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以政府采购实训课程为例

2022-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现状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阶段性总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考核内容、方式方法、考核过程等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既反映着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设计的合理性,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及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往往采用闭卷考试,百分制,对学生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实习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相当有限。现有的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方式难以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表现及成果,主要根据实习实训报告进行打分的做法也难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准确地反映,终究不能反映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迫使能力与知识的脱节,违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主旨。

二、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紧迫性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增强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大实习实训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重。作为实践类课程,实习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技能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职业资格技能实训等形式。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其实习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也不断建立和完善。但这并不代表其所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就能百分百适应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市场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仍然与社会需求、企业、岗位需求存在很大程度的脱节,反观国内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目的性不强、只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实践教学更是比比皆是。实习实训课程实操性和综合性非常强,对学生全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依据社会、行业、企业及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尤其是考核体系的根本性变革,加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保证实践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

(一)实训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方向

财政学类实习实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核心必须紧密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及实施特征,考虑到实习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教学综合性、落实困难性、实践过程的难把握性等特征,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固然不适用[1]。在对财政学类实习实训课程考核的过程中必须综合“量化+模糊”、“过程+结果”等标准,实现考核标准多元化和考核人员多元化的结合。并根据具体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特点及具体要求,凸显课程考核方式设置的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尽可能减少纯记忆性内容所占份额,增加技能性、实操性内容所占的比重,通过实习实训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等不同考核指标的量化,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就具体的考核过程而言,将量化标准与模糊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的控制与考核,评价出学生实习实训成果的优劣,共同构建任课教师、学委、企业人员、学生自身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指标考评体系,不断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考核体系的设计

根据财政学专业特点,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政府采购实训课程的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准确选择政府采购模式和政府采购方式的能力;按照采购流程实施采购及各环节风险防范能力;熟练掌握不同采购方式的适用范围;专业外语能力(待我国完全加入WTO的GPA协议,国内政府采购市场将对WTO成员国完全开放);工程项目采购特殊情况的应变及高效处理能力等。以政府采购实训课为例的实训课程考核体系设计详见表1,考核体系共包括闭卷笔试考核、实际操作、实训报告、实训答辩、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等六个模块,各模块在考核内容、考核过程、成绩类型、评价主体、考核结果占比及考核目的等方面略有不同。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说明

(1)“量化+模糊”的考评方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重要环节就是突出实践教学模块,该模块也是对其他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深化、补充、检验,是本科毕业生离开学校,顺利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提升职业技能的必经阶段。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对本科生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实训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但实习结束后能独立胜任岗位工作理应是基本要求。所以,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量化评价考核指标的设立对于构建完善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体系尤为重要,评价考核指标必须能够科学合理度量学生实际操作水平能力,拉开档次和差距,从而不断激励本科毕业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自信投入到工作岗位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去。所以,在实训课程考核方式中仅仅采用量化性的考核指标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模糊性评价,通过模糊性评价,发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领悟能力、思辨能力、困难应对能力、诚实信用等。所以,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采用“量化+模糊”的考核评价方式。

(2)“过程+结果”的考评方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可以采用实训报告、VBSE课程综合实训、岗位实习、专业课程技能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职业资格技能实训等模式,其中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要求学生在校外实习单位所提供的具体工作岗位实习,学生的实践过程脱离了任课教师的掌握,仅凭学生实习结束后所提交的岗位实习报告和其他实习成果进行其实践环节表现情况的评价是不够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充分掌握学生每天的实习表现、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实习质量等,加强过程控制,进而对其实习过程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考核。

(3)“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当前,行业发展态势对财政学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设立该专业的本科院校必须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为主基调,创建以行业发展所要求的职业岗位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学历文凭和职业技能并重的质量目标导向的实践课程培养模式体系。基于这种实践教学和质量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然要求建立和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从而真实反映被考核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以便对学生做出职业前景规划指导。

“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包括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两个维度,“多元化”的考核内容要求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应用文件的撰写、学习态度、对新知识的领悟、诚信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真实的考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则要求在传统的笔试以外,增加实操、实习报告(调研报告)撰写、实习答辩、诚信、遵守纪律等方面及过程的考核。

(4)“多元化”的考核人员。传统的考核模式下,任课教师往往是学生实习实训课程考核的核心与主导,由其单独给出学生实训课程成绩,这种单方面、单环节的考核方式与考核人员设置一方面导致任课教师因无法全面系统掌握学生真实的实习实训表现而在评定成绩时导致成绩的失真与背离,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对财政学类实习实训课程失去兴趣。为此,必须积极推进财政学类实习实训课程考核人员的“多元化”,例如学院牵头组建由任课教师、企业导师、班主任(或辅导员)等共同构成的实训课程综合考评组,各部分成绩占比可以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实际确定,比如可以设置为30:40:40。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表现情况的考核并给出成绩;企业导师则负责对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给出客观评价;班主任(或辅导员)则主要对学生诚实守信等思想道德学习态度方面给出评价。

当前各大高校在考核方面并不重视对学生诚实守信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诚实信用情况与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相关,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但诚实信用又属于十分隐性[12]且很难量化考核的方面,这就对高等院校对于学生诚实信用考核评价指标的构建、量化,以及班主任(或辅导员)在考核的过程中如何公正客观科学合理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结语

高等院校财政学类实训课程的设置顺应了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的历史趋势,但是目前高校在财政学类实训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考核方式等方面并不统一,尤其是考核方式方面,仍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由任课教师单方面给出实训成绩,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又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训课程的积极性,更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离。为此,高校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摘要:传统的考核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于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的要求,为此,在明确实训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以政府采购实训课程为例进行了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体系设计,并从“量化+模糊”、“过程+结果”、“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多元化”的考核人员等方面进行了考核评价体系的进一步说明。

关键词:财政学,实训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 罗鸣令.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专业综合改革与发展研究——以财政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2).

[2] 财政学类教指委课题组,樊丽明,刘小兵,孙开等.切实加强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6(3).

上一篇:“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研究下一篇:引导学生自由写作,培养自由作文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