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准扶贫汇报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精准扶贫汇报(通用7篇)

企业精准扶贫汇报 篇1

——襄大集团开展精准扶贫情况汇报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水者怀其源”,多年来,襄大集团富企不忘富民,积极响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全力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公益项目扶贫工作。

一、公益项目扶贫,铺就致富路。至公司建立以来,公司先后在多处“老少边穷”地区建立养殖基地项目,在建立养殖基地项目的同时,必先投资相当数额的资金硬化项目所在地的主要交通道路。历年来,先后投资500万元帮助乡镇修建“村村通”公路,为偏远山区的农民进城务工、子女上学、农副产品销售开辟了绿色通道。

二、特色产业扶贫,先富带后富。公司领导层根据企业全产业链特点和宜城现状,决定实行“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经营模式,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必须以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为切入点,以保护价格与农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将农村种植业户的粮食收购加工成饲料,然后再将饲料和种禽苗供应给农村养殖户,等鸡鸭鱼猪长大销售时再由养殖户归还饲料款,这样既能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又能有效促进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此,襄大集团先后成立畜禽放养公司并与畜牧局联合成立“宜城市养鸡协会”、“宜城市养猪协会”,通过以“公司+农户+市场”的网格建设和辐射带动,在 宜城及周边县市发展10000余家养殖大户,对养殖户实行包供苗、包供料、包技术支持、包产品回收“一条龙”服务,从而带动一部分人脱贫致富;几年来,通过产业扶贫,先后带动10万余人从事种植业,1万多农户从事养殖业;2011年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科学种养加示范引领,在孔湾镇台子岗等村成功探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精准扶贫模式,当年该村养殖收入80万元,较往年增加63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5000元。

三、劳务吸纳扶贫,留守也春天。襄大集团旗下几十家大小分公司都与“农”字沾边,5000多人的集团公司,90%以上都是当地农民工。企业带动从事肉鸡放养的农户达1万多家,从事养猪农户达1万多家,从事种植户达2万多家,按每户3人计算,直接带动40多万农民工增收致富,为推动地方经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实打实的贡献。在与“农”不沾边的工业,襄大集团同样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原湖北鄂西化工厂因经营不善,于2014年3月被迫停产,在企业和员工陷入困难之际,是襄大人托起了他们的希望。2015年4月,鄂西化工厂被襄大收购后,迅速投入资金扩大再生产,使1200余名工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让这家昔日央企重新焕发了生机。近年来,襄大先后吸纳1300多名大学生到襄大基地实习就业,而这些实习生中,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安置3500 多名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四、技术培训扶贫;鱼渔两相授。襄大农牧坚持“以科技引领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推动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营造“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体制,为了帮助农民尽快增收致富,也为了企业与农户利益对接,及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为此公司成立了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常进村入户,手把手地传授养殖技术和疾病诊断方法,及时帮助解决各养殖基地和农户的技术难题。近年来,襄大集团开展免费培训达10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50多万份。此外,还根据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对掌握一定科技知识和养殖技术的农户,开展订单养殖,将养殖户的鸡棚猪舍变成公司的“车间场房”,使养殖户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变成养殖产业的工人和创业者。仅此一项,每年可以带动5000户、近1万贫困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为宜城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捐资助学扶贫;腾飞大学梦。从2004年到2015年,襄大集团连续11年在宜城一中开办慈善助学阳光班,资助2500名特困特优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其中12名学生分别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10年,襄大集团在宜城市率先赞助10万元,资助了58名特困特优学生;2011年,赞助20万元资助大学生102名;2012年,赞助3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08名;2013年,对宜城籍248名贫困新老生赞助40万元。2014年又捐资助学30万元。襄大集团自 2010年在宜城市慈善总会建立“襄大扶贫爱心基金”以来,已向宜城市贫困大学(高中)生捐赠资助250多万元。共资助1469多名贫困农民子女完成学业。吸纳了1300多名大学生到襄大实习基地实习就业,并在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大专院校设立奖学金,重点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农民子女。

六、捐款救灾扶贫;爱心满人间。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每当国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襄大集团都积极支援。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数十万人家园被破坏。而此时,襄大集团正面临新建工业园的扩张时期,资金周转困难。当集团董事长张德武先生看到新闻后,马上安排人员联系相关部门,捐赠现金10万元。2012年8月邻县南漳县洪涝灾害牵动着襄大集团的心。8月8日下午,集团公司负责人携价值1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前往南漳县,对南漳抗洪救灾进行支援慰问。2016年夏季,湖北武穴出现特大洪灾险情,襄大集团率先捐资捐物120万元,并主动承担400多名抗洪抢险官兵的工作和后勤保障。

