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汇报材料

2022-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在撰写汇报时,你是否感觉到困惑,缺乏逻辑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城镇化建设汇报材料》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城镇化建设汇报材料

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泉交河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一、泉交河镇的基本情况

泉交河镇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东南22公里处的新河南岸,三面环水,交通便利,是赫山区较大的乡镇之一,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人,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规模企业3个,民营企业70余家。其中镇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近5千人,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

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及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我镇狠抓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了城镇与村庄规划。

城镇要发展,规划是龙头,我镇在2005年至2020年的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今年镇财政又投入8万多元,完成了第三轮规划修编工作,完善了我镇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为城镇和村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我镇在长常高速公路出口,镇龙泉村境内新规划了一个高标准的万利工业小区,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镇域经济。

2、狠抓了镇区环境卫生管理

去年初,我们在镇郊区黄茅岭村地段征地修建了一个高标准 1

垃圾消纳场,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镇区垃圾的存放消纳问题,并在镇区人口相对集中地段新建垃圾池近20个,新聘请了两名有垃圾拖运工具的保洁工作人员,加强了原有清扫工作人员的责任,确保了镇各街道的全天性整洁和镇区垃圾的日扫日清。同时,我们在镇区又开展了治理环境卫生的大力宣传,在主街道两侧每隔50米设臵了统一的垃圾桶,与各门店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状,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彻底改变了过去镇区垃圾满天飞、乱倒乱弃现象,使镇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得到有力改善。

3、大力整治了镇容镇貌

今年,镇党委、政府拿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组建了坚强的领导和工作队伍,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组织全镇干部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镇容镇貌集中整治活动,共拆除违章建筑、棚亭20余起,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我们又在镇区居民中聘请了三名工作大胆、能力较强的城管队员,成立了泉交河镇城管监察大队,全力整治镇容镇貌,巩固集中整治效果。并组织全镇干职工开展了“百人治脏”活动,即每月的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二为全镇“百人治脏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镇的镇容镇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同时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4、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在镇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我镇投入资金近40

万元,搞好了镇区路灯建设;投入60多万元的镇汽车站也于去年下半年竣工营业,这一制约镇区秩序的瓶颈得到了彻底解决;投入近25万元的三八桥至双泉桥路段也于去年年底硬化,进入泉交河镇的坑洼路段已成为了历史;环境卫生方面也相继投入十多万元,建好了垃圾消纳场,新建垃圾池近20个,主街配备了统一的垃圾桶;镇市场前坪建设投入资金8万多元,进行了彻底的硬化,并以广场形式搞好了绿化建设。投入资金5万余元,疏通老街下水道千余米,并四方筹措资金8万多元,对镇上的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泉交河镇为千年古镇,加上镇财力有限,基础设施方面仍然相当薄弱,如镇区下水道堵塞严重、老街路面破烂不堪、镇上四个公共厕所面临倒塌、污水处理等,这些方面的建设迫在眉睫,亟需投入大量资金。

四、建议意见

建议将小城镇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日常议事工作中,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

建议上级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乡镇城建工作的领导与支持;

建议上级出台对城镇镇容镇貌治理、环境卫生管理相关的政策与实施细则。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完善镇区规划

镇区建设严格遵照城镇整体规划要求,坚决杜绝乱搭乱建现象,并引进有战略眼光的老板投资,大力发展万利工业园区,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

2、继续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

今后,我镇将加大投入完善下水道、路灯、公厕、卫生设施等配套建设,为实现镇区全面“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维护正常的卫生和交通秩序

今年,我们成了镇城管监察大队,加大对镇区环境的管理力度,一是加大对镇区居民商户的卫生管理,做好经常性的卫生打扫工作;二是加强镇区车辆管理秩序,所有车辆必须进站候客,全面改变镇区“脏、乱、差”现象,切实改变镇区面貌。

