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警校建设制度

2022-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通过规范体系表现出来的,必须借助于有力执行才能发挥出制度规范效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校警校建设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学校警校建设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索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促进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它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一、政府主导的现代学校组织体系

必须将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型的行政管理制度,即政府主导整个教育运行限定在法律框架下。行政权力的行使应该在法律框架下,以法律为依据,以法律为手段,受法律的保护,同时又受法律的制约。这是完善法律体系、公共治理结构创新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为此,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程序法和法律制度。

现代学校组织制度大致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建立学校权力机构,由权力机构决定学校的管理决策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等。

二是建立教育管理专业队伍(机构),全面行使管理权和经营权,负责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经营活动,并逐步建立校长职业化,实行校长经营责任制。

三是建立独立的教育监督评价机构。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权力制衡机制。

为此,必须建立政府主导的现代学校组织体系、学校主体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社会导向的现代学校质量体系、多元协调的现代学校评估体系。

目前,政府既是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又是教育的监督者,要使政府对学校的举办权与教育管理权、教育监督评估权适当分离,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主体,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自律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运用立法、拨款、政策指导参与教育监督评估,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宏观管理,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当充分尊重学校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和专业性,发挥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通过教育中介组织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监督评估,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体现现代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构建现代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从生产性财政制度转变为公共财政制度,调整公共教育的支出结构,明确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责任,建立以地(市)为单位的省级统筹教育财政体制。

建立决策咨询审议问责制度,从部门的内部决策转变为开放的程序化决策,实行重大决策的专家咨询制度,建立政策听证制度、政策问责制度。

建立社会(中介)监管评估制度,实施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监管评估制度,保证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通过建构现代学校组织体系,明确政府部门、管理部门、教师、社会和评估机构的职责。

政府部门:实施开放的程序化决策,决定学校发展规划和投资方案,听取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报告,聘任(派遣)或解聘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并决定其奖惩,参与市场运作的监管评估,调整公共教育的支出。

管理部门:学校应配有专业、专职的管理人员,依据政府部门决策,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办学,监管教育质量。

教师: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并参与教育质量的评价。

社会:提供人才状况与发展需求,明确人才需求规格和人才培养进程。

评估机构:独立于上述四个教育职能部门之外,监督办学流程,评估教育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学校主体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1.管理与管理者

教育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激励、控制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从学校发展战略、学校管理结构与制度、教育教学模式、学校文化等系统,达到高效组织目标的过程。

教育管理者通过协调个人的活动达到人与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教育管理者是具有职位和相应权力的人,教育管理者的职权是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资格。教育管理者的权力又总是和责任相联系的,当组织赋予管理一定的职务和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权力时,相应地教育管理者同时也就担负了对组织一定的责任。

不管什么类型的组织中的管理者,也不管他处于哪一管理层次,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如下四种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从事教育管理活动的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理解和操作。它包括管理知识、教育知识,分析能力、运用能力。

人事技能:是指教育管理着从事有效工作的行政能力,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合作机制,使教育者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教育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为完成组织目标应具备的领导、激励和沟通能力。

思想技能:把学校看成一个整体,识别学校中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设计技能:是指以有利于学校利益的种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管理职责

学校管理者依据和聘任(派遣)方——政府的协议,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实施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担负有如下几方面的工作职责:

全面负责、主持学校的日常行政事务和教学活动;组织召开校务办公会议,贯彻落实会议决议。

确定学校发展规划,负责完成责任目标和年度计划。

制定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制定学校基本管理制度并制定完善的规章;负责各项制度落实。

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凝聚力工程,提高学校知名度;加强班子团结,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校发展环境。

定期向政府部门提交财务状况报告;拟订学校财务预算分配。

负责实施学校内部的检查和绩效考核;聘任、解聘、调配下层工作人员。

在上述职责中仅有“定期向政府部门提交财务状况报告;拟订学校财务预算分配”一款应该提交政府教育部门,并由政府教育部门依据市场运作的监管评估报告,决定学校财务预算分配。

