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紧急预案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暴露紧急预案(精选5篇)

职业暴露紧急预案 篇1

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病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事件(即意外事件或针刺事件)。意外事件需按应急程序处理。

二、医务人员:指在医疗机构中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不仅仅指医生和护士,还包括各类检查室如心电图室、内镜室、微生物室、临床病理科等的工作人员、临床药师、实习医师、保洁人员和污物处理人员等。

三、组织管理

1、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的组织管理由医务部和护理部负责。

2、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应急专家小组。职责:对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对针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实施;加强宣传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

3、具体执行部门

医务部:医师、医技及后勤等人员职业暴露后的调查、核实

护理部:护理和保洁人员职业暴露后的调查、核实

院感办:医师、医技、护理及后勤等人员职业暴露后的调查、核实,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的技术指导

实验医学科临床微生物室:意外事件发生接到报告后在24-48小时内完成当事医务人员和接触源病人血清HIV和HBsAg相关检测并在保健科安排下进行血清学随访。

四、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

(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

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

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

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在护理、操作或手术时,必须严格执行正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其它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操作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必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其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围裙,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3)建议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参与血源性传染病 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规范的操作程序,防止发生意外针刺伤事件。

5、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或进行安全处置。

6、摒弃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的原有操作方法,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拿着污染的锐器在工作场所走动,避免意外刺伤他人或自伤。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

1、实验室应经常保持清洁,工作台面溅有标本液时,应立即消毒。

2、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防止头发接触标本或培养物,手上有伤口时应戴手套。

3、标本的采集、接收时不能污染容器的外部,运送过程中防止破碎和外溢以防交叉感染。

4、尽量少用注射器针头和其他锐利或机械吸取器,必须使用时,应注意防护意外刺割伤。

5、工作完毕应彻底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五、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

1、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后用0.5%碘伏或艾利克消毒;如果是黏膜则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当事医务人员应认真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签署意见后分别交医务部、护理部、感染管理办,并到感染管理办办理相关手续。

3、感染管理办对医务人员外伤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登记,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具体部位和损伤的情况等,同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4、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件后应在24-48小时内完成自身和接触源病人血清的HIV和HBsAg相关调查,血清学随访时间为1年,同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六、医务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外伤事件应急处理程序:基本处理程序同上

1、第一种情况:医务人员未曾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后无反应者)

(1)接触源病人HBsAg(+),应在24小时内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效价200IU/ml以上,HBIG注射愈早愈好,最晚不得超过48小时。同时建议实行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0,1,6月方案,每次10ug肌注。对接种处理的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

(2)接触源病人HBsAg(-),可建议其接种乙肝疫苗。并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

(3)接触源病人不明时亦应在24小时内肌注HBIG,无论后来证实接触源病人是否HBsAg(+),亦可建议其接种乙肝疫苗。

2、第二种情况:医务人员已接种乙肝疫苗,抗-HBs滴度≥10IU/ml,只需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追踪。

3、第三种情况:医务人员已接种乙肝疫苗,但检查无抗-HBs反应,或抗体滴度<10IU/ml

(1)接触源病人情况不明或HBsAg(+),应按未接种疫苗情况处理。

(2)接触源病人HBsAg(-),可建议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或加强针注射。

七、丙型病毒性肝炎暴露后预防:鉴于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及血制品,仍有相当比例的感染者受感染途径不明,加之丙肝尚无疫苗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供预防,故丙肝的职业暴露防护,应主要以认真避免意外针刺伤为主。如不幸发生暴露后,除局部伤口处理外,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需对刺伤医务人员进行血液学追踪观察。

八、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应急处理:如不幸发生暴露后,除局部伤口处理外,应预防性用药,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职业暴露紧急预案 篇2

关键词:职业危害,暴露限值,规则

化学品泄漏应急时,最重要的是根据事先设定某种目标或预计后果(如即刻死亡或接触30 min不致不可逆损伤等),确定某种可能产生该后果的暴露限值,并以此推算相应的可能达到该暴露限值的距离或范围。因此,要进行毒气泄漏危害区域评估,除了要有安全、科学的数理论模型,首要之务是界定暴露限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外现行职业危害暴露限值。

