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们的工作中,无论是与上级进行沟通,还是与上游客户进行交流,工作汇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汇报是否能简明扼要的抓住重点,关系到工作效率,也关系到个人晋升以及与客户合作的成败。那么,你懂得如何写好一个工作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汇报》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商业银行助推金融精准扶贫

“谁来扶”才能“扶得好”是限时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中首当其冲的现实问题。金融不仅能提供优化精准扶贫资金配置的撬动杠杆,还能盘活财政、社会等扶贫资金,引导其实现精准投放,保障实现“造血式”长效脱贫致富机制。我国金融体系主要由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等组成,商业银行无疑是该体系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构成主体。若能合理利用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中介引导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市场化功能优势,弥补或规避传统财政和政策金融在扶贫开发中引致的政府失灵,将能大大提升扶贫资金的投放效率和精准对接效益,助推各地顺利完成“摘帽销号”的精准扶贫既定目标。因此,从商业银行面临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来说,其都应积极垂范作为,主动承担起金融精准扶贫的光荣任务。

然而,商业银行直面的最尖锐问题是自身逐利本性与精准扶贫政策性、公益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即如何才能同时兼顾好经济、政治和社会三方面的责任。目前,在各地倒排精准扶贫时间任务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下,这种隐性矛盾则凸显得更为明显,可谓是当下金融精准扶贫研究和实践亟待破解的关键性问题。因为只有协调好商业银行在经济利益与其他利益之间的矛盾诉求,才能更好地调动其支持精准扶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发挥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优势。为消除这一矛盾并提高商业银行的精准扶贫效益,本文试图从扶贫制度性政策、扶贫财税政策、政策金融和商业银行等方面提供几点策略性参考意见。

扶贫政策做好前期引导,为商业银行排除后续障碍

扶贫政策做好前期的制度性规范与引导

一是地方性金融扶贫政策与农村金融制度、普惠金融制度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三者间要相互衔接补充。金融扶贫作为农村金融的基本要义,金融扶贫政策应保障建成能够覆盖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多层次基础性金融服务体系,如保障贫困乡有网点、贫困村有自助化或智能化机具、贫困户有银行账户或手机银行等;贫困地区作为金融歧视最严重的区域,金融精准扶贫是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和关键契机,扶贫政策需将贫困人群作为特殊照顾和重点服务对象,“点对点”地精准消除金融歧视。

二是金融监管机构单设商业银行区域性扶贫信贷的具体引导制度,对投放指标、利率定价优惠和考核奖惩激励等进行明确和倾斜。尝试研究、制定扶贫差异化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贫困地区吸储资金用于当地的硬性信贷指标来降低资金外流。

三是借鉴国外强制性支农或支贫信贷政策经验,可对未达标差额部分转存至农业政策银行或合作银行。

扶贫政策提供优惠、激励和引导

一是对商业银行参与精准扶贫提供一定的财税政策激励。如制定优惠指标体系,对扶贫收入免征增值税,鼓励其增大对建卡贫困户“一对一”精准对接的金融信贷与服务供给,对参与扶贫的企业贷款与个人贷款实行财政担保、扶贫专项资金贴息激励等。

二是成立信用保证保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扶贫产业专项引导基金等,借助多类型市场化金融手段引导资金的精准投放和风险分散。尤其对风险较大和扶贫效果较好的扶貧信贷项目启用政策性基金担保或风险兜底,探索“银行+政府+保险基金(担保基金)+企业+建卡贫困户”等各类参与主体“利益联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金融扶贫模式。

加大扶贫的基建力度,扫除商业银行扶贫障碍

尤其是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在贫困连片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和金融空白地区的公路、通信、电力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制约贫困地区的发展瓶颈,为商业银行通过产业扶持、科技帮扶、渠道扶贫、移动金融或“互联网+扶贫”等扫清障碍,从而提高贫困地区实现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

政策金融加大前期投入,为商业银行提供支撑补充

精准扶贫项目在投入初期具有显著的政府主导和公益特征,因此需要政策金融机构率先发挥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为商业银行的后续扶贫介入提供支撑与补充。应从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一中长远的“新三农”视角着眼,紧扣如何能提升贫困户收入水平、改善贫困户教育状况和提高贫困户健康素养等消除“多维贫困”的视角展开,完善和扩大政策金融在金融扶贫中的支撑能效和职能范围。

两大政策性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單立的“扶贫金融事业部”这一专项组织渠道,统筹发挥政策金融的配给功能,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功效示范,提供基础金融支撑。

一是农发行尝试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产供销、道路交通、电力保障、信息网络、农业科技、财政支农资金拨付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倾斜力度,增大对农业灾害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扶助、补贴的强度和广度。

二是国开行尝试提高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设施、贫困助学贷款、高山住房搬迁安置、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卫生设施、信贷机构批发资金、民族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贷款和优惠力度。

商业银行前期把握精准,流程科学并积极准备扶贫

工作初期正确理解精准思维,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

商业银行在扶贫工作初期,必须准确地把握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的核心要求,并形成“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科学合理的逻辑工作流程。

一是在精准识别上,配合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做好摸底大调查,借助科学的贫困判别指标因子,建立起精准定位到户的建档立卡数据库。数据库不仅要反映每位建卡贫困户的穷根穷源,还需搜集并记录他们在生活和生产上与金融相关的“盼、需、求”信息。

二是在精准帮扶上,根据精准识别结果“看单下菜碟”,制定“一户一策”对接到户或“一业一式”助业帮扶的金融扶持策略,即以贫困户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进行精准定制施策。

三是在精准管理上,需确保扶贫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还需对贫困户关键指标实时跟进、统计和分析,实现动态化信息管理。同时,充分保障信息能在商业银行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外部区域管理部门之间的随时流动和分享。

把握微观和“多维贫困”特征,精准切入积极准备

在收入、教育和健康等多维贫困领域,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实体网点和网络服务平台等“线上线下”的渠道优势,专门针对建卡贫困户事先做好扶贫政策解读、子女就业或入学帮扶、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或产业组织机构建设、农业灾害保险或生产保险、疾病医疗救助或保险等方面的宣传示范,提高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知晓率、认可度和主观信心。

商业银行发挥各自优势,以金融杠杆全面撬动扶贫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城商行

限于自身在贫困地区的金融覆盖劣势,实行自给式扶贫供给能力可能较弱,因而可尝试外联贫困地区的合作金融机构,借助其在贫困地区的信息和中介功能优势,创新“商业银行+合作金融”的联合信贷模式。同时,尝试适度放宽贫困区域的信贷审批权限,增加贫困地区产业和贫困户信贷的风险容忍度、投放指标和倾斜力度。

大型涉农商业银行

一是农业银行可制定专门针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扶贫战略规划,以深化“三农事业部制”改革为契机,不断提升在贫困地区精准“支农支小、扶农利民”的支持能力和可持续性。还可尝试借助自身客群众多、资金雄厚等优势,以“互联网+电商”“互联网+公益众筹”等新兴手段撬动扶贫产品销售和扶贫产业的筹融资,助力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提质增效。

二是邮政储蓄银行可借助网点优势,进一步加大对网点功能的转型改造,提升经营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参与扶贫的意愿和能力。还可积极开发和丰富地方性小额精准扶贫信贷产品,精准对接建卡贫困户或小微扶贫产业,并加大扶贫信贷业务投入力度,扩大金融扶贫的职能范围。

地方性农商行

切实践行自身定位和服务于“三农”的发展宗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发挥好地方商业银行竞相争先扶贫的先锋示范和模范作用。

一是利用长期积累的贴近农村、亲近农民、熟悉农业,以及区域网点分布广、下沉深等先天性比较优势,无缝衔接地方性扶贫工作要求。以多种手段全方位发力,通过产业扶贫、智力扶贫、资金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科技扶贫、渠道扶贫和助学扶贫等助力精准扶贫。

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移动汇付、电商扶持等扶贫模式。

三是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金融获得感、满意度,还能提升他们对地方商业银行的情感依存度。

例如,重庆农商行根据重庆市2017年底全面“摘帽、销号、越线”的精准扶贫限时要求,因地制宜率先行动,紧扣精准和多维贫困内涵,形成了“全方位、多举措”倾力助推重庆18个区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格局。如:以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高品农业产业、“一三产业融合”等为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以手机银行“村村通”“电商帮销代销平台”为渠道扶贫;以留守贫困户金融知识教育、留守儿童“帮助一个娃、带富一个家”的助学关怀为智力扶贫;以专项资金捐赠、金融服务费减免或补贴等为资金扶贫;以贫困毕业生专项招聘、贫困户就业帮扶和创业咨询为就业创业扶贫等。

商业银行差异化创新举措,考核激励确保扶贫成效

一是融入供需精准对接的思想精髓,用“显微镜”精选出最急需扶持的贫困户,结合实情以其需求为中心,量体裁衣,合理控制和平移风险,制定“一户一策”金融扶持方案。最终形成“一对一”精准对接建卡贫困户并协助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的个性化“点式”脱贫致富模式。

