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专业教学教案

2022-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戏曲专业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戏曲专业教学教案

教案的编写与“双案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通常情况下教案编写过程中存在的对象状况分析不足,不能形成动态的方案,课堂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双案教学法下教案编写的过程,着重提出根据学案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预设难点;根据学案修改教学重难点;根据学案设计教学过程,包括设计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例题、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学生活动的内容。最后总结了双案教学法下教案的优势。

关键词: 教案编写 双案 学案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解题的机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调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采用“双案”教学的方式,努力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双案”教学包括“学案导学”和“教案教学”两部分。“学案”是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学生对学案的完成情况的不同,教案要随之修改。教案设计了一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教案是指导学案上要体现哪些内容,以什么形式体现,体现到什么深度。学案发给学生后,课前或课上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反馈信息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所以“双案”教学的效果,直接受教案如何编写、如何修改的影响,教案的编写是“双案”教学的灵魂。

一、通常情况下教案编写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对象状况分析不够

教案是老师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但在传统的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具有片面性,不具有针对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本节课对学生来说的难点只是个假想,学生对与本课程有关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对教师编写的教案的实际接受、和本节课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的学习难点是没有办法体现和分析出来的,因而形不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二)不能形成动态的方案

传统的教案只是形成的教案是静态的文本,没把它当做动态方案。教案只局限于课前,关于教学的思考与调整没有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进行,教师的教学记录与修正也没有不断进行,只把课前教案编制当做教学设计的完结,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准绳,导致教案价值的部分丧失。

(三)课堂利用率不高

传统教案由于课前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都是教师预设的,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控的内容较多,并且可能造成学生会的内容花费的时间过多,而学生模糊的知识却没有太多的时间讲解,从而影响教学难点的突破。

(四)不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传统的教案由于对课堂的情况没有预见性,因此不能很好地设计学生活动,对实现学生为主体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双案教学法下的教案编写过程

“教案”,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是教师教学的“教案”学生学习的“学案”的复合体。针对以上传统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双案教学采用以下几个阶段编写教案,提高教案的实用性。

(一)作好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首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理解教学大纲对学科内容安排的意图,知道所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领会要经历哪些过程、形成什么样的技能和态度。其次,在理解教学大纲的情况下,精心挑选合适的教材和相应的参考资料,分析整个教材,摸清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章节安排顺序和特点,明确各部分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材的结构和体系,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再次,对具体授课的小节作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寻找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对内容中自己的生疏部分做精心准备。最后,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有的初始状态,了解学生的准备状况,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此阶段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情况预设的,与传统教案相同。

(二)通过学案确定教学目标

由于学案的设计中已经设计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基本与大纲要求一致;与本节有关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以前学过的和本节所学的内容;熟悉基本公式、定理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解决的小练习;课上的部分典型例题,也就是教学重点。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讨论完成。教学目标是根据大纲要求,再结合学案中学生完成不好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的。它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自学可以达到的目标在教学目标中就不必提到。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描述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三)明确重点、预设难点

教学重点由知识点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来确定。通常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起核心固定作用,它们是教学的重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贯穿全局且具有纽带作用,也是教学的重点;公式、定理的概括过程及其证明思路的探索与发现的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关键要素,这也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主要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数学思想方法,但是由于每届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教师这个阶段只能根据经验预设,需要通过分析学案中的小练习和典型例题进一步修改和补充。

(四)通过学案调整和补充教学重难点

在学案中学生不出错的部分课上可以简单提及,不作为教学重点;学案中学生出错较多的、补充进教学重点。不理解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仔细讲解。

(五)根据学案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自己会巩固遗忘的知识点,这样的知识点课堂上不必再重复,以节省时间。学案的关键是会体现出下面几个问题:(1)哪些基本定义本身学生掌握的不准确。(2)哪些定义、公式本身没问题,而是应用上出错。(3)典型例题中从知识上、解题方法上、解题技巧等方面有哪些问题。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在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教学过程。

三、双案教学法下的教案的解决的问题

把学案融合到教案设计之中,使教案更有针对性、时效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堂上注重解决重难点,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通过学案对教案修改、完善使教案的价值得到了完全体现。

总之,“双案”教学模式由重视教法向既重视教法又重视学法转化;由重视教师单动向重视师生互动转化。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为了很好实现这一目的教案的设计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双案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如何把学案融合到教案的编写中,编写好教案是双案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王承忠.教案的格式细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

