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班主任发言稿(共11篇)
大家上午好!
今天站在这里,实在有点汗颜,其实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优秀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身边有比我做的更好的老师,比如我们的退休老教师陈梅娥老师,到我们学校短短两个月,所带的一二班语文成绩由原来的第十几名,大步跨入全镇第一名,优异成绩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王俊凤老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代课老师,工资不高,但始终以教育为初心,扎身班级,摸清学生底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正是这份执着,她所带的一年级两班数学成绩连续三次包揽全镇第一名和第二名。还有刚上岗不到一年的王晓楠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细心指导学生,不但课上得好,而且成绩也比较突出。当然我们学校还有许多优秀的老师,她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我谨代表我自己和大家谈一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接这个班四年来,我一直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尤其关注后进生的培养,三年级刚接这个班的时候,有三四个十几分、二十几分的学生,我当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那以后的教学中,课堂上他们被提问的次数自然就会多了起来,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只要你耐心等待,终会有花开的那一天,在几年来不离不弃的培育下,现在我们班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很少有不及格的,并且60分这个档次的学生只有两三个甚至更少。我相信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限的。
大家都知道, 一个巴掌拍不响,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样离不开班干部的鼎力相助,劳动委员把卫生工作安排扎实、先保证一个清新的学习环境;纪律班长监督平时的表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作业完成、课文背诵情况,组与组之间可以不定期的相互抽查,把任务落到实处,偶有完不成的情况,规定时间组长监督二次查收,争取人人过关。“过关”几乎成了我们班的代名词。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跟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习惯益终生。每天观察桌凳摆放是否整齐;上课坐姿端正、回答问题站有站像、声音响亮,作业书写干净、整洁等都是一种习惯,大部分学生做得都很好,我们会继续努力。
风风雨雨四年走来,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还离不开所有家长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有了你们,我们的教室有了一份绿意;我们的图书柜变大了;孩子们有书读了;孩子们的知识丰富了。我坚信,有了您的配合,您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龙”、成"凤”。
以上我谈到的算不上什么经验,只能说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跟着优秀学优秀,始终不忘教育初心,一路坚定前行!
最后再次祝愿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祝所有的同学们的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
选择了做父母,也就选择了责任。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长大后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家长往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就是教育,孩子的分数高、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就是教育成功。因此,家长对于学校教育最看重的是分数和名次,过度关注考试分数的细微变化。
考试分数只是对文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反映,学习成绩背后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不管孩子的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我们都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学校、家长、社会等多维度、全方位、客观地来评估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俗话说,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不一定成绩好,课后认真自学的孩子一定成绩好。这说明,学校围墙外的教育同样非常重要。
过去我们常说,考上大学就是中状元,有了大学学历就拥有好生活的保障。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正从过去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学历只是表明通过了有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但不等于择业和就业,更不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学历无非是打开就业大门的一块敲门砖,但人的成长和发展还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对社会和他人的宽容与责任。所以说,分数与学历不等于教育,教育大于分数与学历。孩子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二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家长对于教育需要厘清几个认识。
一是教育如同锻炼身体。想身体好就要加强锻炼,而锻炼需要坚持不懈。我们通常关注教育只是放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而忽略了教育的长期性、持续性。一名优秀的孩子,背后有一位或者几位优秀的家长和教师的长期努力、支持和帮助。家长需要意识到,你不是评委,不是观众,孩子的成长会有家长烙印。所以要想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家长要从己开始,从小事入手,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中影响孩子的成长;要用成长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教育,不是考上了大学就是完成了教育的职责。教育不是“18岁前教育”,而是“80岁教育”的终身教育。
二是对孩子说教不如让孩子去实践。有的家长认为,天天交代、叮嘱就是对孩子教育,把“说”当成“教”,同时对孩子的学习以及成长担心不已,孩子脱离了自己的视线范围就开始不放心。例如,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孩子缺乏吃苦精神,其实不是孩子没有吃苦精神,而是没有吃苦机会,父母把孩子捧在手里、拴在身边,孩子如何出去历练和成长。此外,家长和孩子缺少沟通,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总是以自己成长经历来判断、猜测孩子的言行。最终导致的是,家长用自己的绝对权威压制了孩子的个性成长。殊不知,知识最直接的来源是实践,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亲自去实践。
三是教育最需要耐心。好孩子是家长“熬”出来的,就如粤莱的煲汤,一锅好汤需要慢慢地熬出来。教育也是如此,不可能“速成”。当遇到孩子犯错误时、考试失败时,这时的教育就非常需要耐心。在你觉得孩子“出大事”时记住这几句话:“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天塌不下来”“明天再说”。有些问题换时间、换空间去思考,可以思考出更加成熟的办法,对问题的判断更加准确。静下来谈的话,语气、态度、情绪都稳定了,看问题也更加客观,批评教育更加理性,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更真,并且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欲是指想法、希望、目标,要让孩子对人生永远充满着希望和梦想。欣赏、表扬、鼓励孩子,就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近,就越来越会成为你心中理想的孩子。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校园里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高高举起表扬的武器”,这是他的教育哲学。指责、严厉、埋怨只能让你的孩子越来越远离你,家长和教师要学会轻声批评,温和指责。尊重孩子,是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自己成长背后有人在付出,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感谢和回报的意识。
三
