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科版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教科版(精选8篇)

思想品德教科版 篇1

(一)范围:第一单元 历史的足迹 开卷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世界遗产中属于中国的是

①长城 ②金字塔 ③都江堰——青城山 ④秦始皇陵及兵马佣 ⑤峨眉山——乐山大佛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

①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②民族精神的生长史 ③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④涵盖一切文明成果的文明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目的是

A.掠夺我国宝贵的财富

B.让中国人了解西方、接受西方 C.实行平等的贸易机制

D.强迫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4.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后果是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东西方的友好合作

C.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屈辱 D.实现了平等贸易机制

5.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②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以团结统一为核心 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行为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眷恋 ②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 ③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企盼 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首不同的诗篇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艰苦奋斗

B.改革创新

C.团结统一

D.渴望独立

8.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意思是:非分的企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①是一个好战的民族 ②强烈的爱国心 ③是一个虚伪骄傲的民族 ④ 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一百年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运动,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

A.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B.没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C.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D.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10.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坚持

A.独立自主的闭关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D.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

1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具有很强的执政能力

12.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了“长征精神”,新时期出现了“航天精神”,对这两种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②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③ 长征精神已被航天精神取代,长征精神已经过时 ④它们都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不要问美国给你们什么,要问你们为美国做了什么。这句关于责任的经典话语激励了无数美国青年。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②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③心中只能有国家利益,不能讲任何个人利益 ④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世界各国积极防范和阻击甲型H1N1流感 ③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④神舟七号成功发身,实现首次太空漫步 ⑤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

D.③④⑤ 15.下列诗句能够直接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祝福避趋之 ②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③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④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我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三大差距: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制造基础薄弱,三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这告诉我们

①我国在科技领域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 ②我国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③我国目前在世界上虽然属于发达国家,但与世界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④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共52分)17.(10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18、(12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人们至今难忘,北京“鸟巢”“千缶同击迎贵宾”、“宏伟历史画卷展文明”、“活字印刷”表演、三个“和”字的出现等等,诠释了五千年中华文明。阅读本材料请回答:

(1)对我国的中华文明用成语来概括一下。(4分)

(2)谈一谈你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认识。(8分)

19.(12分)通过学习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你知道了哪些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分别给你什么启示? 20.(9分)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即颐和园)……人们的想像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一副斥责慈禧太后的对联

今天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明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岁祝疆无。(光绪三十年农历十月十日,是慈禧太后70岁生日,章炳麟撰写了此联斥其辱国丧地。其中,“邦圻”指国土,“蹙”指缩小。)

(1)从材料一、二中总结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3分)

(2)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史。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辛亥革命……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说明了什么?(2分)(3)作为当代中学生,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分)

21.(9分)辨析: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时,我们要忧患意识;现在祖国发展兴旺,不需要忧患意识了。(一单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A

6.D

7.C

15.A

16.C 8.B 9.D 10.B 11.A 12.C 13.C 14.D

二、问答题

17.P14和P15。

18、(1)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等。

(2)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③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④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⑤我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19.①正是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启示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③只有社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启示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④落后就要挨打。这启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20.(1)P5(2)①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宁死不屈;②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3)①落后就要挨打;②要树立忧患意识;③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2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当祖国发展兴旺时,忧患可以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居。所以,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时,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现在祖国发展兴旺,同样需要忧患意识。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单元试题

(二)范围: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开卷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 A.超过发达国家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C.改革开放与闭关自守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60年前,中国人民从政治上站了起来;60年后,我们已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指的是 A.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

C.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B.我国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的跨越 D.我国已为发达国家

4.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是

①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②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③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 ④城乡居民拥有的通讯工具比原来明显增多了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由

提出来的。A.胡锦涛

B.邓小平

C.毛泽东

D.江泽民

6.一个富裕的庄稼汉在去世前把孩子叫到自己跟前,说:“你们千万不要卖掉家产和土地,那是祖辈留下来的,地里埋着财宝。我不知道确切的位置,你们只要发奋挖掘,就一定能找到。秋收后你就去翻地,每个地方都别落下。”父亲说完便去世了。孩子们根据遗嘱把地翻了个遍。一年过去了,财宝没有找到,地里的收成却比往年好得多。这个故事说明 ①要想获得,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 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③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④辛勤劳动就一定能发财致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俗话说:“口袋丰,不如脑袋丰”、“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说明了 ①智慧创造财富 ②勤劳创造财富 ③科技创造财富 ④金钱创造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8.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须

D.①④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③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在我国现阶段,参与了分配的生产要素有

①劳动 ②资本 ③技术 ④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获得财富

B.财富的取得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

C.富有是每个人的愿望,人们应当寻找暴富的方法 D.只有劳动收入才是合法的 12.我国税收的特征是

①规定性 ②强制性 ③无偿性 ④固定性 ⑤免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3.吴某在路上拾得一个钱包,内有现金数万,喜不自禁,占为己有。失主知道后请求归还,但吴某拒不交还,于是失主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吴某交还全部款项,并承担诉讼费用。这个案例说明

①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②不是自己的合法所得,就不能占为己有 ③取得不当的利,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 ④任何人不得将他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财富的获得与支配不能没有“法”与“义”的参与,对法与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 ②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 ③法与义相互排斥 ④法与义同源共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之所以要提倡“富而思进”,是因为 ①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②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广的道路 ③当前社会上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④“小富即安”即是不思进取的行为,又是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财富的获取有多种办法和途径,下列属于通过合法途径和手段获取财富的是 ①上班获得工资 ②写文章挣稿费 ③赌博的盈利 ④搞发明创造获得收益 ⑤ 官员收受的贿赂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二、问答题(共52分)17.(8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18.(8分)深圳市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及两名会计共4人因采用“两套帐”等违法手段偷逃税款60多万元,分别被法院判处1—3年有期徒刑,并被处以5—55万元的罚款。该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19.(12分)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 20.(10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前,农民老王家人多地少,日子过得很紧巴。改革开放以后,头脑灵活、不怕吃苦的老王一家发展起林蛙养殖,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材料二:富起来的老王不忘帮助其他农户,经他培训的十几家农户都发展起了自己的林蛙养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上的哪些观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老王的什么品质?请简要说明。(4分)21.(14分)材料一:小强的母亲说:“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自己的家庭一直不是很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是喜欢与同学攀比,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

材料二:初中生用零花钱“摆阔”请客,一桌竟然花了1200元。(1)请指出材料一中“儿子”的不正确行为。(要求:请写出三种,语句完整。)(3分)(2)结合材料,谈谈应怎样使用零花钱?(3分)

(3)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8分)(二单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D 5.B 6.A 7.C 11.B 12.C 13.D 14.C 15.A 16.C

8.C 9.D 10.D

二、问答题

17.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小康的特点: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18.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②依法纳税,人人有责;③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④在现代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之中。19.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②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③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此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④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20.(1)①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②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③在现代社会,智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勤劳,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2)体现了老王富而思源的优秀品质。老王富起来后,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带动和帮助后富。

21.(1)①喜欢与同学攀比;②偷拿家里的钱;③不能做到节俭;④没有接受父母的正确教育,不能很好的体贴父母。

(2)①要勤俭节约,不能像材料中的一样摆阔和攀比;②在消费前作好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③要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的商品;④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

(3)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②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③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④虽然我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是低水平的小康,人民生活还不富裕。

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单元试题

(三)范围: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开卷考试时间为:4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最近,小明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中经常听到弱势群体等词语,他不知道弱势群体指哪些人,请你告诉他

