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精选5篇)
臧家庄中学 于红叶
活动主题的确定和来源:
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在现今的孩子身上表现的越来越强烈。在家里,孩子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上,义务为零。父母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一切都围着学习转,凡事父母都可以代劳。以至于现在的孩子只知索取,不懂感恩。反思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所在,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穷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心声。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切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活动主题:学会感恩,让爱流淌 活动成员: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2、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念亲恩,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计划与时间安排:
本次主题活动共设计“感受关爱,学会感动”、“感受亲情,学会沟通”、“升华亲情,学会感恩”、“当孝敬星,懂感恩情”等四个活动专题。每个活动1-2课时完成。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的实施:
一、感受关爱,学会感动
1、“感恩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1)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班?晚上几点下班?(2)下班回家后,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些什么?(3)你回家后为你父母做过什么?
(4)爸爸妈妈每月为你花费的钱占了工资的多少?(5)爸爸妈妈每月为自己花费的钱占了工资的多少?
(6)你父母知道你生日吗,给你过生日吗?
(7)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他们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什么颜色?(8)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2、通过书报、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整理、摘抄以父爱母爱为主题的诗文、歌曲和故事。
3、“感恩诗文朗诵会”,入情入境地吟咏《游子吟》、《感谢》等感恩诗文。“爱心永恒歌咏会”,载歌载舞地演绎《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等感恩歌曲。“感谢亲恩故事会”,声情并茂地讲述“黄香温席”、“陈毅探母”等感恩故事。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4、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开展“瞧,我这一家子!”照片展,让学生亲自动手给照片上版(自己制作标题、写好说明、美化润色)。让学生通过照片,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点点滴滴,体会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感受亲情,学会沟通
家长们常抱怨:孩子大了,现在问他学校里的事,老觉得我们烦,话也说不上几句。是啊,家长们多么渴望当他们的孩子开心时,可以和他们一起分享;遇到挫折时,能和他们一起克服。因此,我觉得在让学生感受父母对他们点点滴滴的关心后,引导他们尝试与家长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亲情一刻:规定学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父母聊一聊,可以是当天学校中的趣闻趣事,也可以是学习中的烦恼或同学间的不快等等,以便父母了解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我的悄悄话:有时候,孩子与大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争执或意见分歧。于是,我建议学生在这时候不妨把自己的心理话或所受的委屈写在纸条上与父母交流,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三、升华亲情,学会感恩
1、每日四个一:从最基本的做起,做到“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水,每天为父母夹一筷菜,每天帮父母捶一捶背。”下发告家长书,增强家长意识,求得家长的赞同及配合,做到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一起提醒、督促、肯定及赞赏孩子的“四个一”行动。每个学生回家认真实施“四个一”,班主任及时通过家长和学生了解“四个一”的落实情况,从而鼓励学生继续把四个一行动持之以恒地做好。
2、今天我当家: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然后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让孩子把信寄给父母。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更加精彩。优秀文章(包括家长回信)进行展览,并推荐发表。
3、爱的展览:开展“我爱你”主题演讲。“母爱无价”手抄报、黑板报展览,学生自由获取资料,独立安排版面,创造性的展示自己的审美情趣。
4、“父亲节、母亲节”爱心作业:(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c)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
(d)做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服。
四、当孝敬星,懂感恩情
对前一阶段活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感恩的心,感激的情”主题班会汇报演出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加。活动中评选出 “十佳孝敬星”,并在班级黑板报上对“十佳孝敬星”作专题宣传,号召全体学生向“十佳孝敬星”们学习。让感恩、孝敬之心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感恩,从小懂得孝敬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活动的效果与收获:
1、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孩子们第一次深入、细致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无私的爱,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给他们创造的一切,并且让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了自我。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牢记父母之爱,父母之恩。如在送给父母的感恩卡上学生的感言有:羊有跪乳之恩。这说明孩子们深深懂得了孝敬父母,珍惜父母之爱是作为新时代少年应有的美好品质。
通过这次感恩系列活动,学生们的家庭关系也因之更融洽了,对于孩子们的感恩行动,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眉梢,乐在心里。一股爱的暖流在家庭成员之间流淌。活动使孩子们滋长了热爱父母的情结。
2、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国传统美德的魅力。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的时候,就会发现人们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周围的景致也特别美丽,自己的心情也特别舒畅。
开展了这一系列感恩活动以后,餐桌上,多了一双感恩的筷子;问候里,多了一句感恩的声音;清茶中,多了一份亲情的甜蜜;欢笑中,是感恩的真情在涌动。孩子们领会了传统美德的内涵,感受了传统美德的魅力所在。