假如我们把孩子的教育工作比作现代企业经营,那么学校与家庭应该是各持50%股份的生意合伙者,其中家长是“企业”的创始人、董事长、终身持股人,学校(教师)是“企业”的CE0、职业经理人、运营持股人,二者是合伙人的关系,是股东的关系,是共赢共输的关系。那么,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首先,作为合作双方,家、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通常教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校出事了,否则教师是不会请家长来学校的。或者说,家长和学校(教师)都有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式——认为乖巧听话、成绩优秀的孩子,就不需要家校间的沟通交流了;只有孩子出现问题了才需要家校沟通交流。
笔者曾经也担任过两个班的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时曾说过:“幸福无顶点、痛苦无底线。”它的含义就是孩子教育得再好,也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孩子存在的问题再多,也要继续努力教育。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考大学的希望渺茫,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这个思想的错误性在于,认为家校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读书。其实,即使孩子在校成绩不理想,同样也能在社会上打拼出一片天地。
我认为,家校合作不是针对孩子出了问题,而是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帮助孩子们“飞得更高”。
第二,家校合作需要家长、教师间互相尊重。教育有这么一句话:信任能培养信任,爱心能培育爱心。家长对教师、学校、教育的尊重,不只是尊重教师本人,也不是什么爱心善举,而在尊重自己的孩子。教师需要全社会的尊重、认可,从而让教师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尊严,并因教师这个职业而感到自豪。如此,教师才能潜心教书育人,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教育。反过来说,教师尊重家长也是尊重自己的工作,敬畏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的价值。倘若教师不去尊重家长,家长又怎么会来配合你的工作呢?
第三,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关系是互惠、互利、互通、互敬的。互利——把学生教得好,是双方共同的期望;互通——是指信息互通,教师需要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家庭生活习惯等,家长需要通过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与同学相处情况、是否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等;互敬——就是相互尊敬,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是谁求谁、谁高于谁的关系。
家长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让孩子进入了学校,教育的职责就解脱了,甚至以一个消费者的眼光来评价、要求学校。家长和学校是合伙人,当意见不统一时,可以坐下来商量。家校只有合作、协调、沟通、帮助,才能让孩子朝越来越好的方面发展。因此,只有在一个平等、友善、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心中才会充满善心、爱心,对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第五,家校合作,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上饶市的玉山县、婺源县值得我们学习,它们有一个共同明显的特征,就是非常尊重教育、尊重教师、尊重学校。玉山县被称为“博士县”,婺源县博物馆堪称全国县级博物馆中最好的。婺源县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如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学大师;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7岁时就被选派到国外学习。
如果一个地方不重视教育,那么这个地方就难以出优秀人才,这个地方也就难以有什么大的发展。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在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中营造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水清鱼儿就快乐”,“水”就是学习的环境,“鱼儿”就是我们的孩子,为了“鱼儿”快乐成长,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好、维护好“水”的质量。尊重教育、尊重学校、尊重教师,也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
大家好!
xx月,在县教育局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xx大学家校合作高级研修班,聆听了孟xx、姜xx、苏xx、王xx等八位专家教授以“家校合作”为主题的教育讲座,老师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所见所闻,向与会人员传授了当前家校合作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为我们的`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真是受益匪浅。
著名心理学专家、中国教育科学院心理学与特教研究中心主任孟xx教授精彩的讲到,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孩子的教育就全交给学校了。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强加于孩子。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们都知道,动物生下孩子后,会抚养到能独立生活,教给孩子捕食、御敌等生存的能力;但有些人却不能,还未抚养成人,未把子女抚养到能独立生活、适应社会,撒手不管了、打工去了、交给学校了,让孩子自己摸爬滚打了。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体。他还说,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最终追求,幸福教育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起点。很多暴力伤害事件,起因多在幼小时的伤害。
中国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姜xx教授讲到,家庭是为孩子发展打底色的教育,起至关作用。民国时期广东省长朱xx早在19就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朱xx把刚出生的婴儿比喻成晶莹雪白的丝绸,那么在他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要经过“三道染缸”,而第一道染缸就是家庭教育。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孩子在第一道染缸打什么样的底色。家校合作中应以学校为主导,全面了解家庭,提高家长参与的意识、层次与质量。应切实转变正确的家校合作理念,完善家委会的工作机制,实现家校两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优化组合。
国培计划专家、博导、xx大学教科院院长苏xx教授认为,家校合作首先要了解家庭,了解家庭的结构状况、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成员关系、教养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特长、性格、交往、成长氛围、成长过程,了解家长的气质、性格、目的、价值取向等等。还要了解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与教师各自的角色局限与角色责任等。苏教授用生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旁征博引的论证,阐述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基本理念、目标及做法等等。
xx省心理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负责人王xx教授认为,人的发展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每个孩子没有缺点,只有特点。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就少了。当前家庭教育现状是:未经培训就生儿育女、人人不经培训就想当教育专家、让孩子参与的劳动活动太少而培养了孩子的懒惰行为、未付出劳动却得到了奖励式的父母角色不明确、批评唠叨和嘱托多与表扬和鼓励。“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优秀,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太落后”。她还引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孩子在6岁前性格基本形成,婴幼儿时期是关键,要注重孩子12岁前的智力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觉得专家教授们对教育的见解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对孩子的“爱”,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我们用爱走进他们的世界,需要我们无限的耐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好的方式、方法。
