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任务(精选8篇)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篇1

一、实训任务要求

1、学生必须按照实习计划安排,认真实习工作,把所学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2、实习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实习过程中要做到勤学勤问,做好本职工作。

3、实习生必须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不得迟到、早退,礼貌待人,服从领导,尊敬师傅,爱护公物。

4、实习生必须跟班实习,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各实习小组之间不得串岗。

5、见习学生不得随意调换见习岗位,凡未经批准擅自调换见习岗位的,给予纪律处分,见习课程成绩记零分;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人身、货物和设备事故发生,爱护企业财产。

7、不得向见习所在单位提不合理的要求,不得干扰见习单位的正常工作。离开岗位必须经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离队。

8、实习指导教师对违纪学生有权终止实习或提出处分意见。

9、自觉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不得从事赌博,非法传销等不正当活动。

10、注意交通饮食等各方面安全,不得私自结伴外出游玩,未经批准,不得在外住宿;

11、学生不得利用单位电脑从事上网聊天,玩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利用单位电话聊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2、严格遵守考勤制度,见习期间,学生一般不得请事假,确有特殊情况,2天内向所在见习单位领导请假,3天以上须向带队老师请假,凡缺勤(含病、事假)超过见习时间1/4的,不予以评定成绩。

13、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实习单位的管理考核,认真完成实习工卡的填写。

14、实训结事后,每人要完成一份500字以上的实训报告。

二、实训应掌握的技能

1、了解物品、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2、具有收集、整理、编制物流数据资料的能力;

3、掌握物流法律法规、物流标准知识,具有物流安全管理和遵守相关物流标准的能力。

4、具有仓库管理、货物分类以及本企业主要商品验收、储存、保管、包装并进行货区货位规划、管理和控制仓储成本的能力。

5、了解仓储、配送的工作流程,掌握仓储、配送的质量标准、安全要求。

6、能参与确定运输工具采购方式、运输工具的折旧与更新策略,能进行运输成本预算和控制,并进行运输的绩效管理;

7、了解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与企业物流战略的关系,能选择并确定最佳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正确组织商品接收与发运;规划运输网络,制定运输计划与排程,进行运输生产调度和过程管理能力,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8、掌握物流营销的概念、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及预测,建立服务营销的坚定信念,做好对本企业各生产环节、企业外部从采购到销售的客户群的服务工作;

9、具有制定采购计划、货源疏导策略、供应商管理的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篇2

一、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一)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后盾。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 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 资金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 但是校内实训场所仍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开设实训课程的需要。同时, 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校外实训基地的不可替代性。类似生产实用型的课程, 教师很难在校内再现实施过程的真实场景, 教学质量从而大打折扣, 或许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为确保高质量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企业,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必不可少。

(二) 为产学研结合提供平台。高职教育与本地区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多数教师都了解行业动态, 加上专业知识, 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的平台, 进行横向课题开发, 为科研成果提供转化平台, 校企双方都从中受益。

(三) 为建设双师型队伍提供场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 伴随着高职教育兴起, 刚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占到了高职教师队伍的极大比例。大部分应届生都不具备企业工作经验, 有悖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提供真实工作场景, 将青年教师送入企业再学习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扩大双师型队伍规模。

(四)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 其目标就是培养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由于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形象思维能力强而逻辑能力稍差。企事业单位需要具备良好素质从事一线工作的人员, 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服务管理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不管是高职的人才培养定位, 还是学生特点都决定了高职教育更多需要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 而不是传统的陈述性知识。校外实训基地契合高职学生对知识需求的特点, 为学生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熟岗训练等实践教学项目提供场地。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职场氛围, 提前适应职场生活, 学生毕业之后可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减少职业困惑感。

二、整合区域资源, 建设高质量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存在建设难、维护难、合作形式陈旧、许多校外基地建设流于形式等问题。新时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 提升基地建设质量。

(一) 统筹规划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形成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力支撑。既要立足现实, 又要着眼未来专业规模的发展和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 且要满足校外职场体验、实境训练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使校内外实训互相衔接, 满足实践育人的需要。

(二) 实训基地建设要实现同院系不同专业间的共享, 并努力实现相近专业的基地共通、共建。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 以提高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将特别优秀的校外实训基地引进来,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积极创办“校中厂”。二是将企业的工作室引入校园, 由专职教师负责运作。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创造实际生产价值, 既弥补了青年教师企业工作经验不足, 又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大有裨益。

