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复习资料

2023-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道德与法治复习资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时政资料有机整合策略

摘 要: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后给初中素质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成为现阶段各方面的关注焦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时政资料将会在整体上对初中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时政资料与道德法治教学两者关系展开讨论,同时提出时政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政资料;整合策略

在新課改全面开展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就成为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向,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则成为这项任务实现的主要手段。时政资料的运用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承载方式,其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国内外在不同领域中发生的事情会对初中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时政资料的运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充分展开,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教材所存在的滞后性进行弥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但在实际整合过程中,时政资料的选取以及教学方式,对时政资料的利用率有着决定性因素。

1.时政资料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关系

(1)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生获取时政资料的重要渠道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初中教学阶段,立德树人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时政信息了解以及掌握的有效途径。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不同,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时政资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合理运用,推动学生对实际的社会现象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分析。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够解决教材滞后性对实际的社会问题产生的影响,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拓宽初中生了解时政资料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以及现象的理性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养成理性的思维结构。

(2)时政资料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然内容

道德与法制课堂对于整个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的活跃度以及学生参与度就影响着能其教学效率。想要维持课堂活跃就需要将不同其他课程的教学元素整合,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保持全新的教学元素能够融入其中。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不断整合,在教材案例的时效性上得到了充分调整。但受到教材滞后性以及周期性等基本特点的影响,教材案例必然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两者之间存在滞后。因此,仅仅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需求,而学生所需要了解的则是社会发展的具体现状以及整体趋势,这就必须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辅助资料进行理解。而将时政资料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中,能够很好地弥补教材所存在的滞后性,增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3)时政资料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完成

初中生不仅仅需要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掌握,同时也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灵敏的政治思维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就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目标设定趋向于学生对一些当前实际问题理解和分析能力,而仅仅通过对教材的讲解和掌握,几乎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将时政资料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推动初中生理解和分析当前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同时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目标的实现。

2.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有机整合的必要性

(1)提升任课教师素养的需要

将时政资料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后,就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任课教师也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最新的时政资料进行掌握。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的任课教师与其他学科老师相比具有敏锐的政治能力以及对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对于任课教师来讲,这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后,从而加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知识框架进行调整更新,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因此,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师来讲即存在着巨大挑战,也存在着发展机遇,总体来看其更利于任课教师素养的基本提高。

(2)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特色的需要

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靠近生活,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制意识以及政治认同能等多方面的提高有显著成效。因此,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身特点,实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想要充分展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程优势,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下足功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一定教学资源,对整体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时政资料作为教学资源中与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因此,两者的有机整合会完美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特色。

(3)培育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学科育人价值主要是通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展现,这需要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基本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初中教学作为学生转变的重要阶段,不仅仅影响着初中阶段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能够对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完成产生直接影响。但受到道德与法治教材滞后性因素的影响,利用时政资源的时效性以及易获取性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严重不足。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能够推动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4)新时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

加强社会发展与教育教学两者之间的关联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的综合水平,其落脚点则是未来的教育与未来的发展。政治课堂作为反映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导向的基本课程,而道德与法治隶属于政治课程。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涵盖了政治课堂所关注的国家不同领域发展情况的共性,同时也包含了符合初中生发展的基本特点。时政资料则是发硬当前国内外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总体趋势,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将道德与法治与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从而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能动性,对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全面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基本理念,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基本发展,这也是新时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

3.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有机整合的基本性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有机整合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开展:第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时政资料进行筛选利用。将时政资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引用,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了一定基础,但对相应的时政资料进行抽象思考时,仍表现出很大的不足,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引用时政资料时,要充分考虑其难度能在学生的接受范圍内,但仍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其次,对于时政资料的引用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师在对时政资料进行选取时,要认清时政资料服务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前提,充分保证时政资料与教材内容的紧密结合。最后,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时政资料进行选择。处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习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只有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情况作为基点,对时政资料进行选择,才能使时政资料的引用效果全面提高。

(2)教育性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法治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这一点可从两方面展开:首先,对于时政资料的选取要考虑其教育意义,保证其能够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次,时政资料本身的教育并不单单是“育人”,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基本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强化学生对时政资料在教育价值上的认同感。

(3)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指的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要能够展现出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度,能够对一些最新的热点时政资料进行运用,并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时政资料的教学,弥补教材内容所存在的滞后性。同时,任课教师还需要利用不同方式获取最新的时政资料,并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享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保证时政资料的时效性。

4.道德与法治与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策略

(1)增强运用时政资料的思想意识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开展,通过对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方面知识领域的有机整合进行教学讲解。因此,对于增强运用时政资料的思想意识可以从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四方面进行。

第一,增强师生道德方面运用时政资料意识。在道德领域方面,主要是从师生交往、同学交往、亲自交往、社会交往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文明、诚信、友善等多方面的基本道德品质。与其他几个方面相比,道德方面的内容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学生也对这方面更感兴趣。但正是由于这方面内容通俗易懂,就使得老师在对其讲解时更注重学生与不同群体进行交往时的情感体验,而忽视了实际案例对学生的影响。因此,任课教师在对道德方面内容进行讲解时,把学生的实际发展作为教学基础,结合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价值观进行课堂教学,以教材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时政资料进行整合筛选并进行运用。同时,这也要求任课教师对这方面内容做到全面掌握,能够将时政资料与道德方面教学内容两者的基本关联准确把握,才能够提高时政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意识,也帮助学生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时政资料在道德方面教学中的运用意识。

第二,增强师生心理方面运用时政资料意识。心理教学是结合学生的自我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对现阶段自我心理发展变化以及特点进行全面掌握,能够对情感进行自我调节,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俗易懂作为心理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共性,使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对时政资料的引用,而空洞的说教并不能够使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任课教师在对心理方面的内容教学时,要适当地引用时政资料。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对心理方面内容进行讲述时,通过对心理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掌握,并能够看清楚教材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并且遵循教育性以及针对性等教育原则,同时对时政资料进行适当选择后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促使在心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更富有活力。

第三,增强师生法律方面运用时政资料的意识。法律方面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对法律进行全面认识,从而形成法治信仰,引导学生做学法尊法用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同时法律方面具有与时俱进的基本特性,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进行教材教授时充分运用时政资料。从现阶段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法律方面的教学比前两个方面运用时政资料的能力更强,当仍然处于需要增强的阶段。但同时,法律方面的教学也更加枯燥难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对法律方面内容充分掌握,并且了解理论知识与时政资料之间的关联,提高师生在法律方面教学中时政资料的意识。

(2)完善课堂教学中时政资料的运用

第一,在备课环节充分利用时政资料的价值。在备课环节充分利用时政资料的价值,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对课堂掌握程度有着深远影响。首先,需要从教材内出发,寻找时政资料的价值。时政资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依旧时服务整体的课堂教学,因此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教材有全面的掌握,对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更为透彻的理解,将时政资料的实际运用与三维目标形成一个整体。其次,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寻找时政资料的价值。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的受众以学生为主,因此,时政资料的引用需要考虑初中生的基本发展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政资料,从而保证时政资料发挥出最大效果。