教授们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不是宝贝胜过宝贝,教育孩子才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深刻领会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身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看看整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孩子,再看看“爱子心切”的家长,我觉得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势在必行”。
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教子观念。我们身在农村,面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家长,还有留守的孩子,确实还要摸索出适应农村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农村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1、负责做好工作的传达工作,让班主任老师明确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工作方法。
2、定期进行检查,对班主任的家校册开展工作进行反馈,指导。
3、经常召集班主任老师召开交流会,商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交流好的有效的工作方法。
4、定期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使班主任老师对此项工作由生到熟,做得越来越出色。
5、做好阶段性工作的策划,安排和总结工作。
6、做好每月各班优秀学生的评选和表彰工作。
7、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
8、做好家长委员会工作。
9、及时收集与整理材料,建立健全台账资料。
10、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的阶段性进展情况,并协调好班主任老师的工作。
2016年我校为使学校能走在兄弟学校前列,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开展好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实施目标
1.成立家长委员会,创新“家长会”形式,办好家长学校,构筑家校育人渠道。
2.通过《家访记载》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3.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充分发挥校讯通作用,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加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活动,构筑家校沟通的平台,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
4.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
并进。
5.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6.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7.发挥好学校的门户网站,在校园网上开辟“家教专栏”,介绍各地先进教子经验,发表本校优秀家长的育儿心得,促进学习型家庭建设,构建青少年全方位、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家校共育工作室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宋景昌 副组长:柳延伟
组 员: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室”
2、总结本学期家校共育工作并制定下学期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3、召开家长会,表彰优秀学生和家长。十月份
1、以国庆节为契机,组织家校共育优秀教师交流活动。
2、建立家校共育网上交流平台
3、评选优秀家长、星级学员。
3、上报9-10月份案例及活动信息。
4、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抽查。十一月份
1、召开家校共育期中总结表彰会,表彰榜样家长、优秀学生。
2、把学校家校共育工作与其他项目相融合。
3、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
4、结合书香校园活动,组长开展亲子读书竞赛活动。十二月份
1、各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2、上报十一、十二月份家访记载表。
3、整理家校共育材料。
4、举行家校共育工作总结及表彰活动。一月份
1、组织家校共育工作考核。
一、深入理解家校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教育中的共同体经历了杜威的“民主共同体”,陶行知“共学、共做、共修养”的共同体教育思想等。学校对家校共同体的研究,建立在“让生命阳光般灿烂”的办学理念上,全体教师达成了共识: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不简单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自身不简单是“春蚕”和“蜡炬”,教师、家长也不是彼此孤立、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是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师生家长生命互动的成长共同体。学生成长让教师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孩子进步让家庭幸福得以实现,学校家庭的携手联动让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因此,在生命成长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与家长甚至周边社区,都以共同成长为目标,不断努力,共同发展,学校更要成为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场所。
二、认真调研与分析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学校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四、五、六年级的180名学生,一至六年级220名家长以及一至六年级24名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德育活动欠缺系统性、整体性与针对性
德育活动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但是调査发现,有45%的学生感到学校德育活动缺乏趣味性,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的前三位活动分别是春游、植树活动、观看残疾人表演,而排在最后三位的是运动会、阅读手抄报评比、学雷锋日记评比。分析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发现在设计与安排上主要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布置,缺乏对各年龄段学生年龄特点、成长需求的关注;在横向与纵向上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递进性与层次性,也缺乏内在的关联。这说明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活动还仅限于活动,缺乏对课程性建构的思考。
2.德育活动单向用力,缺乏家校协同性思考
在家长对学校德育活动的知晓度上,有31%的家长是从学校网站等宣传渠道得知,有48%的家长从孩子或其他人口中得知。在家庭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度上,有8.4%的家长直接参加过学校活动,还有12.6%的家长并不了解学校组织了哪些活动。在对24名班主任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家校沟通频率上,有47%的教师回答“在孩子犯错误时与家长沟通”。同样的问题,在对家长的调查中,有37.3%的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才有与教师交流的想法”。
可见,教师与家长在某种程度上都在孤军作战,均缺乏积极主动的联系,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才产生沟通交流,并往往是以教师“告状”的形式。家校沟通频率低,沟通信息单一、负面,家校双方各自用力,如果用力方向不一致,还可能使教育力量互相抵消。
3.教师的矛盾心态阻碍家校共育的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教师方面分析,造成沟通频率低、沟通内容单一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家校共育的矛盾心态。如调查显示,95%的教师认为与家长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又有63%的教师更愿意独立工作;85%的教师认为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但又有65%的教师感到在与家长的合作中负担很重。总之,教师在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态度上表现出很大的矛盾性。在我国传统的家校关系中,学校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家长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越来越强。调查中就有12.8%的家长表示因在学校教育上自己的观点得不到表达而心有不甘。