3、活动使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搜集诗文、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讲演,设计手抄报、黑板报,学做家务„„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始终是兴致勃勃的,当活动谈总结谈收获时,孩子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有的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有的说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收集资料。有的说自己变得爱看书报了。有的说自己会做了许多家务„„此外,孩子们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指导教师的总结与反思:
一、活动主题要源自生活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们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自己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于探究的,学生才会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顺序渐进,由浅入深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点,但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应该引导学生由浅尝辄止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知恩、感恩是一个长期濡化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拓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并且在课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感恩父母”实践活动,使感恩辅导不走过场或只留于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感恩之心,在感悟体验中激
发感恩之情,在日积月累中形成感恩习惯,学会感恩父母、关爱父母、回报父母,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进而推己及人。
三、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关键词 关注 溺爱 竞争 感恩 综合活动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118-03
一、“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设计背景和意义
新学期开学,召开了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家长会上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育了!他们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稍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别人。在他们的眼中,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的,他们坐享其成都是应当的。
是啊,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太安逸了,认为父母为他们付出的都是应该的。换言之,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一个不懂得体谅人,不知道关心别人,动辄就走极端的孩子,今后怎么与人交往,怎么融入社会?家长会的反馈引起了我的深思,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哪怕学生成绩再好,能力再强,在做人方面,始终会有缺陷,这是我们做老师的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是啊,“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只有让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这样才能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然而,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1.家庭的“溺爱”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现代家庭中,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亲,外公外婆爱,爸爸妈妈宠,所有人只围着他一人转,家庭的重心落在孩子身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是一个没有“童年玩伴”的家庭。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了相爱、互助的经历,没有了模仿、尊重的经历,更没有了共同分享、共同努力的经历”,使得孩子难以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其次,生活条件的优越,以及由于家庭结构导致孩子受到的关爱强烈而集中,从而使得孩子只知道享受,独占欲无限发展,自私自利,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2.教育的“顽疾”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之前实行“应试教育”,在客观地测评学生知识水平方面有了统一的评判标准。现在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希望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性格等品质。但好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等眼前的名利,高考指挥棒逼着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要应付种种“非人性”的考试,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最后使他们变成考试的机器。各种名目繁多的竞赛更是比比皆是,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是在被动中加强了,但在学习生活中却感受到不到成功的愉悦,也体会不到人性的光华,它们不会分享,更不懂得感恩。
3.社会的“影响”
中国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传统教育中常用“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学会关心幼小,主动谦让。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原有的传统道德观念、传统文化却正在经受着跨文化融合的考验。以可爱的卡通形象现身的网络版“孔融让梨”告诉孩子们孔融的行为太过虚假。社会生活本应充满竞争,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一个道德判断标准很快在孩子心中形成,进而体现于自身的行动中。如果和现在的孩子聊聊天,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对于传统榜样人物的认识已经加入了更多新的理解。比如雷锋,他们认为是花费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做了许多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事情,如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定早被淘汰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竞争的压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早已形成。
