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计划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计划(精选14篇)

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计划 篇1

2010—201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县教体局《加强业余体育训练提高竞技水平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加强田径队、乒乓球队、足球队、篮球队训练,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目标展开工作。为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学校开展体育运动队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中深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活跃学校文体活动,以体育运动队这个点来带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整个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开展活动时就必须树立一定的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小学生的身体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要着重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健美的体格,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

2、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态度、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学会生活和运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娱乐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以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在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基本活动的能力,基本技能,为增强各器官系统技能打下基础,扬长避短,注意加强薄弱环节的锻炼,使身体协调发展。

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文明行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训练内容

1、田径:

(1)认真研究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的组成,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b(2)因材施教,合理分项。在学生有了一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特长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训练。

(3)在活动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展开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

(4)锻炼学生身体,锤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自我发展。

2、篮球:

(1)进一步熟悉球性,多进行传接球练习,进行练习比赛。

(2)要求学生积极练习,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弹跳力,身体柔韧性和身体协调能力。

(3)组织队员多进行教学比赛,以赛促练,进一步提高队员篮球能力。

3、足球:

(1)做好女子足球的组建工作。

(2)多进行熟悉球性练习,多进行传跑练习。

(3)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体能,身体柔韧性和身体协调能力。

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计划 篇2

一、体育课是小学运动队后备人才发展的基地

学校田径训练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的延伸和提高,其组建和训练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学校体育锻炼已经得到普及,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体育人才,就成了一部分优秀体育老师的自学追求。其次,学校田径队和教学水平,也可能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学校贯彻体育锻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重要措施。

小学田径队的选拔要从各个年龄段、年级体育课中挑选,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一定的质量,如果选择面不大,选择的余地小,选材就会受到限制。每次选拔,笔者都会从四至六年级各班的体育课中进行筛选,注意观察每个同学的测验成绩,不漏掉一个好苗子。放宽挑选面,这样不仅可以选出真正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而且也解决了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年龄、运动成绩不衔接,中间断层的难题,使其更具系统性。

二、小学生自身特点

小学生处于生长缓慢期,但是体能好,这一时期如果稍加大训练的强度,稍有针对性就会出现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的现象,特别像速度、弹跳力等基础素质。在基层训练中,有时往往急于求成,过早地追求年龄组的专项成绩,而破坏了身体素质提高的波浪形规律,拔苗助长,这对今后专项成绩的提高是不利的。还有素质训练中,单一地进行一般素质练习,训练过程过于枯燥、机械,且很难有针对性。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科学训练,注意重点。”在全面安排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合理搭配,尽量做到“少吃多餐。”

三、学生兴趣的培养

我们应该让学生从成绩的提高中获得满足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的主要动力来源,只有让他们喜欢这项运动,热爱这项运动,并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学习和训练中的苦和累。同时用各种游戏和学生们喜欢的球类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兴趣,此外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安排运动训练负荷,尽量让学生在玩耍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

四、运动科学的训练方法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改变教师过于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方式,提倡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体育学习和活动时间;改变过于重视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法,提倡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目标。我们以跑为例,在有些时候我们错误地认为,跑必须强调速度的概念。这实际上抹杀了跑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手段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是否适合进行大强度的训练。为了让小学生身体得到健康的生长发育,在负荷的安排上以运动量的逐步提高为主,在此基础上加大运动强度,使学生们能逐渐适应,达到锻炼身体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速度、力量、耐力这三项基本身体素质间的关系。在体育课中,速度是核心,力量是物质保障,而耐力是基础。因为学生在体育课当中的运动成绩好与坏主要体现在速度上,而没有强大的肌肉收缩力量来对抗阻力,那么速度也无从谈起。但是速度和力量的提高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可多组数地反复练习。如果没有足够的肌肉耐力和良好的心肺功能就不可能实现,所以速度和力量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耐力提高的基础上。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然后逐步积蓄学生的力量,而速度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种,它是一条线,始终贯穿在整个学习、训练过程中。也就是做到每堂体育课都有速度练习,只是针对不同的练习目的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

五、循序渐进,注重技术

基本技术是高质量完成动作的技术保证。如何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技术动作,是小学生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小学生运动员全面打好基础,为今后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练员对小学生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要求应该区别于青少年,不能盲目地用青少年的各种技术去要求小学生。小学生的动作技术要保持小学生所具有的自然、轻快、放松的特点,不要一味追求技术动作的角度、力度。在改进和纠正错误动作时,要以形象、正确的示范动作为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动作概念和意识,切忌反复口头说教。小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要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建立他们正确的技术概念,如组织看比赛录像,参观青少年和成人训练等,让小学生在直观作用下去模仿,形成他们完整的技术动作,其效果远远好于单调的技术训练。

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计划 篇3

关键词:课时训练;高山滑雪;结构;任务

课时训练计划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单位。每年训练计划和小周期训练计划,教师要通过每次训练课去组织实施。训练课一般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测验(比赛)课和恢复训练课。国家高水平的课时训练计划都要将心理训练和人格修炼寓于这五种课型之中。

一、课时训练计划的任务

一次训练课的任务有单一的,也有多方面的。一般训练课确定二至三个任务为宜,其中改进完善专项技术和提高运动素质这两项任务是常有的。因为当代运动训练把改进技术和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的训练已贯穿到全年训练之中,并且比例也是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两者的比例要求较高。其次,要综合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把提高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放入训练任务中,培养现代智体型运动员,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每次训练课去学会做人、做事。训练育人问题,是我国运动训练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每次训练课中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是实实在在地贯彻“育人夺标”的竞技思想的关键。

二、训练课的内容与顺序

1.训练内容。一次课的训练内容既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采用综合训练课训练,少儿比成年多,初学者比优秀运动员多,准备区比竞赛期多。单一的训练课在准备期的训练中安排得较少。但有时还必须安排一些发展专项素质的训练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安排在运动量较大的单一的训练课中,例如,多专项的力量训练课和一般耐力训练课等。在比赛区的训练中,由于训练课的目标集中,时间短,负荷小,所以,单一训练课的比例较大。其次,现代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比赛的要求,十分重视结合常规训练内容,穿插安排培养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合群素质的教育内容。再者,目前综合性的一次训练课已越来越受重视,其作用要优于单一的内容的训练课。

2.训练顺序。在一次训练课中,一般要求运动员在精力充沛、体力好的情况下所完成的训练内容必须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进行。例如,发展绝对速度或改进专项技术的训练应放在训练课的前面;如果是在略有疲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完成的训练内容,可放在训练课的后半部分进行。目前有些训练安排为了结合比赛的实际,也有打破上述常规的。

由于我们的同学对雪的认识程度不同,所以我们的整个训练计划不能单一式进行。比如说有的刚刚接触这项运动的队员,我们通过制订相应的训练模式主要加强他们的体能训练和技术模仿训练,从而给队员打下良好的底子。但是对于有过上雪经历的队员主要加强技术动作模仿,纠正不规范动作和加强体能训练,这样使学生的技能和素质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训练课的基本结构