[2]刘旭.听课、说课、上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皓.注重教案的时效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

作者:井海生

第2篇: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电子教案的优势

历史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备课,电子教学走进历史课堂,将会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生命力,促进历史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充分认识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电子教案的优势,有利于对电子教案的理解和使用,让电子教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什么是电子教案

要想科学合理地使用好电子教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电子教案。电子教案就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各种资源,与教学内容整合,通过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不仅为教师备课所用,学生也可用的教案。电子教案的内容应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引入、师生交流互动、练习巩固等)、板书、教学反思等传统环节,还包括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即在一个教案中,充分整合图、文、声、像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为教学服务。

二、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电子教案的优势

1.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在使用电子教案过程中,利用各种资源,整合图、文、声、像等各种媒体的作用,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初中七年级《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关于孔子思想的影响力有多大,多深远问题,为了能将这一抽象的概念形成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补充全世界纷纷成立孔子学院的情况资料。结合示意地图展示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分布情况。这一材料的补充在课堂上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些材料是在教师电子备课中,通过有关历史学习网站收集到的,拓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资源。

2.增强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在使用电子教案过程中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运用课件,形象直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趣更浓,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初中七年级《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丝绸之路示意图》是每一位教师上课时必须用到的,如果我们把它制作成动态效果,用媒体展示出来,就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上展示关于丝绸之路的大量图片,如鲜艳夺目的丝绸、精美的陶瓷、飞天图、戈壁滩、新疆葡萄、哈密瓜、雪莲、楼兰女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对汉朝和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直观再现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教学单靠老师讲解,过于枯燥、死板的状态,教学趣味性强,教学效果好。

3.利于交流,资源共享。教师的电子教案通过网络传输阅读平台,方便快捷,有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改变部分教师单打独斗的状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例如初中七年级《秦王扫六合》一课的教学,关于什么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内容,从而影响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示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几个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表述出来,把秦朝中央集权统治建立的有关内容添加在各要素之中。通过这样的图示讲解,学生对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具体化了,教学深入浅出。教师通过网络传输阅读平台得到这样的资源,将其运用到自己教学中,扬长避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4.便于修改,重复利用。教师备课需要大量的时间,每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都凝聚了教师的辛勤劳动。手写教案有很多重复的劳动,不利于教师的发展。电子教案可以存入电脑中,通过教学反思,进行修改,加以完善,再重复利用。这样教師就从繁重的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量时间节省下来,用在拓宽教学知识面,提升业务理论水平,查找资料,设计新的教学方法上。

5.节约纸张,节省开支。电子教案不是必须打印出来,存在电脑中就可以。节省大量教案用纸,节省学校开支。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要求,有利于环保。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在教学上的普及和广泛运用,历史电子教案在教学中会被广为利用,它让历史教学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魅力。

作者:金 鑫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前提——教案创新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改革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创新,又要从何处着手呢?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案备写方法。根据自己近年来在课改一线所得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案必须体现出如下特点,即灵动性、高效性和开放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灵动性

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要凸显个性,闪耀独特的思想光辉,对文章的解读不能毫无选择地复制别人的思考和感悟。每位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认知、素养、阅历等因素的不同,当他们面对同样的文本时,肯定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教案要体现出其独特的思想认知。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是要在和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教师从备课之初就先要预设课堂上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成,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很多作品都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它们能给读者提供非常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让”专家”的理性分析封闭了自己的思路。

二、高效性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认真备课的目的就是形成高质量的教案。那么,怎样衡量一篇教案的质量高低呢?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看教案是否实用、是否符合实际学情、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不是很重要:结构完整、书写整齐规范的书面教案并不一定质量高,备在教材上,旧教案上甚至脑海里的教案也不一定质量低。

备写高质量的教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但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更趋实用,要改变其传统形式上的按部就班,逐条书写。其形式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个性专长来确定,不一定所有的教师、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非写具体完整的书面教案不可。尤其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对教材相对熟悉的教师,可以不拘一格,不妨使用如下形式的教案。

(一)批注式教案

教师备课时,在教科书的页眉页脚、行间字边,写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讲课时需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的地方。此种教案简洁有效,省时省力,许多教师喜欢使用这种方法。