3.目标管理

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面向社会需求的管理体系。为此,在学校内部实施目标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根据办学目标,通过民主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发展的总目标,由此决定各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学校管理、评估和奖励部门和个人的标准。

实际上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教育管理的功能必须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在实施目标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的,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学校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部门、个人的分目标。从学校目标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学校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重视成果: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4.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实施制度化管理。所谓“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将人当作了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按照既定的规划来推动学校管理。当然,这种规划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划,同时规划也是责权对称的。因此,未来的学校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人本管理,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

管理首先将人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对策渗透到学校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使学校的一切工作在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架构框架内进行,即让人本管理统领学校的一切工作。为了使学校的一切工作取得预期绩效,人本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坚持学校组织首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的原则。

坚持重视人的需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侧重于使教职工受到尊敬、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即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在团队中与领导协商制定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实施目标管理。

坚持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的条件和手段,优化和完善学校人心智模式的原则。

坚持人本管理组织的设计与构造应遵循统一有效、幅度合理、职权和知识相对应、直线主管和幕僚相结合、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组织和地位弹性的原则。

三、社会导向的现代学校课程体系

现代学校应该适应社会化大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以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教育管理专家经营为表征,以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新型的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校体制。

1.现代学校课程

现代学校是社会化大教育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必须把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办学管校的根本目的。现代学校课程体系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学校以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反映出国家的意志和政策导向。教育的现代化,必然要求课程体系的现代化,现代学校的创建也必须建立在现代化的课程体系之上。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它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现代学校课程是以社会的需求为目标,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目标驱动为过程,重在行为能力的培养;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重在知识和能力的协调。

2.现代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

(1)对现有学科课程体系的“解构”

对现有学科课程体系的“解构”不能单纯以学生和社会(企业)现实需求为依据,还要关注社会(企业)需求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知识教学的普遍规律,同时还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个体发展的特殊性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既有对社会的认同,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存在着个体发展的特殊性,与个体心理、生理发展密切相关。虽然不同个体发展依赖于社会发展,但是不同个体都具有特殊性。

个体发展的局限性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在自身心理驱动下,通过符号化的方式去理解和加工外来信息,逐步形成和完善自我知识、技能结构,根据自我设定、自我评价,使个体发展在社会整体中发生同化或异化。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必然导致个体发展的局限性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的不一致。

个体发展的时限性和社会发展的延续性: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任何个体只是这个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个体发展必须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将个体并列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力图使个体掌握所有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将个体当作整个社会发展延续过程的一段时间内的相关内容。

个体发展的随机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一个整体的必然设计,但是作为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在某一特定的时段、地点、人群和个体的心理驱使下,个体发展呈现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往往是不可驾驭的。

(2)“重构”现代学校课程体系

“重构”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的放矢地创新。

“重构”的目的是“天人合一”,是个体“量其才、尽其能、劳其智、食其力、乐其心”,使社会得以和谐发展。“重构”的依据是基于实际生产实践环节的逻辑认识过程。“重构”的过程是个体的发展过程,即认识思维、熟能生巧、循环向上的发生、发展、创新过程。“重构”的评价是个体和社会的“双元”评价。

现代学校课程的开发流程如下:社会需求——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领域(即能力描述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

四、多元协调的现代学校评估体系

教育质量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水平状况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教育质量评估不能在教育系统内部,以行政手段为主,针对学校诸多内部事务而开展,要形成校内外结合、以校内为主,以校外促校内的开放性、综合性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现代学校教育评估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重现状,更看重发展趋向:明确发展目标,制定阶段目标;创设发展的环境,营造发展的机遇,确保教育质量。

重指标,更看重发展潜力: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应与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相一致,帮助学校建立发展的内驱力,达到结构优化、资源优化、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办学条件改善和职业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重外延,更看重发展内涵:以规模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扩张式发展阶段转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的内涵发展新时期。

更新运行机制,增强评估的社会性:教育质量评估的社会化是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在价值主体的广泛参与下,尊重多元化价值取向,以大教育价值观为准则,对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实际价值作出判断,从而使学校与政府、社会、学生之间发生关系,并对其关系起协调作用的社会活动。

