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就目前体育课的运动损伤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对体育运动损伤预防的意义、体育运动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体育课要加强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包括教师方面的体育损伤预防的措施和学生方面预防体育运动损伤的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做到真正完成体育课任务、增强学生体质,真正能使学校体育课健康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医学处理及预防

【摘要】该文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学校体育管理和医学问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体育活动实践中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实用医学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体育活动与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运动;运动伤害;实用医学处理;预防

体育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喜爱的文体之一,但同时体育运动是高风险活动之一,加上我校高职学生人数多,年龄偏小,平时大多娇生惯养,与本科、大专生相比较而言,自身身体素质较差,而且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纪律和自觉性也较差。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如果运动不当或不小心,更容易受伤,本人根据多年体育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初探,对体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1 体育活动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常见运动损伤一般急救手段

1.1 急救包扎: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了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1〗。

1.2 止血法:对外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的出血,必须立即止血;对疑有内脏或颅内出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这里主要介绍外出血的几种止血方法〖2〗。

绷带加压包扎法 用数层无菌敷料复盖创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以压住出血的血管而达到止血效果,同时抬高伤肢。它适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

指压法 在动脉行走中最容易被压住的部位称为压迫点。指压法的要领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这是动脉临时止血法,所加压力必须持续到可以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鉗夹住血管为止。

1.3 冷敷法、热疗:冷敷能降低局部组织温度,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神经的感觉,具有止血、镇痛、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伤后立即使用,冷敷后应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冷敷时一般使用冰袋或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作伤部冷敷约20min;如条件限制,也可用冷水毛巾置于伤部,2~3min更换一次〖3〗。

热疗:受伤24~48小时后,可实施热敷。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和慢性损伤的治疗。热疗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它能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解除肌肉痉挛,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具有消肿、解痉、减少粘连和促进愈合的作用。热敷时一般采用热水袋或热水毛巾,每天1~2次,每次20~30min。毛巾无热感时要立即更换,热敷的温度要适当,以防发生烫伤。红外线照射治疗时,先把红外线灯预热2~5min,然后把红外线灯移向伤部的上方或侧方,灯距一般为30~50cm,照射剂量以伤员有舒适热感、皮肤出现桃红色均匀红斑为度。如伤员自觉温度过高时要适当增大灯距,汗液应擦去。每天1~2次,每次15~30min。

1.4 骨折固定方法

手腕部骨折:用一块有垫夹板放在前臂和手的掌侧,手握棉团或绷带卷,再用绷带缠绕固定,然后用大悬臂带把患臂挂于胸前〖4〗。

小腿骨折:用2块有垫夹板放在小腿的内、外侧,2块夹板上至大腿中部,下至足部,用4~5条宽带分别有膝上、膝下及踝部缚扎固定。

腰椎骨折:要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更不能让伤员坐起或站起,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用硬板担架或门板放在伤员身旁,由数人协力轻轻把伤员搬至木板上,取仰卧位,并用数条宽带把伤员缚扎在木板上。若腰部悬空时,应在腰下垫一小枕或卷起的衣服。若使用帆布担架时,伤员要俯卧,使脊柱伸直,禁止屈伸。

1.5 人工呼吸急救方法: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较多,较常见的是,学生本身有重大隐形疾病,而又突然剧烈运动,或药物中毒、严重创伤和大出血、溺水和窒息等。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并注意维护呼吸道通畅;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病人,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最好由两人配合进行,一人作人工呼吸,一人作胸外心脏挤压,两者操作频率之比1∶4。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必须做到行动迅速,争分夺秒,才可能挽救病人生命。虽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在运动实践中应用较少,但在群众性游泳中发生溺水却非少见。因此,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是非常必要的。

口对口吹气法:伤员仰卧,头部置于极度后仰位,打开口腔并盖上一层纱布。救护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颌,掌根部轻压环状软骨,使其间接压迫食道,以防吹入的空气进入胃内;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部吹入。吹气完后,立即松开捏住鼻孔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6~18次〖5〗。

2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医学处理方法

2.1 擦伤: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创口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洗净创口,周围用70%酒精棉球消毒,创口上涂抹红汞或紫药水,待干即可,勿需包扎。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涂抹;关节附近的擦伤也不宜使用暴露疗法,以免皮肤干裂而影响关节运动。

2.2 撕裂伤:皮肤撕裂伤多发生于头部,尤以额部和面部较多见,如篮球运动中眉弓部被他人肘部碰撞,引起眉际皮肤撕裂。若撕裂伤口小,经止血、消毒处理后,可用粘膏粘合;伤口较大则需缝合,必要时要使用抗菌素治疗。