企业精准扶贫汇报 篇2

注重组织领导,确保责任精准

广汽集团成立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房有亲自挂帅,并明确了“1+1+1+2”的帮扶责任模式,确保在完成标准动作基础上,实现“让群众满意”的最高目标。目前,广汽集团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994.89万元(其中自筹2950.48万元),平均每个村1665万元。

注重科学调研,确保识别精准

为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广汽集团统一确定了“五看六步”的识别标准,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并精准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五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五看村民素质怎么样”。“六步”即“制定标准、入户调查、收入测算、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听取民意”。在摸查期间,广汽集团组成三个调研组,共34人,历时35天,走访1300多户村民,最后确定贫困户为826户2781人,贫困户更换率为41%。

注重靶向治疗,强化施策精准

一对一制定帮扶措施,对扶贫户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对贫困户进行ABC分类,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同时为每户贫困户一对一量身制定了“可量化、看得见、落得实”的具体措施,依据措施确定每个贫困户每年的收入目标,做到方法精准、目标精准。

以产业扶贫为主导,提升贫困村自我造血能力。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进农业公司,成立合作社,组织贫困户抱团发展,不断提升贫困村自我造血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900多万元,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6500元,村集体收入增加90多万元。

以民心工程为重点,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广汽集团共筹集资金4186.5万元(其中自筹2185.7万元),在三个贫困村共完成了126项民心工程,包括农田水利、道路建设、饮水工程、文化休闲等。

强化基层党建,培养村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带党建”的互动机制,共同部署、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注重过程控制,确保管理精准

结合企业的精准化管理模式,广汽集团在工作方法上采用了标准化管理、看板管理、联合审批等方式,实施过程跟踪管理,确保帮扶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是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了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二是实施看板管理,制作贫困户动态跟踪管理看板、帮扶措施进度看板、资金公示看板等管理工具。三是实行项目集中管理,项目精准决策、资金精准管理,真正做到阳光工程,廉洁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奔康

广汽集团全体员工用心、用力、用情帮扶,把贫困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一是完成181户危房改造,修建11座公共厕所等,打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二是建成硬底化道路29.7公里,为乡村农业生产、人民安居乐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9935元,实现稳定脱贫。四是组织了3145人次农技培训和318人次非农技培训,造就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五是建立和完善村“两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我们要继续做好跟踪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村完善村务建设工作,巩固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保持良好的村容村貌,巩固长效脱贫机制。同时,我们将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与做法,更高质量地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任务,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3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

1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3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5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

7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农村扶贫促进精准脱贫汇报 篇4

一、经验做法

(一)全面完成了县高原生态野生菌供销一体化建设项目,厂房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及相关配套建设。县供销社按照20xx年高原生态野生菌产供销一体化项目推进方案的安排积极开展工作,于20x年8月中旬已完工并已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竣工验收,野生菌加工设备已采购完成并安装完毕,可投入使用。

(二)努力打造“”野生菌品牌。我社已申请商标保护x类,申报x类,申报图形保护x类,注册图形设计1个和著作权保护1个;申请注册中英文网络域名x个,手机域名1个。目前正在学习申请中华供销e家电商平台,与邮政洽谈快递下乡合作,以解决农村网点农资快递困难和问题,扩大“”野生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品牌市场占有率。

(三)以企业为龙头,加快龙头产品的推介,带动生态农产品为农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以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积极申报对已注册的qs质量安全许可证变更为sc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在努力向“三品一标”上下功夫,以进一步拓展野生菌及土特产外销渠道,提升野生菌品牌效应,为农牧民增收创造平台。

(四)积极探索上下贯通、双线运行的供销行业指导和网点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平台和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一是筹措资金,建好农资土特产品“小超市”。对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门市进行改造,配齐农业生产资料、边销茶专销产品、农药、化肥、农用工具、野生菌收购加工销售及农村日用品等,逐步将混合管理功能转变为以农资经营配送服务中心。二是初步建立起x个县、乡、村上下贯通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并探索建立了以供销社行业指导、各网点具体经营服务的双线运行机制,既可以解决农牧民变废为宝,又可以为城乡环境治理和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五)依托精准扶贫电商项目,抢抓机遇,全力推进电商发展。

依托电商,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和渠道,结合线上线下的方式促进的产业发展,助力特色品牌产品销往全国。

1.政府主导,构建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政府在电商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主渠道作用,编制电商发展规划,设立x万元电商专项发展基金,建立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一个,搭建乡镇村三级物流服务站点x个,电商服务站x个,利用县供销社对接农户,建立定点采购网络,提升网络平台质量,形成了x大类x余个品类的网销产品。

