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练习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毛泽东诗词练习(精选7篇)

毛泽东诗词练习 篇1

一、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ìn()园春 shǔ()风流人物 妖ráo()素guǒ()成吉思hán()fân()外 yǒng()梅 花枝qiào()2.填空。

(1)《沁园春•雪》,作者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名,“雪”是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这种体裁也叫________。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___”。

(3)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4)填写出《卜算子•咏梅》的小序“________________”。3.解释加粗的词的含义。

(1)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驰蜡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花枝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沁园春•雪》的上阕,填写下表。

层次 描绘的画面 描绘方式 一 北国雪景 景物的特点 ________ 概括描写 ________ 长城:________ 大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银蛇舞 ________蜡象驰 想像描写 红装素裹交相辉映 修辞手法 互文 夸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 北国风光 三 ________

二、能力题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幅________图。其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动态描 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

(2)“望”字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是()A.总起 B.总括 C.统领下文

(3)“望”的领起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一段的表达方式有()A.记叙 B.抒情 C.议论

D.描写 E.说明

(5)属于虚写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望长城内外”一句的朗读节奏是()A.望长城/内外 B.望/长城内外 C.望/长城/内外

(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④欲与天公试比高。()

(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词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的,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的感受怎样?

三、创新题

6.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品析词中“更著”和“开”的作用。

(2)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比较此词与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你对梅花的感觉如何?请写一个小片段来赞美梅花(要抓住梅花的特点来写)。

(二)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1.给画线的字词注音。

惟余莽莽()

成吉思汗()

分()外妖娆()

数()风流人物 寂寞()()驿()站 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l)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数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犹有花枝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寂寞开无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更著风和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 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揣摩品味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雪飘(形象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运用叠音,读起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描绘北国的壮丽景象,蕴涵着磅礴的气象)

C.北风卷地百草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6.乙文中的下列诗句与甲文写景视觉角度相近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7.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划线的四个句子赏析不够恰切的一句是()

A.第①句赋予雪中的高原以动态的美感,犹如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或舒展柔美,或奔腾壮烈,显出奔放活泼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B.第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特别艳丽多姿。作者调配了两种反差很大的色彩,点染修饰,显得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了青春气息。

C.第③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飞雪之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犹如梨花盛开的奇异景象。“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出了诗人对边塞奇景既好奇又留恋的真情实感。

D.第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色,用“愁”“惨”修饰形容,感情色彩十分强烈,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势。

二、阅读测试题

(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画线字注音。

蜡()象

分()外

妖娆()

今朝()

2.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3.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 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二)卜算子 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是_________名,“咏梅”是词的_________。词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三)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黑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红装素裹()

折腰()略输()

稍逊()

成吉思汗()

今朝()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

顿失 tāo tāo()江山多 jiāo()

一代天 jiāo()3.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惟余莽莽()

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2)惟余莽莽()

A.景色迷茫

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3)顿失滔滔()

A.立刻

B.停顿

C.安顿(4)须晴日()

A.必须

B.须要

C.等到(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弯腰

B.折服

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6)稍逊风骚()

A.文学才华

B.妇女举止轻佻

C.指“国风”《离骚》 4.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6.《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8.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1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11.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12.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1930年2月

13.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词与《沁园春·雪》都描写了雪景,都有_________的气势,_________的风格。

15.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阕_________,下阕_________,而《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景,《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在气势上比《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略胜一筹。

毛泽东诗词练习 篇2

一.地是毛泽东的根脉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韶山的土地孕育了毛泽东, 毛泽东自小便钟爱这片土地, 但他的眼光不拘于韶山, 他的足迹不囿于乡土, 当他为求学而离开韶山冲时, 他向父亲言志“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长沙是毛泽东早年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青年毛泽东“立奇志、交奇友”, “以天下为己任”, 面对辽阔的土地, 他发出了“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世纪之问;当美丽的国土遭到外族践踏之时, 他“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皇帝之陵”, 大声疾呼:“东等不才, 剑屦俱奋”“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 永矢勿谖”, 他带领着共产党人奋力保护着华夏土地;面对腐朽的国民党统治, 他要改变这个世界,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新中国成立后, 百废待兴, 他指挥千军万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山河铁臂摇”;当“一丛大地起风雷”的时候, 他面对现代修正主义的背信弃义, 号召人民“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鼓励人民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看到大地上的丰收景象, 他不禁高歌:“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的一生稳稳地站在中华的土地上, 他像一棵参天大树, 牢牢地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中。

