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新方法论文(共8篇)
摘 要: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使政治课成为学生的最爱,只有讲“活”政治课,才是政治课教学的唯一出路,也只有“活”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主体地位;创新意识;政治课
传统的教育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于是,讲活政治课便成为摆在每位政治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活用资源,深研教材,鼓励创新就是讲活政治课的必要条件。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要讲活政治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银行”“消费”等内容时,先让学生去某个银行实地考察,做好记录,让学生去市场买东西,记录好购买地点、商品名称、数量、单价、购买过程、心理体验等相关内容。上课时,利用学生的调查,有关记录,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求知欲和好奇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学生更强烈,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往往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结论和问题的现成答案,而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试图发现新问题,作出新解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比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三、注重巧用时事教学,讲活政治课
在我对学生的一项“我喜欢怎样的政治课”的调查中发现,80%都提到喜欢教师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时政热点问题。这个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时政热点比较感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恰当运用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实现科学教学与时事教育有机结合,这样做不仅体现了政治课的时效性与实践性的两大特征,同时,也使政治课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与问题,随时把热点引入课堂,使其成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我在讲“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把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引入了课堂,由于当时“神舟六号”刚刚发射不久,学生都很感兴趣,这个新鲜事例,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载人航天精神,更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活政治课
利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无味的弊端,它将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直观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把视觉、听觉等调动起来,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我在讲《走进世界贸易组织》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插入了有关中国入世的图片、录音和视频资料,学生观看完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地进入了相关问题的讨论,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五、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活动的客观要求。教材中的探究与实践课,它实现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通过自主的、创造性的体验与探索活动,使学生身心得以和谐的发展。为此,我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探究与实践”等栏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比如,讲到《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校园内的环境进行调查,给自己思考,同学商议论证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环境的具体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活动中,学生给学校提出建议,建议学校在每个垃圾站多设几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桶贴上垃圾分类标签,每一个学生都按标签投放不同的垃圾。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实现角色的转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努力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课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创设情境, 培养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俗话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在实践中, 我巧妙地创设情境, 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从怕学数学到爱学数学,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 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 要贴近学生生活, 并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自主探究, 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 要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 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 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教师是学生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合作交流, 完善认知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 达到教学互动、互促, 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 实行最优化组合, 组建“学习合作小组”;其次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再次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更加重视对小组的评价, 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缩小优差生的距离;最后是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 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 以便适时引导、点拨, 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完善认知。
四、自我反省, 深化认知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建构学生自主探究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学习模式,而实验作为学生探究化学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新课程改革把化学实验教学作为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课题,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笔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多年,现就如何提升实验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对比实验,增强化学实验效果
虽然化学教学倡导学生进行自我实验探究,但限于学生的操作水平和课时要求,如果让逐一进行分组实验显然是不太现实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对同一实验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行对比实验。
运用案例:高一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里重点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其中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是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但处理不好的话,这个实验难以尽如人意。为了探究最佳的实验“环境”,在上课之前,我做了三组交互比对实验。
比对实验一:其他条件不变,探究钠块颗粒大小对实验的影响
■
比对实验二:其他条件不变,探究乙醇的量对
■
比对实验三:其他条件不变,探究点燃氢气时
■
显然,结论是:在课堂给学生演示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最佳实验“环境”是选取小拇指大的钠块和2ml的乙醇反应,实验的前5秒用于排干净试管的空气,5秒后点燃便能看到明显的火焰了。
二、整体考虑,制定“绿色”实验方案
在举全国之力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和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日渐深入人心。而为了使整个社会对于环境保护更加蔚然成风,对学生有潜移默化影响力的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友好”这一理念就显得责无旁贷了,并使之成为了化学教育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谓“友好”实验是指从实验的设计、安装、进行以及尾气处理等各个环节均渗透环保的意识,“实验未做,环保先行”。尤其是原料的损耗,能源的消耗和尾气的排放问题是评估一个实验方案是否“友好”的重要指标。