泉交河镇村镇建设站

2010年5月18日

第二篇: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城镇的整体服务功能、载体功能日益完善,有力的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全省卫生镇。我们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围绕打造“全省二十强”的奋斗目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档次,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进程。牢固树立“四化同步、规划先行”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专业团队,科学绘就城镇发展蓝图。二是以全域理念统筹建设。坚持以全域视野统揽规划编制工作,将15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一个镇区规划、一个镇域规划、四个社区规划(挖沟、陈剅、赵湾、汪洲)和五个专题研究(现代农业、土地利用、无纺布产业、美丽乡村、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协调)的“1+1+4+5”规划体系,统筹城镇空间布局、同步制定各项分类详规,注重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努力做到城乡规划一张图、各项建设一盘棋。(二)高标准建设,城镇功能日臻完善。1、道路建设工程。汪洲大道配套建设已完成、8公里长彭张公路土路基工程共同段已开工,完成30000土方。3、绿化工程。大道、彭赵公路集镇段补植色块8万株,红叶石楠球150株。仙汉公路千丰段栽植桂花500株、彭赵公路植楠树800株。40个村小游园全面达标。5、广场建设工程。汪洲无纺布主题广场建设铺装、绿化全面完成。7、市民之家建设工程。场馆内外装修已于10月初全部完成,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规划展示馆、无纺布博物馆布展工作高标准完成,并作为“四化同步”建设亮点工程接受张昌尔书记和全体与会代表检阅。9、集镇立面改造,重点抓好千秋街和文化路主要街道改造。11、迅速完成剅沟“一河两岸”景观带规划设计,打造集镇核心景观建设。坚持把管理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管并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坚决杜绝违法建筑和旧房翻新,避免了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有力的推进了小城镇建设进度。强化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将镇区保洁工作细化、量化,托管给市城管局,对50个村垃圾清运分别外包给市场,购买市场化服务,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全天保洁,做得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城镇环境养护常态化。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成立城镇综合执法局,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商铺店面、零售摊点、集贸市场、交通干道的日常管理,严肃处理破坏镇村环境、影响公共秩序、损坏城镇形象的现象,有效地维护了镇区秩序。注重加强引导,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卫生意识,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如何破解建设用地难,成为制约小城镇建设的最大难题之一。为此,我们在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同时,积极与市国土资源局沟通对接,争取4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当前镇级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仅仅靠政府投入项目运作是不可行的。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融合政策,整合各类资金,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一是用足政策。充分利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争取1500万元挂钩补偿资金,用于还建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省级5000万元周转金,用于集镇设施改造升级。二是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开发商垫付资金、出让经营权和BT模式实施建设,将政府主要工作重点放在前期的宣传、规划、引导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具体项目运作由开发商进行,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三是盘活闲置资产。将长期闲置的镇文化站、经委、计划生育管理站进行拍卖出让,获取资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二、几点成效二是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实施小成绩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各村的一些文化娱乐设施集中整合配套,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种更加齐全,形式更加多元,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四是搞活了农村经济。建设小城镇,促进了土地向规模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项目的逐渐增多,镇区常驻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水、电、路、医、学等基础设施需进一步配套完善,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搬迁速度。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镇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全镇工业产业比重不协调,无纺布产业“一枝独秀”,没有自己的主打品牌,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快技术升级和生产设备更新;新材料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需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迪沟镇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阜阳市颍上县,北靠西肥河,南临济河,与淮南凤台以及亳州利辛两县接壤,国土面积58.8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辖7个村委会、2个社居委,居民4.4万人。2012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3.28亿元,财政总收入2300万元。

多年来,迪沟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立足于皖北生态湿地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和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1年,城镇人口达2.53万人,占镇域总人口比重超过60%;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城区街道16条,总长18公里;不仅建有农贸、服装、鞋类三大专业市场,还建立了高标准的大、高、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特别是安徽旅游职业学院落户于我镇,填补了迪沟镇、颍上县、阜阳市乃至整个皖北地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迪沟的小城镇建设,业已成为全县

二、三产业发展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以及务工经商农民集聚中心。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园林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全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全省优秀基层党委”、“全省中心建制镇”等一系列称号。辖区内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7年以煤矿塌陷区为主的湿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迪沟国家湿地公园”。

