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2022-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忙碌的时光虽然匆匆,但不虚度,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详细记录自身的成长,可促使我们认真、全面的了解自身,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提升自我,在往后的工作之路上,不断成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三年教科研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三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韩书力,从北京青年到西藏美术工作者的四十三年

韩书力:1948年生于北京,1969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作品《邦锦美朵》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瑞士第一届国际连环画金奖;《彩云图》(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佛印》获首届加拿大枫叶奖国际水墨大赛金质奖;《阳关》获首届黄胄美术基金奖——特殊贡献奖。从1986年开始,先后在巴黎、东京、台北、多伦多、柏林、悉尼、开罗、新加坡、澳门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或联展。

1973年冬,一位在北京琉璃厂附近长大的青年走进藏区,自此开始了40余年扎根雪域高原的艺术创作,其间结合西藏传统文化创立了颠覆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样式。2016年10月28日至11月20日,“韩书力西藏绘画展”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展览以布面重彩、扇面、织锦贴绘、水墨、连环画(《邦锦美朵》)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艺术家韩书力汉藏交融的艺术轨迹,向世界介绍当代西藏艺术家的艺术成就。

机缘巧合 扎根西藏43年

1973年,为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美术展览准备,韩书力从中央美院借调到西藏展览馆,当时的韩书力对西藏了解甚少,但纪录片中藏民质朴的形象和才旦卓玛的歌声吸引他,没有诸多考虑和犹豫,买了票就搭上了开往西藏的列车。

尽管当时西藏的物质相当匮乏(据韩书力的回忆:走了17个县买不到一把勺子),但当“深入生活”坐在冰地上写生时,负重行走的藏民递来的一块被太阳晒热的石头;当连酥油茶都喝不上的藏民拿出舍不得给自己孩子吃的圆鸡蛋给下乡画画的知识青年时,藏族百姓无意流露出的善良、友好和不留名姓、不计回报的对“知识青年”的照顾,让韩书力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如今他扎根西藏43年,受益于西藏这片土地给予自己的濡染,也用艺术传承反哺这片土地。

韩书力说,自己有两位恩师,一位是吴作人,另一位是贺友直。从1975年开始师从吴作人,一直以来韩书力都在用水墨表达自己对恩师吴作人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而《邦锦美朵》是1981年韓书力在贺友直的指导下历时8个月完成的研究生毕业创作,是韩书力的艺术阶段甚至人生阶段比较重要的作品。

据韩书力回忆,画这组创作的时候自己并不在美术学院的教室里,而回到了西藏。在通信不发达的上世纪80年代初,老师贺友直通过书信指导自己创作。然而,在离开北京的时候,没有找到脚本,也不清楚要画什么,但韩书力坚信在藏区土地上能找到感染自己的脚本。为此韩书力到西藏文化局、出版局的图书室翻阅资料,最终在甘肃藏族地区的一个杂志里发现了《邦锦美朵》故事,韩书力自己首先被故事中善良、勇敢的藏族牧区小女孩的献身精神打动,整理出一个连环画脚本并通过书信向贺友直先生汇报。贺友直回信说:“ 你画吧,感染你的东西应该是有戏的。”

为了感动自己的《邦锦美朵》,韩书力的足迹遍布西藏牧区、边境、寺院。西藏像一个“磁场”,每当画面构思卡住、创作无法进行的时候,往藏区深处走,总能获得绘画元素,完善自己的创作。因此,每每提及自己的创作,韩书力总不忘感谢西藏的高天厚土之上的纯朴、善良的藏族同胞的扶助和博大精深的藏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滋养。

汉藏族文化孕育“韩氏黑画”

韩书力的绘画创作是多元、多面的,除《邦锦美朵》外,人物、花鸟、翎毛走兽,工笔重彩、水墨写意,甚至织锦等综合材料,韩书力均有涉猎。其中尤以“韩氏黑画”最为独特。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书力开始实验一种“黑底子”的水墨,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素纸为底、墨到为实的表现方式,吸取了藏族寺院中密宗护法神殿布置的神秘气息,以及藏族黑底壁画用白线、金线勾勒的形象以制造人间、地狱、天堂景观的方式,渐渐启发韩书力以黑白颠倒的方式呈现水墨。画面或是阴阳交错,或是有投影,或是文字于图片的玩味组合,形成了独特的“韩氏黑画”。

除了纸本作品外,韩书力的布面重彩作品则是直接从藏族唐卡绘画中借鉴了材料,又融入了中原地区文人画的创作理念。另一部分织锦剪贴作品是韩书力从历史的角落拾得旧物的再加工,从历史层面将汉文化对接藏地的宗教和世俗生活。

百幅“新唐卡”传递藏地艺术新风貌

从第一代西藏美术工作者安多·强巴到以边巴顿珠为代表的第五代美术工作者,他们代代相承着西藏传统艺术,延续着发掘、提携后辈的责任,书写着汉藏艺术文化的交融。

把自己定位为第二代西藏美术工作者的韩书力,历时两年多同边巴顿珠(第五代)合作完成了5米多高的唐卡形式的布面重彩创作《八思巴与忽必烈》,这是学院派和西藏民间画家共同完成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的一次合作。八思巴是忽必烈的国师,他创制了蒙古文字,除了推动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忽必烈时期也是历史上西藏政治归入祖国版图的重大历史阶段。

在“百幅唐卡创新工程”,韩书力发现了第四、第五代西藏美术工作的优秀人才,他们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唐卡创作中显露出传统功底和极强的表现新的绘画题材的应变能力,体现出了大国工匠精神。

韩书力称:“对唐卡艺术创新所做的摸索和努力,远远比个人画一张半张画有意义,是功德无量的事。把当代新西藏、新生活、新观念、新面貌融入到传统的艺术形式中,我找不出比‘探索’更好的词。”

但新唐卡的“探索”并不容易,多数草图需要7到8次的打磨、调试,创作过程更是要心静如水。尽管在“百幅唐卡创新工程”中很多人默默付出,没有署名,但整个工程让所有参与者引以为傲。如今已经完成了170件,2016年底,精选出富有学术分量、探索意义和审美质量60件“新唐卡”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亮相。

此次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韩书力西藏绘画展”充溢着艺术家哲理的思辨和对西藏现实生活的深入体会,韩书力舍身忘我地为西藏美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但他更感激于藏族同胞的接纳与认同和藏文化对他的濡染与滋养。

对话韩书力

澎湃新闻:您的老师吴作人、贺友直,你们认识的机缘是什么?他们对您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有什么样的作用?