运用案例:高一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第4节“硫酸、硝酸和氨”中介绍硫酸的氧化性时,通过浓硫酸和铜的反应来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按照书本的实验进行探究,反应现象虽然明显,但由于二氧化硫是一种会污染大气的有毒气体,这与环境保护的理念背道而驰,折射出实验设计者的考虑不够周全。其实,通过改进一下实验方案,便可以很好地成为一个“友好”的实验方案。改进措施如下:匹配一个和装有品红试剂的试管相符的双孔橡皮塞,把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通过导气管通入品红试剂里,另一根“短”的导气管把多余的废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通过这样的改进,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就基本消弭于无形了,实现了人对环境的友好和谐。
三、明确目标,构建完整实验“链条”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样,每位同学对于实验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主体地位,这也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不能仅仅停留在“验证性实验”的简单要求上,闯入“为实验而实验”的丛林。而要走出“为了实验而实验”的误区,这就考验到激发师生的化学智慧问题,尤其是化学教师的机智。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可谓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法宝。
所谓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之前要“吃透”该实验,对于该实验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要成竹在胸,在实验过程中既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激发思维,但又要给予一定的正确方向引导,避免天马行空。这样,无形中形成了一条完整实验“链”。
运用案例:高一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里重点介绍了乙酸的性质,在学生兴致勃勃地制得了乙酸乙酯,闻到了香味后,有学生就会有疑问:分为两层的液体到底哪层为乙酸乙酯?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而为,补充一个鉴别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的实验,而且引导学生往指定的几种可能用得上的试剂(有酚酞等试剂)方向思考,诱导学生设计补充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正确实验结论。这样,该实验的教学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跳出”课本,但没脱离课本。当然,过程中如能把分液等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加以落实的话,则更能形成一条条双基和能力完美结合的实验“链”。
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也是一首歌,如能灵活自如地用好各种策略的话,一定可以使歌的旋律更加优美。师生同心协力弹奏的歌曲必将引发深度共鸣,从而走出实验传统教学的丛林和误区,最终实现实验效果的极大化。也只有如此,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才将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王秋香.浅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新课程,2011(11).
[2] 薛永彬.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疆教育,2011(12).
[3] 战玉莲.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可行性及有效性的探索.新校园,2011(10).
(开题报告)
河北昌黎第一中学 张秀丽 吕雪峰
随着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指导着课堂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自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而以往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或者担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于是教师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面面俱到地讲解,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做实验流于形式,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出台首次提出了“科学探究”这个术语,新的课程标准从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的高度论述了加强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其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内涵,使我们对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更深的理解和明确的方向。科学探究进入课堂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有所加强,过去普遍被忽略的实验得到重视,科学探究在实验中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抓好了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上就使加强科学探究落到实处。因此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问题提出 ㈠课题研究的背景
1.我县普通高中于2009年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因此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研究一套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学方法。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关键,而这种转变不可能在一二年内完成。
2.学生通过媒体“看实验”。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技术的应用”。学生实验多是以单纯机械操作为主的程序化实验。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而不需要考虑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学生用笔“做实验”。通过大量实验试题的强化训练来取代实验操作。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切身体验”。物理教学结构如此严重“异化”势必导致学生物理认知结构严重“畸形”,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物理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大多数学生重结果而轻过程,为了得到期望的结果,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没有得到重视,学生 1 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迫切需要改革。
3.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减少了一些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较多探究性实验,提倡将演示实验尽量转化为学生的随堂实验,同时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此为契机,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了新一轮的的反思,准备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展开研究。
基于对上述背景的分析,我校提出《新课标下探究式实验教学研究》的新课题,希望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研究,既可以使得该课题研究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得到完善与升华,又可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在中学教学第一线进行规范化的实验教学,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真正落实。
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目前国内重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者较多,但就我们的眼界所及,探究教育研究的专著并不多见。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一书,该书综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对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心理基础、模式设计、实施与评价及其发展前景逐步展开分析,形成了一个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比较完整的探究教学论体系。为了探究教学理论易于理解和接受,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走向探究教学,该书结合大量的实例加以解释说明。比如赵秋生老师的《深化实验方法教法探究创新教育途径》;陶志军老师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和俊民老师的《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尝试初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的研究》等,已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是上述相关课题研究的专著,我们认为存在如下的问题:
1.都侧重于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层面,实践与案例都是为了便于广大中小学教师理解理论,从而化作自觉的行动。
2.如果将探究式教学纳入高中正常教学过程,效果会怎样?上述的专著也找不到答案。
3.上述专著都缺乏数据分析,主要是静态的描述,缺乏对实践过程的动态剖析。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我校教师的探究式实验教学能力实验教学水平,我们 2 需要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因此提出本实验课题的研究。
