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精选7篇)

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篇1

作者姓名:曾屹

绥阳县风华镇风华中学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是使学生能够在人生各个时期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来安排,本文指出: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价值 意义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像阵阵春风,让全国亿万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生机勃勃。我作为农村体育教学的工作者,身临其境,倍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之重要。

1、对“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背景分析

广大青少年洋溢着最旺盛的生命力,不仅担负着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针对目前我国学生体质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的情况,在全国启动“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指出全国学校要真正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工作的各项要求,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广大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保障学生拥有充足的睡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开展阳光体育对策

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体育文化艺术节是一种新型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较广,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益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应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艺术节这种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开设竞赛项目的空间,竞赛项目的设置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和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现象;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带来的乐趣,以及竞赛中体现出体育精神。(1)对田径进行调整,保留具有观赏性较强,学生喜欢的项目,如100米、跳高这些项目,虽然难度大,但具有鲜明的竞技性,感观刺激性强,是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人类不断自我挑战的精神。(2)把技术性强、难度大的项目删除,如跨栏跑、标枪等,保留传统田径运动会的常规项目,以竞技运动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参加比赛。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进行户外阳光运动,有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祟尚健康生活方式“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时间,以此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的目的。同时,通过运动技能的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从内心感知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个人兴趣,选择科学的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终身受益。

阳光体育运动蕴涵“生命课堂”的内在含义,在课堂理念上阳光体育倡导的“生命课堂”反映出了体育的本身价值,“阳光体育”倡导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旷达,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以此提升自我,打造具有高尚的教育品质和境界,努力锻炼民主、平等、自由、开放、互动、和谐的阳光教育,这里“生命课堂”的产懈追求,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

4、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篇2

1.“阳光体育运动”的缘起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 从2007年起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1], 旨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 并力争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我国过去曾向广大青少年提出过“为祖国健康生活50年”的口号, 现在国家号召广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50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 其意义更为深远了。

2.“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从学科理论角度讲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 增强学生体质, 增进学生健康,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主要有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运动竞赛等。学校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二者并不矛盾, 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具明确性, 有时间限制和量化标准。二者在实现途径上也是一致的, 都依托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 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注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达标, 更关注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 更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如果说二者的区别, 那就是学校体育更多地依托于体育课, 注重教学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阳光体育运动”则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线, 围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 采用广泛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 积极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为手段, 达到学校体育和阳光体育的共同目的。二者在侧重点上略有不同, “阳光体育运动”是在加强和弥补学校体育工作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说“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并不矛盾, 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将快乐融入体育课堂的现实意义

1. 传统体育课堂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体育课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认为学生仅是受教育的客体, 是被动的尾随者,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致使其主人翁意识淡漠, 参与学练的自觉性、积极性泯灭。再者课堂上教师一味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技术教学基本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 加之严密的课堂组织和统一的要求, 以及学期末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整齐划一的绝对评价, 更使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课的快乐, 从而使体育课显得郁闷而无生机, 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体育课的效果和质量, 而且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即使当前一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口号频频叫起, 甚至组织开展了一些体育活动, 然而在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中也只是流于形式, 这是当前传统体育课堂的一大缺陷。

2.“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将快乐融入体育课堂的现实意义

有人曾形容“阳光体育运动”意味着学校体育春天的到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兴趣。”体育课堂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所采用的教法密切相关, 只有当学生身心受到鼓舞进而对体育产生极大乐趣时, 这就说明体育课成功了。将快乐融入体育课堂不仅育心同时育体, 快乐的体育课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养成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这也将对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意义深远。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 以创新的手段推进学校体育教育, 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将快乐融入体育课堂———实现快乐体育课堂的策略探讨

1.体育课堂应注入快乐体育思想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课中要注意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快乐体育思想注重从育心入手, 从育心进而育体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体育课要把快乐体育思想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把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锻炼建立在自身愿望的基础上, 把体育运动中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 并以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锻炼行为, 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 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2. 构建“开放式”体育课堂, 让学生在自主中品味学习的快乐

所谓“开放式”体育课堂, 人们不由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 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课堂教学等同起来, 认为体育课堂“开放式”就是教师不认真、不负责任的表现。其实在这里二者有着质的区别, 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 “放羊式”课堂教学是说教师课前没有准备, 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 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而此刻所说的“开放式”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采取“开放式”是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 让他们在自主练习中品味学习的快乐。

