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项目申请报告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精准扶贫项目申请报告(精选9篇)

精准扶贫项目申请报告 篇1

我国荒漠化地区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度重合, 既是生态破坏的重灾区, 也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加快荒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和扶贫开发, 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示范工程。梳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荒漠化治理和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 有利于进一步探索、丰富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内容, 形成推进扶贫脱贫、追求共同富裕的“中国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荒漠化地区扶贫开发的每一种模式、机制和做法, 都值得认真总结和不断完善。

去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 提出各地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去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再次明确了上述“六个精准”要求。

精准扶贫工作大多要落实到具体的扶贫项目上, 选择和安排什么样的扶贫项目, 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区别不同情况, 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被全国荒漠化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树为典型的“库布其治沙生态扶贫模式”, 则为人们提供了“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的另一种经验。当地没有把沙漠当做一文不值的不毛之地, 而是充分挖掘沙漠地区特有的沙草、种质、旅游等资源, 充分发挥亿利资源集团等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 为农牧民精心安排了沙漠种树、树木养护、药材种植、沙漠旅游、以沙漠入股企业等项目, 农牧民家庭一般同时参与多个项目, 年均收入可达10万至20万元。通过这些以沙治沙、靠沙“吃”沙的精准扶贫项目, 农牧民在以前让他们长期贫困的同一片土地上, 以市场化手段参与沙漠治理并分享治理成果, 初步实现了就地脱贫和自主脱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 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进而言之, 精准扶贫贵在项目安排精准, 重在项目安排精准, 成败之举也在项目安排精准。只有安排好因地制宜、适需对路的精准扶贫项目, 才能完成扶持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目标。

宜昌市黄马河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湖北;精准扶贫;调研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本文以湖北省级贫困村——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黄马河村为例,通过分析该村的贫困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83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现有贫困户92户228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贫困仍是最基本的村情。

(一)生存状况差。一是收入水平低。村内无集体企业,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0%,还有村级债务14.5万元。二是住居条件差。全村现有土坯房412户,其中危房382户。三是生活压力大。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人口, 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自救能力差,生活水平低。

(二)基础设施弱。一是行路难。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部分住户因山高路陡,不通公路。二是用电难。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三是饮水难。饮水困难207户。

(三)脱贫解困难。一是自然条件恶劣。该村地处高山深谷,基础条件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二是农村劳力匮乏。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主要是孩子和老人,且长期患慢性病或身体残疾。三是文化素质低下。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能力,又无技术,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二、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夷陵区一些基层干部对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担忧情绪。

一怕基础设施建不起。当前,贫困村群众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愿望十分迫切,但由于区乡财力有限,村级 造血功能更弱,筹集资金搞建设成为基层干部一大头痛的难事。难以筹集配套资金,不得不放弃一些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

二怕重大疾病治不起。近年来,随着新农合的全面实施和保障水平的逐年提升,困难群众就医现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目前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往往一个人得大病,全家便陷入困境。群众时常感叹“救护车一响,一头牛白养”。

三怕产业风险担不起。贫困村脱贫致富,推进产业帮扶是关键,但由于贫困群众缺技能、缺信息,势单力薄,农业又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多,效益低,加之市场千变万化,发展产业存在很大风险。调查中,很多乡镇干部感叹,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经常是费力不讨好,群众“赚了钱不谢你,亏了本要找你”,产业风险真是担不起。

三、做好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以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二是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三是精心谋划项目。要认真谋划项目,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四是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精准扶贫项目建议书 篇3

(一)解决行政村通硬化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问题 全镇3个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27个自然村中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贫困户硬化户间道情况不容乐观。

按照贫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的总体要求,20,全面完成3个贫困行政村1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260万元;完成29个自然村172公里通硬化路建设,共需投入资金8600万元;完成特困自然村通硬化户间道757公里,共需投入资金4500万元。解决道路交通共需资金14360万元。

(二)解决贫困户有安全住房问题 全镇29 个特困自然村中,有 804户群众需要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其中有779户居住在d级危房中,有24户居住在c级危房中。 按照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的总体要求,到年,全镇计划改造d级危房779户、c级危房24户,共需补助资金964万元。同时,全镇约有100户特殊贫困户需整合各类建房补助3至5万元,合计500万元,修建60平方米安全住房,建议采取灾后重建帮扶模式,县镇村组联合,“一户一策”解决住房问题。

