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践基地考核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外实践基地考核(共10篇)

校外实践基地考核 篇1

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我院十分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目前已挂牌成立了长沙市43中、长沙市博物馆、任弼时纪念馆三个实践教学基地,为有效开展实践基地的教学活动,我部将与院团委合作制定如下的实施方案:

一、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目标:

通过对实践教学基地活动的参与,激发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锻炼同学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及沟通能力。

二、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前往实践基地参与实践的学生组成:根据课程教学班级的建制,按照2%左右的比例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教学基地实践成员,约100人(不满70人的班级可选拔1名,70人以上的班级可选拔2名)。成员选拔通过竞选方式产生。由每个思政课教学班级的任课老师予以组织选拔,应在每学期的第8周前上交人员名单。

2、指导老师:思政课教师4名,同时可邀请院团委、学生处教师各一名参与。负责提前做好与实践基地的联系和沟通;负责学生的组织协调、安全保障;与院办协调车辆的使用;适时对学生予以启发引导。

3、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每个学期的8-14周选取一个周末,上午9点出发,中午12点前返回。(如去距离较远的任弼时纪念馆可安排一天时间,学生午餐自带)。

4、实践教学形式及内容:前往实践基地的同学通过观察、采访、调查、照片或听取报告等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其他同学通过听取汇报材料了解实践基地教学的具体内容。这样通过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其他同学参与到了该项实践教学中去。

5.开展此项实践教学活动所产生的车辆、餐费等费用在思政课专项经费中支出。

三、基地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上交材料:上交一份心得体会和一份汇报材料(PPT)。

(1)心得体会的格式要求:心得体会统一要求word格式,用A4纸书写,字迹清楚,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于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后2周内上交任课老师。此项占这次实践活动的50%。

(2)汇报材料格式要求要求:参与返校后2周内根据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制作向全班汇报的材料(必须是PPT),并向班级同学汇报。汇报材料要求自主完成,内容详实,条理分明,ppt不少于15张。并将汇报材料交给指导老师。此项占这次实践活动的50%。

2、教师对心得体会和汇报材料的成绩评定:

(1)心得体会的评定标准

①优秀:(90-100)内容详实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能非常深刻的体现出该次校外实践的收获。

②良好:(80-90分)内容详实清楚,观点明确,能较深刻的体现出该次校外实践的收获。

③中等:(60-80分)内容基本详实,观点基本明确,基本能体现出该次校外实践的收获。

④不及格:(0-60分)内容不够完整,观点不够明确,不能体现出该次校外实践的收获。

(2)汇报材料的评定标准

①优秀:(90-100)汇报材料内容详实清楚,图文并茂,能非常完整的体现出在实践基地实践的全过程。

②良好:(80-90分)汇报材料内容基本清楚,图文结合较好,能较完整的体现在实践基地实践的全过程。

③中等:(60-80分)汇报材料内容基本清楚,能基本体现在实践基地实践的全过程。

校外实践基地考核 篇2

一、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通过建设实践基地, 承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 促进高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1]。当前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 必须解决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方式。

(一)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大学生可以将理论用于实践, 用实践检验理论, 并以此开展相应的分析研究工作, 从而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2]。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要解决的最突出问题, 我们的学生到同心人拓展训练基地去体验、培训、顶岗实习、最终签订就业协议, 使他们快速地掌握了拓展训练工作的技能与技巧, 完成了人生的转变———成为一个称职的员工, 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校中无法完全实现的。

(二) 加强与社会需求的接轨

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有利于实现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并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3]。通过这样一个窗口, 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 与社会需求相对接,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组织大学生主动投身社会, 培养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 努力实现教育与服务形式的有机结合。

(三) 加强师资队伍的社会转型

我们的教师队伍长期脱离实际, 只是照本宣科, 讲好自己的所授课程, 没有真正的与社会需求相对接, 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我们学校鼓励教师到实践基地去学习与交流, 学校派遣实践教师队伍到校外合作单位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或挂职锻炼, 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双师型”角色的转变。我们的教师成为了不仅可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教书匠”, 还成为了可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工程师”。