韩书力:吴作人先生是我们中央美院的老院长,我读书的时候,他是需要仰望的人物。1973年,我到西藏,1974年,朋友给我带来一本英文版的《中国文学》,里边有介绍吴作人先生的英文文章并印了他十几张画,我当时反复翻阅学习。其实我家在北京的琉璃厂,我老去看画,吴作人先生是我仰慕已久的画家。1975年,我给吴作人先生写了一封信,说我是央美附中的毕业生,现在在西藏看不到很多资料,但看了杂志,能不能再寄一些作品的印刷品给我学习。吴作人先生托学生给我寄来一大卷他的作品的复制品。自那以后,直到1997年吴先生去世,我每次到北京都会向他请教。实际上,我是他真正的“私塾弟子”。

我个人觉得,吴作人先生的作品有当代中国文人绘画的气息,他本身就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物。他有严格的造形训练的,家学非常丰厚,作为西画家拿起宣纸、笔墨,将自己的涵养涵盖到水墨里。他画的熊猫老百姓都很熟悉,同时他也把金鱼、苍鹰、牦牛提炼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象。

澎湃新闻:我看您的动物创作和老师吴作人有相似的地方,其中哪些是从吴作人的绘画中继承的?

韩书力:吴作人老师有他独到的笔形墨趣,他控制利用中国宣纸水墨的能力也特别强,他很多地方是用水痕把结构、趣味积出效果,我认为这都是他高明的地方。所以,我自己的画里,这方面理解可能深一点。当然,我不大愿意重复吴先生画过的那些东西,我从来不画牦牛,因为吴先生把牦牛画神了。所以,我就远远地离开这个阴影。

澎湃新闻:贺友直指导了你的《邦锦美朵》,他对您艺术的影响如何?

韩书力:贺友直老师是上海人,我对他的崇拜是从初中看《山乡巨变》开始的,我认为那是中国当代连环画的珠穆朗玛峰。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做他的学生这是我的幸运,但遗憾的是,贺老师的真本事我没有学到,这个贺老师也很客气地提醒过我。我觉得贺老师最大的本事就是他画面中故事的连续性,还有人物造型、物件扑面迎怀的生活气息。我恰恰相反,我的连环画的独立感太强了,连续性不够。因为可能我比较多地思考和经营独立的画面,当然贺老师也非常有胸襟,他也认为连环画不是非得一种形式、一种面貌不可。

澎湃新闻:我们对贺友直先生非常敬仰,他是画了很多上海生活气息特别浓郁市民的生活,我也看到你画了一张扇面纪念贺友直先生。

韩书力:对,有一张是贺老师去世以后我想用一种我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纪念,作品的标题就是“冷板凳”。据说,当时贺老师的《山乡巨变》已经完全画完准备开印发稿费了,但他突然觉醒,觉得不满意,然后重画。他重新从明清的木刻版画中寻找绘画语言,老实讲,没有大手笔、大境界不敢这样否定自己,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就觉得贺老师的成功就在于他决不凑任何热闹,一直到他离开我们,他一直都是坚守这种文化底线和精神层次。自此我表达一下学生的心境,我认为贺友直的精神和他艺术的真谛、成功的真谛皆在于此。

澎湃新闻:是如何看待西藏的玛尼石刻、佛像艺术,并且为什么选择他们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韩书力:我虽然年龄已经68岁了,但是我认为,我的头脑始终是对新鲜的东西比较敏感。1984年,我和巴马扎西等3人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丛刊》第31期发表了一篇文章《西藏玛尼石刻艺术》,第一次提出了玛尼石刻,之后全藏各地在宗教场所、圣迹、神湖间考察玛尼石刻艺术,编成了三四本专著、画册。

但作为画家,就更需要考虑和自己作品的关系,在这种思索的导引下,我记住了玛尼石刻和西藏宗教精版木刻,同水墨画的独立存在的水墨造型产生交集。从表面上,它能够获得一种最直接的视觉效果,但实际上是意志同构两种东西,石刻是硬的,纸是软的,形成视觉上的软硬结合。至此我可能受到一点鼓励,开始综合材料和观念的探索。

包括织锦贴绘,这个材料表面上看离藏族老百姓、西藏高原很遠,但稍懂一点西藏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些苏杭丝织品从江南先进入皇帝的内库,然后皇帝又把它分赏给西藏政教合一的领袖们。因为我在西藏生活,所以它的来源、它的文化脉络作为一种语言,在画面里阐释。

澎湃新闻:中国传统绘画、西藏文化和国际交流,三者如何在您作品中融汇?

韩书力:三者不可能是等量齐观,有主有辅,我有件作品是专门为中日第四届美术文化交流展创作的。我用了日本的绘画形式结合中国水墨。还有一幅《圣洁雪峰》,这张画完全是贴出来的,以正负形挤出了一种神国的意境。这是我看到现当代水墨作品产生的反射。包括织锦贴绘形式如果完全对西方隔膜,对现当代艺术排斥的话,是画不出来的。

澎湃新闻:这是否是您从传统的到当地艺术的变化轨迹?

韩书力:我在艺术形式上,可能思虑得多一些,实际上我也接触过油画,但人越老了越知道自己的局限,现在我的主要精力在“百幅唐卡工程”上,有一点零碎的时间,就画一个小扇面或是小品。这也让我的个人创作更随心所欲。

澎湃新闻:我看您最近的扇面,抨击时事或者是调侃的居多,但又从传统中生发出,其中一张《检讨图》,好像是从唐代《文苑图》延伸出的,这张画的创作想法是怎样的?

