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

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要求:

1、掌握有关气团、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理解气团、锋面的分类。

2、掌握不同锋面、同一锋面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同一锋面控制下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的变化特点。

3、理解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关系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分析解读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关系图。

2、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近期天气变化状况引入主要天气系统的类型。

2、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运动变化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掌握锋的有关组成部分及其运动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3、读图2.21“10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并结合flash课件演示理解掌握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概念并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气旋、反气旋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 篇2

关键词:课件,ppt,制作,要点,技巧,原则

1 常见PPT课件设计与制作流程

1.1 常见PPT课件设计

PPT课件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辅助多媒体工具, 其制作流程的第一步应是PPT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有机结合传统教学, 形式为内容服务, 服务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等。基于PPT课件的教学辅助功能, 可将PPT设计大致分为课件的启发、激励、反馈和互动设计[1]。其中启发设计要求教学时注意存疑, 设置空白, 以培养问题意识和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激励设计要求课件中设置激励, 体现赏识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活跃课堂;反馈设计要求教师利用PPT课件教学时关注并观察学生学习反应并作出相应调整和中肯反馈;互动设计要求充分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创设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的教学情景, 并有足够的想象与学习空间。

1.2 常见PPT课件制作流程

用PPT制作课件基本流程是构思-写提纲-搜集素材-编制-预讲-文件打包。第一步是构思PPT课件, 要清楚制作课件的目的、内容和学生基础, PPT的界面、思路风格, 课件亮点, 把握重点和非重点知识。第二步是写提纲尽量不用模板, 而按一个标题一页进行课件PPT制作, 进行反复修正, 而不需用模板。第三步是搜集素材, 整篇结构性PPT合适位置增加新页面和调整, 准备素材时注意重点和非重点的章节, 文字言简意赅, 直观地用图表表示, 错落有致,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第四步编制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定义PPT风格和模板颜色, 调整母版视图, 加背景图、Logo、装饰图等。第五步是预讲, 目的是找出PPT课件中不妥之处, 适时作出调整和优化[2]。最后要将文件进行打包。

2 常见PPT课件制作技巧

在制作PPT课件时, 要适当使用合适的制作技巧。如果幻灯片内容繁复时, 可点击菜单“视图-工具栏-大纲”, 调出“大纲”窗口后, 将光标移到文字要分隔的地方, 最后按下回车键, 将幻灯片快速一分为二。制作PPT课件时, 只需点击菜单-视图-网格线和参考线,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 选中并确定“对象与网格对齐”及“屏幕上显示绘图参考线”项, 随意拖动以调整好参考线的位置, 将要对齐排列的对象拖到参考线附近, 可以快速对齐页面中的图像、图形、文字块等元素, 使得版面整齐好看。除此之外还可在幻灯片中常按“Ctrl”键, 点选要对齐的对象, 并单击绘图工具栏的“绘图”按钮, 在弹出菜单的“对齐或分布”下, 有“左对齐, 顶对齐”等多个选项, 根据需要选择快速对齐图形等对象。在幻灯片中, 要快速微调设计对象位置时, 可常按“Ctrl”键, 连续按方向键移动, 可实现1个像素单位的微调;在“对齐或分布”菜单下, 按“Ctrl”键选中多个对象后, 再执行“横向分布”和“纵向分布”中的某个命令, 即可让所选对象横向或纵向自动排列均匀。如果占位符的边空需要调整时, 可右击点位符的边框, 选择“设置占位符格式”, 用绘图工具画的文本框须打开的对话框点选“文本框”选项卡设置文本框格式再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内部边距”。当图形层次繁杂时, 可右击文本对象, 选择“叠放次序, 置于顶层”命令, 就可随意设置叠放对象的层次, 可使重叠的图形层次分明[3]。在PPT中, 圆饼图用于显示比例将分割块数目限制在4-6块, 用颜色或碎化的方式突出最重要的块, 柱状图用来显示一段时间内数量的变化情况, 将竖条的数目限制在4-8条最佳, 条形图多用来比较数量, 表格虽适于比较并行数据资料, 但缺乏视觉效果, 色彩激发情感, 色调可分为冷色 (如蓝和绿) 和暖色 (如橙或红) , 冷色低调最适合做背景色, 暖色最适于用在显著位置的主题上, 从而建立一个非PPT模板视觉主题。

