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共8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篇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简介

我校从2009年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至今已有3年。为了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们按照上级精神和课题实施方案、计划,认真开展了课题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研究任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与学分认定方案》,各部门《管理职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辅导资料以及活动实施的实用表格等几个方面。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

(1)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实施,促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3)高度重视,全员参与。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来,寻求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认真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课程实施的组织与措施

(1)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总方案和各学期实施计划,全面组织实施、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小组。主要分工是:教务处、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活动组织、指导和实施工作。(3)各年级组成研究性学习学科评审小组(分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两个综合学科,由备课组推荐有经验的教师5—7人担任)。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和结题论证工作由学科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和学生课题成绩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4)设置研究性学习专任教师

研究性学习专任教师首先做好一名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①负责对全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参与对全校、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②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辅导讲座,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指导工作。

③参加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完成学校指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工作。协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资料和成绩学分认定情况上传网上的任务。

④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随时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

⑤指导学生课题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和班主任一起负责学生课题组课程开题论证、实施过程、结题论证的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⑥津贴。

教师工作量计算,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参与开题、结题论证、成果评优以及在校外参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的,提供详细活动资料,根据具体情况由教务处认定课时。

(5)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由班主任考核,由政教处审核。所有评审材料和原始资料交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复核,然后将考核评审结果公布。

3、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每18课时为1学分,15个学分,总共270个课时。高一上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识培训,从高一下期到高三上期共4个学期,每学期54课时,每学期完成一个课题计3个学分。每个学期原则上完成一个课题,并记入学生学分认定记载表。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一节排上课表,其余2节集中或课外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通识培训:用一个学期18课时的时间,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期末进行考核并记3个学分。

社会实践: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6个学分,每学年2个学分,每学年考核一次。学校可有计划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学生自行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一周,不少于60小时。①每年秋季开学时,对高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

②校内服务性劳动。如班级值周,参与学校管理,以行政班为单位开展日常劳动卫生工作等。

③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④社会调研、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调查。如市区交通安全问题调查,关于文明礼仪调查、家庭教育调查等。⑤开展常规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文艺晚会等。

⑥学生社团活动,参加1-2个校内学生会、团委会登记的社团活动(如文学社团、校广播室活动等)。一次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一周或60个小时。

社区服务: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的假日内进行。但工作必须达到10个以上工作日(每个工作日达到6小时以上),才能获得该学分。①做好人好事,维持公共秩序,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如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孤儿。开展助残帮困活动,到火车站、汽车站打扫卫生、协助车站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科普宣传、社区保洁等。②参加社会交通安全和法制教育义务宣传活动。

③参加志愿者活动。学校建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基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④参加管理服务(帮助环卫工人义务打扫城区卫生;到福利院打扫卫生)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

根据我校实际,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每组5-8人(不超过8人),设组长1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需要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学生一般都在本班组建小组。特殊情况需跨班组建小组,需报告班主任并征得同意方可开展研究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除集体组织外,均由小组为单位实施,每小组不少于3人。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①培训教育。

对于指导教师、学生,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学校征求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见;教师学生通过校园网站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学习)

②选择课题。③制定计划,进行开题论证。④实施研究。⑤整理总结。⑥交流评价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①培训教育。②精心规划。③内容选择。④活动实施。⑤总结交流。⑥评价考核

(指导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自主选题;学生进行开题论证;查阅资料;召开“聆听成长的声音”的主题班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特级教师卢伯友在进行数学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机器人的探究;学生在校外调查实践;结题答辩;研究性学习成果)

6、学分认定方案

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一个课题若有完整的研究程序(研究课题方案;研究过程记载;研究成果),且研究时间不少于54个课时,即可得3学分。(学生三年中需要完成约270课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的学分认定:6个学分

(1)按要求完成军训者即可得2个学分。

(2)校内传统活动、班级值周活动、校内劳动——三年内活动累计不少于一周时间即得2个学分

(3)社团活动、校内兼职、社会调查、其它活动——累计工作日不少于1周得2学分。

社区服务:可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行安排,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个学分。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1、研究性学习模式 “师生共同启动”模式

2、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文学科: 辉煌的慈利

关于《大长今》对高中生的影响 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为什么这么火? 文化大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彩色的西方节日„„ 社会学科:

争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打工对社会的利与弊

加入WTO对本县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开通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 „

自然学科: 沼气开发与利用)灶具的演变 生活垃圾及处理 远离白色污染 废旧电池与环境保护 慈利县水资源的利用状况 „„

(2)校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关于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调查 口香糖残渣的危害以及处理 中学生道德价值的重构 关于校服调查情况报告 使用IC卡的利与弊 关于校园卫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封闭式管理 „„

(3)学科内资源开发与利用

宋丹同学的《对慈利县城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获省三等奖),从化学的角度针对慈利县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慈利县水泥厂、氮肥厂的生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文秘同学的《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吴鹏的《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姚忠胜的《怎样设计化学实验》等课题均来源于高

一、高二化学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但从研究性学习成果上分析又高于教材,体现了学生对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导向是正确的,是积极有效的。

袁志平指导吕志勇的《城市绿化中大树进城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张新良指导龚昕的《从语文中来到语文中去》(获市一等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于慈利一中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调查与分析(附成果照片)体会数学的美与价值(附成果照片)双导管磨口玻璃塞的设计(附成果照片)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铜和硫酸反应探究

如何处理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学习天空图的制作 制作学校网站和班级网页

高中数学资源中错题归类与解析„„

3、分年级有侧重的进行研究性学习

高一的研究性学习基本知识培训明确要求掌握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

高二的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研究为主,并结合社会实践、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未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高三上期必须全部完成。

4、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认识(1)几个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体会(“我们这一组一开始认为那一家的超市的价格最便宜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经过一番研究才发现很深奥,包含地理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要考虑相当多的因素”;“走出了校园我们去了社会福利院,初来到这里还紧张兮兮的,过一会就和小朋友交谈起来,我们心理有点高兴,又有点伤心,高兴的是他们没有在意自己的不同,伤心的是他们的父母把他们抛弃”,“通过这次报告,我呼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福利院,献出自己的善意,温暖他们”)(2)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可以肯定的是选题是很成功的一步,是对社会的批判,对现代中学生心灵的撞击”;“做任何事情首要的是做好它,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收获,我相信你们不仅对留守儿童有了较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你们从中领悟到了道理,会更珍惜现在的一切”)

(3)一位我校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

2007届284班的黎运阳同学(后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在进入大学以后给学弟学妹的体会中说:

“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如果做得得当的话会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我鼓励他们做研究性学习,而且是用心做,千万不要敷衍,同时学校要提供适当的指导。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讲究的是团队精神,这在当今社会是很重要的,学校应该鼓励和奖励团队合作好的小组。”

四、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篇2

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

学校对全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调查、统计, 提前确立了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总目标为指导,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 我们在活动安排上是由浅入深, 体现由“扶”到“放”。三、四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感知、认识、体验, 并能参加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实践, 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在实践中;五、六年级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的能力, 强调理性思维和综合性。

各年级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 确定了本年级的活动主题:三年级以“零食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 四年级以“美丽的澧水我的家”为主题, 五、六年级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尤其是“传承民族文化”是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课题。

二、“走近桑植民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背景

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 素有“民歌的海洋”和“民歌之乡”的美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桑植民歌手曾三次赴北京演出, 受到嘉奖。1995年以来, 江泽民、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张家界视察工作时, 对桑植民歌更是赞不绝口。1983年, 歌唱家何纪光在港澳台演唱桑植民歌, 受到热烈欢迎。2000年, 国际著名音乐人谭盾把桑植民歌带到英国巴比肯艺术节, 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2003年,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世界音乐殿堂维也纳高唱桑植民歌, 使桑植民歌大放异彩。2006年5月20日, 桑植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走近桑植民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情分析

与很多传统艺术一样, 桑植民歌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一小学作为张家界示范小学, 会唱桑植民歌的老师和学生很少。民间艺术的挽救与挖掘, 任重而道远。继承和推广桑植民歌, 必须从娃娃抓起, 刻不容缓。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这一文化瑰宝,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 确定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走近桑植民歌”。

四、“走近桑植民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型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们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总目标。

(1) 知识技能: (1) 初步了解桑植民歌的基本知识; (2) 调查了解当地有关桑植民歌的现状; (3) 学会欣赏有影响力的桑植民歌。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2) 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 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结精神, 体验合作的愉快。

(3) 情感目标: (1) 通过活动, 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合作的快乐, 从活动中发现自己, 从而产生成就感; (2) 激发学生热爱桑植民歌, 为家乡传统文化献计献策的激情。

活动重难点:了解桑植民歌的基本知识及现状, 并能为家乡传统文化献计献策。

下面我就谈谈本校五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

五、“走近桑植民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过程

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 我们将本次活动分为准备、实施、总结展示三个阶段, 历时三个月。

1. 活动准备阶段

在指导学生制定计划之前, 老师精心挑选了几首桑植民歌, 通过多媒体让全班同学欣赏。大家都对桑植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 又详细地介绍了湖南“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在桑植进行民歌演义的活动, 并观看了相关的视频资料。这样的交流, 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和参与热情, 大家纷纷要求以“走近桑植民歌”为主题进行一次实践活动。那么同学们想从哪些角度去探究呢?小组讨论交流, 确定了以下四个子课题:“民歌的起源与发展”“民歌名萃大家传”“民歌之镇知多少”“校园歌迷大舞台”。

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组建15~20人的小组, 各组经过讨论, 组长上台交流本组活动方案,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接着根据各组方案, 做了一些指导评价。小组修改、完善了活动方案。最后, 我们决定: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定在了每周的星期五。

2. 活动实施阶段

活动开始实施了, 每个小组在组长及老师的带领、指导下, 分头开展了活动, 并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和交流。

“民歌的起源与发展”小组的同学们分头到图书室、新华书店、电脑室查阅书籍、音像等资料。他们运用电脑课所学的知识, 下载收集了桑植民歌的资料, 进行了打印。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有的同学拿出平时积攒的零用钱, 在父母的引导下, 将收集的桑植民歌制成光碟。有的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 向周围的长辈询问桑植民歌的有关知识。在交流课上, 同学们纷纷发言, 谈了民歌的特点、种类……根据计划, 他们还办了一份份精美的民歌知识手抄报, 用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去了解桑植民歌。

在充分熟悉民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民歌名萃大家传”小组的同学们也忙开了。他们首先设计并制作了调查问卷。由于是第一次设计调查问卷, 很多同学设计的问题多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而且对于调查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我们没有否定孩子们的做法, 而是从网上收集了调查问卷的例子, 细心地指导学生怎样设计问卷调查表。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如何设计问卷调查表, 在反复的修改中, 我们的问卷已经成型。由于第一次走出校门, 孩子们多少有些兴奋, 但更多的是不安。为了使调查任务顺利完成, 老师们在学校和孩子们进行了演习:遇到行人应该有礼貌地打招呼, 遇到被调查的行人不懂的地方, 要耐心解释, 更要注意安全……4月5日, 小组成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 行动了。这次走上街头, 孩子们的团结意识得到提高, 体验到合作的愉快, 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民歌之镇知多少”小组的同学们也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和桑植县文化馆的侯碧云主任电话预约后, 纷纷出谋划策, 挑选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5月16日, 采访活动启动了。第一次体会到了当小记者的滋味, 回到学校, 孩子们的脸上还写满了激动、兴奋!

“校园歌迷大舞台”小组的同学们, 他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 利用课余时间, 收听桑植民歌, 并请来本校音乐老师教唱桑植民歌。

3. 活动总结展示阶段

经过一个多月的活动, 同学们开始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在汇报交流课上, 各组将前期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汇报, 通过展示作品、情境模拟、节目串演、图片、数据、表格、调查报告及谈论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等形式唤起学生对过程的回忆, 这是一次自我回忆、内化的过程。

孩子们的一个灵感触发了另一个灵感, 一个智慧引爆了另一个智慧, 你可以听得见思想撞击的声音。这时, 你不得不相信这样一句话:交流, 是理性的音乐!

活动就要结束了, 我们让孩子们做一下全面的总结。从家长和孩子们填写的一张张评价表里, 我们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多:不仅对桑植民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在于实践和创新。根据在“总结展示”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的策略, 大家集思广益, 积极行动, 献计献策。他们建议: (1)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桑植民歌的歌咏比赛; (2) 将桑植民歌纳入小学音乐教材; (3) 在全县举办各种有关桑植民歌的文艺活动; (4) 将桑植县打造成张家界“后花园”的同时, 积极推广桑植民歌……

六、“走近桑植民歌”综合实践活动的影响

由于这次“走近桑植民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社会各界反应良好, 产生了一定影响。同学们的建议很快得到了采纳。学校为传承发展桑植民歌, 掀起了唱民歌的热潮, 开展了多项活动。在艺术节上, 全校3000多名师生同台演唱桑植民歌。在全县歌咏比赛中, 由本校百名教师代表教育战线的合唱团演唱了桑植民歌, 并一举夺魁……同时, 此活动得到桑植县委、县政府, 桑植县教育局的高度关注。暑假, 由县教育局举办的音乐教师民歌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 并号召全县中小学生唱桑植民歌。由本校8名学生演唱的桑植民歌《蛤蟆歌》在全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中荣获金奖, 桑植电视台进行了新闻报道。2008年11月19日, 本校六年级180名学生参加了桑植首届民歌节开幕式的表演, 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七、“走近桑植民歌”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篇3