(二)卡片式教案

将主要问题、重点内容写在精巧的卡片上,粘贴在文本相应的地方,在上课时起到提示作用,并在讲课时随时记录师生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课后及时记录对授课成败的反思,是至为宝贵的教学材料。

(三)提纲式教案

只需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按提纲形式列出,这种教案体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可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钻研教材及辅导学生上来。

(四)电子版教案

计算机是现代科学带给教学的最大革新,笔记本电脑携带阅读方便,又可长久保存、随时随地修改、随机补充。

(五)集体备课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相互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设计的问题灵活多样、知识面宽广,靠一个人的智慧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常言说;”人多力量大。”如果能凝聚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不但能提高备课质量而且更节省时间和精力。学校可以将任同一年级语文课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集体备课组,先确定一个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主备人。由主备人组织大家集体学习,统一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后,再根据教材单元知识安排将语文知识点渗透于各单元中。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立了这些后主备人将整个学期的备课任务整理并公布出来,让组内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挑选一个单元作为自己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这样集中精力备写一个单元的教案,既可减轻教师备课工作量,又可汲取他人精华,发挥个人专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放性

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十分关心中小学教育,多次指出中小学教育要办“放羊式”,要打破条块分割式的教育格局。钱老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教育理念将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对我们现在讨论的教案创新也具有启发性。语文课堂需要适量的“不确定性”和“反常性”,因此语文教案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灵动性和多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要过于精细,苛求面面俱到,避免教学实施的封闭化和狭隘化。过于精致严谨的教案,虽然会使教师上课时胸有成竹,但也会严重束缚师生课堂教学中即时即兴的开放性对话,甚至会泯灭师生课堂上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学生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环境中才能较好地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爱好兴趣和发展目标,所以教师理应选择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以往的教案备写研制,偏重于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去要求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层次上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勉为其难地共同达标——这实在是对合理个体差异的忽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这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为此,教案的创新已成必然,备课之初不要过于机械地“人格”,对问题的思考允许“异想天开”,鼓励“各圆其说”,这样,才会使教案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会真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作者:魏丽花

第4篇:走近戏曲 教案及教学反思

组织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播放甘洒热血写春秋〉

师:刚才老师播放的这段音乐是歌曲还是戏曲?

师:对,是戏曲,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戏曲。戏曲呀有很多种类,今天我们欣赏的是戏曲的一种——京剧,是我国五大戏曲之一,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中国近代戏曲的代表。

师:刚刚欣赏的这段京剧,是来自《智取威虎山》中的选段,这段戏讲的是解放之前啊,威虎山有一伙土匪,抢掠百姓,我们的解放军英雄杨子荣为了剿灭这些土匪,打入到了敌人的内部,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敌人周旋,顺利为民除害的故事,我们欣赏的这段京剧啊,是现代京剧,那么在传统戏曲中,有四大艺术表现手段,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对,就是唱念做打(PPT),刚刚我们欣赏的这段戏,就叫做唱,那什么叫做念呢?念啊,就是念白,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卖水》片段)这样的形式,就是念白。老师想问问大家,刚刚这段戏中,是先唱还是先念?对,是先念。那什么叫“做”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做功的视频,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那老师提问一下大家,最后一个打,是什么意思?

师:对,就是武打戏,我们来欣赏一段打戏。(播放视频)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艺术表现形式,那么京剧中,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年龄、性别、身份,我们把京剧的角色分为四大行当,有同学知道吗?

师:对,京剧的四大行当呀,就是生、旦、净、丑。首先我们来说生,生呀,主要指男性角色,分为老生、小生、红生、娃娃生等„„像刚才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就是老生。旦呢,就是指女性角色,主要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等,扮相都非常华丽,展现各种女性的美。

师:。那同学们来猜一猜,什么是丑角呀?