三、基于问题的思考和实践
学校与家庭合作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推动学校改革,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习成就、品格形成、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提升,而拒绝家长参与,相当于学校教育“自断一臂”。因此,建设家校共同体,研究家校共育课程,充分而系统地调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力量,共同服务学生发展势在必行。
1.典型引路,树立家校共育榜样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在统一思想的情况下,笔者带领一些青年班主任以“共同成长”为理念,结合各班特点,先期行动起来:开发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零米粒课程”;深入学生家庭的“家庭报喜会”课程;联手热爱运动的家长共同开发的“班级篮球课程”……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这些年轻教师所带集体积极向上、家校和谐、学生阳光,也使更多教师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强力辅佐,家庭教育跟上了,学校教育会轻松许多。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研究家庭教育,开始探索家校共育课程。
2.学校先行,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
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學校首先要思考的是能为家长做些什么。学校组织了“家庭教育讲师团”,认真研究学生成长关键期,精心设计了家长培训,如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入学辅导,二年级的原生家庭关注,三年级的合作意识培养,四年级的如何与孩子沟通,五年级的青春期关注,六年级的小初衔接等。针对每年级学生所处的不同关键期,“家庭教育讲师团”的讲师们都会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辅导,为家长提供育儿专业指导。
除此之外,学校还充分认识到亲子交往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开发了系列亲子课程:每年春季,一年级的亲子长走课程;世界粮食日,二年级的亲子“零米粒”课程;重阳节前后,三年级的“亲子登山”课程;植树节时,四年级的“亲子种植”课程;感恩节时,五年级的“亲子书信交流”课程;毕业典礼时,六年级的“亲子2049”等。
系列共育课程促进了家校共同体的形成。同时,一个个“亲子共同体”也应运而生。《白虎通》有言:“君之为言群也。”人需要在人群中做人,不专顾一己之私。交往能力是现代人的必备能力,而对于孩子而言,与父母的和谐交往是最基础的,因此“亲子共同体”有重要的意义。
3.家长讲师,奠基儿童的职业理想
家长既是学校教育的促进者,也是家校共育的宝贵资源。2014年,学校在向家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筹备成立了“家长教师协会”。随后,对全校700多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家长的职业和意愿,征集家长志愿者。经过筛选,家长志愿者凭借自己的专业背景进入班级给学生讲述自己的职业特性和职业体验,使学生对不同职业有了初步印象,启迪了他们的职业理想。
根据著名的Super职业生涯理论,4~13岁是职业成长期,14~24岁为职业探索期。小学阶段应该是学生生涯规划的启蒙关键期,而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缺乏生涯教育,很多学生临近高考了还没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学校通过家长职业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生涯教育的渗透打开了一个窗口。目前学校共选取了365个职业,正在编写“多彩职业看世界”的职业课程教材。
四、结语
美国的家长教师协会已有百余年历史,在推动家校合作、保障儿童权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需要加强家校协同的意识。如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学校和家庭一致行动,才能实现儿童和谐全面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学校的德育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鼎力支持,这些活动原本如散落的珍珠,但在实践中被串联成线,形成了体系,经完善开发而成为丰富的家校共育活动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长已经产生参与学校教育的愿望,家校共育课程避免了家长只在形式上的介入,培养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达成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成为服务学生成长的社会资源,正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
建立健全新型德育工作协作机制,1.大力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群、飞信群、家长会等传播媒介,宣传现代德育理念,鼓励师生参与到德育改革之中,引导社会进一步增强对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给予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继续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走进每一个学生家中,特别是问题学生,蹲下身子,相互交流,学会聆听,不断加强家校沟通的力度,从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建立健全家委会组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家委会组织的建立是学校德育教育拓展的新途径,是加强家校沟通,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社会、家庭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反映广大家长要求,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从而形成合力育人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全校家长的力量和一切社会资源,从而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发展。
3.走出去,请进来,依靠社会各界教育力量,拓展校外教育途径。一是请进来。学校经常邀请交通、司法、等政法部门来校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并与当地派出所建起了警民共建“安全文明学校”的联谊关系,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交通安全征文和法制教育宣传等,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遵规守法、安全防范的自律意识。二是走出去。学校结合每月教育专题,还经常利用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到社区参加读书,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到杨春社区展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敬老、爱老的热情。
——宁城县教育系统关工委关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汇报
宁城县一贯秉承大教育观,重视家长学校教育工作,通过定期家长课程培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加大家校共育力量。近几年,宁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在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知识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家校共读措施,来实现共育的愿望。实践证明,这是成就家长学校教育工作更科学化,更专业化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深远的举措。
一、家校共读共育源起。
1、践行之思。
家长是家庭教育优劣的根源。实践证明,家长教育仅仅停留在更新家长教育理念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技能的层面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帮助家长由管理监督型转变为自我学习成长型,成为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教育不等于说教,而在于生活中每一天的身教影响。
2、前行有路
2011-2013年,我县各中小学、幼儿园不仅实现了“十有”、“五落实”,而且在配合中心组织开展的“千名家长进校园”活动中,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家校共建措施。如幼儿园组织开展的亲子运动会、亲子故事会,中小学组织的家长进课堂、家长开放周、亲子朗诵会、亲子读书会等。众多共建措施,哪个更能直接作用于亲子关系与孩子健康成长呢?