3.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和念头, 往往别出心裁地创造出许多“玩”的花样。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前精心布置教学情境, 设计一个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才华和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上课前通过精心设置的教学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使他们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鼓励其质疑、争论和自由讨论, 引导和培养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游戏诱导的方法

学习每一个动作, 一般来说学生需要多次的重复练习, 仅练习一两次是很难掌握的, 正是由于这种必然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学生很容易感到体育课堂的枯燥和单调,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积极性下降, 从而影响整堂课的质量与效果, 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倘若此时穿插一些游戏或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安排一些与所学内容相接近的诱导性游戏, 把运动技术寓于体育游戏中, 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体育游戏能够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 提高其兴奋性使其情绪高涨, 这将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是十分有益的。

5.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

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角色, 在体育课中无论是教师一方还是学生一方, 其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都会给对方产生影响,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与社会学中被称为“互动”现象, 其中教师的变化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饰演具有两面性, 教师愉快的心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一起游戏、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做优美的动作等, 这对于学生积极参与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两面性是完成一节快乐体育课的重要条件, 是很好的调音符!

结束语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形式, 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乐趣进而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 增进学生健康, 它缘起于我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 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致使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阳光体育运动”要在学校体育中得以顺利开展, 成功的体育课将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课能否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快乐进而对体育产生极大乐趣, 也将直接关系到“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能否顺利贯彻与落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 2006-12-20.

[2]兰自力, 黄文仁.对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反思与梳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3 (1) :87~90.

[3]刘海亮, 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 14 (8) :10~14.

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篇3

摘要:文中从阳光体育对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的影响,对阳光体育运动健康价值进行了深入论证,探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阳光体育;心理;身体;社会适应;健康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价值

1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价值

体育课程中的阳光体育运动有不同于其他课程内容的显著特点,那就是作用于身体活动的实践性,体育的学习侧重于运动技能。体育课程中的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范围内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身体健康的需要,是一种生理上的需要,它反映了学生发展在身体健康维度上的客观要求。体育课程中阳光体育运动的的属性与特点能够满足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体现出阳光体育运动方式在身体健康维度上的价值。

2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价值

学生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基于学生现实的客观需要。阳光体育运动方式以实践性活动内容为主,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动态而丰富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产生对学生心理健康良好作用;由阳光体育运动所带来的良好心理效应必然对学生后续心理的发展产生良性循环,从而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影响

(1)学生的社会适应是个体社会适应。学生通过体育竞赛的观看和体验,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会影响到其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自觉意识到什么行为可行、什么行为不可行、以及可行的社会行为,将其社会行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对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集体性课程内容教学中,因为合作的需要,学生经常有被分配扮演某一角色,学生往往被指定完成某一位置的任务,这时他便成为这个被指定位置的角色扮演者。由阳光体育运动方式构成的这个小“社会”为学生角色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最便利的场景和空间,他们在这种有利的场所通过互动来表现自己,而在与他人进行互动时,他就必须遵循所赋予的角色的基本规范,并照此规范的要求来表现自己,以达到更好地合作。

(3)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态性,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竞争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是随处可见的:赛跑奔向终点的当仁不让、每一次对球的顽强拼抢、操类动作的规范化努力等这些竞争的场景和体验,可以提高由竞争而生的负面作用的抵抗力,增强对竞争中异常心理的预防,获得与社会同步的健康的社会竞争心理。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的增强、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创造条件,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1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2形成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一体化模式

应将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群体竞赛统一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方法上来,集中力量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每周几节的体育课远远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标准,更不能使学生体育达到全部合格,课外占的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因此,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更好的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3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推进和规范学校体育工作

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活动的管理,组建一支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精通体育业务的体育指导队伍,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健身活动。学校在贯彻《条例》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把体育活动合理的安排到课程表中,并有专人负责执行、监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禁止任何人随意侵占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活动时间落到实处。学校领导重视与健全建立一系列制度化的保障,推进和规范学校体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反馈、评价和公告制度,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的评估。

4完善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教育及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完善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建立和完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保证安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体育基础设施。没有投入,没有经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就得不到保障。各学校要千方百计筹措经费,加大投入,改造体育设施和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必须的保障,满足广大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

