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范文(共8篇)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篇1

精准扶贫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缓解贫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

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xx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

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

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

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建设中国扶贫网,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顶层设计,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各省(区、市)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于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

(14)中组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指导意见》,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

(15)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发改委、财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订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认

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片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县、乡(镇)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委办发〔20xx〕18号)精神,结合xx镇实际,特制定xx镇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一次、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建卡、村造册,政府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二)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分类制定

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三)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两学一做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选登)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投入,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组织实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即一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五)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分期分批稳定脱贫达到小康。

(一)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由区上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非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组,开展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二)贫困户。从20xx 年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年稳定脱贫 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确保到 2020 年,全镇 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标,达到六个保障,即收入有保障、住房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四、工作内容

驻村工作队要及时组织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

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环境,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1.驻村工作队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公

路建设。

2.制定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3.制定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二)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镇政府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要协助贫困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制定并实施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进资源、筹措资金、指导实施并监督管理扶贫项目,协调当地党员干部、能人大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

(三)增收项目到村到户

1.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

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向贫困户注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2.加强旅游村创建工作,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四)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到村到户

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相关生态工程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目标。

(五)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和医疗卫生到村到户

教育部门要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除制度,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免除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和奖学金资助。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新农合等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

(六)扶志到村到户

把扶贫开发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结合起来,帮助村组干部及贫困户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变精神面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社会爱心帮扶到村到户

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在基础设施改善、致富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贫困户在重大疾病和残疾人救助、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捐资助学、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产业发

展等方面给予帮扶。

(八)惠农政策落实到户

坚持把落实惠农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所有直补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九)社会救助到户

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对于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

(十)信贷支持到户

金融机构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风险补偿、购买保险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

(十一)法律援助到户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片区或贫困村设立法律

援助点,确立援助联络员,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责任。坚持政府为主体,分级负责,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村支两委负总责,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配备力量。根据新阶段精准扶贫的工作需要,镇成立扶贫信息监测中心,专门承担扶贫信息系统管理、数据审核及业务培训工作,政府干部任雪明和王霞两位同志为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录入及动态管理。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篇2

川区在保护好现有水地、砂田的基础上, 要适度增加基本农田面积, 为新迁移农户解决没地种的难题。山区要大力推进机整梯田项目建设, 选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利于连片的山坡地建设高标准梯田, 每一片区至少在500亩以上, 这样可以为将来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准备条件。过于陡峭、居住人口分散且人口在不断减少的地区, 通过小社并大社、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植树造林、小规模个体养殖等措施实现脱贫致富。

二、水利开发

加快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特别是在严重缺水地区建设一批重大调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大型水库和节水灌溉骨干渠网, 改善农村基本生存环境, 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农村中小微企业生产用水, 确保旱涝保收增收。既要推进国务院纳入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又要加快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贫困村人饮工程水利建设。

三、生态保护

重视生态环境, 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行动,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政府组织全社会积极参与植树造林行动, 在所有道路两旁、荒山荒地荒坡荒沟、田间地埂以及居民院落周围种植抗旱能力强、成活率高的林木品种。借鸡下蛋, 鼓励有志向、有资本、有技术、有责任的企业或个体商投资经营道路两旁、荒山荒地荒坡荒沟林业建设, 改革我们的投融资机制和林业产权制度, 实施“谁种植、谁保护、谁受益”的方针, 放活我们的思路, 以让利的方式获利, 解决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中的资金问题。

四、道路交通

要致富, 先修路。加大县乡公路交通建设力度, 促进县乡公路拓宽延长升级改造, 实现相邻各乡公路互通互联, 通班车、通公交。加大村组道路硬化、砂化规模, 相邻各村各社道路互通互联。强化县域中心带动辐射功能, 以若干中心镇作为县域次中心带动全县小城镇发展, 构建交通运输辐射网, 实现相邻各乡均有通往中心镇的公交。资金不足问题, 仍可以采用借鸡下蛋的方式解决, 以出让部分路权换取开发商建设资本。

五、农村信息化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实现农村用电全升级、全覆盖, 提质增量, 解决农网供电“卡脖子”、“低电压”、高损耗、大型农业机械电力保障等问题, 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对电力的需求。建设数字农村, 促进三网合并, 加强宽带建设, 拓宽农村信息渠道, 增加农村网民数量,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运用“中国数字农村网”建立起城乡商品流通的超级大市场, 实现城乡经济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

六、教育发展

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基础, 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幼儿教育、村小及乡镇中心小学、乡镇初级中学的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乡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距离县域中心远近及条件艰苦程度发放乡村教师补贴, 评选全省优秀农村学校校长、优秀农村学校教师, 鼓励优秀教师长期扎根乡村基础教育。着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改革教师选拔方式, 建立高中教师公开遴选制度, 由职业道德及专业笔试、说课、讲课等环节构成, 组建由骨干教师、优秀学生代表或班集体代表、家长代表构成的评教委员会来评定教师讲课成绩, 择优录用。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力度, 培养农业企业实用技术人才, 提高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质量。

七、文化旅游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 在全国屈指可数, 在全球影响巨大。甘肃文化总体以丝路文化为主, 从旅游角度看, 具体可概括为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9类。充分挖掘我省文化旅游资源, 开展文化旅游活动, 举办文化旅游节,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塑造甘肃美好形象, 实施“跳出甘肃发展甘肃”的战略举措, 加强与外地沟通, 为我们的产品外销寻找广阔市场, 。

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职能, 做大做强乡镇农村文化服务中心, 各村 (社区) 建设好一座文化室、一座文化广场。

八、医疗服务

针对我省人民还比较贫困、因重大疾病返贫现象, 研究制定重大疾病免费医疗制度和重大疾病全民捐助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建立驻村医生制度, 与村医共同从事本村公共医疗卫生工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根据距离县域中心远近及条件艰苦程度发放乡村医生补贴, 评选全省优秀农村卫生院院长、优秀农村医生, 鼓励优秀医生长期服务乡村医疗事业。

九、科技产业

重视科学技术力量, 改良农作物品种、农村畜牧养殖动物品种。通过校地企合作, 加大基层政府与高等农业院校科研力量的合作, 加大与大型农业企业的合作, 改良的农作物品种, 提高粮食单产, 形成规模化种植;在养殖业上引进新品种, 改良现有动物品种, 提高繁殖率和产肉量, 实现规模化养殖。利用“农户+合作社 (家庭农场) +公司”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 树立品牌意识, 开拓市场空间, 跳出农村发展农村。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 确保产品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 走出一条合作社 (家庭农场) 参与组建龙头企业, 企业带农户的新路子, 合作社、企业与农户之间实现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大力鼓励几个人、几十个人的中小微企业, 以中小微企业为龙头, 以家庭农场或合作社为载体, 以农户为车间, 就地利用原料、就地转移劳动力。既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也为回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创业平台。此外, 必须注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培育壮大村社集体经济力量。努力引进人才, 为科研单位培养人才提供实践平台, 选派挂职科技副乡 (镇) 长, 借凤筑巢, 帮助农村培养农民实用技术人才、建立农业试验基地、孵化农村科技力量, 建立农村自己的科研队伍和试验基地, 最终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化技术为效益, 实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建立科技宣传指导员制度, 加大科学技术宣传指导力度, 促进科学技术下乡进村入户, 提高农民现代意识和科技素养。每个村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自己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可以是一种, 也可以是几种;宜种则种, 宜养则养, 宜林则林, 宜旅游则旅游, 宜结合则结合。

十、思想扶贫

思想脱贫是贫困地区致富的重要主观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指出, 地方贫困, 观念不能“贫困”。扶贫要先扶志, 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我们以后不要言必称贫, 处处说贫, 要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从穿衣、吃饭、居住、交通、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各个方面多管齐下,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先从意识和思路上摆脱贫困, 这样我们的物质生活才能走出贫困、走向富裕。

十一、党组织建设

首先要加强乡村班子建设。如何加强乡村班子建设, 首先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班子建设的标准选配领导班子成员。把农村中有事业心、有创业心、有文化、年纪轻的党员和致富能人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从市县乡干部中选派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青年干部到乡村挂职锻炼。把有实践经验、年富力强、清正廉洁、学识渊博、敢于担当的青年干部充实到乡党政领导班子中;从上级党政部门下派视野开阔、思路宽广、能力过硬的干部担任乡党政领导职务。其次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纪律约束、作风建设、改善待遇、创新选拔方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精准扶贫新模式探析 篇3

关键词 农村;协助互助;精准扶贫;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8;F5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扶贫,虽然是我国过去就一直推行的政策,但由于推行的力度和科学性不足,导致政策难以发挥其最终的效果。所以,要保证政府部门扶贫效果能够有效体现,则应当对目前的扶贫模式进行创新,推行精准扶贫、切实扶贫、互助扶贫的方式,帮助真正的贫困户脱贫,减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异,为贫困人口争取更多的权益。笔者就协助互助,精准扶贫模式创新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发展社会协助扶助,鼓励社会参与

对于协助互助扶贫而言,首先需要与社会进行协作,特别是来源于社会各界的扶助,扶助方式可以分为多种,除爱心捐款、旧衣物书籍捐赠,还有社会各类扶贫基金会的建立及社会扶贫项目的成立。例如,政府强化与相关建筑部门协作,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即包含教育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生活基础设施等);与相关院校进行合作,为部分优秀贫困学生提供减免大部分学杂费的教育机会;同时,可以让学生入校通过“勤工俭学”赚取其余就读费用;与一些爱心医疗机构合作,定期免费为贫困人群进行爱心检查,同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基础医疗帮助。此外,可以通过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或者相关专家“下乡”提供技术教育及技术帮扶,提升整体贫困人口的技术水平,落实分析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落实自主创业的帮扶工作[1]。

