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校培训亮点总结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学校培训亮点总结(精选12篇)

社区学校培训亮点总结 篇1

——成校建设工作开展及各类培训的特色与亮点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近年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市、县教育局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下,以乡镇成校标准化建设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多层次教育,打造现代的农民队伍,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采取“联合办学,灵活培训;突出特色,基地示范”的办学方式,全方位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活动,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成为了本地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加大建设,打造温馨育人环境。

学校位于***城区西郊,是***商业中心地段,北边是***中心菜场,东边是民房,南边是天立商业街和35省道,西边是街面并紧靠***中心小学和镇政府,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布局合理共占地2754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校园校舍建筑成大“回”字形,中间是花坛。且根据实际进行充分绿化、美化,且花草具有季节特色,校园环境幽雅。有专用培训教室1个,多功能教室1个,并配有图书阅览室、展览室、会议室等。多年来***政府投资大量资金增添设备,为***成人文化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着眼规范,改善学校管理质态

1、师资管理:学校有一支专兼结合、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资管理队伍。学校有校务委员会成员9人,教职员工18人。学校校长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突出的协调能力和工作能力,并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有思想、有抱负、敢于开拓创新的***中心小学校长兼任。有4名专职教师,且聘任镇农技站站长张月仙、镇林技站站长徐卫明、镇老年协会会长王焕树等14位同志为成人文化技术兼职教师。教师们都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教育科研和科技推广能力。校务委员会定在每年的2月中旬、6月底、9月初、12月底召开例会,解决学校建设和教育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专、兼职教师在教育、引导村民参加各项有益活动和培训,增强民众文明建设和素质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2、制度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建立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学员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制度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制定了《学员守则》、《图书室开放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计算机室开放制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等并严格执行。为保证制度的落实,邀请各村的主要干部和老干部参与学校管理与联络,在培训过程中,这些村干部和村老干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9月我们都在各社区开展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画廊、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重大意义,街道每年都对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3、教学管理:对各类教学各种环节建立指导、评价制度,各类培训都写有教学计划、课程表、时间表,并有点名册及学籍档案等。档案规范装订后,放入档案柜由专人保管。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要点、每周工作安排、重大活动组织等,都是及早谋划,有序实施,及时检查交流,记录在案,留痕累积,促使教师努力实现教学规范化。

4、经费管理:学校有稳定的教育经费来源,有专门的《经费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公开透明,资金全部用于学校的日常开支,经常性事业经费已达到镇人均2.4元以上。

三、因地制宜,紧抓学校办学重点

学校以“推进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全镇农民素质为目的,紧紧围绕“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培训主旋律,不断创新培训机制,时时营造“学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教有所依,学有所得”的学习环境。

(一)依托政府农业科技示范园,学以致用

学校依托政府“台湾农民创业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引导广大新型农民自觉自愿地进行科技学习。创业园区作为2011年浙江省农业现场会的会场,有先进的大棚种植设备,里面蔬菜、花卉,新品种、新技术等一目了然,实例鲜活,学习直观,可以直接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农民易于接受。将农民培训与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培训效益。

其次,对现有的农函大、农村合作社和老年活动中心相关资源进一步挖掘,综合利用他们的资源,根据需要添置设备和办公用房。***中心小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目前与绿盈合作社、农函大联合办学,资源整合,互惠互利。

(二)推广绿色植保理念,送教下乡

从近年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外部市场情况来看,推广绿色植保理念,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很有必要的。既能确保农产品打开销路、站稳市场,又能增加农户收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环境。

我校本着“灵活培训”的原则,让教学教有所依、学有所得,我们把教学点设到了田间地头,选择技术成熟的农业实践基地合作,建立我们的培训基地。首先在各村委会有效地开展宣传培训,使保护环境、科学合理用药等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开展病虫害检测、农药使用的学习,聘请农技站专家深入各村的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使农民朋友们真正掌握种植绿色农产品的科学新技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功能优势,为农民致富开辟新天地。目前我们已经建立大棚种植培训基地、果木栽培培训基地等。

(三)务实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业务

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及各类安全知识培训,形式多样,重点突出。例如:2013年一年就举办了“双证培训班”;杨梅栽培与管理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812人;绿色稻米栽培与管理培训班9期,培训人数884人;大棚种植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454人;禽畜养殖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人数348人;土豆栽培与管理培训班 4期,培训人数426人;还有农村妇女健康知识培训班,外来民工安全、法律、道德培训班等。

四、凸显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成效

(一)抓规范,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绝大多数合作社还处在初始阶段,存在运行不规范,管理人才匮乏、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其健康发展,认真做好服务“三农”,我校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培训班。

培训班聘请***农业局农技站张月仙等教师来上课,开设了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农产品安全知识技术信息、政策法律法规、行业道德等课程。经过培训,一批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在***崛起。其中以“***绿盈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典型,该社将全镇27个行政村中的种粮散户和农村低收入农户吸收入社,全社拥有工商注册社员169户,带动社员2347户,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种植优质晚稻面积达6091.93亩,2011年度出售国家储备粮100多吨,繁荣市场商品粮200多吨,深受社员的欢迎。合作社于2006年被评为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的理事长张桂芳也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农函大优秀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农村科技示范户”等荣誉。学校以“绿盈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示范点,聘请张桂芳为指导师,对全镇的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辐射。到目前为止,我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8家,各合作社都注册了商标、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8家正在筹备申报中。规范化合作社的创建为促进全镇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二)树品牌,搞好绿色杨梅种植。