①居住在农村的人 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③残疾人 ④遭遇灾祸的人 ⑤农村贫困人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2.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是 A.政治权利的平等

B.生命的平等

C.人格的平等

D.经济权利的平等

3.目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艰苦 ②劳动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 ③缺乏医疗保障,就医困难④离开户口所在地子女无法接受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下列行为中,属于的平等的是

A.刁某通过送礼给领导,谋取了好的工作岗位 B.工商管理人员李某放纵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 C.王某处理事情时袒护他的亲戚

D.班干部选举中,根据选票多少来确定班长

5.四川大学一毕业生蒋某,因中国银行成都分行在招聘中限制身高,以侵犯其宪法赋予的平等权为由提起诉讼,迫使招聘单位取消该限制。此案例说明

①公民享有平等权 ②平等权的获得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③平等权的获得,需要法律的保障 ④公民享有的权利是无条件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6.据调查,中国居民工资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仍然过大。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别。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职工收入的差距不合理扩大,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对此,我们应该 A.坚持平均主义的原则

B.尊重差异,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

C.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D.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分配制度

7.在学校,有的同学由于家庭比较富裕,有的比较擅长体育和音乐,有的学习成绩比较好,由此鄙视其他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这种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是因为 ①世界上只有人格尊严最重要 ②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 ③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④人格尊严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平等体现在

A.各种权利一模一样

B.利益完全平均,没有任何差异

C.等贵贱,均贫富

D.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9.重庆市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受教育的问题,专门颁发了文件并制定了相关措施。这表明重庆市政府

①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②关心下一代的生存与发展 ③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 ④把发展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成员发扬相互关爱、热情奉献的精神。下列语句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 ②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③凡事低头人前过,不惹半点是非来 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对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是 A.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B.因为他们与自己无关,可以任其发展 C.我们自己就是弱势群体,根本无法帮助别人 D.帮助他们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12.下列对扶贫开发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扶贫以实现全面小康为主要目标 ②我国的扶贫开发成功的解决了贫困问题 ③我国的扶贫成就,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④经过扶贫开

发,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古语告诉我们

①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 ②在付出爱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③爱是一种纯粹的付出 ④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党和政府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体现了党和政府

①实行平均分配 ②维护社会公平③坚持以人为本 ④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遇特大地震灾害。小明看了新闻后,感触很深,把自己积攒多年的零花钱全部捐给了灾区。小明自觉承担了 A.信守承诺的责任

C.帮助弱势群体的责任

B.遵守国家法律的责任 D.捍卫国家荣誉的责任

16.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为弱势群体做的是

①学会尊重 ②学会关心 ③学会宽容 ④学会帮助 ⑤学会理解 ⑥学会敷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二、问答题(共52分)17.(6分)弱势群体的特征是什么?

D.①②③④⑥

18.(10分)请你至少从五个方面谈谈对平等的理解。19.(10分)建国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收入较平均的国家。从上个世纪中期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不断加剧。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进入世界上收入分配很不平均的国家行列。在绝对的水平上,我国的贫富差距要比西方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

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弱势群体增加这一现象的认识。

20.(16分)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有一连串有关“消除贫困”的关键词: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专家指出:“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中国要把蛋糕做得更大,而且要“切”得更加公平,以更好地“惠及十几亿人口”。这就要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努力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1)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分)

(2)国家为什么要强调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人口?(8分)

(3)为了使蛋糕“切”得更加公平,国家能做些什么?(6分)21.(10分)情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甚至优越的本地同学面前,感觉到了生活水平上的明显差异,往往在同学面前自惭形秽,抬不起头。

情景二:农民工子女由于语言等差异,总感觉自己比别人低劣,导致丧失自信,在各方面自我挫败感很强。

情景三:部分家庭贫困学生很少主动与同学交往或一起做游戏,在集体活动时,他们常常是“旁观者”或“局外人”。

(1)看了材料中这些同龄人的行为,你有何感想?(4分)(2)面对材料中的同龄人,你能做些什么?(6分)(三单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D 5.A 6 C 7.B 8.D 9.A

10.C 11.A 12.D 13.C 14.B 15.C 16.C

二、问答题 17.①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②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③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18.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②平等不等于平均;③平等总是相对的,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④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⑤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⑥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⑦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⑧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⑨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⑩平等和效率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19.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弱势群体,这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②在市场竞争中要“优胜劣汰”,这样就使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使人群和富裕者,而使另一部分人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和贫困者;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在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工作的职工,在调整过程中成为低收入者甚至成为下岗职工。20.(1)国家关注弱势群体,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2)①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②有利于保障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④有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3)①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②实施扶贫开发;③促进教育公平;④保障农民工的权益;⑤⑥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等。21.(1)提示:根据实际感受回答即可。(2)①我们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②我们应当尽力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他们,我邀请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去;③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单元试题

(四)范围: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开卷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人口有13亿多,有人戏称“每人说一句话,就有13亿句。”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有效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只能通过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间接参与 B.只能通过上访的形式直接参与

C.是不可能的D.只能由人民政府代为行使 3.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②每届任期五年,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③它有权增选和罢免国家领导人 ④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人民政协的职能是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任命国家领导人 ④参政议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5.人民政协的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团结和民主

D.①②③④

C.民主与集中

D.自由与平等

6.在一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选民们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不选,不替老百姓说话的不选。这“三不选”原则体现出 A.我国的民主是广泛的 B.选民不按组织意图进行选举 C.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D.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7.我国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A.批评建议权

B.参政议政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消费权

8.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均由选举产生,具有两种方式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无记名选举 ④记名选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周末,小明全家回乡下看望爷爷。一进村就看到墙上有一醒目标语:“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接受村民监督,为村民当家提供服务。”标语生动地说明我国广大农村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包括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广泛采用了一些新颖的形式,这些形式成为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这些形式有

①上级提供候选人 ②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 ③等额选举 ④差额选举 ⑤举手表决 ⑥匿名投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④

11.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有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权利。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这种权利的是

①小赵在选举区人大代表时投了弃权票 ②小李因不满领导对他的下岗安排,在网上捏造了该领导的受贿“事实” ③小刚向“新闻快车”栏目反映其所在的居民区周边的噪声污染问题 ④在婚姻法修订前,小丹在报上发表自己对婚姻法修改的建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法国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3.2008年5月22日,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发布公示:蒋辅义同志拟提名为乐山市人民政府市长人选,干部群众如有情况需要反映的,请于7日内以真实姓名向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电话、书面反映或面谈。此举有助于

①人民群众行使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权 ②乐山市人民直接选举自己的市长 ③遏制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④增强干部的公仆观念和自律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在下列政治权利中,你认为初中学生能够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关注国家建设,行使建议权 ③对违规、违法现象,行使监督权④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表明,在我国 ①人民代表植根于人民,对人民负责 ②各级人民代表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④人民代表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据报道:海南省政府的红头文件报送省长签发之前,必须先送海南省政府首席法律顾问签署意见。这表明海南省政府

①严格依法行使司法权 ②努力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③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 ④把立法权赋予了首席法律顾问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共52分)17.(8分)简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8.(8分)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职权)19.(10分)有人说,法律是由政府机关去执行的,因此,依法治国的主体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这种说法对吗? 20.(12分)据《人民日报》报道: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南京闹市区看到一条喜迎某会召开的标语,但此会已开过半年。他写信给市长:“南京办事效率低,管理水平差!建议把旧标语撤下,换上有时代气息的宣传画。”三天后,旧标语被撤下,换上了有时代气息的宣传画。市容管理部门还给他回了一封感谢信!