二.天是毛泽东的胸怀

脚踏实地, 仰望天空, 成就了毛泽东的博大胸怀。

他有“与天比高”的情怀。书生意气之时, 仰望“鹰击长空”, 追求“万类霜天竞自由”;“万马战犹酣”之时, 期望“刺破青天锷未残”;“大地微微暖气吹”之时, 深感“天地转, 光阴迫”, 发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之声。他有拨云见日的气量。为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尽管“漫天皆白”, 但内心却燃烧着“雪里行军情更迫”的火焰;经受挫折, 转战山路, 仍坚信“狂飚为我从天落”;听到“长空雁叫”, 看到“残阳如血”, 面对“雄关漫道”, 坚强地“迈步从头越”。他有“天若有情”的挚爱。对妻子, 他有“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的英雄之思;对革命, 他有“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的大爱之举;对烈士, 他有“泪飞顿作倾盆雨”的伟人之泪。他有“巡天遥看”的视野。他看到了中华从“长夜难明赤县天”走向“一唱雄鸡天下白”, 他看到了祖国“洞庭波涌连天雪”、“热风吹雨洒江天”的大好局面。

毛泽东既是望天之人, 也是后人仰望的“天”!

三.山是毛泽东的脊梁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是毛泽东意志与力量的写照。毛泽东的一生和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山记录了“马背诗人”的足迹:“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毛泽东在《七律·到韶山》的小序中写道:“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三十二年里, 他“踏遍青山”。山记下了他学生时代“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立下的拿云之志;井冈山上听“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所发的兴奋之情;红军征战转移途中, 历经“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之险、“七百里驱十五日”之艰辛, 收获到的“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胜利喜悦;长征路上“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六盘山上“何时缚住苍龙”的急切期盼和“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笑之声。是“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的浩瀚, 给了这位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是“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的山的气势, 给了这位伟人“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山记下了他在“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狮过大江”时发出的“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铿锵之音, 在“风樯动, 龟蛇静”时, 构筑的“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没有“跃上葱茏四百旋”的体验, 是吟不出“无险风光在险峰”的自强者之音的;没有“又踏层峰望眼开”的亲历, 是道不出“卅年仍到赫曦台”的自信者之声的。

山, 沉稳厚重, 锻造了毛泽东巍峨挺拔的脊梁, 正是这种脊梁顶起了中华民族屹立东方、科学发展的天空。

四.水是毛泽东的血液

毛泽东平生最喜欢“到中流击水”, 水融进了他的血液之中, 他的思维如水一般灵动, 他的人生似水一样波澜壮阔。

毛泽东恋水。湖南境内湖泊江河众多, 自小给了他乐水的天性, 游泳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习惯于同变幻莫测的江河湖海对话。在湖南游过湘江、韶山水库, 在湖北游过长江、东湖, 在广东游过珠江, 在广西游过邕江, 在江西游过赣江、庐山水库, 在杭州游过钱塘江, 在河北游过北戴河, 在北京游过十三陵水库。儿时“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宏愿, 在他的振臂搏击中得以实现。

毛泽东悟水。他认为水中有哲学,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他认为水中有人生, 鼓励青年人要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他认为水中有政治, 他曾对卫士长李银桥说, “你们可以藐视一切, 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 就是藐视我们”;他认为水中有外交, 他曾跟老朋友斯诺说, 想畅游密西西比河。后来尽管未能成行, 但这位会游泳的政治家还是征服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烟雨迷茫时, 他能“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风急浪大时, 他能“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他有“四海翻腾云水怒”的革命家的气魄, 他有“可下五洋捉鳖”的挑战者的潇洒。