(四) 在互惠互利地基础上, 校企双方应确保专项资金投入, 促进基地长远发展。校方应有专项经费支持相关实训活动。双方可尝试互聘人员, 明确企业兼职教师工作量的认定, 并为企业来校讲座和教学的教师提供相应的课酬, 来调动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也应为提供技术服务的教师报酬, 同时为参与实训基地项目的优秀学生提供报酬。在此基础上, 可以实现双方长期稳定合作。

三、加强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的高低, 也决定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与高职院校只是一种合作关系, 校方无法单方面制定规定进行管理, 也由此给基地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校企双方应达成共识, 有义务共同维护基地。

(一) 制度保障。

按照“互惠互利, 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四方共赢”的原则, 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应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书》, 明确校企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义务, 同时也保障双方利益及约束双方行为, 保障基地正常运行。协议中应明确实训基地的接待和安排, 实训项目的制定, 实训指导人员的安排, 实训学生的待遇问题。为学生的实训过程和效果提供了保证, 为实训指导人员提供了提高自身能力的环境, 也为实训基地提供了人力资源, 达到多赢的效果。

(二) 人员安排及运作。

院系要提高对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视程度, 选派教师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企业也要派专人配合基地建设任务。同时要选择规模企业、优势企业发展成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每年的动态绩效考核, 及时淘汰管理欠佳的校外实训基地。

(三) 师资管理。

校企双方人员互聘, 人力资源充分共享, 如, 校方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做为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教学, 或者担任部分实操性的课程, 并主动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依托企业产品开发教学课题, 结合产品生产进行技能训练, 创设教、学、做合一的特殊课堂, 增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合程度,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同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这个平台, 校方人员作为外聘专家或技术人员,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使其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的助推器。

通过专人管理运作, 加之资金制度保障, 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能够为校方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并且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水根.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

[2].苌建峰, 贾芳, 袁超.高等农业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卢红学.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主体办学体制的互补互动[J].教育与职业, 2004

[4].朱华兵, 贾少华, 刘琼.优化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62-02

独立学院作为新型的本科院校,其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旨,而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独立学院不同于一本、二本,其招收的学生高考成绩不高,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但是灵活性高,好交际。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果单纯依赖校内培养,力度不强,效果不明显,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往往与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差异性。减少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差异性,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实习期的学生,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行之有效的首选方案。

一、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对此,应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仅能解决学生固定实习地点,实习生能更好地应用在学校所学知识,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为实习单位提供优质的实习生,解决实习单位人手不足方面的问题;同时,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研究开发,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困境

(一)学校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领导重视不足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并有专门经费支持,成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有专门人员与各实习基地洽谈建设事宜,长期与实习基地保持紧密联系,实习基地建设才得以落实和长期保持。

(二)实习基地本身情况的差异性

学生的实习一般分为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两类。对于教育实习,实习地点一般集中在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学校因其要保证教学的稳定,有时不希望实习生参与教学,特别是初三和高中(涉及到中考和高考);而独立学院作为新型大学,和传统师范类院校不同,其培养的师范生素质问题,也是中小学重点考虑的。任何学校总希望“强强联手”,希望高校学生能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能更好激发中小学学生对于大学的向往,增强其自身的动机等,同时又需确保高校实习生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不影响科任教师的教学,不影响学生的学习。

对于专业实习,实习地点一般集中在除了教师职业外的其他各行各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对于部分企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小作坊式,而是现代化的流程,对于员工需求不是特别高,这使得高校实习生进入企业后,普遍感觉“没事做”;如对于部分销售类企业,他们主要就是要求实习生分发传单,做企业推广方面的工作等。

三、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议和措施

(一)建设实习基地前,应先依据一定需求确立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建设前,应优先考虑各专业实习特点,如果是教育实习,实习基地应选择中小学。在选择中小学时需考虑该校的办学质量,不要求一定是省重点中学,一般的示范性学校是重点考虑的对象。学校已有一定历史底蕴,达到一定规模,师资稳定有梯度,实习生在这样的学校实习,既能接受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体会学校先进的管理模式,又能向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请教,寻求合适自身的专业成长途径。其次,选择实习学校时应考虑其是否能容纳一定数量不同师范专业学生,并提供学生住宿等客观因素;同时要考虑该校的教学情况、师资情况以及对实习生的主观接纳度。再次,学校的类型也要保持一定程度多样性,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等,如果能建设多样性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去见识不同学校的教育,对于其了解中小学教育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因学校办学经费有限,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应适当考虑周边的中小学,这样能便于管理,又节约成本。

如果是专业实习,建设教育实习基地需考虑的因素也是专业实习基地需考虑的因素。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既要考虑实习企业的规模性、发展性,也要兼顾到其是否愿意接纳实习生;此外,因专业实习基地容纳实习生人数有限,有时可考虑短时见习方式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经常性参观学习,但不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

