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精选10篇)

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篇1

为了加强和推进党校科研工作,支持学科建设,充分发挥科研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不断提高我校科研工作的档次,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根据科研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党校现有专业技术岗位上所有专业技术人员。

二、考核原则

1、坚持科研任务量与职称高低相一致原则。

2、坚持科研内容和学科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原则。

3、坚持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三、考核指标

科研工作考核指标是指我校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的科研工作量,是专业技术职称聘认的主要依据。

(一)专业教师在科研成果方面的工作量

副教授:每年在省级一类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在省级二类刊物发表论文1篇,市级刊物公开发表2篇;或公开出版担任第一或第二副主编的著作一本,字数不少于4万字;或主持并完成被市主要领导批示,由相关部门采用的研究成果1项。

讲师: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或市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或公开出版担任参编的著作一本,字数不少于2万字;助教: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篇。

(二)专业教师在科研活动方面的工作量

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要参加市级以上研讨会一次;参加校级课题研究,并使该项科研成果进课堂。

具有讲师、助教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要参加党校系统研讨会一次;参与校级课题研究,完成调研任务和成果转换。

四、科研成果的认定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下列科研成果:

1、在具有书刊登记证号的出版社、报刊公开或内部出版、发表的科研成果。包括著作、译著、教材、论文、译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2、虽未公开出版、发表,但已被决策机构或政府实际工作部门采纳应用,并产生较大影响和较好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咨询方案、对策性研究等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3、虽未公开发表,也未被有关部门采用,但已在有关学术会议、理论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的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五、考核时限

考核期限是考核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考核时以科研成果原件为准,考核期限内暂时交不出原件的,其成果可在下一考核。

六、考核程序

1、报送科研成果。各教研室在每年的12月15日至次年的1月5日将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著作、课题成果、评奖的获奖证书的原件及研讨会入选的通知等)报教学科研室。

2、统计、审查和确认科研成果。教学科研室在1月5日至1月15日对提交上来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查认定,并按照个人科研工作量规定,确认是否完成了本科研工作任务。

3、公示。科研工作量考核结果报主管领导审阅,同意后,公示三至七天,广泛征求意见。

4、校长办公会审定。对科研工作考核结果和科研资助结果,学校进行审定,决定科研经费资助或补贴。

七、科研考核的相关要求

1、作者要求。参加科研任务考核的科研成果必须是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各级课题、著作必须是前三位作者。

2、刊物要求。参加科研任务考核的必须是发表在有正规国家刊号的期刊和报纸的理论版上的科研成果,而且是正刊上的科研成果,增刊或论文集上的无效。

3、抄袭或剽窃来的科研成果,不能作为科研考核和科研评奖的依据,一经发现,科研部门上报学校,并进行严肃处理。

4、科研成果质量一律按照期刊和出版社级别确定。

5、专职教师主持或参与的课题,可以按照最终成果发表期刊或出版社级别进入科研考核,但必须是第一作者。

6、经学校批准参加的各级各类研讨会及评奖的获奖成果在完成科研工作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加分。

7、参加科研任务考核的科研成果必须体现与所学专业一致,或与所从事学科一致,或与所从事教学工作一致的原则,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专题课。

8、没有科研工作量的同志,也可将本的科研成果在同一时间报科研办,并可享有规定的科研资助。

9、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对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需经校党委审批,由科研办备案。

八、附则

1、刊物级别:国家一类刊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求是杂志、中国社科院各研究所的牵头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新华月报等。国家二类刊物:中央、国家各部委主办的学术刊物、全国性专业报刊的理论版、全国性学术团体主办的学术刊物、国家教委直属大学学报、中央党校及其部门主办的学术刊物等。省一类刊物:高校(本科)、省级党校、省级学术团体和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核心理论刊物,如我省的理论探讨、社会科学学报、山西社会科学、学术交流、调查研究、山西通讯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栏目、山西日报理论版等。省二类刊物:高校、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主办的非核心期刊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和理论性报刊等。市级刊物: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和理论性报刊等。

2、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篇2

学校教科研工作除了课题研究这种基本形式之外, 还有许多方式, 如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理论学习、教研活动 (备课、说课、上公开课、评课等) 、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论文评比、成果展示、出版刊物、校本课程开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只要是运用科学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遵循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都是学校教科研的范畴。可以说, 教科研活动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样理解, 教科研就不神秘,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了。如何引导教师让他们不把教科研视为额外的负担?为此, 我们设立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基金”、“课题研究奖励基金”, 每年按时兑现奖励 (奖金虽然微薄) , 这是从制度上激励教师;以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 先后开展了“课堂导入的艺术”、“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重难点的突破研究”、“目标达成度研究”、“学生参与度研究”、“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等主题研究, 这是从研究内容上吸引教师;多次请专家学者办教科研讲座, 以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 普及教科研方法, 这是从研究方法上引领教师……诸如此类的举措, 确实调动了一些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 但与我们预期的参与热情仍有很大的距离。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基本的一个原因是, 比起按部就班的教书来说, 教科研不仅需要一定的研究能力, 还需要额外付出较多的精力, 若是不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的常规考核评价, 一些教师把教科研视为额外的负担就不难理解了。