一次训练课与传统教育课的结构相似,一般都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构成。

1.准备部分。①主要任务。准备运动的首要任务是为运动员进入训练的基本部分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其次是防止运动外伤,再次是也可以适当完成一些改进简单技术和提高一般体能的训练任务,但这不是主要的训练任务。如果重视后者的训练安排,会使准备部分的内容更加新颖并且富有实效。②时间的安排。少儿训练的准备活动一般在20分钟左右;高水平运动员或年龄大的运动员,准备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具体时间因人因项而异。③内容安排。准备活动一般是15~30分钟热身跑,然后,做一些上、下肢伸展练习,再做一些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或者安排一些改进简单技术和强度不大的体能训练,以替代过去单一的热身准备活动。

2.基本部分。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次训练课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时间一般在80分钟左右。一般技术复杂的一些运动项目的训练可略长一些。负荷特点是一次课可以出现一次或几次负荷高峰的运动负荷曲线。

3.结束部分。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疲劳,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心理恢复的措施十分重要,过去被人们忽视,目前已引起高度重视。

四、课时训练计划的格式

作为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不仅要注明训练内容、训练的数量和强度等,而且还要注明恢复手段、心理训练手段和育人措施,使训练过程真正能依据运动训练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有针对性地挖掘运动员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种属性的潜力,从而使其训练更为系统,更为精密。

五、安排课时训练计划注意的问题

1.重视综合课。一次课的训练内容不能过于集中地刺激机体的某一个部分,要重点突出某一方面的训练,并兼顾技术和技术训练或其他训练,以产生综合效益。

2.重视整体部局。设计一次课的训练计划,决不能就一次课论一次课,要站在全年训练计划的高度上,研究设计全年,设计“整体中的个体”的训练计划。整体训练计划安排要做到小周期(3~4天一个小周期)、短节奏(周训练计划)、多课次(日训练计划)、高质量、快恢复。

3.重视育人和心理训练。过去,人们把育人和心理训练视为“虚伪”,现代运动训练要求必须将育人和心理训练视为“实体”来抓,并将有关心理训练的手段和方法都列入训练计划当中,进行反复实践。

4.高度对待,灵活控制。制定订和执行运动训练计划,要依据运动员的身体和身心的变化情况及时给予调控。

总之,课时训练计划是教练员不可缺少的训练计划的重中之重,必须科学制订,认真实施,才能取得实效。以上是很粗浅的构想,愿意与广大同仁一起研究,为把我国滑雪运动推向新高峰而努力,相信我们滑雪运动的明天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刘爱杰.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张红玉.竞技体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卢卓.中国与加拿大短距离速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 篇4

一、活动目的及目标

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中深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活跃学校文体活动,以运动队这个特点带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参加全区小学运动会做准备。通过这目标开展活动就必须树立良好的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在迅速发育的时期,因此要着重锻炼他们身体,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健美的体格,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增强机体活动能力。

2、掌握好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锻炼的态度,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锻炼方法,体育娱乐方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习惯,以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

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知力,培养文明行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4、选拔优秀运动员,为全区小学生运动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队员情况分析

运动队成员,对于体育都有浓厚兴趣,有体育锻炼的愿望,要乐于参加锻炼,在练习和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自觉性,这些队员在班级中都是体育骨干,有一定的威信、相信这些同学经过训练有一定的技能和成绩,一定带动其他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

三、主要活动措施

1、田径方面

(1)认真研究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的组成,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2)因材施教,合理分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特长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训练。

(3)在练习中以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学原则,开展各项运动技术教学。

(4)锻炼学生身体、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能自我发展。

田径周训计划

一,1、学习跑的辅助练习,原地摆臂30”×6。

2、原地搞抬腿10”×8。

3、柔韧练习。二

1、摆臂30”×4

2、高抬腿20”×4

3、先进间高抬腿

4、后蹬跑25m×3 三

直走途中跑练习技术,学会摆臂 原地大小腿折叠,朋腿前摆练习原地摆腿练习

放松跑练习,30米进行间高抬腿 四

蹲踞式起跑技术,各就位和预备练习,起跑技术,用站立式,蹬踞式起跑速度练习,后蹬跑20-30米练习×5,力量练习,上跳台阶。

五、蹬踞式起跑练习,原地摆臂,站立式练习地般耐力练习,半蹲跳20×4 一般力量练习仰卧尊腿15×4

六、起跑后力速

1、蹬和站立两和练习

2、高抬、后蹬20×4

3、速度练习:50米

七、起跑后加速跑 力量练习,单、双脚跳远 后蹬跑30米×2 八

学习终点技术,因慢、中、快速跑撞线,50米完整跑练习×3 九

用全速跑练习1、50米×2

2、一般力量练习、仰卧举腿 十 50米考核

田径训练内容(实心球)

一、早上训练时间6:50-7:50

1、准备活动慢跑田径场。

2、柔韧练习(正压腿、侧压腿、摆腿)。

3、专门训练。

(1)摆腿2次,高招腿2次,侧面交叉步2次,弓步走2次,后腿踢跑2次,小步跑2次,高抬腿走2次,单脚跳2次,加速跑50米2次),俯卧撑20次。

二、下午

训练时间3:50-4:50

1、各项专项训练(实心球)。

(1)慢跑、做相关准备活动。

(2)练习投掷动作。

2、结束部分

(1)放松跑150米。

(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

(3)上下肢相互放松。

星期二

1、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

2、上梯式跑步,举扛铃20次-30次。(根据自己能力大小)推锻球练习。

3、放松练习、挥臂发松练习。

星期三

1、做一般准备活动10分钟。

2、做柔韧练习(举伸、摆、屈和各式绕环练习)。

3、俯卧撑练习

2、跳跃练习(收腹跳、单脚跳、双脚跳)。

3、垫上做腹机练习。

4、投掷练习。

三、结束部分,做放松运动。

星期四

1、准备活动和其它练习自行准备。

2、专项练习(实心球)。

3、做放松练习。

星期五

1、做一般练习,稍微活动各关节。

2、做各种投掷练习。

二、下午考核成绩

田径队训练计划

田径训练内容(实心球)

实心球属于力量性的投标项目,除了要具和般身体素质以外,必须有适应推实心球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同时运动成绩好,对专项素质的要求也越局,实心球主要包括专项力量,走项速度,动作速度,以及专项耐力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专项力量,它的特点是爆发力,爆发力取决于速度和力量的结合,但是必须以基本力理为基础,二者是相互相成的,互为依存从推实心球技术动作来看,它不单是投掷臂最后快速伸值,而是全身进行继发性的爆发式用力。因此在提高专项素质的训练中,主要是发展全身肌群的爆发力,通过平时的训练和摸索,总结,再把专项力量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一、动力性练习