一、迪沟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特点。

总体来说,迪沟的小城镇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规划编制较早。早在1999年,我镇就已经编制完成了《迪沟镇城镇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发展建设奠定了规划基础。二是基础设施较好。我镇不仅水泥路、供电、供水、排水、移动通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公交车等应有尽有,还实现了广播、电视、柏油路、电话、供电、移动通信的村村通。三是聚集功能较强。随着谢桥煤矿采煤塌陷搬迁安置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迪沟小城镇的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对周边50公里范围内地区也起到一定的带动辐射作用。四是发展潜力较大。我镇处于淮河流域,传统农业和水产养殖较为发达。同时,镇区内还拥有4A级旅游景区和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业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迪沟镇小城镇建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标准有待提高。以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目前小城镇的辐射能力来分析,城镇的各区域功能规划不够科学,各市场的布局不够完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辐射能力,不能适应小城镇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是配套措施有待完善。配套政策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我镇的发展建设。近年来,国家虽然把小城镇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一直落实不到位。我镇是“全国第二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但相应的配套政策一直没有到位,来自财政体制、户口制度、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使小城镇建设发展常陷于尴尬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项目资金有待支持。由于受地方财政和区域经济影响,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镇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现行的财政体制不但决定了镇本级财政没有资金直接投入,且因经济不独立,借贷投资也不可能,国家项目资金争取也相当困难,客商不可能直接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三、迪沟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牢固树立前瞻性、特色化的长效发展理念。制定一个好的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实施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城镇建设之“法”。一是在编制规划上,要突出建筑品位、生态品位、文化品位、地域品位,做到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建设与发展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我们将根据迪沟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重新修编和调整镇域规划体系,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二是在规划发展上,要充分考虑我镇的自身特色,按照控制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保证小城镇建设的品位和质量。三是在具体实施上,应遵循重点建设、长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带示范作用。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调配、集中使用、重点建设,形成由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发展建设态势。四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并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确定下来,以保证它的法律效力。

第二,高标准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发展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交通、能源通讯、供水排水等方面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的载体功能。生态环境保护上,要以建设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愉悦的人民环境为目标,既重视大环境绿化、又重视街道、村庄的小环境美化建设,把小城镇生态绿化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绿化建设紧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小城镇绿化积极迅速扩展,全面改善镇容镇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软硬件管理上,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以美化、绿化、亮化为目标逐步改善每条街道,另一方面严格执行现行规划方案,加大力度查处违章建筑,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第三,多措并举地提升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气集聚指数。一是实行招商引资,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等基础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优化招商环境,实行以资源招商、以特色招商、以环境招商。二是实行产业带动。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项目,创建具有迪沟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资源与文化的融合,以旅游业聚旺城镇人口、拉动城镇经济、推进城镇拓展。三是实行人口增容。通过招商、镇村联建,为农民免费办理进镇户口等办法,吸引农民进镇兴业,从而调动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繁荣商贸经济,打造镇域经济发展超强平台。

第四,奋力营造小城镇建设发展良好氛围。群众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主体。实践一再表明,对待群众的利益诉求,“躲”肯定不行,“堵”也不是办法,“拖”更解决不了问题,消极必然被动,积极才能主导。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切实体现在办实事、求实效上,用心抓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教育活动,激发大家谋求发展的欲望,参与发展的热情,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

第四篇:官亭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按照“农业稳镇、商贸富镇、工业强镇、项目立镇”的指导思想,遵循“扩张集镇规模、增强综合功能、提高居住品位、优化镇区环境”的工作思路,以肥西实施“城镇建设会战年”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突出以整村推进、用地置换、集镇开发三位一体的建设重点,有力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具体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官亭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完善了建设领导机制。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城镇建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查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至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人,严格考核,并把相关任务列入村(居)干部百分制考核中,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以及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二)注重形象,加大投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意见,根据镇区建设的客观实际和投资能力,官亭镇扬区位之利、展资源之优,科学确定年度建设计划,突出改善人居和创业环境,大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官山路、312国道两端计9000平方米的人行道板铺设及绿化;规划停车场8处;投入15万元完成对官亭派出所、官亭农贸市场两处约1000米的下水管道建设;投资86万元实施集镇道路亮化工程,新增路灯安装400盏,里程约20公里;投资180万元完成回民社区自来水管道铺设38公里;投资近100万元完成老水厂增机扩容建设任务,购置一体化净水装置,对回民社区实行用水直供。镇政府投入30万元,完成高庄、姚岗等四个垃圾填埋场建设。

