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电气专业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设计:电气专业(精选8篇)

教案设计:电气专业 篇1

赣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09电气技术教育班

莫雪莲

教学依据:清华出版社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系列教材——《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的理论与实践》(吴广宁 编著)第七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机所用的绝缘材料;

2)了解电机的绝缘结构;

3)掌握电机的绝缘诊断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将课前预习准备的材料进行交流和讨论; 2)从电机的绝缘材料学习中归纳一些电机的规律; 3)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电机的绝缘结构和电机的绝缘诊断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电机的绝缘诊断方法 设计思想:

1.让学生初步认识电机绕组及绝缘用到的材料:电磁线、绝缘漆、漆布、薄膜和 云母制品等;

2.在初步了解电机绝缘材料的基础上,学习电机的绝缘结构,进一步掌握知识; 3.在深一层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诊断方法,循序渐进,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7.1用时15分钟)

师:(出示图片:电机,让同学们回忆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提问:电机为什么要用绝缘材料? 生(甲):保护外界机械,保护电路 生(乙):防止电磁之间交杂短路 生(丙):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师:那大家知道电机绕组及绝缘一般用到哪些材料吗?(引导大家翻开课本P143页阅读)

(板书1:电机的绝缘材料)

生:电磁线、绝缘漆、漆布、薄膜、云母制品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绝缘材料吧(如果有条件,拿出实物发给同学观摩,如果没有,就播放图片,让大家深刻认识这些绝缘材料)电磁线:

绝缘漆:

薄膜:

云母制品:

让同学们分清哪一些是电磁线,哪一些是云母制品等,并给8分钟时间给大家看P143-145页(7.2用时30分钟)师:我们接下来认识一下电机的绝缘结构,有谁可以回答我,电机的绝缘结构主要有哪些?

(板书2:电机的绝缘结构)生:低压电机的绝缘结构

高压电机的绝缘结构

电机线圈的匝间绝缘 师:(从低电压开始给同学们导入:什么事半闭口绝缘,什么是半开口绝缘,什么事连续式绝缘)

师:高压电机的绝缘结构与低压电机的绝缘结构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压绝缘”!(主要分析高压电机主绝缘的演变情况表格)

师:电机线圈的匝间绝缘又是什么呢?其实,高压中小型电机具有多匝线圈,常常因为多匝线圈击穿而造成事故,为了减少事故,研究人员在结构上做了创新。是什么创新呢?

(引导大家看课本的内容,然后讲解内容中的公式,以及推导)

(7.3课程用时35分钟)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电机的绝缘材料、绝缘结构,那么我们这节课来探讨一下电机的绝缘诊断方法。

(板书3:电机的绝缘诊断方法)1.常用的绝缘诊断技术:

1.)外观目测检查

2.)电气特性评价试验(用时10分钟,详细分析绝缘诊断项目表格)

2.其他的绝缘诊断方法(用时5分钟):

1.)根据敲打声音的诊断法

2.)对发电机内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的诊断法

3.在线绝缘诊断详细分析三个图(用时15分钟):

1)大型发电机数字化故障放电在线监测系统整体框图 2)大型发电机故障放电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流程图 3)系统菜单界面图

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两节课的主要内容!生:(跟着思路回顾)

师:大家对这两节课有什么地方不懂地方,现在给大家几分钟交流或提问。布置作业:1.为什么电机要用绝缘材料? 2.电机的绝缘结构有哪些? 3.如何诊断绝缘?

学习参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机与拖动 徐晓峰主编

教学设计说明:

教案设计:电气专业 篇2

1 电力系统

1.1 电力负荷的统计

由于人防地下室平时为停车场, 战时为人防工程, 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的规定对用电负荷进行分级统计。在规范中已经明确一级、二级、三级负荷的划分原则。根据各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统计出各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容量、控制要求以后, 再分别统计地下室人防区内的战时各级用电负荷、平时各级用电负荷、消防各级用电负荷、平战共用各级用电负荷。

1.2 供配电系统

在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工程电气设计中, 供电系统要根据人防工程面积的大小、功能、人员防护单元数量和各专业提供的各用电设备负荷等级设计, 参考国标图集 (05SFD10) 进行, 设计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供电系统方案。在选用人防电气供电系统方案时, 我们首先要满足战时人防设备的供电、控制要求, 其次还必须考虑到平战转换以及施工改造时方便、迅速快捷。采用图集时, 根据新的人防规范 (GB 50038—2005) 及国标图集 (05SFD10) 的要求进行。根据人防工程的功能、面积的大小对人防工程内部电源进行设计, 对于小型人防工程, 设计中可采用EPS等蓄电池组电源作为内部自备电源, 人防工程一级负荷由内部自备电源供电, 二级负荷电源由战时区域电源提供。如果没有战时区域电源, 由于这些一级、二级负荷容量较小, 可以采用内部自备电源供电, 一次设计到位, 预留设备安装和管线布置位置, 临战时安装。而对大型的人防工程 (设置中心医院、应急医院及人防建筑面积之和大于5 000m2) 应设置固定式柴油发电站和电站控制室, 并按内部电源和平时电力电源在电站控制室分别设置总人防电源配电柜, 分别向各个人员防护单元用电设备提供电源, 并相互独立。对于战时一级负荷电源, 分别由战时内部电源和平时电源二路同时供电并设置末端自动切换;战时二级负荷电源应由内部电源配电回路供电;战时三级负荷的电源可由平时电力电源供电。战时区域电源均由人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与建设, 使用战时区域电源供电时必须得到人防主管单位的认可。

