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管理责任制(通用9篇)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出,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作为黄石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我校一直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大学生就业跟踪服务工作放在我校就业工作的优先位置。2017年我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61%,并被认定为“2017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学校省级核查免检单位”,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完善就业工作机制
(一)建立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制
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和关注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各二级学院党总支目标考核,实施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针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实行“亮黄牌➡整改➡亮红牌➡约谈”的机制,引导各培养单位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机制
重新修订了《毕业生就业管理办法》,将2016年所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记录本》中内容进行调整,规范了用人单位招聘流程、顶岗实习责任。并结合91wllm就业智能网络服务平台实施“智慧就业”,坚持线下采集与网络集成相结合,强化毕业生就业跟踪管理,严把信息真实关,在就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打下坚实的“深基桩”,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了校、二级学院、就业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三级负责制,细化目标,明确任务,层层落实。
(三)建立规范有序的校园招聘机制
1、建立以校园为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充分发挥校园的主体作用。建立“校园招聘社会化”的模式,开展多种形式招聘活动,使70%左右的毕业生通过校园市场实现了初次就业。
2、严格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落实就业工作,直接对接企业,不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维护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实习就业安全有序。
3、依据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将企业进行等级划分。A级为战略合作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室、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现代学徒制等13个项目根据行业、企业的特性达成合作;B级为深度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企业用工、大学生就业指导讲座等5个项目进行校企合作,并谋求进一步的合作;C级为一般合作企业,签订校企用工协议;D级为不合作企业,这类企业存在用工不规范或者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
二、强化服务,精准对接重点产业
(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黄石市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智能模具、特钢及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等重点产业链,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配套项目。正全力打造中国的“中部硅谷”,在“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战略驱动下,“中部硅谷”已初具规模,并已建成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我校立足地方经济,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强化与地方政府、优质企业进行合作,在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形成了互惠互利、校地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就业实训基地
通过对黄石及周边地区各类企业进行调研,实现校企融合,实现了工种岗位与专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堂与生产车间对接,使毕业生更加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实现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目前我校与本地企业在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培养班、现代学徒制、冠名班等多个项目达成了合作。并依托我校的实训中心,对劲酒公司、东贝集团、沪士电子、上达电子等企业提供员工岗前培训、职业等级培训、消防员培训。
(三)成功举办CEO讲堂,充分调动企业高管积极性 我校聘请上达电子集团董事长李晓华、上达电子集团CEO杨桂彪、哈特贝尔精密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红刚等多位企业高管作为我校CEO讲堂的兼职讲师,为促进我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求职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CEO讲堂的成功创办不仅获得了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黄石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的一致好评,有关领导在校企座谈会上呼吁各企业高管将先进生产理念、企业文化带入校园,共同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尽一份力。
三、多措并举,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一)全方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1、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我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二级学院一道分专业举办专场招聘会100余场,网络招聘20余场;与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共同组织举办2017年黄石本地企业大型招聘会,邀请黄石市本地100余家优质用人单位。
2、积极推进“专升本”等工作,使我校升学人数逐年递增。并积极做好“三支一扶”、“应征义务兵”、“西部计划”等宣传工作,并鼓励2017届毕业生积极报名。推广网络招聘信息,利用就业网、就业管理信息平台、班级QQ群、白马job微信号等渠道及时发布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和就业相关信息。
3、为就业困难毕业生申请补贴。在黄石市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我校2017届求职困难毕业生申请了求职补贴,通过黄石市劳动就业管理局、黄石市市财政局的审核,由市财政局直接发放至求职困难毕业生本人银行卡。
4、成立创业培训教研室、创业培训基地,主要为毕业生提供创业的指导培训工作,使创业带动就业,做好毕业生的创业相关工作。
(二)全力打造就业质量反馈体系
1、认真执行国家就业政策,按省中心的要求扎实开展就业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毕业生资格审查以及毕业生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及统计工作。针对学生就业意向,合理安排相关企业在规定时间段进行校园专场招聘,尽最大能力让每一位毕业生找到与本人相匹配的单位及岗位。二级学院分别从教学、管理两条线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专业咨询及思想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业指导处、教务处、学工处配合二级学院分阶段到企业进行回访调研,与顶岗实习学生、用人单位面对面沟通,将就业跟踪工作落到实处。按要求报送毕业生生源统计表,编制上报就业报表,做好毕业生推荐表、协议书的印制及发放回收等工作。
2、重点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到企业调研并开展了就业信息规范统计、用人单位调查回访工作,同时也征求了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设,对就业工作做了全面的梳理。