(三)依托载体,科学布局,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我镇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取置换代建、商户联建和投资者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快了小城镇建设速度。书苑雅居、龙腾公寓、建安小区、商贸城小区等高档住宅小区已交付使用,铭传置业投资建设的官亭商贸城正在建设之中;供销商贸步行街、官亭供销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回民社区驿城步行街即将建成;完成建材商贸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百箩田商贸城道路及下水道工程。以建设用地置换为契机,撤村并点,拓展江夏集镇规模,新建东苑新村、西苑新村两处安置点,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官亭镇在小城镇规划建设方面作出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四)集约节约,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

近年来,官亭镇以实施土地置换项目和整村推进项目为契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14年3月开始实施的丰祥—马河湾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是合肥市四个整村推进项目之一。丰祥—马河湾项目区丰祥农庄建设规模565.05亩,总投资2.39亿元,安置1409户,安置人口4382人。截至目前,多层19幢、二层195幢、四合院13幢已全部交付住户使用。回民社区小学、丰祥卫生站、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交付使用。已全面完成项目区主、副规划点拆迁工作任务,项目区18514.3亩土地及宅基地复垦整理已全面完成,种植、养殖、服装加工三个就业园区、清真寺、农家乐、公厕等公建工程都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之中,社区服务配套完善,社区环境整洁有序,确保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新农村品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经营权自愿、合法、有偿流转,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流转土地13400亩,形成苗木花卉、无公害蔬菜、优质水稻、规模养殖等四大特色产业;张祠“桃源新村”二期完成拆迁80户,目前各项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新民、马店社区、焦婆等村(居)老村庄已改造结束,新村建设正在开展之中。

三、工作打算

2015年是深入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力度,努力开创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新局面。具体工作打算如下:

(一)高起点完成新市镇规划

在官亭镇总体规划镇区范围的基础上向东延至小庙镇接界处,吸纳回民社区为镇区范围。新增区域主要用于:312国道以北规划4平方公里的工业聚集区及化工产业园区;312国道以南为服装、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业用地,增加回民社区等周边新增镇区人口的就业门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大手笔启动新镇区建设

今年下半年,我镇将重点启动和实施官亭中心集镇拓展及功能配套建设:打通官山路—丰祥、马河湾新农村安置点通道,以312国道以南、官山路以东、新农村以西区域规划4平方公里建设新镇区及商贸新区。

(三)高标准完成老镇区改造

为满足我镇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要求,结合官亭镇新市镇规划,镇党委、政府计划对我镇原镇区进行高标准改造:一是启动312国道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对镇区长油路至进水闸所有楼体立面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同时,对集镇段破损、缺失人行道板约进行重新铺设,对沿街所有杆线进行重新整合,对所有未经批准的广告牌、不规范的商店门牌进行规范化改造;二是规划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为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构建人与自己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经招商引资与日中经济协会合作在镇区范围内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主要对镇区、回民社区的生活污水及官亭镇周边乡镇的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生活污水等进行收集、处理,切实改善农村及城镇环境,三是集镇道路建设。为拉开城镇发展框架,推动官亭镇下一轮经济发展,在官山路南300米向东打通一条50米道路至回民社区,作为联通新农村至新镇区的主干道,此区域作为官亭镇新镇区发展区域,结合1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功能合理布局,全面完善其道路框架,路灯、绿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同步实施;四是多功能小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品味,创建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打造官亭镇高品味、高标准精品小区。经招商引资,由铭传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官亭服装城综合商住小区已破土动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0亩,投资约8000万元,该项目及商贸、居住为一体的服装城,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五是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城镇农贸市场建设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城镇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但由于资金和管理等方面问题,我镇农贸市场的无序经营及功能设施不齐全状况,严重制约了集镇发展,为此镇党委、政府下一步将首先改善基础设施,修复破损路面,完善照明设施,铺设给排水管网,排除市场大棚安全隐患,对摊位平台重新规划调整,合理分区、划线经营;六是农民广场建设。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提升城镇文化品味,增强城镇凝聚力、辐射力,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建成区兴建一处集园林、休闲、健身、景观为一体的群众文体广场,目前已完成规划论证。同时在官亭镇回民社区内部结合实际,打造3处景观塘口,兴建一处社区休闲广场;七是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对内原自来水供水管网进行规划改造,主要对312国道沿线、官山路沿线、新老街道、化工园区等主要干道的管线更换铺设,增强镇区的承载能力。