发展及社会的需要为质量内涵: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鼓励创造性,出特色,出个性: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品牌;突出学校专业背景创造品牌;突出学生特长创造品牌。在创品牌的过程中,稳步提高教育质量。

全方位的监控与发展性的引导机制相结合:凸现发现特点、亮点,明确发展重点、难点,为学校发展创设条件,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构建支撑点。

社会化的教育质量评估的人员组成和活动开展,需广泛吸纳社会成员参与,一方面可使社会大众增加接触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让学校汲取社会对自身办学的各种信息反馈,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和满足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现代学校教育评估应该建立适应自主办学,完善自我约束,推进学校自我评估的机制。

引入社会评估机制:专业评估机构参与;强势教育机构参与;社会企业参与;学生家长参与。保障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健全学校常规评估体系: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督察制度。建立规范的学校发展规划自评制度,形成学校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互动的监控机制。学校要把自评作为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

[1] 尹后庆,余利惠,朱世锋,等.继往开来,深化发展———关于深化上海民办中小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意见.教育发展研究,2000(12).

[2]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 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课程与课堂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熊川武等.实践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 付一静)

作者:周波

第2篇:依法办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是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的一个名词。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5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3期刊载了文明撰写的《现代学校制度论纲——关于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的讨论》一文,首次提出了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之后,学术界、各地教育部门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标志着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从理论研究上升为国家政策。

为什么大家能够认同和接受这个名词呢?我觉得还是因为人们对现代企业制度所起作用的肯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主要内容是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它要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效解决了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政企不分、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等诸多弊端,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以人们也希望通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来解决我国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僵化、教育方式教条、学校没有内涵、千校一面、学生缺少创新能力等问题。

现代学校制度这个名词提出近二十年了,但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作为一个概念应该怎样表述,到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而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理解,否则在实践中就不能着手开展工作,甚至会因为理解上的偏差导致现实中多走弯路。我是这样理解的: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围绕建设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这一育人主体,建立起来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这样表述,一是明确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学校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学校管理体制也可以理解为教育体制,主要表现为学校外部的法律和政策对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关系的规定。制度体系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二是突出了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和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把学校看作育人主体,是一种新提法,是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当作市场主体的启发。强调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社会定位,有利于人们自觉维护学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学校抵制外来非法干预。在学校内部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把学生作为主体,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本质任务应该是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要把未来还给学生自己,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塑造”学生。三是表明了概念的性质,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概念的内涵是依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而变化的,所以说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需要不断改革那些不适应的观念和模式。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核心是依法办学。依法办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对其他三个方面起着统领作用,既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又要求学校要依法管理,社会要依法参与、依法监督。

明确了现代学校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中就能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逐步推进。从管理体制方面看,当前主要是要进一步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促进新的政校关系的建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规定,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保障条件、服务发展、有效监督、统筹推进。

保障办学条件首先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进行学校建设,这是教育法第六十四条对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编制中长期教育布局规划,并以布局规划为指导推进学校建设,可以避免城市开发建设预留教育用地不足、学校建设空间受限、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有利于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格局。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学校的规划、建设手续办理、工程施工管理、日常维修等,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其次,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监管。充足的经费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按照教育法要求,确保每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使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健康运行。

其三,要足额配备教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并通过完善政策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其四,履行校长聘任职责,建设专业化校长队伍。我国传统上长期把学校作为一个实质上的行政单位对待,忽视了校长工作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特点,不利于学校的内涵生成和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所以,按照专业化人才成长规律建设一支优秀校长队伍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特别需要加快学校去行政化改革,通过实行校长年薪制或设立岗位补贴、任期制等方式,彰显校长岗位价值,激发校长队伍活力和办学积极性。

为学校发展服务,是教育行政部门为社会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动员、协调社会各方面尊师重教,为学校创造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要帮助学校开拓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建立表彰奖励机制,为优秀教师、校长成长搭建平台;建立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校长、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正确把握工作方向和重点。