二、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原则

在以往的建设中, 我们是本着学校与实践基地之间互惠互利的原则, 但是出现企业欢迎大量的专业体育人才, 但是学生不喜欢等问题。我们在实际中发现必须是“三赢”的状态下才能够顺利进行的, 即学校、企业、学生都必须从中得到利益才能够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实践基地。

(一) 学校完成了教学的实践环节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学校能够实施相关专业实习 (实训) 、毕业设计 (论文) 、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单位或场所。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可以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由学校有关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双方联合建立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实践场所, 为学校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是学校必须要达成的要求。

(二) 企业获得了所需的合格人才

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最终的目的是要找到适合企业要求的有用人才。很多的学校要求实践教育基地按照他们的教学规定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 (实训) 、毕业论文研究等, 但是很多内容都不是企业所需要的, 出现了企业不接收实践学生的情况。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必须是在企业能够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 为学校学生提供企业所需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内容, 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必须能够快速地学习到企业文化、工作技能、营销技巧等具体的实践内容, 快速地完成身份的转变, 成为企业的可用之才, 这是企业必须要达到的要求。

(三) 学生找到了满意的理想工作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是在学校与企业双方之间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签订的, 从表面上来看视乎是比较圆满的一个约定, 但在实际的运行中我们出现了学生不愿意在实践基地进行专业的实习与实训的情况。我们都忘了校企双方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变为可用之才, 但是学生是实施的主体, 主体不感兴趣, 一切都是空谈。所以, 我们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宣传与教育, 让那些对此专业实践基地感兴趣的学生到实践基地去实习或顶岗实习, 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就业机会, 这是学生必须要达到的要求。

摘要:本文对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对拓展训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中得出了基本的经验, 认为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目标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加强师资队伍的社会转型;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原则必须学校完成了教学的实践环节、企业获得了所需的合格人才、学生找到了满意的理想工作, 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拓展训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2012-03-16) [2014-01-10].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3/16/c_122844249.htm

[2]陈韦宏, 蒋慧君产学研结合工作站推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刍议[J].探索与实践, 2013 (15) :229

校外实践基地考核 篇3

【摘要】本文主要对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在拓展训练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中,认为校企双方资源互惠互利、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校企双方完善管理措施是在操作中应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得出了共同协商、资源互惠、学生受益是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体育专业 ; 实践教育基地 ; 拓展训练

【基金项目】2013年鞍山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体育专业学生拓展训练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64-02

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号)颁布之后深入开展研究的。根据文件的精神,要推动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1]。我校在拓展训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鞍山市同心人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中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一、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学校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企业需要找到所需的有用之才,表面上双方没有矛盾。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双方的沟通脱节造成了企业找不到所需之才,学校也没有培养出社会有用之才。所以校企双方必须实现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一)校企双方资源互惠互利

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校企双赢”的长效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中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2]。我们在与同心人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中充分地运用了双方的有利资源。同心人除了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地、器材外,我们聘请同心人的专业师资为我们学生上实践课;我们学校为同心人拓展训练中心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包括学生、教师在同心人工作与学习,提供同心人拓展训练在学校内各种活动的宣传与开展,扩大企业的知名度等;共同进行基地的建设。

(二)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

学校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同协商,共同探讨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增补、授课的学期等方面都达成一致的共识,培养学生通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实际运用的能力。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宣讲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神、以及培训专业的实际工作技能与技巧。我们专业拓展训练的部分课程都是同心人拓展训练中心为我们讲授,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目的,这是为企业所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

(三)校企双方完善管理措施

学生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教育的见习、实习、实践等,都是学校实践教学课程的组成部分,是要评定学习成绩的,这是大学学习的内容;但是同时这也学生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工作的内容,是企业评定员工工作表现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与同心人拓展训练中心的协议中,明确地规定了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中,他们具有绝对的评定权力(校企双方协商,但是以企业为主)。因为能够成为合格的员工,那一定是合格的学生,企业只会为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提供机会的。