韩书力:对,我把《文苑图》的形象稍稍调整了,但更直接的还是来自于华君武同志在1961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张漫画,标题就是“杜甫检讨”。另外有一张画《莫名图》就是针对当时要求“证明你妈是你妈”事件的调侃。我不大想一天到晚老正襟危坐,我也不大想老是画历史画,就像不能要求冼星海、聂耳光写交响乐,也得让他们写写《小放牛》。

作者:黄松

第2篇:敦化市召开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总结表彰大会

本报讯 为全面提高敦化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优质发展,近日,敦化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总结表彰大会在敦化市第一中学召开。

敦化市政府副市长、市教育局局长张仁国,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及全体教研员,教科所、教育学会负责人,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上午,各学校在录播教室观摩了云端精品课展示。小学和初中的两位教师分别展示了两节精品课,课程在不同会场平行进行,与会人员通过教育云平台网上观摩。出课教师通过说课、上课、反思、评课四个方面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三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展示。

下午,所有与会人员齐聚在敦化市第一中学多功能报告厅,参加总结表彰大会。会议由敦化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于克强主持。

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学术型教研组的展台。随后进行的是经验交流与主题展示活动。敦化市实验小学校长李永杰和敦化市江南鎮学校校长仲伟杰结合各自学校的管理实际,分享了学校在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市名优班主任代表黄伟、卞宝华、荣丽丽、尹婷婷分享了自己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心路历程和教育心得。

现场观摩结束后,会议分别对做展示课和经验交流的领导、教师,对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学术型教研组、名优班主任以及在精品课和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奖评选中获奖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并颁发证书。

会议最后,张仁国做总结讲话。张仁国从规划部署、办学行为、教育现代化、教学改革四个方面回顾了过去三年全市教学质量提升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署。

此次大会的召开极大地鼓舞了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将在全市掀起一个狠抓教学质量的新高潮,进而推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再创新业绩,再上新台阶。

(张淑维 江雪琳)

第3篇: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2008-2011年)

2008年

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教育科研是我们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面临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确立教科研的主导地位,发挥教科研的龙头作用,对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新课程实施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教科研有关组织机构及教科研研究体系,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加强与有关科研力量的联系,大力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发挥在教科研领域中的引领作用。

以“立足校本、观念先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校本研修理念,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科研水平,不断强化师资队伍,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长:郑学长

副组长:张浩

冯少旺 组员:各学科教师 职责:

1、组长负责教科研工作的决策、智慧、业务指导。

2、副组长负责拟定研究规划,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撰写教科研工作总结。

3、副组长全面管理学校教科研工作,重视、了解科研动态,掌握科研方向和进展情况,参与科研过程,提供课题完成所需时间,保证科研经费到位。

4、副组长组织教科研培训,跟踪指导、监督、检查教科研过程,解决实验进程中的疑难问题。结合课题研究情况,定期组织教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科研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5、负责对教师课题的成果进行评估。

6、负责推广宣传课题成果,将本校教科研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本校教育教学工作。

7、组员负责教科研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参与各项常规教研活动。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校本研修的规划及实施,力求达到如下目标:通过努力,在各校全面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形成较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使广大教师形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习惯,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操作模式,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有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并能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初见成效,市区立项课题及校本课题力争三年内结题,在重点项目上能取得显著成果。

三、主要工作

1、通过宣传学习,使广大广教师充分认识校本研修及其重要意义,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克服畏难心理,全身心投入到校本研修中来。

2、探讨校本研修的具体展开方式,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积极研究如何开展自我反思,如何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

3、逐步建立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从制度、经费、人力、时间、条件、交流合作等方面为校本研修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途径和方法

教师个人自学、研究,教师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引领,是开展校本研修的三个重要途径,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和落实具体的校本研修工作,并在活动形式、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

1.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

健全学校日常教研活动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日常教研活动正常开展,并且做到责任到人,教研组、备课组均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教研活动。

在具体方法上,主要开展个案研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不尽如人意的)或教学过程中随机发生的事件,在教研组活动时提出来研讨,寻找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或问题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引导教师加强行动研究,针对自己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施和评估。

其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分工钻研”备课方法的实践与探索。以备课组为单位,大家提前对教材进行集体研讨,明确下一阶段整体的教学工作,形成集体教案。在利用集体研究资源的同时,注重教师们的独立思考。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特色,做好“因班施教”。通过实践检验他人教案,并及时以随笔、反思、点评等方式加以评价与分析。

教研活动必须有教师提高的目标追求和功能定位,教研活动要专题化、微格化,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如,可以组织“朗读指导艺术”专题研讨,教研活动时专题安排学习“朗读指导”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观摩朗读指导课的教学录像、研究本校教师“朗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2.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研训教一体化活动。

一是专题培训。专题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侧重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侧重于信息交流,它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培训活动。二是多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继续开展学术沙龙、课改论坛等活动。继续教育应该是多形式的、多元化的,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以演讲、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改论坛中,教师的思维更容易激活,智慧更容易激发。三是开展业务比武。每学年举行业务竞赛,检测、评估校本研修的成效。

3.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学校抓好校本课题,形成课题研究网络,通过调查、考察、上网、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及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等方法,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组织、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县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有关培训和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创造条件。培训回来后,让他们走上讲台,为其他教师介绍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精神。 5.激励教师个人自学和研究。

网上学习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培训,开发丰富的网上资源,开阔教师的视野和思路。

学习书本知识。在教师中倡导做个读书人,做个文化人,让读书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本理论知识。要求教师每学期看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作一本读书笔记,写一篇读书心得,在学校不同类型、不同范围的教研活动中作一次主讲。引导教师结合读书学习撰写教学故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争取形成教学专著。

