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营养餐建设制度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营养餐建设制度(推荐8篇)

学校营养餐建设制度 篇1

一、营养餐食品主要是菜籽油、生鸡蛋、蔬菜、鲜猪肉为主,绝不允许采购其他食品代替。

二、采购的鸡蛋必须有动物产品检疫(检测)合格证、及食品合格证,数量以“颗”为单位,且各栏必须填写完整。

三、学生食用的蔬菜及肉类是以学区招标确定的品牌、价格和数量为准,学校和个人不得更改,否则按违纪论处,记一次严重工作失误。

四、学区必须与招标确定的供应商签订按时供货与质量责任合同。合同内容具体、详细,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标准及相应的责任追究。

五、建立“采购、入库”台账,供货及采购接货双方签字。接货人必须食品进行试尝,并建立台账。

六、学生食用的鸡蛋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配送的食品必须在保质期内,超过时限的不得采购。

新天镇下姚小学营养餐加工制度

一、加工员每学期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二、加工员要保持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工作期间必须统一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进行操作,不得穿拖鞋、戴首饰上岗加工操作。

三、鸡蛋加工前检查鸡蛋有无破损,并对外壳进行冲刷、清洗。

四、腐坏变质或者破损、感观性状异常的鸡蛋不得加工。

五、加工设备及所用器具要经常清洗和消毒。

六、鸡蛋必须煮熟(蛋黄、蛋清均为固体形态),不得让学生吃生鸡蛋。蔬菜要洗干净后在加工。

七、实行专人加工制度,加工过程必须有两人以上在场,否则视为不规范操作。

新天镇下姚小学

营养餐工程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制度

一、必须按照公开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在每学期开学前10天内,初审配发营养餐工程学生名单,并造册登记,经公示无误后逐级上报。

二、认真做好营养餐工程资金的管理工作,设立“营养餐工程特设帐户”。实行周清月结期审计制度。

三、营养餐工程专项资金必须用于支付在校少年儿童的营养餐工程食品的购臵费用,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坚决禁止挤占、挪用、截留或套取专项资金。否则,一旦查出按违纪行为论处。

四、认真做好营养餐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的资料、专帐管理,不得销毁、丢失原始的印件,要有专人负责,否则发生账务上混乱、支付不合理等行为要严肃查处。

新天镇下姚小学“营养餐工程”应急预

为了提高各校预防和控制突发“营养餐工程”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学区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管理

学区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营养餐食品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荣国 学校校长

成 员:全体教师

各成员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协调配合,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确保全学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二、突发事件预防

1、领导小组把“营养餐安全”预防救治工作的安全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的综合考评体系,将营养餐发放工作纳入班主任量化考核之中。每周开展一次“营养餐安全”相关常识教育,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由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教育落实。

2、班主任每天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营养餐安全”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并及时报告当周值周领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每周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由领导小组具体实施,经常对各校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卫生安全隐患。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由各校分管卫生的同志具体负责落实,每周定期检查量化评比。

4、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学校后勤力争每学期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5、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食堂卫生规范化管理。(1)开学初,学校师生食堂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否则不能上岗;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离。

(2)学校食堂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建立购销台帐,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违者终止食堂签订合同。每周具体由当周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具体检查。

(3)学校食堂的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学校营养餐领导小组每周对其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6、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健康课任课教师必须上好健康教育课。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出事件的能力。

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 食物中毒时,学校营养餐工程领导小组应迅速做好下列工作:

1、知情人员必须第一时间(5分钟内)告知学校校长,然后由学校校长上报并立即组织教师和相关人员抢救治疗食物中毒人员,尽可能按就近、就快和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治疗。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立即到现场,安抚学生,第一时间联系医务人员到现场指导和实施急救。并集中患者,以便组织车辆及时运送患者。领导小组立即到现场维持秩序,关闭校门,防止校外人员涌入学校影响正常的急救工作。

2、学校领导小组组长立即用电话向县教育局、学区、县疾控中心报告中毒情况、发生时间、主要症状、中毒人数、处理情况等。

3、学校配合医院、医务人员妥善救治病人,并派中毒学生相应班主任守护中毒病人,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便于及时汇报情况、解决和处理有关问题。

4、要全力做好保持学校的稳定,做好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思想,做好舆论导向和家长群众的安抚解释工作,做好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避免因不必要的恐慌而引起的混乱。立即通知勒令食堂承包人员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

5、要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学生的食物,对可疑的食物和留样食品立即封存。待现场调查取证结束后,按照相 关要求进行处理。

6、各班班主任组织其余学生回到教室,并对学生实施心理疏导,避免造成其它后果。

7、患者送往医院后,领导小组成员或相关教师应到医院慰问、安抚患者。

8、对发生食物中毒的学生逐一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主要症状、最早发病时间,如实说明24-28小时前的进餐情况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学生积极配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治疗,遵守医嘱,争取早日康复。

事故后续情况报告:

事故发生后,领导小组组长除了要第一时间按报告制度报告外,应按照主管局及相关业务部门的要求进行处臵,要及时报告事故发生、处臵、善后工作情况。

1、事故处理情况报告:准确的数字,初步的经济损失情况,在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救治和善后处理情况。如事故处理时间较长,应按要求多次、及时报送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2、事故结案情况报告:事故发生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经济损失,事故责任人的处理,事故教训总结,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采取的相应措施。

