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亮点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亮点

小学美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管理与实践

摘 要:重视艺术教育,打造办学特色,以美育人,全面育人,这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近幾年来,我校不但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还根据本校实际发展美术特色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特色;管理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和美术专任教师,我谈谈如何做好小学美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管理与实践问题。

一、组织管理

(一)建立组织,划分职责,制订规划,明确目标

美术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首先要领导重视,与美术专职教师达成共识,与全体教职员工上下一条心,划分职责、明确目标,朝着同一方向发展。例如:我校在这方面建立了由校长直接挂帅的美术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由主管德育的领导全面负责美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及日常辅导工作及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活动开展;由美术专职老师负责美术课程的实施,第二课堂的开展;各班班主任协助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和美术活动的各项工作等,使美术特色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资料,使教师和学生对创建特色学校达成共识,付诸行动。

(二)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要创特色,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了使美术教师迅速适应新课程以及创建特色学校,学校必须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设计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教材,积极开发地方资源优势,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各种活动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素质,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创建活动。

二、教学实践

(一)在理念创新中激发兴趣

我校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注重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二)在课堂教学中抓好普及

要使美术教学成为学校特色并持续发展,学校就必须落实课程计划,从课堂教学抓起,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美术学科必须有较强的专职教师。

(三)在兴趣活动中促进提高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要想出成绩,培养出优秀人才,必须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那么,第二课堂教学就少不了。我校根据实际在2003年成立了“雏鹰画苑”,设有美术兴趣小组、手工艺制作小组等,并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教师队伍。学校成立了美术科组,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二是管理工作必须到位。建立小雏鹰名册和电话号码登记表,每周一、二、四三次的学习,教师应及时督促学生到位,并进行点名。虽然组别多,但我们总是对每一组的每一位同学的表现予以关注,其余的自练时间也要求保质、保量,联系家长及时反馈。每星期一要求学生把周六、日在家画的速写带回学校检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效果明显。三是训练得法。我们要求辅导教师都制定系统的培训内容和训练方法,并对训练的得失进行总结和反思。四是家校互动。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学生所用的绘画和制作工具大部分要求自备,一些大型活动邀请家长参加,配合学校督促学生训练。

三、发展思考

(一)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学校的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次活动,还要鼓励众多的学生热爱艺术、投身艺术,因此,学校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条件,搭建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例如:举办一些师生美术作品展览;组织学生不定期举行美术特色现场展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美术竞赛;把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在校园的各个地方等。学校的艺术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有效的张扬,审美情操自然就会不断提高。

(二)积极向高一级学校推荐拔尖人才

这几年,我有幸参与了上级部门举办的美术类作品评比活动,发现了一个共通点:就是小学的美术作品比初中的美术作品画得认真。这并不是批评初中的美术老师没有认真地去指导,而是有一些美术生上到初中后,被沉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哪里还顾得上绘画兴趣的发挥呢?这样,如果老师未能及时发现其个性特长,没有给予有效的技术指导,那么,学生的技艺技能就会因此而停滞不前,兴趣可能也会因此而丧失。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每年都积极与兄弟学校进行沟通,做好美术特长生的推荐工作,促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后美术方面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持续发展。

(三)做好特长生的去向跟踪

教育本来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果我们都坚持做好这项工作,一级一级地做好特长生的档案积累和去向跟踪,这对于我们美术教学课题的研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美术方面的榜样也会起到很好的楷模作用,会让学生觉得并不是学好语、数、英才有出路,学习美术也是一项很不错的艺术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熊艳娟.注重艺术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J].江西教育,2008(33):9.

[2]金培东.美术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初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2):58-57.

[3]刘静波.推进以育人为目标特色学校的创建[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8):127-128.

编辑 段丽君

作者:张翠玲

第2篇:德育工作在特色学校创建中的作用

摘 要:特色学校创建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的教育,是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的总和。本文针对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德育误区,以及德育工作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特色学校建设之路。

关键词:特色学校 德育 创建

特色学校创建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的教育,是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的总和。“增加德育厚度就等于延长了教育的生命。”然而现实中,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部分学校和领导对“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德育与智育严重对立。工作中经常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如何认识德育工作在特色学校创建中的作用,使我们消除认识上的误区,以确保特色学校创建科学、协调、有序进行。现结合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 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德育误区

(1)以德育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不能系统构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创建主题与全员育人工作割裂开来,为创建而创建的倾向十分明显。二是德育创建主题不能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背景下实施,不能深入挖掘和提炼有价值的创建元素。三是不能有效创建围绕德育主题的标准和内容。四是不能有效设计基于渗透和体验的活动载体。五是与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关联度不高。(2)把德育活动片面的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唯一途径。其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把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当作抵达特色学校的仅有工具,而忽视了其它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影响了学校发展的品质。二是特色学校的创建仅仅是举办诸如演讲、主题班会、升旗、环境文化创建等几项活动,忽视了创建活动的主渠道作用。(3)不能有效整合各学科隐含的德育资源。表现在:一是德育与知识技能严重对立,课堂中隐含的德育资源没有有效运用。二是在备课与上课环节上不能把握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违背了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的宗旨。(4)不能有效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教科研活动。课题研究还停留在教材、教法、学法研究上,学校对以德育内容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研究没有统一的规划与指导。(5)特色学校创建不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协作与配合。表现在:一是家长、社会不知情。二是不能很好开发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为我所用。三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社会参与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性。(6)重视显性德育教育,忽视隐性德育教育过程。孰不知隐性德育教育愈来愈成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这种舍本求末的教育方法愈来愈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的瓶颈。(7)在特色学校创建中缺乏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缺乏以激活人的潜能,解放人的思想为目的的内容安排,而是以管理为目的,忽视了学生自主管理培养。

2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特色学校建设之路

2.1 更加突显课程的功能作用

表现为学校教育各领域“处处是课程,时时有课程。”部分课程校本化,德育活动特色化,特色活动多样化。特别重视课程的主渠道作用。“用有想法的教育去培养有想法的学生,”给学生以很大的选择空间。突显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身心的愉悦,思维的创造。”造就了大批“有想法的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希望。