2 扶植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全民合作

此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扶植地区的特色产业,以保证资源的整合结合,主要可以通过5个方面入手。首先,政策的精准扶持,如推行某个产业的同时也出台扶植关系产业的政策,诸如某些地区适合种植业,如水稻种植、杂粮杂豆种植、蔬菜种植等;同时,可以衍生出诸多的关系产业,如食品加工产业、养殖产业等,从而保证产业链的形成,而政府部门的作用除了推行有效政策,还应当引导贫困户自己携手合作,团结互助,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其次,项目促进。项目促进主要是将传统农业开发项目与一些政府项目进行密切联系,包含国土资源、水利工程,畜牧养殖等产业,同时促进资金投入,进而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贡献;然后是金融及技术支持,如利用金融保险业,对特色产业提供相应的保险方法,解除投资户的后顾之忧;联合银行金融产业,对贫困户划拨相应的贷款,从而解决投资者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再次,鼓励数量产业品牌效应,如“泰来大米”就是具有显著品牌效应的产品,而且其也是具有国家地理标志的一种产品,而这类产品的产生业对齐齐哈尔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具有巨大的补充效果。此外,还有“素食猫”“齐嫩湖畔”等特殊产品标识,都具有明显的效应。最后,可以通过合作社、民企联合、订单农业、特色基地、粮食银行及家庭农场等经营组织的建立,以聚合和调动更多的小型投资户主体,特别是引导更多贫困户加入其中。例如,实现从而实现有“小群体”向“大龙头”,“弱势”向强势的方向发展,也能让特色产业呈现出紧密化、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最终保证脱贫的效果。

3 密切联系大型企业,转移劳动力

转移劳动力,保证就业扶贫可以有效提升贫困农户的生活质量,但这往往需要基于他们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而这些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密切联系大型企业达到相应的效果。如通过档案卡的形式记录各个贫困户的劳动力情况,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由大型企业出相应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同时,保证劳动力分散输送,避免单一地区劳动力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而且政府部门还可以推注相应的定点扶贫方法,即以多元化帮扶工作作为导向,除去传统帮扶工作中的“输送物质、输送财务”;同时,还应当输送有效的信息和技术,同时定期派遣人员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具体需求,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脱贫致富计划,进而帮助他们尽快脱贫[2]。

4 落实精准扶贫体制,强化针对性

要保证扶贫的精准性,最重要的是“扶真贫”,而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首先对地区农村低收入贫困户的资料进行完全调查;同时,查出贫困原因,然后切实结合目前环境,进而建立起精准扶贫的有效体系,以强化扶贫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例如,在以上基础上建立贫困户动态辨识管理体系,即对所有农村低收入家庭通过建档立案的方式以完成信息的备案收入,同时定期对这些家庭的贫困情境进行摸底统计,对于已经脱贫的家庭要及时取消认证;另外可以调动党员干部的职能,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从而实行“一帮一”精准扶贫工作,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供技术、人员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扶植,保证扶助的有效性;强化项目利益联合体系,如通过落实一些政府政策,保证脱贫奔小康财政奖励的准确发放,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另外,对于个别贫困户创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则应当加快完善信贷体系;同时,可以利用政府内部的财政结余、奖补资金,投入到地方的农业设施建设、厂房建设等主要经济建设中,然后才以发包或租赁等多元化方式,让投入的资金得到回笼,也推动了当地贫困户的有效脱贫。

5 结语

减小贫富差距,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一直都是我国致力达到的重要战略目标。而对于扶贫工作而言,除了需要保证工作的准确性,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发展性,而且应当强化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的互助、政府对贫困户的补助、社会各界对贫困户的扶助,还有一些其他社会力量的资助,最终将扶贫工作高效、精准、有效地进行下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亚林.以金融创新推进精准化金融扶贫——对宕昌县召藏村扶贫互助资金改革试点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金融,2015,8(8):42-45.

[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精准扶贫结硕果 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精准脱贫再发力——黑龙江“十二五”扶贫开发成就巡礼(下)[J].黑龙江日报,2015,10(10):1-12.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篇4

政策宣传手册

(第一期)

宁晋县扶贫办编印 2018年5月

前 言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中央、省、市、县相继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为打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并指明了方向。

为更好地掌握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让贫困群众最大程度的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红利,县扶贫工作专班根据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有关政策和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编撰了《宁晋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手册》。由于时间紧张、水平有限,如有错误遗漏之处,敬请谅解。手册中与现行文件有出入的地方,以现行文件内容为准。

承担各类扶贫任务的重点成员单位,如有本部门上级最新政策下发,请及时与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予以更新。

宁晋县扶贫办 2018年5月10日

一、基础知识点

1.什么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指已经完成审批流程,建立了贫困档案,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动态管理,并获得《扶贫手册》的贫困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户为单位,其人均纯收入处于国家扶贫标准线以下。

2.贫困户致贫原因有哪些?

答:主要有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因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12个方面。

3.什么是扶贫标准,脱贫标准?

答:2016年我省扶贫标准为家庭人均纯收入2952元,2017年脱贫标准为3200元。扶贫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每年都会根据物价指数等因素相应调整。

4.“两不愁、三保障”是指什么?

答: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5.“六不评”是指什么?

答:2017年8月“回头看”期间,识别中坚持“六不评”标准,即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①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且有稳定工资收入的;②家庭成员中有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③家庭成员有在城镇购买商品房、门市房等的(不含因灾重建、易地扶贫搬迁和拆迁建房);④家庭成员中拥有小轿车(含面包车)、工程机械、大型农机具的;⑤家庭成员中有作为企业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且有年审记录的,或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⑥举家长年在外(1年以上)并且失联的。

6.“六优先”是指什么?

答:即:有重病病人的、有重度残疾的、有因贫辍学的、无劳动能力的、无赡养(抚养)义务人的、无安全住房的优先。

7.“五个一批”是指什么?

答: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8.“五证一册”是指什么?

答:低保证、五保证、养老证、医保证、农业综合补贴证、扶贫手册。

9.“六个精准”是指什么?

答: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0.什么是贫困户人均纯收入? 答: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成员数。计算收入时,应以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收入稳定可持续为标准。

11.什么是《扶贫手册》?其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扶贫手册》是一份用于登记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帮扶情况的工作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各县负责制发,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其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扶贫手册》能有效证明贫困户贫困身份,并便于随时核查对其帮扶情况。

12.上级要求的“走访日”是哪一天? 答:上级规定每月17日为帮扶“走访日”。

二、纳入、退出政策

13.贫困户纳入识别标准是什么?

答:我县现有系统内贫困人口识别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和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52元的国家现行农村扶贫标准认定。(新纳入标准会以当标准为准)

14.贫困户认定流程是什么?

答:贫困户按照以下程序产生:符合条件的农户提出申请、工作队入户调查、本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逐户进行民主 评议后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后提请县级进行复审二次公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数据比对,将确定的贫困户名单进行公告。

15.什么是贫困户建档立卡“五清”?

答:贫困户建档立卡“五清”具体是

1、摸清家庭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

2、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

3、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

4、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责任清”;

5、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16.贫困户退出标准。

答:以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7年为3200元),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为衡量标准。以下指标均为否决指标,全部达标后退出。①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②通过产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③实现安全饮水;④实现住房安全;⑤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7.贫困户退出程序。

答:(1)村评议。每年年末,由行政村村民小组提名,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村委会 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2)乡镇审核。乡镇政府对各村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贫困户退出名单,在各村进行二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脱贫领导小组。(3)县审批。县扶贫脱贫领导小组审批后,进行公告,并报市备案。

18.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的内容及方式是什么?

答:(1)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采取“一算二查五看”的方式进行评估。一算:算贫困户收支情况;二查:查评议流程是否规范,查评议结果是否公开;五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人躺在床。

(2)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主要通过“三查”的方式进行评估。一查村是否有工作队;二查驻村工作队帮扶规划和帮扶措施有没有、帮扶成效和工作作风实不实;三查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都有结对帮扶责任人,重点查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效果及满意度。

(3)脱贫户退出准确率。采取“一算二查四看”的方式进行评估。一算:算脱贫户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达到贫困标准线以上;二查:一查脱贫户当年受扶持情况,重点查因户施策、资金安排、项目扶持、增收情况等,二查脱贫户退出程序是否合规,重点查民主评议、农户确认、公示公开、入 户核实等程序是否到位;四看:看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等是否到位。

三、扶贫政策

(一)产业扶贫

19.什么是产业扶贫?

答:扶贫资金予以支持,主要用于发展以种植、养殖、光伏、电商、旅游和手工业为主的扶贫开发增收产业。

20.我县主要采取什么方式为贫困户增收?

答:我县贫困人口主要为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弱人群,因此选择的是收益类扶贫项目,光伏扶贫和入股分红方式为贫困户增收。具体为:县财政资金建设光伏电站,除必要运行开支外,收益全归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或农业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10%的收益为贫困户分红。

(二)就业创业扶贫

21.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有哪些?

答:(1)就业方面优惠政策:一是凡是我县定点培训机构,在具备的培训工种范围内皆可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培训意愿、有认知和读写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跟班免费培训;二是除普惠政策外,人社局专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为扶贫对象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绿色通 道;三是在我县人力资源网开辟“一句话招聘”专栏,为爱心企业招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搭建平台。

(2)创业方面优惠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者作为优先扶持对象,凡自助创业的农村贫困劳动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担保人不再限于财政开支人员,可放宽至当地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村干部担保,贷款限额上浮至10万元。

22.什么是雨露计划?

答: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三)医疗保障扶贫

23.什么是医疗扶贫“三重保障”线制度?

答:“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24.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1)参保资助:贫困人口参保资助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全额予以资助。

(2)门诊大额慢性病报销:我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门诊慢性病(病种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规定执行)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费用,经“三重保障措施”(基 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帮扶,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5%。

(3)住院报销:我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定点医院住院的,经“三重保障措施”帮扶后,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5%。

25.什么是三重保障“一站式”结算?