.“微”课程应去繁就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微”课程应明确小组合作任务,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合作态度;“微”课程应体现生活化,在生活技能、操作技巧、问题处理方面可作为重点;“微”课程应强化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促进学生边做边学边问,在科学研究方法方面有所提升;“微”课程的单位教学时间应尽可能短,便于日常管理。

二、“微”课程设计要求

1.教学内容主题化

根据初中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我们把课程设计成一个个小主题活动,将科学知识隐喻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例如,在活动案例《我的废旧衣服我做主》中,其可分成3个小主题活动,如表1所示。

2.教学环节程序化

不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课外调查活动,都可以设定一个活动程序,制定一些规则,让学生有程序进行活动,使教师有方法指导活动,令学校有规则管理活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与现行的课程有机融合了。具体教学模式如图1、图2所示。

3.教学任务简单化

初中学生喜好活动,对任何事物都愿意参与,但他们也存在着知识层次低、动手能力差、思维简单等缺点。因此,布置给学生的实践活动任务应切口小、耗时短,且难度不宜太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任务。

例如,主题《笔筒的今天与明天》的教学任务可分成若干个小活动:一次购买笔筒的经历——课上展示如何选购笔筒(1课时);简易笔筒的制作——课上制作(1课时);不同形状笔筒储物量的研究——课上研究性学习(1课时);创意笔筒的设计——课上创新设计(1课时)。

三、“微”课程教学形式

1.“微”设计

“微”设计是一种微型化的创新设计,它要求设计者充分发挥科学想象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对世界上的现有事物进行创新构思,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生活融汇在设计之中,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性的事物。如生活中实用物品的外观设计、信息技术中的网络页面设计、美术作品中科幻绘画设计、主题班会的程序设计等。“微”设计所注重的是创新理念的运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操作时可从以下几个侧重点出发。

(1)从事先设定的主题出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创新设计。如为残疾人献爱心的实践活动——拐杖凳的设计。

(2)从挖掘现有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功能出发,赋予老产品以新的外观、新的功能和新的用途。如扫除工具的创新设计、科技场馆的创新设计等。

(3)围绕主题活动的创新方案设计。如体育节中队列表演展示活动的方案设计、“绿色社区文明社区”之小区垃圾桶分布方案设计等。

“微”设计活动由于切口小、活动简捷、主题明确,非常适合初一年级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微”制作

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要解决实际问题,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因此要求学生研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而科技制作就是锻炼手工技能最好的方式之一。经常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工具使用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绘图表现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可将一些科技制作转化为“微”制作,每个“微”制作的目标不高,要求也不复杂,只需自行设计图纸、寻找材料、完成制作即可,老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注意安全规范等,这样就在开放式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伸缩衣架》“微”制作活动中,钢锯、尖嘴钳、手电钻、木工锉刀等操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则为重点培训内容,具体要点如下。

(1)钢锯的使用:安装锯条时,应使其锯齿朝向前推进的方向;锯的速度要均匀、平稳,且快慢有一定的节奏;用力不能太大,推进的方向应与锯口一致,防止锯条弯曲、折断。

(2)手电钻的使用: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钻头,并熟练拆装钻头;钻孔时用力适当,防止电机因过载而损坏;操作时禁止带线手套,因为旋转的钻头容易将手套卷入而伤人。

(3)木工锉刀的使用:木工锉刀不得用于金属加工;只能朝一个方向锉,且速度不宜过快,用力不宜过大,以免过早磨损;锉刀不宜与其它刀具堆放在一起。

3.“微”创造

将发明创造教育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既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又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还能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发明创造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周期性很长的活动,要完成一项发明作品,从选题到制作成型,往往需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如果将发明创造教育引进课堂,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不然,要想实现创造型课堂教学,只需引入“微”创造教学,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简单的创造,初步形成创造意识,为其日后创造与革新打下基础。

在进行“微”创造活动中,重点应放在创造课题的寻找、创造技法的应用、创造技巧的实施上,不必追求作品的高质量和档次,只要完成作品就一律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不断去寻找和解决更多的问题,时刻激励他们挑战自己、实现梦想。如表2所示的“试试你的创造力”活动中,给学生设置好创造范围,指明一些创造方式,让学生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借鉴,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开发。

以表2中“带USB插座”的创造为例,购买一个现成的电源插座,再找一个废弃的手机充电器(一般家里都有),将充电器内的电路板和USB接口拆下,然后将电路板安装到插座内部、USB接口安装在插座面上,适当接线即可。当然,在操作前应培训学生如何使用电烙铁工具进行电线的焊接。本“微”创造活动1节课即可完成,且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实施、安全可靠等优点,创造效果显著。

4.“微”探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要活动,也需创新,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究。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是十分宝贵的。所以,应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敢于钻研、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探索。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大胆尝试,不管他们想法如何,不能随意加以批评,更不要为他们代言。正确做法就是与他们一起合作探究,共同分享科学探究的乐趣。

由于每个学科都有其特色和规律,如数学侧重于运算和推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侧重于实验操作和原理运用,语文和社会侧重于人文素养的积淀等,因此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要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思想,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兴趣点,引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造,让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成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部分“微”探究活动如表3所示。

5.“微”实践

“好动”是初中学生的本色,很好地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开展综合实践,可大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积极参与、认真实践、合作探究、共同发展。例如,在进行《矿泉水瓶的应用》这一环保主题活动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将矿泉水瓶转变成一件有用的东西。于是,经过女孩子的用心打扮,美丽的芭比娃娃、艳丽的花篮、漂亮的笔筒一一问世;在男孩子的手中,一个个矿泉水瓶瞬间变成了会“跑”的玩具,如空气动力小车(一个瓶子作为小车主体,四个瓶盖当作车轮,在车身上固定一只气球,以气球释放的气体为动力)、双体电动船(将两只瓶子绑定在一起作为船体,在其上安装电池、马达和螺旋桨)、水火箭等。此时的学生已经不是讲台下被动的观众,而是实践活动真正的主人。

既然是“微”实践活动,那么其主题就不能太大,过程不能太复杂,目标不可太分散,形式不宜太单调,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所以,在设计“微”实践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既要照顾到课本,也需与本地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活动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情感体验中成功开展。