2 信号系统

2.1 设置灯箱、音响装置

为了让防护区内部人员了解本防护单元内的实时通风方式 (通风方式为3种, 分别是: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 。按规范要求每个防护单元内的战时防化通信值班室, 进、排风机室, 人员出入口 (包括连通口) 最里面一道密闭门内侧应设置本口部 (密闭室、滤毒室) 内通风设备3种通风方式的灯箱、音响装置。电站控制室要设置整个人防工程各防护单元各口部通风方式的灯箱和音响装置。

2.2 设置有防护能力的音响信号按钮

为了战时外部人员能进入防空地下室得到充分的保证和保护战时本人防单元的安全, 外部人员要进入防空地下室必须得到相应的防护单元内部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规范规定在人防单元出入口防护密闭门外侧应设置有防护能力的音响信号按钮以便外部人员发出进入请求, 对应的通讯音响信号箱设置在本人防单元的防化通信值班室内。

2.3 设置可靠的信号控制箱

为了可以随时了解发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及实现对各个发电机起停的控制, 在固定式柴油发电机室与电站控制室之间应设计可靠的信号控制箱。另外发电机室应为每一个独立发电机设置就地控制箱, 以便对发电机组进行调试、控制。

3 照明系统

3.1 照明配电箱设置

在普通地下室的照明系统设计时照明配电箱是按地下室防火分区为一个单元设计的, 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一个独立的照明配电箱。而在设有人防工程的地下室, 照明配电箱须按一个人防单元为一个独立的照明系统进行设计, 每个人防单元设置独立的照明配电箱。由于人防单元面积小于防火分区面积, 要达到平战共用, 就不能再按防火分区这种平常系统来设置。应在每一个人防单元设置一个平战共用照明配电箱。

3.2 灯具的设置

由于地下室车库区域照明按照度为75LX进行设计, 按规范要求人防工程中的人员掩体、物资库等区域的照度分别为100LX、50LX, 与平时车库的照度要求非常接近, 在布置平时地下室车库灯具考虑战时情况即可, 但人防区灯具的安装方式要按人防要求进行设计。平战转换期间内, 只需对平时灯具进行少量增减即可满足要求。对于设有战时医疗救护工程区域, 照度要求比平时车库的照度要求高, 应独立设计战时照明系统, 在平战转换期内完成施工。

3.3 特殊区域的设置

出入口部是为了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设计的, 为了方便战时人员的夜间出入, 各出入口通道的照明应设计至地面, 对于利用平时的楼梯间为主要出入口时, 其照明应至地面一层。而且它们的照明回路均应由各自的防护单元照明配电箱引入。对于应急疏散指示的设计, 应按战时人防单元划分和各出入口、通道的设置要求进行设计, 与平时设计不一致的地方, 可在平战转换期间内按战时设计进行施工处理。

4 管线的敷设

4.1 设计注意事项

在人防工程中系统密闭性十分重要, 为了防止管线穿越人防围护结构时对结构密封产生破坏, 造成该结构处泄露现象, 无法达到防空地下室设计要求, 必须对进入该区域的管线进行密闭处理。设计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在电线管材选型时应选择热镀锌钢管且管壁厚度大于2.5mm的管材作为保护套管, 不得选用PVC管和一般电线管。管线在穿越人防围护结构时, 无论明敷管线、暗敷管线均要做防护密闭处理。人防标准图集07FD02-19、20对电气线路明管、暗管敷设的防护密闭做法进行了详细描述, 施工时严格按此进行即可。在穿过人防围护结构时不允许多根电力电缆同在一根保护管内穿过人防结构墙, 弱电线路在穿过人防维护结构时多根导线可合穿在一根保护管内, 但应选择以同类多根弱电线共管并加密闭盒的方式进行防护密闭处理, 且保护管径不得大于25mm。设计常见问题是:在电气人防设计图部分对穿越人防围护结构的明、暗管线均做了防护密闭处理, 而相应的强电、弱电设计图部分未对进出人防区的暗敷管线进行防护密闭处理。

4.2 设计须知

在平时车库临战需要转换为战时人防单元时, 战时工程可能会增加一些临时管线路进出人防区, 为了避免竣工后在密闭隔墙上钻洞、打孔, 影响防空地下室的密闭性, 所以在人防设计时应按规范要求, 在各防护单元的出入口、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门框处预埋管径50mm, 管壁厚度不小于2.5mm的热镀锌钢管5根作为备用管, 以备战时增加工程时使用。可按图集07FD02—22、23的做法要求, 对该穿墙管进行抗力片和密闭肋的处理。

4.3 电缆桥架设计要点

在设计电缆桥架的走向时应尽量不要使桥架直接穿过人防结构墙 (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 , 如果不可避免的要穿越人防结构墙, 在穿墙处要改为穿管敷设, 且必须是一管一线 (缆) 的方式, 并应按防护和密闭要求进行防护密闭处理。设计常见通病是:人防地下室电缆桥架直接穿过人防结构墙, 没有进行防护密闭处理或设有密封处理但未采取一管一线 (缆) 的方式敷设。