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定点医院就医出院时,实行“一站式”报销,即结算窗口一次性完成医保统筹支付、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报销费用结算。

26.我县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什么优惠政策?

答: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对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政府为其代缴不低于最低缴费档次100元的养老报销费,并在提高最低缴费档次时,对其保留100元缴费档次。60周岁及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直接办理领取手续。脱贫攻坚期内(到2020年)代缴优惠政策每年实施一次。

(四)健康扶贫

27.什么是健康扶贫?

答:健康扶贫是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疾病分类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等手段,让贫困人口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 救助。

28.什么是大病集中救治。

答:对患有9种大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宫颈癌、乳腺癌)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救治全覆盖,我县宁晋县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定点医院,成立了各病种的救治专家组,各定点医院根据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和临床路径制订了诊疗方案。

29.什么是先诊疗后付费?

答:贫困人口住院患者在县域内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凭有效证件住院,不用交押金直接住院,出院后只需支付“三重保障线”报销后的医疗费用即可。

30.什么是“两免三减”?

答:贫困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两免三减”,即免收门诊挂号费和诊查费,减收5%治疗费,减收10%检查费,减收50%住院床位费。

31.先诊疗后付费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答:贫困人员县内医疗机构就诊时,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即可办理住院手续,免收住院押金,使用医保目录内用药,由县乡医疗机构提供报免窗口,出院结算时实行一站式结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两免三减一并结算,患者出院只需结算自付部分(不超过住院金额的5%),大大 减轻患者负担。

32.什么是家庭签约医生?(也叫慢病签约服务)答: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与贫困人口签约,实现贫困人口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为签约贫困人口提供看病就医、健康咨询、健康指导等综合服务。

33.什么是健康扶贫“三个一批”?

答:贫困人口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基本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问题。

(五)教育扶贫

34.义务教育有保障指的什么?

答:指义务教育阶段,除身体原因外,没有辍学学生。35.教育扶贫政策有哪些?

答:学前教育资助500-1000/人/年;小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000元/人/年;初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250元/人/年;高中助学金平均2000元/人/年,分1000元、2000元、3000元三档;职中助学金2000元/人/年(一、二年级在校生)。

36.教育扶贫“三免一助”指的是什么?

答:“三免一助”指的是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享受国家助学金等政策。采用直接减免方式,不得“先收后返”。资助范围为在我县普 通高中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注册学籍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和经济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和在我县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注册学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三免”资金(每生每年:免学费高中2000元,中职1600元、免住宿费500元、免课本费300元)拨付学校弥补收费不足,“一助”指享受国家助学金,直接拨付受助学生银行卡。

37.什么是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助”?

答:就读于我县公办中小学校,免学费(每生每年小学685元、初中885元)、免教科书费,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受助学生家长银行卡。

38.学前教育扶贫有什么优惠?

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前教育儿童采用直接减免方式,不得“先收后返”,减免资金拨付学校弥补收费不足。

39.什么是“无障碍入学”?

答:2018年秋季至2020年,在我县公办中小学校、高中、中职(含技工)学校就读的全日制正式注册学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学生和宁晋县户籍,在邢台市外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就读的本、专科全日制正式注册学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学生。资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600元;高中、中职、高校每生每学年 800元。

(六)危房改造

40.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2017年补助标准是省级以上补助资金新建户20000元,县级补助500元,每户共20500元。2018年省市暂未出台具体方案,暂按2017年标准执行,补助金通过“一卡通”直接支付到户。

41.贫困人口实现安全住房是怎么规定的?

答:原有房屋达到住建部2009年印发的《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中“A、B”级标准视为“实现”安全住房,“C、D”级标准属于危房,视为“未实现”安全住房。

(七)兜底扶贫

42.什么是兜底扶贫?

答:用其他方式无法实现脱贫的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差等困难家庭,可实施兜底扶贫方式,具体为符合低保、特困供养的纳入相应保障范围。

43.兜底扶贫包括那几项?

答:包括低保、特困供养(五保)、临时救助。44.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发放标准是多少?

答:我县2018年低保补差为每月200元和240元根据困难状况分两档发放。特困供养(五保)金每人每月400元,失能护理补贴每月220元,半失能护理补贴每月150元。对充分享受应有基本保障政策后家庭生活仍有较大困难的,通过临时救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45.残疾人补贴发放标准是什么?

答:贫困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二级以上)可享受生活补贴及护理补贴,2018年1月起调整发放标准,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6元,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享受五保的重度残不享受两项补贴)

四、社会扶贫

46.帮扶工作队工作职责是什么?

答:(1)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方针政策,帮助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脱贫措施。

(2)根据乡情村情,参照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发展要求,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据情进行帮扶。

(3)按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配合村“两委”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纳入、退出及动态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帮扶责任人的结对帮扶工作。

(4)熟知所包乡镇、村的扶贫脱贫基本情况,脱贫规划等事项。

47.帮扶责任人职责是什么?

答:(1)掌握民情民意。“走访日”期间(每月17日为走访日),帮扶责任人全部都要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面 对面交流、沟通,全面细致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生产生活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情况,动态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我县要求每周两次走访。

(2)宣讲贫困政策。帮扶责任人要有针对性地、面对面的向贫困群众宣讲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医疗保障、培训就业、贫困退出等各项扶贫政策,要针对每一户的情况,列明该户能够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真扶贫。同时,要通过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双手实现脱贫解困,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3)帮助落实扶贫政策。在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教育扶持、人社医保报免、民政救助、住建危房改造等方面政策落实到户,帮助贫困户了解政策,用好政策。

(4)帮办实事好事。对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尽己所能给予最大帮助,个人力量解决不了的,及时主动向组织反馈;一时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工作,争得贫困户的理解,注重树立脱贫信心。

(5)帮助完善各类档案资料。帮扶责任人要帮助贫困户完善档案资料,包括“五证一册”(低保证、五保证、养老证、医保证、农业综合补贴证、扶贫手册)、产业扶贫分红记录、月收入测算表、政策明白纸等,重点帮助贫困户据 实填好《扶贫手册》。

48.我县帮扶责任人扶贫措施“三到位”指的是什么?(1)卫生环境清理到位:清理室内卫生、清理院落卫生,做到无卫生死角,院落整洁、干净无杂物,室内整洁,无乱堆杂物。

(2)生活用品保障到位:围绕吃、穿、用给予帮扶,做到米、面、油足够,过冬衣被足够,桌凳锅碗等日常用品足够,配好取暖设施。

(3)基本住房维护到位:帮助修缮屋顶门窗、配齐棉门帘等冬季必备品,确保无透风漏气。

49.我县要求的帮扶“三到位”要达到什么标准?(1)吃饱:米面油储备充足(满足一定时期需要),蔬菜副食有储备,锅碗炊具齐全。

(2)穿暖:棉衣两套,棉鞋、袜子两双以上,围巾、帽子其他保暖衣物齐备。

(3)住好:屋顶门窗完好,床及床上被褥齐全,有门帘窗帘,地面平整,墙面干净,有取暖设施。

(4)用好:日常生活用品齐全,有洗衣液、脸盆、毛巾等洗漱用品,客桌饭桌齐备,桌椅齐备,有衣柜、储物柜。

50.其他社会参与扶贫方式还有哪些?

政协精准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篇5

政协扶贫工作总结1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会议精神,我办事处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对我办事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会议要求严格按照“5个时节点”和“9个步骤”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毕节市委、市政府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四个具体”,形成“1+7”工作格局。

即: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和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有机结合,和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三化”兴“三农”有机结合,和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两个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加六个子方案和一个具体任务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创新扶贫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我办事处2015年1350人贫困人口,已经脱贫585人。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我办事处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办事处、村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对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民主评议并预以公示,审核确定出我办事处贫困人口1350人,454户。结合县扶贫办分解到我办事处2015年减贫人口任务。我办事处结对帮扶的人员有:副县级干部1名,正科级干部8人,副科级干部9人,一般干部119人,这些人分别是县人大、城管局、房管局、农发行、红旗办事处的干部。这批人分别按“54321”分配到石关村、路塘村、庆云村、蔬菜村对贫困农户进行结对帮扶。

到扶贫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并填写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信息采集表,在帮贫困农户规划,在生产上作技术指导。实现我办事处“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对子结成后,工作队和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逐村逐户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重点为帮扶对象找准产业发展路子,改善基础设施。建立精准扶贫帮扶部门和干部考核办法,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产业扶持到户

针对我办事处贫困户实际,着眼市场可持续发展,注重以“特”制胜,路塘村建设250万的天麻种繁基地、石关村马铃薯种植500亩;石关村辣椒育苗种植500亩,都已经落到实处,种植完成,农户得实惠,曾收入。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办事处、村干部加大对贫困农户适学儿童排查加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人,推进“雨露计划.雨露直通车行动”(到深圳学习的3人,各种职业学校补助已上报的7人,上二本线领取补助的1人);目前正在进行“圆梦行动”摸底,资助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主要内容,现场操作实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美化环境。根据县生态办安排,我办事处按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户,改造资金17.58万元,已经改造结束。

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主要针对搬迁进来176户移民进行后期扶持,扶持资金3.4515万元和生产技术上的指导。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根据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我办事处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两个硬化5.504公里4万元,一事一议通村水泥路3公里58万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总投资188.9万元。

由于该项工作的特殊性,我办事处成立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办事处直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督促落实到村到户情况,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帮扶工作落实到位。我办事处参照市、县级层面,统一按照“四个具体”和形成“1+7”工作格局分别制定和细化方案,根据减贫任务分配计划组织开展入户,以现有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围绕因灾、因病、因学、缺产业、缺技术、无劳动力、失地等致贫因素,公平合理识别出我办事处贫困户454户1350人的扶贫对象并进行办事处、村两级公示。

