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育能力递增”技能培养的教学实践——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2023-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技能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工学交替, 校企共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往往只经过机械或电气技术的专项技能教学, 无法满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检验、运行与维护等机电综合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一些学生不能适应从学校到企业的转换, 感觉企业没有学校充实, 对企业工作不安心。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没有引入企业对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缺乏企业工作锻炼、缺乏行之有效的机电综合技术技能教学。随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化,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教学中,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一些探索, 强化了机电系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校企共育, 能力递增”技能教学的内涵

“校企共育, 能力递增”技能教学是基于“订单式校企合作”框架的一种技能教学模式, 其实质是学校和订单合作企业根据企业用人岗位职业技能需求, 共同制订技能培养方案, 采用“工学交替, 校企共育”的手段共同实施技能培养教学, 从而为企业培养满足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1.1 共同制订技能培养共育方案

以订单合作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实施“校企共育, 能力递增”技能教学, 首先需要学校与订单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制订技能培养共育方案,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要确定技术技能教学项目以进行针对性技能培养。同时, 在技能培养中融入企业发展史、企业安全规程、员工礼仪规范、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内容, 通过专题讲座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状况, 明确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 (群) 的技术技能要求, 增强学生对订单合作企业的了解与信心。由学校和订单合作企业共同制订的技能培养共育方案是渗透着“企业思想”的教育教学方案, 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可以确保实现“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

1.2 校企共建共育性教学团队

学校和订单合作企业在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共育性教学团队由校企共同组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承担教学计划中的技术课的理论教学和校内的实训教学, 订单合作企业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生产经营情况, 选派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部分理论和实训课程的教学。按照培养协议的要求, 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以及企业的生产岗位、生产设备, 由学校实训教师或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在企业的技术技能学与指导,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企业选派部分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 对订单班学生进行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教育, 切实把订单班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加以培养。

1.3 实现教学资源校企共建共享

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这一平台, 使学校与企业联系更加紧密。学校利用企业丰富的企业生产设备、工件加工工艺、设备安装与调试方法、实际案例资源等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 建设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能专家参与、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的教学资源库既可用于订单人才的培养, 又可用于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教师一方面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参与企业准员工管理, 另一方面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强化实践技能, 并通过在企业兼职的形式, 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1.4 完善校外顶岗实习共育共管体系

对订单班学生实行双重管理体制, 校方派出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学生, 并兼任企业车间副主任;同时为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 企业也选派出人事干部担任兼职班主任, 配合对订单班进行管理。班主任与管理教师在工作中实行定期见面交流制度, 同时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工作岗位巡视、开展学生活动等形式, 将了解到的学生的情况及时汇报给校企双方, 从而形成了校企双方齐抓共管的班级管理格局。

1.5 完善技术技能教学共同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两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完善日常教学和技能教学督导检查制度;聘请企业的相关人员作为实训教师、实训教学督导员, 对实训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监控把关;考核方式采取面试、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1.6 开展企业文化适应性培养

学校根据订单合作企业对一线骨干人才的特殊要求, 全面实施订单学生素质教育工程, 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将企业文化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心理教育、就业教育、毕业教育等全过程。对订单培养的学生, 学校给予“××班”命名, 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外, 还开展融入企业文化的相关活动, 如演讲比赛、操作技能竞赛、生产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技术精湛、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爱岗敬业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提升订单合作企业准员工的综合素质, 实现育人、用人二合一, 为学生顶岗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校企共育, 能力递增”技能教学的实践

2.1 开展企业调研

深入企业了解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 是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调研, 主要是了解企业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前景、未来员工招聘数量、所需人才类型与结构、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求等, 为课程体系建设与技能培养等提供决策依据。另外,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企业的合作意愿, 为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建立基地打基础, 并且可以增进与企业间的相互了解, 培养与企业负责人间的感情, 为双方深入合作打下基础。