五、主要工作 2009年

修订三年规划、校本研修理论学习、课程理念学习、日常教科研专题活动

校本研修制度的修订、校本研修模式的建立与运用、日常教科研专题活动 2010年

校本课题的开题工作、课题研究工作交流、日常教科研专题活动、三年工作总结

第4篇: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发展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教育科研实践的研究,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重点工作:

1、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多个方面多层次地开展教科研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课题管理,高度重视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力争完成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研究课题并上报研究成果。

3、通过科学研究过程,提高我校教育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理论素养好的教科研队伍,培养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科学化。

4、形成具有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的教育理论书籍(科研课题成果集)等科研成果。

三、工作思路:

1、管理建设与实施服务并举:

构建学校科研工作网络、完善以核心课题为抓手的科研体系、实现有效激励的系统化管理和相应的制度,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

2、个体研究与团队合作并举:

从校本科研出发,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科研团队,营造校本专业学术交流氛围,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理论功底的、合作共营精神的开拓型科研骨干队伍。

3、重点课题与问题研究并举:

以承担的重点课题为抓手,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发展趋势,并鼓励每位教师围绕重点课题,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

4、研究创新与成果转化并举:

引导教师以教育科研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最终创造生动和谐的办学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化、转化科研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复,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培训。

(1)情况调查。首先要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

(2)分层培训。针对教师的研究水平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力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3)合作共享。教科室定期组织校内学术沙龙,请教师畅谈学习体会和科研心得,交流思想,反思碰撞,统一认识,共同提高。

(4)成果汇编。教科室定期编写工作简讯,让教师了解学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和进展;编辑课题研究个案,为教师科研提供支持性帮助;编撰科研论文集,展示教师科研成果。

2、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1)做实校级课题研究。“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是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导处和教科室将负责对课题进行分解,帮助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通过对总课题下小问题的解决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2)抓好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推广工作,尤其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重点课题。认真落实课题申报工作,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视课题研究的总结、鉴定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并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快学校优质化发展。

3、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

为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1)修改完善《科研管理条例》,根据学校的财力,对列为校级及以上的课题,发放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2)加强课题管理力度。建立校级及以上课题的中期检查与成果鉴定制度。开展科研成果评奖,设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重奖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3)定期组织学术活动。每月开办一次学术讲座,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努力营造学术探究的气氛。

4、构筑交流研究平台,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构筑学校科研展示平台、科研交流平台、教育研究平台等科研互动平台,营造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

1、科研展示平台。学校《教坛之光》、学校简报、校本教材等作为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媒介,构筑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科研展示平台,使其成为了解学生动态和学校发展的窗口,成为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

2、科研交流平台。以科研讲座、教学论坛、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为内容,构筑科研交流平台,在交流、学习、评比中实现共同提高。

3、科研研究平台。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教研项目研究、学科资源库建设、专题研究等为载体,构筑科研研究平台,引导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第5篇: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近三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且思·且行·且悟

——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近三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委以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重任,深知兼职教研员的工作态度、业务素养、服务意识等方面的优劣对于区域教科研工作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是一项荣誉,更是一股压力。我把压力放在背后,让它成为推动自己前行的力量。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一、且思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被聘任开始,我不断思考几个问题并在行动中逐渐找到答案:

1、做兼职教研员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服务上级教育教研部门,服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2、怎样做兼职教研员?专心致志学习、研究,积极协助教师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并认真履行相应职责。

3、做怎样的兼职教研员?虽是“兼”字开头,但我们于上级业务部门而言是协助者、组织者,于区域同行而言是培训者、引领者,多重身份要求我们应当做“专业化”的兼职教研员。

二、且行

1、专注业务发展。

“术业有专攻”,身为一名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笔者牢牢把握住两个关键词,即“小学语文”和“兼职教研”。第一,从学科来说,笔者更专注于研究“小学语文”,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与小学各年级教材(主要是北师大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先进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科教学资源。第二,从业务能力而言,兼职教研员应当具备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示范引领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总之,笔者认为做一名兼职教研员要“取法其上”,以“专业化”严格要求自己,并付诸行动,做到博学、深思、会说、善写、能干。为此,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学习进修方面。(1)我注重广泛阅读与语文学科有关的论著,专门订阅了《语

1 文课如何是好》、《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卡萨诺瓦是个书痴:关于写作、销售和阅读的真知与奇谈》、《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汉语修辞学(修订本)》、《朗读学》、《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等专著,其中前三本我还反复学习。我还浏览了《杜威教育名篇》等多部论著和《小学语文教师》、《杂文选刊》等刊物。名师的教学思想的启发,加上多年参加语文教研活动的思考,我进一步认识到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存在的重要问题——“语文是一门连‘教什么’都搞不清楚的学科”,而《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等几本论著正好促进了我自身语文知识体系的完善,薛法根、管建刚、王晓春老师的论著使我对“语文教什么”有了新的认识。(2)兼职教研员的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和经费得到市镇教育主管部门的倾斜,近三年,我到##市外福建省内各地如厦门、福州等地参加培训活动5次,##市级8次,晋江市级14次(含视频教研)。名优教师示范课、专家讲座使我我开阔了眼界,扩宽了视野,优化了教学理念。

观课议课方面。观课议课是兼职教研员近距离观察学科教学,分析学科教学现状,归纳学科教学问题,引领同行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三年,笔者既服从教育局、进修学校、镇教委办安排,参加镇级及以上现场教学研讨活动,无一缺席,并经常主动发言,又积极争取听课机会,或接受兄弟校邀请前往听课,共同备课,连同本校听课议课在内,三年来共听课170多节,议课约计1/3,写活动后记16篇(字数800至3000不等)。

公开教学与讲座方面。多次公开教学和讲座,有效磨练了我的业务成长,促进了我教学和演讲风格的形成,也从某种程度引领了一定区域同行的教学能力发展。

反思与写作方面。“经验+反思=成长”,对于兼职教研员来说同样适用,反思是教研员成长的重要基础。在阅读、听课、作课或参加其他活动之后,笔者经常动笔,记录自己的思考,近三年撰写文章(原创)共59篇,其中教育教学类共计31篇近5万字。笔者多年坚持写作,虽然笔拙,且多数发表于网络,但值得欣慰的是反思及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从文章的浏览和评论数量来看,多数拙文应该能引起部分同行对教育教学的反思。