(二)建设实习基地过程中,应保证学校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

实习基地建设从选择期到建设期,再到长期运作期都是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的,如果学校不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不设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单靠系里的力量,学校整体实习成效不明显,实习基地建设容易流于形式。学校给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主要是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副院长领导、教务处和系主任组织的实习领导小组,专门指导实习工作;并成立实习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与实习单位外联、洽谈、挂牌、后期互访等方面;根据实习基地情况特点,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人研究学生的实习应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进行调整等,这需要领导给予一定的政策保证才能完成。

(三)建设实习基地成功后,要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

现代化社会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合作只有达到“双赢”,才富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因此,学校应与实习基地签订协议,应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通过实习基地这座桥梁,达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目的;定期与实习基地共同参与研讨会,就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调整。实习基地是实践第一线,要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学校根据一线经验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学校还可以派专任教师与实习基地专家合作研究项目,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学校可以利用已有资源,对实习基地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促进其专业化成长,提升实习基地的综合竞争力;学生进行岗位生产实习,一方面降低劳动力成本,使得企业效益间接增加,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实习期对实习基地的了解,对其生产的产品信任接纳度提高,反过来成为其产品的“推销者”等。

(四)建设实习基地成功后,要考虑实习基地本身的困难

实习基地确立,是提升学校品牌度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实习基地毕竟不是学校的附属机构,如需保持两者间良好的合作关系,除了“双赢”,基础的“以己度人”需要保证。如对于教育实习基地,因目前的应试教育下仍是以升学率高低作为学校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标准,而学校的实习生进入学校,不管在学校生活环境还是在教育教学环境中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有时实习生角色转变不到位,部分实习生为了与实习学校学生拉近关系,套交情,其在与实习学校学生沟通时尺度把握不准,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对于专业实习基地,因部分企业专业化流程较强,员工的工作有时过于“简单”,如在流水线上担任装货一职,实习生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但是对于这种类型的工作容易产生倦怠心态,因轻视而马虎大意,反而影响了生产等,实习单位对其无法监管处罚,因此需要学校及时处理,最好能不时加强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保证实习单位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杨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2]杨艳秋.地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机制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项目(2011JGA147)

【作者简介】檀 俊(1981- ),女,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教务处质量科科长。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篇4

发布时间:2011-06-06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它的建设是学院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第二条 校外实训基地由学校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协商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各施所长,互补所需,双方受益,义务分担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 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具有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设备数量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实训教学需要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学院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能够承担、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关系紧密,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

第四条 根据专业与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校外实训基地应专业对口,相对稳定,就近就地,尽可能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及鄂尔多斯市,既便于开展工作,又有利节约经费,满足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具备实习实训学生食宿、学习、卫生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条件。

第五条 学校优先支持层次较高、接受我校师生人数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优先考虑有联合办学、技术转让等协作关系或校友集中的企事业单位。

第三章校外实训基地的任务

第六条校企双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共同制定实训课程标准(实训大纲)、实训计划、实训项目方案,合作编写实训

教材。

第七条承担学院相关专业的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专业技能资格鉴定等教学任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产学结合。

第八条承担师资队伍的培训,促进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学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

第四章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职责

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负责管理,即学校职责与实习基地企业职责。其中学校职责主要包括教务处职责与教学系职责。

第九条教务处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学院、各教学系专业建立实训基地的计划,对全院各实训基地的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

2、审查已经联系的实训基地和有关的合作协议,协助各教学系做好有关实习指导教师聘用等方面的工作。

3、组织优秀实习实训基地的评选。

第十条 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

1、负责协助相关的系联系建立实训基地。

2、负责协调各系与实训基地的关系。

第十一条 教学系工作职责

1、各教学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负责选择实训基地的单位和场地,与企事业单位洽谈具体建立实训基地的事宜。

2、负责选聘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

3、选派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及时与实训基地联系,并与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一起,共同管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参加实训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实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实训基地共建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

4、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经常与实习基地保持联系,切实做好实习实训学生的管理工作。

5、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实训基地合作开发实习实训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实习实训教材、指导书;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制定实习实训实施方案

6、负责将建立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有关的资料收集归档。

第十二条企业工作职责

1、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选派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的相关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实习实训指导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指定相关职能部门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组织指导、管理实习实训工作。

3、组织指导实习实训的相关人员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共同组成实习实训考评小组,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全面考核与评定。

4、负责对实习实训师生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积极协助学校处理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有关事宜,为实习实训师生妥善安排好食宿、交通等。

5、为教师提供部分实践岗位,承担教师的培训任务。

6、在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许可范围内,征求毕业生本人意见后,实训基地共建单位可优先选聘有关毕业生。