1.2 方法

通过对常见紧急暴露限值定义、制定规则及限值值等方面综合比较与分析,提出紧急暴露限值优选规则。

2 结果

2.1 常见暴露限值

2.1.1 毒理学指标

包括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死量(LD50)等。化学品使用手册、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等还提供对人体造成不同影响的浓度数据,往往来源于动物毒理数据或经验推断,如氯气危害资料[1]。见表1。

2.1.2 国外常用暴露限值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GCIH) 每年复审、公布1次阈限值(TLV),又为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短时间接触阈限值(TLV-STEL)、上限值(TLV-C)3种,它不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卫生标准,没有法律约束力。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布容许接触限值(PEL),此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英国卫生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每年颁布职业暴露限值(OEL),编入《年度职业暴露指南》。WHO的一个专题研究组2000年提出保证健康职业接触限值(HOEL),其不考虑工程技术措施或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同国家可根据各自的国情加以修正,作为本国的实施限值。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 提出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浓度 (IDLH),主要用来决定呼吸防护装备所需的等级。日本产业卫生学会推荐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标准,德国对某些致癌物所采取的技术参考浓度限值[2,3]。

2.1.3 我国职业卫生标准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现行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属强制性标准,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和最高容许浓度(PC-MAC)3类[4]。

2.2 紧急状况暴露限值的应用

2.2.1 国外现状

针对大众安全,美国联邦紧急管理署(FEMA)建议取下列最高数值为安全紧急限值:IDLH/10、TLV-STEL、TLV-TWA、TLV-C。美国国家毒物学研究委员会(NCTR) 针对一般社区大众与应急专业人员分别制定短期大众紧急规范浓度限值(SPEGL)和紧急暴露规范浓度限值(EEGL)。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IHA)制定了1套《应急行动计划指南》(ERPG),界定了化学物ERPG-1、ERPG-2、ERPG-3三个层次的浓度限值。美国环保署(US EPA) 建议采用IDLH的1/10作为暴露限值,即所谓关心浓度限值(LOC)。法国使用LC1%(即1%实验动物死亡的浓度)作为死亡暴露限值;荷兰政府紧急应变规划界定“受伤”暴露限值为LC50(30 min)/40、致死暴露限值为LC50(30 min);巴西规定对于毒性物质所作的安全距离限值为LC1%[5,6]。

2.2.2 国内进展

关于暴露限值选用规则,我国尚无法规、标准层面上的具体规定,亦未见开展系统性研究的相关报道。从现有研究文献分析,台湾学者多主张采用ERPG标准,而大陆学者多采用毒理数据、IDLH、职业接触限值等。

3 讨论

3.1 国外选用规则

国际上关于紧急情况下暴露限值的确定并没有统一规定,各国根据本国的研究制定了不同的暴露限值确立规则。这些暴露限值(或称终点浓度、目标浓度、安全浓度等)的来源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①采用IDLH、职业接触限值:如美国联邦紧急管理署(FEMA)制定的确立规则;②采用LC50(LD50)、LC1%毒理学资料等毒理学数据:如法国、荷兰、巴西等;③重新制定标准,如AIHA制定了一套《应急反应规划指南》,定期修订数据。

3.2 国内工作基础

目前涉及的有关暴露限值选用的现行标准主要包括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Z/T 195-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等。这些标准对于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IDLH环境: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空气污染物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IDLH浓度;②非IDLH环境:若空气污染物浓度未超过IDLH浓度,根据国家卫生标准计算危害因数。其中,危害因数=空气污染物浓度/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浓度[7]。因此,在呼吸器选择方面,国家相关标准主要采用了IDLH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为参照阈值。