2.2 更加注重教育求美、求善、求智的过程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过程,不仅仅是结果。教育追寻的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育。学生的幸福是建立在自由、快乐、爱与责任、成就感、价值观基础上的。要实现学生这些情智因素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在谋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搭建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平台,创造多种学生发展的机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2.3 更加重视教育机制的创新

北京十一学校做法是:是部分课程校本化,创建210门学生选修课程,取消班主任,设立导师制,其功能是规划学生的学习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规划人生等。可以说对传统教育是一种颠覆性改造。学校的每一次活动都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通盘设计,特别注重学生的整体参与,个性张扬,独立思维。用成功酿造学生的成功和自信,实施面向学生个体的教育,指导学生学会管理梦想,学会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教育管理的目的不是管住学生,而是激活潜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教育带来的乐趣。

2.4 更加善于挖掘和提炼社会教育资源及学校历史文化积淀

中关村中学利用毗邻中国科学院的优势开发了机器人活动室,野生动物标本馆,天象观察馆等一大批高科技校本课程资源和周恩来纪念馆,院士题词室等一批人文类德育校本课程。还有舞蹈训练馆,音乐活动室等一批文体类校本课程。并且纳入了学校整体教育发展规划。校园环境氛围创设做到了系统开发,整体发展。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利用紧邻武警国旗升旗班的优势开发了学校国旗升旗班、管乐行进表演校本课程,并代表北京市多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教育远远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她在于灵魂的感召,在于唤醒、鼓舞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丰富潜能。”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陆云泉校长如是说。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否立足自身优势突出特色性,选修课程能否突出自主性,活动课程能否突出多样性,必修课程能否突出主导性。这是理念问题还是实践问题,不是简单地用“是”或“不是”能回答了的问题。

2.5 更加强调借经典文化,促境界提升。走进国学,提高人文素养水平

“经典是中国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经典所传承的人文精神,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之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之源泉。”在北京所参观的一所小学,两所中学,不同程度地全部开发了以国学内容为主的校本课程。这样做既丰富了课程资源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尽了教育者的职责。引领学生作为中国人走近国学,触摸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魂之所在,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品性和道德境界。(1)进一步的本土生长与进一步的世界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潜力。(2)教育与课程改革应具有自觉的传统文化意识。(3)素质教育要通过文化熏陶来落实,课程以知识为媒介来呈现和传达文化。我们的国学教育开发需要做一些规划引导还是以民间形式自主发展?与世界接轨与弘扬传统文化是对立的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3 德育工作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作用

3.1 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基础性体现在它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基,说它是根基就是指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团队活动、创建活动无不浸润着德育固有的痕迹。如果没有深厚的德育根基,学校教育大厦将土崩瓦解。因为一切学校教育只有两个目标:一个是使人高尚,一个是使人聪慧。所谓“有德无才是残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不注重使人高尚的教育,那么发出“狼是谁培养出来的!”感叹并不奇怪。先导性体现在它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学校教育将走向何方以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不重视德育工作的特色学校注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3.2 独特性与人文性作用

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德育内容本身以及在一切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不可替代性。不论传统教育文化的孝、礼、廉、忠、义、信、耻、悌还是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无不体现出它的独特性。人文性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与方法中,隐含知识媒介和德育载体中,存在于民族精神和文化之根中,显现在境界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中,包含于公平、公正、关怀、宽容之中。为此,特色学校创建一定要遵循德育原则,深入挖掘创建主题的独特性和人文性元素,才能增加特色学校的内涵,显示特色学校的广度和深度。

3.3 主体性与融合性作用

“全员德育,育人为先”的德育理念与特色学校创建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因此,实现目标的策略与实现路径其实也是互相融合的。特色学校的创建要善于运用德育的主体作用,充分整合学校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德育校本研训的功能,深化德育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管理,提升教科研水平,增强特色学校创建的内驱力。教育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德育和特色学校创建过程都是主体性过程。因此遵循一般的实践途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主体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2)体验式:强化情感教育,唤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3)小步子:逐步提出要求,摈弃一蹴而就的错误理念。(4)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避免抽象的理论说教。

3.4 显性作用与隐性作用

德育工作的显性作用不仅表现在德育本身固有的特征上。如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校本研训、德育渗透与体验设计,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而且表现在特色主题创建的全过程中。如:主题制定,“三风一训”制定,主题内容创建,活动载体设计、评价体系创建等方面。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就是显性教育发挥作用的过程,直接影响到特色学校创建的质量和成败。在关注显性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德育是感染而成,绝不是教来的。”德育的主体性和德育的隐性作用同时也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有效途径。深化特色学校创建不仅要关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更要挖掘和设计创建过程的隐性教育元素。隐性教育作用愈来愈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方法。

特色学校创建是系统、渐进、长远的发展过程。德育是学校发展之魂。只要我们切实贯彻全员育人,德育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深入研究德育与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养成勤于学习,精于反思,善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就一定会创造新的教育奇迹,做出无愧于人民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志鹏.校园文化建设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J].师道·教研,2012(12).

作者:李晓月

第3篇: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探寻学校教育新亮点

文化要繁荣,教育要引领,素质教育一直是温江教育统揽全局的思想。2011年来,温江教育提出要“把加快实施均衡教育基础设施提升与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园相结合”,引导学校全面分析、深入研究本校实际,找准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努力打造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特色和亮点。这也是推动课程改革纵向深入,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的需要,更是提高综合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统一思想,提高“一校一品”特色校园重要性认识

“一校一品”建设是指,每所学校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全校师生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在内部管理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显著影响力与示范效应的成功模式与经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千校一面”、“万生一面”的发展状况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明晰思路,挖掘“一校一品”人文性内涵

源远流长的鱼凫文化是古蜀人从原始部落向文明时代演绎进程中蕴育而生的本土文化,是古蜀农耕文明的典型体现。鱼凫王在带领先民耕作、打渔、治水等活动中所形成的朴实、勤奋、智慧、创新精神至今仍为我们引以为豪。万春学校地处4000多年前鱼凫文明发源地的核心区域,深受鱼凫文化感染。学校秉承“开拓、勇敢、勤劳、朴实、创新、开明”的鱼凫精神,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明确了“弘扬鱼凫文明,植根田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凸显艺体优势”的现代化田园学校的发展方向。