请你对这名学生的行为进行评析。21.(14分)李明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暑假的一天,他和弟弟李浩到大街上玩。在村委会大院中看到墙上的选民榜中有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等人的名字。在公告栏中,他看到自己的叔叔还是乡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呢。这时,弟弟李浩缠着问他:“上面怎么没有咱俩的名字呢?”(1)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怎样给李浩作出解释呢?(2分)

回到家,爷爷告诉李明他要在选举日那天慎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可是奶奶却说:“都这么大年纪了,管他谁当选呢,用不着操那份闲心。”

(2)假如你是李明,你要以用哪些知识来劝说奶奶?(6分)

(3)假如李明的叔叔被选为乡人大代表,你觉得李明可以向叔叔说些什么?(6分)(四单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9.D 2.A 3.A 4.C 5.B 6.C 7.C 8.A 10.C 11.C 12.A 13.D 14.B 15.B 16.B

二、问答题(共52分)

1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18.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19.①这种说法不错误的;②在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

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⑤政府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①他正确行使了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具体地说是行使了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他的行为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办事效率;③他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④他除了给市长写信外,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如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等。21.(1)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只有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都是未成年人,所以选民榜中没有我们的名字。

(2)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②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③珍视民主权利,投出自己庄严的一票,选出能够替人民说实话、办实事的“当家人”,既是对来之不易的政治权利的珍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具体行动。

(3)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是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②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时,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③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意。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单元试题

(五)范围: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开卷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C.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发展不平衡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口众多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C.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①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实际上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③就发展阶段而言,我国已进入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④就发展阶段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物价上涨慢一点,收入增长快一点;就业机会多一点,资源消耗少一点;孩子学费降一点,医疗费用低一点……”这一民谣从根本上反映了 A.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干群矛盾

B.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的矛盾

D.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矛盾

5.党的十七大立足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对党章做了重要修改,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奋斗目标修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的社会主义国家 A.富强、民主、文明

B.和平、发展、合作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平等、团结、进步

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两个基本点”是指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党的领导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坚持改革开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 ②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③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 ④停止其他一切工作,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

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我国的强国之路 ②我国的立国之本

③我党的指导思想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

①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11.下列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正确的是

D.①②③④

①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②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③改革开放是兴国之要 ④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①对外开放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代表所有中国公民的利益 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因为

①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②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15.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D.①②③④

B.加强文化建设 D.发展教育和科学

16.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人为本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

17.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口总数超过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而且仍在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我国15岁以下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例高达12%。上述材料中反映的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①人口素质偏低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分布不平衡 ④农村人口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下列关于计划生育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 ②实行计划生育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③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增加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在总人口达到13亿。由于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我国13亿人口日各推迟了4年,这说明

①中国不再面临人口过多的问题了 ②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③中国总的生育率下降 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塑料袋已经“诞生”了一百多年,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你认为这一通知的依据主要是

A.产量太大,浪费了大量资源 B.这项发明给今天的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 C.用处太小,对人类的贡献不大 D.对人类健康有害 21.下列行为中,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是 ①去市场购物时自带篮子,不使用塑料袋 ②在餐馆就餐要使用一次性碗筷 ③夏天使用空调时,尽量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 ④出行时要多乘的士,少骑自行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

①表明经济的增长必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②体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③表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比发展经济更重要 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资源总量大,但资源种类少。B、我国资源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C、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D、我国资源品种齐全,种类多,但各种资源量少。24.面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和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

①依法治理环境,加强环保立法和执法力度 ②主要依靠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经济发展不像运动员比赛,谁跑得快谁就是冠军,而是必须跑得好并且能够持续跑。我们不能要冒着浓烟、流着黑水的GDP,而是应该以亩产(占用每亩土地的工业产出效益)论英雄,以节能减排排座位。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②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③这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 ④这有利于节能减排,但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共50分)

26.(6分)为什么说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6分)邓小平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以这句话的理解。28.(8分)为什么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29.(8分)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提到要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为什么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30.(10分)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表1 我国有关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煤炭

16.0% 石油 1.8% 天然气 0.7% 表2 生产1美元产值平均消耗原油比较 发达国家 211克 日本 130克 中国800克(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2)、依据表

1、表2说明我国应实施什么战略?请你谈谈对这一战略的理解。(8分)31.(12分)有一个山村,曾经山清水秀,盛产竹木、草药、蘑菇等,特别是山上到处有泉水,各家各户都有竹管将泉水引进家门,用上了“自来水”。但该村村民在50年代、60年代生孩子很多,一对夫妇少的生三、四个,多的生五、六个。为了养家糊口,村民们滥伐树木,毁林开荒。原来茂盛的竹林几乎全都被砍去卖掉。遍地的草药、蘑菇也因年年采摘而濒临绝种。最后,大部分青山成了秃岭,“自来水”也由少到无,只好到山下挑水。现在,该村村民很想致富,但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人们怀念的“自来水”,再也没有流出来。(1)你认为该村过去的做法有哪些失误?(6分)

(2)假如你去当该村村长,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6分)(五单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11.C 21.A 12.A 22.B 13.C 23.C

4.B 14.D 24.C

5.C 15.A 25.A

6.D 16.D

7.A 17.A

8.D 18.B

9.C 19.C

10.D 20.B

二、问答题

26.①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7.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②在新世纪的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③党的基本路线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这条路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28.①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经济和技术竞争力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比较弱,这极大地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③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 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者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④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

29.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就为问题,正是为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0.(1)表1反映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表2反映了我国资源利用率低。(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这一战略的理解如下:

①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生态道德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③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④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31.(1)①没有实行计划生育;②破坏生态环境,如滥伐树木,毁林开荒;③破坏生物资源,如滥采草药、蘑菇。

(2)①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③对草药、蘑菇等生物资源,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④总之,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单元试题

(六)范围: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开卷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和平C.和平与发展

B.改革与开放 D.竞争与合作

2.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本该在温馨的家中享受父母的呵护,本该沐浴着阳光在学校里学习,但是,战火中儿童的生存状况令人心痛。战争 ①剥夺了他们受教育权、求发展的机会 ②严重威胁了他们的生命健康 ③让许多孩子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家可归 ④严重摧残了他们的心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当今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这表明 A.富国越富、穷国越穷 C.小国只能被大国欺负

B.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D.世界人口越来越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但

仍然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A.全球气候变暖

B.贫困

C.水资源短缺

D.人口众多

5.日本生产的电子计算机、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组装,然后在日本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体现了 A.世界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

D.资源一体化

6.下列选项中不利于世界和平的是

①霸权主义 ②恐怖主义 ③核武器扩散 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贫困和落后带来的影响是

①让世界贫困人口受到饥饿和疾病的威胁 ②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 ③严重阻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④使世界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严峻的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说到中国,人们会想到长城;说到埃及,人们会想到金字塔;说到法国,人们会想到埃菲尔铁塔;说到澳大利亚,人们会想到悉尼歌剧院;说到西班牙,人们会想到斗牛等等。这说明()

①不同国家和民族通常有代表自己国家文化的不同标志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构成了丰富的世界文化 ③各国文化存在差异,但各有特色 ④如果文化差异不存在,世界将更加和谐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关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②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科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③不同的饮食习惯、服饰、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都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④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无意识地遵从本国和本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10.世界三大宗教是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①佛教

②基督教

③道教

④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

①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加强本国经济的发展 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减免债务 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增加资金和技术援助 ④发展中国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谋求国际经济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中国时,对翻译说:“你们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例如:„中国队大胜美国‟,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也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这则小故事说明中国文化 A.博大精深,不必发展

B.模棱两可,不可捉摸

C.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D.包罗万象,完美无缺

13.目前,不少青少年对一些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等)津津乐道,热烈庆祝。相反,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等)却逐渐被他们淡忘。对此应该 A.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B.通过立法禁止过外国节日 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D.固守中国的一切传统习俗

14.在中外文化交流时,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珍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B.以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 C.全盘接受发达国家的文化,全盘否定落后国家的文化

D.外国的文化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应该排斥

15.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我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①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意愿 ②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③显示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④体现了我国在联合国的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2008年5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截止密切,我们要树立全球观念,学会从世界的角度看问题。当今世界,我们要树立全球观念,就要

①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 ②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相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③接纳所有外来文化,学会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 ④学会理解、沟通和共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问答题(共52分)

17.(9分)造成世界上一些国家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18.(14分)中东地区一直是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热点地区。在西方大国的操纵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平希望渺茫,人民长期生活在仇恨、血腥与恐惧之中。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8分)(2)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你能做些什么?(6分)

19.(11分)“有人说:世界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一方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 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为什么?