将教科研纳入常规考核评价, 可以引导教师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 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过程中, 唤醒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逐渐使教师从被动的学习、实践、反思走向有内在需求的“自主发展”, 这是引导教师对自己终生负责的大事。把教科研纳入常规考核评价, 还可以表明学校的一种正确导向, 逐渐形成“在工作中研究, 在研究中工作”的校园文化氛围, 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将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常规考核要注意六个结合

1、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教师考核的关键, 是建立指标体系。它既是进行考评的依据和尺度, 又是教师工作的指挥棒, 教师将会依照评价标准和加分比重来分配工作的重点和力量。如果标准订得不科学、不合理, 就会给予教师错误的引导, 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制定的考核指标, 既要易于量化, 又要简便易行。但教育现象的精确量化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必要的。因为从实际出发, 对于复杂的教育现象适当地运用定性的方法, 才能更恰当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如“认真完成教研组长布置的任务”、“专业态度端正”等, 对于教研组的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采取观察法, 先定性再定量计算。而其他能够精确量化的指标, 尽量用数据说话, 力求考核评价客观公正。

2、教科研成果与教科研态度相结合。

既是教科研考核, 对教科研成果当然会特别看重。获奖或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 指导学生竞赛获奖, 课题研究, 这些显性的成果自不用说。就是教科研活动的中心发言, 研究性公开课, 开发的校本课程, 教育教学案例等等, 我们认为也是重要的教科研成果, 因而给以较高的分值。而教科研活动出勤, 完成教研组任务情况, 与备课组的团结协作, 坚持理论学习, 运用多媒体于教学, 指导年轻教师等等, 主要属于教科研态度问题。这些指标给以一定的分值, 有利于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科研工作, 端正教科研态度, 使之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科研活动。

3、自我评价与教研组评价相结合。

教师自评是教师考核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教师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增进考核内容的真实性, 还有助于增进教师的主人翁感, 减少背靠背考核的疑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不仅有助于使教师认识自我的优点和缺点, 而且能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反馈调控功能, 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评价对象经常的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自我教育过程。但教师参与考核的态度并不都是端正的, 对考核标准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 所以教研组加强复核监督, 对所填写的考核内容和自评分数逐项逐条地进行核实查对, 就十分重要了。

4、教研组自主考核与教科室监控相结合。

如何让教研组的评价既自主, 又客观公正?因为很多学校的教研组在检查备课、作业批改等方面, 往往走过场, 一致对付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有鉴于此, 我们设计的考核方案中, 根据对各教研组的绩效考核, 给以不同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例, 教师的考核分数不与其他组攀比, 只用于组内排先后, 定优劣。实践证明,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各位教师在组内考核的公平性。如果弄虚作假或对弄虚作假者视而不见, 必然伤害组内的其他同事。实行教研组自主考核, 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教科室的繁重负担, 还极大地调动了教研组长的积极性, 而且更有利于考核的真实和公正。虽然如此, 教科室的审核仍有必要性。因为各教研组长的能力有差异, 对考核标准的理解也不尽一致。尤其是开始两学期开展教科研考核, 更要逐一审查, 让教研组长从中正确理解考核的标准和学会如何公正考核每一个教师, 以真正调动全组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教科室审核时, 除了审核各教研组所评各等级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外, 重点是审核评选上优秀等级者是否符合学校要求的硬条件, 这有利于引导教师朝学校推进的重点项目上努力。

5、物质奖励与精神刺激相结合。

根据各教研组的绩效, 分配不同的优秀比例, 以促使各教研组创优争先, 力争上游。各组内部有优有劣, 奖励多寡自然有别。如果学校可用于教科研考核的经费有限, 更要注意拉开奖励档次, 打破平均主义, 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 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 以形成“先进更先进, 后进赶先进”的局面, 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良好等级的奖金是合格等级的2倍, 优秀等级的奖金是合格等级的3倍。由于用作考核的奖金毕竟微薄, 如果只是钱的问题, 很多人会弃之如敝屣。怎样在物质奖励中蕴含精神刺激呢?一是从考核结论三个等次的称谓中鲜明的彰显出来;二是将考核结果予以公示, 既表明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是敢于接受大家的监督的, 同时让老师们认识到这不仅是钱的问题, 更是荣誉的问题;三是对获奖等级低的教师, 教研组长等人要采取帮扶措施;四是让考核结论与评职评优评先等挂钩。

6、相对稳定与定期修订相结合。

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篇3

一、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现状剖析

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是直面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现状,解决当前高校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组织不健全、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思想理论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的迫切需要。据我们调查,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党的基层组织不健全,组织制度不完善,导致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党的领导干部职责不明、职能不明,权责不明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高校党的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然而,《条例》相关规定比较抽象,没有按照高校各级党组织职责任务的不同而作出明确规定,操作性不强,造成各级党组织对各自职责依然不明,各级党组织书记和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对各自的职责也不清楚,党务部门、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是什么,党务部门正副职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职责是什么,都是不明确的。致使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分管不同工作的领导只有大致的分工,但他的具体职责是什么不明确,工作中主要靠领导个人的素质和党性来维持,而不是靠制度来规范。其结果必然是责任不明,效率低下,碰到难题就推,遇到问题就绕。与此同时,也缺乏责任追究制度。

