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信息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荐9篇)

电子信息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篇1

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学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为顺利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专业合格评估和创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奠定基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根据山东现代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及教务处教科研“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全面总结电子信息学院“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电子信息学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回顾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

1.教育教学思想进一步明确

“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内涵建设为方向”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标,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坚持“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强化管理,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2.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学院建有电子信息、计算机中心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与25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创建了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毕业生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明显

“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先后有9名教师考取电子商务师、ERP工

程师、计算机装配技师、家用电子设备维修技师、家用电子设备维修高级技师等证书。

4.内涵建设不断提升

专业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2个本科专业,正在申报1个本科专业;“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院级特色专业。

教科研建设成果显著。“十二五”期间,教师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项;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6篇。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指导,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实施差别竞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继续立足济南,面向山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其他相关学科协调发展,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具体目标

1.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到2020年,建成一支50人左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一专多能,能胜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自有专任教师数量不低于25人。各本科专业均配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带头人1人,专任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超过40%,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不低于90%,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

2.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实现教科研协调发展

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实施职场化育人,突出职场化教学特色,加大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各类技术型人才的衔接力度。到2020年,2个以上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重点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到2020年,建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争取申报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时比例不低于25%,现有条件下,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每个专业均开设1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指导教师总数满足教学需求。

“十三五”期间,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省厅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以上,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篇。自编教材2部,获得省厅级教科研成果奖励至少争取1项。

3.深化“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实现产教融合,推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继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根据真实生产的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校内外相结合的、系统的实验实训基地,与产业技术更新同步提高,使校内专业实验实训的设备达到相关企业设备的先进水平。主动为社会、企业承担一定的科研及生产任务。

4.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每年“双证”平均获取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70%,师生员工、家长、用人单位对教育、管理、服务满意度85%以上。

(二)实现规划目标的步骤

1.2016年至2017年——建章立制,奠定基础阶段。强化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2018年至2020年——凝练特色、提升水平阶段。形成专业优势、管理优势和质量优势,彰显特色。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教科研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为规划实施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做到决策有制,管理有章,行为有序,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正透明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简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达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作业有标准,工作有目标,创新有路径,过程有监督,不良有纠正,体系有改进,杜绝工作与决策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明确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引导教师做社会和学生满意“四有”教师,这是学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施教师业务素质提升计划。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对每年新入职的教师,组织参加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争所有教师都能够达到岗位要求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实施“双师型”教师引进培养计划,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实践技能课由具有相应技能水平的教师讲授,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任教师。完善“双师型”教师

资格认证标准并组织认定。

制定《岗位绩效评估标准》、《教师合格课堂标准》、《青年教师登台授课标准》、《教师能力标准》等,完善考核机制。

(三)加强内涵建设 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教学、教研整体水平的提高。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加强各专业人才梯队建设,确保专业发展的后劲。

强化重点意识,整合专业力量,在创建学校特色专业基础上,着力培植省级特色专业,以此带动学院的专业建设。

重视课程建设,科学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建立课程建设标准,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进行MOOC课程开发及网上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为学生线上、线下实时学习提供有力保障;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做、乐、赛教学模式”等改革,加强课程整合和课程群建设,打造优质精品资源课程。重视教材建设,建立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编写出版与教学实际相适应的教材;改革课程考试方式,使考核方式科学多样;坚持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提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2.强化教科研工作

树立正确的教科研理念。引导教师克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看法和态度,坚持育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命成长,探索人的培养规律,进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对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目的等问题加深认识,推动教科研的科学发展。

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主题多样的教科研活动,打造优秀的教科研队伍。发挥“传、帮、带”的引领作用,对专任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四)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扩充现有实验室的实验器材,进一步完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硬件支撑。

扩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创新转化功能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十三五”规划是今后五年学院实现转型升级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全院教师务必以此为指导,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抓住机遇,乘全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之势,走改革创新之路,克服一切困难,在学院领导和分管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致力于加强内涵建设,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学院建设发展的新局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篇2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日前主持召开信息通信行业“十三五”规划工作专题会议,总结梳理了规划前期预研工作,研究讨论了信息通信行业“十三五”规划工作方案。

张峰充分肯定了各司局前期规划预研取得的成绩,要求专题会议后即全面启动信息通信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张峰指出,信息通信行业“十三五”规划涵盖通信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都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工作。信息通信业数十年来始终是技术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最为活跃的行业,国际竞争激烈,新技术新业态层出叠现, 需要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和改革的精神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张峰要求,编制规划首要的是广泛开展调研, 听取各方意见。一方面要按照计划赴地方通信管理局和工业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调研,充分听取来自基层的新意见和新情况,借鉴各地好经验和新理念;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调研, 充分吸纳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意见。

张峰强调,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找准定位,聚焦关键共性问题,兼顾前瞻性和可行性, 确保落地,切切实实做到“精、专、实”,真正成为指引行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电子信息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篇3

