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工程

2022-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土壤环境工程

德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土壤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土壤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我国目前尚未对土壤环境保护进行单独立法规制,而现行关于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无法满足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壤环境问题的要求。德国自1998年《联邦土壤保护法》颁布以来,其土壤保护法律体系经过十多年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德国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经验,对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德国《联邦土壤保护法》;立法体系;法律制度;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事件,如湖南郴州土壤砷污染事件、湖南大米镉含量超标事件等频繁发生[1],直接威胁着我国农产品品质与食品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乃至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为应对当前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下降,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的威胁,以及土壤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国家加强了综合预防与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工作。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我国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根据该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全国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量比2007年削减15%。在土壤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建设方面,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之一是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即“研究拟订污染物总量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3];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中将“研究起草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规,制定农用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被污染地块环境监管等管理办法”等作为相关工作的保障措施之一[4]。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进一步深入开展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

与此相对,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体系,其中,作为采取独立立法模式代表性国家的德国,已构建了以欧盟相关土壤保护指令和政策为指导,以《联邦土壤保护法》为核心,以《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条例》、《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联邦污染控制法》、《肥料法》和《土壤评价法》等联邦法律为配套,以地方各州土壤保护法为补充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体系。此外,从德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的实质内容来看,德国在注重土壤自然功能保全,农业用地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恢复,以及水土流失面积的控制等的同时,也加强构建了污染场地修复、可疑场地的调查、监测和控制等法律制度,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立法经验。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德国《联邦土壤保护法》为中心,对德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德国土壤保护立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法》提供借鉴。

二、德国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体系

围绕欧盟法规指令、德国联邦立法、州立法,以及国家环境政策和经济刺激计划等,德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关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学者盖伊等人在2009年的一项关于可持续农业和水土保持的项目研究中指出,德国当时有43项关于土壤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尽管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其他欧盟国家相比,该数量仍属相当多之列[5]。具体而言,德国有关对土壤保护问题进行规制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联邦土壤保护法》、《土壤评价法》、《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条例》、《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等。此外,作为欧盟硝酸盐指令(EU-Nitrates Directive COM 1991)在国家立法层面的体现①,德国于1996年1月26日制定了《肥料法》来规范农业生产中肥料的正确施用,土壤附加物质,栽培基质,以及根据良好农业规范原则(GAP)的植物救护,尽可能地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养分流失而造成的环境污染[6]。作为德国土壤保护领域较为普遍适用的激励机制政策,德国实施了“农业环境计划(AES)”[7]。

从总体上而言,德国已逐渐形成以欧盟相关土壤保护指令和政策为指导,以《联邦土壤保护法》为核心,以《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条例》、《肥料法》、《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联邦污染控制法》和《土壤评价法》等联邦法律为配套,以地方各州土壤保护法为补充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体系。

(一)欧盟法规和指令

欧共体于1972年颁布的《欧洲土壤宪章》首次将土壤列为需要重点保护的环境要素。自欧盟成立以来,土壤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仅有九个欧盟成员国颁布了针对土壤保护(特别是土壤污染)的专门立法。有多项欧盟政策(如有关水、废弃物、化学品、工业污染预防、自然保护、农药、农业等政策)对土壤保护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制定此类政策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土壤保护,不能确保欧洲所有土壤得到相当程度的有效保护[8]。为了加强对欧洲土壤的保护,应对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及退化问题,欧盟委员会于2006年9月22日通过了《土壤主题战略》,2007年11月由欧洲议会正式通过了《土壤框架指令建议书》。2012年2月13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土壤主题战略的实施报告》,较为详细地汇报了该土壤主题战略从2006年通过以来的实施情况和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该报告指出,2004年全欧盟27个成员国投入资金约52亿欧元,用于对土壤进行修复治理,其中德国占比重达21.6%,为所有成员国最高;而欧盟预计于2007-2013年间投入31亿欧元作为工业场地和污染土地的修复费用,匈牙利、捷克和德国是获得配额最多的国家,分别为4.75亿、3.71亿和3.32亿欧元[9]。

在农业土壤保护方面,于2005年9月发布的《欧盟农村发展条例》鼓励成员国采取特定行动保护土壤②。根据《欧盟农村发展条例》的规定,欧盟成员国可依照农业环境计划为支持农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各类措施提供资金投入;各成员国可自由选择农业环境计划的适用层级。德国根据《欧盟农村发展条例》的规定,制定农业环境计划,将该计划作为全国农村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并允许各州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和指定具体措施[10]。

另外,依据欧盟2003年共同农业政策改革要求,德国于2004年颁布了《直接支付义务法案》。该法案包括环境、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标准等内容。具体而言,在土壤保护方面,要求保持“良好农业和生态环境”(GAEC),如果农民违反相关规定,则会减少其农场补贴,甚至须支付罚款。此外,根据《直接支付义务法案》第2条规定,为减少水土流失,在每年农地收获后一定时期内,禁止40%的可耕地耕种;为保持土壤的有机质,须通过至少三种作物的轮耕轮作并进行年度土壤测试[11]。另外,该法在2011年修正案中强调了对土壤中有机物质的保存和土壤结构的保护[12]。

(二)全国性土壤保护立法

1.《联邦土壤保护法》。

《联邦土壤保护法》是一部旨在规范垃圾填埋场、工业场地等土壤污染问题的国家级正式法律规范,是德国唯一的有关土壤环境保护的单独立法。作为德国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该法主要包括总则,原则与义务,关于污染场地的补充规定,农业土地利用和最终条款等5部分共26条。其中,第一部分是总则,主要就该法的立法目的、定义、适用范围进行了规定。

第二部分是原则和义务,主要就预防原则,当事人修复被污染土地的义务,土壤物质参数值,风险评估和调查命令等进行了规定。根据预防原则,财产所有人、场地占有人和可能致土壤特性改变的行为人应当对其使用场地的行为或造成影响的行为负有防止土壤有害转变发生的风险预防义务。关于污染场地的识别及修复参数,该法第8条规定了启动参数值、行动参数值、预防参数值等三类,并明确规定在联邦政府组织有关当事人听证之后,经联邦参议院同意,应当就此颁布法定条例,明确各参数值③。

第三部分是有关污染场地的补充规定。本部分就污染场地的识别,补救的调查和规划,有关部门的监管及企业自我监控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具体而言,该法第11条规定“州法律可以发布关于污染场地和可疑污染场地识别的规定”并将权利下放至各州。第13条规定主管部门可以要求第4条的修复义务方进行必要的调查,并提交包括风险评估和补救调查的概要,预补救土地当前使用情况和未来使用计划、对补救对象及相关必要的净化措施,安全防范措施,保护限制措施,自我监控措施,相关措施的实施计划日程表等内容的修复计划。此外,主管部门也可以要求第18条规定的专家作出修复调查和补救计划。在计划未制定,未在规定期限内制定,以及制定的计划不符合要求等特定情况下,主管部门应当增补补救计划。

第四部分是农业土地利用的规定。该部分仅设第17条明确规定良好农业规范,即要求州法律规定的农业主管机构应当传达良好农业规范的有关适合场地方式利用土壤、保全或改良土壤结构、考虑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保存土壤自然结构要素、避免水土流失、轮耕轮作以保全土壤生物活性等理念原则,并详细阐明良好农业规范的表现。

第五部分是最终条款,明确了本法前文所提到专家调查主体、听证、州法律制定的授权等内容,以及欧共体决议的遵从,国防的特殊规定,费用的承担,价值补偿和有关罚款的规定④。