实施有效监督,保证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我国专门建立了教育督导制度,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督导机制。对学校的监督,当前的关键在于制订科学的督导评估方案。要重点从学校管理方面,立足学校规范发展确定督导评估内容,避免把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转嫁给学校,也要避免把具体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作为重点,侵害学校办学自主权。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估,保证学校规范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统筹推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又一项职责。当前要立足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逐步提高普及水平。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切实关注学生的特殊需要和个性需求,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公平接受教育,全面融入社会。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大力支持和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让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积极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依法建立、健全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自主管理制度体系,是学校应该承担起的任务。对照法律规定和现实差距,需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健全学校章程。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有组织机构和章程”,第二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中,第一款是“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所以,学校章程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现代学校之所以存在的起点和必然。学校章程之于学校就像宪法之于国家,是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依法接受监督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原则基础。法治背景下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章程要对学校性质、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学校的组织机构、教师及其他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学校的管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后勤管理、民主管理与监督等基本问题予以规定。要通过健全章程,增强权利责任意识,对学校的重大组织原则和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做到依法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履行法定职责,拒绝非法干预,保证学校稳定可持续发展。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章程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教学、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是依法办学在基础层面的延伸,是学校从经验管理到规范管理,再到文化引领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中间阶段。学校管理制度应包括教代会制度、安全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课程制度、科研制度等。当然,制度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从实践经验来看,对教师的管理评价制度是现阶段学校的重要制度之一。教师在学校中的作用无需赘述,只有充分激发教师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以管理学中的“教师第一”催生教育学中的“学生第一”,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才有生命力。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基于学校实际,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学校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的科学设计。发展规划应该包括校情诊断、办学思想、综合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项目规划和保障机制等。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能够明确发展方向,凝聚各方面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力量,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的章程、规划和管理制度构成学校制度体系。制度的本质是契约,因此各种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智慧,按照严谨的程序,坚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进行。唯有如此,各个方面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才能在获得相应知情权、决策权和管理权的同时,履行与之相对应的应尽义务。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主要的依靠力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处在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键位置,我们既要指导学校按照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健全制度体系,依法自主管理学校内部事务,更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境界,主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做教育改革的促进派和先行者,为我国教育事业转型发展尽一份“教育人”的责任。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作者:刘永平

第3篇:依法办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摘 要]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围绕建设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这一育人主体,建立起来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其核心是依法办学。围绕建立新的政校关系,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从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开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规定,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保障条件、服务发展、有效监督、统筹推进。从学校自主管理制度体系方面看,需重点从健全学校章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依法办学;管理体制;制度体系

现代学校制度是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的一个名词。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从理论研究上升为国家政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国有企业存在的政企不分、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等诸多弊端,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以人们也希望通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来解决我国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僵化、方式教条,学校没有内涵、千校一面,学生缺少创新能力等问题。

一、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提出近二十年了,但这一概念应该怎样表述,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笔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围绕建设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这一育人主体,建立起来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这样表述一是明确了概念的两方面内涵,即学校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学校管理体制也可以理解为教育体制,主要表现为学校外部的法律、政策对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关系的规定;制度体系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二是突出了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和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把学校看作育人主体,是一种新提法,是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当作市场主体的启发。强调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社会定位,有利于人们自觉维护学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学校抵制外来非法干预。三是表明了概念的性质,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需要不断改革那些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观念和模式,是一项永远的工程。

《规划纲要》指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这四个方面,核心是依法办学。依法办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对其他三个方面起着统领作用,既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又要求学校要依法管理,社会要依法参与、依法监督。

二、找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切入点

围绕建立新的政校关系,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从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开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规定,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保障条件、服务发展、有效监督、统筹推进。

保障办学条件首先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进行学校建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四条对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监管。充足的经费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按照《教育法》要求,确保每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其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使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健康运行。第三,要足额配备教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并通过完善政策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第四,履行校长聘任职责,建设专业化校长队伍。我国传统上长期把学校作为一个实质上的行政单位对待,忽视了校长工作的学术性和校长队伍的专业化特点,不利于学校内涵生成和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所以按照专业化人才成长规律建设一支优秀校长队伍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特别需要加快学校去行政化改革,通过实行校长年薪制或者设立岗位补贴、任期制等方式,彰显校长岗位价值,激发校长队伍活力和办学积极性。