三、总结

什么是阳光体育,意义 篇4

吉林大学为认真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全面推进全校学生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于2007年5月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首届“阳光体育运动月”活动,旨在号召广大青年学生来到操场上、走到阳光下、融入大自然。在传统的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中注入动感的、青春的活力,使广大青年学生在认真汲取科学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充分锻炼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和指引学生全面地、科学地完善自己,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具备良好能力的全优型青年。随着我国的不断建设和社会的不断优化,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地完善和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方针,从培养“科研型人才”逐渐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阳光体育运动月”系列活动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校园内广泛推行“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带来健康”的生活理念,将学生们适当的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大力号召广大学子积极加入体育锻炼。“阳光体育运动月”的活动体制是校领导代头,学生组织筹办,广大学子参加的“领导、学生同参与”体式。由学校领导亲自起跑,为同学们作出表率,与同学们共同体会运动的快乐。所谓学生组织筹办,即由学生担任活动筹备的主力军。以学生的视角做学生的活动,力求迎合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真正的吸引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在活动举办的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采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性的开展篮球嘉年华、足球嘉年华、越野大赛(越野接力赛、定向越野、铁人三项)、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极限运动(攀岩、轮滑、自行车)、拔河比赛、棋王争霸赛和体育舞蹈大赛多达10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运动,力求形成文体活动院院展开、班班行动、生生参与、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同时,活动将采取“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原则,通过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参与提高广大社会群众对运动和健康的思想认识,带动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热潮。青年学子是中国的未来,百年前梁启超曾慷慨陈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吉林大学将在秉承优良教学传统、严谨的治学风气的同时,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青年学子的青春蓬勃之气。在精于科学研究,严于思想建设的同时,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我校学生积极、健康发展,涌动出青春的行动力,为我吉林大学醇厚笃实的历史沉韵中,挥洒出浓墨重彩的青春之律。

什么叫做“阳光体育”呢???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体育局、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体育局、团委: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于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其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研究制订方案,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在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做到有声势、有影响、有内容。

二、统一时间、全面启动。为扩大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声势,形成全国联动、上下互动的体育活动氛围,4月29日上午10时至11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时间举行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集体锻炼一小时活动。届时,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北京市政府将在北京举办大型“阳光体育运动”现场启动活动,邀请中央领导同志出席,由中央有关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各地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在同期统一时间内以学校为单位,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适合各自特点的学生体育活动。

三、重视宣传、营造氛围。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育,各地在组织本地启动活动时,要邀请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各地教育、体育、共青团部门的主要领导都要参加。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宣传声势。

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活动结束后,各地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分别报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体育局、团委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

教 育 部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篇5

从古至今,教育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等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教育,在这个与日俱进的时代,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教育对政治的价值与意义,是推进我国建设民主政治的进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教育制度。”这段话对于我们认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同样适用。我们知道政治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同时教育对政治也有反作用。民主的问题成为教育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知道,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参与对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列宁曾经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毛泽东也说过,民主的方法就是必须让人民“参与政治活动”。人民怎么才能参与政治活动,参与国家的管理呢?当然有各种条件,就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没有一定的文化、教育水平,是难于参加政治活动,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的。列宁在强调对工农的教育问题时,就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他还说过,在一个文盲的国家是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列宁把提高工农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同实现苏维埃民主和克服官僚主义来纳西在一起。实践表明,列宁的意见非常深刻。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让人民群众参加选举、监督、管理等政治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政治水平。教育在这些方面也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广大群众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条件。

第二,教育对经济的价值与意义,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强杠杆。人常说“贫穷的人(国家)的唯一出路,靠教育。”犹太民族的成功,在于教育,这是铁证;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教育促进的作用。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而教育又将作用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成为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教育是培养适合经济发展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十分紧密。它既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一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该国资本形成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规律和速度,应当同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相适应,量力而行,才能保证教育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首先,通过教育,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人才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要求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智力、体制水平。普及教育(包括初等、中等教育)之所以受到一切发达国家的重视,原因就在于它能带动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牢固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是由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在提供专业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是人才短缺;而这恰恰是教育不发达的结果。愈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愈清醒地看到人才的意义,因而把教育提高到社会发展的头等地位。“教育先行”成为发达国家竞相采取的决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正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其次,通过教育,科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成为生产力要经过几个环节,贯穿这几个环节的中介是教育。通过教育,科学第一步转化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可以说,科学作为社会生产力是通过教育而实现的。教育在把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将愈来愈巨大。