2.立足优势,创建特色品牌。将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作为独特优势,努力创建县域公共品牌“”,开发了“菜籽油”“唐卡”“石刻”“藏香”“牦牛肉”等系列特色产品,制定支持电商助推脱贫的专项政策和销售特色产品的奖励政策。

3.线下体验,拓展运营空间。在等已建成4个较具特色的集产品销售、旅游咨询、文化分享、手工工艺制作展示等一体化的线下体验店,通过直观的线下店铺结合线上网店平台的宣推运营,提升知名度,为旅游+产品的互联网结合增加销售渠道及销售数量。仅成都、绵阳两店月平均销售额牦牛肉,藏香等多种产品在x万左右,截止20x年5月,共计销售x万多。其中70%的交易是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的,体验店即成了体验的地方,也成了快递发货的地方。为特色产品走出,开启了新通道。随着时间和宣传的推广,销售一定会成几何倍的增长。这为种养殖户,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贫困户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新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1.知名度低,销售渠道受限;产品生产制造未形成规模;缺乏认定标准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供销扶贫资金补助额小。

2.传统经营服务水平较低,农村电商发展有待加快步伐。供销社的主营业务主要是供应农资,传统业务主要是烟花爆竹、边销茶、日用百货购销、农副土特产品、废旧物资收购等,在农产品上行和工业日用消费品下行方面还更多停留在线下实体销售上,农村电商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二)建议意见

1.加大“xx”品牌建设,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建议将“”品牌作为“xx”大品牌下的一个品牌。

2.建立商品标准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开展名优产品评定。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篇5

他们每到一户,与贫困户亲切交谈、嘘寒问暖,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询问老弱病残人员身体状况,子女就业情况,全年家庭收入,外出务工人员有无拖欠工资现象,生活中有无困难需要解决,嘱咐他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并向他们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积极为贫困户寻找致富的路子和帮扶措施,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致富,并为每个贫困户送去慰问金300元,使贫困户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王成友主任一行还看望了区供销社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瑞余同志,并要求他继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认真谋划今年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继续发扬“不畏条件艰苦,一心为村服务”得精神,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贡献力量。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研究 篇6

关键词: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多维贫困

一、问题的提出

精准识别和瞄准贫困人口,实施有效的帮扶,让贫困人口摆脱极端贫困,一直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国际间的扶贫而言,过去六十多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一直受到诟病,不少研究认为援助是无效的。莫约在《援助的死亡》一书中提出,超过1万亿美元的援助资金从西方发达国家流向非洲,但总体而言援助对非洲的发展是不起作用的,甚至是非洲发展的无声杀手(Moyo,2010)。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AC)出台多个官方文件,致力于提高援助的有效性(OECD,2014)。对于一国内部的扶贫而言,世界银行的研究者发现,扶贫和社会保障项目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政策工具,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选择合适的受益者(瞄准)却面临很大的挑战。这是因为,贫困地区农户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和非正规就业部门,基于家庭收入核算的方法难以瞄准穷人(Alata,Banerjee和Olken,2012),因而扶贫资金的使用往往是无效的。此外,扶贫资金通常容易被社区精英捕获,最终受益的往往是非贫困人口。

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30年来,为了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对贫困的瞄准经历了阶段性的变化。首先,1986—2000年,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以区域性瞄准为主(张磊,2007)。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依靠经济学的“涓滴效应”让贫困农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受益,并通过自力更生提高发展能力。2001—2010年,主要是通过贫困县和贫困村的瞄准机制,重点把财政扶贫资金投向贫困县和以“整村推进”方式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发展能力,以便为贫困人口营造更加良好的脱贫环境。2011年以来,先是强化了区域扶贫攻坚的格局,在全国划分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等六大机制创新。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精准扶贫方略。要求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六个精准”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扶贫开发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脱贫攻坚的基础。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向“精准管理”转型升级,是农村扶贫开发治理的一次重大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是否精准涉及几个关键挑战:一是目标的偏离,即瞄不准或者说“脱靶”;二是即使瞄准,也“打不准”;三是即使打准,也打不好。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精准扶贫要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和“如何扶”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案例,基于作者于2016年1月24—28日的实地调研,通过干部座谈、群众访谈和贫困户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评价其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贫困人口的一些典型做法,以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政策参考。