第二,在导入环节恰当进行时政资料的选择。课堂的导入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效率。可主要从时政视频、时政图片以及时政话题三方面展开教学。对于采用时政视频可以将学生的关注度在短时间内吸引到课堂中,并且了解到事件的整体过程。对时政资料的选取也要满足时效性这一基本特点,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融入课堂讨论中。而时政图片具有直观性以及获取简单等特点,因此被一直采用。时政话题与前两者相比更加直接明了,能够准确切入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时政话题进行导入,能够在短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时政资料。

(3)构建运用时政资料保障体系

第一,开展相关技能培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对相关教师进行一定的组织培养,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时政资料的运用能力以及专业素养。首先,需要明确培训目的。培训的基本目的是让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时政资料的价值最大化,提高出生對生活中问题的真题分析能力。因此在培训的整体方向应从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其次,要增加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以及教师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培训内容的设定也需要结合两者的基本发展情况,提升培训的实际以及和价值。最后就是需要实行健全的奖惩机制。在培训过程中,需要避免部分老师偷懒,从而无法落实培训的真正目的。因此,需要建立相对健全的评价奖惩机制,从而确保培训目的的落实。

第二,发挥多方合作力量。道德与法制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不仅仅需要师生之间的配合,同时也和学校、家庭有着紧密联系。从学校方面来看,应加强对两者整合的资源扶持力度,充分提高客观的物质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首先需要改变对课程的整体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同时养成与学生一起学习时政资料的良好习惯,并适当引导学生对时政资料的积极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的有机整合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这项评价不仅仅需要对认可教师对时政资料的运用情况进行多面性评价,同时,也需要对学生在引用时政资料后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展开:首先,对评价的指标进行合理调整。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增加学生对课堂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尤其是在时政资料引用方面。其次,改变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的基本情况。首先需要敢于打破传统评价机制的束缚,学生作为教学效果的直接感受者,因此可以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其次,增强家长在评价中的影响程度。家长的参与能够对任课教师在时政资料引用方面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最后,将任课教师本人作为评价主体。任课教师是第一个能够直接观察学生在接收时政资料后的具体表现,能够结合学生表现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从多方面考虑来看,只有对教学评价指标以及评价主体及逆行不断优化,才能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资料有机整合的整体评价效果更加专业。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提升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课程,对于初中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时政资料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要承载方式,对于整体教育情况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和时政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整合策略,帮助初中生通过对不同领域时政资料的学习和掌握,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能使自身确立良好的人生理想,并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璐.中学政治课时政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唐碧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时政资料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石东辉

第2篇:道德与法治复习课的改革向度与模式转型

摘 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改革创新之需。当前,一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复习课未能将知识置于系统化的结构之中、生活化的运用之中、问题化的解决之中、阶梯式的思维之中、价值性的意义之中,呈现出窄化、浅化、僵化的操作与模式。基于此,教师可从结构、生活、任务、思维、价值等向度进行深度转型的探索。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改革向度与模式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这是对价值性与知识性辩证关系的深刻揭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复习课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当前,在一些复习课中,有的课堂止于碎片式、记忆性知识的组织和简单的理解,不能为学生提供全景、全域立场,难以让其看到更完整的图景;有的课堂让学生用模仿代替分析、用套用代替思维,难以提升其问题解决的能力;有的课堂复习程序凌乱,不能序列化地设计出连贯、逐级递进、由核心问题牵引的问题链,难以实现学科思维的进阶;有的课堂将知识复习异化为知识符号的再认,难以引起学生情、意、行的变化及知识育智与育德价值的发挥。这些窄化、浅化、僵化的操作与模式,偏离了学科本质与学生学习的特征,阻碍了学科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严重影响学习的效能。基于对上述问题的省思,笔者以“在真实生活图景的问题解决中发挥知识的功能与价值”这一教学主张为路向、以“国家权力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三个考点为复习内容进行实践探索,以实现复习模式的深度转型。

一、结构向度:一维讲授转向多维联动模式

传统复习课中,师讲生听,学生深陷单向度的视听模式中,教学结构与教学活动模式单一化,教学过程成为碎片化知识对学生刺激反应的流程,教学各要素缺乏有效的联结与多维的互动,学生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良好的教学结构应是内容、方法、心理的统一体,是策略、思想、素养的有机体。据此,复习课中对教学结构的设计,应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其设计科学的认知序,形成与学习者学习水平、认知特点相适应的学习路径,让教与学、自主与合作、师生对话和谐统一。

例如,下列两个环节的课例。环节一:你问,我答。基于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回答,遴选四个典型的问题进行探讨。如,监察职能与检察职权有何区别?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人大代表的工作就是开开会、举举手、鼓鼓掌。你是否认同此说法?人大代表不是我选出来的,能代表民意吗?按照解决知识困惑到思想困惑的认知序展开。环节二:我问,你答。基于教学的重难点与中考特点,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的设疑。同时,按照单个知识的问题解决到关联性知识的问题解决两个层次进行推进,所有问题都是在真实的图景中引导学生解决。从心理逻辑看,学生在环节一中完成了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处于一种疲劳感。所以,在环节二的开始,设置单个知识解决的任务给学生心理上的缓冲。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关联性问题,让学生进入高阶学习模式,师生间处于一种互问互答的联动模式中。

二、生活向度:机械记忆转向实践应用模式

传统复习课中,教师经常采用知识填空、背诵默写、构建知识体系、讲题目做题目等方法作为知识复习的主要方式,其背后隐藏着“为保持而教”的价值取向。这种单调、整齐划一的操练只会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程序做出套路式的反应,在无意识的习惯中达到高度专门化和自动化,这些方式缺乏真实、复杂及非结构化的学习情境,只是对知识进行了浓缩、抽象和符号化,是一种浅学习,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无法让知识产生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长此以往,将导致学习的低效和无趣。有效的学习唯有当学习者真正浸润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会发生。据此,复习课中对知识的处理,应确立“为迁移而教”的教学意象,重建知识的情境化特征,为学生提供微型的社会场域、鲜活的实践境域,指引学生在面对真实的生活图景时实现知识应用性的转换,将学术性知识转化为可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性、操作性知识。

例如,在导入环节设计如下生活情境:展示教师手机中近日收到的骚扰、诈骗电话的截屏。师问:这些都是什么类型的电话?(呈现新闻:长期以来,部分“95”开头的电话成为骚扰、诈骗电话“重灾区”。2019年以来,工信部对相关乱象进行了整治,关停了部分号码,但……)师:有网友戏言“骗子也复工了”,这说明一切恢复了正常。虽然相关部门进行了整治,但此类现象屡禁不止,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可能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师问:你认为哪些部门也应该出来管一管?这一导入设计,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展现了知识的实践意义,让知识的获得不再依赖于单纯的静听、默视、默记,将教材知识转化为探究、交往的实践,体现了素养内涵的核心要义。