二、拓展训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合作成功的经验

(一)共同协商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必须是在高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等之间,本着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原则下进行的。所以双方的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是最根本的前提。我们与同心人拓展训基地的建设中,双方进行多次的协商,对于甲乙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与规定。学校方我们达到了为学生提供确实可行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就业机会的目的;企业方达到了可以找到大量的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企业人力资源,为企业的成功运营提供了保障的目的。我们的合同是两年进行一次修订和签订,形成了良性的、可操作的合作模式。

(二)资源互惠

校企雙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尽量挖掘各自的优势资源为对方提供可实施的条件。学校拥有大量的、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我们尽量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为其所用,我们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专业培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大二、大三到企业兼职工作,大四可以到企业顶岗实习或签订就业协议;还有我们的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可以为企业所用,为企业提供人才保证。企业为我们提供专业的实训场所,我们学校没有拓展训练实训基地,同心人拓展训练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场所,让我们学生体验到了真正的拓展训练实训内容。同时宣传与教育的工作是校企双方的共同工作,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

(三)学生受益

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知识拓展的平台,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养成合作与团队精神提供场所,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校企双方建立实践基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培养人才,让学生从中得到益处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最根本的任务。同心人拓展训练中心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后都会对新生进行一次大型的拓展训练,让学生体验到拓展训练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都会在全院中进行一次拓展训练的培训,让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拓展训练的行列,可以到同心人拓展训练中心进行兼职的工作与学习,可以获得一分部的资金的奖励,毕业季可以签订就业协议,获得企业的保障,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得到锻炼与成长;就是毕业后不在同心人拓展训练中心工作,那也从中得到了专业的训练和培训,为他们未来的各方面工作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学生受益是同心人拓展训练实践教育基地成功的最重要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2-03-16)[2014-01-10].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3/16/c_122844249.htm

校外实践基地考核 篇4

环境科学是一门非常综合而复杂的学科,是典型的跨学科领域专业,除了本专业的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等明显的专业领域之外,还涉及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高新技术、污染治理、环境修复、景观建设等许多方面,其特点是理论和工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结合,因此环境专业的人才需要具有很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系统整体优化的观念。环境类人才的就业也具有多元化特点,如果该专业的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所涉及的实践领域不足、实践能力低下,将导致他们陷入竞争优势不足的窘境。事实上,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对口单位类型很多,应该包括管理类单位如各级环保局;专业类单位如各级监测中心站、环评单位、清洁生产咨询部门等;科研类单位如各级环科院等;工程类单位如污水处理场、固废填埋场等;还应包括各类工厂的环境监测部门,各类与环保相关的公司,如环保仪器生产、销售、污染检测与治理、环保工程等单位,甚至还可包括各种自然保护区、景观设计与管理部门等等,从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到各种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环境咨询公司等应有尽有。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应尽量建立门类齐全的实践基地,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的专业实践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是环境科学专业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开展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内容与方式,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的理解,在实践中掌握环境专业相关技能,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其实践和创新能力。完善的实践基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适应竞争。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让学生直接参加环境管理、监测、生产等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另外,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也加大了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参与高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提供真实而专业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他们直接体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特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其见识,有助于学生就业后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深造提供更多机会。实践基地的良好运行也能够保证向实践基地单位输送符合其要求的合格专业人才。因此,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校与社会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改善了新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条件,有效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校外实践基地考核 篇5

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力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2014年4月,我校与米其林汽车服务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学校将该企业作为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和就业安置基地,企业以学校为其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米其林汽车服务中心地处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沿河路,在本地享有良好的市场信誉,自成立之初,该企业一直致力于专业的汽车维修、钣金、汽车美容等多种服务。成为当地同行企业中的凤毛麟角。合作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员工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建立专业师资、课程设置、实训就业等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超市化”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课堂,做到资源共享,服务学生、服务当地经济,为本地企业培养人才,有力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开创了一条引企入校、校企共同育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

校外实践基地考核 篇6

为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青岛滨海学院联合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挖掘机青岛工厂(简称雷沃青岛工厂)共同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项目。中心由双方共同建设、共同使用,在双方正常投入建设经费和确保正常开展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保障实践教学时间与效果,每年开展认识实习学生数不低于2000人,开展顶岗实习学生数不低于500人,开展系统工程训练及毕业设计的学生不低于300人。期间,双方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改革创新校外实践教育模式,推动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次获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是对我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我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校企双方共同探索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同时,进一步拓展基地的合作领域与专业辐射,切实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校外实践基地考核 篇7