2、专研联动课题。

课题研究是推动教科研发展,引领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笔者作为兼职教研员,如果非要说哪一领域最有心得,那应当是带动英林镇柯坑、达德、港塔、海峰、凫美、凤山六所农村小学近百人开展了“六校联动##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在市进修学校、镇教委办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和诸位校长的鼎力支持下,笔者作为课题总负责人,两年来倾心尽力地组织策划课题研究活动开展:成立课题领导组、学科骨干组,申报二级子课题,在新思考成长博客平台建立“小学课题研究群组”,设立百人QQ群,特邀专家讲座、名师送课,12场专题现场教学研讨活动, 46次QQ群专题研讨,归纳各学段语数学法清单……为期两年半的联动课题研究也充分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培训、引领能力,提高了我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真切体会到课题研究对教科研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

3、专诚服务他人。

兼职教研员的职责重在服务,服务贵专贵诚。首先,笔者对于教育局、进修校和教委办安排的教科研任务一向认真负责,如担任教学竞赛或其他项目的评委、协助指导教师参赛、做培训讲座等等,都力求一丝不苟,竭诚做到最好。其次,笔者真诚服务于同行,无论是同校、本镇还是本市的老师,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无论他是参加教学竞赛、片段教学或者演讲比赛,无论是上级委托还是个人主动寻求帮助,也从不计较指导教师名额,只要我能力所及帮得上忙,就一定不遗余力不辞辛劳。近三年,我主要做的是几项:帮助完善教学设计,现场切磋磨课(有的不止一次),指导片段教学(其中有参加我市公办教师招聘面试者,指导大多不止一次,有7人顺利入围被聘。另外,也有片段教学参赛者,指导的最高次数为同一人4次),帮助修改演讲稿等文章,指导演讲比赛……我所帮助指导的老师,有的顺利通过比赛被评为##市教坛新秀,还有多人在晋江市教学或演讲竞赛中获得好名次,其余各人也在各类示范课、研讨课中获得进步。我这名幕后协助者、指导者不敢虚夸居功,只求竭诚以赴,助他人一臂之力。“教学相长”,“助人亦助己”,协助指导的过程中,不仅对方受益,自己也得以成长,从另一角度而言,笔者认为这是一名兼职教研员职责所在,专诚服务教师,除引领其成长外,还有利于树立兼职教研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且悟

3 奔波忙碌是笔者三年兼职教研员工作的主旋律,诚然,我为此花费了不少业余时间,耗费了一定的精力,但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的,我在钻研中逐渐成长,在服务中享受快乐!

第6篇: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教科研工作

宝塔区实验小学

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促进我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立足“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这一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的原则,充分发动教师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重点、焦点问题,对一些重大教育教学问题和典型问题作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提出新思路,寻求好方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题实施步骤与措施

1、坚持校本培训、打造过硬教师队伍

随着情境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不断派生出许多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把握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的本质和内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外化为科学规范的教学行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并自觉地用其思想和理念指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教师开拓视野、博采众长,紧随现代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除此之外,我们每年向全校教师订阅一份教育杂志,每学期赠送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还通过自学、沙龙、论坛、网络等方式,积极引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创建学习型教师群体。通过学习,广大教

师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并以此来指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理论基础。

2、抓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学常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常规的建立和实行,向管理要质量。学校先后制订了《教学常规考核意见》、《学校教学量化考核》、《教学质量奖励办法》,从备课、教学、作业批改到学科活动,课后辅导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倡导教学“七认真”,严格禁止违反教学规律的行为。学校经常通过巡视、听随堂课、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反馈家长来信来电、以及同事评价等方式,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和有效。

3、组织集体备课、营造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制度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通过集体备课,在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中,教师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合理更巧妙地设计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时,做到四落实;即时间、地点、主讲、主要内容的落实;形式也丰富多样,有教学研究、个案设计、活动安排、读书心得交流、教学故事讲述等。我们还注意发挥有经验教师传帮带作用,引导新教师尽快地胜任教学工作。我们还积极提倡备课“三结合”,即优质资源共享和个性独具相结合,课前预设和课后完善相结合,教学实践和理性反思相结合,切实解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4、抓好课堂主阵地、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特别着力抓好课堂教学。

首先,我们将“教师有情、学生主体、手段新颖、训练精当”作为评课标准,要求教师要以情为纽带,带着情感进课堂,让课堂充盈激情,充满精彩,充溢生命的活力;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要以美为境界,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采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手段,优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和学习快乐;要以思为核心,精心设计训练的形式和内容,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校领导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及时用新课标的要求与任教老师交换意见,不断提高他们落实新课标的自觉性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其次抓好教学研究 ,向教学研究要质量,要效益。每学期初,我们安排好研究课计划,青年教师人人上研究课,全校老师人人听研究课。执教老师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自己反复钻研、精心设计,较好地体现课改新理念,给其他老师深刻的启迪。另外,我们还通过组织上观摩课、示范课、赛讲课等方式,不断推进教学研究的深入,形成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

三、今后三年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努力建设一支具创新意识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1、狠抓观念的更新。没有新的观念,就没有新的教育,观念的更新速度决定着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速度。只有顺时应变,与时俱进,

大胆突破,才会产生新的进展和成果。

2、学校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使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努力做专家型的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加课题实验,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写课题小结、反思、论文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反思,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二)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完善教科研工作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三年内要求每一教研组对所研究的课题都有所收获,每一教师都有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和交流,力争教师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和获奖。

2、完善科研管理条例和考核奖励办法,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地进行科研活动,把教育科研落实到每位教师的行动上。

3、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本着实用、先进、可操作、可推广的原则,争取获得更多、影响更大、实效更好的科研成果。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课题的立项,并积极组织开展实验