第三,教育对文化的意义,是促进文化传递、交流、创造。首先,教育促进文化的传递。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的保存、积累与发展就将成为不可能。新的一代如果去重复他们的前辈所经历的事,人类就不可能进化,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结绳记事、钻木取火的蒙昧时代。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得新一代能较为迅速、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社会性信息,因而也是人类的独有信息,独立于人体之外,不能靠生物遗传方式去为他人获得,而只能通过“社会遗传”。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客观上起着文化传承和普及的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经过选择、加工成教育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在与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传递给受教育者。于是,上一代的文化被传递到下一代,为他们所继承、接受、理解、掌握。文化的传承和保存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存。人类通过教育不仅可以继承文化、保存文化,而且教育亦可使受教育者掌握继承和保存文化的工具和手段。伴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文化传媒不断涌现,教育一边利用这些传媒高质高效地进行文化传播和保存,同时,也把使用这些传媒的方法教给了学生。于是,学生便可利用这些新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视、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自己去获得文化。

其次,教育促进社会文化的交流,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是内在的教育过程本身。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外在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等,促进不同民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

最后,教育促进文化的创造。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功能,也就是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教育不仅直接产生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首先,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了一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人是文化的主体,人不仅是文化的承担者,同时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教育作为形成人、发展人的手段,就是利用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去影响人,塑造人的个性把社会文化转化为个体文化,外在文化转化为内在文化,使人由愚昧的野蛮人成为开明的文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无限地发掘了人创造文化的潜能,增强了人创造文化的力量。其次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正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有科学研究就有科技成果,有科技成果就有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就有新文化的不断产生。因此,从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历史 来看,高等教育创造新文化是积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总之,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积累,还在于它的更新和创造,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而教育是实现这一切的最好手段。

同时,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也是相当大的。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发挥着它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让他们从小就能形成良好的幸福观,一生受益;第二,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理所当然的要为提升人的幸福服务,因此,教育必须在提高学生幸福追求水平上下功夫,不仅对个体有利,而且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第三,教育能提高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创造过程中,才能感知到真正的幸福;第四,教育帮助学生成长和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而科学的教育应该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教育过程的幸福。

阳光体育与学生完满人性的铸造 篇6

摘要:阳光体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基于对目前学校体育尤其是中小学学校体育所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阳光体育不仅要求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全民素质,还要注重学生的内在人性修养。阳光体育在满足人类自由需要的同时, 还具有完善人类的天性、满足学生自由、健全人格的作用。

关键词: 阳光体育学生人性铸造

当前,我国各项体育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改革也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改革需要也呼唤新的体育教育理念。2007年 4 月 26 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决定于 4 月 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开足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增强学生体魄的同时更需要学生具有完满的人性,从而实现“最有效满足学生自由需要”的阳光体育工程建设。阳光体育提出的背景

我们之所以提出“阳光教育”这一理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关注和反思。始于2001年实施的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历时5年,从理论到实践皆出现了一些矛盾甚至偏离,其间的经验和成就固然令人欣慰,但问题和不足同样值得反思,出现了诸如“淡化运动技能教学”、“赶时髦,搞形式主义”、“体育教学虚无化”等倾向。更令人我们难堪地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体育教师竟然不知道怎么上体育课了,“扁担南瓜进课堂”、“体育课像演活报剧一样”、“模拟劳动的体育课”等怪异的体育课接连不断地出现。近期体质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明显增加。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也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运动技能也呈下降的趋势[1]。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多项指标仍未达到合格标准甚至在持续下降。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制意见》的出台,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进阳光下。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体育就是体育教师关怀、理解、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成为身体健康、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教育。“阳光”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意象。用“阳光”来指代这种体育教育,是为了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作为一种正在生成中的形式新颖、内涵丰富、针对性强的体育教育主张,阳光体育既不虚幻,也不神秘,它表现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性完满的重视,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阳光体育与“健康第一”理念是相通的。阳光体育是为了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向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生活。一方面,阳光体育追求追求思想上的放松和放纵,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运动状态。另一方面,阳光体育的目的是追求健康,培养健康、全面、文明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现代健康观。它更多的表现为人性化、个性化和生活化特征,更加契合现代人文精神。体育与人的完满人性