3、定期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就业动向需求,收集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全面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为了科学地分析本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落实情况、构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加强教学培养改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培养质量,学校委托第三方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的专业机构实施了在校生全程跟踪评价(2017—2019年)、毕业生培养质量中期跟踪评价(2014—2016届)、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三个项目。针对改进培养过程、核心课程的有效性、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和就业质量、区域贡献度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为进一步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提供了方向。
四、分类指导,全方位拓展就业帮扶工作
(一)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我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通过邀请成功企业家、企业高管、劳动就业局的同志走进我校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邀请企业的HR来我院进行模拟招聘面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思想。就业指导教研室开办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和培训。在毕业前集中进行就业指导和岗前培训,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到部队效力,留黄(黄石)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对就业困难和思想不稳定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基本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以“生”为本,帮扶就业困难生
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帮扶,不仅是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就业工作以学生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难点和关键。学校通过让班主任、辅导员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跟踪辅导、提供全程服务的结对援助;为困难毕业生提供技能培训,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的培训援助;通过岗位培训、重点推荐使困难毕业生落实实习就业岗位的推荐援助,帮助困难毕业生群体顺利就业。
1.1 油料成本高昂
措施:企业本部或施工现场加油。
效果:仅得到比市场零售价格稍低的油价。
1.2 异常损耗严重——油料的监守自盗及不良操作习惯行为
许多司机偷油已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成了行业潜规则。
措施:司机加油登记、油箱加锁防盗、油箱浮标油量监控、定额油耗奖惩、定额油量承包。
效果:作用有限。有油站与司机合作偷油的现象存在;定额难以制定, 即便确认的定额往往蜕变为油料成本固化、有奖难罚;无法通过引导改善操作习惯降低油料成本。
1.3 计划核算困难
计划核算要求数据基础来源一致性, 工程机械的作业任务不同, 作业工艺杂, 外加天气、设备、车况、司机驾驶操作都有习惯差异等, 难以形成公平合理的目标油耗标准。
措施:往往只能采用比实际油耗更高的油耗上限作为假定标准。
效果:难以推行有效的计划管理与核算。特别是一人多机、一机多人的轮班作业制, 使针对每台设备或每个司机的油耗更是难于核算。
1.4 管理方式落后
措施:在部分先进的工程企业安装车载GPS系统, 但在油耗管理数据采集和应用上还存在短板;或无油耗显示功能, 或虽有油耗功能却缺乏高精度的数据支持。
效果:当前油耗基础管理仍依赖于传统经验, 缺少有效的高科技手段的支撑, 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由于以上的种种难点, 有些企业会采取“大包”甚至“挂靠”的运营模式, 但随之带来的是管理和安全上的众多隐患。
2 油耗管理的传统方式及其弊端
2.1 油箱防盗
措施:油箱加锁、加封口滤网等。
弊端:擅于偷油的黑点可采用细管抽油、油箱排污口抽油、油管抽油等各种方式, 依然可以轻松抽油。油箱的防盗措施沦为工程企业的心理安慰, 几无作用。
2.2 油箱油量监控 (油浮子)
措施:加装油浮子监控油箱液面及报警功能
弊端:存在安全隐患, 无防爆安全认证。由于存在装置设计上的天然缺陷, 无论是物理浮标还是超声波探头, 均无法实现精确监控;当设备上下坡、颠簸的时候会发生误报, 若放宽探测标准, 则又为“偷油”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2.3 定额管理或承包
措施:采取定额油耗管理或承包方式。即, 设定单位产量油耗上限, 定额承包或按照节超实施奖惩方案。
弊端:油耗的定额数据, 通常是依靠经验设定。在作业任务、作业环境、作业工艺效率、设备功率、设备年限、负载率等不确定的状况下, 单位产量的油耗有明显差异, 定额油耗往往只能取最大值。为取得更高的定额油耗, 司机往往容易形成利益联盟, 采用各种手段集体向企业要求更高的油耗定额, 例如:协同从油箱抽油制造作业油耗虚高;定额试驾司机故意放高油耗等等。
2.4 ECU油耗计量方法的弊端
国内发动机燃油系统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少数国际知名的燃油系统供应商手上, 由于缺乏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制性规定, 对ECU所给出的喷油量数据的可靠性, 精度等级, 开放程度没有相关的技术标准。
从ECU取得油耗数据取决于发动机厂商在生产发动机产品时是否有进行ECU喷油量的标定, 目前只有部分发动机厂商, 在部分型号上向部分整车厂开放ECU喷油量数据。
ECU测量法并不是实际测量喷油嘴实际流过的燃油量, 而是测量喷油嘴针阀打开的时间, 所以一旦喷油嘴上有积碳和金属锰沉淀, 计算相同喷油嘴针阀打开的时间值, 但实际喷油量就减少了, 这是导致ECU测量法不准的主要原因。
3 较先进的油量计算系统
设备车辆油路上加装流量传感器, 通过监测设备车辆油路中的柴油流量来测算发动机的实际耗油量。这种方式原理简单、科学, 计量精度更高, 更为可靠。
需要在油路上加装流量传感器, 所以流量传感器的流阻必须很小, 以至于几乎对油路影响微乎其微。油耗记录要有多种采集方式, 包括即时显示读取、数据采集器读取、电脑直接读取, 如果车辆设备已经装备GPS管理系统, 还可以通过GPS系统的数据传送通道实时传送到管理中心, 实现即时油耗管理。油耗数据采集以后, 系统实现完善的报表及图表管理统计功能, 满足包括指定设备、指定时段、指定组别、指定班次等实际的油耗统计管理要求, 满足事后调阅和统计管理, 并有异常油耗警示功能、设备油耗对比功能等等。
3.1 防范偷油
系统以测量发动机实际燃油消耗为油耗依据, 所以从油箱偷取油料的行为或虚开加油票据的行为已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通过油耗显示屏或是后台监控终端, 可以方便地读取设备实际油耗情况。
3.2 优化运营成本
通过对统计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 可统计任意时段的油耗、里程、作业量, 并计算出单位产量油耗及油料费用。
对比差异较大的运行参数 (如里程、时间、作业任务、油耗) 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确定是正常消耗、异常损耗还是主动减耗。
通过对数据应用于设备管理实践, 杜绝异常损耗的发生, 简化计划与核算统计工作, 使油料的管理从以经验为主的原始管理成为以实际量化数据为主的现代化管理, 精确成本, 推动节能降耗。
3.3 优化司机驾驶操作行为
通过对油耗数据的实时监控, 可有效改善司机的驾驶操作习惯和行为, 降低正常燃油消耗。
3.4 统计决策
有效的油耗数据分析和统计, 将为企业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彻底改变仅凭经验直觉而获得的不合理的定额油耗管理指标。通过合理的油耗统计分析, 可以快速把划一或者多元管理的定额油耗指标, 迅速下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直接为企业节省居高的油耗定额支出。
围绕成本意识和成本控制, 工程企业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必须与节能减排工作形成联动机制。让数据不仅仅是数据, 系统不仅仅是系统, 而是能为工程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精确、高效的依据, 并建立从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处理、回馈等管理流程, 最终实现控制油耗、优化管理、减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为扎实做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镇党委政府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精神,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各项工作任务,着力为加快扶贫攻坚、实现如期脱贫务实基础,引领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和致富奔小康,根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统筹协调“五一个”帮扶力量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中共正阳县委《关于做好“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的通知》的具体措施,全面完成吴相村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如期脱贫,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村基本情况:
**村村位于XX乡东南八公里,东邻XX村,南部与西XX村、XX村接壤,XX路与XX村交界,北靠XX镇XX村。全村有两委干部X人,村民组长XX人,村民代表XX人,党员31人。全村有XX个自然庄,XX个村民组,全村现有农户620户,总人口2538人,耕地面积6458亩(确权后为7761.09亩)。全村以种植小麦、花生、水稻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种植,务工为主。
2、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目前共有党员31人,全村有两委干部5人:喻志中任村支书、庞寒松(村主任)、王连锋(村文书);周艳群(村妇女主任)、杨玉华(村公安主任);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喻志中(XX乡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代洪俊(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扶贫专员:江超(西严店**村教师)。
3、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我村系2016年非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39户74人,已脱贫23户50人(其中2016年脱贫5户14人,2017年脱贫10户17人,2018年脱贫8户19人,2020年脱贫16户24人)我村贫困户已实现全面脱贫。
4、贫困户分布情况
XX庄4户7人;**4户9人;XX庄11户19人;XX庄3户8人;XX庄3户3人;XX庄2户3人;庞庄1户1人;岳楼3户6人;XX庄3户4人;XX庄5户14人。
6、贫困人口致贫原因
因病致贫25户50人,占0.6%和0.67%;因残致贫11户19人,占0.28%和0.25%;缺资金2户4人,占0.05%和0.05%;缺技术1户1人,占0.02%和0.01%。
二、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蹲点调研,理清思路(2020年3月28日前)。
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于3月28日前,分期分批入村进行蹲点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建议,掌握村情、户情,明确帮扶责任。
第二阶段:科学研判,制定规划(2020年5月30日)。
根据前期的摸排,针对**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群众需求、社会矛盾、基层组织建设,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等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制定2020帮扶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助推脱贫攻坚步伐,帮扶责任人要与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对接,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按照“帮扶到户”的原则,帮助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和脱贫计划。
第三阶段:抓好落实,有序推进(2020年4月至9月)。
帮扶规划确定后,要搞好统筹协调,加强与单位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的联系,与工作组紧密协调配合,积极宣传各项政策,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协调劳务输出,因地制宜助推驻点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贫困户经济效益,帮助培育致富带头人。同时建立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贫困户帮扶制度,结合社会扶贫工作,积极搭建吴相村在外成功人士、爱心企业家等社会帮扶力量“点对点”结对帮扶贫困户平台,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第四阶段:全面总结,巩固提高(2020年10月至12月)。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粤发〔2016〕13号)、《广东省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办法》(粤财农〔2016〕166号)和《汕尾市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办法》(汕财农〔2016〕90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资金(以下简称扶贫开发资金),是指各级筹集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帮扶对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扶贫开发资金:一是省财政安排下达的扶贫开发资金;二是对口帮扶市(含县、市、区,下同)安排拨付给对口帮扶地区的扶贫开发资金;三是贫困人口属地市(含县、市、区,下同)财政筹集安排的扶贫开发资金;四是按规定整合用于扶贫开发的其他资金等。其中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资金分配、拨付和管理按现有规定执行。
第三条 扶贫开发资金按以下原则加强筹集和使用管理:
(一)多方筹集。省、对口帮扶市、汕尾市按规定应承担的扶贫开发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在各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充分
发挥帮扶单位、对口工作队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更好地完成扶贫脱贫任务。
(二)压实责任。市人民政府是扶贫开发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省、市(含对口帮扶市)扶贫开发资金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分配下达,由我市按经批准新时期精准扶贫规划统筹安排使用,并保证使用绩效。
(三)精准使用,严格监管。除教育和医疗保障外,扶贫开发资金必须专项用于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相关项目,确保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建立健全从资金使用到监督考核全过程监管机制,确保扶贫开发资金安全、规范、有效。
(四)强化考核,严格问责。以绩效为导向,对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和支出绩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情况纳入各镇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范围。建立最严格的扶贫开发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
二、职责分工
第四条 建立健全全省统筹、市县负总责、镇村具体执行的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多层次工作责任制。
第五条 市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负责制定总体方案、工作目标、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其中,市财政部门负责扶贫开发资金管理的牵头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制定
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市扶贫部门负责扶贫开发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具体管理工作,负责资金使用安全、监督检查、绩效考核、信息公开等工作。市审计部门对扶贫开发资金筹集和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对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组织协调市扶贫、财政等部门,审核编制并组织实施本市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规划及其项目使用计划;统筹落实本市扶贫开发资金,并按规定及时分配下达到镇村。审核确定镇村扶贫开发计划,指导督促镇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 贫困人口所属镇村按规定具体使用和管理上级下拨的扶贫开发资金,具体组织申报和实施扶贫开发项目,承担主体责任,镇党委书记、镇长,村支部(总支)书记、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并配合上级部门开展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