一、建设佛山苏宁物流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为佛山“互联网+”制造业物流发展准备复合型物流人才。智能化工业生产促使企业向虚拟与现实交互性运营模式的转型需要跨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性人才的支持。工业企业向“智造业”转向发展呈现着价值网络横向集成、工程端到端数字集成横跨整个价值链、垂直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特征, 物流和电子商务业务在制造企业高度动态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快速的、准时的、无故障的生产过程中具有支持作用。珠三角制造业保持着强势的增长态势, 对“智造企业”的配套物流和电商服务的要求与日俱增。“智造企业”的配套物流和电商服务人才需求有增无减。据统计, 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 主要缺口为高级物流电商管理人才、“智造业”执行型与操作型专业人才、“智造业”复合型专业物流人才, 这种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需要具有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技能的教师作保障。

( 二) 有助于学生掌握“互联网+ ”制造业物流综合职业技能。制造业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激活了职业教育培养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技能素质云商人才的需求。根据项目调研发现, 近些年来, 珠三角制造业积极谋求“触电”, 发展线上服务同时, 以线上销售著称的电商企业也在探索发展线下渠道, 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 ”物流是未来发展趋势, 销售、物流双渠道制约传统行业“触电”。从供应链视角上发现, 围绕核心制造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产业链, 构建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问题。制造业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不仅使生产和服务形成更加紧密连接, 而且成为了孕育着巨大的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需求, 这对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

( 三) 有助于创新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融合立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广东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单一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项目调研发现,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 学科专业的设置渐趋完善, 已形成博士、硕士、本科、高职高专、中职等完整的层次体系, 培养了一大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广东省内高等院校从2002 年开始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里开设物流管理方向。2013 年招生的高职院校共79 家, 设置物流专业的共52 家。既熟悉物流管理又了解电商物流发展现状的专业人才更少, 很难适应正在转型升级成为“互联网+ ”物流的运营管理需要, 形成了实际培养与实际需要的脱节。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专业技能学习与培养缺乏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学校从2012 年建院级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苏宁云商培训基地开始, 着眼于从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角度培养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技能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 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拓了新思路。

二、建立佛山苏宁物流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体系

(一) 确定佛山苏宁物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向。本基地以佛山“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导, 依托佛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 立足佛山市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所在行业的资源优势, 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线, 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元主体的教育观念形成, 建立和创新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方面的合作机制,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优化实践教学师资结构, 提高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水平,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为培养满足于制造业“擅操作、懂流程、会管理”需要的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云商服务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云商人才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建设, 将佛山市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广东省基于互联网融合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合作新机制的示范基地。

( 二) 梳理佛山苏宁物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思路。佛山市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广东省“互联网+ 物流”云商行业企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示范基地和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云商人才的双重目标, 秉承“互联网+ 零售”生态圈苏宁企业云商文化, 理顺为云商企业准备云商人才和为云商人才培育云商技能的“双为”思路, 坚持互联网思维, 共同建设“教学企业”, 建立承担教学实践和生产经营组织的“双责”管理体系; 以人才需求调研预测为先导, 坚持招生既招工原则不断保持学生兼员工双重身份的人员输入; 根据苏宁“互联网+ 零售”运营中制造厂家、分销商家、物流企业、终端网点提供商、普通消费者多元化物流服务的业务流程业务需要, 开发采购、仓储、配送、运输、增值服务、客服、订单、数据、推广、运营等专业功能性教学项目及其相关的复合型教学项目; 实行教学项目经理化管理, 建设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 落实理论教学实物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 依托苏宁云商互联网平台, 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对外开放共享开放机制, 保障学生安全工作与生活的合法权益 ( 如图1 所示) 。