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条例规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党委的权利是什么,党委书记的职责、权利和任务是什么,长期以来是不明确的,书记和校长的和谐主要靠领导者个人的素质来维系,而不是按照职责来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相反有些高校书记院长不和,却缺乏有效的责任机制来调节和制约,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严重影响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基层组织也是一样,党总支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职责和权利是不明确的。支部更是如此。

2. 保障体系不到位

首先,随着高校学术地位的提升,党建工作地位相对下降。在高校,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工资奖金分配挂钩,对一些担任教学科研任务的党员干部来讲,他会把很大的精力放在抓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上,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与个人发展。而对党建工作,上级党组织却没有过硬的指标来规定,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很空洞,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就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不重视党建工作和党员教育,一些党员不注重自身形象,不重视自我教育和个人修养,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有组织无活动,有党员无作用”的不正常现象。其次,党建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在教学方面,从教师的授课、监考、改卷到辅导学生科研与毕业论文等都有经费;科研方面,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有课题经费,科研成果出来后还有科研奖励。但在党建方面,却没有相应的经费,党的活动没有经费保障,党的许多工作无法落实。

3.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考核机制

在如何评价党组织、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同志的工作问题上,我们也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党历来强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在却往往是立足于表扬,自我表扬和相互表扬,你好我好大家好。对党政部门、党的组织缺乏考核机制,对党员干部的考核只是定性的、抽象的考核,无法发挥考核制度对党务部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不利于充分调动党务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如何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

1.明确各部门各党组织职能和党员干部岗位职责

首先,党务部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职能是什么,要有明文规定;其次,党的领导干部包括党政部门正职和副职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必须有明确的规定;第三,一般党员同志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是什么,也应该进行规范。只有职能明确,职责分明,才能按照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各党组织的职能、各级干部和党员同志的职责任务来确定相应的责任目标。

我们学校从2008年起实行机构与干部制度改革,在公开竞聘处级和科级干部岗位工作基本完成后,就着手制订党政部门和教学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处级干部、科级干部的岗位职责。2009年9月,学校编印了《咸宁学院中层机构工作职能及处级干部职位职责》,对学校各党政机关、直属部门、教学院部、附属单位的部门职能及部门内副处级以上干部的职位职责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2. 实行岗位责任制,推行目标责任管理

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点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在各部门、各基层党组织职能职责与各级领导干部岗位职责明确以后,要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把学校一定阶段内的党建工作目标、年度工作要点中确定的党建工作的任务按照其内容特点予以细化,把相关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应的部门与各党组织,制定其各自的责任目标,再在各部门内部,按照干部的岗位职责与具体分工,确定每位干部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我校自2008年起,在各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我们在明确了各个党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的基础上,每年确定各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制定年度目标责任状。在责任状中,学校按照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把学校工作要点中规定的任务和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到该部门,每个部门行政负责人与校长签订责任状。与此同时,各党政职能部门和各党总支与党委书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在规定了所有处级干部与一般干部的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按照每位干部的岗位职责承担相应的目标任务,将其纳入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和年度目标责任中。年终考核时,学校重点考核单位目标责任状和干部年度目标责任的落实情况;在干部离任时,学校对该干部在任期内的目标责任进行考查。通过对学校党建工作目标的这种细化与在各个部门的分解,学校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有了牢固的基础,引导和激励各部门、全体党员干部努力完成自身的责任目标,形成了“不抓党建是失职,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人人重视党建,人人抓党建的舆论氛围。

3.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要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就必须实行目标考核,对部门目标责任与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科学的、公正的考核,这就有赖于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实行一套有效的考核办法。目前,我们很多单位缺少对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制度,评选先进单位和优秀党组织的时候,往往是凭印象投票,缺乏科学的依据,没有说服力,给拉关系、搞平衡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空间,不能评选出真正的先进和优秀,也达不到评选活动鼓励先进、学习先进的目标与效果。在干部这一块,虽然每年都有年度考核,但这种考核只是定性的考核,同样是凭感觉,看印象定等次,无法对干部的德能勤绩等方面工作表现、工作成果作出科学的评价,考核完全流于形式。通过实践探索,我们总结了一套目标考核制度,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辅之以定性考核,取代原来单纯的定性考核的制度。考核制度的改革在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

三、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是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基本保障

党建工作责任制就是一个指挥棒,指导各党政部门、各党组织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指导党员干部努力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则是检验各党政部门、各党组织履行职能职责情况,是否达到工作目标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研究制订一套科学的考核办法,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是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什么样的考核机制,如何对各部门、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考核,往往决定着党建工作的任务能否完成,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能否得到落实。