㈢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的创新点与特色:本课题立足于要建立一套能真正符合一线教学需要的,能真正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理论。物理实验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究性教学充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㈣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
随着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指导着课堂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自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而以往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或者担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于是教师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面面俱到地讲解,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做实验流于形式,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出台首次提出了“科学探究”这个术语,新的课程标准从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的高度论述了加强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其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内涵,使我们对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更深的理解和明确的方向。科学探究进入课堂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有所加强,过去普遍被忽略的实验得到重视,科学探究在实验中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对待物理实验的态度是真正实施物理新课程的试金石。如果在物理新课程的实施中忽视了物理实验,那就意味着倒退。抓好了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上就使加强科学探究落到实处。因此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2.应用价值
(1)对高中物理实验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校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定位。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改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性质和模式,从单纯为了学习知识验证理论及学习操作技能,转变为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实验教学对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独到作用。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 3 的真正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充斥着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看实验、练实验”机械学习现象,实验的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本研究课题对于改变这种状况会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实践中尝试高中物理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2)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是教师的专业生长点所在。引导教师尝试开发自己独有的教材、学材和习材,及时发现原生态的宝贵经验,及时挖掘自身的隐性特色和创新优势,及时对这些重要资源进行总结升华,尝试通过对教材、学材、习材的研究,帮助教师从传统课程的纯实施者转化为现代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设计者,把对照图纸“按图索骥”施工的劳力者转化为自我意识觉醒的创意修改图纸的设计师,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走到“教师即课程”的改革前沿。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范围
本课题在我们一线的实际能力范围内以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我校高中2014级学生为观察样本,针对目前物理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问题,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适合调动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针对课改前和课改后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实验探究课教学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收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学生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课所包含的具体环节有探究包含情景设问激趣、自主猜想讨论、自主探究设计、自主选择方案、自主实验探究、自主意义建构讨论交流、优化意义建构引导探究、总结评价体验迁移拓展8个环节。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2.教学过程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探究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学生主体的充分参与、主动探究和主体的发展反映出来。
3.学习探究的自主性:传统模式把学生视为容器,学生接受知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探究性教学则不同,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得,靠的是自己的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新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三)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原则
自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多元化、多样性原则
(四)中学物理的特点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外,还包含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科学和定量的精密科学。中学物理又有以下几个特征:基础性;实践性;前沿性;探索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素质,使之真正运用好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的作用。熟练灵活的应用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模式。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在实践创新完善高中物理自主探究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了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从传统课程的纯实施者转化为现代 5 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设计者,把对照图纸“按图索骥”施工的劳力者转化为自我意识觉醒的创意修改图纸的设计师,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走到“教师即课程”的改革前沿。
(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我们的研究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实验教学的模式和理论,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物理实验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性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探究性物理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实验为主开展实验,学生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析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学校工作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真正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通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对课题研究特点,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立足教材,以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将演示验证性实验提升为学生探究科学的实验,将学生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问题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做一做”、“小实验”等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进行初步探索,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方法与艺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知识视野、创新思维能力,增强科学协作精神和学术研讨气氛,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效果的调查与启示
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确立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的教育和学习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方面有了提高?还存在哪些问题?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探索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校高中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为观察样本,针对目前物理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适合调动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老师同学进行调查,收集同学老师意见,收集专家意见,参考专业资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具体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法、对比法、测验法等。