第八条 驻镇、驻村帮扶工作队全程参与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和监管。
三、使用与管理
第九条 资金分配。扶贫开发资金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分
第十二条
项目管理。扶贫开发项目计划由贫困人口所在镇村选取和申报。扶贫开发项目的选择要结合镇村实际,在充分征求贫困人口意愿的基础上,按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要求研究确定。扶贫开发项目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由贫困人口所在镇村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其中,散居贫困人口扶贫开发项目由镇负责具体实施,相对贫困村扶贫开发项目由村负责具体实施。其中,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可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贫困村自建自管。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根据市财政、扶贫部门下达的资金分配方案和镇村扶贫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各镇组织做好扶贫项目申报工作。
(一)贫困村扶贫项目由扶贫工作队和村委按相关规定,通过联席会议确定扶贫项目,逐级上报审核。
(二)分散贫困人口部分的扶贫开发资金由镇政府和驻镇帮扶工作组按相关规定,通过联席会议确定扶贫项目,逐级上报审核。
第十四条 项目审批。市扶贫、财政部门对镇村上报的扶贫项目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按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程序规定执行。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根据项目所属级次,分别由镇村有关单位负责使用和管护。
第十六条 扶贫开发资金用款单位按要求向项目资金主管部门报送资金的绩效目标及资金使用情况,包括投资项目概况、项目建设进度、资金申请总额、资金管理措施、资金使用进度和效益等。
四、项目实施和验收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项目以所在镇村为实施单位,引导和带动当地政府、帮扶单位、社会各界加大投入,调动当地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共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八条 项目验收。扶贫项目完成后,由镇组织全面验收,市抽查验收。
(一)相对贫困村扶贫项目由村委、扶贫工作队组织初验,镇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签署意见后,报市扶贫、财政部门。
(二)分散贫困人口部分扶贫项目由驻镇帮扶工作组和相关村委会进行初验,镇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签署意见后,报市扶贫、财政部门。
五、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扶贫开
(十)有其他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影响扶贫工作的,根据情况轻重,由有关部门依照职责权限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调整岗位、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在扶贫资金监督检查中,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情况,拒绝、阻挠、搪塞、推拖检查的,应责令其纠正。逾期不纠正的,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及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七、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帮扶单位筹措资金、贫困村自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用于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扶贫开发资金监管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2012年梅城镇人民政府根据市政府《关于在全市企业推行生产能耗精准化管理的意见》(建政办函[2012]130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镇企业生产节能活动,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转型升级,梅城镇生产能耗精准化管理工作初显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推行精准。
能源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原料,产品的能耗水平不仅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生存、辖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街道及时成立了推行企业生产能耗精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生产能耗精准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了《关于企业推行生产能耗精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对2012年工作进行部署,确保推行生产能耗精准化管理工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调查摸底、建立机制。
针对能耗精准化管理技术性强,工作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特点,街道对辖区范围内消耗标煤500吨的企业重点关注,季度分析,明确掌握全街道各行业生产企业能耗状况,找准能耗浪费基本情况。组织企业召开能耗精准化管理工作会议,引导企业主动申报,努力形成“政府领导、企业主体、部门指导、乡镇主抓”的有效工作机制。
三、政策引导、扎实推进。
今年完成了农夫山泉(建德)新安江饮料有限公司、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的精准化试点推行工作,街道推行企业生产能耗精准化管理领导小组带队督查农夫山泉的精准化管理工作,听取工作汇报,掌握企业节能动态。街道对开展能耗精准化管理工作积极、节能效果明
显、并通过相关部门考核验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助,对能耗精准化管理工作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不认真组织开展能耗精准化管理工作,能耗浪费严重的企业,取消政府奖励资助外,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引导鼓励辖区内企业积极开展能耗精准化管理工作。
四、深化宣传,营造氛围。
农村由于工业化程度较低,人口密度较小,环境容量相对宽裕,农业污染这一问题被忽视很久。长期以来,过量施肥、单一施肥和偏施氮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肥料利用率下降和农业环境污染[1];盲目施药以及使用劣质、高残留的违禁农药,使农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其超标的农药残留更是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污染量占全国总污染量(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及农业污染的总和)的1/3~1/2[2]。因此,监督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成为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针对这一问题,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对政府推荐的农资采取补贴政策,引导农民使用符合标准的生产农资;利用农业推广站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信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这些措施对保证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于农资补贴的发放,各地多是采取年终发放的方式,即在作物种植期结束之后根据农资使用情况进行补贴发放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补贴发放不及时,政策落实周期过长,农民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数据统计困难,政府部门也很难准确地掌握农民对农资的实际需求情况,不利于政府部门调整补贴政策更好地引导农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农资补贴精准管理方法,并以北京市昌平区草莓种植为示范点,开发了一套农资补贴精准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管理部门、农资经销店和普通农户点对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确保了农资补贴发放及时、种植指导信息传达到位以及对补贴数据的精确统计。