为学校发展服务是教育行政部门实现为社会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动员、协调社会各个方面尊师重教,为学校创造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要帮助学校开拓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要建立表彰奖励机制,为优秀教师、校长成长搭建平台。要建立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校长、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正确把握工作方向和重点。

实施有效监督,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我国专门建立了教育督导制度。对学校的监督,关键在于制定科学的督导评估方案。要主要从学校管理方面,立足学校规范发展确定督导评估内容,避免把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转嫁给学校,也要避免把具体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作为重点,侵害学校办学自主权。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估,保证学校规范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统筹推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又一项职责。要立足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将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切实关注学生的特殊需要和个性需求,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公平接受教育;要大力支持和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让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积极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

三、学校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中的任务

依法建立健全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自主管理制度体系,学校需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健全学校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有组织机构和章程”,第二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中,第一款是“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所以学校章程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现代学校之所以存在的起点和必然。学校章程就像一个国家的宪法,是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依法接受监督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原则基础。法制背景下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章程要对学校性质、办学思想、学校组织机构、师生权利和义务、学校管理、民主管理与监督等基本问题予以规定。要通过健全章程,增强权利责任意识,对学校的重大组织原则和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做到依法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履行法定职责,拒绝非法干预,保证学校稳定、可持续发展。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教学、教师和学生、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是学校从经验管理到规范管理,再到文化引领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中间阶段。制定学校管理制度要因校制宜、因人制宜,把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从现实实践来看,对教师的管理评价制度是现阶段学校重要制度之一。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是基于学校实际,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学校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的科学设计。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能够明确发展方向,凝聚各方面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力量,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的章程、规划和管理制度构成学校制度体系。制度的本质是契约,因此各种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智慧,按照严谨的程序,坚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进行,唯有如此,各个方面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才能在获得相应知情权、决策权和管理权的同时,履行与之相对应的义务。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主要的依靠力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处在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键位置,既要指导学校按照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健全制度体系,依法自主管理学校内部事务,更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境界,主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做教育改革的促进派,为我国教育事业转型发展尽一份“教育人”的责任。

责任编辑 唐 河

作者:刘永平

第4篇: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三中学校警校共建制度

为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师生安全,创建“平安校园”,特制定本制度。1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综治组织,并聘请派出所有关负责人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以强化学校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2 、建立综治工作和学校安全工作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由学校和派出所人员参加的工作会议,交换思想,沟通情况,研究采取相关的措施。

3 、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保卫方面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内部安全防范工作。

4 、做好法制宣传工作。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派出所有关同志,每月至少到校园工作两次,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5 、强化治安防控措施。派出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力争政府、学校等部门的支持,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方便师生报警求助,以加大对这些区域的治安防控和打击力度。

6 、加大治安巡逻密度。学校及派出所要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尤其是在学生白天上学、放学和晚自习期间要加强巡逻力度,加大巡逻密度,以强化对校园及周边社会环境的控制。

7 、积极维护交通秩序。交警部门应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合理规划和设置校园周边交通标志和安全措施,加强交通管理,严禁农用三轮车接送学生,防止交通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

第5篇:学校警校共育总结

六门小学“警校共育”工作总结

为了有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调处校内外矛盾纠纷,打击违法犯罪,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以及进一步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遵纪守法、安全稳定等教育,学校“警校共育”办公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了大量工作,并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警校共育机构

学校组建“警校共育”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学校其余部门人员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警校共育”办公室由分管领导负责日常事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加强“警校共育”工作的安排布置及督导检查等。

二、加强宣传,推进警校共育工作。

乡派出所所长赵爽同志作为学校“警校共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同时也被学校聘任为法制副校长,每期坚持至少两次到学校作法制专题讲座,用以案说法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宣讲《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保护法》、《交管法》等法规。学校领导在每周一的集会上向学生宣讲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和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学校利用“禁毒宣传日”和“安全教育日”,将禁毒和交通安全事故图片向学生展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使青少年学生从小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校还通过板报、广播、表演节目等方式,大力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警钟长鸣。