斜身仰卧起坐,20×2卧推20×2

双腿负重屈伸,20×2

双臂负重上举,20×3(50米加速×2)

强度练习适应小学运动的发展力量的训练。

二、发展爆发力训练与实心球技术组合1、手指俯卧,边疆抓不同重实心球。

2、用不同的杠铃快速向前推,原地推不同重量的实心球。

3、连续蛙跳,阻力负重连续滑步。

4、负重进行体侧屈侧转练习,用橡皮条牵拉完成技术作动。

5、负重半蹲起结合提踵练习。

6、各种跳跃练习,快速跑练习。

三、主重事项

1、采用隔天交替练习方式(如要在短时间比赛,须每天坚持,适时加量、减量)。

2、发展运动爆发力训练时,结合基本力量。

3、合理安排发松运动,保持肌肉随意放松能力。

4、安排大量的滑步练习和推实心球技术,推各种不同重量的器械。这样就将各关节的爆发力和速度,灵敏等协调结合起来。

5、注意安全事项

(1)推时站在指定位置,前方投掷区禁止站人。

(2)推出实心球落地时在去拿回。

体育运动队训练奖励办法 篇5

体育运动队训练奖励办法(修订稿)

为加强我校体育工作,务必保证各项运动队取得稳定的好成绩,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拟订体育运动队训练及奖励办法如下:

1、自本学年起实行教练员轮流带队制(2年轮换):田径2人,篮球1人,排球2人。教练员应主动带队,服从学校分工。

2、各运动队选拔运动员时,应科学选材,注重梯队结构。学校协助发放告家长书,征得家长和班主任同意签名后,运动员方可参加训练。在训练期间,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积极给予配合,做好相关解释、排优补差等工作,教练员要确保运动员安全,科学系统进行训练。业余时间,教练员应主动关心运动员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

3、训练要求:9月份各队进行选材,制定本或阶段训练计划。10月份正式训练,每周须保证三次日常训练并作训练记载,三次训练结算成3课时纳入每周工作量。坚决杜绝训练不认真,不重效果现象。暑期应每天保证安排一次训练(至少1个半小时)。赛前训练(田径为9月1日至比赛日;球类为7月1日至比赛日)学校应给予每位运动员每天2元的训练补助。

4、训练费:优:600元/人良:400元/人一般:200/人不合格:无 如达到学校规定名次,训练费按学校考核小组考核等第进行发放,如未达到,训练费由校长室按考核记载情况进行发放。

5、奖金:

高邮市级:田径:第五名 800元/人球类:第三名 200元/人扬州市级:田径:第五名 1000元/人球类:第三名 400元/人如达到学校规定名次,奖金一次性足额发放,如未达到,应给予批评和教育,并当年不得参加各项评优活动,无任何奖金。高邮市级比赛每上升一个名次给予300元/人的奖励;扬州市级比赛每上升一个名次给予500元/人的奖励。

5、除上述三项比赛外其他项目的比赛则由校长室根据教练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参照执行。

6、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校长室所有。

青少年运动会阶段训练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迎接县参加济南市第五届青少年运动会田径选拔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队的具体工作,做好训练、比赛,以及思想教育工作。加快体育人才的培养,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向上级部门输送更多的体育苗子,为我校的体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要点

1、科学选材,组队;建立“塔型”田径梯队。

2、持之以恒,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对队员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项训练,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

3、全面兼顾,在训练中对队员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关心他们文化科的学习,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4、及早准备,争取在2010年12月举行的镇青少年运动会田径选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设想和措施

1、组织机构:

领队:马德华教练员:张军刘传晰

2、训练的组织与时间安排

(1)、在我校由四、五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队员组成的田径队。

(2、)田径队第一阶段利用每天早上7:30至8:10和下午4:30至5:00进行训练。第二阶段利用每天早上7:15至8:20和下午4:

30至5:00行训练。

3、训练安排如下:

(1)、第一准备期(11月中下旬—11月底)

一般任务:提高健康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学习和改进基本技术,对队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队员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

专项任务:提高专项能力和技术水平,逐步掌握和完善技术。

训练内容:以多种多样一般发展练习为主,辅以小量的专项练习。训练负荷:运动量中到大,运动强度由小到中。

(2)第一比赛期(12月初—12中旬)

一般任务:发展专项素质,培养竞技状态。

专项任务:提高专项,保持良好竞技状态,提高比赛能力。

训练内容:以专门练习为主,加强测试次数,手段相对集中。训练负荷:运动量由中到小,运动强度又中到大。

(3)过度期(寒假)

一般任务:放松自然环境跑,游戏和球类活动。

训练负荷: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小。

(4)第二准备期(2月)

一般任务:进一步发展各项素质,提高全面训练水平。

专项任务:进一步提高专项能力。

训练内容:以专项练习为主。

训练负荷:运动量中到大,运动负荷较大。

(5)第二比赛期(3月)

一般任务: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参加运动会。

练习手段:比赛、测试和一般恢复性练习为主。

训练负荷:运动量中,运动强度大。

以上是我校2010—2011年学阶段训练计划,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我们教练员、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能按计划完成今年的训练任务;再创平阴县白塔小学田径新辉煌。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分析 篇7

运动训练作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的课程设置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并对运动训练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2年, 在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中提出:理论教材的安排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比例要达到10%, 并提出课程内容要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运动训练水平, 就必须对大学体育的运动训练课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改革分析和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运动训练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不利于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整体质量的提升。

2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针对运动训练课程改革这一具体任务,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部门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

目前,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课程内容比较陈旧, 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差, 不利于运动训练课程与体育市场环境的充分融合。而整体社会环境下, 体育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这就大大增加了对俱乐部教练员、体育经纪人等人才的需求。然而, 目前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设置远远滞后于社会实践和市场的需求, 因此不得不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

2.2 竞技体育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竞技体育是以体委为中心的, 大学的竞技体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在大学运动员的招生、选拔、管理、训练上, 缺乏较为科学、完整的法规标准及完善的培养体制,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健康发展, 从而导致了大学体育运动训练始终无法成为培养世界性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力量。

2.3 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后, 大学生运动员通常难以改变以往的角色, 往往处理不好运动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间的关系, 加上有些同学本身文化课基础较差,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致使一些人对体育理论课没有较高的兴趣, 使得他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 容易造成自卑心理, 不利于学生在运动训练课程教学中水平的提高。

2.4 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一般而言,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活泼好动, 反应敏捷, 具有良好的跳跃性思维, 但是在运动训练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 行为不规范等现象。这些自我约束差的表现, 主要是由于目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并缺乏对其纪律性和人生观的教育与引导。调查发现, 相当一分部学生由于文化课成绩较差才选择了报考体育运动专项, 这就导致学生容易对运动训练课程产生厌学情绪。

2.5 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不高

目前, 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教练员大多以本校体育教师为主, 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但缺乏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经验。同时, 教练还承担着繁重的运动训练课程教学任务, 没有足够的时间加深对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3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策略分析