二是依托贫困区域的特色产业资源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制定适用于当地专项扶贫产品或扶贫产业的扶持方案。以中长期信贷匹配扶贫产业发展的时间需求,提供折扣和优惠的利率定价。在扶贫产业的产、供、销链条上提供链式金融帮扶或非金融帮扶(如电商帮扶、产业技术支持等),打造扶贫产业的良性发展闭环。最终通过产业资金的注入和引导,形成以產业化发展覆盖建卡贫困户并带动其发展的“面式”脱贫致富模式。

三是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在特困区域开展银政、银保和银担等多主体协同合作创新的扶贫模式。首先,鉴于贫困户无担保、无抵押的信贷困境,打破依赖抵押或担保的银行信贷业务传统偏好,利用地方扶贫信贷贴息、农业保险贴费等优惠政策,结合保险金融机构在养老、大病医疗、农业灾害、种养生产、农产品价格指数等各领域的保险产品类型,开展“政府+政策保险(商业保险+银行+企业+建卡贫困户)”等多位一体、灵活适用、风险分散的银行信贷扶贫模式。其次,尝试“政府担保公司(政府风险补偿金+银行+建卡贫困户)”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商业银行依据政府风险金或担保金按比例放大扶贫信贷资金,从而撬动和盘活财政扶贫资金。同时,银政双方按约定比例共担信贷风险,风险补偿金和担保金主要由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承付。针对以“直补贫困户”的传统扶贫资金投放方式而言,这不仅能将其转变成为以信贷资金撬动的“间补贫困户”方式,还能为信贷资金提供政府增信背书,使得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得以合力驱动扶贫,双向提高专项扶贫资金的内生循环与投资效率。再次,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熟人信用担保)+银行+建卡贫困户”的新型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以合作金融或内置金融作为信息和风险的评价媒介,或以熟人之间的信用资本或社会资本作为风险控制的担保介质。

四是商业银行在精准考核上尝试实行“四单”策略,即单列信贷计划、单配考核小组、单设考核指标、单增激励绩效,对扶贫执行主体实施分层考核管理,形成约束激励相容性机制。如成立分工明确的专项工作小组,制定明细的考核指标,依据倒排的扶贫信贷计划和时间节点进行督办考察。尝试将考核结果纳入机构主要责任人、支行负责人和基层经办人员的年终考核体系,用单独增设的绩效资金(可按一定比例对扶贫信贷利息收入进行计提)对他们的年终业绩考核进行分层考奖,做到奖惩分明、落实到人,充分调动各个层级参与人员的扶贫积极性和能动性。

商业银行找准切入倾斜,切实提高精准扶贫成效

一是向基础金融扶贫倾斜。如针对建卡贫困户的开卡工本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移动金融手续费、异地汇转手续费等予以减免,或以专项扶贫基金予以补贴等,节约其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的成本。

二是向优化流程服务倾斜。如针对精准扶贫贷款的受理、审查、批复和发放等量化时间节点,开辟专享绿色服务通道,缩短办贷时间。针对参与产业扶贫的建卡贫困户实行在线审批、批量授信等,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提高审贷和管理效率。

三是向“新三农”常态化发展趋势下的金融服务需求倾斜,提高有效信贷需求的满足度。如向具有良好辐射带动效应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优质效益农业倾斜;向农村互联网电商发展所需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倾斜;向职业种养大户能手、回乡创业贫困户、遵纪守法贫困户、讲信用贫困户等的创业就业、再就业或转移就业倾斜。

四是向贫困地区的优势生态资源和确权生产要素等倾斜。如向能形成“一三”产业良性互动的特色乡村旅游倾斜;向具有生态再造功能的可循环绿色金融、低碳金融倾斜;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住宅财产权、林权等产权归属明晰的要素抵押倾斜等。

五是向预防贫困户的贫困代际传递倾斜。如向建卡贫困户的子女入学、再就业、创业等实施信贷倾斜;向建卡贫困户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倾斜,对在校贫困大学生提供专项实习机会倾斜,对他们专辟招聘通道,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作者单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作者:张维康

第2篇:邮储银行撬动金融精准扶贫着力点

摘要:我国十八大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三五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充分体现了我国将扶贫工作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全国各地的邮政储蓄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工作的号召,与政府部门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合作对接,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服务三农优势,在金融扶贫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邮储银行 金融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小额信贷 普惠金融

一、金融精准扶贫的共性挑战

现如今,邮储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扶贫脱贫战略的要求,在金融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并且在扶贫脱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和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等等,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也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下面具体分析有关金融精准扶贫的共性挑战。总结扶贫工作的共性挑战,是完善金融精准扶贫的前提的重点。

(一)小额信贷服务目标偏移,不利于精准扶贫的实施

在邮储银行中,最主要的金额脱贫工作实践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小额信贷,首先,小额信贷的审核工作简便,借贷门槛较低,但是可贷金额同样较低,这并不能满足贫困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和个人用于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其次,邮储银行并未对小额信贷做出明确的介绍和正确引导,导致贷款人误认为该笔资金是国家变相发放的扶贫资金或生活就及资金,并且由于贷款金额并不高,邮储银行也并未完善相应的催收制度,导致小额贷款的还款率较低,而贷款的用途往往都用于农民的日常生活花销,难以为自主创业和扶贫脱贫工作创造价值,同样也损害了邮储银行的资金完整性,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小额贷款的可贷额度越来越低。最后,小额信贷服务的目标偏移也是导致精准扶贫工作受限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邮储银行并未认识到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手段因该发挥的作用,缺少对贷款的规划性,曲解了小额信贷服务的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业务的开展并未有明确的规划,在后期的发展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小额信贷服务与精准扶贫服务的原则和目标的有效对接,是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

(二)政策扶贫配套设计整体性差,精准扶贫资金整体协调性有限

目前各地政府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和各地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对所属的各大金融机构布置贷款任务,为了满足银行资金有效的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为各大金融机构布置了放款任务,各大金融机构同样也包括规模较大的邮储银行。邮储银行内部的监管体系较为完善,贷款审核资格同样严格,贷款回收率较高。金融机构通常要求贷款的回收率高一些,在政府发布的农村贷款任务中,他们会首选一些农村地区规模较大的机构和自主创业大户,而较为贫困的地区和人口,通常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这与银行需要保证贷款回收率息息相关,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信用有保障,有还款能力的贷款人,导致真正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未能真正享受到贷款资金带给他们的福利,造成贷款扶贫方向与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方向想背离,不利于扶贫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金融扶贫精准化缺乏保障

虽然现阶段,农村地区在金融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贫困恶性循环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稱为金融的抑制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金融支持体系较为完善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脱贫的速度就越快,而金融支持力度不高,贷款服务不健全的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进程缓慢,脱贫速度减弱,甚至不利于其他扶贫脱贫实践的开展。而越贫困的地区对于经济发展的敏感度越低,越难以积累财富,进而加剧了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这一恶性循环有一个固定的流动陷阱为“生态脆弱+可行能力低→低收入→低储蓄+金融资本流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流动性陷阱;资本需求方面存在着“生态脆弱+可行能力低→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金融资本流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产出→低收入”的贫困陷阱。贫困地区的恶性循环加剧了贫困,阻碍了脱贫工作的进程。

二、完善金融扶贫体系,撬动精准扶贫着力点

(一)完善小额贷款体系,提高还款率

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于走商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且将先进的小额贷款技术与贫困地区扶贫实践结合,探索出自身独特的信贷技术。小额贷款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贷款损失风险、管理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参照国际通行的小额贷款利率定价,采取垂直化的小额贷款管理体系。邮储银行小额贷款提倡“零售业务批量做”,提高贷款调查效率。根据当地实际,选择种植、养殖户数较多,小型加工户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及种养经验、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选择村委班子过硬、信誉环境良好、具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的村镇;采取集中受理、集中授信、集中调查、集中放款,提高调查效率,降低信贷风险,减少经营成本。并且在对贫困地区进行了持续实践,将偏远贫困地区“熟人社会”优势与邮储银行小额贷款有效对接,通过精准对接金融产品,实施三户联保,形成“熟人社会铁三角”;通过精准对接“熟人社会”示范效应,发挥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引导,克服“熟人社会”劣势,实现整村推进;通过精准对接特色产业,支持组建合作社,培育了“银行+合作社/致富能人+农户”模式;通过精准对接信用评级,严把“三关”,强化风险控制,实现贷款可持续。

(二)发挥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支撑功能

邮储银行半数以上的网点都分布在县级以下的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又是主要的贫困地区,因此,邮储银行在各大金融机构中作为金融扶贫的代表和典范,担负着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邮储银行的发展历史悠久,在农村地区分布广泛,农村群众基础较广,在邮储银行长久的发展以来,一直秉承着“三农”原则,服务农民,惠及农民。在邮储银行发挥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中,主要明确贫困地区的重点致富带头人,在贷款人的选择上,发挥大额贷款的优势,选择贫困地区发展规模较大,发展历史较久的贷款人作为目标,推行鼓励性和优惠性贷款,在金融贷款的支持下,发展自身的产业优势,将相对富裕的农村经济主体打造为更加富裕的主体,先富帮后富,实现贫困地区整体脱贫。