新天镇下姚小学学生灶食品加工卫生制度

一、所有原辅料投产前必须经过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投入生产。

二、生产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不受污染,符合卫生标准。

三、生产加工用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擦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用的工具、容器必须消毒。

四、经常保持生产环境清洁,班前、班后必须清扫,不得堆放杂物、垃圾。

51617

新天镇下姚小学学生灶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和餐饮许可证后方可经营。食堂从业人员每年体检一次身体,持有效的健康证方可上岗,凡有传染病者,坚决予以辞退。

二、进入食堂的各种原料,力争实行定点采购,确保食品质量。

三、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饭菜质量,抓好卫生制度落实,保证学生就餐。严禁闲杂、生人入食堂。

四、餐后要全面清洁打扫,经常保持室内外地板、墙壁、灶台、案板、饭台、厨柜、餐具、容器的清洁。用具摆放有序,防蝇、防鼠、防尘设施齐全,食堂周围无垃圾,无污染,无杂物。

五、定时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餐具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食品实行“五隔离”即主食与副食、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食、食品与鼠药、农药隔离,不得混放。

六、每月要对食堂管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后勤服务等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定,改进工作。

七、按作息时间准时开饭,无特殊原因不得提前或推迟开饭。

八、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经常进行营养卫生、职业道德和清洁纪律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新天镇下姚小学学校领导陪餐制度

一、学校每天抽调一名领导陪同学生就餐,了解营养餐的质量及学生反映。

二、陪餐人员必须提前到达学生就餐地点,维护就餐学生纪律。

三、陪同就餐人员安排: 星期一: 刘泽德 星期二: 杨丰盛 星期三: 李全解 星期四: 周晓燕 星期五: 周素萍

021

新天镇下姚小学

学生营养餐仓库除虫、灭虫卫生制度

一、食堂原料购买负责人要购买除虫、灭虫的必备药物,并与食品原料隔离存放。

二、负责人定期除虫、灭虫,对过期失效药物及时消毁,及时购买。

三、食堂原料购买负责人要经常察看食品原料,发现被虫蛀咬的原料要及时清除干净,并及时除虫灭虫。

新天镇下姚小学学生灶食品留样制度

一、学校食堂为师生提供的每样食品,由专人负责留样。

二、每餐留样食品,按规定留足100克,分别盛放在已消毒的餐具中。

三、留样食品取样后,立即放在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四、留样食品冷却后,用保鲜膜密封好,并在其外部贴上标签,标明留样日期、时间、品名、留样人。

五、将贴好标签的留样食品按顺序存放在恒温冰箱内保存。

六、做好每天每样留样食品记录,包括食品样源、食品名称、目测样状等,以备检查。

七、留样食品保存48小时,进餐者无异常,即可处理留样食品。如有异常,立即存封,送食品卫生安全部门检验。

八、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物品。

九、卫生监督小组及监督管理员不定期检查留样工作,发现未按要求留样,将对责任人进行工作失职处理。

新天镇下姚小学

学生营养改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为切实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发挥营养餐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

二、资金的拨付本着专用的原则,不准擅自调剂,更不准拆借、挪用、挤占。

三、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日清周结,总务处每月对该月的资金使用进行月结,及时上报。

四、加强民主监督,接受教育、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

五、营养餐膳食资金小组成员每周一对上周资金使用进行结算,食品采购人员要做好当天食品采购台账,保证台账与票据统一。

新天镇下姚小学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应急处臵学校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臵:

1)学校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荣国

组员:全体教师

2)医疗救护组:当发生一般轻微食物中毒(10人以下的轻微呕吐、腹泻)由学校人员负责带到县卫生院治疗。当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救援,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疾控中心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2、机构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全面领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意见。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办公室职责:下发上级有关文件和本校制订的各项文件、通知,指导各相关部门或下属人员实施应急处理预案。

接到事故报告,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具体负责人员调度,组织后勤保障,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工作计划和领导小组的指示,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预防工作,并组织人员对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检查情况,提出阶段性工作建议。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少量(10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班主任和食堂及时打电话向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进行处臵,并逐级报告;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10人以上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情况,下同),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负责人救援指挥。负责人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查清故事原因,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姓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救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救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故事,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可疑食品,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公共管理部具体安排,必要时可向卫生防疫部门抽调人员支援事故处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7.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四、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学校营养餐建设制度 篇2

学校制度的宏观运行包括制度的建立、制度的实施(制度的执行和制度的遵守)、制度监督机制、制度的实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制度文化包括两个层面:制度、制度意识。制度意识是制度主体关于制度客体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是制度文化最内在的深层因素,在结构上分两个层次:制度心理(感性认识)和制度思想体系(理性认识)。

一、学校的制度建立与制度意识的培养

学校制度文化的制度层面应当包括国家或政府机关所颁布的与学校及其成员直接有关的法律、章程、守则和规定,如《教育法》、《教师法》、《教师工作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也应当包括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制订的规章制度、惯例及仪式等。

