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比例尺》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比例尺》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1

南京市凤游寺小学

周婷

教学目标:⒈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

⒉通过自主地探索活动明确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⒊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自编

教学准备:地图册、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复习内容

谈话:同学们即将毕业,暑假里要是能和好朋友或家里人出去游玩,那就会特别开心。如果现在有这个机会,你最想去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旅游景点的照片,附加一些音乐)

谈话:那我们来在地图册上找一找。

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到自己想去的哪个地方所在的省。

提问:在地图上,你们看到很多的城市,还看到了什么?

二、探索有关比例尺的生活中的问题

⒈ 复习比例尺的基本知识。

谈话:你能说说你这个城市所在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是多少吗?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然后指名几个学生说一说比例尺,并板书。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提问:×××同学选择城市所在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是不是所有地图上的这个地方的比例尺都是一样的呢?

(学生在自己的地图上进行搜索,否定了教师的想法)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地方,会出现不同的比例尺呢?

(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说)

小结:同一个地方,出现不同的比例尺,是地图纸张本身的大小决定的。地图纸张越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的距离就越长;地图纸张越大,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的距离就越短。

谈话:同一个地方在不同地图册上会出现不同的比例尺。那在同一个地图册上比例尺就会一致了吧。

(学生再次在地图册上进行搜索并再次否定教师的想法)

提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地图册上还会出现不同的比例尺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

指名小组汇报交流。

小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同一本地图册上会出现不同的比例尺,因为不同的地区的面积有大小之分。(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 受到区域有大小之分,所以在同一个地图册要都画出来,比例 就会出现不同)

提问:这种情况下,那些区域图上距离代表的实际距离长,哪 区域图上距离代表的实际距离短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谈话:比例尺原来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小知识。⒉探索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谈话:了解了比例尺的这些知识点,在出行之前就可以对到达目的地的路程和所需时间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老师准备暑假去上海,你们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帮老师算算南京到上海大约有多少千米吗?你准备怎么算?(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小组汇报,确定基本步骤,并板书:⑴用直尺量出出南京到上海之间的直线距离;⑵应用比例尺知识求出实际距离。

学生按照这个基本步骤求出南京到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提问:如果现在有这几种交通工具可以到上海,大约各需要多少时间呢?(学生求出各自需要的时间)

提问:你们认为老师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上海呢?

谈话:下面我们以4人或5人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想去的地方,不要太远,算算到那里大约是多少千米,在选择一种交通工具,算算路上要花多少时间。

(学生分小组开始活动,做好记录,教师巡视)

每小组开始汇报

提问:当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你能距离说明吗?

⒊探索精密仪器的设计图中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谈话:比例尺在地图上可以经常看到,在一些精密仪器的设计图上也可以看到比例尺,不过它们有一些独特之处。(课件出示设计图)

提问:为什么这种精密仪器的设计图的比例尺和地图册上的比例尺不同呢?

(请学生说一说)

小结:精密仪器在实际中比较小,所以设计图要放大画,所以比例尺的后项为1。

出示巩固练习题:

⑴一种零件的长是2厘米,画在图上的距离是15分米,求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⑵一种零件画在图纸上是2分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100:1,这个零件实际有多长?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

《比例尺》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2

一、可行的目标

每一节课都要有科学、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例外, 并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不该是概括的、内隐的, 而应是具体的、外显的, 可操作性要强, 学生根据目标就能知道做什么, 如何去做, 做到什么程度。另外, 综合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要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如环保与能源可能会涉猎化学和物理知识;焦点问题可能会涉及政治和历史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以语文知识为主, 其他学科只是语文学科的辅助, 要侧重体现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如综合实践活动“呼唤碧水蓝天—关于水和空气污染的报道”的教学目标就可定为:利用一周的时间调查你所住的村水与空气污染情况:1.有多少个涨水井?2.涨水井与饮水井距离有多远?合乎要求吗?3.村民的饮水井一般有多深?水质合格吗?4.我们当地有水污染吗?5.我们的饮用水安全吗?6.我们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你满意吗?7.你能否提出合理化建议?8.你今后打算怎么做?9.写一份调查报告。这样, 学生就知道怎么做, 一周的时间是能完成的, 学生课后就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查找资料, 抽取样本进行数据统计等, 最后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由于我们地处偏远农村, 没有水质污染, 但我们的饮用水不安全, 一是有的涨水井和饮用水井太近。二是饮用水井的深度不够, 一般在20-40米之间属于地表水, 含氟量大, 大多数人牙黄。三是村民节水意识不强, 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严重。另外, 牧民大量放牧, 啃食草原现象严重, 已超过草原的承载量, 造成土地沙化严重, 风沙大, 空气质量不好。学生提出的建议也是不错的:打深水井, 植树造林, 畜牧圈养, 绿化草原, 尤其是在我们学校及社会中提倡节约用水, 并且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上, 达到了知识与情感与行动教育的统一, 活动效果非常好。