信息经济发展初步成形

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近几年来,瑞安市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成以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为主,技术先进、容量充足的现代化通信基础设施体系。截至目前为止,全市拥有宽带用户3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0万户,移动电话180万户,全市光纤覆盖率达到80%,4G实现全市覆盖,互联网出口达到540G,建设了4000个无线WIFI节点,共计300多个公共区域实现了无线覆盖,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

今年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约有59家,产值为71亿元,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和汽摩配行业,以瑞立汽车零部件、瑞大集团、奔腾电器、华龙汽车电子、博业激光、金龙自控设备为代表的企业,主要生产电子仪表仪器、电子调节器、家用电器、传感器、微电机、激光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等各类汽车电子产品、机械电子产品。

两化融合水平逐步提升

瑞安市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重点骨干企业ERP应用率达到40%以上,目前有华峰氨纶、瑞立、嘉利特等10家企业被评为温州市两化融合示范和试点企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汽摩配、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通过产品信息化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金石科技公司研发的“机器人自动表面抛磨机组及自动控制系统”、金龙自控公司研发的智能流量控制器、博业激光自主研发激光雕刻切割系统等产品,代表了瑞安市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

网络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瑞安市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意见,在人才引进、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资金奖励、税收等各方面给予电商从业人员和企业各种优惠和支持。根据抽样调查,今年上半年全市网络零售市场同比增长37.1%,其中鞋服、纺织类增幅达74.4%,农产品增幅达52.4%,锦湖云江电商园、飞云街道申通电商园、瑞安日报电商园相继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去年,瑞安人本鞋业实现网上销售1个多亿,奥光集团实现网络销售6000多万。

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

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医疗卫生等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对城市部件的网格化和数字化管理;建立了交通指挥中心平台、交警微信公众服务号,实现交通流量智能控制和交通服务信息化。建设了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和医疗保险实时支付系统,实现了同各大医院的联网和实时支付;完成环境污染源监控体系建设。城市管理业务基本上实现信息化。

“十三五”内做大做强信息经济主导产业

虽然瑞安市的信息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经济创业创新环境氛围不够,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和意识缺乏;两化融合水平不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制造能力有待提升;信息经济工作基础薄弱,工作机制、资金人才等方面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因此,在“十三五”时期,瑞安市应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做大做强信息经济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创新平台和发展模式,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争取到2020年,信息经济产业成为瑞安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汽车电子、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地区信息经济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显著优化,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1.0以上,两化融合指数达到75以上,成为省内信息经济先行地区。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优化产业机构

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产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持续突破核心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重点培育瑞立、胜华波、瑞大、华隆汽车电子、安固、松田等汽车电子企业。重点发展现有发动机电子控制、自动变速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电子组合仪表、卫星定位等拳头产品。

推动智能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市医药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建筑机械、印刷机械等传统机械电子产业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积极组织芯片、传感器、软件等信息技术企业与机械制造企业对接,加快开发与应用嵌入式软件、智能控制芯片、基于物联网技术控制系统等,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重点培育金石科技、博业激光、金龙自控、凯勋机电、通力机械、振东机械、八达机电、国大印刷、岑泰机械、天瑞药业、力诺流体等企业。

积极践行“互联网+”理念,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着力提高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一是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生产装备的改造提升,以生产自动化为要求,加快推进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二是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在规上企业大力推进MES、PLM、ERP、OA、SCM、CRM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着力推进数字化设计与研发管理能力。三是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评选活动,以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四是开展两化融合贯标体系建设,以华峰氨纶、瑞立汽车零部件等龙头企业为主体,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工作。

推动“互联网+”制造业模式创新。积极利用互联网跨区域、无边界特点,提升企业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效率。一是引导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研发,通过互联网将产品设计所有相关方连接在一起,协同参与产品设计。二是大力推动供应链协同,引导大型企业与中小型配套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产品的开发和组装工艺的合作。三是开展以瑞立、瑞明等企业作为“互联网+”制造业示范企业试点培育工作。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一是打造“中国质造”阿里巴巴瑞安产业带项目,培育瑞安本土优秀品牌,利用阿里巴巴网络资源,拓展市场。二是大力鼓励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推进网上网下市场融合发展。发挥好人本鞋业、奥光集团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三是培育好福博科技、好派多、瑞安日报万事好电商园等本土电商重点平台和园区。

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抓好重点项目示范作用

抓好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建设。以智慧城管、环保、旅游、交通、医疗、一卡通等六大领域为核心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一是加快建设三维城市仿真和规划辅助决策平台,实现城市规划智能化和可视化。建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加强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以感知互动和高效服务为理念,面向移动终端实现信息主动推送。三是建设环保基础数据库、建立污染源排放监测系统。四是实现交通流量智能化控制,建设基于微信平台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形成交通管理、服务、决策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信息系统。五是建设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的卫生信息化系统。六是实现市民“一卡通”,拓展市民卡在商业消费、公共事务中的应用。提升城市信息化综合服务水平。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宽带瑞安”建设,推进光纤到户工程,打造“光网城市”,完成宽带用户光纤到户(FTTH)改造,实现全部城区和农村地区光纤到户。大力提升光网带宽,到“十三五”末,全市实现宽带出口带宽翻翻,百兆光纤到户,千兆光纤到小微园。加快4G网络覆盖水平,实施无线城市战略,市区重要公共场所实现无线全覆盖。