3 PPT课件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3.1 PPT课件的常见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 教师对PPT课件的认识不足, PPT课件制作的技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过分反复使用模板, 就歪曲了PPT的教学辅助作用;教师过分依赖PPT课件, “填鸭式”教学, 将会影响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使课堂受限于课件, 限制教师的教学发挥, 信息过度会导致学生分不清重点。如果教师重内容, 轻形式, 那么教学将同质而陈旧。PPT课件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如页面布局结构杂乱、页面设计风格过多、页面文字设计不合理、页面切换应用过多、声音的插入随意, 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效果。

3.2 PPT课件制作的改进策略

争对以上问题, 笔者就日常实践经验提出几项PPT课件制作的改进策略[4]。

首先要加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 对教师教学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课件设计制作技能的培训。一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以教育领域中出色的教师作为组长进行分管;二是实施奖罚分明制, 对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其相应的奖励, 对表现差的教师进行下一期的再培训, 培训完后, 对已结业的教师, 领导小组仍需要不定期地检查其运用多媒体授课的情况。三是检验教师知识能力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定期对其进行统一考试, 考试分为理论与上机操作两部分, 以加强培训效果。

其次在PPT课件制作中不仅需要技术性, 也需要艺术性, 因此教师也该加强自身的美学素养。

再次基于PPT课件本身, 还要加强PPT教学课件设计和开发技术方面的实践。从页面布局结构上看, 内容结构必须精简, 版面设计结构要平衡, 处理好内容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色彩对比要鲜明, 一切元素都要符合当页教学主题。从页面主题风格来看, 色彩的搭配, 背景色的设置尤为重要。在课件制作中, 可用对比色表现分离, 相似色来表现连接, 红色、黄色和橙色等暖色有突出显示画面的效果, 适合作为活动中的前景;而蓝色、绿色和紫色等冷色则有往后退缩的效果, 可作为背景色, 底色与文字的颜色采取深搭浅、浅搭深原则, 还可根据母版的色调, 将图进行美化, 调整颜色、阴影、立体、线条, 美化表格、突出文字等, 注意一张幻灯片可使用的颜色一般为3—4种。从页面文字设计上看, 一张幻灯片文字内容为5—7行较好, 不应该过多, 字号最好用大于28号的宋体、黑体、楷体等易识别的字体。

从页面风格设计上看,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所讲的课程来选择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PPT风格, 即要选择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模板风格时, 背景图片要简洁, 演示风格也要统一, 避免因视觉跳跃造成的不适应。从页面切换设计上看, 导航链接的设置要有逻辑性, 如果链接到幻灯片以外的素材, 最后要压缩打包, 可较快转到正确链接点;设定1~2种幻灯片切换特技效果, 并用动感强烈的特技来强调内容较重要的幻灯片。从声音的插入上看,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需要加入声音, 以深化主题、调节气氛。

4 结束语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 PPT作为一种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软件, 应是教师教学应用的必修课还要注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总之我们运用PPT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鑫.PPT课件教学的反思与设计指导性原则[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 (4) :81-83.

[2]王茜.浅淡PPT课件制作技巧[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2) :418-419.

[3]罗玮.用PPT制作课件的几点体会[J].今日科苑, 2008 (11) :128-128.

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起教学方式的革命,其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形式多样等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缺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滥用、误用信息技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新瓶旧酒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应以此为准则,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信息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也只是照抄课本,把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搬到了大屏幕。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照“屏”宣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课堂,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由“机灌”代替了“人灌”,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这种整合与靠语言与粉笔的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差别,是穿新鞋走老路,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

二、多多益善式

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时,一会儿放录像、听音乐,一会儿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网络链接,一会儿又使用投影,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课堂上老师使出“十八般武艺”,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静心思考,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呢?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好像用得少了就不是整合。事实上,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使用其他媒体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或者是虽然能讲清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其目的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等。我们在选用教学媒体表现形式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强调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媒体选择的恰当、合理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展示媒体的特点。在设计信息媒体时,首先要吃透教材,在什么地方可整合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媒体?该媒体对教学过程起什么作用?其次要熟悉媒体的功能。在设计信息媒体的过程中,还要把握教学时机,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决定了教学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精心策划才能恰到好处,而不能一味追求手段的多、场面的热闹,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媒体泛滥。