杨梅是***农业发展项目重要产业之一,现有杨梅近10000多亩,我校把种植绿色杨梅培训作为特色品牌建设项目,组织果农开展技术培训,邀请果木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组织果农召开现场交流会,学习种植技术。近三年共组织培训24期,培训人数达2300多人。还积极帮助果农成立了“佳仙杨梅合作社”等,通过合作社专业组织,建立畅通的信息和销售渠道,提高果农经济效益。果农平均年收入在10-30万元。学校对农民种植杨梅进行全程服务,帮助果农解决技术难题,使杨梅树真正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三)勤推广,将教学成果辐射到周边乡镇。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训和农业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一个重要基地,我校不仅积极协助本地农民走科学致富的道路,组织集结社会各界力量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也真诚地将本镇的教学成果和实践经验与兄弟乡镇共同交流与分享。学校办公室常年都设有指导和咨询中心,接受来自各方的问题和意见。此外,每年春耕春种、杨梅生长季节,我们都会举办农技知识交流推广会,邀请其他乡镇参与,既将本镇好的项目推广出去,同时也可倾听其他乡镇的良好建议,互相指导,共同进步。目前以张桂芳为首的“***绿盈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绿色水稻种植和销售方面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其他许多乡镇农民竞相学习的榜样。

多年来,我们根据社会需求,相应地举办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班,有业余短期教学班,如深入到田头塘边讲解示范的村委会培训班;也有各种类型的技术讲座,使培训项目的选择能更有针对性和有的放矢。近三年,我校共开展各类培训班59个,参加学习达5000人次,年培训面达36.4%,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劳动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持。

五、正视不足,寻找学校进步的突破点

1、师资力量单薄,新型专业人才紧缺。学校教师离“专业化、知识化”要求相差较远,他们不是“一专多能”而是身兼数职,负担沉重。培训内容相对单调,对一些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培训项目难以有序有效开展。

2、学校建设专项经费不足,欠缺政策扶持。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不足,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制约了农民实用技术的学习和推广。

通过总结,看到成绩,看到汗水和勤奋换来的成果,我们充满信心;找出不足,找出与兄弟学校比存在的差距,我们需要奋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承前启后,发扬成绩,一如既往,认真工作,不畏艰险,负重拼搏,争创新的业绩。

社区学校培训亮点总结 篇2

体育舞蹈, 又称“国际标准舞”, 由社交舞转化而来, 是体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体育舞蹈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 其中拉丁舞又分为伦巴舞、恰恰恰、牛仔舞、桑巴舞、斗牛舞五种。摩登舞又分为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五种。

1.1 拉丁舞

伦巴舞 (Rumba) , 起源于古巴, 音乐缠绵、舞姿柔美, 舞步动作婀娜款摆。恰恰恰 (Cha cha) , 活泼、热烈、俏皮。桑巴舞 (Samba) , 起源于巴西, 欢快、激昂、奔放。斗牛舞 (Pase doble) , 起源于法国, 发展与西班牙, 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牛仔舞 (Jive) , 起源于美国, 音乐欢快、舞台风趣、不发货破轻盈。

1.2 摩登舞

华尔兹 (Waltz) , 起源于奥地利民间舞, 舞曲优美、柔和, 旋律优美抒情舞姿雍容华贵。探戈舞 (Ttango) , 起源于非洲, 流行于欧美, 舞姿优雅洒脱、挺拔, 舞步豪放健美。狐步舞 (Fox trot) , 舞步平稳、自由悠闲、动作流畅、行云流水, 音乐优雅、恬静、婉柔流利舞步轻盈洒脱, 跳起来欢快淋漓。快步舞 (Galop) , 轻快、灵巧、轻松、欢快、活泼, 舞步轻盈跳跃, 充满青春活力。维也纳华尔兹 (Viennese Waltz) 舞曲旋律优美抒情, 舞步起伏连绵, 舞姿华丽典雅。

2 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 是整个社区的精神依托, 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社区中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 有利于社区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增强群众之间的感情, 使群众相互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得到很好增强, 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同时丰富社区人们休闲时间, 使人们在社区中学习到各种爱好和技能。

3 开展社区体育舞蹈培训学校的必要性

3.1 体育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育舞蹈的学习没有任何限制, 不分年龄、性别, 老少皆宜, 再加之本身就是由双人搭档表演, 直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体育舞蹈起源深渊, 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进一步提升参与者的文化素养, 建立高雅的风度, 体会尊重、信任、团结。体育舞蹈的音乐大多欢快、轻松, 在现在人们工作学习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给与最大的身心放松。学习体育舞蹈, 掌握一门舞蹈技术, 在现在多彩的社会文化中多了一份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体育舞蹈既是体育又是舞蹈, 它可以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成为锻炼身体、远离亚健康的好方法。加拿大学者利格曾经对22名女大学生进行过测, 连跳3支牛仔舞, 时间2 min, 最高心率可达210次/分, 最低心率为187次/分。又将参加舞会的男、女作为测试对象, 每跳15 min迪斯科舞的吸氧量, 男为31.21 kg/min, 女为28.11 kg/min, 分别相当于最大耗氧量的60%~70%。体育舞蹈也可以作为一门艺术课程, 使人们在艺术的海洋里陶冶情操, 作为排除压力、放松心情的不二选择。

