还看今朝”,简、明、快,直似流水,一笔简答赫然投目,哪怕赘一词累一字便如画蛇添足。

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时突破天堑,挥师突进迅雷不及掩耳一举攻占南京,摇摇欲坠分崩离析的旧政权寿终正寝,人民战争摧枯拉朽似秋风卷落叶,全国山河一片红,但诗人高瞻远瞩异常清醒冷静,这仅仅是万里长征刚走完的第一步,今后路将更漫长曲折,“不可沽名学霸王”,他告诫每一个人切忌冲昏了头脑。

视察武汉畅游长江,在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里词人吟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纵巨澜狂风亦泰然自若,何等从容!长江大桥正如火如荼兴建,作者早已联想到“天堑变通途”的通达捷畅。而当时千里外的三峡还纯属蓝图上的构想,作者却放飞想象插上时空翅膀去捕捉“高峡出平湖”的俊秀隽美、去想往“当惊世界殊”的壮观,天马行空,浩然神奇之相直流笔端!

学伟人之诗,滋养浩然正气,塑造非凡人格,陶冶美好情操!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因为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他辉煌的政治成就,使得人们没有更多的关注和评价他的文学成就。

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它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沁园春·雪》这首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人物”。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大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他们作为封建主义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而且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抗战前夕的《沁园春·雪》在抗日高潮即将到来之际,以其最先进的历史观点评古论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历史的主人,这首词又以其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被评论家称为“千古绝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更是直接向全国人民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

毛泽东在他的作品中,不做历史名人的崇拜者,赞美当代英雄,是因为他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运用的是最新的唯物史观,这就使他的评古具有前人所没有的大“气”,这一特点就是帝王诗人曹操,和以气魄宏大而著称的苏轼也无法向其背。

与其博大境界和相辅相承的是毛诗词的磅礴的气势。在毛泽东诗词中,气势宏大的句子比比皆是,如“千村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些写景的诗句显示了惊天动地,吞吐风云的气势,形象的概括了时代激变的特征。

大手笔,大气象,大意境,气吞长虹一贯到底,挥毫泼墨一气呵成。技艺高超笔锋犀利,出类拔萃鞭辟入里,高屋建瓴可谓登峰造极。浩瀚雄浑成就非凡竟似巧然天成,倘若评中国近现代诗歌史上屈指可数的巨匠,他绝对占有重要的一席,是当仁不让当之无愧的。《毛泽东诗词》笔走龙蛇雄浑浩壮,宛如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浩荡画卷,又是一丛气蕴扑面馨香永滴的菊花,不论时光蹉跎而未曾有些许褪色。徜徉其间,它如一滴滴琼浆清甜可人,它就是那一缕缕一阵阵沁人心脾催人沉醉的飘香。用大手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尤其是诗词方面,他竖了一面旗帜,不夸张地说。他创立了一座辉豪丰碑,以笔力以神韵,令人不禁肃然起敬。请在那奇伟瑰深的字句里思弋吧

学号:1001013218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0010132

姓名:刘杰

第4篇: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英名在神州大地上可谓家喻户晓,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尤其他的诗词艺术独具特色,许多名篇脍炙人口,读后令人荡气回肠,豪情满怀。毛主席的诗词永远能轻而易举地俘虏人心,他诗词中表达出的精神更能激发出人们沉睡多年的激情。下面就借我修完人文经典这门课程后学习到的方法,鉴赏一首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长沙》,以此来缅怀我们的伟大领袖同时激励我们21世纪的有志青年。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阕由景入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我想毛泽东在这里体现出了心中的孤愤难填。旧历7月初称不上是深秋,何以能寒?所以这恐怕是毛主席自己的感觉,在他的心里是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处的悲凉。“看”是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看,在这种伤感情绪的推动之下,他站在橘子洲头所观察到的世界格外斑斓,尘世的场景变成了色彩的狂欢:通体墨绿色而毫无杂质的湘江水

