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精选6篇)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粤发〔2016〕13号)、《广东省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办法》(粤财农〔2016〕166号)和《汕尾市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办法》(汕财农〔2016〕90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资金(以下简称扶贫开发资金),是指各级筹集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帮扶对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扶贫开发资金:一是省财政安排下达的扶贫开发资金;二是对口帮扶市(含县、市、区,下同)安排拨付给对口帮扶地区的扶贫开发资金;三是贫困人口属地市(含县、市、区,下同)财政筹集安排的扶贫开发资金;四是按规定整合用于扶贫开发的其他资金等。其中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资金分配、拨付和管理按现有规定执行。
第三条 扶贫开发资金按以下原则加强筹集和使用管理:
(一)多方筹集。省、对口帮扶市、汕尾市按规定应承担的扶贫开发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在各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充分
发挥帮扶单位、对口工作队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更好地完成扶贫脱贫任务。
(二)压实责任。市人民政府是扶贫开发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省、市(含对口帮扶市)扶贫开发资金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分配下达,由我市按经批准新时期精准扶贫规划统筹安排使用,并保证使用绩效。
(三)精准使用,严格监管。除教育和医疗保障外,扶贫开发资金必须专项用于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相关项目,确保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建立健全从资金使用到监督考核全过程监管机制,确保扶贫开发资金安全、规范、有效。
(四)强化考核,严格问责。以绩效为导向,对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和支出绩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情况纳入各镇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范围。建立最严格的扶贫开发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
二、职责分工
第四条 建立健全全省统筹、市县负总责、镇村具体执行的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多层次工作责任制。
第五条 市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负责制定总体方案、工作目标、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其中,市财政部门负责扶贫开发资金管理的牵头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制定
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市扶贫部门负责扶贫开发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具体管理工作,负责资金使用安全、监督检查、绩效考核、信息公开等工作。市审计部门对扶贫开发资金筹集和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对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组织协调市扶贫、财政等部门,审核编制并组织实施本市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规划及其项目使用计划;统筹落实本市扶贫开发资金,并按规定及时分配下达到镇村。审核确定镇村扶贫开发计划,指导督促镇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 贫困人口所属镇村按规定具体使用和管理上级下拨的扶贫开发资金,具体组织申报和实施扶贫开发项目,承担主体责任,镇党委书记、镇长,村支部(总支)书记、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并配合上级部门开展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
第八条 驻镇、驻村帮扶工作队全程参与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和监管。
三、使用与管理
第九条 资金分配。扶贫开发资金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分
第十二条
项目管理。扶贫开发项目计划由贫困人口所在镇村选取和申报。扶贫开发项目的选择要结合镇村实际,在充分征求贫困人口意愿的基础上,按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要求研究确定。扶贫开发项目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由贫困人口所在镇村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其中,散居贫困人口扶贫开发项目由镇负责具体实施,相对贫困村扶贫开发项目由村负责具体实施。其中,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可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贫困村自建自管。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根据市财政、扶贫部门下达的资金分配方案和镇村扶贫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各镇组织做好扶贫项目申报工作。
(一)贫困村扶贫项目由扶贫工作队和村委按相关规定,通过联席会议确定扶贫项目,逐级上报审核。
(二)分散贫困人口部分的扶贫开发资金由镇政府和驻镇帮扶工作组按相关规定,通过联席会议确定扶贫项目,逐级上报审核。
第十四条 项目审批。市扶贫、财政部门对镇村上报的扶贫项目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按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程序规定执行。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根据项目所属级次,分别由镇村有关单位负责使用和管护。
第十六条 扶贫开发资金用款单位按要求向项目资金主管部门报送资金的绩效目标及资金使用情况,包括投资项目概况、项目建设进度、资金申请总额、资金管理措施、资金使用进度和效益等。
四、项目实施和验收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项目以所在镇村为实施单位,引导和带动当地政府、帮扶单位、社会各界加大投入,调动当地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共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八条 项目验收。扶贫项目完成后,由镇组织全面验收,市抽查验收。
(一)相对贫困村扶贫项目由村委、扶贫工作队组织初验,镇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签署意见后,报市扶贫、财政部门。
(二)分散贫困人口部分扶贫项目由驻镇帮扶工作组和相关村委会进行初验,镇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签署意见后,报市扶贫、财政部门。
五、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扶贫开