3.2 儿童体育舞蹈爱好者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 生活质量的不断增强, 家长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要求明显提高, 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 更甚者希望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 可以有2~3种技能, 在这缤纷的现代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加上“二孩”政策的开放, 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体育舞蹈作为他们的“一技之长”, 使孩子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又进行了体育锻炼, 虽然现在每个地区都有许多的体育舞蹈培训学校, 但是很多孩子依然面临学习路途远的问题, 大部分家长也是本着“就近原则”来为孩子选择课余培训项目, 很多因为路途远并且没时间接送而放弃孩子所喜爱的舞蹈培训。所以在自己的社区里就可以学到正规的体育舞蹈学习是家长和孩子所希望的。

3.3 青年体育舞蹈爱好者的需求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大力大, 许多的年轻人希望在工作之余的休闲时间感受艺术带来心灵上的洗礼, 更是希望能够可以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 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而且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员希望在公司活动中一展自己除工作能力外的其他技能, 所以在体育舞蹈的爱好者里青年人的比重也有大幅提升。无论是想保持身材或者是想陶冶情操再或者是想增加更多的人际交往的职场人, 还是想产后恢复身材、提升自我修养的辣妈, 他们都希望可以在自家的社区里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 这样既可以因为路途近步行前往, 又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回到家中, 不用在路上花费太多时间, 也能充分照顾好家庭和自己, 做到两不误。

3.4 中、老年体育舞蹈爱好者的需求

近年来中老年跳舞盛行于各大广场,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朋友也希望自己可以和众多同伴一起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既可以跳舞又能锻炼身体, 跳的舞中就不乏有体育舞蹈, 但是广场上跳舞也有局限性, 每逢赶上刮风、下雨等天气, 大家就无法进行自己热爱的舞蹈, 在跳舞的人群中有很多人希望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毫无顾虑学习舞蹈的爱好者, 在社区的体育舞蹈学校中跳舞, 既能接受到正规舞蹈教育, 又可以不受天气的左右, 同时还使儿女放心父母的安全, 一举多得。

4 结语

体育舞蹈作为新兴的、深受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应广泛服务于大众, 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舞蹈的学习当中来, 在社区内开设体育舞蹈培训学校使人们更好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知识, 节约学习往返时间, 学习环境更加安全, 在高楼林立生活快节奏的城市里, 使邻里更加和睦相处、更加互相友爱。

摘要: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与艺术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体育运动, 将音乐、舞蹈、服装和形体美等融为一体, 具有较高的锻炼身体价值和极强的娱乐交际功能, 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体育舞蹈自引进以来, 深受市民的喜爱, 很快在社会生根发芽, 不仅参与人数众多, 而且覆盖面广, 再加上“二孩”政策的开放, 这对社区体育舞蹈培训学校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目前我国每个城市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体育舞蹈培训学校, 但因受到多方面条件的显示, 目前该运动在社区全面普及尚有难度, 为贯彻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 》精神, 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促进体育舞蹈事业的健康发展, 增强社区文化建设, 该文对为何要开展体育舞蹈培训学校, 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体育舞蹈,社区文化,培训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东礼.体育舞蹈对促进武汉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9.

[2]袁晟慧.体育舞蹈在上海市社区体育中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 2009.

[3]张玉贤.武汉市社区体育舞蹈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冯颜.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 2014.

[5]于会.我国部分城市中老年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7.

[6]刘庆龙, 冯杰.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5) :19-24.

“社区俱乐部”凸显亮点 篇3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我国众多的社区自然形态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住房商品化已经使从前熟悉的邻里关系,被陌生的“公众”化的邻里关系所取代。越来越多不相识的人住在一起,彼此没有来往,社区公共生活的参与度不高,社区的认同感较低,这导致社区居民之间乃至驻区单位与社区之间形成了不相往来的隔离态。

而历山名郡社区与驻区单位联合组建“社区俱乐部”,推开了原先封闭的大门,打破了条条块块管理中一堵堵的隐性墙,让这些单位的资源在公共平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了社区一家亲的和谐氛围。驻区20多家单位加入“社区俱乐部”后,它们对社区群众推出了33项免费公益服务,涉及医疗、教育、法律咨询等多个领域。

针对这种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新形式,有关社区研究专家认为,通过社区、驻区单位、公众共同参与的俱乐部形式,打造三方良性互动的平台,建立起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既促进了社区和谐,又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种模式不失为社会管理的一种有益探索。其实,近年来,一些城市的社区也在积极探索管理与服务的创新,让社区管理回归“社会本位”,同样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只是它们的创新模式与济南市历山名郡社区组建俱乐部不同而已。

像北京市东城区,就曾试点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这种新颖的管理方式使胡同里、街坊间居民的事情,不出“格”就能解决。东城区的各社区被划分为2~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相应人员: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司法工作者等。“网格化”管理直接将管理和服务职能融入社区网格之中,使社区与群众形成了一个交流畅通的渠道。专业人士评论说,这是一种创新型的社区精细化管理方式。在德国、美国等一些国家,社区居民之间相互来往频繁,因为他们的社区组织本身就是由社区成员所组建,他们在社区里实现自己监督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当然,社区管理与服务可以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新形式,但用大家的力量来服务大家,应该是社区做好服务工作的一个新思路。社区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服务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实现对群众多方面的服务,可以说是一种破解社区建设和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学校亮点及特色工作总结 篇4