毛泽东治水。物有两性, 水不例外。毛泽东清醒地看到了“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带来的“人或为鱼鳖”之灾, 他“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 把长江治理好, 让水给新中国的百姓带来福祉。畅游长江时, 他勾画出的“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 终成现实。见证历史的神女, 也该惊叹于毛泽东的睿智吧。

五.“红”是毛泽东的颜色, “旗”是毛泽东的身躯

“红”是火焰的颜色, 是热血的颜色。毛泽东对“红”爱得深挚, 爱的浓烈。他创建的军队叫“红军”, “镰刀斧头”的旗帜叫“红旗”, 成立的政权叫“红色政权”。他的诗词中所用“红”频率之高, 在历代诗人中也是少见的。“万山红遍”描绘的是“红于二月花”的美丽秋景:“万木霜天红烂漫”、“赣水那边红一角”;“红装素裹”写出了残酷斗争年代工农运动的红火和希望;“红霞万朵百重衣”表达对妻子杨开慧烈士的赞美与思念;“不爱红妆爱武装”、“红雨随心翻作浪”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人和事的歌颂。“红”是毛泽东心中最美好的色彩。

毛泽东更爱红旗。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 红旗是火炬, 是灯塔, 是航标, 是号角, 是毛泽东的身躯, 它指引着工农红军和人民解放军一路前行, 一路高歌。从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武夷山“风展红旗如画”、广昌路“风卷红旗过大关”到六盘山“红旗漫卷西风”、保安城“壁上红旗飘落照”, 处处都有红旗辉映着的毛泽东的身影。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红旗插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毛泽东用洪钟般的声音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那一刻, 猎猎飘扬的红旗和毛泽东伟岸的身躯, 组成了一幅“日照大旗红”的美妙画图, 定格为中华民族最骄傲的瞬间。

六.花木鸟兽是毛泽东表达情感的行囊

毛泽东像历代诗人一样, 擅长在诗词中运用特定的意象, 赋以特定的含意来表达情感, 这是对我国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光大。

一是花木传情:他的《咏梅》词“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和《七律·冬云》中“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用“梅花”象征坚定的共产党人, 赞扬了革命者的无私、奉献和乐观、坚强。“杨柳”对毛泽东来讲有特殊感情, 她既有树姿的婆娑, 更兼妻子杨开慧、战友柳直荀的姓氏, 作者借以表达对他们无尽的思念。此外, 还有“战地黄花分外香”, 借花香表达战斗胜利的喜悦, “暮色苍茫看劲松”, 借“劲松”喻做人的风骨等。

二是鸟兽达意。有时用一种意象表达一种情感,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中用“鹰”和“鱼”表达对青年人蓬勃向上、青春自由的向往;“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忽报人间曾伏虎”中用“虎”“豹”“熊罴”表达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冻死苍蝇未足奇”中用“苍蝇”表达对混进革命队伍中的投机分子的有力讽刺。有时用同一种意象表达不同情感。“长空雁叫霜晨月”通过雁叫渲染凄厉、悲壮的战争氛围, “望断南飞雁”则借望雁表达对老根据地人民和留在那里的战友的怀念;“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中, 把“鲲鹏”比做貌似强大的敌人, 给以鄙夷;“鲲鹏展翅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中, 用“鲲鹏”比喻马列主义者和全世界人民, 不尽赞美。纵观其诗, 花木鸟兽仿佛是毛泽东的囊中之物, 他以娴熟的技巧, 信手拈来, 择而用之。

古诗词单元练习 篇3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灞上:地名,唐长安东。郊扉:郊外居所。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意即出仕任职。

(1)哪些意象点明了“秋”?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1)请分析一、二句中“沉沉”“切切”两个叠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帝京

柳 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整首词对“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 歌 子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星河:天河、银河。枕簟:枕上铺的细竹席。

