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教育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戏曲艺术教育

戏曲艺术教育 篇1

李雪

2013-02-28 14:38:00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年02月28日

2月25日,国家一级演员张德福、谷文月、刘萍、李惟铨以及国家一级作曲刘文田受聘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教授,他们将从教学督导、开设讲座、录制教学资料等方面为该校评剧专业提供指导。

曾在《刘巧儿》、《祥林嫂》、《杨三姐告状》等经典评剧剧目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德福就规范评剧教育提出,由于时代变迁,表现现代生活的评剧越来越多,题材变了,学校教育却还停留在传统教学上。他呼吁加强评剧行当建设,树立“大评剧”观念,评剧界应团结起来“唱讲究戏,不唱将就戏”。

戏曲艺术教育 篇2

唱念做打, 手眼身法步形成了戏曲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因此, 戏曲表演普及教育, 一般来说应该是从少儿阶段培养和训练。这是因为戏曲表演体系 (程式化) 要求的是打好幼功基础, 就是体能综合技巧的训练。作为一名专业戏曲演员, 也是因为工作需要的使然, 这些年我很有幸介入了少儿戏曲教育普及工作。面对一群小学学生, 该怎样把他们引入传统戏曲之门, 是我首先面临的课题。对初次接触戏曲的孩子们来说, 舞台上浓墨重彩的化妆, 铿锵激越的锣鼓, 咿咿呀呀的演唱, 是他们最为感到新鲜好奇的地方, 对戏曲教育者来说, 这是启蒙的最佳时机。针对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首先要制定一套让他们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案。譬如在基本功上的压腿, 踢腿, 台步, 云手, 扇膀等等, 这些戏曲入门基础知识, 由老师作示范带领, 让学生们跟着模仿, 哪怕是歪歪扭扭的动作也是起点, 就像小学生初练书法一样临摹, 让他们形成一种概念和意识, 戏曲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物, 之所以好看好听, 都是通过肢体动作语言来完成达到的。在综合形体训练中, 每一个身段动作手把手教并由浅入深的反复练习, 在学生形成一定熟练后, 继而进行规范性辅导和矫正, 包括手眼身法步的姿势, 轻重, 力度的正确要求, 直至亮相时候的精气神等, 这段时间的训练, 也等同于业内所说的开功吧。其次, 在戏曲唱腔上进行教唱口授。学唱戏曲, 不同于教唱歌那样通俗易学, 老师需要极大的耐心, 逐字逐句的教授学生, 老师唱一句, 学生跟一句, 就像背书一样, 在学生对唱段基本熟记会场的基础上, 再进行唱腔节奏过门, 音准把握的辅导。少儿的心智毕竟是稚嫩的, 无论从理解力和体能上都很有限, 能模仿出大致模样, 才是启蒙教学的最终目的。从戏曲普及教育来看, 带领学生们逐步地掌握并假装扮演戏曲片段中的人物形象, 让他们享受别人的感受和认知, 让少儿在角色扮演中发现自己的潜能, 用热情, 想象和真诚和他们在一起探索戏曲舞台上的虚拟世界, 引导激发他们的参与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授学生的戏曲表演老师, 其自身对戏曲的态度应当是积极乐观的, 自己所示范的唱腔, 变换的身段, 丰富的表情, 才能够让学生对戏曲产生求知的欲望, 才会被吸引住。

在合肥师范附属第三小学开展的少儿戏曲活动中, 我为学生们编排了少儿版徽剧《徽风皖韵》, 作为戏曲综艺类节目, 里面穿插有徽剧《贵妃醉酒》和《水淹七军》的片段展现。因为需要扮装彩唱,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色彩艳丽的戏曲服装, 无不赶到惊讶好奇。在教授这两个片段过程中, 对学生们讲解贵妃醉酒和水淹七军里的故事和人物, 带领他们观看片段录像意在脑海中形成大致的轮廓印象, 等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以后, 和学生们一同穿上水袖, 让学生跟着我的动作示范进行模仿, 对学生某一个动作要领, 哪怕是细微地方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表扬, 课堂中经常爆发出掌声和笑声, 在这种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中让他们参与到表演中, 并领略到戏曲表演的乐趣。同时, 对剧目片段的难度充分把握, 在手把手的示范性片段教学中, 只需要学生们了解戏曲基本常识, 由不会到会, 然后自己能背下来做出来, 毕竟, 启蒙教育是初级阶段学习, 对学生不能刻意要求字正腔圆头头是道。在排练中, 我很留意并培养学生的耐心, 对学生不懂的地方, 把动作示范以说故事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讲解, 戏曲表演是行为艺术, “讲”与“做”同步进行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示范中, 甚至带有师生游戏互动的潜意识在内, 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不会淡化学习兴趣。也是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所起到的效果, 他们一丝不苟的模仿, 虽然还显得很肤浅, 但是态度很认真, 没有叫苦叫累和不耐烦情绪, 这是我最大的欣慰和满足!为他们化好妆, 穿上戏装, 对着镜子里的自己, 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有学生开心的对我说, 老师, 我会演戏了!演的是徽剧贵妃醉酒里的杨贵妃!演出开始, 望着舞台上穿着戏装表演的小家伙们, 虽然他们的表演显得还很稚嫩, 但是躲在幕后的我, 总是要使劲鼓掌为他们加油, 总是有一种自我偷着乐的成就感!