1 系统分析和设计
1.1 系统需求
农资补贴信息以及种植指导信息能否准确地传达给农民直接影响农田环境以及农产品质量,而补贴发放的效率又将直接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故本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搭建一个运行在政府管理部门、农资经销门店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平台,能够将农资补贴信息与种植指导信息准确的传递到农民手中。另外,能够及时地为农户发放补贴,做到农资补贴即买即得,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农资补贴是国家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环境实施的惠民措施,所以对农资补贴必须能够精确地管理、准确地发放,保证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因此,本系统的另一重要目标则是为政府部门提供一个能够精准管理农资补贴发放的工具,能够将补贴发放信息准确的进行统计分析,帮助政府部门根据农资需求情况更好的制定补贴政策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
1.2 系统结构
为满足系统的实际需求,本系统主要由3个系统软件(管理部门子系统、经销门店子系统、领导浏览子系统)、一个中央数据库、一系列经销门店子数据库以及大量IC卡组成。由于各农资经销店网络条件各异,因此经销店子系统和管理部门子系统采用可伸缩的分布式C/S构架设计,通过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专网(VPN)进行连接,使系统的运行不受制于网络条件。各门店定时将销售数据上传至中央数据库,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领导浏览系统采用B/S的模式,使各级领导不管是否在局域网内,均可以通过浏览器实时查询农资补贴相关信息。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1.3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
根据北京市昌平区草莓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以农户分地(大棚)台账数据、农资品种及其补贴数据为基础,管理部门在录入第一批相关信息后,采用“一户一卡”的模式,将每位农户的姓名、补贴账号、补贴金额、有效期以及根据农户的种植情况所给出的种植指导信息等写入IC卡,并将这些信息打印连同IC卡一同发给农户。农户持卡到各连锁农资经销店购买农资,农资经销店根据从管理部门下载的最新农资补贴数据,采用“现金+补贴”的形式进行结账,现金部分由农户支付,补贴部分则通过扣除IC卡中补贴额来支付。每笔交易完成后,经销门店将本次交易信息入库,统一上传至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对各农资经销门店上传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农资使用情况和补贴发放进度,分析结果供政府部门及时调整补贴政策,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
1.4 系统关键技术
1.4.1 系统实时性
农资补贴精准管理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补贴的实时发放以及农资补贴落实信息的实时统计。系统采用非接触式M 1卡作为农资卡,将农户的姓名、身份证号、农资卡账号、补贴余额、冻结额、发卡日期、启用日期、年检日期、失效日期、IC卡状态和农资使用指导等信息存放于农资卡的各个扇区内。农户在购买农资时,经销门店子系统根据农户购买的农资情况计算出本次购买所需支付的总金额以及应获得的补贴金额,补贴金额通过读卡器在农资卡内扣除,实现农资补贴的即买即得,剩余部分由农户现金支付。在每笔交易完成后,经销门店自动将本次交易涉及到的购买账户、农资名称、农资单价、购买数量、现金支付、补贴支付、流水号和营业员等详细信息存入数据库,并标记上传状态为“0”。系统一旦检测到上状态为“0”的销售信息,立即将其上传至中央数据库,并改变本地的上传状态为“1”,以保证补贴发放信息能实施汇总到管理部门。
1.4.2 系统安全性
整个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系统构架,在数据存储方面采用双机热备。假如的其中一台数据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系统可在2min之内自动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确保数据库端的数据安全。在数据交互方面,采用硬件VPN搭建了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专网,数据均采用单向传递方式,且各子系统通过多重身份认证机制接入中央数据库确保了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
2 系统实现
考虑开发效率、界面效果以及用户需求等因素之后,本系统选用VisualC#作为开发语言,在VisualStudio 2005环境下,结合ESRI公司的ArcGISEngine 9.3开发包进行系统开发。在综合考虑了数据的安全性、运行效率以及系统扩展性之后,选用SQL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平台。
2.1 管理部门子系统
管理部门子系统由IC卡管理、信息维护和数据查询统计三大功能模块组成,是整个农资补贴精准管理体系的信息发布和整合中心。它为农户提供农资补贴IC卡以及种植指导信息,为经销门店提供政府推荐使用农资以及相关的补贴信息,为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补贴发放查询统计数据。图3为管理部门子系统发卡界面。
2.2 经销门店子系统
经销门店子系统完成整个农资销售业务流程,它是政府与农户之间的桥梁。经销门店子系统从中央数据库获得政府推荐使用农资以及相关的补贴信息并传递给农户,在农户使用农资补贴IC卡购买补贴农资时实时地为农户发放农资补贴,并将每笔交易详细信息保存。各经销门店定期将交易数据上传至中央数据库进行汇总,供查询统计使用。图4为销售界面。
2.3 领导浏览子系统
领导浏览子系统通过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包括以地域、种类、时间为条件的方式统计农资补贴发放总体进度;以乡镇、月/季、具体农资为单位统计补贴发放与农资使用的详细情况,并按照不同的维度统计对比。所有结果都以图表结合形势体现,一目了然,使政府部门全面掌握农户对农资的需求以及补贴发放进度。图5为按月统计补贴发放情况页面。
3 系统实际应用
农资补贴精准管理系统在开发完成以后,在北京市昌平区以农资管理部门为中心,在兴寿、小汤山、百善、沙河、马池口和崔村等乡镇设立11个经销店试点,涉及农户5 000余户,采用一户一卡的模式,对全区农户草莓生产所需肥、药等农资的推荐、销售、补贴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了草莓生产农资购买与补贴发放的对接以及农资购买信息的准确记录与实时汇总统计,有力地整合了草莓生产资源,调动了农户积极性的同时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为昌平区草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结论
本文从北京市昌平区草莓生产过程农资补贴精准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农资补贴精准管理系统它以非接触式卡为媒介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在普通农户、农资经销门店、政府管理部门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系统解决了草莓种植过程中“种植指导信息到户”、“补贴发放及时”、“补贴数据统计准确”三大问题,形成了一套直接从源头控制农资投入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直接到户”的草莓生产农资投入的可追溯,有效控制了由于药、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业污染确保了农产品质量.
摘要:农药、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政府推出了很多农资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种田,但是由于实施办法以及数据统计手段的落后,实际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农资补贴精准管理方法,以非接触式IC卡为媒介建立了一套农资补贴精准管理系统,并在北京市昌平区设立一个中心、11个经销门店进行试用,解决了草莓种植过程中指导信息不到位、补贴发放不及时和补贴统计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农民可以在购买农资的同时获得农资补贴与种植知道信息,政府部门能够实时获得准确的补贴发放统计数据,从而及时调整补贴政策,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农资补贴,精准管理,IC卡,农产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宝,刚谭超,何容信.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92-194.
[2]郭廷忠,张超,张丽君.中国农业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学报,2009 37(4):1773-1775.