二、多样的形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应是多样的, 只要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运用, 能力得以提高, 形式是可以不拘一格的, 不一定要到社会中去实践, 在校内、在课堂也可以进行。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我家”就让学生探究一个专题:“妈妈为什么总爱唠叨”, 我就请本校一位已经做了妈妈的女教师来到班里, 由学生采访。通过学生的采访和交流, 他们终于明白妈妈唠叨的真正原因, 就是对子女深深的爱。唠叨中饱含着对子女的牵肠挂肚、担心, 而在你取得成绩, 高兴的时候, 你就不觉得妈妈在唠叨了, 反而觉得妈妈的唠叨是动听的、美妙的, 妈妈对你的一切关爱基本上都通过语言体现出来, 父爱无言, 母爱有声, 这也是母亲特有的本性。通过对这位“妈妈”的采访与交流, 不少学生都学会了倾听, 眼神始终注视着对方, 不住的点头……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 倾听是一门学问, 在倾听的过程中, 通过眼神的交流, 达到一种信息的沟通, 一种心与心的碰撞, 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此外, 让学生自己组织办墙报、画廊、板报等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总之, 只要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重要, 语文对人生成长的作用, 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三、注重实效性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每个学期一般只有两三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虽然少, 但比较重要,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收到实效。一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围剿错别字——汉字规范活动”, 就能够纠正学生平时易写错的汉字, 同时也纠正了社会上一些广告用语易写错的字, 例如, “装暖气”写成“装暧气”, 使学生在今后的学生与生活中能够注意使用规范的汉字。之后, 学生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出了一期“围剿错别字的板报”, 将常见的错别字找出来, 使大家引以为鉴, 增长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二是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保卫绿色和平——世界环境日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或查找资料了解到从1974年到2012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都是什么, 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及教育意义。学生在阅读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对人们生存的重要, 体验到了环境恶化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以及触目惊心的震撼, 体会到了人在自然界中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 又使他们受到了情感的教育。三是学会做人。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操, 还锻炼了学生的品质, 使他们懂得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知道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注重实效性, 要收到实效, 哪怕是一点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知识的运用, 政治思想和道德品德的培养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切记不可偏废。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才能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亮点, 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也能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然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被许多教师忽视了,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意在提醒语文教师应当加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 使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点点滴滴 篇3

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角色扮演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比如我教学三年级《有趣的叶子》一课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改变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回想一般的综合实践课,由于教师重视了文本的学习活动,重视了教室空间进行教学活动,是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古老的学习方式的复古,认为老师还是像以往的活动课一样,只是哄着大家玩玩而已,不会真的去实施,造成了实施时无法进行。这种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易使学生远离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的学科课程的延伸,从而窄化了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了活动的认识课。

三、教学与实践要紧密结合

考虑到我校处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内容选择上要体现农村教育的特点,以当前学生的生活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面向农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农村生活需要。如“农药的使用常识”、“养殖”、“种殖”等。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具有生命力的资源,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的生活看似简单,但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秘密与特点。比如,孩子中有很多“小胖墩”,究其原因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满城尽是‘小胖墩’”的主题研究活动开始了,学生从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自主进行研究,首先随机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问题;再在一些比较胖的学生中开展调查,发现他们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很大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运动有关。

所以,在选择课题时,教师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幼稚的想法,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在《有趣的叶子》中,让他们对“叶子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这一子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而在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着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而非知识量的多少。

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元化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密切合作得出结论。把学习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以及个人的目的协调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这种交往合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交往也不局限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与此同时,必须疏通交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条件和机会,协调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心理环境,综合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多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分享学习活动的乐趣。组织小组成果汇报与交流,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改变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一定要在开放的情境中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 篇4

接到任务时,原计划把以前上过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拿来再上一次,可备课时发现原来那节课犹如“嚼过的甘蔗渣——淡而无味”,上一节试教课后也感觉再无创新突破之处,与“商品交易会”这一大主题并不合适。经过唐校长和我校综合实践课题组的研究讨论,终于将这一课整体推翻,要重新备一节课。

“商品交易会”这一主题,与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都有所关联。然而我所教的是信息技术,怎样与这一主题融合起来呢?在课题组成员的讨论下,发现“商品交易会”是与“购物”相关,而网上就有“网络购物”,似乎能将“网络购物”与“商品交易会”结合起来,给孩子一个认识了解“网络购物”的途径,能够对网络购物有所了解,知道网络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续。

既然要教学生去网络购物,那我自己就得先对网络购物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而我自己以前也没有网络购物的经历,所以在定下课以后,马上就去体验网络购物。从申请用户、搜索物品到了解交易规则、实际购买物品,我都去实际体验了一次,对此有了一定认识。

在备课时,我定的活动目标是:通过学习浏览网络商店的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为商品交易会做准备,会在网上(淘宝网)查找自己所需的物品,了解网络购物的付款方式。重点是要通过网络购物为商品交易会做准备,难点在于网络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续。

那么怎么完成既定的活动目标呢?在上课的时候,我先跟孩子们说要通过“网络购物”为“商品交易会”做准备,让孩子们先说说他们了解的“网络购物”,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接着再介绍“淘宝网”给孩子,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自由浏览网页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教师要让孩子去浏览什么内容。“淘宝网”上的东西很多,有一些是不适合孩子们去浏览的。在初次试教时,由于教师引导不到位,导致有一些孩子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课堂上一度产生了混乱的局面。后来我改变了方法,由于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非要像信息课那样教授一些相关的技能和操作,所以我直接引导孩子们去搜索需要的物品,了解搜索的结果,查看相关的物品,比较网上的物品和他们去市场上调查的物品在价格、质量上的区别。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5