戏曲艺术启蒙教育, 建立在传统剧目学习的基础上。但是除了传统戏曲的学习, 学生们也要了解现代戏曲的大概, 让他们以舞台实践去感受去体会。在合肥葛大店小学校园戏曲活动中, 我为该校学生选择了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分队滑雪片段。之所以选择该片段, 在于它节奏明快的舞蹈化场面, 身披斗篷英姿飒爽的解放军, 林海雪原中快速疾驰的画面情境, 较为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情趣。和着音乐节拍, 先做示范性表演, 让学生们明白这是一种戏曲与舞蹈的结合手段, 因为是群舞场面, 要求学生在舞蹈化表演中尽量动作一致, 不掉板不掉拍, 整齐一致。对于他们来说, 先是集体跟着老师动作模仿, 然后再一个一个的单独练习动作并矫正协调性, 直到每个人把舞蹈动作和音乐节拍背熟了, 再进行集体化的练习。对于这段舞蹈中腰腿手臂的舞动, 让他们明白, 每个人的表演都是和大家一起进行才能达到整齐, 如果一个人跟不上, 就会破坏这段舞蹈的整体感。可能是这句话反倒是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强心和自尊心吧, 在排练过程中, 我没有丝毫的疲劳感, 因为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希望自己能做得最好, 生怕自己会影响整体演出, 更因为学生们很看重这次舞台演出。望着他们的认真劲儿, 作为老师的我也是信心倍增, 觉得自己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这个片段演出, 得到了学校和家长们的一致欢迎, 甚至有家长说, 孩子接触戏曲, 就是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不需要他们做得怎样, 而是必须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学校老师和家长们观看演出中所露出的欣喜, 以及他们对孩子们报以的热烈掌声, 台侧的我无比轻松, 无比快乐, 因为我切身感受到了少儿戏曲教育活动的乐趣!

戏曲艺术的未来 篇3

大时代变了,大环境变了,人们的道德准则也变了,而戏曲所宣扬的道德意识不再被人们所接受。在戏曲艺术最辉煌之时,宫廷御苑、瓦肆勾栏、村野庙会,无所不及;它迷醉的人群,上至达官士绅,下至草根大众,所剩无几。这是为何??因为它贴近了人们的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现代人看来是迂腐、愚蠢甚至不可思议的,而戏曲艺术在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中却还宣扬着“忠君”的臣仆意识、“夫为妻纲”的妇女“贞节观”和不论大是大非的“义气观”,自然是观者寥寥。

青少年观众以及接班人的缺失。从观众的构成上说,戏曲在今天的演出对象主要集中。中老年人群中,年轻观众对戏曲知之甚少,似乎一染指戏曲便会被人视为老土。对戏曲的误解如此之深,就更谈不上欣赏和传承。现在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不管国营剧团还是民营剧团,台下观众大多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年轻人寥寥无几。

如今时代不同了,戏曲舞台风光不再,这是个严酷的现实。让戏曲就此消亡,无疑是艺术界的极大损失,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一种缺憾。因此,重新架构戏曲艺术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位置,使之以更新的演艺向现代人展示出其魅力,这就要求艺术家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与时代同步,不断开拓,不断攀登。改革创新,戏曲才有发展。

随着现代文化娱乐设施的逐步完善,演出活动,方法的不断丰富,人们处于多元化的文化氛围,欣赏趣味也常因求新而多变。而文艺工作者们也要在戏曲道路上继承传统、改革创新、勇攀高峰的原动力。并以之鞭策自己永不停息地在舞台上追求美、创造美、传播美,继续探索、拼搏、奉献的精神,去争取艺术创造的新成果。因此,振兴戏曲,要靠两组轮子互动。可现在的情况是,人们太多的重视后轮了,以为后轮好了,就是一部好车子,就是不竭的动力,就能在时代的道路上把速前行。结果后轮好了,在那儿拼命空转,车子却并没有前进多少,这决不是个别现象。众多的演出团体,演艺工作人员不生產新戏或唱新曲,即使演出新戏唱新曲也只是为了参赛得奖而已。因而把得奖当做了终极的目标,但如此带来的后果是虚假繁荣。