一路北上,江中,舸舰迷津,川流不息,周围的树林尽被枫叶装点成血红,一眼朝西岸望去,岳麓诸峰竟是火烧一般红透了——这是大面。再细看,寥廓江天之上,一只苍鹰凌驾众生,正在孤独而高傲地盘旋,游鱼在水中仿佛无依无托地安闲优游,众生之流转如此合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然若失?有,但是这个怅然已经超越了惆怅和忧虑,他不是迷失在世界之大千与自我之渺小的剧烈比较中失落得不能自拔,逆来顺受,而是提出了痛苦而激越的反抗之声:试问天下是谁之天下?世界是谁之世界? 石破天惊的一问转入下阕,气势有所内敛,“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携来百侣曾游”具体指的大概是1917年9月底,他与一群有理想和抱负的青年曾租小船两只,环游长沙水陆一周。到了晚上,清风明月,醉酒歌诗,浪漫情怀和乐观精神悠然升腾。“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对往日不平凡的生活的概括,我想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政治活动,二是锻炼身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同学们意气风发,文韬武略、才华卓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写他们对于混乱不堪的旧中国进行的学生式的批判,也就是“峥嵘岁月”中的社会、政治活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然是充满浪漫情调的夸张,但是毛泽东要说的是人定胜天的道理,这基于毛泽东极端的自信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对于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通篇看来,诗人的感伤情怀和豪迈奔放做到了完美的结合,我不

愿割裂开这两种情绪,说有一个踟蹰苦吟的毛泽东和一个激情飞扬的毛泽东在一首词里肉搏。但是,姑且说是挣扎,诗歌中的一个尖锐矛盾就是理想的美好和现实距离这种美好的遥遥千里,屈原诗里有,曹植诗里有,李白的诗里更是频有,有时他甚至几进几出,从极痛进入极乐,再从极乐跌回现实,这种拉锯战往往能把诗人的想象推向生命体验的高峰,于是仙境越发美,地狱越发艰难。

此时的毛泽东何以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这本来就苍茫的劲秋呢?词上阕表面上的瑰丽掩饰不住诗人内心的悲凉和不甘于屈从逃避的狠劲,悲观的暗流悄悄汹涌,终于借助于诗人主观意志的强大压力,变为豪迈奔放的英雄主义情怀猛然迸发了出来。怀揣痛苦所营造出的人世并不是真正的人世,而是更为诗意得多的新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美好也可以恐怖,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在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压抑多日的身心遭遇到了美好的事物,引起内心嘹亮的狂歌,万丈光芒射穿了千重阴霾的疑云,他的心驰骋八荒,如野马一样流奔席卷,自由在这一刻升腾,精神在这一刻解放。热爱和痛苦都来自激情,激情涌动于血液中马蹄奔腾般的节奏,意蕴均自天成,而文采,方得以一挥而就。

总之,毛泽东其人深受乡土文化、家族儒雅文风的影响,他作出的诗词意境深远,气势恢弘,不愧为大手笔。他的诗词艺术给中国诗歌史、文学史树立了一座巨大不朽的丰碑,给中国及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一笔厚重、丰富的宝贵遗产,亦给巨人留下诗意的回眸。

法学院 2010181032 贾晓龙

第5篇:读毛泽东诗词有感。论文

陕西科技大学2013-2014-1期末课程考核•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02013体系概论》 院系: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班级:编导124学号:201211030429姓名:吴晗电话:18792518627电邮:380236962@qq.com教师:王兴东得分:年12月1日完成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摘要:毛泽东是20 世纪中华民族历史上闪耀着灿烂光辉的伟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一原因必然是其身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的贡献,但其在文学领域的贡献也是无可替代的。人中诗豪、文中伟人。

关键词:毛泽东;心理素质;特征

一个民族的复兴在乎人,一个专属于本民族的伟人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毛泽东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史册里,毛泽东的光辉永远不会黯淡;不论是爱戴他的,还是反对他的人,対此都深信不疑。他是一位巨人,由于他的出现,改写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极其深刻而长远。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永远值得崇敬,他的丰功伟绩永不会淹没在时光的流逝中。他以其坚如磐石的意志和超群的智慧领导着中国共产党,将外忧内患、支离破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从黑暗中拯救出来,从而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长汉顶着。在20世纪,毛泽东这个长汉,为中华民族撑起了腰杆,为世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笔者试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究一代伟人毛泽东以代表深深的怀念。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毛泽东的心理素质是如何形成的

毛泽东心理素质是如何形成的,其心理素质是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和谐有机结合,是其自身禀赋和大自然熏陶的结合,是当时的政治、历史、社会、背景下,在家庭、老师、同志、战友的影响下经过革命洪流的洗礼,相互作用、相互砥砺而最终形成的。