[3]田益飞,金瓯.基于IC卡支付的GPRS网络自动售货机的设计实现[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0,6(7):1755-1757.
[4]张慧春,郑加强,周宏平,等.农药精确施用系统信息流集成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5):130-136.
[5]于小丽,李龙.浅谈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及解决途径[J].现代化农业,2008(7):44-45.
[6]周治国,曹卫星,朱艳,等.基于GIS的作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14-118.
[7]李海涛,史爱松.基于IC卡的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1):156-158.
[8]任民,张兴伟,张久权,等.中国烟草种质资源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3):209-215.
[9]吉增涛,孙传恒,钱建平,等.基于.NET的生猪健康养殖信息管理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230-234.
1、目的:
为了增强全员消防安全意识,防止火灾的发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管理原则,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2、使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检修项目部各级防火负责人和重点防火部位。
3、相关文件:
4、内容:
4.1消防管理责任制
4.1.1项目部防火负责人职责
4.1.1.1 领导项目部防火安全委员会,负责全项目的消防工作。
4.1.1.2 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和上级有关消防工作的指示,将消防安全工作纳人生产管理,做到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4.1.1.3 组织召开防火安全会议,听取消防工作汇报,解决项目部消防工作中重大问题,审批消防工程资金与活动经费。
4.1.1.4 对项目部发生的火灾事故,积极组织扑救,负责查明原因并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4.1.1.5 负责组织项目部防火宣传教育与制定防火安全制度,消防安全工作的检查考核、奖惩。
4.1.1.6 加强对义务消防组织的管理教育,并对其训练、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4.1.2 各专业、部门负责人职责
4.1.2.1 领导本专业、部门的防火安全组织,负责本专业、部门消防安全工作,实施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
4.1.2.2 定期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上级和项目部有关消防工作要求,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生产管理,做到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4.1.2.3 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与消防知识教育。
4.1.2.4 组织制定落实防火安全制度以及灭火预案和灭火演习。
4.1.2.5 组织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险隐患,对消防监督部门提出的缺陷按《检查记录》和《火险通知书》限期整改后,写出书面回执,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设施。
4.1.2.6 发生火灾后,积极扑救火灾,保护火灾现场,协助调查火灾原因。
4.1.2.7 定期研究防火安全工作,对在防火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班组和个人进行表彰与奖励,对违章肇事者给予批评处罚。负责本专业、部门防火安全工作的考核和奖惩。
4.1.3 班组防火负责人职责
4.1.3.1 负责本班组消防安全工作。
4.1.3.2 组织本班组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消防法规、规程、消防知识,做到会使用消防器材、会灭火、会报警。
4.1.3.3 结合生产和本班工作情况,做好防火安全工作,提出防火要求,落实防火安全措施,组织每月一次的消防安全活动,并要求班组消防员认真填写活动记录。
4.1.3.4 负责本班组与所辖设备区域内消防器材、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1.3.5 有权制止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未做好防火安全的动火作业。
4.1.3.6 发现火灾及时组织扑救,同时立即报警。积极协助专职防火人员进行火灾调查。
4.1.5 兼职消防员职责
4.1.5.1 在本单位防火负责人的领导下,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4.1.5.2 经常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及时向领导汇报并积极整改,对违反《消防规程》的行为有权批评制止。
4.1.5.3 协助防火负责人落实每月消防安全活动日,并认真填写消防活动记录。
4.1.5.4 对本单位及设备划分区域内的灭火器、消防设施进行建帐登记,保卫部应及时更换废、旧、空灭火器和修复其它消防设施的缺陷。落实灭火器管理到岗到人责任制。制止挪用、损坏消防设施行为。
4.1.5.5 熟悉本岗位火险危险性及所配置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发生火灾时,积极组织并及时报警。
4.1.6 职工消防职责
4.1.6.1认真学习消防法规,严格遵守《消防规程》和各项防火制度。
4.1.6.2有权制止违反《消防规程》的行为。
4.1.6.3爱护消防器器材和防火安全设施,不挪用或损坏。
4.1.6.4每天下班前检查工作现场,切断电源、清除火种,不私藏自燃、易爆等危险品。
4.1.6.5 积极参加消防知识培训,达到四懂(即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措施;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懂得疏散逃生的知识)、四会
(即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
4.1.6.6 教育家属子女,做好防火安全工作。
4.1.7 义务消防队职责
4.1.7.1在项目部防火安全委员会与本单位防火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4.1.7.2 认真学习和遵守有关消防工作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学习消防安全业务知识,积极参加消防部门组织的各项训练和演习,努力提高灭火、防火技能。
4.1.7.3 懂得各种消防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贯彻执行消防法和项目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生产和各种安全活动中,经常向群众宣传防火安全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
4.1.7.4 熟悉生产岗位的一般灭火方法,协助整改火险隐患。
4.1.7.5 发生火灾要迅速报警的同时,积极组织对火灾的扑救,并保护现场,主动向火灾调查人员如实反映情况。
4.1.8 义务消防队员职责
4.1.8.1模范遵守我公司制定的防火安全规定,并利用一切机会和工作场合,积极宣传消防法规和方针、政策,在职工群众中大力普及防火安全知识,提高防火警惕性,时刻保持戒备状态,做到即是灭火战斗员又是防火宣传员、监督员。
4.1.8.2 要熟悉自己职责分工,积极学习消防技术常识。
4.1.8.3 积极参加火灾扑救、训练和演习,熟悉本单位重点防火部位。
4.1.8.4 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执行火场纪律,要牢固树立“两不怕”的革命精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4.2防火安全管理责任制
4.2.1项目部防火安全委员会和各单位防火安全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活动,兼职消防员在各级防火负责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
4.2.2实行公司、部门/专业、班组三级防火安全检查制度,查岗位、查设备、查制度、查隐患、查措施,对查出的问题本着班组能解决的不交部门/专业,部门/专业能解决的不交项目部的管理原则。
4.2.3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消防安全教育;学习防灭火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对新入厂的职工学习考核《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消防规定》,参观、实习人员、临时工由接待或使用单位负责防火安全教育。
4.2.4重点防火部位的确定、管理,每年审定总结一次。
