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秀教科研成果奖(精选11篇)

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篇1

一等奖

成果名称:C13灾害、社会与现代化—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汪汉忠 1.资料搜集难度大,学术规范,原创性强。

2.呕心沥血之作,史料丰富,学理性强,有政治意义。

3.历史与理论逻辑系统,在总结百年灾害史的基础上,以灾害和苏北社会的相互作用为主线,以民国时期为中心,对灾害、社会和现代化三者关系系统研究。

成果名称:C12教育经济学发凡 作者:朱坚强(1)丰富和拓展了教育经济学领域,结构系统完整,资料翔实,对学科发展有推动作用;

(2)视角全面,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3)具有跨学科特征,体例严谨完整,对学科建设与教育工作有较大价值;(4)在长期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专著。

二等奖

成果名称:B06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 作者:布成良

1.属于社会主义研究的一本专著。

2.在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上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3.研究的系统性、可靠性比较突出。

4.列入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成果鉴定获得优秀,社会影响较大。

成果名称:A01江苏“江海联动”与沿海经济带建设研究 作者:孙月平

1.深入研究江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有实际应用效果,能指导实际。2.前期、后期成果较多。3.社会反响良好。

成果名称:C14南京大屠杀史料集⑦东京审判 作者:杨夏鸣

1.本书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收录、翻译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有关日军大屠杀审判过程中的大量证据。

2.史料全面确凿,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深远的政治和文化意义,社会反响极强,可以流传。

成果名称:A03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行业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作者:祖 强

1.研究方法有创新。2.获奖等级层次高。3.社会反响良好。2005青年优秀奖评委推荐意见

一等奖

成果名称:Q07全球化背景与市场体制下的当代集体主义价值 作者:李立峰

1.研究方法科学;逻辑严密;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论点有新颖性,论据充分;文章逻辑性强。

3.发表于一类核心期刊,档次高;全文1万字,分量重;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影响大;文章内容质量好。

4.选题的阐明充分、系统、具有说服力;用逻辑内涵与外延的方法,使文章更具可靠性和全面性;提出关于全球化进程中个人本位价值观的悖论,具有理论的创新性;选题具有现实性,对纠正在现实中存在的思想混乱有理论价值;发表层次较高,被复印转载。

二等奖

成果名称:Q05科学规范控制功能获得途径探讨 作者:盛华根

1.一类核心期刊、档次高;份量重;文章质量高。

2.分析全面,结构完整;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途径。

3.论点有一定的新颖性;前后逻辑性强;

4.选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对现阶段科研越轨行为产生的制度根源、社会根源分析全面,视角很新,提出的科研规范获得控制功能途径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

成果名称:Q01公司价值分析与评价 作者:许卫

1.理论体系合理,论证数据充分,资料丰富;有自己独特的论点。

2.编著知识结构系统完整;引用资料、观点来源交代的清楚;较好的教材。

2005年优秀调研与决策咨询奖评委推荐意见

一等奖

成果名称:D05江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 作者:方建中

1.理论学术价值较高,论证严密;问题复杂,调研难度大,有实际参考价值。2.对策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

3.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新思路和对策,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4.选题好,调查材料丰富,论证充分,对策针对性强。

5.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资料和数据翔实,论证严密;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操作性。

成果名称:D12价格变动对江苏生产和消费影响的定量分析和对策建议

作者:范 金

1.具备符合实际工作的新思路,调研扎实,分析科学合理严密。

2.选题有价值,对解决重大社会问题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材料系统,研究方法新。

3.选题好,分析深入细致,结论和对策建议有实际价值,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

4.选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理论学术价值,调研具有一定的难度,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5.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资料和数据翔实,模型有创意;有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2005年优秀调研与决策咨询奖评委推荐意见

二等奖

成果名称:D17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 作者:储东涛

1.问题定位准,材料系统,对策有操作性,反响好。2.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选题好,调查深入,材料丰富,论证充分,对策建议现实针对性强,有一定的创新。

4.选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调研工作及资料收集处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成果名称:D16江苏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模式与行为研究 作者:王 建

1.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调研全面、分析科学,有较大的社会影响。2.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操作性。3.选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调研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研究方法较为较为合理,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4.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操作性;有较大社会影响。

成果名称:D11江苏对俄科技合作模式选择研究 作者:彭立明

1.选题具有现实性,研究全面而深入;对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参照价值。

2.选题新,系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有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资料系统,反响好。

3.选题好,调查研究功夫较深,建议被多处采纳,社会反响很大,为党校争了荣誉。

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篇2

马建堂在讲话中强调,统计科学和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统计手段是推动政府统计进步的重要力量,政府统计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创新,都是以先进成熟的现代统计科学和技术手段为基础实现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统计任务异常繁重,统计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迫切需要统计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强大的支撑。统计科学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日益成为解决当前和未来统计发展改革重大问题的重要手段。