(三)解决行政村学校建设和贫困户的上学问题 全镇现有学校8所,校舍面积9408平方米,在校生1484人。 到2019年,在校学生1800人,校舍面积应达到12808平方米,共需改扩建大河小学、莲花小学、大田小学、新桥小学等4所学校建筑面积 34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可确保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解决贫困户有病能医治问题

黄坪村、和平村无村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_-2019年建设行政村卫生室3个。每个卫生室建设资金不少于10万元,面积在120—160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30万元,整合投入资金30万元。同时,加大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的推广力度,实施中医入户、健康普查、能力建设等五项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卫生自来水问题 全镇4个行政村所在地有2所学校未实现集中式供水,集中居住农户20户以上的地方集中式供水未全覆盖,11个自然村已通卫生自来水,18个自然村未通卫生自来水,但部分群众建有水窖。 到2019年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新增蓄水_0立方米,安装管道800千米。其中行政村新增蓄水1500立方米,安装管道150千米;特困自然村新增蓄水18500立方米,安装管道650千米。共需投入资金300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1200万元,省级补助 12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

(六)解决特困自然村产业建设问题

特困自然村中,有5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有6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至5000元,有8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至4000元,有10个村人均纯收入还处于3000元以下,农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

到2019年,建成以特色畜牧业(猪、牛、羊、鸡、兔等)为特色的养殖示范村6个,建成以特色种植业(核桃、李子等)为特色的种植示范村8个。最终保障贫困行政村,村村有特点,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饭吃。

(七)解决特困自然村高稳产农田建设问题

全镇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19515亩。按照特困自然村到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户均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的要求,还需要建设高稳产农田1631亩,需投入资金326万元。

(八)解决特困自然村农户致富技能培训问题

_年底,全镇特困自然村29个共计5015户197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54 人。共有农村劳动力9428人(男5186人,女4242人),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5057人、初中以上文化4371人,掌握务工技能的2357人。外出务工37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确40%;年务工总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年务工收入1.7万元。总体上看,特困自然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缺乏,务工比例不高,务工工资偏低。

到2019年在_镇 4个行政村29个特困自然村培训培养农村劳动力3000人,投资按500元/人计算,合计150万元,力争特困自然村实现户均1人掌握1门致富技能,不断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九)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有文化场所问题。

文化活动场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农家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目前黄坪村和_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特困自然村有5个文化场所。 到2019年需完成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2个,特困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24个,共需投入资金405万元。

(十)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问题

已有4515户安装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和接收设备。目前,29个特困自然村500户未通广播电视。到2019年,采购、安装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设备500套,总投资17.5万元。拟向上级争取资金250元/户,县级财政补助100元/户。

(十一)解决行政村有小超市问题

已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小超市(农家店)的行政村有1个,其余3个行政村没有小超市。

按照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中有便民实惠小超市或小卖部,能基本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总体要求。到2019年,需建设行政村小超市3个,共需补助资金6万元。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4

-----北京邮电大学白书航

首先是对于家乡贫困原因的总结。

重要原因一:由于贫困人口大多数是农户,且大部分农户都是完全务农,不进行外出打工,所以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务农。而奈曼旗沙地较多,降雨不足,很多农民都要“靠天吃饭”,降雨的多少就影响着他们收入的多少。在和很多农户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都在抱怨自己家沙地多,分到的地少,并且极大多数农户都希望政府弄够出资建设灌溉设施。因此,解决梁田节水灌溉对于奈曼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目标。

重要原因二::大多数贫困家庭中都有身患重病的成员,家庭支出中医药费用占据了大部分,家中有人患病不仅减少了劳动力的数量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家中的经济负担,这两者相互影响使得贫困人口就更加贫困。