第五章实训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第十三条校企双方有共建实训基地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实训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由学院或教学系与企业签订建立实训基地协议书(一式两份),由教学系、实训基地各执1份。

第十四条实训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一般为2~3年。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双方合作目的;

2、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

3、双方权利和义务;

4、实习实训师生食宿、学习、交通等安排;

5、协议合作年限;

6、实习实训期间意外事故处理;

7、其他。

第十五条对协议到期的实训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第十六条学校或教学系与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书后,学校授予实训基地“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实训基地”铭牌,具体名称由基地共建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七条 实训基地的检查与评估。为促实训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教务处应会同学院各有关部门不定期地到基地检查、评估学生实训情况。对协议到期的实训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决定是否续签合作协议。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2010年12月3日

附件

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懂技术、能动手、会管理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校企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共同发

展。甲方与乙方,协商签订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规范双方责任。

一、甲方的权利与责任

1、有权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和工作的前提下前往乙方对学生进行指导或管理,有权向乙方了解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

2、派遣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做好实习实训前的动员、培训工作以及实习实训中的管理、检查、协调工作,实习实训后的考核和其他工作。

3、负责实习实训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乙方的保密制度、安全制度和其他相关规章制度。

4、优先为乙方提供有关专业信息、技术咨询,并开展技术协作;有义务对乙方在职人员进行有条件的技术培训并为其继续教育提供便利。

5、对乙方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优先聘请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

二、乙方的权力和义务

1、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生的工作能力对实习实训内容进行调整。对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有违法、违纪和违规行为的学生有权终止其实习实训活动。

2、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选派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4、负责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积极协助甲方处理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有关事宜,为实习实训学生妥善安排好食宿、交通等。

5、实习实训结束后,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与考核,与甲方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6、为甲方教师提供部分实践岗位,承担甲方教师的下厂实践锻炼任务。

三、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四、协议签署后,甲方给乙方挂“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铭牌。

五、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年,根据双方意愿可长期合作,经协商后再续签协议。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合法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 篇5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宁波经贸学校

为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遵照《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精神,本着互相支持、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由乙方在甲方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现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在不影响甲方的正常用生产情况下,为乙方专业老师和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条件。

2、配备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和生产要求的指导。

3、做好实习实训前的企业制度、纪律和生产安全教育,落实实习实训期间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工作,并在实习实训结束后,对实习实训学生作出鉴定。

4、为乙方实习实训学生提供一定劳动报酬。

5、根据甲方当年的用工需要,吸纳乙方优秀毕业生。

二、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尽力为乙方职工培训提供便利。

2、加强对实习学生和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

3、为实习学生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4、配备教师协助甲方共同做好学生的实训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

5、根据甲方用工需求,优先向甲方推荐优秀毕业生。

三、其它方面:

1、其它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解决。

2、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本协议书有效期限从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公章)(公章)

地址:地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篇6

摘 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实现课堂知识的真正转化,实现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48593.htm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训

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提高综合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

内和校外,校内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实训场所,校外则指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成设置在企业内部的供学生实习操作的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局限性

1.1 空间场所有限 校内实训场所空间有限,因为要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实训场所,所以学校可提供的实训场所无论在面积还是空间上都受到限制,因此所建立的实训场地也只能模拟真实物流企业的一部分,不可能把企业的全部照搬到学校里面。比如就托盘货架而言,校内实训场所只能提供几排或者几层,不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真实的物流企业托盘货架区是什么样子的。

1.2 实训资源不足 校内实训场所一般属于一次性建设,或者根据未来教学需求逐渐添置设施设备,就某种设施来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期间,可能该种设施是最先进的,但是在后期就赶不上行业发展而进行更换,所以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企业一样根据发展需要,随时购置新设施设备。

1.3 师资力量受限 学校指导学生实训的教师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高校本专业毕业直接招聘到学校的,一部分是在企业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后重返校园的。而对于这两部分教师,都存在传授技能上面的不足。直接毕业参加工作的老师,理论技能比较强,在指导实训时也主要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教学,不能按照企业实际操作进行指导,而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无疑是在技能上弥补了理论教师的不足,但是这部分老师在进入校园后与企业完全脱了节,对于新的事物及技能很难及时了解掌握,不能给学生进行及时的更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2.1 弥补校内实训场所不足 校外企业场地足够大,设施设备足够先进,单就从这一点看,就是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比拟的。企业作业场所是根据不同业务需要建立的,如沃尔玛天津的作业中心就是平仓,方便普通商品进出库。联

想北京的基地是平仓与立体库相结合,并采用最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及时的完成客户订单。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无法看到,感受到的。