强化管理,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将贫困对象基本资料、增收情况建立台帐进行管理,实现户有卡、村有册、办事处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扶贫宣传工作,总结推广“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组建“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督查检查组,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查。

政协扶贫工作总结2

11月4日,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校长赖明勇,常务副校长洪源渤,党委副书记邹宏如,副校长杨伟军、叶泽、谈传生、刘扬,校纪委书记胡永乐等校领导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到我校驻村扶贫点新宁县回龙寺镇周家岭村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并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省政协副秘书长汤浊,省政协民宗委部分领导,邵阳市、新宁县相关领导全程陪同调研。

校领导一行到周家岭村各自结对帮扶的9户农户家开展了“一进二访”活动,实地调研走访并进行了慰问,详细询问了帮扶对象家里的生活来源、劳动力情况、生产状况、主要困难诉求等。

赖明勇在结对帮扶村民李宏雄家中详细了解了其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通过政策扶持和子女就业实现彻底脱贫。随后,赖明勇带领省政协有关领导慰问了郭光安、李顺珍、曾祥云3户贫困户,考察了该村年轻人回乡创业典型李财富的竹鼠养殖场,勉励他发展好产业,带领本村困难群众早日脱贫。

实地调研考察结束后,赖明勇在村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会上,我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贺良首先就驻村半年多以来开展的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了汇报。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周前雄等作了简要发言。新宁县常委、副县长杨文国,县委书记秦立军,邵阳市政协副主席周晓红先后分别就新宁县、邵阳市精准扶贫情况作了介绍,对我校驻村扶贫工作队半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

赖明勇在讲话中感谢邵阳市、新宁县对我校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他指出,通过走访调研,周家岭村老百姓精神面貌好,脱贫愿望强烈,通过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很有希望。此次座谈会既是一次听取工作汇报和群众意愿的汇报会,更是一次与地方政府、老百姓、扶贫工作队交流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研讨会,很受启发,很有意义。他强调,搞好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学校高度重视,有决心做好此事。他要求:一是要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加大智力扶贫,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结合有关政策继续完善方案,做到帮扶到户,落实到人,落实各项任务要注意按照轻重缓急;二是要选好产业,加大对产业带头人的培养。他表示,本次带领省政协民宗委领导到我校驻点村调研指导,就是要省政协民宗委加盟到学校驻点帮扶工作中来,与周家岭村结对子、结穷亲,实实在在为该村扶贫工作做实事,齐心协力帮扶。

邹宏如认为,本次座谈会是一次共谋发展的会议,也是一次扶贫项目实施的推进会,学校领导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驻村扶贫工作。与会领导从理念到措施,从宏观到微观,给我校驻村扶贫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他要求扶贫工作队认真领会、消化,将各项指示落实到后一阶段的驻村扶贫开发工作中来。

政协扶贫工作总结3

20_年,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认真开展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干部走基层,真情五为民”活动,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川委发[20_]10号)、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和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的《20_年-20_年定点扶贫工作意见》(高扶组[20_]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_届_次全会的总体要求,对对口联系的帮扶村——大窝镇陈坳村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现将我局帮扶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定点扶贫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培养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民生工程”政策措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为主要任务的阶段。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我局把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是根据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我局专门召开了党组会议,研究布置了具体的定点扶贫工作,成立了局长、党组书记黄应友为组长,副局长徐刚、李春兰为副组长,各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帮扶活动的组织、检查、督促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了定点扶贫工作责任机制,在年初就制定了定点扶贫工作计划,根据计划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按时报送计划、总结和帮扶信息。三是开展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三、瞄准对象,抓住重点

我局根据部门实际,充分动员有能力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定点扶贫工作中来,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使扶贫解困明显推进,新农村建设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一是落实包村帮户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和扶贫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曾多次亲临帮扶村,走访820余人次,慰问贫困群众和贫困党员家庭10户,送去价值3000元的米油肉等生活用品,我局还筹措了8000元,为贫困户购买了化肥,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并为张云珍、伍秀珍两户分别送去了慰问金1000元用于购买衣物,并鼓励他们要坚定生活信心,自力更生,找准致富门路,早日脱贫致富。档案局帮扶小组还向困难户发放了“帮扶信息卡”,确定了“班子成员一对二,普通职工一对一”的帮扶模式;二是帮助制定帮扶计划。扶贫领导小组根据对口联系的大窝镇陈坳村的具体情况,与结对帮扶村陈坳村村委共谋发展路,共商致富良策,档案局一行根据在农村工作多年的经验,建议陈坳村理清自身发展优势,谋划发展思路,放大自身资源集聚效应,合理利用地理条件,培育花卉、树木,发展茶叶,规模型扩展大窝特色水果李子、桑树等果桑产业,组织陈坳村贫困群众和党员到羊田乡参观学习先进的种茶技术和养殖技术等;同时,档案局提出将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方面帮助陈坳村发展经济,早日走上致富路;三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扶贫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单位有能力有爱心的退休职工加入到帮扶行列中来,开展“老同志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为陈坳村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使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同时也有一个更好地学习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农民增收难,生产无发展后劲,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贷款难。

强化思想引导,转变群众观念:宣传是工作开展的首要工具,组织召开社员会、户长会,向群众宣传党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党的富民措施和扶持政策,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突破现在生产生活模式,引导群众怎么发家致富,怎样才能增加收入,解决“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穷则思变;调查研究,合理规划:乡镇、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召集群众座谈商议,调查摸清情况,分析镇情、村情、组情,规划到田块、地块、山头,合理规划布局,找准发展产业的项目;务实工作,树立典型:党员干部,特别是涉农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农民,到田间地块,督促检查项目、产业落实情况,帮扶指导,用科技指导农户发展经济,同时搞好典型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把典型树立起来了,其他农户就会跟上去;部门配合,项目支撑:制定考核激励机制,抓住国家对“三农”工作的大量投入,争取上面的项目支持,搞好土地流转,集中成片打造产业集群,引进企业进驻,保障群众利益;增加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带技术返乡创业,在政策扶持、协调贷款等方面提供帮助,提供公平、公正的创业平台。

2、县级对口联系帮扶部门在帮扶的力度上和人、财、物的投入上杯水车薪。

县级对口联系帮扶部门由于自身部门条件所限,在对困难村、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上和人、财、物的投入上杯水车薪。我们要转变帮扶思想,不是困难群众缺什么我们就拿什么,而是应该积极地与相关涉农部门取得联系和沟通,将我们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向他们反映,与他们一道积极地争取相关项目,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方案;同时积极地做好困难群众的思想工作,使相关的帮扶项目,帮扶方案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和实施,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对贫困村困难群众和困难家庭的走访力度,及时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

2、对帮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以“授人以渔”改变“授人以鱼”的帮扶方式。

定点扶贫工作是各级党政机关肩负的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政治任务。不得不说,在定点扶贫工作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党员是人民的公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我们会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和《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3-2016年定点扶贫工作意见》继续贯彻执行定点扶贫工作,使帮扶的贫困群众和贫困村更好地解决温饱问题,更早地走上小康之路。

3、考虑到陈坳村信息化技术较为落后,我局计划筹资一万元为村委会购置3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以方便陈坳村村委会及村民及时了解信息,开展活动。

政协扶贫工作总结4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县环保局、县国税局、县养路段、县医保局、县安监局、房管所、文轩书店为派驻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复核清退、补登贫困户帮扶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明年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根据工作要求,我乡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办公室。曾多次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组学习上级下发文件,特别是对开江委办〔2015〕135号、开江委办〔2015〕165号、开委办发〔2015〕25号、开委办发〔2015〕26号以及开委办发〔2015〕28号文件进行了反复学习,切实提高了对精谁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为进一步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清理不符合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新进了一批确实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同时、为了避免在产业发展中闭门造车、走湾路、立错项目,我们解放思想,善于走出去,借鉴学习他人在扶贫开发中好的产业项目和成功的先进经验、技术,先后考察了大竹县的香椿种植产业、青川县的香椿成品加工及产品生产线、平昌县的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基地。通过走出去学习,不仅开拓了产业发展思路,更坚定了扶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二)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我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驻村工作组的“第一书记”和成员要沉下心、扑下身,扎根农村,贴近群众,积极思考全村脱贫规划,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了脱贫规划。让精准扶贫工作得到合理、有效推进。

一是掌握村情民情,精准制定脱贫规划。驻村贵在了解基层,为真正掌握村情民情,工作组成员深入各社,走访党员、群众,实地查看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等情况,多次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充分听取村干部、党员及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制定了《2015-2020保全寨村帮扶规划》、《2015-2020石和寨村帮扶规划》、《2015-2020白腊园村帮扶规划》;《2015保全寨村帮扶实施方案》、《2015石和寨村帮扶实施方案》、《2015白腊园村帮扶实施方案》;《2015年保全寨村脱贫规划》以及《保全寨村2015年—2020年总体脱贫规划》,规划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和基层党建等各个方面,保全寨计划投资2319万元,石和寨村计划投资3408万元;白腊园村计划投资4330.5万元;力争2018年彻底改变全村贫困面貌;

二是建立民情台账,精准实施接对帮扶。驻村重在贴近群众,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我乡要求全体驻村成员吃住在基层,深入各家各户,与群众交心谈心、接对认亲。在前期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完善的民情走访表,走访内容涉及耕地、林地、房屋建设、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主要收入、具体困难和民生诉求等方面,切实掌握家庭实际情况,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全面分析群众致贫原因,为制定脱贫计划打下基础。为实施一对一的帮扶,县环保局、县国税局党员干部共联系帮扶保全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469人。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直接投入折资共2.5万元,并与联系村三角寨村、大兴庙村的贫困群众同步实施认亲结对帮扶。