四、“微”课程实施课例——“走近电磁炉”

1.活动背景

电磁炉,因其煎、炒、炸、煮、炖无所不能,现已成为厨房中家用电器中的一大“神器”,且带给人们一场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但许多学生由于不烧饭、不做家务,并不了解电磁炉,甚至不认识电磁炉。有些学生家里虽然有电磁炉,但不敢操作电磁炉,怕发生意外。为此,我们走近电磁炉,让学生了解电磁炉,正确使用电磁炉,并且还要创新电磁炉。

2.活动过程

(1)活动一:“走进电磁炉大卖场”——社会实践(1课时)

①课前制定任务,让学生们自由结组去完成,如网上调查电磁炉相关信息、市场调查电磁炉售卖情况、采访电器销售员、家庭电磁炉使用调查……

②学生制作好PPT进行展示,一起讨论、交流,教师边指导边总结,寻找活动中的问题,再解决这些问题。

(2)活动二:“一起来烧菜——电磁炉的使用”——劳动与技术(1课时)

①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一个会使用电磁炉的同学担任组长;

②每组准备一台电磁炉(品牌不同)和一些蔬菜(如鹌鹑蛋),组长带领煮菜。

③试验对比:将500mm水烧开需要多长时间,然后与煤气炉烧水时间进行比较;不同品牌电磁炉烧水时间比较等。

(3)活动三:“电磁炉工作原理的探究”——研究性学习(1课时)

①问题: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锅具适合电磁炉呢?

②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

a.拆装电磁炉,观察其内部结构,让学生猜一猜内部大线圈有何用途?

b.将一个连接着发光二极管的1匝闭合线圈放到电磁炉加热区域,开通电源,让学生们观察有何现象?

c.将不同材质锅具,如铁锅、铝锅、陶瓷锅等,分别放在电磁炉上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d.用电磁炉烧水,然后手持一个连接着发光二极管的200匝闭合线圈,不断接近电磁炉四周和锅具内部,观察现象。

③小组讨论,写实验报告,然后展示。

(4)活动四:”电磁炉的明天“——创新设计(1课时)

①将学生划分成几个组,然后积极思考,对电磁炉进行创新设计。

②各组派代表展示创新设计成果。

五、“微”课程实施效果

1.学生活动能力的提升显著

人的活动能力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科技创新活动能力等等。任何一种活动能力都不可或缺,它们都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微”课程的教学,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爱做家务劳动了,一些学生喜欢科学研究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小发明和小创造产生了兴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实验、论证、创造等科学手段进行问题的探究,科研素质明显提高。常规素质检测与评价如表4所示。

2.教育教学理念的迁移明显

综合实践活动“微”课程的魅力在于目标明确,课堂容易实现;锻炼能力,学生非常喜欢;学科融合,知识交叉补充;合作参与,师生共同进步。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问题意识、综合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迁移到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学校的教学面貌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篇4

《新课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研究性学习2.劳动与技术教育 3.自主学习

4.“任务驱动”教学法 5.信息技术教育 6. 综合实践活动

二、简答题

1.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哪三个阶段的指导? 2.“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为什么要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5.为什么劳动技术课要从“动手做”转向“动脑做”? 6.你认为信息技术案例的设计应包括哪些方面?

二、辨析题

1.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要统一,不要随意更动。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修的内容。

3.信息技术课只是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不用介绍计算机的原理。

四、观点论述

1.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怎样的课程?它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2.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指定领域的划分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如何理解四方面的融合的? 3.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你如何理解“授人以‘鱼’,授人以‘渔’”这句话?

五、案例分析:

1.请分析“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学案例,p21。

案例: “网上交个好朋友”

[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传统的学生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精神。在《网上交个好朋友》(浙江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中,我充分利用初一学生对 信息技术课的浓厚兴趣,通过学生相互访问好友的文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尝试通过好友合作完成操作,在学习中互相帮助,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相互之间信息沟通和表达的能力,通过合作来完成 学习任务。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个片段: [活动实录]

片段一:情境激趣,引入课题

师:播放一段精彩的Flash动画,但只播放一部分。生:怎么没有了? 师:大家想不想把Flash动画欣赏完整?

生:想。

师:在教师机上有这个动画,大家可以怎样把它取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去与朋友共同慢慢欣赏呢?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通过“网上邻居”设置共享,再将文件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上。师:在教师机上设置了共享才能让大家访问。(引出课题)

教师播放一段精彩的flash,但只播放一部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师趁势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把文件取到自己的电脑慢慢欣赏。通过情境激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新知,利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设置共享文件夹,在网上交个好朋友”。

片段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过程一:新建文件夹

师:要设置共享首先要建立一个存放共享文件的文件夹。

生:能力好的一个学生演示“新建文件夹Folder”,并表达出操作过程。

师:大家可以把新建文件夹命名成自己喜欢的名字,并把上节课的作业“自我介绍”复制到此文件夹。

全体学生动手实践“新建文件夹”。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上节课作业“自我介绍”复制到要建立共享的文件夹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的网上交朋友做好 铺垫。

过程二:共享文件夹

师:为了能让你的好朋友共享你的资料就需要将文件夹设置成共享。

教师演示“共享文件夹”。

师: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求助:①查阅教材②与临近的同学商量③向老师求助。好了,开始行动吧!

学生实践操作,在操作工程中遇到困难通过能力好的学生帮助或两个学生合作探讨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扫清学习障碍。培养学生协同学习的精神,同时加深操作的印象。

过程三:相互访问

师:大家已经设置好了共享,并且文件夹中有了相应的文件,接下来请大家根据教材的指导去访问其他同学的资料。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将老师提供的在线网站中的FLASH、图片等文件下载到共享文件夹

供其他同学欣赏。看谁先设置成功并访问到其他同学的文件。

学生自主探究,依靠教材完成共享设置。有能力的学生利用在线网站下载更多内容进行共享。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发现可以设置三种共享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让学生根据任务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本领,教师的讲解为自主探究的学生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利用下载其他精美Flash、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四:特别交流

师:通过上面的操作大家,发现了设置共享有三种方式,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区别? 生:发现了。

学生尝试回答其中的区别。

师:为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区别,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设置不同的共享方式。并利用其中的某些方式进行个别访问。最先将三种共享设置好并正确说出区别的小组将得到“最佳拍档奖”。

学生分组探索实践,归纳总结。

利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实践尝试一实践验证”的学习方法。

片段三:拓展延伸,知识升华

师:大家除了利用网络共享实现交流外,Windows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传递短讯的小程序Winpopup。通过Winpopup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网上的另一种交流方式。