二、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

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但是识别和瞄准贫困人口是个世界性难题。印度国家抽样调查组织(INSSO)2006年的调查发现,农村20%最富有的人中18%持有扶贫配给卡(Banerjee,Duflo等,2007)。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扶贫项目和资金被非贫困人口捕获的现象。因此,世界各国探索了多种识别贫困人口的方法。一般而言,典型的做法主要有三种识别:一是基于家庭收入或支出的家计调查,这种方法往往因调查成本高和个人对收入的瞒报难以有效;二是社区参与式方法,即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参与贫困识别,这种方法因社区群众对本社区每家每户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贫困人口,是非政府组织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是自我识别,如以工代赈项目,通过低工资来自动排除非贫困人口;扶贫小额信贷通过高利率和小金额自动排除非贫困人口。

黔西南州从2014年开始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并开展“回头看”以尽量做到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主要做法是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一套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分类管理的方法,以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一)村组参与式方法。在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首先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与动员,做到家喻户晓;其次,按照“户户见面”的要求,逐户摸清群众生活现状、生产条件和家庭资产、脱贫致富条件、核实收支和储蓄情况等,调查填写《贫困农户评估表》;以逐户核查和农户评估结果为基础,按照“组评→村议→乡核→县定→组公示”的程序,确定全村农户分类名单。确定为贫困户的,需要贫困农户填写《贫困农户申请书》和《贫困农户脱贫意愿书》,以体现农户意愿和主体性,避免“被识别”、“被扶贫”现象。

(二)多维度综合评估。在农村,因农户收入来源以农业经营和非正规就业为主,很难准确核算家庭收入,因此用收入难以准确识别扶贫对象,这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识别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等中等收入国家,近年来转向以多维贫困指数从教育、卫生、生活水平、就业等多个维度识别和评价贫困(王小林,2014)。

我国的扶贫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多维度扶贫目标,黔西南州开发了包括“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中装备洋不洋、四看多少存款在银行、五看劳动力强不强、六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贫困农户评估表》。“六看法”包括住房、教育、健康、耐用消费品、生产条件、资产等多个维度21个指标,并给予不同的权重(见表1)。“六看法”既能反映贫困的结果也能衡量贫困的原因;既能反映贫困的临时性也能捕获贫困的长期性。“六看法”是基层干部基于实践对“贫困”的真实客观的认识。这个方法比单纯用人均纯收入更能准确地反映“两不愁、三保障”所确定的贫困内涵。“六看法”也为贫困户退出提出了客观有效的综合评价标准。

nlc202309031514

(三)分类精准管理。在建档立卡和“回头看”工作过程中,黔西南州要求“村不落户、户不落人”,开展逐户调查,根据《贫困农户评估表》“六看法”综合得分对农户进行分类精准管理。综合得分50分以下,为政策兜底户(五保户、低保户);综合得分51—70分,为低保贫困户,即该类贫困户家中虽然有低保人口,但有劳动能力;综合得分71—80分,为一般贫困户;综合得分80分以上,为脱贫户。《贫困农户评估表》和《贫困农户基本情况登记表》全部录入“智慧党建/扶贫云”大数据系统,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黔西南州对贫困农户的分类,既有定量标准,又有“六看”的定性标准。事实上,也探索了扶贫和低保对象识别标准和程序的统一。

三、干部驻村入户精准结对

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只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识别出来之后由谁来提供帮扶是另一个挑战。当前的农村贫困问题已经远不同于过去,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30多年,有能力的贫困人口大多已经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么多年,农村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流向城市和工业部门,贫困农村不仅缺资金、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缺乏人才。如果贫困村中只是获得了扶贫项目和资金,没有“致富带头人”,没有引领发展的农村干部,扶贫项目和资金即使瞄准贫困人口,也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黔西南州在国家向贫困村派遣第一书记和实施干部驻村帮扶的制度下,进一步完善帮扶制度,开创了“五人小组”、“常务家长”和“四不工作原则”的干部驻村帮扶制度,以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一)“五人小组”驻村帮扶。黔西南州整合干部驻村帮扶力量,坚持把村级精准扶贫“五人小组”作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有生力量。在每一个贫困村成立由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乡镇包村干部、扶贫工作队、致富带头人(农村知识青年)等组成的精准扶贫“五人小组”。全覆盖、全过程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有的村已扩展为“5+N小组”,把退休返乡干部、民意调查员、致富带头人、寨老等纳入五人小组。

