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房文化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病房文化(精选11篇)

医院病房文化 篇1

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班护士和责任护士协助管理。

2、医护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帽,着装整洁,佩戴胸卡上岗。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使用原则:

(1)单人间干部病房主要收治副处级以上干部、高级职称技术骨干,特殊情况必须经医院主要领导在住院证或治疗单上签字批准后使用。

(2)双人间干部病房主要收治副科级以上干部、中级职称技术骨干,特殊情况必须经科室主任在住院证或治疗单上签字批准后使用。

(3)收费标准:单间每床日收费为30元、双人间25元、相应采暖费、空调费;医疗废物处置费5元;治疗费按照标准另收。

凡违反前两条规定者,一经发现,扣除当班人员50元。该班次人员提供书面依据的违规责任人时,按照违规使用天数50元/天处理违规责任人。

5、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6、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出院时清点收回。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进行护理操作时不接私人电话,病人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9、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分类放置、及时处理。

卫生部关于干部病房建设和管理的几点要求

【颁布单位】卫生部【发文字号】 [86]卫健字第2号

【颁布时间】1986-08-07【生效时间】 1986-08-07【时效性】

北京市、中央各部所属有关医院:

几年来,北京各医院陆续增设了一批干部病床。对解决中央在京单位和北京市各单位老干部、老专家的住院困难,改善他们在医疗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医院在干部病床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偏重生活设施和管理不善的现象。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要求。干部病房建设,要注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设备的购置应遵循“医疗设备要强化,生活条件要简化”的原则,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加强医疗设备方面,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不要宾馆化,病房内不要用高级地毯、鸭绒被等高档生活设施。

干部病房按护理单元设公用的电话、电视、电冰箱。

凡经上级卫生部门批准设立、备案的干部病床,医院不应随意缩减或改作它用。新建干部病房时,应以双人间病室为主,每个病室应设有卫生间。酌情设部分单人病室,单人病室主要照顾副级部长级干部、一级科技专家及中组部、统战部批准的按副部级待遇的老干部,老专家、知名人士。双人病室酌情照顾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司局级干部和享受门诊照顾的科技专家。

为防止交叉感染,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干部患传染病、精神病需要住院时,应住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干部病房。

干部病房要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探视、陪护制度),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以利于开展各项医疗、护理工作。

干部病房主要负责人要相对固定,医生定期轮换也要有计划地安排。为保证医生的相对稳定,每次轮换时间以不短于半年为宜。

干部病房是干部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加强管理,把老干部、老专家的医疗保健工作做好。

医院病房文化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我院儿科收住患儿326例, 其中男181例, 女145例;2012年收住患儿390例, 其中男203例, 女187例。

1.2 方法

对儿科2011年326份、2012年390份出院病历进行调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 结果

见表1。

3 预防与控制措施

3.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 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实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组织。各组织积极配合、相互协调, 共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应急预案等, 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进行医院感染监控、督查, 对监测中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加强培训、考核, 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

提高科室工作人员思想意识、业务素质在控制医院感染过程中至关重要。临床护士与患儿接触最频繁, 对保障质量、预防医院感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使护理人员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业务素质, 院感科、护理部、科室定期组织培训学习, 讲解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医院感染案例, 相关法律、法规、消毒技术规范、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无菌操作技术、专科护理知识等, 并定期考核。

3.3 严格医务人员手卫生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关系, 洗手是阻断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 对降低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2]。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医务人员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按照洗手与手消毒指征做好手卫生工作, 每诊疗、护理一位患儿一洗手或手消毒 (手上没有可见污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 同时加强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 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

3.4 加强病房管理

3.4.1

严格按照患者安置原则安置患者, 即非感染性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室收治, 不同种类疾病的患儿分类安置, 新生儿单独安置。

3.4.2 严格陪侍、探视制度

严格限制陪侍、探视人数、时间, 尤其是新生儿、危重患儿, 陪侍、探视人员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皮肤病者应予以拒绝。

3.4.3

普通病房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得小于3 m2、床间距不小于1 m, 保证足够的床间距以及周围环境的通风。

3.5 搞好消毒灭菌

3.5.1 重视病房清洁、消毒, 每天定时进行2次自然通风后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地面湿式清扫每日至少2次, 遇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室床单位做到一桌一巾一消毒, 床刷做到一床一套。床单每周更换1次, 污染时随时更换。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床头柜、桌、椅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月对病区进行彻底清扫。

3.5.2 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 认真清洗、消毒, 晾干备用, 做到一人一用, 或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

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 水槽每日清洗后更换蒸馏水,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 每周消毒1次, 用后终末消毒。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听诊器、血压计等, 根据各种物品性能及使用情况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 以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3.5.3

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强度等。

3.6 对患儿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3.6.1 做好患儿陪、探视人员管理及预防交叉感染知识的宣教工作, 如:

未经许可不进入其他病房;不与其他患儿交换玩具、图书;勤洗手, 尤其要做到饭前便后洗净手;多饮白开水;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绢或纸巾捂住口鼻;奶具消毒方法;陪侍患儿者患有或疑患感染性疾病时要劝其换人陪侍等。

3.6.2 提倡母乳喂养。

母亲喂奶前, 认真洗手、清洗乳头;人工喂养时, 液态奶必须煮沸后喂食;奶粉必须用开水调配, 现吃现配;母亲内衣每日更换, 汤匙、奶瓶严格消毒, 尿布洗净后用开水烫, 并经日光曝晒, 必要时消毒。母亲患感冒时戴口罩或暂时离开病房并及时治疗。

3.7 加强基础护理

常规做好口腔、皮肤、侵入性操作的护理工作。

3.7.1 口腔护理。

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霉菌感染, 每日0.9%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1次。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为防止鹅口疮的发生, 喂奶后予0.9%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 再用制霉菌素涂口腔, 每日2次。

3.7.2 皮肤护理。

经常翻身、更换体位, 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肘部、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做好臀部护理, 预防红臀。

3.7.3 脐部护理。

保持脐部的干燥, 注意消毒脐根部, 并观察脐轮有无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及异味等, 如果发现脓性分泌物, 及时做细菌培养, 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

3.7.4 置管护理。

每天观察置管部位有无感染表现, 评估是否需更换留置管或拔管。

3.7.5 侵袭性操作。

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动作轻柔, 减少黏膜的损伤, 减少感染机会。根据病情评估留置管道风险, 做到尽早拔管, 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3.8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标识明显, 锐器置入锐器盒, 医疗废物桶应有盖、密闭、防渗漏。特殊感染病例的医疗废物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 贴警示标识。医疗废物严格进行交接。

3.9 医院感染病例的管理

3.9.1

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 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 隔离标识明显, 实行专人护理, 并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 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 不得交叉使用。

3.9.2

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 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在24 h内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并会同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分析发生原因, 采取积极措施, 早期给予干预和治疗。

3.9.3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要及时查找原因, 采取控制措施。

一旦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 医院应按要求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查找感染源, 分析感染因素, 制定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人人有责, 特别是儿科作为高危科室, 护士只有不断增强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认真落实各项医院感染工作制度、规范护理执业行为, 管理人员加强监控、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才能尽可能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加强基层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来针对儿科医院感染采取的相应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2011年住院326例患儿, 发生医院感染11例, 感染率为3.37%;2012年住院390例患儿, 发生医院感染6例, 感染率为1.53%。结论 加强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王艳华, 陆敏, 杨树杰, 等.孝感市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8) :67.

ICU病房医院感染与护理干预 篇3

[中图分类号]R19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5-73-02

医院感染是目前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也大大增加。ICU是危重患者监护与治疗的区域,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常接受有创检查与治疗手段,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为了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现对其与护理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1.1呼吸道感染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报道中占第一位,在我国医院感染的病例中,其构成比为20%一42%。我院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其原因为ICU患者的病情危重,卧床率高,意识障碍导致咳嗽反射降低,痰液瘀积,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防御功能减弱,口腔常住菌下移,而消化道细菌逆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泌尿系统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泌尿系统感染也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80—90%与使用导尿管有关。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后尿潴留或过多残余尿液也是诱发尿路感染的原因。

1.3血管相关性感染侵袭性操作时ICU造成血行感染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血管治疗,如静脉置管等因操作不熟练或动作粗暴,造成置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障碍。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或自身存在感染灶,均易发生导管感染。

2护理干预措施

2.1严格医护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技术,即按照洗手指征,正确洗手方法、洗手时间,保证洗手的频度,擦手用具防止洗手后再污染,这是有效消除皮肤上暂居菌的5大要素。

2.2严格进行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条例》进人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必须消毒。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要根据物品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功能、作用、作用方法及影响灭菌和消毒疗效的因素等。对于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静脉置管时尤应注意。置管部位的敷料应首选半透明膜,用之前严格皮肤消毒,如果敷料被分泌物污染、潮湿或不能保证其无菌性则不能使用。

2.3严格病区管理

进入ICU穿隔离衣、鞋套,戴口罩、帽子,严禁有呼吸道感染者入内。保持室内空气洁净,采用湿式打扫,定期通风换气和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2.4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必须分开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消毒卫生管理法规,医用垃圾用黄色塑料袋,标志醒目,由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或焚烧,并进行登记,专人签名。

2.5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温水擦浴1次;对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与清洁;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日要更换尿袋,并会阴擦洗一次。

2.6加强对ICU的护理管理

ICU是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心护理场所,收治的大都是危重患者,所以ICU的工作缺乏来自于外界或患者的有效干预或监督。因此,在控制感染中,护士的慎独修养至关重要。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ICU护士素质的培养,定期进行护理督导尤为重要。另外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ICU的人力,ICU的护理工作量远大于临床各普通科室,由于超负荷的工作量而简化或违反护理工作程序,这就造成了人为地医院感染的因素。因此合理安排ICU护士的工作量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4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离院外出。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后要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建议使用洗手液,如使用肥皂应悬挂保持干燥,防止再污染。