三、任务向度:材料解析转向问题解决模式

在传统复习课中,常见的学习任务是“材料说明了什么”“谈谈你对上述素材的理解”等。这些任务只是要求学生对材料作出解析、验证,将生活语言翻译成学科语言,只是完成了“从生活中来”,并没有实现“到新生活中去”的转化。据此,复习课中对任务的设置,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开放复杂的陌生任务情境,以搭建问题支架的方式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串联,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激发多种认知活动共同参与和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实践、反思和表达的过程中实现真实的“社会参与”。

例如,在前面环节一中探讨的疑问三:人大代表的工作就是开开会、举举手、鼓鼓掌。你是否认同此说法?师:从课前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认同这样的观点,那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开会有助于集中探讨议题,互动交流,准确表达意见,统一认识;举手、鼓掌都是表达自己意见或赞同的一种程序,是必要的。师追问:人大代表只是开会、举手、鼓掌吗?(展示全国人大2019年一年工作的知识树)师:这是2019年全国人大的主要工作,我们可以整体上感知一下,这些数据的背后一定是全国人大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从议案数量看,2019年,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491件议案和8160件建议均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展示钟南山、李兰娟这两位院士工作照片)师:他们除了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外,还有人大代表的身份。展示一位普通人大代表张伟工作的照片。配文:疫情发生后,全国人大代表张伟每天要不间断地工作将近18个小时,从春节至今两个多月,几乎天天如此。最忙碌的一天,凌晨四点睡,早上七點就醒了,又开始一整天的工作。呈现:从职责看,代表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规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从建议内容看,主要涉及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从办理结果看,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建议总数的71.28%;从模范作用发挥上看,全国约260万名五级人大代表,在抗击疫情的危难时刻,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张伯礼、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都做出了杰出贡献,被人们尊称为“国士”。师小结:有的时候,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良表现而否定整个群体的先进性和努力,更不能否定制度的优越性。师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释问题的?师:用事实论证。这一问题的设计,让知识和材料成了解决问题的工具,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对任务的分解与理解,学生应吃准问题的内涵和指向,进行思维层面的预测、假设、推论、验证和批判,提出决策,寻找支持论据,构建问题解决的创新方案。

四、思维向度:低阶学习转向高阶学习模式

在传统复习课中,教师往往围绕“记忆、模仿、感受、判断”等低阶思维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参与度、发展度不够,易使学优生失去挑战与探究的机会。高阶学习模式以高阶思维为核心、以解决劣构问题或复杂任务为心理特征,以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为能力发展目标,为学生提供了由低到高的层进式课堂核心活动群。据此,复习课中高阶学习模式的打开,应搭建水平层级清晰、边界分明的“学习阶”,设计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能力进阶序列,让学生经历关系加工和精加工的认知发展过程,从教学“演进”的视角推进重构完整的认知发展逻辑,帮助学生理解认知中的关键、关联问题。

例如,在前面的环节二中,活动一侧重解决生活图景中单个知识的问题,提供以下几个观点让学生进行判断。

1.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说明只有全国人大才有立法权。错误,一些地方人大也有立法权。判断依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2.漫画中对领导人员的问责体现了国家监察机关履行了监督职责。错误,对领导人员的问责是国家监察机关履行了处置职责。判断依据:处置职责是指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

活动二侧重解决生活图景中关联知识的问题。

情境:“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同学们围绕“中国之治何以可能”这一主题收集了以下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法律实施,加强市场监管,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迅速落实,加强监管。公安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大对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任务:(1)结合国家机关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为加强生物安全治理各部门可能采取的行动及依据。(2)针对材料中国家机关的共同之处,请运用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各部门能实行联防联控机制。(3)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述为什么各部门要实行联防联控机制。

可见,活动一考查分析判断思维。活动二中任务(1)考查推理思維;任务(2)考查比较鉴别思维;任务(3)考查论证思维。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处于从低阶学习到高阶学习模式的晋升中,前者的学习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这一个个连续的“阶”将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贯通起来。

五、价值向度:学科应试转向素养内化模式

在传统复习课中,知识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应试、检测,这让学生长期处于解题模式中。海德格尔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价值负载的,任何知识的掌握都是一种意义建构与体验的过程。”知识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本身,而在于将其转化为素养,知识是学科素养生长的基石和平台。素养是内在、概括、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质。正如朱小蔓所说:“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已被遗忘,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这意味着素养的形成更需要挖掘隐藏在浅表符号背后的知识价值。据此,复习课中学力素养的培育,应阐释知识对个体的育德价值,让知识与经验、情感、信念深度融合,让知识产生迁移与行动的力量,创生出个体的自我理解,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促进个体生命的生长。

例如,在前面环节一中探讨的疑问四:人大代表不是我选出来的,能代表民意吗?师问:民意与我的意愿是一致的吗?生:民意主要指人民的意志,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我的意愿主要是个人意愿,有时是合理的,有时是不合理的。师问:这一观点的逻辑是什么?生:因为“我”没投票,所以就不能代表“我”的意愿,“我”就不满意。持这一观点的人,可能是对选举方式不满意,选举方式是由国情、宪法所决定的,不可能实现人人直接参与一切层面的选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转化为:为什么人大代表能代表民意?

呈现:(1)人大代表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举出来的,选举方式是宪法规定的,符合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反过来说,如果人大代表不代表民意就违背了宪法。(2)党是领导一切的,党也领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都体现了民意。

师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释问题的?师小结:用理论论证。

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厘清问题论证的逻辑与证据,综合运用知识,提升学力,帮助学生认同人大代表群体的代表性、先进性,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性、优越性,增强制度自信,埋下“国家认同素养”这颗种子,最终内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

作者:黄伟

第3篇:道德与法治“备课专题”征稿

为配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2017年秋季使用,我刊拟于8月推出道德与法治“备课专题”,以帮助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好地理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精神,更好地认识、理解和使用教材。為此,我们将邀请教材主要编创人员为大家解读教材;约请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不同年段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立足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时代主题,思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变革。

参考选题:

1.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2.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索。如何立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与成长规律,实现“法治”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更好地落实法治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又该如何回应核心素养时代的发展诉求?欢迎一线德育工作者与我们分享您的思考。

3.道德与法治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含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等内容。

稿件要求:

1.文章选题针对性强,主题突出。

2.文章宜立足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3.文字风格易为一线教师接受,字数以4500—6000之间为宜(教学设计除外)。

4.论文格式的文章请按照国家学术规范撰写,包含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等内容。

5.截稿时间:2017年7月20日。

投稿邮箱:cixindinghui@126.com,请在邮件主题注明“备课”字样。联系电话:020-85211209,联系人:毛老师。

《中小学德育》编辑部

2017年6月12日

第4篇:道德与法治资料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 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 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 德育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侧重点是什么?