1. 就学校的“制定法”而言,从制度程序上讲,要充分发扬师生民主,倾听师生意见

关于学生管理方面的制度要来自于学生,经过学生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关于教师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制度要来自于教师,然后经过教代会表决通过。这样师生有了来源自己又指导自己的行为准则,更易于自愿遵守。这个过程是一个充分民主的过程,也是培养师生制度意识的过程。

2. 从制度的原则和内容上看,应当立足服务于每位师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关注每位师生的快乐及相互传递快乐的过程,关注每位师生潜能的挖掘,关注教育教学的细节,重点是细节的深化,体现制度的价值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兼顾创新、全面与开放,体现团队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包括“青蓝工程”、“师德标兵”、“优秀党、团员”、“优秀教师”、“校园之星”、“例会制度”、“优秀教师研究课制度”、“名师工程”、“学生自律手册”、“教职工自律手册”等等。这样的制度,体现着人本价值,有利于制度主体(师生、干部)对制度的遵守,有利于制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制度的执行和制度的实现。

3. 应注意制度的系统化

制度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施行的制度文件进行归类、整理和编纂,使之集中并做一系列整合工作。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制度汇编,二是制度编纂和修订,三是制度清理。前两种是基本方法。制度汇编是把学校已经施行的制度文件按照一定的日期或标准进行系统的排列,汇编成册。制度编纂和修订是指对散见于不同制度文件中的属于同一个问题的归类,进行审查修改、修订补充,编纂成具有完整结构、统一的制度文件。制度清理是管理者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定时间和范围的制度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制度效力的活动。以上这些活动是制度主体对制度客体的认知,有利于制度主体制度意识的培养。

二、学校制度的实施与制度意识的培养

1. 学校制度的执行

学校制度的执行要有适合的环境,内部环境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需要有制度意识,外部环境是指管理者运用人文精神与被管理者共同创造出的和谐的氛围。

(1)在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中,坚持用正确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和教育学生,努力形成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热情关怀,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把教师的关怀送给每一位学生。

(2)在教师管理制度的执行中,尊重教师,发扬教师的主人翁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育创新,尊重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努力形成宽松的环境、民主的氛围,让学校充满生气和活力,充满温情和激情。

(3)在领导干部管理制度的执行中,领导要尊重下属,鼓励和支持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开展民主生活会,使领导干部从严要求自己,做到廉洁自律。形成领导干部读书制,让干部在自我提高中不断“充电”,提高个人素养和领导素质。

(4)在制度执行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个人价值”与“学校价值”融合起来。任何制度的执行只有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真正彰显制度的公正。尤其是在职称评审、聘任、评优树先、助学金发放等师生关心的问题上,要实行回避制度、公示制度等,阳光操作,公开透明。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学校领导者要积极为每位教师搭设学习、科研和展示的平台,努力为每位教师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其自身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其在这个平台上秀出自己的风采,炫出自己的个性,把教师的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使教师以主人翁的心态关心学校,投身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学校的管理者要努力寻找公开课的机会,为晋升职称的教师提供机遇,为优秀教师联系教研员,为“充电”提供“电源”为有条件参加各类比赛的教师创造条件,拓宽发展的空间,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的管理者还要针对教师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的特点实现分类指导,注重培训实效,关注教师的真实需要,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个人生活的情感、需求和生命体验,运用价值引领机制,激发其内在动机。

(5)制度执行的其他条件———和谐。和谐环境是师生赖以生存的家园。和谐是师生发展的最佳运行状态,以制度的实施凝聚精神,以精神凝聚风气,抓学习,抓教风,抓思想,抓纪律,提士气,构建学习型学校。学校管理者应注重换位思考,想他们所想,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鼓励教职工积极进取,营造和谐氛围。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大家没有压力,没有顾虑,有的只是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循序渐进的有序规程,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2. 学校制度的遵守

(1)“守法”。

管理者要带头“守法”,要深谙“人文管理的艺术”,懂得管理不是简单地用冷冰冰的制度驭人的过程,而是用人去影响人的艺术。因此,在制度意识中嵌入人文管理理念,坚持“刚柔相济,目中有人,尊重人格,情感凝聚,注重文化,仁者爱人”的工作原则。被管理者也应有心理回应,学会换位思考,有主动“守法”的制度意识。因此,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术和人格为基础树权威,强调为人服务讲法规,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作用,重视人的能动性和自我完善,努力改变工作作风,平等待人,以理服人,有意识地培养被管理者的制度意识。

(2)“违法”。

学校对违反制度者设置“热炉”,以批评教育、谴责、惩罚等方式增加其违反制度的成本,维护了学校制度的权威,教育了制度的主体,使之增强了制度意识。

制度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不仅发挥了制度的作用,实现了制度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制度主体的制度情怀,增强了对制度的理解和自觉,使制度的遵循成为了制度主体的自我意识的要求。

三、学校制度监督机制与制度意识的培养

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制度监督机构,如纪检委或纪检组,监督学校制度的执行,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这样既能保证学校制度的有效执行,又能培养和提高制度主体的制度意识。

以人为本建设学校制度 篇3

服务人,发展人,明确制度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今天,教育即开发,教育即服务的理念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所接受,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制度也必须顺应时代,华丽转身。制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所有的制度设计和规则要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做到在规范人、要求人、教育人的同时,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而不是板着脸一味生硬的“管”人和“卡”人。