(三)探索金融精准扶贫的减贫机制

金融机构为贫困地区带来的是资本,有了资本的依托才能进行良性的经济发展,只要经济朝着良性的方向循环发展,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实现地区资源和财富的积累,只有贫困地区自身具备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金融精准减贫要求农村贫困地区不仅具备金融机构贷款资金的支持,同样需要利用金融贷款资金实现自身的脱贫减贫,促进金融资本的循环运营,利用借贷资本盘活经济,促进贫困地区顺利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金融机构与贫困地区的共赢。

(四)提升农户持续增收和发展的能力

贫困地区仅仅依托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支持,摆脱贫困也较为困难,尤其是贫困历史较为长久的地区,更是难上加难,这要求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发展支持,金融普惠落实到农户个人,提升贫困个人的持续增收和发展的能力,只有贫困地区个人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才会带动其他个人脱贫,实现贫困地区整体的摘帽。放开对贫困个人的贷款限制,但要保证机构内部的效益,控制贷款风险,可以对贷款对象进行实际考核,完善金融贷款考核体系,建档立卡,进行贫困户评级授信的实践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联合贫困村委和村支部,对贫困地区的贷款个人进行深入和摸底,建立个人的信用档案,并且档案的记载情况需要及时更新,实现信用的分级管理,更有利于今个融机构贷款服务对贷款人的识别。针对贷款信用等级的不同,对贷款额度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可以具体到每一个信用级别对应不同的贷款额度,不同的贷款时限,甚至是不同的贷款利率等等。实行的信用摸底排查工作,不仅有利于扶贫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还有利于提高农民获取贷款的积极性,在农民中树立了信用之上的原则,促进农民争做信用人的良好的风尚,更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利于打造更加幸福的新乡村,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总结

随着国家对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视,全社会的力量被广泛动员起来,积极地投身于扶贫扶贫的工作建设中去。而邮储银行在金融扶贫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贫困地区提供了资金支持,发展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有利于盘活贫困地区的经济,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彻底摘掉贫困的 帽子,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刘文璞等.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冯丹.农村金融扶贫之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消费导刊,2007.3,32-33.

[3]冯涓,邹帆.农户小额信贷对农民增收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2002-2006年地区面版数据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宄),2008,21:50-52.

[4]付連春.我国扶贫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J].财界.2016.10,68-8.

[5]胡绍雨,财政投资对我国农村反贫困影响效应分析[J].农村经济,2009.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

作者:张宇鹏

第3篇:精准扶贫下河北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调研

摘 要:在我国深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发挥着自身的重要作用,绿色信贷作为一种利用金融杠杆来具体实现的环保调控手段,在银行业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发展。立足河北地区代表性城市商业银行——河北银行开展,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获得一手数据资料,在了解和研究后从其资金投入、资格准入、产品创新和企业实际案例等几个方面得出目前河北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同时深入分析得出在其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过程中,仍存在绿色信贷规模有待提高、操作风险有待降低、缺乏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创新信贷产品的宣传有待加强等问题,进而为实现绿色信贷业务更好的发展,从政府和银行两个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绿色信贷;河北银行

1 引言

國家推动实施绿色金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利用金融行业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改善经济结构,深入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金融业通过提供信贷资金对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项目提供支持的一种新型信贷融资方式。同时,随着津京冀一体化脚步的逐渐加快和“一带一路”的推进不断深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加上河北省设立雄安新区对于优质环境的要求,各行各业亟须积极参与到地区生态经济建设中来。

河北省银行业积极实施绿色信贷,力求促进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质量改善,河北银行作为河北省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生态项目的融资和地方经济发展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河北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方面提供相应资金支持,积极创新融资发展模式,从多个方面对绿色产业、新型能源利用和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依此,本文选取河北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实际走访数据研究其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对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相应改善建议;另一方面以点带面,从河北银行入手认识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在推动省内绿色经济发展及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情况。

2 河北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分析

调研立足河北银行张家口分行深入开展,立足绿色信贷政策对其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进行资料了解和数据收集,通过深入分析得出以下发展现状。

2.1 绿色信贷资金投入加大

河北银行着力引导信贷资金倾向,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不断加大绿色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提升行内绿色信贷的资金比重。同时在具体贷款审批过程中,注重贷款企业的绿色经营现状,严格审查经营过程中的生产和排放。

由调研数据可知,截至2016年9月末河北银行绿色信贷资金发放共48笔,余额近21亿元,其中循环经济类贷款4.66亿元,水污染减排类贷款3.65亿元,大气污染物减排类贷款5.32亿元,节能类贷款7.53亿元。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达50.52亿元,同年初余额相比增加了13.17亿元,增长35%,绿色信贷资金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32%。由此可知,河北银行在支持企业绿色发展、推动省内绿色经济结构改善等方面投入加大,积极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经济引导作用,促进省内经济的良性改善。

2.2 绿色信贷准入标准严格

绿色信贷注重企业的环保标准和污染处理,绿色信贷资金发放的前提就是信贷对象的严格控制准入。从源头角度规范绿色信贷资金的用途方向,进而借助金融行业的经济杠杆实现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河北银行对于绿色信贷准入,一方面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存在一项不符合绿色标准经营即拒绝绿色信贷申请,不对其提供绿色信贷资金。另一方面,对高污染、高排放的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降低授信敞口限额,降低对其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采取“名单管理制”,对出现污染问题、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名单记录,并逐步实行推出机制,不对其进行资金支持。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河北银行在全省范围内,拒绝不符合绿色信贷政策贷款申请3笔,退出不符合绿色信贷政策贷款申请1笔。共计4笔拒绝接入的贷款,虽在笔数角度看数量较少,但是在盈利角度对于地区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确是一定程度的资金借贷损失。

2.3 绿色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简便

在具体信贷操作中,河北银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决策链条短、资源协调便利等优势,持续在信贷审批流程上做“精简”,不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对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相关项目实行授信业务直报制度,减少8个中间环节,有效提升放款效率。对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审批层级繁多、业务办理手续复杂、上报总部反馈期长等问题来看,河北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操作流程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2.4 创新绿色信贷产品设计

河北银行在创新信贷产品设计方面,一是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定制授信政策。对于贫困地区的重点产业及区域特色产业,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开通特殊绿色通道。二是积极探索新型产权抵押贷款。设立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将大型农用机具等物资纳入贷款押品范围,不断简化业务流程,对新区项目和绿色企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三是立足地区信贷客户需求特征,积极研发福农卡、小额担保贷款等多种专属产品,并设立“小额票据贴现管理中心”。截至2016年末,共核准发卡1790张,授信额度共计8.33亿元,累计办理贴现28.6亿元,为广大小微企业、商户、农户创业致富搭建了有效平台。

除此之外,河北银行不断深入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研发,坚持将环境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产品之中,发放了省内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另一方面,在运用自有资金开展绿色信贷的同时还积极尝试通过新型资本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引导企业利用新型产品支持节能环保。同时,该行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共压缩退出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客户170户,涉及金额80.92亿元,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3.62%。

2.5 绿色信贷实施具体企业实例

调研可知河北银行在支持张家口地区的绿色信贷资金支持涉及支持申办冬奥会、构建城市交通网、城市绿色建设等多个方面具体数据如表1。

据了解,河北银行在支持冬奥会承办方面为张家口市万龙运动旅游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6251万元,为张家口当地实现融资90多亿元。

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河北银行张家口分行积极拓宽融资方式,支持当地交通事业发展,累计融资达31亿元。

在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方面,河北银行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原则,积极化解过剩产能,2015—2016年共压缩退出钢铁冶炼及压延、煤炭、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客户71户,涉及金额48.42亿元;压缩退出钢贸、煤贸行业客户99户、金额34.5亿元。对传统优势企业在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有效支持,如河钢集团基本授信额度由去年的15.3亿元增至18亿元。

除此之外,河北银行与张家口市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将向张家口地区提供不低于500亿元的授信额度金融支持,建立不低于100亿元的产业基金,助力张家口绿色崛起。

3 河北银行张家口分行绿色信贷发展问题分析

3.1 绿色信贷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

河北银行虽然是河北省成立最早的城市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相对其它城商行来说比较充裕,对绿色信贷的融资支持尚有余力,但其在省内银行业里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社会影响力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银行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调研数据资料分析得出河北银行的在精准扶贫工作上的绿色信贷融资规模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其城商行的行业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参与国家省内精准扶贫和绿色信贷实施工作,在对绿色信贷的资金支持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2 绿色信贷融资面临较大操作风险

