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精选8篇)

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 篇1

交流研讨材料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全院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实践的热潮。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党历来重视知识分子,重视人才培养,不同的历史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不断学习,找出不足,事实改正,在新时代的道路上,用新的细想理念武装自己,有担当,有作为,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个人工作不足之处以及整改措施。

一、专业知识淡薄,学习劲头不足

自2015年毕业以来,很少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找理由,找借口,专业基础知识淡忘,新技术新思想跟不上口腔材料发展,因各种原因,未能开展口腔内科常用的橡皮障,热牙胶等基础治疗项目,更少学习显微镜等更高层次的基础治疗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复习专业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同时加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克服困难,将口腔基础治疗做的更规范,更有效。

二、奉献精神欠缺,思想狭隘 面对疾病,检查不细心,治疗不仔细;面对病人,缺乏耐心,责任心,没能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患者感受,过于程序化,公式化,没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一名好医生,要做到德才兼备而且是以德为先。在治疗过程中,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老人还是孩子,都应一视同仁,根据病情需要诊治。因为许多口腔疾病都和生活习惯有关,所以治疗中更应不厌其烦的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护理要点,不仅治好患者疾病,更让患者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三、院感意识淡薄,无痛治疗欠缺

医疗安全无小事,病人利益无小事,平时的工作中对医院感染控制方面意识不强,总抱有侥幸心理,执行各项院感规章制度时不积极,不认真。在治疗操作时,总考虑治疗效果,忽略治疗期间患者感受,缺少了无痛治疗思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落实口腔感染管理标准,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医疗废物回收工作,切实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同时,无痛医疗,为了减少病痛,尽量选用进口超细针头和进口局麻药,配合认真细致的操作,结合细致的治疗方案,权衡各方面利弊,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在每一步都主动事先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向未来做出的承诺。

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 篇2

出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精神劳动, 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出版的重要价值不仅体现在发现优秀文化, 更在于通过出版行为, 引导社会和大众的阅读方向。在出版业新旧更替的转换期内, 作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图书出版业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所以更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政治敏感, 是编辑不可轻忽的职业素养之一。恪守职责, 坚决遏制低俗出版风, 努力为读者奉献更多的优秀精神食粮。用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 引导和帮助人们消除愚昧和落后, 战胜迷信和谬误, 摒弃贪婪与淫糜, 遏制低俗与堕落是每一个编辑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

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严格把关的工作作风

编辑工作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 其工作对象涉及到社会各方面。图书出版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宣传思想阵地, 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 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教育、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任务。编辑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 合格乃至优秀的编辑, 必须以良好的理论修养、深厚的理论功底作后盾;必须以超常的毅力, 通过艰苦的努力, 学习广博的理论知识, 拥有丰富的理论储备, 通过实践锻炼使自己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 来自于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只有这样, 在平时编辑工作选稿编稿的“把关”过程中, 才能有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 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关”就是一种责任, 一种每天都生产出更加完美、更加新颖的“产品”的“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高度, 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也才能不断自我加压, 勇于开拓和创新, 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众所周知, 自有大众传播媒介以来, 任何具有固定的物质形式并采用印刷或电子技术进行生产繁衍的精神产品, 如要合法地、精益求精地、并且取得最大效果地进行传播, 为大众所接受的话, 就必须通过编辑的选择和加工。毫无疑问, 编辑的选择事关重大, 因为选择产生了导向, 在这个编辑行为的首要的关键问题上, 编辑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 “编辑学的灵魂与基石是选择, 是选择将编辑推上了文化制高点”, 编辑选发的文学作品就应该成为弘扬主旋律、关怀大众、抨击假恶丑、褒扬真善美的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编辑家也应努力成为一个思想家, 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选拔出有思想力度, 有教益作用的文学作品。作出对人民有益的贡献。