( 三) 建立佛山苏宁物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架构。佛山苏宁云商物流基地以培养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云商人才为目标, 依托二级校企合作管理学院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佛山苏宁云商物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委员会 ( 见图2) , 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领导人, 确立实践基地以培养服务于制造业“擅操作、懂流程、会管理”的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云商人才为目标。基地建设委员会下设五个工作小组并进行了职责与任务的分工, 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负责落实实践教学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指导基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校企人才交流组织和管理、校企订单培养方案的制订, 保障本基地工作顺利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实行项目式开发、经理制管理, 同时在基地设立专业实践教学教研室, 组织指导落实教学项目。

三、佛山苏宁物流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任务实施

(一) 改革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1. 推动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坚持物流管理专业 “三标融合、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 从企业运营战略高度对苏宁云商关联的制造厂家、分销商家、物流企业、终端网点提供商、普通消费者多元化物流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调研分析, 围绕“店商+ 电商+ 零售服务商”物流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 改革原来学生实践教学“空心”化顶岗实习模式, 设计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云商人才培养的功能性培养和复合型培养项目、有效性教学和反应性教学方式及其培养类型与教学实施匹配的模式 ( 见图3) 。根据为云商企业准备云商人才和为云商人才培育云商技能的“双为”需求, 功能性培养项目是为满足普通岗位需要的单项技能培养的项目, 稳定又可预测并且生命周期长; 但就业竞争较激烈、技能含量较低且替代性强。复合型培养项目是为满足特定的专业跨界技能的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能培养项目, 岗位需求不稳定又不可预测且生命周期短; 但就业岗位创利能力强、技能含量高且替代性低。有效性教学指以较少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普通岗位所需的单一技能开展实践教学培育, 适应于功能型培养项目的实施。反应性教学指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快速地作出反应开展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教学培育, 适应于复合型培养项目。依据苏宁“互联网+ 零售”运营中物流业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序化课程, 建立并实施功能型培养与有效性教学结合的匹配模式、复合型培养与反应性教学结合的匹配模式, 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 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 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 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学的培养质量。

2. 建设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实践教学项目条件。根据苏宁云商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云商人才培养的需要, 基地将保障实体物流网络与虚拟电商网络同步推进的实战性要求, 开发采购、仓储、配送、运输、增值服务、客服、订单、数据、推广、运营等专业功能性教学项目及其相关的复合型教学项目 ( 见图4) , 打造专业协同型供应链式的系列化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课程的方案, 实现从认知云商实习到功能性培养再到复合性上岗实习。

实践教学项目主要从专业功能性教学项目和复合型教学项目划分为三类内容: 一是认知云商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参观苏宁云商线下物流网点和线上平台, 体验物流云、金融云和数据云, 查阅“互联网+ ”国家省市行动计划及其发展相关法规及政策,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 ”物流业务岗位, 以及该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每学期安排一次。二是功能型培养项目。主要有采购、仓储、配送、运输、增值服务等物流管理专业的功能型实践教学项目和客服、订单、数据、推广、运营等电子商务专业的功能型实践教学项目。主要是按物流功能型培养项目的第一时段和电商功能型培养项目的第二时段错位交叉轮岗进行, 学习提高单项技能, 时间为第二至四学期。三是复合型培养项目。主要是“线下物流网络的物流功能型培养项目+ 线上商务网络的电商功能型培养项目”的两时段复合型培养。主要是在实践教学校企指导教师和实际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 为企业解决l ~ 2 个具体“店商+ 电商+ 零售服务商”的复合型集成服务问题, 并写出实践报告达到苏宁云商企业员工录用标准。时间可以定于第五学期第9 周至第六学期的第16周 ( 见表1) 。

3. 建设课程资源。基地充分发挥苏宁云商易购平台商户自身物流体系与苏宁物流云资源相结合的支撑作用, 引入“互联网+ 零售”的生态圈的企业文化, 开发行动导向的教材建设, 为学生提供教材、实训指导、习题指导、试卷样题库等多种学习资料, 补充课堂及实践教学同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录、世界物流企业网站、论坛等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资源,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行动导向视听体验,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重点对专业核心课程建立行动导向课程网站, 提供行动导向教学资料、实践教学、习题与考核、自主学习等专题栏目, 课程资源较为丰富, 可供教师、学生共享, 登陆课程网站。