河北银行在助力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绿色信贷融资策划,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项目策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因为河北银行作为城商行存在不可避免的盈利性质,其从事绿色信贷业务的部分工作人员中在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时可能会存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加上精准扶贫工作有国家资金支持和优惠利率政策,难免有不法分子从中截取绿色信贷资金,使得银行的绿色信贷融资产生坏账损失。

3.3 绿色信贷创新产品的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调研资料得知河北银行为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不断推出适合新兴能源产业以及低耗能企业的绿色融资模式,但是对这些信贷产品的宣传程度不够,加上河北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导致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限制,它所推出的绿色信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很多低耗能的环保企业和新能源产业并不了解其最新推行的绿色信贷产品的相关优惠,因此对其新设计的绿色信贷产品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3.4 与相关机构缺乏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

河北银行积极谋求与相关环保部门和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但多机构间的信息披露机制存在相应缺陷,导致在绿色信贷产品推向市场和精准扶贫融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机构和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够直接和及时,对于绿色信贷工作进行中出现的问题难以通过完全的信息披露和高效的交流沟通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河北银行与相关环保组织及其他的新能源开发支持机构的信息披露和沟通交流机制有待深入完善。

4 河北银行绿色信贷发展建议

4.1 政府加快完善政策支持,推动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

绿色信贷的落实和实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广,作为引导性角色的政府部门,包括立法部门、环保部门、银监会以及地方政府机构要做好绿色信贷的辅助支撑工作,为绿色信贷提供法律、制度、机制支持,为银行业开展有效的绿色信贷资金支持提供保障。河北省地方政府应积极加强与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互补和机构联系,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发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的弱势发展机构,较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自身资本力量弱小,在绿色信贷资金支持方面不具有相对优势,作为政策主要推动角色的政府部门,应考虑出台适合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城市商业银行和企业参与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可给予财政贴息、风险补偿,这既可以弥补银行损失,带动银行开拓绿色信贷产品的积极性,又可以为企业提供优惠利率,激发企业主动申请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对于企业,可以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运用税收政策,对节能环保和低碳领域的企业适当减免税款,引导企业自觉进行技术革新,通过正面激励效应,加快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

4.2 河北银行要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严格防范信贷操作风险

风险控制是信贷操作的重要环节,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更是银行稳健发展的前提,河北银行在发展和完善绿色信贷业务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绿色信贷政策和相关法规条例,立足自身角度制定和完善行内风险防控机制,继续实施严格的信贷准入标准和“一票否决制”,同时,行内业务操作及监管部门更要加强信贷操作的实时监督和风险预警,杜绝出现因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一方面,积极开展系统内部定期审查,对具体业务操作流程进行跟踪监督及反馈,保证绿色信贷资金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对信贷客户的绿色经营进行及时了解和监督,保证绿色信贷资金用途符合政策标准和要求,切实保证绿色信贷能够发挥带动绿色经济发展,改善绿色经济结构的积极作用。

4.3 河北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专业队伍建设,提升绿色信贷产品公信度

作为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之一,河北银行在对公信贷的资金实力及产品完善方面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并不具有优势,进而会损失一部分潜在的信贷客户。因此,河北银行应积极弥补自身短板,在产品设计完善、产品创新宣传等方面积极改善。要健全人才选拔制度,积极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加强行内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的个性化创新化发展,同时注重做好宣传绿色信贷宣传,提升河北银行绿色信贷的了解度,进而便于银行深入开展对相关企业的绿色信贷资金支持,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先玲,徐鹤龙.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运行机制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1):490-492.

[2]张新爽.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6.

[3]舒利敏,杨琳.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现状研究[J]. 会计之友,2015,(23):44-50.

[4]张赛英.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问题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4.

[5]龙卫洋,季才留. 基于国际经验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 经济体制改革,2013,(03):155-158.

[6]陳一洪. 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思考[J]. 吉林金融研究,2012,(02):46-50.

作者:张亦男 刘璐 李莎莎 王雪祺

第4篇: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商业银行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金融扶贫总体情况

我行于2011年12月完成农商行改革开业,现有营业网点个,其中城区网点个、农村网点个,贷款专营机构个,离行式自助银行个,ATM机台。年初以来,根据省联社的相关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行继续把金融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作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加大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投放。截止6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存款增幅为

%,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贷款增幅为

%,贷存比

%,贷款增速大幅高于存款增幅。其中扶贫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

%,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二、扶贫小额贷款开展情况

根据省联社关于扶贫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今年我行确定了全部以农户自主贷款的投放思路,坚持“四有两好一项目”评级授信标准,坚持以农户自主承贷,坚持“谁贷谁用”。截止6月末,新发放扶贫农户小额贷款户万元,贫困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到户万元,贫困农户贷款获得率达到

%,贫小额贷款不良率是

%,控制在2%以

内,到期收回率是100%,达到98%以上。上半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又进行了一些调整,我行根据调整后的明细又进行清理,对清理出去的及时停止贷款发放,对补充进来的贫困对象补充评级授信,始终确保贫困农户评级率达到100%。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我行进一步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和考核力度,计划全年投放扶贫小额贷万元,并对已授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一次,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支行,并制定了绩效考核激励措施,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三、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情况

根据省联社和人民银行的安排,我行承担全县个贫困村中个村的建站任务,我行按照“八有”标准己全部完成建站,并于月日前完成了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站的“三站”融合任务,完成个“三站”融合任务的

%。目前其中绝大多数服务站均运行正常,在农户评级授信、贷款咨询受理和催收等方面初步发挥了作用,但也有个别站因为行政村的合并和村组干部的变动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目前我行正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一步完善服务站功能并定期走访巡查,推进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村电商服务站“三站”融合建设在月日前全部完成。

四、金融支付结算环境改善情况

近3年来,我行新设标准网点个,离行式自助银行个,在乡

求的授信率和贷款金额指标过于刚性,不太切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

2、建档立卡贫困户认定变动频繁、变化太大。最初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户人,经数次变动调整后为户人,其中很多人剔除,很多人又新进,给评级授信和贷款发放管理带来很大不便。贫困户的一进一出,增加信贷投放和管理难度。

3、政策宣传和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由于历史客观困素和宣传力度不够,部分贫困户和工作人员对贫困农户小额贷款认识不够,理解有些偏差,对贷款的发放工作有一定影响。

4、工作机制不通畅。扶贫小额贷款由农商行一家发放,但涉农补贴由农商行和邮储银行两家发放,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不通畅。

七、几点建议和请求

1、调整考核方法。不再要求具体的贫困农户小额贷款投放额指标,进一步明确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贷款获得率考核计算标准,明确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认定标准。同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把好贫困农户小额贷款申请和审核关,切实做到精准帮扶、好钢用到刀刃上。

2、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培养贫困农户信用观念。统一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彻底消除贫困户扶贫贷款只要借得到、不需要偿还的侥

幸心理。加大对金融扶贫服务站和信用村镇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3、加快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承诺的政策要及时兑现到位。要尽快落实己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的贴息和风险补偿,同时理顺工作机制和流程,明确部门职责,确保贷款发放顺畅,利息补贴按季及时到位,从而调动企业和农户积极性。

农村商业银行

2018年月日

第5篇: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共)

农村商业银行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金融扶贫总体情况

我行于2011年12月完成农商行改革开业,现有营业网点 个,其中城区网点 个、农村网点 个,贷款专营机构 个,离行式自助银行 个,ATM机 台。年初以来,根据省联社的相关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行继续把金融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作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加大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投放。截止6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存款增幅为 %,各项贷款余额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贷款增幅为 %,贷存比 %,贷款增速大幅高于存款增幅。其中扶贫贷款余额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增幅为 %,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二、扶贫小额贷款开展情况

根据省联社关于扶贫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今年我行确定了全部以农户自主贷款的投放思路,坚持“四有两好一项目”评级授信标准,坚持以农户自主承贷,坚持“谁贷谁用”。截止6月末,新发放扶贫农户小额贷款 户 万元,贫困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到 户 万元,贫困农户贷款获得率达到 %,贫小额贷款不良率是 %,控制在2%以内,到期收回率是100%,达到98%以上。上半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又进行了一些调整,我行根据调整后的明细又进行清理,对清理出去的及时停止贷款发放,对补充进来的贫困对象补充评级授信,始终确保贫困农户评级率达到100%。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我行进一步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和考核力度,计划全年投放扶贫小额贷 万元,并对已授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一次,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支行,并制定了绩效考核激励措施,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三、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情况

根据省联社和人民银行的安排,我行承担全县 个贫困村中 个村的建站任务,我行按照“八有”标准己全部完成建站,并于 月 日前完成了 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站的“三站”融合任务,完成 个“三站”融合任务的 %。目前其中绝大多数服务站均运行正常,在农户评级授信、贷款咨询受理和催收等方面初步发挥了作用,但也有个别站因为行政村的合并和村组干部的变动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目前我行正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一步完善服务站功能并定期走访巡查,推进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村电商服务站“三站”融合建设在 月 日前全部完成。