一个好的制度就是一个好环境,一个好指针,一个好路标。我校的年级组长和学科组长一直都是由行政自上而下的任命,带有较强的“长官意志”,不利于调动老师积极性,也不利于开展级组工作。为了保证学校的良性循环,增强级组和科组的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学校将级组长由任命制改为选举制,并且较大幅度的提高级组长待遇,这一提议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支持与响应,付诸实施后,新产生的级组长们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真正成了联系领导和教师的桥梁,起到了基层组织者、协调者、服务者的作用,既保证了学校政令的畅通,也加速了教师意见与建议的上传。

相信人,依靠人,抓好制度建立

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坚持民主,倾听民声,结合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坚持自下而上的制度建立,切忌自上而下的行政拍脑袋决策。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只有教师的广泛参与和合作,才能得到教师的理解、支持,才能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在制度建立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做法是:先在民主的基础上成立教师代表委员会,即教代会,教代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每次会前都广泛地向全校教职工征集关于制度建立或修改的提案,学校行政也只能以普通教职工身份参与,提案征集完毕后进行投票,决定是否讨论该提案,若有三分之一的代表同意,该提案即纳入大会讨论。然后由大会将起草的讨论稿印发给全体教职工,广泛征求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再由教代会在此基础上形成制度试行稿,经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代表同意,制度试行运转,试行期为半年。在半年的时间内,我们不断地论证制度的效度和信度,倾听来自各方的心声,在下次的教代会上正式定稿表决后全面施行。

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转变角色,使教师从过去只是学校制度的执行者、服从者,改变为学校制度的设计者、参与者。由于学校制度建立关乎教师们的切身利益,让教师参与其中,有利于增强学校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使学校管理趋向科学、民主和规范。教师是个民主意识较强的群体,只要学校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他们就会为学校的制度建设献计献策,学校制度就会因为蕴含了他们热情而充满着温度,就会因为集中了他们的智慧而充满着生机。

温暖人,提高人,抓好制度设计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期,有不少的学校把制度当成了一把“达摩克利斯剑”,高高的悬在教师的头上,把教师管得死死地,让教师言语上噤若寒蝉,行为上谨小慎微。如“每天上班按手印”;“考试排名靠后在大会上作反思检讨”;“迟到一次扣多少钱”;“女教师几年内不得怀孕生孩子”;“不完成一定的招生指标扣发工资、不放假”等等。制度成了领导的权杖,无情的鞭笞着教师的尊严,这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地方,教师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制度设计不是为了打击人,而是关爱人;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解放人;不是为了让人感到寒心,而是要使人感受温暖。没有温度的制度是冰冷的,很难被老师理解和接受。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把教师的手脚束缚了,何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谈何持续发展?制度的制定与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学校的各类矛盾也愈发突出,要构建和谐校园,建立生态的人文环境,学校的制度管理中要不断注入人文色彩,让校园内充满着人性美、人情美、人道美、仁爱心,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教师发展,用充满温度的制度凝聚人心。

为了让人心更稳定,让教师更幸福,让学校管理更有效,我校在制度设计层面充分体现“尊重个性比遵守规章更重要”的理念,注入了更多的人本思想。如怀孕女教师实行弹性坐班;教工家属从外省来校探望,学校安排校车到车站迎送;教师生病校长必须问候,病情严重必须看望;等等。

实践证明,带有人性的制度,能得到教师更多的支持与拥护,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制度的效能,并有利于化解干群矛盾,保证学校的和谐稳定,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爱护人,解放人,保证制度执行

学校制度是由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制定的,体现学校和教师意志的,对学校全体成员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学校制度是维护学校公平正义的底线。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每一个教职工的义务,严格执行学校的制度是每一个管理者的职责和良心。但是,制度是对全体教师的共同要求,无法顾及教师个体的方方面面,再者,教师也不是圣人,有意无意的违背制度的现象也在所难免。作为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既要有一颗公平心与责任心,又要有一颗包容心与平常心;既要坚持原则与底线,又要体现灵活与智慧;既要做到对事严格,又要做到对人宽容;既要毫不隐晦的指出问题,又要给与当事人改正的机会。

当教师违反了制度以后,不要急于处理,更不要动辄扣帽子、抓辫子、打棍子,而要学会倾听,要坦诚接受教师的辩解,弄清楚事件前因后果,然后再在征询当事人的意见的基础上作出适当处理。面对违纪教师一定要充分释放真诚与善意,除非情节恶劣,性质特别严重,一般不要公开处理结果,要保护教师的隐私与尊严。至于一些比较轻微的违纪行为,原谅有时比处理效果会更好。我校有一位比较负责任的年轻的语文老师,曾经一次未写教案进教室上课,被查后,很是不安,唯恐我批评处罚她。得知此事后,当天下午我就给她写了一封简短的书信,信中说:“你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你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认可,我为你高兴,把学生交给你,我放心。你今天没带教案走进教室,这当然是制度所不允许的,你要认识到这一点。其实我知道,你可能是一时疏忽,也可能是你自信的表现,但我相信这绝对是偶然,我更相信,这种现象在你课堂里是永远不会再发生了。”从此以后,这位老师的工作更加认真,各个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怎么检查,都没有任何差池,工作能力更是有了显著地提高。