五、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周固定卫生日。

六、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七、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治疗室、换药室地面、物体表面等每日定时清洁、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及时消毒。如采用紫外线灯消毒空气,应记录使用时间,累计时间应小于1000小时。

九、抽血、输液实行一人一针一带,操作前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手部无明显污染时)。

十、无菌镊子罐每周高压灭菌2次,戊二醛浸泡液面要求达到镊子的1/2—2/3,一罐一把,并做好使用情况的登记。如使用干罐,应每4小时更换。

十一、所有的灭菌物品均标明“科室、物品名称、包装者姓名、消毒日期、失效期”,失效期一般季节7天,霉季5天。

十二、体温表、湿化瓶、雾化器等医疗用品按要求更换、消毒。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十三、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共用座式便器每日进行消毒。

十四、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五、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六、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生活垃圾置黑色垃圾袋,医疗垃圾置黄色垃圾袋,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垃圾袋中并做好明显标识,锐器应及时置于锐器盒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院病房管理数据库 篇5

一、需求分析

主要需求:快捷、规范管理医院病房;病人信息的管理;

出院日期及后续服务的管理和查询和保存。

其他需求:医生信息、病房信息、科室信息、病床信息的管理; 还包括对医院病房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或增添删除。

二、E-R图模型

整体E-R图模型

三、关系模型

实体有

病人

医生

病房

科室

病床

病房(病房号,住院号,所属科室,地址,总床位数,已使用床位数,收费等级)候选码是病房号。

病人(住院号,病房号,职工编码,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号码,病房号,病床号,主治医生,住院日期)候选码是住院号,外部码是职工编号和病房号。医生跟病人是治疗关系,医生跟病人是一对多的关系。病房对病人是入住关系,病房对病人是一对多的关系。病床(病床号,病房号,所属病历,状态)候选码是病床号,外部码是病房号。病房与病床之间是拥有关系,病方和病床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科室(科室编号,病房号,职工编号,科室号,地址,电话号码,主治医生)候选码是科室编号,外部码是病房号和职工编号。病房和科室是包含关系,病房和科室是多对多的关系。

医生(职工编号,科室编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电话号码,所属科室)候选码是职工编号,外部码是科室编号和住院号。科室和医生是一对多的关系。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6

除执行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外,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环境及用品

1、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和监护区、医护人员生活办公区、污物处理区,环境保持清洁安静。

2、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

3、治疗室内应设流动洗手设施,非手触式水龙头、消毒性皂液、干手纸巾,每间病床旁皆设手卫生设备(或速干消毒剂手剂)、听诊器和手电筒。

4、保洁人员每天清洁物体表面3次。

5、监护区和治疗室每天定时用空气净化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新鲜。每月对环境、物表进行卫生学监测,每季度对手卫生学进行监测,效果必须达到Ⅱ类环境卫生标准。

6、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7、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措施。

8、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9、加强对各种留置管路的临床观察和局部护理,加强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

10、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和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11、病人转出、死亡后床单元须终末消毒。

(二)工作人员

1、诊疗过程中须戴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污染后应立即更换。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3、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4、当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时按医院相关流程处理。

医院高层病房楼电梯设计思考 篇7

关键词:医疗建筑,高层,电梯

步入21世纪,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医疗资源分布、配置的不均衡,使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患者向发达地区的医院集中,这使得大城市老医院人满为患,门诊量不断刷新,千床医院不断增加。同时社会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造成土地使用负荷压力增大。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位于人口密集大城市中的老医院改扩建项目,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迫不得已采取集中式的高层或超高层建设模式,一些高层医院相继出现。许多城市医院在新建、扩建时将适宜建造高层的住院部与不适宜建造高层的其他部分合理分区,形成现代化医院的建筑模式,高层化已成为当今中、大型医院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见表1)。另外,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响应中央拉动内需的政策,各地政府加大了对民生工程特别是医疗领域的投入。全国各地医院的建设除了要满足医院自身床位需求外,更多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也使高层医院日见增多。

早些年国内外有关高层医院与多层医院的利弊分析,已有过多次讨论。从病人就医心理环境分析,也多认为病人住在多层医院,比较容易靠近地面接近自然,对病人的康复有很大好处,比住在高层病房要好。而对于“被动”建设高层医院的现实情况,许多专家认为除了会增加医院的土建工程建设投资,供水、供电系统、消防系统也复杂一些外,电梯部数也会因为竖向交通的负荷的增大而增加。随着10多层甚至20层、30层的医院在全国各地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医院高层病房楼的快速发展在解决床位数量、改善住院条件的同时所带来许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如高层病房楼的安全自救困难、建设费用增高、维护费用增高、运营效率降低等等。从已建的一些工程运行过程中可以看到,特别是由于电梯配置偏少或在医院运行管理模式不尽合理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已有许多教训。

