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新理念教学反思

2022-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师新理念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

【摘要】以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为核心,分析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反思现状,提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反思路径,创新教学思路,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完成教学任务,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 教学反思 教学质量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中,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优化反思方式和反思途径,明确化学教学效果,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1.反思途径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在高中化学教师中,有85.23%的教师以教学后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在课后撰写个人教学心得;有44.89%的教师站在教案设计的角度上进行反思和总结;有82.72%的教师以试卷错题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也会通过教学反思会或是考试分析会等集体形式开展教学反思工作。当前高中化学教师侧重于课后反思,忽视课中反思,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2.反思内容

现阶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重视教学过程和教材处理,其次重视教学效果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最后是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这些是化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应增加新知识点和教法思路等方面内容。

3.条件制约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教学时间少、任务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减少了反思时间和反思精力,要求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加大对化学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寻求新教法、新思路,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寻求教学突破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重视学生综合化素质的培养,围绕课程改革推动教学发展,其中教师素质是整个教学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学反思效果和反思程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到教学反思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对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通过现代化教学理念引导教学方向和反思方向,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效果审视整个教学过程,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在这一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师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做好课程教学角色定位,在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改变多年依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实现创新和突破,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促进自我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2.拓展反思内容,强化反思作用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中,教师要强化实践教学,拓展反思途径,根据教学实践的内外联系,构建良好的反思内外环境,细化实践目标,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并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再将反思内容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实现反思与实践的同步,加强教学反思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遵循“形成反思-应用实践-再次反思-循环实践”的流程,实现在反思中进行教学实践,而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创新和教学感悟。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中,我要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氛围营造、学生实践效益等方面进行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完整,突出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但由于课容量大,整体教学节奏快。在反思中,我得到教学经验,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探究化学实验,引入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并讲解吸热反应,剩下的内容则安排到第二课时。这样实验阶段可以进行分组实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克服教学困难。

3.拓展反思内容,优化教学结構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拓展反思途径,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反思,形成一种自觉实践,当前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后反思,没有做到教学前和教学中的反思,影响教学反思作用的发挥。对此,教师要加强教学前和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前根据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保证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明确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否达到预计教学效果,捕捉教学灵感,反思后进行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后,开展批判性反思活动,将反思后获得的体会和经验理论化,解决教学问题,丰富教学经验,进而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拓展反思途径和反思内容,及时转换教学思维,构建完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体系,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闫绒利.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J].教育科学.

[2]蔡小蔓.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陈泳吉

第2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反思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中学教学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的意思就是自我反思,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概括、总结、分析和反思,找出教学中的缺点,及时弥补和更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详细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具体对策

在新课改思想的推动下,教学反思成为一种发展方向,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思维的创新,深化认识,实现多种教学方式和思想的融合,提出自我反思,正视缺点,积极改进,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教学系统。在高中课程中,化学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反思的推进中,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高中化学教师在反思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少正向价值观的支持

在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学往往将反思的关键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一味追求教学成果,忽视学生内心对课程的真实想法。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教学反思就沦为一种工具,作用就是按部就班,完成教学目标,追求考试的高分数,这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十分不利,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止步不前,同时对学生的全面进步产生阻碍作用。

2.自觉性不高

很多化学教师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勇气不足,缺乏创新观念,不能进行自觉性操作,惯性思维严重,以传统的评判标准进行自我警示。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无法正确、深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反倒加重了自我满足感,很难实现提高,自觉意识逐渐泯灭。

3.缺乏创新思想和实践精神

目前,很多高中化学教师认为,对教学的反思就是对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忽略本质问题,无法在教学反思中进行模式创新,而后付诸实践。教师没有将反思与教学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反思的结果与实践脱节,创新思想比较匮乏,反思只是停在表面,实践性较差,很难实现对教学的有效引导。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教学反思

1.实现教育思维的不断创新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以此实现反思的与时俱进。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吸收先进的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体会教学的本质,将教学思维融入教学实践。

2.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自我提高

教师要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反思能力,进行自我批判与提高,学习多种反思的方法,善于在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将其拓展到教学反思活动中,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

3.重视和强化教学实践的作用

鉴于教学反思活动过于强调意识层面,忽视实践的作用,要求高中化学教师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反思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教学中进行积极运用。

4.相关部门要创造教学反思的优越环境

根据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学行为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反思环境,形成针对反思的研究和评价系统。学校要加强自身管理职能建设,开发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反思环境,实现反思范围的拓展。学校要客观认识教学反思的作用和地位,给予恰当的评价,形成评价体系,加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力度。

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意义重大,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学校和相关单位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庞金霞.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李福龙.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54):136.