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带动导向作用,利用瑞安市政府产业资金,引导科创资本、民间资本投向信息经济。整合现有各条线专项资金,设立信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信息经济重点领域的示范试点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化信息经济发展环境。

电子信息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篇4

常宁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2015年12月26日)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优先发展领域和建设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是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为推动我市电子政务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电子政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不断完善,协同办公、平安监控、应急指挥、基层管理四大核心应用系统建成使用,在服务决策、提升效能、强化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011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衡阳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先进单位。

1、城乡信息网络建设大发展。无线网络方面:截至今年9月,我市共建设无线基站541个,其中电信135个、移动236个、联通170个,城乡移动信号覆盖率达到99%。有线网络方面:2012年至今,我市对城区以及27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光纤网络改造,共计建设光缆30000多皮长公里,用户OBD5481个,用户端口52848个,其中利用光纤改造行政村136个,建设OBD816个,用户端口6528个。同时,我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和市直单位都开通了电子政务专网。

2、区域信息系统建设大提升。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党政门户网、信息公开直报系统、网上政务服务(网上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12345政府服务热线、网上信访平台等系统。同时,相关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分别建成了各自业务办公系统,如组织部门的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系统和党建网格化管理系统,金税工程的税务信息管理,金卡工程的银行卡和智能卡,人社部门的“五险一金”,教育部门的“数字校园”工程和教师教育网上培训,公安部门的“平安常宁”及接警GPS定位,交警部门的电子警察和路口监控,林业部门的森林防火,水利部门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房产部门的商品房网上签约、财政部门的国库集中支付、非税管理、粮补直补等区域信息系统先后建成投入运行。

3、基础数据库建设大加强。2009年以来,我市以终端延伸到乡镇、村的电子民情台帐为依托,建立了全市社情民意数据库和系统业务数据库,有效整合党建、政法、公安、交警、司法、信访、民政、人社、农业、水利、交通、气象、环保等20多个部门各类信息资源,创立了集数据采集、决策评估、信息发布、应急处置、监督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借助于该平台,可及时准确地收集、存储、处理基

-2- 层社会事务信息。2012年,该平台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填补了衡阳市自然科学中软科学在省获奖的空白。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国土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公安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工商部门的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

4、信息统一平台建设大融合。我市在信息平台建设中,注重资源整合,做到网络融通。一是建立了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中心。2011年,我市投入50多万元,依托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联合公安、交警、林业、水利、交通、气象、人防等部门,将“作战指挥、应急指挥、平安常宁、城市交通、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6个信息网融合在一起,设立市应急指挥中心。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会商、图像监测、数据互联、电话调度等功能俱全,有力提升了军地应急指挥控制能力。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在人武部的作战室对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城市交通应急疏散、防洪会商等应急事件进行现场式决策指挥,实现了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节约资金200余万元。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广州军区、省军区等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建立了全天候服务的“12345”服务热线。今年12月,我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开通运行,和公安110接警中心联合办公,办公地点设在公安局办公大楼,由电子政务办加挂市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办公室牌子,负责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日常管理监督工作。按照“一号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过错问责”的原则,全天候受理市民的非紧急类诉求。三

-3- 是建立了多方对接的监察监控体系。2010年,我市通过电子政务专线把政务中心和公安、交警、民政、国税、地税、人社等6个政务分中心相连,在衡阳市率先开通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对政务中心和6个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实行即时视频监察,省、衡阳市均可在线实时调阅图像和视频资料。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面临的形势

1、电子政务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新突破。近年来,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广泛应用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先导,电子政务已成为城市竞争合作的重要内容。

2、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应用实践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整合提升成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更加强调电子与政务的融合、需求与效果的并重,更加注重应用支撑、集约开放和协同共享,更加聚焦加快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和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正成为各地电子政务发展的共识。

3、经济新常态对电子政务提出新要求。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政务建设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转变公共服务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促进行政管理体

-4- 制改革,将成为今后电子政务深化应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单一部门资源整合利用、推进跨部门协同共享、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将进一步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弱。部分单位负责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对电子政务应用相关知识了解掌握不多,认为电子政务建设经费投入大,显性效益差,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纸媒方式办公,甚至认为网上传送办文办事,领导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成绩被忽视。

2、技术人才缺。各部门从事电子政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信息平台服务、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人才奇缺。如有的只懂理论,不懂操作;有的只懂一些简单的资料上传、数据处理、按软件流程操作,不懂得网络管理维护,一旦出偏差就不知所措,如网站遇到攻击、软件系统崩盘,完全依赖高价请外面的电脑网络专业公司来修复和维护。