制度不是一处栅栏,而是一片绿阴;制度不是一道关卡,而是一扇通道;制度不是一汪寒潭,而是一股暖流;真正的人本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闸门。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不断地完善制度,践行制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依法治校,那么,整个社会的法制化程度必将又向前迈出一步。

(作者单位: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

学校营养餐建设制度 篇4

“学生营养餐”的供给制度是国家惠及于民的大政方针,为了让这项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特就资金管理问题制定如下制度。

一、营养餐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要有专门台账,并做到日清周结,每周公布帐目,接受家长及教职工的监督。

二、每天按国家规定的营养餐标准制作优质等值的营养餐。

三、营养餐支出票据必须有供货商、监督小组成员、工作小组成员及教师代表、食堂管理人员签字,再由分管校长审批方可入账。

四、营养餐支出分月汇总,学期结束召集教职工代表审核账目。

五、成立一个由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营养改善计划监督小组,定期对食堂和账目进行检查和核算,并在学校公示栏处公布结果,以保证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六、学校在公示栏处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以便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工作的廉洁性和透明性。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管理制度 篇5

一、建立校长负责制,配备专职食堂管理员。

二、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定期验证。

三、建立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入内。

四、建立食堂卫生及饮食情况日检制,并作好记录。

五、食堂环境保持清洁,无鼠迹、无蝇、无蟑螂。

六、食堂管理员留存定点食品,采购场所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七、荤、素食品原料分池清洗,洗净后食品原料的盛器不放置地面。

八、冰箱内生熟、半成品分开,不放杂物或私人物品。

九、食品、原料无霉变,虫蛀,变质。

十、食品烧熟煮透,烹饪后食品至供应时间不超过2小时,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不超过24小时。

十一、加工后的熟制品放在备餐间,不得供应水产品和改刀的熟食卤味菜。

十二、食品留样放置48小时,每样量足100克,并有留样记录本。

十三、从业人员分发饭菜、点心,有专人看管,戴口罩,不直接用手接触。

十四、食品存放下垫离墙,原料、辅料缸加盖,调味品分类,分架存放,无超过保持期。

十五、洗涤、消毒剂、餐饮具存放处固定。

十六、容器、刀板生熟分开,注明标志,严格消毒。

十七、从业人员做到“三白”,注意个人卫生。

十八、饮用水卫生足量,保温捅加盖加锁,每天清洗消毒,专人监管。

学校内控制度建设分析 篇6

关键词:学校 内部控制 战略目标 财务管理

一、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工作力度不够,会计制度的执行效力较低

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会计控制,会计控制包括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会计权责的明确,内部控制需要制定明确的会计控制目标,并要根据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要求对会计控制目标进行分解,会计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会计人员素质和制定完善程度的影响。部分学校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而且会计制度的执行效率和质量较差,也没有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对会计控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奖惩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因此会计控制工作质量较差。虽然部分学校对会计控制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没有将相关岗位进行分离,会计岗位设置重叠等现象严重,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内部环境。

(二)内部控制制度呆板,灵活性较差

根据目前较多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内部控制工作的重心往往集中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上,而忽视组织运行效率和行政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不全面,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全面性和普适性。其次,部分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忽视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内部控制制度难以灵活适应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灵活性较差,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不高。再者,部分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过分重视财务资金管理,忽视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其他环节对整体内控工作的影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严重的短板效应。

(三)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和职能

学校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组织,它具有自身的特性,其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校因为自身特殊性而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内控质量提升的作用。其次,部分学校的内部审计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往往由临时人员担任,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不强,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因此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再者,部分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对审计的独立监督不到位,公正的职能难以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得到规范。

二、学校内控制度建设对策分析

(一)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保证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离不开员工的基础工作,因此,学校教职工的素质尤为重要。在构建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教职工进行培训,更新教职工意识,提高教职工专业素质,使学校内控相关员工队伍具备效益分析以及成本管控能力,要按照岗位要求,将不同素质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对于专业性强的岗位还应该考虑考核选拔。同时,在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过程中,学校还应该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避免因为个人因素导致的违法违规现象。

(二)强化业务流程控制

学校业务包括经济业务也包括非经济业务,在内控制度强化的过程中,应该着力强化业务流程的控制。例如,在教育事业收入业务中,可以运用收费管理人员、出纳、会计共同经手的方式。在收费时,将学生缴费信息录入学费管理系统,机制票据一式两份交由学生,由学生持有票据,到会计处制单缴费,出纳人员按照票据进行收款,再由学生持票到收费管理人员处进行盖章确认,出纳人员再将当天学生缴费汇总表与财会部门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会计登账。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三方互相制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达到制约控制目的。

(三)强化学校资产控制

学校资产属性一般为国有资产,强化资产管理不仅是学校管理需要,更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需求。在强化资产控制过程中,可以将资产分为实物资产及非实物资产进行控制。其中,非实物资产包括货币、应收应付账款、其他款项等,要在非实物资产中实现明确的责任落实,定期分析资产状况,及时催收账款,防止呆账坏账的形成。实物资产也被称为固定资产,在强化固定资产控制时,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固定资产控制程序,明确部门职责,严格按照固定资产处理规范进行固定资产建立、转移、报废等程序,并进行定期清查,强化稽核工作。