编辑要有文化追求, 要有文化至上的出版理想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原意是耕作土地, 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文化是文明的载体, 文化蕴涵人最高贵的意义。作为一名编辑, 是在文化这片土地上耕耘, 要有自觉的文化追求, 有文化至上的出版理想, 要不断地自我充电、自我提高, 完善知识结构。出版业是一种典型的“知识信息密集型产业”, 编辑工作是一种“知识信息密集型职业”, 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 知识更新就显得尤其重要, 编辑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更新意识。可以说, 没有善于学习、不断进取、自我更新的职业编辑群体, 就不可能有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出版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 永远也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业来。选择了文学编辑这一职业的就意味着编辑自身必须要有热切的文化追求, 编辑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自我鞭策, 来实现自己的文化追求。

首先, 对于一个编辑来说, 无论是选题的确立, 书稿的编选, 还是书籍的设计装帧, 包括宣传、营销都充满着文化的趣味, 都是一种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作者, 编辑要慧眼识珠;对读者, 面对众多的书籍、出版社, 编辑要对目标读者群有合适的判断和选择。毫不夸张地说, 编辑们的选择, 既导向了受众 (读者、听众、观众) , 又导向了作者, 并以整体的选择行为, 导致了社会文化的流向。编辑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自身的文化涵养与文化使命决定了其视野的广狭与境界的高低。

其次, 编辑是文化医生、也是文化嫁接师;是铺路石、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编辑文化的创新者, 也是社会大众的文化代言人。而最终, 编辑是文化的捍卫者、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编辑如果可以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合理的约束, 掌握其规律, 运用于大众传播的选择行为中, 那么, 他就能对作者与受众产生充分而正确的导向作用, 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并且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风格与个性, 成为一个独特的精神创造者。

另外, 编辑的理论根底、责任感、业务水平、服务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都是在幕后体现的。小到标点符号, 大到主题思想, 都要认真推敲, 一丝不苟。如此复杂的工作性质, 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因此编辑还要有志存高远、叶落无痕的人生境界和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执著精神和质朴作风。因此一个优秀的编辑要有文化追求, 要有文化至上的出版理想, 出版人的文化涵养正是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日益深厚的。

编辑要有比较全面、立体的多学科知识体系, 要做多面手

美国人格罗斯在《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中说: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 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 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等, 还必须有——编辑技巧。很多学者都认为编辑是门“杂学”, 它“化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哲学、科学, 以及各种专业知识和生活知识之中”, 而编辑则常被人们称为“杂家”, 即对于各种知识拥有更为广博的涉猎。而今天的编辑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图书产品必须进入市场进行销售才能体现出图书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这也是是图书产品的生命力之所在。图书产品优劣要通过市场来检验, 图书产品消费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要想取得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在广大读者心中树立了好的品牌形象。必须把握市场需求的大趋势、大格局, 才能使图书产品在市场上有长久的生命力。编辑作为出版环节的重要成员, 图书产品的重要研发者, 对出版行业市场大趋势、大格局更要了然于胸。编辑必须介入图书出版的个个环节之中, 例如选题策划, 组稿, 书稿编辑加工, 印刷材料确定, 书籍装帧的参与, 纸张的选择, 成本核算, 图书营销, 书款回收等。成功的编辑都对自己的作者群有充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 还不断获取自己圈外的新作者的有关信息, 以便为自己的选题计划选取最佳的作者, 努力提高大众传播的效率。甚至, 编辑还要具有规划多种出版平台的能力, 不仅考虑纸版书, 还要考虑将要发展起来的有声书、影像书、光碟版、网络出版、e-book等各种形式。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更是编辑工作者的天职所在。因此编辑不但要具备互动式的编辑概念, 还需具备多种才能适应和推动出版业的创新、发展。新媒体时代, 数字出版使出版业务的远程合作成为可能, 如何满足人们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需求, 编辑要提高自己数字出版的业务水平, 提高抵御数字出版新技术风险的能力, , 新媒体时代的市场化决定了编辑由单一加工型向复合型转变, 编辑在整个出版业务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出版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和“高端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就是集“杂家”和“专家”于一身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通才。

因此若要真正做到在新媒体时代编辑工作的道路上游刃有余, 就不仅要求编辑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独到的感受力和美学眼光, 还要悟性高, 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 具备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 同时又要求编辑社会接触面广、具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 对行业状况以及不同层次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有较准确的把握;拥有丰富的出版信息资源。