艺术生产只满足于得奖,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以为得奖就繁茂了当地戏曲艺术。久而久之,演出的戏曲越来越少,观众群体越来越小,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所以,我们倡导上新戏曲既要能够进赛场,又能够进市场,应以实际行动实践这一理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改革创新中,各地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以市场为主导的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和好的作品脱颖而出。可以让戏曲演出团体、个人公平竞争,让观众也能参与进来。这样,人们期盼已久的“振兴”就会出现,有些戏曲也可能因为人民的喜爱,有了生命力,从而会进一步繁荣城乡戏曲事业。

培养戏曲新人,戏曲才有希望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发展都一样,要靠年轻人去继承和发展。新秀是一个剧种赖以延续和发展的遗传因子,是肩负着承前启后历史重任的时代精英。大力培养新人,是戏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倘若不注重培养新人,这种宝贵的民间艺术瑰宝就会失传。

培养戏曲新苗,小学生是最好的对象。如洛阳市的马会英、李俊英、李丽华等老师举办的小小戏曲班就是成功的例子,该班的学员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大型演出,在梨园春舞台上屡夺擂主,得到了各界领导和家长的肯定。为河南豫剧、曲剧的艺术团体输送了大量人才。通过在学校举办戏曲特色教育,在学生的带动下,家长和老师也受到感染,一带十、十带百,形成了全校都戏曲的良好氛围。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出有效的竞争机制,当地政府文化部门要注重培育戏曲新生力量,加强戏曲创作交流,提供曲艺创作、培训机会,尤其为青年人多提供学习、交流,提高戏曲专业知识,并不断引进激励选拔机制,让更多有戏曲创作、演艺潜力的青年人在新的平台上有所作为。所以,戏曲的兴盛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支持才能够奏效的。

实践证明,在戏曲出现困境之时,我们更应该把握特点,强化风格,尊重规律,寻求超载,解决好继承和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全体文艺工作者要敬畏戏曲传统,不要瞎折腾,戏曲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多出精品,主管文化部门也要尊重戏曲规律,顺了民意,戏曲进入市场,有了公平、公正的竞争,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戏曲才有未来,才有希望。

艺术活跃校园 戏曲相伴成长 篇4

——营里小学2017年庆祝“六一”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湖北省“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咸宁戏曲振兴发展计划(2016-2020)》和《赤壁市“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文件精神,丰富中小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中小学生艺术修养和素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文化的美好情感,值此“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特举行系列戏曲庆祝活动,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综合素质,展示自身特长,让全校每一个孩子在节日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充分体验节日的欢乐。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特制定此方案。二:活动主题:艺术活跃校园 戏曲相伴成长

三、主体活动设想:

1、新队员入队仪式

2、文艺汇演

四、筹备小组名单:

组 长:何家兴

副组长:蔡玉梅 游清华 卢回星 龙清秀 张河清 陈文芳 毕松青 夏少华 刘 玲 龙 英 石海宏 周新华 成 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主持人培训及节目串词:刘 玲 舞台、音响:龙 英 陈文芳 节目音乐处理:金 梨及音响师 场地布置负责人:卢回星 张河清 安全保卫:毕松青 周新华

五、活动具体安排

(一)新队员入队仪式

总策划:少大部 负 责:刘 玲

时 间:5月29日 ——5月31择日举行 地 点:学校内操场

参加对象:一年级每班40人、二年未入队学生,六年级学生若干。

(二)文艺节目汇演 总策划:政教处

时 间:5月29日 ——5月31择日举行 地 点:学校内操场(自搭舞台)总 监:何家兴 策 划:蔡玉梅 夏少华 具体安排:

1.活动规划、节目审核、小主持人选拔和培训(政教处)2.节目准备安排:见附表

3.会场设施和舞台布置、影音播放、摄影(总务处)4.校园文化宣传策划布置(政教处)5.宣传发动、组织(各班班主任)

6.日程安排:5月7日各班把文艺汇演节目上报政教处,5月14日蹲点领导督查节目进度,5月21日审节目,5月24日进行第一次节目彩排,5月28日进行第二次节目彩排,5月29—31日演出。

六、工作安排及要求

(一)准备工作及分工

1、节目落实、彩排(含碟片、程序册)负责人:金 梨 完成时间:5月29日

2、主持人培训(含主持词、服装)负责人:刘 玲完成时间:5月29日

3、舞台布置、音响设备落实 负责人:张河清 完成时间:5月30日

4、新队员入队仪式 负责人:刘 玲 完成时间:5月31日上午

5、场地划分 负责人:游清华 毕松青 完成时间:5月31日上午

(二)、演出工作及分工

1、学生入场及指挥 负责人:刘 玲

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搬凳子听口令排队入场,班主任带队在前,科任老师带队在后,演员学生在班级的后面,方便出入,任何老师不得缺席,并严格按照要求管理会场纪律。