作者: 宝冬梅(小学综合实践 辽宁阜新小学综合实践班)

评论数/浏览数: 5 / 3745

发表日期:

2011-05-15 19:01:15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2.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课题:过年啦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比较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习如何整理资料、利用资料。

3.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4.参加除旧布新的打扫和布置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体会助人为乐与互助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5.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让学生感受过年的热闹景象,教育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除旧换新大行动

生1:要过年了,人们都忙着打扫房间,迎接新年。可是我家邻居齐奶奶,她家只有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要是能为她做点什么就好了。生2:我们可以去帮齐奶奶装扮房间,把过年的喜庆气氛带进她的家。1.参观齐奶奶的家。

学生说说齐奶奶的家一共有多少个房间,分别是什么,基本情况是怎样的,以及帮她布置家的时间。2.做准备。

罗列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列清单,准备工具。3.动手布置。

学生开始打扫房间,布置房间。

第2课时

活动二

不一样的新年习俗

生1:昨天电视里播放各地庆祝新年的节目,我发现许多民族过年穿的衣服和我们不一样。

生2:是吗?我们一起来找找资料,把两个民族不同的过年习俗做成对比卡片,向同学们做介绍吧!1.说说自己民族的新年习俗。师:回忆一下自己每次过年的情景。学生说一说,讨论。

2.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新年习俗。

通过看书、看录像、上网,了解其他民族的一些新年习俗。学生汇报资料。3.归类整理。

师:大家找来的资料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整理吧!学生把资料分成几块,分块整理。4.做对比卡片。

学生把资料做成对比卡片。5.作介绍。学生介绍。

第3课时

活动三

年货的过去和现在

生1:昨天我陪妈妈上街买年货,妈妈说现在的年货比前几年多多了,她都挑花了眼。

生2:是吗?过去的年货和现在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1.今年的年货。

让学生记下家里买回来的年货,互相说说。2.去采访。

列采访提纲,做采访记录单。3.作比较。讨论大家的采访记录单,把现在的年货和过去的年货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第4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入室,师生用歌声互相问好!

2.引言: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坐一辆马车,你们看是什么马车呢?时间马车会把我们带到哪一天呢?

引入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律动《铃儿响叮铛》。

二、导入新课

1.从《铃儿响叮铛》进入新年的画面,并配上声音“过年啦,过年啦!”,使学生体会时间马车载着我们到了新年这一天。

2.放歌《新年好》,师生互相祝贺新年好,体会新年气氛。(课件播放歌曲伴奏及画面)

3.请同学们说说过新年有哪些活动或场面,课件展示过新年的各种活动场面

4.课件范唱《过新年》,边看边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5.学生说出对歌曲的感受。

综合实践主题课教学设计 篇6

《旅游大使》是s版语文十二册百花园五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挑选某处古迹或景点,扮作旅游大使,有条理地向大家宣传、介绍。

学情分析:

在第五单元里,同学们学习了《故宫》、《敦煌壁画》等课文,也从电影、电视、报纸、杂志或亲身的旅游中了解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但如何有条理地,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生动地把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特色介绍给别人听,还需要老师有效的引导。

设计理念: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旅游大使》,本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理念。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提高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了解一些有关古迹或景点的知识。

2、通过播放课件,创设交际情境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3、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听、说、评等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交际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把自己见到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与大家共享。

3、理清介绍次序,并绘制游览路线示意图,用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此处是旅游景点。

4、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并能获得知识,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的取舍,及如何灵活应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交际内容。

2、绘制旅游线路示意图,并用举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此处是旅游胜地。

教学难点:

通过理清介绍次序,并绘制游览路线示意图,用举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此处是旅游景点。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或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搜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资料。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交际氛围,激发交流兴趣

1、播放学生熟悉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哪一处。【先播家乡的,再播全国的。】

2、说说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风景名胜或名山大川。

师过渡:我们这节课要交流的内容就与我国的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有关,请同学们打开书127页。

二、学生自读导语,明确要求

(一)、话题内容

1、指名读导语,其他同学想一想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

2、生说,师板书:当旅游大使,说名胜谈风景

3、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成语的意思。【形容学问渊博,见多识广。】

师引导:也就是说本次旅游大使交流的内容既要有书本知识,也要有生活知识,把书中学到的或搜集到的知识与观察实践得到的知识结合起来。

(二)、交流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按照自己绘制的游览线路示意图,有条理地介绍某一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说话速度、语调要恰当。

2、运用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三)、活动评价

1、是否能有条理地介绍某一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说话的速度、语调是否适当。

2、是否能举例子、用数字来说明文物或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3、听介绍时,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词语,还要留意描绘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的优美语句。听的同学要专心,不明白的及时提出来让“旅游大使”解答。【这两项内容是把文章写得有条理、生动具体的主要方法。教师让说和听的学生都注意这两项,对培养学生有序地描写景物有很大帮助。】