2.3 刺伤和切伤:田径运动中被钉鞋或标枪刺伤,冬季滑冰时被冰刀切伤,其处理方法基本上与撕裂伤相同。凡被不洁物致伤且创口小而深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4 挫伤:由钝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所致,如运动中相互冲撞、或被踢打、或身体某部碰击在器械上。轻者仅是肌肉、韧带等挫伤,重者如头、胸、腹部和睾丸挫伤等器官的损伤而合并休克。在体育运动中比较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前部挫伤〖8〗。

2.5 肌肉肌腱拉伤: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伤。拉伤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腱交界处或腱的附着处。由于致伤力的大小和作用性质不同,可引起肌肉、肌腱部分纤维断裂、完全断裂或微细损伤的积累。除肌肉本身的拉伤外,常可同时合并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筋膜、腱鞘和滑囊的损伤〖9〗。

3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对策

3.1 预防运动损伤的微观措施和手段:加强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教育,使学生在行动上、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前充分重视做好准备活动;科学、合理的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教学、训练和比赛,加强体育活动安全措施的落实;加强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安全保护与自我保护,提高安全的意识。预防:参加体育活动时加强保护措施,穿戴必要的保护装置,禁止使用粗暴动作,防止出现严重错误动作;运动场地空间要适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体育运动器材、设施和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动态变化,在体育活动中区别对待。

3.2 加强体育运动体育工作的宏观管理:首先,要做好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教育工作。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教育工作。体育老师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13〗。其次,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预防。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體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第三,加强体育运动器材、设施和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的管理,把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加强检查和指导,努力提高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最后,强化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卫生工作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作用,以保障学生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5 结束语

促进学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对体育活动与教学实践进行科学指导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各级学校要加强体育活动的管理,特别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管理,特别对常见运动损伤的医学护理等知识的大力宣传,为学校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安全,健康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栗岩,曲扬.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J〗.大众科技,2009(12):46-48

[2] 史友国.球类运动常见损伤原因及预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32-34

[3] 张君,孙刚,贾淑欣.如何预防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损伤〖J〗.考试周刊,2009(31):26-28

[4] 桂向东.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与预防〖J〗.泰山学院学报,2005(3):36-37

[5] 杨清.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6):60-62

[6] 李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构建和谐社会〖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8):47-48

[7] 苗秀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58

[8] 杨剑,张艳华.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学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7):53-55

[9] 胡超.校园体育环境与阳光体育运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4):63-65

[10] 祝菁.普通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运动损伤研究〖D〗.山东大学;2009(6):45-47

[11] 史友国.篮球运动常见损伤原因及预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1-52

[12] 张君,孙刚,贾淑欣.如何预防篮球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损伤〖J〗. 考试周刊,2009(31):63-65

[13] 桂向东. 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与预防〖J〗. 泰山学院学报;2005(3):25-27

作者:蔡晶晶

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论文 篇2:

克服体育课“瓶颈”现象,促进体育课健康发展

摘 要:本文就目前体育课的运动损伤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对体育运动损伤预防的意义、体育运动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体育课要加强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包括教师方面的体育损伤预防的措施和学生方面预防体育运动损伤的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做到真正完成体育课任务、增强学生体质,真正能使学校体育课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体育基本知识。然而据笔者所阅读提出的各类资料以及所做的有关调查发现,目前体育课的运动损伤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运动损伤,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出现体育损伤后,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引发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纠纷,严重的甚至引发法律“官司”,这一方面牵扯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大部分精力,使三者间的关系趋于紧张,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体育教师由于害怕体育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一些比较危险、动作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容易引发运动损伤的体育项目不再进行教学,这必将制约体育课的教学,导致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下降,可见,体育运动损伤已经成为制约体育课健康发展的“瓶颈”。

对于如何降低体育课的损伤率、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做到真正完成体育课任务、真正增强学生体质,真正能使学校体育课健康发展,是当前我们必须要紧急探讨的问题。对于体育课上的运动损伤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各方面的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 体育运动损伤预防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2 体育运动损伤形成的原因

2.1 教师方面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指导传授作用,课的组织是否合理,教材选编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准备充分都会直接影响课能否顺利进行。课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师方面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⑴专业思想方面:对于一位专业思想牢固的体育教师而言,备课、组织上课、课中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专业思想不牢固,上课责任心不强,随便应付一节课了事,不会充分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教材、更不会在课中做好安全措施,那么课中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⑵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⑶课后放松:很多体育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放松活动随随便便,每节课的放松内容相同。而不是根据本课的教材有针对性达到放松的目的,这是造成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2.2 学生方面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课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学生方面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⑴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通过观察,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活动时,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准备不充分,这样神经系统、内脏和肌肉没有充分活动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洁、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⑵自我约束力差。体育锻炼中产生损伤的大多数学生大都在离教师比较远的学生,因为中学生的心理在教师附近比较约束、离老师较远就可能更随意地释放自己,加之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就很容易出现不安全事故,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疗的能力