重要原因三:农户的经济水平落后与农户个人素质关系紧密。绝大多数贫困户受教育水平都比较低,都没有上过大学。在其中一个村中,一些低保户家中摆放有供奉的菩萨,并且大多数低保户的人家室内环境非常脏乱,大人包括小孩的衣衫都十分不整洁。但是同样作为低保户,另一个镇上的“镇级文明家庭”的家中却十分整洁,尽管那家的女主人患有糖尿病,但是她的家中却收拾的一尘不染。但是这样勤劳的贫困家庭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贫困家庭都散发着懒散的生活态度,所以说一个地区的贫困和人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是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开展情况的总结。

在我走访的四个村子中,精准扶贫工作都开展的很顺利,从村干部的叙述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村级干部们还是将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的,而且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村民都认为贫困户的评定以及扶贫工作的开展都是非常值得令人称赞的。

精准扶贫工作报告 篇5

全乡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40个村民小组,5459户、20725人(其中:农业人口17778人),耕地面积17814亩。经筛选识别,全乡贫困村识别4个,分别是太白村、金坛罐村、和平村、峰顶山村,贫困户识别867户、2444人。按贫困属性分,全乡因病致贫的贫困户628户、1713人;因残致贫的贫困户15户,42人;因学致贫73户、95人;因技术致贫71户、230人;因缺劳动力致贫65户、204人;因缺资金致贫57户、134人。全乡已脱贫118户、325人,全乡预脱贫88户、275人。

二、市区帮扶亮点

1、热心走访群众。以同亲人拉家常的方法,市驻村组多次深入和平村、峰顶山村、太白村、金坛罐村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残疾人、五保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意愿。同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掌握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主动争取项目 。在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驻村工作组针对贫困村的气候、区位和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在和平村种植优质水稻11773亩;在金坛罐村新栽植塔乐科血橙120亩;在和平村、重胜寨村种植万源优质秋洋芋500亩;在和平村新发展青脆李500亩,优质魔芋300亩,核桃200亩;在重胜寨成片种植晚秋蔬菜300亩,新建了江友蔬菜专业合作社。同时抓好重胜寨村500亩蔬菜基地和50亩葡萄基地、高石口村150亩猕猴桃基地巩固发展和太白村、金坛罐村和万家观村850亩乌梅的管护。主动抓好畜牧业发展,在太白村新建梨园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实现年销售鸡10万只。在金坛罐村和重胜寨村建立畜牧小区2个,巩固和培育生猪养殖大户15户,全年生猪出栏可达到3000头,牛出栏100余头。

3、加强基本公共工程建设。驻村帮扶部门针对所驻村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农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从农民群众最希望办又无力办的事情做起,在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以来,共引进、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硬化村社道路39公里,全面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在太白村、万家观村、碉楼村新修泥碎石路6条共计5.7公里。整治金坛罐村和重胜寨村公路危桥2座,修建便民桥9座,新修生产路1.6公里,整治病害堰塘25口,整治维修渠道9条共计8000余米,投资18.5万元在金坛罐村新建提灌站1处,市交通局投资20万元,对太白村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市教育局投资110余万重新翻修了和平村小学。同时,规划新建渠道7.7公里,新建饮水工程4处,新建清水池5口,和平村、金坛罐村、太白村共1600亩土地整理项目也在今年开始实施。

4、狠抓教育培训。市农业局和区农业局多次到我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创业指导、水稻新品种及机插秧技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商品有机肥及有机粮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等实用知识开展系统培训。自年以来我乡有余人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

三、我乡工作措施

1、建档立卡到户到人。我乡按照“建档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867户2444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走基层、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和“走基层、结穷亲、交富友”活动,在工行达州市分行对峰顶山村进行帮扶,区直工委对太白村帮扶,市纪委和区纪委帮扶对和平村和金坛罐村进行帮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乡机关、乡属各单位、村(社区)选派乡村干部、医生、教师、党员等共267名帮扶人员,组建了8个驻村工作队,每名干部至少帮扶3-5人,形成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达州市达川区__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3、加大对非贫困村社扶持力度。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非贫困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非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并按照贫困村的标准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帮扶政策,明确责任人。