三、组内交流

1、自由组成“旅游团”,给自己的旅游团起个名字。

2、组内交流:轮流当“旅游大使”,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鼓励学生灵活使用旅游线路图、课前准备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小组内推选出最佳“旅游大使”,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

四、展示交流,评选最佳“旅游大使”

1、每个组的最佳“旅游大使”上台为全班同学介绍。(有图片的放在展示台上让大家观看或者把游览路线示意图贴在黑板上)【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在适当的时间予以正确的引导】

2、听众对自己喜欢的旅游大使的内容进行采访、询问更详细的内容。【在讲解过程中,可适当让听众向介绍着发问,有介绍者回答,强化口语交际的全员性、互动性。】

3、师生评价:他们介绍得怎么样?【评价要依据本次口语交际提出的评价要求。既要有教师的点评,也要有学生的点评;既要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更要肯定优点、表达赞许。体现口语交际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

4、评选几个最佳旅游大使和最热心听众!

五、活动小结

1、颁发最佳“旅游大使”奖。

2、被评为最佳“旅游大使”有何感想?

3、通过这次口语交际,大家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要启发学生多角度谈,如:保护名胜古迹;今后要多读书,读好书,加深对祖国的了解,热爱祖国;多与同学交流,提高交际水平;想亲眼目睹祖国的山山水水……】

六、课堂小结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拓展练习:交际主题相同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归类、整理成一份剪报。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旅游大使

当旅游大使,说名胜谈风景

《比例尺》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7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 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 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能否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活动过程和思维过程。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 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一继续、扩展和延伸, 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我校利用数学综合实践课开展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小课题实验,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实践, 让我对数学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让我对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理解, 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增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细节描述]

在学生学习了《分式方程》后, 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乐普生”商厦进货员在苏州发现一种应季衬衫, 预料能畅销市场, 就用8000元购进所有衬衫, 还急需2倍这种衬衫, 经人介绍又在上海用17600元购进所需衬衫, 只是单价比苏州贵4元。商厦按每件58元销售, 销路很好, 最后剩下的5件按8折销售, 很快售完。问商厦这笔生意盈利多少元?根据此题设计了一组综合实践练习:

根据实际情况 (上海衬衫比苏州衬衫贵4元) , 同学们进行实践练习?提出了以下问题:

(1) 商厦这笔生意盈利多少元?

(2) 剩下5件产品全是苏州产品, 盈利多少元?

(3) 剩下5件产品全是上海产品, 盈利多少元?

(4) 剩下5件产品中既有苏州产品也有上海产品, 盈利又是多少?

a.苏州衬衫1件, 上海衬衫4件。盈利多少元?

b.苏州衬衫2件, 上海衬衫3件。盈利多少元?

c.苏州衬衫3件, 上海衬衫2件。盈利多少元?

d.苏州衬衫4件, 上海衬衫1件。盈利多少元?

通过实践练习:

(1) 解:设苏州购进衬衫每件X元, 则这笔生意盈利M元, 根据题意, 得, 解得X=40

经检验:X=40是原方程的根。

则在苏州购进衬衫件, 在上海购进衬衫400件。

商厦做这笔生意盈利

M= (600-5)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2) M= (200-5) ×58+400×58+5×58×80%-8000-17600=9142元

(3) M=200×58+ (400-5)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4) M=200×58+ (400-5)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a.苏州衬衫1件, 上海衬衫4件。盈利多少元?

(200-1) ×58+ (400-4)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b.苏州衬衫2件, 上海衬衫3件。盈利多少元?

(200-2) ×58+ (400-3)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c.苏州衬衫3件, 上海衬衫2件。盈利多少元?

(200-3) ×58+ (400-2)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d.苏州衬衫4件, 上海衬衫1件。盈利多少元?

(200-4) ×58+ (400-1)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这时我启发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及生活经验, 想想这个答案似乎有不妥之处?同时让其他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谈谈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于是, 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生1:我认为此题的答案等于9142元是不正确的。因为”剩下的5件”不明确, 是苏州购进的衬衫还是上海购进的衬衫?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了, 争先恐后地谈论自己的观点。我有点想不通。

生2:条件不明确, 不能计算?

生3:老师, 假设剩下5件产品全是苏州产品, 盈利9142元。因为苏州产品要便宜些, 怎么会一样呢?

生4:假设剩下5件产品全是上海产品, 盈利应少一点, 为什么也是一样呢?

生4:剩下5件产品中既有苏州产品也有上海产品, 我总是想不通。

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发现盈利完全一样。到底怎么回事了。同学们, 你们想想, 不同厂家的衬衫虽然价格不一样, 但又想想, 剩下衬衫的收入始终是5×58×80%=232元, 并且本金与其它同厂家进的衬衫一样。不管进销差价如何, 剩下的始终是232元的收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归纳出一个规律:设剩下的件数中苏州衬衫为A件, 则上海衬衫为 (5-A) 件。

那么盈利= (200-A) ×58+[400- (5-A) ]×58+5×58×80%

当A=1、2、3、4、5时, 结果始终是一样的9142元。

师:归纳出盈利多少与剩下的数量无关。要使盈利发生变化, 只有剩下数量销售价格不同, 才有可能使盈利不一样。

师:同学们你们再实践一下, 把剩下的产品数量变换下, 结果又如何?