四、金融支付结算环境改善情况

近3年来,我行新设标准网点 个,离行式自助银行 个,在乡镇网点新增自动取款机 台,助农取款服务点 个,POS机 台,发放银行卡 张,随着贫困村服务站的全覆盖,金融支付结算环境大幅改善,实现了“机到村、卡到户、钱到帐”的目标,满足了广大农户日常生产、生活、消费及小额取现等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五、扶贫再贷款示范点建设情况

2年以来,我行共计从人民银行借用扶贫再贷款 亿元,已全部投放完毕,累计运用扶贫再贷款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能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发放贷款 万元,并逐笔登记台帐,按时报送各种统计报表。经州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专项检查,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的每一笔贷款对象、金融、期限、利率、用途均真实合规,不存在将扶贫再贷款资金转移挪用至非扶贫用途,贷款资金使用比较充分,同时配套了自有资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人行工作安排,我行共完成 个扶贫再贷款示范点建设,其中三家并评为级示范点,共向 个示范点发放贷款 万元,其中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 万元,带动贫困农户 户,解决就业 人。

六、存在问题和困难

1、政府部门对农商行扶贫小额信贷投放目标考核过于刚性。建档立卡贫困户本身属于弱势群体,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真正符合“四有两好一项目”条件的贫困户并不多,加上年龄普遍偏高和外出务工等因素,符合贷款条件又有贷款需求的更少,考核中要求的授信率和贷款金额指标过于刚性,不太切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

2、建档立卡贫困户认定变动频繁、变化太大。最初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 户 人,经数次变动调整后为 户 人,其中很多人剔除,很多人又新进,给评级授信和贷款发放管理带来很大不便。贫困户的一进一出,增加信贷投放和管理难度。

3、政策宣传和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由于历史客观困素和宣传力度不够,部分贫困户和工作人员对贫困农户小额贷款认识不够,理解有些偏差,对贷款的发放工作有一定影响。

4、工作机制不通畅。扶贫小额贷款由农商行一家发放,但涉农补贴由农商行和邮储银行两家发放,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不通畅。

七、几点建议和请求

1、调整考核方法。不再要求具体的贫困农户小额贷款投放额指标,进一步明确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贷款获得率考核计算标准,明确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认定标准。同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把好贫困农户小额贷款申请和审核关,切实做到精准帮扶、好钢用到刀刃上。

2、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培养贫困农户信用观念。统一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彻底消除贫困户扶贫贷款只要借得到、不需要偿还的侥幸心理。加大对金融扶贫服务站和信用村镇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3、加快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承诺的政策要及时兑现到位。要尽快落实己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的贴息和风险补偿,同时理顺工作机制和流程,明确部门职责,确保贷款发放顺畅,利息补贴按季及时到位,从而调动企业和农户积极性。

农村商业银行 2018年 月 日

第6篇: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局包抓***村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现对我局包扶工作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全县“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之后,***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局长任组长,三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属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并抽调2名干部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二是调查摸排,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村上在2013年新一轮扶贫开发调查的过程中,已经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先后三次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村对一百多户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全村共有***户***人符合精准扶贫条件,并对第一批***户帮扶对象名单和首批扶贫贷款***户名单进行了公示,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是科学规划,确保扶贫项目精准。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定了《***村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以******龙头,高山村组发展核桃、牛羊养殖业,川道村组发展商贸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并对未来三年全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居住环境、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的项目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规划文本已经完成。

四是干部包抓,确保示范带动精准。按照科级领导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要求,采取抓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模式,首轮由***、镇、村干部共包抓42户精准扶贫示范户,协助贫困户选准项目,提供技术,发展产业,协调***银行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配套3-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专项资金,充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力争通过一对一包扶,使贫困户都能够顺利脱贫。

二、当前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2014年计划在***村实施的***个项目,目前有***个已启动实施,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其中****投资***万元新修***米河堤工程已基本完工,******户发放名单已确定;危房改造、移民搬迁、新修便民桥等其他项目也正在积极谋划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我局将结合***实际情况和中、省、市、县有关政策,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该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2014年度精准扶贫计划,为***村的整体发展和***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能够实现的好“方子”。

二是创造工作条件,抓紧实施帮扶工作。结合我局分户包扶方案,创造条件,落实驻村联户帮扶机制,让帮扶干部深入帮扶户一对一制定帮扶计划,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三是发挥***优势,抓好扶贫政策机遇。通过筛选、包装、 策划,积极申报中、省、市、县项目,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民生工程。积极挖掘**潜能,全力打造***扶贫的新亮

点,力争将***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考核。进一步落实完善包抓责任制,驻村联户工作制,完善档案管理,加强协调管理,加强督促考核,形成全局上下人人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 2014年*月*日篇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15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 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

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 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 即十子法。 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 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 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

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篇三: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定点扶贫总结报告

发挥优势 多措并举 认真履行帮扶责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分行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自2012年三年以来,我行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分行统一部署,在市、县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和惠民行动工作,注重办实事、讲实效,在平舆县射桥镇东关村村委的积极配合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分行牢记工作职责,围绕帮扶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针对射桥镇东关村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充分发挥邮储银行行业优势,做到了思想上帮扶、行动上帮扶、感情上帮扶,从开展“献爱心 送温暖”活动,到协助射桥镇东关村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低收入人口经济收入问题,从加强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到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都倾注真情、竭尽全力地为帮扶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圆满完成了定点帮扶的各项工作计划和任务,为推进射桥镇东关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将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

定点帮扶工作是省分行为实施综合治贫,全面推进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历来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成立了以孙栋副行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确定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每年年初制定《河南省分行驻村定点帮扶工作计划》,解决贫困乡村实际困难。

(二)定期报告,解决困难

我行将定点帮扶工作放在重要位臵,建立了定期报告制度,河南省分行党委每月听取一次定点帮扶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虎城要求定点帮扶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让广大农民兄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率先垂范,带头帮扶

党委成员每季度至少一次深入到定点帮扶村了解帮扶情况,慰问帮扶村困难群众。省分行领导还定期看望帮扶工作队员,并在生活上照顾工作队员,工作上支持工作队员,政治上关心工作队员,做到了“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三位一体”保障机制。

(四)深入调研,增强动力

帮扶队员在年初就及时深入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查看实况,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农村经济工作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找准切入点,坚持“摸实情、办实事、解疑难”的工作方法,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帮助群众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拓宽增收致富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借助外力、激发内力、提升实力,努力实现突破,力争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新格局,在农民生活水平上实现新提高,在乡风民俗上树立新风尚,在乡村面貌上呈现新变化。

二、多措并举,做好帮扶

在帮扶中,我们立足做实事,围绕“五难”(生活难、务工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外出务工人员维权难)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多轮驱动,不断丰富帮扶内容,增加帮扶形式。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我行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缓解城乡居民融资难为己任,充分发挥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有效服务广大城乡居民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各类贷款业务,具体包括小额贷款、小额质押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等。贷款用途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服务对象更广泛,产品要素更灵活。

结合东关村的实际情况,我行因地制宜,不断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大力推广“小额贷款”等贷款品种,有效提高农民工贷款可获得性。我行信贷员坚持“八不准”制度,对客户提供贴心服务,并不断改进贷款流程,建立了限时审批限时发放的“绿色通道”。同时,我行积极与市县有关部门合作推出“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项目,进一步丰富贷款品种,持续 扩大信贷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得到资金支持。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已累计发放贷款10亿元,其中2012年3亿元、2013年3亿元、2014年4亿元,为农民创业脱贫提供了资金支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积极帮扶困难群众。先后帮扶了当地的50个贫困家庭,定期为他们送去了米、油、杂粮等慰问物资,共近10万元。期间,我行选派骨干工作人员到村、到组、到户,进行了大量的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三是认真落实省委指示精神,贯彻宣传科学发展观精神,举办4期科学发展观宣传报告培训会,并送给该村科学发展观资料近百套。

四是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法律知识送上门活动。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我行还对定点帮扶东关村农户开展普法教育,进行法制培训,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帮助村民提高了法律意识,帮扶对象全年无一例违法现象发生。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扶贫工作开展三年来,在各级部门指导下,形成了一系列紧密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扶贫项目,但还存在项目较少、单一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理思路。根据当地实际广泛征求帮扶村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因村制宜,认真分析该村的优势、劣势在哪?如何发展帮助

帮扶点理清今后发展的思路,使帮扶点干部群众明白向哪发展,如何发展? 2.建班子。继续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村级班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路人,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增强为群众服务意识,使之成为富民强村的带头人,先进文化的传播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为所住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3.保稳定。积极主动的(转载于: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深入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意愿,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坏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构建和谐安定新农村。

虽然我行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效,但距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以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开发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篇四: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本科文化程度,现担任××村社保专干。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包村领导、同事、村委和群众的帮助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界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市、县对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在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使××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一年来,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利用工作间隙,我抓住重点,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十八界四中、五中全会,深刻领会了全会的精神内涵,找准了工作的方向,抓住了工作的重点。使工作得心应手。始终坚持服务为民的理念,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才能真正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想法、看法。回到工作中,便游刃有余。 二,敬业爱岗,勤奋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今年,根据镇党委,政府对社保工作的具体要求,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以