师:丑角就是在戏曲中出丑的角色,他们的脸上都会抹上白粉,就是图片这样的。(出示图片)

别看丑角扮相丑,举止滑稽,其实想要演好丑角,是要花大功夫苦练的。

下面再来说说净角,他虽然叫净,但是其实是反义词,净角的脸上画的很花,俗称花脸,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些脸谱,都是净角中常出现的。 (老师展示PPT,各种脸谱。)

师:同学们,现在京剧不光在我们的国家受到民众的喜爱,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戏歌《唱脸谱》,听一听外国人都是怎么评价京剧的。 师:好了,听完了歌曲,老师来提问你们来回想,窦尔敦是什么颜色的脸谱?(蓝) 关公呢?(红),白脸的是谁?(曹操),典韦是什么颜色的脸谱?(黄),你们太棒了,下面加深难度!紫色的脸谱是谁?(天王)绿色的脸谱呢?(妖怪)金色的是谁?(猴王) 银色的,灰色的精灵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下面啊,老师带大家欣赏一段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可能大家听过花木兰的故事,花木兰代父从军,是一位巾帼女英雄,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段豫剧,感受一下豫剧的唱腔特点。

师:听完了这段豫剧,老师先来问问大家,豫剧是哪个地方的戏种? 生:河南

师:对了,就是我们河南!豫剧的很多剧目啊,都和北宋有关,比如包公戏,穆桂英挂帅,杨家将等等,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因为啊,北宋的都城就在河南开封,这里有很多故事流传了下来,被改编成了豫剧。豫剧的唱词啊,融入了很多河南地方方言,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段花木兰,找一找,这段戏中,哪些词语用了河南话的口音。 (复听)

师: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的耳朵可真灵,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现代豫剧《朝阳沟》选段,故事发生在建国初期,银环和栓宝这对小夫妻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到了农村参加农业生产,这段戏啊,就是他们两人的母亲见面的场面,我们来听一听。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课,我们对戏曲有了一些了解,豫剧呀是我们河南自己的地方戏,下节课有时间,我们再来更深入的学习豫剧,戏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希望大家能够热爱戏曲,把它传承下去,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根据各位领导老师给出的意见,我对自己的作课进行了反思,现总结为以下几点:

1、结构不够合理,学生的互动应当再紧密一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2、教态没有放开,音乐老师的个性发挥不足,应当更注重发挥音乐老师的音乐素养。

3、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中总是整体进行活动,没有设计个体展示的环节。

4、《朝阳沟》的视频选择过于滑稽,没有起到正确引领,选材要注意正面引领,尽可能找原汁原味的。

5、教学内容太多,下次设计可以单讲京剧或者豫剧,注重小而细,不要太宽。

6、要养成板书的习惯,课题应当板书。

第5篇:戏曲,曾经美丽的传说-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导引与训练

文/雷元周

抗战期间,日军司令酒井曾派人将梅兰芳先生硬行接去演戏,却惊讶地发现梅兰芳已经留须。询问时梅兰芳回答说:“我是唱旦角的,年岁大了,扮相、嗓子都不如以前,应该退出舞台了。”酒井无奈,只得作罢。

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周恩来总理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中国戏曲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不过,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

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需要注意一点,生动的表述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引用一些精彩的小故事,运用一些充满地方特色的方言俚语,尽力让作文鲜明生动起来,以抓住读者的目光。 [学生优秀作文] 第一次看戏

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初一(10)班 苏武平

时间要回溯到1998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七岁,读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后闲着无事,便到住在郑公的叔叔家去做客。郑公是老区公所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上千,算得上是一个历史颇为悠久的农村集镇了,虽然不大,却很繁荣。

在我的记忆里,那年似乎是我第一次到郑公,什么都觉得稀奇。一天在集镇街道转悠转悠,听见一座门匾上写着“郑公剧院”的大楼房里传来锣鼓声和咿咿呀呀的唱腔。吃饭时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哦,那是来了个楚剧团,在我们剧院演十几场呢。晚上我们看戏去!”我要马上就去。奶奶说:“这时他们已经演完了,要等到天黑了又会再演一场。”

于是我便急切的盼着夜幕降临,不时的出屋去看街道上的路灯亮了没有。终于,当各家各户的灯光依次亮起来的时候,奶奶带着兴高采烈的我走出了家门。

走进剧院。嗬,剧院好大!里面到处都是人,说笑的,叫卖的,人声鼎沸。我感兴趣的是热闹,还可以吃瓜子。不多时,一阵锣鼓声响起,整个剧院顿时安静下来,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指挥着似的,人们停住了一切活动,目光集中处,幕布缓缓拉开,几个古装的人物在台上红红绿绿的动。奶奶说:“今儿演的是《杨四郎探亲》,就是那个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杨家将的事我不懂,我纳闷的是:夏天我们已经恨不得打赤膊了,古人穿这么多的衣服不嫌热呀?而且,像他们那样有话不好好说,还有什么锣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闹不休,唱的也不如说的听得清楚啊„„