编辑 王梦玉

作者:戈光友

第3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探讨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愈趋成熟,中学各科教师在不断的思考、研究和革新中探索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成果喜人。但是教师更多的是进行了方法、经验、模式等的研究,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却忽视了对于课堂教学后的反思研究,使这一方面成为新课改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新课程理念贯穿进课堂之中。因此,要想彻底落实新课程理念,就必须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教学不足,完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研究策略

教师如果只是满足于研究教学方法、获得教学经验,那么只能是一个好教师;而如果教师对于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那么他就会不断得到提高,最终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除了重视编写教案、课堂教学和设计安排作业以外,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如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提升自我发展的这一关键因素。

一、初中化学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

1.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教师在课下及时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梳理出在备课时和教学时忽略的内容和知识点,总结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識,哪些是学生理解欠缺需要多次强调的内容。同时及时进行反思,还可以归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久而久之,教师就会不断锤炼、改进教学,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和质量必然会大幅提高。

2.促进自身发展

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就会去思考教学中的不足,进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一过程能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激发新的灵感,加深对化学教学的感悟和理解。而化学教师若是忽视教学反思,就会使自身产生懈怠情绪,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不思进取,这样教师就是在不断复制之前的东西,而无法融会贯通,贯彻新课程理念,自身就会一直原地踏步。所以,教师要想提升自我、促进发展,进行教学反思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初中化学教师进行反思时出现的问题

1.不重视反思

在实际中,教师对于反思并没有很重视,在教案中写的反思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敷衍了事,多数时候用一些常见的话语进行总结,如:课堂不活跃、学生重难点掌握得较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练习及作业完成不佳之类的套话。要不然就是总结一下本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或者是记录一下什么知识是考点、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样的反思内容,根本没有真正地进行总结。很多化学教师只是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关于研究教学反思却不在行、也不重视,只是单纯地为了反思而反思。

2.教学反思不深入

化学教师在进行反思时,常见的内容就是对课堂情况进行总结和记录,这只是浅层次的反思,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比如: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课堂某环节完成得不好或学生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改进。这些深入的问题教师并没有在反思中认真分析,缺乏深刻的思考。

三、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对策

1.改变观念,重视反思

对于新课程改革来说,不但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学理念的革新,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也是为了让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提升自我。若化学教师不进行反思,不改变自身观念、克服新课改中出现的困难,那么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是流于形式、趋于表面的。

2.深化反思,完善教学

要想使教学反思更加深化,要从以下两点做起:

(1)反思内容要全面深刻

在反思的时候不要只是应付式的几句话,而是要反思是否设

计了合理的方法和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

课所学的内容、学生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课堂练习的内容选择和安排是否恰当等,这些方面都要做到详细的反思和总结。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教学反思的提升和深化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之上的,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育学理论,才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完善教学。所以教师应该在课下多学习,多交流,不断吸取经验、扩充知识,为教学反思打好理论基础。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将教学反思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划归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化学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小蔓.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探讨:基于湖北省十所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调查和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姜华.初中化学教学反思[J].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2).

编辑 范昕欣

作者:高建全

第4篇:教师新理念教学反思

自参加工作,已经过去了一个学期。反观自己上个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得失兼有。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事业才刚起步,那接下来我又该如何发展呢?

首先,要学会自我审视。

作为青年教师,我有着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头脑,对不断完善、更新的教育理念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能在教学中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在工作中进行摸索、探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平时能对照教育理论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教材编排有自己一定的独到理解,逐渐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敢于在教学中做一些尝试,努力钻研,注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关爱每位学生,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的氛围。能协调好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家长、学生间的沟通,为教育教学工作和谐、顺利地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坚持自我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强,却不能很好地实施,效果往往和自己预想的相差很多;课堂上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学会倾听,但是每次听完学生讲我总会出一身汗,最后还是要我再讲一遍,造成时间的浪费,效率的降低;我心里很明白,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但是最后我还是以成绩定输赢;我很想在科研中出成果,但是每次的论文总也找不到重点,等等现象都让我感觉我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了。

如何才能让我走出这个困境呢?我想这就是我下一个阶段努力的方向了。

一、进行自我定位:

广求良师,博览群书,努力探索,积极向知识渊博、教学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靠拢,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人。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一)业务方面:

纵横听课:同学科各年段听课,同年段不同学科听课。不同年段听课,纵向了解本学科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做到课堂教学“心中有数”;不同学科听课,横向关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寻找教学规律,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实施:坚持在课前做到两问——一问教材,深刻钻研教材,写好教案,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问自己,“准备好没有,这堂课难点在哪里,怎样突破,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上最有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盲目追求形式,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写好反思: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教科研方面:

撰写论文: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不断修炼“内功”,随时挑战机遇。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和教学教育笔记,积极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每学年至少要有1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实情,列出的发展规划。同时,我还将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坚持以校为本,踊跃参加校本培训,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尽我所能,成就自我,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常想:生命即使平凡得像片树叶,也因有它存在的价值。我没有成功后的自傲、没有失败后的颓废,我要用我对教育的满腔热忱把对学生的爱表现得更加理性、更加美好、更加永恒!

第5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

2010-06-16 10:44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

一.关于反思和教学反思

1.什么是反思

“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反思”一词,据说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 ,称为“反思”。黑格尔赋予了“反思”以较为深刻的内涵和规定,此后马克思又进行了丰富和发展。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它更倾向于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据。此后,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认为反思思维也是社会实践的思维。这样,反思就包含了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

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事实上,反思一词本身就含有“反省”“内省”之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本质。这一点正是“反思”与一般的“思考”的主要区别。

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2.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教学中的诊断与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实际上教学诊断与反思如同医生看病,开处方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教师的教学应是一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通过反思,每一次调节与校正都对以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过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动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差距,寻出原因,拿出对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以利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中,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工作之余进行的简单、随机的“想一下”的内省活动或者独处放松时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不是模糊的、偶尔为之的、片断的,而是需要教师认真努力进行的,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时也需要教师之间合作进行。此外,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总之,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3.教学反思的类型

有研究者从教学的基本流程的角度出发,将教学反思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1)教学前反思。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组织教材以呈现给学生,课堂中应重视的内容等。

(2)教学中的反思。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

(3)教学后的思考。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

的准备等。

由于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会受其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另外,环境因素对教师反思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

4.教学反思的特征

(1)自觉性

(2)超越型

(3)个性化

二.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已表明,教师在反思自身教学经验、技能、活动及教学观念,评估教学行为的同时,可激起其专业方面的创新意识。具体来说,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师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并不是太缺乏,但实践性知识则显得较为薄弱,而这类知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的成分,是教师经验的累积。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则可以帮助教师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进一步内化,并逐步条理化、系统化,直至对教师教学活动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换言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第三,进行教学反思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迅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教师教育有一个基本假设,即“知而后行”。简言之,一个教师在还没有获得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前可以拥有教育知识,而且必须先拥有教育理论,才能进入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教育活动。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称这种模式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对此,罗素以及许多学者都持批判态度。因为理论与实践乃是一个单一活动的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而不是各自独立的领域。根据研究,专业知识是不能与专业经验分离的,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实践,仅仅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知”和“行”的协调一致。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必须尽量做到“行思并进”。根据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的研究,一个专业人士在他的专业工作中,并不是单纯地应用过去在他的专业训练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是在他的工作中以一种“行中思”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就是希望教师能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尽量做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从而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美国学者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第6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

摘要:教学反思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 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优化教学设计和思路, 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使自己成为教育行业改革的推动者,其需要加强自我水平的提高。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为题,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对很多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改变教学观念. 顺应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越来越为人们重视.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现代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现就本人的几种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学生学好化学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态度、情感、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化学教学内容中,作为教师,这是我们课前反思的重点也是关键,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目标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尤其是教学目标,只有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反思自己之所以这样设定目标的原因,看其设定目标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其次是反思教学目标如何达成,教学设计需要进行怎样设定,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如何进行教学。需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教学后的效果.只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是一节优秀课的保障. 。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2,1教学技能;教师必须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语言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板书精当,书写工整。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 板书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同时教师要具备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如;画圆,直线,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

2,2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利用一些化学现象、生活常识、实验现象等为学生创造合作、研究创新的机会,并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例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可激发学生想象改进,如果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

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3,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在学生认知方面,应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扫除满堂灌、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等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得让优秀生‘昂首阔步’,又得使后进生‘齐头并上’。

3,2,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角色,使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其要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教学反思的基 本法,

4,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坚 持反省与检点,对每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记录下来。思所得,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对自己教学典型的事例,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由“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教学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公开课

多进行观摩别人的公开课,或者同事之间互相听课、多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优质课例和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对照.总结出自己的不足, 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分析和交流.并记录下来. 为我们今后的反思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

总之,教学反思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有效措施。教师通过反思,将教学行为,教学活动提升到理想的境界.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改,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 从而才能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改英:《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发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

(2)杨华国:《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化学教学2005年第5期.