⑶身体素质比较差。目前在校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现行升学制度的影响,繁重的功课占去了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仅靠每周2节的体育课根本无法使正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各种身体素质。由于身体素质差,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损伤。一些学生身体素质差、平时不爱活动,看到其他同学作一些动作幅度较大,而且动作非常漂亮,所以也想去试一下,但忽视了“循序渐进、量力而为”的原则,仅凭一时冲动,在缺乏必要的素质与基本技术情况下盲目去做,也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⑷恶性循环。学生身体素质差,因而怕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练习,对练习产生畏惧和厌恶,不肯主动练习,久而久之素质更差,易在练习中损伤;损伤后影响上课,导致素质更差,如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即身体素质差——少练习(厌练)——更差——易损伤——少练——素质更差——更易在练习中损伤。

⑸运动疲劳、心理过于兴奋或紧张。运动疲劳受伤主要是在练习过程中,反复做同一动作,使身体局部负担过大而引起的。学生学习新内容或比赛时会表现出过度的兴奋,容易发生损伤。学生在练习较难的动作时,由于心理害怕,做动作犹豫不决,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其它,教学组织不合理,天气不好,保护措施不当,都是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

2.3 场地方面

农村的操场大部分都是自建的场地,一般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平整出来的一片空地,其实操场内还是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还有单双杠平时也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学生一当脱手,很容易造成伤害。此外在练习中不遵守规则、相互逗闹、动作粗野、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都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3 体育损伤预防的措施

3.1 教师方面

⑴教师须加强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的责任心,备好每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对于每节课须有何种安全措施,均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上课时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尽可能都与学生实际相符合,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⑵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只有从复习中才能巩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与先进的技术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课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⑶注意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校的高材生,未必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体育课也不例外。有人也曾说过,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未必是个优秀的教练员,这确实有道理。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冲突。不同地区,不同教学对象,由于场地、器材、学生水平的不同,同一教材,它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应有差别。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用单纯的理论知识去套一些纲要,那么课的顺利进行就会受到影响,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

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必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同时要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教育,培养他们自觉地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教导,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他们在比赛中既要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又要注意团结友爱的精神,树立起“宁失一球,勿伤一人”的良好的体育作风。课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练习过程也容易分散精力。故教师课前须加强安全意识,而且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说明注意什么事项。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容易得以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⑸合理安排教学和训练内容。教师要认真教材和训练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充分了解教材和训练计划中的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在训练和教学中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在学习动作时,要注意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原则,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⑹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的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特别是植物性机能)的惰性。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因休息而减退了的条件反射性联系,为正式运动做好充分的机能上的准备。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应根据个人的机能状况、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的情况而定。若机体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肌肉韧带较僵硬时,准备活动应充分些。一般认为,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学训练而定。要有针对性,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间的衔接上,要把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对正式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有研究资料表明,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间的时间间隔以1—4分钟为宜。因此,在运动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课的转项时,都应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⑺课后教育学生做好身体放松活动。

3.2 学生方面

⑴加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应学会在练习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给其他同学做好保护和帮助。

⑵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应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持之以恒,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学会有针对性地锻炼,弥补自己的不足。身体素质提高了,对于完成课的练习,自然也较容易,从而避免因素质差而引起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⑶注意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练习。教师在课中起指导作用,而主体是学生,因而学生应在课中配合教师,课前不应忽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课后的放松练习也不应忽视,有些学生以为上完课了,放松练习也就不在乎了。然而,长此下去,疲劳长期积累,特别是局部负荷后没能及时放松、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该部位机能,积劳成疾,就容易形成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现象之一。而且比急性损伤更难以痊愈,所以不要轻视课后的放松练习。

3.3 加强医务监督并注意运动场地设备的安全卫生

对学生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以观察了解体育锻炼前后的机能变化。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更应注意医学观察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禁止带伤患病的学生参加剧烈的运动或比赛。要做好自我医务监督。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要严格掌握运动量,更不宜练习高难动作。要认真地对待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及个人的防护用具(例如:护膝、护腕、护踝、护腰)进行安全卫生检查,不应在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的场地上或穿着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的服装、鞋子进行运动等。

尽管体育课常有损伤现象发生,但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相信会有效降低体育课的运动损伤率,从而克服体育课发展中的“瓶颈”现象,促进体育课乃至整个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汤志贵

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论文 篇3:

浅谈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现状

摘 要: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的面对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损傷现状,全面分析运动损伤的成因,提出相应可行的预防对策,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预防