三、本末倒置式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教学《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应该是手段,它只不过是用来学习语文的一个工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课必须把语文的“根”留住,不能让手段“喧宾夺主”,代替学生的感悟、涵咏、体验,让课堂失去“语”性。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

四、拿来主义式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所有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拿来”。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有些教师不管课件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课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流程,只是“拿来”,更有甚者,会根据课件的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种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课堂机械、僵化、缺乏个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

现代信息技术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可以使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之路,任重而道远。因此,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应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嵌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无缝链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

社,2005.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地球的运动高一课件 篇4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发现地球在运动呢?(同学有不同的回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或亲身感受到许多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更替;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国家举办时,我们需要后半夜起床看球;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夏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大,冬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小;冬寒、夏热、春秋温和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在后面的四节课中来认识这些现象产生的道理。

(讲授新课)

我们先请一名同学读教材提供的关于天体运动的`阅读材料。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的两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的相关文字,看看能否自己填出下列表格内容,填完后请同学回答: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学生4人一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产生哪些现象?

两个组同学回答,其他各组补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投影展示填表内容(或由学生回答,老师将内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填完后教师进行总结。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在图上表示方向

围绕的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1天1年

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产生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化

(课堂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 篇5

【作家作品知识】

1. 茅以升,我国现代著名桥梁专家。

2. 30年代,他曾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

【文体知识】 1. 这是一篇说明文。

2. 从说明的对象分类,本文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或称事理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类,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或称科学小品)。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 本文说明的中心

本文运用辨证唯物观点和物理知识,阐释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其原因,说明桥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形式就是桥的存在形式。2. 结构层次简析

本文采取“总——分——总”的整体结构。依据这一结构方式,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明确提出:“桥的小动、微动”

分秒不停。这是全文说明的中心。

第二部分:既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说明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其原因。这是文章的主题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说明桥的重量、重车疾驰、狂风暴雨、冷热变化、地震等外因作用下的运动形式——“变形”。

第二个层次,说明桥的运动是在平衡状态中的运动。先指出:“天地间没有固定的东西”,“桥总是在动的平衡状态中的”;然后再从“平衡就是矛盾的统一”的哲学高度说明了桥的平衡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第三部分:即第五自然段,点明全文的主旨:“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 3. 写作特点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定义方法。如说“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平衡就是矛盾的统一”等。(2)

举例方法。如,为了充分说明桥在外因作用下的运动形式,就运用了举例说明方法:“一座桥不论是在有重车疾驰、狂风猛扑、巨浪急冲或气温骤变的时候,或是在风平浪静、无车无人而只是受本身重量和流水过桥的影响的时候”,都有内部分子的运动。这样,可以使读者有一个具体可感的了解。

(3)

比喻方法。如,用“人坐在板凳上,把板凳坐弯”

来比喻说明“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接着用人坐板凳时力的传递,来比喻说明车在桥上驶过时的重量传递;再用凳子上的重力与泥土的抵抗相平衡来比喻说明桥上的重量终为地下的抵抗所平衡的道理。比喻说明方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通俗易懂。

(4)

《运动员进行曲》课件 篇6

设计意图:

音乐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产生于生活并使生活更加地美好。幼儿更是从生活中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目的更是为了更好的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其实,我们周围的音乐也是分为好多种的,有仪式音乐,有医疗音乐,有背景音乐,还有专门给动物听的音乐,其中,背景音乐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在活动中又加入仪式音乐,以此作为对幼儿的一种知识的传递、经验的积累。

重点: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开始学习时,幼儿可能会感到学习内容不理解,从而失去兴趣。

解决:以游戏法贯穿整个活动。

目标:

1、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式音乐。

2、尝试用已有的音乐经验为各生活场景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并进行表演。

3、积极参与活动,有竞争意识。

工具与材料: 多媒体、仪式音乐磁带、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磁带、录音机、表演道具

过程:

将幼儿分为男、女两队,教师宣布进行对抗赛(每一环节都以问题形式出现)

一、了解仪式音乐

1、听《运动员进行曲》入座: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

(介绍仪式音乐)

2、你还知道哪些音乐是仪式音乐?