我们以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高层外科病房楼电梯设置为例,分析医院高层病房楼电梯设计及使用中所产生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1 项目概况及电梯的设置

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建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医院辐射区域人口快速增长,医疗用房远不能满足医院使用要求。同时由于医院早期建设的观念所限,缺少总体规划与发展构想,医院建设一直处于见缝插针的状态,使得医院布局凌乱,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新时期医院现代化的要求(见图1)。

2000年经过院区总体规划整合后,为保证在医院医疗服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提供改扩建的可能,确定了在医院仅有的一块很小的可建设用地上先期建设一栋19层外科病房楼,二期在其东侧再建设一栋与之相邻的16层运动医学楼(见图2)。

一期主要医疗功能包括:-1层中心供应室、首层出入院大厅、病区药房和少部分医技检查用房、2层~4层含18间手术室的手术部、5层ICU、6层~19层标准护理单元。由于用地限制条件较多,又要满足医院总体规划周转的床位要求和甲方可使用房间最大化的要求,一期外科病房楼标准层共设置了一部送餐梯和7部1.6t 2.0m/s病床梯。其中一部病床梯为单独设置的污物电梯,另外6部病床梯为一组(其中3号电梯白天为手术室专用)的布局。电梯主要数据详见表2。为了与二期相连又方便使用,采用了主电梯厅偏置并与二期共用候梯厅的模式(见图3)。

2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大大改善了医院的住院环境和手术室紧张的状况,病房使用率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100%,手术部全天运行,有的手术甚至排到晚上11点以后。而医院医疗活动的活跃直接导致了一期大楼竖向交通的负荷增大,远远超出医院建设的决策者和设计师的预计。直接表现就是主电梯厅内人满为患,即便所有电梯满负荷运转,候梯时间仍然过长,不能满足使用,各方面意见很大。其拥挤时段几乎涵盖白天各个时间段:7:20~8:30医护工作人员交接班;8:00~11:00医疗活动(含病人检查、化验送检、出入院办理、手术活动等);11:30~13:00午餐(包括医护工作人员就餐及部分家属送餐);15:00~17:00探视;16:30~17:30医护工作人员交接班;17:30~18:30部分家属送餐。

3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电梯数量不足、运行效率低是问题的直接表现,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作为教学医院,在大专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在院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基于现有的职称评审考核制度,外院实习医生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些都直接导致电梯的实际使用人数与设计之初计算电梯台数时的甲方提供的使用人数不符。而根据现有医院建设标准中提出的病床、工作人员比例估算出的工作人员数量与实际数量差距更大。设计师未能预见到此数据变化所导致的后果,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二期建成后电梯可共用,因此也未能预见到二期建成前的过渡时期电梯使用的紧张程度。

2)为了满足医院总体规划周转的床位要求和甲方可使用房间最大化的要求,一期平面布局时选择了楼梯数量最少、电梯数量一定的条件下所占面积最小的设计方案,使得主楼梯间未与主电梯厅相通。由于该院大型科室会占据几个楼层(如普外科位于6层~8层,骨科位于14层~16层),相邻楼层联系紧密,病人、家属上下几个楼层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主楼梯间出于院方安全保卫的考虑设置了门禁系统,仅工作人员可以刷卡通过,这就导致了上述人群在仅上下几个楼层时不能使用楼梯而必须使用电梯。

3)医院电梯的特殊性表现在为保证弱势群体乘梯安全,北京市规定医院电梯不得无人职守。因此除去电梯驾驶员,1.6t/21人医梯实际乘梯人数为20人。

4)医院的特殊性还表现在行动不便的人对电梯的依赖上。特别是外科病房楼,推床、推轮椅使用电梯的几率很高,这个特点未能充分体现到医用电梯设计上。例如,按现在应用最广的也是本工程使用的1.6t/21人医梯来说,只有当满载21人重量达到满载时,电梯才会直驶不停。而当病床进入电梯后,重量远未到达满载负荷,有人呼梯仍可停靠,但电梯已无空间可容纳其他乘梯人员,候梯人只有继续等待下趟,而这部电梯则白白多停一站。医院考虑到电梯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对一期6部电梯采取了分组控制的办法。图3中1号、2号电梯为高区电梯,停靠11层~19层;4号、5号电梯为低区电梯,停靠10层以下楼层;为方便特殊人群6号电梯层层停靠;3号电梯为手术部专用电梯,层层停靠。这种管理模式的想法初衷是为了充分发挥电梯速度、提高电梯运行效率。但问题在于,为了减少等候时间,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时按下所去楼层电梯和6号电梯的呼梯按钮,哪部先来上哪部。这就导致了后到的电梯又会白白多停一站。从总停站数量来看,几乎增加了1/3的无效停站。按最短的电梯减速、开门———看到无人后按关门按钮———关门继续行驶的时间计算,每多停站一次至少浪费20s,对整栋建筑内电梯运行效率影响很大。