对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研究和分析, 是提高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目前运动训练课程的现状进行探索分析, 找出问题所在, 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有利于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策略方案。

3.1 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往通过计划经济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就要求在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中, 要改变以往先考虑培养人才再考虑就业市场的陈旧模式, 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的择业需求。

3.2 完善竞技体育体制

在大学生运动训练过程中, 高校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竞技体育体制。改变以往不利于运动训练发展的竞技体制, 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整的运动员招生、选拔、管理及训练方面的法规与标准, 使大学成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力量。

3.3 制定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在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中, 运动员入学后要兼顾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双重任务。针对目前大学生运动员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这一状况, 各高校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结合学校运动训练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培养社会运动人才需要, 制定出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3.4 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要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 在课程设计上要灵活多样, 引发学生兴趣, 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持续注意力, 并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运动训练课的热情, 在课程设计上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 多鼓励、多表扬, 在课堂纪律方面, 要避免压制, 多运用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管理方法,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 以提高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3.5 提高教练员的综合执教水平

建立一支执教水平高的教练员队伍, 是提高大学体育运动员技术和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国各级体育教育的主管部门, 设立一些专门机构对教练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提高他们在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此外, 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 提高教练员的待遇, 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综合执教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 科学完善的运动训练课程系统是大学体育教学课的重要补充。只有认真分析运动训练课程的现状, 加快运动训练课程改革力度, 找出问题, 才能建立起先进的课程体制和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 才能促进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水平取得不断的发展。

摘要:运动训练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深化,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 运动训练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引起各所大学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在运动训练的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 对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全面改革就显得极为重要, 以便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 为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建立起合理的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从而推动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朝着多层次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曹锋华.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 2010 (1) .

[2]荆光辉, 李献君, 杜鹏, 等.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3) .

[3]叶小瑜.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研[J].体育科技, 2009 (3) .

休闲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 篇8

摘 要 休闲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休闲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利于休闲体育运动。

关键词 心理学 休闲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一、前言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为此,笔者对休闲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休闲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休闲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目前,对休闲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有新意和有价值的结论,概括起来有:

(一)休闲体育运动能促进智力发展

休闲体育运动是一种文化性、主动性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参与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观察、记忆、思考和预想。因此,经常参加休闲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参加休闲体育运动还能使人在空间、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感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此外,休闲体育运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二)休闲体育运动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增强社会交往

在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个体参与者由于运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的目的,与其他参与者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参与者主动参加休闲体育运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同时,参与者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运动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休闲体育运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通过参加运动,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这有利于人们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休闲体育运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三)休闲体育运动能治疗心理疾病

根据Ryan(1983年)的调查,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应将健身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则认为,健身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这一,在此健身活动里也涵盖了一些休闲体育运动。就目前而言,尽管一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休闲体育运动为什么有助于心理疾病消除的基本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休闲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己开始流行起来。1992年,拉方丹等人对1985年至1990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活动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体育运动的程度也越大;参与休闲体育运动后,即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

三、心理健康有利于休闲体育运动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中的30位老年人,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他们喜欢的休闲体育运动。丙组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健身活动。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轻松的休闲体育运动,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这说明:健身活动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心理健康的人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人们如何在休闲体育运动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我认为:

(一)要有明确的对休闲体育运动的期盼,在休闲体育运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健身情绪,要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休闲体育运动。

(二)要尽力使休闲体育运动轻松。可以在休闲体育运动时听听音乐,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齐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在休闲体育运动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三)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如我们要运动前,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摸摸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睛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起胸、毅然出门运动去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四、结论

休闲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休闲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休闲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活动效果;利用休闲体育运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使全民都认识到休闲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有利于人们自觉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并以此来调节心情,促进心身健康,从而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萌.健美操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综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2).

[2] 郭佳佳.运动对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J].学周刊.2011(27).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论文 篇9

3.2学分制课程模式。学分制课程模式在选课的基础上,将学分作为计算单位量化学习成果,通过学分累积的方式衡量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成绩,将选课、学分、平均学分融合在一起,形成评价指标,落实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发展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自我选课和自我管理,拓展学生学习时间的自由程度,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方式,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种课程设计方式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形成一生一表的模式,提高成绩查询的便利性。在课程构建中,依据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将运动训练课程分为学分组成、学习内容、时间以及平均方式,量化各个课程指标,进而构建系统化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实行初期将必修课程时间设置为2年,随着学分制课程应用和发展,在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渐提高后,将必修课程时间设置为1年,其余3年应用选修方式,潜移默化取替体育运动训练的强制性,进而实现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改革。

3.3俱乐部模式。俱乐部模式从本质上是对自主选修模式、学分制模式的补充和辅助,为了取替运动训练的强制性,在以上课程模式成熟发展后,逐渐应用俱乐部模式,这是我国大学体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俱乐部模式对大学体育教学硬件条件较高,在自主选修模式和学分制模式应用发展中,学校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也为俱乐部模式的应用打下坚实的条件基础。在教练员自身素质方面,从引进、培训两方面入手,制定优胜略汰机制,完善进修培训方式,促进教练员的自我完善和自身建设,提高教练员综合素养。在会员活动方面,新入会员办理俱乐部证,凭证参加活动,遵循相关制度,限制会员参加活动次数,会员作为俱乐部主体,受管理权力,并参与到专题讲座中,综合理论和实践,提高运动训练综合质量水平。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研究,得出:4.1现阶段,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存在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以及学生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限制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发展。4.2结合现状分析,提出调整课程内容、完善竞技制度、促进自我管理等措施,改变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明确改革思路,保证稳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秀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周弘.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7.

[3]丁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01:94-97.

[4]黄晰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17,17:16-18.

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计划 篇10

第十二周至十八周训练内容:

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训练。但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在每次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围绕自己的弱项强化练习,认真完成各组的运动量。分清主次安排好各项练习时间比例。

一、提高速度(50M、100M)训练方法及要求:(男生满分为7秒

2、女生为8秒2)

方法与步骤:

1、先进行热身:内容:跑步较差的可选慢跑2*200M,较好的可选跳绳3分钟。再做几节徒手操如膝、踝关节、腹背运动、弓箭步压腿等可结合原地支撑摆臂练习50-100次。(用时5-6分钟)

2、行进间的50M快速跑6-8组。要求每组必须尽全力跑。每组间隔1分钟。(用时10-15分钟)

3、素质练习:单脚交换跳(每只脚连跳三个换另只脚跳)要求:跳30M*4—6组。每步越大越好;高而远。每组间隔2分钟(用时8-12分钟)

二、提高一分钟跳绳的训练方法及要求:(男女生满分为170次)

方法与步骤:

不会跳的同学:

1、空摇绳:拿两条跳绳。一手一条同时空摇,将绳摇成立圆。

体会抖腕动作。要求:摇到两手同时摇,左右两边绳都能成立圆。

2、双脚并拢跳:两脚并拢后脚跟不着地的连续跳。100个*4-6组。要求:靠踝关节的力量跳起。配合两手空摇。

3、一分钟跳绳:完整动作。由慢到快。跳5组。每组间隔1分钟。

会跳的同学:

三、提高实心球的训练方法及要求:(满分男生8.70米女生6.80米)

范文网【】

方法与步骤:

1、热身运动:慢跑2*200M再做手腕、肩关节运动、腰部运动。

2、头顶手腕抛球:两脚前后开立,双手持球高举于头顶手腕后屈,抖腕将球抛出。(可先徒手无球进行动作模仿练习数次)20次。要求:要用手腕的力量将球抛出。

3、上体后弓抛球:两脚前后开立,双手持球高举,上体做后弓,重心落于后脚。后脚湾曲。用腰的力量将球抛出。20次。要求:尽可能用腰部的力量将球抛出。

浅议体育运动训练的原则 篇11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要启发运动员明确训练目的,形成主动训练意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训练原则。其价值在于促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改變过去“要我练”为“我要练”,从而为有效地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主观上的条件。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从教育学的一般教学原则中引用过来的,它反映了教育学的普遍规律。所以,数百年来,世界各国教育学专著都把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加以阐述。运动训练是一个授技与人的过程,运动员必须明确训练的目的,才能在运动训练中表现出吃苦耐劳、勤于思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的“教”只是一个条件,是获得效果的外因,而运动员的“学”和“练习”才是取得成绩的内因,教练员“教”的外因必须通过运动员自觉学与练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再者,作为训练主体的运动员,对自己的身心变化了解的比较清楚,教练和他人的了解只能是间接的。所以,运动训练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自觉地学、练和控制。

二、全面训练原则

全面训练原则是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训练原则。具体地说,它是依据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的水平及训练阶段的要求,合理安排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比例的基本要求。全面性训练原则是指有专项针对性的训练,不是面面俱到的训练。身体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增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身体机能以及运动技术和战术水平,为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奠定基础。身体训练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打基础。例如,胡鸿飞教练从80年代训练朱建华,到90年代末培养牛健,一直提倡“基本技术天天练,全面身体课课练,大肌肉群轮流练,小肌肉群经常练。”这实质是针对专项的需要去实施全面性训练原则的体现。

未来集约型的运动训练,将要十分注意研究通过延长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来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益。全面训练、合理确定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例对于护苗与育苗、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很有价值。通常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训练比例较大,青少年专项训练比例较小。

三、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是指运动训练安排要按着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方式进行,即最后一个训练是在前一个循环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训练要求,逐渐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训练原则。

现代训练强调,一般每一个训练周期都应有提高,每一个训练周期要为下一个训练周期不断地积累“痕迹效应”,而不是停止不前或低效率的简单重复。确定周期性原则的价值在于它要求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适当变换训练思想、内容和方法等,以求达到周期性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四、适宜负荷的原则

适宜负荷的原则,是在训练中施加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对机体产生刺激,既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又能保证机能在预定时间内恢复,并不断把运动负荷增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原则,也称合理安排负荷的训练原则。运动训练负荷安排最大的特点是,运动员要不断超越自身现有的最大负荷才能产生提高运动员成绩的效果。所以,“负荷度”必须适宜。适宜负荷原则的价值在于它能解决运动负荷的适宜“度”的问题,以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负荷的性质,目前有两种认识,一种是根据生理学功能特点将负荷分为有氧性、无氧性、无氧非乳酸性和混合性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负荷有机能性、个体性、专项性和非专项性。训练过程中对人体施加运动负荷产生的效应,实质是一个生物适应过程,当人体适应负荷后,体内机能就会提高,并能产生机能“节省化”现象。若负荷不增加,机体不再产生新的适应,机能也不再提高,只有增加运动负荷,才能使机体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适应、取得新的训练效果。训练过程必须渐进增大负荷。负荷增大,必须以运动员解除疲劳为前提,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计划 篇12

高脚竞速运动是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也被称为“高脚马”、“踩高跷”、“竹马”或“骑竹马”。是云、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各县市广大哈尼族、土家族、苗寨盛行的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多少年来一直为该地区各民族青少年儿童所喜好。在云南红河洲哈尼族人民称它为“色嫫兹”, 也有“高跷”和“双拐”之称, 相传是哈尼人民为行走荆棘地和穿林过河所使用的一种特殊工具。这种特殊的工具是在两根木棍上分别捆上一个脚踏板, 然后脚踩在踏板上, 用手握扶着木棍, 手脚并用, 左脚左手、右脚右手同时迈出行走。高脚竞速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少数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体现。在2002年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定名为“高脚竞速”, 并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之一。

高脚竞速运动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在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得到了顺利开展。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会于1985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举行, 湖南省体委和省民委不但制定了《高脚竞速竞赛规则》, 还将高脚竞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2年云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把高脚竞速列入比赛项目。通过不断的探索、挖掘、整理, 高脚竞速逐渐走上了竞技舞台, 并因其独特的娱乐性和民族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2 高脚竞速运动的特点

高脚竞速运动是一项人在运动器械上走、跑、跳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 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进行高脚竞速项目的锻炼能使人体有氧系统酶的活性增加、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 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灵活性, 也是发展快速运动能力和提高无氧代谢水平的重要手段。该项目要求人体上肢和下肢共同用力进行运动, 能量消耗较大, 对身体控制和集中用力能力及协调性、灵敏性要求较高。

高脚竞速运动技术变化不是很大, 单一重复的动作较多, 是同边手脚的高度协调配合, 并在高度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做到身体重心随前进而适度左右移动, 以维持身体平衡。在行进中, 如果手脚配合不协调, 只是提手不提膝或提膝不提手就一步也走不成。由于高脚竞速运动本身主要是靠手向上提起器械, 膝向上提并配合躯干的协调摆动, 借助腰、髋、上体向前上方的扭摆力而向前跑进, 这比无器械的普通跑就困难得多。高脚竞速因其技术动作要求的特殊性、重复性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 较强的腿部、手臂、手腕、手指力量和腰腹力量, 要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最大的运动能力, 排除各种干扰, 消除心理恐惧感, 使整个肌体处于紧张状态中, 参与者要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 有克服一切困难、正视一切挑战, 去实现自己目标的勇气。

高脚竞速运动器材的特殊性。与现代竞技运动项目相比较, 高脚竞速因其运动器材的特殊性和运动场地的普遍性使得这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部分地区得以沿袭和发展。高脚竞速运动不受场地的限制, 可在室内、室外进行, 因而具有较强的普及性。高脚竞速器械可用木质、竹质、铁质或其他不同材料来制作。但是所选择的材料重量越轻, 弹性越好, 相应运动成绩也越显突出。高脚竞速器材的特殊性要求训练者和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要有针对性和方法性。