马建堂指出,统计科研长盛不衰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统计科研坚定地根植于统计实际,紧紧地面向统计发展改革实践。国家统计局提出“十二五”时期将紧紧围绕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积极打造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公开透明的现代统计,这为统计科研明确了新的努力方向。统计部门正着力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积极创新统计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单位)一套表制度、业务应用统一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等四大工程,努力实现统计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变革,这为统计科研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希望广大统计科研工作者,紧扣统计改革与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吸收先进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坚持统计应用研究与统计基础研究并重,深入统计一线,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来自于实践的科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为统计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为统计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马建堂说,统计科研成果只有广泛应用于统计实践和统计活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统计部门只有充分利用统计科研的成果,才能不断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国家统计局一直十分重视优秀统计科研成果的发现与推介。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和颁发,旨在表彰统计科研工作者,宣传、推介、鼓励对统计科研成果的应用。各级统计机构要加大对统计科研成果的应用力度。

马建堂表示,要大力推动统计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结合。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与有关高校共同努力,统计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已经从单纯的项目合作方式,发展到进行战略合作,共建高校、共建高校统计研究机构等模式。国家统计局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政府统计研究院,开创了统计部门与高校进行合作的新模式,对于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统计科研、教育与政府统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合政府统计工作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将会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今后,国家统计局将进一步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合作基地的支持力度,推动统计科学研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据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统计研究院是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大学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促进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有机融合而共同组建的实体型研究机构。研究院实行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大学双重领导的体制。马建堂、纪宝成担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和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鲜祖德任院长,副院长分别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纲和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赵彦云担任。研究院师资力量强大,双方各派出10名左右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及相应教学能力的专家、教授共同担任研究生导师。双方通过定期召开院长办公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有关事项。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分别挂牌设立政府统计研究院办公室,分工负责日常工作。双方共建领域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知识普及等。双方希望通过这一机构的建立,做到优势互补,研究与政府统计工作相关的重大课题,培养适合政府统计工作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不断提高政府统计工作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与人才保障。

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颁奖会上,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鲜祖德宣读了第十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通报。本届成果奖共评选出课题论文奖成果95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54项;评出专著奖成果6部,其中一等奖2部、二等奖4部;评出信息技术应用奖成果14项,其中,软件类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评出专著类成果1项,其中一、二等奖空缺,三等奖1项;评出统计教学奖成果16项,其中,教材类成果一等奖1部、二等奖3部、三等奖6部;评出课件类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评出博士论文奖成果12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10篇。

2013年十大科研成果 篇3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这种做法能治疗癌症,但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非常艰难。现在,癌症专家欣喜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种技术的交叠已开始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其一是通过抗体技术,给予T细胞阻截癌症的能量;另一种是关于基因改造个体T细胞的技术,该技术在患者体外进行,改造后的T细胞被输送回体内,对癌症更具针对性。

目前该技术仍在探索阶段,通过免疫系统治疗癌症的患者也只占很小一部分,多数人尚未因此受益。关于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该疗法的作用,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但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多家研究中心运用于各种癌症,这也给了人们希望——免疫疗法将在未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病痛。

此外,《科学》杂志还挑选出了另外9名“亚军”获得者:

基因组的显微外科手术

诞生仅一年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2013年引发了科学界的震动。

CRISPR是“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缩写。细菌经过进化,可使DNA重复延伸,就像形成了一把切割病毒基因组的“刀”,而“手术刀”是名为Cas9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用细菌的这种特质对基因进行显微外科手术。

2013年,这项新技术在科学领域蹿红,几十支团队争相将之实践于白鼠、细菌、酵母、斑马鱼、线虫、果蝇、植物和人体细胞上,以便深入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为寻找提升人类健康的方法铺平道路。

CLARITY成像令大脑透明

2013年,研究人员发明了新的脑成像方法,不少人认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实验室研究复杂器官——大脑的方式。

CLARITY是种能令脑组织变透明的方法,消除了传统脑成像的最大障碍:脂肪中的光散射分子。该物质被称作脂质,可以构成细胞膜。

用单分子透明凝胶更换脂质,可以在呈现透明脑组织的同时,保留所有神经元、其他脑细胞及其细胞器。这令研究人员能够渗透到大脑内部,为特定细胞类型、神经递质或蛋白质贴“标签”,或是去除标签后再贴上不同的记号。

这令一些研究任务的完成速度提高了100倍,比如清点大脑特定区域的所有神经元。

克隆人技术的最新突破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从克隆人胚胎中获得了干细胞。

这些干细胞可以发育成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研究人员希望利用它们研究和治疗疾病。使用克隆羊多莉的技术,研究人员已成功复制了鼠、猪、狗等动物,但克隆人细胞仍是相当棘手的工作。

2013年的“新配方”——包含少量咖啡因,似乎能稳定人类卵细胞中的关键分子——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相较于如何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研究人员更需确定的是来自克隆胚胎的干细胞如何堆积。

制造迷你器官

理论上,多能干细胞具有成为任何一种细胞的可能,但如何令其长成特定组织仍是挑战。2013年,研究人员通过种植获得了“类器官”:肝脏芽、小型肾脏甚至是初级的人类大脑。

虽然这种大脑达到苹果种子大小时,若停止供血就不再增长,但它与发育中大脑的组织和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它获得了对小头畸形病的新见解,这种病体现为大脑生长达不到标准尺度。