3.3 限值指标性质分析

LC50、LD50有时会作为暴露限值,但相关毒理学数据多来源于动物实验,事实上与人体毒作用有较大差距,若直接引用具有相当的盲目性与风险性。一些国家选择LC50的1/10~1/40比值作为备选标准,在一定程度也反映直接引用毒理数据的不确切性。

ERPG由AIHA制定,在北美地区得到广泛应用。3个层次的浓度阈值定义明确,每年更新,目前已有约130项标准[8]。但ERPG在国内未见系统研究,亦无法律法规层面的依据。从我国现行呼吸器选用标准分析,主要应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与IDLH。而安全暴露浓度也可以理解为不需呼吸防护的阈值,因此,国家卫生标准与IDLH也应适用。IDLH由NOISH制定,目前有388项标准[9],已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我国法定的职业暴露限值标准,具有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往往以毒理学、临床指标、健康效应观察为基础,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充分考虑人群安全系数。现行GBZ 2.1-2007的适用范围也规定,适用于“生产装置泄露的监测、评价、管理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从标准定义来说,也只有PC-TWA(或MAC)为不需呼吸防护装备而可暴露的安全值。因此,职业卫生标准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法律依据。主要暴露限值性质比较分析见表2。

3.4 限值标准阈值分析

常见毒物暴露限值数据比较见表3,经分析可知: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与美国强制性标准PEL-TWA最接近,PEL略高于OELs;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基本上相当于IDLH的1/10~1/30左右水平;除氨以外,ERPG-1远低于OELs、PEL水平,要求最严格;ERPG三级标准跨度较大。

注:a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单位为mg/m3,为便于比较转换为标准条件下(1Bar,0 ℃)PPM浓度。

4 结论

OELs、IDLH、PEL、ERPG等4种标准具有定义明确、权威机构发布、覆盖面大、更新及时、应用广泛等特点,可以用作不同目标的安全浓度阈值。IDLH在我国相关标准中得以引用、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可作为非常条件下紧急撤离的阈值浓度;OELs浓度作为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属国家强制性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与法制性,其中:MAC(或TWA)从定义上是可以长期接触的相对安全浓度,可作为划分安全距离的阈值;STEL从定义上是短时间接触(15 min)的浓度上限值,可作为划分非专业应急抢险不得长时间停留的阈值浓度。PEL-TWA系美国国家强制标准,其数值与我国标准接近,可作为OELs的补充,作为公众隔离的阈值。ERPG的制定自成体系,其ERPG-1要求严格、而ERPG-2、ERPG-3相对宽松的特点,反映了其强化公众安全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提出如下优先选用规则:①IDLH:作为立即紧急撤离依据浓度,无防护人员全部撤离;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MAC(或TWA):作为相对安全浓度;③国家职业卫生标准STEL(可参考PEL-TWA):作为抢险隔离区的阈值浓度,无关人员不得进入;④ERPG:作为参考浓度。以上规则在具体应用时应充分考虑欲达到目的和具体保护目标的属性,由熟练掌握相关标准的专业人员使用。

参考文献

[1]《新编危险物品安全手册》编委会.新编危险物品安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0.

[2]张敏,李涛,吴维皑,等.我国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研究规范与建议[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16(3):231-238.

[3]陈清光.有害物质职业接角限值的发展历史和种类综述[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7,25(6):303-307.

[4]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5]蔡嘉一,梁永芳.化灾紧急应变规划暴露限值之探讨[C].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2007:10.

[6]赵文芳.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中危害距离的确定[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171-174.

[7]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S}.

[8]AIHA.2011 ERPG/WEEL Handbook[EB/OL].http://www.aiha.org/insideaiha/GuidelineDevelopment/ERPG/Documents/2011 erpgweel-handbook_table-only.pdf,2011.