2009年以来,按照区纪委、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将万春学校拟定为“成都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并将在校园廉政文化景观的打造上大力支持,学校也主动争取,抓住机遇借势而上。2011年8月,学校领导班子结合温江区提出的“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工作,经过磋商决定:依托历史文化优势,挖掘自身传统文化中的特色元素,让鱼凫文化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鱼凫文明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以“鱼田园”为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嫁接点,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让孩子在文化中学会传承,让学校在开拓中求得发展。

三、精心实施,初现“一校一品”创建成效

确立了创建“一校一品”的工作思路以后,学校安排德育处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方案策划、规划送审、文案制定、效果设计、工程施工、验收汇报。对于鱼凫文化、廉政文化、校园景观,我们了解的不是很多,有些东西尚在文稿阶段,学校组织语文、历史、美术等精英教师组成创作智囊团,成立了文字创作组、书画创作组、工艺设计组等,大家群策群力分工负责。工作组多次向分管领导汇报学校设计方案、景观样稿,征求指导意见。文字和景观方案经过反复修改后,经区纪委、教育局审查通过,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施工,打造形成了清新、自然、古朴、悠远的环境氛围,校园文化景观形成了“四点一线”的格局。

点一:鱼凫浮雕。有两块巨幅墙浮雕“鱼凫开疆图”、“文明之光图”,这些浮雕中被意化的形象,静静地诉说着古蜀先辈们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建设家园和开创古蜀文明时的艰辛与壮美,时刻提醒着师生肩负着传承文明、开拓奋进的历史使命。六块地浮雕分别叫“鱼凫迁徙图”、“鱼凫称王图”、“渔农并举图”、“鱼凫躬耕图”、“封树定界图”、“鱼凫禅让图”。这一组浮雕,以不断发展进步的文明为线索,镌以图文并茂的典故,提炼出“勤勉、博学、传承、开拓”的校训。

点二:鱼凫故事。在“蝉鸣白杨”处,设置了“鱼凫称王”、“封树定界”、“渔农并举”、“田于湔山”四个鱼凫传说故事,并在旁边设置了条凳,让师生可以边休憩边赏读,感悟到先民无私无畏、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天道酬勤的精神。

点三:清风绿廊。作为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主场地,设置了对联、条凳、可更换内容的精致橱窗。“勤奋作学问,清白做正人”;“勤奋求学莫怕千般劳苦,春风化雨润育万树花香”——引领全体教师“勤勉正直、廉洁从教”,有正义感和责任感;培养孩子“知耻养廉、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点四:鱼凫“五字诀”。在“银杏得诚”处、银杏大道旁雕刻了鱼凫“五字诀”。近年,温江区围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优秀素质的青少年,提出“健、勇、智、诚、孝”学生成长五字要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将鱼凫文化与培养目标有机结合,用生动的鱼凫故事来启迪培养学生。

健——“鱼凫躬耕”。体魄强健、思想健康、人格健全,是做人的追求。学校以足球、长跑、太极操等体育传统项目开展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每一天,坚持开展阳光体育锻炼。

勇——“鳖灵治水”。机智勇敢、奋勇当先、见义勇为,是拼搏上进的精神风范,也是当今时代的呼唤和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通过主题班队会、运动会、班级专题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

智——“漂木救城”。足智多谋、智勇双全、聪明才智,是历来学校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有效活动”为主线,以创新思维竞赛、科技实践活动为拓展,实现学生特长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校艺术氛围。

诚——“杜宇化鹃”。诚实守信、以诚相待,精诚团结,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学校作为成都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积极开展诚实守信教育。

孝——“木碗启孝”。寸草春晖、忠孝两全,百善孝为先,流传千古的古语,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孝文化。

“一线”即环形文化绿道,道路以树命名,即“蝉鸣白杨”、“杨柳醉春”、“银杏得诚”、“绿樟留香”。温江素以花木之乡而闻名海内外,学校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以花的醇香、草的坚韧、木的挺拔,借用花木文化体现出高雅的意境,为每个班级和办公室提炼命名,进而形成各具内涵的班级和办公室文化特色。并在各树种上悬挂具有人文气息的诗词,让田园气息更加充盈校园。

2011年11月经成都市教育局专家组检查验收通过,12月成都市纪委办公厅下文:万春学校被评为全市第一批77个“成都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之一。

“千年鱼凫尽显古蜀神韵,万柳迎春更看桃李芬芳”,我校积极主动地创造素质教育实践的特色和亮点,在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建设中,发展模式已初步显现,成为地域文化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四、完善机制,优化“一校一品”推进策略

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实践活动,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一校一品”建设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校师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理念的体现,所以,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才能将学校的理念转换成行动,才能使“一校一品”创建工作再优化;其次,“一校一品”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活动要不断推进,特色亦要不断创建,但是特色项目的拓展,活动内容的提高,形成鲜明办学风格工作的进程还要开拓进取;三是随着“一校一品”活动层次的递升,经费投入将剧增,学校专项经费不足会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将会日益显露。这三点是我校今后进一步深化“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的瓶颈,也是深化“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的动力。继续推进“一校一品”创建工作更需要机制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运作。在“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建设过程中,还要提高重视程度,建立相应的领导、管理、学习机制,在选择策划、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等环节科学规划,扎实运作,要做到三个突出(提升特色创建内涵、注重创建过程方法、实现创建群体参与),三个严抓(抓师资建设、抓特色活动、抓校本课程)。以“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建设为突破口,抓学校质量的提高,抓规范办学的全面落实,要给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还要给教师和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机会和舞台,进行集体的攻关和成果的分享,要围绕特色校园建设形成的经验,做好相关成果的物化和推广工作。

二是诊断校情,找准特色。在全校开展“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创建活动中,要深化“一校一品”特色校园课题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认真挖掘自身资源和总结前阶段特色校园建设活动的亮点,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在厘定、辨识、对比的基础上确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优势项目或主题。

三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组织人员,研究课题成果,合理规划制定贴近老师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一校一品”衍生活动方案。形成本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理论体系,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创建“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是一个长期积淀、发展、扬弃和创新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探索特色学校创建的新途径,要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把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逐渐引向深入。