(3)关广鹏:《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2010年第10期)

(4)徐见霜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第7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反思

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们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抱有极大的希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围绕着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番回顾和反思,现做一梳理,是为“教学反思录”。

“培养自学能力”的局限性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曾经成为教学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直到现在,“培养自学能力”的种种做法仍然可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见到踪迹:学生自读教材;学生依据教材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对提问中暴露出的学生理解不透彻、不深刻的地方或所谓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课堂上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通过多向交流与合作,一同讨论、探究、发现,以此得出某种结论,获取某种知识。所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把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相互合作解决问题作为其主要内容。

什么是“教会学生学习”

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支配下,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人们的认识和理解是不一样的。说到“学习”,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长时间来,人们理直气壮地把它窄化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把文化知识的学习窄化为教材内容的学习,把教材内容的学习窄化为考试要点的学习。学生“会学习”,成了能够有效地记住、理解特定的教材内容,举一反三,灵活应对各种“变式练习”,能够在“题海”中奋力搏击,到达成功的彼岸。“教会”不过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依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概括起来说,这种“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特定的方法高效地掌握特定教材的特定内容,在特定的检测、考试中能够有效应时。

今天,我们分明地察觉到我们曾经实践着的并津津乐道的“教会学生学习”的缺憾和不足了,我们明确了“教会学生学习”的应有之道。其一,即便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也绝非只是教材内容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交流、对话和合作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知识。其二,我们丝毫没有理由要求学生用整齐划一的方法去学习。教师理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其三,“教会学生学习”不应只局限在学习方法的范畴。只讲技巧、方法的学习有用,也有限,所以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不能不从思想上、观念上着眼,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以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其四,即便是“教方法”,也要明确掌握方法不能只靠“教”,而应该设法让学生多体

2 验、多感悟。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掌握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的。其五,“教会学生学习”不能停留在只是使学生接受教材提供的现成知识的水平上,不能过多地局限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层次上,不能片面地简单化地理解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应该促使学生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

怎样看待“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特定的应该掌握的教材内容印象更鲜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记忆更牢固、持久。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事实上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要乃至惟一的目标,所以能够发挥如此作用的“板书设计”备受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板书不能只是为帮助学生记忆服务,它更应该为帮助学生思考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的对话和交流中,可能随时进发出思想的火花,发现值得探究的现象,产生引入深思的问题,这些,往往是课前无法精确地加以预测的,是不可能事先进行固定的板书设计的。适时地把它们板书出来,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讨论和交流,能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强化持续进行反思的意识,要充分认识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很好地掌握反思技能。第三,要认真地寻求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了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

3 法,才能够具体地实施反思。就目前的新课程而言,教师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反思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它不仅是知识,而且还有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

2、反思教学资源的构建性。它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和建议乃至教学目标,重新组织课程资源。这要求教师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要重视课外、校外、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对校内资源比较熟悉,但对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很不够。这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3、反思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生成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共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平等交流,不但是信息交流,还应包括情感的交流。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利用好生成性教育资源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富于创造性和乐趣。

4、反思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新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古今中外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信息引进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否真正实现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5、反思新课程教学的合作性。就新课程而言,绝大多数教师,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合作完成任务。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

6、反思教学对象的主体性。主体性在构成上有三个层次,即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以他们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而选择设计,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交往,教师要重学生的学,重学生的发展,重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发展的自信心,形成发展的内驱力。

7、反思教学困境的存在。对引起困境进行的情境所具有的独特性及其与其他情境所具有的相似性进行充分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困境作出解答,或对教育困境进行重新建构。

就教师的常规教学活动而言,教师的反思无非是依据下列三个阶段来开展反思。

首先是课前反思。课前反思,指向于未来教学,对以往的教学行为的反思,通过扬弃,总结成就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使未来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讲授内容要求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其次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指向于当前的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纪律与管理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任务完成时间安排等。

再次,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指向于过去的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与目标达成进行总结,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对教学知识的扩展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研究。

上述三个阶段,构成教育教学反思的模式之一。它有助于帮助教师形成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推动其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

5 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新课标理念下,教育理论界一直认为应该培养反思型教师,提倡反思性教学,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反思呢?我认为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师不仅仅是课后要反思,在课前要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反思。

总之,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强化持续进行反思的意识,要充分认识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很好地掌握反思技能。第三,要认真地寻求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了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才能够具体地实施反思。