2.《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条例》。

根据《联邦土壤保护法》第6、8、13条的规定,联邦政府于1999年7月17日颁布了《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条例》。该条例共14条,主要就可疑场地的调查和评估,土壤不利转变和污染场地的补救,水土流失引起土壤不利转变的预防,土壤不利转变形成的风险预防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此外,立法者还制定了四项规定具体事项的实体性附件,以执行该条例内容。附件1规定了有关污染场地、可疑场地、土壤退化的调查过程中取样、分析方法和质量保证的内容;附件2详细规定了行动参数值、启动参数值、预防参数值,以及允许的附加污染额度;附件3规定了补救调查和补救计划的具体要求;附件4规定了在调查和评估因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不利变化时的相关要求,运用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做好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土壤保护预防工作[13]。

3.《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

于1994年9月27日颁布的德国《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1996年10月7日生效,其后多次补充修订),是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纲领,它把资源闭路循环的思想推广到生产部门,规定废弃物处置的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置的优先顺序。其中,该法涉及土壤环境保护的条文有第8条、第10条、第36条。即第8条是有关要求农用地土壤利用中物质循环及废弃物管理的规定;第10条关于 “废弃物处理应当不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表现为不使水体和土壤受到有害影响……”的规定,体现了废弃物处理的基本原则;第36条关于“当有合理理由怀疑某垃圾填埋场会引起土壤有害转变,或对其他个人或公众带来危险时,则应当按照《联邦土壤保护法》相关条款的规定对其进行污染土壤的识别、检查、评估和修复”的规定,是对联邦土壤保护法的具体落实⑤。

4.《土壤评价法》。

于2007年12月20日由德国联邦议院通过的《土壤评价法》(20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主要立法目的是,从税收的角度创立一个对农业土地进行评价的统一基础,建立一个土壤信息系统,以发挥保护土壤的作用。该法共分为总则、土地评价的特殊规定、程序性条款、评价委员会和最终条款等5个部分共20个条文。2012年2月23日颁布的《土壤评价实施条例》对该法进行了具体细化和补充⑥。

5.其他涉及土壤保护的规定。

在德国其他单行法中,也大量包含了对土壤保护的相关规定,对德国土壤保护专门立法规定进行补充。如:德国于1977年颁布的《肥料法》规定其立法目的之一为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特别是土壤腐殖质的保护;2009年1月9日联邦议院通过了新《肥料法》,继续强调保持土壤肥力的立法目的,同时对土壤环境进行保护和保全的条款几乎贯穿全法,如第1条立法目的,第2(1)(6)(8)条对肥料、土壤调理剂、生长媒质等相关术语的规定,第3条适用范围,第5条市场流通,第10条科学咨询委员会等条款,都对土壤环境保护进行了规定⑦; 2009年德国《联邦自然保护法》(2009年8月6日颁布,2010年3月1日生效,)第1条第3款规定,为了维护自然生态长久平衡……土壤应当在生态平衡条件下以实现其自身功能保全的方式加以保护……[14]此外,德国其他涉及到土壤保护的全国性法律主要还有:1998年1月1日生效的《空间规划法》第二条关于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的规定⑧、《垃圾处理法》、《联邦大气污染防治法》、《联邦森林法》、《联邦自然保护法》、《肥料法》、《化学品法》等⑨。

(三)州和地区土壤保护立法

为贯彻落实《联邦土壤保护法》并对该法的内容进行进一步丰富和补充,德国各州分别制定了地区性土壤保护法,主要包括《下萨克森土壤保护法》、《巴伐利亚土壤保护法》、《萨尔州土壤保护法》、《萨克森-安哈特土壤保护实施法》、《不莱梅土壤保护法》、《图林根土壤保护法》、《巴登-符腾堡土壤保护和污染场地法》以及《莱茵兰-普法尔兹土壤保护法》等⑩。

三、德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从德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的发展及其内容来看,笔者认为德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中的相关经验值得我国在有关土壤环境保护立法时借鉴。

(一)采取独立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模式,构建完整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采取独立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模式,对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制度进行系统规范, 有利于一国系统规制土壤污染防治制度,有效预防和治理被污染土壤。

从德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模式与体系来看,德国采取的《联邦土壤保护法》独立的立法模式,并辅之以其他相关法律规范进行系统调整,对土壤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德国有关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渊源来看,在欧盟相关法规、指令及政策的指导下,德国通过制定国内法律法规或相关政策以加强土壤保护,各州政府则又根据联邦法制定州法律,以确保联邦法和其他上位法在地方各州的适用,构建了以欧盟相关土壤保护指令和政策为指导,以《联邦土壤保护法》为核心,以《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条例》、《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联邦污染控制法》、《肥料法》和《土壤评价法》等联邦法律为配套,以地方各州土壤保护法为补充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体系。在德国完整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体系之中,《联邦土壤保护法》对土壤保护发挥的积极功能尤为显著。德国联邦议院和德国农业协会等高度赞扬该法是处于土壤保护法律体系架构的最顶端,发挥统帅作用[15]。作为德国土壤环境保护基本法的《联邦土壤保护法》,调整范围比较全面广泛,覆盖到了工业污染场地的修复、垃圾填埋场地的治理、农业土地利用等基本内容,规定了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协同合作原则等基本原则,在十多年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欧洲其他国家,如比利时和英国,很多科学类出版物均以德国《联邦土壤保护法》作为模版,以探求其立法的发展。

当然,该法有些条款如关于良好农业规范(GAP)条款的规定较为模糊,并未明确规定强制机制保证良好农业规范的实施,因此,该条款更像是参照而不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从而被联邦环境部称为“无牙的老虎”[16]。

与此相对,我国目前有关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主要散见于《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以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农药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矿产资源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等与土地生态安全相关的法规法律之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这种现状的显著缺陷是,一方面国家因缺乏专门针对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立法而影响政府有效遏制土壤污染的步伐;另一方面,我国这种对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采取附属于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模式,不仅导致我国有关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法律规范因缺乏系统性而不利于系统规制有关土壤污染控制措施,而且还造成我国目前有关土壤污染防治行政管理主体林立、职责分散而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出现了“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17]。有鉴于此,我国应尽快借鉴德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经验,着手制定中国的《土壤环境保护法》,系统对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土壤治理等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加强有关落实《土壤环境保护法》关于保护土壤和防治污染土壤措施的相关立法,逐步构建中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体系。

(二)加强配套性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的制定,推动《土壤环境保护法》的真正落实

根据《联邦土壤保护法》第21条关于各州需制定各州的土壤保护法律规范的规定,德国联邦各州纷纷制定了各州的土壤保护法,为实现《联邦土壤保护法》奠定了有力保障措施。如下萨克森州于1999年2月19日颁布与实施的《下萨克森土壤保护法》,就信息报告和公示义务、土壤计划区域、污染场地索引、环境卫生咨询部、土壤信息系统、土壤保护主管部门以及费用与处罚等进行了规定;此外,该州于2010年4月29日制定了《下萨克森土壤保护和污染场地专家和主管部门条例》对州立法进行了补充。巴伐利亚州于1999年2月23日颁布实施的《巴伐利亚土壤保护法》(2011年4月14日修订)就土壤有害转变和污染场地的登记、监测、危险预防、土壤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和其他政府办事处的职权与职责、资产负债表与财政管理、最终条款等进行了规定。此外,德国《专项基金条例》与《土壤保护和污染场地专家条例》等对其进行了补充。萨尔州于2002年3月20日颁布实施《萨尔州土壤保护法》(2007年11月21日修订),就总则、土壤信息系统、特殊条款、数据保护和数据传输与费用、责任部门、监督和处罚等进行了规定。萨克森-安哈特州于2002年4月2日颁布实施《萨克森-安哈特土壤保护实施法》就总则、特定土壤保护、土壤和污染场地信息和数据保护、赔偿金、补偿金、索赔请求、费用、主管部门、技术监督等进行了规定。不莱梅州于2002年8月27日颁布实施了《不莱梅土壤保护法》就总则、土壤的保护、有关土壤质量和污染场地的信息系统、赔偿金和最终条款等进行了规定。图林根州于2003年12月16日颁布实施的《图林根土壤保护法》(2007年12月20日修订)就立法目的、信息报告和公示义务、土壤有害转变的补充规定、专家和研究所、关于土壤质量的信息系统、关于污染场地的信息系统等进行了规定。柏林州于2004年6月24日颁布实施《柏林土壤保护法》主要就立法目的、相关部门义务、信息公示的义务、通行权、土壤有害转变的补充规定、主管部门采取的措施、关于土壤质量的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专家和检查机构、处罚等进行了规定。巴登-符腾堡州于2004年12月14日颁布实施的《巴登-符腾堡土壤保护和污染场地法》(2009年12月17日修订)。就总则、土壤保护区、土壤信息、调查和监测、赔偿金、费用、主管部门、处罚等进行了规定。此后该州《评估委员会条例》(2010年7月19日)对其作进一步补充。莱茵兰-法尔茨州于2005年8月3日颁布实施《莱茵兰-法尔茨土壤保护法》就总则、特定地区的土壤保护、土壤信息、数据保护、主管部门、处罚和最终条款进行了规定B11。从各州相关土壤保护法的内容来看,各州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联邦法的具体补充和细化,并就实施程序进行了具体规定。此外,针对联邦法规定的土壤保护制度,各州根据其州土壤保护法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土壤质量信息系统与污染土地调查与监测制度,确保了土壤信息的公开、传输及各州在土壤保护方面的交流合作B12。