4.4 防爆波电缆井设计

设置防爆波电缆井的目的是防止冲击波沿着电缆管线进入人防地下室内, 在一些工程设计中只表示出进出地下室的电力电缆和弱电线路的进线位置和走向, 没有在进入建筑物前设置强电、弱电防爆波电缆井, 而规范规定由室外地下进入人防地下室的任何强电、弱电线缆, 必须经过防爆波电缆井后, 方可进入人防地下室。防爆波电缆井位置应设在室外紧靠地下室外墙处或人防顶板上方, 并且强电、弱电防爆波电缆井分开设置。在相应的位置 (人防外墙或人防顶板处) 预埋6根直径80mm管壁厚度大于2.5mm热镀锌钢管并做防护密闭处理, 具体做法见详图07FD02—28、29。

5 人防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5.1 防爆系统设计须知

在设计人防工程地下室电气时, 由于人防工程有防爆特殊要求。除要避免电气线路从人防区域内出线到非人防区域再进入人防区域的情况外, 还需要尽量减少非人防区的管线进入人防区, 减少穿越围护结构墙的管线数量。在设计战时单元内的电气时, 由于人防设备的配电系统均按每一人防单元为独立系统进行配电、控制, 各自人防单元区内的设备配电、控制均由本单元配电箱配出, 基本上无穿越人防围护结构的情况。可是平时地下室电气设计时, 多数情况配电系统是以放射式配电为主, 出线回路较多, 而且以地下室防火分区为供配电单元, 会存在大量穿越人防单元和人防围护结构的情况。在设计具有人防工程地下室电气时我们不仅要考虑配电间靠近负荷中心, 还需重点考虑避免太多的配电管线穿越围护结构墙, 减少穿越人防单元的线路互窜。对于照明配电系统, 人防区域灯具严禁由非人防区照明配电箱配电, 当非人防区 (出入口部、通道) 需要人防区照明配电时应尽量减少照明回路数量。当非人防区需要人防电源照明回路较多时, 在非人防区专门设置照明配电箱。该箱由人防电源单独供电, 从而减少穿越人防围护结构墙的管线数量。

5.2 密闭系统设计须知

人防单元系统的密闭性是十分重要的, 在平时强电、弱电平面布置设计中照明灯具和火灾报警系统中的报警探头、按钮、警铃等较多, 动力电缆、照明导线、控制线、信号线及相应管线的数量较多, 为了达到更好的密闭效果, 一般动力配电系统中的导线基本选用电缆, 火灾报警系统中信号线、控制线选用控制电缆, 均可满足要求, 但是要注意在照明系统设计时一般回路仍然可选用BV导线, 但是在出人防地下室口部部分的照明回路应选用BVV护套线。在设计平时地下室布线时, 对必须穿越围护结构墙的强、弱电桥架, 应在围护结构墙处改为穿管敷设, 预埋管必须进行密闭处理, 而且对于强电电缆必须一管一线缆, 弱电电缆可同类共管并加特殊方法处理 (加密闭盒的方式进行防护密闭处理) , 从而保证人防系统的密闭性能。由于密闭处理时密闭管会占用很大的截面, 若桥架内敷设的电缆数量较多, 可加大桥架在断开处的截面。桥架穿围护结构墙密闭处的选择应该在混凝土墙体上进行密闭处理, 不宜选择在结构梁上。

5.3 金属构件设计须知

在人防地下室电气设计中不仅要对固定式柴油发电站和电站控制室设置等电位联结, 而且对一些金属构件也要进行等电位联结。设计中经常遗漏这些等电位联结处理。相关规范规定, 建筑物结构中的金属构件, 均应做等电位联结。由于人防地下室增加防爆波电动门、防护密闭门等金属构件门框, 所以在人防工程电气设计应根据上述金属门框的位置增设等电位联接点, 保证金属门安装后的可靠接地。除此之外, 对于人防地下室的临战时封堵处 (人防单元之间、出入口等) 的结构预埋金属构件, 在设计时也要进行等电位联结的设计。

摘要:该文根据现行的人防设计相关规范及技术措施, 并结合项目的特点, 对建筑物的人防地下室的电气设计分电力系统、信号系统、照明系统、及管线敷设四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电气设计,电力

参考文献

[1]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

[2]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S].

[3]GB 5022—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S].

[4]GB 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5]JGJl 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6]方志刚, 任俊宏, 崔陈华, 等.人民防空工程电气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教案设计:电气专业 篇3

关键词:高职电气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719-4

引言: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发、供电企业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或生产制造企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安装、设计、调试及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3]。高职电气专业学生要掌握集电工、电子、控制、通信为一体综合知识并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电气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一些实践教学探索与设计,一定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市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越来越高的要求。