那场戏的具体情节我并不很懂现在也大多记不得了,只知道当时一切都那么的新鲜:铿锵的锣鼓、悠扬的唱腔、古典的服饰、长长的水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后来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戏曲表演了。只有有时候,偶尔可以在电视里面看见一点,听他们咿咿呀呀的唱„„ [作文题及其提示] 题目

1、编写课本剧

在电视屏幕上看《三国》《水浒》,是不是觉得心旷神怡。从名著到影视剧,编剧功不可没。同样,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范例,它又远不仅只是一个范例。我们可以做一回编剧,选择一篇你感兴趣的课文,将其改编为剧本,文题自拟,作文不超过1200字。

提示:按照我们所熟悉家乡戏曲的特色要求,将课文改编成家乡戏,排一排演一演,何乐而不为呢!编写课本剧,首先要注意编写台词。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一般只是言简意赅的必要的陈述,而在剧本中,人物关系、心理活动、环境因素,甚至事件要素等,均要借助剧中人物的台词来交代。所以说,写好了台词,剧本就成功了一半。另外,场景、道具的布置和安排,还有故事情节在舞台上的集中等,均要注意得当合理。

题目

2、创作剧本

知道家乡流行的戏曲吗?也许,它现在还只是在少数人们口头流传。让我们拿起笔来,将这些极富地方色彩的戏曲定格在书本之上吧。还可以合理改造,让你的剧本更加精彩。题目自拟,1000字之内为宜。

提示:创作剧本和课文中将家乡戏改写成故事的训练模式刚好相反,与编写课本剧相近,不同的是原情节必须自己创造。要求选择身边新近发生的故事,结合舞台表演的要求,灵活设置道具。台词依然是本题训练的难点,可以参考编写课本剧的相关要求。

题目

3、话题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不同的是,戏可以重演,人生却不能再来。请以“戏”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作文。

提示:要知道戏的假和现实的真,还有戏对现实的影射。一场戏,短的几分钟,长的百十小时,相对人生可谓短暂;人的一生数十年,相对时间长河来说更是渺茫。戏要让人们喜欢,必定要他本身非常精彩;人要让时间记住,则也必定要他的人生特别精彩。戏中的人和事是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而生活中的人和事却一步都马虎不得。戏拍错了不妨再拍一次,人的路走错了只有悔之晚矣。作文可以单独写戏曲也可以写人生,还可以由戏联想到人生。要注意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了真情才有好文章。

(发表于河北《语文周报》初一版2004年4月26日;刊号:cn13-0702/(f);邮发代号:17-89)

第6篇: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2. 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来源:Zxxk.Com]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 教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讨论

教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此引入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教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4、书法艺术 (1)、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结合课件展示楷书名家的代表作。 (2)、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王羲之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教师:什么是中国画?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远古的绘画艺术

起源: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4、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

6、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三、京剧的出现

1、京剧的形成

清代开始,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发展

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

3、京剧走向世界

京剧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容易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

4、京剧表演特色

①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③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④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小结:运用知识网络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拓展:

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宋代画院考试中曾出现过以下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

戏曲欣赏

在介绍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选取中国各地著名的戏曲剧种进行播放,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课堂小结

1、本课在设计时,为了较好地展现书画和戏曲艺术的魅力,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材料,让学生大开眼见,同时在其中巧妙设计一些有思维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感兴趣,又感到快乐,又学到了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让师生都感到满意。比如“汉字的演变”中呈现的不同的字体及演变历程,让学生从中探究其演变的规律,既直观,又有思维度,教学效果当然会好。

2、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身边的与传统书画艺术有关的艺术作品,让传统的书画艺术在现实生活中获得重生。

3、这样的课,一不小心会上成艺术欣赏课,在艺术的欣赏与历史学科之间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契合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4、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画、戏曲艺术的资料时,如何更好的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利用历史材料是历史教师永恒探究的问题?

