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探讨

2022-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 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众所周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安全、有效地护理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的关键。而且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以及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明显增强,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预防和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探讨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确保护理安全探讨现将该院心内科病房现以2007—2011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 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该院心内科病房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如下:给药错误、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皮肤受损、标本采集错误、管道处理不当、约束不当、医嘱执行错误、费用错收、操作不当、护患纠纷、评估不全。

2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2.1 给药错误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查对不认真, 惯性思维, 导致给药剂量、频率、给药途径甚至药物错误。盲目执行口头给药医嘱且未及时与办公班护士沟通, 导致在医生补下医嘱后重复执行给药。整瓶发放的口服液交代不清, 导致多服、漏服以及吃完后未续服等。

2.2 跌倒、坠床

心内科老年病人多, 慢性病反复住院的多, 病人多不想连累家属, 拒绝家属陪护, 加之前几年该院尚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及医院基础设施不完善如:地面过滑、床栏损坏、夜间光线过暗、病床相对家用床偏高等。

2.3 药物外渗

老年病人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 皮肤肌肉组织松弛, 血管不易固定, 易发生液体外渗;护理人员未按输液巡视规定巡视, 或巡视中观察不仔细, 没有及时发现药物外渗。

2.4 皮肤受损

对被迫卧位、长期卧床、严重水肿以及营养状况较差的病人皮肤完整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未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如:未使用气垫床, 未按时翻身、未严格交接班、未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营养支持等;护士操作不当, 如翻身过程中未及时放下床栏, 导致膝盖或头部撞至床栏而致皮肤破损;对心电极片过敏的病人在去除心电极片时易造成皮肤破损;未详细交代热水的使用方法, 导致洗澡时发生烫伤。安置起搏器或射频消融手术术前备皮时刮伤皮肤等。

2.5 标本采集错误

专业知识缺乏, 在输液侧肢体采血, 导致检验结果误差;对临床较少检验的项目凭主观意识选用试管及判断采血量, 导致标本无法检验。留取24 h尿标本时该加防腐剂的未加, 不该加的加入防腐剂导致标本须重新留取。

2.6 管道处理不当

未妥善固定、安置导尿管, 导致尿管牵拉致尿道损伤出血;留置尿管病人膀胱冲洗后未及时开放尿管导致病人膀胱高度膨胀, 烦躁不安;鼻饲管固定不牢, 健康教育不到位等导致意外拔管。

2.7 约束不当

约束过紧、约束过程中巡视观察不及时、交接班不仔细致肢端肿胀淤血或皮肤破溃甚至关节脱位。

2.8 医嘱错误

护士处理医嘱时不认真、惯性思维, 导致错抄或漏抄医嘱。该转抄于执行单的未转抄, 该停止的未及时停止, 该更改的未及时更改。

2.9 费用错收

未及时核算住院期间费用, 如吸氧时间与实际不符等导致病人经济负担增加, 引发病人不满情绪。

2.1 0 操作不当

责任心不强, 未按规定操作, 如使用微量泵时调好速度后未按“启动”键即离开, 导致药物未及时给与;更换引流袋时未拔除引流袋上的帽子, 导致引流堵塞等。

2.1 1 护患纠纷

对病人解释不够耐心, 主动服务意识薄弱, 健康教育不到位, 对病人的需求解决不及时;病人期望值过高, 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迁怒于护士等。

2.1 2 评估不全

低年资护士经验缺乏, 业务水平偏低, 对病人病情的发展缺乏一定的预见性, 导致病人突发病情变化时抢救措施不及时;另外, 病人出现的指尖血糖偏高、大便异常或病人主诉等未引起重视, 未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防范探讨

3.1 加强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心内科病人多, 周转快, 且收治的病人以老年病人居多, 合并症多, 病情变化快, 反复发作多, 加床、转床频繁, 因此, 必须严抓医院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 (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 的落实,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科室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流程 (如心衰急救流程、静脉采血流程、转床流程等) , 明确并细化各班次护理工作流程及工作重点, 制定评价标准, 每周自查。护士长要认真履行职能, 严格执行院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方案, 对不良事件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杜绝[2]。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 加强对危重、新入院、手术、长期卧床、疗效欠佳及有纠纷倾向的病人的管理, 及时掌握病人的信息, 了解护士的工作质量, 及时、充分评估护理安全隐患。

3.2 加强护理细节管理

3.2.1 完善病人的识别制度

改变原先的手写床头卡信息, 将床头牌信息打印并放大, 使得病人信息一目了然。同时实行腕带标识, 护士执行治疗前, 须核对患者手绑腕带 (带上标有姓名、床号、住院号、诊断) , 确保信息无误后方可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2.2 预防跌倒、坠床及皮肤受损

病房所有卫生间及开水间垫防滑垫, 病人入院后即予评估皮肤情况及可能跌倒、坠床的因素, 及时、反复对病人及家属行安全教育, 对行动不便的病人及时调整病床的高度, 床头插“防跌倒”“防坠床”醒目标识, 同时拉好床栏, 加强巡视, 及时协助生活所需。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给予约束带保护, 并按规定交接、巡视、记录。对拒不配合的病人或家属及时行护患沟通并记录、家属签字。

3.2.3 加强管道的护理

管道标识清晰, 翻身时避免牵拉, 翻身后及时处置妥当;膀胱冲洗后加强巡视观察, 按规定时间打开引流。交接要详细交接管道是否畅通、引流量及性质;妥善固定鼻胃管, 加强宣教, 且由护士执行鼻饲操作。

3.2.4 严格执行医嘱, 加强沟通

反复强调严格执行医嘱的重要性与医嘱处理错误如错抄、漏抄及用药错误的严重性, 不得盲目执行口头遗嘱, 工作中加强与医生、病人及护士间的沟通协调, 避免工作重复或漏做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2.5 床位分管, 责任到人:

实行床位分管, 每名护士负责6~8名病人, 护士工作于病人身边, 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了解病人的需求, 及时发现输液外渗现象、微量泵的使用是否正确等问题, 并给与及时妥善的处理。

3.3 加强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更新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科室定期组织护理急救演练, 随时考核除颤仪、吸引器、吸氧等急救操作。

3.4 优化人力资源, 实行人性化管理

排班根据工作量的不同时段, 采取弹性排班[3]。加强中班及早晚班班次, 新老搭配, 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该院采取的是主动上报不惩罚的政策, 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共同维护护理安全, 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4 结语

心内科护理工作琐碎、细微、繁杂,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 在心内科的护理管理中, 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及细节管理,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 对护士人性化管理, 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 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确保患者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通过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加强临床护理安全及细节管理, 优化护理人力资源, 加强护士继续教育等。结果 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有效预防和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地护理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的关键。

关键词:不良事件,细节管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漓, 刘雪琴.该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1) :54-55.

[2] 徐彬, 稽友菊, 解满霞.82例护理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26 (13) :63-64.

[3] 杨菊英.11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3) :20-21.

上一篇:郭庄煤业矿井液压支架分体快速安装技术下一篇:农业信息化的衍变过程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