我们为此作了相关的调研,调查结果发现:从幼儿阶段能有父母坚持读书讲故事的孩子,入学后适应小学生活环境最快,学习兴趣浓厚;有父母持续陪伴一起读书到中学,并经常共同交流的学生,不但学习主动,而且亲子关系始终融洽和谐;父母有持续读书学习习惯的孩子大都热爱学习,喜欢读书,并且聪慧过人。为此我们面向全县发起了亲子共读共育的倡议。
二、家校共读共育举措。
1、发倡议广宣传。
2015年3月下发了“关于创建书香家庭倡议书”与开展“创建书香家庭”实施方案。同时把“培养阅读习惯,奠基幸福人生”作为全县家长培训的公共课,向全县家长宣讲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启动家庭阅读计划,激发家长争创书香家庭的欲望。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家校共读动态去感染更多的人;在“家长教育简报”上刊发读书育人的典型案例,让阅读之风来唤醒不知所措的家长。利用家长开放周等的机会,通过展板向家长和学生展示“阅读小明星、共读好家庭”的事迹;利用张贴标语,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传播共读共育一举多得教育理念。
2、树典型寻突破。
“创建书香家庭”活动实施方案下发之后,一些学校结合本校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注重养成教育的小城子总校从幼儿园抓起,在第一期家长培训课上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做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第二期家长培训课时上交作业。除此之外,还要求每位幼儿家长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共读绘本,并且利用网络音频把共读内容录下来,上传到家长群里,无形中互相影响,迅速形成了一种共读氛围,促进了共读习惯的形成。始终注重家校共建的大明总校组织开展家长读书汇报会,激发了家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始终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的汐子总校、忙农总校定期组织家长参与“读书汇报会”、“同聊一本书”等活动,感染了大部分家长。天南实验小学率先在校内开展了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激发了全校家长的参与热情。明德小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督促每个家庭日日读书,天天平台签到,上传阅读视频。天义第三实验小学家委会成员与新教育义工定期在节假日组织萤火虫公益读书活动,牵动家长与孩子共处共读。天义第二小学从建设家庭书房着手,引导家长从硬件到软件逐步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开辟“每日读书时光”,养成每日共读习惯。黑里河乌梁苏小学构建了以学校统一监督管理,班主任分别负责,每周一次的家长学学习管理模式。宁城第四中学、宁城汐子中学定期举办师、生、家长聊书会,现已成为常态。在这些典型学校的榜样示范作用下,家校共读共育逐渐在全县扩展开来,目前各中小学幼儿园都已经把共读共育作为家长学校教育常规工作的重点,在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同时,家长成长,家庭受益,学生发展,学校受益。
3、凭借力意拓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想不断深入拓展一项工作,如能适逢良机,那将是最幸运的事,我县家长学校的共读共育工程就是如此幸运。
首先,宁城县“创城”工程给了家长学校“家校共读共育”工作良好的契机。在社会力量的广泛宣传中,阅读之风吹进千万家,无形中成了家校共读共育的巨大助力。
第二,全国“草原读书节”在宁城成功举办是不可抵挡的劲风。2016年7月23日由宁城县教育局和宁城第四中学联合承办的“2016年首届草原读书节暨第八届全国教师聊书会”除了十多个教师聊书会场以外,还专门有两个家长聊书会场和两个学生聊书会场。参与聊书的家长和学生是来自全县各校的家长和学生代表,当时这四个会场是观众最多,会场气氛最热烈,结束最晚的。这让会议主办领导很震惊。这场精神盛宴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参会家长一脸的幸福和满足必然传染给更多的家长,入驻更多的家庭。
第三,新教育先进经验让工作深入拓展。2017年9月在重新下发的家校共读共育实施方案中(《家校共沐书香 陪伴孩子成长》),要求全县各家长学校借助新教育萤火虫公益阅读项目规范共读共育工作,借助网络平台让宁城县的家校共读放眼远方,和全国的万千个孩子与家庭同频共读,结伴同行。同时在线下推荐新教育共读书目与晨诵模式,把我县家长培训工作引向深入。
第四,教育信息技术搭建了高效开展共读共育的平台。起初利用QQ群向家长传播教子故事,教子经验;后来利用微信群组织微信课堂;再后来利用荔枝、千聊、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共同学习了一些专家的家庭教育讲座,共读了《爱的教育》、《向<西游记>取育儿经》、《为何家会伤人》、《哈佛家训》等书目。其中利用教育信息技术高效开展共读共育工作的典型学校不断涌现。明德小学利用“校内外”网络平台,把每天亲子共读视频上传,不仅方便了老师的监督管理,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与成长空间。每天的上传的视频不仅能得到老师的指导,而且还能同全国各地的学生、家长互动。平台上组织的全国读书评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家庭阅读的欲望,其中近百名学生在活动中获奖,推动了明德小学家校共读共育的深入开展。小城子总校幼儿园利用“喜马拉雅”音频把孩子们的稚嫩声音传向远方,掀起了家校共读共育,构建书香环境的热潮。
第五,联动助力促发展。随着全民阅读之风不断强劲,我们联系图书馆,部分书店与学校牵手,定期组织图书捐赠、亲子共读实践、读书家庭评比等活动。宁城县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2018年第一季度主办的“宁城县首届‘北大书店’杯书香家庭微信网络人气评选”就是北大书店冠名的一档活动,成为共读共育工作向前发展的助推力。
4、重活动促进步。一是通过入户走访来跟进。
2015年4月第一期家长培训课结束后,为了跟进家校共读共育工作,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开展了入户家访活动。主要针对创建书香家庭典型校辖区的部分家庭,调查家庭阅读情况,与家长沟通陪孩子阅读的重要意义、具体方法,及时跟进提高家长的认识程度,坚定了家长坚持共读的信念。2018年3-4月在入户核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申报的“书香家庭”活动中,看到了农村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变。所到家庭不仅有专门的学习角或书房,而且几乎都增加了书架、书柜、荣誉墙、电脑设备等。