作者:魏东

第4篇:创建特色学校 打造学校亮点

创建特色学校,树立学校品牌,打造学校亮点。近年来,西区在大力实施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同时,致力于特色学校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育人”方针,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思路,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学校。

市三十一中小:

打造儿童漫画创作基地

市三十一中小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倾力打造“儿童漫画创作基地”。

该校根据在漫画教学上的优势,将漫画教学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找准切入点,将艺术教育特有的美化育人功能与德育相结合,认真组织开展了漫画教学、漫画与德育、漫画与校园文化建设、漫画与语文教学、漫画进社区等多项相关的研究活动。2008年11月,该校组织进行了以儿童漫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该课题研究以探索和创新儿童漫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漫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落脚点,通过开发漫画教学校本教材,创建漫画创作基地,引导学生增强对漫画艺术内涵的了解和认识,积极参与到漫画创作实践中来,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该校累计投入30余万元,对儿童漫画室进行了装修和设备更新,新建了漫画艺术长廊。以每层教学楼的走廊为阵地,定期展示学生漫画作品;以教室为阵地,展示“讲文明”,“重安全”,“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等漫画作品。通过外派教师参加儿童漫画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全体美术组教师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每年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组织一次校内漫画大赛,每学期推出一个漫画教育专题,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每期每班加入4课时漫画教学。创建“笨鸟”儿童漫画创作工作室,创办校园漫画专刊,出版学生漫画作品集,以多种方式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漫画作品。2009年12月,推出“向不良行为宣战”的漫画教育专题,将1000幅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创作的优秀漫画作品张贴在10张展板上,通过家长教育咨询、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走进社区广为宣传。

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该校倾力打造的“儿童漫画创作基地”已初具雏形。近年来,市三十一中小的美术教师分别在《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工人日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300多幅,指导学生创作并在国家级刊物《儿童漫画》上发表作品18幅,其中,学生作品《误会》获得“银刺猬”奖,指导教师获得“雨露”奖。此外,该校教师辅导学生参加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漫画大赛,其中,有10人分获市级

一、

二、三等奖,1人获省三等奖;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中美史克杯”绘画大赛,共有120人分获

一、

二、三等奖;该校学生创作的漫画作品《攀枝花的故事》获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绘画二等奖。

市十九小:

建设典雅古朴人文校园

市十九小学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示范点打造为契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了典雅古朴的人文校园。

——精神文化促内涵发展。市十九小学校始建于1956年,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这一特点,该校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融合时代精神,培养健全人格为办学理念,确立学校文化核心,凸显经典文化教育思想,倾力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学校。为了在全校形成传统的、经典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该校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以此丰富全校师生的文学涵养,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把学校建成了求知的乐土、精神的家园和道德的圣殿。

——校园文化展特色风貌。在校园文化层面,该校通过简约中式建筑设计风格诠释古朴典雅这一主题。“校园处处润人心,文化滴滴浸骨髓”。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开放图书角,廊厅内处处是古代教育名言和古诗词,墙壁上木质雕刻的温馨提示牌、爱心教育长廊上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无不体现传统优秀文化育人氛围。花台上用木条定制的木椅,绿树成荫、供学生课间舒展心情的“逸心园”,处处体现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管是通往“逸心园”梯道两旁学生五彩缤纷的涂鸦墙,还是操场四周由老师们亲手绘制雕刻的各式运动图案,都倾注着全校师生为打造优美、洁静校园的艺术匠心。他们用集体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十九小学。

市十中:

创办苏铁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创建于1974年的市第十初级中学,多年来坚持以“合格+特长”为办学特色,以“合规范、有特长、可发展”为育人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成功创办了攀枝花市西区苏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实现了以体育为龙头,推进体艺工作,带动教育大发展的目标。

攀枝花市西区苏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以市十中为依托单位、中国体育彩票捐赠、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2003年12月,正式加入了四川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自创办以来,该俱乐部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建设,争取资金购置补充各种体育设施器材,通过组织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及各种体育培训、科研、选才、竞赛、交流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西区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目前,该俱乐部已吸纳团体会员单位8个,会员近10000人,拥有高、中级教练员18名,以青少年培训为主开设有田径、篮球、击剑、摔跤、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等培训项目,综合训练馆、健身舞蹈训练房、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一应俱全,能独立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运动及综合健身训练。

作为攀枝花市西区苏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依托单位,市十中先后成立了田径队、男女篮球队、摔跤队,目前已成为了四川省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学校和攀枝花市篮球、足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近年来,攀枝花市西区苏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多次组队参加省、市和区运动会等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金牌52块、银牌113块、铜牌188块。其中,2006年8月,组队代表四川省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能比赛”,获得一金二银六铜、团体总分第四的优异成绩。2005年10月,该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也是当时攀枝花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6年,被四川省体育总局评为2001——2005“群众体育先进集体”;2007年2月,成功举办四川省首届国家青少年俱乐部健美操大赛,获得了广泛赞誉。

市十八小:

创建阳光校园

市十八小学以“办阳光学校、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子”为目标,秉承“阳光教育,开启阳光人生”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阳光教育,不断向为学生的美丽人格播种、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创建风和日丽阳光校园的目标迈进。

——开展课程改革,实施同课异构。积极推进分层教学,以研促教,用制度引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修,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新局面。在教学上,实施探究式教育,采取多维互动的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把生活引进教材,把活动引进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学科教学手段,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模块,真正体现了“充分尊重、充分理解、充分赏识、充分激励”的校风,让课堂充满活力,让爱心溢满校园”的教风,“快乐求学、合作分享、激发创新、追求阳光”的学风。目前,该校已批准成为市级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校。

——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阳光”为宗旨,开展蓬勃向上的阳光体育运动。该校不断加强对体育课教学的改革和研究,开创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创设足球、篮球、乒乓球、腰鼓、鼓号等多个兴趣小组,参加艺体活动的学生人数占在校学生人数的95%以上。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增强了体质,同时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展示特长的平台和空间。

——以创建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学校为抓手,强化常规管理工作,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推进家校共育,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处处展示师生文明礼仪风采。坚持开好每周一次班会,每月一次主题队会,每学期两次家长会,每学年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年一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调会。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市十八小学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连续20年保持了攀枝花市文明单位和攀枝花市卫生红旗单位称号;先后被评为省级无烟学校、省级绿色学校、攀枝花市园林式学校、攀枝花市校风示范学校、攀枝花市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市级德育管理先进集体、市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以及区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市三十八中小:

培养创新科技人才的摇篮

“我们不期望人人都成为天才,但能为天真的孩子们放飞创新科技的理想出一点力,让他们未来有才也算我们成功了”。这是市三十八中小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工作的信念。近年来,该校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成绩斐然。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市三十八中小青少年科技教育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措施、有行动。成立了由校长直接领导的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导机构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小组,组建了青少年科技活动室、机器人活动室,成立了“小发明家”、电脑机器人创意设计、科幻绘画等兴趣小组,并以此作为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阵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创新等活动。

该校以培养并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由教科室带领一支科技辅导员队伍开展科技创新教学工作,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找到创新的“点”,把“点”提炼成问题,开展初步研究,验证研究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形成初步的创意方案,确立研究思路,并帮助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大力营造校园科技氛围,对校园橱窗、走廊、柱子、围墙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用以展示学生的科技发明成果;通过举办“科技节”、“科技创新主题活动”等,培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爱好。 为了使教师迅速适应创特色学校、办品牌教育的要求,该校还不断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校本教研活动、科技教师论坛、外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等,为开展好科技教学提供保障。定期开展学生科技培训,每年坚持从学生中选派一定数量的“创新科技苗子”参加市级、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事,以此鼓励和带动全校学生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六年来,该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共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市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科技辅导教师中有一人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科技教师,七人次被评为攀枝花市优秀科技教师;学校两次被评为攀枝花市优秀科技教育组织单位;先后被授予市、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称号;2009年被授予攀枝花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市二十小:

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麦—苗—苏—醒—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

在市二十小培智班的教室里,卢桂珍老师正在微笑着教孩子们朗读课文《春天来了》。讲台下,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的手势与口形,眼神专注而明亮,很努力地读出字音来。尽管那声音如同婴儿呀呀学语,很不清晰,但他们练习发音的那股认真劲儿,如同嫩弱的新芽在竭力地舒展,又如羸弱的雏燕在奋力振翅。

市二十小培智班里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行为、习惯也各有不同。他们与正常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别,普遍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根本无法连贯地讲出一句话,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举动。

谈起教培智班孩子们的艰辛,从事特教工作的卢老师感触颇多:“和这些孩子们相处,光有诚挚的爱心、坚韧的耐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持久的恒心。每时每刻都要寸步不离,每说一个词都要教很多遍,每一个平常的动作都要训练很多次。而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来看待,像患难见真情,不离不弃的朋友那样去交往,在交往中去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他们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接受你这个老师。”

为了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在市、区政府的关怀下,该校于2003年9月开设了培智班,招收片区内智力有残疾的儿童。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学校坚持不懈地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智障儿童的说话能力,使其在将来的生存中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更好地生活、培养智障儿童与人共处的能力,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幸福、愉快的、培养智障儿童团结互助的精神,使之养成开朗的性格、培养智障儿童参与适度体育运动的能力、培养智障儿童感知音乐的能力、培养智障儿童学习数数和2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学会简单的文字,并能正确书写,会背诵简单的诗句、培养智障儿童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为了让智障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近年来,学校添置了窗帘、皮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橡皮泥、拼图等玩具,更换了电视、乒乓球桌、饮水机、电风扇等设施,新增加康复训练仪器两台、蹦床一架、海洋球池一个、电脑一台,建立了特教资源室。同时,学校还在努力提高培智班老师的教学水平上下功夫,先后外派老师到市内外有关学校学习智障儿童教育教学管理知识,并建立了特殊教育学生成长情况记录袋、特教班帮扶、特教资源室家校联系、随班就读等工作制度。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学校的高度重视、老师的不懈努力下,6年来,在这里就读过的十多名智障儿童身心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小瑞(化名),刚到学校时已经五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只会说“爸爸”,几乎没有自理能力。经过长期艰苦训练,现在,他已经能够叫“叔叔、校长、老师”了,能够捡拾垃圾、简单地扫地,而且能够帮大人揉揉肩,捶捶背。小清(化名),刚到学校时,脾气大、不会写字、生活不能自理。现在,该女生基本能写难度较大的字了,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会自己叠被子、洗碗、擦桌子、扫地了。小翰(化名),才来时几乎不会说话,不会写字,而是像动物一样尖叫,好动。经过长时间的培养,现在,这个男孩不仅能说话,而且还能唱简单的歌曲,他还画了图画在校园艺术节上展出…… 从培智班一个个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市二十小将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为智障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帮助他们去拥抱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市十二中:

校园信息网络化管理

市第十二中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网络化。 市十二中校园网络始建于2003年,后于2008年新校园搬迁后全新重建,是完全自主开发的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校园网络,并正在逐步成为学校的资源平台、学习平台和管理平台。

市十二中校园网是西区唯一对外开放的学校网站,也是西区应用最好校园网站。为鼓励全校教师使用校园网络办公、推广校园网络信息化管理,该校设置了信息资源贡献奖。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培训,开展信息技术能力竞赛。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才优势,鼓励教师开展校园信息化管理的课题研究。近年来,以市级骨干教师杨俊林为代表,主攻《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研究》,开创了教育科研成果的先例;《计算机网络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构建了第一个远程计算机教育网络;《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探索了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小学教学状态查询系统》提出了“教学状态网络化”的理念,使十二中的校园网络应用再一次走在了攀枝花市学校校园网络应用的前列。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该校目前已形成了集新闻管理、公告管理、资源管理、试题管理、值班管理、继续教育管理、荣誉管理、教学日志管理、课表管理、考试管理等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网络化管理网站。通过校园网,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校园新闻、值班人员及值班情况通报;每位教职工当天的工作安排;各种校内通知、公告,并能够及时收到同事间发送的文件、资料。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现了通知、公告、公示网络化、教学计划、总结网络化、成绩管理、分析自动化、功能室使用、管理透明化。校园网自运行以来,发布公告2400多条,实现了通知公告无纸化。通过在网络上登记学校的课表,可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并可形成全校教师、部门、学科组的教学工作日志,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系统管理和智能分析,从而使学校的教学资源、试题资源大大丰富。近两年来,新增资源近2500项、试题2100多套,校园文件流转达39000多次,荣誉管理登记700多条,继续教育登记2000多次。

为了填补德育网络阵地的空白,该校还开通了西区首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网站。目前设有德育阵地、法制讲堂、安全教育、“八荣八耻”、心灵港湾等10余个栏目,成为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载体。

目前,市十二中校园网站技术人员正着手建设教职工目标考核管理体系,以适应教职工绩效考核管理的需要。

如今,西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都在积极发掘自身特点,努力打造特色校园,力争形成“一校一品”,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我们坚信,西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已有特色的中小学、幼儿园都会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教育品牌会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层出不穷!