课后习题

议一议: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时,我们的年轻人却很少有人喜欢京剧,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板书

第7篇:初一戏曲教案

第八课 河北梆子的艺术特点

一、课型:新授课。

内容:

1、乐器、板式风格特点

2、经典赏析《三岔口》片段

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a、了解掌握河北梆子的板式、常见曲牌的特点。

b、了解河北梆子伴奏乐队的基本配置和乐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经典赏析《三岔口》片段和学打锣鼓经活动,让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音乐伴奏的表现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河北梆子艺术特点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爱河北地方戏曲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河北、喜爱本土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打锣鼓经,了解河北梆子的板式特点

四、教具

CAI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

五、教法

讲解、引导欣赏、多媒体演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经典赏析《三岔口》 简介

宋代,三关上将焦赞,因杀死王钦若门婿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任堂惠奉命暗中保护。解差押解焦赞行至三岔口,夜宿于刘利华店中。任堂惠赶至店中宿下,入夜,任、刘因误会引起搏斗。打斗间任被焦赞认出,任说明身份,二人解除误会。

播放

经典赏析《三岔口》片段 提问:这是文场戏还是武场戏?

你都听到了哪些伴奏乐器?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课件展示 (2)主体部分

河北梆子的乐队由什么组成呢?

A、传统伴奏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笛子为辅,其他乐器有梆子、笙、唢呐、三弦等。建国后,乐队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天文场乐器有板胡、梆子、笛子、三弦、电子琴、琵琶、二胡、中胡、阮等;武场乐器有板鼓、梆子、大锣、铙钹、手锣、小钹、碰钟、堂鼓、花盆鼓、唢呐等。

(课件展示)乐器的分类、样式,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字

B 教师给学生展示几件打击乐器,请几位学生上来敲一敲,感受其音色 请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质、音色、材料的特点

C 简介河北梆子的曲牌和剧本的特点

曲牌:常用曲牌约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乐曲牌五十余首,管乐曲牌百余首。除在个别剧目中用于歌唱外,大部分曲牌(尤其是弦乐曲牌)主要用来渲染剧中的环境气氛,伴奏人物舞蹈动作。

剧本:河北梆子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多为河北地方口语,富有浓厚的河北乡土气味。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伴奏铿锵有力。河北梆子唱腔分有生、旦、净、丑四行。此外,河北梆子在剧目唱腔伴奏等曾给老调梆子、评剧、丝弦、哈哈腔、乱弹以一定影响。

D 河北梆子的板式特点

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

E 再次观看《三岔口片段》,请学生说一说这段板式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请学生模仿表演《三岔口片段》

(3)课堂小结 (4)教学反思

第8篇:音乐教案戏曲

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梨园百花

(第一课时)

燕楼中学

刘钦兰

课题:第六单元 梨园百花 教学内容:

义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梨园百花》第一课时欣赏部分, 40---45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特色与悠久的历史,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戏曲艺术,热爱民族文化。

2、 通过欣赏体验几个代表性的剧种: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秦腔、豫剧的风格特点,初步了解他们的发展概况。

3、

通过听辨练习判断出戏曲的剧种。

教学重点:

欣赏《原来姹紫嫣红》《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报花名》《闹花灯》《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唱段。

教学难点:

体会并辨别地方戏曲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国粹京剧,今天要学习第六单元《梨园百花》进一步体会我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幻灯片展示课题)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资料。

1、 播放戏曲功夫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直观展示戏曲的表演技巧:翎子功,帽翅功,水袖功和矮子功。

2、 请学生模仿矮子功,学演员蹲着走路。以积极参与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欣赏

1、同学们模仿得很像,我看很有学习戏曲的天分哦。其实戏曲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凄美的故事中蕴含美丽,质朴的音调中显现悲壮,爱的情感冉冉升腾,美的乐波潺潺流淌。听,犹如山泉正静静地流进我们耳朵的是昆剧《牡丹亭 游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播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视频资料。简介《牡丹亭》故事概要并介绍昆曲的发展和特点。

2、如果说昆剧犹如静静的山泉,那么越剧就像是竹林间优美的小溪,极富江南地区的诗情画意,接下来我们欣赏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起体会一下它优美抒情的风格。

播放《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视频资料,重点介绍越剧的发展和特点。

3、山泉小溪汇进了河流,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呢?应该是一条涛涛流淌的河流吧。这就是评剧给我的印象,请听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