2.2 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实际操作,会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对具体业务操作会有真实的了解。通过企业实际操作,学生还会遇到具体问题,并就问题展开思考及寻找解决办法,而物流企业可以指导学生业务操作的人员全部来自企业一线,拥有真实具体且现代的实际操作经验,完全可以把现实的业务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可以做到无缝连接。与此同时企业的指导教师也具备该行业的素养,这也是我们学生在学校内无法学到的。

2.3 提供学生就业机会 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毕业即失业,从刚刚过去的长春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火爆场面,我们不难了解,对于新晋毕业生就业的压

力有多大。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自身的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外,在校期间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比如某个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那么他在毕业后可能会收到企业的邀请加入。这总比拿着简历在企业的质疑声中不停的宣传自己要容易的多,而通过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行业人士,这为学生将来进入该行业提供更多的资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实训基地难开发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首先,是否有合适的物流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我们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一定是经过筛选并且适合学生实习实训的,而就这类企业而言一般是规模大,业务强的行业领头企业,那么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类企业是否愿意在作业期间让学生参观,甚至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操作呢?其次,校外实训

基地建设是否需要学校投入。如果企业本着校企合作的意愿与学校合作,那么可能就会要求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同时,要求学校要有必要的投入,那么就这种状况就很难达成合作意识。最后,校外实训企业提供的业务实训能否同校内学习进度相匹配呢?

3.2 学生不易于管理 我们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一般几十人动辄上百人,我们能否实现把上百人拉倒企业实习实训呢,很显然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期间是很好控制的,但是一旦进入企业,很可能状况百出。比如学生还不太习惯突然间跑出来这么多叉车,并且这些叉车在快速移动着,而我们对于学生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安全,然后才是其他。

3.3 谁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条件 学生如何到校外企业实训,是像企业工人一样早八晚五还是像住宿工人一样常住企业。如果早八晚五,学生要怎么去,学校出车?企业出车?学生自

行出门?如果常住企业,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寝室?学生的伙食要怎么办?这又是一道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就上诉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无外乎就是学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校外实训成本。学校应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及必要的成本输出,比如为学生提供班车或者为学生实训期间购买保险等。而就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选择在企业业务繁忙时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触摸到业务,另一方面企业也缓解了企业业务高峰时期的压力,如京东商城,可以选择在促销时接纳学生实训,而对于这类电子商务平台其促销时段基本是每年的固定时期,这样专业在设置课程时也可以根据行业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外出实习实训。那么对于核心的学生应该做哪些呢,学生应该在学校时就充分接受理论知识的培养,然后学校在学生到校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篇7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号) 中指出, 高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 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 紧密联系行业企业, 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紧紧依托专业优势, 围绕行业与人才特点, 注重实践教学, 强化校企合作, 积极探索完整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特别是探索新形势下校企组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强调, 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 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 建设高水平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提出

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银行及其他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 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 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 这种就业情况体现了会计专业就业面向多行业、企业分布广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满足多行业对技能的需求, 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可因校外单位而异。

(一)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就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 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 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 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 实现经济效益, 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但为师生创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 还可以利用其创造的经济效益, 用于购置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 加强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 这样就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 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是行业、企业等提出的培养目标中的能力项目和能力标准。 强调实训基地建设 (硬件) 是为软件服务的, 是为培养目标中能力培养项目和标准服务的, 整个基地建设要有系统性观念。

2.实用性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并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规律相适应;适应以能力训练为主线, 体现现代高技术的设计性实验和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 做到真题真做,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仿真性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 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岗位; 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 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 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做到面向学生, 面向行业、企业, 面向社会。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做到全面开放, 构建与行业、企业、社会的良好沟通渠道, 能够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技术服务, 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通过企业技师和学校就业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的聘任, 也使得企业和学校的联系更紧密,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生产发展的动向可以及时反馈到学校, 学校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能更及时、准确地反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前瞻性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教学场地的构建、设备设施的配备、管理模式的构建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训设备要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能体现近几年内先进的技术手段, 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

6.多功能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多元的, 包含实践教学功能、研发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等。 它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场所, 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单位, 是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 是终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的依托。

三、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一)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高职院校要立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 充实、更新、提高会计实训基地水平, 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化、辐射化。 要完善实训体系, 不仅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改建、新建一批理念先进、功能多样、设备一流的会计职业岗位实训室群, 形成一个仿真环境, 集企业注册登记、银行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申报全流程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还要建设一批能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 要重点建设一批与高职院校深层合作的企业群,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层合作关系。 合作的重点企业应当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有社会责任感的规模以上的企业。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 结合双方需要, 充分发挥双方优势, 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 开发各种合作项目或合作领域, 加强相互了解, 经过一段时间后, 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举行学院实习基地挂牌仪式。 校企协作实训实习基地要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可向学生提供在企业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车间、营销部门、物流部门、研发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培训部门、评估部门和财务软件公司售后服务部门等的顶岗实习。