2、方阵气氛 负责人:刘 玲

3、会场秩序 负责人:蔡玉梅 毕松青 周新华

4、演出环节 负责人:蔡玉梅 陈文芳

5、节目协调 负责人:卢回星 六年级学生一名

6、演员候场区 负责人:夏少华

7、家长观看区 负责人:周新华 门卫:龚主金

(三)、安全保卫工作及安排 负责人:张河清 毕松青

1、出场、退场楼道秩序安全

2、舞台安全负责人

上(左):宋振华 徐晓春 下(右):余和平田亚林

3、校门负责人:张平汉

(四)、宣传报道工作

1、照相、摄像(含碟片制作)负责人:张河清 陈文芳 2、媒体报道

负责人:张河清

(五)、会场纪律

1、各区域负责人负责本区域内会场纪律,必须自始至终在岗。2、任何人不得用太阳伞。

3、学生不得带零食入场,可带矿泉水,但不得乱丢乱扔。4、大会期间不得随意离队,不得站起来,不得聚拢

5、家长不得进入班级方阵,不得与学生在一起,有自家孩子演出时可以照相,照相之后迅速离开回到家长观看区。

6、领导讲话结束、每个节目结束,学生必须抱以热烈的掌声。

(六)、其他工作

1、化妆 各班在下午2:30之前必须完成化妆工作。

2、科任老师负责随时清点班级人数,严禁学生逗留在教室或其他区域,必须在指定地点坐好观看演出。

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 篇5

二、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有力推进。为确保“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地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各级宣传部门负责活动的牵头组织和指导协调,审定剧目清单,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等;各级文化部门负责做好演出院团的资格认证、拟定剧目清单、审查剧目内容、安排演出场次,做好演出保障工作等;各级教育部门负责把戏曲艺术纳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制定活动日程安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加强学校戏曲教育的师资培训等;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将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经过精心筹备,9月8日,“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省实验小学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副省长张广智等出席启动仪式,首批试点市、县戏曲进校园活动也同步全面铺开。

三、强化兴趣引导,严把剧目质量。活动实施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欣赏特点水平和不同区域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精心筛选剧种和剧目,提高演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面向全省大学的“戏曲进校园”演出,主要以整台经典剧目为主;面向全省中学(含高中、初中、中职)的“戏曲进校园”演出,主要以整剧和经典折子戏为主;面向全省小学的“戏曲进校园”演出,主要以折子戏和课本剧为主。严把剧目内容质量关,组织专家对演出剧目反复进行筛选,先后公布两批125部剧(节)目,既有近年来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焦裕禄》《红旗渠》等现代经典剧目,又有《花木兰》《朝阳沟》等传统保留剧目,还有《闹天宫》《八仙过海》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剧(节)目,较好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故事性的有机统一,使广大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戏曲艺术教育 篇6

教育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及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有关情况。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介绍,近年来,在中小学校数量负增长的情况下,艺术教师数量平均每年增长5.3%;普通高校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率大幅度提高,艺术教学器材与课外活动场地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学校美育工作将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

将建立以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不断提高学校美育质量。

此外,将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努力解决农村学校美育师资问题。

振兴戏曲艺术之浅见 篇7

一、戏曲振兴, 任重道远。

曾几何时, 戏曲唱遍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戏曲的繁荣鼎盛, 自有它的自身优势和环境优势, 它首先适应和满足了民族的审美需求。它以开放的, 共赏的, 众乐的呈露形式, 让文人骚客、白丁布衣同时沉浸其中;它用起承转合的故事体系来满足了人们团圆喜庆的心理预期;它以惩恶扬善的因果报应, 来抚慰人们现实中的心灵愤懑;它以简约而易懂的脸谱来阐述历史角色, 让人们一目了然的忠奸解读;它以虚拟与程式化的表演, 使万物万事出神入化地愉悦着心灵;它以高台教化的道德宣讲, 来获得统治者的青睐。不可否认, 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品, 东方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只是, 千年古韵依旧, 欣赏的人却如“繁红一夜经风雨, 是空枝”。由于异域文化的渗透, 文艺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中国传统艺术——戏曲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 不得不为戏曲暗淡的明天而担忧, 更不可放弃振兴戏曲之责任。要振兴戏曲, 就必须先找出其衰落的根源。

其一, 戏剧很大程度上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它同快节奏的与工业文明相伴的流行文化相比, 显然无法与之抗衡。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的今天, 传统戏曲在中国失去了独步天下的地位, 与本土的、外来的文化品种一起进入激烈竞争的行列, 并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现代人讲求现实, 他们喜欢的是电影、电视中逼真的武术格斗而不是虚拟的武打表演;喜欢的是节奏明快的情节推进而不是慢悠悠的抒情叙述;现代人喜欢的是悬念迭起的智力挑战而不是一目了然的脸谱化图解。现代人眼界开阔, 通过传媒对各种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见识得多, 欣赏水平自然高了。而生活节奏的加快, 又使人们对大段慢条斯理的唱腔难以容忍, 更不用指望他们去理解那文绉绉的唱词了。