德国这种加强联邦与州之间共同实现土壤保护与污染防治的立法经验有利于实施《联邦土壤保护法》,最终实现土壤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目的。一方面,联邦政府充分发挥其联邦制国家优势,在联邦层面制定统一的专门性保护土壤和土壤污染防治的《联邦土壤保护法》,从总体上规范有关土壤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措施,为各州实施土壤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联邦政府又通过将政府权力下放至各州,各州根据《联邦土壤保护法》制定符合各州具体实际情况的土壤保护法,最终形成全国土壤信息系统和配套制度,较好地保证了联邦法律和州法律在各州的实施。另外,德国联邦/州土壤保护工作小组(LABO)、州环境部长会议(UMK)等机构,则保障了联邦法律在全国的统一实施,也为各州土壤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交流平台B13。

与德国的土壤保护制度相比,我国当前不仅缺乏全国性的专门规范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土壤防治的专门立法,而且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如2006年3月浙江省颁布的《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定对污染土壤要实行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制度),2007年1月北京市环保局印发的《场地环境评价导则》(规范了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场地环境调查,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2007年5月重庆市颁布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转产或搬迁前,应当清除遗留的有毒有害原料或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2008年6月重庆市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市工业企业原址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严格执行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2007年6月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印发的《沈阳市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及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对污染场地的评估与认定进行了规定),2008年《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200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南京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被污染土壤的处置和修复费用,无明确责任人或者责任人丧失责任能力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承担),2010年上海市制定的《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对展览会用地环境质量进行规定),2011年1月1日《鞍山市环境保护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在转产或者搬迁前,应当清除遗留的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等相关规定,也仅仅是针对污染场地进行的相关规定,无法发挥全面保护土壤环境的积极作用。此外,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全国性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也容易造成各地有关土壤保护与污染土壤整治的相关立法随意性大,操作性不强等缺陷,无法满足全国土壤保护大局需要[18]。有鉴于此,借鉴德国有关土壤保护立法的经验,我国应在制定一部专门性《土壤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要求各省市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地方性规章以贯彻落实《土壤环境保护法》,并建立全国性土壤信息系统,保证土壤环境保护基本制度的统一实施,接受全社会广大公众的监督。

(三)确立健全有效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土壤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土壤环境保护法发挥土壤保护功能的保障,因此,在德国《联邦土壤保护法》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系列土壤环境保护法律制度[19]。如德国《联邦土壤保护法》第9条和第13条明确规定了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主管部门在有充分怀疑表明土壤有害转变或污染场地存在的情况下,有权要求土地所有人或占有人、污染行为人及继承人就相关污染物的类型、扩散或总量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评估;该法第2条及第11条规定了污染场地识别和登记制度,并由各州土壤保护法对污染场地位置、类型、污染程度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该法第15条明确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统计制度,主管部门应当监控污染场地和可疑污染场地,并要求相关义务人采取自我监测措施;该法第19条规定了土壤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联邦政府设立全国性土壤信息系统,各州政府在其辖区设立和运营土壤信息系统,将有关主体对特定区域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及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数据收集并公布,以供政府决策参考及社会监督;该法第4条、第13条规定了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制度,明确了土壤修复的责任主体包括状态责任人和行为责任人,要求相关义务人采取净化措施、安全防范措施、保护限制措施等,制定修复计划[20]。这些制度的确立和各州立法的具体细化与落实,对德国土壤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比德国完善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我国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还存在土壤污染调查及监测方法不规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完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措施力度不够、土壤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我国在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法》时,应在坚持“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和“分区、分类和分级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土壤环境保护规划制度、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度、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制度、 土壤污染管制区制度、土壤污染监测与应急预警制度、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制度、土壤环境保护补偿、土壤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实现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注释:

① 除了硝酸盐指令外,欧盟涉及到土壤环境保护的指令还有水框架指令(2000/60/EC),关于环境保护,尤其是污泥农用时保护土壤的86/278/EEC指令,关于废物的75/442/EEC指令,关于废物填埋的1999/31/EC指令,关于废物焚烧的2000/76/EC指令,关于城镇污水厂废水处理的91/271/EEC指令等。参见胡必彬的《欧盟土壤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战略》一文,《北方环境》2004年第5期,第52-58页。

② 《欧盟农村发展条例》是由欧洲农村发展农业基金项目于2005年9月发布,参见欧盟官网关于欧洲农村发展农业基金项目的简介,网址:http:∥europa.eu/legislation_summaries/agriculture/general_framework/l60032_en.htm。

③ 根据该条规定,《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条例》附件二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即只有首先确定合理的土壤质量标准参数,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不同类型污染场地的识别和登记,针对不同类型污染场地,确定当事人责任的大小,采取措施的程度、资金分配的多少。

④ 德国《联邦土壤保护法》,参见德国环境部网站http:∥www.bmu.de/en/service/publications/downloads/details/artikel/federal-soil-protection-act-and-ordinance/[2013-1-17]。

⑤ 1994年德国《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于1994年9月27日颁布,1996年10月7日生效,其后多次补充修订,参见http:∥www.iset.ge/old/upload/German_Closed_Cycle_Act.pdf[2013-1-17]。

⑥ Germany: Soil Valuation Act。参见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法律办公室数据库,http:∥faolex.fao.org/cgi-bin/faolex.exe?database=faolex&search_type=query&table。

⑦ 1977年《肥料法》于1977年11月15日生效,2006年12月9日修订,2009年1月9日被新《肥料法》(Fertilisation Act)废止。http:∥faolex.fao.org/cgi-bin/faolex.exe?rec_id=068706&database=FAOLEX&search_type=link&table=result&lang=eng&format_name=@ERALL[2013-1-17]。

⑧ 德国《空间规划法》第2条:大空间和跨地区的剩余空间结构应予以维持和发展。剩余空间对有效的土壤、水资源保持、动植物环境及气候的功能应得到维持或恢复。

⑨ 参见杨枫编译的《联邦德国的土壤保护和土壤保护法》,http:∥www.sogou.com/websnapshot?ie=utf8&type=bin&url。

⑩ 除了勃兰登堡州,德国其他所有的州都颁布了自己的土壤保护法。参见Stephan Mitschang.Soil Protection Law in the EU. International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 Frankfurt am Main 2008,206。

B11 主要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法律办公室数据库,见网站http:∥faolex.fao.org/。