4、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专项到位。我乡严格执行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措施和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的规定,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道关,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亲厚友,坚持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健全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监督上,实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镇乡村及各扶贫项目均指定专人负责,总结资金使用情况,发挥财政监督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保证了扶贫项目资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以来虽然我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本公共工程依然相对薄弱。从基本公共工程上看,我乡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二是人口素质较低。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认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脱贫难度较大。三是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我乡的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办项目资金和各市、区直帮扶单位的支持,贫困村筹资较为困难。四是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我乡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

五、下步措施

1、加大项目建设。继续扶持扶贫重点村开发项目建设,使重点村的基本公共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得到增加和提高。

2、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精准扶贫项目申请报告 篇6

美丽的兴安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拥有广袤的草原和森林, 水质纯净无污染, 是发展农牧产业的“聚宝盆”。肉羊产业是兴安盟的优势产业, 同时也是富民产业和朝阳产业。但当地肉羊产业发展缓慢, 品种良种化水平不高, 管理经营粗放, 科技含量较低, 再加上地区偏远、销售渠道不畅, 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农牧民收入长期处于全国低位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工作指示精神, 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2015年,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在定点帮扶的兴安盟科右前旗太平山嘎查, 积极推动扶贫方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着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协调蒙羊集团与太平山嘎查合作成立肉羊养殖公司、建设养殖基地。太平山嘎查万只肉羊产业化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总投资4 836.94万元, 建设总面积82 150 m2, 其中养殖区28 266 m2、办公生活区6 212 m2、隔离区1 687 m2、草料区4 802 m2、有机肥区4 497 m2, 厂区道路建设及绿化11 030 m2, 湿地公园建设25 800 m2。项目完成后, 可年出栏30 000只优质肉羊、选育种羊3 000只, 项目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 500万元。太平山肉羊高效养殖园区建成后, 通过采用“股份合作、企业经营、农户分红”的经营模式, 项目可直接安置就业45人, 直接带动214户贫困户农牧民养羊致富, 解决近428人靠肉羊养殖实现再就业, 实现项目区稳定脱贫。

作为该产业精准扶贫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成立了蒙羊牧业 (兴安) 有限公司, 秉承蒙羊集团“牧者富、食者康”的核心价值理念, 蒙羊兴安公司积极推动兴安盟当地肉羊产业升级发展, 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目前, 兴安公司已经在兴安盟境内形成了年屠宰加工超过200万只肉羊的生产能力。2015年, 为了帮助太平山嘎查贫困户快速实现脱贫致富,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与蒙羊牧业 (兴安) 有限公司就“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达成共识, 以蒙羊创新羊联体模式为基础在太平山嘎查建设养殖基地, 大力发展肉羊产业, 实施产业精准扶贫。

在本次万只肉羊产业化精准扶贫示范项目主体工程竣工仪式上,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王伟副部长首先祝贺工程竣工, 并表示, 在自治区党委及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下,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积极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 努力推动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统战部协调蒙羊集团与太平山嘎查合作成立肉羊养殖公司、建设养殖基地。万只肉羊养殖基地主体工程的顺利竣工, 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全面运营后, 将通过带动太平山嘎查农牧民进行肉羊品种改良、合作育肥、仔畜繁育、建设饲草料基地, 蒙羊集团同一订单回购, 每年给嘎查集体固定比例分红、安置农牧民直接到企业就业等方式, 帮助太平山嘎查脱贫致富。这个项目的实施, 对于促进太平山嘎查稳定脱贫、彻底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太平山嘎查万只肉羊产业化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的带动, 能让太平山嘎查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

蒙羊集团总裁闫树春上台表态发言, 蒙羊作为本项目的承担主体单位, 绝不辜负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蒙羊殷切的希望, 全体蒙羊人将谨记蒙羊“牧富食康”的核心价值理念, 心系农牧民, 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并在此基础上, 全力将太平山嘎查打造成自治区肉羊产业创新模式示范点, 以点带面, 推动内蒙古肉羊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随后, 由自治区统战部王伟副部长、兴安盟盟委统战部阿拉坦敖其尔部长、兴安盟科技局陈德慧副局长、科右前旗人民政府刘忆副旗长等领导共同为“科右前旗联农养殖有限公司”揭牌。科右前旗联农养殖有限公司是为承担该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而成立的, 是帮助太平山嘎查彻底脱贫的专业肉羊养殖公司, 将负责联农太平山嘎查养殖小区的建设, 在高标准的设施建设、好品种的肉羊引入、养殖高效益的发挥等方面充分展现出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并从经济扶贫、思想扶贫、观念扶贫、技术扶贫等多方面推进该地区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此盟扶贫办授予科右前旗联农养殖有限公司“兴安盟肉羊养殖精准扶贫示范小区”称号, 盟扶贫办陈延成主任向联农公司进行了授牌。