西 宁 八 中

创建学校特色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它能有效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和力量,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同时,也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教育和氛围,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促使学生身心和学习各方面健康成长和进步。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和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特色,初步形成了以本地文化资源为依托,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学校特色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十分钟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十分钟思想教育”是颇具我校特色的德育活动。学校规定每天下午1:50——2:00为十分钟思想教育时间,这段时间既是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进行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间,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学校秉承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举办“主体型、互动式、体验化”的班级德育活动,并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重点,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德育“活”起来、“动”起来。每天的教育内容不同,这样,在我校每天都有养成教育的内容,使10分钟思想教育成为我校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特色项目。

具体内容为:

(二)《心桥》成为家校联系的纽带,教育的新举措。

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联系工作,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制定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心桥》联系本实现家校信息沟通与思想。规定每

1周交流一次,家长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将学生在校在家情况进行通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双方对学生写上激励性语言。交流工作已在师生、家校之间架起了一道心灵、情感和行动相互交流、比才相依的彩虹。增进了了解与理解,加强了友谊,实现了教育孩子的共同愿望。

(三)梯队培养计划,形成教师成长链——教师定位培养的实施。在成功教师的打造中,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学校发展的结合,学校在结合教师自订的三年发展目标基础上,为每位教师量身定进行培养,让每位教师知道我该往哪里走,怎么走。

1、新教师——三“入”培养,帮助成长。我们对新分配教师和调进的教师,从师德修养、学校教科研工作、教育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培训,通过沙龙互动、座谈、讲述故事的形式,让每一位新教师先“入格”再“入门”争取早日“入道”,在平实而又鲜活的生动事例中感受到博爱教师的智慧和职业的幸福。

2、青年教师——目标明晰,以赛促培。为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每年都进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这种以赛代培,以赛促培的方式,为他们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实践的平台、研讨的平台、展示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舞台让青年教师能够成长得更好,成长得更快。

3、经验教师——分类推荐,经验共享。为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教学一线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学校还定期开展优

秀教师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优秀教师教学特色展示会,使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形成、完善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特色。

4、顶尖教师——个性舞台,特长展示对于学校的特级后备教师,我们着力打造,搭建平台,充分展示教师的优势,比如举行了付永华个人绘画展,王乃菊个人教学风格研讨等,让这些成熟的教师有更多的空间和舞台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提高知名度,为这些教师真正成为博爱名师提供绿色通道。

(四)西宁八中小班化“35+10”课堂教学模式和“六个十”教学常规要求。

本年初,学校教务处、教研室根据《西宁八中小班化教育》课题(二期)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35+10”课堂教学模式(“35+10”即35分钟授课,至少10分钟课堂检测)、“六个十”(一节课10人次提问或回答问题,10人作业检查,10人次课堂展示,10分钟课堂练习,课后10人作业面批,10人次学习辅导)教学要求,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务处、教研室首先组织部分教师对“35+10”课堂教学模式、“六个十”教学要求的可操作性进行论证讨论,并由赵杰、丁建芳等老师上了研讨课,对于两个课例,各教研组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并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措施,自此,“35+10”课堂教学模式、“六个十”教学要求在我校全面推开。2011年中考,证明了我们决策和教学改革方向和方法的正确性,学校顺利完成了课题既定的发展目标。

(五)地区中小学联动,共同提高。

为解决《西宁八中小班化教育》课题(二期)的要求中 “我校学生全部学习任务需在学校完成”的问题,学校班子又与南川地区两所小学联合开展学区教研,开展《运用“国粹”资源,提升师生综合素养》课题研究,课题开展工作对几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我校七年级新生生源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

(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长期以来一直立足于师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不但对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进行改善,还着力重塑了校园文化。自2008年起,着力开展“书香校园”特色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构建魅力校园,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格魅力。先后制作了以“知识、青春、成长、重生、启航、进取”和“大美青海”为主题的文化墙,制作了教学楼学生美术作品为主的艺术楼道,利用长廊展板和宣传栏,大力营造书香氛围。为了确保师生读书活动的实效性,专门开设了“早读”和“午间诵读”课,鼓励“师生共读”、“班子成员共读”,旨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创建学习型校园。

一草一木散发着勃勃的生气,一字一画折射出文明的光芒,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棵小草会微笑,让每一缕阳光都灿烂,让每一颗心灵都闪光;环境育人,真情感人,形象塑人,这是八中教育者独具匠心的睿智,也是八中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社区学校培训亮点总结 篇5

培训的说明报告

为了使社区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根据调查到的家教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实际情况,制订了《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工作计划》,实施点名签到制度和学期考评制度。并对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人员进行了分工,做到了分工落实,职责明确,努力提高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实效。

一、建立基地

我校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把多媒体教室作为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活动基地,并为家长学校学员提供了学习条件。

二、提供资源

我校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推荐《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培训》等相关的书籍、杂志,给家长提供了资源共享和及时交流的平台。