3 高脚竞速运动的训练方法

高脚竞速运动训练要遵循项目的特殊性, 要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由慢到快, 科学训练逐步进行。通过长期带队训练, 比赛和不断的研究探索, 笔者认为可以从高脚竞速的技术, 身体素质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与稳定性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来提高高脚竞速运动的训练水平, 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高脚竞速运动对人体平衡性、肌肉力量、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均有较高要求, 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高脚竞速训练时应注意理解其特殊的训练特点、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和训练方法等方面。

3.1 高脚竞速运动的技术训练

高脚竞速运动技术训练类似婴儿学习走路的整个过程, 是从会走路到走路平稳, 走路平稳再到慢跑、快跑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实际训练中, 不要一味地追求高难度动作, 还得从最基本训练开始。首先要对器械熟悉, 如器械的弹性、身体在器械上的平衡性及对器械的用力习惯等。只有全面掌握了器械的特性, 再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摸索, 使身体各部分和器械协调一致,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规定动作准确地跑完所有距离, 才能在比赛中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

3.1.1 持握高脚杆技术

将高脚杆立于体前, 两高脚杆间距50厘米左右,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两手虎口朝上, 握紧高脚杆, 与肩同高, 两眼平视前方。

3.1.2 上高脚杆技术

持握高脚杆后, 一脚先踏上高脚杆踏板, 另一脚蹬地, 重心微微前倾, 蹬地脚迅速踏上踏板, 同时两臂微微夹紧控制好身体和高脚杆平衡。

3.1.3 高脚杆上技术

上高脚杆后保持好身体平衡, 两眼平视前方, 重心微微前倾, 左右手交替向上提拉高脚杆, 同脚同手向前迈步或奔跑。

3.1.4 下高脚杆技术

下高脚杆时, 双手保持持握高脚杆, 双脚同时或一前一后迅速跳下高脚杆, 并且继续向前平跑几步进行缓冲后再停止。

3.1.5 起跑技术

运动员听到“各就位”时, 必须把两高脚杆立于起跑线后沿, 杆底部不得触及起跑线, 听到“预备”后以任何一脚踏上踏板, 另一脚必须立于起跑线后的地面, 重心前倾至不会向前冲出为最佳, 集中注意力听枪声, 听到枪响后, 蹬地脚同侧的手迅速将高脚杆向前提拉一步, 蹬地脚同时跟进踏上踏板, 另一侧手脚随之向前跨步跑进, 同脚同手交替向前进行。

3.1.6 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技术

蹬地脚离开地面, 踏上高脚杆后上体逐渐抬起, 步长逐渐加大, 进入途中跑;途中跑的每一步由支撑期、腾空期组成。支撑期高脚杆的动作分为着地、垂直缓冲和后蹬;腾空期的高脚杆分为跟进动作、提拉向前摆动和主动下放动作。

3.1.7 弯道跑技术

弯道起跑时应尽可能沿直线跑, 所以起跑的站位应在外侧靠近分道线, 正对切点方向;起跑后保持步幅, 加快步频, 身体向内倾斜, 右肩高于左肩, 右手动作幅度大于左手, 右步大于左步。

3.1.8 终点跑技术

加快双手的提拉力量和双脚的摆动速度, 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通过终点。两高脚杆都越过终点线后再减速且再下高脚杆。

两运动员在接力区完成高脚杆的交接。一运动员进接力区后下高脚杆后缓冲向前平跑并双手伸直向前交高脚杆, 另一运动员主动双手接高脚杆后迅速转身上高脚杆完成交接。接力区运动员站位应错开交高脚杆队员的跑进路线。

3.2 高脚竞速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

3.2.1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是高脚竞速运动比赛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因此应特别注意运动员上肢与下肢力量的发展。可多采用高脚杆上完整动作的负重练习。在上肢力量的训练方面, 应特别加强手臂、手腕、手指的力量训练。具体可以采用引体向上﹑手指俯卧撑﹑卧推杠铃﹑哑铃推举﹑哑铃体前平举﹑哑铃侧平举﹑哑铃前臂屈伸﹑墙手倒立等方法来加强上肢力量的发展与提高。上肢力量的发展是提高高脚竞速成绩的关键。在下肢力量的训练方面, 应重点加强下肢的蹬踏力量和脚踝、大腿力量。一般可采用上下不同高度的台阶、伸蹬跳、蹬杠铃、高抬腿、负重深蹲、沙地蛙跳、单腿跳、快跑台阶等方式来发展下肢力量。下肢力量的训练还有利于提高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总之, 在高脚竞速力量的训练方面, 重点要考虑在短时间内的肌肉力量爆发, 并加强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

3.2.2 速度训练

高脚竞速运动的速度训练方法与田径径赛项目短距离项目的速度训练方法大同小异。但是高脚竞速的速度训练中尤以反应速度最为重要, 具体表现在起跑和因各种原因造成脚脱离器械而触地引起的第二次起跑 (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 。高脚竞速的第二次起跑可以使用体育运动中惯用的起跑训练方法, 但应着重加强运动员在器械上的训练。运动员在精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听口令, 上器械→跑→下器械, 反复训练以达到利用最短的时间, 准确地完成身体起动的最初位移冲刺。第二次起跑的训练可以让练习者通过提着器械跑动→快速上器械跑→下器械跑的重复过程, 反复感受上肢控制器械, 下肢上器械。上肢与下肢在跑动过程中调节器械的配合过程, 以达到顺利快速地在紧张状态下开始的接力起跑技术。

3.2.3 耐力训练

耐力素质是保证完成任务并取得最佳运动成绩的关键, 是身体素质的基础, 是证明人体能否持久活动的能力。在高脚竞速的耐力训练中, 重点应加强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的训练。根据调查情况, 高脚竞速400米竞速所需耐力水平与普通跑800米竞速相当。所以在耐力训练过程中还得加强肌体的无氧耐力训练。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可采用负重训练或踏上器械定时定量快跑的专项耐力训练方法, 以提高身体机能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同时应安排好训练的数量、强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注意训练和培养受训者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此基础上发展上下肢与器械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提高对器械的熟悉程度, 培养在高速运动中调节脚与器械之间的蹬踏位置。

3.2.4 协调性与稳定性训练

在高脚竞速的协调性与稳定性训练方面, 可采用在较软的沙坑里或草坪上进行走、跑、跳训练, 让受训者有意识地控制身体的平衡, 控制身体不要脱离器械。另外, 还可以采用静止站立的训练方法来控制身体的平衡、稳定性, 还可以采用两两相互追逐对抗的训练方法。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训练的方法, 如原地前后跳﹑转向跳﹑单脚跳跃转向﹑侧向交叉步等动作来加强身体在器械上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3.3 高脚竞速运动的心理素质训练

运动员的心理因素, 影响着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挥。尤其是在比赛中当参赛者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 心理素质的发挥, 往往是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条件。