发现宇宙粒子的加速器

来自外太空的高能质子和其他粒子——宇宙射线,在100年前第一次被检测到。2013年,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它们来自何方的确凿证据。

理论家早就怀疑,大部分宇宙射线是巨大的恒星或超新星爆炸后,冲击波中的粒子加速形成的。如果是这样,理论成立的基础便是一些颗粒必须与原子在空间形成碰撞,产生所谓π介子的亚原子粒子,随后将其衰变为γ射线。

2013年,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两个超新星残骸中π介子衰变的记号。

新材料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新型太阳能材料在2013年风头正劲。这种被称为钙钛矿的材料价格便宜、制作简单,并且能将阳光中15%的能量转化为电力。

虽然这一比例仍低于商用硅太阳能电池,但钙钛矿发展神速。其格外有价值的特征是,可以分层涂在硅太阳能电池材料顶部,令其波长延长,从而利用以前无法捕获的太阳光。

睡觉能清洁大脑

科学家长期以来推测,睡眠的功能之一是修复大脑,但这是否是睡眠的“核心”宗旨,仍具有争议。

2013年的实验表明,小鼠在睡眠中清洁了大脑。睡眠令神经元扩张,使脑脊液涌入,脑脊液将大脑中的碎屑,例如淀粉样蛋白积聚形成的、可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斑块冲洗掉。当小鼠睡觉时,其清洗速度比清醒时快两倍。

你的微生物,你的健康

超过100万亿个细胞承载着300万种不同的基因。2013年,研究人员全面评估了细胞和基因,更准确地验证了它们如何在从营养不良到癌症治疗的各个方面起作用。

结果显示,制定个性化医疗方案需要重视寄宿于我们身体的微生物。接下来,细菌如何加重病情或帮助抵抗疾病——尤其是通过免疫系统和炎症——将是2014年研究的重点。

最强大的免疫原

研究人员一直希望结构生物学,也就是对生命分子的研究,可以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好的疫苗。这方面的成果在2013年开始显现。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每年导致数百万婴幼儿入院治疗。进行结晶和分析后,科学家根据人体中对抗RSV感染的抗体设计了疫苗的主要成分:免疫原。

专家称,这是结构生物学第一次创造出如此强大的免疫原,其他研究人员正尝试以同样的方法开发抵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新药,以治疗艾滋病。

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篇4

征 稿 通 知

各中小学校、基础教育教科研单位: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活跃时期,教育观念、办学体制、育人模式、课程设置等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造就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理论素养、现代教学思想和较强工作能力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基础教育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适时总结推广成功的基础教育教学经验,落实能位匹配制度,同时也为了提供给中小学教师和基础教育管理人员展示自己学术和才能的机会,打造一个平等、融洽、民主的学术传播舞台,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特举办“师之杰2008”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教科研成果推选活动。说明如下:

一、征稿范围:中小幼教师、基础教育教科研、管理人员、

二、征稿内容:1、区域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类先进经验、案例; 2、基础教育改革新举措、新成果;3、中小学校长办学理念;4、优秀校长管理经验、管理案例;5、符合时代特色且成效良好的素质教育案例及社会实践活动案例;6、优秀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教案、论文、优秀课件);7、特色教育教学; 8、课改实践经验;9、对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的关注及学术观点的切磋;10、其他有价值的材料。

三、报送方式:

1、本次活动以集体参评形式进行,按18元/份收取评审费用, 10篇(件)以上方可具备参评资格,个人或少量作品参评可联系当地或最近分评区,集体参评请附参评清单,包括组织者联系方式,参评成果无论获奖与否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2、参评成果为未发表过的作品,5000字以内,以打印稿(光盘)形式连同评审费用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100091-135信箱 组委会 收 (邮政编码:100091)

3、咨询电话:010-62862036 62866944 64845199

四、推选及颁布:

1、推选机构:由主办单位组织教育教学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主持成果评审工作;

2、推选等级: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所有获奖者优先申报国家级课题,并择优聘任部分获奖者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学术研究员;

3、来稿截止时间为2008年10月31日,每季度集中评审一次并寄发获奖证书;

4、部分优秀成果将结集出版,对采用的稿件不再另行支付稿酬,仅参加推选请注明;

5、一旦发现参评成果有抄袭、剽窃等虚假行为,将取消作者参评资格并予以通报;

6、本次推选新闻发布官方网站的网址是:www.edujournal.net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师之杰2008”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教科研成果推选活动组委会

2008年05月15日

特别补充说明1:

各中小学校、教(科)研室、相关课任老师: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师之杰2008”全国教师优秀教科研成果推选活动和“马兰花”杯全国中小学师生书画作文大赛是为了扩大学刊的影响力,为基层教师评级提供一定帮助,进一步加强同地方基础教育单位长期合作而举办的活动,除象征性的收取评审费用外,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关于“师之杰2008”全国教师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的通知可以查阅附件或按照以下地址链接查看:www.edujournal.net/exchang_detail.asp?articleid=134);关于马兰花杯全国中小学师生书画作文大赛的详情请查收附件或按照以下地址链接查看:www.edujournal.net/exchang_detail.asp?articleid=135,考虑到各地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素,以上活动递交稿件以前各校(室)组织者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水平给出评审意见(等级),(评委会评审时以推荐意见为主),同时并注明组织者联系方式。希望我们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什么问题,可以按照通知上的方式和我们联系。