A、 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1)与熟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真诚、友爱、理解、信任、体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睦邻、合作、守信等;

(2)人与陌生人:礼让、友善、同情心、关爱、守信、善群、公正、宽恕、尊重、帮助他人等;

(3)人与社群:讲卫生、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珍视社会进步、乐于社会参与等;

(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

•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 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 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 《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4. 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1. 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暗线: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关系、内容范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体现品德发展的逻辑……

2. 编排结构: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七、《道德与法治》教材体例说明

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栏目设计:

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

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是什么?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块内容。

微课资料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这位美女教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针对任何学科的微课制作与使用的专业培训。

她的讲座跟前面的王清平教授的讲座的结构方式一样,都是先抛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进行阐述,这样让人感觉非常有条理。

三个小时的讲座,让我们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任何新鲜事物的产生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首先我们处于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我们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融合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的教育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技术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让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微信、微博、微店……教育必须紧抱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腿,微课也就应运而生了。

什么是微课呢?定义者众多。这里选用广东省佛山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微课创始人胡铁生的定义: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运用于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形成的全部教与学资源。时长一般在5至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微课的特点是

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二、如何使用微课?

微课使用基于以下三种理论:

1、(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2、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普通的听讲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5%,而观看现场演示却能够识记30%以上。

2、个性化学习理论:这种一对一个性化的辅导外加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模式,其学习效果当然是好的。

其实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使用。如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讨论探究、课后的试卷讲评,教师均可制作微课,发至指定处,让大家观看学习。

微课的类型有:精讲型、实验探究型、操作示范性、虚拟面批型、游戏学习型等。

三、如何开发微课?

1、 设计流程:知识萃取——教学设计——媒体设计

2、 开发流程:选题——设计——确定开发路线——开发——检测

3、 微课的录制:准备步骤 1. 选择要讲的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2 .制作《学习任务单》 3 .做PPT 4 .依据PPT内容设计讲稿(类似小讲课) 5 .准备好麦克风、摄像头 6 .录制与修改 7 .上传网络

4、 录制设备:

1、电脑

2、摄像头、摄像机等设备用于采集电脑外部的视频;用录屏软件直接录制电脑屏幕形成视频

3、话筒(音频源)

5、 录制方式:PPT录制 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用手写板、数位板、电子白板、录课笔录制 还有DV录制 手机录制

6、 制作微课技巧:写解说词对着读 善用暂停,分步录制 操作录像与解说录音分开录制。

7、 微课录制中的细节:控制好时间、多样化的提问策略、结束语简短有力、PPT简介大方、画面简洁干净、要有完整的信息、关键信息字幕呈现、录制环境安静、生成视频文件格式正确。

四、什么是好的微课?

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评价标准:叙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

B、江西省中小学微课教师比赛评价指标: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

C、公众标准:1.微课程功能理解透彻;2.时间不超过10分钟;3.知识点够细;4.受众定位明确;5.情景定位明确;6.知识准确无误;7.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8.语言通俗易懂;9.PPT有视觉美感;10.视频画质清晰;11.版式设计好;12.音乐配合好,节奏感强。

第5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半期复习资料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半期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中学时代

1、

中学生活是我们的新起点(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

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中学时代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1)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3、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1)新的机会和可能,新的目标和挑战。

(2)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a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b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c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d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3)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4、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1)理想的“我”是怎样的?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2)在初中时代你打算怎样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5、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有梦想,就有希望。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6、少年梦想的特点?

(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2)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3)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7、对待梦想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少年的梦想,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8、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

②要去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④努力,需要坚持。将梦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9、努力的重要性、要求和方法

重要性:①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要求: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努力,需要坚持。将梦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思并进,珍视团队合作。

10、打开学习之窗(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范围)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态度)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1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如果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12、如何体味学习中的苦与乐?

(1)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3)学习中也有辛苦。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4)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13、如何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目标,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14、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有什么关系?

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15、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16、我们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

①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③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17、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自我观察和分析;与他人比较。

18、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及理由、方法?

正确对待: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理由: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方法: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19、我们为什么要接纳自己?(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0、我们怎样接纳自己?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21、我们怎样欣赏自己?

①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22、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④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23、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24、改正缺点的方法有哪些?

①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从小的缺点、对你来说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

②只要做到了,哪怕只是做到一部分,都给自己肯定或奖励。

③请一个信任的人来协助你。

④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

⑤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验。

25、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觉察自己交往范围和交往深度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要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6、梳理自己朋友关系的意义?

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的察觉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7、友谊的力量(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意义?)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8、要结交怎样的朋友?

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29、友谊的特质(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30、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吗?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31、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能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2、朋友相处需要原则吗?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33、如何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34、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夸赞、寻找共同之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35、如何呵护友谊?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36、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保持冷静。

②坦诚交流,不回避。

③及时处理。

④勇担责任。

⑤换位思考。

37、网上交友(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积极影响)

(2)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消极影响)

38、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

(1)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予以回绝;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4)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

第6篇: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_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

制定合理的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基本围绕着法律法规、政治制度等方面展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_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上<一>

一、确立复习目标:

没有目标的计划不是合格的计划,计划制定首先就要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然后为之努力就可以了。

首先,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要着重复习。

第二,要将知识点进行汇总、总结,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

第三,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考场发挥。

二、明确复习内容:

1、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过一遍课本

2、对于不懂、不会的知识点,或者是常用的知识点,要熟练掌握

3、老师讲过的典型题一定要重点记忆,通常典型题代表着一类题,如果弄懂了典型题,那么就等于学会了一类题。

4、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争取达到知识系统化、理论生活化

5、对于背诵的内容,要做到一日一清。

6、要将错题本、学期作业、课堂笔记、辅导资料结合起来,营造更加立体的学习环境。

三、复习的措施与方法:

1、留有尽量多的,充足的复习时间(通常会提前一个月进行系统幅)

2、复习课更为关键,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精力和较高的专注度。

3、听练结合,及时巩固,抓好针对训练

4、做典型题,力争做到牵一发动全身

5、关注时事政治,近些年,“道德与法治”更趋向于同学们身边的事,因此时事政治评论类节目、文章同学们也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看。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下<二>

一、期末复习分析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围绕着社会生活、规则、责任,以及国家利益展开,因此,虽然本学期只有看似只有10个课时,其实,需要掌握的知识还是比较多,所以,利用期末复习首先要瞄准基础知识,在掌握基础后,再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二、复习内容