4.2.5对重大火险隐患,要及时发现、迅速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应采取紧急措施,安监部门对火险隐患以《检查记录》和《火险通知书》的形式,责成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并进行考核。
4.2.6各单位对易燃、易爆等化学物品的运输、贮存、发放、领取、使用要制定
切实可行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4.2.7安监部门应按规定内容建立消防档案和灭火预案,并报项目防火负责人审批、备案。
4.2.8分析火灾事故时,应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4.2.9 灭火器的保管上架(墙),整洁有效,专人负责,各单位对分工负责的消防设施的缺陷应及时处理,确保万元一失。
4.3 防火工作的奖励与处罚
4.3.1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部门、专业、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3.1.1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消防组织制度健全,火险隐患及时消除,消防器材设备完整好用,无火灾事故,工作成绩突出。
4.3.1.2 积极扑救火灾,保护设备安全,抢救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避免重大损失的。
4.3.1.3 发现和消除重大火险隐患,避免火灾发生的。
4.3.1.4 在消防工作中,成绩、事迹突出的。
4.3.2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4.3.2.1 违反《消防规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4.3.2.2 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没有及时整改火险隐患,未落实紧急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4.3.2.3 火情、火灾事故。
1、全公司安全生产实行第一领导责任制,分管领导对公司安全生产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其他领导负责综合治理,协同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技术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有技术责任。
2、彻执行劳动安全政策、法规、条例及上级的指示,制定和发布本公司以安全街道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远程,做到每个岗位和工种都有章可循,责任到人。
3、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应把安全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之一,经常了解全公司全劳动安全情况,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例会,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制定措施、组织实施。
4、建立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制度,对待殊工程必须进行待殊作业的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后才能进行上岗操作。
5、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落实整改措施并按期实施。
6、提倡和鼓励职工在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革新、改造和提出合理化建议,表扬、奖励安全文明生产中的先进集体、班组和个人,对在安全文明生产中的先进集体、班组和个人对安全生产中有待殊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嘉奖。
7、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破坏安全生产或在生产中有重大失误,给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民重大的干部和职工给予严肃处理。
关键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管理体制,精准施策
“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于城乡居民医保分割的危害和整合的重大意义、方向与目标、成熟的时机、紧迫性、管理体制归属和实施步骤等,专家学者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和明确的阐述。这些年来,许多省份和地市相继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探索。《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发布后,整合取得新进展。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整合在前进,但进展与阻力并存,成绩与遗憾同在。
1 整合的新进展
我国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始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建立,成都市于2006年将新农合与城市少儿医保整合,划归当时的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之后,一些省份和省会城市、地(市)县实施整合,到2012年底,重庆、天津、青海、宁夏、广东等五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继进行了整合,管理体制均归属主管社会保险的人社部门。山东省和上海市是党的十八大后自上而下实施整合的两个省级地区。浙江省各地市也实现了整合。到2015年底,全国实现整合的省份达到9个(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6年国务院3号文件下发后,整合进入“快车道”:到7月底,已有北京、河北、内蒙古、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新疆等8个省份实现了符合制度模式、法律规定、国际通识和通行做法、检验真理标准的整合,成为不折不扣贯彻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国务院3号文件,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实践者。
2 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预期目标未能全面实现。《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国发[2016]3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今年6月底前各省份全部出台整合实施方案,这一目标没能全面如期实现。面对中央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落实不到位,有人说,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实属罕见。实际上,不是罕见,而是史无前例!
管理体制存在瞎折腾现象。极少数地方出于各自的考量,走上了一条同前面所说的17个省份不一样的路子,具体表现为管理体制“一手托两家”,退回到公费医疗时期,否定了被国际社会公认的我国近20年的医保改革成果;另起炉灶,设立他们误认的“第三方”,来代替国际公认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第三方,搞乱了管理体制,乱就乱在背离了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的“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规定、社会保险的统一性、制度模式决定管理体制归属的基本原则和国际通行做法,背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这样的地区不是真正的整合,纯属瞎折腾。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本身并不复杂,管理体制归属也并非难题。那么,为什么事实上变得复杂化了呢?究其根源,人为因素在作祟。认识不自觉、不统一,特别是陈旧观念的束缚、既得利益格局的藩篱、不按规矩办事的现象,一直阻碍着整合进程,乃至国务院2013年作出的6月30日前完成整合的公开承诺无法实现,承诺之时竟成了夭折之时。
3 整合亟待精准施策
何谓精准施策?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精准施策,就是依据国家法律、遵循客观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瞄准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四更”制度建设核心目标,义无反顾地加快推进整合进程,全面实现管理和制度政策的一体化。
3.1 精准施策,理顺管理体制是关键前提