二是人员培训做保障。
2015年7月组织典型校负责人远赴南京参加教育部关工委重点课题的培训,坚定了 “共读育人”的信念,为这些学校快速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2017年9月组织全县家长学校校长专兼职教师,做了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及家校共读共育专题研讨会。会上再次下发了“共读共育”实施方案。明确了阅读书目,确定了线上、线下两种共读方式及其负责人。
2017年9月全县幼儿、小学家长第一期培训课都以“共读共育,帮孩子养成好习惯”为主题,转变了家长观念,确保共读共育活动开展。
三是共读实践有实效。
2015-2016年各学校以不同的形式组织开展关于家校共读共育的活动,特别是以“新教育萤火虫公益亲子共读项目”为代表的亲子共读活动,结合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季节、确定不同的共读主题,影响力非常大,许多家长自觉自愿的参与其中,享受着和孩子一起阅读、感悟、交流的幸福之旅。
2017年5月7日在中京广场举行了大型的“跳蚤市场”淘书活动。近百个家庭精心设计了自己售书的主题海报,为图书编号、定价,并且针对每一本书准备了推介内容。参加活动原本规定的是1-6年级的学生家庭,但是很多幼儿家长强烈要求参加,结果按原计划多出了及20多个家庭。时值周末,不仅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淘书,而且还引来了许多围观者,许多问询者,许多评价者。
5、评优先促发展。
2018年第一季度如期举行了“最美书香家庭”网络人气评选活动,3-4月份对这些参加评选的家庭做了实地核查,计划把这些参加评选的家庭具体情况汇总,向县妇联、县关工委申请联合评选出百名“最美书香家庭”,并入户挂牌,促进家校读书育人工程快速发展。
三、家校共读共育初见成效。
实践证明,这种读书成长的共育效果是每学期2-6节的家长培训课无法实现的。
在我们入户家访时,一肯中纪家店的一家长告诉我们说,当她看到上高中的女儿焦躁的样子,她一下子不知怎么做了,于是就买了一本《陪孩子走过高中生活》。通过阅读,首先自己不再为女儿着急了,慢慢的女儿也平静多了,期末成绩也有了进步。
明德小学五年级一个孩子的奶奶似乎有些抱怨的说:“这老师天天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还要录下来发给她,闹得我这个不认识几个字的老太婆都快变成文化人了。这孩子也和他父亲小时候大不一样——和见人不敢说话父亲正好相反,这孩子不管大人说什么都能插上嘴。问他那些东西从哪里看来的,他只说从书上呀!问他将来要做什么,他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说——当国家主席。真让人哭笑不得。” 甸子小学一位家长,不仅和孩子一起阅读,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家长共读,还经常写下她的心得,给不愿表达的儿子写信沟通,经历一年的时间,他的儿子终于和她开口讲述自己的事情了。她说他在阅读中,懂得了尊重,懂得了聆听,懂得了陪伴和理解。
二龙小学一位家长竟然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了两三遍,她说,阅读让他改变的对孩子的态度,孩子也改变了。由以前大喊大叫都不能让他停止玩游戏,到现在能够向妈妈保证只玩半小时就放下手机,还在睡觉的时候给妈妈讲他玩游戏的过程。更让这位妈妈激动的是,读高中的女儿回来能和她说心里话了。
一、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养教失调的问题。一部分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存有一定偏差,他们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责无旁贷。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学费、生活费,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他们要么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老师,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了!”一句话将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部推给了教师;要么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缺乏和孩子交流思想,对孩子的学习及生活中出现的心理情绪问题不能及时疏导。当孩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或违反校规校纪时,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严厉训斥,甚至打骂,而平时只要看孩子表面没事,就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可事实上,要想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地成长,固然离不开老师辛勤细致诲人不倦的工作,但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二、在家校共育方面的尝试
(一)办好家长学校、家长论坛,组建家长义工,让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学生活动,深入课堂、学生食堂、学生宿舍,使家长更好了解如何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提高家校合力。
1. 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形式,使广大家长明确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办学思想和校规校纪;认识家庭教育 的意义、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 家庭教育环境。