6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前反思

教师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因此课前反思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从课前反思中可以估计、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接受方面是否容易。对于容易接受的知识,我们可以预设出有活力的教学环节,这样既可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又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极积性,提高参与面。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上课前,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

7 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浅谈课后反思的几要素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架,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

8 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

9 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教学反思

新课程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号:“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个响亮的口号尤其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为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一、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写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学

11 生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三、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第8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雷利锐

一堂好课的特征可以有以下十六个字来概括:师生互动,充满活力,符合规律,共同发展。这次备课组教学研讨中,我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课堂,较好地体现了初中物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初中物理教学技术改革的特点,经过其他教师的评课,我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着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如我在《探究电阻上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教学时,以生活中常见的小彩灯亮度随电压的变化由暗到亮的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探究的主题。在学生感觉精彩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电学物理量引发新的思考——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自主设计出采取控制变量方法的实验探究方案,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接着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所采集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逐步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在对所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作为辅助工具,应用图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学生在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初步体会到实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元化。最后,各组学生就实验过程与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及评价,使学生充分体验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在学生体验欧姆定律得出过程中,既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的要求,又体会了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尊重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

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以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既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又注重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要求。

二、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情趣

如我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时提出一个问题:“小明父亲从国外带回了一只灯泡,其正常工作电压为110V,而我国照明电路使用的电压为220V,这只灯泡能不能在他家使用?”这样引入新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趣味性很强富有创意,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之中。好的课堂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活泼、有序、自然。本节课内容是以学生常见的现象为基础提出问题,把学生带到研究的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再用这些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展示物理知识造福人类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体现了合作学习的要素

这些课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作了一定的尝试,除了开展较为有效的探究式学习外,小组和团队的合作学习也得以较好地体现。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

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采用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的,有明确分工的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以下要素:(1)学习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促进互动;

(2)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3)维护成员间的互信,解决组内冲突;(4)对各人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5)对共同成果进行评估、改进。本节课中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实验结论的交流评估过程中,合作学习的要素得以明显体现,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思维得以发展,学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则是主体的、能动的活动,它可以避免一些应试教育的弊端。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全新学习方式。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以及求知欲望的进一步增强。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尤其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它的形成或建立过程本身,就是科学家不断探究的过程。这次展示课都很好的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改变。赵老师在上《探究电阻上电流和电压关系》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可能→一定的循序渐进的思维方式,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去探究规律,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和所得结论,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我在探究中只做点拨,不包办代替。只做“工作巡视”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按需教学”。当学生在新的知识生长点发生疑问时,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使因才施教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使每个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高涨,落实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改目标。

五、关注全体、分层教学上还不足。

经过其他教师的指出,我认识到教学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对后排的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对他们没有进行分层要求任务,没有检查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对他们的提问,表扬还不够。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新课程理念有差距,今后在方面一定大力改进。

第9篇: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模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观念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也随之改变,逐步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一、新的学生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把选择权归还给学生,教学要减少统一性和刚性,多增加选择性和弹性。

比如,在新知探究阶段要充分相信学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这道例题时,采用了分层教学法。首先是独立探索。其次是提供求助热线。师:“如果你经过独立探究后,还有困难时,老师提供给你两条求助热线。第一条热线是寻找他人帮助,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第二条热线是请教课本,看书自学。”这样就把学生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充分的选择权和操作权。同时在习题的解答上也重视让学生理解习题的不同解法,但不强调所谓“最佳”策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解法。不对学生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在习题的提供上,教师精心为学生设计练习“套餐”、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二、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首先提供了三条生活信息:一张长方形纸、一间长方形教室、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水库。然后质疑:如何知道一张长方形纸的大小、一个长方形教室地面的面积、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水库的占地面积。这种问题情景的创设,就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探究的氛围,感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较麻烦,会想到有没有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激活了思维,引起了注意期待,诱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是寻找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谁有关,可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框架,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纸片,通过缩、拉、折、剪,学生会发现长方形面积大小与它边的长短有关。

三、新的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的决策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要提供情境,营造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气氛。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亲历性”,落实教学“主体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例如,一位教师把“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融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1、提供现实情景。质疑: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比一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知识中有没有?能举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教师引导学生用“变与不变”的眼光观察身边的教学环境,进而采撷现实生活中的有趣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2、探究发现。板书每一位同学独立地举出数学知识中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例子。

师质疑:①这些算式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②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地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能用一句话把你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自组算式、整理、观察、分类、交流,逐步抽象概括,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上一篇:党建基层先进事迹下一篇:化妆品销售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