1、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共计2课时。

2、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共计3课时。

3、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共计2课时。

4、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计3课时。

5、时政要闻。

三、复习方法

由于复习时间短,因此在复习阶段,采取的是二轮复习方法。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阶段。按照每一单元为单位,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初步的整体知识框架。找出每一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记忆。复习时,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提问,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复习:综合提升阶段。综合提升阶段,就是要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规律,然后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此外,还要查漏补缺,就是要好好利用错题本、作业,归纳错题集时,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可有针对性地补缺,这样就能减少错误咯。从中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

第18周,第一、二单元

第19周,第三、四单元

第20周,综合练习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能够让自己《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更加的牢固,为今后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打下坚实基础。

六、期末复习计划误区

1、 误区一:临时抱佛脚

如果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只是临时抱佛脚,会让所学知识变得杂乱无章,《道德与法治》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如果不能有条理的复习,记忆效果会非常差,所以,即使是“临阵磨枪”也要有计划的“磨”。

2. 误区二:搞题海战术

动笔做题固然是好事,但是在期末复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我们要注重做题质量,而不是数量, 所以,在做《道德与法治》复习题时,一定要一道题一道题做精、做细,认真总结规律和方法!

3. 误区三:自我感觉良好

初中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这是很多学生容易进入的误区,一次成绩不错就认为自己很好;懂一点点知识就认为自己全都会了,这在复习过程中是“大忌”。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这样知识会掌握的更牢、更多。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复习计划,请点击下方相关文章的链接,即可访问:

第7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第一课 中学时代

1、怎样认识中学时代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①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有哪些?

①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3、青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梦想的重要性)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③有梦想,就有希望。

④人类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中国梦的含义、基本内涵、实现条件: 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条件: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5、怎样实现梦想?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努力需要方法。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学习?

①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②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⑤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

2、学习的重要性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能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③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3、怎样才能学会学习?

①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③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 发现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①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②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③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3、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4、怎样接纳和欣赏自己?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③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5、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1、青少年交朋友有什么意义?(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友谊的特质有哪些?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3、我们需要澄清哪些对友谊的认识?

①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②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③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1、怎样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如何呵护友谊?(如何让友谊之树常青?)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3、怎样做到慎重结交网友?(如何理性结交网友?)

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虚拟世界的交往,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②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③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第六课 师生之间

1. 教师的重要作用

①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 时代对教师提出哪些更高的要求?

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 为什么会有风格不同的老师?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4. 如何正确面对不同风格老师?

①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②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③具体方法: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主动交往。

5.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为什么要与老师相互交流?)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6. 我们怎样与老师交流?

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②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7. 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8. 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9.师生交往中,怎样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第七课

亲情之爱

1. 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家的重要性)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 家的特点: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5.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①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③倾听他们的心声,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④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6.什么是亲情之爱?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7. 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之间会产生“爱的碰撞”?

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碰撞的增多了。

③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8. 如何化解亲子冲突?(怎样和父母沟通?)

①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②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③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④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9. 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

②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③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10. 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11.怎样创建和谐家庭?(怎样让家更美好?)

①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

第八课

探问生命

1.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生命?(生命的特性有哪些?)24 ①生命来之不易。②生命是独特的。③生命是不可逆的。④生命是短暂的。⑤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2. 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①个人的生命虽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生命的接续,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3.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②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4. 怎样做到敬畏生命?25 ①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②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走向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 珍视生命

1.如何守护生命?26 ①守护生命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③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④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2. 怎样正确认识养护精神?

①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②精神发育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要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3. 什么是挫折?

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那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4. 怎样正确认识挫折?

①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②面对挫折,产生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 ③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5. 面对挫折,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如何应对和战胜挫折?)27

①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②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③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④面对挫折,要学会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如欣赏、培养幽默感;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关心、帮助他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28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1.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29 ①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②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3. 怎样才能让生命充盈起来?30 ①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②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就会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③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时,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4. 如何实现拒绝冷漠,关爱生命?31 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生命拒绝冷漠。

②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其他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③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5.历史上的伟人为什么伟大?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6.平凡、普通的生命有没有意义呢?

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7.怎样理解生命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生命虽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第8篇:道德与法治一年级复习计划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复习计划

姜庄小学

张晓庆

2017年12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复习计划制定如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帮助新生形成对入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缓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学不适应”现象。逐步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为入小学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愉快、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单元 学校的一天: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本单元以“上学的一天”为主线,按照上学路上→学校生活→放学的线索展开,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家”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对“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恋。要培养儿童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存能力,从儿童的情感入手、从儿童对“家”的热爱入手是十发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单元 银色的冬天: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儿童了解冬天里的自然现象。知道当冬天到来时,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动植物的活动、人类生活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儿童通过亲身做、实际的体验产生对冬天的热爱,让儿童了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同时引导学生探索了解“冰是怎么来的?”的科学道理,并尝试做一个小实验和一个美丽的冰饰,以激发儿童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冬天。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联欢活动,鼓励儿童通过各种途径作好新年联欢活动的准备,并积极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主动参加活动,实际地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除此外还可以组织堆雪人、做冰饰、滑雪等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感受冬天的乐趣。

二 、复习时间12月18日――1月23日 三 、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同学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同学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身的事情自身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家长,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同学懂得自身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家长的表示,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协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只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生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平安,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布置和选择,丰富同学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维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协助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早适应学校生活。

2、善于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经验,结合同学实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起探究,引导同学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家长代替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身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当的角色,更不知道自身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当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同学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同学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所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身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同学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同学的认识。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同学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规范将同学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示,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和过程中的探索,考虑,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生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五、复习进度表

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 2课时 第二单元 校园生活真快乐 2课时 第三单元 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2课时 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有温暖 2课时 总复习 2课时

第9篇: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题

姓 名:

一、我会填。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 )。

2.现代社会是一个( ),不仅小孩子要学习,大人也要学习。 3.子曰“学而时习之,(“ ”)。

4.学习的途径有很多:( )是学习,( )是学习,( )是学习。 5.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 )。

6.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 )。

7.遇到不会做的事,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就可以学会。 8.( )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 9.多提问题是( )的表现。

10.学习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对同一个问题要从( )思考。 11.学校是我们( 、 、 )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天地。

12.学校有很多部门,负责教学工作的是( ),负责德育工作的( ),负责少先队工作的是( ),负责后勤工作的是( )。

13.当老师的批评不够恰当,或者对我们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可以向老师( ),也可以向老师( )。提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尊重老师。 14.老师每天要( 、 、 、 ),还要和我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老师很辛苦。

15.校园里除了老师,还有门卫、园丁、厨师等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默默工作,我们的校园才更加安全、舒适、美好。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每一位( ),珍惜他们的( )。

