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高中物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摘 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体系下对学校在课程实践中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校本课程作为新型课程还不完善、不成熟,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当务之急。“物理专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依托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在物理学科下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本课题采取的课程开发途径是: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开展物理专题研究;用物理专题研究的课题、实例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辅导书最终构成校本课程的教材体系。

关键词 高中 校本课程开发 摩擦力 物理专题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在内涵上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程、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从操作角度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限于课时的课程开发,相当于目前的教师教案;二是限于科目的课程开发,即教师可以决定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三是限于一类科目的课程开发,即几乎所有选修课程的开发;四是限于一所学校的所有课程的开发。在本课题中,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其中的第二个层面,即对于物理相关选修课的活动设计与课程开发。我们所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物理选修课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总结。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历年高考的要点。学生在学习摩擦力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进行,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疑问,如:摩擦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在绝对光滑的平面上,摩擦力是没有还是非常大?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关系?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动摩擦因数?与摩擦力有关的能量问题等等。据此,我们进行了“摩擦力专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课程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涉及,包括“摩擦起因的学说简介”;“对两种摩擦力的深入了解”等。

一、摩擦起因的学说简介

(一)机械啮合学说。

早期的摩擦研究者认为,摩擦是由表面的粗糙不平的凸起之间的机械啮合作用的结果,解释了表面越粗糙,动摩擦因数越大的现象,但无法解释经过精密研磨的洁净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反而增大的现象。该学说的动摩擦因数: f=∑Fi/∑Ni=F/N=tanθ,θ是接触微凸体的倾斜角。

(二)分子吸引理论。

鉴于精密研磨的洁净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反而增大的现象,研究者提出了当两表面的材料分子接近时,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是产生摩擦阻力的假说,利用分子力与分子之间距离的关系导出了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成正比的结论: F=f(N+pAr) p为分子引力,Ar为真实接触面积。

(三)分子—机械学说。

苏联科学家克拉盖尔斯基1939年提出了分子—机械摩擦理论,认为摩擦阻力是由机械变形抗力和分子引力的综合,并不是一个常量,用下式的摩擦二项式定律表示: f=αAr/N+β

如果认为α=τb,则分子分量与下述的粘着是一回事。金属的β=0.06~0.12,塑料的β=0.017~0.06。

(四)粘着学说。

英国学者鲍登等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摩擦的粘着学说,得到普遍的接受:在外载荷的作用下,两表面的微凸体之间的接触压力很大,造成接触点的粘着(冷焊)。当相对滑动时,粘着点被剪断。如果两表面的硬度不同,硬的微凸体还会在软表面上产生犁沟。剪切力与犁沟作用的总和就构成了摩擦阻力F, f=Arτb/N=τb/σs τb、σs分别是较软材料的剪切强度极限(或界面剪切强度)和屈服极限。表明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无关。但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为0.2左右,仍与实际不符。后来,人们又考虑了结点的长大(正应力与剪应力的综合结果)、表面膜的作用、表面能效应等因素,提出了更为符合实际的摩擦理论。

更深入的研究说明,当表面的微凸体之间的接触是弹性接触或塑性接触以及表面膜的作用,影响微凸体接触的结点强度,因此,影响摩擦阻力的大小。

(五)机械—粘着—犁沟综合作用学说。

为了解释摩擦的复杂现象,人们又在粘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粘着—犁沟”综合作用的学说,综合了各个理论: f=τb/H+tanθ+fp H为硬度,fp为犁沟效应分量。

一般认为,犁沟和机械作用可能大于粘着作用。静摩擦因数决定于微凸体的变形的机械作用。

二、对两种摩擦力的深入理解

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情景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而且类型较多,多半体现在临界状态中。这里所说的临界状态是指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它可以理解为“恰好出现”或“ 恰好不出现”某种状态。分析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临界状态的条件。常用的方法有极限思维法和等效思维法。极限思维法是根据已知的经验事实,从连续性原理出发,把研究的现象或过程外推到理想的极限值上加以考虑,使主要因素或问题的本质、条件迅速暴露出来,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等效思维法是指通过对问题中某些因素进行变换或直接利用相似性移运某一规律进行分析而得到相等效果的一种科学方法。以下主要采取第一种方法进行研究。