客观上说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乡,这里地势雄伟,闪灵水秀,风光明媚, “山川资俊秀,时势造英雄”,他的心理素质是源于湖南韶山湘水:高岭给他以崇高于坚强,湘水给他以豪爽与奔放;出湖南人粗犷强悍和我行我素永不服输的民性之外,《水浒》给他以反叛精神,《三国演义》给他以智慧谋略,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外国的拿破仑、华盛顿、彼得大帝、林肯······一代英雄豪杰都唤起他改造中国的勃勃雄心。同时“严父慈母”的双亲“逆向”性格的家庭环境组合,对他早年心理结构的生成影响很大,从父亲身上懂得了反压迫的必要,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关爱弱者的精神,从而形成拯救敢的

冲动---这种刚性与柔性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他心理结构的主要支柱。毛泽东之所以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是因为他的品性、气质、智慧、才华、抱负无不得益于韶山的风水陶冶,风土人性的启迪。“蹲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7岁的《咏蛙诗》就完全反映了毛泽东那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

于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大大丰富了毛泽东的智慧,9岁时毛泽东就阅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礼记》、《春秋》、《尚书》、《周易》这些被认为是儒家学说经典。在毛泽东的血液里,渗透着传统的基因,毛泽东的生性里包含着很强烈的古代的勇士和智者两方面的品质,所以他既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也有一呼百应、惊天动地的豪义气魄。

在革命时期,没有人比毛泽东更懂中国;他不仅仅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更能透视群众的心理。他善于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提出人们所关注的、热心追求的某种目标,以此产生感召力、吸引力和约束力,使群众自觉地聚集在这种精神旗帜下并为之奋斗。童年、少年的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私塾的学习,使毛泽东产生了离经叛道和崇拜英雄豪杰的情感心理,这为他以后成为职业革命家奠定了基础。“满城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反映了毛泽东王者气象和恢弘大度的心理态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的革命实践造就毛泽东的深邃的心理素质! 毛泽东心理素质---自身内在修养形成

毛泽东的叱咤一生,是勤奋读书,孜孜不倦的一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楷模。他读的书数量多,门类广,内容新,大大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不入旧俗,不就樊篱,开始了他救国救民的人生历程。1910年,他给自己取名为“子任”,决心“以天下为己任”。1913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湖南省立师范学校,学习到1918年,在此期间,伦理学教授杨昌济对他影响最深,以至最终成立杨先生的爱婿。“在青年时代,杨先生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杨昌济那种“欲栽大木柱长天”的理想激发了毛泽东的斗志,锤炼了他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就是绝代英雄的真实写照。青年毛泽东对**、对立、斗争和冲突持肯定和赞赏态度,抱羡慕和向往的心情。“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正是他个性酣畅淋漓的表现。他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怀着朝气蓬勃的创造欲,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逆反传统习惯势力,蔑视既成思维框架,是“天不怕,地不怕,权威不怕”。又可随时调整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其心理定势是一个“真” 字.他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信念出发,经常严格地解剖自己,不断否定“旧我”,弃旧图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否定自我的心理“变压器”和驱动力,维系着毛泽东强烈自信心的持久活力与生机勃发。热心于体育锻炼,遇见下雨可雨浴,春风吹来可风浴,烈日当空可日光浴。中国的来日需要他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毛泽东注重对书本理论的研究,又特别重视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他反对读死书,主张读活书,认为一个人既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践说话”,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的思想行为中,最受影响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法家、孙子兵法,特别是在这些思想中的古代朴素辩证法。他把马列主义与古代智慧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的思想里,一切都是活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和《实践论》等著作里,

无处不闪现着古代智慧的踪迹,古代智慧渗透到他的一切思想、言行之中。他用现代语言复活了古代智者的声音,成为一个无往不胜的统帅。正是因为毛泽东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军事成果,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才能在任何危难的境况下稳若泰山、处变不惊。

而毛泽东在面对国家灾难是处变不惊,毛泽东有决心有能力有气魄拯救我们的民族,拯救我们的国家。他决不容忍中国人民受到他国的左右和欺凌,决不容忍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他国的侵犯,决不容忍任何反动政权对国人的野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毛泽东的这种个性心里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所以再他领导的28年中,没有任何帝国主义敢于对中国人轻举妄动。他太爱这个民族,太爱生活在这个苦难土地上的民众,他号召天下的民众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做历史的主人,自己做社会的主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在几千年历史上是首创,是把自己的胸怀大志传播给这个饱经忧患的民族,树立必胜的信念。