(1)简析“凉”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述结尾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荷花

高观国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两凝伫。别后歌断云闲,娇姿黯无语。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

(1) 简析“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两首诗都写春日,两人所写之春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雁行、落叶、白露。营造了秋夜凄苦、孤寂的意境。 (2)运用衬托手法,用露珠滴落可闻烘托空园长夜的寂静,独对孤灯偏与绝迹尘世的野僧为邻,更加衬托出处境的孤独;炼字精准,“空、白、孤、野”等字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富有韵味。 (3)表达了诗人独处他乡、怀才不遇的孤独凄凉和身世渺茫的郁闷之情。

二、(1)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更具体形象。 (2)虚实结合。前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后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

三、(1)抒写了词人与情人离别后的相思之苦。(2)“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是对“别离滋味”的具体的描述。空床辗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由于梦中还可弥补现实的不足,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一更,二更……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十个字把抒情主人公由于思念在床头辗转腾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意思对即可)。

四、(1)“凉”,既是秋夜天气使竹席有凉意,又是词人在国破家亡后挥之不去的孤寂悲凉之感袭上心头。(2)秋凉天气、金翠罗衣如旧,只是情感不再是当年的感觉了,词人用“旧时天气旧时衣”来衬托唯有“情怀”变化,从而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恨。

五、(1)这三句描绘荷花、荷叶,以红妆、翠盖来形容它们,以“拥”字衬托荷花之艳丽,以“翻”字刻画风吹荷叶的状态,用一“暗”字说明其投影荫蔽了水边之地。三句为下文写人作铺垫,或起烘托的作用。 (2)词的下片由上片饮酒游乐的实写转入下片思念同舟赏荷之人的虚写。“两凝伫”点出双方黯然难舍之情。“魂梦”两句,写西风乍起,想伊人别情无限,魂牵梦萦,心中良苦。收尾四句,以“遥想”两字,设想伊人此时亦正为相思所苦,她漫步水滨,双眉微蹙,宛如凌波仙子,纵然相隔云山万叠,自己亦能领会她的柔情。

毛泽东诗词练习 篇4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曾对斯诺回忆说:“我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着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引自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第120页)

毛主席有关读书的佳话及故事很多,有关他到底在读什么书已成为当时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极欲了解并仿效的头等大事情。我就曾在70年代末期,在广州一名高级干部家里目睹过这样的情形。他书房里的藏书几乎全是历史书,所读之书都是毛主席喜欢的书。而他的儿子,也是我的朋友,却偏爱读西洋文学。

上阕起笔就是“人猿相揖别”,说出人类刚诞生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但表面写来却是那么轻松,好像只是人与猿作了一个揖就从此分道扬镳了一般。这个“揖别”用得极为形象,而富有谐趣,但“人猿”却显得很巨大,富有深沉遥远的历史感,两个词汇一搭配,诗意立刻就产生了,读者的心也一下被震荡起来了。

接着是漫长的人类的“蒙昧时代”,几百万年就这么过去了,这就是人类发展最早的阶段——石器时代。这个时代在诗人眼中不过是磨过的几个石头,仿佛只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时代。一个“磨”字让人顿生漫长而遥远之感,而“小儿时节”让人感到诗人对人类的把握是那么大气又那么亲切,这一句有居高临下之概,也有往事如烟之叹。

第四、五、六句,诗人仅用了三句就交待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铜铁炉中翻火焰”一句写得既形象又浓缩,仅此一句就把火焰中青铜之光的象征意义写出来了,人类随着铜与铁步入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但若要问这一具体时间,却不易猜得确切,不过也就是几千年的春夏秋冬而已嘛。时光在飞逝,时光在诗人的眼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并不足道,仿佛眨一下眼就过去了。