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 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担当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61-02

一、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契机

新闻网站网络论坛、社区博客、社交网站等都属于新媒体。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又公布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群体。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具有全天候、创新、互动、直观、虚拟,信息传播及时、信息海量等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新媒体信息主要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是高校大学生,所以研究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的剖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还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上述目标,应当积极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和减小消除其负面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新媒体的全面开放性和参与性打破了时空限制。新媒体环境能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直接有效地满足人类自我实现的需要。大量信息,不同文化、思想,多元文化和观念以快捷和全方位覆盖的方式铺天盖地冲击大学生思想意识。通过网络大学生扩展了自身眼界、增长了知识;万事万物呈现在每个年轻的大学生面前,此外,大学生国际意识也在逐渐形成。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突破地域国度界限。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的简便性、低成本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大学生效率观念和主动参与行为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培育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也在实践中塑造形成。网上交往没有权威,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这为为大学生的个性张扬创造了契机,能使高校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新媒体的交互性也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缺乏自信的人获得交往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从新媒体互动交往中获得自信,深刻感触到交往中的满足。大学生也会把这种自信和满足带到现实交往中。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受挫可以从新媒体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内心获得宽慰并不断增强面对生活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以人为本,尊重人并以人性化理念是新媒体为我们展现的人文环境。这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完善。新媒体的个性化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大学生提升了自身自觉意识。新时代教育越来越强调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正朝着平等、互动方向发展。新媒体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平等和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新媒体正好迎合了这个要求。

(二)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面对新媒体时代环境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影响。海量繁杂的不良信息在社会中的泛滥尤其在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环境。因此就地对大学生科学的三观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气质在他们一生的成长道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介时代所产生的工具主义倾向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产生不良影响:当新媒体广泛渗透到到大众中时,原有的专业技术在新媒介时代冲击的浪潮中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这种转化在大学生中可能会表现为其对网络软件和计算机语言的热烈追逐,导致其精力的分散,这种追逐热背后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冷淡和对人文精神的忽视,从而不利于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利于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提高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态势为基础,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在高校的特殊成长环境,首先做到在内容方面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要做到积极创新机教育制健全和方法,继续利用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和契机:最后要注意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良影响,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一定要建立起来:只有综合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回归人才培养本质、要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就是要把大学生成人成才。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薪火相传必须要有一支坚实可靠的后备军。首先在教育理念上要做到创新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要贯彻始终。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根本。其次要积极构建有利于新媒体的平台。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和方法要不断与时俱进。回归人才培养本质、要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要防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科学知识化”和异化为“单向说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寻求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育理念上不能忽视大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要“接地气”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现实生活中,大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多少人能准确回答,进一步如何践行就更加成为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所认同必须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接地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要避免“假、大、空”,要做到“三贴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每个人、每个小家庭就是幸福和谐的梦。要实现我们每个中国人怀揣的国家富强的梦就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每个人只有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和优良品质,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才能使美好的愿望和梦想变为现实。

(三)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

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是科学运用核心价值体系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让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形成崇尚经典文化、重视文明风尚的社会风气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并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增强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完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动力。

新媒体环境卓有成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大学生将其自觉内化,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教育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传输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端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训练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提升大学生敏锐的政治感和鉴别力,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高校的思想宣传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日常养成教育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高雅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高格调的校园教育机制。通过教育教学,传播给大学生,从而完成文化的世代传承,并且在传播道德文化、政治与法制的同时,实现对社会文化的筛选、变革、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抓住契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段华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进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2〕罗爱军.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J].辽宁大学学报,2007(5).

〔3〕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

〔5〕袁祖社.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J].南开大学学报,2009(1).

〔6〕胡昂.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7).

〔7〕佟雪峰.品德的层次与德育的精英主义倾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8〕刘晓虹.从群体原则到整体主义—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群己观探析[J].文史哲,2002(4).

〔9〕檀传宝.功利主义:中国德育的症候群之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

〔10〕邱勤,袁云道德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7).