未来几年, 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以及兴安盟、科右前旗各级党委、政府和统战部门的指导下, 太平山嘎查万只肉羊产业化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的实施将会对兴安盟的肉羊产业发展模式的建立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并将有效地带动兴安盟当地更多农牧民通过肉羊产业化发展增收脱贫。蒙羊兴安公司将通过创新羊联体模式, 以“放母收羔、扶大带小、种养结合、整村推进”的方式带动太平山嘎查全体农牧民进行肉羊品种改良、科学化养殖示范, 推动兴安盟肉羊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实现“草畜平衡、提质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 努力开启太平山嘎查产业化精准扶贫新篇章。

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 篇7

早在2013年,陇南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因为在微博上推销“成县核桃”走红网络,“成县核桃”通过网络开始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步入“网销时代”。通过网络将全国各地的买家和“山大沟深”的陇南的农特产品建立联系,帮农民把优质农特产品卖出去,核桃县长让陇南看到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2013年底,陇南把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特产品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助推陇南扶贫开发进程。截至目前,陇南市已经开办了6000多家网店,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过1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40元,帮助1.7万人就业。

陇南的经验正在被更多的县市借鉴,通过网络使得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不仅培育了马铃薯、中草药、经济林果、草地畜牧业等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而且探索了“县为单位、资源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了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不同主题的利益联结机制。2001年以来,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产业扶贫贡献巨大。

“互联网+” 时代的陇南电商扶贫

65岁的花椒种植户杨云开家住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每隔一段时间,他便会把自己挑选出来的花椒,送到当地花椒专业合作社,这里给出的收购价格比直接卖给花椒商要高不少。而在十几公里外,不到30岁的年轻设计师徐涛则坐在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给汉王镇等几个乡镇的土特产品设计用于电商销售的统一包装标识,希望能让乡亲们的土特产在网上畅销。

这是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甘肃陇南发展电子商务、探索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陇南是甘肃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虽然生物资源丰富,核桃、花椒、油橄榄等农产品类型多样、品质优良,但由于种植分布零散和交通不便等因素,长期以来,优质农产品“卖出难”问题突出,当地群众守着富庶的物产却难以转化为实际收入,“富庶的贫困”严重制约当地脱贫步伐。

针对特色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但规模小、分布散的实际,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识到电子商务或是破解这一制约瓶颈的“蹊径”。自2013年7月开始,当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贫困地区光缆入村入户速度,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形成了“服务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网店+物流快递”的新型电商精准扶贫模式,为群众提供在线交易、代购代销、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特色农产品产销不对路、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大大小小的网店和电商扶贫点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在卖出中做挣钱的“加法”,在买入中做省钱的“减法”,让农民双重受益。

10月16日,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甘肃省陇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获得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据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电商扶贫”模式首次上榜。电商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经过两次专题调研,今年1月,陇南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2015年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在大会上介绍了陇南电商经验,目前,陇南市扶贫办已经在陇南9县区普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在450个贫困村创建了一批电商扶贫示范网店。截至2015年8月底,陇南全市网店达到6837个,网店销售总额8.9亿元,带动了1.7万多人就业,通过开展电商扶贫,贫困人口纯收入人均增加306元。

据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介绍,目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可观。移动网购消费增幅最大的100个县中75%位于中西部,亿元淘宝县中,国家级贫困县21个。“电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表示,电商扶贫的思路实际上是“消费扶贫”,通过有效建立贫困地区资源独特的产品与外界买家的沟通,扩大外界的积极消费,从而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全国贫困县网店销售额超过120亿元,而网店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贫困县由2013年的11个增长到21个。依然有问题困扰着迅速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今年8月,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指出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不足之处:总体上,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滞后、发展环境不完善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国电商扶贫的主要力量还是大型企业和政府。”曲天军说,农村存在的问题多集中在交通、物流、网络覆盖及质量标准不够完善等方面,这需要大型企业的积极帮扶和政府的全力支持。