例:如图甲所示,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个铁块,另一端不动且木板绕另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的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a变大),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 随角度a的变化关系图象是图乙中的()

解析:

(1)开始时,a=0,F静 =0。

(2)静摩擦力的大小分析:开始一段时间,物体相对木板静止,所受的是静摩擦力,缓慢竖起时,可认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关系可知,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静 =mgsina因此,静摩擦力随a的增大而增大,它们呈正弦规律变化。图线为正弦函数图像。

(3)在物体刚好要滑动而没滑动时,F静达到最大值。a继续增大,物体将开始滑动,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且满足:F静>F滑。

(4)开始滑动后,滑动摩擦力随a的增大而减小,呈余弦规律变化。图线为余弦函数图像。

(5)最后F静。

综上分析可知:C 正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臣之、陈铁成.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3]崔充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左巍(1979-),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现大连市旅顺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

雪飞虎,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东北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现大连市旅顺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乡结合部示范性中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与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G200906)

作者:左 巍 雪飞虎

第2篇:浅谈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实际情况,由学校自主开发的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发适应时代发展,同时又适应当地学生情况的开放式物理校本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参与物理活动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学会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可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借助社区课程资源,给学生架设一条从知识到生活的沟通桥梁,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自信的品格,建立对物理及其它自然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科技人文素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个课题,我们首先对校本课程及课程开发等进行了一段较长的理论学习、探讨和摸索,结合我校及社区实际,借鉴其它省市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型和经验,初步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 1、提出课题;2、确定课程开发目标;3、集体审议,成立课题组并进行相关教师培训;4、课程开发情景分析,资源评估及前期准备工作;5、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6、学生学业成绩评价;7、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与调整。下面就我校近年来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较成功的例子“国光中学物理校本课程——《晋江支流——东溪的水利资源开发和利用》”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校本课题的提出

本校本课程由高一物理备课组提出,经集体讨论后定题为:《晋江支流——东溪的水利资源开发和利用》。

二、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

(1)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深入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能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勤奋、刻苦、自信的学习品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2)寓物理教育于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文观,培养对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科学素养,树立热爱家乡观念,树立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等情感价值观。

三、物理校本课程组的组成

物理组全体成员及地理、化学、生物教师各一名;校外辅导员及学生家长若干名;市教研员一名。(其中市教研员负责课题指导和人员培训)

四、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情景分析及前期准备工作

1、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计划,高中阶段的课程将采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的体制,新课程改革将给学校、地方以更大的课程管理、研制、开发的自主权,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改革理念,我校开发了《晋江支流——东溪的水利资源开发和利用》这门校本课程,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需要,创办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我校地处闽南丘陵地带的农村乡镇,是东溪的源头,有丰富的水利、电力资源和众多的乡镇企业,有著名的泉州市山美水库、金鸡拦河坝等,邻近泉州市区,有大量的校本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学校坐落在著名的南安侨乡——梅山镇,社会和家长们都较热心教育事业,都能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师资优良,有较强的学科合作和敬业精神,教师中老、中、青结合,互帮互带,有良好的传帮带传统;大部分教师都有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课题经验,校内和校外硬件齐全,有可供学生社会实践的场所(山美水库、山美水电站、金鸡桥、泉州西湖等);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多媒体电脑室、计算机室,实物投影仪等先进设备,这些都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通过情景分析,我们找到了课题的着眼点与落脚点,确定了教育资源的来源: 基于国家高中物理课程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让教育资源从发电站、社区走入学校。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1、《晋江支流——东溪的水利资源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教学进度表)

2、《晋江支流——东溪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实施步骤:

(1)校内宣传、指导,编班,定学期计划。

(2)确定兴趣小组,以合作学习法为核心组织小组协同学习;

(3)教师集中面授辅导和有计划的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接受学习指导(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明确学习要求;

(4)活动材料收集(学生档案袋);

(5)学业成绩评定;

六、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校本课程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是要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为此,我们采取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评价策略。评价方法主要有:自评、他评(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教师课堂评价、社区实践报告、学生档案袋材料收集评价等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等,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七、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与调整(略)

以上是我校实施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步骤,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晋江支流——东溪的水利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在教育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质,给师生双边更广阔的天地,可以促进学科间内容的整合,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取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实现物理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课程整合。该课程使学生体验到身边的物理和探究身边物理的乐趣,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学科整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校本课程建设和开发,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是当前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事情,开发校本课程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教学紧密结合的新教学体制,是校本教育要研究的问题,是实现全面育人的新举措。