其二, 大时代变了, 大环境变了, 人们的道德准则也变了, 而戏曲所宣扬的道德意识不再被人们所接受。在戏曲艺术最辉煌之时, 宫廷御苑、瓦肆勾栏、村野庙会, 无所不及;它迷醉的人群, 上至达官士绅, 下至草根大众, 所剩无几。这是为何?因为它贴近了人们的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在现代人看来是迂腐、愚蠢甚至不可思议的, 而戏曲艺术在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中却还宣扬着“忠君”的臣仆意识、“夫为妻纲”的妇女“贞节观”和不论大是大非的“义气观”, 自然是观者寥寥。

其三, 青少年观众以及接班人的缺失。从观众的构成上说, 戏曲在今天的演出对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 鲜见有青少年观众。有的年轻观众对戏曲知之甚少, 似乎一染指戏曲便会被人视为老土。对戏曲的误解如此之深, 就更谈不上欣赏和传承。现在无论城镇还是农村, 不管国营剧团还是民营剧团, 台下观众大多是年过半百的老人, 年轻人寥寥无几。试想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改善, 等到现在的老年观众相继过世, 很难想象一二十年后的情形。

如今时代不同了, 戏曲舞台风光不再, 这是个严酷的现实。让戏曲就此消亡, 无疑是艺术界的极大损失, 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一种缺憾。因此, 重新架构戏曲艺术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位置, 使之以更新的演艺向现代人展示出其魅力, 这就要求艺术家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与时代同步, 不断开拓, 不断攀登。

二、改革创新, 戏曲才有发展

随着现代文化娱乐设施的逐步完善, 演出活动, 方法的不断丰富, 人们处于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欣赏趣味也常因求新而多变。而文艺工作者们也要在戏曲道路上继承传统、改革创新、勇攀高峰的原动力。并以之鞭策自己永不停息地在舞台上追求美、创造美、传播美, 继续探索、拼搏、奉献的精神, 去争取艺术创造的新成果。因此, 振兴戏曲, 要靠两组轮子互动。可现在的情况是, 人们太多的重视后轮了, 以为后轮好了, 就是一部好车子, 就是不竭的动力, 就能在时代的道路上把速前行。结果后轮好了, 在那儿拼命空转, 车子却并没有前进多少, 这决不是个别现象。众多的演出团体, 演艺工作人员不生产新戏或唱新曲, 即使演出新戏唱新曲也只是为了参赛得奖而已。因而把得奖当做了终极的目标, 但如此带来的后果是虚假繁荣。艺术生产只满足于得奖, 急功近利, 心态浮躁, 以为得奖就繁茂了当地戏曲艺术。久而久之, 演出的戏曲越来越少, 观众群体越来越小, 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所以, 我们倡导上新戏曲既要能够进赛场, 又能够进市场, 应以实际行动实践这一理念,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改革创新中, 各地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以市场为主导的竞争机制, 有利于人才和好的作品脱颖而出。可以让戏曲演出团体、个人公平竞争, 让观众也能参与进来。这样, 人们期盼已久的“振兴”就会出现, 有些戏曲也可能因为人民的喜爱, 有了生命力, 从而会进一步繁荣城乡戏曲事业。

三、培养戏曲新人, 戏曲才有希望

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发展都一样, 要靠年轻人去继承和发展。新秀是一个剧种赖以延续和发展的遗传因子, 是肩负着承前启后历史重任的时代精英。大力培养新人, 是戏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倘若不注重培养新人, 这种宝贵的民间艺术瑰宝就会失传。培养新人,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从学校中培养

要培养戏曲新苗, 小学生是最好的对象。如恩平市的小小红豆粤剧班就是成功的例子, 1999年该班的粤剧节目《爷孙戏群猴》获得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艺术比赛的金奖, 以及第五届广东省少儿花会银奖。

又如开平市文化馆, 自97年开始, 一直以达德小学为示范点, 开办少年戏曲培养班。由文化馆派出专业干部进行上课, 每周1至2节。该班的学员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大型演出, 深受家长和群众的好评。该校的特色教育得到了各界领导和家长的肯定。2009年, 该班的戏曲苗子小甄被广东省粤剧学校录取, 今年, 将又有一位学员报考粤剧学校, 为省粤剧学校输送了人才。

通过在学校举办戏曲特色教育, 在校内形成了全体师生热爱粤剧艺术的氛围。在学生的带动下, 家长和老师也受到感染。一带十, 十带百, 形成了全校都爱粤剧的良好氛围。以上例子证明,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此方法值得借鉴。