〔17〕段慧兰.德育观嬗变与德育话语更新[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

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 篇4

20xx年8月31日上午在运行六所所部观看、学习了“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基层干部访谈节目。通过学习三位基层干部的优秀事迹,让我对目前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新时代呼唤新担当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阶段,我们从未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是国家和民族最好的时期,也是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最好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征程呼唤我们有新的担当,我们生而肩负重大责任、承担重大使命,必须高举伟大旗帜、吹响奋进号角、昂扬奋斗精神,为民族复兴的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并把这种能量充分激发出来,去创造、去拼搏。身处燃气行业基层岗位,将蔚蓝火焰安全带进千家万户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燃气人身上的职责,我们为身负这样的使命感到骄傲。

二、新时代需要新作为

眼下,正值x燃气集团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一体化清洁能源运营商”的攻坚阶段,而我们有幸成为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相信每位x燃气人都甚至这一梦想的伟大与其实现过程的艰难,因此只有我们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职工作,积小流以成大河,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还要加强学习,努力夯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实践,要带着问题学,带着使命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在新时代中发挥新作为,为燃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使自己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

生在新时代,是我们最大的幸运,扛起新担当,贡献新作为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为此,我们能做的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成绩证明一切。

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范文五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学习《意见》的过程中,让我对“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有了新的认识。

新时代。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是我们的思想纲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改革开发到现在的“两个一百年”建设是我们的切实行动。“两个一百年”是党对人民做出的最美承诺,我们齐心聚力,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青年干部的挑战。这就是我们青年干部所处的时代。

新担当。担当精神是指党员干部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地步,越是此刻,越需要我们有敢于去啃硬骨头的魄力、敢于涉险滩的勇气。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新作为。学习《意见》,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党在新时代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调动广大干部思想、行动活力动力,为提升整体能力素质、凝聚创新创业合力所送的“温暖”。落到基层、落到个人,要继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在理论学习中,自觉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进一步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工作开展中,珍惜在基层一线的锻炼机会,坚持抓常态、创特色、树典型。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实事。

新时代,是我们的机遇;新担当,是我们的使命;新作为,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交代”。让我们乘着《意见》之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范文五篇【三】

经过长期努力,如今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正在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对于国家而言,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新时代具有新使命;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新时代要求具有新担当和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时代呼唤着新作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当代中国发展不是“自然发展”和“自发发展”,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规划的“自觉发展”过程。目前,中国处在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努力接续完成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时代课题。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时代课题,不仅需要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更需要党员干部要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同时,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虽然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生“历史性影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发展依然是中国第一要务;虽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中国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依然相对薄弱,因此人才依然中国第一资源;虽然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但是创新依然是中国第一动力。这从内在要求了党员干部要有大的担当和作为。

因此,《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出台可谓恰逢其时,目的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干部不想担当,有些干部不愿担当,有些干部不能担当。面对新任务新征程,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引领中国迈入强国时代。当前,价值多元,诱惑多多,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清与亲等关系。其实,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就是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过程。党员干部要自觉养成在党组织监督下和在群众监督下生活和工作的习惯。

在新时代,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要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要着力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帮助干部弥补能力短板、知识弱项、经验盲区,全面提高实现新目标的能力;要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进道路并不平坦。党员干部一定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改革创新精神勇于担当和作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推中国迈进强国时代!

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范文五篇【四】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一句很简单易懂的话,也应该是为官的本质――为民服务。在新中国,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少数领导干部还抱有“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错误思想,这无疑与人民期盼的好干部标准相差甚远。因此要培养一批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好干部也迫在眉睫。

为了贯彻落实中组部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加强改进选调生工作座谈会精神,我认为干部勇担当、敢作为,我们的党和国家事业才有前途和希望。激发干部干事的热情,调动干部尽责履职激情,就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既要为干部鼓劲加压,又要为干部松绑减压,实现以担当带担当、以作为促作为的干事创业新局面。