4、采取推门课、公开课、听课、说课、评课方式,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通过走出去学习、观摩、考察的办法,提高教科研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搞好课题研究,保证教科研工作到位。

1、通过课题组、教研组,把研究专题及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各教研组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并认真填写课题活动记录。

2、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结合各学科研究专题,上好研

究课,并征集教学案例及论文。

3、在教研活动中,做到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发挥科研的导向作用。发挥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其进行课题研究,为他们提供条件。

4、保证教科研经费的投入,促进教科研活动开展,形成教科研成果的激励机制。

四、教科研原则

1、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

2、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即以素质教育理论、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和当代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作为教科研的理论基础。

3、自主学习原则。

4、主体性参与原则。

5、以人为本、民主合作原则。

第7篇:初中教学教科研三年发展规划

**中学教学教科研发展三年规划

一、面临挑战

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对目前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校的文化内涵与综合竞争力,成为学校面临的新挑战。综观学校教学、科研的各个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方面: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亟待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德育课程的特色创建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完善。

2、教学方面:“生本教学”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改革尚需深化。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需要继续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3、教科研方面:在教育的整体格局中,教育科研处于上面重视、下面漠视、个体忽视的“边缘化”地位,参与者不积极,为科研而科研,工作低效,面对教育现实无力改变,科研成果无法推广,科研的地位无从提高。

二、教育理念

以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为宗旨,构建“生本教学”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从内容到方式的基本转变,以优质的课堂教学服务学生;构建“励志教育”为主体的德育课程体系,拓展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 “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果即发展”的最新科研理念,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应用研究为主,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教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决策咨询的作用,求真务实,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不断提升我校办学质量,为实现我校总体规划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课程文化建设理念

学校课程文化的核心是“为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服务”,学校的教育性主要靠课程实现。未来三年,我们将通过优质的课程体系来确保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实现,以优质的课堂教学和德育课程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科学的方法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建设起能符合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课程文化。

2、课堂教学改革理念

1 以“生本教学”的课改精神为指导,以“励志教育”为抓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强调师生人格平等,创设互相尊重和互相合作的教学环境,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教育科研理念

不断提升教科研工作管理水平,规范教科研行为,实现过程管理制度化,认真落实“服务、求是、人本”理念,做到管理出成效,管理出质量。学校和教师申报的每项课题都必须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以应用研究为主,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具体目标

1、课程建设目标

(1)构建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完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全体学生创设求知成才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我们要按照未来社会对公民的要求,通过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对每个学生实施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为使每个学生将来成为人才,打下必要的人才基础的角度去开设适应学生需要的课程,也即励志校本课程。

(2)提高课程的研发能力。以校长室为指挥中心,围绕课程的开发研究,系统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完成励志校本课、主题活动课、研究型课和社团活动等课程的开发,并初步配套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及管理方案等。

(3)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具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力,形成一支具有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力求每位教师都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4)探索学校课程管理的新途径。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育教学水平监测体系。

2、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形成“少讲多练”的教学新理念。以外力推动向内在需求转变,重塑教师教学新理念,促成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2)构建“生本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为核心,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基本转变。

(3)促成学习方式改变。以“励志教育”为平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全面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3、教育科研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营造科研氛围,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使学校教研工作、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同时培养出一批在市、区各级都较有影响的名教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和品牌学科,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同时,使我校成为科研氛围浓、办学特色显、办学品位高、教育质量好的学校。

四、主要措施

1、课程实施的措施

继续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建立以教科室、教务处和政教处为主的课程职能机构,负责学校课程开发、设置、管理等。

2、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原则为:少讲多练,学会学习。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制定“生本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行政领导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一线,率先上示范课,帮助教师实现理念和行为的转化;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率先开展“少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以此为基点,在整个教师群体中产生辐射效应。

(4)建立评价与监测体系。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初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制度,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3、教育科研措施:

(1)建立阶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对一些积极性较高、业务素质较好的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培养,使他们在学校起模范带头作用,争取学校每个学科都有教师能够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力争推出在区级有影响的名师3—5名,名班主任1-2名。实 3 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行“师徒结对”制,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教研队伍的建设,创设多元而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新型教研组;进一步加强备课组的常规管理和特色建设,实行教研组长述职考评制度,力争学校教研组建设经验能够在全市产生影响,在本城区辐射与推广,创建品牌教研组。实现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良性互动,定期外聘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3)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教育科研评估体系,完善教育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制度,完善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制度,注重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结合,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个人反思、绩效分析与学生满意度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反思,实现提升。

(4)完善教师聘任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聘任制,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现并积极培养青年干部,创设更多的锻炼平台,让优秀教师与管理者脱颖而出。

(5)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注重与先进学校、高校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相关领域的对话。做好各级课题尤其是市级课题的申报和结题送审工作;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通过学校重点课题成果的推广带动广大教师了解、掌握和参与教科研工作;通过子课题带动全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科室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总结,通过结对、帮扶、理论研讨、公开展示等活动,总结整理科研经验,出版学校办学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五、实施计划

1、课堂教学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1.9—2012.2)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机构,制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制定各学科的实施方案。

(2)设计“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和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及不同课型,建立的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方式及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建立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物理环境模型。

(4)继续展开和改进校本教研,完善教科研制度。

4 (5)创设多维平台促成教师的有效成长,完善并推进“名师工程、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的各项工作,推出在全区有影响的品牌学科教师。

第二阶段(2012.2—2013.6)

(1)开展“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培训相关的教师,在七年级开设实验班。

(2)具体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实施“验课”制度,合格上岗。 (3)继续通过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成长,一要狠抓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艺术;二是举办名师示范研讨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落实“师徒结对”。

(4)有效落实、调整并完善教师发展的“四大工程”的工作,通过调研和评价,总结改进此项工作。

第三阶段(2013.6—2014.8)

(1)对实验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2)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推广普及。 (3)全面总结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经验。

(4)总结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成果,努力做到教科研管理的常态化,让广大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地进行教科研,并使之成为他们习惯的“行走方式”。