石和寨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共433人。对该村的帮扶工作,他们做到了“六个全覆盖”:一是领导联系帮扶全覆盖。县安监局和县房管所、_乡党委政府的每位科级领导干部,在石和寨村联系了15户居民户,其中重点帮扶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二是单位帮扶全覆盖。县安监局和县房管所不仅对石和寨村进行了定点帮扶,还对联系村马鞍山村、复兴村及_社区的贫困户开展了帮扶活动。三是驻村工作组全覆盖。由县安监局刘良平同志、县房管所曾小波同志、_乡政府唐阳俊同志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组全面进驻石和寨村开展帮扶工作。四是驻村农技员全覆盖。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及_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农业技术人员,对石和寨村常年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指导,每半年开展一次农业技术专题培训,全面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科技能力。五是“第一书记”全覆盖。石和寨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刘良平同志认真履职尽责,工作到岗到位,吃住在村上,常年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六是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县安监局、县房管所、_乡党委政府针对石和寨村160户433人贫困户,按照科级干部帮扶4户、一般干部帮扶3户,全面建立了帮扶台账,落实了帮扶责任人。

白腊园村县级联系部门为县政协,联系领导是县政协副主席文挥章,帮扶部门为县养路段、县医保局、文轩书店,牵头单位为县养路段。县养路段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段长叶林全为组长、支部副书记周浩为副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段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段帮扶单位联系领导,段科级上以干部1名,联系贫困户3户,提供生产生活物质帮扶300元;段副科以上领导干部2名,联系贫困户2户,提供生产生活物质帮扶200元,段中层以上党员干部与白腊园村贫困户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县医保局和文轩书店分别指定了帮扶工作联系领导和联系人,领导干部和职工直接联系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单位帮扶全覆盖。_乡白腊园村有一个县级部门(县政协)、一个帮扶牵头单位(县养路段)、两个协助单位(县医保局和文轩书店),各帮扶单位按照县委的要求各自履行帮扶职责,并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全力以赴进行帮扶,实现了单位帮扶全覆盖。驻村工作组全覆盖。在_乡白腊园贫困村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工作组成员有养路段驻村第一书记王锡元、医保局驻村干部阳如猛、1名乡分管领导干部、2名以上乡驻村干部,切实做到“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责任人”。

驻村农技员全覆盖。白腊园村正在配备农技员。农技员将对白措园村产业发展起着技术指导作业,将对有助于百亩药材种植户增收增产。“第一书记”全覆盖。今年养路段王锡元被选派驻_乡白腊园村任该村第一书。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养路段以支部书记段长为驻村帮扶工作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协助单位分别指定了责任人。

三是严格把关,精谁识别。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组联合乡挂包领导、村支两委班子领导联系全覆盖。在9月、10月先后两次对保全寨村2014年识别的179户贫困户进行了清理复核,逐社逐户登门走访,按户调查,严格程序,严格把关,按程序实行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坚决杜绝重亲厚友的现象发生。目前共清理清退贫困户40户、146人,重新识别后新进贫困户20户、70人,使真正困难的家庭得以登记确定,为“六个一批”分类细化等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改善办工条件,助推基层党建。之前,保全寨村委会办公条件比较简陋,无电子办公设备,无防暑降温设备,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正常办公。工作组向其大后方环保局和国税局主要领导汇报后,得到高度重视,两单位分别送去空调、电脑、打印机等价值约3万元的办公设备,办公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村支“两委”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及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打下一定物质基础。

五是注重宣传发动,狠抓思想扶贫。县挂包领导杨元辉副主席于9月16日深入到村社开展了扶贫政策与脱贫知识巡讲,给村民及村干部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的扶贫攻坚课,也是一堂洗礼村民“等靠要”思想的思想政治课。环保局大力开展生态新村建设宣传活动,印制宣传资料800份,结合入户调查走访工作,将宣传资料发放到户,送入手中,确保党的政策和重要意义家喻户晓;国税局开展了“便民春风入村入户”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活动,共发放税收宣传资料200余份,增强了村民对税法的认知,提高了对税法的遵从度。11月初,集中三天时间深入到各社召开村民大会,宣传精准识别清退复核要求,将扶贫政策、清退原因、补登条件宣传到位,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公开透明,消除村民的猜疑和顾虑。

六是积极沟通联系,争取项目尽快实施。一方面,为了改善村交通条件,县环保局积极与交通局协调,争取修建3公里通村公路;二方面,为了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村社无死角,建立垃圾收集与清运机制,环保局积极与县环境综合治理办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三方面,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注重生活污水治理,已向省、市环保局协调,争取30万元的项目资金,力争在2016年建成新村聚居点污水治理系统。四方面,按照乡党委安排,根据考察学习情况,积极发展香椿树种植产业,分别深入到各社召开村民会议,宣传香椿树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在保全寨村种植香椿树500亩。根据实际情况一至七社分别划分60亩、100亩、60亩、100亩、100亩、40亩、40亩。同时环保与国税两家单位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定期商议发展规划,明确工作重点,积极与项目建设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扶贫项目尽快实施。石和寨通过_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投资100万元的“永新桥”排危新建工程已正式开工,预计本年度底全面竣工,新拱桥水库整治工程已完成设计规划,硬化了3社1公里的社道,水库尾水养鱼堤坝修筑已拉开序幕;500亩油桐产业、200亩银杏产业管护工作有序推进,长势良好,600亩香椿产业在引进企业主青川县鼎盛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进驻下已完成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工作,本月正式栽培;选址于3社的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新村建设已完成规划,2016年正式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400亩已落实到户,目前正在大力开展补苗育苗工作。六是全面维护好农村稳定工作。积极发挥驻村工作组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排查化解各种民事矛盾纠纷53件。今年以来无任何到县赴市进京非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有效地促进了石和寨村的扶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和全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白腊园村工作组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拟定的扶贫措施和扶贫计划,首先养路段利用自身优势落实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向上级部门争取20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拟计划修建4.5公里的硬化村道公路,针对村民反映出行难的问题,目前段领导班子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陪同县政协领导对该路进行了实地勘察。该公路连通_乡白腊园村、长岭镇复兴寺村、重庆万州弹子镇。该路修建成功后将成为_乡、长岭镇、万州弹子镇两省三镇的经济发展枢纽,直接带动该村的茶场、鲵鱼等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吸引企业或个体投资休闲度假村等服务业,直接受益村民40户120余人,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协调沟通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一是养路段和医保局先后向白腊村赠送新的村办公用电脑、打印机及耗材,文轩书店赠送了农业科技书籍;二是通过驻村工作组争取了县及领导以及民政部门的支持,向多户缺衣少被的困难家庭添置了棉衣,解决御寒保暖问题,确保他们平安、顺利渡过冬寒;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民政部门及时帮助解决了户计生纯女户、家庭特困户、五保户、孤儿特困户解决一些生活难、读书难等实际问题。

(三)严格管理,落实考勤制度

根据《开江县驻村帮扶干部选拔管理考核激励办法》的要求,我工作组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制定了_乡保全寨村驻村干部考勤表,要求每位成员按时签到考勤,吃住在乡上,确保驻村工作组每月驻村工作在20天以上。严格请假销假制度,保证每天至少有1名工作组成员在岗在位在状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脱贫内生动力。大多数贫困户不仅思想不能解放,对精准扶贫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对扶贫工作支持不力,并且缺乏脱贫致富的科学技能,都是靠普通劳动力务农、务工。

二是缺乏产业发展动力。一方面是困贫困户不能自己谋取产业发展之路;二方面是没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三方面是产业发展路径单一,没有达到资源有效配置。

白腊园村位于与开县巫山镇接壤,是我县最偏远的山区行政村之一。全村幅员面积广,人口多,现有贫困户103户、253人,基础设施簿弱,白腊园村仅有一条硬化村道公路,长7.7公里,该路为白腊园村的出行通道,连接县道渝巫路。养路段虽争取200万元村道公路建设项目,远远不能满足该村的脱贫致富发展的需要,同时村民的饮水,村民及村办公用电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作组自身能力提升。要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认识高度,充分认清形式,理解吃透党的扶贫政策精神实质;加强基层党建理论学习,指导村支两委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知识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增强农村基层工作管理经验,深入探索农村管理新模式及经济发展新思路,切实为民谋利益、开拓出几条发展之路、致富之路。

二是进一步搞好接对认亲帮扶工作。按照精谁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决不重亲厚友,严格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慰问。在帮扶过程中严格按照“六个一批”的要求,实施分类指导、分户帮扶、分步实施。

三是进一步强化扶贫措施。针对2015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扶贫方案既定帮扶工作未有开展、开展不力、任务未有完成等问题,由环保局牵头,联合县国税局、县养路段、县医保局、文轩书店、县安监局,房管所、乡党委政府及村社干部,组织召开扶贫工作联席协调会,找准差距,分析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扶贫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设法聚集各方力量,使扶贫方案尽快实施、资金尽快到位,项目尽快落地。

四是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在发展3000亩香椿产业的基础上,有效利用退耕还林已形成的天然资源,引进业主,将保全寨300亩松林地种植中草药胡灵,预计在2016年一季度实施。

在白腊园村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改善)。一是争取各帮扶单位帮扶项目,采取村民自筹、龙头产业及种植养殖业大户出资等多种途径加大公路等级基硬设施建设,力争硬化村级道路8.5公里(长岭镇十八湾至大垭口乡办茶场2.5公里,倒爬沟至大活路4.5公里,村办公室至余家沟1.5公里),解决800余人出行难问题。二是在1、3、4、5社实施人畜饮水工程4处,每处蓄水150立方米,解决840余名群众、5300余头(只)家畜饮水问题。新建农业灌溉渠5000米,分布2、3、4、5社,灌溉面积100亩。新建山坪塘6口,蓄水3000立方米,分布1、2、4、5社,灌溉面积270亩。三是新建生态自驾旅游区3处(茶园旅游观光区、原生态旅游观光区、农家休闲观光区),修建配套的露营区、自助生活服务区、观景台、停车场、农家乐、公共厕所。四是新建生态旅游步行道15公里及附属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新建标准化养畜暖棚8处(座),引进良种牛1500余头,优质种羊各1600头。二是养殖本地麻鸭1800余只。三是种植药材500亩、银杏500亩、牧草地500亩。建设集体经济。一是恢复原茶树基地3000亩;二是力争新一轮退耕还林400亩。加大公共服务设施。一是扩大村文化站规模,添置学习、科技生产实用书籍,购置体育健身娱乐器材;二上新建村卫生站1个,添置基本医疗卫生设施设备,着力解决村民看病难;三上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惠及161户村民家庭。改造及搬迁贫困户住房。实施移民帮扶工程,开展危房、地质滑坡居民户搬迁工作,生态移民45户,新农村建设65户。