3、游戏:猜一猜 二、游戏(了解背景音乐) 错位游戏: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用途。

二、为各生活场景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1、幼儿在阅览室看书

2、新年舞会

3、户外活动

4、新疆帽专卖店

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 篇7

一、新瓶旧酒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 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 都应以此为准则, 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信息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 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 一些所谓的课件也只是照抄课本, 把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搬到了大屏幕。课堂上, 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 照“屏”宣科, 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 步步紧跟, 失去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课堂, 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 由“机灌”代替了“人灌”, 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 这种整合与靠语言与粉笔的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差别, 是穿新鞋走老路, 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 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

二、多多益善式

教学中, 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时, 一会儿放录像、听音乐, 一会儿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网络链接, 一会儿又使用投影, 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课堂上老师使出“十八般武艺”, 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 静心思考, 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呢?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好像用得少了就不是整合。事实上, 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内容, 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使用其他媒体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 或者是虽然能讲清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 其目的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等。我们在选用教学媒体表现形式时, 最基本的要求是强调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媒体选择的恰当、合理是关键,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 展示媒体的特点。在设计信息媒体时, 首先要吃透教材, 在什么地方可整合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媒体?该媒体对教学过程起什么作用?其次要熟悉媒体的功能。在设计信息媒体的过程中, 还要把握教学时机,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 决定了教学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精心策划才能恰到好处, 而不能一味追求手段的多、场面的热闹, 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媒体泛滥。

三、本末倒置式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 (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 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 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态, 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教学《葡萄沟》, 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 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 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 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 忙活了半天, 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 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众所周知, 信息技术应该是手段, 它只不过是用来学习语文的一个工具,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课必须把语文的“根”留住, 不能让手段“喧宾夺主”, 代替学生的感悟、涵咏、体验, 让课堂失去“语”性。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其媒介是语言,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 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 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 对情感进行体验, 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 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 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

四、拿来主义式

目前, 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所有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怎么办?当然是“拿来”。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 因此, 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 就这个角度而言, 课件是个别的, 不可移植的。有些教师不管课件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课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流程, 只是“拿来”, 更有甚者, 会根据课件的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种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课堂机械、僵化、缺乏个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班级不同, 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

现代信息技术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可以使教师教得更轻松, 学生学得更愉快,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之路, 任重而道远。因此, 对每一位教师来说, 应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嵌入”,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无缝链接”,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老年运动损伤的常见处理办法 篇8

经济发展带动新兴学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的朱以明医师告诉记者,运动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关注身体健康和运动中损伤的诊断、治疗的医学。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为人们在经济水平较低的时候,往往不舍得投入精力、财力去关注这些问题。而且以前人们的运动量少,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就少。只有遇到了极端影响生活水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不治不行了,人们才舍得花钱去求医。而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类的疾病谱也有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治疗需求,这一学科才应运而生。

广义上说,运动医学不仅仅关系着运动员的成绩和健康,更关系着全民的健康。实际上,运动医学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与预防、治疗慢性病相关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等诸多方面。目前,国内在运动损伤方面开展得较好的单位有北医三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

老年病友常见的损伤

有些糖尿病病友会在锻炼时出现抽筋的现象。朱以明医师认为,一方面可能在天气寒冷时,人们没有注意保暖,肌肉受到冷的刺激,有可能会导致痉挛。另外,有些人尤其是老年的女性本身缺钙,血液中游离的钙离子不够,也会导致肌肉出现痉挛。老年人运动,首先要保证安全。在运动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运动不要太剧烈。如果经常有抽筋的现象发生,就要到医院做一些相应的检查。查查血钙是否偏低,以决定是否需要补钙。

与国外相比,我国老年人的运动量不是很大。其实我们平时看到的老年人机体损伤,跟运动的关系不是很大,主要是一些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一些关节出现磨损,肌肉、肌腱产生退变。比如,下肢的损伤主要是膝关节、髋关节的关节炎,表现主要是行走时疼痛。因为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导致出现下肢肌腱的损伤和韧带的拉伤、断裂等,但这在老年人群中往往很少见。上肢主要是肌腱的慢性磨损、退变和一些炎症,另外就是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现象比较明显,很容易出现某些部位的骨折。

常规处理办法

这里存在一种矛盾。如果不想出现损伤的话,越少运动,损伤的机会就越少。但是,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运动需求与运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另外,如果不运动,一些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多一些,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内科方面的问题、糖尿病等。所以,我们推荐老年人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