2、从家庭中培养

培养戏曲新人, 要从娃娃抓起。一些少年儿童, 因受父母或祖父母的影响, 从小就对戏曲有兴趣。如开平市戏曲新秀谭富元, 受其爷爷 (开平民歌手) 的影响, 5岁便开始学唱开平民歌和粤曲, 先后获得广东省曲协杯曲艺大赛“金奖”和“侯宝林奖”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银奖, 还代表广东省进京参加了“中国娃爱曲艺”全国少儿优秀曲艺节目汇演。实践证明, 从家庭中培养戏曲新人, 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3、从社会中培养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创造出有效的竞争机制, 当地政府文化部门要注重培育戏曲新生力量, 加强戏曲创作交流, 提供曲艺创作、培训机会, 尤其为青年人多提供学习、交流, 提高戏曲专业知识, 并不断引进激励选拔机制, 让更多有戏曲创作、演艺潜力的青年人在新的平台上有所作为。所以, 戏曲的兴盛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支持才能够奏效的。

利用电视媒体,传承戏曲艺术 篇8

【关键词】 电视媒体;戏曲传承;木偶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戏曲艺术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祖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演变,在电影、电视等新视觉媒体的冲击下,精通、欣赏戏曲的人越来越少,古老艺术的传承陷入了窘境,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作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漳州布袋木偶戏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据载“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和台湾省等地。其表演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木偶进行戏剧性的表演,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及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它是一种具有高超技巧、精美造型、独特风格、古老艺术的木偶剧种。

现在漳州人对布袋木偶戏的普遍印象,是过去搬张小板凳到庙口搭设的木制彩楼下,引颈翘首看着演员们拿着手掌般大小的布袋木偶戏,上演着三国演义等传统剧目。但如今在新视觉媒体的冲击下,已经很少能看到传统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了,因为只有极少数的庙宇在逢年过节还会请一些民间的布袋木偶戏演出了,现在漳州唯一的专业团体——漳州市木偶剧团也是极少下乡演出。为了改变现状、谋求发展,漳州广播电视网络中心与漳州市木偶剧团一直在合作探索,把传统和创新的节目搬上了银屏,让这一传统技艺有了视频的记忆。

诸类别媒体中,电视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舆论传播平台和公众娱乐媒介,其节目本体也日益成长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文明传承、舆论引导、大众娱乐的社会功用。在社会潮流急剧变革时期,对自身角色定位和媒体责任的自省,是电视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

笔者从2006年接触木偶电视拍摄以来,共拍摄制作了木偶折子戏十余部和大型木偶连续剧两部,所有剧目都是在摄影棚采用模拟实景拍摄。从戏曲电视的角度来看,电视木偶片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舞台剧,而是要在更高阶段上发挥电视的优势,用摄影镜头进行立体拍摄,使得观众能全方位欣赏木偶艺术。

中国戏曲的核心,不是模仿而是传神。在传统的木偶剧演出中,观众只能从一个角度观赏全景式的表演,演员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舞台空间变化也很难确的交代。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观众只能远距离地观赏,而作为木偶演员的动作尤为细微,观众往往没能清楚地观赏到。而屏幕中,这些特点都发生了变化。首先,现在的戏剧电视节目都是多机拍摄、自由切换,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演员表演,这无疑扩大了观众的视角,尤其是俯仰拍摄,给观众不同于剧场的视觉感受,增加了表演的表现力。另一方面,我们在拍摄木偶采用多场景同时拍摄,把舞台空间和时空转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视的小屏幕决定了观众与电视的距离一般在二至三米之间,在镜头运用上也多中、近、特写镜头,由此使得舞台的远距离观赏变成了近距离的审视,这就增加了演员表演的难度,表演上的一点问题就会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如何在实景环境中把握戏曲美的要素,就必须要求戏曲演员有扎实的戏曲表演功底,才有可能使电视戏曲艺术得以日臻完美成熟和发展。

拍摄木偶剧不仅是留下视频资料,更是把木偶表演艺术家的精湛表演艺术记录下来。就我们拍摄《卖马》中,朱亚来老艺术家表演的撑伞动作,她精益求精,做了不下二十次,我们一遍一遍地拍摄,最后留下了她最为满意的画面。还有在拍摄《雷万春打虎》中,国家一级演员洪惠君在表演老虎洗澡的那一段也是一丝不苟,我们拍一遍他看一遍,他利用拍摄镜头角度,把老虎演绎得活灵活现。最为一提的是国家一级演员庄陈华在拍摄《大名府》时已经年过花甲,尽管他出演守门官这个角色已不下万场,但他的一招一式、举手投足还是那么的精准到位。他在镜头前演绎的守门官可谓是个活生生的小人物,但他对表演总是尽善尽美,只要有停歇的时间就下舞台来回看,觉得哪里做不好就重拍,直到满意为止。如果這些艺术家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话,可能就无法回头弥补,做不到尽善尽美了;也可能会因为年龄、体力等原因,不能把精湛技艺完美演绎出来。而通过电视拍摄则可以把他们的精湛技艺完好地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人。