企业开创“造血式扶贫”新模式

沁县是山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财政收入1.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6元,没有煤炭和重工业使得沁县财政拮据,百姓致富困难,是名副其实的穷县。然而,沁县水资源丰富,空气、水、土壤无污染,非常适合发展有机蔬菜产业,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

因此,在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背景下,沁县县委、县政府根据自身优势将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作为沁县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全县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蔬菜,尤其是发展设施蔬菜,目前已发展设施蔬菜2.5万亩。然而,现有的多数蔬菜基地面临技术不过关、标准不统一、市场不对接的问题,经济收益较少,迫切需要引进蔬菜种植和运营的专业公司。

据了解,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长期致力于扶助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对接龙头企业,推动扶助贫困地区的产业建设,以帮助其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实现造血式扶贫,是协会近年来积极探索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帮助沁县引进的“嘉盛农业沁县百万亩有机蔬菜项目”就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实践。

“嘉盛农业沁县百万亩果蔬产业项目”计划在5年内建成50万亩左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及相应规模的配套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果蔬产业基地。项目的建成将带动沁县及周边区县20万以上的农民脱贫致富,参与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3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发展。

nlc202309031109

作为蔬菜产业的领军企业,嘉盛农业具有多年积累的蔬菜生产核心技术优势,能够实现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和丰产丰收,并可凭借多年积累的市场经验打开蔬菜销路,通过带动农民参与,保证农民的经济收益,推动项目快速扩展。本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由嘉盛农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种苗培育、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加工、统一仓储物流、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市场销售,进行全产业链运营,合作社组织农民在公司技术指导下负责生产环节。这种模式确保了蔬菜达到绿色、有机产品的标准,实现了项目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健康发展。

“慈善不仅仅是简单的现金捐赠,而更应该在一些困难的地方做投资,带动就业,上缴税收,带动当地经济的成长,促进当地人观念的转变。不是‘输血式’,而是‘造血式’扶贫。”嘉盛农业董事长杨建国如此表示。

要真正做到彻底脱贫,就要实现从单向“输血式”公益,向提升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公益转变。此前,中央政府已下发文件要求各地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探索金融扶贫模式。

越来越多像嘉盛农业这样的企业开始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和产业集合,从单向“输血式”公益,向提升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公益转变。嘉盛农业打造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全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开创了“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新模式,这些新的公益理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肯定。

对于产业扶贫,嘉盛农业董事长杨建国表示,希望这种“企业与农民共同发展”的模式能够复制和推广。除了向杨建国这样呼吁创新公益模式的企业家之外,也有不少企业家提出,要把利润和价值重新返回到公益事业中去,形成一批以公益慈善为职业的“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在欧美十分流行,其通过商业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可以盈利,但不以盈利为目的,且获得的合理利润全部用于公益,将输血变成造血。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虽然各地产业扶贫项目成功案例很多,但是,多年扶贫过程中产业扶贫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像陇南电商扶贫和嘉盛农业产业基地扶贫的模式并不是不可复制,但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效仿。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金融项目部主任蒋任重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扶贫的实质就是为贫困地区找到一个适合发展的产业,同时要引进一个有能力拉动这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在两个前提基础之上,再调动金融的资源、科技的资源和其他的资源来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首先地方得有产业,比如我们农业扶贫项目,项目所在地是个贫困县,它适合发展生产产业,你不能说那个地方根本不适合你去搞,那肯定不行的。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是不行的,零零散散的小打小闹的搞是搞不起来的,一定得有一个龙头企业,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扶贫协会的扶贫项目都会有个龙头企业牵头来带动”。