B12 早在1983年,德国一个政府间合作平台就已经存在,即土壤保护信息资源特别工作小组。1991年,联邦/州土壤保护工作小组成立,这是德国州环境部长会议的一个下属委员会,小组成员包括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最高土壤保护机构,主要讨论政策范围、解决方案并且提出建议。LABO为各州进行土壤立法及土壤保护经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它的主要任务即确保土壤保护法在全国的统一实施,并且为该法的修订起草建议书。参见德国环境部编写并发布的《德国联邦政府土壤保护报告》,详见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Protection and Nuclear Safety. 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Soil Protection Report,2002(6):14。

B13 德国联邦政府在环保部长会议下面设了一个联邦/州土壤保护工作组,工作组实行理事会/全体会议制度,下设3个委员会,分别负责法规制订、预备性土壤污染调查以及历史遗留污染调查。按照字母顺序,由各州轮流担任理事会会长,任期两年。委员会向理事会报告需要处理的议题,理事会对议题和当前重要问题开展讨论并形成报告,环保部长会议对理事会报告进行审议和批准。参见《德国如何防治土壤污染?》一文,中国环境报2012-08-14第4版。

[参考文献]

[1] 李俊杰. 湖南郴州土壤砷污染事件凸显土壤治污困境[J]. 瞭望,2011(22):21.

[2] 周文颖. 周生贤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视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EB/OL].[2011-02-21].http:∥www.mep.gov.cn/zhxx/hjyw/201102/t20110221_200992.htm.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DB/OL]. (2011-12-20)[2011-12-20].http:∥www.gov.cn/zwgk/2011-12/20/content_2024895.htm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DB/OL].(2013-01-28)[2013-01-28]. http:∥www.gov.cn/zwgk/2013-01/28/content_2320888.htm.

[5] Gay S H,Louwagie G,Sammeth F.Final report on the projec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Soil Conservation (SoCo)”[R].Luxembourg,European Commission. 2009.

[6] 胡云才,Urs Schmidhalter.德国施肥法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启示[J].磷肥与复肥,2005,20(3):6-8.

[7] Caroline Schill.German soil legislation and landcare in Australia and Germany lessons learned for effective soil conservation in Iceland[J].Garoarsholmur Project,Reykjavik/Husavik,2011(6):1-27.

[8] European Commission.Soil Environment[DB/OL].(2012-11-27)[2013-1-17].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soil/index_en.htm

[9] European Commis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il Thematic Strategy and ongoing activities[R].Brussels,2012, OM(2012)46 final.

[10] Louwagie G,Gay S H,Sammeth F,Ratinger T.The potential of European Union policies to address soil degradation in agriculture[J].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2011,22(1): 5-17.

[11] Prager K,Hagemann N,Heyn N,Schuler J.Incentives and enforcement: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policy mix for soil conservation in Brandenburg (Germany)[J].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2011,22(1):111-123.

[12] Caroline Schill. German soil legislation and landcare in Australia and Germany lessons learned for effective soil conservation in Iceland[J].Garoarsholmur Project, Reykjavik/Husavik,2011(6):1-27.

[13] 秦天宝.德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与实践[J].环境保护,2007(5): 68-71.

[14] Federal Law Gazette 2009,part I,no.51,p.2542ff[EB/OL].[2013-10-17].http:∥www.bmu.de/fileadmin/bmu-import/files/english/pdf/application/pdf/broschuere_bnatschg_en_bf.pdf.

[15] Caroline Schill. German soil legislation and landcare in Australia and Germany lessons learned for effective soil conservation in Iceland[J].Garoarsholmur Project,Reykjavik/Husavik, 2011(6):1-27.

[16] Prager K,Hagemann N,Heyn N,Schuler J.Incentives and enforcement: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policy mix for soil conservation in Brandenburg (Germany)[J].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2011,22(1):111-123.

[17] 陈 伟,夏保强.“刮骨疗毒” 土壤污染治理困局待破[N].经济参考报,2012-06-14(5).

[18] 王树义.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评论,2008(3): 73-78.

[19] 罗 丽.外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之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8,22(4): 134-140.

[20] 秦天宝,赵小波.论德国土壤污染立法中的“状态责任”及其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借鉴意义[J].中德法学论坛,2010(8): 266-274.

(责任编辑 江海波)

作者:罗丽 袁泉

第2篇:上海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现状及建议

摘要在综合分析发达国家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的土壤环境调查现状,提出相关调查建议,包括由上海政府成立专门的政府基金负责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从企业停产后接管后续的土地拆迁、平整、场地调查、土壤修复等过程;重新梳理土地复垦流程,增加复垦前后的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简化初步调查取样过程;建立上海场地污染数据库,对场地土壤环境进行质量分级。

关键词场地污染土壤;场地污染调查;简化流程

A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of Site Soi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in Shanghai

FANG Zhilei(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Shanghai 200072)

Key wordsSite contaminated soil;Investigation of site pollution;Simplified process

改革开发以来,在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生态、生产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各类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从2010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到2014年的吉林石化双苯厂的硝基苯污染,以及2015年的“常州毒地事件”的发生,场地土壤环境污染是继水体、气体、噪声、固体废物后又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由土壤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 成为影响百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1]。

上海市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在取得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经济中心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不断出现。2013年1月10日上海金山区突发“1.10”重大水污染事故,同年2月10日松江区突发“2.10”车墩牛奶河事件,2016年7月松江区发现1 500 m2严重污染土壤,附近地表水污染物已超标1 000余倍。土壤环境问题在逐渐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在要求上海市政府不断完善土壤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

上海面临的另一个土地问题是建设用地总规模超过全市陆域面积的40%,明显大于一些国际大都市。上海此前设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目标为3 226 km2,接近全市陆域面积的48%。而2017年,上海将2020年的阶段控制目标确定为3 185 km2,为未来建设用地的“终极规模”。上海市明确要求“建设用地规模必须只减不增、必须负增长”。开展集建区外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是上海建立城乡内涵式增长模式,破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瓶颈、提高用地效益、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空间的必然选择。笔者探讨了上海场地土壤环境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科学、合理地调查土壤环境提供借鉴。

1国际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及评估演化

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全球性環境问题,为了应对并解决这一难题, 20 世纪80 年代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将土壤环境问题纳入国家环境的管理体系中。

1.1形成较为规范、成熟的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程序

发达国家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呈阶段性特征(图1)。一般以3个阶段居多,这是国际上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普遍采用的模式。

第1阶段为资料调查,主要是收集历史资料、场地踏勘及访问调查等工作,不含采样分析工作。资料调查应对人类和其他受体的潜在风险评估提供足够的信息,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调查。

第2阶段为初步调查,主要是地面及表层土壤的调查与样品分析等工作,包括人工现场取样的调查。场地初步调查主要有场地调查和样品分析以及结合资料调查,验证资料调查阶段的结论,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调查。该阶段是定性调查,并且仅需分析少量样品。

第3阶段为详细调查,主要是采用钻探设备等技术手段,确定污染物空间分布范围,特别是确定需要修复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范围。场地详细调查需要采集和分析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样品,便于评价污染可能对人类和潜在受体的风险,并确定下一步采取的控制或修复措施。

1.2建立场地土壤环境质量的公共信息管理数据库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不仅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程序,还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场地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开展了长期的土壤环境监测,针对用途不同的土壤布设监测点,进行了长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分析、记录监测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历史指标变化,分析不同时间段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

以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质量为分类依据,对不同场地类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将有限的公共资金用到最需要修复和风险管理的场地,构建场地土壤环境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 从而实现了场地土壤环境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1.3注重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比较典型的是美国政府颁布了《综合环境污染响应、赔偿和责任认定法案》[2],并建立名为“超级基金”的信托基金,对实施这部法律提供资金支持。德国颁布了《联邦土壤保护法》[3],甚至德国一些州也出台了相关标准。其他国家如日本、加拿大、英国、荷兰、新西兰等也在20世纪90年代结合本国情况,颁布了有关污染场地调查的技术规范。