一旦出现了运动损伤,如行走时疼痛、上肢疼痛等,最初的保守治疗是休息。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口服一些非甾体类的消炎药,往往有一些问题还是需要手术去解决的。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一定不要拖。就怕一些患者不愿意去医院,而是自己找一些偏方来尝试,这会耽误治疗。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篇9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

2.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掌握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运动损伤的预防; 2.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

关节扭伤的处理。

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例举法; 3.演示法。教学内容及过程:

[新课引入]:先观看一段视频(足球运动中运动损伤)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损伤或生理上的紊乱,称运动损伤。

2.分类:

(1)按运动损伤按时间:分为新伤和旧伤;

(2)按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3)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4)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的机制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人体结构存在某些弱点。如膝关节杠杆长、保护少,屈膝时关节不稳定。踝关节、外踝长,内踝短,外踝的韧带较薄弱,内翻肌群的力量较外翻肌群的力量大。腰部负担重,保护相对少,肌肉的活动复杂。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弱点没有表现出来,但这些弱点与特定动作结合时,会成为损伤的因素。

三、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与专项内容结合不好或者训练比赛时间过长;

2.在训练中安排组合不当,如力量 + 速度,是发生运动损伤率较多的组合;

3.动作技术不规范; 4.运动负荷过大; 5.生理心理状态不良;

6.身体素质发展;

7.场地、器材、服装及气候不良。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

2.合理安排活动、训练和比赛;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6.加强保健指导

四、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运动损伤的处理有四大原则:即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休息可以避免伤势的加重,减少疼痛、出血或肿胀。

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能有效地减少出血和水肿,还有局部麻醉和止痛的作用。

压迫有局部止血的作用。

抬高肢体的作用就如同水往低处流,可以减轻受伤部位的水肿。

(一)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损伤

处理方法:如果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表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关节处慎用紫药水)。

(二)肌肉拉伤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

处理方法: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记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

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处理方法:轻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加以治疗。

(四)扭伤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造成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撕裂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

1.急性腰扭伤

处理方法:让患者仰卧在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

敷后热敷。

2关节扭伤

处理方法:踝、膝、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参考“ 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

(五)脱臼(关节脱位)

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搓揉脱臼部位,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六)骨折

闭合性骨折: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骨折固定法

处理方法: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包扎,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再送医院处理。

课后思考:

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 篇10

高店中学

刘敏

课的设计

本课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设计理念,学生的体质发展不仅要从技能素质上要有提高,也要在保健理论上有提高。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促进学生健康贯彻于本堂课的全过程。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体育运动中有不少运动是对抗激烈的运动,如果稍加不注意,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本课以课程标准中“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为主线,通过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现象来揭示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遇到此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并学会如何在运动中预防受伤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 2.了解擦伤等开放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3.了解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2、3、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 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损伤的处理

三、课的重难点

课的重点: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运动损伤的预防。课的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 强身健体,但如果运动方法不当则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受伤者不仅无法享受运动的乐趣,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思考: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主观原因: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在练习中对难度较大或不熟练的动作,产生畏惧和害怕心理,动作犹豫,过分紧张造成损伤;或是做节响音,损伤当时可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在熟悉的动作时,疏忽大意,也容易发生损伤。

客观原因:不作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时间过长。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疲劳和中暑;而气温过低或潮湿,容易发生冻伤或肌肉僵硬而被拉伤;场地不平,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

树立安全运动的观念,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预防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应该如何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呢?

(一)运动前的预防措施和准备工作

个人:着装合理,根据运动项目正确佩戴护具;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身体状况不佳时及时向教师报告,安排较低强度和运动量的活动或见习;主动学习并掌握有关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环境:检查体育场地是否有坑洼不平、湿滑等安全隐患;检查 体育设施和运动器具是否完好无损、结实可靠;避免在受污染的环境或恶劣天气中运动。夏季炎热环境中运动要防止中暑,冬季 寒冷环境中运动要注意保暖和适时增减衣物。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运动员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防止损伤的出现。例如:当重心不稳而快摔到的一瞬间,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滚翻,决不可用手直臂撑地,以免发生腕部或前臂骨关节脱位。在进行力量器械练习时,应有懂得保护方法的人和教练进行保护。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1、运动开始前要热身,结束后要放松:运动中负荷要适宜,量力而行,避免运动过度。