学生们的思考不仅经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拓宽了思路, 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 体现了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的教学特点,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激发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反思]

《比例尺》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 数学活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数形结合

教材简介:

本课教材选自苏科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八上)》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节。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之前学生们运用方格纸,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了勾股定理。本课不只要求学生掌握验证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合作和学生亲自动手剪纸、拼图、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勾股定理的数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经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经验。

难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并探究勾股定理的一些验证方法,首先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

情境创设:

1.你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吗?说说看。

画直角三角形并写出勾股定理的表达式。

2.你知道关于勾股定理的哪些历史故事?你知道勾股定理的来历和有多少种证法吗?

课件展示毕达哥拉斯的雕像图片和地砖图片,讲述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

3.前面我们运用方格纸,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了勾股定

理。今天我们再来探究勾股定理的其他验证方法。

活动一:

活动准备:用硬纸板各剪4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不妨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且a≤b,斜边为c),再剪2个边长分别为c和(b-a)的正方形。

活动要求:你能选用这些中的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

你能用拼成的图形验证勾股定理吗?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并展示。(了解学生拼图的情况及利用自己的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情况。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相机指导,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拼图及让学生讲解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整理结论。)

通过对弦图的分析,得到面积的关系

c2=(b-a)2+4ab 化简得:a2+b2=c2

课件介绍三国时期东吴人赵爽的“勾股圆方图”,也称为“弦图”,并出示赵爽弦图和世界数学家大会会标。

活动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怎么摆成正方形呢?

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小组活动交流,并上黑板展示拼图方法和验证:由面积关系得到:(a+b)2=c2+4× ab,化简得:a2+b2=c2。

活动三:

你能用两个直角边分别为a、b,且a≤b,斜边为c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边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图并验证勾股定理吗?

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BEF的三边长分别为a、

b、c可得面积关系 (a+b)2= c2+2× ab

化简得:a2+b2=c2

课件介绍:“总统证法”——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

活动总结交流:活动二和活动三的证法其实完全相同。

课件展示与欣赏毕达哥拉斯证法和印度婆什迦罗的证明,并让学生展示课前查找资料了解到的证明方法。

活动四:制作五巧板验证勾股定理。

步骤:

1.做一个Rt△ABC,以斜边AB为边向内做正方形ABDE,并在正方形内画图,使DF⊥BI,CG=BC,HG⊥AC,这样就把正方形ABDE分成五部分①②③④⑤。

沿这些线剪开,就得了一幅五巧板。

2.取两幅五巧板,将其中的一幅拼成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

形,将另外一幅五巧板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拼图、思考、交流经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

归纳小结,形成技能。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如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课后作业:

上网查找有关利用拼图来验证勾股定理证明的方法,每人至少能说出一种与本课提到的不一样的方法,若有好的方法可用小论文的形式写出来。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制作拼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让学习内容问题化,让教材成为学生核心学习活动鲜活的材料。

首先是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图验证,其实活动一和活动二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并不一定按你所设计的顺序,学生可能先拼出赵爽弦图,也可能先拼出活动二中的大正方形,关键是让学生去操作、实践,去自主探究,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让学生充分展示。这种没有限制的学习方式,会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教学设计 篇9

李薇

【活动背景】经过近二个月的选题与制定小组研究方案,所制定的方案是否科学、可行,需要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开题会,让学生明白:一个科研项目的开展,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必须对选题以及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即这个课题选题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是否具备了开展的条件,课题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能不能做下去,达到预期的成果,需要论证。如果选题没有价值,或不具备研究条件,就要重新调整方案,甚至重新选题。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开题的目的意义以及开题的一般程序;

2.让学生体验开题的一般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初步掌握答辩技巧,并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初步学会对一个课题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提问、评价。

【课时安排】

用3~4个课时来完成开题,每次3个课题组进行开题陈述以及答辩,每个小组开题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

【活动程序】

(一)学生主持人介绍评委(由学生评委与老师评委共同组成)以及开题程序。

(二)以组为单位进行开题。

1.开题陈述。由各课题组组长对本组的课题方案进行陈述。2.提问。由评委以及其他学生对课题方案进行提问(2~3个问题)。3.答辩。由各课题组成员对评审专家的提问进行答辩。4.评分。由评委以及在座的学生对课题方案进行评分。

(要向学生说明:70分以上的课题方案才予以通过,可以立项,目的在于让学生认真对待开题)。

(三)指导老师总结讲话 【活动反思】如何让学生耐心倾听以及学会提问,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当各组研究方向不一致,缺乏共同话题的时候,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些事情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之“有事可做”,比如,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包括发言小组的题目、你准备提的问题以及对这个组的研究方案进行简单评价、打分,等等。课后要把表格收上来进行登记。通过这个表格记录可以促使学生耐心倾听、深度思考,避免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同时,通过表格的回收,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听课状况。