中国最优秀的经典儿童剧------《马兰花》童话音乐剧中,拥有马兰花的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在素质教育已经纳入国家重要法律体系的今天,第一届马兰花杯全国中小学师生书画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组委会希望爱好国学的中小学生继续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并学有所成,学有所得,故以此为名。

特别补充说明2:本次活动大赛组委会指定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站为合作伙伴。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师之杰2008”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教科研成果推选活动组委会

第一届“马兰花”杯全国中小学师生书画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组委会

李老师 (外联部 主任) 010 -62862036 62866944

2008.06

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篇5

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镇街教办、市直各学校、教育局各科室:

山东省教科所《关于举办2013年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已经通过“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下发,通知内容请登录“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查阅“所情快讯”栏目中的通知。各单位请迅速传达到全体教师,有意者抓紧准备,务于4月10日前以镇(街)(乡镇)和学校(市直)为单位,把通知中要求的有关材料报寿光市教科研中心科研创新办公室(404室),同时将《2013年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汇总名单》电子稿发送到电子邮箱:。

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篇6

为了客观地评估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也为了调动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特制订以下奖励制度。

(一)课题结题奖

1、学校对参加校级或校级以上立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课题结题后,给予一次性奖励。级别 金额

国家省市县校 500元

400元

300元

200元100元

2、如果立项课题获得校级级以上成果奖励,学校则对参与该课

题研究的教师给予一次性奖励。级别 国家 省 市 县 校

一等奖 800元 600元 400元 200元 100元

二等奖 600元 500元 300元 150元 80元

三等奖 500元 400元 200元 100元 60元

鼓励奖 400元 300元 100元 80元 40元

(二)教学论文、优质课、精品教案奖

对于与教科研有关的教学论文,优质课,精品教案在县、市、省或全国得奖,学校也予以奖励,奖励金额分别为:

1、教学论文奖:

级别 一等奖

国家 300元

县 200元 100元 50元 二等奖 200元 150元 80元 40元 三等奖 100元 80元 50元 30元

2、优质课奖:

级别 一等奖

国家 120元

校 100元 80元 60元 30元 二等奖 100元 80元 60元 40元 20元 三等奖 80元 60元 40元 20元 10元

3、课件奖:

级别 一等奖

国家 200元

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篇7

当下,科研作为一种文化, 已经是作为教师的必须和刚需。 为了提升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就必须加强科研文化的建设,促进科研成果的拓展。

想要重视您的职业,就要重视科研工作

虽然教师不是研究马铃薯的, 但却是研究教育教学的。教科研就是教师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科研的实践者。如果教育工作者认识不够深刻那就需要唤醒和点播。

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谈过这样一件事,他说:“我也曾是 ‘差生’,我在小学留过3次级,老师断言我将来没出息。别人都认为我无药可救。这时,学校来了一位吴老师,他说,钱梦龙,我只教你查四角号码字典,如果你能学会,你肯定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当我用四角号码查出我的名字时,我非常高兴,对查字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后,每当进行新课以前,吴老师总是让我把该课的生字查出来写在黑板上,我高兴得不得了,我崇拜吴老师,也爱上了国文课。学期结束,吴老师的评语是该生‘天资聪明’。这使我受益无穷,终生难忘,激励我一生。”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爱戴, 期望,珍惜这些孩子。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也是我们科研理论与实际教育工作拓展的要求。

钱梦龙经过吴老师的点播和唤醒,最后成了教育家。这说明科研不仅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的本色。我们必须有科研理论的支撑,才能让科研文化获得成功。要重视您的职业,就要重视科研工作。

学校以人为本的体现,要有科研文化的内涵

教师每天都很忙,忙着备课、 上课、考试、批改作业、带班辅导,非常辛苦。可是在工作中我们却很少关注和思考自己想从平时工作中获得什么,在工作中还有什么值得去做的事。我们的岁月就淹没在这看似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经常在脑海中萦绕的问题:我和名师之间的距离还差多少?一样的勤奋中我能获得多少与别人不一样的回报?

一位大学校长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曾这样告诫学子: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 生活比文凭重要。抛开其他几点,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就值得回味。教师做课题研究和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之间有相同的道理。人不怕路走得远,走得累, 就怕走错了方向。小学课本就有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更要率先垂范,科学研究,提升自己。

清华大学附小的副校长窦桂梅,现在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可是当年她仅是一个师范毕业生。 那么她为什么会成长这样快呢? 看她的一段自我陈述:“凭着一股勤劲儿,我向书本学习,几年来我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凭着一股恒劲儿, 我向实践学习,几年来我写下了10多万字的教后记;凭着一股韧劲儿,我向名师学习,几年来我听了校 内外教师 的1000多节课 ……” (简言之为“三劲儿三学习”)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 “教书匠”与“名师”只是一步之遥。而这一步之遥是什么?就是我们是否注重科研文化的学习与研究。