(一)文献分析法
本课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出理性的分析,以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客观的分析。
(二)调查法
本课题通过问卷的运用和设计,对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以及学习方式中易出现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干预、分析与研究,探索探寻有效策略,以期积极有效地对个别学生实施成功的干预。
(四)经验总结法。七.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4年9月一2010年11月 ,收集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材料,调查学生实验操作具体情况并建立档案以备以后对比分析
(二)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2014年11月一2015年4月.7 1.根据实施计划提出问题和任务,分期举办实验探究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2.通过观察、调查、分析,进行初步论证,发现不足之处,提出解释,改进观点。3.修正、改进,具体操作,再实验、再验证。通过反复论证,反复操作、改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三)第三阶段(总结成果,课题结题,成果推广)2014年5月一2015年9月
总结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思想,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系统。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效果的调查与启示(论文)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影响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研究报告)参考文献
作者:李月奎
永善县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及时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阐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反思 课堂教学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主体、注重教学改进方法,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学法,达到优化教和学的互动。本文将通过对课堂教学,重点在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
一、创设合理性的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身边事例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政治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政治。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消费问题、旅游问题、就业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回将学生引进学习之门
二、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关注以调动其主体积极性
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尽管我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只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学生对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当然也激发一部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教师和学生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老师们应该一如既往的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贯彻不能立竿见影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更多的给予孩子们思考发挥的空间,教法学法都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最好的,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
三、教师在课堂中改进教学方法以体现新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进。因此,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与书本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 理解。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善于探讨的问题,并让大家一起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往往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提问、学生答。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平等。”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双向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发展进步,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四、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当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教学中,我们也会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效果不好学生往往不能进行实质的讨论。这些说明,教学要重视实效,而不能只顾形式。比如说,新课程把“教学方式的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而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但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如在讨论课堂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结果,“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这样的课,学生高兴是高兴了,快乐是快乐了,是没有太大实效的,在课后还得用更多的时间来补课,因为学生在课上并没有掌握什么白花了时间!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但不是只要“放”就是好课、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太难也不会有实效性的讨论,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走形式,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五、优化教和学的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引导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今天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需要学生主动地广泛地参与。它使学生完全的解放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它要求学生去观察,去聆听,去阐述,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解放学生的思想,升华他们的情感,获得深刻的认识:“实践决定认识”,创设问题情境,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中去表演,去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与交流。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并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真正充当着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从而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改善行为,实现知行的转换,真正体验到克服挫折,取得成功的快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育人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新 的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在变、内容在变,我们必须激起学生兴趣,关注学生主体、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引导学法、优化教和学的互动。师生角色作出调整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提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
1.确定目标。我们参照课程标准, 熟悉教材, 然后老师分工找学生座谈, 熟悉学生的现有基础, 具体分析我校学生实际水平, 制定符合我校学生的三维目标。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培养, 切实把课堂主体权利还给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达到提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2.确定学案。就是把目标转化成适当的问题, 成为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案, 转化的问题适合学生自学, 问题是有层次的, 有基础问题, 通过学生自学解决;探究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懈决;提高性问题是综合问题焕发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 这样可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对学案的设计, 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 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合理处理教材, 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 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 针对性强, 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教材, 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状况、认知和能力水平来设计提问, 尤其要针对知识的易混点、概念的易错点、思维的障碍点、思维的创新点等进行设问和激疑。