严管就是一种厚爱。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是不相同的,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建设上的一支主力军,是人民幸福的追梦者,也承担起让党和国家繁荣富强的重任责任,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使命感,因此,对于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也成为了必然。对广大的干部来说,认真执行规矩纪律是高压线同时也是防护网,它既能让干部远离各种利益的围猎、侵蚀、残害,同时又能让干部得到警示、教育、学习。对干部严管,就是对干部厚爱,是推动干部迅速成长的关键。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要把严管落到实处,让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更要把关爱送到干部身边、心坎,让干部想作为有作为。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心理上关爱,干部才能没抱怨、没顾虑,没包袱,才能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承担新使命、创造新业绩。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见到实效。我们相信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而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是全体党员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而能上能下则是保证党员干部有所作为的关键。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要认真的学习文件精神,把居民群众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做为大事情来办,肯定会得到居民的认可,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范文五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学习《意见》的过程中,让我对“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有了新的认识。

新时代。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是我们的思想纲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改革开发到现在的“两个一百年”建设是我们的切实行动。“两个一百年”是党对人民做出的最美承诺,我们齐心聚力,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青年干部的挑战。这就是我们青年干部所处的时代。

新担当。担当精神是指党员干部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地步,越是此刻,越需要我们有敢于去啃硬骨头的魄力、敢于涉险滩的勇气。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新作为。学习《意见》,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党在新时代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调动广大干部思想、行动活力动力,为提升整体能力素质、凝聚创新创业合力所送的“温暖”。落到基层、落到个人,要继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在理论学习中,自觉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进一步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工作开展中,珍惜在基层一线的锻炼机会,坚持抓常态、创特色、树典型。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实事。

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篇5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指出,《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意见》的制定实施,对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大力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引导和促进广大干部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要落实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考核对干部的激励鞭策作用。要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同时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大力宣传改革创 新、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意见》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现就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教育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增强干部信心,增进干部自觉,鼓舞干部斗志。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二、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考察政治素质,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担当,又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表现。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公平公正对待干部,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巡视等工作中发现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全面不到位等问题,组织部门要及时跟进,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三、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突出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考核,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改进考核,推进平时考核,构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体现差异化要求,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 性,调动和保护好各区域、各战线、各层级干部的积极性。完善政绩考核,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防止不切实际定目标,切实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引导干部发扬成绩、改进不足,更好忠于职守、担当奉献。

四、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各级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对给予容错的干部,考核考察要客观评价,选拔任用要公正合理。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对失误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干部汲取教训、改进提高,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引导干部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五、着力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涵养干部担当作为的底气和勇气。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训,促使广大干部全面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注重培养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突出精准化和实效性,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培养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六、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完善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注重围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重大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为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完善公务员奖金制 度,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做好平时激励、专项表彰奖励工作,落实体检、休假等制度,关注心理健康,丰富文体生活,保证正常福利,保障合法权益。要给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和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更好履职奉献。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党员 篇6

新时代是一个奋进的时代,我们国家需要大批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都会落空。

新时代党员应当履职尽责。始终如一的政治品格,是老一辈共产党员身上相当鲜明的全体特征。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职履职,勇于担当,用一辈子的时间践行入党誓词。然而今天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缺少担当精神,遇到问题推卸责任,不敢担当。这种不愿负责,不敢担当,无所事事,甘心平庸党员干部的存在造成严重的影响。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敢于担当,认真履职尽责。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应该把老一辈共产党革命者的高尚品格当做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对照检查学习。“打铁必须自身硬”,肩膀硬、腰杆直,不仅要一身正气,还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才有新招,才能把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老问题,游刃有余的解决。

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 篇7

《做新闻》是由美国学者盖伊·塔奇曼于1978年撰写的一部关于西方新闻媒介研究的经典著作。该书通过大量调研数据和新闻报道实例,论证了媒介新闻框架的存在性,新闻工作者构建了一张成熟的新闻事实网,新闻媒体依靠专业化的方法从而站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力图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塔奇曼的主要研究结论是:新闻媒介和工作人员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建构,形成了新闻的框架。新闻正是根据框架来进行生产的。新闻是一种意识形态,是被建构的现实。