3.3.1 注意集中训练

高脚竞速项目运动员的注意集中训练就是使运动员学会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 不受外来刺激的影响和内心杂念所分散, 始终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当前的活动任务上。可以采用视觉守点法、视觉追踪法、意志法和低声发令法等进行训练。此外, 注意集中训练与运动员的动机、兴趣以及责任感有关, 训练中应注意发挥这些心理因素的作用。

3.3.2 念动训练

高脚竞速项目运动员的念动训练就是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 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通过想象或回忆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 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技战术的形成与巩固, 而且能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消除心理障碍, 增强信心, 使运动员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 振奋精神, 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

3.3.3 意志训练

高脚竞速项目运动员的意志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教练员要善于把运动员的意志训练始终如一、巧妙地安排在训练工作中,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对运动员的严格要求, 激发运动员取胜的强烈愿望,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发展持久性的意志品质, 加强道德情感、责任感教育, 采用对抗训练和必要的惩罚性措施以及对不同个性特点运动员采取不同措施。

3.3.4 自生法训练

高脚竞速项目运动员的自生法训练。这是一种积极的自己指导自己的心理训练方法, 运动员掌握了这种方法, 能逐渐产生自动反应能力, 当出现紧张状态时, 身体会放松, 使整个身体和大脑恢复到协调状态。

3.3.5 生物反馈训练

高脚竞速项目运动员的生物反馈训练是借助于科学仪器把机体的生物信息传递给运动员, 使其反复训练, 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生物反馈训练不仅具有调节情绪状态、消除紧张、改善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 而且还可以提高运动感知能力, 加速运动技能形成, 校正技术动作使之更为协调。

4 结论

综上所述, 为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探索高脚竞速运动的正确、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同时挖掘其运动训练内涵, 进而提高其运动训练效果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训练者在进行技术训练、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时要根据其项目特点, 针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 选择合适的技术训练方法、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内容。同时应该考虑练习的强度、次数和密度, 以使训练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高脚竞速的训练水平不但能提高高脚竞速比赛成绩, 还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群众体育发展, 对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2002年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将高脚竞速项目列为比赛项目, 作为一项正处于积极发展中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 尽管在历届运动会中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在运动训练中还是有许多方面值得探索、研究、实践, 以便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笔者认为可以从高脚竞速的技术, 身体素质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与稳定性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来提高高脚竞速的训练水平, 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脚竞速,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德祥.哈尼族体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0.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赵静冬.云南省特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

[4]赵静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教学与训练[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9.

[5]教材小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6]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民族体育论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

[7]郭颂, 朱国权, 刘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8]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9]白晋湘.从高脚运动的演变历程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6) :727-729.

学校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初级训练 篇13

姓名:杨亚辉班级:体教一班学号:2009132113

3学校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初级训练现代篮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对优秀篮球运动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搞好科学选材已成为攀登篮球运动高峰的先决条件之一.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有关专家认为培养当代世界冠军必须具备3个条件: 高水平的科学训练, 优化的训练环境和运动员个人优越的天赋条件[ 1].而许多有成就的教练员认为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要性.实践证明, 单凭经验和自然淘汰的方法进行选材, 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而且造成很大浪费.因此, 探索科学选材方法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 结合遗传分子学的有关理论, 对科学选材方法进行综合论述, 旨在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提供一些有益参与.1影响篮球运动员选材的因素分析

1.1遗传因素

1.遗传学的观点认为, 人体的一切外在表现都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早年的研究表明, 杰出的运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基因.因此, 运动能力的遗传与变异是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主要理论依据.随分子遗传学的进展, 对运动能力的遗传学研究已成为热点.众所周知,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不是每一个健康适龄者都能成为世界冠军, 只有那些具有天赋的运动员才能攀上世界的顶峰, 原因在于人体运动方面的各种性状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遗传因素制约.那些优秀的运动员后代中, 只要不是极端的个体, 其子代中有50%以上的人在运动能力方面会有突出的表现, 而且还有可能超过亲代个体, 所以在选材工作中, 要了解其亲代的运动能力, 对照亲代的某一特定的性状的遗传度.凡遗传度高的性状且又符合篮球运动自身特点需要的, 在选材中要给予优先的关注.但还要观察被选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环境与训练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是否已显示出特别的优势.运用遗传学的观点、方法来分析评价被选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展潜力,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2.弹跳力是篮球运动员的主要素质, 也就是下肢力量和起跳时的爆发力量.有研究表明, 最大等长肌肉力量和肌肉横截面积84%-90% 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2].另外, 身高也是篮球运动员选材的重要形态指标.1.2身体形态和机能因素

1.篮球运动员体形特点是: 身高而细、四肢长、手较大且手指长、足弓较高、跟健长且清晰、臀部小、跟关节围度较小[ 3 ].但是, 篮球运动员选材对身高、上下肢相对长度、跟腔长度及足弓高度等更为重视[ 4].2.肢体长度的变化, 可直接反映出骨骼系统生长发育的情况.而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肢长.因此, 可通过下肢长/身高x100 来进行预测[ 5].在身高和体重等相同的情况下, 下肢较长的运动员具备了有力的条件.在青少年发育开始阶段, 腿部的发育要早于腰部, 所以选材这个指数偏大些比较好.这也是预测今后体形的重要指标之一.1.3身体素质

1.3.1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速度对篮球比赛有着重要的意义.速度素质好, 能加快攻守速度和节奏, 可获得在攻守时间上、位置上和人数上的优势, 有助于提高攻守的成功率, 提高比赛强

度和运动负荷, 从攻、守数量上和质量上超过对手, 掌握比赛的主动权.1.3.2 耐力素质

耐力是机体长时间活动并抵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的好坏与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机能水平直接相关.所以, 对耐力素质的评定也代表着对其它相关素质的间接评定.1.3.3 弹跳素质

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是影响比赛中争夺制空权的重要因素.弹跳素质与爆发力、无氧代谢能力及全身协调能力有关.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完成大量的跳跃动作(抢篮板球, 盖帽, 抢断球, 跳投,行进间投篮以及空中接力扣篮等), 需要雄厚的弹跳素质为资本.1.3.4 力量素质

力量是一切竞技体育取胜的重要素质, 也是篮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素质.一名篮球运动员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下肢爆发力, 还需要上肢的快速力量和腰背肌的爆发性力量完成比赛中大量的跑、跳、投、抢动作以及腾空的高难动作.1.3.5 灵敏素质

灵敏是人在各种复杂、突变的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是各种素质和重要形态指标.但是应该注意到, 身高根据篮球的不同位置是有所区别的.除了这些重要的形态指标以外, 还要求运动员的听、视觉反应迅速, 具有较强的空间、时间的感觉能力和本体、位觉感受能力.二、选材后的初级训练