创建特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人才。我们杨庄社区学校是一所以主要接收矿区职工子女的地处山区的普通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以“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核心的办学模式,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以扎实实施泰安市素质教育“双高工程”为主线,在体育、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办学特色更加凸显。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我深刻认识到创建特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首先是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为目标,才能促进学校发展。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立校之本,我们认为特色就是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举措,特色是学校最重要、最有生命力、最有活力的品质。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发展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在这种思想引领下,我们不断地向着创建特色学校的方向努力着。

其次是多渠道探索有效途径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科研立校,打造特色。我们十分重视对学校特色工作的管理和研究,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在科研立校的旗帜下,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形成了“自立教育”的办学特色。

体育强校,打造特色。我们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成立了排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武术队等课外运动队,坚持常年训练,并每年举办体育节,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我校被确定为泰安市的排球训练基地。我们与市体校联合办学,使我校排球队训练更加规范,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人才,多次在泰安市获奖。在2008年全市中小学生第17届排球比赛中,我校取得了女子乙组第二名,2010年泰安市排球锦标赛中,我校再次获得第二名。在肥城市排球比赛中我校更是多次夺得女子甲组、乙组,男子甲组、乙组第一名。在肥城市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个人单打第一名、第三名。

艺术兴校,打造特色。让学生学会审美,引领学生体验美,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移交地方三年来,我们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校鼓号操队获得肥城市第二名。我们的舞蹈《草莓娃》获得了肥城市调研一等。

我们依托音美教学这个主渠道,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绘画小组、书法小组等课外活动组织,坚持长期开展活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更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的节日,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为学生搭起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吸引了众多的学生,使学生的艺术素养有了很大提高,我校已有20余人升入上级艺术学校,走上艺术之路。

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是办人民满意教育努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将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把杨庄社区学校办成名牌特色学校。

四川岳池:突出农村学校特色 打造素质教育亮点

四川省岳池县顾县中学座落在金城山森林公园脚下,位于中国曲艺之乡的千年古镇顾县镇常德街,校园占地面积110亩,市级重点中学,1个党支部,43名党员(在职党员42人、退休党员1人)。学校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准确定位,响亮地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农村学校特色,打造素质教育亮点,创一流示范中学”活动主题,在“广、实、特”字上下功夫,扎实推进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把握农村学校特点,在“广”字上做文章。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精心策划组织学习。一是学习层面广。以领导干部及党员教师为主体,每周一下午,分学科组组织教师定时学,周五下午全体教师集中学,对特殊原因不能参学的周末补学、老党员教师短信学、重病党员上门送学,确保教师参学全覆盖。二是宣传发动广。发放明白纸、编写《工作简报》、办黑板报,制作展板,悬挂布标、张贴温馨墙语等,营造活动氛围;召开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专题培训,培育发动18名文艺骨干编写通俗易懂的广播稿专题播放;5名政治教师编写科学发展观教案,进课堂宣讲96节次;三是延伸触角广。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小人教大人”活动,选派40名党员教师、学生代表组成5支科学发展观宣传小分队,走街串巷、搭台设点宣传;双休日,由学校领导带队深入农村院坝发放学习资料,座谈交流,让科学发展观理念家喻户晓。 紧扣农村学校实际,在“实”字上下功夫。坚持质量立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是开门问计实。请教育专家对学校发展现场会诊、登门走访退休党员教师、深入院坝走访学生家长,寻求科学发展良策,归口梳理,学校领导现场办公,着力解决食堂饭菜质量、甲流感防控、校园周边乱摆摊设点等16件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二是师德建设实。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箱,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和争当教学能手、争做师德标兵的“双争”活动,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关爱学生实。推行“德育导师制”,选拔10名优秀教师担任德育导师,与初中、高中三年级的100名学困生建立“1+10”结对帮学模式,每个月至少三次谈话、一次电话家访;建立“贫困生帮扶资助机制”,将贫困生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与资助金额挂钩,对成绩下滑较大的,暂停资助并落实一名党员教师“一对一”帮扶,若该生成绩上升,继续资助。本期倡导教职工捐款1.5万元,学生捐款5000元,资助贫困生60人。四是安全管理实。学校开展师生“同唱安全歌”活动,每晚12点后由校级领导带队检查学生寝室,每周开展一次食堂卫生、校舍安全大排查,将安全工作管理纳入教职工评优晋级考核;狠抓甲流感防控工作,每天指派专人熬制中药,学生免费服用。本学期,学校被评为广安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县级安全档案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及“平安建设红旗单位”,师生膳食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食堂”。

立足农村学校发展,在“特”字上求突破。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着力打造学校特色亮点。一是特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开发思想潜力。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选派5名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每天上(下)午放学后轮流坐镇开展心理咨询、问诊活动;探索“帮助+互助+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开发及运行模式,科研成效明显,荣获广安市政府心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二是特别注重发展农村体育,焕发生命活力。每天坚持做好“站好队”、“做好操”、“跑好步”的“三好”常规体育活动;多方融资35万元购置双、单杠,飞度、独木桥等健身设施,建成占地面积近4亩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全县唯一的“康乐园”,方便退休党员教师休闲健身、增强广大师生身体素质,提高学校体育教学与竞技水平。三是特别注重岗位练兵,提高教学实力。开展“赛课”活动(每位党员教师在组内上一堂示范课、参加组外一次观摩课、参加校内一次竞赛课),让学生评教师,请家长评学校;采取“随堂推门听课”方式,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选出20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新教师“1+1”结对帮教,培养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市、县级优秀教师6名。四是特别注重素质教育,增添校园魅力。在党员教师中开展教学能手、教坛之秀等“大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校园棋王争霸赛、学生手抄报、橱窗报比赛、“唱红歌、选百灵”比赛、作文竞赛、书法绘画、篮球、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广大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破解工学难题,彰显农村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第5篇: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亮点和特色