20.(9分)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21.(9分)为什么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六单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B 5.C 6.A 7.D 8.A 9.D 10.C 11.D 12.C 13.C 14.B 15.A 16.C

二、问答题

17.①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②战争和**也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③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殖民国家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这也是造成这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

18.(1)①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是人类世世代代的追求。②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各平的世界才是人类栖息的家园;③人类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总体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威胁了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如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依然存在,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2)①拥护我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宣传和平,反对战争;②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把我国建设得更加强大;③积极履行服兵役的义务,保家卫国。

19.赞同。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或表述为:经济全球化通过对资源在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生产大幅度增加,从而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②但是经济全球化也带来消极影

响,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分工格局下,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导致在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还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

20.①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③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

21.①不同文化间存在差异,如果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不够了解,就容易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冲突;②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消除民族间的冲突与仇恨的重要手段;③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接触中,一方面,不断地产生不同文化的相互摩擦或冲突;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营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单元试题

(七)范围: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开卷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对成长的认识错误的是

A.身体发育的过程

B.脱离父母的过程 C.心理成熟的过程

D.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的过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的劳动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和更有智慧。因此,我们应该 A.由衷的巴结老师 C.由衷地尊重老师

B.无条件感激老师 D.无条件地相信老师

3.刚走进新集体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现在我有了许多朋友,我们共同分享成长的酸甜苦辣。这段话表明,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收获了 A.亲情

B.友情

C.知识

D.能力 4.走过初中生活,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会发现我们

①收获了很多,虽然有些幼稚,但在不断成长 ②还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③已创造了成功的人生 ④在不断调整自己,努力塑造最好的自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诺贝尔说:“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告诉我们

①人生不需要选择 ②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 ③一个个不同的选择,演绎着千姿百态的人生 ④选择对人生产生的影响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6.九年级学生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是 A.升学与就业 C.玩乐与幸福

D.③④

B.理想与现实

D.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

7.徐本禹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的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徐本禹的选择是

A.不明智的,放着舒适的地方不呆,往穷山沟里跑,自找苦吃

B.一时冲动,不会长久的

C.正确的,既能实现自身价值,又符合社会的需要 D.盲目的,没有考虑目标能否实现

8.三年的初中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将来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我们都应该 ①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②只考虑个人兴趣,不考虑其他因素 ③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④不发表自己的任何意见,由父母做主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我们自己在做选择时,应该考虑到

①兴趣爱好 ②个人能力 ③祖国和社会的需要 ④优势特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你。”《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这句台词告诉我们 A.理想高于现实

B.理想源于现实

C.理想就是奋斗目标

D.人生需要理想

11.“母鸡的理想是在庭院中吸食,所以它的翅膀就不能再飞翔;鹰的理想是翱翔蓝天,所以才有了搏击风雨的强健双翼。”这句话告诉我们 A.理想高于现实

B.具体理想应该是发展变化的

C.理想应立足于现实

D.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 12.有一位马拉松长跑选手在比赛时常把赛程分解为几个小段,这样他很轻松地跑完了全程。这位选手的做法对于我们树立和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启示是 A.人生规划不能定得太长远

B.理想的实现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理想

C.把人生目标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 D.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要经常地改变策略,放弃目标 13.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在被错误地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心灰意冷,总是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西方媒体称他为“打不倒的小个子”。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

①他的人生大起大落 ②对真理的无限忠诚 ③有着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终身 ④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包含的道理是 A.要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C.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B.要自立自信

D.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5.爱因思坦总结了这样一个公式: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这个公式表明 A.科学家都不讲空话

B.只要树立远大理想,就能获得成功 C.只要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获得成功 D.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

16.如果刘翔的腿长5厘米,也许顾宝刚就舍不得让爱徒去练跨栏了。退休前,顾宝刚是上海市普陀区少年体校的高级跳高教练。当年,刘翔一直在他的手下练跳高。因为不够高,顾宝刚看出刘翔在“一根杆”上没有多大发展前景,所以,后来把他推荐给了“十根杆”教练。于是,往上的刘翔,开始往前,并终于获得成功。这表明 A.只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具体理想,就一定会成功 B.只有制定较低的目标,才能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C.我们的具体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D.我们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理想比较容易实现

二、问答题(共52分)17.(10分)理想和现实的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 18.(12分)如何实现理想? 19.(10分)有同学说:“三年来,我的成长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0.(20分)材料一:2007年,某中学对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想去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占50%,去大中城市的占30%,去三资企业的占20%。

材料二:小刘是四川省某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三年前大学毕业后,一心想留在大城市,结果在连续考研失利、求职碰壁后,最终回到了自己家乡的小县城,在一家事业单位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英语好、计算机熟练,没多长时间,小刘就在工作中挑起了大梁,工作自信而快乐。观念一变天地宽。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像小刘一样,在基层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1)材料一中学生的择业观存在什么问题?(4分)

(2)“观念一变天地宽”。材料二中小刘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3)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12分)(七单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11.D 12.C

二、问答题 13.B

4.C 14.A

5.B 15.D

6.A 16.C

7.C 8.D 9.D 10.D

17.联系:①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②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区别:①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②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③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18.①艰苦奋斗,积极实践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②要使理想成为现实,就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③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不懈地追求、努力与奋斗。④在实现理想时,面对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我们不要轻易地向现实低头,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要勇于创新,改变现实;我们要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适时地改变策略,适应形势,适应社会,确保理想的实现,不要与现实条件对抗。

19.这种说法不对。①虽然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努力;②但是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③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我们的家乡和祖国,我们的党和人民,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0.(1)眼高手低,怕吃苦,不愿意到艰苦的基层去。

(2)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好高骛远,要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更符合实际,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更易于实现。

(3)①不管是什么职业,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有价值;②“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向成功的路有无数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③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④在择业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⑤在择业时还需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更符合实际,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更易于实现;⑥在现代社会,人的一生充满选择,一次选择的结果并不能决定终身。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半期试题 范围:第一至第四单元

(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

①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②民族精神的生长史 ③民族屈辱的历史 ④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包括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C.改革开放与闭关自守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国 A.21世纪头10年的奋斗目标

B.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C.要实现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D.21世纪中叶要实现的目标

5.我国古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这些古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B.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C.自强精神表面在方方面面

D.我们要努力培养自立能力

6.“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俭看成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这一名言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的启示是 A.艰苦奋斗,厉行节俭