2上海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现状

上海场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已经逐渐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2017年初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并实施《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确保上海场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1世纪中叶,上海场地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土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目前,上海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依据2015年发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制定的<关于加强本市经营性用地出让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沪府办〔2015〕30号文)和2016年发布的《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办法》(沪环保防〔2016〕226号文),原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及加油站、危废收集利用与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场地的,再开发利用为经营性用地,应按照规定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确定为场地土壤环境的,须进行治理修复,达到环保要求后方可出让,调查、评估及修复等相关材料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附件。

上海的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主要分2个阶段,即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阶段[4]。

2.1初步调查阶段

初步调查阶段是在收集场地历史资料、现场踏勘和走访的基础上,分析表层、深层和地下水位附近的土壤样品,定性评估场地土壤环境质量,并决定是否要进一步调查。

上海场地初步调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场地的历史资料并整理,根据历年航片资料对地块进行初步研判。收集地块周边地质环境资料,尤其是土壤和地下水历史资料信息,初步判断场地的潜在受污染区域。实地踏勘场地及相邻场地的使用现状;分析资料后有针对性地布设表层、深层土壤采样点和地下水监测井采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表层采样深度为0~0.2 m,深层采样深度为0.2 m至地下水水位[5];土壤和地下水样品测试分析主要有重金属、总石油烃和挥发、半挥发有机物及有机农药等指标[6];分析与评估测试数据,编制初步调查报告。

2.2详细调查阶段

详细调查阶段在初步调查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分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范围。通过地面、包气带土壤、地下水的详细调查及大量样品的采集与分析,全面和深入查明场地污染源的分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特征,获取风险评价要求的技术参数,完善场地风险评价概念模型。

对初步调查成果中发现的污染超标点开展现场加密监测工作,包括评估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结果、制订加密监测工作计划、实施现场采样、记录加密采样的钻孔信息、测试数据分析和评估等步骤,定量查明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分析污染场地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概率,计算基于风险的土壤风险控制值、基于风险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控制值以及保护周边水体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过程,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等步骤;确定污染场地风险控制目标,计算表层土壤中超标元素非致癌效应的风险控制值。

3上海场地土壤调查存在的问题

3.1企业拆迁不当引起二次污染目前,拆迁单位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拆迁回收有价值物品,拆除方法简单,使用的拆迁设备比较陈旧,容易将企业设备中残留的污染物倾倒在场地土壤中,从而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四处堆放由拆迁而产生的污染表层土,扩大了场地土壤污染范围,增加了治理土壤污染的难度。

3.2大量有毒有害建设用地复垦后转为耕地

面对大规模的建设用地减量化转换而来的土地,目前土地复垦验收主要涉及已落实国有工业用地批文撤销、产证注销、违法用地处置等相关手续,并形成相关的文件资料(如供地撤销文件、权属调整方案、违法用地处置意见书等)等方面,未涉及土地复垦后的土壤环境质量,造成大量有毒有害土地转化为耕地。

3.3初步调查中,外业调查过于复杂,成本过高

目前上海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与详细调查取样的深度、测试指标基本一致,相比只有取样点密度不一致,取样深度在3~4 m,必须采用钻探设备。已有调查结果显示,污染超标点深层土样受到污染,其表层样也被污染,因此,初步调查阶段采用人工取样的做法基本上可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场地污染调查。简化初步调查取样过程,大约能够降低85%的成本,同时也节约了调查时间。

3.4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实施主体是部分利益相关企业,调查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目前上海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主要是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负责委托第3方调查机构,费用由委托方支付。环保部门负责报告审批,依据报告审批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采用土壤修复手段。若由政府部门委托,最后修復土壤费用转化为土地购买成本,不会追究该场地污染的责任企业或个人。若对企业的土地进行2次开发所展开的调查,由企业自行委托调查机构,土地修复费用由企业自行支付,这也会导致调查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4上海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建议

4.1政府设立专门基金,负责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土壤修复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设立专门基金费用(由企业排污费组成),对发生污染的责任企业或个人进行追责,若无法找到责任企业或个人,由基金作为场地调查和修复的费用,同时保证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土壤修复结果的公正性。

4.2政府机构从企业停产开始介入拆迁、土地平整、场地调查,防止二次污染

重新梳理管理流程,政府部门从企业停产开始介入场地污染调查。在企业原有设备未发生挪动的情况下,及时处理管道、蓄水池、储罐、设备等残留污染物,在企业停产时污染设施分布图的基础上,及时制订有针对性的拆除方案, 将拆迁引起的污染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国土与规划部门在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性质变更流程方面增加相应的约束条件;环保部门负责对拆迁后的场地环境污染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

4.3重新梳理土地复垦流程,避免有毒有害土地直接转为耕地

重新梳理土地复垦流程,增加复垦前的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依据场地调查结果确定土地复垦方案,并由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评审,竣工后由第3方调查机构进行场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复垦土地的用途,避免更多的污染土地转为耕地。

4.4简化初步调查流程,降低经济和时间成本

简化初步调查流程,取样对象为素填土,取消采集地下水水样,以资料调查和现场踏勘为主,少量人工取样为辅,了解场地自然环境条件、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初步状况,确定污染物。

4.5扩大场地调查范围,建立全市场地土壤环境质量公共管理数据库

针对用途不同的土地,在上海全市范围布设监测点,进行长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分析不同时间段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场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构建场地土壤环境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级为基础,针对不同场地类别进行有效管理,将资金用到最需要修复和风险管理的场地。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

参考文献

[1]

梁海燕,张谦元.我国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5):42-44.

[2] 蔡五田,张敏,刘雪松,等.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价的程序和内容[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38(6):125-134.

[3] 李方,王晓飞.国外土壤污染防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11):8-9.

[4]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试行)[A].2013.

[5]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试行)[A].2013.

[6]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试行)[A].2013.

安徽农业科學,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7,45(10):59-62

作者:方志雷

第3篇: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摘要:随着农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大棚种植在全国的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大棚种植独特的生产环境和不合理的施肥,使得大棚土壤酸化、盐碱化和作物生理缺素,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若想减少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产生的不利影响,谨防大棚土壤酸化、盐碱化,不合理施肥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酸化、盐碱化的影响,以及改良措施等几方面分析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大棚种植;农业产业结构;土壤环境

当今农业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大力营建农业设施,塑料大棚是其中常见的一种。虽然大棚种植突破了季节的限制,生产方式高度集约化,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同时使得土壤环境的恶化加剧。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长期施用农药和高强度使用肥料,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导致病虫害增多以及土壤酸化、盐碱化。而且长期的施肥与耕作,还会减少土壤总氮量、有机碳,降低了土壤生产力,同时危害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无法较好地维持植物营养和土壤肥力,且加剧了病虫害的传播。

1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危害

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危害,主要有大棚土壤酸化、盐碱化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富集。一是大棚土壤酸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发展,大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大棚土壤酸化问题。据调查,2003年,pH值小于5.5 的大棚土壤就已占总量29.4%,而且pH值小于6.0 的大棚土壤更是达到了一半以上。大棚土壤酸化加重了病害,影响作物发育,降低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二是大棚土壤盐碱化。氮肥频繁施用会影响土壤中硝酸盐氮的含量。据研究,施肥量与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成正比,而大棚种植的施肥量与施肥次数都高出常规种植许多。在温室大棚内,土壤水分的蒸发比较快,容易出现土壤返盐现象;三是土壤速效养分富集。土壤速效养分富集,分为有效磷和速效钾等两个主要方面。在当前,我国大棚种植有接近半数的大棚土壤富集有效磷,又有2/5的大棚土壤富集速效钾。这些主要是因为大棚种植连作大于轮作,露地大于水田,特别是大棚作物种植5年以上,富集程度更是加剧。