通过选拔后的队员具备较大的从事篮球运动的潜力, 要取得优异的成绩, 需要基层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通过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去引导和训练他们, 在加强思想作风和身体素质的同时,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篮球意识和过硬的心理品质, 掌握全面、正确的技术和战术。因此, 初级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1思想作风训练。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直接关系到球队的发展方向和训练任务的完成。训练过程中教育队员明确训练目的、端正训练态度、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顽强、勇于拼搏。比赛中遵守规则, 尊重裁判, 胜不骄, 败不馁。教练员要严格要求并以身作则,使球队具有凝聚力。

1.2身体素质的训练。这是掌握篮球技战术的基础, 根据初中生的发育特点, 身体训练以提高速度、灵敏和柔韧等素质为主, 展力量和耐力为辅。速度训练着重进行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 如看手势进行各种姿势的短距离移动或跑, 对信号作出快速反应等。灵敏素质的训练要注意发展队员在各种变换条件下迅速协调的反应能力, 如各种急起急停, 突然变向及上下肢的协调性练习等。柔韧素质的训练要注意提高各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性。力量训练着重于发展爆发力, 注意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如全蹲跳、多级蛙跳、沙坑中连续直膝上跳、跳绳等。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只有重视了身体素质训练, 才能保证技战术的充分发挥。训练场地不要局限于篮球场, 要加大队员的活动范围, 从而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1.3技术训练。技术是战术的基础, 技术训练应抓好基本功和常用技术两方面, 包括手、脚、视野、腰胯、意识五方面的内容。

三、结语

初中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业余训练的标尺应定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上, 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先要根据标准选好材, 然后在初级训练中把队员的各种潜力挖掘出来, 使其全面发展, 不断促进篮球运动的进步。

参考文献

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计划 篇14

1.引言

我们对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这二者都是不陌生的,运动训练就是实际的体育训练,是学生实践的运动项目,是一项实践性教学,体育教学更偏向于理论教学。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合作”的关系。对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合理的分析这两者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让两者的关系更加融洽,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2.1运动训练的概念

运动训练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过程,它使运动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参与并提升自己的运动成绩,使自身的运动水平提高。这是一种针对性的教育过程,在运动训练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训练的不同项目,进行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及手段。让运动员从生理、心理以及运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对训练项目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制定出不同的训练计划与战术,让学生能够通过专门的运动训练在实战中不断提升[1].

2.2体育教学的概念

体育教学强调的是理论性教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一样,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设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讲授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并以不同的体育活动为例,让学生能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进行掌握,从而使自身的理论基础更扎实。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了解到目前自己的身体是否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一些想要追求身材的学生还能够通过了解自身的身体结构进行合理的健身训练,增加自己身上的肌肉流畅程度。这样科学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素质,能够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改进,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2)统一性:体育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身体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学生在学习不同的体育课程时,身体与生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时身体素质提升了,但学生明白了自己与一些同学的差距,在心理方面就会产生类似“自卑感”的情绪,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提升身体素质,更是要明白每个人的运动能力不同,要学会接受与他人的差异性.

(3)教学性:体育教学通常都会有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等,同时体育教学还受教材,学生班级风气,教学条件等影响。这些外在条件都在无形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能够表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运动训练

我国对于竞技运动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让运动员的待遇更好,让我国的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在这种巨大的荣誉与利益的诱惑下,以下教练员为了让学员得到奖牌,不惜把学员变成一个“训练机器”,这种现象对于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还会使我国的运动理念发生扭曲。很对运动员从小的时候被发掘了有运动天赋,被带到训练场中没日没夜的训练,最终身体累垮了,也没有得到很好地的名次,学员从很小的时候被带到训练场地,势必对自身的文化课程产生一定的耽误,很多学员为了训练,干脆就辍学专心进行训练,文化教育跟不上,使得一些很小的运动员无法分辨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有时为了胜利不惜在比赛中服用药物。这种行为就是自身没有一个良好的判断力与自制力,还会危害到自己的身体[3].

3.2体育教学

创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课堂中还是“照本宣科”的让学生接受自己讲述的知识点,学生只需要掌握并直接背下来就可以了。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十分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当中,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

还有一些体育老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因学校之前对体育科目的不重视,让体育课之间成为一堂“放松课”,让一些对体育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去教导学生就够了。但现在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使得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老师自身的体育水平也有有一定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跟上国家改革的步伐。对于之前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一定要刻苦把知识点补齐,才能够在学生面前有更好地权威性,来实际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体育中碰到的难题[4].

4.如何使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进行互补

事实证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密不可分,他们两者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让学生的体育水平提升,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够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人格的良好养成。只有二者互补,才能够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4.1灵活运用训练手段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享受这门课程。而运动训练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通过不断突破自己身体的负荷来进行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运动训练的手段,使用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让学生以更好地体能、身体素质来放到学习中来。例如,学生在学习打乒乓球使,教师可以借鉴打乒乓球运动训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到乒乓球的技巧,让学生学会乒乓球的拍打技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乒乓球的压力减轻,从而提升了我国乒乓球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我国体育教学有了良好的发展。

4.2合理定制教学内容

每位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都不相同,一些学生能够承受住高强度的训练,而一些体弱的同学可能连基本的项目都无法坚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体育项目的爱好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时,教师根据训练项目的不同,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都能够获得提升。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对学生的提高又有多少,要在训练的同时不断时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快感,增强自信心[5].

4.3让学生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认为只要自己不停的坚持训练,就能够不断提升。在没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一味盲目的训练只会让自己进入到错误的训练当中去,这样不仅不能够提升体育水平,还可能因为错误的方法肌肉拉伤。学生不愿意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认为自己学了也没有作用。教师对于这类学生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顽固”的学生,可以与学生进行打赌,以最简单的跑步为例,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跑步,每天5公里。一星期后观察学生的跑步情况,没有掌握到正确跑步知识与技巧,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没办法合理控制自己的呼吸,步伐节奏,跑步的姿势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都会导致学生在跑步是肌肉拉伤,抽筋或是第二天起来脚痛等现象。教师再以正确的跑步方法让学生进行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只会使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觉得轻松不少,跑前的肌肉拉伸,对节奏的把控等都能够使学生在跑步中越来越好。

以实际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相结合,才能够使自己的身体素质科学的提高。

5.结语

现在是一个全民运动的时代,运动训练中有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体育教学中更有运动训练的实践应用。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运动训练要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这不光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科学提高,也是我国未来体育行业发展的趋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达到双赢的局面。现在国家对体育教学的不断重视,体育教师要在新的改革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训练方法,合理利用好二者的互补关系,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体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航.浅析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互补[J].时代教育,,(4):39,50.

[2]闫荣.浅析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中的互补[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6):18,20.

[3]张丽民.浅析运动训练中的核心力量[J].金田,,(8):421.

[4]张娟.浅析运动训练中的营养补剂[J].辽宁体育科技,,37(5):123-124.

上一篇:今天我很忙日记下一篇:短文改错万能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