其实,科研文化是注重人的。 一般教师和名师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的差别,而在于有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如果你有心留意那些名师的话,你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每个名师的成长都会有一个刻苦学习和潜心研究的经历。真正的名师都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洗礼。

科研文化的呈现,要促进成果的拓展

学校要加强科研文化建设, 提高教师真研究的水平,就需要把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到底,从而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成果的转化和拓展。我们要坚信科研助“教”的观点,广泛尝试开展教学研究,学习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转变教学观念。相信教学研究才能触发思想的撞击和裂变,新旧方法优劣才能得以鉴别。一个有先进思想的老师,总是敢于向自己挑战,勇于创新。

做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必修课。做教师的要深刻认识到做课题、写论文是我们分内的工作,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我们应该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

搞研究、做课题、写论文、 谈反思、勤总结、多研讨等科研文化必不可少。大家要将已有的经验和取得的收获提炼成丰硕的科研成果,大胆创新,敢于开拓。 平时要注重收集积累材料,做到 “一份材料,多种需要;一个活动,多种作用。”

科研成果推广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篇8

一、多措并用,广辟蹊径,探索成果推广的有效性

教育科研是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它的突出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并将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学校带领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边研究、边总结、边应用、边推广,在研究中促进推广,在推广中深化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推广方式。

1.选准起点——搭建“推果”交流平台

为了及时宣传、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与工作经验,学校在校园网和宣传栏中开辟了“科研专栏”,编制了“科研导报”,在校园的文化长廊及办公楼内创建了“名师”长廊,在教学楼走廊及室内建立每周一更新的学生成果展台以及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学校特色展示。“推果”平台的创设,不仅注重显性环境的怡人功能,更注重隐性环境的育人功能;不仅注重自然景观的和谐,更注重人文景观的和谐;不仅注重环境外观的改造,更注重环境文化的打造。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润物无声“活”的教科书。

学校利用交流平台扩大了成果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措施,教师关注成果、研究成果的意识加强了,行为跟进了,各类优秀的科研成果在不同级别的网站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推广,2009年度教师发表科研成果稿件达400余篇。

2.巧用支点——开发“推果”实效载体

科研成果的推广需要一定的载体作支撑,方能发挥牵引助推作用,突显其价值。在实践中,学校巧用“支点”,力求载体的实效性,让成果推广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1)以活动激发积极性。一是举办征文活动。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发动教师撰写教育叙事或科研论文,进行一系列评选活动并择优参加各级部门的评奖活动。在连续两年山东教育社组织的教育叙事征文活动中,学校每年都有三十人次以上教师获奖,2009年五篇文章被推荐至《山东教育》上登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研究、参与学习和推广成果的积极性。二是组织观摩研讨活动。举行校园十大教学能手、科研先进个人等项目的表彰,并定期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引领教学改革新潮流。三是组织成果交流会。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成果交流研讨会,让年度获得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有效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打算、建议,然后择优在新学期教师大会上作典型交流,让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学区内得以有效、全面地推广应用。

(2)以培训强化持续性。学校根据科研规划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和计划,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一是专业引领。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论坛活动,旨在“以读促思、以读促教、以读促做”;每年邀请专家做一次科研讲座,加强理念的提升和方法的引导。二是同伴互助。组织教师相互听评课,构建组内教师间的合作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实施“蓝青工程”,促进新老教师互勉共进,共同提高。三是自我反思。课题组定期举行总结反思活动,通过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促使教师学会在研究中应用,在应用中研究。

(3)以激励深化持久性。一是学校规定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评奖和发表的论文计入年终教师工作考评中,以此激发教师总结和推广成果的积极性;二是定期召开由正副校长主持的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对表现特别突出的教师予以特殊奖励;三是举行课题成果汇报课,让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师上成果实践课,充分展现科研的魅力,共享成果带来的成效。

3.关注热点——择选“推果”精品内容

科研成果的推广需要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有价值的热点内容、精品内容,将推广工作由浅人深、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开,发挥应有的效益。“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汇编了《融“课堂、课外、校外”三维教育于一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资料,全校教师人手一份进行研究学习,并借鉴应用。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师生又共同开发出了《好习惯我养成》系列校本课程,实现了对课题成果的全面推广。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应用”的研究成果获省二等奖,学校及时把该研究成果作为具体“推果”内容,推广到各个教学领域。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将研究思路和成果进一步拓宽和延伸,组织开展了“探寻美丽的生态家园”、“探寻峨石瀛波消失之谜”、“走近花斑彩石”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四项成果分获省创新大赛的一、二等奖,一项获全国第25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研用结合,着力实践。注重成果推广的实效性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共有各级课题二十多个,不论课题的大与小、高与低,都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将每一项课题的研究与应用有机结合,追求实效的“推果”过程,让课题之间彼此牵引而又相互促进,在实际操作中力求研用多“度”结合。