3、整合难度大。一方面,部门壁垒仍然存在,少数单位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对跨部门资源整合不愿主动配合,甚至有些部门内部股室或二级机构的资源也未实现整合。如规划部门的城区电子地图没与公安部门共享,不能实现GPS准确报警定位,严重影响出警时间和效果。另一方面,技术壁垒难以逾越。由于信息平台建设的开发商采用的技术标准不一,兼容拓展性不强,个别平台甚至故意制造技术壁垒,为跨部门整合资

-5- 源增设了难题,增加了投入。

4、资金扶持少。“数字衡阳”工作虽然纳入了政府绩效评估考核范畴,但只有工作要求,缺乏政策支持,没有专项资金扶持。特别是电子政务“大网格化”体系建设涉及范围广、牵涉部门多、前期投入大,加之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基本靠本级财政投入,由于基层政府财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我市电子政务网格化系统建设还处于准备时期,没有实际应用。

三、“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数字常宁”的目标,适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以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深化应用和注重实效,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促进职能转变、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紧紧围绕争当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建设数字常宁的总目标,全面推动全市信息化发展。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社会服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促进常宁经济社会资

-6- 源的重组和变革;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加强基于网络的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主体,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扩大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促进信息化普遍服务。

(三)主要目标。以建设数字常宁为抓手,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电子政务发展之路,使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管理上形成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监管评估体系;应用上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业务协同体系;服务上形成高效、便民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技术上形成安全、创新的电子政务支撑保障体系。力争到2020年,我市电子政务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四)主要任务

1、推行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开展全市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形成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统筹指导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按照“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模式,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数据资源中心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支撑平台;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安全支撑体系,推广数字证书应用,统一规范电子认证服务。

2、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加快人口、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的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实现基础数据“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建成市政务数据中心,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流程和管理制

-7- 度,规范信息资源采集流程和方法,实现信息资源动态更新,全覆盖共享。从各部门业务需求出发,重点建设一批综合应用系统,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交换共享。

3、构建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联通共用为前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建设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逐步实现从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自助化、智能化服务转变。

4、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对承担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条块力量、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组织协调,以人员要素为基础,以事件管理为主线,以业务流程管理为重点,构建全市统一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建立运行稳定、安全、可拓展的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整合社区社保就业、民政养老、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5、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智能化。建立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地下管网、房屋状况、小区物业、市容绿化、城市照明、工程安全等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加强交通各行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提升数字交通综合服务水平,推进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建设和整合安全生产、危化品应急救援处置、消防、应急预警等方面信息平台,提升城市安全监管能力。

-8-

6、推进阳光政务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及时准确公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加强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公共安全等信息公开,提高公开信息质量和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便捷性。深化行政监察,扩大监察范围,建设电子监察综合平台,对各级政府部门施政行为全面实施电子监察,提高行政监察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能力。

(五)重点项目

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工程。整合各部门业务网络,构建以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外网为基础架构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常宁市政务数据中心(政务云计算中心),为各部门提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应用软件、信息资源等服务保障,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共享。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安全防护和保障体系,加强网络接入管理,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成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预警平台。

2、基础数据库工程。依托国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完善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数据库,为市委、市政府经济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建立数据更新、维护及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共享应用。

3、社会综合服务和管理工程。依托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以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困难人口、残疾人员、优抚人员等重

-9- 点人群为服务对象,建立覆盖村(社区)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社区就业、民政养老、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建立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事务“一站受理、一网协同”,信息采集“一次产生、多方使用”。

4、政府网站服务工程。整合各部门网上公共服务,扩大网上服务内容和范围,推进政府门户网站以信息服务为主向以办事服务为主转变;加强常宁政府党政门户网站建设,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移动服务;整合政府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源,加快面向公众服务的市民网页建设,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从“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

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依托全市人口和法人基础数据库,建设全市社会信用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拓展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等信用信息,加强对社会法人及自然人诚实守信、失信惩戒的联动监管。

6、行政服务工程。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系统,加强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与部门业务工作相融合。梳理跨部门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制定联合审批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建设并联审批系统,实现行政审批事项一门受理的一站式服务。整合现有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和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统一管理和有效监督。

7、应急指挥工程。依托公安指挥调度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整合现有应急管理资源,完善视频监控、指挥调度

-10- 和决策支持等功能,建设与衡阳市平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应急综合管理平台。构建统一指挥、部门联动、职责明确、资源共享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网络,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公共危机和应急综合服务的能力。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督促检查,统筹协调,推进市直部门、乡镇(办事处)电子政务工作。逐步完善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共享、网上审批等配套工作制度。进一步形成市、乡镇(办事处)联动,条块结合,部门协同的综合协调机制,促进我市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

2、强化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电子政务列为领导干部和各层次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内容,建立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提高电子政务意识和素质。发挥政府带动效应,借助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电子政务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和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全社会应用水平。