来,××村2013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44户167人,2014年减贫12户50人,全村共有贫困户79户281人,其中扶贫户32户116人,兜底户61户165人,交叉户14户,贫困发生率9%。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55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村上经济结构以种植、养殖为主,年粮食种植面积3400亩,粮食总产量1360吨,牛存栏20头,羊存栏500只,鸡存栏3000只,猪存栏2000头。使村民的收入显著提升,幸福指数日益提升。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住工作:

(1)扶贫工作贵在“精”“准”“实”,为了取得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我经常深入群众中去,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加以记录。同时、在下班以后,还经常通宵达旦,与同事研究相关算法和数据填报格式。最终,成功上报了全部数据,完成了省级大数据采集工作。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最现实的依据。

(2)要带着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走访群众, 一年来,走访入户群众300余户,虽然起初,困难重重,也碰到了不少钉子,没少吃闭门羹。但我并不气馁,还是坚持进门入户,讲解相关惠农政策、研究富民门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镇相关领导,以便对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问题隐患。半年下来,在我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终于和群众打成了一片,融入到了群众中。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才会接纳你, 认同你,支持你。才使自己以后的工作更加顺手,才能最终回归到服务为民的这个出发点上。

(3)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农村工作繁纷复杂,特别是和群众有关的工作更是如此。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我深有体会。农民作为最大的弱势群体,对自己直接的相关利益最为敏感。今年,在收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时,有几户群众认为自己身体不错,都不愿缴纳。我便主动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仔细讲解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最后,这几乎群众均主动足额缴纳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圆满完成了当年的收缴任务。

三,尽职尽责,严以律己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廉洁从政、庸政懒政、工作作风的文件。规范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净化了从政环境,改进了机构效能。在这种氛围下,镇党委及时召开会议,宣讲精神、内涵。虽然今年工作任务重,困难多,但我还是能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在入户期间,从来没有接受村上和个人的各种邀请和礼品,认认真真、严格足量的完成了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是思想上学习不够重视,由于工作经验少,总觉得忙,没时间,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即便学习,也是培训中学

一学,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缺乏全面了解。

2、是在工作中落实不够全面,表现在抓全盘、注重经济,轻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建设,放松了计生工作,与群众接触和交谈少,理论与实践结合差,学以致用不够活。

3、是与同事交流少,不够积极主动和同事探讨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工作不够扎实等问题。

总结过去,汲取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新的一年又将到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更加努力,期待在2015年取得更大的进步!篇五: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精品范文)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xx局包抓xx村的精准扶贫工作,现对xx局包扶工作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全县“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之后,xxx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局长任组长,三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属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xxx“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并抽调2名干部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二是调查摸排,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村上在2015年新一轮扶贫开发调查的过程中,已经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xx先后三次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xx村对一百多户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全村共有xx户xx人符合精准扶贫条件,并对第一 批xx户帮扶对象名单和首批扶贫贷款xx户名单进行了公示,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是科学规划,确保扶贫项目精准。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定了《xx村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以xxx龙头,xx村组发展核桃、牛羊养殖业,xx村组发展商贸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并对未来三年全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居住环境、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的项目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规划文本已经完成。

四是干部包抓,确保示范带动精准。按照科级领导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要求,采取抓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模式,首轮由xxx、镇、村干部共包抓42户精准扶贫示范户,协助贫困户选准项目,提供技术,发展产业,协调xxx银行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配套3-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专项资金,充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力争通过一对一包扶,使贫困户都能够顺利脱贫。

二、当前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2015年计划在xxx村实施的xxx个项目,目前有xxx个已启动实施,累计完成投资xxx万元,其中xxxx投资xxx万元新修xxx米河堤工程已基本完工,xxxxxx户发放名单已确定;危房改造、移民搬迁、新修便民桥等其他项目也正在积极谋划中。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我局将结合xxx实际情况和中、省、市、县有关政策,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该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2015年度精准扶贫计划,为xxx村的整体发展和xxx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能够实现的好“方子”。 二是创造工作条件,抓紧实施帮扶工作。结合我局分户包扶方案,创造条件,落实驻村联户帮扶机制,让帮扶干部深入帮扶户一对一制定帮扶计划,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三是发挥xxx优势,抓好扶贫政策机遇。通过筛选、包装、策划,积极申报中、省、市、县项目,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民 生工程。积极挖掘xx潜能,全力打造xxx扶贫的新亮点,力争将xxx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考核。进一步落实完善包抓责任制,驻村联户工作制,完善档案管理,加强协调管理,加强督促考核,形成全局上下人人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

第7篇:湫池沟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汇报

湫池沟村位于丰台乡东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369户1687人,低保户30户87人,五保户3户3人,劳动力866人。全村共有党员63名,其中女党员6名,共有村民代表37人。耕地总面积3962亩,人均2.2亩,其中:山地1440亩。现有果园2400亩,其中丰产园1000亩,新幼园1400亩,果品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5%。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户302人,贫困面17.9%。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认真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严格落实“五步”识别法,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坚持差异化扶持,做到底数清、问题请、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确定了贫困户91户302人,计划2015年脱贫38户176人,实现整村脱贫。

二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建设相关要求,组织人员对91户贫困户惠农政策、社会救济、危房改造、教育、卫生、饮水安全、富民产业、劳动力培训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并按时限完成系统录入工作。

三是加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积极衔接争取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胡同、北胡同改造工程,投资115万元,柏油罩面村内主干道路2.3公里;投资20万元,衬砌排洪渠2公里;投资10万元,砂化村庄道路2公里;大力发展果品产业,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1000亩,计划秋季新建果园200亩。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新

建村部1处,7间126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中心1处,9间173平方米,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处,总面积2668平方米,其中修建文艺演出舞台一座120平方米,完善了村级阵地建设,为组织活动开展提供了场所;衔接农行为26户贫困户提供扶贫贴息贷款100万,发放双联贷款40户200万元,衔接信用社为24户贫困户提供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20万元,并投资20万元,成立了湫池沟村扶贫资金互助社,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

四是招商引资建办果品深加工企业。招商甘肃星晟果品塑业股份公司投资600万元,建办反光膜、果袋、果品周转箱、发泡网加工生产线,安排10名贫困户就业,实现了劳动力就地转移,拓宽贫困家庭增收渠道。

二、存在问题

对照贫困村减贫验收17项标准和贫困户减贫验收13项标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村级还未建成完善的金融服务设施;二是未形成稳定的村级增收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三是大多农户以旱厕为主,卫生厕所所占比重低。四是部分弱势群体产业项目实施有困难。部分贫困户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人员,由于本人的原因,无法亲自实施项目,增收困难较多,脱贫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指导督促湫池沟村完成扶贫互助社阵地建设工作,并及时进行运转。

二是对照贫困户减贫验收13项指标及贫困村减贫验收17项指标,对全村2015年47户147名预脱贫人口进行逐一走访调查,并根据贫困户家庭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帮扶

措施,帮助预脱贫人口算好经济账,确保预脱贫人口按期脱贫。

三是衔接信用社对符合条件的24户贫困户及时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20万元。

四是督促湫池沟加快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

五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类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建立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台账资料。

第8篇:XX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汇报

2018年以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以精准扶贫统揽全村工作大局,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把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扶贫攻坚战略步伐,全力落实各项到村到户扶贫措施,保障全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顺利推进。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中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260mm、平均气温11℃、无霜期295天,海拔1680米,有4个村民小组,397户1308人,耕地面积6751亩,其中水地3680亩,旱地3071亩。2017年顺利通过各级验收,实现整村脱贫,人均纯收入达5906元。2013年底建档立卡87户349人,当年农业人口397户1311人,贫困发生率为26.62%,2017年新识别1户1人,2014至2017年共脱贫87户336人,2017年底剩余未脱贫户7户21人,经动态调整后,2018年底建档立卡88户337人,2018年脱贫6户19人,剩余1户1人,全村贫困发生率为0.08%。

二、主要工作成效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村实际,紧紧围绕7户21人脱贫任务目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指标,打造多元化特色产业,努力提升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构建扶贫对象增收长效机制,力争做好本脱贫目标任务,为与全县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018年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一)贫困发生率降至0.08%。2018年达到脱贫标准6户19人,未脱贫人口1户1人,贫困发生率=未脱贫人口/农业人口=1/1308=0.08%。

(二)“两不愁、三保障”方面

1.收入情况。XX村的收入主要来源玉米种植和务工。2018年贫困户人均收入5650元,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全村397户1308人均不为吃穿发愁,家有余粮,家庭所有成员四季有衣换,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2.义务教育保障。全村适龄学生11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2人)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享受“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等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

3.基本医疗保障。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参保费用个人缴费部分资助政策,参合率100%,全村参合率达到100%。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同时,符合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享受了相关特惠政策。