1.电气专业实践教学要求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实践条件、培养目标都在动态变化,同时,高职人才培养以“必须、够用、实践、实效”为原则,以应用能力为主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新时期电气实践教学要求[1]如下:①紧跟人才市场的需要,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应尽量减少原理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工程性实验。②整合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总教学学时在减少,而知识在不断更新,使得教学内容不断增多。除了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外,还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大的整合,不能只单纯强调实践教学的课时和比例,而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③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工程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尽量贴近工程实际,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减少学生相互抄的问题,设计的题目要不断更新,设计的要求不能只是满足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要求答辩,对部分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要求进行实物制作,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④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创新。目前实验的考核方法大都是结合平时出勤、实验报告、实验环节中的实验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在本课程实验的应知和应会的考核,这样学生基本技能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会加强。⑤实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形式。生产实习,实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形式: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自动生产线上实习,能极大的解决了生产实习单一的问题。

2.电气专业实践教学安排

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以生产企业装备供配电、控制链中电气产品使用、安装、维修、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采取分层次、分阶段过关的递进方式进行安排,形成了以生产性实训为主的多重层级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4][2]。

电气实践教学模块分为:职业素质培训模块、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岗位核心技能模块、“零距离”就业模块。下面简单介绍职业素质培训模块和专业基础技能模块;职业素质培训模块实践类别为见习体验,具体实施有军事训练、职业素质体验、企业参观、社会实践、金工实习(钳工证);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实践类别为仿真与实训,具体实施有电气制图与CAD实训(计算机绘图员)、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电工证)、维修电工技能综合实训(维修电工证)、电子测量仪器、仪器仪表使用实训、电子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综合实训、金属切削机床操作实训、数控加工实训、电机控制系统装调实训。

这个实践教学体系安排主要体现四点:①生产性实习实训为主体;②“双证结合”:本专业的职业技能模块课程的设置基本上围绕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和行业认证的课程开设,做到教学与考证相结合、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相结合;③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教师角色与师傅角色、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既掌握了职业知识,又得到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④“四层能力”:以职业素质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零距离”就业模块这四个层次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职业能力获得螺旋式迁移和上升。在职业素质模块,开设有入学教育、职业素质体验等课程,使学生通过实践生产环境体验职场氛围、认识职業岗位,培养职业素质。在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开设电工实训等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包含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或单项技能。生产性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主要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可以让学生熟悉本专业新技术、标准及工艺流程,拓展知识面,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顺利的从学校走向社会。

3.实践教学过程设计

电气实践教学的设计坚持以“行动导向”原则,以电气设备与设备维修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形成“课程项目化、教学一体化、安排灵活化、学习小组化、考试全程化、实践职业化”模式和相应的体系。

实践教学过程的完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培养目的与要求、教师素质、学生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如何控制和优化这些因素,使其形成最佳状态,让电气实践教学达到专业教学中核心地位起更大作用。

结语:对新时代电气专业实践教学要求进行分析后,通过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并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并实施,让电气实践教学达到专业教学的核心作用,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科学进行;学生的实践过程得到保证、水平得到提高,培养出的学生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李清安.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新方向[J]. 品牌(理论月刊). 2011(04)

[2] 李晓宁,胡天友.电气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室改革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6(25)

[3] 管晓宏, 张毅, 周杰, 郭晓华.论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定位与发展[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年4 月第一版

[4] 董素玲.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徐州建筑学院学报, 2010( 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 篇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大纲

——区域电力网的规划设计

编写:刘天琪,邱晓燕

—、设计要求

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在电源及负荷大小及其相对地理位置已确定的情况下,完成一个区域电力网络的设计。要求对多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选择出最优方案,并对所选方案进行必要的技术计算(如调压计算、稳定性计算),提出解决技术问题的措施。

二、原始资料

1. 电源点和负荷点的相对地理位置;

2. 发电厂装机容量、额定电压和功率因数;

3. 各负荷点的最大最小负荷、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和额定电压等。

三、电力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根据前述课程设计的要求,在电源和负荷大小及其相对地理位置已确定的情况下,完成以下设计内容:

1.制订网络可能的接线方案,选择电力网的电压等级;

2.选择各方案发电厂及变电站的主接线,根据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比较各方案的负荷矩、线路长度和高压开关数等指标,摒弃显然不合理的方案;

3.对待选的各方案,确定其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及发电厂、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变压器及断路器);

4.计算各方案的一次投资,对待选方案进行工程经济计算。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优设计方案;

5.对所选方案进行调压或稳定性计算,提出调压或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6.物资统计,列出设备清单。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 2.全网主接线图

3.潮流计算结果及潮流分布图 4.设备清单

大学生电脑主页 —— dxsdianna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diannao.com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5、电力系统分析

华中理工大学

何仰赞

五、设计指导(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厂、所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励磁装置、同期装置及测量表计的要求,配置和选择相应的电流、电压互感器。见参考资料[1],P89发电厂中互感器配置图,互感器的选择(包括互感器的技术数据)见1:P9598。

2、拟定四种远行方式,确定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位置及台数。见参考资料[2]见P164。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

(1)有关元件(包括线路)参数的计算,见参考资料 P55 —56的表3--2,表3---3,表3---4。

(2)有关序网的制定及变压器零序等值电路和参数的计算,见参考资料[5],P110—114,P116—120。

(3)有关网络变换与简化,见参考资料P57—58,表3—5,表3—6。

(4)计算继电保护所需的短路电流(包括残压)允许按倒数法(I*d1)X*(注意:I*d,X*在计算不同的短路故障时,有不同的含意和内容),然后求出所需的支路电流及母线电压。