三、开展系列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最新理念。针对社区家长家庭教育理论、经验缺乏的特点,我校有计划地举办了系列讲座,向社区家长系统地传授生理学、心理学、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基本知识。家长学校各年级的主讲教师在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家庭教育的内容,使家长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同步。由学校统一组织布置,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计划,把教学内容分解到各级部,各级部再分解到各学期、月份。根据需要召开,由班主任主讲,也安排有关任课教师讲课。讲座从内容上分三种:一种是系列专题讲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特点安排内容。第二种是名家讲学。聘请名家讲学的目的是使家长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解答家庭教育中的疑难问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种是家长介绍经验。每一次专题讲座后,安排部分家长把在家教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家教经验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指导家长把学到的家教知识灵活运用于家教实践中,使家长总结的好经验得到及时推广,而且提高了家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们请家长到校和孩子一起听任课教师的课,一起评课,一起参与讨论学校、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并发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表,及时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发展。

四、组织研讨

家长们就“如何大手拉小手,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中遇到的困难”“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互相学习、平等交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家长们自由畅谈,各抒己见,既增进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促进了家长们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家教质量。

五、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形成孩子、家长、教师三方的有效互动。

1.我校组织家长参与了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使家长巩固“共同教育孩子”的观念。教师节邀请家长参加座谈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家长参加学生的活动课,有利于使家长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还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

2.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家长对参加各项活动的热情。

3.广泛的交流增强了教育合力,总结了宝贵的家教经验。加强教师和家长个体之间的交流是增加学校——家庭教育合力的重要手段。我校具体做法是:以家访为主,辅之以“家长接待日”等方式。班主任在家访时,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接受家庭教育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组织学生家庭中每一位成员密切配合,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凉州区五和镇九年制学校

二零一八年六月二十日

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

培训的说明报告

参加社区培训心得总结 篇6

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大到婚丧嫁娶城市建设,小到衣食住行邻里和睦,关系到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政策意识、稳定意识、创新意识与团队意识,全心全意恪尽职守满足群众核力的利益诉求与服务诉求。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区,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社区管理的规律、不断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健全党组织的领导、倡导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新格局,建立制度,形成氛围,凝聚人心,稳定群众。社区工作应坚持着眼小处、落到实处,推动文明服务、满意服务,大力倡导并组织落实对帮扶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扶,着力解决低保家庭、单亲家庭、病残人等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加强环卫治安志愿服务,为社区环境卫生、安全稳定提供有效保障。

三、社区工作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

通过**市民政局**主任与**街道***副主任的详细讲解,我了解到,社区是指据尊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主城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社区中有基层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协商议事委员会、志愿者协会等各种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社区“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明确了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内各种组织的核心,只有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党员志愿者积极性把温暖送到居民心坎,大力领导、协调、支持、保证社区内各种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能、发挥作用,才能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协调一致的发展,更好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通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系统有效地培训,让我深刻意识到,要想做好一名让上级领导放心、让辖区居民满意的优秀社区工作者、一名合格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兼社区主任,必须坚持在做事中做人、在锤炼中进取、在平凡孕育伟大、在奉献谱写人生,做到团结班子、联系群众,敞开社区服务之门,共同创建和谐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家园!

社区培训心得总结篇三

总共六课时的培训课程在上周结束了,在整个培训中我学到了包括社交礼仪、团队精神、做好社区慈善等许多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

首先,在社交礼仪方面,原先我认为在工作当中只要问声你好、谢谢、再见就可以,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这一课,让我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在社区工作中良好的社交礼仪更是必不可少,所以应该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我们社区工作者的礼仪修养,培养我们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区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其次,是在团队精神方面。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譬如,我们社区在采集人口信息的工作中,大家面临人员少,时间紧,缺少办公设备、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多的是交流经验,团结协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期做到录入的准确、全面。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也更好地扎实了社区基础工作。可见,在社区工作中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最后,是如何做好社区慈善工作方面。社区有各种人才,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对社区慈善事业、社区公益乃至社区建设,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在社区要为百姓搭起一座爱心桥梁,方便人们随时把不用的物资捐助给需要的人,让公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习惯,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慈善不仅仅是出钱,还有志愿者也是慈善的行为,在这次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中也迸发出志愿者的热情,奥运会志愿者超过了100万,地震灾区救灾志愿者超过了300多万。通过培训使我懂得了,捐赠万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钱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同样是慈善。无论企业精英,还是社会公民,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人人参与慈善,人人皆可慈善。”让我们都来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分享慈善带来的快乐。

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社区工作不再是鸡毛蒜皮,社区工作者也不再是简单的“居委会大妈”。新时代的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工作能力,能够应对处理各种繁琐但重要的问题。因此,像这样全方面的培训,我们社区工作者非常受用,让我们能够纠正错误,完善自己。

社区干部培训思想总结 篇7

前不久,在《知音》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下岗母亲为了给上高三的儿子治病跑遍了全国的各大医院,最后医院诊断出她儿子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又称不死的癌症)。就在这位母亲万般绝望的时候,有位老中医告诉她一个秘方说:“每天给孩子喝400毫克新鲜的鹿茸血可以缓解孩子的病痛”。可是每400毫克的鹿茸血就要4000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母亲在名贵中药店买了几次,就再无经济能力给孩子买起鹿茸血了。后来她又听说:“鹿的浑身都是宝,如果办个养鹿厂既可以让孩子喝新鲜的鹿茸血,又可以通过销售鹿产品来创造效益”。就这样这位母亲毅然决然卖掉自己的房子,连借带贷筹措了60多万元,在郊外的荒山上办起了养鹿场,起初很艰难,但母亲的坚强感动了孩子也感动了很多人,在母亲的坚持下鹿场渐渐有了生机。一年后,当孩子第一次喝下母亲养的小鹿产出的鹿茸血时,他流出了比疾病缠身还要痛苦的泪水,是母爱的执着和生命的渴望牵引着他走向希望。休学一年后,这位18岁的孩子通过自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他理想的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向母亲和神鹿跪拜,是母亲和她的一群神鹿挽救了他的生命。最终,他的脊背完全挺直了。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谁挺直了我的脊梁—母亲和她的一群神鹿》。