政协扶贫工作总结5

11月4日,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校长赖明勇,常务副校长洪源渤,党委副书记邹宏如,副校长杨伟军、叶泽、谈传生、刘扬,校纪委书记胡永乐等校领导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到我校驻村扶贫点新宁县回龙寺镇周家岭村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并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省政协副秘书长汤浊,省政协民宗委部分领导,邵阳市、新宁县相关领导全程陪同调研。

校领导一行到周家岭村各自结对帮扶的9户农户家开展了“一进二访”活动,实地调研走访并进行了慰问,详细询问了帮扶对象家里的生活来源、劳动力情况、生产状况、主要困难诉求等。

赖明勇在结对帮扶村民李宏雄家中详细了解了其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通过政策扶持和子女就业实现彻底脱贫。随后,赖明勇带领省政协有关领导慰问了郭光安、李顺珍、曾祥云3户贫困户,考察了该村年轻人回乡创业典型李财富的竹鼠养殖场,勉励他发展好产业,带领本村困难群众早日脱贫。

实地调研考察结束后,赖明勇在村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会上,我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贺良首先就驻村半年多以来开展的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了汇报。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周前雄等作了简要发言。新宁县常委、副县长杨文国,县委书记秦立军,邵阳市政协副主席周晓红先后分别就新宁县、邵阳市精准扶贫情况作了介绍,对我校驻村扶贫工作队半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

赖明勇在讲话中感谢邵阳市、新宁县对我校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他指出,通过走访调研,周家岭村老百姓精神面貌好,脱贫愿望强烈,通过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很有希望。此次座谈会既是一次听取工作汇报和群众意愿的汇报会,更是一次与地方政府、老百姓、扶贫工作队交流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研讨会,很受启发,很有意义。他强调,搞好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学校高度重视,有决心做好此事。他要求:一是要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加大智力扶贫,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结合有关政策继续完善方案,做到帮扶到户,落实到人,落实各项任务要注意按照轻重缓急;二是要选好产业,加大对产业带头人的培养。他表示,本次带领省政协民宗委领导到我校驻点村调研指导,就是要省政协民宗委加盟到学校驻点帮扶工作中来,与周家岭村结对子、结穷亲,实实在在为该村扶贫工作做实事,齐心协力帮扶。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篇6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结合国家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我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刚才,省扶贫办、省委组织部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我都赞成。会后,省扶贫办还要开展精准扶贫专门培训,大家要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去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实施改进贫困县工作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等“六大改革”,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重大调整。国家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为我省深入推进扶贫脱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指明了方向。

(一)推进精准扶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xx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要求xx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特别强调要推进精准扶贫,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扶持,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配置,要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不能用手榴弹炸跳蚤;要求各级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汪洋副总理去年到我省考察时,特别强调扶贫开发工作要改“大水漫灌”和“滴灌”,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扶贫。各地要在深入贯彻实施中办发〔20**〕25号文件中,尤其需要统一思想,处理好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上,明确提出各地要坚决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方略,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要求,既要突出重点,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确保做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又要统筹扶贫规划,通过区域发展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和环境。区域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一句话,各地在开展工作中,要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两个重点,两个“轮子”一起转。

(二)推进精准扶贫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克志书记、敏尔省长亲自到威宁、丹寨等地调研精准扶贫工作。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省扶贫开发改革专项小组,由李军同志和我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克志书记专门明确要建立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组,强调今年一定要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如何“特”起来和“亮”起来呢?我想,当前应该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抓好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做好扶贫对象建档卡工作是推进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二是落实帮扶措施。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实际,作出了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决策部署,并且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这也是全省下步帮扶贫困群众发展的主要工作重点,做好了,就会“特”起来和“亮”起来!

(三)推进精准扶贫是顺应基层同步小康需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率先在全国推进集团帮扶、“减贫摘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有的经验还在全国推广。但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的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虽然多年来,我们也为建立精准扶贫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全国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00户住户调查得出的一个抽样调查的数据测算出来的,我省20**年底745万贫困人口也是国家测算后反馈给我省的。这个数据对于我们研究、掌握贫困人口的规模、分析判断贫困的发展趋势,是比较科学的,而且也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这些致贫困的原因进行帮扶”、“帮扶的效果又如何”的问题,离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漫灌”现象,与基层实际还有脱节的地方。

二、推进精准扶贫的的主要工作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宣布,要向贫困宣战,提出了年内再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目标;敏尔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全省今年要减少150万贫困人口,实现8县95个乡镇“减贫摘帽”,这是向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推进精准扶贫就是重要抓手。各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按照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关于“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并建档立卡,根据扶贫单位越具体越精准,扶贫内容越实在越精准的要求,突出抓好“扶谁的贫”、“谁去扶贫”和“怎么扶贫”三个环节,力求首战必胜。

(一)关于“扶谁的贫”的问题。实质是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就是要准确找出扶贫对象并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省市有(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并与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衔接,最终形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互联互通的扶贫网络。按照3月24日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的重要指示,各地在开展工作中,要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突出抓好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来作工作,切实做到程序公正透明、信息真实可靠、群众认可满意,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在这里,我主要强调 4个重点。第—,明确识别对象。主要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四个层次。识别工作的核心是贫困农户的逐户确认。从我省实际出发,本次建档立卡主要搞好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具体工作,刚才叶韬同志已作了安排,我不再赘述。第二,明确识别标准。对贫困户,按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对贫困村,按照国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科学合理确定。第三,抓好规模分解。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统一制定的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参考方法,考虑我省实际,初步确定全省贫困人口规模为900万人左右、贫困村9000个左右。省扶贫办要商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xx调查总队,结合各地减贫情况、发展基础等因素,将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规模分解到县,各县要按要求将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规模再分解落实到乡镇和村,各地不能随意扩大规模。此项工作要在2014年4月底前完成。第四,严格识别程序和完成时限。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县级扶贫、民政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数据衔接。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开、公平和公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

(二)关于谁去扶贫的问题。总的要求是,按照省负总责、市州协调、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开发管理机制,巩固发展扶贫攻坚合力。一是明确职责。省级主要负责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组织制定贫困县、村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市州主要协调实施本地区扶贫攻坚工程和重大事项推进行动;县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本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是具体责任人。各地要采取措施,切实做到结对帮扶干部、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扶真贫、真扶贫。二是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按照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总体部署,要着力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扶贫工作机制,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的要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分期分批向全省贫困乡镇、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今年的工作队已全部到位,首次实现了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不稳定脱贫,队伍不能撤。各级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主要帮助和配合帮扶村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做好贫困人口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等工作,帮助帮扶村制定科学的规划,协助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按照“六个到村到户”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帮助帮扶村和贫困户协调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帮扶对象发展生产、提高素质、增加收入,在规定时限内帮助帮扶对象稳定脱贫致富。三是借助外力。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的作用。

(三)关于怎么扶贫的问题。就是落实帮扶措施问题。一是开展“六个到村到户”。要在准确找出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其致贫原因,以村为单位制定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因户施策,全面开展“六个帮扶到村到户”。二是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进退机制。对因病因灾等返贫的农村居民及时认定为扶贫对象。对识别出来的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落实帮扶责任人并按规定享受扶贫政策;属于民政救济范围的,及时给予救助。对脱贫的扶贫对象,及时取消享受的扶贫政策待遇。三是实行考核评估。把考评结果作为帮扶和受帮扶单位和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确保今年各项扶贫开发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我省扶贫开发成效。各地要坚持扶贫开发到村到户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的原则,省里资金分配将与扶贫瞄准及成效挂钩,各地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情况,将作为今年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县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要牵头抓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具体抓、抓具体,民政、财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成立由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办(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扶贫部门要设立相应机构,一把手亲自抓,精心组织部署,加强指导协调,抽调一批专业水平高、责任感强的人员从事此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强化宣传培训。各市(州)、县(市、区、特区)要以县为单位召开动员会,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认真组织各类业务培训,要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和每个行政村,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三,明确责任分工。省扶贫办负责省级规模分解,协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负责市(州)、县(市、区、特区)两级工作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市(州)级负责协调服务和对县级相关工作的督促检查。县级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的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第四,落实工作经费。省、市、县都要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必需的宣传培训、材料印制、数据录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工作经费不足部分由市(州)和县级政府统筹解决。

第五,严格督查考核。省里决定,在省扶贫办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督查组,建立分市(州)、分片区的督查制,开展督查工作。各地要按照“省、市抽查、县核查”的方法,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省扶贫办要加强督查,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列入2014年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奖励资金分配挂钩。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篇7