虽说传统戏曲受到电影、电视、网络等新视觉媒体的冲击,但是还是有一批爱好地方戏曲的老戏迷或忠实观众,他们不仅痴迷于彩楼下的舞台,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也适应了看电视戏曲。虽然我们拍摄的木偶剧目为数不多,但这些戏迷还是会一直追着看我们播出的木偶节目,希望能通过这些戏迷的观看,从而带动下一代人对戏曲、对木偶的认识。

著名戏剧史家、文艺理论家蒋星煜表示:“纵观戏曲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汤显祖、梅兰芳、周信芳等大艺术家之所以成功,归根结底都是用了就当时而言的年轻方式来传播古老的艺术。由于时代发展的关系,地域、方言的变化,可能戏种在数目上会有减少,但是我相信,就艺术含量上而言,一定会增加。而用年轻的方式来传播古老的艺术,这本身就是一个高超的艺术。”

正如同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所言:“要用年轻的眼睛、年轻的情怀和心灵来看古老艺术,如果没有年轻的眼睛可能会把古老的艺术看做古董,而有了年轻的眼睛,古老的艺术就是再生的资源。”

实践证明,电视媒体的介入,对于丰富戏剧表现手段、扩大舞台表现空间、畅通传播渠道、优化戏曲存续方式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进而促进了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戏曲电视作为传统戏曲嬗变的一种表现形式,既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段,又要保持和发展传统戏曲独特的美学风格。

戏曲艺术教育 篇9

【课标要求】

1.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备考指要】

1.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和书画艺术,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2.要正确认识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3.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4.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不同的时代中,各领风骚。要充分认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

考点1 辉煌灿烂的文学

1.从《诗经》道唐诗(1)《诗经》

①出现时间:_________。

②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三部分。③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朴实,________强。

④地位:第一部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_______。

(2)楚辞

①出现时间:________。

②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______》。

③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________风格。

(3)汉赋

①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的综合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②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_______》、《________》,东汉______的《二京赋》。

(4)唐诗

①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_______,科举考试以______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②代表:初唐诗人有_____、______等;盛唐诗人有边塞诗人______和_____,山水诗人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__________的创作,1 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________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_______。

2.宋词和元曲(1)宋词

①原因:随着________,城市的繁荣,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②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③代表: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____、______,豪放派的______、______等。

(2)元曲

①兴起: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与______一起,合称为元曲。

③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④代表:元曲以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3.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出现《搜神记》等_________,②唐朝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③宋朝出现供人说话用的______。

(2)明清小说

①原因:一方面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繁荣提供了丰富素材。

②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③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和讽刺小说《______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考点2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①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_________”;后来符号化,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子已形成完整体系。

②演变脉络:汉字按照_____、大篆、小篆、_______、______的脉络演变发展。③演变趋势:_________。

(2)书法艺术(魏晋以前基本上是_______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______阶段)。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_____价值;代表──魏晋时期有钟繇和________;唐代有欧阳询、________和柳公权。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______价值。代表—— 2 东晋的______、王献之,唐朝的______、怀素等。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_____价值,又具有_____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______、唐朝_______、北宋苏轼、元朝_______、明朝文徵明等。

2.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时代:彩陶画《______》是其中的杰作。(2)战国:帛画《__________》《人物驭龙图》等,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3)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4)魏晋: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的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东晋画家________不仅留下了《________》《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提出“_______”的绘画理论。

(5)隋唐:_____、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______》、《步辇图》、《_________》等许多优秀作品。__________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6)两宋:_______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________是当时画坛的自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________的《___________》。(7)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它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________。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_______,元代王冕的《_______》、明代徐渭的《________》、清代郑板桥的《________》,都是精品。

3.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出现

①中国戏曲从________发展而来。

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______。③________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④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______,流传很广。

(2)京剧的形成

①乾隆末年,安徽的_______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又有湖北_____艺人进京,形成“________”的局面。

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长处,形成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④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______、_______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3)京剧的传播

①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②________,又逐步走向世界。

(4)其他剧种:清朝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_____、______、川剧、粤剧和______等。【重难突破】

一、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学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及文化本身的特色产物:

1.唐朝诗歌的繁荣,是建立在唐朝开放的社会与繁荣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也促进了诗歌繁荣;

2.词的出现,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市民数量扩大而出现;

3.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另一方面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迁移应用】

1.明清时期,我国小说戏剧繁荣兴盛,其所具有的特征是()①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 ②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 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