教师演示。

学生实践利用Winpopup交流。

通过一个有趣的小程序实现即时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对信息技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片段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引导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感想和体会。师:利用随堂练习3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知识,汇报交流,深化提高。利用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进行评测,兼起课内复习小结的作用。

2.请分析案例“关于肺结核的研究”,并阐述你的看法。

案例: “关于肺结核的研究”

[活动主题]

一个学生发现他所住的社区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患有肺结核,常常咳嗽,而且他还发现肺结核可通过空气传染。为了帮助这些人,同时了为了引起人们对肺结核的关注,这个学生将肺结核作为他 的研究项目。他证明了社区中肺结核的发病率在上升,并对肺结核的传染性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告诫人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决心将这一研究落实到实际行动 中去,他准备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支持专业机构进一步进行肺结核的研究,希望能够研制出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这类社区研究方案既可独立进行研究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这个案例是由一个学生 独立完成的,花了八个多星期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外,只是在最初全班同学帮助他为方案的计划编制了一些问题。[活动步骤]

1.制定计划;2.收集信息;3.制作模型;4.调查研究:

5.撰写报告;6.编宣传册;7.张贴海报;8.社区服务。

[活动实录]

一、制定活动计划

计划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原因、注意事项和评价标准等。

二、查找有关肺结核的资料

(一)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打“1800美国之肺”,“美国肺病协会”的电话等途径来收集信息。(二)向医生咨询肺结核是如何破坏肺组织的,并请某医生修改其方案。

三、制作和展示模型。(图略)上图向人们展示了肺组织与肋骨的关系 下面是学生制作肺模型的具体过程: 肺模型的制作

1.收集材料:几块橡木牌子和一个金属的盒子,卷尺和剪刀。2.查阅医学书籍,发现了一个标明有肺及肋骨位置的图片。3,剪一个中心柱和一些矩形的金属带,其中一条比其他的要宽些。4.把每条金属带包住中心柱上,每边缠四条。

5.用宽的那条金属带包住中心柱同时夹住这八条金属带。6.用橡木牌子做成肋骨壮。7.再把铝箔将肋骨包好。

8.把肺画在橡木牌子上,开始制作肺。9.改了部分并画下其轮廓,再次作了修改。10.将每叶肺模型钉住,并将报纸塞在里面。11.最后一步就是肺涂成桔红色。

四、设计调查问卷

学生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调查许多人对肺结核的了解程度,在选择调查对象时学生考虑到了抽样问题,他选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作为调查对象,因为只有小学高年级学生才学习了有关部门疾病的方面的知识,而低年级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背景。但是问卷本身有些问题是有局限的,因为这些问题并不能真正彻底地调查出被调查对象的知识状况。

这是学生在调查前的考虑:

1.看看人们对你的主题有多少了解。

2.样本要足够的大。

3.社区包括学校、参加研究的学生、父母、仓库、俱乐部以及建筑物。

4.调查目的是看看你是否知道人们所想的、所做的、所努力的、所吃的、所学的、所爱的和所恨的等等,以及组织,设计新系统,改善系统。

5.创造的部分:问题是清楚的,这些问题会向你提供你想要信息。友好地、按顺序开展调查,限定问题的数量(9—12个)。

下面是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结核病调查

1.你知道什么是结核病吗?()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2.它对肺、大脑和生殖器器官有什么影响吗?()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3.它是如何传染的?

()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4.在美国它是一个超级杀手吗?()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5.什么是MDR结搁病?()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6.常用来治疗结核病人的体检叫什么?()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7.用来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的名字是什么?()知道

()基本知道 8.结核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9.任何人都会得此病吗?()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感谢您做这份问卷。想了解更多的信息,请参看我的小册子。

五、进行问卷调查

六、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学生总共收回了有效问卷42份,通过统计分析,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发现有些人知道肺结核是什么,却不知道它是会传染的,而且还是一个超级杀手。他们也不了解肺结核的症状。所调查的42 人中约有一半的人有一个患肺结核的朋友。

七、写研究报告

学生的报告写明了他进行这项研究的原因、研究的大致计划、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中的收获和碰到的问题、最终的研究结果、继续进行研究的决心以及如何评价研究等方方面面。尽管表面看来,这个研究报告比较零散,但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研究过程,他确实是很努力在做这项研究,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下面就是研究报告的摘录:

社区探究

需要注意些什么?人们不要在大街上吐痰,因为肺结核无处不在。有太多的人在大街上吐痰,尤其是那些需要药物治疗的无家可归的人。我们该如何做?我们可以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做一次免费的体检,并鼓励人们把痰吐在纸巾上。先要了解些什么?我认为先要知道能否治疗无家可归的人,还要知道有多少人还没意识到他们会传染肺结核。

我必需做的:写研究报告、调查、访谈和观察。

我的系统设计了些什么?我会张贴一些海报,并向人们展示一些模型,如肺模型以及一个栓图示。

肺结核是如何破坏肺的:这可以通过小册子来向大家展示。你知道吗?我会在相关的说明中告诉你。

评估——如何知道我的设计是否是成功的你?如果人们向我提一些有关肺结核方面的问题,并想知道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那我就知道我的设计是成功的了。

我以肺结核作为我研究的主题是由于我所住的街区的缘故。在我所在的街区里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而且他们常常咳嗽。因为我们的研究要以社区的问题为基础,而肺结核就是一个问题它还通过空气 传染。

亲爱的__________先生:

我很愿意把我所做的告诉您,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收集到了四条信息。其中的一条就是我有十四个地方可以做调查。但我还需要调查一些无家可归的人,问他们是否做了免费体检。我还要去向医生咨询 有关肺结核是如何破坏肺组织的问题。我已经设计了一个肺模型。制作时需要用到的有:粘土、金属薄片和管子。要检验肺结核的影响还要用到一个栓。

如果我能在周四完成这个模型。那么我就有一个好的开始了。

我给肺及其组织设计了一个模型。我准备设计一个洞来告诉人们肺结核是如何破坏肺功能的。在设计方案完成的时候,我将在肺模型上钻个洞,并用栓堵住。这样可以向人们展示各个方面的情况。

在说明中,我已经准备向医生求助,还请________先生修改我所做的方案。我在家中用录像带把谈话内容录下来。然后,通常是在诊所,我会展示给大家看肺结核是如何破坏肺组织的。最后就是分发我 的小册子,并告诉大家我将在两周后发放问卷。

不幸的是,由于妈妈和秘书的缘故,我不得不取消我在私人医生诊所里要做的口头报告了。现在我打算到另一家诊所去做一次展示,以便得到校方对该方案的批准。

在我看来,评估自己方案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我谈论肺结核时人们是否会向我提些问题。这样我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否对我所讲的感兴趣。如果人们想要我的小册子而且很认真地做问卷,那我就知道他 们真正理解了我所写的以及我想要说的。最后,如果人们都停下手头的活来看我的海报,那就说明我的海报是吸引人。