(四)高效率实施“百镇千村”建设

今年我镇被列入省级“百镇千村”建设工程,按照要求,我镇将在试点村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农村道路、水利、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镇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高品位实施新农村建设

为使我镇新农村建设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镇党委、政府今后将继续坚持“拆小村、并大村,改旧村、建新村”的做法,借鉴江夏地区小城镇建设成功经验,以建设用地置换项目为依托,以小康住宅、小康设施、小康环境为重点,严格按照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得到村居整体划一,道路四通八达,居住环境美化,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抢抓机遇稳步推进

力促小城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坛厂镇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大会议程的安排,我在此就坛厂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会的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坛厂镇位于仁怀市东南部,距仁怀市区8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辖8村1社区,总人口3053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80元,城镇化率达42%。 一年来,坛厂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按照“小城镇、大战略”和工业强镇及城镇化带动战略发展思路,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倾全镇之力,努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二、取得成绩

一年来,我镇利用名酒工业配套产业园、新加坡产业园、茅台酒循环经济园落户坛厂并开工建设的契机,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科学规划布局,按照“三园两翼一城区”的思路,启动了1—7号路的建设,使坛厂镇樟柏村、温泉社区、枇杷村连在一起,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结合园区建设需要,新规划了四个安置区,在镇政府所在地左侧的安置区已高标准建成,占地150余亩,现已安置120余户,其余安置区正在启动建设中。规范了商贸街经营秩序,取消了长期困扰坛厂街道交通秩序的马路市场,极大地改善了我镇的形象;按照“突破重点、连片打造”的新农村建设村庄思路,打造了 - 1 -

怀阳村和樟柏村新农村建设创建示范点,总投资达400余万元,其中:硬化村级道路2500米、修建联户路6000米、沿茅台高速公路两则实施新农村房屋风貌改造70余户,在怀阳村修建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修建排洪排污和垃圾收集中转系统,投资建成道路绿化工程,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按时完成了191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加大“拆违”查处工作力度,年内共停建整改186户,拆除违法建筑23户3518平方米。

三、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坛厂作为仁怀市确定的重点建设乡镇之一,在2011内,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工业强镇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发展思路,狠抓机遇,扎实推进,努力促进坛厂的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随着三个园区的落户和开工建设,给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小城镇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了班子会专题研究小城镇建设工作,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调整和充实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坛厂镇2011年小城镇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调整充实了村管所及城管办人员力量,扩充了执法队伍,保障了小城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有效地提升小城镇建设品味 随着我镇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给我镇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镇着力规划,加强建设,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道路建设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启动了《坛厂镇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详细规划的修编。在修编时立足于打造高口味的特色城镇,立足于小城镇建设规模,在小城镇规划建设方面,提出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要求,切实做好以园区建设为核心,打造具

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示范点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提升坛厂的小城镇建设规模,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统一思想,持之以恒,部门配合,扎实推进

小城镇建设有它的特殊性:一是投入资金多,建设周期较长;二是涉及部门多,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此,我们加大了小城镇规划建设重要性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了在具体实施中上下一致,把小城建设看成是自己的事,遇到困难不退缩,大家一起想办法。为认真抓好小城建设工作,一是围绕既定目标,镇党委、政府每年都派人参加小城镇建设规划及建筑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了基本规划和业务方面的知识;二是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充实到领导小组,便于工作的协调和配合;三是充分调动项目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项目部推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建设项目严格进行管理,实行目标考核重奖重惩。

(四)广开门路,多轮驱动,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

小城镇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是困绕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难题,特别是在财力薄弱的乡镇,保工资、保吃饭都显得捉襟见肘,更谈不上用财政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近年来,我镇在小城镇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摸索了一条解决资金不足的办法;归纳为一句话:“广开门路、多轮驱动、抓牢盘活、滚动发展”。具体讲,就是当前的政策机遇,主动出击,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积极争取,这就是“抓牢”。盘活”就是利用土地等各种资源去实施资本置换,从而达到以地生财、滚动发展。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我镇建设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商贸街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五)严格执法、加大规划控制力度,强化非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管理。