毛泽东一直认为在灾难面前,要相信群众,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那么任何困难都会克服,任何人也不能打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打倒。他一贯从精神上号召民众,有的是远见卓识,有的是高明的统御艺术,他能把党的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的号召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巨大的感染力,让人民产生无往不胜的力量。在毛泽东思想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代英雄人物:雷锋、王杰、欧阳海、陈永贵······始终成为人民的楷模,经得起任何时代的检验,任何人的挑剔,时间越久越完美无暇。

面对困难当仁不让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里写到“粪土当年万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36年《雪》中写到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充分体现了他那种强烈的斗争意志和君临天下的非凡气度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气。当然,他由于站在民族的根基上,最终也是世界的。我们必须强调毛泽东的“与人斗”不是狭义的斗争,还包括着团结、宽容和爱护。 从陈独秀算起,毛泽东受过大大小小的处分达11次,他的正确意见往往被否决。那是痛苦的,但他能以戳穿天宇的意志在任何逆境里泰然处之,忍辱负重,耐心等待机会,最终成为胜利者。在重庆和谈期间,毛泽东深入虎穴,仍然谈笑风生尽显英雄本色,毛泽东让蒋介石纳闷,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也让历史上众多鸿门宴黯然失色。是毛泽东让蒋介石知道了人民大众的力量,也是毛泽东让美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的力量。毛泽东从不屈服于挑战,这就是毛泽东。

总结

由于毛泽东具备了上述心理素质,毛泽东一生战胜了一切敌人,不管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的,他的才能是超人的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位卓越的共和国缔造者和领导者,同时又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见解独到的哲学家,还是一位透析他人心理的的大师。他有过追求和挫折,有过欢笑和悲伤,有过悲壮与苍凉,有着毕生关心人民疾苦、寻求强国富民道路的名族伟人的神思风采和内心情怀,他随时会激荡中国人民的心灵,直到千秋万代。本文浅析毛泽东的心理素质,只不过是沧海之滴水之举。最后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结束本文:《诉衷情》“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 付东流?”此悲壮苍凉之情,落于天地间。不愧为人中诗豪之称。

6参考文献: 马社香《毛泽东一九六五年重上井冈山》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7-1 吕康军《向往毛泽东》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4-8 汪淏《挥手从兹去》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3-9-8 孔庆东《1921谁主沉浮》 内蒙古出版社 2002-1-9 吴海坤《毛泽东与姓名艺术》人民出版社 2011-2 梅俏《毛泽东的珠峰》银河出版社2005-1-7

第6篇:读《毛泽东诗词集》有感

《毛泽东诗词集》就是一本”历史的珍品,艺术的瑰宝”。书中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既有毛泽东同志早年的矢志之作,又有晚年的忧思之篇;既有革命暂处低潮时悲凉的心声,又有革命的宏志和远望前瞻的大无畏精神。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我心中是一位神圣的领袖,对于他的了解也仅有这些内容。可能这也是当代学生对于国家领袖的认识吧。可是当我读完《毛泽东诗词集》后,我才发现毛主席是那样坚毅,那样豪放,那样睿智,从他的诗词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

学伟人之诗,滋养浩然正气,塑造非凡人格,陶冶美好情操!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 因为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他辉煌的政治成就, 使得人们没有更多的关注和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其实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在《毛泽东诗词集》中,“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冈山”,“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些历览名山大川的感慨,是忧国忧民的毛主席,在攀登游览时,也不曾放下心头的凌云壮志,而是心系国家和人民。”江山如此多姣,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又是毛泽东对于中国经历磨难的深刻悟。”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枝头俏””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它们表现了毛主席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 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

《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 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他的诗词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他的诗词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在他的诗词中,不但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而且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尤其是诗词方面,他竖立了一面旗帜。

例如:《沁园春·雪》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奋斗的动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今天的我们,在读完《毛泽东诗词集》后,在领略过毛主席的气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个年代的艰辛,知道了战斗的残酷,知道了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我们的学习、探索、钻研中,就要拿出曾经万里长征一样的精神和红梅般的坚强意志,与困难作斗争。

上一篇:肃清王珉流毒对照检查下一篇:做优秀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