我已经向少年和成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有42个人填写。之所以在少年以上的人群进行调查是因为我调查的内容是高年级才有的,如六年级及以上就有了有关疾病及其缩写形式的学习内容。既然他们 学了这方面的知识,我要看看他们学习了多少有关结核病的知识。而且这会让我明白他们的了解程度。

在调查中,我发现有些人知道肺结核是什么,却不知道它是会传染的,而且还是一个超级杀手。他们也不了解肺结核的症状。所调查的42人中约有一半的人有一个患肺结核的朋友。

我也上了几次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但它们大多是相同的,这使我不得不仔细检查,以便发现不同的东西,也是为了防止记下相同的内容。当我找到独特的主题时,我会把它写下来,或提供给同学作 参考资料。

在我的图书馆里,有一台计算机可上因特网。它用起来相当简单,你只要用鼠标点击网页就可以了。你只要键入“肺结核”这个词,点击“搜索”,在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有关肺结核的目录,还有一个提示:“更多的内容:肺结核”。

我把海报贴在第33街、第2大道以及一些车站旁边。但是在我站在那儿时海报还在,等我回来时被撕毁了。

我用的栓有点像肺结核病菌,这是因为,为了生存,结核病菌必须进入到肺内,于是形成了洞,而我能找到堵住洞的最好的东西就是栓。

我的论文中有些内容显示出呼吸时空气得通过胸部和头部。

当有些人得肺结核病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传染上的,因为你不是经常与病人接触,也不是每次都与他呼吸一样的空气。

如果呼吸了同样的空气,也不要担心,因为(这将在第10个问题中提出)在你不得不接触一个病人,而且呼人他呼出的带有肺结核病菌的空气时,你的免疫系统会形成一面防护墙来抵抗病菌。

结核病菌尤其会影,向肺是因为肺阴冷和潮湿,很适合细菌的生长。它还会影响到大脑、生殖器官、淋巴结等等。

我亲身经历了一个困难,那就是我很难确定哪些信息应该保留舍弃。因为因特网上的内容很相似,我很记住哪一页上的内容是已经记下来了哪些还没有。

最近,我向“美国之肺”求助,以弄清我怎样才能筹集资金支持肺结核的研究和开发研制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他们告诉我,我需要为他们的一些特殊研究寻找赞助。我必须做更多的调查和宣传肺结核的危害。我已经落后了,我得加油干。

八、写有关肺结核的宣传小册子。

学生在经过查找资料和调查获得了很多有关肺结核的知识,他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了小册子。结核病

1.产生的原因:真菌性结核菌导致。

2.会攻击身体的很多部分,尤其是肺部。

3.肺结核在美国曾经可以致死。

4.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任何人都可能患肺结核病。5.肺结核是通过空气来传染的。

6.肺、咽喉、肾、脊椎和大脑都可能感染结核病菌。7.它还能通过血液来传播。8.通过交谈、咳嗽和打喷嚏来扩散。

9.患肺结核病的人会把它传染给家人、朋友和同事。大多数免疫系统能控制肺结核病。10.肺结核细菌的复制就像白血病一样。11.肺结核细菌很活跃。12.三月二日国际肺结核病日。

肺的结构

1.主要部分:气管、支气管、毛细血管、肺泡、左肺和右肺等等。肺有很多支干,且由不透明的空腔构成。

2.呼吸时的空气通道:咽—喉—通气孔—气管—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末端—呼吸组织—肺泡—肺部毛细血管—换气

九、张贴海报

学生通过张贴海报告诉人们肺结核的危害,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是当他在大街上和车站旁贴上这些 海报后,等他从别处回来时,海报早已被撕掉了。

十、在诊所里做口头报告

3.请分析案例“《航模与车模》-------《电动模型》”,p62.。

案例:

“《航模与车模》——《电动模型》”

[背景分析]

在机械化逐步代替手工劳动的今天,电动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机器之一。自从有了电动机,就实现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途径。学生对电动机虽然很熟悉,但对它的工作原理总是觉得讳莫如深。我们如果把已学过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在劳动与技术课上让学生制作电动机模型,他们学得的知识就会与生活很贴近,对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劳动与技术课的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育目标相比,它更强调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认识上、情感意志和精神境界等方面获得升华。劳动与技术教育要求学生经过劳动实践过程,获得亲身体验,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习与人沟通和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

1.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通过观察、访问、调查、仿制模型等,让他们以发现者的姿态进入角色,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喜获知识的欢乐,进而激发学生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会分享与合作。经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形成一种开放的环境,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现代的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合作,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学生利用人与人的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活动实录]

中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过程,基本上没有从探究角度思考问题的经验,还不会独立地选择课题,因此需要由导师代替挑选一个合适的课题供他们选择。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查相关资料的方向,由他们进行资料收集。

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制作实验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电动机的分类,电动机的使用及工作原理和结构,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能力。调查、上网查询、访问、收集、制作,合作设计、品味体验、交流。具体活动进程:

1.活动准备

(1)了解电动机的分类,基本构造及原理,了解电动机发展前景。

(2)对机电师傅、老师访问,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电动机的用途 动机信息,并对工作原理要详细了解。

(3)根据了解的电动机结构,自由组合(4人一组)进行方案设计,并对所需的器材进行准备。

2.活动实施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有非常大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参与者,学生则由单纯接受传授间接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主体。

(1)资料的收集

当课题及探究方向确定后,各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环境分头行动。一般来说采用综合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的对象是各机械厂和机械维修部门,进行实地观察。对工人师傅和维修技师进行访谈。

预想的问题:

① 电动机的分类及型号?

② 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什么7

③ 电动机有哪些用途? ④电动机发展趋势如何?

⑤各类电动机的优缺点?

⑥访谈时要注意的问题?

⑦询问、交谈要有礼貌,要有中学生应有的素养。

⑧访谈时要准确,快速地记录访谈的内容(包括问题和回答的内容)。

⑨每个组员要有团队精神,各司其职,不要发生意外。

(2)方案设计

经过二个星期左右课余时间搜集、访问,学生对电动机有了初步认识,这样可以着手方案设计。电动机可以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类,工作原理相同,都是由于通电的线圈由于受到磁场力矩的作用而发生转动,从而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技术问题:线圈必须能连续转动,线圈套受到逆时针力矩,使线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当转动中性面(即与磁场方向垂直位置)时,力矩为零。可以依靠惯性继续转动,但过中性面时力矩变为顺时针方向,将阻碍线圈转动。如何才能使线圈继续转动?