“人世难逢开口笑”一句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一句:“尘世难逢开口笑”。但诗人在这里化出了新意(此句本意是指人生欢喜少悲伤多,也就是哭多笑少,恨多爱少),在此句中注入了革命与阶级斗争的含意,正如诗人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面对如此严峻的斗争,人生当然难逢开口笑了。而且还不仅仅是“难逢开口笑”;还要在人生的战场上一决生死,剑拔弩张,这是指具体的生死存亡的阶级斗争,是指革命是暴动,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而结局呢?那自然会有牺牲,会有鲜血。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血腥与残杀,诗人在此喟叹出二句:“流遍了,郊原血。”鲜血只能不断唤起革命者的斗争,革命者面对鲜血岂能笑得出声来。

下阕第一句非常富有诗意,用一句“一篇读罢头飞雪”就艺术性地浓缩了诗人自己一生读历史书的情形。诗人从少年到老年一直潜心读史,不知不觉一下就满头青丝变白雪了。这句诗也透露了诗人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一刹那青春即逝,转眼就是暮年。

那么对于中国浩瀚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让人记得些什么呢?诗人仍从一贯的大象着眼,举重若轻,一笔带过。诗人道:只记得些斑斑点点,那也不过是几行陈年旧事而已,什么“五帝三皇”的神圣伟业,那不过是些骗人的东西,却还骗过了多少人世间匆匆的过客。其中到底有几个真风流人物呢?诗人虽用的问句,但意思却是所谓正统史书上所赞誉的风流人物都是伪风流人物。

在诗人的眼中,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斥骂的人物,如盗跖、庄蹻、陈胜,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剥削阶级,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最后二句,诗人沉浸在吟咏历史的情景中,歌声意犹未竟。当诗人终于拨开历史的迷雾,剔除了伪英雄,找到了真英雄时,不觉已是东方曙色初露了。这“东方白”一句,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诗人吟咏此诗直到天亮,犹如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诗中一句:“吟诗一夜东方白”。二是喻指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历史谱写了新篇章,犹如旭日东升,势必光华万丈。

★ 诗词鉴赏范文

★ 《九日无酒》诗歌鉴赏

★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 《九日道中》诗词全文欣赏

★ 如何鉴赏古代诗词

★ 诗词古韵鉴赏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 篇5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一九三三年夏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一九三零年二月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九二九年十月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10 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入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地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一九六五年五月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02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06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934年夏 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秋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04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秋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61.02 七律 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1959.07.01 七律 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59.06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12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957.05.11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念奴娇 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一九三五年十月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一九三五年十月 贺新郎 赠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稍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一九二三年底 四言诗 妇女解放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 四言诗 祭黄帝陵

中华民国26年4月5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1936年12月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临江仙 赠丁玲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936.12 念奴娇 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1965年秋 菩萨蛮 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春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夏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1961.11.17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1963.01.09 七律二首 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958.07.01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七律 和周士钊同志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一九五五年十月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诗词精选 篇6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 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七律 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贺新郎 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念奴娇 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念奴娇 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诗词翻译中典故的再现 篇7

1典故

典故即传统意义上所指的旧的制度或旧的例行,也可以指汉代官名中肩负着代为掌管礼、乐制度等的那些史实者。典故这一名称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中所提及到的“亲屈至尊,降礼下臣……事过典故。”后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典故延伸成了一种常见意义上的有关典章制度、历史人物以及类似名人传记的故事或传说。《辞海》、《辞源》中指出典故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辞海语词分册》(音序本),典故包含典制和掌故,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定义的“典故即诗文中所引用或沿用的古代书籍中的那些经典并为世人所晓的优美词句或脍炙人口的故事”有相似之处。本文探讨的典故主要包括毛泽东诗词中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历史名人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和句子。

2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运用

典故是语言的浓缩和精华。一般来说,典故使用得好,不仅可以增强诗词风格的生动性、形象性,还可以增加诗词的气氛,耐人寻思,含蕴深厚。“举事以类义,授古以证今。”总揽《毛泽东诗词》,除去重复使用的典故,毛泽东巧妙地运用典故多达80余处,体现了毛泽东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力和高超的典故运用技巧。

