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精选4篇)
1.下 列属于生物的是: ( )
A.死亡的鱼 B.石头 C.电脑 D.小草
2.受到碰触时,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 有下列哪一特征?( )
A.能对刺激作出 反应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产生运动 D.能进行呼吸
3.春耕秋收,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收获更多,春夏两季,农民不辞劳苦在田间翻土。这说明植物生长离不开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水 B.温度 C.空气 D.阳光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的 (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液泡
5.一台目镜是10×, 物镜是40× 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 )
A.30 B.50 C. 400 D. 48
6.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7.在动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于(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8.植物体之所以能够由小长大是因为( )
A.细胞数目增多 B.体积增大
C.细胞分裂和生长 D.细胞分化
9.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 )
A.细胞质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10.地衣能从岩石中获取营养,分泌的地衣酸会腐蚀风化岩石,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相互适应 B.相互影响
C.生物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11.对细胞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壁和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2.用显微镜观察写有“b”字的玻片,则看到的物像是 ( )
A、b B、p C、d D、q
13.下列组织中,不属于植物主要组织的是 ( )
A.保护组织 B.基本组织 C.上皮组织 D.分生组织
14.血液属于哪种组织 ( )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 )
A.番茄的茎 B.蚕豆的花 C.人的胃 D.血液
1 6.植物的营养器官不包括 ( )
A.根 B.茎 C.叶 D.种子
17.人体的结构层次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一项是 (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
C.细胞→器官→系统→组织→人体? D.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1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1.有 的物体叫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它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
4.组织是经过 形成的。
5.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主要的遗传物质是 。
6.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由六种器官组成,属 于生殖器官的是 、 、 。
三、判断题 (5分)
1.生物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
2.同种生物不同的细胞,大小不同,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似( )
3.单细胞个体都很微小,跟人类没有任何关系。 ( )
4.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的生命 活动在细胞 外进行。 ( )
5.在使用显微镜中,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时,视野中 亮度变亮,观察范围变小。( )
三、识图作答题(26分)
1.观察生物细微结构通常使用的仪器是显微镜,右面是它的结构。你认识它的这几个部件吗?(7分)
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细准焦螺旋、⑤ 粗准焦螺旋
(1)请在下表中填上对应的标号。
② ④ ⑤
A
E
(2)在调节时,应先用 ,等到像出现时,再用 调节, 直到像清晰为止。
2.观察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15分)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属于动物 细胞的是 。
(2)写出图中所示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A. B.
C. D.
E. F.
(3)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 ,它来自 。(填 字母)
(4)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填字母)
控制生物的遗传的结构的是 。(填字母)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 、、。
3.右图是草履虫的结构图,请读图并完成后面的填空。(4 分)
(1)草履虫是 动物,靠________进行运动。
(2)________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作用。
(3)草履虫通过________从水中获得氧气。
七年级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A C C C D D C C D A D C C D D A C
二 、1 生命 2细胞3 细胞质、细胞膜 细胞核4.细胞分化
5.细胞核 染色体6.花 果实 种子
三、错 对 错 错 错
四.1.①③B DC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2. (1)甲 乙
(2)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叶绿体、液泡
(3)细胞液 F
(4)A C
(5) 细胞壁 叶绿体、液泡
1.古埃及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文明属于的类型是( )
A.海洋文明 B.商业文明 C.大河文明 D.封建文明
2.右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其制定者是( )
A.汉谟拉比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查理•马特
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典型地反映了( )
A.西周的分封制度 B.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C.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D.印度的种姓制度
4.在西部一个穆斯林信徒家中,发现书柜上有一本《古兰经》,由此推断这家人可能信奉(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道教
5.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 贡献,因此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指的是( )
A.希腊人 B.苏美尔人 C.罗马人 D.阿拉伯人
6.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 )
A. 荷马 B. 阿基米德 C. 达•芬奇 D. 但丁
7.8世纪前期,在西欧进行土地分封改革的是 ( )
A. 斯巴达克 B. 伯利克里 C. 丕平D. 查理•马特
8、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
A.自由主义 B.人文主义 C. 个人主义 D.理性主义
9.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市民阶级
10. 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被称为( )
A.阶梯制度 B.种姓制度 C.种族制度 D.氏族制度
11、13世纪晚期,意大利有一位旅行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他是( )
A.玄奘 B.利玛窦 C.鉴真 D.马可•波罗
12.在古希腊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希罗多德 C. 阿里斯托芬 D. 阿基米德
13.“从15世纪开始,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 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文中的“地理大发现”是指( )
A.新航路开辟 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马可•波罗来华 D.拿破仑远征
14.因为一位航海家的误判,这块美洲土地上的原住居民便拥有了一个同他们毫不相干的名字——印第安人,直到今天,我们还感觉他们仿佛是亚洲的远方亲戚。这位“航海家”是( )21教育网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15.“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个国家应该是( )
A.意大利 B.英国 C.西班牙 D.法国