1.评价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尺度

“推行‘五四三二一’评价”课题研究是学校进行学生评价创新的有效探索,此课题研究成果在教育部主管的《网络科技时代》上推广。学校改进原有“学生成长记录袋”不能即时对学生进步予以直观展示的不足,在全校各个班级设立“奖牌榜”,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采取颁发鼓励牌、铜牌、银牌、金牌、奖状五种逐级跃升直观形象的动态奖励,让学生时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进步中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找到差距,由缩短差距的愿望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通过继续努力叉获得进步,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评价,不再是一把尺子衡量出来的冷冰冰的结果,而是多把尺子衡量的动态激励过程。学生在此评价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和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尤为可贵的是,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体验。

2.听课评课——构建“生命化课堂”有力度

学校在积极推广“十五”期间省级科研成果“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校的先进科研成果“构建生命化课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点,展开系列研究与实践。通过“预习课、新授课、综合课、复习课、矫正课”五种课型的着力打造,深入开展“五段式”听评课活动,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效益转化。

“五段式”听评课,即“常态课、诊断课、提高课、达标

课、创新课”。“常态课”是要求所有教师开放常态课堂听“推门课”;“诊断课”是对比新模式展开听、评、议、改;“提高课”是针对诊断出的问题改进完善;“达标课”是对全校教师“地毯式”听评课,先“树标”,再达标,着重做好“评改”;“创新课”是各学科骨干参加校级“示范课”的展示,打造校级名师。通过“五段式”听评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和巩固,唤起了教师“见贤思研”的觉醒意识,不同层次教师的授课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3.校本课程——应用成果有效度

在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学校立足于学生的个陛发展和兴趣需要,开发了校本课程《探索与创新》,涵盖了“创新与人文、创新与生活、创新与科技、创新与环保、创新与艺术”五大篇章的内容。由于内容贴近师生生活,课时得到有效保证,管理措施到位,激起了师生的高涨热情。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有近二十件教、学具在省创新大赛中获奖,有近十篇学生的实践活动论文获省、市级奖励,该校本课程被威海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校本课程”。在“后进生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中,学校精选部分后进生转化案例,研究开发出《J心路鑫语》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及心理辅导,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有效实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推广。

4.家校合力——拓展“推果”有广度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来自于家庭的不良影响,为此,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增进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凝聚家校合力。修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成为学校新时期重点工作之一。

学校定期开放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教育案例分析会等,将学校教育的先进经验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这个纽带作用,利用其中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小组评价、班主任评价”四个项目,有效地形成了师生对话、师长对话、生生对话和亲子对话的格局,让学生、家长和教师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和交流,在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心灵的桥梁,家校之间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三、全面发展,和谐共赢,强化成果推广的功效性

科研成果的有效推广,对营造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丰富学校发展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不断实现学校综合教育质量的提升。

随着科研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学校取得了累累硕果:被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授予“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已有四项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其中有两项成果分别荣获省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有四项课题成果经验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推广;省、市电视台及相关报刊也分别对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近三年,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的科研论文多达百余篇。学校现已发展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省级校本培训示范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威海市教学示范校等融多项荣誉于一体,具有深刻发展内涵的一所新型学校。

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篇9

五年来,学院在教学研究项目、科学研究项目、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辑出版、论文创作发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并举,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我院在高等学校省级教科研工程项目评审中,先后共有52个项目立项、获奖,包括1个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1个国家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管理单位、5门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8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名省级教坛新秀、1名省级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其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被批准为2009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在教学研究方面,学院累计批准教学研究项目77项,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立项18项。科学研究领域亦屡有斩获,学院共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1项,院级科研项目6项;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300余篇教学科研论文,我院学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于2005年创刊,“十一五”期间累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94篇。

学院的课程、教材建设也有较好表现,共有24门课程被评为院级以上精品课程,其中5门获得了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学院教职工主参编的各类教材(不含教辅材料和再版再印)合计140余本,其中省级以上规划教材13本。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全院教职工的辛勤汗水和集体智慧。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对教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院领导亲自申报、主持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学院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教科研工作对学院发展的重大意义,并针对教科研管理机构建设、研究方向确定、研究方法选择、研究进度管理和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做出指示。对在教科研工作上努力钻研的教师给予政策支持,对取得的教科研成果予以奖励并表彰。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学院教科研工作“重规范、讲实效、上水平”的良性发展。

科研管理机构的设立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为教科研工作提供了体制保障。为适应教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学院在教务处设立了教研科、学报编辑部,组建了学院学术委员会。2008年,为适应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需要,学院又专门成立了质量工程办公室,并将教科研工作纳入质量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各级各类专门管理机构的成立以及常态运行机制的建立,保障了学院教科研项目从选题、立项、对外申报与成果推广等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为提升学院整体教科研水平发挥了切实作用。