2.1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为了大力拓展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意境包孕,《毛泽东诗词》 中大量地引用了典故,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 具体如下:《清平乐·蒋桂战争》中为了提高诗词中所要呈现的讥讽意味作者借用了民间所流行的故事传说“一枕黄粱”。在 《七律·答友人》中作者通过借用典故“九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神话传说中七仙女降临凡间、五彩斑斓的唯美画面。同时,古代社会中所流传的历史传说“湘妃滴泪成斑竹”也是典故的典型运用,典故中

不仅写出了传说中大家所想象的仙女,还勾勒出了青青的翠竹。字里行间,湘妃和斑竹的形象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从而更加映射出了诗歌中图画的清新意境、色彩的鲜明饱满和形象的生动逼真。除此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和“搅得周天寒彻”也都是毛泽东诗词中典故应用的典型体现。

2.2历史名人

《浪淘沙·北戴河》中的“东临碣石有遗篇”源于曹操的“东临碣石”,都借以表达现代题材与内容,恰到好处,形象生动。 除此之外,毛泽东诗词中大量引用传说,历史以及现实中的人物,如:吴刚,嫦娥,牛郎,华佗,魏武,舜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金猴,孙大圣,庄屩以及张辉瓒等等。

2.3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和句子

《采桑子·重阳》中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所引用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都来自于著名诗人李贺的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七律·答友人》中“我欲因之梦寥廓”源自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贺新郎·别友》中所借用的“挥手从兹去”就是直接采用了著名文学大师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在“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中“横塘”也引用了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同时,《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可上九天揽月”也仍然是对李白诗句中“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巧妙化用,借以创造出诗歌中所蕴含的一种全新的意境内涵。除此之外,为了表达出作者心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即当时国际反华走狗势力的末日即将来临,作者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就灵活化用了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菩萨蛮·黄鹤楼》中,作者借此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菩萨蛮·黄鹤楼》 中,作者借此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3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翻译

一直以来,典故因其内涵的丰富饱满性、文字的简练性以及为世人所颂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或词句而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含蓄委婉是典故所包含的最大精妙和独特之处。一般来说,每个典故都有其文化历史背景。诗人或作家正是通过对典故的借用、化用等等使其文本言在典中,而意在典外。因此,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中,典故的再现无可厚非地就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要采取什么用的方法或手段有效地向读者传递原诗词中典故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隐含意义,但在同时又能更好地保留原诗词中所蕴含的味道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典故再现中的重中之重。

例1一枕黄粱来自《清平乐・蒋桂战争》中的“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Showering misery through the land,

Yet another Golden Millet Dream.(外文版)

Sowing on earth but grief and pair,

They dream of reigning but in vain. (许译版)

“一枕黄粱”这个故事来自于唐朝一位著名的说书人沈既济: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叫卢生。有一次,他在一家小客栈毫不保留地向一个道士坦诚了自己的贫穷与不幸。然而,道士在得知这位书生的悲催经历后只是给他送了一个枕头,并安慰他, “你一觉醒来后,就会收获到你所梦寐以求的名和利。”书生听了道士的话内心大喜,便枕着枕头进入睡眠。而当时,客栈的店主正好在煮着一锅香喷喷的黄米。自然而然这个书生在梦中梦见自己成了一个高官,并过上了自己所奢求的奢华生活。 然而,当他醒来时他发现,他面前除了火炉上的一锅黄米粥外, 其他什么都没有。自那以后,老百姓就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一个人心中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愿望或幻想,最后就有了“黄粱美梦”这个脍炙人口的成语。 毛泽东同志在这两句诗中借用典故“一枕黄粱”讽刺抨击军阀混战的凶险狡诈的丑恶嘴脸,无情地揭露出军阀们对争权夺利的自私以及贪婪,毫无保留地断言军阀们必将走向失败和灭亡的宿命。外文版采用直译“Golden Millet Dream”导致了非英语为母语者的困惑,无法领会“一枕黄粱”的深刻内涵义。许渊冲英译版中的“The dream of the reign-ing but in vain.”与原典故“一枕黄粱”意义相呼应,译文通顺达意,读者也能轻易明白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例2穷寇勿追霸王来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With power and to spare we must pursue the lottering foe,

And not ape Xiang Yu the conqueror seeking idle fame.(外文版)

With our courage unsepent pursue the foe o’erthrown!