职业暴露紧急预案 篇3

控制编号:JXCDC/QM03-218-1/0

江西省HIV确证中心实验室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目的

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等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实验室对艾滋病病毒各种检测中职业暴露事故处理。3.职责

3.1 暴露人员:负责按照本规程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进行紧急处理。

3.2 实验室主任 :负责对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相关领导、做好各项记录。

3.3 科室负责人:负责对科室综合管理。4.依据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5.程序

5.1 紧急处理: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5.1.1 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5%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2000mg/L 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5.1.2 皮肤污染: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75%乙醇,2000mg/L 次氯酸钠。

5.1.3 针刺和切割伤: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5.1.4 眼睛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清水,且避免揉擦眼睛。冲洗至少十分钟。

5.1.5 衣物污染。

5.1.5.1 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控制编号:JXCDC/QM03-218-1/0 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

5.1.5.2 将己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高压灭菌器。5.1.5.3 清理发生污染的地方及放置隔离衣的地方。

5.1.5.4 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

5.1.5.5 在实验室内处理已污染的衣物并更换干净的衣物或一次性衣物(必须时请别人帮助)。

5.1.6 重大事故:指的是严重损伤或暴露。5.1.6.1 皮肤受损处理同上。

5.1.6.2 实验室重大泼溅,应按下述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控制编号:JXCDC/QM03-218-1/0 日期、项目和结果。

5.2.2 意外和事故的报告和检测。

5.2.2.1 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要定期检测。

5.2.2.2 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5.3 对HI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

5.3.1由于预防性治疗药物的效力和毒性以及不同暴露方式导致HIV感染的危险性不同,所以预防性治疗药物应在HIV职业暴露防治方面的专家的指导下使用。根据使用药物反应情况,可改变处方。

5.3.2 对感染可能性很大的检验人员可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治疗方案需根据暴露情况由专家决定。对于感染危险性很小的,建议不使用药物预防。但对仍可能有危险的人,是否用药治疗,应权衡较低的感染危险性与使用药物的效力和药物毒、副反应以及坚持用药的依从性等利弊。暴露者如果不愿用药治疗,可以拒绝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5.3.3为了增加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效力和对许多耐ZDV药的毒株的效力,通常将3TC(拉米夫定)和ZDV一起使用,即通常采用基本用药程序。对HIV感染可能性很高的暴露者,应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Indinavir(1DV,茚地那韦可佳息患),即用强化用药程序。

5.3.4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应在暴露1—2小时之内立即开始。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己间隔时间很长(比如1—2周),也应考虑采用预防性用药;因为即使不能防感染,早期治疗对HIV急性感染也有好处。由于服用药物4周才有明显保护作用,如果无很大的副作用,预防性药物应持续4周。

5.3.5 所有职业暴露HIV的实验室人员(无论用药与否)均应接受医学咨询和追踪检测。追踪检测包括暴露后检查HIV抗体和至少12个月内定期检杳HIV抗体(4周、6周、12周、6个月,共4次),并应采取措施防止HIV再次传播。

5.3.6 如果使用预防性药物,应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使用预防性用药时和服药2周后的全血检测、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测。

5.3.7 如果出现主观的或客观的毒副作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减少剂量或换用药物,并详细记录药物毒副作用情况。

5.4 保密制度:无论职业暴露、重大事故或小型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控制编号:JXCDC/QM03-218-1/0 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6.支持性文件

6.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 6.2 本站文件FFBX04:检测细则编写要求。7.记录

7.1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紧急预案 篇4

为了保障全园师生健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各类事故发生,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从我园实际出发,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提高幼儿园应急速度,保证应急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确保意外事件发生后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一)食物中毒事故。

(二)传染性疾病。

(三)自然灾害造成建筑物倒塌或突发性事故。

(四)火灾事故。

(五)学生活动意外伤害事故。

(六)其它不可预见的事故。以上事故,视情况启动该预案。

二、指导思想

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以 “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方针,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

三、应急处理领导机构

(一)六一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园长, 副组长:后勤主任

成 员 :各班级主教,安全疏散员,(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内设四个组

1、综合协调指挥组: 职责: ,1,全面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2,组织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2、现场处臵组 : 职责: ,1,迅速查明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制定救援方 案, ,2,具体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3,统一组织施救队伍开展具体工作。