(二)“常务家长”入户帮扶。中央要求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黔西南州在具体落实中更进一步,建立了“常务家长”制度。“常务家长”不止一个人,如兴仁县按照1名国家工作人员、1名村组干部、1名农村信贷员“三合一”的队伍组合。“常务家长”制的核心是他们以“家庭成员”身份与贫困户融为一体,引导贫困群众转变发展观念,帮助引导贫困户记好收入支出账,教育、医疗账,产业发展和就业台账,引导贫困群众开展家庭卫生环境管理、革除陈规陋习。工作职责包括摸清户情、找准致贫原因、监管资金项目、做好脱贫初评。通过申报财政扶贫资金、帮助落实扶贫小额贷款等方式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对项目实施、验收、绩效评价等进行全程监管。绝大部分驻村帮扶人员做到了每天通过“智慧党建/扶贫云”手机APP打卡签到、每天记录上传扶贫工作日志、每月制订计划、季度年度全程总结。

(三)“四不工作原则”强化贫困户脱贫主体责任。为了避免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帮扶、被脱贫”现象,黔西南州制定了干部驻村帮扶“四不工作原则”,即干部驻村帮扶不设置前提,尊重群众意愿;不附加条件,支持群众实践;不替人当家,保障群众自立;不代人算账,体现群众意愿。“五人小组”、“常务家长”和“四不工作原则”创新了村级扶贫治理模式。

四、多策并举精准帮扶

当找准贫困人口,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落实了帮扶责任人,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后,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怎么扶”。

(一)精准帮扶。“五人小组”和“常务家长”根据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制定帮扶计划并开展帮扶工作。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和帮扶计划三项核心内容,都要求在贫困户家门口挂牌醒目标记,同时要将这些数据上传“智慧党建/扶贫云”,作为干部开展帮扶工作的依据,以及上级对帮扶干部日常工作考评和政策决策的依据。

帮扶工作主要是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和扶贫专项行动进行,如: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技能培训、信贷、电商、旅游、科技、龙头带动等。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不一样,因而每户的帮扶措施也就不一样。例如,冷洞村新场坝组贫困户黄华林家,4口人,2个劳动力,有1名中职学生。根据他家的情况,制定的帮扶措施包括3项:产业支持、教育扶贫(中职教育)和到户基础设施。

针对精准扶贫中,如何通过产业将贫困户组织起来帮扶,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成效,安龙县进行了探索。安龙县栖凤街道者跃村通过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贫困村脱壳。安龙县将贵州省贫困县摘帽奖励资金1000万元用于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标准化种植大棚,大棚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贫困户。龙头企业统一提供菌包、技术指导和产品包收;经营大棚的贫困户每个大棚每年向村委会缴纳1000元租金。贫困户对大棚挂牌租赁经营,每户经营2个大棚种植香菇,两年一轮换。脱贫之后,可在园区内自建大棚继续种植。贫困户消洪,40多岁,全家4口人,以前外出打工,因不识字没技术挣不到钱。主要致贫原因为缺技术、缺资金。现在种植香菇,每公斤约10元,两个棚预计今年可收入8—10万元。这样,一户经过两年帮扶,可以彻底跨越贫困门槛,通过积累的资金和技术,可以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这种尝试,也使多年“空壳”的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来源。

(二)帮扶考评。“怎么扶”的关键之一是“五人小组”、“常务家长”这支队伍是否能够积极有效地工作,是否能够与贫困户形成有效的合力,因此过程管理和考评就至关重要。黔西南州对“五人小组”实施目标任务、岗位管理、激励保障、约束惩戒“四位一体”脱贫攻坚干部管理。“五人小组”每天要通过“智慧党建/扶贫云”智能手机平台打卡并登记工作任务。上级部门每天可以通过“智慧党建/扶贫云”分析评估每个干部的工作绩效,发现不能完成任务的,及时把干部召回。对被召回的干部分别采取集中教育、跟踪考察、转岗、待岗、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管理,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对干部的考评坚持日常台账、月度考评、季度约谈、年度考核全过程考评。通过党建与扶贫相结合全过程督查、监督、考评和奖惩机制,使干部把工作重心真正下沉到贫困户、贫困村。如,兴仁县2014—2015年共召回干部361名。

nlc202309031514

五、结论与讨论

黔西南州精准扶贫的这些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政策价值:

(一)多维度识别和评价贫困。通过“六看法”对贫困农户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既具实践应用价值,也具有理论价值。“贫困”既包括收入不足引起的“贫”,也包括教育、卫生、居住环境、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等带来的“困”。应该说,“六看法”从基层实践中丰富了对贫困内涵的认识。这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是一致的。

(二)党建与扶贫的紧密结合。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五人小组”和“常务家长”的干部驻村入户帮扶制度,创新了贫困村庄的治理模式,既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切切实实为贫困村庄和家庭注入了一支新的发展力量。这种干部驻村帮扶模式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特别是“干部召回”机制,解决了干部在精准扶贫新常态下“不会为”、“不作为”的问题。