峨山县化念中心小学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成效和特色

我校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起点高,立足于通过创建绿色学校,达到一步一步打造“环境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创建中,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绿色校园,使学校的“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传情’”,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

一、倡导绿色教育,建设“三化”校园。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化念小学‘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计划,统一设计,加大投入,对整个学校进行了绿化、美化和净化。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各楼层花坛里的植物四季常青,绿色植物分类挂牌,校园有花卉、盆栽植物点缀。各课室、教辅用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布局集实用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体。学校教学楼、运动场卫生有专人负责;学校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提倡各班美化墙壁、窗户,办好板报等,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坚持“化念小学卫生先进班”评比,班级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

二、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构建有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包括目标、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是落实环境教育的基本保证。

1 、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是确立课程目标。小学教育的性质属于基础教育,这就决定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目标,总体来说是普及环境教育,帮助正在成长为合格小公民,对环境科学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体系应有较系统的认识;对环境观念(持续发展观念、基本国策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公德观念、环境法规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 、改革课程结构

基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全面兼具“特长人材”的育人目标,我校推行的环境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的特点。我们认为环境教育课程应以必修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活动课程应侧重拓宽学生对环境的感性知识和加强技能方面的学习,增强“有效参与”能力的训练,走实践成才的道路。

活动课程的设置纳入课程安排,包括知识类、艺术类、自然类、社会类和环境课题研究等。从内容到活动形式和规模,灵活多样。

3 、开展课程实践

学校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教材均有环境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道德伦理。问题是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并纳入各相关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成为各学科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语文教学和自然课中注重热爱自然教育,通过《 桂林山水》 、《 日月潭》 等课,使学生懂得花草树木能调节气候、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讲明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原理、危害和防护;在自然课中进行土地、水、森林资源保护教育,结合人口、资源、能源、土地、粮食等讲明人类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 思想品德》 课中注重环保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与此同时,我们构建优质课评价标准、所有学科组的优质课评价指标都有强化环境教育的评价因素。

三、寓“绿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学校利用有线广播,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的视觉、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使之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 、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 “爱我蓝天、爱我清水”, “以实际行动清除地球上的污染”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诗歌、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

3 、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3 . 12 ”中国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地球日我们开展“环保知识书画竞赛”、“我爱沙湾河征文比赛”等。植树节发动学生为班级献花,教室里、教师办公室都摆上了几盆绿色盆景,令人神清气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学生们不仅应用了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关注自然,树立了科学思想,提高了素质,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4 、从小处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生的心田。

一年四季每个班级坚持“一天两小扫,每周大扫除”的环境卫生制度,使学生养成了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学校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等,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学校为保护树木,让学生了解树木,为每个树种挂上了“树名牌”,使其成为校园又一奇特景观;文明班级的评比,激发了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净化美好心灵,评选活动中,同学们自觉地掀起了“绿色带入教室”的活动,栽上一盆花、种上一棵草,装扮自己美好生活。今天,热爱绿色、保护环境己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四、加大投入,积极规划,营建花园式’绿色’校园。

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静谥高雅的校园环境中读书治学会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校精心规划,逐年建设学校自然与文化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种植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花草树木,并聘请工人对花草树木进行专门管理,浇水施肥、修剪打叉,使得整个校园一年四季绿草盈盈、树木茂盛,各种花卉应时而开。不愧为花园式学校。做到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鲜花点缀校园。铺设园中小路、种植花草树木、设置石桌石凳,让师生充分享受到一份赏心悦目的愉悦。现今,校园内能绿化的地方基本上都得到了绿化,花圃、各种宣传栏等交相映衬,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校园

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真可谓“喜有绿阴伴书香”。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距上级领导和我们省级绿色学校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从关系民族存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行动,共同努力,力争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第6篇:学校特色亮点工作

传承忠孝、武术文化,创建传统文化特色校

中国是一个讲究忠孝的国度,宗圣曾子有“忠孝合一”的观点,他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孝敬父母,并且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他对国家、对朋友也会这样,这就是忠孝合一。“仁以孝为先”这不仅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找到了人道意识培养的起点,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怎么可能要求他(她)去博爱他人呢。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培养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作为介子推的故里,又临近海龙武术学校,我校将这两项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2015年4月22日,马和乡政协会议上,乡党委、政府听取了中心校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壮大马和文化产业的提案,作为马和教育的最高学府,我们在中心校吴校长思路的带动下,抢抓机遇,充分挖掘当地“介子推”这一独特的忠孝文化资源,精心打造让师生在马和中学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的浓厚忠孝文化氛围,打造置身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琳琅满目的忠孝文化教育熏陶环境。比如设置了忠孝壁、古代历史忠孝长廊、当代道德楷模长廊、最美乡村教师长廊、新二十四孝长廊、忠孝诗词古语板块等六大主题的忠孝板块。 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将介子推生日或者清明节确定为“忠孝文化节”,举行大型参观介庙活动。开展<夸夸我村某某>演讲或征文活动,发现各村道德模范,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将介庙、介林定为青少年忠孝德育教育基地,亲子感恩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实践学习、旅游参观。并让学生写读后感、组织演讲赛、故事会。努力建设“忠孝传统文化”示范校,进行高标准规划,从校园版面,文化长廊,活动,宣传等方面全方位打造,从硬件、软件方面成系统创建,着力打造全市范围内的“忠孝文化”教育示范校

我校从去年九月份开始,与海龙武校合作,以新高度,新思路,新举措,携手开始打造武术特色校。整整一年时间,全校学生,利用每天下午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学生集体学习了一套段位拳。让马和的中学生成长过程接受武术滋养和熏陶,以武习礼,以武强身,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两名学生参加了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国家段位考试,取得了段位证书。参加了山西省“傅山杯”武术锦标赛并获得了拳术、刀术第三名、第四名的好成绩。学校着力培养了一支武术兴趣小组,一支二百人武术队汇报表演,一支教师健身操队,初步达到武术进校园,全校健身的效果。