2 新媒体时代,《做新闻》核心理念的再思考

2.1 新媒体时代新闻网络的体现

塔奇曼把通讯社比作“蜘蛛网”,其从一个中心办公室展开,把各个采访区连接起来,并把不同的新闻媒体连接到一个中心的位置。塔奇曼指出,新闻网络通过特约通讯员的细化、专职记者的强化再加上电讯手段的高效联结,形成了新闻覆盖,以确保任何可能的新闻事件都不会漏掉。

而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这样的新闻网络便显得颇为局限。新闻网络已转变成横贯时空的多维互动网络。

2.1.1 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变迁——从受众到用户

新媒体时代也是“大众麦克风”时代,大众自主表达、创造资讯的欲望得以激发与满足,人们开始通过媒体平台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传者与受众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显,媒介的“受众”转而变为了媒介的“用户”。新闻网络在时空局限上发生了变化:时间上,随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发现新闻源和采集发布新闻;空间上,从一个中心办公室发散开的新闻网已不能满足新闻快速发展的要求,转而代之的是多点交互的更全面的复杂网络。

2.1.2 新闻媒体对新技术的广泛运用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新闻媒体纷纷试图通过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来全面搭建自己的新闻网络。尤其是自媒体平台的拓展,使人们拥有广阔的信息发布权。而媒体恰好可以从这些发布的信息中挖掘有用的信息,进而进行采集与报道工作。

2.1.3 世界网络将谁包围

新闻网络对日常生活的覆盖和渗透无处不在。一方面,人人都被新闻网络包围着;另一方面,人人又在包围着他人。我们每天可以接触到海量的新闻信息,所发布的大量的消息也可能成为别人的新闻素材。

2.2 如何理解新闻媒介对社会现实的建构

2.2.1 承认新闻是扇“窗”

尽管新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但每则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有人为的因素。正如书中所写,“新闻价值的评估是一个协商的现象”“记者们通常向重要的信息源、政界人士、官员来询问信息,而且还要明确自己要问的问题与知道寻找怎么样的‘事实’。”

记者寻找新闻源的渠道众多,而对新闻事实的报道选择,既包含有记者的理解,同时也是在引导一种理解。在这其中,竭力展现新闻内容的客观与公正。

2.2.2 新闻能不能呈现全部真相

新闻作为“窗户”有其局限性,新闻报道只能揭示事件的一部分事实。如书中所说,“新闻限制了接近权,而且能转变不同的意见。新闻使现状合理化,强调的是事件的偶然性而不是结构的必然性。”我们只能透过这扇窗看到一部分领域。甚至在所呈现的有限新闻事实中,其真实性都有待确认。受众由此了解到的也不是事物的全貌,不能看到完整的事实。

3 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专业的新闻

虽然《做新闻》论证了新闻是被建构的现实,却没有进一步阐释新闻是被建构的现实会有怎样的影响。变幻多端的新媒体时代既带来了传受关系的变化,使海量信息在网络上得以交互传播;部分网络新闻媒体没有合法的新闻采访报道资质,在整合其他报道时,专业化程度不高,内容也易流于表面。而越是面临重重危机,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更应该具备勇士精神,来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第一,坚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新闻工作人员应有敏锐的新闻鼻,善于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发现信息源;根据实践经验灵活地掌握和运用采访报道技巧;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既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又要遵从事实,把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第二,坚守新闻报道的内容深度与准度。新闻媒体需注重报道的内容和深度,打造有质感的新闻。报道的内容既要有助于揭示事实,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事实抽丝剥茧,利于人们理解。在媒体融合盛行的今天,除了善用多种媒体渠道外,新闻媒体还应有融会贯通的互联网思维理念,注重受众需求和社会利益,实现精准报道。

摘要:美国学者盖伊·塔奇曼的《做新闻》一书,是一部20世纪关于西方新闻媒介研究的开拓性著作。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探究了该书的核心理念及其时现今新闻媒体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做新闻,新闻网络,新闻框架

参考文献

[1]塔奇曼.做新闻[M].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大数据时代新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 篇8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数据分析