3、进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1)根据线路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及电压等级,配置相应的继电保护,对终端

线路所选保护的二、三段可以按灵敏度的要求,计算定值,例如距离保护、零序保护,(零序保护也可设四段)。

(2)根据母线、发电机、变压机、变压器(或发一变组)的型式和容量,配置相应的继电保护,并整定其定值。

以上两项整项整定的内容及方法,见参考资料[2]的有关内容。

4、绘制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配置方案结线图时,其有关的图形符号,见参

考资料[1]P211~212,附录。

继电保护装置(包括自动重合闸),可以选择电磁型、整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或微机型的成套保护装置。

大学生电脑主页 —— dxsdianna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diannao.com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电气设备”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

本大纲主笔人:李长松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电气设备》课程的课堂讲授、课程设计及生产实习三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课程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达到:

⑴ 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电气设备》课程的理论知识; ⑵ 培养工程计算、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树立工程观点,初步学习和掌握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方法,获得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依据

整个课程设计应根据设计任务书和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已颁布的设计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不是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全面设计,大体只相当于实际工程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的内容,其中一部分可达技术设计的要求深度。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⑴ 对原始资料的分析

包括本工程情况、电力系统情况、负荷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⑵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包括各级电压接线方式、主变压器的选择;不同可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及最终方案的确定。

短路电流的计算

在确定的主接线方案中,按电器设备选择的需要选定短路点,计算各个支路I 0、I 0.1(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处短路点)、I 0.2(6~10kV电压等级处短路点)、I∞及ish的短路电流值。

⑷ 主要电器设备的选择

包括全厂的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抗器、母线、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绝缘子、熔断器。选择电器时,应参考最近的产品目录,选出我国目前生产的设备。

四、课程设计的成果

1.设计说明书 应分以下各章:

⑴ 总论:说明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分析

⑵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可行方案及其技术经济比较及最终方案 ⑶ 短路电流计算:计算依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表 2.设计图纸

⑴ 电气主接线图

⑵ 其它(由指导教师指定)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教案设计:电气专业 篇5

1.集成电路型方向阻抗继电器设计 锅炉过热汽温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2.基于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理论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研究 3.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 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 5.消弧线圈接地补偿系统优化研究 6.面向对象的10kV配电网拓扑算法研究 7.蚁群算法在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8.中性点接地系统三相负载综合补偿 9.电力有源滤波器控制设计 10.110kV电力线路故障测距 11.防窃电装置的分析与设计 12.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能表设计 13.跨导运算放大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14.基于微机的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系统开发 15.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实用分析方法研究 16.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17.冲击负载引起电压波动与闪变分析

18.基于等波纹切比雪夫逼近准则最优化方法设计FIR滤波 19.电力系统智能稳定器PSS的设计 20.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21.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电力系统测量技术研究 22.基于重复控制的冷轧机轧辊偏心补偿系统 23.基于模糊聚类的变压器励磁涌流与短路电流的识别 24.基于蚁群算法的配电网报装路径优化 25.基于虚拟仪器的变压器保护系统设计

26.配网无功功率优化

27.复合控制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研究 28.电力系统鲁棒励磁控制器设计

29.基于标准系统方块图的OTA-C滤波器的实现 30.6-10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潮流算法研究

31.基于DSP的逆变电源并联系统的功率检测技术研究 32.滤除衰减非周期分量的微机保护算法研究 33.分布式电力系统发电机动态模型仿真研究 34.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温度测控装置的设计 35.电力系统谐波分量计算-最小二乘法 36.用户供电事故自动回馈系统 37.电力系统谐波抑制的仿真研究 38.电能质量的模糊定量评价方法 39.燕山大学西校区110KV供电方案设计 40.数据采集系统USB接口的实现

41.具有比率制动和二次谐波制动特性的差动继电器软件设计 42.水轮发电机模糊调速系统研究 43.电流传输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44.双回电力线路故障测距

4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46.燕山大学供电电网改造的初步设计 47.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48.500KV变电站设计

49.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5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件设计 51.塑料注射成型机PLC控制系统设计

52.铁磁谐振消谐器软件设计 53.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

54.基于模糊理论的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研究 55.基于小波理论的电力故障行波分析 56.基于DSP的逆变电源并联系统锁相环设计 57.220kV变电站设计

58.医疗设备检测数量的计算机联网监控系统 59.汽轮发电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60.电压无功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61.电力系统电压-无功在线控制数据源仿真系统 62.电力系统故障录波数据分析与研究 63.火电厂除灰阀门PLC控制系统设计 64.电压无功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65.简单电力网络潮流计算系统的设计及开发 66.混沌电路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67.电力系统通信协议转换的单片机实现 68.混沌遗传算法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69.直流分布式发电系统控制 70.逆变电源并联均流技术研究

71.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变压器故障检测

72.距离保护在高过渡电阻条件下的动作研究 73.微机继电保护中滤除衰减直流分量的算法研究 74.火电厂锅炉水位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 75.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 76.蚁群算法在配电网重构中的应用 77.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力市场竞价策略研究

78.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 79.自动重合闸装置设计 80.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设计

81.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距离保护系统设计 82.变压器保护整定计算系统的设计 83.电网售电量预测软件研究