3、建立考评制度。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倡导集约建设和协同共享,引入公众评价机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开展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综合评估与政府网站发展等专项评估。形成电子政务建设考核常态化机制,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11-

4、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资金投入力度,重点保障部门基础性业务、跨部门系统、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鼓励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和市场化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渠道。强化规划衔接与任务落实,以建设“数字常宁”为依托,明确目标、落实部门、细化任务,加快项目实施。

5、保障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落实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加强党政机关、金融、财税等重要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建立完善信息资源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积极开展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引导信息安全企业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

电子信息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篇5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直属(管)各单位、局机关各部门: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为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我局制定了《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6年11月30日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二五”期间,在多方协同推进下,坚持应用驱动,强化顶层设计,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启动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初步建成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基本构建形成了国家、省两级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中医药业务信息系统不断丰富,建立和完善了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网络、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测直报系统、国家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国家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与技术服务系统。中医药政务信息化得到加强,政务管理和公开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医医疗信息化加快发展,组织实施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医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项目,开发应用了名老中医传承、中医古籍文献、中医辅助诊疗、中医慢病管理等一批中医药特色业务系统,55%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70%的中医医院建立了门(急)诊挂号系统,75%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住院管理系统,“云中医”、“网络中医院”、“智慧中药房”等中医药信息新业态逐步兴起并得到推广。中医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不断增加,中医药知识传承与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中医药信息化支撑条件明显改善,1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了中医药信息学专业,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试点建设顺利完成,国家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与制定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初步构建与卫生信息标准相融合的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中医药信息化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

当前中医药信息化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由于起步较晚,长期投入不足,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总体薄弱,区域之间、中医药各个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与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行业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意识有待增强,中医药信息化统筹推进、建设和管理的力度不足。中医药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一些重点业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信息惠民成效还不明显。中医药大数据建设和“互联网 ”发展相对缓慢,中医药网络和信息安全亟待加强。中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支撑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机制需要加快完善。

“十三五”时期是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融入、整合、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医药信息化既要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积极应对信息化发展的新情况、新技术、新要求。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服务惠民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随着我国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为中医药信息化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对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以及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并不断完善,为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打下坚实基础,中医药大数据建设开发和“互联网 ”发展前景广阔,中医药信息化在健康医疗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为主题,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为主线,着力改善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高中医药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中医药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创新驱动。统筹中央和地方,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融合共享,便民惠民。坚持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目标,整合完善中医药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融入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紧紧围绕人民健康服务需求,创新大数据应用,不断扩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供更加丰富、方便快捷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规范有序,安全可控。加强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妥善处理应用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惠民便民的中医药信息业务平台,创新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互联网 中医药”,适应深化医改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为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

——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显著增强。以国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建成中医药信息业务平台,与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信息获得感明显提升。统筹中医药政务业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覆盖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信息业务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医药信息服务有效供给逐步增多优化,均衡化程度明显增强。

——中医药信息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信息化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 ”中医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更加丰富,创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进数据采集、体质辨识、疾病诊断、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科普文化等健康服务产业蓬勃发展。

——中医药信息化支撑体系优化完善。中医药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并在相关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中医药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加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信息平台建设。

建设中医药信息平台。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全面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构建中医药信息平台,支持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做到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纵向贯通、横向互通,实现中医药与卫生计生业务协同、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中医药数据中心之间、中医药数据中心与中医药机构之间、中医药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推进中医药信息高效、快捷和安全传输。

建设中医药数据中心。以中医药业务需求为导向,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绿色节能等技术,合理规划,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各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建设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国家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中医药分中心),依托省级中医药机构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市试点建设地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 篇6

一、切实增强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责任感

“十三五”时期,既面临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宏观环境,又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因此,科学编制和实施好xx县“十三五”规划,对于打造“区域经济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密切合作,以改革创新精神,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

(一)总体思路

编制“十三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xx县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为基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的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破解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县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路径,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约束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功能定位、抢抓机遇。要立足于我县四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编制规划,规划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大战略计划,充分体现xx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西南革命老区的特点和需求,围绕把xx打造成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方式的创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和联动发展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以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以工业化增强综合实力,以城镇化建设带动县域转型,抓住重要机遇,推动自主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既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实施必要的科学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少编或者不编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规划主要着眼于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引导资源配置的方向,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实政府主导领域的规划,特别是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是政府职责所在,要切实规划好,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依据。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项目支撑。从xx实际出发,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研究解决突出矛盾为突破口,突出重点、难点,达到以点带面、纲举目张的效果。要把项目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民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主要领域,有针对性地策划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和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纳入国家和省市级“十三五”规划范围。

四是坚持科学前瞻、操作可行。在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体现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突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重在从操作层面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尽量少谈经验、少分析理论,做到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翔实,措施具体实在、务实管用。

五是坚持远近结合、可持续性。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谋划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展望到2025年甚至更长时间,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使经济更有效率、社会更加公平、发展更可持续。