为什么把理顺管理体制作为精准施策的必然要求和整合城乡居民医保的关键前提?具体理由有“五个必然”:第一,理顺管理体制是确保整合顺利实施的必然要求,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整合城乡居民医保,首当其冲遇到的必然是由谁来设计整合方案、谁来具体实施整合、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由谁来承担管理和经办服务职能职责等问题,谁能回避得了?第二,理顺管理体制是实现医保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必然要求,是回避不得的问题。城乡居民医保之所以必须整合,是因为在城乡分割的制度下,由两个部门及两套机构负责管理与经办服务,如果不进行管理体制及经办机构的整合,必然会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象,滋生内耗,损害公平,损失效率,浪费资源。城乡医保“三分格局”下存在的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助、信息系统重复建设的“三重复”就是最好的证明,能回避吗?第三,理顺管理体制是实现“六统一”制度的必然要求。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六统一”的制度才有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的实施主体。管理体制的统一与“六统一”的关系是“一个统一推进六个统一、撬动六个统一、落实六个统一、保证六个统一”的关系。第四,理顺管理体制是基于我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成功经验的必然要求。管理体制统一到一个部门,制度才能更加公平、民众才能更加便捷、运行才能更有效率,保民拥有的获得感才能更多。这已不是理论问题,前述17个已经整合的省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先理顺管理体制,再整合制度政策”。第五,理顺管理体制是我国积30多年改革实践的必然要求。我国之所以把经济、文化、医药卫生等领域的改革称之为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就是因为体制在各项改革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制度政策改革和机制转换的基础和关键前提。
3.2 精准施策,关键在于认识自觉和敢于责任担当
认识上的精准施策,最重要的是要有“六个自觉”:首先是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整合上不受干扰,不犹豫观望,不打折扣,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一以贯之地推进整合,将党的决策转化为改革成果和人民的获得感。其次,自觉地为建设“四更”全民医保推进整合,认清整合是实现“四更”核心目标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第三,自觉地依法施保,建设法治医保,不为“权力任性”甚至“面子”“条子”等“瞎搅和”所干扰、所动摇。第四,认清“一手托两家,会计兼出纳”的弊端与危害,自觉地按制度模式即社会保险制度性质确定管理体制归属。第五,自觉地维护社会保险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面对割裂、肢解社会保险统一性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坚持原则,正本清源,让认知回归常识,让制度回归本位,即坚持社会保险的基本规律、基本制度(法制)、基本原则不动摇。第六,自觉地将认识上的精准施策与行动上的敢于担当统一起来,在遭受干扰最大的管理体制整合上,出以公心和为民造福之心,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和高度的紧迫感、责任感,排除干扰,果断决策,将城乡居民医保管理和经办服务职能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社会保险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
3.3 精准施策,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所说的实践,是涉及地域广泛、具有一定历程、整合成效突出、具有较强稳定性和普遍性的整合改革。一两个地方因受到干扰或忽悠,在管理体制上另搞一套,另起炉灶,将整合变成了分割、将体制改革变成了倒退——退回到公费、劳保医疗管理体制。因其逆势而动,毫无生命力和稳定性可言,更无普遍性。因此,这种标新立异的所谓“整合”,实质上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是整合,更不是改革实践。
谁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17个省份的整合改革是最好的回答。一方面,17个省份(这个数字还会增加,有些省将很快出台符合法律规定和制度模式的实施方案)在全国各省份中的占比、其参保人数在全国参保总人数中的占比均为大多数,既有东部发达的广东、浙江、天津、上海等,也有西部欠发达的青海、宁夏等,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天津、重庆、青海、宁夏等省份已经整合多年,制度的公平性、可持续性、运行效率、保民的获得感等普遍增强和提升,为其他地区的整合注入了正能量,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这些地区的整合,已成为检验整合成效的真正的实践标准,也已成为整合的阻挠者最不愿意看到、也不敢去看的实践标准。因为在实践面前,“穷帮富”(指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帮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市民)的说法在城乡参保机会公平、目录和定点范围扩大、待遇提升面前不攻自破,变成谎言了;“多数怎能服从少数”(指参加新农合的人数大大多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人数)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到2015年底,由人社部门管理的城镇居民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已拥有参保人员6.1亿人以上,占全部参保人数的58%以上,领到人社部门发放的社会保障卡的人数已达到9.09亿,随着此长彼消,新农合参合人数无人再公布了,等等。
还是实践最具说服力!敢于担当,就是要敢于坚持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3.4 精准施策,就是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
在没有国家层面统一部署的情况下,先行探索整合的9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主动作为。国务院3号文件下发后,今年7月底前已经出台整合方案的8个省份,同样是主动作为。具体表现在“八个主动”上:(1)省级人社部门主动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汇报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先行整合地区的做法、本省社保经办建设情况和管理优势等相关情况,争取支持。(2)主动联系卫计、编办、财政等有关部门,就职能整合与归属进行诚心诚意地协商,共同向省级政府提出将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划归人社部门管理,并由人社部门牵头整合工作。(3)主动组织调研,学习借鉴外省先进经验。(4)主动起草制订整合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5)主动部署开展整合试点。(6)主动提出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方案,移交中管理职能、机构人员、信息系统、农合基金、固定资产、档案资料等6个方面分工合作,人社、卫生、编制、财政、医改办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同时,强化区政府的属地责任,要求一把手负总责,定责任、定进度、定要求,层层落实。(7)主动排定整合时间表。(8)主动联系各类媒体,开展整合的社会宣传。
有为才能有位。8省份的人社部门及经办机构主动作为,凝聚正能量,防范瞎折腾,掌控着整合的顺利推进,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受到社会的好评。更加重要的是为建设“四更”全民医保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东进.整合城乡居民医保的关键在于认识自觉与责任担当[J].中国医疗保险,2015(8):5-7.
[2]王东进.管理体制回避不得也回避不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深度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2016(6):5-8.
[3]王东进.医保管理体制另起炉灶纯属瞎折腾[J].中国医疗保险,2016(8):5-9.
【精准管理责任制】推荐阅读:
陆丰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管理办法07-14
宁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07-12
【精准扶贫】在创新中推进金融精准扶贫09-12
精准营销方案06-27
教育精准扶贫计划06-24
企业精准扶贫汇报09-23
深入学生精准施教10-08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06-06
精准扶贫名词解释06-16
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讲话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