一、精准识别的概念及内涵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六个精准”中最基础的一环,是精准扶贫中最重要的子概念,直接关系到精准扶贫的最终成效。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较大程度上借鉴了广东省“规划到户”和“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经验。[3]关于精准扶贫的概念,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2013]25号文件)已经给出的明确定义,即精准识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而关于精准识别,无论是政府文件还是学术界都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精准识别概念及内涵的界定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笔者基于前期对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实地调研和系列访谈,以及对精准扶贫的综合性理解,尝试对精准识别的概念进行定义。所谓精准识别,就是以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政策为指导思想,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有效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而掌握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为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的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具体而言,精准识别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识别的方法要精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识别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贫困人口识别的质量。二是识别的内容要精准。这里识别的内容既包括贫困人口本身,还包括贫困人口的致贫成因分析。三是识别的过程要精准。贫困人口识别是不断由模糊向清晰,由抽象向具体,由宏观向微观转化的动态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确保符合相关流程,为识别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提供技术保障。三层含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对象是目的,只有做到对象精准,才能有的放矢;方法是工具,没有引入科学合理的识别方法,就无从做到精准,也就无法找到真正的目标;过程是保障。精准识别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必须从程序上予以组织保障,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能因扶贫主体的态度、观点等主观因素改变而改变。

二、现行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概况及其特征分析

2015年与中央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的22个省区大多出台了“1+N”精准脱贫系列文件,即一个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文件,加上若干个配套文件。在这些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各省区结合具体的扶贫开发实践先后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准识别方法,并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贵州省摸索出的“四看法”精准识别体系,即通过“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等措施甄别脱贫对象,主要通过观察法来识别贫困户的显性资源,为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提供科学依据。甘肃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9871”识别法,即:“9不准”直接排除法、8项定性指标问卷判断法、7项定量指标综合积分排序法和1次民主评议,甘肃省的识别方法既有定性排除又有定量计算。宁夏将贫困人口识别细分为十步法:户申请、组提名、入户查、村初评、乡复核、县审批、三公示、一公告、系统管、动态调,宁夏的识别方法更多的是强调过程控制。云南省创新提出“七评法”的精准识别模式,即一评住房、二评生活、三评生产、四评劳力、五评健康、六评教育、七评负债,云南的识别方法更多的是强调过程控制,以及程序上的合理性。四川省总结出精准识别“十步工作”法,即宣传发动、普遍调查、规模控制、农户申请、初步公示、听取意见、深度核查、民主评定、公示公告,该省的识别方法与宁夏有相似之处,识别过程十分清晰。安徽省摸索出来的“六看六必问”精准识别法,通过看房,看粮,看劳动力强不强,看有没有读书郎,看有没有病人睡在床,看有没有恶习沾染上;问土地,问收支,问子女,问务工,问意愿,问党员干部、左邻右舍、能人大户等措施,精确甄别和确定扶贫对象。安徽省的识别方法比较详尽,看与问相结合,识别过程相对深入。客观而言,不同省区的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契合了各地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断借鉴学习其他省区的经验,体现了各自的特点,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是这种成效还有待时间来检验。结合本文提出的精准识别概念的3层含义,上述各省区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的相关信息见表1。

说明:上述“√”表示具有这个特征,而没有打“√”则不具有该特征。

综上所述,这些贫困人口识别方法体现了以下特征:(1)从识别内容来看,由于房产、土地等自然资本,以及存量资本等易于观察和测量,各省区现有的识别方法均强调通过对这些存量型自然资本的识别来达到识别贫困人口的目的,较少涉及到对具体的、微观的、具有差异性的致贫原因的分析,因此,识别内容偏现象轻原因,分布上有所失衡。(2)从识别方法来看,多数识别方法相对粗略,获取的信息不精确或不完整。这些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和问询等定性方法,较少借助定量模型或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刻画贫困的深度指标或致贫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因此,识别方法偏定性轻定量,识别精度上难以深入。(3)从识别过程来看,除贵州和安徽外,其余各省区的识别过程都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逻辑性强,流程清晰,尤其强调通过村民参与、民主评定、结果公示等方式尽可能实现贫困人口之间,以及政府与贫困人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保证贫困人口识别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三、现有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存在的不足

精准识别作为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的1号工程,是国家推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具有扶贫攻坚任务的省区先后摸索出若干贫困识别方法或机制,无论从识别的广度,还是识别的精度,较以往的贫困人口识别有很大进步。然而,如果从信息获取、制度设计、衡量标准以及识别手段来看,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信息获取显性、总量规模控制刚性、贫困测度标准单一、识别手段粗放等不足,这些识别方法距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还有较大差距。由于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时间短,目前有关精准扶贫,尤其精准识别的学术性研究偏少,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各地区精准识别方法的经验介绍,没有引入相应的理论支撑。[3]加之地方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内容杂,也没能及时反思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从扶贫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维度,贫困人口总量确定与个体波动之间的控制维度,贫困人口识别标准的单一维度,以及识别手段偏定性观察轻定量分析的模糊性维度等视角对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扶贫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信息的完整性、精准性以及时效性直接制约着贫困人口识别的质量。一定意义上讲,精准扶贫首先要实现扶贫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精准。实际识别过程中,由于入户调查的指标设计的限制、家庭统计制度不健全、贫困户个人资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贫困人口的错选漏选问题普遍存在。其中,政府部分与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是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的经济标准来测度,而农民的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5]除转移性收入外,其他收入形式均属于隐性的私人信息,由于政府部门很难获得贫困户的可靠且真实的收支信息,这也是传统的扶贫开发将扶贫对象瞄准于区域(县和村)而不是瞄准于个体(贫困户)的重要原因,因而导致传统扶贫模式具有明显的漏出效应。[6]另一方面,当前的贫困人口识别主要集中于房屋、土地、劳动力等存量型自然资本。受识别范围广、识别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因素制约,关于贫困人口的脱贫意愿、主观需求、技术技能及社会资本等增量型隐性信息的调查往往被忽略,从而形成了扶贫主体(政府)与客体(贫困户)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7]继而制约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

2.贫困人口总量控制与个体波动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国扶贫开发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毕竟政府的资源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对全国贫困人口进行总量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人的总体规模是以直接延伸到每一个县的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贫困村按照大村抽样100户,小村抽样50户左右进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后测算出的法定数据。各省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总数就是根据这个法定数据按照不同比例测算出来的,通过建档立卡构建贫困人口数据库,从而形成信息被锁定的贫困人口总量控制。而在具体的识别过程中发现,一个贫困村的贫困信息锁定之后,收入略高于贫困线以上的贫困户,或者其他没有被识别的部分农户因病、因灾、因残、因学等因素致贫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该部分贫困人口却不能及时进入到全国的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造成信息锁定与个体波动之间的矛盾,从而遗漏了部分应该被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为后续的致贫或返贫问题埋下了隐患。

3.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偏定性观察轻定量分析

识别方法是影响识别质量的重要微观工具。通过梳理各省区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可知,目前已有的识别方法大多采用观察、询问等定性方法,该类方法大多主观粗略、简单易行,所获取的信息大多数是静态的、局部的、模糊的、碎片的,无法识别出真实的贫困人口,也无法揭示致贫因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和数量关系,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识别。一方面,传统扶贫政策习惯于对扶贫目标、工作任务作抽象概况或者定性描述,扶贫方式大水漫灌,具体执行过程中难以将其进行量化实施。另一方面,即便量化了扶贫任务或脱贫人口数量,但由于获取定量数据的成本高,计算分析过程复杂,执行人员的技能受限,定量描述在具体识别过程中会受到执行人员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排斥。实际上,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扶贫主体)扶贫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贫困户(扶贫客体)个体之间致贫成因也存在着差异性。贫困现象的一致性和致贫成因的差异性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客观矛盾,只有借助定量分析技术,科学获取真实的有关扶贫开发的指标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挖掘致贫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才能找出其规律性,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扶贫资源。

4.贫困人口识别的经济标准与道德标准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国贫困人口的判别是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为标准,属于经济层面的指标,传统扶贫政策的制定也主要着眼于提高贫困农户的增收能力。贫困是一个具有复合性、多维性、动态性的概念,经济维度仅是其中的视角之一。大量实际经验表明,贫困人口的脱贫主要是依靠贫困户自身的个人道德、内在素质以及脱贫意愿等,毕竟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而已有的识别机制中大多没有考虑道德标准。一方面,长期以来传统扶贫过程中“等,靠,要”形成的惯性思维引致部分贫困户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守诚信以及沾染不良嗜好等,极大地损害了扶贫开发的既有成效。另一方面,由于执行道德标准过程中的主观性、隐蔽性以及测度的成本较高,现行的贫困人口识别大多没有将由于存在不端品行而致贫或返贫的人群进行有效剔除,将其排除在贫困人口范围外,这就为提高识别精度,降低扶贫成本,减少返贫风险埋下了隐患。

四、完善现行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对策建议

1.整合多维数据,消除非对称信息

贫困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心理等多维因素,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独等致贫成因广泛存在于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中,并且这些致贫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传导,加深贫困治理的复杂性。因此,在识别贫困人口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平台等信息技术,整合省域范围内的金融部门、民政部门、农业部门、气象部门、工商部门以及扶贫办等不同行业的相关信息,并将数据框架划分为户级、村级、县级数据结构,嵌入大数据云平台,从而精准锁定每个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8]一方面,借助这个信息平台,借鉴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理论中的5种生计资本划分,可以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等不同维度评估贫困人口的真实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动态地收集贫困人口包括收入情况、身体状况、劳动力状况、学历水平、技术技能等多维信息,形成集查询、追踪、考核于一体的大数据扶贫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从而消除扶贫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避免因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的数据碎片化、信息静态化导致的贫困人口边界模糊,识别不精准现象的产生。此外,将识别出的贫困户基本信息全部生成“二维码”进行管理,实行定期的动态更新并对外公开,实现贫困户进入退出机制的动态管理,从而显著提高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工作效率。