(2) 有启发性, 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 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 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 使学生意识到, 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 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
(4) 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 一般学生受到激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 提问的适量性。过多的提问、走马灯式的提问, 表面上看似给学生探讨、思考的机会, 其实太多的提问必然挤占学生的思考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时间, 学生难以有适量的时间来进行相互切磋和共同提高。因此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有适度的独立思考的过程, 在课堂上, 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学习, 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有足够的发言机会和发言时间,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经历“思考—发言讨论评价”的过程。——
3.完成预案。组内有经验的教师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并把问题的处理方案提出来, 这样年轻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同时形成教学预案。
4.设计检测。这一环节主要是搜集历年来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精品题目与高考真题, 一方面巩固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 用高考真题刺激学生高考意识, 提高课堂效率。
5.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可以在课上或课下进行, 这一环节是学生完成后三个环节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完成这一环节的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影响到课堂效率能否提高, 拓展延伸环节能否顺利展开。这一环节我们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 比如有的学生不主动完成学案、组长责任不到位, 学生自习时间不够, 等到上课时其他环节难以进行。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制定了一些督促策略:延长自习时间, 组内检查与组间检查相结合, 学生自查与教师抽查相结合, 组长轮换, 责任到人, 检测完毕签字, 如完成情况不好倒扣组分。刚开始很费事费力, 但施行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习惯就养成了, 教师解放了自己。
6.展示交流。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设计的妙处在于让学生思维得到碰撞, 智慧得到升华。在课堂上每六人一个小组, 小组内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 有的当组长, 负责整理小伙伴的发言, 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 负责协调小组各成员的发言顺序等等, 每一个人承担的角色随时变更。这样每一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 不仅如此, 教师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 都给予具体指导。老师参与其中, 对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点拨, 但要注意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 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作思考,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 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7.检测反馈章节学习结束后, 进行检测训练, 检测可以口头检测或试题检测。
8.巩固拓展, 精选一些高考题, 让学生思考, 这样能够使文本问题向外拓展, 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使学生学的课内知识得到应用, 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和内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人文精神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首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必须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历史课程教育的目标,加强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为此,只有实行人文精神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拥有健康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品质、真诚的情感,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现行的历史教材,无论是人民版还是人教版,都有许多关于人文精神方面教育的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掘利用。如此,历史课堂教学才能呈现生机和活力,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
其次,课堂教学应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所以,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现象,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观点,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同他人合作探究学习和交流。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了解过去,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认识现实,重要的是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直接参与对历史的研究和解释,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内容要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陈旧的教师讲和黑板板书的表现方式,要制作和使用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不再让学生单纯地记忆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思维拓展的空间,新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就在突出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下,设计了部分的活动课,初步改变了过去历史课“读书多,活动少”的局面。例如“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这一课的课后练习就设计了对拿破仑的评价,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结合教材内容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目的就是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类似例子还有许多,历史教师应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四,课堂教学内容应和现实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程在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的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注意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普遍比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此外,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因此,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现实相结合,这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可以让学生逐渐消除畏难心理。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个成功者,有信心、有兴趣地进行下面的学习。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始终保持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崭新的教学目的观,实现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高能力,在阅读、分析各种历史材料中,掌握运用史料的方法和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此,才能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培训时间:2013年9月20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一、教育即服务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重要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享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出现,学生却只能是唯言是听、惟命是从,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然而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直接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必然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功能。