16.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 、 、 )、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7.我们的生命是( )给的,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18.从生命的形成到生命的孕育、养育都充满了( )。 19.我们的生命和成长都倾注了家人无尽的( )。 20.珍爱生命是我们的( ),也是我们的( )。

21.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 )。我们的身体,不可( );我们的身体,不能( )。 22.避免交通事故最好的办法是(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有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

( ),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

24.打火警电话“119”时,报告时要讲清楚火灾的( 、 )、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报警人姓名等。

25.很多火灾是由有些人的( )或( )引起的。

26.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当成( ),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

( )的意识。 27.“慈母手中线,(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它是表达母亲对( )的爱。其实,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到。

28.父母有些行为虽然让我们不理解,但也可能包含着( )。

13.父母最爱我们,同时,我们也会( 、 )父母。在我们心里,父母也是我们

( )。 2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 )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 )而恐惧。 30.我们爱自己的父母,但爱需要( ),需要( )。

1 31.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 );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 );爸爸的姐姐,我称呼她

( );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 );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 );妈妈的妹妹,我称呼她( )。姑姑的儿子,我称呼她( )。

32.我知道:爸爸和妈妈是( )关系;妈妈和奶奶是( )关系;妈妈和外婆是( )关系。伯伯、婶婶的女儿和我是( )关系。 33.“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的晚餐。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 ),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34.我国的春节是( ),元宵节是( ),端午节是( ),中秋节是( )。 35.“一家十一口,一家二十口,两家合一起,万事都不愁。”我们能够猜出是个(“ ”)字。

二、我会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学习无关的名言是(

)。

a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为什么要学习,说法不对的是(

)。

a不学习就不能掌握知识 。

b 不学习就没有生活的本领 。 c不学习就不能为社会作贡献。 d 不学习就不能当官。 3.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a做学习的主人,就是要做到做作业不拖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没听懂的时候大胆提问。 b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每一分钟,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充分地休息, 不要让时间悄悄地溜走。

c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要独立思考,不能问别人。

d好习惯像小鸟的翅膀,使我们越飞越高;坏习惯像前进路上的绊脚石,阻碍我们的进步。 4.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a大人学习主要是闲着没事。

b因为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因此,大人也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

c为了掌握新技术,练好新本领,大人也要不断学习。

d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大人也要加强学习。 5.下列行为不对的是( )。

a王华上完体育课赶紧穿上外套,这样就不会着凉。 b张强喜欢在马路上拍皮球。

c赵丹喜欢跳绳、踢毽子,经常运动有利身体健康。 d王敏吃饭从不挑食,能够保证长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 6.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马路上玩耍。 b翻越马路栅栏。 c乘坐载货汽车。 d过马路走天桥。

7.家庭中如果燃气泄漏,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到燃气味时,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开窗通风。

b闻到燃气味时,立即用手机打电话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检修。 c用打火机照明或者打开电灯,检查漏气位置。 d闻到燃气味时,人不能离开。

8.被困在电梯中应采取的正确行为是(

)。

a将门扒开脱险。

b 从电梯顶部爬出脱险。

c按响应急警铃或打电话求救,等待救援人员。 d在电梯里面蹦蹦跳跳,向外发出信号。

2 9.下列属于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是( )。

a穿越隔离带。

b在机动车道上玩滑板。

c上车后系好安全带。

d 红灯亮了就通过马路。 10.家用电器正在使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湿手插拔电源插头。

b用湿手更换灯泡。

c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不随意搬动。

d电器在使用时可以拆开。

(二)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当我们有了问题,可以( )

a向别人请教

b查阅相关资料

c实地调查

d让别人解决 2.下列习惯不好的有( )

a做作业时经常被电视节目吸引。

b不按时睡觉。 c做事不专心、拖拖拉拉。

d 长时间打游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在书本里学到知识。 b我们可以在玩耍中获取知识。 c我们可以在交谈中增长知识。 d我们可以在网络中学习知识。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经常带着问题去学习。

b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

c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

d经常就常见的事情向父母提问。 5.下列行为不对的是( )。

a私自游泳,没有家长或者老师带领。 b到陌生的水域游泳。 c擅自下水营救他人。

d游泳时,穿上游泳衣。 6.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a冬季取暖、易燃物应与火源保持安全距离。

b在房间内、阳台上、楼道中不能燃烧东西,更不能燃放烟花爆竹。

c不能在木质的家具上点燃蜡烛。

d在郊外,不要随意乱烧草垛、秸秆和落叶等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独自一人在家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b有个人免费请红红喝饮料,她高兴地喝了。

c夹着公文包的伯伯向冬冬问路,冬冬很有礼貌地给他指路。

d贝贝在小区里玩,一位拿着平板电脑的阿姨说游戏可以让他玩个够。他拿来就玩。 8.下列是爱父母的表现有(

)。

a爸爸累了,给爸爸捶捶背。

b妈妈生病了守护在身边端茶倒水。

c妈妈烦心时给她讲故事,让她开心。 d爸爸赌博不要管。

三、我会辨,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或“×”。

1、我们没有上学之前就会走路、说话,这些本领都是天生就有的。( )

2、学习是孩子们的事,大人不需要学习。

(

)

3、读书是学习,玩耍不是学习。 (

) 4.做事也能长本领,我们许多本领都是在做中学来的。

(

) 5.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学习是烦恼的事。 (

) 6.每个人都有或那样的学习潜力。

(

) 7.学习包括多方面,不光指文化知识,还包括唱歌、跳舞、画画等技能。(

) 8.人的学习潜力有很多方面,语言、计算、运动、音乐等都是可能存在

的潜力。

(

) 9.要想学得好,就要做到少休息,不玩耍。

( ) 10.要想学得好,还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

)

3 11.开展实地调查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

) 12.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

) 13.王东喜欢多问,他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

( ) 14.李敏喜欢独立思考,这是好的学习习惯。

(

) 15.遇到问题一起讨论,也是好的学习方法。

(

) 16.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 (

) 17.有的同学说,在家利用电脑就可以学习,不去学校也行。

(

) 18.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上学的权利。

(

) 19.学校是我家,环境靠大家。

(

) 20.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其他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 ( ) 21.妈妈孕育我们不容易,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更是付出了无数心血。(

) 22.酒后驾车是违法行为。 (

) 23.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最好不要坐车。

( ) 24.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最好不要乘坐超载的客车。

( )

25.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最好不要乘坐报废的旧车。

( ) 26.为了防止溺水,千万不能学习游泳。

( )

27.学习游泳应该有家长带领去规范的场所,要有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保护,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小技巧。

( ) 28.同学失水了,即使自己不会游泳,也要跳下水去救人。

( ) 29.生活中的陌生人都是坏人。

( ) 30.独自一人在家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

) 31.公交车上,邻座的叔叔说自己是推销员,想免费请红红喝饮料。哄哄就喝了。(

) 32.夹着公文包的伯伯向冬冬问路,冬冬很有礼貌地给他指路。 ( )