(十)有其他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影响扶贫工作的,根据情况轻重,由有关部门依照职责权限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调整岗位、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在扶贫资金监督检查中,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情况,拒绝、阻挠、搪塞、推拖检查的,应责令其纠正。逾期不纠正的,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及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七、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帮扶单位筹措资金、贫困村自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用于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扶贫开发资金监管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扶贫开发是直接服务于农村贫困群体的重要工作, 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是否规范, 项目建设质量是否达标, 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 各级扶贫管理部门必须把对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管工作摆到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位置, 切实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把各项监管工作做实做细。同时, 各级扶贫部门要把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管工作, 列入扶贫开发年度考核目标进行考核, 实行奖优罚劣。
二、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 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 受“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 各地在扶贫资金的分配上或多或少存在平均主义的倾向。在这种思想和倾向的影响上, 一方面, 扶贫资金分配分散, 另一方面, 基层尤其是贫困乡、村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等、靠、要。必须通过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 将扶贫资金集中投向那些村两委班子团结, 工作积极性高, 群众参与意识强, 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村, 形成“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扶持”的良好格局, 充分调动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 实现扶贫资金集中投入。
(二) 建立项目立项专家考察论证制度
扶贫项目能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立项是关键。要按照科学论证、择优选择的原则, 严把立项关口。要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结合村级总体发展规划和群众实际需求, 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项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确保项目的合理性。
(三) 建立健全项目库储备和申报、审批制度
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 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审报, 对一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高调项, 如确需调整, 必须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对所有建设项目, 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合同签约, 明定项目责任人、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投资补助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形象进度、项目管理、验收和奖罚办法,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管项目、建项目、验项目。
(四) 建立项目公告公示制度
要本着真实、及时、公开的原则, 通过采用印发简报、宣传单或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形式, 对上级批复的项目和资金进行公告。与此同时, 建立健全公示制度, 扩大公示内容, 拓宽公示领域, 将每年安排到村到户的项目资金在公示栏上公布, 定期向村民公示资金投入量、建设时间、农民投入资金和劳动力的数量, 做到农户名单、项目内容、投资强度“三上墙”, 让群众参与, 让群众监督, 让群众评议, 接受群众监督, 杜绝暗箱操作行为。
(五) 推行项目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
按照国家关于招投标管理规定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对扶贫资金项目实行招投标管理和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对金额超过一定额度的资金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 明确建设任务、质量标准、工期、价格等, 最大限度节减财政专项资金。
(六)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一是扶贫、财政部门监督。扶贫、财政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项目区, 对扶贫资金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了解、跟踪项目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及时发现问题, 并着力加以解决, 将问题解决在盟芽状态。二是审计监督。对使用扶贫资金的所有项目, 实施竣工资金审计。三是群众监督。通过聘请农民监督员的形式, 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监督。
(七) 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度
要根据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 实行县级报账制。主管部门严格根据预算安排和拨款计划下拨资金, 保证相关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行。拨付项目资金必须坚持按工程建设进度拨款, 符合相关的规定且要履行法定程序;必须以真实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和必须的相关手续作为拨付财政资金的依据, 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性。在会计核算上, 遵循“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 按项目设置明细账, 正确核算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以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或会计凭证为依据, 列支项目支出;专项资金支出形成的各项资产, 按规定办理交付使用手续。
(八) 建立检查验收制度
项目完成后, 按照项目预算, 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建设工程量等进行实地验收;对项目资金购建的实物进行实地勘验和核实。与此同时, 按照项目预算的目标、预期效益、资金使用效果, 对项目建设成果进行评价;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力求评价实事求是并具科学依据。
(九) 建立健全工程管护制度
工程项目竣工后决不能“束之高阁”, 必须加强维护管理, 充分发挥项目的“榜样”和“效益”作用, 以促进项目单位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十) 建立健全项目标志牌管理制度
扶贫项目竣工后, 要在显著位置设立永久固定标志。与此同时, 县、乡、村三级要妥善完整保存扶贫项目各种资料, 随时接受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