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岗位实训中学习掌握工作技能要领的一套方法。 要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的探索, 构建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的流程, 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这不仅为校外实训阶段的考核提供了评价方法, 而且为学生进入社会开展终身学习架设起桥梁。美国学者RM加涅提出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模型——DDIE模型进行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以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 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

DDIE模型的五个基本阶段的具体内容是: (1) 分析, 分析阶段要求确定通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即确定教学目标; (2) 设计, 设计阶段要确定课程计划, 它的载体是学习领域 (按照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所划分的学习范畴) ; (3) 开发, 开发阶段即确定用于学习环境的资料; (4) 实施, 即建立一个充分满足情境要求的学习管理系统, 学习系统包括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 , 确定学习目标 (企业确定) , 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 (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 , 评价 (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 ; (5) 评价, 即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 课程计划应建立一套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同时, 确定学习评定表, 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体系。

(二) 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为动力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之一是校外单位能弥补大学生校内实训空间、环境单纯的不足, 其场地、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先进性, 能为学校实训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 经过建设能成为学校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条件之二是高职的人才、科研技术等优势, 能为企业服务。两个条件为学校与校外企业之间搭起“互利共赢”的桥梁。

在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 按照与企业的合作程度, 可以将合作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形式。紧密型合作, 是学校参与企业的职工培训、技术指导甚至部分生产经营过程, 企业参加学院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论证、重要教学文件制订、 财会人员兼任实践课教师及企业内实训教学过程, 为学校提供部分办学经费或在学校内建立企业实习工厂 (场) , 为企业冠名班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实训岗位和就业岗位, 并提供部分助学资金支持。松散型合作, 是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为主, 学校基本不用投入硬件建设经费, 学校在实习前联系好基地单位就能使用。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基地单位与学校会计专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和比较牢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学校教师与基地单位的科研课题工作密切联系, 带动了学生实训, 基地单位愿意长期为会计专业提供稳定的教学实习条件; 二是基地单位希望通过学生使用企业的产品为其做广告宣传。

(三) 以实现教师的实践创新为核心

实践能力强、 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师资队伍培养的基本条件。 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 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应制订一系列教师参加实训基地建设、 在实训基地中锻炼和从事实训教学、科研活动的规章制度, 使教师在产学研结合教学实践中得到提高。 首先, 学校要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 给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技能锻炼的平台, 并以制度来规范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活动, 青年教师通过实训基地锻炼, 基本达到职业技能培养所要求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训教学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其次, 通过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活动, 培养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 再次, 鼓励教师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 从事科技创新与研发活动, 提高学校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最后, 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 增加实践课程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工作工程是指在企业里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会计工作过程, 也是会计人员、工具和工作行动等几个要素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 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组合, 使其得到要求的工作成果。 实训学生所在企业、 所在岗位的典型工作的确定, 为学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内容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而实训学生完成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可以作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 进而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内容, 使课程教学更贴近企业运作实际, 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一届又一届实训学生完成的岗位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积累, 为学校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的教学素材。

(四) 以规范学校的科学管理为保证

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效益, 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学校要成立以校领导牵头、校企双方参与的实训工作领导小组, 由企业相关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实训基地管理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参加, 研究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重大事项, 协调使用各种实训资源, 确定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 考核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效果, 检查基地生产经营情况;制订有关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实训基地人财物管理、经费使用、生产经营等管理文件, 使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营管理安排达到科学化、规范化。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 学校要转变传统的只有教学投入没有产出的旧观念, 实训基地运行与市场接轨, 按现代企业模式管理和运作, 变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 将教育教学任务同生产任务统一安排、密切结合, 实现教学、实习、科研、经营服务的一体化, 不断增强实训基地的自身造血功能,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办学成本。 在对学生的管理中, 学校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学生的实训, 既注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等才能。 在实训考核中, 同时将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管理才能等纳入考核范围, 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素养。 高职院校要设立校企合作处, 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工作, 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 对各二级学院安排技能实训、企业实习, 校企合作项目等进行立项备案、过程督导等。 同时要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考核办法》、《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企业捐赠教学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指导校企合作项目的有序开展。 在实训教学与管理上, 学校要始终坚持产学结合。 制定出详细且适合实训企业的实训教学计划, 并与实训企业的生产技术、人事管理等部门协商修订, 使双方都对实习的技术内容有足够的了解, 以利于实现实训培养目标。 在企业实训过程中, 学校专业教师常驻企业或定期指导。 面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问题, 校企共同制定出详细的实习管理条例, 对实习学生有分工地进行常规管理和技术指导。