C.诚实守信,反对见义忘义

B.遵纪守法,反对违法乱纪 D.辛勤劳动,远离好逸恶劳

D.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是

A.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钱对企业老板来讲,只是挣多挣少的问题,而对广大农民来说,则是救急、救命的。把可花可不花的钱省下来,资助贫困农村,既是义务,也是责任。”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的话道出了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心声。这说明

①农民致富必须靠企业家资助 ②“民企帮村”活动有利于共同富裕 ③许多企业家表现出“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 ④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9.江苏华西的致富观是:天下皆穷我独富,我富也穷;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是

A.共同富裕的致富观

B.劫富济贫的致富观

C.嫌贫爱富的致富观

D.平均主义的致富观 10.袁隆平院士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他的名字的品牌价值达1000亿元。他的成就,不仅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

重大的影响,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管理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B.资本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C.科学技术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D.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11.关于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富而思源就是先富起来的人们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②富而思源的反面就是富而忘本 ③富而思进是指富了以后,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 ④富而思源的反面是不思进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

①农村贫困人口

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③残疾人

④遭遇灾祸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实现了就学的零门槛,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②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 ③尊重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 ④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是 A.人大代表 B.公民

C.人民

D.执法人员 15.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是 A.提交议案

C.人民当家作主

B.直接执法

D.培养民主意识

16.有人认为“享受权利是自己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这种错误观点是没有认识到

①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③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④权利和义务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7.为保证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严格依法办事,我国建立了广泛的、多渠道的民主监督制度。其中包括

①党的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③人民群众的监督 ④社会组织的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③违法必究是依法治的有力保障 ④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我国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A.批评建议权

B.参政议政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消费权 20.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

A.村民委员会

B.村干部 C.居民委员会

D.乡政府 21.作为初中学生的小选民,我们可以参加

A.全国人大代表选举

B.市人大代表的选举 C.班干部的选举

D.省人大代表的选举

22.小华想向县政府反映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她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①给县人大代表写信或发电子邮件说明问题 ②通过媒体转达 ③在县政府周围的栏杆或墙壁上贴大字报 ④做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提交给县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检察机关 ②拥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 ③监督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 ④代表人民集中行使国家权力

A.②③

B.②③④

C.②

D.①②③④

24.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法国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5.人民政协的职能是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任免国家领导人 ④参政议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问答题(共50分)

26.(7分)2008年5月1日,年满18岁的高三学生小亮放假回家,恰逢村里领导换届选举。下面是小亮对选举的看法:参加选举没有意义,多一人投票少一人投票无关大局。

小亮的说法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7.(8分)社会主义使一个充满着文盲和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变成了教育、科学、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巨大成果的新中国;使一个有国无防、屡受外国侵略的旧中国变成拥有强大国防力量、有充分安全保障的新中国;使一个没有独立外交和国际地位的旧中国变成能够完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的新中国。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2)请再举两例说明你的结论。(4分)

28.(10分)据调查,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文化用品,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类“人情消费”。一位姓岳的家长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了一个“人情帐本”,上面记着一年来他的各种“人情消费”:杨同学过生日送礼10元;夏同学获奖请客回请,花52元;六一参加活动请同学喝矿泉水花12元;圣诞节买贺卡花43元。这位家长说,自己简单算了一下,孩子所记各种消费共计600多元,多属请客吃喝所用,占年零花钱消费的75%。孩子屡次三番跟自己要钱,均说是买学习用具和辅导用书,没想到竟是用作这种“人情消费”。

(1)出现这种“人情消费”的原因有哪些?(2分)

(2)你如何看待学生中存在的这种“人情消费”现象?(8分)

29.(14分)材料一:某青年在进入一饭店就餐时,被饭店工作人员以“面容不太好,怕影响店中生意”为由拒绝入内。经过诉讼,该青年获赔精神损失费4000元。

材料二:申纪兰是太行山上一位普通的农民。1952年,她作为新中国唯一的农民妇女代表,参加了在丹麦召开的世界妇女代表大会。1954年,她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她代表人民为通过我国第一部宪法和选举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投下了神圣的一票。至今,她已经参加了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平等的理解。(10分)

30.(11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就要促使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让人民尽快地富裕起来。充分调动各种创造财富源泉的作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5分)

(2)怎样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6分)

半期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B 5.B 6.A 7.D 8.B 9.A 10.C 11.A 12.D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C 20.A 21.C 22.C 23.B 24.B 25.C

二、问答题(共50分)

26.不对。①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②选票虽小,但它能使人民的愿望得到充分表达,人民的呼声和要求得到有效传递;③珍视民主权利,投出自己庄严的一票,选出能够替人民说实话,办办实事的“当家人”,既是对来之不易的政治权利的珍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具体行动。

27.(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略

28.(1)攀比、虚荣心理,碍于面子,“礼尚往来”心理,作为交友的一种手段等。

(2)①这是一种不理智、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易在学生中形成攀比之风、奢侈之风;②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我们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④虽然我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是低水平的小康,人民生活还不富裕。这决定了勤俭节约精神不能丢。

29.(1)材料一说明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受到平等的尊重,现实的境遇,不能成为一个人获得人格尊严的条件,我们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权利。

材料二说明我国人人都平等地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②平等不等于平均;③平等总是相对的,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④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⑤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⑥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材料一中的饭店工作人员没有做到平等

待人,损害了该青年的人格尊严;⑦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材料二中的申纪兰作为一个农民平等地享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⑧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⑨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⑩平等和效率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30.(1)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和管理等。

(2)①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综合测试 范围:全书

(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发展不平衡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下列能体现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①部分高官贪污腐败,蜕变成社会蛀虫 ②春运期间交通紧张,导致人们出行不便 ③农村地区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的情况未得到根本改变 ④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因为 ①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 ③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④我国生产力水平已经高度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④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 A.邓小平理论

B.宪法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下列关于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①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 ②先进文化根植于优秀的传统

文化之中 ③先进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 ④发展先进文化也要努力学习和吸纳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的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8.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以人为本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 9.下列关于民族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③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加强文化建设

D.发展教育和科学

11.温家宝总理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句话反映同 A.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C.我国的资源形势相当严峻 1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B.我国的人口形势相当严峻

D.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口压力

C.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D.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3.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认识、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伴随经济发展,物耗、能耗和污染必然增加 ②“原料——产品——废物——污染”的线性经济发展思路 ③对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 ④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的1142公里铁路线上,建设者们精心设计了33外动物通道,4年多的筑路过程中,仅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就超过了11亿元人民币。这样做

①坚持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④认真落实了环保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造成广大亚非拉国家贫困的原因有

①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 ②教育科技落后

③战争与** ④发达国家长期 殖民侵略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16.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和平C.和平与发展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改革与开放 D.竞争与合作

17.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友好交往是常事。双方交往的基本前提是

A.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B.全盘西化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尊重彼此的文化

18.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发展外交关系的基础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四项基本原则 C.强大的军事实力

D.灵活的策略 19.下列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②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③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④中国是一个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国家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决定一个人做出职业或学业选择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内在因素的是 ①兴趣爱好 ②能力特长 ③性格类型 ④生活环境和机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一位初中生来信说:“小时候,老师问我长大后的理想,我说当科学家,真可谓童言无忌,天真烂漫。现在,我可不敢说,因为在学校里,要是谁谈理想,谁就会被嘲笑。”你认为这种现象

A.很正常,现在社会都讲求实际,不讲空话 B.不正常,没有理想就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C.不正常,个人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 D.很正常,小时候谈不谈理想无所谓