播放《报花名》视频资料,介绍剧情,重点介绍评剧的发展和特点。

4、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去湖北黄梅县,听到这个地名,大家肯定猜到我们要欣赏的戏曲了吧?对,就是黄梅戏。黄梅县有将近30个湖泊,然而黄梅戏就像这些家门口的湖泊一样亲切朴实,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播放黄梅戏《夫妻观灯》选段《闹花灯》,介绍此选段的情景,重点讲解黄梅戏的发展和特点。

5、这节课我们欣赏的最后一段戏曲是秦腔《祝福》选段《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秦腔的特点最明显,粗狂朴实,直起直落,高亢激越,就像豪迈的大瀑布从上宣泄而下。来,我们一起体会一下粗狂的秦腔。

播放《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视频资料。介绍秦腔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三、 小结

1、众多的山泉、小溪、河流、湖泊、瀑布都会流进大海,这些各个地方的戏曲最终汇成了我们中国地方戏曲的海洋。现在请每位同学认真阅读45页“音乐网上行-----中国地方戏曲”,找到戏曲的特点(戏曲源于民间;有地域性,一般而言,南方戏唱腔细腻婉转,北方戏粗狂豪放;生活化;通俗易懂)。

2、幻灯片展示已归纳好的昆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秦腔的特点。

四、检查效果

1、听辨戏曲:通过地方语言、地方风格辨认地方戏,巩固已学内容,拓宽视野。

2、分别播放豫剧《朝阳沟》选段,评剧《刘巧儿》选段,越剧《祥林嫂》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和拓展戏曲粤剧《昭君出塞》,让学生听后完成47页连线练习并检查答案。

五、结束部分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戏曲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你们也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一节课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欣赏,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从对中国地方戏曲的认识中,喜爱上我们的戏曲艺术,热爱上我们的民族文化。

下节课我们将学唱戏曲,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

第9篇: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一、课程名称:中国戏曲介绍

课时:2个学时

二、背景分析: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同学们对中国戏曲

还不够了解,不能经常接触戏曲。

三、教学内容:中国戏曲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哼唱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简要说出他们的起源

【引入课程】

1、先介绍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然后放[天仙配],为讲戏曲作铺垫,将同学们带入戏曲的氛围中

【初步了解】

1、介绍戏曲相关知识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1]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2-5]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放[刘海砍樵]

2、戏曲行当

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都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3、艺术特色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4、唱腔

第一种是抒情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较缓慢,曲调婉转曲折,字疏腔繁,抒情性强。它宜于表现人物深沉而细腻的内心感情。许多剧种的慢板、大慢板、原板、中板均厉于这-类。放[女驸马] 第二种是叙事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中等,曲调较平直简朴,字密腔简,朗诵性强。它常用于交代情节和叙述人物的心情。许多剧种的二

六、流水等均属于这一类。放[花木兰] 第三种是戏剧性唱腔,其特点为曲调的进行起伏较大,节奏与速度变化较为强烈,唱词的安排可疏可密。它常用于感情变化强烈和戏剧矛盾冲突激化的场合。各戏剧中的散板、摇板等板式曲调都属于这一类。

5、国五大戏曲剧种 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称[21])、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22])、黄梅戏、评剧、豫剧。亦有表述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者

【主要内容】学唱[说唱脸谱]放说唱脸谱

《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这首歌由作词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青年歌手谢津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颜色油的脸 一边唱一边喊 哇呀呀呀呀 好象炸雷 叽叽喳喳震响在耳边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紫色的天王 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 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 笑哈哈„„ 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 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 一个劲的来称赞 生旦净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 你不懂戏曲 胡说八道 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审辩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创新要发展 哇呀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一幅幅鲜明的 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 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 美佳佳 哈哈哈

六、 重难点:了解哪五大戏曲和相关传统知识,学唱[说唱脸谱]

七、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接受不了生硬的知识,因此课堂主要以欣赏戏曲为主,相关戏曲知识全当听故事。

八、总结

同学们,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多的听流行音乐,戏曲渐渐被人们淡忘,但是戏曲是我们的祖先们一点一滴建立和发展下来的。同时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形象。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只有从小了解,学习和掌握戏曲,才能继承这一传统文化,才能将戏曲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使之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上一篇:知音背景音乐系统下一篇:小学六年级优秀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