三、“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任务

(一)总体规划。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是指《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编制全县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十三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五年,展望到2025年。总体规划由县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经县政府审议后,2016年初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公布。

(二)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十三五”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可以根据需要展望到2025年或2030年。各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工作建议出台后,由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具体编制单位见附件),与县发展改革委进行充分衔接后,报县政府批准,由主管部门自行印发。各专项规划原则上在2015年底前完成,2016年6月底前印发。对于已完成编制的且有效期展望至2020年之后的专项规划,可重新修订或向县政府申请同意后可不再编制。

(三)乡镇规划。各乡镇规划由本级政府组织编制(修订),要更多地阐述与本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两城八镇”要在产城共生、宜居宜业方面突出特色,努力成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规划。规划编制进度以及规划中的地区支柱产业、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资源开发项目等要与上一级规划进行衔接。

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步骤

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5月中旬前,为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十三五”规划编写班子;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重大问题前期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宣传。

第二阶段:从2015年5月中旬至7月底,为基本思路形成和规划框架起草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广泛吸收专题调研成果、社会各界意见以及在对上衔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形成“十三五”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规划框架初稿,并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

第三阶段:从2015年8月至11月,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县委关于“十三五”规划工作建议,起草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衔接。同时,按照有关程序,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四阶段:2015年11月以后,为规划审议阶段。主要任务是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送审稿,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代会审议批准,颁发实施。同时,按照有关程序,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审定和印发工作。

五、有关要求

一是扎实做好规划前期工作。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规划的质量。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必须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内外部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我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充分论证本地区、本领域“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原则、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抓紧启动研究工作。各有关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完成研究任务。

二是切实提高“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坚持开门编规划,民主编规划,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市场主体和网民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充分问计于民,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引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科学论证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一些有约束力、能检查、可评估的指标,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创新是规划工作的灵魂,是适应新体制、新环境的内在要求。做好“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必须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满足各方面对规划的新期待。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四是加强规划衔接。加强与国家、省级规划的衔接,在政策保障和项目储备上做好争取工作;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综合性规划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与市场主体的衔接,多听取吸纳市场主体的合理建议;加强与重点工作的衔接,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围绕县委、县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使规划上下结合更紧密、左右衔接更有效。

电子信息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篇7

2015年8月7日,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咨询会。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蔡阳主持会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天津市水务局、上海市水务局、浙江省水利厅、特邀专家,以及水利部办公厅、规划计划司、水利信息中心、河海大学和7个流域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及信息中心负责人和代表,共计3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编制组关于《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初稿)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讨论,与会专家对规划描述的水利信息化现状形势、总体思路、原则、发展目标、总体框架、主要任务、 重点工程、投资等方面提出各自的见解,对下一步规划修改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汇报 篇8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工作筹备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发改委关于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X发改规划„2014‟781号),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X州“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全县常务会议审定同意后,我县于2014年X月X日下发了《关于开展XX县“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各县直单位于2014年X月X召开“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动员会,起草形成了《关于开展XX县“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方案》确定了涉及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及发展战略、扩大投资和优化结构问题、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内的X项重大课题,并对全县“十三五”规划各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意向性安排,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二、目前进展情况

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方面:X个前期重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尚在开展,目前,除XX局承担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扩大投资和优化结构问题、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战略、重点服务业集聚与融合发展课题”、XX局承担的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课题”“XX办承担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课题”、、“XX局承担的优化和提升能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题”、“XX局承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课题”基本成稿外,其余X个课题研究成果均尚未正式报XX局。

三、现阶段对全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主要考虑

一是基本明确了全县“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导思想。即: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内陆开放、构建“XXX”战略框架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赶超跨越为主线,以推进服务业高端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精品化为主攻方向,以强化科技创新、夯实人才保障、促进特色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撑,以优化环境、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为立足点,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扩大开放、强化区域协作为根本动力,以生态为载体、文化旅游为引领,走喀斯特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化下实现追赶、转型、跨越,完成发展方式上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到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二是拟调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随着世界和中国经济新常态化的到来,要求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战略上需要有一个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新定位。为突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引导性,我们结合最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初步研究,拟将我县发展的战略定位调整为:围绕“XXXX”目标和“XXXX”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XXXX工程”构建国家内陆现代服务业创新开放试验区和西南“XXXXXX”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能源及载能工业集聚区,加快形成三省区结合部综合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和区域电力枢纽,着力建设国家“XXXX”通道的战略节点和XX面向东盟、南亚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

县十三五期间旅游工作发展思路 篇9

***县旅游局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对于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省、州也相继作出了实施旅游强省、旅游强州的战略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从1992年起步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县经济“强劲增长点”和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成为了我县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的带动贡献作用越发显现。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旅游产业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的现实差距客观存在,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当前,全县正处于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构筑产业强、产品精、业态新、品牌响、服务优的***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把***旅游建设成为红河旅游强州的重点辐射带动县,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地的口岸旅游城市,促进***旅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让***旅游在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更好更快最大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旅游局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申报和推进。