三、强化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高压线”意识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和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是为增强扶贫项目管理的公开透明性,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机制,加强群众参与度确保贫困受益。实施扶贫项目的地方要对扶贫项目计划安排、资金补助和竣工验收情况实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的制度。
第三条 公告公示的对象。中央和省州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及地方政府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及运用上述资金安排的扶贫项目。
第四条 公告公示的内容。包括扶贫资金的公告和扶贫项目的公告、公示。扶贫资金公告主要包括资金总量、来源、性质、用途、安排原则和计划等。扶贫项目的公告、公示主要包括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负责人资金来源、额度及结构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情况质量标准及效益目标等。
第五条 公告公示的形式。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公开栏墙及告示等形式向社会进行全面的公告或公示。
第六条 根据扶贫资金、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在相应的范围内实施分级分类的公告公示方式。县级采取公告与公示相结合
调查核实视情况做出解释或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应向群众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对署名的应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本人或单位,对违规违纪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上述情况都应及时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第十条 公告公示的督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应对由各相关单位扶贫资金公告、公示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各乡镇公告、公示制中的落实情况纳入每年扶贫开发工作检查考核的内容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的参考依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和资金规范使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举措。笔者通过对自身扶贫驻村点工作进行总结后认为,地方精准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政策落实和资金使不到位,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切实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很多贫困户因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思想相对保守,脱贫致富主观意愿不强,对扶贫政策理解不全面、不深入、不透彻,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田不种、有事不做,等救济、靠救济、要救济,养成了懒、散的习惯。
二是识别困准。精准识别是保证扶贫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扶真不假的重要前提。但现行的识别标准是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而定,而可支配收入的渠道和途径多而杂难以核算,且有的农户是因懒致贫,不是因病、因残等特殊情况致贫,造成了识别困难。三是自身不力。贫困户大多老弱病残,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部分贫困户虽有五保金或低保金,但如果不组织创收仍达不到脱贫目标。而组织创收,又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不能增收,脱贫难度大。四是制度缺陷。有的扶贫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监督管理等方面没有作出具体要求,导致资金和项目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或者撒胡椒面,未能瞄准靶心,效果差。
五是投入不足。制约脱贫的因素很多,如水、电、路、技术、市场、信息等。虽然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还存在薄弱环节。加强和改善薄弱环节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六是统筹不力。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他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等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二、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送政策、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只有切实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二是创新机制。专项扶贫措施,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通过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行“点菜式”扶贫、“一户一策”,并集中力量大力推进,切实做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三是加大投入。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促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项目资金到村到户要精准,专门瞄准贫困人口,避免撒胡椒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四是完善信贷。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改善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扶贫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增收资金不足的问题。
五是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制度,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贫困户自身努力结合,汇聚扶贫开发强大合力。
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旅游发展大会致辞中表示“旅游业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 ”。旅游发展既能拉动投资,又能促进消费,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力量,更是推动贫困地区五位一体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开发如何更好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呢?结合意见要求,笔者认为,旅游扶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精准把脉,摸清旅游开发条件。
坚持“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原则,成立旅游开发调查工作小组,摸清致贫原因,是因为自然基础脆弱,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工业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还是因为教育水平低,导致人口劳动力素质低?又或者是因为相关制度不合理?只有对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摸清摸透之后,才能开出有效的“药方”,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脱贫致富解决办法和工作方案。对于有旅游开发条件的地区,则要进一步摸清旅游资源分布、属性以及品级,确定资源开发难易程度,理清旅游扶贫发展方向。