84.基于可控硅控制的制动器设计研究

85.电铁用电特性分析及补偿方法研究 86.伴随运算放大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87.电力系统振荡的数字仿真研究 88.基于智能理论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分析 89.电网规划中网架规划的方法研究

90.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设计 91.基于随机粒子群算法的无功优化 92.少油断路器参数测量仪的研制

93.应用电磁暂态程序分析电力系统铁磁谐振 94.基于VB的液压AGC监控系统设计 95.短路电流计算算法研究与编程实现 96.应用虚拟仪器测量电网的不平衡度 97.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项目投资预测方法研究98.分布式发电微型涡轮发电机控制仿真 99.锅炉燃烧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00.模糊图像分割技术研究

101.电力系统谐波分量计算-傅立叶算法 102.脉冲式电表的数据采集器设计 103.信号流图在电网络分析与设计的应用

104.短路计算及继电保护整定系统的设计 105.自适应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106.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及系统设计 107.基于正反馈的单相分布式发电孤岛检测 108.混合式光纤电流互感器的设计 109.电网无功优化分区的研究

110.PLC在机械手控制中的应用 111.万能过载保护与自动调整 112.零序电流方向保护系统设计 113.分布式发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114.塑壳断路器的智能控制器初步设计 115.基于PLC的高空作业车电控系统研制 116.分布式发电燃料电池控制系统仿真 117.变压器油荧光谱EEM数据处理与分析 118.伴随运算放大器在电流模电路中的应用 119.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研究

120.利用两侧电量进行电力线路故障测距 121.铁磁谐振消谐器硬件系统的设计

122.电力系统谐波分量计算-傅立叶与最小二乘法比较123.燕山大学西校区10KV配网综合自动化 124.OTA-C电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125.运算放大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126.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线损研究

127.配电变压器不经济状态下的损耗分析与计算 128.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指示器的设计

129.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的研究和设计

130.基于零序电流比幅比相法配电网故障检测的研究 131.粒子群算法在无功电压控制中的应用 132.PLC在电镀生产线上的应用

133.电力系统通信协议转换的单片机实现(硬件部分)134.电力系统潮流和网损计算软件研究 135.燕大西校区10KV配网消弧与补偿 136.同步发电机短路故障电流仿真分析 137.配电网故障恢复研究

138.基于PLC的模糊-PI空调室温控制研究 139.数学形态学在电力系统暂态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140.谐振软开关变流器控制研究 141.BOOST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 142.BUCK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 143.430单片机控制H桥逆变电源研究 144.多级电容升压电路研究

145.430单片机控制双正激变换器研究 146.Boost-Buck级联电路控制研究 147.并联谐振DC-DC变换电路研究 148.基于430单片机电动车控制研究 149.变流器重复控制研究 150.单开关逆变电路控制研究

151.基于DS证据理论逆变器故障诊断研究 152.交流变频电机在自动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53.移相控制ZVZCS 变换器

154.家用变频空调器中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算法 155.电力系统通信协议转换的单片机实现

156.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异步电动机节能装置 157.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单周期控制 158.TOPSWITCH在单端反激式稳压电源中的应用 159.TOPSWITCH在单端正激式稳压电源中的应用 160.带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161.UC3854在功率因数校正中的应用 162.FX2N型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 163.Boost电路的软开关PFC技术研究 164.Buck电路的电荷控制技术研究 165.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全桥逆变器研究 166.榨油厂PLC控制组态界面设计 167.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研究 168.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 169.Buck电路电流控制策略研究 170.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研究 171.正反激变换器特性研究

172.UC3855在Boost PFC变换器中的应用 173.单片机控制异步电动机节能器的设计 174.“H”型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设计 175.热连轧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76.穿孔机电气系统设计

177.软开关单相Boost PFC电路研究 178.锂离子电池充电控制器

179.无位置传感器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研究 180.自驱动同步整流有源嵌位正激DC-DC变换器181.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器

182.CRM Boost PFC变换器 183.智能生态网络供热系统

184.智能大厦的多功能会议系统的设计 185.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186.采用单片机控制的交流电焊机的设计 187.SPWM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仿真研究 188.基于控制专用单片机的无刷电机控制系统 189.DC-DC软开关电源及其并联均流研究 190.具有PFC功能的AC-DC开关电源设计 191.单级逆变器及其单周控制研究 192.电动汽车双向直流传动系统研究 193.单片机闭环控制BOOST变换器研究 194.单片机控制感应电机双馈调速系统研究 195.全桥逆变器的单周期控制研究 196.BUCK TL 变换器研究 197.ZVZCS移相全桥变换器设计

198.基于TDA5142T的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 199.基于MSP430控制移相全桥逆变器的研究 200.DSP控制的无差拍控制逆变电源 201.电流控制两态调制逆变器的研究 202.电网故障限流、保护器

203.直流开关电源并联控制及系统设计 204.单周期控制和PI控制技术的对比研究 205.隔离变换器漏感影响的研究

206.隔离式变换器变换效率提高的技术途径探究 207.太阳光伏电池系统控制问题的研究

208.DC/DC变换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209.单相并联型APF特性的仿真分析 210.超导储能磁体参数优化设计 211.储能磁体励磁电源及其控制技术 212.高频谐振式储能电容充电控制系统 213.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终端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214.低压大电流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设计 215.低电压大电流电压半桥变换电路设计 216.ZVT PFC BOOST 变换器设计 217.ZVT PWM DC-DC变换电路设计