作者:戴伟东

第3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探讨

摘 要:高中是学生巩固已有基础知识并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探索的关键时期。而高中物理知识点相比初中更加全面,内容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使学生准确理解教材知识并快速掌握。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逻辑分析能力,使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使高中物理教学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是当下每个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结合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对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因此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师只是教育的实施者,而在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高中物理教师既是课程教育大纲的编订者又是实施者,如此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改教育理念。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对于物理的不同学习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

一、完善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网络

学校、教师、学生三者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课程设计,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首先,教师要有全局观念,了解学校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和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而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潜力。其次,因为高中物理知识点相比初中不易掌握,逻辑思维过于抽象,致使大部分学生表示难以很好地掌握,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在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并不断进行创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到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要追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将物理学习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目标完全符合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更能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完善课程的设计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使物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教师由教育的实施者转向本校课程教育大纲的编制者和实施者,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专业的教学研究能力。由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物理实验,使一些抽象并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以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比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课堂实验设计,可以以溜冰鞋为工具,先让不穿溜冰鞋的两位同学相互拉,再让穿溜冰鞋的两位同学相互拉,所产生的现象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存在差异,这样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主思考下一步实验的设计并进行课外实践,再在课堂上分小组展示,教师进行指导。自主思考实验的设计更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刻的体味,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此外还要利用数字媒体进行课程的录制,加强校本物理实验视频资源库的创建,实验的视頻录制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教学内容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年级段、知识水平选择不同的学生进行视频的录制,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进行重复学习,强化了记忆。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反思物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教学信息交流,设计出契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并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物理知识为基本目的的探究课程。

三、建立完整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施行效果的检验者。建立完整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促进高中物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完善。在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每一次完善后,先由学生根据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教师搜集评价信息,在一定的教学周期后再由学生进行评价,将前后搜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对比,教师根据反馈情况探索新的课程设计,这样动态的完善过程不仅有助于师生共同努力完成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为了学生有效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开拓创新,共促课程开发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仁杰.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以趣味物理探究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张齐峰.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2):32-35.

编辑 段丽君

作者:杜国银

第4篇: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杨洁

本学期物理校本课程是《物理学史》,采用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授课,选课学生为34人,固定教室是物理实验室。学生出勤率高,学习积极性高,认真完成各次作业,学生全部顺利取得相应学分。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有关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利用闲暇时间,掌握一定的物理学史,了解物理学家怎样走向成功,怎样确立正确的心态,如何面对人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激励自己。授课方式相对比较轻松,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涌现出了个别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为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增添兴趣。

物理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二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三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四是如何由科学家的事迹鼓励启发我们的学生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取得成功。

授课方式多样化,学案导学、教师讲授等形式,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也富有变化。开课地点主要在物理实验室,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三节。通过一节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的学习内容了解和掌握。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教师在课上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课后,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以取得高中阶段和整个人生的更好发展。

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上校本课程就是放松,甚至极个别学生存在缺课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我制定了上课点名的制度,即抽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学生上课产生的倦怠情况,通过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给学生打分,促进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开设本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了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物理学家的成功史,学会了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克服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如何由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启发自己,这一些对学生的高中生活和人生规划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5篇: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张海东

一、情境与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和物理组的老师们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 们的生活中。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使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了,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以生活为对象,以物理探究为方法,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二、课程目标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目标是: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 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 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物理与科技的关系。

3.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4. 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5.同时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 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我们编纂的《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 ,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 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三、课程结构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 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 义务,故此物理课程设置要力求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 生活中的力学知识

1.生活中的重力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 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 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 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 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

2.生活中的摩擦力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 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 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 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 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3.生活中的弹力 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如高大的建筑需要打牢基 础,桥梁设计需要精确计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绳子,防止拉力过大导致断裂; 高压线的中心要加一根较粗的钢丝,才能支撑较大的架设跨度;运动员在瞬间产生的爆发力等等。 可见,物理力学知识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是很有用的,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处处存在着各种 各样的力,教师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精神。