附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开题会主持人用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从开学第二周开始,我们开始了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从选题、文献查阅到制定课题方案,我们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各研究小组已经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了初步的课题方案。我们准备用2-3节课时间举行开题会,来对大家的课题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价值性进行一个论证,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本次开题会我们成立了评审委员会,成员由4位指导老师以及3位同学组成,他们是:我们的生物老师——李薇老师;我们的历史老师——李芝老师;初二年级的生物老师——崔作辉老师;陆天傲同学的爸爸,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博士——陆先生;还有杨丽楠、张澜、胡丹同学。我们还特别推荐何壁伟、张雅晨作为工作人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欢迎和感谢。

开题会的程序:

(一)开题陈述。由各课题组组长对本组的课题方案进行陈述。

(二)提问。由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提问。

(三)答辩。由各课题组成员对评审专家的提问进行答辩。

(四)评分。由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评分。

说明:评分是将7个评委,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70分以上的课题方案才予以通过,可以立项。

下面,开题会正式开始。今天进行开题陈述和答辩的小组有:郭安琪小组的《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的影响》、陈邵宇小组的《蚂蚁的生活习性》、黄静敏小组的《木乃伊的制作》、胡柽小组的《踢足球对中学生自信心理的影响》以及卢颖娟小组的《兔子的生活习性》。

首先请郭安琪小组进行开题陈述。

请评委提问(提2-3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由老师提问,一个由评委中的同学提问,一个由其他同学提问。)

请课题组成员答辩(要等3个问题都提问完了再统一逐个问题答辩)。请评委打分,工作人员计算平均分。下面由陈邵宇小组进行开题陈述。

……

最后,请李薇老师对今天开题的五个课题方案进行点评。主持人宣布获得立项的课题组。

(结束语)

对通过开题的课题组表示祝贺,有个别组的课题方案虽然未能获得通过,希望不要灰心,小组同学再深入研究,调整思路。经过这次开题会后,同学们应该对自己的课题如何开展研究有了一个明确的工作思路。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完满地完成课题研究。其实,我们有很多小组的课题方案都做得非常好,还有个别同学是独立研究人,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只能选取5个小组开题,我们下一周同样时间再见,希望其他小组做好准备,相信你们的表现将更为出色。

附二:指导老师在初一(1)班综合实践活动开题会上的讲话

2008年4月16日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题会。我先考考大家:为什么要举行开题会?(一个科研项目的开展,要投入人力和物力,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必须对选题以及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即这个课题选题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是否具备了开展的条件,课题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能不能做下去,达到预期的成果,需要论证。如果选题没有价值,或不具备研究条件,就要重新调整方案,甚至重新选题)。

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开题会,对于在座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应该都是你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刚才,五个小组的同学都表现得很好,各有特色:有的风趣幽默,有的严谨细致,但课题方案都很规范,答辩也很机智,很有科学家的风范。也许你们今天的选题还显得比较稚嫩,没有很多的创新性,但你们像一个科学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这就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我相信,我们坚持每年开展1-2个课题研究,等到高中的时候,你们的独立研究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再过20年、30年,在你们当中一定会形成能傲视同行,在学界产生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说不定你们的论文或研究报告会刊登在美国的科学杂志《自然》,在你们当中产生长江学者、甚至是诺贝尔获奖者)。老师期待着!

《比例尺》的说课设计 篇10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最后一节新授课《比例尺》。这部分知识是在六年级上学期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比例尺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如地图上的比例尺等。尽管如此,比例尺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材从学生 比较熟悉的房屋平面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初步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在出示了房屋平面图后,结合平面图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在问题的讨论 中学生将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及比例尺应用的相关问题。学生对于比例尺的知识虽不难理解,但是在具体的计算时,还是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学时,不能把比 例尺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记忆背诵,而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思考,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经过反复思考,我这样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以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分为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设疑自探

这一环节共三个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在学生画出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后,再请学生画出长8米,宽5米的教室地面来。此时会有学生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继而,引发学生思考,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此时,学生的想法与笑笑不谋而合,课件出示笑笑家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比例尺,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在解决问题中的障碍,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为理解比例尺的作用做好铺垫。

2、发散提问,形成提纲

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直接质疑。学生会提出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作用等问题。然后出示这样的自探提纲: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2)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3)我发现比例尺不是一般的尺,而是一个 (数学名词)表示 与 的 。

这一提纲能够指导学生有步骤,层层深入的探究解读比例尺,从而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自主探究,巡视指导

提纲出示后,学生依据提纲,利用教材及搜集的比例尺,进行自主探究。

第二环节 解疑合探

这一环节,我们要通过交流自探情况,来进一步理解比例尺,并能够简单的应用。分为三个步骤:

1、联系实际,解读比例尺。

对于教材中比例尺1:100的理解,我会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除了教材中提示的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还可以这样理解: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这样,不仅活跃学生的思维,还为后面利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拓展思路。

理解了比例尺1:100,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比例尺,便能够多角度解读,对比例尺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2、类比推敲,明确意义

有了前面大量的实例,在类比中,学生不难发现,比例尺不是一般的.尺,而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得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简单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中的题目: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和宽是( )厘米。计算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此题是比例尺的简单应用,学生虽然可以口算解决,但也不可简单带过,汇报时要请学生说清算理。这也是对学生对于比例尺理解程度的检验。