2、遵循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帮助,完成动作坚决果断。

3、精力集中,切忌精力集中,切记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

4、遵循体育课堂常规和体育比赛带规则,杜绝嬉笑打闹,严禁粗野动作和故意伤害

二、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

(一)擦伤

擦伤是一种常见的轻微运动损伤,是由于皮肤组织受到急剧摩擦而导致,表现为表皮组织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伤口周围用酒精或双氧水消毒,用碘伏等涂抹 伤口,也可用创可贴保护伤口。伤口创面大、污染严重时要注射破伤风或抗病毒血清。

(二)关节扭伤

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如果发生超出正常范围的活动就会造成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膝关节和踝关节处。受伤后扭伤部位会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伤后几天会出现青紫色的瘀血斑,之后疼痛逐渐减轻。

处理方法: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对扭伤部位进行冷敷,将患处适当抬高。对于扭伤严重者应包扎补丁,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三)、肌肉拉伤 常见的几种拉伤:

机理:1 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2 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拉伤后重新锻炼

(四)肌肉痉挛

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原因:1 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连续收缩。寒冷的刺激。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拉伤后重新锻炼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终止运动:受伤后应尽快停止运动,以最舒适的姿势进行休息。

冷疗:受伤后立刻对伤处进行冷敷,或采用局部喷射冷冻剂,以及冷水冲淋等办法,是局部血管收缩,以减轻伤情。伤情严重者,在伤后24-48小时内,每2小时进行一次冷敷,每次10分钟。然后方可转为热敷。

加压包扎:利用绷带等对扭伤处进行加压包扎,以减少患处的出血和肿胀。但也不可包扎过紧,以免阻断血流

抬高患处:在损伤发生后的24-48小时内,尽量使受伤部位高于心脏,以减少和消除肿胀

(五)踝关节扭伤 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原因: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 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内冷敷,24-36小时候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六)骨折

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成为骨折,一般是由于剧烈冲撞、摔倒等猛烈动作造成的。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损伤,发生后伤处会有压痛、肿胀、皮下淤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

应急处理方法:开放性骨折后要立即止血,防止伤者休克。开放性骨折应尽快经骨折端进行固定,使伤处不再活动,以减轻疼痛并避免进行进一步损伤。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固定后及时送医院。

浅谈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篇11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运动损伤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2-063-010

一、软组织损伤

1.擦伤是因运动时皮肤受擦致伤,如跑步时摔倒,做体操时身体擦磨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和包扎。

2.撕裂伤是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口触及时有凹陷感或剧烈疼痛。轻度开放伤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并缝合伤口,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止破伤风症;如肌腱断裂,则需手术缝合。

3.挫伤是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挫伤。单纯挫伤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有疼痛;内脏器官损伤时,则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出虚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甚至休克。在24小时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敷中药。24小时后,可按摩或理疗。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作临时性处理后,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4.肌肉拉伤通常是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引起肌肉拉伤。特别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拉伤。损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是肌肉撕裂。轻度的肌肉拉伤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

二、关节、韧带扭伤

1.肩关节扭伤一般因肩关节用力过猛以及反复劳损所致。也有的因技术错误,违反解剖学原理而造成的损伤。如投掷、排球扣球、大力发球时常出现这类损伤。其症状有压痛、疼痛,急性期有肿胀,慢性期三角肌可能出现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单纯韧带扭伤,可用冷敷,加压包扎。24小时后可采用理疗、按摩和针灸治疗。出现韧带断裂时,应立即送医院缝合和固定处理。当肩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后,可适当进行功能性锻炼,但不宜过早活动,以防转入慢性。踝关节扭伤是运动中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伤。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不平坦的情况下,更易造成这类损伤。主要症状为伤处疼、肿胀、韧带损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皮下淤血。受伤后应立即冷敷,用绷带固定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后,根据伤情采取综合治疗,如外敷伤药、理疗、按摩等,必要时作封闭疗法。对严重患者,可采用石膏固定。急性腰伤是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引起腰部扭伤。多数原因是腰部受力过重或脊柱运动时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腰部急性扭伤后让患者平卧,一般不要立即扶起。处理后,应卧硬板床腰后垫一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放松状态。也可针灸、外敷伤药或按摩。