3、后勤保障组

职责:,1,统一指挥后勤保障队伍, ,2,筹措调集应急工作所需的物资和资金, ,3,做好事故紧急善后处理工作。

4、宣传报道组

职责:负责宣传报道和材料的整理与上报工作。

四、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

1、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就诊或拨 打“120” 电话送医院进行治疗。

2、迅速向县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建立食物试尝制度做好所有食物食品留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如是 食用校外食物所致,立即与家长联系,尽量争取取样。4、确定园内食物中毒,迅速检查全园幼儿的身体状况。5、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家长和家属的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发生交通事故后,应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2、迅速报告教育局和交通部门。、组织保护好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交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处理。4、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5、积极配合交警做好事故处理。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为规范和加强本校消防安全管理,做到万一发生火灾时能沉着冷静的指挥,迅 速报警,很好的扑灭初起火源或控制火势,同时安全的组织疏散全体师生,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确保师生平安的目标,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领导组: 组长: 园长 副组长:

二、工作小组:

三、灭火行动小组: 主要职责:火灾初起时,立即切断电源,尽快到相应地点取下灭火器进行扑救。

如发现现场人员需要救护,则应尽力想办法救人。四疏散引导组: 3 组 长: 组 员:现场任课教师 各班班主任及各楼道负责老师

主要职责:当火灾发生时~立即到自己岗位~组织指挥师生按预设的次序和通道有序、迅速、安全撤离火灾现场。

?通讯联络组: 组 长: 组 员: 主要职责:一旦发生火警~负责与疏散、救护各组联络~控制校园广播~调动有关人员到指定地点。应立即报警~先报119救火~再报110维持校门外秩序~根据人员受伤害情况报120~同时报县教育局办公室。

?救护安全组: 组 长: 组 员:后勤人员。

主要职责:当火灾发生时~如有受伤和被困人员~应协助灭火组和消防人员采取救助措施~ 及时现场救护或移交120急救中心。

二、预防措施

1、开展消防知识的宣传工作

根据消防知识进学校要求~通过广播、幼儿活动、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消防知识~并建立消防宣传墙~设臵消防宣传长廊~把各项消防制度、防火公约、会议制度、管理网络图上墙。

2、加强幼儿园消防硬件建设 设臵灭火器箱~配臵ABC类干粉灭火器~消防斧,消防水带、水枪,等~并设臵一个公共消防应急箱~学校重点部位配臵灭火器。设立总务处为幼儿园消防管理办公室。

3、设臵必要的消防设施标志

在幼儿园内设臵幼儿园示意图~标明消防设施~水源和消防宣传标志。4

4、经常巡查~排除隐患。

对教室的电源、易燃物的存放和用电、用火安全情况经常进行巡查。

三、应急措施

1、发生火灾时~由现场教师向园长或行政报告~幼儿园领导立即通知广播室~由广播室指挥相关人员立即行动~到达预定地点。总指挥或副总指挥迅速到现场和主控室进行指挥。

?切断电源、广播告知。,稳定情绪第一、沉着冷静为要~防止引起全园恐慌, ?呼叫119、110~并根据实际情况呼叫120报市教育局,电话: , ?打开校门,当班门卫, ?灭火行动组到位,扑灭初起火源~关闭门窗~控制火势~为疏散争取更多时间。

?疏散引导组到位,疏散线路原则上按幼儿出操线路~特殊情况疏散组可临时根据火灾 发生的地点~做出果断的疏散线路决定~并加以引导。

2、撤离顺序:按发生火灾地点~所在班级同层优先原则~先撤离所在班级幼儿~后撤离同层次幼儿,离火源近的班级先撤,~再其他层次~这样既确保重点~又便于扑救人员进出。如火灾发生在课间~由班主任迅速到班级现场指挥撤离~其他教师按要求到楼道指挥。如火灾发生在上课时~由任课教师现场指挥撤离~空课教师按要求到楼道指挥。

