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农村、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存在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的现象。产业扶贫政策的提出和落实不仅推动了农村、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当然,要采取精准、科学的产业扶贫政策有针对性的帮扶农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发展,使其真正发挥自身的促进作用。

一、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理论概述

从理论上来讲,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包括农业生物种群和农业生态环境在内的有机整体。其中,农业生物种群主要由农业植物、农业动物以及农业微生物三者组成;农业生态环境则由有机环境以及无机环境两部分组成。立足于宏观视角来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是包括农田生态系统、草原放牧生态系统、从事捕捞的水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居民点及饲养业生态系统等多种小型生态系统在内的具有复杂性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在各业系统之间行使着物质循环以及能量交换的职能,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除此之外,人类在生态环境当中处于主体地位,人工创造出来的各种建筑如村落等等同样也属于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种人类活动的开展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变化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和某些方面上决定着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走向。当然,农业生态系统状况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应当不断完善生态理念,从事科学、合理的人类活动,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给予积极的影响。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二、产业扶贫相关理念概述

从理论上来讲,所谓产业扶贫是指立足于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出于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采取帮扶政策,以促进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同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目前我国农村产业扶贫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七种类型:特色种养、乡村休闲旅游、资产收益、电商产业、光伏产业、生态农业以及边境贸易扶贫模式。在农村扶贫模式的支持下,推动了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永恒的鲜活活力。随着产业扶贫精准度和科学度的不断提高,其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区域贫困对于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对于本身固有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较高,因为其缺乏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就需要采取最原始的经济开发模式来获取经济效益,维护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增长,这就给农村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幅度增长,甚至出现无节制开发的情况,这就使得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出现资源衰竭情况,与之伴随还可能引发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环保理念也比较欠缺,再加上缺乏高新技术的知识来对环境进行保护。因此,在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当中容易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状况。而这些都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这些污染现象的产生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如此一来,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难以留住高新技术人才,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人才力量的知识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在缺乏高素质人才力量支持的前提之下,贫困地区更难以吸收资金、引进高新科技手段来为自身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从而造成一种依赖自然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后果一般就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从而阻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四、进行精准扶贫 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首先,进行精准扶贫,保护农业生态系统要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充分发挥政府看不见的手的宏观调控的作用。以政府为先,要加大对于农村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支持,并且吸收民间资本对农村精准扶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将新开发出的各类高新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农村的开发活动当中,消除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前提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基础设备是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要想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扶贫,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就要为其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实现对基础设施的合理配备,使各个地区都能得到公平补给。

其次,进行精准扶贫,保护农业生态系统要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开展。农村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前提。因此,要想实现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就要提高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具体来讲,要为其注入高新技术活力,使得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中提取出最大程度上的可利用的资源。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当中,对于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设置也要根据自然资源状况来合理安排,并且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状况的发展和需要。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减少甚至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尤其要着重保护空气、水、土壤等人类赖以生存,直接接触的自然环境,从生存角度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

再次,要立足于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来开展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只有立足于市场需求才能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市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近几年人们的消费趋向越来越向着环保、绿色、生态的方向发展,这就为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双重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因此,精准扶贫以及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要在充分吸收考虑人们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大力生产良好环保性能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产品,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前提下,引导市场走向。

最后,要带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环保目标的实现服务。具体来讲,要扩大宣传,使社会各层群众都能够树立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因为,精准扶贫不仅是政府对贫困地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义务。而且只有集合起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够真正实现贫困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除了政府对于贫困地区的资金人才以及科技力量的支持以外,社会团体尤其是各大中小型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地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本地的知识分子,要勇于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在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上。

五、结语

就目前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现状来看,有关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已经对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保护农业生态系统这一课题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以切实实行。但是,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然而,这更加说明我国农村农业社会的发展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发展未来,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希望以农业生产者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在农村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之下,可以对农业生态环境给予切实的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产业扶贫政策的提出以及精准产业扶贫措施的落实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维护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理论概述、现状及措施三个方面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又于结语中对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未来展开了美好的憧憬。

关键词:产业扶贫,精准性农业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敏杰,赵俊伟,尹昌斌,唐华俊.我国区域农业生态文明及其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研究——以典型省份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4):1-9.

[2] 陈南岳.我国农村生态贫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4):45-48.

[3] 王丽华.就业援助:西部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抉择———基于减缓地缘性贫困和生态贫困的视角[J].理论探讨,2012(2):94-97.

[4] 朱琴华,陈利,沈小婷.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路径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财贸研究,2013,24(6):56-61.

[5] 曾鸣,谢淑娟.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制度成因探索[J].广东社会科学,2007(4):59-64.

[6] 张金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3(5):74-77.

[7] 刘小鹏,王亚娟.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153-156.

[8] 刘助仁.中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与战略应对[J].环境保护,2009(23):24-27.

[9] 张宝文,关锐捷.中国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现状与对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9):1-7+25+83.

[10] 李虹.中国生态贫困的主体分析[J].生态经济,2013(8):41-44+50.

[11] 张丽君,董益铭,韩石.西部民族地区空间贫困陷阱分析[J].民族研究,2015(1):25-35+124.

[12] 吕晓英,吕胜利.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利益驱动机制[J].甘肃社会科学,2010(1):244-247.

[13] 董法尧,陈红玲,吴建国.我国旅游资源产权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民族村寨旅游资源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6(2):56-60.

[14] 廖桂蓉,李继红.社会资本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9):56-58+297.

[15] 莫光辉,陈正文,王友俊.新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的契合及实践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6(6):158-162.

上一篇:探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