第三环节 质疑再探

在这一环节,我这样引导:通过学习,关于比例尺你还有未解决的疑问吗?或者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

若学生无疑可质,我会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些比例尺,他们有什么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那么是否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呢?其实不然,我会揭示这些比例尺都用于将实际距离缩小绘制成图,是缩小比例尺,一般前项为1。其实,在精密零件图纸上的比例尺,一般都写成后项是1的比,表示把实际长度扩大为原来的若干倍以后画在图纸上。我们叫它放大比例尺。

第四环节 拓展运用

这一环节共设计四道题目。

1、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此题为训练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活动,解决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问题。)

此题有多种算法,汇报中引导学生说明每种算法的依据。

算法一:比例尺1:1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所以,可以用图上的长和宽分别除以 ,求出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出实际面积。

算法二:比例尺1:100还可以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所以,可以用图上的长和宽分别乘上100,求出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出实际面积。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样的题目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先求出图上的面积为54平方厘米,再乘100求出实际面积5400平方厘米,得到的结果便成了0.54平方米。这一错例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误区究竟在哪里。通过共同讨论,明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不能误解为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2、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3、解决课堂伊始的问题:借助一个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地面,学生自行拟定比例尺画图。(这两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绘图等活动,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4、学生拟题训练。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尝试编题并解答,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我则要进行必要的补充。

接着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归纳及自我评价。向学生展示几张漂亮的房型图,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绘制自己家的房型图。促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将本节课的知识延伸至课外。

《比例尺》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综合 实践 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其目的是为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其主要原因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特点把握不准。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或特长为主的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它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地选择活动地点,既可以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掌握数学,发展数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数学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

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并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通过教师的定位、创设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活动、操作中探索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发现和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综合,着眼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知识与观察世界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活动载体,是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应突出其“综合性”,其内涵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指数学要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实践活动中还应着重体现“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自己动手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钻研教材,科学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

教材安排的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注意贯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等教育改革的精神,因而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实践性。对此,教者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科学、周密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同时也要注意小学数学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只是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所以组织的实践活动不要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实践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如学习了“认识钟表”后,可让学生设计一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六一”节班里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通过调查喜欢吃哪些水果,水果价格以及需要买多少等,再进行计算得出每个小朋友所需要的钱数。通过生动、实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更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当然在活动设计时,有时还需以“粗线条”为原则。新课程下的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着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案模式。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的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从实际出发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因此,粗线条的活动设计应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留有师生灵活的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活动课教学是思路上的把握,不必过多地追求过程细节。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教师对活动方案的准备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3.融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实践活动素材

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例如,学习了比例尺后,可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可让学生测量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并测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再比如,学习了统计图表后,可让学生调查并绘制有关水费、电费方面的统计图表等等。通过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实践、动手解决,既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4.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让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如在学习认识了人民币之后,可安排“学生到超级市场(或模拟商店)购物”情境活动,让学生在“买”“卖”的生活实践中学会认识和使用人民币。

《比例尺》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12

一、挖掘独特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如果对一件事情非常好奇、非常感兴趣,他们才会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去研究。在选题的时候,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学生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对于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了解的东西,他们活泼好动,不喜欢比较呆板、枯燥的事物。根据这一特点,我研究了一个关于“吃”的课程设计。端午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节日,粽子则是每个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物。在这次课程中,我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学会如何包粽子。在上课前,我将所有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完毕,思考整个课堂的大致流程。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将一些小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们按小组的形式收集端午节的来源、风俗、故事等方面的资料。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先给学生讲解了这节课的主要活动和目的,然后我问“:大家应该都知道端午节吧,端午节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紧接着,我让每个小组都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我稍稍做了补充。到了包粽子的环节,我先用多媒体放映了包粽子的过程,然后分发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包粽子的方法。多媒体上的视频资料不间断地播放,让学生当作参考。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一个又一个粽子诞生了,学生包得越来越熟练。最后,我让学生们把这些粽子带回家,跟家人共同分享。这节课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了包粽子。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每一名学生都收获了不同的知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二、寻找不同视点,激发学生潜力

学生是非常富有童趣、童心的,我们在准备课堂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一点,利用学生天真无邪的本性进行一些比较有趣的主题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做朋友, 让他们学会爱护这些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它的一草一木都值得我们去维护。为了教导学生们爱护自己的校园,保护自己学习的环境,我设计了一堂“我跟植物做朋友”的活动。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我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将整个校园中植物的种类用拍照、笔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并且规划了一个参观路线。然后在网上查找这些植物的资料,记录下来,并且将植物的照片打印出来,写上植物的名字, 贴在班级的公告栏上。上课的时候,我带着学生们按着规划好的路线行走,给学生们一一介绍植物的特点,让学生们选择一种植物做朋友,了解它们照顾它们。每一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了解校园的一草一木。让学生以参观的形式,仔细观察平时注意不到的小花小草,并且和这些小花小草做朋友,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学会爱护校园的花草,维护美丽的校园。通过这样的方式, 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学生的修养,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关注社会动态,提高学生素养