33.贝贝在小区里玩,一位拿着平板电脑的阿姨说游戏可以让他玩个够。贝贝虽然心里痒痒的,但是扭头走开了。

(

)

34.校门口,一位陌生的叔叔夸赞文文长得漂亮,走上前想要亲亲她,文文有礼貌地拒绝了。

(

) 35.我们只要有关爱父母的心就足够了,每天多说一点好话。 (

) 36.我们既要有关爱父母的心,也要有关爱父母的行动。

(

) 37.爱父母就是要对父母百依百顺。

(

) 38.父母的批评也是一种爱。

( ) 39.父母有不良的嗜好,我们当孩子的千万不要管。

(

)

40.我知道: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关系;妈妈和奶奶是婆媳关系;妈妈和外婆是母女关系。( )

四、完成下面的小调查。

1、调查大人学习的情况。

(1)谁在学: (2)学什么: (3)为什么学: (4)我的发现:

2、利用课余时间,了解自己的学校。

(1)我想了解的是: (2)我使用的方法是:

3、围绕“我小时候是怎样的”开展一次访谈。(8分)

访谈对象:爸爸或者妈妈 访谈问题:

(1)我小时候爱哭吗?我哭的时候是怎样哄我的?

(2)我小时候爱生病吗?我生的时候是怎样照顾我的?

(3)我小时候调皮吗?哪些事让爸爸妈妈担心害怕? (4)这次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请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1、学习上遇到“拦路虎”,采用哪些办法解决?

2、既然人人都能学得好,为什么有时候学的不很理想呢?

六、请围绕下面的话题进行交流。

1、交流自己在在各种学习中体会到的快乐。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说说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3、在爱护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方面,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4、怎样做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5、怎样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6、遇到下列情况如何应对? (1)楼房发生火灾:

(2)炒菜时油锅起火了:

(3)家里电器插座冒火花:

7、举例说一说,你爱父母的行动。

七、请围绕下面的主题开展活动。

1、做一个书签,写上读书名言。

2、画一张平面示意图,介绍自己的学校,要标明图例。

5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题(答案)

一、我会填。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2.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不仅小孩子要学习,大人也要学习。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学习的途径有很多:(读书)是学习,(做事)是学习,(玩耍 )是学习。 5.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6.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

7.遇到不会做的事,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坚持到底)就可以学会。 8.(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 9.多提问题是(爱思考)的表现。

10.学习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对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角度)思考。 11.学校是我们(学习、活动、玩耍)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天地。

12.学校有很多部门,负责教学工作的是(教导处),负责德育工作的(政教处),负责少先队工作的是(大队部),负责后勤工作的是(总务处)。

13.当老师的批评不够恰当,或者对我们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可以向老师(说明情况),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提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尊重老师。

14.老师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和我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老师很辛苦。 15.校园里除了老师,还有门卫、园丁、厨师等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默默工作,我们的校园才更加安全、舒适、美好。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珍惜他们的(劳动)。

16.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7.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18.从生命的形成到生命的孕育、养育都充满了(父母的爱)。 19.我们的生命和成长都倾注了家人无尽的(关爱和呵护)。 20.珍爱生命是我们的(本能),也是我们的(责任)。

21.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我们的身体,不可(再生);我们的身体,不能(重来)。 22.避免交通事故最好的办法是(遵守交通规则)。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有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4.打火警电话“119”时,报告时要讲清楚火灾的(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报警人姓名等。

25.很多火灾是由有些人的(疏忽大意)或(侥幸心理)引起的。

26.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当成(坏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它是表达母亲对(子女)的爱。其实,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到。

28.父母有些行为虽然让我们不理解,但也可能包含着(对我们的爱)。

13.父母最爱我们,同时,我们也会(心疼、担心和想念)父母。在我们心里,父母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2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30.我们爱自己的父母,但爱需要(表达),需要(行动)。

31.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外婆);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舅舅);爸爸的姐姐,我称呼她(姑妈);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伯伯);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叔叔);妈妈的妹妹,我称呼她(姨妈)。姑姑

6 的儿子,我称呼她(表哥)。 32.我知道: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关系;妈妈和奶奶是(婆媳)关系;妈妈和外婆是(母女)关系。伯伯、婶婶的女儿和我是(堂姐妹)关系。 33.“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的晚餐。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34.我国的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35.“一家十一口,一家二十口,两家合一起,万事都不愁。”我们能够猜出是个(“喜”)字。

四、我会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学习无关的名言是(

d )。

a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为什么要学习,说法不对的是(

d )。

a不学习就不能掌握知识 。

b 不学习就没有生活的本领 。 c不学习就不能为社会作贡献。 d 不学习就不能当官。 3.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c)

a做学习的主人,就是要做到做作业不拖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没听懂的时候大胆提问。

b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每一分钟,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充分地休息,不要让时间悄悄地溜走。

c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要独立思考,不能问别人。

d好习惯像小鸟的翅膀,使我们越飞越高;坏习惯像前进路上的绊脚石,阻碍我们的进步。 4.下列说法不对的是(a)。

a大人学习主要是闲着没事。

b因为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因此,大人也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

c为了掌握新技术,练好新本领,大人也要不断学习。

d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大人也要加强学习。

5.下列行为不对的是(b)。

a王华上完体育课赶紧穿上外套,这样就不会着凉。 b张强喜欢在马路上拍皮球。

c赵丹喜欢跳绳、踢毽子,经常运动有利身体健康。

d王敏吃饭从不挑食,能够保证长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 6.下列行为正确的是(d)。

a在马路上玩耍。 b翻越马路栅栏。c乘坐载货汽车。d过马路走天桥。 7.家庭中如果燃气泄漏,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a闻到燃气味时,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开窗通风。

b闻到燃气味时,立即用手机打电话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检修。 c用打火机照明或者打开电灯,检查漏气位置。 d闻到燃气味时,人不能离开。