方法有两种:

①使电流方向及时变化,使力矩始终为逆时针方向;

②电流方向不变时,依靠惯性连续转动。

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

经过资料收集,访问,对电流方向的变化,可采用交流电即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采用直流电供给,要使电流方向变化,需采用换向器,如不采用换向器,当从竖直面转过1800后,线圈就会反转,设计时可使引线保留半个柱面,使电路不通,因此线圈不出现反转,依靠惯性经过半周后再次通电,从而使线圈继续转动。

方案实施:

制作方法一:

①④⑤转子的制作:用直径0.3左右毫米的漆包线在长方木板的边沿上密绕100匝取下,用细线将线圈的四个边扎紧,成一长方形线圈。用木线轴做换向器的骨架,剪两片薄铜片在铅笔上弯折成瓦状,用橡皮筋或绝缘胶布固定在木线轴两侧,同时将长方形线圈的两个线头表面的漆皮刮光分别压紧在两个铜片的下面,做成换向器。

把一个小螺栓紧压人木线轴上方的孔里,再把长方形线圈用尼龙线绑扎在木线轴上,截取一段废圆珠笔管,将较粗的一端插进木线轴中间的孔内制成转子。

在木箱顶面上中心部位钻一个小孔,将一段上端磨尖的自行车辐条竖直插入小孔中做转轴,将制好的转子套在转轴上。

②定子的制作:用两块同样大小的木块将条形磁铁垫高,摆放在长方形线圈的两侧。

③电刷的制作:取一块宽度跟换向器外径相同的小木块,用绝缘螺钉将两块薄铜片固定在小木块两侧制成电刷。将两电刷夹在换向器上,用螺钉将小木块固定在底板上,这样给线圈通上电流,拨动线圈,就可以转动了。

制作方法二:

①用裸铜线做2个支架,固定在底板上,在支架间放上小磁铁,使磁铁的一个极向上。

②用漆包线制作一个约10匝的矩形线圈,使导线两端沿线圈的中轴线方向引出。

⑧用剪刀刃按图将线圈引线半个柱面上的漆刮去。

④将线圈放在支架上,用导线将干电池的两极与两支架相连,用手指轻轻拨动线圈,如果没有故障,可以看到线圈会连续转动起来。

3.活动总结

制作方法l:是一个一般电动机的模型,各部件较完备,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在老师和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它困难不是很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篇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量评价方法不包括()

A.访谈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5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不包括()

A.文本参照模式 B.任务导向模式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6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包括()

A.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

B.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探究活动 C.实际应用的设计类活动

D.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活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7题

下列以研究性为主的探究活动的实施程序哪个是正确的

A.产生问题-确定主题-组建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总结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反思

B.产生问题--组建小组-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总结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反思

C.产生问题--制定计划-组建小组-确定主题--开展活动-总结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反思制定计划-D.产生问题--组建小组--制定计划-确定主题-开展活动-总结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反思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1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不必坚持()原则

A.全面性、系统性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 C.自主性原则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1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不是()

A.实现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B.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C.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D.让学生主动参与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13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课程资源不包括()

A.社区资源 B.家庭资源 C.学校资源 D.社会资源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不具有哪个特点

A.学生自主性 B.全面性 C.过程性 D.多元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22题

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B.这两种课程的类型不同 C.这两种课程的性质不同

D.这两种课程有相同的开发途径

您的答案:C(选A的也不对)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0.第23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认知层面的目标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过程与方法层面的目标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1.第1题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12.第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辅助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13.第3题

师生参照市面上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文本”(各种资源包及活动指南、手册)加以实施的文本开发模式称为文本参照模式。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6.0

14.第8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围绕身边的各种活动展开。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15.第9题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领域,包括学生对自我个性特点、个人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的认识和理解,不包括对自我权利义务的认识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16.第10题

社会调查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的社区情境中进行调查研究。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17.第14题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自发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18.第15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区服务只具有服务性的特点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0.0

19.第16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设限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0.第17题

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等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1.第18题

组织学生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是以考察为主的体验性活动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2.第19题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6.0

23.第20题

教师业绩评定就是对其课程指导成效的评价。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6.0

24.第24题 与学科课的评价相比,活动课的评价具有主体多样化的特点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5.第25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区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为社区成员进行的生活、家政服务;学校或社区管理服务集体参加社区和地方的各种公益劳动、义务活动等等。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6.第26题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7.第27题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8.第28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不需要教师指导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9.第29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0.第30题

学段目标就是教学目标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6.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篇6

??在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过程中,有一个闪耀的"亮点"映入我们台四小教师的视野,那就是这一轮课程改革要增设一门新的课程,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对于这个耀眼的"亮点"我们十分关注。在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个"亮点",对教书育人来说,我们又多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分科教学,而且还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的渠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我们还发现,这个"亮点",在育人模式方面,要求我们要有新的转变,那就是,从单纯结论性教育向过程性教育转变。

可以说,实施这一全新的课程,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的成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既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最近,我们请了几位老师对我校近年来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作了回顾与反思:

??一、缘何情有独钟,只因不谋而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我们学校不仅十分关注,而且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蕴含的性质、特点,所展示的理念、目标和我们学校《绿心工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所做出的价值选择是不谋而合的。

我们学校实施的《绿心工程》高扬的是"三爱"(即"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大旗,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正是基于"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自《纲要》解读 以下同)这一基本理念的;

我们学校实施的《绿心工程》,是以"注重完善孩子人格,充分开发孩子潜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长大"作为自己的育人目标与价值取向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引自 同上),强调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引自 同上);

二者的追求是多么地一致,二者的信念又是多么地合拍呀!正是这种不谋而合,让我们的《绿心工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共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并从学校与社区的现有的教育资源出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先后开发了"白马河水质调查""大庙山文化探幽","与福州古桥、新桥亲密接触""榕树来历"等;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方面,我们先后开发了"延平棚屋区改造建议""中亭街历史与今天""餐桌污染调查"等;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们先后开发了"我与地球对话"(网上的环保行动),班级及个人的网页制作等。这些作为校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育目标方面都发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篇7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整合,构想,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新课程的亮点。“校本课程” ( 选修Ⅱ) 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设是高中新课程的难点,但是它的开发和有效实施,对于培育学校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然而,高考是现实的,课时是既定的,师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学校的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有效地贯彻新课程要求,福州七中提出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的初步构想。