系列管理制度的颁布使教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为适应学院教科研工作发展实际,学院先后颁布了《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基本管理制度,使教科研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近年来,学院针对教科研工作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又出台了《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奖励暂行办法》和《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规范了教科研、质量工程工程项目成果奖励和管理等相关事宜。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下,学院教研科、质量工程办公室与财务处密切配合,对所有立项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为学院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充裕的资金投入是确保各类教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学院在获立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当规模的经费支持。“十一五”期间,学院共获得44项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争取到的资助经费和奖金逐年翻番,预计2010年将获得资助经费和奖金600余万元。学院对各类院级教科研项目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学院累计投入院级教科研项目资金近30万元,极大激发了青年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我院教科研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严密的工作部署和深入的摸排挖潜显著提高了教科研工作效率和成绩。学院非常重视教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及时通告相关信息,统一部署,尽早安排。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还根据历年项目申报与立项情况,总结规律经验,对全院教职员工进行逐一摸排,积极鼓励、组织符合申报条件且研究能力强的教师进行申报。事实证明,学院严密的部署和有针对性的帮扶明显提升了项目申报成功率,同时也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建设稳定的科研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抓教研促教学 科研兴组出成果 篇10

我校初中学生主要来源于校周边居民划片。初中生入校之际,在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我校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都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教师通常在备课时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间产生了很大的教学差异。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课堂中,教师们容易忽视个体学习兴趣、目的和动机的差异,忽视个体学习习惯和风格的差异,忽视个体智力水平的差异,忽视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不改变的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有效避免现阶段初中英语学科普遍存在的两级分化的现象,是初中英语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从2010年初,初中英语组的教师们认真学习了差异教学理论,在总结和反思初中英语教学一线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差异教学的内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采取了差异前测、制定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弹性作业和多元评价、进行提优补差的辅导和训练五种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通过对差异教学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预习习惯和完成作业的情况三个方面比较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习惯优化了,作业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这种进步也决定了学习成绩的必然提升。在研究中,教师们深深地感到,差异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能够被尊重,所以唤起了学生个体的乐学和会学。教师不再是迎合个别优等生,而是充分考虑学情,设置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帮助每个学生获得发展。通过设置有选择性的作业内容,并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的学习态度和效果,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优势和劣势,提高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篇11

一、科研活动特殊性分析

首先科学研究属于精神生产,其成果不能定型化、标准化。物质生产的目标清晰具体,最终服务对象明确。物质产品的生产是重复性的体现,而且大都是流水线生产,运用的知识和工具也往往是现存和熟悉的,因此其风险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较低。物质生产成果定型化,标准化,大多用数量来衡量,项目运作比较安全和稳定。科学研究属于精神生产,需要独立性和创新性,而科研工作者的“产品”即研究成果只有创新才具有价值。科研工作具有创造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计划的目标抽象,其研究的最终输出和实现输出的过程都很难预料和把握,潜在的最终用户也不明确。因而科研项目的风险性较大。在一定意义之下,科研项目的风险性是其创新性的孪生兄妹,没有风险就没有创造。并且,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真正的科学研究,常常是投入大、周期长。特别是基础类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意义和价值问题,研方周期长,其经济价值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这就要求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科学研究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活动,相对于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科研人员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因此,这也导致进行科学研究管理必须采取激励手段。

科学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求真的事业,科学研究作为追求真理的创新性活动,其发展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因素,其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也许更多的是失败。对科研活动来讲,即使是失败了———没有得到预期结果,但只要科研人员是按照科学研究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一步一步地去研究了,也能为后人留下非常有价值的科研文献资料,这正如齐曼所言:如果科学是发展的,它必须持续净化它自身的误解,愚蠢和实践错误。只有承认失败,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才能倡导一种锐意创新、勇担风险的价值观,才能提供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才能营造一种摒弃浮躁、踏实创新的社会氛围。失败有失败的教训,成功有成功的经验。应达成这样的共识:要让科研失败的人员把研究过程包括选题、设计的实验方案、采取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与结论等公布于众,警惕后来人少走弯路,在此基础上另寻解决办法,这也是对科研资源和科研人员时间的一种节约,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同样为“公共知识的生产”做出了贡献。如果对失败的研究人员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不求全责备,在失败的情况下继续给科研人员以支持和鼓励,就能让科研人员继续脚踏实地工作,营造出一种摒弃浮躁、踏实创新的科研氛围。科学研究需要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有志于平心静气、专心致力于某项基础科学或技术研究的人能够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这样不但有利于形成实事求是、踏实严谨的学术风气,而且是对科研人员工作所具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肯定。如此脚踏实地,经过长期的努力,高校的科研人员一定会创造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科研经费的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高校科研经费的分配掌握在个别人手中,与其关系密切的研究者在分配中占有相当的优势。另外,还有一种不公平的现象是经费分配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有声望的科研人员因自己的名气,在资源或经费分配中就会占有优势,而一些有能力的年轻科研人员,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资源或经费分配,这样完全不利于年轻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的进展。可以这样讲,从科学研究活动开始的每一环节,基本上都是处于个人可以运作的私人关系中,权力寻租,寻求利益冲突,官场上的权利逻辑和市场上的利益法则在科研名利场上大行其道,成为情感社会结构中最有力的操纵者,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存在着,并时刻发挥着作用,长此以往,高校科学研究者就会选择依据他们拥有的资源与过去经验选择其行为方式,即依照预期的结果限定行为的方向。