近年来,我校在考核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颁布了《咸宁学院中层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考核办法》。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等次和标准的设置、考核程序上都体现了“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这一原则。以处级干部考核为例,图示如下:

1.处级干部考核定量考核表

定量考核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组对处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二是进行实绩分析和组织考核,权重各为50%。考核时,学校召开处级干部述职会,处级干部在会上分别对自己上述4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书面述职总结,进行实绩分析。与会全体同志对该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按照上述4个方面打分,形成民主测评分;组织部门也分别对上述4个方面打分,给出分数。两个分数各占50%,组成该干部最终的目标考核分数,这就是定量考核分析。

2.处级干部定性考核分析表

定性分析是把处级干部考核等次设置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分别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规定不同等次的基本标准。在对干部进行考核时,对照上述标准对干部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相应的等次。

为了确保考核的公正性、权威性,“考核办法”在考核程序上规定了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的异议权。

为保障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的落实,我校还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做了明确规定。一是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与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把部门目标考核和部门正副职的考核结合起来,把单位的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正、副职评优评先、续聘、解聘、免职以及其他奖惩的重要依据,部门考核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单位,其正副职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三是对工作部署不及时、措施不落实、效果不达标的单位或个人,逐级追究责任。

实践表明,我们这一套考核制度得到了校内各单位和全体党员干部的支持和拥护,加强和改进了学校党建工作,确保了学校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有效地推动了部门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部门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目标。

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篇4

中大人力资源〔2016〕16号

中山大学关于印发专职科研系列人员

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医院(单位),产业集团,各有关科研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聘用与管理,学校制订《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经学校2016年第7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山大学

2016年9月5日

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人员

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聘用与管理,引导专职科研系列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推动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职业发展,根据《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聘用管理办法(试行)》(中大人事〔2014〕19号)和《中山大学加快专职科研系列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中大人事〔2015〕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和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坚持公平公正、分类评价的原则,对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进行考核。

第三条 本办法中考核的专职科研系列人员是指按照中大人事〔2014〕19号和中大人事〔2015〕12号文件招聘的校本部专职科研系列人员。

二、考核的主体 第四条

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委员会授权成立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小组,小组成员由相关学科专家和科学研究院、发展规划办和人力资源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审议确定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考核结果及考核结果运用。

第五条 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设立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小组,小组成员由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党政领导、系所负责人和相关学科教授代表组成,负责学院层面考核的具体工作。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考核小组名单需报学校备案。

三、考核的依据与内容

第六条 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考核形式分考核和聘期期满考核。

第七条 学校和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以《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岗位聘用合同》的内容为基础,对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职业操守、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第八条

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在不低于本办法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科特点制定本单位的考核实施办法,特别要根据岗位等级的差异对论著发表(或决策研究采纳)和科研项目的申请及完成做详细规定,并报送学校审批后执行。第九条 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忠诚教育事业,恪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团结合作,关心集体,自觉维护学校声誉。

第十条 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聘期内原则上至少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人文社科类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

受聘特聘研究员岗位者,三年聘期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4篇被CSSCI等收录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学校列为文科一类重要学术刊物(或本学科公认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主持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至少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排名前三,不包括主持人)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重点项目。

受聘特聘副研究员岗位者,三年聘期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3篇被CSSCI等收录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学校列为文科一类重要学术刊物(或本学科公认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或有正式出版的高水平学术著作(第一作者)。主持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特聘副研究员三级岗、二级岗可以放宽至主持不少于1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

2.理工医科类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 受聘特聘研究员岗位者,三年聘期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4篇被SCI或EI等收录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Thomson Reuters JCR-SCI期刊分区表一区的期刊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CR-SCI期刊分区表二区及以上(或本学科公认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篇。主持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至少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排名前三,不包括主持人)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重点项目或主持完成技术开发横向项目且累计到校经费200万元以上。

受聘特聘副研究员岗位者,三年聘期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3篇被SCI或EI等收录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Thomson Reuters JCR-SCI期刊分区表一区的期刊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CR-SCI期刊分区表二区(或本学科公认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主持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特聘副研究员三级岗、二级岗可以放宽至主持不少于1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

3.文理医工科类助理研究员聘期内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2篇学术论文;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

研究助理聘期内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1篇学术论文;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各单位根据岗位实际提出具体的考核内容要求。

第十一条 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为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制定考核任务,应在本办法的基础上,根据所在学科特点和科研工作规律,对聘期考核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分三个进行约定。考核重点关注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科研工作进展及实际工作成果。

四、考核程序

第十二条 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考核程序如下:

1.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在本单位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期满前2个月、聘期考核期满前3个月,启动考核或聘期考核工作;

2.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填写《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聘期考核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接收考核材料;

4.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小组评议,报学校审议;

5.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小组审议,确定考核结果;

6.学校下达考核结果通知,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将考核结果通知到个人。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为常态化工作,学校随时接收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的考核材料。

五、考核及其结果运用

第十三条 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与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薪酬调整、奖励的依据:

1.完成目标任务且业绩突出者,给予考核优秀; 2.完成目标任务者,给予考核合格; 3.目标任务部分完成者,基本合格;

4.目标任务未完成或出现重大工作失误者,给予不合格。

第十四条 考核的结果运用如下:

1.考核结果优秀者,学校承担其下一年岗位工资和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的100%;科研团队可向学校申请调整其团队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等级。聘期内连续两年考核优秀且业绩成果突出者,可根据《中山大学关于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聘任副教授、教授职务的规定(试行)》(中大人力资源〔2016〕17号),由所在单位推荐提前申请聘任副教授职务。

2.考核结果合格者,学校承担其下一岗位工资和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的100%。3.考核结果基本合格者,学校降低其下一年岗位级别一个等级,学校按降低后的等级兑现待遇。学校承担其下一岗位工资的70%和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的100%,科研团队承担其岗位工资的30%。

4.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学校降低其下一年岗位级别两个等级,学校按降低后的等级兑现待遇。学校承担其下一岗位工资的50%和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的100%,科研团队承担其岗位工资的50%。

不同意调低岗位级别处理者,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予以解聘。

六、聘期考核及其结果运用

第十五条 聘期考核的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第十六条 聘期考核的结果运用如下:

1.考核结果合格者,原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原则上学校不再续签专职科研人员聘用合同。

根据《中山大学关于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聘任副教授、教授职务的规定(试行)》(中大人力资源〔2016〕17号),可申请聘任中山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务; 对于科研成果突出、进展良好,且有本人主持在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经单位聘任小组讨论通过,可向学校申请续聘,最多续1个聘期,续聘期不超过3年。

2.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原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学校不再续签专职科研人员聘用合同。

七、争议与申诉

第十七条 若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结果通知10天内,向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作为委员会执行机构,代为接受有关申诉和投诉,并及时向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委员会主任委员报告。

八、其他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解释。

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 篇5

第一条 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是在校委会领导下,由教务科负责组织的定期性工作,考核工作每学期末进行。

第二条 考核对象为本校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必须完成规定工作量授课任务,超工作量授课,学校按职称等次给予课时补助。兼职教师分工作情况给予一定的授课任务(每期培训班优先安排专职教师授课),课时补助标准按对应职级与专职教师超工作量补助标准相同(县级对应副高职称;科级对应中级职称;科级以下对应初级职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授课质量考核按《广元市干部培训质量评估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考核内容

第三条 主体班教学工作包括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计划内培训的教学工作,以上主体班计划内教学工作纳入工作量考核,其他类型的培训班教学工作不计入工作量考核。

第四条 计划外联合办班教学工作包括各部门、各单位与我校联合办班的教学工作。校内教师若未完成考核工作量,给计划外培训班授课的抵扣工作量,抵扣之后的课时按超工作量计算。

第五条 学历班教学工作包括省委党校、其他高校举办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教学工作,该项教学工作按相关标准支付课时费。

第六条 理论下基层宣讲工作包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接受邀请到部门、单位授课并经党校批准、备案的教学工作。该项工作若邀请单位给予讲课费的,不抵扣计划内工作量,若是学校公派外出讲课,且没有讲课费的可算为计划内工作量。

三、工作量核定

第七条 每位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在当年教学计划形成后,根据培训班次授课总量进行核定。

第八条 主体班、专题班的每个专题分配到相应教研部完成,工作量按20课时计算,该工作量可抵扣教学工作量。

四、教师外出授课规定

第九条 教师外出授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保证讲课质量,维护党校声誉,树立党校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师要对本人讲授内容负责,并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条 教师必须在保证完成本校承担的教学、科研和其它任务的前提下,方能外出授课,教师外出授课前,必须到教务科备案。

第十一条 外出讲课人员的确定

(一)外出教师授课要接受聘请单位考核,具体办法由教务科发给聘请单位教师讲课测评表,经学员测评后加盖聘请单位公章,由授课教师带回交教务科备案。聘请单位指定授课人的,应尽量满足对方要求。

(二)聘请单位指定专题内容的,优先安排在主体班次承担该专题或与该专题内容相近的老师。

(三)在全市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其宣讲人员优先是到上级党校或其他高校参加培训学习过的教师。

(四)参加全市工作中心工作及重大课题宣讲任务的,根据所需人数,由相关的教研部推荐,经分管领导同意后确定宣讲人员。

(五)外出授课前,由该教师所在的教研部主任审查教案并组织好说课工作。

第十二条 关于外出授课人员的考核与奖惩办法

(一)、对在外出授课过程中反映好的教师,教务、培训科根据所收集的有关意见和资料,报送分管领导,将其作为评优或评聘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今后的外出授课中,予以优先推荐。

(二)、教师因外出授课而影响了在校内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或社会反映在教学态度、政治观点、廉洁自律等方面有明显问题,经查属实的,要对相关教师提出严肃批评,并根据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