一、课程整合的建构依据

1. 课程依据

尽管从表面上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属于不同的课程分类系列,是独立关系。但是, 独立不是对立,它们存在着交叉、包孕的关系。如果根据“课程形态”划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学习领域分为两大类系: 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果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角度划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分为: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疑属于国家课程,但它可以校本开发。反过来,从课程实践模式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开发出学科性校本课程,也可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技术和形式,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校本课程。因此,从课程特点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存在整合的空间。

2. 理论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 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提出: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该坚持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二者的课时可以整合使用。

二、课程整合的构想和实践

1. 理论构想

( 1) 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设。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扮演着主角,而且由于实行校本管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在课时、教师、内容的安排上,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起来,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设。

( 2) 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与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强调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性,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结合在一起,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将师生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整个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通过对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整理,就可以初步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了。

2. 实践操作

福州七中系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州市晋安区环保教育特色校,因此,学校领导在集思广益、分析对比、实践论证的基础上,达成了“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的共识,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加以认真落实。我们凭借学校优势,立足校本资源,开发了《与绿色同行》系列校本课程教材,把绿色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活动中,引导师生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教育师生“关爱生命、健全体魄、崇尚科学、追求和谐”,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福州七中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的原则: 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课内策划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方法指导和知识学习相结合。根据目前高中教学实际需求,学校每周安排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按校本选修课程要求,每学段不少于18课时。在这18个课时里,可以开展以下教学模式: 专题讲座、知识拓展、方法辅导、主题筛选、中期反馈、总结交流等。而学生的调查、实验、采访、制作、参观、访问、考察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社区服务等具体 实践活动放到课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这样,学生认真参与了不少于18个课时的课堂集中学习,便获得1个校本课程选修学分。当他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活动,便获得相应的研究性学习学分以及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分。

当然,我们还立足校本资源,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社会热点等, 对福州七中历年各个年段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项目进行了分析、对比,保留或增加了一些与我们课题研究联系较为密切的活动内容。例如: 3月份的“我和绿色有个约会”活动、4月份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9月份的“感恩九月我行动”主题活动……这样,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获得学分的同时,也凸显了福州七中的课程特色, 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三、课程构想的成果意义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整个课程是随着活动逐步展开的,但是校本课程的预设性相对更强些。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或者借助已有的校本课程文本载体,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实施, 将二者的生成性和预设性加以协调统一,使之相互补充和完善。

一些开展得比较成功、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逐步系统化,从而转化为学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积累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还可以逐步形成校本教材,供新一轮学生学习和使用,同时还可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成与拓展,由此发散开来,衍生出其他相关联的校本课程系列。例如,福州七中就在《与绿色同行》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开发形成了《校园植物志》《浮仓山上的南宋丝绸宝库》《校园武术》 《信手拈来的美: 废物不废》《和谐校园阳光心灵》等系列子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篇8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它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和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提高和发展。

将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进行有机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科学和社会,从而更清楚地了解科学知识。甚至可服务社会,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四年级科学《天气》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先让学生了解人们通常从运量、降水量、风和气温这四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再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通过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天气,并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以及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还汇报自己的发现和收获。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充分了解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人为活动对天气的影响,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融合,形成了科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完美的整合。

二、学习方式的整合

在科学课程中,提倡的是探究性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显然,让学生亲历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科学课一般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整个探究活动中还渗透着观察法、实验法和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并伴随着参观、调查、访问、宣传等一些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倡导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的理念。在内容组织或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一个主题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活动、观察活动、设计活动、实验活动,从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达到各领域之间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活动方式有:实地考察、实验观察、参观考察、主题活动、收集资料、制定考察表、设计开题报告、分工合作、调查访问、采访、递交调查表、写反思、写总结、写信、写倡议书、设计制作、表现创作、辩论、答疑、宣传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依据其活动主题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

显而易见,科学课程不仅为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更多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为科学课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将科学课中的研究方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上五年级《光》这一单元,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知道了光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光和热的关系,再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学生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太阳能热水器涉及到很多科学原理,所以首先要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接着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让学生树立了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概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成长。

三、教学方式的整合

在科学课程中,主要提倡学生应在探究中学习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科学探究过程分六步进行教学:

(一)提出问题。在提出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时,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各小组自主选择不同的问题,分别研究;二是由全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相同的

问题,共同探究。

(二)猜想假设。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从其形成来看,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猜想环节,二是假设环节。

(三)制定方案。本步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是确定探究的问题;第二是选择探究的材料和用具;第三是拟定实施的方法或步骤。

(四)实施探究。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探究,可分为四步:一是数据及信息的收集;搜集信息包括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二是数据的整理,对以上信息进行整理;三是与假设的对比;四是得出结论。

(五)展示交流与评价。此过程可分二步进行:第一是组内展示与交流评价;第二是全班交流评价。

(六)拓展创新。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结合研究的主题,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发明、创造活动,关注与本课研究主题相关的社会问题等,有机地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进行密切融合。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而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分“四段五步”进行的组织教学。“四段”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研究的四个阶段:课题确定阶段、行动指导阶段、汇报交流阶段、总结反思阶段;每个阶段的指导又分为“五个步骤”,统称为“四段五步”教学方式。

(一)课题确定阶段:创设情境——指导选题——确立小组——论证方案——总结评价。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 指导学生选题;2. 确立活动小组;3. 制订活动方案。

(二)行动指导阶段:方案预设——合作探究——问题反思——矫正指引——研究实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落实方案,帮助学生克服研究中的困难,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向。

(三) 汇报交流阶段:汇报交流——小组介绍——成果展示——互动评价——总结延伸。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 帮助学生整理研究成果并拟定介绍提纲;2. 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成果展示形式;3. 组织学生现场展示、交流研究成果;4. 引导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问题性评价。

(四)总结反思阶段:畅谈感受——活动总结——疏导反思——汇报交流——经验生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 引导学生对小课题研究进行评价;2. 帮助学生进行经验总结式反思;3. 生成新的课题并制订方案。

可见科学课的教学方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具有相似性,在教学过程中,将两门课的教学方式有机地整合,相互补充,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更加爱学、乐学。

例如在六年级科学课《水的调查与研究》一课中,要让学生调查社区的居民、学校、公共场所用水情况,并去大自然中了解水污染的情况。先让学生从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和进行浪费水的现象开始,再深入社区、街道、单位、居民家中、公共场所进行宣传节约用水。同时结合广州河涌治理的方案及效果,让学生进行河涌的水质检测实验,调查河涌周边的规划、绿化、设施配套等,并提出河涌污染的防治与整顿的意见以及进行防止水污染的宣传活动。在指导学生调查、科学探究、实践、汇报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准备充分,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增加了他们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上一篇:陪伴我的老师初中作文下一篇:档案资料收集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