这个故事令人感动,因为感动、我牢牢记住了这位母亲和她的故事。就在看完这个故事没几天,我下社区与社区计生专干沟通困难家庭救助问题时,遇到一个相似的例子:社区有位居民的孩子患强直性脊柱炎已经了,社区专干将她列入此次救助申报名单,虽然她的相关证件并不齐全,但由于情况特殊,我们同意她补办相关证件并作为街道计生协会困难救助的特例上报人口委,希望在政策上能给予帮助。我告诉她这个故事并把书给她,看对她能否有所帮助缓解孩子的病情。3月17日,这位母亲告诉我她给孩子办了二级残疾证,并与书中的主人公取得了联系,打算借个轮椅3月底推着孩子到北京去看病。她说孩子已经20岁了,一直弯着脊背无法走路,顺便四处转转,给孩子留个纪念。我告诉她可以找残联专干,看这种情况是否可以申请政府补贴的轮椅,这样用起来会方便些。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契机,我们的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缩影,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寻常小事,我们就是这样工作和学习的。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虽小,但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对于全局来说可能是小事,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有时我们要像妻子、母亲、孩子一样处理身边包罗万象的事物,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像一个政策宣传员、信息情报员,应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环节,所以人们常常称我们为“小巷总理”。

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还有什么岗位和工作能为我提供这样的经历,能让我深入基层扎扎实实为老百姓服务。我曾经埋怨过自己的命运为何如此多舛,生在农村伏在基层。但通过实际工作使我的想法渐渐发生了改变,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互助友爱的大家庭感到自豪,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幸福,为自己每天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多办一个证、多向居民解答一些疑惑感到开心,更为自己拥有一颗能懂得理解和帮助别人的诚心而感到快乐。

经过在基层锻炼的这段时间,我最大的体会是:能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平凡的岗位做起,从为居民服务的件件小事、点点滴滴做起,用自己的热情、汗水和辛勤来关注民生,服务居民。给居民露一张和气的笑脸,送一个亲切的问候,给一个满意的答复,给困难家庭解决一个生计问题,化解一个居民反映的难点问题,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街道社区工作者平凡的快乐。通过街道社区这个小窗口,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平等互助、诚实守信和温馨便民的服务理念,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将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居民群众享受到优惠的政策,这些都使我感受到做为一个社区工作者的自豪。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饱满的激情,扎实的作风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为推进街道社区工作的长足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村(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总结 篇8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成为****社区队伍中的一员。怀着对社区的好奇心,对社区工作的热情,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对一名新上岗的员工来说,有情况需要去熟悉、去完成,所幸街道给了我一次宝贵的机会。***10月份组织了为期15天的培训。培训虽很短,但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有社区建设及社会管理基础知识、优抚政策、社会救助知识、新《社会保险法》解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现场庭审以案说法、妇女维权工作、公文写作、新闻报道、党员管理、党建示范点和党建品牌建设。结束后还展开发分组讨论总结。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同时此培训也为我提高自身素质打下来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培训仪式上街道领导的讲话,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意义,学习的目的,接下来的培训中,社区建设及社会管理基础知识让我们了解了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发挥社区、社工、社团的作用,其中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优抚政策更加让我们清楚知道优抚工作的对象及办理的简单流程;新《社会保险法》解读中使我们了解到了《社会保险法》的基本框架、适用范围,基本条例,内容详细及明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使我们对法律法规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场庭审以案说法更是将让我们真实见到了庭审状况,结束后的解读及讲解为庭审及法规补充了知识。妇女维权及早教让我们知道维权工作定位及法律法规知识,早教培训课堂中让我们对早教的重要性、概念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公文写作及新闻报道更是对此类报道格式及内容上有了新的认识。等等内容都是我们工作中所要全面了解的知识。

结合自身现从事的社区工作,我的感触更深,目前我在社区主要从事民政方面的工作,民政工作主要是落实政府对社区贫困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军烈属的关心,认真做好低保家庭、城市解困家庭、贫困大学生家庭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社区的弱势群体:老人、低保人群、残疾人士,这些人都是需要社会的照顾,心理素质极不平稳,需要经常性的关心,解除或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维护其各种合法权益。在工作中我也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走访过几家低保户,看着那些居民内心中把我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向我们诉说自己的烦恼,把家中的事,心里的话,有时与家里人都不能说的话却对我们畅谈,我的内心充满自豪感。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时刻装这老百姓,以特别的爱心,真挚的热心、强烈的责任心,扎扎实实工作,把党和政府对人居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传递给老百姓,切实地为老百姓分忧,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感觉我们这个工作虽平凡但又不简单,虽繁琐但内心很充实。