4.住房安全保障。全村通过自建、危旧房改造、购买商品房、租赁等方式,实现了农户安全住房全覆盖,人均住房面积均达到15平方米以上。2014年-2018年危旧房改造22户(其中建档立卡16户)。危房改造户均享受当年政府补助政策。

5.饮水安全保障。全村常住户194户(其中建档立卡户79户),全村饮用自来水和窖水,水量够用,经过行业部门检测,水质安全达标,取水点往返时间在20分钟内。

(三)产业发展

1、主导产业。围绕产业布局,依托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落实专项资金扶持、互助资金扶持、就业创业扶持和信贷资金扶持等措施,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确保贫困户都有致富产业。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气候等优势资源,切实发挥精准扶贫5万元专项贷款作用,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我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针对缺产业、技术致贫的贫困人口,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并在资金、技术、用地上给予大力扶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村推广订单农业玉米制种产业,全村种植制种玉米,面积达3500亩以上,农户参与280户。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22家,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纽带,通过“引、帮、扶、带、联”,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景泰县恒卫农牧专业合作社、景泰县金农养鸡场,带动贫困户88户,发展种养殖产业。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利用景泰县青羊埫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带动,与农户、村、合作社、乡政府签订四方协议,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万元,每户自筹500元,全部入股至景泰县青羊埫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总计入股资金12.3万元,年底分红3200元,涵盖XX村精准扶贫户6户;自主发展种养殖18户,每户安排自主发展资金1万元。扶持资金按照有产业基础、产业达标、产业巩固三个阶段,分阶段按3:4:3比例拨付(产业基础3000元、产业达标4000元、产业巩固3000元)。目前每户补助3000元;兜底贫困户光伏产业扶贫政策1户:目前每户每口人人均0.5万元,每户最高2万元补助。

3、集体经济。一是合理开发村内集体资源,发展多元化村集体经济。我村村内,沙土资源丰富,资源为全体村民共享,为保障村内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村民切身生态环境利益。我村委会准备集中管理沙场,以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最大化。目前,集体经济收取沙场管理费5400元。二是吸收党群创业互助会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我村将所筹资金注入甘肃苗晖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每年依据养殖所得按比例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甘肃苗晖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5月16日,该公司以羊的饲养与销售,经济林、农作物的种植与销售为主,2018年吸收我村党群创业互助会资金5万元,并与入会会员签订协议,以每年不低于投入资金的8%给村委会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年收入4000元。三是发展村级合作组织,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适应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新趋势,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通过党群创业互助会带动“支部+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持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基础设施

1、建制村级基础设施。通过“一事一议”、景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村道路硬化8.8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完成投资76.53万元;衬砌渠道11.34公里,完成投资37.91万元;修建广场1600㎡,完成投资52万元;新建文化活动室480㎡,完成投资75.1万元。

2、自然村通动力电。动力电全部接入到每一个自然村,覆盖率达100%。

3、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一是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以加快生态建设的步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全面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把义务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相结合,建立植树造林队伍;二是对村内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清除了村内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和乱贴、乱画,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围田、围路等问题。三是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等,达到了道路畅通、整洁、干净。四是结合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方案,成立义务监督员和义务保洁员,多次组织在全村集中开展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达到了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五是针对环境脏乱差的情况,积极入户做群众工作,三年共拆除空壳房、危旧房,残垣断壁58处。2016年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XX中心街铺砌花砖4500㎡,树坑120个。2017年共发放垃圾桶360个,做到垃圾不出户。2018年修建卫生厕所98座,每户门前实行卫生三包,与每户签订协议。美化村级村貌,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三)基本公共服务

1、村卫生室。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设有“三室”,有诊断、治疗、和药房功能,与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景泰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组成签约医生团队,贫困人口家庭医生(“一人一策”)签约率达100%。

2、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18年建档立卡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253人,实参253人,参保率100%;2018年全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565人,实参543人,参保率96.11%。

3、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截止2019年3月低保22户68人(其中一、二类低保10户22人),特困供养户2户2人。

三、存在的问题

我村推进扶贫脱贫工作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在主导产业方面比较传统单一,需要积极引进新型致富产业,切实提高群众收入;二是群众的自身发展劲头和动力不足,需要大力鼓励帮助引导,形成家家有产业,家家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村级基础设施有待提升,通过积极争取项目,不断提高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要》,特别是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

壮大村集体经济

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真脱贫,真致富。盘活村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利用集体土地征收费用,筹措集体经济流动资金;合理开发村内集体资源,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充分利用XX村村党群创业互助会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

(二)

发展产业

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指导、长短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气候等优势资源,继续大力发展玉米种植。其次,精确选择地方特色产业,XX村要依托资源禀赋,发挥资源优势,在现有300亩果树经济林片带的基础上,争取发展到500至800亩,依托黄河石林景区公路,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并鼓励帮助有能力和发展意愿的群众建设农家乐5至10家,改变单一传统种植模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

巩固提升

进一步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确保惠民政策落实落地。继续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脱贫攻坚领域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进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金融扶贫等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帮助有需求的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帮助有子女上学的贫困户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助患病的贫困人口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等。切实落实公益林补助、退耕还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9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工作情况汇报

元古堆村位于渭源县田家河乡南部林缘地带,海拔2440米,年平均降水量508毫米,无霜期130天,属高寒阴湿气候。有13个村民小组447户1917人,耕地面积5500亩,人均2.87亩,林地4800亩,草地3850亩。2012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8元,有低保户151户491人,五保户8户9人,扶贫对象221户1098人,贫困面为57.3%。

2013年2月3日,总书记到元古堆村视察,慰问了老党员、贫困户马岗和全村群众,作出了‚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总书记视察后,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编制完成了《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扶贫攻坚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将元古堆村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示范村、全市‘双联’行动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和‚三年率先实现整体脱困、率先建成幸福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渭源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以脱贫攻坚统揽元古堆村各项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县、乡、村各级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3月份以来,累计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0773.08万元(其

—1— 中财政投入资金7521.06万元,援助帮扶资金2267.62万元、群众自筹984.4万元),实施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产业发展项目9个、公共事业项目5个。全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221户1098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4户20人(2013年减贫92户499人,2014年减贫30户142人,2015年减贫88户404人,2016年减贫7户33人),贫困面由57.3%下降到1%。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43元(其中,财产性收入356.29元,经营性收入2721.35元,工资性收入1707.75元 ,转移性收入1357.60元),比2012年增加4677.2元、增长76.1%,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35元,比2012年增加3615元、增长79.7%。2017年4月,在精准扶贫核查过程中,核查出因病回退贫困户2户9人。在6月份两项制度衔接动态调整后,新纳入低保户45户97人,一般户2户10人,全村现有未脱贫户53户136人,贫困面为7.1%。

——基础条件彻底改善。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先后完成混凝土护岸11.4公里,生态措施防护岸9.4公里,全村及周边河沟道得到全面治理;自来水实现447户农户全覆盖;完成机修梯田77亩,达到愿修尽修;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公里、0.4千伏线路7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硬化村社道路30.49公里,新建桥梁2座,村内所有道路全部完成硬化;建成集中安置区3

—2— 个,安置农户130户,配套建设羊舍130栋,改造危旧房203户,危房基本消除;建成移动网络基站2处,全村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推进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美丽乡村规划》,大力实施以‚五改‛、‚四通‛和整治‚五乱‛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对210户农户住宅进行了风貌改造,购置压缩式垃圾清运车1台,手推垃圾车20辆、户用垃圾桶447个、公共垃圾箱85个,建成垃圾收集屋2座。坚持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投资132万元实施了元古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生态造林5900亩,营造乔木林750亩,实施退耕还林1194.3亩,建设封禁围栏10公里,青山绿水掩映红瓦白墙的美丽乡村景象初步形成。2016年,元古堆村被评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

——富民产业多元发展。围绕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壮大肉羊养殖、马铃薯种薯、中药材、百合种植、劳务输转等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发展玛卡、竹柳、苗木繁育和梅花鹿、放养鸡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生态旅游、电子商务、工业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全村富民产业多元化发展。种植业方面,每年建成马铃薯原种种植基地1500亩,带动人均增收532元;建成当归等中药材种植基

—3— 地1000亩,参与农户350多户,人均增收742元;300余户农户种植食用百合820亩,人均收入775元。栽植云杉、樟子松苗木350亩,速生竹柳120亩,参与农户160户。草牧业方面,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建成梅花鹿养殖圈舍2栋,梅花鹿饲养量达到230只;建成肉羊养殖小区4个140栋、规模养殖羊舍21栋,500立方米青贮氨化池2座,肉羊饲养量达到3600只。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全村320户农户以羊只、圈舍等入股企业(合作社)分红增加收入,每户年分红370—1000元。建成1万只以上南山放养虫草鸡规模养殖点2个,发展养殖户46户,饲养量达到3.8万只,带动人均收入233元。其他产业方面,引导和组织输出劳务710人(次),劳务收入达257万元,人均收入1342元;引进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元古堆村建设百合产业园和贮藏气调库,已完成土地流转,即将启动建设。建成300K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座,2016年并网发电,30户贫困户户均获得分红3000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2万元。同时,圣源公司在元古堆村大石头河规划建设扶贫创业旅游小镇,占地30亩的光伏产业园和果蔬采摘园正在建设,为元古堆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加强。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对元古堆小学进行了整体搬迁,改建教学点1个,新建幼儿园1所,新建教学及办公用房1210平方米。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