(三)大数据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黔西南州建立的“智慧党建/扶贫云”大数据平台,将党建、30多个部门的民生数据与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数据进行了初步整合,终端到村,信息到人,适时跟踪,及时调度,网络显示,挂图作战。这个系统不仅成为干部管理的大数据平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将干部管理、精准扶贫、民生建设与农村治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开启了大数据时代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庄治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Alatas V., Banerjee A. and Olken B.A. (2010), How to Target the Poor: 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in Indonesi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2(4):1206—1240

2. Banerjee A., Duflo E., et al(2007), Targeting Efficiency: How Well Can We Identify the Poor?,Institute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21

3. Moyo D., (2010), Dead Aid: Why Aid Is Not Working and How There Is a Better Way for Africa,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4. OECD/UNDP (2014), Making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More Effective: 2014 Progress Report, OECD Publishing, Paris.DOI: 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209305-en

5. 张磊(2007),《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演变(1949—2005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6—9页。

6. 王小林(2014),“墨西哥多维贫困识别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启示”,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减贫研究参考》,2014年第1期。

(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宗宇翔

2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篇7

今年以来,我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扶贫部门10项重点工作,力争取得我办2个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更加完善。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委书记赵克志到XX县调研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关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对全市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全面升级完善,确定了2017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基本达到脱贫标准、2020年稳定脱贫同步小康的工作目标,逐县签订精准脱贫责任书,印制了相关挂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2.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借鉴贵州“四看看真贫”做法,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要求,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编印村户档案样本,组织9个贫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并在贫困县的非贫困村和9个非贫困县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逐村逐户制定扶贫开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一人。我市先后3次代表全省接受国家组织的建档立卡督导、检查或观摩,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3.细化精准帮扶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谋划推进五大精准脱贫工程,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治、靶向治疗。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实施“钱袋子”工程。对符合这类条件的扶贫对象,把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中药材、高效林果、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努力为每个贫困户都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主动瞄准对接京津地区用工市场和用工单位,组织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实施“挪穷窝”工程。对生存环境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在完成搬迁任务的同时,对贫困地区群众居住状况和搬迁意愿进行摸底。全省列入国家搬迁盘子的共9万人,我市就达到4.7万人,占到52%。与贫困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科学编制“十三五”搬迁规划。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施“聚宝盆”工程。打好“生态牌”,围绕打造“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国家公园”,开展山水林田湖治理修复工程,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施“兜底线”工程。制定“两线合一”方案,从2016年1月1日起,将低保标准由2300元提高到2900元,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同时,对因病致贫返贫、需要通过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群众,从提高民政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比例、提高补偿比、建立特殊人群医疗救助基金、建立大病补充商业保险、设立扶贫门诊、在XX县率先推行60岁以上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医疗机构看病全额救助机制等7个方面创新突破。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实施“拔穷根”工程。围绕“不让贫困群众输在起跑线上”,大力实施3年教育提升计划,建设68所山区寄宿制学校,保证山区4年级以上孩子应宿尽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壮大提升燕太片区“9 2”职业教育协作区,提供从学校到岗位的“一站式”职业教育。

4.创新扶贫新业态,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积极拓展扶贫新业态,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光伏扶贫。累计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260兆瓦,带动1.49万贫困群众增收。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2个村,涉及贫困户130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旅游扶贫。大力支持XX县旅游扶贫试点县和1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改善旅游农家院硬件设施,统一服务标准,并与发展绿色生态种养殖产业项目相结合,增加群众收入。XX县依托白石山景区带动4万人增收的做法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XX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旅游带动脱贫示XX县。金融扶贫。发挥贫困县扶贫自立服务社全覆盖的作用,用好4个扶贫担保公司和4个省级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试点项目,累计为贫困群众解决贷款资金9.5亿元,涉及贫困户2.8万户。XX县金融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经过积极跑争,我市被确定为全国4个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之一。家庭手工业。针对留守妇女、老人等半劳动力较多的情况,大力发展新型家庭手工业,并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积极打造自有品牌,促进产品上档升级,提高附加值。全年打造家庭手工业村示范109个,新增从业人员6461人,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以9个贫困县的16个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共流转土地6.32万亩,带动周边85个贫困村、2.3万贫困户实现增收。通过“租金”、“薪金”和“股金”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互联网 扶贫。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优势,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 电商、互联网 旅游、互联网 务工等扶贫新模式。9个贫困县实现电商平台全覆盖。XX县完善拓展“淘宝中国.阜平馆”电商平台,全县农村网店超过330家,增长200%。XX县成为国定县(片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销售第6名。XX县、XX县与京东,XX县与“购特网”合作建立电商扶贫平台,为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搭建了平台,既方便贫困群众生活,更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5.加强扶贫队伍建设,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强化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农村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118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全部建立扶贫办,明确了专人负责。所有1082个贫困村由工作队牵头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室,使上级的政策能够更好更快的传递到基层末梢,惠及贫困群众。我市加强县级扶贫机构建设、成立乡镇扶贫办、建立村扶贫工作室的做法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定评价。深入推进驻村包户帮扶。组织由158个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保单位,组成28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加上省直、县直工作队,实现了1082个贫困村帮扶全覆盖,所有贫困户都明确了帮扶责任人。市县成立扶贫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出台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严格督导考核,并首次分别为本级工作队安排专门经费共计2271.5万元。全年累计筹集各类帮扶资金 7775 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300多个。