在内,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紧紧围绕规划是城乡建设龙头的理念,根据坛厂小城镇建设工作实际,请相关部门专家对集镇区域原有的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了修编。镇区规划范围从原来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4平方公里,对新报批的农村建房,镇人民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镇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严格控制规划红线,随着坛厂三个园区的启动,加大了对重点控制区域的巡查,坚持每天一巡查,切实加大巡查力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为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保驾护航;在非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防控上,镇与各挂村领导及各村(居)签订了包保责任状,将管理重心下移到村(居),层层负责,层层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制,从源头抓起,杜绝非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成立了坛厂镇城镇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了执法力度,对非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坚决予以制止,使非法占地和违法建设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违法违章建筑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几点体会

通过近几年的小城镇建设,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已初形成了“投资行为市场化、筹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隐形资产显形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的发展格局,回顾过去,有以下几点体会:

1、认真落实中央、省、遵义市、仁怀市关于发展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有关精神是抓好小城镇建设的前提;

2、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乡镇小城镇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3、主动出击,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投入是小城镇建设得以启动的关键;

4、解放思想,克服畏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开门路、多轮驱动是摆脱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核心。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组织上和群众中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在下一年的工作中,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坛厂实际,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推进城镇资源资产的置换,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更进一步加快推进坛厂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坛厂的发展,实现强镇富民的宏伟目标。

谢谢!

第六篇: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新泰市西张庄镇党委、政府

西张庄镇位于新泰市中西部,总面积4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6万亩,总人口4.2万人,辖28个行政村和1个民营企业聚集区。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水浇便利,交通快捷,济临路横贯东西、四良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供电、供水、供热、环保等配套设施齐全,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工业在全镇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行业以纺织、服装为主,兼有新材料、食品、机械制造等门类,是山东省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心镇建设这个经济增长平台 ,立足自身实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小城镇的整体服务功能、载体功能日益完善,有力的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全面发展。2011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GDP)32.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65元。先后荣获“中国乡镇之星”、“山东省最具成长性乡镇”、“山东省明星乡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卫生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实施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镇党委、政府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围绕打造一流省级中心镇的奋斗目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档次,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进程。

(一)强化领导、完善机制,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快实施中心镇建设战略,将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村镇建设办公室、党政办公室、财政所、工商所、派出所、管理区等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及时分析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的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保证城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省市县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镇情实际,制定下发了《西张庄镇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入住工商户的户籍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就医、生产经营、税费缴纳等具体问题做了详细的规定,积极鼓励镇内外广大业主、工商户到镇区经商建厂,极大的推动了镇区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小城镇档次水平 一是高起点规划,城镇布局科学合理。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山东省同圆规划设计院、泰安市规

划设计院等六家知名设计单位,对全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和完善。在居民安臵上,确定了“1+1”模式。即:将全镇28个行政村划分为1个镇区和1个农村社区,其中25个村集中到镇区居住,安臵居民3.4万人,3个村组成一个农村社区,安臵居民5800人。中心镇区规划总面积4.2平方公里,分为青澄、 正阳、金河三个城镇社区,同步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供水、供电、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的统一规划,形成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居住性详细规划。在产业布局上,将全镇划分为项目聚集区、高效农业区、畜牧养殖区、有机蔬菜与黄瓜制种基地、第三产业发展区和商品物流园区等九大功能区,形成了上下衔接、层次分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二是高标准建设,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坚持把建设标准质量放在首位,统盘考虑城镇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和服务设施配套等各项因素,既立足当前实际需求,又确保适度超前、富有特色。我们对各居民区进行精心设计,结合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生活需求,确定了的8

6、10

5、125平方米三种户型,户内安装了水、电、暖、气、有线、宽带等功能设施,小区内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配套了卫生、文化、超市、治安、物业等服务场所,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区“六通、四化、五配套”。为加强质量监督,我们还聘请专业监理公司担任工程监理,全程参与施工建设监督,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目前,福安小区、鑫兴花园、鑫福里小区、福瑞小区等居民小区已建成,共建设楼房75栋,建筑面积36万