二、教学即交往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多元的支持性合作学习环境,创设安全自由的互动性教学交往情境,努力把自主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自主活动的时空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问互问、质疑释疑、讨论辩论、表演表达、交流合作、创造成功的教学交往机会。
三、课程即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和谐统一的大教育观,强调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将生活引进了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内外学习和生活积累运用结合起来。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4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学科教育的新视野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25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据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
智慧 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2、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什么?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传统教学中的作业一定是 根据已有知识编制的,而研究教学中的作业是根据事实需要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综合特性。
3、怎样理解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
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首先,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最后,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主义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第一,它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方面。第二,它倡导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第三.素质教育侣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第四.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育有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我们说的素质教育是—种境界,是指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风貌,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而不是无数单个元素的相加。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5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教师的合作意识
培训时间:2014年3月17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首先,教师间要加强合作,集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新课程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备重点与难点,围绕学生来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备课组是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对综合学科来说,就是多门学科的教师组成,需要备课组定期举行活动,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教学设想进行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案。
其次,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合作,不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已不满足于单单依靠听教师在教室里讲这种方式获取知识,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多方面的学习信息,拥有多种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甚至有时他们得到的信息和经验是教师尚未接触到的,这就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权威地位,自然也无居高临下的感觉,必须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在与学生一道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可能会遇到未曾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或涉及不了解的新科技成果,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就需要在与其他教师积极合作的同时,注重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建立,视每一个学生为合作者,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共同关心国家乃至世界的新发展、新成就,努力创设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6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4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一)重视口算方法的教学
正确的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有效保证。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归纳,讲清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一点一点的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尤其是可以利用一些运算定律、运算法则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把一些繁琐的口算题变得简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重视算理、寻找规律
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特别是思维的敏捷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都应加强算理分析的训练,只有理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1)用“凑整法”口算: ①加数“凑整”
②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③连乘中因数“凑整”
(2)运用“分解法”口算(3)运用定律口算
(三)重视口算练习的“巧”方法
学生在口算练习时,面对一个个数字和运算符号,感到枯燥、没趣,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口算效率大大降低。教师在口算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多练习,达到熟能生巧,更重要的是要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训练时主要可采取下面的几种练习形式:
1.基本练习保量。2.针对练习找准。3.熟记一些口诀、算式,提高口算效率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9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暑假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就自己在继续教育本的新课程教学实践19页、20页、21页、22页写上自己的听课记录,字数在520字左右。
阅读教学备课的策略
(一)培训时间:2014年3月5日上午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唐全莲(龙岗一小)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一)方向—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分类: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
(二)依托—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既要有长程的视野,又要有年段的视角; 教师既要有模块的视野,又要有单篇的视角。
王荣生教授说:备课备两头—— “起点”和“终点” 即:据文体定终点,据学情定起点。
(三)据文体定终点,据学情定起点 1.依据文本体式定终点
(1)阅读方法受制文本体式,记住:鱼不同,渔不同(2)依据文本体式,如何定终点
第一,阅读取向要常态。
第二,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即:根据文本体式,找到理解的关键处(往哪里看),并深入理解,获得与文本相符的感受(看出什么来)。依体式,定终点; 缘学情,明起点。备课备两头,一备教材,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终点;二备学生,依据学生学情明确教学起点。终点和起点要匹配、有关联,起点不同,终点也应不同。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开展“学的活动”,即每个环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的活动”。从教师“教的活动”转向学生“学的活动”。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换言之,就是设计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10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暑假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就自己在继续教育本的新课程教学实践19页、20页、21页、22页写上自己的听课记录,字数在520字左右。
阅读教学备课的策略