22.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却最终取得了胜利。这说明

A.除了中国共产党外,其他革命运动都缺乏伟大的领导人物

B.中国人民不愿意进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尝试 C.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愿意出来领导革命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国家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C.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D.这是我国政府促进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措施

24.近年来,针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历史遗留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资金,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

①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②能够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③能够使所有弱势群体都得到有效救助 ④能够消除我国的贫困现象 A.①②

B.②③ 25.人民政协的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C.民主与集中

C.②④

D.③④

B.团结和民主 D.自由与平等

二、问答题(共50分)26.(10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国家财富积累大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到2008年,我国的GDP达到24.66万亿元,在

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材料二: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尚排在世界百位之后,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农村仍然很落后,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2)请简要谈谈以材料二的认识。(6分)27.(12分)材料一:可口可乐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协作生产销售产品的典型代表。该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掌握着可口可乐饮料的关键配方。母公司授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和销售商,进行罐装生产和销售,使得可口可乐的生产销售网遍布世界各地。

材料二:美国某汽车公司生产一辆汽车售价为10000美元,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3000美元付给韩国装配工人,400美元用来购买新加坡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商、经销商,3900美元付给美国的生产厂家、银行与保险公司。(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2)这有什么好处?(6分)

(3)你的家乡要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可在哪些方面与外商进行合作?(至少写出三个方面)(3分)28.(10分)甲同学认为:我国资源丰富,为了发展,没有必要节约资源。

乙同学认为:我国是“资源小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请你对他们的观点加以评析。

29.(8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近年来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有400多家已来华落户。2003年中国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530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家们也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请谈谈对我国实行以外开放政策的认识。30.(10分)据统计,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15岁至29岁的中国青年总体失业率9%,远高于全国目前6.1%左右的社会平均失业率。究其原因:有些人学历低、技能不占优势,只能在中低劳动力市场上找岗位,但又嫌工作苦、收入低,一些青年死抱“精英主义就业观”,目光瞄准事业单位、金融行业等,不肯在一些社会急需的岗位上“屈就”等。(1)材料反映当代青年哪些陈旧的择业观念?(4分)(2)请给当代青年选择职业提几条建议。(6分)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11.C 21.C 2.C 12.A 22.D 3.B 13.B 23.C

4.A 14.D 24.A

5.D 15.D 25.B

6.C 16.C

7.C 17.D

8.D 18.A

9.A 19.C

10.A 20.A

二、问答题 26.(1)①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①材料二说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③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7.(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2)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

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3)如水电开发、林竹加工、生物发电等。

28.甲的观点是错误的,乙的观点是正确的。①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小国;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而日趋严峻;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④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国家必须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我们青少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29.①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②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③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④当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但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而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30.(1)①带有职业偏见,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②脱离实际,过高估量自己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科版 篇2

一、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不易过大,以免教师产生厌教情绪

教科版思想品德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调研和多次访谈来确立主题和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这样的治学精神值得肯定。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编写理念也直接引发了两大问题。

1. 从学生的角度看,或有不贴切学情之虞

受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阅历的限制,在接受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在预设范围内选择答案,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这就如同请客吃饭,只问客人吃川菜还是粤菜,然而,客人也许既不想吃川菜也不想吃粤菜,而是想吃西餐,可惜主人偏偏没有提供;亦或客人还没有饿,根本不想吃,盛情之下,陷入不得不吃的尴尬。通过这种方式所确立的主题并不完全是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反映,当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科版教材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成长的烦恼”,在讲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时就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第一,现在的孩子一般6岁入学,12岁左右进入初中,此时他们的身体发育变化还不太明显,所以多数孩子并不会过于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而教材用了一个框题来讲述青春期发育,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女生月经的出现和男生遗精现象的发生;而思想品德教师大多不具备生物学科的专业素养,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反而会给学生带去困扰。其实,初中生物学科在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安排了青春期发育的系统知识,如果把“成长的烦恼”的编排与之同步,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简单地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即可,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应对青春期生理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烦恼上,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第二,本课在“青春的萌动”一目中讲述了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学生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强烈的好奇心,有迫切想接近对方的冲动。然而现实却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才一个多月的七年级学生正忙于适应新环境,认识新老师,了解新同学,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不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此时提出这一话题无疑是把一个本属于“点”的问题无形地扩大为“面”的问题了,好像在主动引导学生“胡思乱想”似的,效果适得其反。笔者觉得,把这一内容合并入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男生女生之间”为妥。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进入中学一年多,学生已经逐步适应了初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后,其注意力才会开始慢慢地发生转移。此时,一年多的相处加深了学生间的了解,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才会开始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多数学生开始面临所谓“爱情”的困扰。面对困境,学生很渴望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此时讲述这一内容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 从教师的角度看,或有不符合教情之嫌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给教师提供的是一个思路,从而给了教师教学上较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教师应强化课标意识,加强课标学习,在深入理解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现实情况如何呢?虽然新教材给了教师大量的自由裁量权,但许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和农村教师仍感到无从下手、难以适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在用老方法组织教学,所不同的只是多了几个小组讨论而已,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课改的要求。目前从事课改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大多习惯于多年形成的讲授教学法,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则,很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职的思想品德教师,一些思想品德课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兼职,通常所教班级也较多。试问,在当前考试这一指挥棒下,如此繁重的课程安排,教师备课时间本已有限,如何还能实施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笔者认为,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学生喜爱、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编写者能否编写出教师喜欢、易于教学的教材呢?不易教的教材只易引起教师反感,而一个厌教的教师是绝对教不出好学的学生的。因此,如何编写教师易教的教材,仍然是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应予以重点考虑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应明确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教科版思想品德在严格遵守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同时,对课程标准的某些内容适当作了拓展与延伸。[1]然而,面对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很多教师却感到无所适从。

例如,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所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1.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教材里相应的具体内容第九课“人类的需要”包含三个部分,即“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分别从劳动与人类的形成、劳动与人类文明、劳动与个人的发展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劳动的意义。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可敬的劳动者”赞叹了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第二部分“珍惜劳动成果”分析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快乐的劳动者”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既是自己快乐的源泉,也是法定的光荣义务,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第二部分“新型的劳动者”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中的创造,了解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懂得通过创造性劳动造福人民、发展自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劳动的本领。[3]显然,编写者对课标进行了大量的拓展与延伸。然而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呢?对之,教师理解各有不同,因而在试卷评定的过程中,教师对答案的理解会出现较大差异,以致出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问题的评分差距较大这一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在一些思想品德还作为中考主要科目的地区,这样的差距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更有甚者,在“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影响下,当教材内容不能明确体现课标时,教师势必会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观点,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围绕教学目标适度延伸知识,以免冲淡学习主题

教科版思想品德打破了学科的分割,将适合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需要的相关教育内容进行了整合。[4]因此,当教科版教材出现在师生面前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被其图文并茂的形式所吸引。很多学生认为这不像思想品德书,更像地理书、生物书或历史书,而一些教师则直言其为百科全书。该套教材的知识含量毋庸置疑。然而物极必反,正因为教材所涉猎的知识过广,反而冲淡了我们理应达成的德育目标。如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人类的朋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围绕这一主题,教材进行了拓展,介绍了自然资源的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价值、自然环境的组成以及食物链等相关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已在生物、地理等学科中详细介绍过,已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因其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做法,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再如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共同的愿望”,旨在让学生了解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和齐心协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教材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一国两制”,围绕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主要阐述了我国实行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这一伟大创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教材还呈现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一些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以及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和平统一”,首先通过回顾中国历史,让学生懂得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用一首表达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的诗和一篇赞美祖国的散文,鼓舞人民要永远不忘统一祖国的和平大业。这些内容已经由历史学科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教材再较为复杂地讲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实行“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为什么要和平统一台湾等问题,事与愿违,明显有悖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现象的初衷。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小栏目, 以免形同虚设