( 二) 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按照人才培养供给是否可预测性和企业岗位对技能需求是否可预测性的匹配情况 ( 见图5) , 组建由学校教师和佛山苏宁云商物流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 区分单功能型指导教师、多功能型教师和复合型指导教师不同类别, 通过利用物流云、金融云和数据云向社会开放的功能, 在生产厂家、商家、物流企业、终端网点提供商、司机甚至普通消费者个性化服务流程中“一对一”地安排校企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

根据实践教学指导适应力和教师职教能力提升度的关系建立校企互培共育的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激励与长效机制; 以创新教师联系企业实践制度为突破口, 建立并实施校企双方确认、兼职教师和骨干教师在校企实体岗位承担实质工作的“双岗启薪”聘用制度; 打破专业教学只在校内进行的传统模式, 改革教学时间资源的配置方式, 创新专业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落实以参与生产实践、工学结合、产学研等为重点改革专业教师业绩评价体系, 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根据学校《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以合作企业优质资源为基础,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或岗位能手作为兼职教师, 建立12 人相对稳定的苏宁云商兼职教师库, 承担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任务, 指导学生企业实践; 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就业。

( 三) 建设开放共享机制。基地校企共同构建开放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共享机制, 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定期发布教学企业的物流职业和电商职业的不同类型岗位需求, 根据接纳能力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学习 ( 见图6) , 在实施基地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技能水平提升和响应速度为杠杆, 做到预测分析基地外学生需求准确, 开发设计教学项目科学, 实施监控教学过程到位, 评估修订开放运行资源公平。

1. 建立基地开放共享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 在考核评价上, 要建立健全以公平共享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营造鼓励开放互动、交流提高的学术氛围, 倡导求真务实、团结合作、共建共享的良好风尚, 形成有利于校企协同、校校交流、教学创新的文化环境等。第二, 在规划和教研管理上, 要提前谋划、精心设计开放共享实践教学创新项目并随时准备申报工作。第三, 在队伍建设上, 要加快探索与互联网接轨的、以任务为驱动的人员聘用和分配制度, 增强对基地外国内外优秀兼职教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 优化开放共享实践教学实现形式。每年与佛山苏宁云商物流共同组织开展“互联网+ 物流”职业的在岗技能创新、质量QC小组活动, 佛山苏宁云商技术专家到校开展“互联网+ ”云商服务讲座不少于1 次/年, 将佛山苏宁云商物流基地对订单培养、定制培养和定向培养家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引入课堂, 将佛山市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苏宁云商文化引入校园,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3. 参与社会培训与物流技术服务。主动适应佛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 依托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资源优势, 开展“互联网+ ”物流与电商服务, 充分利用苏宁云商技术优势, 增强校企深度合作, 在建设期内, 面向佛山工业园区、云商企业及省内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开展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训。

( 四)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基地是实践教学与企业获利的结合体,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实践教学的响应性与盈利性存在背反规律, 从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呈现确定性、隐含性和不确定性三类情况, 确定性的企业需求支持高盈利性实践培养, 不确定性企业需求对应着高响应性实践培养, 其间在基地存在学生权益匹配带 ( 见图7) 。针对隐含性的企业需求和不确定性企业需求与盈利—响应度的关系, 基地要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设备, 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在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的教育, 做到管理工作到位。根据基地“教学企业”学生合法权益的内容, 出台《实训教学管理规定》、《实训基地安全管理规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职责》、《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 ( 暂行)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 ( 暂行) 》等制度。实习期间做到根据实习内容, 在校外教学管理平台上填写实习日志, 实习完成后将由学院、系部、教研室、专业四级进行平台网上与网下的实习检查, 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有效训练。

摘要:“互联网+”物流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方向, 这对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佛山苏宁物流管理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很有必要, 确定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向和思路, 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从“互联网+”的视角全面实施佛山苏宁物流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物流管理,互联网+,苏宁物流

参考文献

[1]唐振龙, 陈湘青等.工业化演进与制造业物流发展及对佛山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 2015, 12