要积极探索双导师制。在工作中它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个是班导师与校外实训活动的职业导师相结合; 另一个是实训工作的带队导师与实训单位的导师相结合。 双导师制首先来源于毕业实训, 按照实训方案, 学校和校外实训单位在每个实训点上都要各派教师负责, 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 主要工作是由实训单位指导教师在具体实训业务上予以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业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将所学知识与实训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 以推动社会的全面服务为己任

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 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是会计专业的重要职责。 学校要依托人才技术优势和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社会服务活动。首先, 以实训基地为平台, 以技术优势为依托, 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与咨询活动, 使企业获得经营管理的前沿技术以及相关信息和服务。也就是说, 学校和学生要在校外实训过程中向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并且企业通过实训基地的长期建设持续获得这种收益。

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拓宽学生实习就业的渠道, 促进优质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密切校企关系, 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 拓展职业培训业务。因此, 会计专业要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加强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 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 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实训教学形式综合性强, 涉及面广, 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 应当互相支持、共同建设, 提高校外基地建设的内涵与层次, 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贡献力量。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巩固专业知识、训练核心技能、强化职业道德的重要教学平台。实训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 也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 其教育功能如何得到充分发挥和具体体现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校外实训基地,核心技能

参考文献

[1] .林松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12) .

[2] .丁佟倩.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0) .

[3] .张明瑜, 张慧德, 金静红, 黄海瑛.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6) .

[4] .丁建洪, 徐洁, 兰杏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篇8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工学结合通过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融合的方法,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参加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能力,达到 “做、学合一”、“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岗位、课堂合一”,将工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习于职业岗位,工作于学习环境之中。笔者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就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谈点浅见。

一、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特色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要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坚持教学创新,优化教学模式,狠抓特色建设,着力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体现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一大批高星级酒店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基层管理人才为目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围绕酒店服务产业,在人才培养、社会职业培训、应用技术服务、项目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作用;以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旅游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航空服务等专业的建设。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自1986年开办以来,先后有过几次专业名称的改变,但始终是针对饭店、酒店、宾馆、旅店等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指导教学、培养人才,始终贯穿着职业教育这条主线,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积累了一些经验, 2008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高职重点示范建设专业,并确定为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特色专业,武行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特色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办学历史悠久,取得骄人成绩

1986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综合性的饭店餐厅服务专业教材《餐厅服务学》。1983年起,作为原国家商业部武汉培训中心,承担商业部委托全国酒店、餐旅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金牌服务技师的培训任务,至今共开办了45期,从1981年至今,我系教师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和出版专著累计100多万字,影响较大的有: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华饮食文库中》的《中华筵席宴会大典》及《中国餐饮服务大典》等。我院多次派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级酒店技能比赛,先后获得“彭祖杯全国服务技能比赛”二等奖;“武汉市旅游院校技能比赛”一、二等奖;湖北省教委系统“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优秀奖、组织奖等。 2006年,酒店管理专业获批为湖北省教改试点专业。2007年,酒店管理主干课程《酒店督导管理》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8年获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还获得了一项市级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酒店管理教研室被武汉市教育局评为“创新示范岗”。2008年“餐饮技能与服务实训中心”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餐饮技能与服务实训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训基地。

(二)探索出了一套基于工学结合的“循岗导教•2AB”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在深入调查研究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职业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遵循培养目标的准确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办学形式的多样性等职业教育原则,探索出了一条酒店管理专业“循岗导教•2AB”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循岗导教”为人才培养理念,按照A、B、A'、B'四个培养环节,对酒店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培养内容、培养规格、教学过程诸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组合,使培养的学生达到酒店管理职业岗位和相关专业群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专项技能、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培养模式。

(三)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程特色日益突显

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分解为基础的阶梯式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职业素养养成模块、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强调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重构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新开发的《饭店服务基础技能训练》和《饭店业务流程与管理训练》,这两门综合实训课程采取连续上课、模块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突出了专业能力与技能培养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同时一些课程模块直接引用企业模式和企业的培训课程,该课程自2006年开设以来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得到了实习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四)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特色明显

校内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先进的餐饮技能与服务实训基地,建立了模拟仿真的酒店职业情境、能够满足所有酒店服务基础技能的模拟训练和管理实务模拟训练。现有面积为800平方米实训楼一层,其中前厅服务实训室1个,客房服务实训室1个,餐厅服务实训室1个,中餐豪包实训室1个,西餐与酒吧实训室1个,可以同时容纳200人进行实训练习。