三、加强沟通,共建警校共育网络

乡派出所和学校相互沟通,紧密联系,积极搭建“警校共育”网络。派出所民警对涉及学校和学生中的矛盾纠纷从来都是义不容辞,及时出警,及时化解矛盾,有力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正当权益,并积极协助学校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秩序进行巡查,及时消除治安隐患,依法管理和整治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等,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加强教育,开展警校共育活动

“警校共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灵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警校共育”工作内容具体化,确立目标体系,制定落实方案。既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常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并对学生进行校情、校史教育。每周坚持升降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唱国歌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动真情,真正使其在心灵的震撼中受到教育。

五、加强培训,深化警校共育工作

为深化“警校共育”工作,学校定期进行班主任培训与交流,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政策及法规,学习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及问题学生的转化方法,交流近期班主任工作经验等,并规定各班长期坚持路队制、护送制。学校每周确定值周教师7人(其中包括1名行政领导),与班主任一起在学校实行全天候执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做到“六到场”,即“早操、课间操、午休、周会、课外活动、放学”到场,并由值周领导加强考核,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之,学校“警校共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绩效,但任务还很艰巨。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与„„派出所通力合作,不断完善,把“警校共育”工作搞得更出色,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作出更大贡献!

2013.12.24

第6篇:学校“警校共育”工作总结

文 章来源w.5 Y k J.COm学校“警校共育”工作总结为了有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调处校内外矛盾纠纷,打击违法犯罪,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以及进一步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遵纪守法、安全稳定等教育,学校“警校共育”办公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了大量工作,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学校“警校共育”工作总结。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警校共育机构学校组建“警校共育”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及各班班主任。“警校共育”办公室由其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加强“警校共育”工作的安排布置及督导检查等。

二、加强宣传,推进警校共育工作。……派出所民警……同志作为学校“警校共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同时也被学校聘任为法制副校长,每期坚持至少两次到学校作法制专题讲座,用以案说法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宣讲《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保护法》、《交管法》等法规。学校领导在每周一的集会上向学生宣讲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和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学校利用“禁毒宣传日”和“安全教育日”,将禁毒和交通安全事故图片向学生展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使青少年学生从小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校还通过板报、广播、表演节目等方式,大力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警钟长鸣。

三、加强沟通,共建警校共育网络……派出所和学校相互沟通,紧密联系,积极搭建“警校共育”网络。派出所民警对涉及学校和学生中的矛盾纠纷从来都是义不容辞,及时出警,及时化解矛盾,有力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正当权益,并积极协助学校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秩序进行巡查,及时消除治安隐患,依法管理和整治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等,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工作计划《学校“警校共育”工作总结》。

四、加强教育,开展警校共育活动“警校共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灵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警校共育”工作内容具体化,确立目标体系,制定落实方案。既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常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并对学生进行校情、校史教育。每周坚持升降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唱国歌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动真情,真正使其在心灵的震撼中受到教育。

五、加强培训,深化警校共育工作为深化“警校共育”工作,学校定期进行班主任培训与交流,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政策及法规,学习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及问题学生的转化方法,交流近期班主任工作经验等,并规定各班长期坚持路队制、护送制。学校每周确定值周教师7人(其中包括1名行政领导),与班主任一起在学校实行全天候执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做到“六到场”,即“早操、课间操、午休、周会、课外活动、放学”到场,并由值周领导加强考核,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总之,学校“警校共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绩效,但任务还很艰巨。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与……派出所通力合作,不断完善,把“警校共育”工作搞得更出色,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文 章来源w.5 Y k J.COm

第7篇:警校定期联系制度

西村小学警校定期

警校定期联系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及教育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进一步加强警校联系,强化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优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各学校、幼儿园要建立警校联系制度。各学校要与当地或辖区派出所建立协调委员会,内外互动,携手共建,共同实施教育联动、预防联动、整治联动、宣传联动、横向联动的“五联动”工作机制,力争实现校园无安全责任事故、周边无涉校治安案件、校园内无师生违法事件的“三无”目标。