(三)、学校公派的外出教师授课的课时量,按在校主体班次课时量计算。

五、课时及班主任补助

第十三条 计划内培训班专职教师超工作量的课时补助为:高级职称500元/4课时、中级职称450元/4课时、初级职称400元/4课时,其他人员的课时补助按对应职级与专职教师超工作量的课时补助标准相同;计划外办班课时补助按高级职称(或相应职级)250元/课时、中级职称(或相应职级)220元/课时、初级职称(或相应职级)180元/课时;

担任主体班班主任的给予班主任补助。标准为:一周的培训班补助200元,每增加一周,增加补助100元,电话费补助为每月100元,外出带班一次性补助200元;

资助工作考核办法 篇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办法

第一条 全县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考核工作在县教育体育局统一领导下,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条 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资助资金发放,加强助学资金管理;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共三个层面的工作。指标内容和评分要求详见附表。

第三条 考核实行自我评价与统一考核相结合,专项考核和日常工作考核相结合。专项考核前,各校要对照考核指标先进行自评,并将自评报告和自评量分表提前一周报县学助中心;日常工作考核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各校对县局等有关部门布置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学生或家长投诉及处理情况等进行考核。

第四条 专项考核逐校进行,以抽样验证为主,主要通过核查资料、实地查看和走访资助对象等方式进行。

日常考核实行随机抽查,并结合长教助函【2011】2号“关于实行全县学生资助工作月巡视制度的通知”要求一并进行。日常考核采取间月交替抽查2所中职学校和2所普高学校的办法,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通过查阅资料、进班核实受助学生人数,核对相关财务账簿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第五条 考核满分为90分。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进行测评打分,赋分及扣分均以实证材料和核查的情况据实量分。各校考核得分不保留小数。

第六条 考核坚持注重实效,客观公正;实地抽样,规范评分;公开结果,接受监督的原则。

第七条 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和通报。考核结果同时作为县局对学校综合评估和考核的单项考核成绩。

第八条 本办法由县学助中心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篇7

一、现实验室工作量计算办法分析

我校目前实验室工作量主要包括实验室教学工作量Y、实验室管理工作量G和实验室建设工作量J三部分, 下面仅就实验室教学工作量Y进行分析。

实验室教学工作量指参加实验全过程的指导工作的工作量, 包括备课、上课、实验中答疑、批改实验报告、测验、考试或考查等工作内容,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1.计划学时以教学计划中每门实验课的计划学时为准;

2. 实验教学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分组人数进行, 不同的分组人数对应各自相应的额定组数;

3. 每位实验技术人员同时指导的组数原则上最多为额定组数的1.5倍, 特殊情况再具体制定;

4. 同一实验同时参加指导人员原则上在额定组数内以一人工作量计算 (不含理论课教师) , 凡需多人参加指导的项目, 须由教务处核定;

5. K为实验类型系数, 演示型实验取0.8;验证型实验取1.0;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取1.2;创新型实验项目取1.3;各类型新开实验项目加0.1。

总的来看, 这种计算办法考虑的影响因素比较全面, 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验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实验工作量的影响。但是随着学校专业和本科教学规模的扩大, 这种计算办法的不足也逐渐体现出来。

首先, 该公式中考虑的因素较多, 导致计算过程过于繁琐, 增大了学校教务处实验室工作量计算人员的计算难度和工作复杂程度。同时使得实验室工作量计算工作完全集中在学校教务处一个部门, 工作矛盾过于集中, 工作人员承担压力过大。

其次,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 校院二级管理职能划分日益完善, 而在这种计算办法中, 学院作为学校教学组织工作的基层单位, 在实验室工作量计算过程中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致使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从而削弱了工作量考核调动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二、实验室工作量计算办法的改进设想

针对现用公式的不足并结合多年来教学管理的经验, 我们提出一种适合校院二级管理的实验室工作量计算办法。此办法中学校采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学时×参加实验人数×, K

其中:1.计划学时以教学计划中每门实验课的计划学时为准;

2. 参加实验人数指参加每门实验课程的学生总数;

3.为学院系数, 根据每个学院的学科特点取不同的数值。

此处, 的取值是整个公式的关键也是难点,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回溯法可以比较方便有效地确定, 的具体数值。具体来讲也就是根据往年的工作量计算数据, 利用每年各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量除以当年各学院承担的实验课程的人时数反推出当年的学院系数, K然后观察近几年各学院的学院系数, 如果几年的系数都趋向于一个稳定的数值, 则表明该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量与所承担的实验人时数之间有一个稳定的数学关系, 可以根据反推出来的近几年的学院系数计算出这个学院的实验工作量学院系数, 。反之, 若是几年的系数分布比较分散, 则表明这种方法求出的学院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验教学工作量和实验人时数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再寻找另外的方式来确定学院系数, K。

下面我们利用我校2006—2009年这四年各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和实验人时数来进行对比 (见表1) , 反推出每年各学院的学院系数并进行观察研究 (见表2) , 按如下办法计算学院系数。