6.加强资金项目跑争,争取资金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4.42亿元,其中5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落户5个片区贫困县,实现8个片区县彩票公益金项目全覆盖,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500万元,支持了90个贫困村的小型公益设施建设。争取资金总量和中央资金总量都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发展设施菌菜1.6万亩,中药材6.5万亩,核桃等林果12.7万亩,猪牛羊9.4万只,肉鸡65万只,兔1.68万只。

7.“阜平试点”扎实推进,得到中办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指导XX县紧抓试点政策机遇,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早落地、早见效、群众早受益,“三年大见成效”交出了合格成绩单。办机关先后90多次到XX县调研、指导工作,组织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持力度,帮助XX县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实际困难。XX县建档立卡全覆盖、扶贫产业全覆盖、金融扶贫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教育扶贫、山区综合开发、社会保障兜底等做法和相关工作机制,得到了中办回访组和省委赵克志书记的充分肯定,“联办共保”金融扶贫的做法在全省推广。

8.强化扶贫宣传发动,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积极拓展扶贫宣传的形式和途径,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在市电视台、xx日报上开办专栏,宣传扶贫政策,反映贫困地区发展状况,展示扶贫开发成果,弘扬社会帮扶先进典型,全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扶贫稿件172篇(含全市扶贫系统),在本单位网站和微博上发布信息586条。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先后报道了我市扶贫工作经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编印《精准扶贫政策100问》3000余册,组织进村入户宣讲,印发明白纸48万多份,让基层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各类扶贫惠农政策。利用10.17“扶贫日”的平台,发布倡议书,组织现场捐款,刊发扶贫先进事迹和公益广告,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营造浓厚氛围,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为扶贫攻坚增添了不竭动力。以贫困地区干部、致富带头人为重点,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开展家庭手工业、金融知识、电子商务等各类扶贫政策和致富技能培训12.6万人次(含各部门和各县组织人次),提高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面对精准脱贫要求和众多新政策、新机制,部分干部还习惯于用老思维、老办法考虑、解决新问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足;工作中存在点优面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2016年目标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对照赵克志书记提出的“两个率先”要求,把2016年确定为“精准脱贫攻坚年”,扎实落实好全省脱贫攻坚的“八八战略”、八大脱贫攻坚行动和七大工程,全市所有贫困县都对标XX县,在完成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继续抓亮点、育典型、做表率,重点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确保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是以XX县为发起点,打好易地搬迁“当头炮”。指导XX县打响全省易地搬迁“当头炮”,在景区XX县城周边启动2个5000人的小区建设,完成10000人的搬迁任务。以此为引领,结合生态建设、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多种路径,全市启动建设24个搬迁小区,搬迁0.7万户、2.6万人。

二是以股份合作为途径,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坚持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大力发展食用菌、长毛兔、手工业等特色脱贫产业,确保实现贫困村村村有增收产业,村村有股份合作体,户户有脱贫门路,为2018年全市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推进教育扶贫拔穷根。完成6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基础教育教学条件和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雨露计划”生活补助,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从学校到岗位的“一站式”服务。

四是以“两线合一”为基础,提升社会保障兜底水平。从今年1月起,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900元,实现“两线合一”。今年内,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提标后的医疗救助政策将全面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五是出台“1 9 9 7 20”脱贫攻坚方案,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对照省出台的11个专件,组织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制定出台(完善)“1(全市总方案)9(9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方案)9(9个非贫困县脱贫攻坚方案)7(7个市辖区、开发区对口帮扶方案)20(市直有关部门专项方案)”脱贫攻坚方案,完善全市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责任体系。

六是加强供需对接,创新精准帮扶机制。调整驻村工作组,选派年轻后备干部担任工作组长和“第一书记”,组织9个非贫困县、7个市辖区(开发区),针对贫困县的不同需求,实施不同形式的对口精准帮扶。