由于体育是人类以感性与理性调和的方式塑造的产物,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的感性与理性会得到调和。由于感性与理性的调和能够产生主观世界的完全自由,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会收获主观世界的完全自由。席勒说:“游戏冲动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之间的集合体,是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受动与自由等的统一;这样的统一使人性得以圆满完成,使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天性同时得到发挥,而人性的圆满完成就是美。”[2]在席勒看来,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也就是人在存在状态上的完善或美,即人性的完满。由于体育是人类以理性与感性调和的方式塑造的产物,在体育活动中,人理性与感性的松弛会得到振奋,理性与感性的失衡会得到调和。一个个完满人性的个体将通过体育得以塑造。阳光体育对学生完满人性的铸造

4.1 阳光体育可以满足学生自由的需要

由于完满的人性和强健的体格是学生身心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壮态,并且人性的完满和体格的强健都是人类在参与满足自身自由需要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我们给阳光体育指定的外在目的即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完全可以划归在阳光体育的内在目的即满足学生自由需要的目的之下。因此,满足学生自由需要是阳光体育的最佳目标。阳光体育理念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和五个领域目标,四个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席勒将人的游戏分为“物质的游戏”和“审美的游戏”,相应地,他把人的主观世界的自由分成两种:部分自由和完全自由。席勒指出,在“审美的游戏”中,人类能够因理性与感性的调和得到主观世界的完全自由。而在“物质的游戏”中,由于只有感性的参与,人类只能得到主观世界的部分自由。从席勒那里我们己经知道,“物质的游戏”是没有理性参与的人体动作散乱无序的活动,而“审美的游戏”则是人的理性组织作用下的人体动作整体有序的活动。由于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是人的理性参与作用下的人体动作由散乱无序向整体有序转化的过程,所以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就是人类从“物质的游戏”向“审美的游戏”攀升的过程。由于在“审美的游戏”中才能得到主观世界的完全自由,所以人们必须通过掌握一定运动技术从“物质的游戏”攀升到“审美的游戏”,以在“审

美的游戏”中收获主观世界的完全自由。因此,阳光体育对满足学生自由,充分发展个性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4.2 阳光体育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铸造

“无论中外,„教‟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学‟的基本含义是效仿。„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和学习。”[3]体育教学如同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一样有传习知识的“天性”。阳光体育因其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而形成自由的“天性”。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手段最有效满足学生自由需要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学生需要掌握参与体育锻炼所需的运动技术和运动规则。二是学生要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即可支配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鉴于体育教学具有传习知识的“天性”,并且运动技术属于“操作性知识”,运动规则属于认知性知识,我们给予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规则的“职务”。阳光体育应致力于通过对学生进行主观引导、举办各种竞赛活动以及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课外体育锻炼条件等途径,使已掌握了运动技术和运动规则的学生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如此,学生就会对有更为理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天性”,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4.3 阳光体育可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体育课上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也是衡量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如果心情舒畅,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否则学习的效果就很差。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学习环境,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环境。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教具、学具及其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实物情景;隐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师生、学生之间的心理影响以及教学中的模拟情景。在一堂课上保持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最佳环境,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强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思路;新的课程理念关注个体差别与不同的需求,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提出了希望,重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逐步增强了自己的学习体验,以情感的完善铸造学生“人性”的完满。

4.4 阳光体育对学生意志性格的塑造

以人为本的阳光阳光理念强调使学生成为自强自立、充满爱心、具备才能的人。阳光体育是一种通过在开放的环境快乐的运动来达到对身体素质提高。阳光体育是用来培养人的身心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它对人的生物潜力和精神潜力的开发和拓展,使之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这是因为它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建构完善的心理和生理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阳光体育是让学生增强社会适应,全面发展,对学生最直接的方法是人们在体育运动中意志得到千锤百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各种各样的,因此,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就需要作出各种各样的意志努力。而阳光体育的多样性,就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5 阳光体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在阳光体育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理想、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人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阳光体育反对机械的模式化课堂教学,同时提出了快乐体育课,提出了校内活动、社会实践、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的多种课程

实施途径,一般以课外活动小组、运动俱乐部、社会体育团体、家庭和社区体育等形式出现,在完成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其独立完善的人格、发展其个性和能力方面将起到特殊的作用。结束语

学校体育肩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使命。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其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由于人性的完满和体格的强健是学生身心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样态,并且是以“无目的而合目的”的方式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所以阳光体育应以体育的内在目的即满足学生自由需要为目标,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完满人性的铸造。

参考文献:

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篇7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了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的整体转型后, 已发展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机载体, 具有很强的竞技表演、健身娱乐、运动教育和经济价值, 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 对于提升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和丰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伴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显示出日益独特的潜力和优势[2]。

1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现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形式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涉及到娱乐、养生、竞技、搏击、健身、休闲等各个方面, 是我国重要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几乎每一个项目就是一个传说, 有的显示北国草原的芳香;有的显现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蕴藏谷地的奥秘;有的带有高原的神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及健身功能, 其独特教育功能, 体现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 良好的礼仪和伦理道德等方面, 在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凝聚民族同心力、加强民族团结和, 再现伟大的爱国精神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逐渐重视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犹如一朵奇葩发挥自身独特的价值, 在增进人体身心健康、愉悦人的精神、培养人的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凸显。

近年来, 专家学者们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价值及意义;第二, 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第三, 为进一步弘扬与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见解;第四, 对民族传统体育如何更好地进驻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也显现出明显的不足, 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如何更好地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方面, 所提出的对策缺乏一定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 大多建议只有普适性, 面对蜡花舞的研究更是稀缺。

2我国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课程的现状

目前, 我国高校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为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契机, 许多研究人员结合当前的新课标和教学改革的要求, 特别是在高校相关体育课程资源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渊源和各种功能价值上探究, 挖掘其教育意义和功能, 表明将其引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还有研究者通过从当今课改的方向、课改的内容等方面说明将其引入学校体育教学是可行的[1]。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引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既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也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教学,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当前一些地区已将有些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列入了该校的体育课教学之中, 如:北京的夹包、珍珠球、滚铁环等, 宁夏的木球、方棋等, 青海的锅庄舞、天水旋鼓等全国数10所高等院校将民族传统体育列为该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甚至设为主修课程, 有些高校还专门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3将本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 (以“天水师范学院”为例)

甘肃省天水市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基础, 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如:天水旋鼓、夹板舞、马社火、鞭杆舞、壳子棍、蜡花舞等。近年来, 已经有相关专业人士着手开始对天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研究, 如天水师范学院王怀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水旋鼓舞及其体育文化价值研究》、闫虹的《伏羲祭祀庆典乐舞——夹板舞调研》, 刘大军的《伏羲祭祀乐舞——夹板舞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文化价值研究》等文献通过对旋鼓舞、夹板舞的解读, 使人们了解其起源和普及教育、健身娱乐、旅游开发等功能价值, 引导人们全方位地认识甘肃天水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价值, 并启发人们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科学、有效、实际地保护、发掘与传播。尤其王怀虎等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旋鼓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采用教学实验法、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法对甘肃天水旋鼓舞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并采用教学实验验证了甘肃天水旋鼓舞在愉悦学生身心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协调性灵敏性方面均呈现显著性效果, 适合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 具备推广的条件和价值。

甘肃省秦安县古称成纪, 史载“羲里娲乡”, 其间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散见各处, 《秦安蜡花舞》《女娲祭典》和《壳子棍》分别进入甘肃省第三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秦安蜡花舞, 又名蜡花灯、蜡花盆, 是一种民间自编自演的舞蹈。根据《秦安县志》记载蜡花舞出现于唐宋年间, 是一种具有1 000年历史的民间舞蹈, 主要在甘肃省秦安县郭嘉、吊湾一带流传。蜡花舞作为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根深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活动, 其起初起源于民间的女子歌舞, 经常在节日和祭祀活动的夜间演出, 由于表演者手托一盏类似莲花等样式造型的花灯, 花灯内装有点燃的蜡烛, 便于夜间表演, 故称“蜡花舞”。将蜡花舞引入天水师范学院体育教学, 不仅有力的继承、发扬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也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秦安蜡花舞在甘肃省高校开展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给学生一个愉悦的身体锻炼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能激发起民族的自强和自豪感, 形成学生良好的体育情结, 还能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使学校体育教学的效能得以每一个人延续终身。

4结语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体现出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娱乐价值、观赏价值和竞赛价值等, 势必会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 作为高校体育教育者, 应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使该项运动逐步实现高校化、竞技化和国际化, 以开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新的时代。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和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高校将首当其冲的为继承、发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体育教师也要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提高和普及, 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因此, 高校体育工作者肩负着开发利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重担, 这就要求人们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和筛选, 择优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之中, 使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提升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宁.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 :32-35.

上一篇:二年级下册《识字六》教学设计苏教版下一篇:小班语言快乐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