令2006年学院系数为k6, 2007年学院系数为k7, 2008年学院系数为k8, 2009年学院系数为k9, 选取, K使得方差

通过表2中的数据, 计算出近四年每组学院系数之间的方差, 可以清晰地看到, 每个均方差都小于0.01, 可见每个学院的学院系数很好地趋向于平均系数, 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近四年的学院系数的平均值也就是表2中的平均系数作为公式中的学院系数, K。

由此, 学校教务处就可以按照这个计算公式每年计算出各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同时对完善本方法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由于计算中没有考虑课堂教学质量优劣及开新课、新开课等因素, 因此在下拨学院时, 可以将系数增大一部分, 作为调节系数。各学院再根据自身特点, 制定适用于本学院的工作量核定办法。

2.每三年或四年根据前三到四年的工作量数据对学院系数进行一次调整, 以保证工作量计算办法能够跟上教学形式和教学改革的发展, 真正起到调动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进新等.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1) :117-119.

考核办法决定“注册”效果 篇8

应该说,教师的工作主要有两块,一块是教育,一块是教学。

对于教师教育水平这一方面的考核,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因为教师的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教育的效果到底如何,是很难进行量化的。即便以往的考核中,也很难制定具体的细化标准,都是凭着印象赋分的。只要不是出太大差错,大多教师的考核得分都是近似的。因此,如果真的要对教师资格进行考核,重头戏不可避免是通过教学成绩或是考试来决定。这就颇令人担心了。

对于教学的考核一般来说无外乎教科研成绩与教学成绩这两个方面。考核教科研成绩,都是以证书来说话的,或是论文,或是课题之类。过度关注这些方面,可能会导致教师重“研”轻“教”,反而将教学最需要关注的阵地忽略了。而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则弊端更为明显,极容易导致应试教育的回归,使目前好不容易得来的素质教育成果毁于一旦。不是吗?当教学成绩关系到自己的从教资格,又有谁敢于掉以轻心,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呢?

如果用考试来代替教学考核,则显得非常可笑。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要想教学达到一定的水平,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外,还要具备把理论能不能正确有效地运用在实践中,还得有教师的体态语、亲和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一个考试考得好的教师,并不一定真的可以教好书。那么,以考试来代替考核,对于教育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

信访工作考核办法 篇9

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郑州市信访工作八项制度》和郑州市国资委《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公司情况,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

(一)制度建设(80)分

1、各级党委、党(总支)支部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10)

各级党委、党(总支)支部应召开党委会、支委会研究信访工作和疑难信访案件,每季度不少于1次。

说明:以党委会、支委会会议记录为准,少于1次记录扣2.5分(所有扣分以该项分值扣完为止,下同)

2、一岗双则制度(8分)

公司党政领导对分管单位的信访工作应做到每季度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亲自协调处理分管单位的重大信访事项;分管单位不发生市以上(含市级)重大上访事件。

说明:本单位每发生一起赴京、到省、市的重大上访事件的,分别扣4、3、2分。

3、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10分)

集团公司领导、各单位领导要坚持每周三公开挂牌坐岗接待上访人。领导接待日要做到有访必接,切实把领导接待日变成信访工作日。

说明:在平时的抽查中,凡发现领导接待日无领导坐岗(指单位确定的信访接待场所)接待的,每次扣1分;领导接待记录中,未填写接待记录、没有接待领导或上访人签字的,视为未接待,每次扣1.5分。1

4、领导包案制度(8分)

对于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及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信访事项都实行领导包案。包案领导对所包案件要亲自组织调查处理,按期结案。

说明: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未确定领导包案的,每起扣2分;未按期办结,每起扣0.5分,少办结一起扣1分。

5、领导阅批群众重要来信制度(6分)

各单位领导阅批群众来信不少于总件数的70%,并作到批、办意见具体,案案有结果。

说明: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

6、矛盾排查和信息报告制度(9分)

各单位每月要定期组织排查不稳定因素,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明确专人负责限期消除,并于当月28日之前将“不稳定因素排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集团公司办公室;各单位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应按要求参加公司召开的矛盾排查会议,汇报本单位矛盾排查及稳定情况。

说明:未按期排查,一次扣1分;未按要求及时上报的,一次扣0.1分。单位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未按要求参加公司召开的矛盾排查会议的,1次扣1分。

7、现场劝返集体上访制度(9分)

凡发生赴京、省、市等有关部门集体上访事件,单位主管领导应及时赶到现场,解答信访人提出的疑问,并协助做好疏导劝返工作。同时向集团公司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电话报告,事后应补书面报告。

说明:发生集体上访,单位主管领导未及时赶到现场,每发生1次扣

3分;劝返效果不好的,每发生1次扣2分;漏报1次扣1分。

8、信访件办理、催办、督办制度(20分)

各单位要认真办理转办的信访件,并按规定的时间提出明确具体的处理意见,需落实的应跟踪督促落实。

说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调查和拿出处理意见的,1起扣5分;处理意见含糊不清,1起扣2分。

(二)基础保障(20分)

1、信访工作组织、机构及人员(5分)

各单位应成立信访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要配备兼职信访工作人员。

说明:未成立信访工作领导机构,扣2分;没有明确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扣2分;未配备兼职信访工作人员的,扣1分。