忠国爱民,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代,我校将努力使之发扬光大,建立起更高、更博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7篇:近三年学校特色工作亮点

平河中学近三年学校特色工作

平河中学自1969年建校以来,在县委政府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遵循“创造一流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得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实施素质教育,勇于改革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办学品味,现已成为商都县小学教育的一面窗口。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引领下,积极创建书香校园,打造实效课堂。学校以学生的“兴趣活动”为载体,从而拉动学生全面发展,以“高起点、高质量、创特色”为宗旨,以“一流管理”做保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先后四次荣获县级“学校管理先进集体”,我校刚刚接受了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验收,力争把我校办成人民满意的一流学校。

一、建设校园文化宣传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边境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国门学校作为国家教育形象的对外代表,国门学校作为我国边境教育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我国的国门教育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因而,边境国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学校相比,在校园环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上更为迫切地需要传承国家、民族的特色文化。在过去的2015年里,我校充分利用我校校园地理优势为我校建立了一道160多米的校园文化宣传栏,充分体现了边境国门中学的校园文化特色。在改善办学条件、美化育人环境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大力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开展了校园民族广播操,组织学生开展了“元旦”、“五·四”等文艺展演庆祝活动。

二、积极开展学生晚饭后室外读书,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活动,让读书成为每位学生的习惯,努力培育学生人文素养,让阅读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种良好风气,我校有一道奇光,那就是每天晚饭后的校园里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学生们的朗朗书声,处处都能体现育人氛围。除此之外我校的读书角、班级文化不断更新内容,随时展示学校的读书成果和学生读书活动。每个班级精心刊出每一期黑板报、学习园地,总之,营造书香环境,共建精神家园,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呼吸着文化的空气,得到审美的启迪。

三、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劳动意识

随着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我校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生食堂后面建成了一块独立、专门的勤工俭学基地。利用这个基地,我们进行人工绿色蔬菜、瓜果种植。为学校食堂提供新鲜蔬菜,对学校环境进行绿化美化。蔬菜、瓜果成熟后,直接全部供应给学校食堂,一方面食堂降低了成本,同时又获得了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解决了学生吃菜问题;另一方面学校针对校园的绿化美化实际,栽种一些绿色植物,成长起来以后,用于美化学校环境。这样下来,节约了学校经费开支。同时,经过学生们的辛勤劳动,待蔬菜成熟后,全部供应给学校食堂,既锻炼了学生,还让学生尝到了劳动的成果,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劳动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并从中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勤工俭学在创收和培育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开扩思路、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把勤工俭学活动开展起来,持之以恒,并将它推向新的台阶,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绿春县平河中学

2016年9月3日

第8篇:学校疫情督查督导工作特色亮点材料

X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校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抓实抓好,强落实、重督导,以有力的监督保障执行,牢牢守住校园疫情防控安全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督查督导工作人员深入疫情防控一线,聚焦关键环节,开展全天候监督检查,紧盯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和职能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履职尽责情况,确保各项防控措施严格落实,为学校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实践检验,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纪律监督,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督查督导责任,全面监督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以精准、有力、有效的监督执纪问责,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注重问题解决,强化督导问责。第一时间向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反馈疫情防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与指挥部各工作组之间的协调联动,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快速整改。充分发挥督导引导作用,面向相关责任部门发布抗击疫情先进典型和防控不力受到组织处分的事例,引导党员听从组织召唤,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主动对标检视,强化责任意识。对疫情防控工作中执行不力、造成严重后果者追究责任人责任;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问责。

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监督检查。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高效履行监督职能职责,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和校党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切实盯紧抓好防控工作中的重点工作、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通过电话询问情况、查阅工作动态、实地监督查看等手段,对学生防控、校园管制、宣传引导、物资保障、卫生整治、师生返校等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和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开展“下沉式”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和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防控到位。

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重如泰山,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强化督查督导,坚持底线思维,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把好关口,守住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第9篇:学校特色、亮点

学校特色、亮点、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小班化教学成为我校工作的特色、亮点。2015年我校被定为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经过不断的探索、改善、提高,小班化教学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本着“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河沟小学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 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凸显河沟小学特色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我校始终坚持,环境优美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开春我校对校园进行绿化,能种花的地方种花,对原有的花木进行精细修剪。今年10月份学校和村上积极联系,争取村上的支持对操场裸露地域进行硬化,使师生们感到自己的学校是一个花园式的校园,环境幽雅,生活学习在这里很美很和谐。另一方面,努力创建具有特色校园文化环境。我校开学就投入到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中去。面对有限的学校资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校走廊上张贴名言警句,在操场的围墙上喷上运动的图案和标语,体现出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在这种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校的教育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探索小班教学模式,形成“河沟”特色教学

(一)对班级内课桌的摆放做了调整。

各年级根据学生的人数对课桌的摆放做了相应的变换和调整。各年级课桌的摆放都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是二人或四人一组。但课桌的摆放形式也是比较灵活的,有时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随时调整摆放的方式。总之,摆放的方式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为主交流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同时也方便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二)精心设计班级文化,增添育人氛围。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优秀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优美的班级环境建设,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教室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室是师生共创共享,灵动成长的家园,因此我们动员师生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打造自己班级的文化环境。

1、教室环境布置体现审美要求。

教室里的布置,大体都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形式上的美感,即教室的空间大小与学生人数相当,课桌椅摆放有序;二是气氛的感染,即通过花盆、书画、手工制作,名言警句、古诗词等营造出一种体现班风、班貌和相关学习要求的气氛,培育一种“小班化精神”。

2、教室布置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

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除了以上教室等设施及布置所构成的教学环境外,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学生之间交往所形成的教学氛围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创设各种教学氛围,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时常会表现出满意、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等积极的情感状态。

这一年,我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求真务实、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精心打造校园文化,不断凸显我校特色。从学校外在环境到班级文化的不断建设,成就了现在一个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今后,我校将继续保持农村小学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小班化这一亮点,走出一条创新的新路子、好路子。

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河沟小学

上一篇: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下一篇:农业行政综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