16.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虽然它的出现只有23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最初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经过八年奋战,最终赢得独立。这个国家是( )21•世
A.智利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7.他挽救了法国大革命的危局,是法国的骄傲;著名哲学家黑格 尔称赞他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他的一生成于战争,也败于战争。“他”是( )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拿破仑 D.华盛顿
18. 在“三角贸易”中,殖民者在每一段上都有着不同的贸易内容和目的,你能判断出在这臭名昭著的贸易中,最灭绝人性,最具血腥性质的一段航程是( )
A.非洲到美洲 B.欧洲到非洲 C.美洲到欧洲 D.欧洲到 美洲
19.下列历史人物中,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克莱武 B.圣西门 C.章西女王 D .玻利瓦尔
20.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
A.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材料题(共30分。其中第21题8分,第22题2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材料二: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 出创建“我们的制度”的国家。(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个国家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被称作什么?(4分)这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路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二:“在权利面前,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同胞们:美国人能成为自由人,还是沦为奴隶……决定这一切的时刻已迫在眉睫……敌人残酷无情,我们别无他路,要么奋起反击,要么屈膝投降。因此,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若不克敌制胜,就是捐躯疆场……”
——摘自1775年华盛顿的演说
材料四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厂、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根据材料,请 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二各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4分)
(2)材料一这部文献颁布的目的是什么?(2分)该文献的颁布使该国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
(3)材料三中的“敌人”是指哪个国家?华盛顿号召美国人民反击“敌人”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4分)
(4)材料四中的蒸汽机器之所以能引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得益于谁的努力?(2分)试举一例美国人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贡献。(2分)
(5)工业革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影响?(6分)
20九年级中期考试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C D D D B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A C B B C A D B
三、材料分析题(30分)
21.(1)雅典
22.(2)日本 。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新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2. (1)《权利法案》。《人权宣言》。
(2)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君主立宪制。
(3)英国 来克星顿的枪声 (4分)
(4)瓦特 富尔敦发明汽船 (4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1-20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21-30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12 N一14 O一16 第Ⅰ卷(客观题 共50分)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 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A.食盐 B.白酒 C.食醋 D.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D.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9.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火焰颜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A. 1 B .2 C. 3 D .4 10.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单质 11.“神舟7号”上天后,新一代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进剂将换成无毒、无污染的全液氧煤油推进剂。现有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C2H8N2)推进剂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推力小,成本高,即将面临淘汰。偏二甲肼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 3N2+4H2O+2CO2。据以上内容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偏二肼和液氧都具有可燃 B.偏二肼燃烧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总和为11 C.四氧化二氮和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 D.推进剂的改进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护环境 12.已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液氢 氢气 B.干冰 冰 C.金刚石 石墨 D.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13.下列概念中,后者不包含前者的是():
A.非金属、单质 B.物质、纯净物 C.氧化物、含氧化合物 D.化合反应、化学反应 1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物 质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A 空气和氮气 燃着的木条 B 葡萄糖和绵白糖 灼烧看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15.现有仪器烧杯、试管、广口瓶、铁架台、集气瓶、止水夹、酒精灯、玻璃片、燃烧匙、带导气管的橡皮塞,从缺少仪器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不能进行的是():
A.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B.制取氧气 C.制取二氧化碳 D.浑浊的水过滤 16.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 5CO==== I2+ 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定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中碘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I2的质量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的总数 C.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一定相同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I2和CO2的质量比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18.硫、氧、铁三种元素两两组合,能形成的化合物():
A.只有2种 B.只有3种 C.只有4种 D.有4种以上 19.分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H2、N2、CO的质量比是():
A.1∶1∶1 B.2∶2∶1 C.1∶14∶14 D.1∶7∶7 20.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A.这四种物质都很坚硬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21.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A.高锰酸钾B.液氧 C.石灰水 D.氯化钠 E.干冰 F.水银 六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2)含有氧分子的是 ;
(3)属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的是 ;