(二) 生活中的热学知识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如人们常喝开水、 吃熟食,需要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烧或电力加热的基本知识;炎热的 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的冬天如何保暖,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 保护秧苗不被冻坏而往往采用在夜间向稻田里灌水,都充分利用了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水稻生长在 夏季,是由于水稻是喜高温的植物;各种机械轴承、火车轮箍的制造是充分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这些都是热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三) 生活中的光、声现象

人类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阳光,夜间需要灯光,设想宇宙无光,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所有 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然而光到底遵循什么规律,人类怎样利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服 务,这是人类研究光的目的所在。如日月食现象中遵循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室里 通常用日光灯管而少用白炽灯,除为了节省能源外,更重要的是白炽灯这种光源容易形成阴影,而日 光管是平行光,可以避免阴影使我们能够很好的工作学习;夜间行驶的汽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挡风 玻璃反射光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近视眼病 人要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物体成像在人的视网膜上,手电筒能“收光”是利用凹透焦点发出的光能 平行射出。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 10m 左右是避免原声、回声两次声音,从而使两种声音叠加在一起, 加强原声;两山距离和海底深度的测定也是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

(四) 生活中的电学知识

自法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来,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从生活用电到交通运输、工厂企业用电, 都来源于发电机,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 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 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不高于 36V 的是安全电压,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 220V,远远高于安全 电压;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一切家用电器都需 要电。假设没有电,电动机将不能转动,电力机车不能行驶,电器都不能工作,人类社会将会倒退。 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全用电原则,我们就可以驯服它,利用它为人类服务。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高一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 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

2、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的和谐发展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根据课改规划,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建立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课程有序运行。

3、认真编写《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教材按照本校实际情况,根据课程实施方案与细则,组织老师认真撰写课程设计课案,在这基础上编写出校本课程的教材。

4、加强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科学研究 就这一课程的开发实施,设立相关课题,组织教师参与,以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提高教 师的教科研水平。

5、课堂实施方案 在教学结构上,主要体现在: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将 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总结提高的过程。

五、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成绩优异者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学校根据新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所, 内资源 配置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通过合力配制和有效使用,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广大教师也应该因 地制宜、积极发挥现有条件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实验技能,提高物理学教学质量。

(2)广泛利用社会资源 学校资源的不足。社会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展览会、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突显生活化的物理题材,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物理知识。 电视是一种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科学教育栏目,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关心电视中的科学节目,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 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

七、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按照河北巨鹿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进行了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3、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确立。

4、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总之,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到高科技前沿,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物理知识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使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物理知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第6篇: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三、《》校本课程总结

近一年来,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作周密部署,使这一活动的开展做到学校有方案、年级有计划、学生有保证,在思想上重视,在认识上提高,在做法上统一。通过收集、整理、探究、论证等实践活动,采用实验、演示、探究、阅读、多媒体展示、社会实践等物理学常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航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一)、调动学生学习航天知识的积极性

开展学习航天知识活动之前,我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总动员,教师谈感受,学生谈想法,亲身的经历,切实的感受更有感染力。很多老师和学生认为,航天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太深奥,很难真正学习掌握。正常高中学生对航天领域的知识不了解,在感觉理解困难的同时也感受到它的神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此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二)、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突出综合性、合作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校本课程在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从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航天知识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合作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索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在探究实验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经历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因此,开发和实验的课程内容要实现这一理念,让学生深入自然、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倡导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探究质量

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航天知识校本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动手实验、查阅文献等,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质量。鉴于我国师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因此,教科书的编者应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在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创造机会和条件。

(五)、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校本课程要在发展学生“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等科学思维能力方面,比物理教科书向前推进一步。物理教材中较多的是直接概括;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高中物理课程所研究问题的深化,则较多地要求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且分析的深度和综合的广度也有所提高,有些物理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处理问题要较多的运用推理和判断。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科学的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与建议

虽然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收到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完善课程体系?

2、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

3、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也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出更多的课本课程内容来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地利用课后的时间来完成校本课程的教学。

课程开发以来,我们把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面对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让学生能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第7篇: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总结报告

中学物理教育是一项细致而有着不尽的潜力可以去挖掘的工作。只要你时时处处用心去揣摩,用心去研究,用心去挖掘你就会发现技巧就在手上,艺术就在其中,也只有时时处处用心去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世界的丰富多彩。

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重实际、重实践,重生活、重主体、重过程方法,重创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进入了一个渴望了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由不认识,到慢慢的接触,再到产生思想的交流而熟识。这个空间带给了我们很多全新的世界:它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一块去探究心中的疑惑,去分享每一个人的成功与快乐。通过这个世界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不仅有大家的成果,感受每一个人的思想,还学会了我们如何去尊重他人,同我们周围每一个人合作交流,这是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何偿不是新教材需要教给我们学生的?