那么,该如何“唤醒”孩子的感恩之心呢?感恩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精神环境,它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的确是一种美德,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由此我想到了配合德育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必将受到良好的效果。正值11月西方的“感恩节”,虽然感恩节并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一样被中国人重视起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洋节。为了改变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让孩子对周围给与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我以这个节日为契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了“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系列感恩教育活动。
二、“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1.做好感恩表率,培育感恩之心
在活动课前,我布置作业让孩子收集有关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收集有关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让孩子自己通过故事学会感恩,培育感恩意识。在课堂上,首先我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讲“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中国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故事。并且身边用典型的事例来教育感染孩子,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让他们知道,要感恩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以及帮助过、关心过、鼓励过自己的人。
2.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孩子不知道父母养育的艰辛,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才导致了自私个性的养成。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要让他们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的背后,原来隐藏着那么多的辛苦;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是要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对别人的帮助常怀感激之心。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在学生通过故事有一定的感恩意识之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分别统计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计算自己学习成长的成本;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通过一系列的计算,让“数字说话”,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养育自己的不易,父母的恩情是一笔还不完的“亲情账”。
3.布置爱心作业,开展感恩体验
在家庭中,在学校里,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动员上,还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搭建实践的舞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把学会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
在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活动后,学生有了一定的体验。在此时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父母,给父母揉揉肩、洗洗脚,帮家里做几件家务……在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课堂上有的孩子说:我第一次发现妈妈的手那么的粗糙;有的孩子说:我给妈妈捶背,妈妈哭了……
三、“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效果体现
有了自己的感受后,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中,一封封家书中都洋溢着对父母深深的感激和爱,读后不禁让人为之动容。
例1:我先到卫生间倒水,可找了半天,我不知道哪个是脚盆,在爸爸的提示下,我兑好水,用手反复地试了水温后,开始给妈妈洗脚。脱下袜子后,我惊呆了,妈妈脚上的老茧怎么这么厚,回想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天,妈妈送我上学的情景,我什么都明白了……
例2: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这是我一直想说的话.不知道为什么,在别人家的孩子嘴里说出来的甜言蜜语,我怎么也说不出口,但是我真的真的很爱你们。不想让你们再这样劳累下去,真的不想再去花你们的钱,想自己挣钱给你买一些好的吃的,穿的,最好是能让你不要再去做那些太累的事.可是现在我没有那个资本,没有那个能力,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
感恩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感恩教育,孩子有多少改变?我们深切地感到“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收获颇多。不少孩子的家长觉得:孩子与自己更亲了,也变得懂事了。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说:“通过感恩教育,孩子在吃饭时会给我们碗里夹菜,还会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温暖。”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通过感恩教育,孩子说感谢的话多了,而且不是扭扭捏捏、应付了事,而是大大方方、发自肺腑地说出这些话。
四、“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延伸教学
在懂得感谢父母后,另外还可以将感恩综合活动延伸拓展,如感谢老师,教给我知识;感谢朋友,在我身边帮助我;还有“感谢祖国”“感谢自然”等。同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阿姨给你的,你要感谢阿姨;这本书是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姐姐。又如走在干净的马路上,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当别人帮了自家一个小忙,一定要领着孩子上门道谢;在学校里,要把关心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及时通告给大家,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共同学习……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要让孩子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贵之处,都有需要感恩的言行,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从而使孩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理解并感谢父母,学着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五、“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课后反思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德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但综合活动课与日常的德育活动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等系统的设置,综合活动课需要精心精细地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来感知。通过“感恩之心,常伴身边” 这个系列综合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真正拥有了感恩之心,相信这样的他们也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