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认知、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教科版思想品德突破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局限性,在每个单元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知、情、行各方面在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道德需求、道德意识、道德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中广泛采用了探究、分享、实践、讨论、反思、活动、交流、思考、体验等课堂活动方式,为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养成相应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5]然而,很多栏目的具体内容却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为这些小栏目的设置脱离了教学实际,难以操作。以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小栏目中所设置的问题共有35个,其中至少有16个问题需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例如,第十二课“走进市场”设置了以下几个小栏目:“1.实地考察本地有哪些不同的市场,介绍自己社区附近的一个市场的概况和特色。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市场发展的历史,交流对市场含义的理解。3.考察自己家乡市场的兴衰,分析市场对本地经济的影响。4.查阅资料,了解各种票证的“命运”变迁及原因。5.查找资料,分析“铁老大”为什么要进行改革。6.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变化。7.了解本地有哪些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哪些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分析它们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这些问题不可能在课堂时间内进行解决,学生必须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但现实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且还有很多家庭没有电脑,学生没有条件通过网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这样一来,教师不得不对这些小栏目“视而不见”,这些小栏目自然就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与其这样,不如在编写的过程中,多设置一些教师易操作、学生能完成的问题。又如,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中有这样一个小栏目:“择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或参加一次社会实践。看一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收获。”设置这一栏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这是一个课堂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如把它改为:“你现在所拥有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学生就能给出很多的答案,如吃饭、走路、说话、骑自行车等,收到显著的效果。

思想品德教科版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63-0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论断为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思想品德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一门学科。思想品德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这就是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品德的中心出发点和基础,也是思想品德的目的,归宿和根本;思想品德的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造就具有自主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和教育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呢?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怎样体现以人为本的呢?我简要的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尊重人,树立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平等的观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一课中,通过四幅图片具体来讲,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自觉意识。陶行知校长为一名男生给四块糖的具体行动,表达了人的关爱可以感化人的思想,促进人的发展。通过这个事例,说明教育者要尊重他人行为的教育思想,能够善待他人,处理好每件事情。当今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爱护教育对象的自尊心,一切为了教育对象,全面依靠教育对象。

二、关爱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思想品德工作以人为本,就要关心人。关心人很重要一点是关心人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日益表现出趋利性的特点。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其合理的利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能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尤其中小学生足够重视这一点,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关心和爱护它们的生活,学习等状况,引导它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鼓励它们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利益。

三、理解人,树立教育的生命性价值

思想品德以人为本,就要做到理解人,尊重生命价值。教育专家黄克剑在他所倡导的“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中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只有在理解生命的基础上,提升生命的价值。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因生命而精彩”一节中,涉及到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人的生命因智慧而闪烁夺目的光彩。对这一状况,更要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性格不同,教育的方式也应不同。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优点,信任他人,肯定他人,多交流。面对思想品教科书标准化课程改革下,在体现每个学生理解人,树立教育的生命的价值方面,有相关内容也涉及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注重生命,珍爱我们的生命,延伸我们生命的价值,这些内容已经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

四、鼓舞人,树立教育的社会性价值

思想教育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鼓舞人,注重开发人的价值和潜能,不断激发人的创造性。激励是对人的价值和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节描述了,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地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任何一个时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依赖于民生问题的妥善安排和解决,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这是对人起码的关照。以人为本原本是战国齐国政治家提出的治国术,其意是说,只有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本理国固”,最后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这里虽然有其明显的工具性,但却瑕不掩瑜,毕竟是对人的善待和重视其意愿的表达,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基本上就是沿着这条思路传承下来的。

显然,我们思想品德教育都以人为本的本性是自私的。把人看作是哲学的抽象的,一般人,但我们主要突出人们的理想信念,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即把以人为本的重点放在人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就能抓住人的本性,培养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我们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在思想品德中,注重人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才能真正表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资料

[1]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内容[R]2007.10.15.

[2] 思想品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Z]. 2007.7.P10~32.

[3]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288~289.

思想品德教科版 篇4

王玲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我校七年级1班和2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为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先将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及教研组工作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学习精神;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从试卷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要点识记差、掌握不牢,而且多数学生学习方法欠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不能很好的运用思想品德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识记知识要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对中学生活的适应,共设计了5个单元,13课。这5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共同的责任;情感世界;无序与有序;我们的权益;走进社区。

第一单元 “共同的责任”

经过一个学期以后,同学之间基本熟悉,适合对学生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关系集体、建设集体的意识。

第二单元 “情感世界”

针对这个时期学生开始出现的比较多的情绪情感问题、明显的纪律问题、社会交往关系开始复杂等问题,集中进行规则、纪律和初步的法律教育。

第三单元 “无序与有序”,在这个时期,学生最为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权益问题。所以在第四单元进一步学习。

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

学习这一单元帮助学生形成维护权益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五单元“走进社区”

暑假即将开始,这一单元的学习,为学生在社区和社会中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做一个比较充分的准备。

四、教学目标

1、力争期末检测各项指标达县平均,并在上期基础上提高3个及以上名次。

2、规范学生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交流和合作,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5、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 1

生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制定学案,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20节,多听与政治历史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课改、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

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

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

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

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

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教学进度

时间教学内容第一周入学指导、学法指导、学习要求及目录

第二周第一课 大家之“家”

第三周第二课 我与我们

第四周第三课 承担责任 第一、第二框题

第五周第三课 承担责任 第三框题第四课 多彩情绪第一框题 第六周第四课 多彩情绪第二框题 第三框题

第七周第五课 缤纷情感 第一、二框题

第八周第五课 缤纷情感 第三框题

第九周复习迎考

第十周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六课 规则与秩序第十三周第七课 法律初探

第十四周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第十五周第九课 少年的权益第十六周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第十七周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思想品德教科版 篇5

专题一保护环境(第一单元)

1、材料一:我国是世界是资源大国,水能、太阳能和煤炭分别列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三。

材料二:我国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是世界的1/4,人均森林为世界1/6。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答: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资源种类多,种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形势。

(2)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该实施什么战略?什么国策?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

思想品德教科版 篇6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都是什么的历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1)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2)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特点。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结果: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近代中华儿女进行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抗争?这些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1)可歌可泣的抗争: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2)这些抗争体现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说明了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近代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6.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7.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如何?

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8.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是什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非精神、奥运精神等精神。9.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分别是什么?

外交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12.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13.历史给了我们哪些昭示?(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①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④落后就要挨打;⑤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14.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得出的必然结论;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15.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1)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忧患可以兴国,安逸可能亡国。

(2)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

16.树立忧患意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为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青少年应怎样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

思想品德教科版 篇7

关键词:探究,情境,案例

一、探究活动的设问指向出现不明确

例如, 在讲解“知耻与自尊”的关系时, 新教材引入“耻辱戒指”的故事, 教材P 5探究活动中, “耻辱的事情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从教材的设计意图看是要强调牢记耻辱以催人奋进, 但“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应根据具体的人和事而定。一般来说, 由于自身的过错造成的耻辱才有牢记的价值, 而对于自身没有过错的耻辱, 如果能将它忘记则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也就是说:设问目标指向应明确, 否则会产生误导。建议改为:“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耻辱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又如, 在讲解“自尊者豁达”时, 教材P13探究活动2的三个材料及其设问各自独立, 在逻辑上属于并列关系, 第三个设问“……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应该是针对第三个材料的设问, 而不是三个材料的综合设问。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出现不严谨

例如, 在导入“走向自立人生”时, P33第三课的引言:“后来, 猎人外出再没有回来, 笼子里的小狮子被活活饿死了。那只当年跑出去的小狮子……它顺利地活了下来。”看不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一则寓言。从描述事件使用的口吻看, 应该是真实故事, 仔细推敲却发现是个虚构的、漏洞百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谁在观察记录?有何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想当然而已。它要告诉学生的道理是浅显易懂的, 在德育的导向性问题上不会有异议, 但在科学性上很值得商榷, 做为教材是不应该出现科学性错误的。如果改为:“有这样一则寓言……”, 是否更加严谨?