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分享,这不仅仅是字面上,而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的去体验、去感受。经过观看视频讲座,阅读专家和指导教师推荐的相关文章,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完成提交作业的过程,使我们在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有了质飞跃,获得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和经验,取得了一些教学理论上和教学方法上的突破。这次远程研修的内容,直击在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比较贴近教学实际,大量鲜活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受益匪浅。课例背后的思考与解读,更是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了眼界,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反思。从传统的培训模式中走向网络平台时,产生了极大新鲜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我们高中老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困惑、思考、收获,不知道向谁倾诉表达,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高中研修平台共同与所有在线的同仁们,一起进行交流、研讨。并把远程研修培训作为一种需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思考得以提升,对问题的看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培训形式能超越时空,让老师们享受到了教学的乐趣。

总之,这次远程研修培训,为我们高中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我相信远程教育将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的永远研修平台。

第8篇:高中物理新课程学科班总结

2013年桂阳高中物理新课程学科远程培训

工作总结

培训点:桂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高中物理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所以我们教师进修学校非常重视高中学科教学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现代信息社会,更要用科学的思想理念去武装教师的头脑,让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多元的教师队伍结构及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非常重视高中物理学科工作者的培训工作,通过省里的大力支持及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特于今年5月17日举办2013年桂阳高中物理新课程学科班远程培训。我们桂阳县高中学科(高中物理)班的培训工作就在湖南省教师培训中心项目组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省专家们的亲密指导和耐心辅导下,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及学员们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将此培训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我县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进修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次网络培训学习工作,他们认为这是提升我县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大好机遇,对建设教育强县必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于是成立了高中物理班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于5月17日召开培训学员开班典礼大会,县教育局分管培训工作的局长及教师工作机构相关领导参加会议,并推荐欧阳春同志(培训部工作人员)担任班主任,江晓成

同志(培训部工作人员)担任技术教师,李冰松同志(桂阳三中高级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各级领导敦促一定高质量高要求完成本次培训班任务,并强调了很多注意事项,希望每个学员人人合格并且都能成为优秀学员,让每个学员学到真本领,特别对我们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班50个学员人人参加了开学典礼,个个雄心壮志,信心满怀。

二、班级建设

专家们为辅导老师及学员解答了许多典型答疑;班主任和技术员主要负责学员所在单位的桥梁、督促作用及技术工作;辅导教师主要负责学员学习的全面工作,并且三人能密切配合,创造性开展远程培训工作。开班之初就制定了《辅导方案》、《实施方案》、《考评方案》,并在班级首页公布。培训期间开展了“相互学习”、及“知行统一” 等班级大讨论。辅导老师带头学习,能如数如质地完成辅导老师的各项任务,个人工作数据学情统计中表现较好。从5月17日至7月20日,两个月时间辅导老师学习收看视频时间达1520分钟;批阅作业144人次;提问4次,答问25次;发起沙龙6次,回复帖子38次;撰写研修心得5篇;发布简报2期;发布公告3次;上传资源5篇;完成培训总结1篇。

三、学员学情

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员迫不及待地想上网学习,在开班典礼上知道了帐号及密码后,过了几天又来请教如何进行学习(有部分学员年龄稍大且在单位没有办公电脑的),还有很多人在QQ群里