2.创新扶贫政策,动态识别贫困户

我国扶贫开发的显著特点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扶贫政策是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变量。当前,我国贫困人口总体规模仍旧偏大,分布范围偏广,区域差异性明显。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六省区贫困人口均超过500万,其中,贵州贫困人口高达623万人,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五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平均高达22.1%。显然,既有的扶贫政策难以兼顾到各种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致贫成因的差异性。因此,现行的精准扶贫政策,尤其是精准识别政策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到机动灵活,既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更要把处于贫困线边缘的人群纳入到贫困人口识别范畴,减少未来返贫现象的出现,降低再次扶贫的成本。同时要定期启动(如2年一次)贫困人口的再次识别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动态性,[8]从而弥补贫困人口遗漏的缺陷,同时还可以获取返贫现象的相关信息,为将返贫率作为衡量各省区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依据做好铺垫。

3.紧扣精准内涵,推广应用定量法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精准”二字的含义即为精密和准确。传统的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大多采用观察、问询等定性方法,贫困人口的识别过程相对抽象、过程孤立。识别的对象大多是静态指标,如房屋结构、土地面积以及劳动力数量等,无法真实揭示这些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等背后的隐性信息、量化关系以及动态变化。由于定性识别方法所获取的内容抽象、信息模糊、关联性差,因地因户因人施策变成一句空话。因此,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必须借助定量方法精密分析目标人群,而不是仅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的标准一刀切,通过引入概率分布科学预测贫困人口分布的波动区间,增大贫困人口的识别范围,提高捕获贫困人口的精准程度。另一方面,借助计量分析方法、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主体建模方法等定量技术准确测量各类人群的贫困程度,剖析致贫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和作用机理,为贫困户科学制定脱贫策略。由于这些定量分析方法对扶贫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发挥这些定量分析方法还必须加强扶贫工作队伍的文化素质建设,提高扶贫工作人员的定量分析技能,做好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以有效提高识别精度夯实人才基础。

4.注重经济标准,扶贫还须先扶德

贫困人口的自身素质是制约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因。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都注意到提高贫困户自身素质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其内容大多集中在智力层面和精神层面,如“扶贫必先扶智”,以及“扶贫必先扶志”已成共识。长期以来,扶贫开发习惯于从经济层面强调农民增收能力,客观上忽略了农村地区贫困人群精神层面的道德建设。经验表明,无论是区域贫困,还是个体贫困,只要道德建设没有跟上,精准扶贫始终面临着道德风险的严重威胁,已有的扶贫成果也只会是昙花一现。从区域贫困方面来看,如长期接受国家扶贫政策援助的贫困县始终无法脱贫,或者客观上已经脱贫主观上却不愿“摘帽”的福利依赖。从个体贫困方面来看,经过扶贫开发脱贫后的贫困户中,部分农户因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却染上赌博酗酒、好逸恶劳、不务正业等陋习再度返贫。因此,精准识别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道德建设,必须强调“扶贫还先扶德”的理念。[10]具体而言,贫困人口的识别过程中通过村民参与、民主评议、社会监督的方式,将喜欢大操大办、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守诚信以及沾染不良嗜好的贫困户排斥在贫困人口范畴之外,然后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公益组织,开展“乡村道德讲堂”活动,对具有道德风险的贫困户进行道德意识培育,帮助他们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从而减少道德风险对贫困人口识别效果的潜在冲击。

五、结论

贫困治理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当前,精准扶贫战略已成为我国政府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其中,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事关精准扶贫的最终成效。本文不同于既有文献偏重于对精准扶贫经验的介绍,而是尝试对精准识别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并从识别方法、识别对象、识别过程三个维度对6省区贫困人口的识别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既有的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总量控制与个体波动的结构性矛盾、识别方法的定性化以及识别标准的单一化等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08).

[2]汪三贵,王姮,王萍萍.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J].农业技术经济,2007,(01).

[3][4]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5]白慧芳,曲直,吕之望.基于收入构成的农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6]廖腾芳.农村贫困与非对称信息致贫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2,(03).

[7]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08).

[8][9]李大江.贫困人口识别与动态监测工作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恩施州的实地调查[J].经营管理者,2013,(14).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篇8

关键词:农村地区 精准扶贫 困境 对策

据统计,目前我国还有大约7000万的贫困人口,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确保这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才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在未来十三五规划内,如何更加准确、有效的开展扶贫工作便是一个热点社会问题。农村地区扶贫工作是扶贫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当前的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现实困境,阻碍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精准扶贫概念和内涵

所谓精准扶贫,也就是指在扶贫过程中,能够准确进行贫困人口识别,依据准确的贫困人口数据开展有导向性的扶贫工作,通过这种精准的扶贫模式,来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并且也能够降低扶贫资金投入。相较于传统的扶贫模式,精准扶贫更加强调扶贫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首先,对于扶贫对象的识别应当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甄别标准和程序来进行,防止一些地区为了获得扶贫款而虚报贫困数据。其次,精准扶贫也更加强调扶贫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率,与相关的经济产业结合,建立起长效的扶贫机制,能够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其收入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扶贫效果。精准扶贫的开展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在习近平强化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之后,我国近一时期的农村地区扶贫工作,也将主要以这种全新的扶贫模式来进行。

二、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现实困境

(一)缺乏精准的扶贫识别机制

在当前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机制建立和运行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困境就是缺乏精准的扶贫识别机制,事实上,精准的扶贫识别机制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精准扶贫识别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相应的扶贫工作。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如何更加准确、有效的进行扶贫识别,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和工作程序,不同地区的扶贫识别机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都是影响精准扶贫机制完善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不能够准确的进行贫困人口识别和贫困情况识别,也降低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在贫困人口识别方面,以收入为标准进行贫困人口识别虽然最为简单有效,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这种贫困人口判断标准还存在着差异。一刀切的判断标准,并不能较为精准的进行贫困人口识别。

(二)部分地区存在贫困数据弄虚作假问题

长期以来,扶贫工作都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消除贫困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应当看到,在长时期扶贫工作中,部分地区存在着贫困数据弄虚作假的问题。例如在全国贫困县评定方面,由于贫困县能够获得相关的国家财政补贴,因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扶贫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利用贫困数据弄虚作假的方式,夸大贫困人口数量,以获得贫困县资格。同时,还有一些原有的国家贫困县,为了保留原有的财政支持,故意隐瞒其经济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发展情况,虽然其经济水平已经不符合贫困县的标准,但是依然虚假保留贫困县身份。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农村地区,地方政府为了提升政绩,通过数据弄虚作假的方式,故意隐瞒贫困人口的上报,人为降低贫困人口数量,虚增人均收入水平,这种方式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尤为严重。

(三)相关扶贫政策和程序公开机制不规范

相关扶贫政策和程序公开机制不规范也是当前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中所面临的重要困境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扶贫政策程序公开机制,导致一些扶贫工作没有按照规定及时进行公开,这会降低人们对扶贫工作的信任以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特别是在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中,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公开、公正的管理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不但会影响到公众的信任程度和社会舆论,更会产生腐败死角,这一问题在农村机构的资金使用中尤为明显。一些农村地区的村委会在使用贫困资金时,存在随意挪用资金的情况,并且还存在克扣的现象,甚至部分村官还会利用这一机会开展贪污行为。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缺乏规范的扶贫资金管理公开机制造成的,没有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和接受公众监督。

三、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

首先,针对当前农村地区扶贫识别情况,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能够准确进行贫困人口甄别和贫困情况区分,依据统一、科学的标准程序开展扶贫识别工作。在开展精准扶贫中,以县级为单位,做到贫困人口识别动态化管理,杜绝一刀切式的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完善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应当包括数据筛选、走访、长时期考查以及信息登记和公示等各个环节和过程,特别是在走访和考查过程中,应当真实、准确了解贫困人口数据情况,特别是贫困家庭的真实收入情况等等。在信息公式阶段,接受村民的信息反馈,如果有村民对选定的贫困家庭存在异议,应当及时接受反馈信息,并且派遣专人团队进行进一步的考查核实,防止虚假贫困家庭的出现。通过建立这种完善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能够大大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对农村地区贫困情况的真实统计

为了防止部分农村地区在贫困数据方面弄虚作假,精准扶贫的开展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真实贫困情况的统计,由国家相关扶贫部门派遣专门的团队,或者同统计部门联合派遣统计团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贫困数据统计,这对于更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统计过程中,不但要统计真实的贫困人口数量、分布、家庭状况等等,还应当统计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情况、贫困人口近年来的变化情况等等,制定详尽的数据统计报告,以便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另一方,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于地方政府的监督,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在贫困数据方面弄虚作假,既不能隐瞒贫困人口,虚增收入水平,也不能为了获得贫困财政补贴,而故意虚减收入水平,虚增贫困人口。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贫困数据监督机制,包括全国性的贫困人口数据库,对贫困数据进行实时化、动态化的监控。

(三)建立农村地区精准扶贫阳光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率,提高精准扶贫的效果,应当在农村地区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建立起阳光管理机制,确保所有的扶贫资金使用行为和管理活动都是公开、公正、透明的,防止出现腐败死角。特别是在村一级的贫困资金发放管理中,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可以直接由资金拨付部门向贫困家庭个人账户进行资金发放,防止出现中间环节的克扣问题。同时,在其他扶贫模式方面,如与当地优势产业合作,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中,可以有专门的扶贫管理部门对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企业进行考察,选定合作对象,进行相应的资金扶持,增加定向的贫困人口就业或者贫困家庭补贴,以这种扶贫企业发展的模式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在这些活动开展中,都应当建立起更加阳光公开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四、结论

在我国新时期的扶贫工作中,精准扶贫将是主要是的扶贫模式。在当前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机制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境问题,如缺乏精准的扶贫识别机制、部分地区存在贫困数据弄虚作假问题以及相关扶贫管理程序公开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为了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应当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解决,建立完善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加强真实贫困数据的统计,提高扶贫工作和管理程序的公开性、透明性。

参考文献: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 农村经济,2014(6):78—81

[2]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

[3]林昆勇.在精准有效上推动扶贫工作科学开展[J].广西经济,2014(6):35—37

上一篇:公司员工终个人总结下一篇: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