5)由于院区总体改扩建未最终完成,缺少检验科室站点。一期所上气动物流系统并未充分发挥作用,病人送检样本仍靠家属、护工送至各检验科室。也大大增加了电梯使用负担。

6)医院对家属陪护管理不严,导致这部分人在某些时段自由出入,增加了使用电梯的频率。

4 现有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中关于电梯数量计算存在的缺陷

反观现有的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一般仅有针对高层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的电梯数量计算公式,并没有专门针对医疗建筑的相关信息(见图4、图5、图6)。而仅参照办公建筑人流量计算出来的电梯数量是否能成为有效的设计依据呢?

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的电梯数量用在规模、层数相似的办公建筑中或许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借用到医疗建筑中数量显得偏少。通过表2可以看出,办公建筑和医疗建筑在电梯使用人群的行为、心理模式方面明显不同,因此简单套用公式的做法似乎欠妥。

另外,由于医院特殊的使用特点,推床、推轮椅使用电梯的几率很高,以最常用的1.6t/21人医梯为例,轿厢净尺寸通常约为2500㎜×1500㎜,净面积为3.75㎡,人均面积0.18㎡。而平车尺寸一般约为1800㎜×650㎜,病床尺寸约2100×1050㎜,轮椅尺寸约1050㎜×650㎜。由此在频繁使用辅助移动设施的医院中,电梯可运送人数需按实际占用面积折算———平车≈6.55人,病床≈12.35人,轮椅3.82人。而以上导致电梯运行效率大幅下降的因素在公式中均未能有所体现。

5 解决方案

为此,我们在二期运动医学楼的设计中及时调整了楼电梯的设置方案。我们将原方案中一期、二期相连的主电梯厅总电梯数量由12部减少至11部,另外单独设置了两部工作人员专用电梯(见图7)。

虽然主电梯厅内减少了一部病床梯,但使主楼梯可以直通主电梯厅。今后结合医院导向标识设计,使进入主电梯厅的候梯人员在等不及或不愿意等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楼梯入口。这样可以使去往邻近楼层无行动障碍的人员方便的上下,从而减少电梯短途停站,提高运行效率。工作人员专用电梯厅通过门禁系统管理,并与医院协商将大科室同层布置,避免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穿越。进一步减少主电梯厅人流量,更好的为病人及家属服务。

建议医院在日常管理中改变现有的电梯分组控制方法。可以在一期、二期主电梯厅内除手术室专用电梯外,采用一组群控方式,高低区分组采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这样至少可以减少候梯人为缩短候梯时间在呼梯选择上的盲目性,尽可能减少无效停站数量,提高电梯使用效率。

建议电梯厂家在电梯控制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增加无空间直驶控制或由电梯驾驶员手动控制按钮,以减少无效停站数量。另外建议所有层站电梯呼梯盒处增加满载直驶显示,被提示了的候梯人可以大大缓解焦虑心理,在相同的候梯时间条件下可以有效改善电梯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建议在医院日常运行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作用。总体规划改扩建全部完成后,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站点全部设置完成,覆盖全院。届时,传统的通过人力运送样本、样品、资料文件的模式将会发生根本转变。可以大量减少人力成本,进而减少电梯运行负荷,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另外,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医院护理制度也在逐渐调整。北京市推出的无陪护医院成功试点,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今后陪护人员和家属的大量减少,也能有效减少电梯运行负荷。

6 结论

通过以上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高层外科病房楼电梯设置实例分析,应更好的反思医院高层病房楼电梯设计及使用中所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目的是从设计角度对竖向交通安排在前期方案设计、论证过程中给予充分重视。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层医院病房楼设计中,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如层数、每层所服务的病床数量、推床几率、工作人员配备注1情况等适当增加电梯数量,且该数量不应包括非主要人流使用电梯,如单独设置的污物电梯、送餐电梯、清洁物品梯等。现行的设计规范对于电梯厅宽度的要求(对面轿厢深度之和)仅是最低使用要求,目的是可保证对面电梯同时推床不受影响,但未考虑在该状态下候梯人员的等候空间。因此个人认为对于大型医疗建筑人流量大的主要电梯厅宽度应适当放大。在适合的项目中也可以和电梯生产厂家探讨一下目的楼层预选系统在医院项目中的应用。

医院病房文化 篇8

【关键词】ICU;优质护理;探讨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了以“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我院领导积极响应这一活动号召,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同时进行“全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大会上,结合ICU的工作性质,我科积极申报成为我院首批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示范岗。开展2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方案及成效报告如下。