2014年5月,据人民网报道“上海近期有个特殊的网站备受关注。这个网站不发布内容,但这个网站的开通对于网民来讲,本身就是个新闻。这个网站只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它的名字----上海政府数据服务网。”上海市政府和多个试点单位参与建设了国内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市民可以通过该网站查询自己需求的数据产品和数据应用。上海市把全市政府各种资源数据集中进行整理和管理,统一整合后,并向全社会公开。这种做法无疑是公共服务迎接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有益探索。这个例子说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在当下社会,转变新的公共服务的理念和实践创新尤为重要。

一、对大数据时代认识的态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对公共服务适应能力的考验,对于对大数据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比如在公共服务领来讲,公共卫生领域里,大数据可以运用在公共卫生领域体现在预测和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大数据的优势就是在面对不确定的大量信息时,他能做到的就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快、更精准的信息和服务。如果按照过去的公共服务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政府各相关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和整合大量各种繁琐无序的数据,也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在做出某些判断时加入了主观思想,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不仅对决策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还会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统计数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是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大数据的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开发一套大数据分析软件,不仅会节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还会提高政府工作的办事效率,最重要的是满足了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数据对于公众或公司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举例来讲,某导航公司将上海公开的2万多条地理位置信息用于地图编制与更新,,这样的大数据分析不仅促进的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满足了人民的出行需要,而且对于商业经济发展领域也提供了很大机遇,满足了商人的利益。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存在对满足新的公共服务理念的重要意义。公共服务部门要做到跟上“大数据时代”的节拍。了解“大数据”的特点,培养“大数据”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共服务部门在接受大数据时代带来的转变的同时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思维模式。

二、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共服务资源建設整合

公共服务领域有两块:用户和资源,这就意味着相关部门在进行大量数据采集和生成时,一方面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性分类收集和管理,在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准确性资源包括最初的原生资源的数字化演变,还有各种繁琐资源的收集和整理。简言之,就是把过去那些看似不重要的数据,其实却可以综合整理作为统计分析的重要数据整理出来,打破原来各部门分散管理的复杂的局面,打造数据资源整合平台,使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而向公众公开,以满足不同公民在对待不同服务的需求。公共服务部门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时代下的特点从个体的之中找到共性的规律的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用哲学的观点可以解释为整体中看到个体,个体中包含整体的某些规律。

三、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方向

过去,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对象存在不确定性和人数众多的特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陈旧、缺乏特定性,不仅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短缺,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因为需求本身对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来说就很重要,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就是那些有需求的用户。

四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来

扩大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引入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辅助我们做好服务型政府,履行好我们的公共服务职能。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虽然现在在公共服务领域上没有引起很大的波澜,可是却在学术和商业领域引发了不小的震撼。经济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在经济上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服务必然对政治的稳定有着深刻的影响,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来为公共服务,不仅在满足他们自身利益的同时,还会促进我国的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和社会力量合作的同时,完成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还有像百度、腾讯这样的掌握着大量用户数据的门户网站,他们可以通过对注册用户的数据分析,来掌握不同用户在各方面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软件开发,也是对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

五、为大数据时代到来进行公共服务的人才储备

当前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缺乏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他们在面对大数据时缺乏应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才能。而我们在对他们加强这方面的培训的同时要提前规划,积极学习掌握新技术发展趋势, 也要引进新的技术人才,比如计算机人才和数学工程人才。他们可以通过掌握的数据库的技术有规律的进行数据结构的分析,从而建成一套为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据库系统。在技术力量的推动下,要立足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政府需植入最新鲜的血液,补充缺失最根本的软件实力,再华丽的躯壳都将不堪一击,充满创造力的人才才是我们公共服务领域中最需要的软实力。

为应对大数据时代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我们从认识态度、思维方式、管理模式、人才储备的几个方面充分说明了大数据时代下我们需要转变公共服务理念的重要性。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用户在逐渐增多,所以公共文化的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从大数据时代下的时代环境中可以中分析出决定了以后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方式、手段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也会随之改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

上一篇:写家乡的作文50字下一篇: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报告(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