2.2 选择合作共育企业

选择实施“订单式校企合作”的合作共育企业, 一要考虑企业的实力基础、市场潜力, 以及有无合作的前景和价值, 对学生有没有吸引力, 学生毕业后愿不愿意去;二要考虑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是否适应社会需要, 学生能否学到东西, 能否学以致用;三要看企业员工收入水平, 是否人性化管理, 是否按国家政策享受福利待遇, 有无相关劳动保障措施等;四要考虑企业对“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和实施人才共育的积极性, 自愿是合作共育的基础, 这是保证合作共育长期性与稳定性的前提。经过企业调研考察和了解学生意向后, 我院确定了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嘉陵—本田发动机公司、三爱海陵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作为实施“订单式校企合作”的合作共育企业。

2.3 签订合作培养协议

在确立合作培养及订单数量的基础上, 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与“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共育协议。通过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 学校与订单合作企业共同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 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组班培养后, 企业则要接纳合格的订单人才。学校的主要职责包括调整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满足订单合作企业对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负责“订单班”学生的生源组织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参与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指导与管理与考核;负责学生的毕业论文 (设计) 的指导工作等。企业的主要职责包括配合校方共同完成校内和企业的技术技能教学工作;负责落实“订单班”学生的顶岗实训岗位和就业安置;顶岗实训期间的安全教育、专业教育、操作技术与生产管理等培训, 为学生传授优秀的企业文化及管理理念;提供技术课程的师资与场地;进行定期测评和指导;按时结算并发给学生相应的薪金等。

2.4“产学结合, 工学交替”实施校企共育

学生在校期间的1-3学期主要依托校内师资与教学设施设备,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技能教学和专项技能训练, 主要进行包括金工实训 (车工、钳工、焊接等) 、电工实训、电气控制安装与排故、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单项技能训练, 让学生在进入技术课前具备机电生产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当然也融入对企业文化、员工礼仪、安全文明等教育。第4-5学期则按照与订单合作企业签订的合作培养协议, 由订单合作企业接纳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轮岗实训, 主要实训内容是产品生产、产品检验、产品装配、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维护、设备管理与运行、生产管理等职业能力, 全面培养学生的生产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 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提升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其间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由校企双方组建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第5-6学期主要依托双师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 在校内共同组织系统实施专业综合技能教学, 安排在学院的机电实训中心进行综合实训, 主要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PLC编程与排故、数控编程与加工、产品检验、液压与气动控制、数控机床检测与维护等实训、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训练, 强化训练学生的生产操作与管理维护技能, 提升专业综合技术技能水平, 为下一步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第6学期的后半学期, 学生再次到订单合作企业顶岗实训, 不过此次顶岗属于就业性质顶岗, 企业将根据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技术技能状况以及企业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情况等综合考虑其顶岗岗位及就业岗位, 并依然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的共育性教学团队开展企业岗位技能培养, 直至学生毕业。通过以上措施, 采取“产学结合, 工学交替”实施校企共育, 实现了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从企业到学校、从学生到员工, 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升华”的全方位立体过渡, 让毕业生具备了订单合作企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且达到了毕业即能上岗的人才培养要求。

2.5 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跟踪调查是针对“订单式校企合作”方式下实现校企共育的“订单班”毕业学生而进行的。通过跟踪调查, 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了解毕业生的岗位变化和薪酬状况, 了解毕业生对“校企共育”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满意程度, 了解共育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情况, 了解顶岗实训的收获情况,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等等, 以便进一步改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共育性人才培养工作, 增强学校为企业和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调研——选择——订单式合作——校企共育——对口就业——信息反馈”这样的技能培养过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形成了“校企共育能力递增”的技能培养教学模式,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满意度。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强调, 高职要加快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平台, 采取“产学结合, 工学交替”手段, 按照“校企共育能力递增”模式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实现了学生“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 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步入了良性循环。作为“校企共育能力递增”技能教学模式也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 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并在实践中使之不断完善。

摘要:“校企共育 能力递增”技能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基于“订单式校企合作”框架的一种技能教学模式。通过订单合作企业的全程参与, 强化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 实现了学生“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校企共育,技能培养,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韩瑞亭, 万春艳, 郭秀梅.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14) .

[2] 张科海.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与教育, 2012, (2) .

[3] 贺耀勇.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1, (4) .

上一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下一篇: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对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惠州市惠城区技工学校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