1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会议精神,转变思想观念

我科有护士18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10人,2年内护士9人,平均年龄25.4岁。针对护士年轻,基础护理既脏又累,护士长精心策划,逐个攻破,并召开全科护士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分析、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全人”护理,并制定奖惩措施,与月底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由于ICU收治的患者均是急危重症患者,护士的工作强度及工作任务重。随着医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及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医患关系的紧张,护士的工作难度与日俱增,这些都严重影响了ICU护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加强护士服务理念,正确认识基础护理,使全科护士充分认识到,基础护理不等同于护理员阿姨意义重大。

2 强化基础护理,加强督查力度

基础护理工作是连续性不间断的,随时存在,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需护理人员来帮助满足[1]。护士形象的树立是在优质的基础护理过程中自动体现的[2]。由于ICU是无陪护病房,收治的病人来自全院各个科室,均是急危重症病人,实行24小时特级护理制度,对基础护理的要求多而且精细,每天由护士为病人剃须、剪指甲、床上洗头、理发、床上擦澡,进行会阴护理、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使患者保持三短六洁(胡须短、头发短、指甲短,皮肤、会阴、口腔、头发、指甲、床单元清洁),做到家属放心,患者满意。

3 人文关怀,加强舒适护理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S.E.lunia认为: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理念越来越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3]。患者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更需要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我科护士开动脑筋,积极小发明、小创造:针对特别烦躁的病人容易坐起意外拔管,我們改良了约束带,自制了双腋下约束带,既减少皮肤勒伤,又增进患者的舒适感;对大便失禁的患者使用人工肛袋,防止出现失禁性皮炎;对术后清醒病人,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减轻疼痛;对气管切开或插管的病人,由于他们无法用语言交流,护士们就自制了爱心书写板;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制定了床头角度指示卡,指导护理人员按要求抬高床头。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耐心,辅助以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满足。

4 家属探视,搭建沟通桥梁

ICU的探视制度是重症医学科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同时也是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交流的良好时机[4]。入住ICU的病人大多病情危重,家属常常表现出极度的紧张与焦虑,同时,ICU的医疗费用与普通病房相比,高出许多,家属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ICU的探视制度,限制了家属与患者的接触时间,使得家属看护陪伴病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每天短暂的探视时间,家属探望患者后,随机性与医务人员交流,导致家属获得患者的全面信息不足,家属便会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降低,因此,任何小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引燃医患纠纷的导火索。针对这一问题,全科护士讨论后一致认为,做好“四好工作”:探视前接待好、探视时沟通好、离开时提醒好、会见时解答好。科室专门腾出一间家属等候室,方便家属探视前在此休息等候;探视时,医护一体化,共同参与,责任护士立于床边,与家属沟通,值班医生巡视病房,随时解答家属疑问;探视时间到,医务人员亲切的询问患者及家属,是否有其他需求,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提醒家属明日再来;每次遇有家属询问时,护士均要耐心解答,为了避免家属的不信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科室规定,护士只负责解答患者客观问题,不做有关病情的主观判断,详细病情请家属咨询床位医生。此外,科室建立多渠道的沟通平台,每位患者入住时,责任护士与家属交代ICU的相关制度,并设有“家属沟通交流本”,方便家属留言,使得交流无障碍,信息更畅通。

5 院内转科患者随访制度

传统观点认为:ICU是一个单纯的急救与监护。为了实现对患者的全身心护理,我科延伸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对院内转科患者进行了跟踪回访。通过回访,拉近患者与我们的距离,倾听患者在ICU期间的切身感受,了解我们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根据回访结果,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部分患者也向我们提出了衷恳的意见和建议。

6 讨论

ICU是医院救治的最后战斗线,医疗护理的任务之重、责任之大,决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之高。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患者的疾病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无论是护理质量还是患者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将患者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于患者[5]。真正做到名副其实的优质护理服务,使得“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 赵术云.新形势下的基础护理重要性【J】. 河北医药,2008,30(4):568

[2] 乔晖,王欣然 . 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 现代护理,2005,11(17):1397-1398

[3] 葛明霞,俞久美.电话回访出院患者的体会. 河北医学,2005,8,(9):53-55

[4] 刘帆,廖燕,陈弟洪.ICU家属接待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护理学杂志,2011,7,26(14):17-18

医院成立和病房楼开业庆典致辞 篇9

医院成立和病房楼开业庆典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在这新年伊始、春节即将来临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县第二人民医院成立暨病房楼开业”。我代表**县第二人民医院和东和店镇中心卫生院领导班子以及全院120名职工,向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莅临剪彩仪式现场的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院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全体同仁以及前任院长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近二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镇党委政府和各兄弟卫生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东和店镇中心卫生院几任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二十年前,东和店卫生院只有30名医务人员,仅有2名中专毕业生,全院固定资产不足10万元。1990年,在县卫生局党组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东和店卫生院为基础成立了由我县承认的**县第二人民医院,以郑国民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抓住有利时机,以改革为突破口,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为本,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扩大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创造了**卫生发展史上很多第一,卫生院也从而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发生在医院的故事:病房众生相 篇10