2土壤酸化、盐碱化带来的影响

土壤酸化及盐碱化能够使细菌个体生长变小,降低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影响大棚种植的微生物平衡。例如,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以及有关真菌,它们能较好地分解各类有机质及其蛋白质,促进营养元素循环,若是这些细菌数量减少,便会使营养元素循环失衡,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效率。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酸化土壤,主要是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使得土壤中的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减少,而且土壤呈现酸性特征,滋生真菌难以控制,容易增加作物根际的病害,特别是茄果类蔬菜当中出现的青枯病,在大棚种植中普遍存在。大棚种植土壤酸化、盐碱化,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抗逆能力,使得土壤易于板结,物理性状差,其种植蔬菜的抗涝、抗旱的能力减弱。同时,使得土壤营养元素与矿物质的流失加快,作物无法正常发育,长期下来便会让大棚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最终不再适于种植农作物。

3改良策略

大棚种植土壤改良策略,主要有留足空棚期,进行高温闷棚,在农作物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以及施用生物菌肥改土防病,除此还有种植技术措施。一是留足空棚期,进行高温闷棚。农业土壤不是无限制的生产机器,同样需要休息,大棚种植每年都需要一定的空棚期。而且大棚不断种植,不留空棚期,或者空棚期过短,土壤中的枯萎病、青枯病和辣椒疫霉根腐病会严重加剧。特别是那些老棚,常有出现种植农作物死棵的现象,有必要适当增加空棚期,同时进行高温闷棚。关于高温闷棚,最好是根据实际情况湿闷和干闷交替进行,从而提升闷棚的效果;二是农作物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大棚种植时间一长,便容易引起病害,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尤其是土传病害。农作物一旦感染了土传病害,便难以根治,所以必须在农作物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接着是施用生物菌肥改土防病。老棚地往往土壤黏重、板结,状况非常差,土传病害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施用生物菌要早施,同时可采取沟施、穴施和底施等几种方式,且应单一使用生物菌;三是种植技术措施。这要求平衡施肥技术,采用水旱合理轮作,以及合理覆蓋、灌水、深耕。具体应控制化肥用量,实行有机肥和化肥结合,适当配施钾、磷和氮。水旱合理轮作可冬春季种蔬菜,夏秋季种水稻,以水洗酸洗盐,改善土壤土壤酸化、盐碱化。合理覆盖、灌水、深耕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返盐和盐分冲洗淡化。

4结语

大棚种植面积的扩大,直接关系农户的收益和人们生活健康的问题。而当今大棚种植土壤酸化、盐碱化严重,其土壤速效养分过于富集,不利于农作物生产。所以,大棚种植土壤改良势在必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费颖恒,黄艺,严昌荣,等.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胁迫[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01):243-247.

[2]陈碧华,杨和连,周俊国,等.大棚菜田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01):213-218.

[3]张雪艳,田永强,高丽红,等.长期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和栽培制度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1(22):38-44.

[4]李曈,吴荣,李杰,等.不同使用年限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2):62-66.

作者简介:杨晓强,本科学历,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农作物。

作者:杨晓强 李红霞 赵光宇

第4篇:土壤工程

低产土壤:是指土壤某些性状的不良,导致耕地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的土壤(常以平均的1/2计)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排水指数:

土壤退化: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

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侵蚀模数:土壤侵蚀强度单位,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指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为活动等的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每年在单位面积(KM2)上平均流失的土壤重量。(t/km2.年)

农业生态系统:人类以农村种植作物为中心,人为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特点是利用生物措施,转化太阳能,固定物质。(是指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一定区域的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建立起固定、转化太阳能,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人工生态系统。

边坡系数:坡度系数是指在一定边坡条件下,单位高程上的水平距离。

土壤次生潜育化: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而引起的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体变为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

持续农业:是生态农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连续。是建立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均可持续产展的农业制度的一思想追求和目标。是在不破坏后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

低产土壤改良的主要方式:

坡瘠的主要问题和改良措施: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大,也在发育度浅的山区存在。 性状:由于水土流失,形成浅、瘦、薄、粗的土壤。

改良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综合措施。

工程措施:排水沟—湿害、渍水;坡改梯—薄土;抽咸补淡—盐碱地。

2物理改良:客土法—质地(南方丘陵区较为困难);水旱轮作—晒田;城市垃圾利用。 3化学改良:施用高分子化合物作为改良剂;针对性施肥,补充土壤养分。

4生物改良:以作物布局为主,结合周边植树造林。

5生态改良(综合治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达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相对的生态平衡。以区域治理为主,把土壤作为系统中的一个载体,或子系统。

6国土整治:研究大区域的生态问题,如长防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

我国南北方土壤地力衰退的主要类型怎么治理:

提高土壤肥力的基本途径: 1建立深厚的活土层、创造良好的土体构型

活土层——指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丰富的有机质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群落的土壤表层。(耕作优有助于苗期)

建立活土层的途径:

(1)平整土地

(2)保持水土

(3)增厚耕作层

(4)增加有机质的投入(

(5)合理耕作。从小三化入手,实现土壤的内三稳。

旱地一般要求土层>60 cm ,活土层>30cm;水田>20cm。

A/B/CA/P/CA//P/CA//P/W

2、增施有机肥、加速土壤的熟化:

一是提供养分;二是改土。

3、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利用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学特点、及对土壤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轮、间、套、作。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达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光、水等自然条件,改善土壤生物活性,平衡地力。轮、间、套、换茬,相互利用,相互促进。高——矮;豆——禾本;粮——经搭配。

4 、 提高耕地生态肥力 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区域生态平衡。从大三化入手(园林、园田、用—养),实现土壤的外三稳。

与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有关的因素

主要低产问题:由于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化、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成为具旱、瘦、薄、粗的土性特征。

旱:紫色土土层较薄,土壤蓄水量较小,而容易导致夏季土壤干旱。

瘦:紫色土风化程度较浅,有效养分含量较低。

薄:紫色土地处丘陵地带,风化浅以及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而形成土层较为浅薄粗:紫色土大量以石砾为主。

水土流失严重:紫色土区夏季降雨强度较大,多暴雨,发生地表径流的机率也较高。主要改良改良方式

我国南方土壤地力衰退的主要类型如何治理

水田自然的优势及主义的问题

第5篇:土壤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教案

土壤环境保护教育主题班会

八年级(2)班

说起环保,我们的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想法:环保是环保部门的事,和我们无关;其实,环保是地球村上的每个公民的事,也是每个人必尽的义务之一。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1. 环境污染。了解环境污染的各种表现及产生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明确目前环境污染无处不在的危机现状。

2. 土地荒漠化。了解 最近几年出现的沙尘天气,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等造成土地退化的现象。

3. 生态系统破坏。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砍伐、耕作,使森林减少,生物物种灭绝,植被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教师总结归纳:地球生物圈是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环境问题没有国界,。改善环境、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的责任,改变周围环境,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去尽我们的努力。下面这几样,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得很好:

(1)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我们可以做到的:A、随手关紧水龙头。B不向河里倒垃圾。

(2)节约用电。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我们每天能做的有:A、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B、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等。

(3)少使用塑料制品。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被抛弃到大自然中后,会对环境形成“白色污染”。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A、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B、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

(4)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我们每天使用的一次筷子,都是用竹子或树木做成的,我们每扔掉一双筷子,就是扔掉一片森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金属饭勺或非一次性筷子吃饭,而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5保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灰尘的作用。保护花草树木,也是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到: A、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B、按时给花草浇水。

(6节约粮食:粮食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光、热、水、肥资源,节约粮食,就是节约资源,就是环保。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第6篇:地质钻探及土壤试验工程合同