8.被困在电梯中应采取的正确行为是( c

)

a将门扒开脱险。

b 从电梯顶部爬出脱险。 c按响应急警铃或打电话求救,等待救援人员。 d在电梯里面蹦蹦跳跳,向外发出信号。 9.下列属于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是(c)。

a穿越隔离带。

b在机动车道上玩滑板。

c上车后系好安全带。

d 红灯亮了就通过马路。 10.家用电器正在使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湿手插拔电源插头。

b用湿手更换灯泡。

7 c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不随意搬动。

d电器在使用时可以拆开。

(二)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当我们有了问题,可以(abc )

a向别人请教

b查阅相关资料

c实地调查

d让别人解决 2.下列习惯不好的有( abcd)

a做作业时经常被电视节目吸引。

b不按时睡觉。

c做事不专心、拖拖拉拉。

d 长时间打游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我们可以在书本里学到知识。 b我们可以在玩耍中获取知识。 c我们可以在交谈中增长知识。 d我们可以在网络中学习知识。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bcd)

a经常带着问题去学习。

b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

c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

d经常就常见的事情向父母提问。 5.下列行为不对的是( abc)。

a私自游泳,没有家长或者老师带领。b到陌生的水域游泳。

c擅自下水营救他人。

d游泳时,穿上游泳衣。 6.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bcd)。

a冬季取暖、易燃物应与火源保持安全距离。

b在房间内、阳台上、楼道中不能燃烧东西,更不能燃放烟花爆竹。

c不能在木质的家具上点燃蜡烛。

d在郊外,不要随意乱烧草垛、秸秆和落叶等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c )。

a独自一人在家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b有个人免费请红红喝饮料,她高兴地喝了。

c夹着公文包的伯伯向冬冬问路,冬冬很有礼貌地给他指路。

d贝贝在小区里玩,一位拿着平板电脑的阿姨说游戏可以让他玩个够。他拿来就玩。 8.下列是爱父母的表现有( abc )。

a爸爸累了,给爸爸捶捶背。

b妈妈生病了守护在身边端茶倒水。

c妈妈烦心时给她讲故事,让她开心。d爸爸赌博不要管。

五、我会辨,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或“×”。

1、我们没有上学之前就会走路、说话,这些本领都是天生就有的。( × )

2、学习是孩子们的事,大人不需要学习。 (

×

)

3、读书是学习,玩耍不是学习。(

×

)

4.做事也能长本领,我们许多本领都是在做中学来的。

(

√ ) 5.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学习是烦恼的事。 (

×

) 6.每个人都有或那样的学习潜力。

(

√) 7.学习包括多方面,不光指文化知识,还包括唱歌、跳舞、画画等技能。( √)

8.人的学习潜力有很多方面,语言、计算、运动、音乐等都是可能存在的潜力。

(

)

9.要想学得好,就要做到少休息,不玩耍。

( × ) 10.要想学得好,还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

√ )

11.开展实地调查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

) 12.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

√ ) 13.王东喜欢多问,他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

( × )

8 14.李敏喜欢独立思考,这是好的学习习惯。

( √

) 15.遇到问题一起讨论,也是好的学习方法。

( √

) 16.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

)

17.有的同学说,在家利用电脑就可以学习,不去学校也行。

(

×

) 18.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上学的权利。

( √

) 19.学校是我家,环境靠大家。

(

√ )

20.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其他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 ( × )

21.妈妈孕育我们不容易,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更是付出了无数心血。( √ ) 22.酒后驾车是违法行为。( √ )

23.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最好不要坐车。

)

24.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最好不要乘坐超载的客车。

(√)

25.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最好不要乘坐报废的旧车。

(√) 26.为了防止溺水,千万不能学习游泳。

(×)

27.学习游泳应该有家长带领去规范的场所,要有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保护,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小技巧。

(√)

28.同学失水了,即使自己不会游泳,也要跳下水去救人。

(×) 29.生活中的陌生人都是坏人。

( × )

30.独自一人在家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 √ )

31.公交车上,邻座的叔叔说自己是推销员,想免费请红红喝饮料。哄哄就喝了。( × ) 32.夹着公文包的伯伯向冬冬问路,冬冬很有礼貌地给他指路。(√ )

33.贝贝在小区里玩,一位拿着平板电脑的阿姨说游戏可以让他玩个够。贝贝虽然心里痒痒的,但是扭头走开了。 ( √)

34.校门口,一位陌生的叔叔夸赞文文长得漂亮,走上前想要亲亲她,文文有礼貌地拒绝了。

( √ )

35.我们只要有关爱父母的心就足够了,每天多说一点好话。( ×

) 36.我们既要有关爱父母的心,也要有关爱父母的行动。

(

) 37.爱父母就是要对父母百依百顺。

(

× ) 38.父母的批评也是一种爱。

(√)

39.父母有不良的嗜好,我们当孩子的千万不要管。

( × )

40.我知道: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关系;妈妈和奶奶是婆媳关系;妈妈和外婆是母女关系。(×)

四、完成下面的小调查。

1、调查大人学习的情况。

谁在学: 学什么: 为什么学: 我的发现:

(开放题,引导学生学会调查。例如:奶奶学习发微信,主要是为了掌握快捷通讯技术,与亲人、朋友发微信。)

2、利用课余时间,了解自己的学校。

我想了解的是: 我使用的方法是:

(开放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调查。例如: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了解学校的办学荣誉等。采访校长,看学校的荣誉墙等。)

3、围绕“我小时候是怎样的”开展一次访谈。(8分)

9 访谈对象:爸爸或者妈妈 访谈问题:

(1)我小时候爱哭吗?我哭的时候是怎样哄我的?

(2)我小时候爱生病吗?我生的时候是怎样照顾我的?

(3)我小时候调皮吗?哪些事让爸爸妈妈担心害怕? (4)这次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放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知道,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付出了无数心血)

五、请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1、学习上遇到“拦路虎”,采用哪些办法解决?

(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讨论。例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者请教别人;遇到不会做的事,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坚持到底就会学会。)

2、既然人人都能学得好,为什么有时候学的不很理想呢?

(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讨论。例如: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能缺少毅力;也可能是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六、请围绕下面的话题进行交流。

1、交流自己在在各种学习中体会到的快乐。

(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例如:学习书法,字越写越漂亮,心里感到很快乐。再如,学习养花,看到花开,闻到花香,神清气爽)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说说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例如:喜欢动脑筋,喜欢提问题,喜欢实地调查,善于观察发现等)

3、在爱护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方面,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开放题,答案具有多样性。例如,做得好的,不挑食,少吃零食,经常锻炼身体,不玩危险游戏等;做得不好的,喜欢冲打,不按时吃饭,爱翻越栏杆等)

4、怎样做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开放题,答案多样。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过天桥;不在马路上玩耍;不翻越马路栏杆)

5、怎样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开放题,答案多样。做到不私自游泳;不到陌生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救人)

6、遇到下列情况如何应对? (1)楼房发生火灾,

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要退回室内,尽可能密闭户门,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或打电话求救。

(2)炒菜时油锅起火了要关掉阀门,用锅盖盖上灭火。 (3)家里电器插座冒火花要关闸刀,由专业人员修理。

7、举例说一说,你爱父母的行动。

(开放题,答案多样。例如,爸爸累了,给爸爸捶捶背。

妈妈生病了守护在身边端茶倒水。妈妈烦心时给她讲故事,让她开

10

七、请围绕下面的主题开展活动。

1、做一个书签,写上读书名言。 ((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读书名言举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画一张平面示意图,介绍自己的学校,要标明图例。 (开放题,答案略)

上一篇:安化县企业立项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