学校社区共建文明总结 篇9

密溪中心小学校

一、学校社区文化共建思路与目标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方面奠定基础,使他们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社会化。社区文化的建设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双向交流为对象,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并通过发挥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的重要途径,由此,我们确立了共建思路和目标。

思路:以生为本、立足学校、校区联手、自主互动、共建共享、合作发展。

目标:共建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网络,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培养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

二、学校社区文化共建的特点

开展以学校、社区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互动,使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社区的空间和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真正体现了“全社会关心孩子”。社区文化共建以社区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具有以下特点:

在性质上,它具有社会性;学生是在一个相对学校更加广阔的“小社会”里参加活动,参与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和社区有关单位、居民。

在形式上,它具有开放性;把学校内部的教育转变为面向社会的教育,让学生走出校门,在更加开放的大课堂中接受教育。

在教育途径上,它具有多元性;改变学校内部系统原来教育的单一性,转变为学校和社区(包括家庭)多元的教育。

在教育方法上,它具有实践性;社区相对学校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它能够容纳并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活动场所和内容。

三、开展共建活动取得的效果:

1、我们学校由少先队提头,开展“尊老、敬老、爱老”的感恩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给老人洗脚、捶背、读报、表演节目、陪老人谈心的活动,得到了社区老人们的一致称赞。

2、我们开展共建卫生社区的活动。社区协助学校教育学生在社区不乱丢乱拉乱写,学校协助社区打扫卫和清理牛皮癣等。学校和社区领导经常一起协商社区卫生整治问题,社区长期干净整洁。

3、社区文化进入校园,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请社区知名人土到学校为学生献爱心,和孩子共度“六一”。学校庆祝大会向社区居民开放,共庆“六一”。场上王四哥为每个学生送面包一个,其它有送钱托学校为学生买糖果,书包等。

4、社区和学校共同开展文体活动,学校派教师指导社区坝坝舞,学校和社区共同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学校幼儿教师邓光莲,施小菊利用节假日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坝坝舞,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5、组织师生为社区办板报,写春联等。

6、社区“五老”,走进校园挥洒余热:由社区牵头邀请老专家为家长、学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展青少年德育活动。2014年家长会,社区居民刘心民到校向全校师生作家庭教育报告,受到家长好评。我校还经常让社区的家长代表随时到校检查学校食堂营养餐情况,及时给学校提意见,如场上的刘清明、陈独手等就多次到学校暗查,给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社区亮点工作(推荐) 篇10

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主要抓以下几点工作:

1、将社区党建“特色支部”工作,更加落到实处。为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我们深挖党员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特点及特长,我们组建了两支“特色”支部队伍,分别是“夕阳红”支部和“邻里和谐”支部。

我社区退休及老龄党员居多,他们退休在家后继续发挥余热,参与义务奉献,分别参加了环保、义工、巡逻等自愿者队伍,为建设和谐社区奉献出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通过他们自身模范作用,带动了周围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从而使我社区形成了大家共建共荣的和谐局面。我社区一直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谁家闹矛盾了,他们准会出现帮助解决;邻里纠纷,他们也会来化解矛盾;谁家生活有困难他们也会主动伸出援手,这就是我社区组建的“邻里和谐”特色支部成员们的日常工作。通过这支队伍,我们更能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我们的工作和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焦点和突出问题。

2、将社区义务维修队做强、做细:扩大义务维修队的人员及服务范围,在原有为低保及低保边缘人员服务的基础上,现将空巢老人、残疾人及生活困难居民列为服务对象。谁家下水道堵了、自来水水龙头坏了,电源开关、插座失灵

及门窗破损等情况,义务维修队员都会向社区及时反映并尽快维修。把义务维修队员做为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和通达民意的“窗口”。

学校与社区共建活动总结 篇11

在学校社区共建工作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努力下,我校的学校社区共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家校共建、企校共建为主体的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工作进展顺利,为了今后更好的落实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工作目标,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徐州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特作总结如下:

一、社校共建工作取得突破

1、社校双方领导高度重视,社校共建达成共识。我校一直把创建文明学校、打造和谐校园与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结合起来,连续两年社区内各单位都来我校和师生一起联欢。湖滨派出所在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我们还邀请了派出所、消防队的指导员到学校为师生作“关爱教育”报告,与师生座谈工作、学习情况,宣传法律法规及消防知识,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

二、家校共建工作深得民心

家校共建是学校社区共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切学校与家长关系、形成家校育人的重要途径。首先,我们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教学教育情况,虚心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的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近距离的与他们沟通家庭教育的话题,帮助并指导他们对子女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家校共建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家长和社会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其次,积极组织家长会,提升了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生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我校针对很多家长出外打工或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现状,各班主任精心准备讲话资料,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真心实意地坐下来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当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解开了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死结,让他们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重新认识了自己在子女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日后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还与社区结成了友好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到空巢老人家中为老年人整理卫生,陪老年人聊天,向他们介绍学校生活中的趣闻轶事,使学生养成了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习惯,赢得了社区领导和老人们的好评。

社区学校年度工作总结 篇12

一、建立机制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教育的发展,推进街道学习型社区的建设,3月29日四平路街道社教办顺利召开了信息联络员第一次工作例会。本次会议旨在组织各科室的信息联络员积极参与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中,各科室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学习、同心协力,共同携手做好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