[2]唐振龙, 唐永洪.基于制造业的物流管理专业开发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3

[3]任雪梅.佛山筹划全国性“互联网+”博览会[N].佛山日报, 2015-3-26

校外实践基地考核 篇8

关键词: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25-02

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背景

从世界各国来看,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建立稳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贯彻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符合高教育发展的方向,符合学校“三个导向”的办学理念。雷电防护专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在校外防雷中心和防雷企业实习是培养合格的防雷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加强雷电防护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为学生迅速接触社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同时,通过实习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雷电防护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已在上海、江苏、河南、深圳、武汉、安徽、嘉兴等十多个地方防雷中心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与南京菲尼克斯公司等防雷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于学院对实习基地重视、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紧密配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重建设、轻管理。这一矛盾在基地建设中比较明显,校院都非常重视防雷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地方防雷中心(含防雷企业)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但签订后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更谈不上有效的利用和管理。同时防雷专业的校外实习时间为1~2个月,一般安排在暑假进行,加上校外实习基地比较分散,这对我们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重硬件、轻软件建设的思想普遍存在。防雷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大部分都具有较好的设备条件,但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沒有反映专业实习要求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再次,建设模式单一、实践内容简单。从目前雷电防护专业学生实习来看,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停留在参观企事业单位或者防雷检测验收等一些体力劳动,能够真正接触或从事雷电防护核心技术的很少,这不利于应用型防雷专业人才的培养。第四,缺乏对校外基地实习效果的监控。学生校外实习的成绩一般由基地指导老师给予评价,从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学生的校外实习成绩均为“优秀”,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学生真正的实习成效。

三、采取主要的措施

首先,推进双督导制。在为实习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的同时,聘请实习单位有经验的业务骨干担任学生的督导教师,打造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这对于更好地发挥实习实践基地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建立实习基地激励机制。建议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实习基地评估,对于评估为优秀的基地予以奖励;评估为合格的基地,继续支持建设;评估为不合格的基地,提出整改要求,直至达到合格标准。对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实习管理中未履行职责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再次,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估体制和信息反馈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以征求意见、问卷和调研等形式,收集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并认真分析,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加强对实习的过程管理。提出实习前评估、实习中监督、实习后考评全方位的基地管理模式。在校外实习前,根据防雷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对实习基地的条件进行评估,对于达到条件的则允许学生前往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双督导制和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巡查,加强对实习的监管;实习结束后及时收集实习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习生的实习总结,对实习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全面提高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上的水平。第五,建立巡视考勤制度。通过校内指导老师定期联系和巡查,加强实习考勤管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督促实习生珍惜机会、规范行为。第六,订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条例)。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共同制动出详细的管理条例,由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条例进行日常管理,学校则派老师去进行指导。

四、取得的成效

首先,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绝大部分实习生表示,通过毕业实习,加深了对过去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各地防雷中心实习的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参与防雷中心项目和业务,对雷电风险评估,雷电灾害预警,雷电工程检测与验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无论是对以后的学习还是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雷电防护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已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雷电科学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次,有效的管理保证了实习内容与防雷专业培养方案高度一致。对基地的有效管理保证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实践之间的衔接,使学生获得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并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行业(企业)现状,合理安排和调整实践环节,保证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再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校外基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定期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联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第四,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在学生培养工作中,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注意帮助学生分析社会需求、合理定位自己。我们大力开展对学生的就业实习实训,使学生实习基地成为能满足就业需要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把防雷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全力抓好落实。几年来,实习基地直接吸纳就业的毕业生超过80人,由这些基地介绍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有300-400人(含防雷专业毕业生和防雷辅修专业毕业生)。第五,与企业实习基地共建产学研基地,促进了学科专业发展。专业教师深入基地一线,一边向基地专家学习,一边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基地解难答疑,成为行业专家;南京菲尼克斯公司为我校免费提供了价值数万元的SPD产品供师生做实验;四川中光高科公司承诺提供科研经费共同开展科研协作;杭州易龙与我校联合成立“防雷技术研究院;由实习基地资助的国内第一套防雷专业课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以上这些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促进了学科专业发展。

实践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是学校与行业以及企业互动的需要。随着防雷专业大量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如何搞好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成了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课题。

参考文献:

[1]梁奇伟.浅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0-102.

[2]周红.新闻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2010(2):51-52.