四、有关要求

1、沉着冷静指挥。组织人员按分工合作~沉着冷静~指挥得当。各指挥疏散教师要识大体顾大局~严密控制下楼速度~以免造成楼道挤压~防止幼儿因恐慌而跳楼情况发生~疏散组成员应最后撤离现场。

2、幼儿不得参与救火。幼儿疏散时必须服从教师安排~有序按计划快步撤离~不得参与救火。

3、稳定幼儿情绪。无论幼儿园何处发生火灾~疏散人员都应撤到幼儿园操场、幼儿撤离到安全地带后~不得任意走动~更不得返回火灾区。班主任或指挥教师迅速 清点幼儿人数~并向指挥教师汇报幼儿情况。如火灾是发生在幼儿午睡时~教师应马上叫醒幼儿迅速撤离现场~告诉幼儿不需要穿上衣物~为撤离火场争取更多时间。

4、扑灭初起火灾。灭火行动组在火灾初起时~要就近起用灭火器~进行紧急扑救~尽最大努力扑灭初起火源或减弱火势~或关闭门窗控制火势漫延~为幼儿疏散争取更多时间~在幼儿末完全撤离前又能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不得撤离火灾现场。

5、确保通信联络。在火灾发生时~各组要确保通信联络~及时联系~把有关情况报告总指挥。

火灾发生后~学校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机关查明火灾原因~提供必要的信息~属人为的火灾事故~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被盗案件应急预案】

一、报警程序: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校园值班室或办公室报警。

二、处臵措施:接报后~保卫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向有关领导报告。案情容易处理的交办公室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件记。核实被盗物品的数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其他突如其来的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如社会人员到园对幼儿造成伤害时~班主任要及时向学校报告~其他幼儿要采取紧急疏散。

二、班主任和幼儿园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制止~并拨打110 报警。

三、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并及时上报教育局。

四、迅速配合公安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五、通知受伤者的家属。六、妥善处理事故。6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一、紧急疏散原则

指挥得力 谨慎从事 全体动员 及时疏散 保护师生 减少损失

二、地震临震应急反应 ,一,紧急避震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要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躲避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床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枕头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幼儿~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在教室外的幼儿~应在教师指挥下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二,紧急疏散:根据幼儿园各年级所处位臵及幼儿年龄特点~紧急疏散的具体要求是:

1、拉响警报:听到警报,铃声,后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组织本班级幼儿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钟后没有大反应~幼儿再次拉响警报,铃声,~各班级应马上按照幼儿园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2、撤离顺序:首先撤离一、二楼幼儿~其次撤离三楼幼儿,约1分钟后,。

3、撤离路线:一楼幼儿直接撤离至下院操场~二楼幼儿直接撤离至前院操场或后院操场~三楼幼儿从主通道和消防通道迅速撤离至前院操场~从消防通道撤离的幼儿继续经室外主通道撤离至下院操场~防止上院过于拥挤。在日常学习中要教育幼儿~地震时第一不能跳楼~第二不能一窝蜂似地往外挤~应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小朋友一齐行动~把桌椅摆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操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小班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震后有秩序的撤离。

要求: ?、白天上课时发生震情:

1、做到不惊慌、采取就近避险。

2、必须按疏散线路疏散~下楼时各班成两路纵队下楼~以免碰撞、拥挤、踩伤。

疏散时要按指定路线~不要拥挤

3、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楼。

4、各班教师负责指挥幼儿疏散~不得擅离岗位~有秩序将学生撤离到操场。8

5、各层楼梯口要有教师指挥。具体安排与安全责任书制定的楼道负责人相同。

6、疏散过程中~让幼儿以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7、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8、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9、各班幼儿到达集中地后~幼儿要蹲下~保护头部。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 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园长报告。? 晚上发生震情,如开办寄宿制适用,:

1、值班教师、值周教师负责组织住校幼儿的疏散。

2、楼梯的转向处有教师或管理员指挥幼儿下楼~避免碰撞~踩伤。

3、要求值班教师每人自备手电筒。

4、教育幼儿如遇灾情~要听从指挥疏散。,三,自救互救

疏散后~各工作小组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震后的自救工作。

三、灾情速报

灾情速报对象:灾情内容向上级地震部门、县政府、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专业防救组责任单位汇报。,二,灾情速报的内容包括:震感、人口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情况。,三,速报程序: 1(幼儿园应急疏散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在1小时内了 解下列情况: ,1,影响范围:指地震造成有感程度和破坏范围。,2,人口影响:指人员伤亡情况。9 ,3,经济影响:指地震对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重要设施、设备的损坏与破坏等情况~对当地生产的影响程度以及家庭财产的损失等。

2(地震灾情的速报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和按程序速报的原则。3(灾情速报人员分工: ,1,指挥组与宣传报道组:收集了解地震及震后全面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2,疏散组:报告人员到达疏散地点 ,3,医疗救护组:汇报人员伤亡情况。,4,消防治安组、汇报道路、建筑物的破坏情况。,5,宣传报道线:总结汇报此次地震总体情况 【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性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教育系统预防与控制传染性工作方案》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

二、日常工作措施 ,一, 加强宣传教育

以板报、校刊、会议学习、幼儿活动等为载体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法制教育,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发放预防传染病的书籍,刊物,、普及预防知识~提高教师和幼 儿预防能力。引导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 加强校园管理

对教室、餐厅、睡室等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三, 培训医务人员

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工作者保持警惕~掌握紧急处臵方法~保证遇有异常情况~能够按工作规程及时、妥当处臵。,四, 接种免疫疫苗 按照有关计划免疫接种的规定~做好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

三、疫情应急响应

如果幼儿园出现传染病疫情~根据预警情况~全园保持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在坚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1、医务室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和消毒防护工作,严格做好对医护人员感染控制工作。

2、图书室、食堂、教室、寝室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各处室对管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场地进行定期消毒。

3、幼儿园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举行大型集体活动要经过防治传染病领导小组审批。

4(严格执行出入幼儿园管理制度。

5(幼儿园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防控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临床输血紧急预案 篇5

血库临床输血紧急预案

(文件编号:BJNLXK/CZCX-21)1.目的:规范紧急情况用血流程

2.适用范围:临床突发急、危、重患者的输血治疗申请 3.负责人:血库岗位值班人员负责血型鉴定及取血、配血操作、医务科(白天)、总值班(夜间)负责联系血源,院输血质量管理委员成员负责协调 4.工作程序:

4.1临床出现紧急用血需要时,由经治医师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血库(内线电话:2252),告知预计需用血量、血型、所需成分等信息,并尽快将输血申请单及标本送到血库;

4.2血库值班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及时与医务科(白天内线电话:2300)或总值班(夜间直拨电话:***)取得联系,由医务科或总值班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派车取血或向通州血站求援,由血站派车送血,派车取血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指派专业人员取血;

4.3血库值班人员接到标本后,应立即查对血型,并及时通知血站备血,通州血站电话:86537847转2201;

4.4我院距离通州血站约15公里,白天往返约需1小时15分钟,夜间往返约需1小时,加上输血相容性检测约需要0.5小时,因此,从通知血库到开始输血约需要1.5-3小时,由血站送血亦约需1小时左右,如患者情况紧急,临床医生应考虑以上因素,及时使用代血浆等应急;

4.5如预计患者失血较多,有可能需继续输血时,应派工作人员在血站等待,同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继续取送血液;

4.6血液到达血库,值班人员应迅速完成实验室检测,立即通知临床取血,认真核对患者及供血者信息并做好交接,然后血库值班人员再做好血液的出库登记工作;

抢救工作全部完成后,血库值班人员须仔细核对发血全过程,防止遗漏差错。5.相关文件:《血液入、出库程序》 6.相关表单:《血液入库记录》

上一篇:寒假回访母校个人总结下一篇:班子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