(一)加快***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从1993年正式开展边境旅游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为主,南溪河国际漂流、商务会展购物游等地方特色旅游为辅的发展格局,旅游业成为全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2004年至2013年以来,10年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52.12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6.13%;旅游业收入58.5亿元,年平均增长22.17%。旅游业已成为成带动我县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我县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的战略部署,省、州相继作出了实施旅游强省、旅游强州的重大举措。当前,***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国际陆港,作为昆玉红文化产业经济带的一个节点,在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目标中,大跨步建设和提高***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承载能力任务艰巨、形势紧迫。

***受地理环境限制,口岸城区承载的人流、物流、车流功能已到极限。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城市承载能力。目前,***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离昆玉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与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需要相距较远。因此,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举措,特别是***游客集散的特点,现规划建设面向国内游客、越南及第三国游客的“***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是作为落实昆玉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和打造***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抓手,工作艰巨,意义深远。项目建成运营后,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进入***游客的“旅游之家”,成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一大亮点,成为***精品口岸旅游城市重要的游客集散点和旅游休闲区。

2.项目建设依据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委州政府建设旅游强州的决定、***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县交通规划,以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产业的有关文件。

3.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2014年完成选址、项目立项申报批复、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2016年投入使用。

(二)加快戈浩避暑山庄改造提升项目建设 1.项目简介

戈浩避暑山庄占河谷平地约60余亩,山林地近1000亩,与戈浩自然村相邻,距离***县城约28公里,建在南溪镇马多依上寨东的戈浩山上,是一处集旅游、避暑、避寒、会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戈浩避暑山庄地处热带,冬季时分温度比较较高,是避寒的好去处。与此同时,山庄又位于山林深处,夏季较之周边要低5~10℃,比较适合避暑。

戈浩避暑山庄由三部分组成:(1)民俗山庄,以瑶族民居为主要特色建成多栋小木屋,提供会议、住宿、餐饮与娱乐等服务;(2)龙戈森林公园,避暑山庄西侧为原始热带雨林,面积上万亩,内有动植物数百种古树参天,风景秀丽;(3)地下溶洞景区,龙戈山有一个长约1000米的地下溶洞,洞内各种钟乳石发育很好,气候凉爽。

由于经营不善,兼之存在安全隐患,戈浩避暑山庄于2007年停业整顿,目前仍处停业状态。业主正在多方筹措资金,以期能使景区重新投入运营。2.项目进度安排

争取2014年完成项目招商引资,力争2016年完成项目项目重启运营。

(三)加快马多衣农业旅游园项目建设 1.项目背景

马多依位于云南省***县南溪镇的东部山谷,***是云南最重要的中越边境桥头堡城市,这里碧水蓝天,青山绿地,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有海关、对汛署、法国领事馆等历史文化类旧址,大围山、花鱼洞、热作所、中国东盟***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等热带等著名旅游景区,边城观光、界河漂流踏浪、红河沙滩沐浴、百年窄轨铁路、边贸购物,可感受异国风情,享受阳光空气,领悟民族风情,可谓是度假天堂、热带旅游胜地,有条件建成国际性的避寒避暑度假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

2.项目进度安排

前期准备工作一年,工程建设四年,分二期,预计五年全部建成,一期建成后即开业接待游客,二期主要为滨水餐厅和山坡红木种植招商合作开发项目,即村里出土地,投资者出技术和资金。

(四)加快瑶山汉唐村民族风情园项目建设推进。

1.项目建设背景及依据

**乡是***瑶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乡,位于***县北部,距县城67公里。全乡辖5个村委会,45个自然村,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35人。居住着瑶、苗、壮、汉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其中瑶族9514人,占总人数的84%,苗族1531人,占总人数的14%,其他民族224人,占总人口数的2%。瑶山乡是集民族“直过区”、边疆地区、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五位一体的民族聚居乡,也是云南省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难点地区。

为加快瑶山乡扶贫攻坚步伐,将瑶山乡打造成扶贫攻坚示范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乡、全国瑶族特色乡,2013年11月4日至5日,中共***委书记杨洪波同志深入***县瑶山乡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在瑶山乡党委、政府上报的《瑶山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将***瑶山乡纳入整乡扶贫攻坚计划,用三年时间,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农民增收,3年后翻一番;二是美丽家园;三是教育;四是文化。”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推进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州委书记杨洪波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快瑶山乡扶贫攻坚步伐,切实改善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乡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瑶山乡三年扶贫攻坚规划制定的发展旅游产业目标任务,结合瑶山旅游资源实际,特提出建设瑶山乡民族文化风情园项目思路。2.项目推进时间安排