(四)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会计责权

学校要强化制度建设,而且要重视制度建设工作。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会计法规,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配套制度建设,以便为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其次,学校部门应该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并根据内部控制工作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还应该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并在不违反国家制度控制制度前提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再者学校可以借鉴同类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内部控制工作情况来优化内控机制,进而提高内控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篇7

一、转变制度建设理念:以人为本

传统的管理理念, 更多校长首先考虑的是怎样约束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 统一思想, 加速学校的发展。但现代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 把人的发展看作是管理的目的, 突出“人”自身的价值和发展需要, 更为注重用激励而不是单纯用约束的方法。因此,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 我们不仅考虑了学校发展的需要, 而且考虑了师生发展的需要, 致力于建设以“制度健全、管理科学、目标明确”为基本特征的学校制度。

1.主动追求———制度建设的前提

如果管理制度不考虑教师的发展需要, 而是强加给他们, 那么教师就会消极地对待这些制度。因此, 在制定制度时, 我校从不把制度当作校长个人意志的体现, 而是让全体教师参与制度制定、修改以及完善, 这样制度建设就成了教师发展的需要和主动追求, 也就自然能够外化为他们的日常行为。

2.自我内化———制度建设的目标

众所周知, 制度不应该成为“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条条框框, 要想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 就一定要将制度内化。制度只有内化为管理与被管理双方的共同价值时, 才能成为有效的制度, 否则, 必然产生制度的实质性缺失, 导致管理失效。因此, 我们在制定学校制度时, 都能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最大限度地方便和满足教师的发展。如, 我校制定了《海师附小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海师附小教师论文发表奖励制度》《海师附小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制度》等, 从而激励教师产生归属感, 形成凝聚力, 自觉地将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3.刚柔相济———制度建设的法则

刚柔相济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智慧法则。我们在践行办学思想的过程中, 力求将学校制度建设的“硬”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软”管理结合起来;力求将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与人性化、弹性化的人文管理结合起来, 让刚性的制度“理”出精彩, “理”出智慧, “理”出幸福。

二、创新制度建设模式:立足发展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 只有把符合本校根本发展需要的制度和师生发展需要的制度有机结合, 才具有生命力, 才能最终形成一种制度文化。

1.以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各项管理措施刚开始启动时, 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自觉, 需要依靠一些规则和准则, 目的是约束和规范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行为, 以保证管理活动有效展开, 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制定了《常规管理检查制度》, 从学校、蹲点干部、班主任三个层面对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日查日纠, “管细”每一个环节;我们制定了《作业审批制度》, 要求每个班级由班主任按规定要求统领学生作业的量, 报蹲点干部审批同意后再实施,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2.以制度建设促进均衡发展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学校内部的一些不均衡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 要想让学校的办学水平向纵深发展, 制度建设就成了突破“瓶颈”的保障。我们通过《循环教学制度》, 加快教师交流, 促进专业发展, 以保证年级组教学力量的均衡;我们通过《分班制度》, 让平行班学生“同班异质、异班同质”, 促进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我们通过《小学科队伍建设制度》, 不断加强小学科师资力量, 促进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 让素质教育实施得到保障。

3.以制度建设引领专业成长

(1) 搭建自我反思的教研平台制度。自我反思是教师不断自善其身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通过制度引导教师对每一节课认真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怎样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把课上好上活;课中反思是否把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发展上, 学生是否能够深度思考问题, 教学环节是否扎实有效;课后反思是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是否真正有感而发, 是否能从预设与生成的角度反思教学的流程等。要求每个教师都把反思的结果写在每节课的教案后,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例证。另外, 在每次教研活动后, 我们还要求教研组长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要对活动的组织、实施、效果进行思考与反省, 这样使我校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中得以提高。

(2) 推进同伴互助的共同成长制度。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与合作, 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 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就是敞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 相互评论, 持续改进。《海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规定, 教师同伴互助要有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工作技能, 如, 经验共享的技能, 包括公开自我, 倾听回应的技能;问题解决的技能, 包括问题梳理和建构性连接的技能。制度还规定, 教师必须以教研活动为契机, 从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技巧的交流中互相学习, 分享经验, 形成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领域。

(3) 强化专业引领的教研指导制度。教师团队建设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目前专业引领方面主要问题常常表现为:只谈理论与原则, 缺乏以案例为载体;只罗列现象, 抓不住关键事件;只有教育叙事, 缺乏穿透经验的理念诠释方式。《海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规定, 专业引领必须选择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要引导教师学会听中学, 做中学, 要引导教师听懂以后做出来, 做好以后说出来。《海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还规定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月向教师推介读书篇目, 引领教师读书;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与学校教师结对, 通过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象指导等进行专业咨询和指导。

4.以制度建设探求优质教育

自建校以来, 我校一直以优良的教育质量被家长称道, 被社会认可。近年来, 我们以优质教育为根本目标, 对学校的制度建设重新进行了动态的系统设计和实施, 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