平方米,2400户。在加快居民楼建设的同时,我们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文体中心、时代文化活动广场、中心幼儿园、购物超市、信用社等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按照“挖出1个道子,同时埋上5根管道,雨水、污水、自来水、暖气、通讯五管合一”的标准,对镇区道路进行改建扩建,形成了九纵六横的交通道路网;将全镇供水管道合并到第二供水公司,新建三条电力线路,建设供热公司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解决了居民取暖、吃水、用电等问题,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三是高水平管理,保障城镇运转井然有序。坚持把管理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臵,建管并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坚决杜绝违法建筑和旧房翻新,避免了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有力的推进了小城镇建设进度。强化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将全镇保洁工作细化、量化,分别外包给2个具备法人资格的保洁公司,聘用了88名保洁员,配备了垃圾运输车2辆,三轮车88辆、放臵标准垃圾箱123个,建设垃圾池110个,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全天保洁,做得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城镇环境养护常态化。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成立城镇综合执法所,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商铺店面、零售摊点、农贸市场、交通干道的日常管理,严肃处理破坏镇村环境、影响公共秩序、损坏城镇形象的现象,有效地维护了镇区秩序。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卫生意识,使居民养成适应城镇

要求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居民在参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

(三)把握关键,着力解决四大难题

(1)深入宣传、政策激励,扭转群众传统观念难题。小城镇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为使建设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拥护支持,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扎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一是制定搬迁政策,激发群众热情。按照《山东省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鲁价费发[2008]40号文件规定标准,结合镇情实际,我们制定了《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搬迁安臵实施办法》,采用“拆旧换新、一宅换一房”和货币补偿两种方法,对农户进行搬迁补偿安臵。另外,对于鳏寡孤独五保老人,建设老年公寓,让老年人有房住,有人管。对于搬迁人在外地有工作、有住房,选择货币安臵的,可提出书面申请,经核实后将其住宅标准计价款一次性付给该搬迁人。通过落实搬迁补偿政策,农民住上新房一般不拿钱,搬迁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大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层层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户代表会,将镇里制定的总体规划、搬迁方案、补偿标准交给大家反复讨论、修改,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为了增强直观性,我们还将规划制成沙盘,将政策印成挂历,用小画书的方式宣传到户;春节前,开展了“百幅万户”宣传活动,制作了100幅宣传条幅下发到各村,在主要街道路口悬挂;印制12000余份挂历、15000份宣传画册下发到每一个农户;组织了20人的宣讲队,进村入户宣讲政策;

镇里还组建了社区艺术团,采用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到各村进行巡演,最大限度的营造宣传氛围,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消除了思想顾虑。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每户村民都签订了搬迁协议、拆迁协议、换房协议、补偿协议四个协议,搬迁村和驻地村签署了占补协议和权属调整协议,群众签约率达96%以上。

(2)积极争取,用活政策,破解建设用地难题。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如何破解建设用地难,成为制约小城镇建设的最大难题之一。为此,我们在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同时,紧紧抓住2010年中央1号文件和鲁政发„2010‟73号《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出台的有利时机,积极与新泰和泰安市国土资源局沟通对接,邀请省市专家到我镇考察论证,最终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得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认可,被纳入全省20个土地综合整治大项目之一,成为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这标志着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全面升级,由原先单纯的农村住房改造,升级成为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为我们解决了建设中最为困难的建设用地问题。省政府文件规定,只要我们按照全镇总体规划进行搬迁建设,所有的建设用地全部符合政策要求。

(3)融合政策,市场运作,破解建设资金难题。在当前乡

镇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仅仅靠政府投入项目运作是不可行的。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融合政策,整合各类资金,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一是用足政策。充分利用新泰市政府出台增减挂钩政策的有利时机,将四槐树村、回龙庄村列入我市首批挂钩试点村,通过搬迁腾出的用地指标,市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后,每亩获取20万元的挂钩补偿资金,用于搬迁楼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开发商垫付资金、出让经营权和BT模式实施建设,将政府主要工作重点放在前期的宣传、规划、引导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具体项目运作由开发商进行,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三是盘活闲臵资产。将长期闲臵的镇农业技术管理站、农业机械管理站、卫生院、计划生育管理站进行拍卖出让,获取资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四是积极进行社会融资。依托西张庄镇至信臵业有限公司开展融资或贷款,提供建设资金支持。