218.自驱动ZVS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研究 219.新型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220.智能化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 22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 222.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223.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 224.反激变换器控制方式的研究 225.DSP控制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研究 226.ZVZCS移相全桥变换器的研究

227.单周控制不连续导电ZVS谐振PFC电路 228.ZVZCS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 229.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研究与仿真 230.基于Boost的零电压转换PWM变换器研究 231.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接口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232.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研究

233.带有功率因数校正的单级隔离式DC/DC变换器9

234.车载高频正弦波逆变电源

235.带辅助变压器ZVZC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设计 236.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研究 237.基于单周期控制的三相电力有源滤波器研究 238.自激式隔离多路输出开关电源 239.双耦合绕组反激式单级PFC变换器研究 240.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仿真研究 241.基于MSP430的温度检测仪设计 242.基于MSP430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243.逆变器并联运行环流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244.基于定频积分控制的有源滤波器设计 245.新型移相控制ZVZCS DC/DC变换器 246.带脉动补偿单相升压PFC电路研究 247.单周期控制功率因数校正器

248.采用“H”桥的软开关功率因数校正器 249.单相逆变器SPWM策略比较研究 250.臭氧发生器电源容性PWM控制研究 251.Buck变换器的交错并联技术研究 252.级联型变流器阶梯波脉宽调制研究 253.谐波注入式SPWM技术研究 254.ZVS移相全桥变换器的设计 255.65W通用型多路隔离输出电源的设计

256.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单相电力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257.有源箝位ZVZCS移相全桥PWM变换器的研究 258.单相逆变器的模糊控制技术仿真研究 259.三电平Buck变换器的设计

260.基于定频积分控制的单相PFC技术研究 261.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单相逆变器设计 262.异步电动机SPWM变频调速仿真研究 263.带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机开环调速系统 264.单周期控制的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265.临界工作模式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 266.多级电感升压电路研究 267.变频电流源电路研究 268.“T”型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269.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 270.自驱动同步整流全桥变换器 271.钢筋调直定尺剪切机数字控制研究 272.热力企业生产监控系统的研究 273.低电压大电流电压半桥变换器设计 274.基于三次谐波检测无刷电机控制的研究 275.三相UPS逆变器及其并联运行研究

276.单片机控制半导体照明及其适配电源系统研究277.单周期控制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 278.发光二极管最佳驱动方式的对比研究 279.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控制技术 280.DC/DC升压隔离变换及控制技术 281.零电压转换 PWM DC-DC变换电路设计 282.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三相可逆变流器的研究 283.基于Boost的零电流转换PWM变换器研究 284.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容量测试系统 285.单相单级高频链正弦波逆变器研究

286.Boost PFC交错并联AC/DC变换器研究 287.液晶电视电源系统设计 288.移相控制全桥变换器设计 289.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

教案设计:电气专业 篇6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 5;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 0052;

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 3;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0.GB50058;

11.《35-110kVGB50059;12.《;

13.GB50062;

14.GB50063;

15.。

16.GB5011 6;

1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1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1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21.《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2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

2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2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

2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3/T16;

2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

29.DL

3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E/T621:

31.DET51 37;

32.;

33.1~9089.2;

34.35.36./T14549;

37.GB/T15543

38.GB/T12501;

39.《电工电子设备按防电击保护的分类》GB/T12501.2(第二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

40.《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

41.《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13870.1(第一部分:常用部分);

42.《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I 38 70.2(第二部分:特殊情况);

43.《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l4050;

4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l6158;

45.《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21(第4—41部分:安全防护一电击防护);

46.《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2(第4-42部分:安全防护一热效应保护);

47.《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3(第5装第54章: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48.《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4(第5装第5349..5(第4 3章:过电流保护);

50.GBl 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

51..8(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

52.GB/T1 6895.9(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

53.《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0(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5章:欠电压保护);

54.《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1(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6节:低压电气装置对高压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的保护);

55.《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 6(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保护);

56.《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GB/T18379;

57.《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50348;

58.《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

59.《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注:以上所有规程、规范以考试1月1准。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1(电气一次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月;

2(电气二次部分)1991年8

3.《工业和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2005年10月;

4.,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1月;

5.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编《照明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12月;

6。机械电子工业部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编著(《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教案设计:电气专业 篇7

关键词: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尝试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大, 教学资源显得严重不足,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也面临不完善和不成熟等问题。加之近年来, 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大背景下, 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论文更是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毕业设计的设置方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改革, 显得很有必要。

职业院校毕业设计现状

1. 合格的指导教师少

电气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电气类专业知识,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 还要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向, 了解目前用于工程实际中的主流设计施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沿着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探索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使其具有先进性。而目前具备一定研究水平和实践工程经验的教师, 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很低。职业教育近年来快速发展, 导致大多数学校师资相对匮乏。指导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外, 还要指导很多学生。一个指导教师需要带10~20人, 甚至更多。日益繁重的课堂教学及科研任务, 导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明显不足。