(1) 强化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可以使参与教研的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因而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已成为我校开展教学管理最有效的途径, 也是深化办学思想最有力的内在机制。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半日研修制度》, 规定每个教研组每周必须辟出半天时间用于集体备课、上课议课、研发资源等;制定了《海师附小骨干教师工作室制度》, 规定了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依靠网络, 牵头建立博客群组, 引导教师讨论教学话题, 形成研讨氛围;制定了《海师附小草根讲坛制度》, 规定了每周开设讲座的人员、时间及主题;制定了《海师附小优课超市制度》, 规定了参与优课展示的标准、流程和具体操作规范等。这些制度的建设加强了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 促进了学习型教师群体的建设, 使教师在互帮互学、相互激励中建立了共同愿景, 形成了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2) 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 不断优化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海师附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定: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每月要亲自主持一次教学工作例会, 了解教学工作, 分析实际问题, 寻求解决方案, 通报教研情况。《海师附小教学质量跟踪制度》规定:教师对基础差的后进生要耐心辅导, 争取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3) 细化考核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教学六认真要求》, 对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进行了修正, 力求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另外, 我们还进一步健全了教育教学督查制度, 做到日常督查注重一个“实”字, 专项督查突出一个“严”字, 跟踪督查落实一个“化”字。通过考核、评价, 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争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三、拓宽制度建设内涵:提升文化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大概可分为三个层次, 从外到内依次为物质层、制度层和文化层。这三个层次中, 外层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物质基础, 中层是发挥育人功能的制度保证, 内层是学校的校园文化, 是校园的灵魂和核心, 也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由此可见,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提升, 两者相互交融, 互相促进。为了使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渗透, 我们在客观分析学校现状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以“爱与责任, 幸福共生”为核心价值取向, 用高瞻远瞩的文化视野, 制定了学校一系列制度。

1.建设“环境文化”,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学校教育环境是学生最直接、最具体、最实际的一种体验, 是一种隐性课程, 它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校园环境建设指导意见》, 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力求通过理念标识激励人、院墙文化熏陶人、功能区域感悟人。

2.建设“特色文化”,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习惯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 其行为总是受习惯的影响, 好习惯能使孩子获得人生成功的快乐, 坏习惯能让孩子的一切努力变成徒劳, 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曾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由此可见,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 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 是打开孩子成功大门的金钥匙。因此, 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特色活动制度》, 狠抓特色文化建设, 努力引导学生在特色活动体验中, 学会自主管理, 养成良好习惯。如, 我们通过自编“三字经”, 让学生读出好习惯;通过收集小故事, 让学生悟出好习惯;通过树立好榜样, 让学生带出好习惯。这样, 就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制度制定和完善过程中, 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发挥工会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我们通过民主管理学校委员会, 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会, 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通过学校办公会, 充分听取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让大家献计献策, 集中学校管理者和家长、教师的智慧, 使规章制度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另外, 我校教代会能履行审议职能, 教师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学校领导层的监督, 这样可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群众基础。规章制度有群众基础是其能提升为校园文化的前提。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探索 篇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学校改革运动中,提出了校本管理的思想,提倡政府把权力下放到学校,进行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实现学校自主发展。这场改革是教育管理从“外控形态”到“内控形态”的转变,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教育管理权和重心的下移,把学校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和重心下移等形式构筑学校与外部及学校内部的新型关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权力下放实现学校自主管理和共同决策,提高学校效能。

20世纪末,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许多国家,都呈现出教育权力和责任向学校层面转移的趋势。如,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校本管理”及英国的学校地方管理以法国的教育共同体,都属于学校层面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扩大学校自主权、提高学校效能,这些都被认为是国际现代学校制度的前身。

2.国内背景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发源于方方面面的需求

首先,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缘于宏观社会背景的促动,具体包括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导致的社会对教育期待的改变、伴随科技发展而来的命题或挑战。如果说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它的生产设备,而21世纪的机构(无论是工商还是非工商机构)最宝贵的财富,按照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话说,将是它的“知识劳动者以及他们的生产能力”。

其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也是国家教育政策逐步完善的结果。十七大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成为千万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与之相应,教育部2003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4年下发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两个文件,对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最后,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实践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校长负责制,其历史贡献毋庸置疑,但是2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教育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已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以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来看,校长负责制“不尽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具体表现在学校仍处于外控的管理模式之下,“英雄校长观”被不断地强化,学校民主管理机制远未健全以及学校的“两个负责”严重失衡等。

(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也受到教育改革的促动

一方面,时下方兴未艾并正在向纵深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2001年颁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管理保障。第一,需要领导观念的切实转变,包括对“课程”的认识、课程编制权的运用、课改中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课改效果的质量观问题等;第二,学校微观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控,包括制度规定、考核政策、奖励政策等,都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之中,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题中之意和具体呈现。

2003年7月8日和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上海召开了“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研讨会”,指出从2003年秋季开始,要进行“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实验。这样,以2003年9月教育部启动的专项试验———“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标志,教育部开始在部分省市建立了试验区和试验校,具体进行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实验探索。当前,该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正在扎实有效地实施中。