为人师者,最重要的就是育人。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让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理想的人格,成为现代社会受欢迎的人才。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这样的宗旨下,我设计了一个用手指帮助别人的主题。我首先联系了要去交流的聋哑人学校,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手语,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然后向学生大致介绍了要去交流的学校,并准备了一些慰问品。到达学校之后,学生和一个聋哑班级的学生相互交流,那些基本的手语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学生们之间有了短暂的沉默。然后聋哑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聋哑语言,气氛才渐渐地热闹了起来。在回学校的路上,每一个学生都很沉默。到学校之后,我询问学生们的感想。有的学生说:“这些聋哑孩子虽然身残,但他们始终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有些学生则说: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困难,让我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每一名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学会了一些手语,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道德素质,增强了他们的自身修养。

四、结束语

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教学总结 篇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途经和内容。我从事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这个学期,也有了一点点的认识,现将本学科一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中,立足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如在五年级学生研究家乡的过去时,我指导开展学生寻找老物件的活动,学生纷纷把爷爷奶奶用过的物品找了出来给大家展示。五年级学生研究家乡的特产我带领学生到加工厂实地考察,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二、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反映情况,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

例如: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对生活中的活动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号召同学们搜集这些方面的知识,课上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查找制作方法,使学生的热情非常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乐学,并且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充分相信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俯下身来,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对学生的正确建议给予肯定,对学生不恰当的建议给予伙伴似的见解,这对学生多重要呀!他们是有情感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只要我们扔下“架子”,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热情,他能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这对他们是激励,而不是放纵。

四、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取得了好的效果。在本学期中,我组织了学生为本小组起一个名字,他们特别高兴。讨论认真,热情高涨。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诚恳、热爱学习和积极上进的态度,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这也激励了我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用饱满的热情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热情,在教学上也取得了好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没有给学生讲过大道理,学生得到的知识全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真理.我相信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4、研究性学习内容太多,如学生写研究方案和小组活动记录卡,这些低年级孩子不会写,高年级孩子不爱写,此方面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5、学生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良莠不齐,教师所任班级太多没办法跟踪指导。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一、总体评价

本次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结合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准确反映课改的实施情况、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力求体现人文性(让学生们所熟悉的“小精灵”引出卷首语和卷尾语,增加了试卷的亲切感,让学生轻松答题。)、基础性(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全面性(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全册的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和趣味性(试卷以数学乐园呈现,分为:知识园地、计算园地、活动乐园、生活园地)的命题原则。

三、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1、教师应重视学生“双基”训练,其中概念、公式、法则教学,不仅要教这些基础知识本身,更要重视知识本质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要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一定思维习惯。

2、要加强计算、简算能力的培养。

3、要加强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运用所学知识完整回答问题的能力。

4、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5、督促学生在细致、细心上下功夫,本次测试一些丢分并不是学生没掌握知识,解法和过程都正确,但结果错了,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运算符号看错,不细心写错等。今后应加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对本套试卷的反思

本套试卷紧紧围绕教材,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通过学生的使用情况看,还有待改进:

①在以后的命题中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地域差别和实际层次,如,城乡差别和中完小差别、学生的个体差别等。

②可将开放试题引入评价,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解答,以体现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③试题尽可能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多考虑试题操作性,要注重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④ 改变试卷的呈现方式,体现人文关怀。如,可让题目的称谓变得富有童趣;可在试卷的编排上安排些提示性话语;在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可图文并茂地设计试卷版面。

总之,数学测试命题应力图发挥试题的诊断性、激励性、导向性这三大功能。注重考查数学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与发展,努力在试题创新上有新作为,既有意使用各种传统题型,又适当采用新颖的题型。我相信来年我们会把试题命制工作做得更好。考察学生知识能力及教师教学得失的期中考试已落下帷幕。管中窥豹,试卷中反映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现对试卷做出分析:

一、新课标方面

多数题型紧扣课标,突出教材的重难点。如“简易方程”、“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又进一步提炼、深化,形成许多有价值的题,对于课堂教育一线教师也是一次提醒,要求我们要内挖教材,拓展知识,教活知识。

二、难易程度方面

较之平时训练题比来看,题量适中,简单题较多。部分看似容易题也隐含难的成分。如填空第8题选择第3题,应用题第4题。

三、得失分方面

应用题这一知识错得较多,平时讲解的不透彻。面积的计算强化训练不够多,练习形式单一,所以应用题失分很多。单位变换及计算学生知识扎实得分容易,今后要对知识系统化,明确学生学习中的弱项,有的放矢。反思及改进措施: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进而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2、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思考是为了前行,在今后教学中要扬长避短,争取获得更好成绩。

四、几点思考: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大家都认同的教学教育理念。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1、立足教材,扎根生活。认真钻研教材,从生活数学做起,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重视过程,培养能力。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针对学习弱势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低进高出,用数学的美丽吸引他们。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效度。多做多练,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灵活的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3、加强基础,强化习惯。重视数学基础,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是学好数学的法宝。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不定时地进行检测、评估、矫正。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估算、验算、认真审题、检验方法等。

4、“双基”引路,探究创新。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训练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口等全面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电工技术基础题库下一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