七是借助“旅发大会”机遇,深度拓展旅游扶贫。借助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我市贫困县召开的机遇,积极探索打造景区带动型、农家游型、易地搬迁小区与景区同建型、资产收益型等多种模式的旅游扶贫新亮点,促进贫困群众快速增收脱贫。

八是打造“三个示范”,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大力推进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金融信贷支撑。指导XX县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示XX县,XX县景区带动区域整体脱贫示XX县,并积极争跑其他试点示范政策项目,带动全市各县、各项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2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二)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当年有18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建档立卡时的12.4%下降到7.5%。

一、工作进展情况2015年

我办3个项目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分别是:贫困地区村屯道路建设、实现减贫人口4.9万人、精准扶贫,全面完成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工作。目前,这些工作都按《贵港市扶贫办2015年10项重点工作推进表》进度实施,划定我办10项重点工作月形象进度完成的时间节点,并把10项重点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扶贫办,把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扶贫部门10项重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典型亮点

(一)实现减贫人口4.9万人。把调整后的减贫增收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把责任落实到位。2015年全市计划减贫人口4.9万人。

(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修建村屯道路200条190公里,缓解20万人行路难问题。

(三)精准扶贫,全面完成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推进工作措施

(一)减贫增收

1.把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把减贫增收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把责任落实到位。2015年全市计划减贫人口4.9万人,具体目标是:桂平市减贫23168人,平南县减贫14553人,港北区减贫3126人,港南区减贫4331人,覃塘区减贫3822人。目前各县(市、区)完成信息录入,完成目标形象进度。从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目标。

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拓宽增收渠道。2015年,全市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83万元,发展种植22100亩,养殖家畜1900只,家禽养殖40.9万羽,受益人口87665人。重点培育1—3个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势产业,打造在全市乃至自治区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品牌。积极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优势产业都扶持有1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3.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学种养水平。2015年,我办计划完成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00人次。去年,我市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7%,排名全区第一。今年要继续结合我市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农民科学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采取“三个结合”的方法:即当地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思想素质提高相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与新品种推广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采取“理论上弄通(听讲课),现场传授(走下去),外地参观(走出去)”等三种办法。目前共举办培训班5期,累计完成培训3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占计划60%,争取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贫困村群众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群众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3.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5年,计划争取上级贴息贷款1.46亿元,向龙头企业发放扶贫项目贷款贴息438万元,目前已下达各龙头企业贴息贷款项目贴息资金指1.46亿元指标,待贷款期限满一年后即可以拨付贴息。探索建立金融扶贫机制,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担保,进一步解决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并且要切实加强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扶贫效益。

(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投资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修建村屯道路200条190公里,缓解20万人行路难问题。年初,我们就制订了《贵港市扶贫办2015年“1010”工作项目推进表》,划定扶贫部门项目建设月形象进度完成的时间节点,并把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扶贫办,把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171.8万元,开工230条138.3公里,完成185条132.45公里,桥梁2座12延米,占计划79.2%。其余项目也将陆续开始组织实施建设。

2、严格项目建设质量标准,切实做到建好一条发挥作用一条造福群众一方。要认真落实资金、目标、任务、责任“四到县”,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任务具体分解到县市区、到乡镇、到项目村屯,确保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并按照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标准、资金筹措、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按质按时完成。

3、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指导、督查工作。市扶贫部门每月要组织督查,了解项目建设进度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年中还要联合市财政、审计、发改等多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督查,确保项目进度如期完成,扶贫资金规范使用,杜绝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改变投向等情况发生。

(三)精准扶贫

全面完成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工作6月27日召开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各县市区相继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确定贫困村数和贫困人口数并报自治区备案。

四、存在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低。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少的制约,有的贫困村只是“解决村屯路和人畜饮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状况,与小康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更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为主要投资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十二五”“整村推进”目标要求投入的需要。

五、下步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人。各项目责任人要高度负责,从力量配备、措施落实到进度安排,都要亲自把关、亲自抓。

(二)加强宣传力度我们要采取板报、墙报、媒体和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建设工作。

(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各级扶贫办要对开展“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采取逐月汇报、逐个项目检查、验收考核等方式狠抓工作落实,并安排专门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人员,要及时进行检查监察,追究责任,确保项目建设逐月按要求和形象进度完成任务。

(四)确保工程质量“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建设是利民工程、民心工程,各级扶贫部门将严格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检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定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以致出现不达标、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

上一篇:甲方项目管理工作思路下一篇:城市污水厂污泥快速高效堆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