(4)属于由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团的化合物是 ;
(5)属于氧化物的是。
22.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空。
(1)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 氮气;
(2)地壳中元素含量:铁 铝;
(3)核外电子总数:氖原子 铵根离子;
(4)含铁质量分数:氧化亚铁 氧化铁;
(5)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 ▲ 200 mL。
第Ⅱ卷(主观题 共50分)23.(14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 反应类型。
(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反应。
(4)电解水,正极上收集到的是 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5)点燃红磷,该反应属于 反应类型。
24.(3分)数字在化学式不同部位可表示不同的意义:①表示微粒的数目 ②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③表示离子的电荷数 +2 BaCO3 请你判断下列化学式中的“2”分别可以表示上述哪种含义?(填序号)(1)Mg2+(2)2CO(3)25.(3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确保大地震之后无大疫,卫生部门用优氯剂、漂白粉等对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2)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 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试回答:
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5分)高锰酸钾是日常生活常用的一种杀菌剂,它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取少量固体放入研钵内做如下图实验,试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填空。
(1)在上述实验中,步骤(选填实验步骤的序号)说明物质是可分的,步骤④中溶液几乎变为无色,溶液中溶质微粒(选填“是”或“不是”)变得更小了。
(2)在溶液中含有钾离子、高锰酸根离子和水分子,请分别用化学符号表示、、。
27.(12分)(1)我们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液态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上: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能吸水的浓硫酸,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导入。
(4)我们还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写物质的名称)和,化学方程式是,是否能用甲装置来制取?(填写是或否)。
甲图 28.(2分)资料显示: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氧化铁对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有无催化作用,他们用如甲图所示的装置做了如下实验:
将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一大一小的试管中,向小试管中加入氧化铁且均匀混合,充分加热至没有气体放出,加热过程中,同时测定两支试管放出氧气的时间和氧气的体积。实验结束后,将所测数据绘制成乙图所示的曲线,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回收了氧化铁,发现其质量没有改变。
(1)实验中采用甲图所示的“套管式”加热装置的目的是 ;
(填写字母编号)氧 气 体 积 反应时间 0 氯酸钾和 氧化铁 氯酸钾 乙图 A.增加大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 B.对比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 C.使大试管内的氯酸钾先分解(2)分析乙图曲线,能够得到的正确结论有。(填写字母编号)A.小试管中固体分解放出氧气所需的温度比较低 B.小试管中固体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较快 C.大小试管中固体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相同 D.大试管中固体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比较多 29.(3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写出下列排列中的规律。
(1)CO H2O NH3 CH4 C2H4 P2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NH3 N2 NO NO2 HN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三聚氰胺C3N3(NH2)3为①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16℃),常压熔点354℃,升华温度300℃。②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③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④ 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硫酸、硝酸等都能反应形成三聚氰胺盐,⑤也能与某些物质反应生成树脂产物。⑥三聚氰胺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即密胺塑料)的原料。⑦该树脂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电气、医药等行业,在日常生活中可作碗碟,但不可在微波炉中使用,避免受热后可能散发毒性。⑧由于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与蛋白质(平均含氮量16%)相比含有更高比例的氮原子,所以被一些造假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以造成食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假象。
(1)归纳有关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用数字序号表示):
,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用数字序号表示):。
(2)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碳元素、氮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3)三聚氰胺〔C3N3(NH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4)2008年09月16日,质检总局通报某物质中三聚氰胺含量为2563mg/kg。若蛋白质的含氮量以平均值16%计,则多少克蛋白质和1kg该物质中的三聚氰胺含氮量相等?(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l位)化学期中试卷答案 评分说明:1-20题每小题2分,21-22题每空1分,23题方程式2分,其余1分 24-30(1)(2)题每空1分,30题(3)(4)各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D A D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D D D D C C 21 题号(1)(2)(3)(4)(5)答案 C B F D E 题号(1)(2)(3)(4)(5)答案 B B C A B 22.23.(1)CO2 +Ca(OH)2 ==CaCO3↓+ H20,石灰水变浑浊。
(2)2H2O2 MnO2 2H2O+O2↑,分解(3)Cu2(OH)2CO3=2CuO+CO2↑+ H20(4)2H2O 通电 2H2↑+ O2 ↑,O2,1:2(5)4P + 5O2 点燃 2P2O5,化合 24.③①② 25.(1)+1(2)+4,Cl2+2NaClO2=2ClO2+2NaCl 26.(1)①②,不是(2)K+、MnO4-、H2O 27.(1)光合作用,(2)①试管②集气瓶;
2KMnO4 △K2MnO4 + MnO2 +O2 ↑。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3)甲;
1、D “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
2、D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
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D人心不古: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认为古风淳朴。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句中可改为“人心思变”)
14.C.(A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B.介词使用不当,应当“从„„中”得到力量,而非“在„„中”得到力量。D.不合逻辑“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以及秦岭特色植物花卉”不能并列。)
【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推荐阅读:
财政学习题与答案07-04
财政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0-19
财政学考试重点总结10-26
《财政学》试题库03-19
财政学考试重点集合04-02
财政学考试复习资料01-05
财政与金融第二版答案06-22
财政业务技能竞赛试题12-26
财政学期末11-10
财政学期末复习10-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