争取2015年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力争2016年投入使用。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规划引领发展。依托全县旅游资源布局,按照“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重保护”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一是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促进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及村镇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肃性,发挥好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二是突出规划的协调性,以融入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和跨境旅游合作区为目标引领,强化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打造精品线路和拳头产品,将口岸、乡(镇)、农场旅游资源连成片、串成带,详细规划、集群发展、深度开发,推动单点突破向全县发展的转变,形成***旅游发展融入全州旅游发展的格局。三是突出规划的层次性。做到分清层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旅游发展要突出“异域情”元素,围绕“异域情”元素做好滇越铁路旅游、跨境旅游区等旅游项目祥规,辐射带动全县旅游跨越发展。四是突出规划的特色性。特色制胜是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支点,要从规划的理念、内容上充分体现特色性和个性,最大限度地将***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军旅文化、农垦文化、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亮点凸现出来,做到思路特、产品特、路径特、举措特,以特色规划保障特色旅游的发展。

(二)优化空间布局。

围绕精品口岸旅游城市建设,做好“一城两国”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规划与开发,增强口岸旅游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口岸旅游休闲服务功能;围绕国际陆港建设,加强口岸城市软、硬环境建设,做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的规划布局与开发,打造提升滇越铁路旅游景观带、泛亚铁路蒙河线旅游景观带、蒙河高速公路旅游景观带;围绕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片区建设,挖掘开发“异域情”元素旅游品牌和产品,做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旅游规划布局与跨境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提升“两河绕城”的东、西两大旅游区的品牌档次,实施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靓、做精、做优、做大***民族风情旅游、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商务会展旅游、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国际体育赛事旅游等项目。力争5年内打造出***“鲲鹏飞翔”的姿态,逐步把***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的国际旅游城市。

(三)加大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产品就没有商品,没有商品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产业。我县旅游产品开发要考虑前瞻性、独特性、周期性和综合性,要围绕市场需求,谋划在前、开发在先,形成***的个性特点和特定的消费人群,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不断推动产品组合、产品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具体来说,我县的旅游产品开发要从观光旅游(自然风光产品:山、洞、谷、瀑、林、动植物等,人文观光旅游产品:异国风情、口岸新姿、历史遗迹、军旅垦区、微缩景观、主题公园、革命纪念等)、度假旅游(乡村度假、森林度假、野营度假等)、专项旅游(商务会展、体育健身、业务培训等)、生态旅游四大类型统筹挖掘开发。另外,在打造观光旅游,体验异国风情上,要增加和延伸跨境旅游线路,做精***—越南老街、沙巴、广宁、河内、下龙湾、芽庄、胡志明市等精品线路,做强越南—中国***、蒙自、个旧、建水、弥勒、泸西、元阳、昆明、大理、丽江等线路精品,以及中越跨境自驾车旅游、南溪河界河漂流、边境商务会展游、中越商贸购物游等旅游产品,全面展示***跨境旅游风貌,形成强劲的带动效益。同时,围绕重点区域产品,把优质旅游资源有机地连接起来

(四)打造精品品牌。

品牌是旅游的生命力,没有强势的品牌,就没有强势的产品,也就没有强势的产业。***作为***首批重点旅游发展县,“异域情”元素是***旅游的特色,也是旅游发展的方向。要深入挖掘***“异域情”主要元素,将***打造成为具有浓厚异域风情的最美边境旅游城市。在项目谋划、产品打造上重点围绕十个方面的元素挖掘开发,即:异国风味美食、异国风情服饰、进出口特色商品、中越文化交流、法式建筑风貌、跨境民族风俗、跨境贸易会展、双边人才交流、双语文字标识、滇越米轨铁路。同时,要高度重视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开发利用,将其作为世界旅游品牌来打造,即:以滇越铁路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旅游品牌。***作为滇越铁路中国段和越南段的交汇点,所有出入境人员和货物均要从此经过,承载和见证了滇越铁路的兴衰历史。要积极推动与越南联合对滇越铁路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申报过程作为旅游营销的重要途径。通过打造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等名片,促进***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品牌建设。通过抓好“一城两国”的口岸旅游城市建设和跨境旅游区的建设,大力提升***旅游品牌的档次、附加值及无形资产,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创新旅游业态。

按照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持续创新旅游组织管理方式,培育更多新的业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要依托我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以每年一届轮流在中国***和越南老街举办的边境贸易交易会和正在建设的边民互市场、***国际木艺文化城及各种批发市场为重要平台,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通过制订营销方略,吸引更多的高端游客到***举行商务会谈、商业展示,促进***旅游自身发展,为***带来新的商机,带来更多的信息、人才和资金;大力挖掘我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促进文化体验项目从学者、专家向普通游客延伸,让游客充分享受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激活文化软实力的巨大能量,促进文化体验业态发展;立足我县立体的地理、良好的气候和丰富的热区资源,打造夏天亲水旅游产品项目、冬天避寒度假养生项目。积极发展山地运动、国际体育赛事、探险露营等旅游项目,形成新的康体休闲业态;要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加快推进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建设;积极探索和打造文化创意、影视、科考、旅游房车营地等旅游新业态。

(六)壮大要素主体。

上一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班级管理下一篇:声明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