工程编号:_________合约编号: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将_________处地质钻探及土壤试验工程交由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承办经双方同意订立合约如下:第一条 工程地点:请参阅工程图说。第二条 工程范围:详图样说明书。第三条 合约总价:全部工程总价_________元整,详细表附后,工程结算总价按照实做数量结算计算之。(合约附件另有规定者除外)。第四条 付款方式:

一、本工程无预付款,亦不按物价指数增减率调整,俟全部完工提出试验报告,经本处第一科审查合格后一次付清。(如需分批完成,得将已完成部分先付价款百分之八十)。

二、乙方应依照上项付款办法,按实以书面申请估验计价,而后由甲方核实给付之。乙方于支领工程款时所用之印鉴,应与本合约所附印鉴相符。

三、全部工程完成,经正式验收合格后,除有特殊事由外,应于七日内发给结算验收证明书,并依规定程序付清尾款。

四、估验计价均应按期办理,不得申请弃权或延期办理。

五、施工期间如物价发生变动时,应按投标须知所附按物价指数增减率调整工程费计算方式办理。

六、变更设计作业程序依本府所属各机关营缮工程施工验收作业程序八之规定办理。如因变更设计增加工程数量或项目应俟甲方完成法定程序后始得估验,其新增项目在议定单价前按甲方拟定单价之八成计价。第五条 工程期限:

一、开工期限:乙方应于决标后五日内正式开工。

二、完工期限:全部工程限于开工之日起五十日历日完工。如遇障碍因素或变更设计致无法全面施工,应依_________市政府所属各机关营缮工程因障碍因素无法全面施工工期计算作业规定办理。

三、因故延期:如因天灾人祸确为人力所不能抗拒,致需延长完工日期时,乙方得申请甲方核定延期日数。

四、工程开工、停工、复工、完工,乙方均应于当日以书面报告甲方。并以甲方核定之结果为计算工期之依据、乙方不为报告者,甲方得径为核定后以书面通知乙方,乙方不得异议。

五、甲方所核定相关工期事项,乙方均同意遵守,不得异议,亦不得因此提出赔偿损失或停工结算等要求。第六条 工程变更:甲方对本工程有随时变更计画及增减工程数量之权(工程变更设计时,依本府有关规定办理),乙方不得异议。对于增减数量,双方参照本合约所订单价计算增减之。有新增工程项目时,得由双方协议合理单价,但不得以新增项目单价未议妥而停工。新增项目如含有合约既有单价,其单价得按物指数增减率调整工程费计算方式调整之。如因甲方变更计画,乙方须废弃已完工程之一部分或已到场之合格材料,由甲方核实验收后,参照本合约所订单价或订约时料价或新议订单价并按物价指数增减率调整工程费计算方式计给之。但已进场材料以实际施工进度需要并经检验合格为限,若因保管不当影响品质之部分不予计给。第七条 工程图说:所有本工程之图样施工说明书及本合约有关附件等,其优先级依序为开标记录补充规定、特定条款、技术规范、合约图说、工程详细表,及一般规定或一般规范。第八条 工程监督:甲方所派主持工程之工程司,有监督工程及指示乙方之权。甲方工程司如发现乙方工人技能低劣,或不听指挥,得随时通知乙(1)(2)(3)(4)(5)

第7篇:景观绿化工程肥料、土壤送检样品须知

绿化工程肥料、种植土送检样品须知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化检测中心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心2003年10月通过湖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获“计量认证合格单位”;2004年7月成为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委托检验检测机构”。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植株等样品检测,检测数据可广泛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具有法律效力。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及时向委托方提供科学公正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请委托方明确下列规定:

1.送检的样品应符合检测要求,相对总体应具有代表性。 2.委托方应将样品直接送交收样室,样品不得直接送交检测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实验室。

3.双方对样品状况,检验项目,检验要求等确认无误后,由委托方详细填写“检验委托书”,一式四份,填写时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和留有空白项,内容不清楚的项可填“不详”或遵收样人嘱咐,之后由收样人员办理签名,收费手续。

4.样品送检要求:a.土壤样品为1公斤/样,肥料样品为0.5公斤/样(即1斤/样);b.肥料样品送检时委托方必须提供肥料的标识含量、生产厂家;c. 委托方应先交费后检验。

5.出具检验报告的时间一般为收样后15~20天,对加急样品,则根据具体情况加收加急费。检验报告一式三份。

6.委托方凭“检验委托书”和收费凭证领取检验报告,如凭证丢失,须持单位证明或送样人身份证领取。

7.检验结果仅对所送检样品有效,未经本中心同意不得复制检验报告。

8.委托检验仅对来样负责,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验单位提出申请,逾期不予受理。当质量申诉不成立时,申请复检时须另付检验费。

9.样品保存期限为三个月。如果送样人限期内不取回送检样品,本中心将自行处理。

10.本中心联系方式。

地 址:湖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楼 联系电话:0731-84693199;传真:0731-84691581 联 系 人:蔡卫青

乘车路线:长沙火车站乘公交车110路至农科院站下或长沙汽车南站乘公交车802路至农科院站下,往东走50米即到(龙马社区对面办公楼四楼)。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化检测中心

第8篇:探讨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探讨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

探讨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在煤炭开采对土壤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炭开采;土壤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开采行业的发展,煤矸石的产生量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煤矸石的产生量约为原煤总产量的15%~20%,已经积存70亿吨,占地面积约70km2,而且排放量正以1.5亿吨/年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尚不到煤矸石排放量的15%,大部分未被利用的煤矸石采用沟谷倾倒式自然松散的堆放在矿井四周,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而且还会产生自燃或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由于露天堆放的矸石较松散,渗透系数大,产生的淋溶水对周围水体及土壤环境可能产生极大污染。因此,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土壤环境影响已迫在眉睫。

我国很多煤矿地区的土壤己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国家环保总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己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肋。据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矿山固体废物在其堆积和填埋过程中,长期处于与地下环境相异的地表环境,将受到水、生物、温度、压力、人类活动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尾矿渣通过矿物风化溶解其所含的重金属从岩石圈进入水圈,从而在整个圈层中以多种途径循环。因此,煤矸石环境效应的系统调查研究,对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全球煤炭开采的国家和地区,矿业活动己产生大量的矿业固体废物,其长期堆积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受到重视,国外如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针对煤矿区环境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展了大量研究工作。Teixeira E.对巴西Baixo Jacui,R. S.地区的煤矿区中河流底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受到了煤矿开采所引起的Cu, Fe, Ni, Pb, Zn污染;Szcaepanska等对波兰Smolnica煤矿的煤矸石进行研究,表明煤矸石对周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显而易见的;Panov B.S.等对俄罗斯著名大煤田(顿巴斯)重金属环境化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该地区的许多土壤样品中Hg, As, Pb, Zn, Cd含量超标。