Do not fish like the Herculean King for renown. (许译版)

“穷寇勿追”是古人在战争中奉行的一条军事原则,意思是不要去追穷途末路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毛泽东这里的“穷寇”是“反其典而用之”,指败退的敌军战败且力量损失将尽(连能拼同归于尽都不行),但这批敌军不及时消灭以后会卷土重来——是强调不给敌人重整旗鼓的机会。“霸王”是指楚国贵族出身的项羽,秦朝灭亡后称西楚霸王。后来,项羽与刘邦争做帝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乌江边自刎身亡。外文版和许译版对“穷寇勿追”的翻译虽然措辞各异,但表达流畅无阻,都较好地再现了原文典故。对于“霸王”的翻译许译版却相对逊色。Herculean一词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里面的大力神Hercules,以西方文化的词汇阐释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真正做到文化和典故的“再现”。但是,外文版的“Xiang Yu the conqueror”则较好地保证了“项羽”这一著名的中国历史人物对外传播的可能性,有助于历史人物形象的具体和丰满。

例3天若有情天亦老来自《采桑子·重阳》中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Nature do not grow old as fast as man,

Each year the Double Ninth comes round. (外文版)

Man ages too easily but heaven never gets old,

Double Ninth comes yearly in the same mould. (辜正坤版)

“天若有情天亦老”本是说铜人辞汉,清泪潸然,汉宫花木, 莫不依依,青天如若有情,见此亦当魂销。毛泽东通过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给予了原诗句完全崭新的意义。原诗句中有限的人生和无限的自然相对衬而言,警醒世人要把个人溶入集体中,个人亦将取得永生。也就是说,要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发些光和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在其诗词中,作者借用 “难”和“易”来表达他对自然界和人生不同变化节奏的深刻感悟,并高度归纳了人生宇宙的客观发展规律:时光的流逝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两译本在传递原诗句典故和意境的过程中,外文版相对更胜一筹,更好地再现了作者的深刻情怀。同时,“nature”一词能更好地反映人的对立面―自然。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历史和现实人物,不同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如“吴刚和庄屩”的翻译采用音译的较多,“Wu Kang”和“Wu Gang”,出现错误的只有江苏版和中外版,因对汉字的误认,将其译为了“Zhuang Qiao”,实际上应为“Zhuang Jue”。也有不少采用意译的。如“金猴和孙大圣”。如湖南版将其意译为“Golden Monkey”和“Heaven’s Rival Monkey King”。但是,一般来说,为了让国外读者更好地理解典故中所呈现的神话,历史和现实人物的深刻内涵,更为理想的翻译方法是音译加意译的翻译方法。

4结论

由于中西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典故翻译的过程中药能较好地再现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意义,让更多的外国读者欣赏和感悟到毛泽东诗词的恒久魅力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不能因其难而止步不前。只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遵循忠实性原则,体现源语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的文化内涵,考虑读者接受性,诗歌中的典故再现以及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精神桥梁不是不可能的。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汉语语言特点的典型代表之一,而其中典故的运用更是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凝聚与精髓。毛泽东在其诗词创作中博采众家,大量用典。通过探讨毛泽东诗词中的典故,阐述了毛泽东诗词典故翻译过程中的有效实现途径。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典故,翻译

参考文献

[1]辜正坤.毛泽东诗词[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李崇月.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英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1-4.

[3]李静.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英译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1):123-124.

[4]外文出版社译.毛泽东诗词(汉英对照)[M].外文出版社,1999.

[5]许渊冲.毛泽东诗词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6]曾青.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文化翻译[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5):130-133.

[7]赵甄淘.汉英对照毛泽东诗词[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上一篇:苏区干部好作风学习下一篇: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