2. 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授课活动。如以《当代家庭教育》为教材开展授课活动,开展聆听窗外声音等活动,努力使家长学校起到统一家校教育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3. 适时开展家长论坛,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学校能够更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树立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自我发展。如在初一新生入学教育时举办主题为“家长论坛之共话我的初中”活动,论坛邀请一些家长,以对话节目的形式,围绕“什么是中学”,“为什么读中学”,“怎样读初中”等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整体的认识,达到很明显的教育效果。在开展家长论坛的过程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建议,加强家校沟通,极大地促进班级管理。
4. 组建家长义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食堂、走进学生宿舍,发挥家校共育。让家长参加学校的义工,是每个家长非常乐意做的事情。因为“家长义工”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桥梁,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而学校的“家长义工”正好帮家长圆了一个关心教育、丰富人生、回报社会的梦。
来自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家长们因为班级而聚在一起,也正因为不同,所以家长们才能多角度、多方位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他们给学生提供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有利于家校共育,也增进了亲子感情。这样的家校合力,让我的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二)家长会是学校、家庭教育者双方相互交流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
1. 向家长做工作汇报。家长会上,结合半学期以来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在校表现,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校及班级的常规管理,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在校表现、学习习惯的培养,安全教育及家长与学校如何有效沟通等向家长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尤其强调家长要主动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2. 在家长中树立典型。家长会上,在事先沟通的基础上,我请班里的韩嘉杰、黄浩权和杨宇三位同学的家长做了经验介绍。韩嘉杰同学品学兼优,是班里尖子生的典型代表;黄浩权同学的父亲擅于和孩子交流,促使他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杨宇同学不论是在文化课还是全国学科竞赛方面都很优秀。三位家长的发言,就其在教育子女的经验心得做了介绍,在家长中树立了典范,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是怎样教育子女如何学做人、做事、如何对待分数、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经验。生动而真实的经验介绍,比任何事实都有说服力,其他家长们听了,也感到受益匪浅。
(三)针对个别家长采用单独约谈的方式,这也是家校共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无论是班主任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与家长约谈都得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的。约谈前,做好充分准备。在交谈中,通常我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在学校里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约谈有时也为探讨孩子发展的方向问题,如班里冯港谦同学希望报特长生,我请他的家长来学校,就篮球专业技能训练及文化课学习,时间协调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中考后冯港谦同学是我校本届初三考生中唯一考上了市重点高中的特长生。
老师与家长个别约谈,初衷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有时难免哪句话说得不中听,导致沟通不愉快。有时把重心转移到孩子的成长变化上,沟通僵局会自然得到化解。一天,老师与家长约谈孩子不吃青菜的事情。家长说,我们在家里都是小明吃什么才做什么。老师说,在学校食堂里,学校会考虑食物营养均衡,每周每天每一顿饭的饭菜都事先安排好,只能做什么,孩子吃什么,你们家太娇惯孩子了。家长认为娇惯孩子累的是自己,心甘情愿为孩子累,用不着老师来批评教育。后来老师没再与家长谈及此事,而是着手教育小明。在吃饭的时候,老师没有强迫小明吃青菜,只是鼓励他吃一口,小明感觉吃一口没关系,老师接着鼓励他吃一小口,他就吃了一小口,老师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小明非常高兴,老师又鼓励他慢慢多吃一点青菜。一个月以后,小明已经不再喜欢青菜了。家长非常感动,也为自己曾经误解老师感到惭愧,在后来的家校合作中都给很大的支持。可见,教师一心一意关爱孩子,让家长见证孩子的进步与成长,是破解家校关系危机的法宝。
(四)随机进行家访。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的工作方法之一,是家校共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家访是了解学生、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手段。真正做好家访工作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佩服老师,支持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
1. 家访时要树立家长对小孩的信心。跟家长交谈时要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不宜过于严肃,更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班主任要志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宜过多地指责学生,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心。