2. 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大多数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不予重视。毕业设计的时间大多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这也是毕业生忙着求职和寻找实习单位的时间。多数学生因找工作而无心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 还要考虑就业等实际问题, 一些学生的论文中对资料不进行分析、消化和整理, 东拼西凑, 没有自己的东西, 缺乏综合设计能力。导致论文质量低下, 抄袭现象严重, 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3.毕业设计选题内容陈旧

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控制技术不断渗入电气类专业的知识培养体系中, 一些毕业设计选题显得过于陈旧, 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已被淘汰。过去职业院校的毕业设计强调毕业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题目类型单一, 很多学生属于被动接受, 闭门造车, 使得毕业设计选题不能反映主流控制技术, 设计内容过于狭窄。例如设计题目大部分是关于PLC和单片机的, 内容和形式基本雷同。使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足, 写出的毕业论文缺乏水准, 达不到毕业设计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4.毕业设计过程难以控制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监督, 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是关系到毕业设计成败的关键。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一般在最后一学期学完全部课程后就可以离开学校, 学生忙着找工作或是联系实习单位, 根本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在这种状况下, 查阅资料、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进展、定期回校与指导教师交流存在很多困难。指导教师只能要求学生将毕业设计的进度发个邮件汇报一下, 提出疑难问题, 论文质量很难保证。答辩时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提高毕业答辩及格率, 也为了不影学生的前途和就业, 不影响学校的就业率, 答辩小组的教师得过且过。也就是说毕业设计已流于形式, 严重影响到了毕业生的质量, 也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

毕业设计改革的尝试

鉴于目前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必须进行改革, 具体方法实施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毕业设计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的过程。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和毕业设计程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指导教师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目前, 合格的指导教师数量太少。因此,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采取切实措施, 吸引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才补充进师资队伍。对于现有教师也要加强培训, 帮助教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可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科研单位的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或作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毕业设计选题、评阅与答辩等工作。

2.提高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估将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规范性、论文的科学性、实物的有效性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查。毕业设计不能流于形式, 它是课程设置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是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应使学生认识到, 毕业设计是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 是就业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的极好机会。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他们毕业后的工作能力。

在组织实施时, 尽早确定毕业生指导教师或者指导小组, 给学生讲解毕业设计的规范流程、格式和要求。使指导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指导学生选择各自合适的题目。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学校进行前期调研、文献资料查阅等工作, 使毕业设计过程更完整。

3. 合理选择课题

选题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 内容要符合电气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尽量涵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这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电机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集散控制系统、机床电器控制、PLC控制技术应用、单片机应用、电子设备、智能仪器及仪表、检测技术及应用、智能电器电控板等。

选题导向上, 以应用性为主, 学术性为辅。因为职业院校的目标定位十分明确, 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必须强调内容的应用性。它着重考查毕业生是否具备专业资料的查询能力, 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对毕业论文定位不当, 把学术性作为优先考虑, 就会脱离高职的目标定位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使毕业论文写作陷入困境, 助长学生的应付和抄袭之风。

在具体操作中, 鼓励毕业生深人到生产第一线, 结合生产实际选题。让学生在一定的工程背景下结合实际做课题, 不仅可使教学与生产结合, 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可以让毕业生到就业所在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结合工厂实际做课题, 学生可以提前适应工作岗位, 获得职业岗位能力的锻炼, 毕业后也能很快上岗工作。企业也可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解决部分亟须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

选题难易程度上, 应以小课题为主, 大课题为辅。基于职业院校毕业论文的应用性特点, 以及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 题目应选择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小课题。并且根据不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有选择性地分配课题。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保证毕业设计课题的高质量按时完成。

4. 建全规章制度

学校应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 制订详细的标准规范和要求。对毕业设计有明确的整体要求, 并严格实施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对课题报告、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答辩工作规程、答辩成绩评定表等都有规范化的程序要求。最后, 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评价与考核。对毕业设计做得好的学生应有鼓励措施, 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批评教育, 做到奖惩分明。

毕业设计实施总结

以上针对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提出了改革尝试。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 如何利用学校自身优势,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办好有特色的职业教育, 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炎清.毕业论文写作规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2]涂祖蕾.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设计的改革思路之浅见[J].职教论坛, 2009.

教案设计:电气专业 篇8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以及技术开发、管理和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通过笔者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及调研发现,多数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其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毕业设计效果较差。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时间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安心设计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均在第六学期开设,与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就已经开始求职,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招聘中,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一个小组一个题目,学生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题目由教师拟定,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学生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3)学生无法得到指导老师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

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在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通常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学生有疑难问题,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通过网络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差强人意。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

如上述,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无从下手,一是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学生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的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薄弱,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不够,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电机、机床电气控制、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交直流调速系统等,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改善。目前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前至第五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有效解决与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冲突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指导教师按专业核心就业岗位进行选题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核心就业岗位包括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师、电气工程师、单片机系统设计师、产品质检员等。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要求,从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出发,与相关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拓宽毕业设计课题。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采取的选题方法:1、与一些就业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同时,每个课题最多3个学生,尽量一个学生一个题目,最大限度防止学生出现雷同设计。

(3)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教师共同指导

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

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要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完善电气自动化实训室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已按上述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参考文献:

[1]包锦阳.高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28)

上一篇:汽车4s店账务处理流程下一篇:市委人大工作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