④宣传了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晚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迁移应用】 2.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学历史()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3.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

三、关于京剧的认识和理解

1.艺术成就:

(1)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4(2)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相传;(3)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举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2.特色:

(1)形成之初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

(2)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式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3.启示:

(1)艺术要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才能有生命力,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2)开放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同样用于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3)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4.应对现代文化挑战的对策: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的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迁移应用】

4.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5.从元杂剧、昆曲、京剧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A.艺术不能脱离群众

B.艺术应随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

C.艺术门类之间应互相学习、兼收并蓄

D.艺术形式应保持原有的风貌,不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四、古代文学鲜明的时代特色

1.奴隶社会时期的《诗经》,其中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2.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改革富强和对遭受排斥的强烈不满。他创造“楚辞”,也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3.汉赋,是一种新型诗歌体裁,辞藻虽然华丽,但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

4.魏晋南北朝时,士族统治腐朽,陶渊明厌恶官场腐败创作了田园诗,北方的民歌则刚劲质朴。

5.唐朝前期强盛,经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社会**,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分别是这种情况的反映,唐宋散文气势雄伟,与魏晋以来的“靡靡之风”截然不同。

6.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作为短篇小说前身的传奇文学出现。两宋民族关系复杂,陆游的诗,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与这种背景密切相关。

7.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很多著名的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败落,鞭挞封建礼教的虚伪、科举制度的腐败,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

【迁移应用】

6.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A.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7.中国古代某小说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揭露和批判,是讽刺小说的名作。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典例剖析】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剖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因此A、C、D均不正确。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剖析】A项王羲之是魏晋时期的,而杜甫是唐朝人。C项和D项中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比较严谨。而诗句中的书法家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如云烟”,应该选B项书写草书的张旭。

3.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

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

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 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

【剖析】中国最早的日食纪录时出现在殷商甲骨文上,故A正确。屈原生活在殷商之后的战国时期,李白生活的唐代是在隋朝之后,郑板桥是清代人,故B、C、D三项说法错误。

4.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剖析】《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属于人物故事画,故排除①。③施明清时期水墨画的特点。

5.“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剖析】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巩固演练】

1.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楹联所透出的历史信息是()①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辛弃疾

②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李清照

③高度评价了他(她)是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及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④楹联高度赞扬了他(她)收复中原,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绘画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A.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

B.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C.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D.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5.下列关于楷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其它书体相比实用价值很高

B.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对楷书定型贡献最大 C.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楷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第二

D.唐代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是其中代表 6.《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部分)见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7.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意境”的表述正确的是()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书画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神,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8.东坡在玉堂,有幕士(相当于谋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永)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八九女孩子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历代词话》卷五《宋二》)苏轼赞成幕士的说法,是因为他()

A.善于恭维 B.准确理解了两人词的不同风格

C.扬苏贬柳 D.知道两人的词都流传民间

9.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 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这位诗人的诗歌以关注百姓疾苦为世人所称颂

10.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12.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梁录》载:“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二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朝年代居多。

材料三 北宋之所以选汴京作为都城,主要原因就是依靠汴水运输南方的粮食,当时每年大概要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四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 事,莫不有理。为君臣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4)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

【高考真题】

1.(2010·安徽卷)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2.(2010·重庆卷)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3.(2010·福建卷)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考点1 1.春秋末年 风 雅 颂 现实感强 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 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 离骚 浪漫主义 半诗半文 子虚赋 上林赋 张衡 社会环境 诗赋 王勃 陈子昂

高适 岑参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讽喻诗

2.商业 市民 柳永 李清照 苏轼 辛弃疾 散曲 元杂剧 关汉卿 马致远 3.志怪小说 话本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资本主义萌芽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考点2

1.图画文字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由繁到简 自发 自觉 实用 王羲之 颜真卿 审美 王羲之 张旭 审美 实用 王羲之 颜真卿 赵孟頫

2.鹳鱼石斧图 人物龙凤图 顾恺之 女史箴图 以形写神 展子虔 游春图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 宫廷画院 风俗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神韵意趣 写意画 墨梅图 牡丹蕉石图 墨兰图

3.原始歌舞 优伶 元杂剧 昆曲 徽剧戏班 汉剧 徽汉合流 程长庚 谭鑫培 民国以来 秦腔 越剧

【迁移应用】

1.D 2.D 3.B 4.C 5.D 6.D 7.C

【巩固演练】

1.D 2.C 3.C 4.A 5.C 6.C 7.C 8.B.9.A 10.D 11.(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12.(1)突破坊、市的界限;打破时间限制;“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贸易兴盛。

(2)海上贸易的兴盛

(3)核心思想是“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4)宋词(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文人山水画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理学的兴起,反映了宋代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举出其中的两例)

【高考真题】

上一篇:总工程师务虚会发言稿下一篇:关于在医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