然而在对煤矸石山堆积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仅局限于重金属、pH、水溶性盐总量的方面。在估计土壤整体功能及其变化时,指标的选择对量化土壤质量十分重要。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土壤表现出一系列相互协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和特性。但我们不可能考虑到所有这些性质,必须有选择性地挑选。一般土壤物理和化学指标(土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pH值、导电性、渗透性、土壤有机质代谢率、速效氮、速效磷和土壤团聚性等)在指示土壤质量变化中的意义有限,因为它们只有当土壤遭受剧烈变化后才能表现出来。而生物和生物化学指标能够灵敏地响应土壤质量,由于它们遭受任何退化因素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土壤活性直接影响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产力,所以它们有可能成为系统稳定性的早期预警和敏感指标。因而,在估计自然土壤整体功能及其变化时,任何关键指标必须涉及生物和生物化学指标。它们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从而延伸到氮的矿化、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物功能种群。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煤矿环境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煤炭开发活动排放煤矸石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经风化、淋溶后,煤矸石中有害重金属和可溶性盐活性增强,部分被溶解并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或地下水进入水体、土壤,对所在矿区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余运波等观测到煤矸石堆放区水体的pH为4.43 -7.93,总硬度和SO42-浓度高,微量有毒有害组分(Be, V, Mn, Sr, Mo, Ni, F等)存在超标或浓度过高现象。不仅煤矸石堆周边土壤中S,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F,H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且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Zn, Pb, Cu, Cd也有明显积累,并己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郭慧霞等以焦作矿区煤矸石和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模拟淋溶试验,发现煤矸石淋出液呈中性偏弱碱性,SO42-、总硬度、Zn, Mn等组分己经出现超标,Cr, Pb, Cu, Cd则未检出;再淋滤试验前期,风化煤矸石淋出液中的污染组分含量要高于新鲜煤矸石淋出液中的含量,土壤对污染物组分有很大的吸附能力,约50%的污染组分被吸附;随着淋滤的进行,煤矸石中污染组分随水淋出的含量迅速下降并逐渐稳定下来,此时由于低浓度淋滤液进入土壤,使土壤中发生了污染组分的解吸,导致淋滤液中污染组分含量升高;土壤对污染组分的吸附解析与pH值、土壤组成类型、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土壤的吸附容量、煤矸石淋出液中污染物浓度等有关。杨建、陈家军等对焦作演马矿煤矸石堆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发现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含量在平面上与煤矸石堆的距离成负相关,在剖面上与深度关系不明显;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与地势高低、风向和土壤性质有关。

关于煤矸石山周边土壤中微生物量的研究基本是找不到的。只有相关的pH变化和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有关报道。张彦等研究表明,沈阳张士灌区长期污水灌溉造成的原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尹军霞等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重金属Cd对油菜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发现,Cd浓度的不同真菌和细菌分别表现不影响、刺激和抑制。

3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

煤矸石经雨水淋溶进入水域或渗入土壤,会影响水体和土壤,并被植物根部所吸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业减产和产品污染。大气和水携带的矸石风化物细粒可漂撒在周围土地上,污染土壤,矸石山的淋溶水进入潜流和水系,也可影响土壤。因此,煤矸石经过淋溶会严重影响土壤环境。我国煤矸石大多采用露天堆放,其自身理化性质决定了煤矸石山堆放场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有:(1)物理结构不良,持水保肥能力差;{2)极端贫瘠,N, P, K及有机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含量极低,或是养分不平衡;(3)重金属含量过高,影响植物各种代谢途径,抑制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及根系的生长;(4)极端pH,煤矸石硫化物氧化产生硫酸,严重时pH接近2,酸性条件又进一步加剧重金属的溶出和毒害,并会导致养分不足。这些不利因素单独或集中同时出现,导致矸石山堆放场废弃地大多为不毛之地。

煤矸石是伴随着煤层的形成而产生的,因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与煤相似,在煤矸石中,微量有毒元素都有无机态或有机态的可能性,只是结合的程度不同。有毒微量元素若以有机态存在为主时,即微量有毒元素以碳氢键与有机物大分子相结合,一般不易淋溶出来;若以无机态或吸附态形式存在为主时,即微量有毒元素以盐类或其它化合物结合时,在淋溶作用下,有毒微量元素易分解出来。另外,煤矸石中有毒微量元素的状态同时受煤矸石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制约及其它化合物种类的影响,不同状态的有毒微量元素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有毒微量元素在煤矸石中的贮存状态就成为有毒微量元素化学活性大小的关键所在。

煤矸石经雨水淋溶进入水域或渗入土壤,会影响水体和土壤,并被植物根部所吸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业减产和产品污染。大气和水携带的矸石风化物细粒可漂撒在周围土地上,污染土壤,矸石山的淋溶水进入潜流和水系,也可影响土壤。煤矸石中有毒微量重金属元素随之迁移至土壤中,对土壤造成污染。

煤矸石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含微量有毒元素的矸石粉尘直接降落于土壤;二是矸石淋溶液进入土壤。淋溶液中元素浓度较低,矸石以粉尘形式进入土壤的微量有毒元素甚少,说明不同微量有毒元素在土壤中的累积性不同,且矸石中微量有毒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是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4防治措施

针对煤炭开采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提出以下三点防治措施:

(1)硬化煤矸石临时堆场的地表面,煤矸石及时外卖给砖厂制砖或者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避免长久堆放。

(2)在煤矸石临时堆场周围设置环形截水沟,工业广场内设置排水沟渠,下游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煤矸石淋溶水和工业广场内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冲刷雨水经排水沟渠引至初期雨水收集池内,再经过中和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厂区内洒水降尘。

(3)由于矿区煤矸石山堆积对周边土壤环境己经造成污染,在改善煤矸石山环境中,植物修复技术被普遍认为具有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易于为社会所接受等优点。植物修复能够彻底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并可以通过处理植物体而回收其中的重金属,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由于研究区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铬、锌,所以建议矿区种植能够相应吸收或累积重金属的植物,从而净化矿区土壤环境,同时还有美化矿区景观环境的作用。

目前己发现有400多种植物可以超积累各种重金属,如印度芥菜和向日葵可大量积聚Pb,As,Hg,Cr,Ce,Zn等重金属;香蒲植物、绿肥植物天叶紫花菩子对Pb具有超耐性,羊齿类铁角蕨属植物对Cd有超耐性。

羽叶鬼针草和酸模能够富集重金属铅,对铅有很好的耐性,能把绝大部分的铅迁移到茎叶,可以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被铅污染的土壤。堇菜的主要作用是除铅、镉,而且这种植物非常赖活,南方北方都能生长。也可依据本地自然选择的结果,大量种植蓖麻和蒲公英,进行植被修复。

参考文献:

[1]刘玉荣.煤矸石风化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22(1)

[2]杨建.煤矸石堆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报, 2008,27(3)

[3]刘志斌.煤矸石淋溶水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2)

------------最新【精品】范文

第9篇: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净土保卫战是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徐州市将围绕“摸清底数,预防污染,严控风险,扩大修复”的总体思路,着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推行清单管理,建立销号机制,确保农产品土壤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重点任务一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重在预防。“今年徐州市将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家底’。”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省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徐州市土壤环境例行监测,推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制度,加强污染地块多部门联动监管,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督促重点企业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厂区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

同时,徐州市将大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和鼓楼区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落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以受污染耕地和工业污染场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加快推进关闭退出的化工生产企业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土地安全利用。继续推进鼓楼区、泉山区、铜山区等15宗土地治理与修复工作。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开展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专项整治,滚动排查整治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下降比例达到省下达的要求。

重点任务二

加强固废污染防治

作为全国“无废城市”试点,今年,徐州市将按照《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全面完成“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任务。

其中,对于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将继续加强。我市将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等管理制度,推进徐州市危险废物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使用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工业污泥申报,强化信息化监管。打击和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控增量,排查非法填埋、倾倒等历史遗留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削减存量。完成1.5万吨/年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建设。新建项目年产危废量5000吨以上的企业必须自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

同时,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市)处置”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扎实开展镇村全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将垃圾、污泥、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等集中处置设施纳入公共基础设施范畴,通过政府主导、资金扶持、多元投入等方式加快推进处置设施建设,并保障其正常运行。推进水泥窑企业、火电厂、钢铁企业协同处理垃圾、污泥、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全面增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快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丰县、新沂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全量焚烧”。建成邳州市、睢宁县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新增餐厨废弃物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上。各县(市)生活垃圾原则上基本实现本辖区范围内安全处理,采取焚烧处理的县(市)要统筹配套建设规模相适应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厂(场)和应急填埋场。

重点任务三

规范土壤修复管理

徐州市还将排査土壤环境问题突岀区域,结合污染地块环境管理要求,“发现一块、管控一块、修复一块、消除一块”,配合省有关部门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落实省制定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销号管理办法,对经风险管控、治理修复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目标的地块,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可申请移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上一篇:广告销售工作计划下一篇:车间岗位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