(二)培训时间:2014年3月5日下午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唐全莲(龙岗一小)
一、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不是教学生能读明白的部分,而是教学生不能读明白的部分。这种部分无非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缺乏百科知识,另一方面是缺乏阅读方法。教学时应以学生已知为起点,再切入到未知的部分。
2.语文教师要做两件事:
一、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是丰富扩展学生的语文 学习经验,其核心是掌握阅读方法。
3.新课程强调:一定要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要使学生“学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学的活动”比较完整有结构。要着重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得好,要针对学生的学来建构有效的教学设计。
4.教学环节两个要素:内容落点,终极目标。
三个环节:1.借助注释,读懂词意。2.展开想象,读出词情。3.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5、把握课文特点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一 篇课文不同于书籍中的文章,不是用来娱乐休闲看看而已的,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11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暑假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就自己在继续教育本的新课程教学实践19页、20页、21页、22页写上自己的听课记录,字数在520字左右。
集体备课的要素 培训时间:2014年4月18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一、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备课、教学的要求,而能培养语文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最佳方式就是集体备课。
(二)情感体验交流的需要
若要体现新课标这一理念,就要从教师之间的情感体验交流开始,因为新课改下,语文课程已由“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
二、集体备课备什么
(一)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备课件
备课件时,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观念,持有生活处处皆“语文”、社会在皆与语文课程习得有关的资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备课中随时积累的素材性资源,同时结合网络资源灵活地引进课件里。
(三)备知识的呈现形式
教师在备课时的角色,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的参与者”。作为知识型的参与者,教师当然要“备知识”,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
(四)备学生的“可能”
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只备好上述三点是不全面的,因为备课有三要素——“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课标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学生永远最关键。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12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暑假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就自己在继续教育本的新课程教学实践19页、20页、21页、22页写上自己的听课记录,字数在520字左右。
电子白板培训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20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喻刚勇 内容:使用白板及用
白板软件做课件的前提条件:
1.安装驱动:双击 图标,直接安装,任意台电脑都可安装驱动程序,整个安装过程无需输入序列号 等复杂步骤,只需点击“下一步”、“同意许可协议”等按钮即可。安装成功后电脑桌面上会出现两个图标:另当您的电脑安装好驱动正常连接到白板设备后,电脑桌面右下角 会出现 图标。
2.白板定位: 定位目的:让电子笔精确的控制电脑。定位条件:①第一次安装驱动并连接白板时;②白板与投影之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后;③卸载软件后重新安装或电脑系统重装后。打开定位: 点击电脑桌面右下角
图标,会出现 打开“定位---数码互动白板定位”即可进入 定位步骤,此时白板呈现的画面为定位方式:用电子笔准确点击依次出现的绿色点,完成定位后,自动回到之前界面。
3.HIKEY键(灵巧智能键)的使用HIKEY1键分布在白板左右两侧,功能相同,使用哪个功能,按一下哪个按钮即可。
4.浮动工具栏的使用第一排:前面五个按钮及第七个按钮与硬件设备的鼠标、笔、板擦功能基本相同
(1)聚光灯 按下该按键, 出现聚光灯效果,突出某一块局部内容。用电子笔拖动黑色区域可调节聚光灯的位置;拖动聚光灯的蓝色边框可调节光圈大小,控制显示的范围,并且可在光圈内书写、注释。再按该按钮,关闭聚光灯。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28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合格的教师,本版块写2次就行了。
电子白板培训
培训时间:2013年12月13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喻刚勇
内容:(2)拉幕
按下该按键调出幕布,用电子笔拖动幕布边缘的把手,可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拉幕。拉幕能使演示内容按需要逐步显示。再按该按键,关闭拉幕。
(3)屏幕捕获:类似截图功能,可以选择部分区域进行截取或全屏截取。(4)定位:与浮动工具栏处打开定位功能相同
(5)放大镜按下该按键,就会弹出一个窗口,将电子笔指向的区域放大显示。拖动窗口边框可调节窗口大小,用电子笔
在窗口上拖动可移动窗口。放大倍数可以在弹出的放大镜设置中调节。再按该按键,关闭放大镜
(6)鼠标右键点击该按键,电子笔功能转换为鼠标右键,在板面上单击一次可实现鼠标右键功能。
(7)自定义键(屏幕键盘)按下此键,弹出窗口:选择要输入文本的位置,出现光标后,在键盘窗口左侧大窗口中写入手写文字,点击右侧识 别出的字即可输入。或点击窗口下方红色键盘中的数字、字母,输入文本。若要退出可以直接关闭或者再次按下此按键。
5.电子白板的三种用法:
1.针对原有教学资源(如PPTwordflash课件)的使用。以PPT为例,在白板上的使用步骤如下:在鼠标状态时,用笔双击课件图标→点击全屏放映按钮→用笔在板面中任何位置单击,可实现下翻页→点击左下角 第一个按钮,实现上翻页→按笔可以板面上标注,如标注内容需要保存,按工具条 中第二个按钮“保存”。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29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合格的教师,本版块写2次就行了。
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培训时间:2014年3月3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生产厂家讲师
内容:2.黑板级使用。双击桌面图标→打开TRACEBOOK文档后,点击左下角“全屏”按钮→按笔书写,按鼠标移动位置,按板擦擦除→下翻页(可无限向下翻页)→上翻页回顾浏览→点左上角TOOLBOX矩形条,可查看所有页面→点需要的页面,可跳转到该页面→点“关闭”按钮,可把板书保存在电脑中。
3.用TRACEBook软件制作课件(在个人电脑上制作课件的操作方法)。双击桌面 图标→打开TRACEBOOK文档。
(一)、文字 1.1 添加文字的方式有两种:(1)点击文本,用键盘输入文字,并进行文本编辑。(2)在其它文档中进入文字编辑状态后进行复制,粘贴进TRACEBook的文本框后进行编辑。
1.2 文字位置的移动及锁定:(1)选中文字对象,可以通过拖动进行文字位置的变化。(2)选中对象后,点击虚线框右上方的蓝色半圆键,在出现的对话框内选择锁定位置,可以将文本的位置固定。
1.3 文本的颜色通过上方工具栏中的“边框颜色”来设置字体颜色。
1.4文本的字体通过上方工具栏中的进行调节,字号通过 选择, 需要加粗通过点击 实现,变斜通过 来实现。
1.5 背景颜色:通过点击右键菜单中的“背景颜色”来设置。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30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合格的教师,本版块写2次就行了。
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培训时间:2014年3月3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生产厂家讲师
(二)、图片
2.1 添加图片的方式有三种:(1)从office文档中进行拷贝,并粘贴图片。
(2)通过上方工具栏中的插入,选择来自文件中的图库进行图片的选择。(3)通过屏幕捕获进行图片的获取。
2.2 图片的背景设定和覆盖次序调整(层技术):
(1)背景设定:选中图片后,点击蓝色半圆键, 在出现的右键菜单内选择“排序”中的“制作背景”,可以将图片的位置固定,并不能编辑。若要解除背景状态,可选择右键菜单中“排序”里的“检索背景”。(2)覆盖次序调整(层技术):通过选择对应图片右键菜单中的“排序”,可以将不同的图片有层次的排列。
2.3 图片的移动、缩放以及旋转:(1)通过选中图片,进行位置的移动。下翻页 上翻页全屏 关闭
(2)选中对象后,通过拖拉边框右下角空心圆来对图片进行缩放;或者通过双击图片的左右位置来实现图片等比例的缩小放大。(3)选中对象后,通过旋转边框上方绿色圆进行图片的自我旋转,也可以通过调整旋转中心点,来实现不同的旋转。
2.4、图形(1)图形的画法:通过单击上方工具栏中矩形、椭圆、直线,可以绘制相对应的图形。单击形 状 可绘制三角形,点击其右下角的小黑三角可选择绘制虚线及多边形。(2)图形的组合和取消组合:圈选要组合的对象,点击右键菜单中的“组合”;点击选中经过组合的对象,点击右键菜单中的“取消组合”。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31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新方法论文】推荐阅读:
新课程下生物教学理念06-14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05-2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07-20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10-06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10-18
新课程理念下思品教师角色的转变11-15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讨论文10-04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6-06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