三、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关节脱位,又称脱臼。关节脱位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或称错位)两种,严重的关节脱位,伴有关节囊撕裂甚至损伤神经。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大都是间接外力撞击所致。关节脱位后常出现畸形,与健肢对比不对称,因软组织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并失去正常的生活功能,甚至发生肌肉痉挛等现象。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或健肢上,防止震动,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必须指出,如果没有把握做整复处置时,切不可随意做整复手术,以免再度增加伤害。

四、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使大脑管理平衡的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等感受器机能失调,直至引起意识和机能的一时障碍。在体育锻炼时,两人头部相撞,或撞击硬物,或从高处跌下时头部撞地,都可造成脑震荡。致伤时,神志昏迷,脉搏徐缓,肌肉松弛,瞳孔稍大但能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清醒后,患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平时情绪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冷敷;若有昏迷,即指压人中、内关、合谷穴;若呼吸发生障碍,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在恢复过程中,可定期做脑震荡痊愈平衡试验,以检查病况进展。其方法是闭目、单腿站立、两臂平举,如果能保持平衡,表明脑震荡已基本治愈。这时,可适当参加锻炼,但要避免滚翻和旋转动作。

五、骨折

运动中身体某部位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时,造成骨折。骨折分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种。常见的骨折有肱骨骨折、前臂骨骨折、手骨骨折、大腿骨骨折、小腿骨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等。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有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见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伴有出血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直至休克等全身症状。若出现休克,应先进行处理即按人中穴,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心脏外按摩;伴有伤口出血,应同时实施止血和包扎。骨折后暂勿移动患肢,应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六、总结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办法,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论文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 篇12

一、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

“平抛运动”演示实验中初速度、位移等物理量不易确定, 实验现象稍纵即逝。利用课件可以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复杂的原理具体化、短暂的现象再现化, 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MicroSoft PowerPoint普及面广, 生成的文件占用空间少, 操作简单, 是一个很好的课件制作工具, PowerPoint中的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VBA) 为PowerPoint内置的控制语言, 可以实现很多复杂的交互。PowerPoint VBA可以实现自动向演示文稿中展示不同初速度下小球平抛运动的效果, 极大地提高演示文稿的效率, 使课件更具灵活性、条理性和清晰性,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小球做平抛运动轨迹问题的算法

小球的移动过程也就是圆心的运动过程。设定一个时间间隔, 只要计算出每个时间间隔后小球圆心的位置, 也就知道了小球的轨迹。我们可以把实际问题转化成运用循环结构和物理里面的平抛运动来计算求圆心轨迹的过程。具体算法如下: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9.8, 假设小球运动时间初值T为1, 输入小球水平初速度V, 如果水平初速度V小于等于100, 计算小球水平坐标X=V觹T, 计算小球竖直坐标Y=G觹V觹T觹T/2, 以 (X, Y) 为中心画小球 (以圆代替) , 累加小球运动的时间T=T+1, 直到T大于100结束。

三、平抛运动课件的制作

第一步, 启动PowerPoint2003 (其他版本操作相似) , 打开相应的课件演示文稿, 将其定位到制作平抛运动演示幻灯片中, 输入文字“水平初速度”。

第二步, 执行“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命令, 展开“控件工具箱”, 点击其中的“文本框”按钮, 然后在幻灯片中拖拉出一个文本框。

第三步, 用“控件工具箱”的“命令按钮”在幻灯片上添加两个按钮, 并将其中一个“Caption”属性修改为“演示” (或其他字符) , 另一个“Caption”属性修改为“擦除”。双击按钮, 进入“Visual Basic编辑器”状态, 将下述代码分别输入到出现的两组代码中间, 输入完成后, 关闭窗口返回, 如图1。

程序代码:

四、课件演示相关问题

本课件的定位侧重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建议使用如下模式:首先, 教师仔细讲解平抛运动的原理、物体做平抛运动时轨迹的形成及原因。其次, 利用本课件演示平抛运动的过程。演示过程中可以多次更改水平初速度, 同时展示不同水平初速度下平抛运动的轨迹。并通过提问或答疑引导学生构建平抛运动的未知知识。随时点击“擦除”按扭可重新演示实验。退出按“ESC”键。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 (必修)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大班社会性《安全燃放烟花爆竹》下一篇:同桌的你电影中学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