第二,低水平重复研究。我国高校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严重,这说明我国高校创新能力较低,对传统观点的生存发展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经常围绕一个或几个固定的课题反复研究,没有发展的观点,没有创新的思路,也没有新颖的研究方法,更没有前沿的理论支撑。这种科学研究既不能充实已有的成果,也对未来研究没有帮助,只能造成科学研究停止不前。

第三,虚支浪费科研经费。首先是在项目申请环节,高校科研人员为争取科研经费,“公关费”就占去科研经费的一部分。一般而言,级别越高的科研项目申请难度越大,加上竞争激烈且机制不规范,这迫使高校部分科研人员不得不将大量精力和金钱投入到项目申请环节,与其说是获得一个理想的课题,不如说是为下一周期申请项目和获得经费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是资金申请后,有的将科研经费用于课题组成员旅游、朋友聚会等与科研项目无关的开支;若项目实施中遇到“评审团”中期审核,就有可能动用科研经费事先做足功课,目的是营造一片赞美之声。高校科研人员也是处于无奈、压抑、浮躁与痛苦之中,但他们根本无法自拔,或者已经习惯成自然,这种现象司空见惯。

三、高校科研人员个性及需求分析

其一,高校科研人员个性分析。彼得·德鲁克(Pter F.Dtucker)于1959 年最早提出“知识型员工”(knowledgeworker)的概念,将知识型员工的内涵界定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者信息工作的人。德鲁克(2003)认为: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是21 世纪管理学最大的挑战。知识工作者往往追求工作自主及职业发展、注重贡献、需求多样复杂等特征,另外他们一般对组织的忠诚度比较低。高校科研人员作为知识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有些人还是专门进行科学管理研究的,其能力不一定低于管理人员。因此对高校科研人员应强调以人为本,给予他们充分地尊重,积极参与高校的科研管理,实现他们的事业追求。因此和这些人员进行交往时,需要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顺应人而且尊重人格,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而不应使其处于规章制度束缚之下被动地工作,导致知识工作者知识创新激情的消失。

其二,高校科研人员需求分析。高校科研人员在取得成绩后,可得到两类报酬:一是外在报酬,包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等。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外在报酬往往满足的是一些低层次的需要。另一种报酬是内在报酬,即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及能力的肯定等等。它对应的是一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而且与工作成绩是直接相关的。但我们应认识到,这种观念是有其局限性的。第一,科研工作者层次不同,需要也不一样。不同的需要层次造成了对同一目标也是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效价。其次,即使是同一个科技工作者处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工作效价也不同。如年轻科技工作者与年龄大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效价就不同。对于职称评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效价就要远远高于年龄大的科技工作者。再次,仍然是同一科技工作者,所处发展环境不同,对同一激励目标也会有不同的效价。例如,一个没有授课经历的科技工作者参与教学,对其而言是一种高效价。

四、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升建议

第一,完善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力提升的保障性政策。首先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创新行为实施以及鼓励创新研究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其次,应提倡宽容的学术气氛,并加强学术独立性。另外从国家政策层面对科研人员,尤其青年科研人员采取有倾斜性的生活扶助计划。科研职业生涯早期,既是面临生活困境的时期,但同时也是需要潜心投入和积累的时期,而且科研工作的投入回报周期较长,所以处于早期职业生涯阶段的青年科研人员往往因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而无法潜心投入科研,失去创新潜力。因此,建议政府给予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生活扶助,鼓励他们全身心地进行科学研究。

第二,搭建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力提升的支持性政策。在完善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力提升的保障性政策的同时,还要搭建提升创新力的支持性政策。一方面,通过对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将绩效与收益挂钩,这既能提高其经济薪酬满意度,也能因劳动获得肯定而提升其非经济薪酬满意度,有利于维持科研人员的持续投入及引导创新行为。另一方面,加大创新资金投入,投资重点研发领域,鼓励技术攻关。此外,制定中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计划,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科学研究提供扶助计划,包括资金投资、对外交流等等,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些政策本身也属具有吸引力的非经济薪酬,能有效地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行为与成果产出。

第三,采取以人为本的激励措施。高校科研人员大致分为三类:青年科研人员、低效型科研人员、高效型科研人员。第一,对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其职业责任感。由于青年科研人员往往具有较高工作激情,并对组织具高信任感,但往往由于职称较低、缺乏经验而失去锻炼机会。高校要保护并维持其高态度绩效,给予更多的科研锻炼机会,提供具针对性的技术能力培训,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参与高端研发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其工作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对低效型科研人员,建立预警机制。由于信息不对称高校很难对其做出准确判断,应定期对其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发展需求进行调查,及时发现此类人员并及早预警;鼓励这部分人员参与改进工作,增加雇佣双方的信任度;若存在明显离职倾向,高校应及时物色替补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以避免其突然离职而造成的工作中断。第三,对高效型科研人员,完善工作软、硬环境,激励其维持高效,避免因技术能力退化而变为无效型科研人员,或因态度下滑而演变为低效型科研人员。高校应通过工作丰富化提高工作挑战性,强化其工作热情,给予高效型科研员工更多的工作自主性,为高效型科研员工提供更多对外交流与高层次培训机会,保持并继续提高其科研产出与绩效水平。

上一篇:餐饮业采购管理制度下一篇:为了责任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