一天,我坐在床边,38床躺着的老头提醒我:“你前面的那条凳子坏了。”“哦,好的,我知道,”然后他说:“昨天就告诉护士了,到今天还不来换。”我笑笑没接话,心想,我不坐那条凳子就是,于是拿起一本书开始看了,没一分钟工夫,只听得“啪”的一声,老头干脆果断地用脚猛地一踩,把这凳子踩得支离破碎。他来到我面前时我还以为他是进厕所去呢,待我恍过神来望着他,他一脸笃定地说:“不彻底踩烂,她们不会来换。”不一会,护士来了,看到了地上一片狼藉,二话不说,拾掇着,换来了一条新凳子。

39床的大爷已患病多年,可这几天精气神不错。他平时言语极少,可每当他老婆开口说话,无论说什么主题,他都一脸厌恶,厉声吼道:“闭嘴,啰里八嗦!”而老太婆呢,总能温柔地笑笑,不再说了,然后静静地起身开始洗饭盆,洗衣服,整理床铺。作为一个旁观者,更作为一个女人吧,我很为老太婆鸣不平,在这炎热的天气,已同样古稀之年,走路也已颤颤巍巍,可每天需自己做饭,再转两趟公交车送来,容易吗?为什么大爷不心存感激,连起码的尊重都不给对方?也真心佩服老太婆的修养——任劳任骂。

当然,作为也快年过半百的我明白,无须指责大爷,也无须同情老太婆。因为每对夫妻的相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看似天天吵吵闹闹,可其实恩恩爱爱着;有的看似举案齐眉,其实貌合神离;有的夫妻一方永远绝对强势,那是因为弱势这一方给了对方强势的习惯;弱势这一方看似可怜,其实可能也有可恨的一面。一个会吼,一个能忍,大爷与老太婆平安无事地相处了半个世纪,这就是这个家庭的和谐画面啊。

40床躺着的叔叔,因身体很虚弱,行走已困难,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睡着,但他只要醒来,就会坐起来,打开平板电脑,看三个可爱的孙子,有时会喊我过去一起看,然后就兴奋地说着孙子们的乖巧懂事,儿子儿媳的事业有成。尽管这几天我看到的一直是他侄女们轮流送饭,他弟弟的陪伴,从未见他儿子儿媳露过脸,但我相信他说的:“儿子儿媳在深圳工作,不方便回来照顾。”可有天晚上,夜深人静时,他兄弟俩的对话着实让我有点吃惊,他弟弟说:“哥,这半年来,国文不接我们所有人的电话,是什么意思?我想亲自去趟深圳,问问他到底管不管你这个病中的老父亲?如果不管,就授个权给我。”沉默,沉默,叔叔良久没回答,约10分钟后,叔叔说:“扶我起来上厕所吧。”

记得以前看了篇文章里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要获得父爱,得满足父亲的期望。看来这又是专家的谎言,这位父亲,在身体日渐消瘦,被病痛折磨之时,尽管儿子儿媳虐他千百遍,他心中还是只有儿子一家。而在我这位陌生人面前自欺欺人的瞬间,想必是在重温天伦之乐。是的,这个年龄,这种身体状况,能自我麻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一帅哥每天会无所事事地来串门多次,此帅哥花甲有余了,可他的装扮走的是美国西部牛仔之风吧,你看,那白净的T恤,那破洞的牛仔裤,斜挎一牛仔包,刚从外面进来还会戴顶鸭舌帽,岂不酷酷的!此帅哥进来时定会春风满面地站在门口,像主席挥手之间样的潇洒:扬头、挥手,然后开始点名道姓,指点江山般地分析着每号病人的病情,再来几句善意的提醒,看来久病还真成良医啊。而他那时刻都快乐着,兴奋着的表情实在是这个科室一抹最温暖的阳光啊!

医院病房文化 篇11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房;医院感染;易感性;预防控制措施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9.021

医院感染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住院费用的增加,对个人和社会均带来严重的危害[1]。医院感染的发生往往激化医患矛盾,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2],预防医院感染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3]。笔者探讨风湿免疫病房医院感染的易感性,预见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旨在为风湿免疫病房临床护理管理者制订感染管理办法提供依据,以期发挥护理的最大作用,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1 风湿免疫病房医院感染的易感性

1.1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给医院感染入侵创造了机会 风湿免疫病是一系列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总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风湿免疫病多为终身疾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若疾病反复发作,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多合并有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这都给医院感染的入侵创造了机会。