第8篇:实验小学教育科研三年成果简介

文章标题:实验小学教育科研三年成果简介

在过去的三年中,实验小学全体教师伴随着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伴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走过了三年值得自豪与回忆的时光,三年来,实验小学的全体教师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谱写着实验小学教育科研的动人篇章。用自己的智慧、学识撑起了实验小学教育科研一片晴朗的天空。三年来,实验小学的教育科研从小

到大,从弱到强,快速发展,比较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赋予教育科研的任务。

一、教育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学校实验性逐步凸现

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理念层面。

2002年9月,实验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实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三年发展总体目标:以“自主发展创办学特色,推进实验铸名校风范”为战略思想,以“小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人成材;双语教学,提升学校品位,培养国际人才”为基本思路。通过三年努力,创建“市一流,有特色”的精品小学。其内涵之一就是以“实验性”注目,使实验小学名符其实,并响亮喊出了“依据科研,实验强校”,“走进实验,走向成功”的口号……这一系列规划设想,发展理念,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为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行为的指南。它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每一项工作之中。我们学校所倡导的是科研先导型的教育,是一种蕴含着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全校教师通过学习,对教育科研,对科研兴校战略有了崭新的认识。树立起了四个新观念:一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观念;二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要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学校上下形成共识:没有科研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创新的领导,仅仅会教课而不会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合格的教师。

(二)机制层面。

三年来,学校优化教育科研工作,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科研活动机制:

1、队伍素质化。教育科研队伍由指导队伍、组织队伍、和研究队伍三块组成。指导队伍由外聘专家和学校教科处人员组成;组织队伍由校长、教科处人员、教科组长组成;研究队伍由全体教师组成,达到全员参与、分要求研究,一支研究型教师群体正在形成。

2、制度规范化。规范的制度是教科研工作有序运行的保障。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规程、运行规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证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正常运转。校长室、教科处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科研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实验小学科研工作制度》、《实验小学教育科研中心组规程》、《实验小学教师科研工作评估内容与指标体系》、《实验小学科研课制度》等。

(三)参与层面

学校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参与程度及学校课题的立项数是衡量学校教育科研氛围的主要指标。三年来我校主持研究的各级课题共有30项,其中省课题4项,台州市级课题10项,温岭市级课题16项。2004学年以来,由于教育部门对课题申报实行了限额,我校立项课题的数量明显减少。为了解决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子课题研究上下功夫,争取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子课题研究。比如,2004年立项的温岭市课题《优秀教育经验、科研成果的学习、运用与思考》有9个子课题,共有18位老师参与研究。《学校小班化教育实施起始阶段的实践与研究》有10个子课题,也有18位教师参与研究,运用子课题研究,达到了更多老师参与科研的目标。教师基本做到人人有课题研究,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率达到90以上,课题第一负责人教师比例率在50以上。从历年的研究课题我们可喜地看到,教育科研的研究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的实验性正在慢慢凸现,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把我校作为教育科研的实践基地,2003年浙江省教研系统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2004年浙江省教研系统课题《小学生习作灵感和创意培养的研究》都是教研室与我校联合研究攻关的。

二、教育科研活动组织活跃,实小教育论坛展现特色

2002学年,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成立教育科研中心组的设想。教育科研中心组是学校教师中对教育科研有一定兴趣、爱好,有志于教育科学研究,自愿参加的教师群众性组织。它的任务是普及、传播教育科研知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钻研教育科学,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努力实现改善教育实践,推进理论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之目的。为此,教科处制订了《教育科研中心组规程》,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两位中心组的组长,全校大部分老师参加了这一组织。过去三年,教育科研中心组把沙龙、论坛作为活动的重要形式。所谓沙龙、论坛,其内容紧扣教师关心的话题、

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教育改革最新问题,通过论坛的形式让教师各抒已见,在讨论中求同存异,提高认识,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组织方式上采用个人点题与集体点题相结合的方法,时间安排采用短时间、多次数的方式,在每周教师会上安排3――5位教师每人3-5分钟的发言,并进行即席答辩。2002学年,教科中心组进行了“小班化教育分小组教学利弊谈”,“新课

程标准下学生学习学业评价改革”,“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统考与学校改革发展关系”,“新时期教师教学方法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共六期教育科研论坛。2003学年第一学期,共进行了3期专题论坛:第一期“小班化、双语教学专题论坛”。第二期,“德育专题论坛”。第三期,“学习新课标专题论坛”。同时举办了四期教育科研专栏,共有24位老师为专栏撰写了专题文章。与此同时还有10多位老师在论坛上作口头发言。第一学期,还进行了一次由各办公室参加的科研知识抢答比赛,比赛气氛热烈,大家记忆犹新。第二学期,科研论坛,依托课题进行,围绕温岭市课题《优秀教育经验、科研成果的学习、运用与思考》,共进行了8次论坛,分别介绍了魏书生教育经验、洋思中学成功经验、成功教育理论、赏识教育理论、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李吉林情景教学法、丁有宽语文教学法、孙维刚教学法。2004学年第一学期共举行了3次专题论坛:五位老师分别在教育论坛中作了“再谈魏书生教育经验”、“再谈成功教育”、“再谈赏识教育”、“再谈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漫谈创新教育”的专题研究报告。第二学期共举行了4次教育科研论坛,四位教师分别作了“小学语文多元智能教学研究介绍”,“小学语文进行体验教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研究理论介绍”,“架构在信息技术上的“主导-主体-主线”三位一体数学教学模式研究介绍”,“班集体创新研究介绍”。教育论坛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三年教育论坛已结集成册,由第七期校刊《走进实验》(珍藏版)专刊发表。

三、课题研究能力整体提高,小班化教育研究成绩斐然

进行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工作。三年来我校主持研究的各级课题共有31项,其中省课题4项,台州市级课题12项,温岭市级课题15项。在立项课题中,我们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研究文章,其中着力进行了以小班化教育为研究内容的课题研究。

我校是台州市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2002年秋我们在一年级三个班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同时在