构建了基于“循岗导教•2AB”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训体系,体现人才培养的阶梯式和渐进性,在实训课程体系中体现模块化。

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在承担校内实训课程教学的师资中,企业人士占到了80%,还有一些实训模块直接引入了本地著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工作流程模式,我们在教学中将企业的工作流程模式作为教学内容,如香格里拉大饭店的宴会管理系统、华美达的员工评估系统等运作模式,保证了实训课程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实训课程的考核实行综合考核。一方面实训课程的考核重视平时表现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另一方面实训课程考核移植和参考了酒店企业员工考核的一些方法和模式。实训课实行“教师团”授课模式。实训课程由多名教师组成教师团队进行授课,设有主讲教师、实训教练、实验员(或称助教)等教学岗位及职能,在一些示范和训练课程部分,由“教师团”成员共同上课,每名教师会担当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

(五)贴近市场育人才,学生就业机制别具一格

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瞄准社会需求,专业设置找市场,培养了适需对路的酒店专业人才,近几年来,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供需比在1:3左右,就业率均在98%以上;通过突出以技能为中心,教学过程“贴”市场,使学生具备了熟练的操作能力,到岗即能胜任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通过紧密依托行业,实习教学进市场,密切了与行业之间的关系,稳定了教学实习基地,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由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酒店管理专业成为很多考生踊跃报名的专业,近年来,我院酒店专业报考人数年年攀升,每年录取人数由2002年的40人已上升到现在的200多人。

(六)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名。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3人;中级职称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专职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人数有4人;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10人,企业兼职教师有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酒店经理和成功的酒店企业家等。本专业已形成了爱岗敬业、行业中有一定影响的出类拔萃的教师群体,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我专业教师为企业进行咨询管理,提供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条件,提高了教师的“双师型”素质,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专业主讲老师大多受聘于武汉各大酒店担任咨询顾问,如薛兵旺教授受聘于武汉小蓝鲸酒店管理责任公司任高级咨询顾问,曾凡琪老师现受聘于武汉先之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任首席顾问,主持企业策划咨询项目,受邀为省内外多家企业进行企业诊断、营销策划、管理体系设计、员工培训等工作,崔智琼老师受聘为三五醇酒店管理公司任高级顾问……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广泛开展社会技术服务,服务区域经济,发挥自身的专业及理论优势,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咨询和策划,多年来已服务过数百家企业,如武汉的纽宾凯、小蓝鲸、楚灶王、明星花园等酒店;北京的九头鸟、大雅梨;温州王朝酒店等酒店。我专业的主讲老师还承担了武汉市艳阳天商贸公司、新宜大酒店、好世纪酒店管理公司、应城汤池温泉酒店、武汉三角湖度假村等酒店企业的内部培训工作,为这些企业的人员素质提升、效益增强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校外实习基地运作规范与管理流程

1、实习前的准备。每学期根据酒店档次和岗位,由实习管理室负责人下店了解和考察酒店管理状况,筛选酒店。实习管理室负责人将本届实训基地与教研室老师见面,听取意见和建议,确定实习指导老师。提前一月召开实习动员大会,邀请优秀实习生分享实习体会。由实习管理室负责人介绍实习酒店基本情况,公布实习酒店与岗位,供学生参考选择。宣布本地与异地实习管理条例及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到市级指定的卫生防预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取得了健康证。学生根据所公布的酒店与岗位及个人条件,提出个人申请,并取得家长同意。根据个人申请,由实习单位领导来校分别面试学生。公布酒店及岗位录用名单。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建立联系网络及下店时间,分发实习手册及填写要求及管理要求。根据各酒店进店时间,由指导老师带队入店报到。与酒店签定实习管理协议书。

2、实习过程管理。指导老师每周下店一次,随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解决实习中的思想和生活问题。每二月要求酒店提供一份学生工作表现评估表,加强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系部领导定期下店巡视,关心学生生活和工作,解决疑难问题。进行奖惩通报。

3、实习结束管理。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做出实习鉴定,反馈校方,并给实习生颁发实习合格证书。指导老师根据实习单位鉴定和过程管理,界定学生实习成绩。回校第一周学生上交实习总结报告,第二周组织班级实习总结,评选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团队名单,上报系部。第三周系部组织召开实习总结大会,交流实习体会,宣布优秀个人和集体名单。系部根据本学期实习总结情况,修定下届实习管理方案,调整下一步实习计划。

参考文献

1、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李斯杰;;试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03期

3、冯旭敏,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02期

上一篇:建队节活动下一篇:标准的简单门面出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