一、教育联动

设立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讲法律知识。法制教育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针对新形势下的发案特征与趋势,采用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做到每年有计划、有创新,切实提高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每学期进行一次“问题学生”的摸底调查,警校双方建立档案,配备联系人,进行分类帮教和指导。

二、预防联动

建立警校对接联系制,每月互通信息,交流“问题学生”近况,剖析倾向性问题,落实对策举措。建立片警定时巡查制。在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学生上下学与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和时间,派出所派员巡逻,并指导督促学校落实维护治安、保障安全的措施。通过落实“三制”,及时有效地阻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路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三、整治联动

警校双方定期开展联合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确保校园安全。派出所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沟通,分类处理,确保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净化,检查和整改情况书面通报各成员单位。

四、宣传联动

协调委员会定期收集、整理、通报辖区治安状况,剖析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法律知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每学期结束及时做好总结。

五、横向联动

协调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联系家庭,合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加强对校园周边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公共卫生的安全检查,重点加强违规经营小食店、小商店、小网吧的处置力度,消除不良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侵害。

第8篇:警校对接联动制度

镇中心小学与镇派出所警校联系制度

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镇中心小学与@镇派出所制定了警校经常联系制度,以@镇中心小学与@镇派出所为主体,成立协调委员会,内外互动,携手共建,共同实施“五联动”(教育联动、预防联动、整治联动、宣传联动、横向联动)工作机制,力争实现“校园无安全责任事故,周边无涉校治安案件,校园内无师生违法事件”的“三无”目标。

一是教育联动。设立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讲法律知识。法制教育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针对新形势下的发案特征与趋势,采用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做到每年有计划、有创新,切实提高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每学期进行一次“问题学生”的摸底调查,警校双方建立档案,配备联系人,进行分类帮教、指导。

二是预防联动。建立警校对接联系制,每月互通信息,交流“问题学生”近况,剖析倾向性问题,落实对策举措。建立片警定时巡查制,在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等重点地段,在学生上下学与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时间,派出所派员巡逻,并指导督促学校落实维护治安、保障安全的措施。建立重点人群跟踪制,主要对取保候审、有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实行跟踪关注。通过落实“三制”,及时有效地阻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路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整治联动。警校双方定期开展联合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确保校内安全。派出所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沟通,分类处理,确保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净化,检查和整改情况书面通报学校。

四是宣传联动。协调委员会定期收集、整理、通报辖区治安状况,剖析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法律知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每学期结束及时做好总结。

五是横向联动。协调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联系社区、家庭,合力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加强与交通、消防、卫生、工商、文化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强对校园周边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公共卫生的安全检查,重点加强违规经营“五小”(小食店、小商店、小书店、小旅店、小网吧)的处置力度,消除不良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侵害。

为了进一步把“警校共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推动交通安全教育、交通秩序整治等工作进入校园,增强学生交通法制观念,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确保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秩序良好,@镇中心小学与@镇派出所制定了以上五条措施,努力构建警校安全防范联动机制,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和谐、通畅、安全的环境。

第9篇:警校共建工作制度(范文)

校所联防、警校共建工作制度

一、校所联防是指学校与派出所的联合防范、打击、处理校外干扰和预防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警校共建是指学校与交警队大队共同建设交能安全规范学校。

二、校所联防工作由何小金同志负责,警校共建工作由刘林同志负责。

三、学校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加强对校所联防和警校共建工作的领导,校级领导坚持每学期一至两次到派出所和交警大队的工作互访制度。其他有关人员要坚持每个月与派出所和交警大队的工作联系制度。

四、校所联防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对全校的普法工作作出工作安排,每年对学生开展三次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应邀请派出所干警参与对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工作。

五、学校与派出所携手共同打击外来干扰,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六、警校共建要坚持每季度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定教育一次以上。

七、学校每年应坚持开展对派出所和交警大队的“八一”慰问活动。

八、学校应为共建单位公安干警的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学习资料和学习辅导),为干警子女的入学提供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照顾。

上一篇:国家检验报告模板服装下一篇:激励机制激励企业扭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