二、

三、四年级6个接近小班化班额的班级试行、推广小班化教育,以后每年的一年级均实行小班化。“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小班”配置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教育活动体系开展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学班学生数的减少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并于此支配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法的变化,从而达到: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组织的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在实验小学实行小班化教育,至少有两大优势:一是起点高。我们的小班化教育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小班化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加上我校的教师学历层次高,悟性好,可以避免少走弯路。二是实行小班化教育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学校形成了以省规课题《台州区域小班化教育研究》为龙头,地市两级课题为基础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体系。主要课题有:台州市课题《充分发挥小班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温岭市课题《学校小班化教育实施起始阶段的实践与研究》,《小班化教育思想下的班级精神文化研究》、《小班化教育思想下的班级物质文化研究》、《小班化教育思想下融合教学法的初探》等。

为加强对课题的领导与研究,学校成立小班化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协调、规划、指导学校的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工作。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学校各处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了由十八位教师组成的学校小班化教育研究小组,具体进行小班化教育的有关研究。为此,学校教科处牵头组织小班化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旨在转变教师观念、学习掌握先进理念与技能的小班化教育校本培训,希望通过校本培训,打造一批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校本培训中,我们坚持、强化了三个制度:一是研究小组集中学习制度。原则上两个星期一次,进行专题学习。二是研究小组轮回教学观摩制度。课题研究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一学期必须至少开一节小班化教育研究观摩课。三是认真完成培训作业制度。培训过程中,每一个培训主题都有作业,如小班化教育学习资料周,要求每位成员搜集5篇有关小班化方面的文章;小班化教育环境建设设计周,要求完成一则环境设计方案;小班化教育备课设计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次最佳教案的设计;小班化教育课堂实践周,要求每位成员开课一节,学校考核组听课评分。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周,进行小班化教育最佳评价语言征集评比;小班化教育同行交流周,要求每位成员写一篇经验体会文章进行交流介绍。还有严格闭卷的理论考试等等。通过校本培训,我校老师都较好地掌握了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年多来,市实验小学承担的浙江省规划课题《台州区域小班化教育研究》,立足温岭,面向台州,希望我们的探索、我们的努力,为台州、温岭的小班化教育积累重要的经验,摸索一条成功通向小班化教育的崭新的路子。我们的研究,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同行,它作为一项学校宏观课题,成为学校创特色、铸品牌、上台阶的有力载体。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有:

一是小班化教育思想下课堂环境建设探究。我们认为,按小班化教育的配置标准进行资源配置。是我们衡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能否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先决条件。小班化的课堂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课桌文化建设,墙面文化、多元学习空间、人文关怀、教室地面等,每一设施都应在小班化教育思想下进行设计与开发。

二是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重点应落实在课堂上,离开课堂的研究是空洞乏力的。我们在小班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就小班化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初步总结出以下的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1、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2、小班化课堂“交往教学”教学新模式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3、“数学与语文学科融合式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三是进行了小班化教育的课堂学习评价策略研究。

几年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小班化教育研究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的实施。

2、小班化教育充分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教科研紧密结合的教师队伍。

4、提高了办学水平与办学声誉。

三年来,实验小学共有1个省规规课题、9个台州市课题、12个温岭市课题结题。在温岭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台州区域小班化教育研究》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得一等奖的还有《小学音乐中即兴创造与主动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小学数学合作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口头评价初探》荣获二等奖,《小班化教育思想下融合教学法的初探》、《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荣获三等奖。

翻开厚厚的《实验小学三年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文本的规范程度、还是研究内容的丰富程度、到研究课题的整体质量,一年比一年提高,说明教师们较好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内在规律,研究能力整体提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了二点:

1、科研课。学校创造性提出了“科研课”的新名词,并制定出台了学校“科研课”制度,它完全蕴合学校教育科研的三个最新理念,即科研是群体的科研、教师的科研、课堂的科研。每学期我们重点落实课堂的科研这个理念,让课题研究走进课堂,重过程讲实效求特色。科研课已逐步成为我校实施课题研究的重要抓手,我校教育科研一个崭新的亮点。

2、课题案例的撰写与积累。为了搞好课题研究,学校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材料收集工作。按照研究工作的计划,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收集反映有关研究问题和情况的材料。撰写教育科研案例是教师积累课题研究材料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四、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校刊网站成亮丽风景

编辑校刊、建立学校网站是教科处负责的重要工作。校刊的编印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记载着实验小学创新的智慧、发展的进程。它既是我们工作的平台,也是宣传的窗口。校刊创刊以来,每学年刊出两三期,目前已出版九期。每期出刊后,学校教师人手一本,并及时把20多本刊物寄送教育局各科室,80多本刊物通过邮局寄到全市各校校长室、教科处。该刊以其高品位、高质量、新颖的内容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努力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建成学校网站并正常运转学校网站。2003学年第一学期学校为了发展信息化步伐,推进信息化发展,成立了信息指挥中心,组建了信息中心办公室人员。校长任总指挥,下设信息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信息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全校师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使青年教师和部分优秀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建成学校网站,建立教研组主页或个人专题研究主页,让我校走进因特网,走向世界。信息指挥中心成立以来,信息中心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网站建设是学校的重头戏,在信息办公室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我们已基本完成任务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任务,学校网站主要有学校概况、校务管理、教育科研、教师之家、学生园地、学校党建、幼教天地、家长频道等栏目,并参加了教育局举行的校园网评比,我校网站在全市20多所学校参加的小学组中名列第四位,在全市高、初中、小学全部参评的情况下,获得三等奖。

回顾学校教育科研走过的三年路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教育科研先进的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一切从零开始,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的攀登。学校新三年的发展规划又描绘了学校发展的崭新蓝图,努力创建台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将成为学校教育科研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全体实小人的努力拼搏,实验小学的教育科研,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实验小学教育科研三年成果简介》来源于,欢迎阅读实验小学教育科研三年成果简介。

上一篇:中国梦国网情征文下一篇:三八妇女节座谈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