2. 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向家长汇报时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进步,不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适时的家长会融洽师生的感情,便于了解和教育学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有效地督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五)创造机会,发挥往届家长的传、帮、带作用,这也是家校共育的一种新途径。
班里建立QQ群、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利用校讯通、掌上通等现代通讯工具,随时随地与家长联系沟通。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家长们的实际困惑挺多,但解决起来不够系统,没有主题化,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主要是大家没有经验。所以新家长向老家长取经是优化家校共育的新途径。班主任就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原来家长与现任家长们进行面对面的经验交流。我每学期安排一到两次这样的经验分享会,一般先由新家长提出困惑,往届家长代表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围绕这一困惑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做好教育方法指导。由于每个学段学生年龄特点、成长特点和发展状况不一样,所以初中三年的主题会有所变化。比如 ,起始年级较关注学生新集体的适应性、小升初的衔接问题;初二年级更关注学生青春期问题、分化问题;毕业班则更重视备考问题、升学咨询等。班主任组织安排好“以老带新”的家长经验传递活动,能够轻松优化家校共育效果。
目光深远
记得,在“天下女人寻找幸福力2011年度活动”中,被评为“最佳男士”的刘震云送给妻子著名的公益律师郭建梅这样的幸福表白:幸福力不用寻找,幸福力也不用培养,它看起来说的是感觉,其实说的是目光。我们这个民族什么都不缺,钱也不缺,人也不缺,缺的是目光长远,一句有见识的话胜过一万句话。”看到这句话,让我不由思考,面对孩子们,咱们家长的幸福力来自于哪里?我认为,同样来自于我们的目光。因此,当我们开始携手出发时,我们的首次班级家校之约主题定为,我们的目光——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
说起孩子的终身发展,我都会想到三句话,相信在座的家长一定也听说过?
一、马x妈妈谈“态度决定高度,习惯成就未来”
小结:我们每天的作业都有这样几项,不知您可否知道用意。读课文,复习的习惯;听写,书写习惯;睡前读书,博览群书的习惯。量可多可少,但项目天天坚持,必有收获。培养四个良好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敏捷灵巧的习惯、精益求精的习惯、坚持不懈的习惯。
二、严x妈妈“努力造就实力,细节铸就终身”
小结:说到细节谈谈语文学科中的书写一笔一划、预习几步骤。这样的实力打造,细节铸造要求我们家长首先有这样的意识,同样需要我们的家长掌握艺术的方法,送给家长三个字:赏、严、爱。赏(欣优赏缺、激情励志)、严(身正为范、严中透情)、爱(不纵不溺、均衡施爱)。欣赏孩子,严格要求同时关爱孩子,来用努力打造孩子的实力,关注细节铸就终身。
三、王x、吴x妈妈谈“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小结:说到心态,也相送大家四个心:细心、耐心、恒心、平常心。凭借这样的四“心”,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心灵成长环境。
本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学生家长的支持下我校的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评价,我班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开学初,我们二年级建立了家长学校。本学期来,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注重抓早、抓细、抓落实。这个组织建立起来后,立即在班上召开会议,具体布置各项工作,各个人落实具体责任,并经过讨论确定本学期的工作主题,着重组织家长讨论“养不教,谁之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活动。并在其中贯穿家庭德育教育。
二、召开家长会议,传授家教方法
本学期来,我班召开家长会议着重组织学生讨论“养不教,谁之过?”通过讲座,使广大家长认识到孩子是可塑的,明确了家长的责任,认识到应该对孩子爱而不溺,严而有轻,并学到了一些关于独生子女的家教方法。通过会议,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活动。经过这些家长会议,既加强了家校联系,又缩短了家长与孩子两代人之间的距离,纠正了家教中的一些失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印发家校联系卡,密切家校联系
本学期来,家长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家校间日常的联系。我们二年级的家长学校印发家校联系卡,向学生家长公布孩子所在班级的各课任老师的住址、电话号码,以便家长向老师反映情况,获取信息。为了防止个别后进生逃学,在今年的家校联系卡上还印上了课程表及作息时间表,使家长容易掌握孩子动向,便于检查孩子作业。同时,我们与移动公司开通了家校通,以便各课任老师及时向家长反映问题。经过双方努力,家校双方配合得更加默契。
四、组织教师家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
本学期来,我们老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学生,要求全体教师与其结对子,经过家访,使广大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表现,掌握了第一资料,方便了自己的工作,提高了工作实效。
【家校共育班主任发言稿】推荐阅读:
家校共育经验材料06-04
13家校共育活动方案06-16
中职家校合力共育成长09-10
家校携手共育未来心得体会09-20
家校共育四年级家长会11-06
家校共育经验交流心得体会07-03
家园共育方案06-23
中班家园共育小知识10-19
警校共育办公室工作制度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