请教及研讨交流。通过开班后由江晓成同志作短期集中培训,学员们很快掌握了学习方法,如何看视频、如何写研修日志、如何查阅班级资源、如何就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发起话题供大家讨论、如何进行留言、如何提交作业等都心中有数。大家抓紧时间看视频,听专家讲座,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班级数据学情统计中没有空缺项。从5月17日至7月20日,两个月时间全班50个学员,每个学员收看视频学习时间均达1520分钟;答疑提问、回复,沙龙发帖总数达1439条,人均29.3条,为“活跃班级”。答疑提问、回复,沙龙发帖较多的学员有陈长忠,李栋生,欧阳长胜等;作业完成总数为168人次,人均3.3次;辅导教师最大的工作量是批改学员的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李冰松同志能认真对待此事,严格标准,每个模块基本布置一道作业,凡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作业发回重做,强调作业要有针对性,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要写自己的亲身感受,要对自己的教育或管理工作有利。这些要求我们在培训集会时讲了,在电话里讲了,在QQ群里讲了,于是很多学员认真对待作业,出现了很多质量好的作业,完成作业4次且每次作业均为优秀学员。撰写心得74篇,人均1.4篇,撰写心得3篇以上的有7人;上传资源258篇,人均5.0篇,上传资源5篇以上的有2人。全班50个学员人平成绩80. 4分,满分8人,占16%,项目推优“远训之星” 6人,他们是:欧阳长胜,陈长忠,刘斌,曹智亮,邓局,邓兵成。结业率100%,达到合格班级等次要求。

四、不足方面

一是个别学员不太积极主动学习,经常打电话督促他,就找借口说是没时间,有其它事情、没网络。二是个别学员提交作业时马虎了事,不认真按照题目要求去做,不会对照理论反思自己的工作。三是思考的问题没有自己独特性。

总之,这个培训班是很好的。有专家、班级管理员及辅导老师的艰辛,有省项目组领导的关心和支撑,有广大学员的共同努力,学员们普遍反映培训时间还稍短及有点急,希望省平台迟点关闭,为部分学员想在培训结束后也能再上网学习。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希望这样的远程培训学习班还要多些。

班级管理员:欧阳春

辅导老师:李冰松

培训点:桂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9篇: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反思与总结

(一)

重庆求精中学江绪华随着新课程在我校深入推进,一月来对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感受较深收获颇丰,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主要特点有: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

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人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规律则通过使用实验探究引入,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甚至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2.课程标准的目的明确。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达到:<1>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形成对科学的内在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2>初步具备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善于表达沟通,具有合作的意识与能力;〈4〉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新教材让学生既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的愉悦,又轻松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

3.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悟”,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活动中

“行”,模仿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学”,学习物理相关的知识。

4.教材难度降低,且更贴近生活,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特别加强了数学和STS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如:用数学图象描述物理过程;用数形思想分析图象包含的物理意义;用不等式证明物理量的大小„„

物理与计算机教学的整合,让学生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的材料,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新课程让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习经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5.教师“角色”的变化。

实施新教材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师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教授者,而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最后才是解惑者。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广大空间和机会。教师可以自主确定教学的方式,可以适当筛选或补充活动的内容,可以引用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自行设计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等等方式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新教材给予了教师全新的体验。

作为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还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通过一些物理专业杂志或网络信息、博客论坛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尽快更新教学理念,进入新的状态。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史、物理学论文、物理著作等。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而且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反思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2)物理课的听课、评课活动,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全区各个高完中轮流承办的高中物理新课程研究课活动中同事互相听课、评课,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

进,通过“点评”活动,教师学会了评课,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新课改中物理新课教学,我们一般采用“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都让学生在实验室开展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每一堂新课的教学都安排“讨论与交流”环节,对于重要概念的教学更是安排多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去交流、去体验、去产生情感、去建构知识;对于复习、习题课我们是让学生在课余自主完成一定习题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式教学,这样可以增加教学容量、集中解决学生在应用知识时遇到的困难,保证双基的落实。我校每周安排3个课时,我们的教学进度不追求速度,几乎是一节新课搭配一节习题课。

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也存在一些困或如(1)新课程的目标很高,而课时又太少,很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很难深入细致。(2)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要在课后再花时间去补。由于把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给了学生,教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就成为难题,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事前都必须想清楚,有时可谓做到了惜字如金,且语言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3)新课标对教师选取教学资源、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每一章都安

排了几个探究性实验,不少学校的实验室设备器材陈旧没有与新教材配套的要求设备,教师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众多,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估计,且认知水平差距较大。如在图象的教学中,我们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图象?”,学生回答了,心电图、脑电图、股票图、资源分布图等等,这就出乎了我们的预料。作为物理教师还必须去关心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科整合。

新课程对我校教师而言,从学科理念到教材编写乃至教学实践有了本质的不同,需要我们全体同仁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去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在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方面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上一篇:突发供水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完工服务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