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往与空间》 (Life Between Buildings) 一书中, 扬·盖尔将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划分为三类: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人们对于这些活动的空间载体都有一定要求或选择。但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更多地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商业综合体对外部空间的设计, 除了可以直观提升项目品质有效吸引人流, 激发商业活力还能作为建筑与城市空间链接的载体。故本文将从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展开讨论。
这一概念最早由芦原义信提出:建筑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是从自然当中框定的空间, 不同于自然空间可以无限延伸,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 相较于自然空间更具主观意义[1]。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有创意识的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
商业综合体是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功能进行组合, 从宏观层面统筹各部分建立一种相互协调和促进的机制, 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2]。
图片来源:网络
成都远洋太古里楼面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 (图1) 。项目还包括博舍酒店、服务式公寓、甲级办公楼, 整个商业综合体面积约25万平方米[3]。该项目环绕千年古刹大慈寺, 文化历史分文浓厚, 是一个集消费, 时尚都市生活和旅游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
从总体规划上, 该项目将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统一布局,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及购物于一体的场所。是典型的开放式、低密度、街区式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成都远洋太古里以公共空间作为其设计的基础。街巷宽窄的不同, 建筑以两层为主、局部三层退台的处理, 通过广场和庭院空间进一步构成的空间变化[4]。现代建筑结合传统的坡屋顶和深出檐, 造型简洁轻盈。建筑材料与质感力求感官上的朴素, 和周围的商业建筑形成显著的对比。
图片来源:网络
良好的空间体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主要与空间的形态构成、尺度、空间连续性以及周围建筑的围合形态等密切相关[5]。成都太古里是由形式和体量大致相近的建筑群围合而成, 利用道路和连廊进行衔接 (图2) 。使得人们充分享受周围环境和各种活动, 得到更好的购物体验。
太古里的尺度和体量的基本手法采用以下几点:首先是将街巷按街、里、巷三个等级宽度逐级递减;其次控制建筑体量以两层为主, 局部做到三层结合退台的处理;最后通过广场和庭院空间对整个空间进行缓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此外, 街巷和广场的穿插形成连续和对比使空间的对比得以加强, 提高了使用者对于空间的感受。通过实地调研发现, 太古里主要街巷的宽度 (D) 在5~13米之间, 具体为:大慈寺古迹以南北糠市街13.4米;地铁站到西里广场至东里广场再向北延伸街道宽度约为10米;‘里’的宽度约为7米;而尺度相对最小的‘巷’宽度约为6.3米, 广东会馆以西的南北向步行道宽度为5.3~5.9米, 主要为建筑山墙面之间的通道, 作为转角处店铺的次入口或是布置小型商铺。这里也发现与太古里前期方案的不同, 并没有出现其方案中描述的4米宽的巷子, 基本是6.3米的宽度, 仅有一条与广东会馆相邻且不平行的小巷宽度较小, 最窄处为5.3米。
这其实也和太古里自身属性有关, 作为一个商业建筑自然强调均好性, 虽然设计上有少许妥协导致空间导向性不够明确, 但可以通过后期手段得到解决。但是不可否认太古里公共空间和场所感的打造是非常成功的。将民众的活动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公园般的环境升华为街巷的氛围, 并将空间场所感转化为商业氛围和价值, 这些在太古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曾提到, 那种沿街建筑高度与空间宽度比为1:1的空间关系, 是人类最喜欢的空间关系, 既不开阔, 也不压抑。如若有适当的景观妆点, 徜徉其中, 将是最好的视觉体验[1]。
来源:编者自绘
太古里中两层建筑的建筑高度 (H) 在11.2~13.7米;三层的建筑的建筑高度为12.4~16.1米。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宽度, 可以很容易得到太古里步行街巷宽高比D/H在0.46~1.20之间, 大部分步行空间D/H都是接近于一的, 即非常怡人的步行尺度 (图3) , 与周围众多的高层形成鲜明对比;而几个景点处由于空间构成形态多样, 有景色精致的通道, 也有开放的广场, 所以空间的宽高比例变化较大, 大约在1.18~4.38, 空间开阔, 加上音乐喷泉, 景观水池, 以及供人们休憩的景观小品, 很容易让游客们驻足停留, 也有利于不同商业活动在其中开展, 让整个街区的活力得到提升。
从人的体验角度思考设计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 成都太古里因其独特的建筑表现手法和营造的丰富空间变化, 形成了独特的商业体验, 成为历史街区更新以及商业综合体的地域性表达的成功案例, 也对城市历史街区更新和体验式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有一定启示意义。
摘要:建筑外部空间是建筑空间的延伸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调性的呈现以及人流的聚集。本文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 从外部空间比例和形态来探讨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的策略并发现一些问题。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空间界面,太古里
[1] 常钟隽.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理论[J].世界建筑, 1995 (03) :72-75.
[2] 刘洪光, 郝思军, 张蕊.城市商业综合体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统计, 2017 (10) :13-15.
[3] 郝琳.未来的传统——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都市与建筑设计[J].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6:47.
[4] 吴春花, 郝琳.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J].建筑技艺, 2014 (11) :40-47.
[5]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六分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32.
推荐阅读:
商业综合体折页文案06-16
综合商业城经营规划10-10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综合能力提升07-01
成都商业地产策划方案06-07
商业空间设计09-16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分析05-24
方案设计任务书商业10-19
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教案05-24
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浅析07-26
债券和商业保险教学设计示例一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