2、信访接待场所(5分)

各单位应设置“人民来访”接待场所,接待场所应有明显的标志和《信访条例》、《上访须知》及《办理程序》等宣传版面。

说明:没有设置接待场所的,扣3分;标志设置不全的,扣2分。

3、探索信访工作新途径,做好信访工作总结(5分)

积极研究信访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按时上报半年(6月25日前)和(下半年12月25日前)信访工作总结。

说明:不按时上报的,1次扣2.5分

4、登记、统计工作(5分)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台账、档案,规范各种登记、统计工作。

说明:登记、统计少不1项或记录不完备的,扣1分。

二、考核办法

1、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制度建设80分、基础保障20分。按考核结果对被考核单位排序,作为年终先进评奖的依据之一。

2、集团公司设立信访工作考核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

3、采取平时抽查(由集团公司信访工作部门负责)和年终考核相结合、量化比较和实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4、实行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制。对引发大规模越级上访或恶性上访事件,造成严重政治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单位的评先资格。

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篇10

为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1、实事求是,公开公平。

2、日常性工作与创新性工作、阶段性工作相结合。

3、集中考核与阶段性考核、日常性考核相结合。

二、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根据上级党委往年考核内容,结合我镇实际,2010年全镇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范围是村、部门、企业党(总)支部,考核内容分常规工作、创新工作和附加工作三部分,总分1000分,按在村、部门、企业总体考核办法所占权重折分记入全年总体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下:

(一)村党(总)支部

1、常规工作(600分):

(1)有党组织任期目标和工作计划及总结得 1

15分;

(2)无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项目得40分;

(3)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得30分;

(4)党员、村民代表两个议事会健全,发挥作用良好得40分;

(5)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并记录规范得40分;

(6)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得20分;

(7)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制度得20分;

(8)有入党积极分子得8分;

(9)全面实行发展党员“两推一公示”制度得35分;

(10)无连续四年未发展党员现象得30分;

(11)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补助发放及时到位、凭证存档得15分;

(12)有流动党员的,建立登记联系制度得18分;

(13)党费收缴足额及时15分;

(14)民主理财小组健全,作用发挥良好得20分;

(15)村务、财务、党务全面公开及时得15分;

(16)契约化管理规范、档案齐全得15分;

(17)村干部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得28分;

(18)每半年召开一次“两委”班子述职会议,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驻片干部参加会议,并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进行评议得56分;

(19)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情况的评议得28分;

(20)扎实搞好村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得18分;

(21)远教有场所、有防盗措施、有制度得15分;

(22)远教设备运转正常得15分;

(23)远教节目下载量10G以上17分;

(24)远教集中学习全年不少于36次,记录规范、齐全得22分;

(25)远教管理员每月补助50元以上落实得15分;

(26)党建档案整理规范,得10分。

2、创新工作(100分):

各支部根据各级党委关于党建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创新思路,开展1-2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推广意义的创新性工作,视创新效果酌情记分。

3、附加工作(300分):

主要考核各级党委统一部署开展的各种活动和有关工作,具体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另行确定。

(二)部门党(总)支部

1、常规工作(600分):

(1)领导班子年内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不少于2次得60分;

(2)有党员活动室、党旗、电教设备和数量充足的党建学习读物得90分;

(3)全面实行发展党员“两推一公示”制度得60分;

(4)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得90分;

(5)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得60分;

(6)建立落实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得40分;

(7)党组织负责人带头上党课得30分;

(8)党费及时足额收缴、管理规范得30分;

(9)党务、政务公开及时有效得60分;

(10)开展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活动60分;

(11)党建档案整理规范,得20分。

2、创新工作(100分):

各支部根据各级党委关于党建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创新思路,开展1-2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推广意义的创新性工作,视创新效果酌情记分。

3、附加工作(300分):

主要考核各级党委统一部署开展的各种活动和有关工作,具体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另行确定。

(三)企业党支部

1、常规工作(600分):

(1)建立党组织,年内研究党建工作不少于2次得40分;

(2)健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得100分;

(3)认真落实组织生活会制度得60分;

(4)党建工作经费有保障得60分;

(5)悬挂党组织标牌60分;

(6)有党员活动室、党旗、电教设备和数量充足的党建学习读物得70分;

(7)有党员登记表得60分;

(8)年内组织党员学习不少于4次得75分;

(9)党费收缴足额及时得45分;

(10)党建档案整理规范,得30分。

2、创新工作(100分):

各支部根据各级党委关于党建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创新思路,开展1-2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推广意义的创新性工作,视创新效果酌情记分。

3、附加工作(300分):

主要考核各级党委统一部署开展的各种活动和有关工作,具体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另行确定。

三、考核方式及结果运用

各支部2010年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由镇党委统一组织,采取仔细听、认真看、全面查、深入谈、综合议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全年综合考核,与

评先树优和干部工资直接挂钩,考核位次靠后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一切评先树优资格。

上一篇:世界自然景观下一篇: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