有一首歌这样写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参考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刘道溶.综合实践新课程教学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父母的养育和教导下,我们渐渐成长,由不懂事到慢慢成熟。其中,母亲的付出与牺牲更应该让我们深深铭记。为了让学生们体会母亲的辛苦,我们开展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今年的5月9号是母亲节,以母亲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尊敬和关心长辈,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观察生活中母亲的操劳,感受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母亲的辛劳,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2、学会利用多种渠道查找有关母爱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感谢与关怀他人,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培养感恩的心,做一个感恩的人。
三、活动内容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母亲节的知识
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初步理解母爱的伟大。
2、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3、合作交流想法
⑴、小组交流
a、用几个词语概括妈妈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b、用一个小事例说说妈妈是怎样爱我的c、用一个小事例说说我怎样爱妈妈的⑵、小组选代表汇报
⑶、小组讨论交流:
母亲节准备献给妈妈的祝福话
⑷、小组长汇报“母亲节”祝福语。
4、动手制作一张贺卡
⑴、小组讨论贺卡的制作,叠一个美丽的形状,如心形。⑵、把“母亲节”献给妈妈的祝福词句写在贺卡上
⑶、互相展示贺卡
四、回报母亲措施
1、制订“我的学习计划”,给妈妈一个放心:
2、搜集五句母爱的名言警句。
3、做好“五个一”,即在“母亲节”这一天,对母亲说一句感恩的话;送给母亲一个节日礼物;做一件孝敬母亲的事;同母亲参加一次家庭活动;与母亲算一笔亲情帐。
五、作业
1、帮妈妈做一次饭。
2、和妈妈谈一次心。
3、给妈妈写一封发自内心的的话,并念给妈妈听。
【引子】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一、指导思想:
鸟儿报答不了蓝天对它的恩惠,小草报答不了春晖对它的哺育,天底下所有的子女都报答不了父母无私的爱,天底下所有的学子都报答不了老师的呕心沥血„„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的美德。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才会主动把爱心传递。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父母、是家族、是这个民族的血液,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存在。我们赖于生存的自然,学习、生活的环境,让我们享受着多少的恩惠,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用一个感恩的心来回赠。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2、让全班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4、对全体学生全面的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班级“社会感恩文化”,其目的就是不
要受传统“万般结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要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三、活动内容:
1、以“家庭教育投入调查”为起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对前途、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2、以情感调动为切入点,开展培养感激父母的亲情、感激社会的胸怀、感激人生的激情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3、以培养学习责任感为落脚点,让感恩之情落实在学生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报效社会的具体行动上。
四、活动口号:
感恩父母,从心开始!
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争当“校园感恩之星”。
五、活动时间:2012、5、8
六、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七、具体措施:
1、利用学校及教室的宣传栏、橱窗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
2、开展“上好一月主题班会”、“唱好一组感恩歌曲”、“阅读一组亲情文章”、“完成一套感恩作业”四项活动,增强育人实效。
3、评出优秀“我为父母献首诗”诗文朗诵节目,“感恩父母”优秀征文,评选“感恩之星”,并推荐参加学校的“感恩之星”评选。
八、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主题阅读篇)
(一)、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开展观看感恩影片,吟颂感恩诗歌,推介感恩美文,讲感恩之言的活动。教师帮助学生收集关于感恩主题的美文、故事、诗歌等,有计划有目的的给学生推介一些适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美文中体验情感,在故事中明白道理,在诗歌中升华激情。有效的利用早读、班会和课余时间组织好“晨诵、午读”活动,也可利用家庭资源,让学生的亲子阅读中感悟真情。
2、集中推介感恩诗歌篇目为:《献给母亲蓓》(海涅)、《致我的母亲》(歌德)、《粗瓷碗》(金波)、《呵,母亲》(舒婷)、《母亲》(洛夫)、《纸船》(冰心)、《红雨伞》(金波)、《父亲从乡下来》(王宜振)、《新月集》(泰戈尔)。集中推介感恩美文篇目为:《父母不会站在原地等你》(田小勇)、《陪他好好活下去》、《请你记住我母亲的生日》(葛闪)、《荷叶 母亲》(冰心)、《和爸爸的电话约定》(张靖)、《告别》(泰戈尔)。
(二)、资料积累:
1、班主任确定班级阅读材料,汇集成册。
2、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本班学生阅读资料的过程。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篇)
(一)、活动内容:
1、上好一月主题班会。
召开《感恩父母、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使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唱好一组感恩歌曲。
利用音乐课,学唱感恩歌曲,做到熟背歌词,熟记旋律,演唱时感情充沛。
推荐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童年的小摇车》、《白发亲娘》、《感恩的心》、《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满文军的《懂你》、刘和刚的《父亲》、阎维文的《母亲》等。
3、完成一套感恩作业。
(1)每天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展“每天表达爱一点”活动,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整理房间、为父母装饭、向父母说“我爱您”等,学生做好每日记录。班级根据学生记录及月底家长填写反馈意见后进行评比。
(2)开展“点亮亲情,与爱同行”书信大赛活动,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汇报学习成长情况,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进行评比。
(3)组织一次“送给父母一首诗”诗文创作及朗诵会,并进行评比。
(二)、资料积累:
1、班主任确定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2、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本班学生主题活动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的书面材料由班主任精选后汇编成册。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篇)
1、展示班级在活动中积累的资料。
2、推选一名表现优异的学生并附上该生的主要事迹和相关活动照片送交政教处,参评本月的“感恩之星”。
第四阶段(反思评价篇)
1、根据感恩活动的开展情况,组织开展“感恩之星”评选活动。
2、总结“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积极推广成功的经验,也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认真检查和考核,形成活动总结。
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走近父母》这个活动时,我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工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二:活动目的
据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更有甚者做出忘恩负义、伤害父母的事。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走近父母”系列活动的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能进一步了解父母,使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活动难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确定主题 内容:感受关爱,学会感动 实施:此环节设置四个活动:
1、了解:你了解母亲的节日父亲的节日及节日的由来?
2、调查:“感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3、交流;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故事。
4、立题:立题,学生交流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简单指导。
这一部分的活动利用两课时完成的,目的在于利用有力的数据进行说明,同时运用亲身体验达到思想的感动。
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父爱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重点进行了如下课题的研究;了解父母,了解家庭,帮助父母,赞美父母等。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 内容:感受亲情,学会沟通 实施:
1、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活动。各自分工通过采访、调查、利用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材料。此处,教师先让学生自行活动,充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成长。
2、教师指导。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出现了问题,学生才会进一步重视问题,从而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想法。当学生们带着活动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回到课堂,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班内的讨论交流思考,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实践方法的指导。
3、学生再实践。
在师生进一步沟通、交流后,学生进行再实践,在实践中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学生间可以做随时的探讨。以促进实践的有效性。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实践方法主动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自我成长,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第三环节——展示活动 内容:赞美亲情,学会感恩。实施:
1、成果展示
将搜集的资料,活动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活动汇报会上进行展示。如采访记录,调查报告,诗朗诵、图片、绘画及制作等。入情入境地吟咏,载歌载舞地演绎,声情并茂地讲述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2、学会沟通,升华亲情。
在课堂中展示的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进行着自我教育。学生每天抽出点时间和父母聊一聊,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及时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并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
3、升华亲情,学会感恩。
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
第四环节:总结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也请家长参与进行了家长评价。这样多元评价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闪光点。也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去解决各种问题。
四:活动的效果与收获
1、活动使队员滋长了热爱父母的情结。
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第一次这样深入地,细致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爱,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
2、感恩系列活动使家庭关系更融洽。
孩子们的感恩行动,家长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孩子们都说,感恩是个有魅力的词语。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的时候,发觉人们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自己的心里也特别舒畅。
3、活动使队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搜集诗文、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讲演,设计手抄报、学做家务……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当活动总结谈收获时,有的说自己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有的说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收集资料。有的说自己变得爱看书报了。有的说自己会做了许多家务。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辅导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目的。
【感恩父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感恩父母》实践课教学设计07-16
感恩父母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11-12
感恩父母课件设计11-14
”学会感恩孝敬父母“道德讲堂活动方案07-10
懂你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方案11-06
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会感恩》教学设计09-29
《孝敬父母 学会感恩》二年级晨会设计09-20
孝敬父母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方案设计09-23
感恩节感恩父母征文06-05
周记:感恩父母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