三、案例材料的取材不够科学

例如, 在讲解“扬长避短, 自强的捷径”时, P55探究活动1中讲道, 被誉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 小时侯数学常常不及格。数学学不好, 他就在写作方面发展自己, 走上了童话创作的道路。郑渊洁的个案的确是扬长避短的成功案例, 但他的成功道路并不能用于指导现在的中学生, 甚至可能对普通教育阶段的学生产生误导,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回避开自己不喜欢或读不好的学科, 其总体学习成绩自然会大大受到影响。准确地说:扬长避短只适合在选择自己的职业、专业等人生方向上, 不适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指导。小学时候的郑渊洁已经将写作做为职业发展方向, 事实证明他的避短是成功的。但由于不适合作为当前应试教育的成功案例, 所以建议换作其他案例。

四、专题内容的设计出现不全面

例如, 在讲解“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但我发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基本是“事后挫折教育”。教材只强调“人生难免有挫折”, 并没有告诉学生许多挫折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平时不认真学习必然遭受考试失败挫折, 醉驾早晚会家破人亡;有许多挫折虽然不能避免却可以将损失和伤害减少到最低, 如各种自然灾害的预警;还有许多挫折是无法甚至是不可能战胜的, 如某些疾病。挫折的预防教育与事后应对教育都是必要的, 挫折的预防教育应优先于事后教育。

五、知识重点的行文表述上出现不明确

思想品德教科版 篇8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教学;情境体验;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88-2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情境体验是指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以教材和学生相结合为载体的,以主动探索、变革活动对象为特征的,以实现道德素质不断完善为目的的主体性学习方式。

一、当前品德与生活课中实现有效情境体验存在的问题

(一)流于形式的“假生活”情境,带来情感体验的失“真”。

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为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而不是形式花哨但目标不明的无效体验活动。

(二)缺少诚信的教师言行,带来了品德教育的失“效”。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创设现实的富于挑战性的情境体验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不能不说的是,我们有不少老师,常常是为了“情境体验”而“情境体验”,“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三个基本理念之一。而教师的言行则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同样应重视教师的一言一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教师连真实性这一点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品德教学,还谈什么品德教育呢?

二、实现有效情境体验的教学策略

(一)引入情境,激发体验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非智力因素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在特定的情境中活跃思维。所以,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受到鼓舞,感到振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之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中,认真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使学生与品德对象融为一体,产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如一位教师教学《喝水的学问》一课时,没有从教材上的几幅静态图片入手,而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环境说起,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操场上跑了两圈,你有什么感觉?”这一源自学生自身生活中的话题,如激起千层浪的巨石,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回答之时,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水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水对人的作用很大。学生在对话中强烈地体验到了“谁也离不开水”这一现代生态观。

(二)创设情境,优化体验内容。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帮助学生与当前情境积极联系,实现角色置换和情感认同,从而获得新的自我体验。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能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丰富、和谐、温暖、疏朗的氛围中,因而教师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情感的钥匙。师生在“我——你”对话式关系中,各自将自己的经验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予以解读,就共同的对象交换意见,扬长补短,求同有异,加深对教学世界的共同理解。在平等、理解、欣赏的关系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作为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遇”并相互影响,双方在对话中共享知识与经验,真正达到相通相融,共同体验生命的涌动与拓展。

2.创设源自生活的情境。新课程标准把《品德与生活》定位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均出自于生活的需要,道德教育更是如此,生活实践是学生形成真善美的信念的基础。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不难发现,编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通过创设源自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与创新,从中获得道德感知,体验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判断,践行道德规范。当鲜活求真的社会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时,一下子就引领着学生入境生情,碰撞反思。这有利于帮助学生从真切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吸引力,也使品德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3.唤醒儿童沉睡的生活经验。“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三个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强调儿童自身的真实生活经验,努力促进他们在自身实践经历的体验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让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变为自己重要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儿童交流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扩展、深化、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对儿童而言,听到的东西容易忘记,看到的东西记忆不清,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能刻骨铭心。因此,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经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是德育课程走向生活的一个全新理念。在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会学生什么,而是从学生学习的现实出发,创设良好的课堂实践体验环境,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从而获得学习价值的体会、学习动因的激发。

(三)优化情境,活化体验方式。

1.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最富情感召唤力的,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宜的音乐,极力创设唤起感受、体验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处于内心世界开放的状态,发挥学生所有的敏感和体验禀赋。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并且让学生随着音乐哼唱,轻柔的音乐、动情的歌曲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爱的氛围,接着教师提问一个话题:“说一说爸爸妈妈疼爱你的故事。”孩子们争相说出了自己的故事:在寂静的深夜,妈妈悄悄地为我盖好蹬开的被子;在我生病的时候,爸爸顾不上吃饭,焦急万分地带我去医院看病;在雨天,妈妈为我送来雨伞,一路同行,雨水打湿了她的衣服……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动着课堂。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在如倾如诉般的旋律中,创设浓烈的“情感场”,唤起学生对人物的真切体验。

2.语言描绘情境。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展示课文画面,以准确传递情感、创设情境,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引发他们涌动情思,引领他们走进文本,亲历事情,感受场景。教师通过这种形象生动而又充满着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很快融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中,一任思想感情的野马与其一同驰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撞力。

3.图画再现情境。某种情景或场景的直接刺激有利体验的产生,因此借助具体、形象、鲜明的图画再现情境,是激发学生感受、体验的有效途径。如教师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一名学生上台展示了一幅关于春天美景的画,她在描述春天美景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春天的花太美了,我舍不得把它采下来,所以我用笔把它画下来。”教师即时抓住学生的发言,充分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展开了联想性对话的引导:“你们听了她刚才的发言,有什么话想要对她说的吗?你还想到些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对你说你很爱春天,因为你画的春天很美。”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我们要向你学习,像你一样爱春天,不采春天的花,让春天更美丽。” ……通过展示一幅关于春天美景的画,以具体、可感的画面再现春天美景,激发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4.表演体会情境。在品德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学生在领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将书面语言外化为表演语言,必将促进对文本内蕴与感情的深度体验。通过表演,学生进入情境,亲历现场,对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乃至心理活动都有了深度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四)深化情境,体验品德价值。

1.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经验提升中体验。一切知识源于实践。体验的过程,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对学生来说,其中有着无穷的乐趣。关注学生的生活,就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出发自主地经历学习过程,把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融于文本。教师应当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体验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知识,受到鼓励,增强信心,从而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由课文的“局外人”转换为“局内人”,以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身份进入语言文字世界,从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身份进入语言文字世界,从作品中人物的视角去观照感受,完成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所描述的“亲身经历”的“再体验”,并且把这种“再体验”所得到的新经验提升到意识水平,才能激活内心情感,进入体验状态。

上一篇:廉洁教育领导总结下一篇:驾驶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