基地实践考核 篇9

基地实践考核工作由基地单位组织实施,依据考核记录本、实践报告、基地导师鉴定意见、研究生综合表现等进行考核,考核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40%。(增加成绩汇总表)

1.考核要点

工程认知:考核研究生对大型工程项目及所在工程的认识了解情况。实践专题研究:考核研究生就所开展的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导师的要求。

工程案例比较:考核研究生对所在基地单位主要管理或从事的工程项目与国内外相关工程项目的对比、分析、研究情况。

职业素质和发展能力:考核研究生职业发展潜力、担当意识、社会责任感。实践交流能力:考核研究生工作、学习、生活中与人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注重研究生“情商”的发展。

2.考核流程

基地导师给出鉴定意见;

基地单位组织考核,结合考核记录本、实践报告、基地导师鉴定意见、研究生综合表现,给出考核等级;

研究生返校后将考核记录本、基地实践总结报告、考核表提交给校内导师、学院审核。

3.研究生在基地实践期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考核等级为“不合格”。(1)累计请假时间超过1个月;

(2)未获批准而擅自离开实践岗位、以虚假理由请假、假期已满不办理续假手续或续假未获批准而逾期未归、假期已满不办理销假手续且累计天数超过7天(含7天);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10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精湛、娴熟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这就要求实训基地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然而,企业才是生产技术活动的主体,也是生产技术活动的前缘,校内实训设施和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设施和生产环境是有差别的。建在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职教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职业技术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者的心理与角色转换;同时,也为学生展现生产操作技能,取得企业认可,获取就业契机提供机会。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是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的平台,也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它是校内实训基地不可或缺的延伸与补充。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主要任务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生产实践及其他实践教学任务。2.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学生通过在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规程和生产工艺,利于他们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非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3.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4.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事业单位,其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而且还能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5.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6.承担对“双师型”队伍的培训,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原则1.总体规划,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优先选择受益面大的公共实训实习基地。2.学校利用基地条件安排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地则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教学及人员培训等工作,互惠互利。3.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在企业的选择方面不一定要大而全,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保证实习教学质量为宗旨。4.实习基地应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5.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到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缘条件,要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还要为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使培养的学生有好的去处。经费承受能力亦当考量,在满足学生实训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就地就近选定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四、校外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1.校外实训基地要签有合作协议,协议应注明适应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时间,双方的责任、义务,协议期限等。其管理按实习、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必须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消,应经合作双方同意。2.校外实训基地要建立校企协管机制,协调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培训等的各项工作。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按照“校外基地学校化”的建设理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分级管理机制,制定指导性建设与管理标准;定期专题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目标、落实责任、绩效考核、动态调整。4.校外实训基地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建立健全与实施诸如《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践训练考核办法》、《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文明生产规章》等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5.处理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增强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6.校外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相应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7.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计划和记录等基础工作。

五、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

1.编制包括从适应性训练到初级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乃至专业技能认证考核全部内容的实训手册,使受训者明确自己掌握的技能程度和差距,并向最高目标努力。2.从提高受训者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爱护仪器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人手,制订管理规范,为受训者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聘请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及时将科技信息专题论述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4.学校指导教师还要对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督导,及时排除影响过程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实习日志、企业意见等对实习的结果做出评价。5.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内容;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6.加强基地师资培养。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轮训校外实训基地带实训教师,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7.注重课程教材建设。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校外实训课程,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实训方面有所依据,提高基地实训效果,促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工作技能协调发展。

六、校外实训基地的学生管理1.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要教育学生严守安全用电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工艺规程;严守岗位职责,杜绝私自换岗、顶岗和缺岗;严禁酗酒、按时作息,保证睡眠;严格考勤请假制度,杜绝私自外出;指导教师全程跟班,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2.严格纪律。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入厂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厂纪厂规,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使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3.保证实习质量。必须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进行严格考核监控及考核。4.实习(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实训)报告。同时,由校企双方共同做好对每个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的考核、评分和实习(实训)总结工作。并在“学生成绩汇总表”上简述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情况,盖上公章,学生以此作为自己企业工作经历的凭证。

上一篇:国培班级简报下一篇: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