另一方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将我国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的必然要求。教育部2004年下发的我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第九部分“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中第34条明确提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其具体表述为:“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法人制度。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健全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中小学要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制度。职业学校可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组成的理(董)事会制度,积极推动社区、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和监督。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这是国家级政策文件首次对现代学校制度概念的认定。然而,何谓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指向哪里,现代学校制度关涉的领域有多大,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践策略有哪些,评价标准怎样建立等,这一系列关涉现代学校制度概念、目的、范畴、策略、评估等核心问题,今天依然是摆在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

由于现代学校制度还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概念,所以至今还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厘清的概念。因此,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现在也是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众说纷纭,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提出了各有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内涵的界定。一般认为,现代学校制度这一论题关涉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等基本概念。

1.现代的含义

现代,指的是工业社会基本形成以后的人类社会发展时代。“一般来说,‘现代’一词本身就具有作为时间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双重含义”。作为时间尺度的现代泛指从中世纪以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或称时程;作为价值尺度的现代则指区别于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

2.学校制度

学校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场所。也有人把“场所”更换为“社会组织”。现代学校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第四时代及以后各发展时代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场所。

一般认为,制度是用来协调、规范人类言论、行为的社会规范、法律规章、组织机构的总称,是规范化了的秩序。《周易》中的第六十卦《节卦》彖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象曰:“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是指约束、激励或协调人与人之间交易关系的行为规则、规范或稳定的习俗与意识形态。制度包含了未成文的但对人们有约束力的风俗习惯、成文的规则、组织机构、治理结构等。在本文中,制度特指用来指导和约束个人或组织的社会行为,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或人与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规则。诚然,制度是为系统服务的。现代教育制度是现代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它讨论的是教育的结构系统方面的问题。教育与制度不但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系统,而且还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结构系统。

学校制度又称学校教育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校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方面的规则,简称“学制”。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广义的“学校制度”,指的是为了指导和约束学校的行为和与学校有关的组织、机构、人员等的行为而制定的教育法律、规章等成文的规则体系,以及学校、学校所在的社区、组织、人员认可了的与学校有关的习惯、道德标准、风俗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广义的“学校制度”包含了狭义的“学校制度”。

3.现代学校制度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有代表性的定义,如,现代学校制度是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学校依法自主经营为核心,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政府专注于制度建设和公平保障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是现代学校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教育管理专家经营为表征,以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新型的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具有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校本管理模式。

2004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将“现代学校制度”做如下界定: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这一表述吸取了各家观点之长,是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所做的理论上的升华。

三、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的理论求索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指向以及研究基本范畴,是我们在理论求索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标指向

(1)要想比较系统地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就应当把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文化制度作为三大重点,通过重点建设逐步地带动系统建设。这三大研究重点是现代学校制度大体系的“三条腿”,缺一不可。

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像牵牛鼻子的一条绳,决定着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其中的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评价制度,更是重中之重。但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立,必须基于现代学校文化,在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课程观、现代教学观的基础上,在素质教育的文化理念指导下,才能建立起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同时,只有建立起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广大教职工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大家都从制度层面考虑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建立起发展性评价制度并实实在在地实施。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和相应的文化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只有深刻体悟现代学校文化,然后根据学校的情况,把它变成制度文本,并用各种方式,让它融入到全体教职工的血液里去,这样,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才有很好的基础,才有可能形成好的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民主管理制度,搭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再进行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设,才会有一个很好的“根”。

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要通过学校治理结构的调整来解放教育生产力。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出现代学校文化,以现代学校文化为基础。

(2)建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带有鲜明的目的指向性和核心价值取向。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现行的学校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制度,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来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为尽可能多的社会大众提供充分的、平等的、成本较低的、优质的教育服务创造平等的、最终指向育人的学校管理制度。然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其目的在于促进和保障发展主体的健康运行与持续发展。以学校组织机制为主要内容,适应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学校组织作为发展主体,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其目的无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校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立有利于学校组织的学校自组织机制。

因此,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的不仅是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是教育目标的回归。现代学校制度要尊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并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努力实现效率与主体价值追求的协调平衡。

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范畴

2004年7月30日,由中央教科所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同召集,在北京召开了由20余人参加的“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型研讨会,与会专家通过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特征及辨别标准,大体上搭建了现代学校制度的范畴框架。

(1)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特征是:淡化行政管理的控制,坚决拒绝附属化;坚守学校公共性,防止市场化;考虑不同学校的多种需求,定位多元化;学校自主权应受到严格意义的法律保护,让学校制度建设走向法制化。

(2)现代学校的辨别标准:专业化教育研究在经历了群众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两个阶段后,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进入了校本研究的新阶段。

在近年的校本研究实践中,形成了“课例研究(教例研究)”“集体叙事(我们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行动计划”三类研究范例,基本理念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形成了教育研究的基本品质,即“有效地揭示问题”“恰当地处理素材”“提供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扎根于基层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土壤中的研究。研究的主体不是学校之外的专家学者,而是整天生活和“浸染”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的教师“自己”,他们经历着、体验着、感受着教育教学,真实而自然的“现场”和“情境”成为他们研究经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在现场中他们的态度、体验、感受和判断,又左右着、支配着、浸透着他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教育大发展的世纪,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从理论上澄清对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些模糊甚至是偏执、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解决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没有具体可辨的抓手的问题,是现实和迫切的。

上一篇:针织服装分类教案下一篇:欧美影视赏析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