—4— 卫生室、金融代办点、体育健身中心等项目,建成村民公共综合服务区,改造建设敬老院1处。全村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四年来,群众腰包更鼓、日子更甜、信心更足,全村存款余额达到540万元,户均1.2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存款38户。家族耐用消费品快速增长,新购置各类车辆98辆(其中轿车29辆、摩托车45辆)、电视机156台、冰箱(柜)78台。全村现有农用车(含装载机、双排座小货车)320辆、轿车36辆、摩托车350辆,电视机460台,冰箱(柜)162台,户均拥有移动电话2部以上。

——干群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实、基层政权更加巩固。农民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致富能力、经营理念、市场观念不断提升,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提高。

四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走在前‛的信心和决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凝聚各方合力,落实最大责任,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振奋精神聚合力。元古堆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

—5— 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国务院扶贫办将渭源县确定为直接联系县,为元古堆村下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铎等省上领导先后到元古堆村调研,精心谋划指导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县委主要领导将元古堆村确定为联系帮扶村,组建由国务院扶贫办下派干部任队长,市、县、乡共计7名干部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派驻5名科技特派员驻村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田家河乡选派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加强村级班子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保障作用。中央统战部、交通部、酒钢公司等30多个单位、企业倾力帮助和支持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形成了领导带头、单位牵手、干群联合、社会助力的扶贫开发新格局,促进了人才、资金、项目和公共服务等资源向元古堆村汇集。

(二)规划引导明方向。县上积极与省市发改、扶贫部门沟通协调,先后两次修订完善了《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扶贫攻坚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将元古堆村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示范村,全市‚双联‛行动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和‚三年率先实现整体脱困、率先建成幸福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编制了元古堆村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建设、设施畜牧业、村庄建设等专项规划,谋划全村重点建设项目40项,确保了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投入夯基础。围绕破解发展瓶颈,坚持‚项目

—6— 跟着扶贫走‛的原则,建立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有效投入整合机制。四年来,集中整合财政、扶贫、信贷、企业、社会帮扶等各类资金10773.0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7521.06万元,援助帮扶资金2267.62万元、群众自筹984.4万元),全面加强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推进产业开发,形成了‚政府建基础、企业帮增收、社会办实事、群众齐参与‛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补齐了欠账短板,夯实了发展基础。

(四)产业扶贫促增收。以减贫增收为核心任务,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充分发挥企业带动作用,探索总结出六种产业扶贫新模式。一是‚母畜寄养+农户分红‛模式,由甘肃神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40户贫困户入股羊只统一养殖,每户年分红1000元。由甘肃圣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带动115户五保户和一二类低保户养殖良种羊275只,已分红43520元,户均分红370多元。二是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采取技术入股、圈舍入股、羊只入股的方式,全村227户农户与科技特派员领办的良种羊繁育合作社建立产业发展共同体,合作社每年按20%分红,户均分红1000元。三是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带动模式,实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全覆盖,累计投放个人类贷款54户270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为46户贫困户投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30万元,由圣源公司等4家企业(合作社)集中使用,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连续分红三年,每户年分红4000元。四是互助增信金融扶贫模式,由县财政投入20万元、江能集团公司捐

—7— 赠100万元建立村级互助基金,按1:10的比例在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已为103户群众投放238.5万元产业贷款。五是土地入股模式,采取订单农业、共建产业基地、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由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420户,发展百合、马铃薯种薯、苗木、玛卡种植、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六是‚企业主办+群众入股‛联办经营实体模式,由圣源公司兴办经济实体,全村178户农户入股37.85万元,共分红31.33万元,户均累计分红1760元。

(五)教育培训提能力。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扶持群众转变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元古堆村与福建蓉中村结成了帮扶对子,村党支部先后2次组织22名骨干青年到蓉中村参加小微企业培训学习,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与此同时,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按照缺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技术的工作思路,进行‚菜单式‛精准培训,先后进行引导性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460多人(次),劳动就业技能鉴定146人,通过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了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自主发展意识,激活了群众脱贫致富‚原动力‛。

(六)双联帮扶添活力。市委书记张令平将元古堆村作为自己的双联扶贫联系点,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联村联户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单位。衔接‚双联‛单位市人民医院扩大

—8— 联户范围,组织15名县级领导干部和22个县直单位班子成员按照‚6532‛的联系标准(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联系6户、其他班子成员每人联系5户;县直单位主要领导联系3户、其他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户)联系全村447户群众,实现‚一户一策一干部‛全覆盖帮扶联系。各级双联单位累计帮扶各类物资折合资金38.5万元,为村级活动场所、村卫生室配置了办公设备和医疗器械,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市人民医院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并对因病、缺技术贫困户确定医务人员和农技干部精准结对,开展长期帮扶。实行县级领导责任联系、部门覆盖帮扶、乡村驻社包户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定期推进制度,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七)党建引领强保障。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能人致富带动作用,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以基层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党建+致富能人‛,使党员能人引领发展致富,四年来,先后有13名党员创办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3家,全村88%的农户加入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村党支部副书记、致富能人刘海东创办的塑业编织厂,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能吸纳40多名贫困群众到厂务工,预计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党建+产业发展‛,使贫困群众聚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通过开展支部与企业(合作社)共建,分别与酒钢、神农、圣源、江能等4家公司党支部结成对子,在种植、养殖产业链上建立了2个党支

—9— 部,探索出了‚支部+企业(合作社)+产业‛的产业扶贫模式。‚党建+双联帮扶‛,使各类社会帮扶力量聚合发力,村党支部积极牵线搭桥,动员组织各级干部、党员产业带头人等社会帮扶力量与精准扶贫户结成帮扶对子,将社会帮扶力量凝聚在脱贫攻坚工作链上,实现了党建与双联行动、社会帮扶深度融合。‚党建+科技服务‛,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升贫困户能力素质,县上选派3名畜牧、建筑工程、机械制造专业的科技特派员和2名农业专业的专技人才组建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精准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科技宣传培训和成果转化, 先后争取引进农业项目3个,领办良种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开展各类技术服务300多场次,真正将自己掌握的富民技术变成了让老百姓得实惠的效益。

(八)联动发展抓统筹。坚持将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改善生产发展环境与培育富民产业同步部署,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行动、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形成了全面小康引领、多维联动攻坚的新局面。同时,把元古堆村纳入田家河乡区域集中连片开发整体规划,推动元古堆村与香卜路村等周边村及田家河乡协同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了重点村引领、统筹区域扶贫的集约效应。

虽然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市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能力不强,

—10— 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特别是由于羊价回落、市场低迷,养殖业的增收推动效应没有完全显现。二是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还不够解放,加之致富技术缺乏,培训提高缓慢,群众自我发展致富能力不强。三是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脏乱差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群众参与日常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下一步,我们将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全面建成小康为目标,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任务,突出产业开发、能力素质提升、党建保障等关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效,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小康。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劳务经济、旅游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的发展定位,继续加大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院校的合作力度,推动马铃薯种薯、百合、中医药、畜草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建成电子商务中心1 处,组织骨干青年发展网店10家以上,再建成300K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二期工程,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

—11— 步伐,建设温泉度假村、水上漂流、狩猎场等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休闲观光景区。二是以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展示小康。继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在全面完成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四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整治‚五乱‛(柴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改善村庄面貌。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庭院经济建设,实现农村庭院经济花果化,鼓励农户利用‚四旁‛、‚四荒‛地,种植绿色经济作物,提高绿化覆盖率;实现‚五有‛(有美观漂亮的房屋,有整洁卫生的厨房,有功能齐全的圈舍,有一个硬化院落,有星级农户标志)和‚五个一‛(有一个经济园,有一个指导产业,有一个劳动力转移,有一人参加技能培训,有一个明白人)目标。三是以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小康。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不断完善以灾害救助、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为核心的救助制度,特别是对因灾害造成住房搬迁家庭、大病致贫家庭及特困家庭子女入学三大特困群体的救助,有效遏制‚因灾返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完善技防、人防、物防和社区矫治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推进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环境。四是以村民素质提

—12— 升共建小康。加强对农民特别是村社干部、致富带头人、骨干青年的农业技术、职业技术、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力争到2017年底把全村75%以上的适龄农民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技术的‚四有‛新型农民。五是以强化党的建设保障小康。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幸福和谐新农村。深入实施‚能人引领‛、服务型党组织、党员先锋指数评价等活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星级农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气、社会和谐的新风貌。

—13—

上一篇:金域蓝湾销讲词下一篇:股票的种类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