运动损伤即在开展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的各种损伤。体育运动的项目类别、技术要求、环境及学生个人的训练水平等因素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体育活动项目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应对运动损伤加强重视,积极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现实意义,对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和解决运动损伤的伤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教师制定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及活动中运动损伤的情况

高校大学生们是一个年轻好动、热爱运动的群体,参加各项体育比赛等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在实际情况中经常出现不注重热身活动、技术动作不符合要求以及运动后未进行相应的放松活动和肌肉拉伸活动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运动损伤较容易发生的情况通常为手部擦伤、踝关节挫伤、腰部肌肉拉伤以及腓骨膜损伤等。

二、体育运动中造成损伤的原因

在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中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动作不规范。学生在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新项目时,由于技术不熟练、不协调、不准确、不按操作规程,违背了身体结构机能的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如排球的上手传球,因为手型不对,手指容易挫伤;又如支撑跳跃。(2) 准备活动不充分,热身方法不科学。体育运动前的热身活动是为了让身体肌肉、关节及韧带等得到充分放松和伸展,以适应即将开始的体育运动。而大部分学生对热身准备工作重视不足,不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使得身体在运动中承担更达的负担,导致损伤发生率的提高。(3) 疲劳或过度负荷。如果学生运动强度过大,容易造成机体处于疲劳状态,特别是练习时间过长,局部的负荷量过大,是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的,如游泳训练的时候,为了提高下肢的力量,在阶段性训练中,过多的采用蹲杠铃,蛙跳等一些练习,使下肢负担量过大,最后导致很多队员下肢肌肉拉伤。(4) 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没有完全认识到运动损伤对自身健康危害的严重性,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将其作为一种常见的情况,在体育运动中不注意着装等问题,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有的学生甚至在受伤手不及时进行治疗,使得损伤更加严重;(5) 运动者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训练中,运动者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肌肉的拉伤、动作的失误。如体育舞蹈,平衡类项目。(6)运动场地及硬件设施不达标。部分高校对体育运动场地及设备的建设不够重视,硬件设施不达标,不仅无法满足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需求,不健全的硬件条件直接导致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使得学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7)教学 、训练的组织方法不当。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没有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以及个别辅导的原则;进行危险性较大项目练习和器械练习时,教师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这些都可能成为致伤的原因。此器械、外场地等硬件因素,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条件。

三、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对策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因此,应积极树立正确的预防意识,从事前最大程度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首先,应从意识上加强体育工作者及学生对体育安全的重视,通过建立相应完善的体育教育安全制度体系,对学生的运动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引起学生对运动损伤的注意。其次,可以在校园网站、论坛中积极宣传体育运动安全的相关知识,对科学、有效、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讲解,促使学生提高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在掌握运动规律及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体育运动活动。同时,可以定期开展与体育运动损伤预防知识相关讲座,对常见的一些运动损伤急救措施进行讲授,配合现场模拟演练等内容,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最后,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活动,对受伤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杜绝出现带伤学生继续参与体育活动的现象。

2.提高学生对运动前后的热身、放松环节的重视

在体育运动开始前的热身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准备习惯对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将热身活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运动量及运动项目等进行恰当的热身准备训练。在运动活动结束后,由于身体肌肉、关节仍处于紧张充血的状态,应配合适当的放松运动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

3.提高体育教学的规范化程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不同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要求,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部分到整体”的原则进行教学,讲清动作要领, 正确示范, 准备充分 ;让学生们了解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技术要求、人体生理解剖薄弱点与损伤的关系;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动作, 培养学生运动安全意识。对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动作进行重点教育,还应提醒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进行运动,避免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危险行为。此外,应结合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情况安排适当的运动量,以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保证学生的安全。还应注意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活动,避免场地人员过多造成的受伤等问题出现。

4.配备相应的运动硬件设施,加强设施使用与管理

体育运动场所及相应设施、器材的配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硬件条件,校方应做好管理、维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工作,对运动器材进行专门管理,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各类器材及设备进行分类和整体,制定完善的器材保养与维修制度促使器材检查、维修等各项工作定期、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降低运动安全隐患,为学生提供安全的运动环境。同时,学校应将建设体育运动场地及提高硬件设施条件纳入整体发展的规划中,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提高体育运动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面对运动损伤的现状,全面分析其成因,提出相应可行的预防对策,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鹏.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7,(19):164.

[2]曹政. 江西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现状与预防对策[J]. 商,2013,(21):380.

[3]朱威,曹丰锐. 体育教学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 运动,2011,(08):58-59.

[4]陈霞. 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07,(09):61-62.

[5]胡高楼,陈根芝,李旭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体育运动损伤情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5,(03):242-244.

作者简介:

杨桐,男,(2000-) 四川广元人,四川轻化工大学学生。

作者:杨桐

上一篇:学院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