事实上,国内多年的扶贫经验验证了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目前对于我国贫困地区来说发展的方式有很多,但为什么目前将产业扶贫作为一个重点呢?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孙小兰认为,一些贫困地区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这些地方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因此国家扶贫资金到了地方上要求将其中70%左右用于产业扶贫。这几年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在推进,而且成绩比较突出,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但是,产业扶贫的难度也非常大,有的地方有产品没资金。有的地方有人力没技术。因此,产业扶贫应该可持续发展。孙小兰建议,特殊地区应该有特殊政策,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机制。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应该让企业和农户都成为受益者。而不是某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大力培训贫困农民也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因素,首先,强化搞好9年制义务教育。其次,加强现有农民的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培训,让农民成为“明白人”,并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和创业。

脱贫减贫要取得长效,发展致富产业,形成造血功能必不可少。来自贵州省江口县偏远大山里的闵孝镇鱼良溪村党支部书记杨再炼对此有切身的体会。鱼良溪村山高路难,村民收入微薄。如今,通过发展以大棚果蔬为主导的种植业和中华鲟鱼、虹鳟、大鲵等特色养殖业,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产业扶贫,还可探索以土地经营权确权入股开展资产收益扶贫,以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确权入股开展资产收益扶贫。”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汪三贵说,资产收益扶贫以产业为平台,将自然资源、农户自有资源以及各类扶贫资金资产化,由经济实体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并将收益落实到每个贫困农户,从而达到持久脱贫的目标,可为我国实现脱贫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很多贫困县都在搞产业扶贫,力图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这些扶贫中,有些是切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因而取得了成功,但失败的亦不在少数。一些地方,看到百合等中药材需求高,于是拍拍脑门就把该产业列为当地重点扶贫支持产业,因没有经过认真调研,一方面并不知道百合到底是否适合在当地生长,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意识不强,生产出来的产品缺少销路,最后损失惨重。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产业扶贫委员会主任林嘉騋认为,“产业开发一定要看准,不能说上就上,一定要有特色,千篇一律就没意义了。”

“随着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扶贫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我觉得未来扶贫方式会更多地在三个方面发生变化:一是更多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二是更多地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产业式扶贫转移,三是更多地从悲情式扶贫向快乐式扶贫转型。这几个转变归根结底都是要让扶贫从一次性变为可持续性。”林嘉騋说。

“看到一些地方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产业开发,却没有成功,我非常心痛。”林嘉騋认为,没有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视野不开阔、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成为主因。

事实上,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在扶贫中愿意“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造富造典型比扶持困难群众更容易出名”,这种政绩观加剧了“扶弱不如扶强”现象。

云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宝华认为,在“政绩冲动”左右下,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投入资金后想尽快见到“扶贫效果”,认为帮扶贫困农户效率不高,而扶持部分种养殖大户或龙头企业则可以明显壮大当地农业经济规模,更容易获得上级重视,“扶弱不如扶强”由此产生。

郑宝华建议,首先要加强调控,合理布局,避免“一拥而上”。其次,扶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条。要优化人才环境,人才是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为进一步优化连片特困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各地应积极拓宽各类科技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渠道,加大对科技人才发展的资金投入,为科技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推进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外出群众回乡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群众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变“输血”为“造血”,探索开发式扶贫新路。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8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县**片区、**片区、**片区、**茶业集团以及**县**片区、**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三)立规矩、重考核

精准扶贫对象申请承诺书 篇9

我户系 村 组农户,现根据“精准扶贫”相关文件精神,申请列入扶贫对象户,为此,我户特做出如下承诺:

一、我户保证现行家庭经济收入条件符合“精准扶贫”对象户指标要求,无隐报,瞒报收入情况。

二、保证在接受资助,扶贫致富的过程中,勤劳致富,踏实创业,主动配合扶贫工作。

三、在接受扶贫帮助期间遵守法律法规,不滋扰生事,不越级上访,不参加非访群访。

四、保证按照“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要求配合镇人民政府完成“精准扶贫”项目工作。

五、“精准扶贫”项目如需使用我户土地进行连片种植、养殖项目,我户无条件配合村支两委组织协调,完成项目。

六、保证按照“精准扶贫”项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工作,迎接上级部门的.验收。

七、在完成“精准扶贫”项目工作后,并做好后期的生产、脱贫工作。

上一篇:留恋作文200字下一篇:春节安全工作部署会议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