(4)培育产业,壮大支撑,扩大群众就业安置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产业是发展之基。建设小城镇,让老百姓向镇区、社区集中,必须有强大的产业做支撑,才能真正实现建得起、拆得出、搬得进、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真正实现老百姓安居乐业。为此,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支撑产业,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农业合作社,采取农民入股的方式,在水浇

条件较好的镇区西南部新发展有机蔬菜2000亩,建成以西白沙为中心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在采煤塌陷较重的镇区东南部发展畜牧养殖业,实施规模化养殖,建成规模化养殖厂5处;在镇区东北部发展蔬菜种植6000亩,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以高孟村为中心,依托祥云种业,建立繁育制种基地3000亩,逐步形成农业产业特色突出,规模化连片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突破羊流、果都、西张庄”,建设西部工业新区、经济发展隆起带和城市西大门的战略部署,本着“集聚、集群、集约”的原则,对镇工业园区重新进行规划定位,新增设园区面积14000亩,与现有园区相连接,总面积达到18500亩。投资5600万元,规划修建了三纵四横、15千米的区内道路,投资1800万元配套了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园区的承载力,实现了与果都、羊流项目融合发展。现在我镇新上的项目,无论大小都落户到镇工业园区,形成量的膨胀。去年以来,先后引进新上工业项目6个、农业项目2个,总投资3.2亿元,使3000多名社区居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年均实现就业性收入15600元。三是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镇区着力在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集中培育一批服务业项目,逐步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基础设施保障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村民到社区集中居住提供了强大的就业保障。

二、实施小城镇建设的推进步骤

按照全镇总体规划,我们计划用三至五年左右的时间,将全镇32077人搬到镇区居住,将旧村14246位农宅,近13万间房子全部拆除,五年时间将拆旧区近万亩土地全部复垦,将我镇建设成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幸福祥和”的现代化城镇。我们的具体建设思路是在2011年建成搬迁楼75栋,拆除旧房551位,5125间,复垦土地400亩的基础上,2012年新建住宅楼160栋,搬迁安臵村民3800户,11366人,整体搬迁4个村,拆除旧村8个,复垦土地3100亩,完成农用地整治工作。2013年新建住宅楼160栋,搬迁村民3600户,10833人,拆除旧村10个,复垦土地3360亩。2014—2015年全面完成拆迁腾空土地的复垦工作。

三、小城镇建设取得的几点成效

一是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建社区,改善了农民原有的住房结构,房屋设计更加合理,舒适性更加高,供水、供电、绿化、路灯、道路、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环境整洁优美,群众在社区居住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是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实施小成绩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各村的一些文化娱乐设施集中整合配臵,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种更加齐全,形式更加多元,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三是节约了耕地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群众集中搬迁到镇

区居住,改变了过去农村居住分散的局面,由于是集中规划,合理布局,楼房达到五层以上,共享公共配套设施,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实行垃圾统一进行转运处理,污水通过生物降解,改善了生态环境。

四是搞活了农村经济。建设小城镇,促进了土地向规模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项目的逐渐增多,镇区常驻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水、电、路、医、学等基础设施需进一步配套完善,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搬迁速度。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镇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是建设手续繁琐。尽管市里要求各部门推行“一站式”服务,但各类建设手续办理过程仍较繁琐,还有“中梗阻”的问题。

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全镇工业产业比重不协调,现有企业主要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业为主,而且产品大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或代理加工,没有自己的主打品牌,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财政贡献小,需要加快技术升级和生产设备更新;新材料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需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是劳动力技能培训比较薄弱。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外地企业落户,就业岗位增加,现有劳动力文化科学知识,种养殖、务工等专业技术培训亟待加强,急需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教育培

训机构。

几点建议:一是确立牵头部门,加强协调,让基层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建设。二是进一步简化建设手续,避免因手续办理拖延建设进度;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尤其加大对乱搭乱建房屋的执法、规划执法和工程质量执法,肃清建设环境。

上一篇:成人大专毕业总结下一篇:初三毕业班主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