第二,对症下药,因地制宜进行旅游开发。
根据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因地制宜进行旅游开发。要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旅游扶贫发展方向,自然风光好的可发展观光游,气候植被好的可发展度假游,民俗文化特征鲜明的可发展民俗休闲游,土地富足的可发展特色种养殖经济,开展特色农业游,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可开发红色旅游,有美食资源的可开发农家乐、民宿游,适宜做户外运动可尝试自驾车和运动探险旅游,等等。要依据资源特点进行开发,做到一村一特色,使旅游扶贫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夯实基础,改善旅游扶贫环境。
很多贫困地区致贫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对于此类有旅游开发条件的地区来说,旅游扶贫的首要问题就是完善当地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曾表示:全域优化配置交通、水利、城建等各类资源,以旅游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特别是要以旅游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实际受益。旅游扶贫要紧紧抓住旅游发展契机,多方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采用PPP模式、众筹模式等市场化方式 推进旅游扶贫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扶贫地区旅游开发条件得以改善和提升。
第四,开拓市场,引爆扶贫地区旅游消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做好市场推广和开拓是决定旅游扶贫成效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旅游部门引导市场的职能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开展旅游扶贫宣传活动。要积极利用重要民俗文化活动、节庆等平台,不断扩大旅游扶贫村(景区)的影响;要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台、网站等媒体的合作,集中宣传介绍旅游扶贫村(景区)情况,设计推出旅游新概念、新亮点,引爆旅游消费;要用好社会扶贫资源,积极开展市外旅游扶贫宣传;要主动与旅行社合作,举办旅游扶贫专题推介活动,共同开拓贫困地区旅游市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开拓客源市场,引爆旅游消费。
第五,多方协作,形成一体化旅游扶贫体系。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关联性强,涉及的行业和部门较多。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已远远超出了单个管理部门的权限和协调能力,这就决定了旅游扶贫开发需要更高层次、更多方面的介入,需要整合力量、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形成一体化的旅游扶贫工作体系。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协调动作,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和资金使用等问题,形成强大合力,推进旅游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第六,重点扶“智”,提高扶贫地区旅游服务技能。
扶贫要扶“智”,旅游专业人才也是制约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旅游扶贫中要认真做好旅游培训工作,要把育才引智,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作为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政府主管部门可通过岗前培训、研讨班学习等方式,进行旅游相关业务培训,提高贫困地区旅游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主动与当地旅游院校或旅游培训机构联系,有针对性地为贫困地区旅游从业者开展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经营管理等各类培训讲座,全面提升旅游从业者服务技能。
巅峰智业巴马县平林村旅游扶贫规划项目组
为扎实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国家旅游局在启动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后,又启动了 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在行动中结对帮助了三个贫困村,其中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已完成规划编制。老洞村立足自身旅游资源,为全村如期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旅游扶贫已初见成效。
巅峰智业首席顾问刘锋表示:“参与义务扶贫既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也是一种互利共赢的结果。”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团体和个人加入到旅游扶贫事业!(本文系巅峰智业原创,首发中国旅游报,作者杨琼,原标题《精准扶贫,旅游大有作为》,转载请注明)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一是贯彻落实全省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精神, 具体部署搞好全省扶贫和移民资金监督检查工作;二是重点部署全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三是完善扶贫对象精准扶贫机制, 落实结对帮扶政策措施;四是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 对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作进一步的部署。
章康华对国务院扶贫办“12345”工作思路结合江西实际进行了简要解读。坚定“1”个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的总体目标, 力争2018年、确保2020年达到“三个显著”的要求, 即:贫困现象显著改观,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突出“2”个重点——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两个重点, 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3”个品牌——雨露计划、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和异地扶贫搬迁。章康华提出在此基础上增加村庄整治建设这一品牌, 从而形成“四位一体”的专项扶贫格局;把握“4”个关系——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关系、解决突出问题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中央扶贫事权与地方扶贫事权的关系、“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做好“5”项工作——强化资金监督检查、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切实开展帮扶到户、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和积极协调行业扶贫。
【陆丰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宁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07-12
【精准扶贫】在创新中推进金融精准扶贫09-12
教育精准扶贫计划06-24
企业精准扶贫汇报09-23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06-06
精准扶贫名词解释06-16
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讲话09-07
六个精准扶贫内容09-10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简报09-19
精准扶贫日活动总结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