1.2 各种治疗措施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①糖

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风湿免疫病最基本的治疗用药,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并致其进一步低下,尤其在激素冲击治疗期。由于是短期内大剂量给药,大量激素可导致机体原有的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过性高血压、高血糖、心动过速、电解质紊乱,且极易诱发严重的感染。②生物制剂的应用:生物制剂是选择性的以参与免疫反应或炎症过程的分子,或受体为靶目标的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4]。生物制剂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不仅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还同时被试用于治疗大动脉炎、干燥综合征、多肌炎、多软骨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多种风湿性疾病。生物制剂原则上可能削弱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抗TNF制剂诱发感染的问题(特别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受到普遍关注[5]。③抗生素的使用: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和系统性的工程,控制疾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复发,延长生命,是目前倡导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原则,而预防感染是预防风湿免疫疾病复发的长期战略。抗生素为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广谱抗生素的大剂量、长时间应用可杀死或抑制敏感的病原菌;但同时其又杀死或抑制正常菌群,破坏机体的微生态平衡,导致菌群失调,易于继发真菌的二重感染,使感染更难控制[6]。反复使用抗生素可削弱机体的防御机制,增加风湿免疫疾病医院感染的入侵可能。

1.3 反复住院或住院时间长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风湿免疫疾病多为慢性病,病情迁延、反复、难愈,导致患者反复住院或住院时间长,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王宏智等[1]研究认为,风湿性疾病的病程亦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湿免疫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有一定缺陷,住院期间,各种诊疗行为的增多使得患者与医院的空气、设备、用具、器械等环境因子的接触增加,又因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加之病房危重患者多,人员流动量较大,陪护和探视人员相对较多,随时可能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大。由于资源限制,病房大都为多人间,这增加了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病房环境管理受到制约从而使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同时感染的发生又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二次感染的危险性。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无菌技术、垃圾处理不严格,均会增加风湿免疫疾病交叉感染的机会。

2 风湿免疫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2.1 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减少医院感染机会 入院时即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宣传,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进食优质蛋白质,多食水果、蔬菜等;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适量运动,注意劳逸结合;协助患者增减衣被,防止受寒;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如出现发热、咽喉肿痛、咳嗽、口腔溃瘍、肛周感染等迹象,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感染。

2.2 加强风湿免疫病房各类人员的管理 ①加强病房医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做好垃圾处理;掌握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各种知识,根据药物的适应症,药敏试验等合理选用;定期召开患者教育会,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感染知识。②制订病房陪护与探视制度,张贴于病房,并向每一位入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 探视者接触患者前后注意洗手,有感冒或其他疾病者严禁探视。③对住院患者常规做PPD或T-Spot检查,对结核潜伏感染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做好基础疾病的治疗护理;给每位患者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与碳酸氢钠比例为2∶1)漱口,指导患者做好口腔护

理,预防真菌感染,必要时用氟康唑涂抹口腔。

2.3 规范风湿免疫病房物品的管理 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定位放置,定期检查消毒和用后及时清洁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进行消毒毁形无害化处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空气净化,病房每日循环风空气消毒器消毒2次,通风换气3次,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污物消毒处理;医疗废物正确分类处理。

2.4 注重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管理 全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培训,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消毒、隔离、防护等预防控制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进行主动筛查,快速监测,及早发现可疑病例,积极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减少侵袭性操作。可疑病例或已发病例最后一个执行治疗护理,控制感染传播,并根据病情及早出院。

nlc202309031248

国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72%,免疫系统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达12.69%[7];徐青丽[8]

报道风湿免疫科感染发生率为2.91%。本院风湿免疫科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生素等治疗期间,通过加强人员、物品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提高患者的体质,切断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风湿免疫患者783例,医院感染发生11例,其中8例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血液、皮肤各1例,医院感染率为1.40%,较国内报道的有关风湿免疫疾病医院感染率低。

3 讨 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9]。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国外有研究表明,大约2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触到感染,其中9%的患者发生感染[10]。风湿免疫疾病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等疾病,均需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及药物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医院感染一直困扰着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必须预见性地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提高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机体抵抗力,加强风湿免疫病房各类人员的管理,规范风湿免疫病房物品的管理,注重多重耐药菌的感控管理等,才能达到降低风湿免疫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

的目的。

致 谢

本文得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吴锐科主任的指导,特此感谢!

4 参考文献

[1]王宏智,周强,刘炳炜,等.风湿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719-2720.

[2]谭永强.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56-58.

[3]胡艳华,刘东华,鲁艳.儿科注射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23-524.

[4]牛素平,黄慈波.生物制剂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

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3):51-54.

[5]顾越英,叶霜.生物制剂在风湿病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2):133-134.

[6]Aoun M,Crodaert F,Paesmans M,et al.Imipenemversus targeted 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s[J].Int J Antimicroh Agents,1998,10(4):263-270.

[7]陈红,王永芝,袁媛,等.免疫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及控制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83-784.

[8]徐青丽.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084-

108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

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1.

[10]Madeo M.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isolation[J].Nursing Times,2003,99(7):54-55.

收稿日期:2014-07-07;修回日期:2014-08-08

上一篇:杨绛的故事:且以优雅过一生下一篇:应届毕业生护士求职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