二、精心准备真心服务

1、为积极贯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服务宗旨,不断延伸教育服务的外延,主动打开教育大门对接社区,根据教育局要求,4月28日四平路街道成功举办了“杨浦区20教育便民服务”。本次“教育便民服务”咨询活动,共设“招生考试”、“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和“进城务工人员就迁子女就学”四个板块,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的分别是来自杨浦高级中学、铁岭中学、杨浦初级、打一小学、同济小学的教导处主任以及打虎山路幼儿园的两位园长。本次教育便民服务咨询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半小时,但是传送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为居民们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他们所关心的教育问题,解答了他们心中的疑惑,深受居民的好评和欢迎。

2、充分发挥“环同济四平社区教育联盟”功能。做好暑期“学 1

习之夏”系列活动,共同举办暑期影评读书诗歌吟诵原创评比展示活动。 3、9月27日,四平路社区街道在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举办了“街道庆祝第29届教师节暨环同济四平社区教育联盟成立一周年活动”。联盟内的各学校积极参与此次庆祝活动,精心准备了节目,其中有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朗诵、杨浦高级的竹笛三重奏、杨浦初级的欢乐鼓等节目,充分展示了教师和学生的风采。各学校还用展板展示了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4、10月18日在杨浦初级中学开展了环同济四平教育联盟科技创意大赛。联盟内的9所院校选送了50余件作品参加了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在老师的指导下,或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进行科技小制作,作品中有杨浦区高级中学的《利用地铁闸机发电模型》、有二师附小的《环保自行车》、有打一民办的《智能感应健康笔袋》,还有让不起眼的废旧物品换新颜,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栩栩如生,令人惊叹!通过此次活动展示了集团内学生的创意思维,使学生想像能力得到了拓展,科技意识得到了激发,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实践锻炼。

三、做好”双十双百”和学习节工作

1、建立高校社区教育合作项目创新基地。联系同济大学学生社团与8个居民学习点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鞍一2、鞍山三村、鞍山四村2、鞍山五村、密云、同济、同绿、金安),居民学习点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大学生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帮教助学、学习指导等活

动。

2、切实做好五类学习型团队建设,共成立了22个学习型团队,按照区学习办的要求,团队负责人认真填写了创建手册,其中《心海小筑》团队负责人参加了市里举办的两天培训并顺利结业。21个居民学习点能按时按质完成学习点的工作手册填写。

3、举办第七届学习节。11月8日在同济联合广场举办四平路街道第七届学习节暨同济大学“艺术节”进社区活动,借第七届学习节的契机,坚持以“校区为源泉,以园区为载体、以社区为平台”的理念,以首届“市民文化节”为平台,以“同济艺术节”为载体,全方位、深化“三区联动”的机制,促进知识与文化的融合、知识与生活的融合。

三、老年大学精彩纷呈多次接受参观、采访和督政

1、3月12日,四平路街道积极组织社区居民接受教育电视台的采访。接受参访的居民共有25人。为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四平路街道定期坚持组织居民开展各项养生保健讲座咨询活动,如《舌尖上的美食》、《冬季养生》等,因此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娓娓道来,时而还会争相抢答,现场气氛极为热烈。当参访已近尾声时,居民们还意犹未尽,依然聚集一堂,侃侃而谈,热情高涨。此景此情,让教育电视台的记者、编导甚为感动,并约定下次还将来四平街道老年大学进行采访。

2、4月2日,瑞典成人教育巡访团来到了四平路街道老年大学进行参观交流。虽然参观的时间只有一小时,但是在这方寸之地却展

示出中国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老年群体的老有所学、老有所得、老有所乐。

3、4月10日,市教育督政专家在区教育学院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四平路街道老年大学进行参观、访谈。专家们首先参观了陈列在多功能厅里的布艺画、瓷绘、插花、书法、国画等精致的作品,随后观摩了点心制作、工笔画、拉丁舞教学现场,最后进入访谈环节。 市教育督政的专家们听了街道领导的汇报,以及和老年大学校长、社区教师访谈后,对于四平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老年大学的办学状况、教学成果都加以了充分地肯定和认可,也提出了要求,希望老年大学能不断发挥在社区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居民的学习需求增设更多丰富有益的课程,吸引更多的市民走进课堂学习,使社区学校在社区教育方面更多惠泽于民,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提高市民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11月7日上海市诗词楹联联合教研活动在四平路街道的老年大学进行了教学研讨,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黄心培老师的诗词教学,为各区的教学工作起了指导和辐射作用。

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启动加强居委干部队伍建设

3月29日上午,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杨浦四平路街道站启动仪式暨2014年四平路街道居委会干部培训开班仪式隆重举行。 2014年是新一届居委会干部任期的第一年,为让新一届居委会干部尽快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投身社区建设,全面提升居委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根据市、区民政部门的有关精神,结合上海市终身教

育学分银行推广实施,依托杨浦区社区学院、杨浦区业余大学、开大杨浦分校的大力支持,四平路街道将组织开展社区工作的系列培训,每月安排不同主题,将培训项目和居委干部的学习成果纳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教育系统。培训完成后,居委干部的学习档案和学习成绩将作为学习成果录入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系统,作为学员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之一。通过引入学分银行,既为居委干部的培训提供了多元化的方式,又为居委干部的持续性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英语四级的新题型介绍下一篇:教师节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