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企合作(精选7篇)
篇一: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培养协议书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培养协议书
甲方:涿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乙方:涿鹿县洪大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号召,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学校教育系统性的优势,为社会及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公平、公正、合理、平等自愿、充分酝酿和理解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双方校企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专业
根据甲、乙双方的产教特点和新村建设的需要,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双方确定本次校企合作的专业是现代农艺技术。
三、培养对象
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配合我省“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顺利进行,甲、乙双方决定共同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技术人才和能够自主创业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素质,学习技能,脱贫致富,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的带头人,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培养人数
针对现代化农业产业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送教下乡”教学的特色,本次校企合作既要体现合作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又要注重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周期较长的规律,确定培育人数为300人。
五、培养目标
1、充分发挥甲、乙双方的优势,建立一个设备先进、配套完整的能够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化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甲方通过开展“送教下乡”工作,为乙方培养培养一大批有理论、懂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的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使其成为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具备实践技能的新型人才。
3、通过甲、乙双方共同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日光温室,进行教学、实训、科研和生产,实现示范、引领、带动战略。培养出更多的有良好素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现代农艺技术人才,推动全县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为县域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六、培养方式
1、甲方挂牌设立“涿鹿县洪大有机蔬菜有限公司人才供应基地”,乙方挂牌设立“涿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实习、就业基地”;
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合作伙伴的名称。
2、甲、乙双方利用“送教下乡”教学平台,把培养对象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招生范围,注册正式学籍,实行严格的全日制培养方式。
七、合作时间
合作期限自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为期3年,双方可根据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续签合作协议。
八、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共同制订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校企双方合作开展行业调研,根据现代农业产业的要求,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和学习情境设计,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共同制订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案
甲方:
本着职业性、技术性、共享性、开放性的原则,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制定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初步方案。
乙方:
根据自身对专业高技能人才和行业的了解,对实践教学基地初步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导甲方完善方案,并根据自身条件为现代农艺技术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三)共同实施工学结合导向课程的教学过程
甲方:
1)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包括职业素质)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标准。2)根据企业要求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或讲义, 与乙方一起开发专业技术类课程。3)建立初步的课程考核标准。
4)根据企业提供课程相关资源,根据教学要求,开发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5)主要承担校内课程教学工作及基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乙方:
1)对甲方制定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标准进行审核,并一起完善标准。
2)参与专业校本教材或讲义的编写工作。
3)从企业评价角度对课程考核标准提出整改意见,并指导甲方完善标准。
4)帮助提供企业与课程教学相关资源。
5)主要承担校外实习教学,帮助甲方完成部分校内专业教学。
(四)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大型现代农艺技术实践教学基地 甲方:
1)根据基地人才培养的情况,经双方协商,本协议签订后日内投入_____________,共建符合教、学、做一体化要求的电子技术产学合作中心。2)设备的所有权归甲方。
3)甲方学生为乙方进行生产性的工作,乙方将依据甲方学生技术能力等情况,给予适当的待遇。具体事宜可由甲、乙、实习生三方另签订实习协议。
乙方:
1)乙方提供实训场地、基础性实训设备、教室等硬件设施。
2)乙方可以利用甲方设备进行培训或其它生产性活动;乙方有责任接受甲方的固定资产管理。定期向甲方反应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运行状况。乙方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损坏维修,并及时与甲方联系。
3)设备用于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时使用,乙方根据需求可以免费使用设备;
4)设备由乙方代为管理,乙方需按照说明书进行日常维护;质保期内若设备出现故障的,乙方通知甲方,甲方联系原厂至乙方进行维修至正常使用;质保期外的,出现一般损耗的乙方负责维修;对损耗严重乙方没有能力维修,乙方应及时提交甲方负责处理,并说明情况。篇二:中职院校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和校企双赢的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
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双方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开展校企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的方式与途径
(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乙方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教学与实习计划组织学生到乙方相应部门进行专业实习;乙方结合自身需求承接学生的顶岗实习。
(二)建立就业基地:根据企业发展与用人需要,甲方优先向乙方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乙方就业。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优先录用甲方学生。
(三)建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甲方根据乙方的经营管理需要,为乙方提供员工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等项目,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二、双方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甲方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应利用学校的专业理论培训优势,根据乙方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的为乙方培训有关专业技术人才,乙方按照实习生人数向甲方支付培训费元/月/人。
2、根据乙方提供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适应企业需要。
3、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最少提前两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
4、委派专业教师与乙方一起共同管理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事宜,并不定期的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检查和督导。
5、聘请乙方技术骨干和高层管理者作为外聘专业教师,开展定期的系统教学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并按100元/课时的标准支付相应报酬。
6、甲方应为乙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拔和录用。
7、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1、乙方作为甲方的校外实习基地,应提供实习设施设备、场地和相关原材料,尽量满足和保障甲方学生的实习需要;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负责向甲方提供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等信息;参与甲方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审订专业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计划。
3、对甲方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专业和毕业实习。
4、确保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工作时间内发生工伤意外事故,乙方应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保障实习生利益。
5、对甲方优秀毕业生做到优先录用。
6、乙方应确保本单位招聘及用工的合法性。
(三)第三方(实习学生)的权益保障
1、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甲乙双方约定按月以现金形式支付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2、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实行8小时工作制,因工作需要安排加班的,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加班工资或安排补休。
3、有保障工作期间人身安全、人格尊严的权利。工作时间内因公受
伤有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利。
(四)第三方(实习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1、必须严格遵守乙方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2、若学生因个人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或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造成责任事故或人身财产损失,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责任。
3、必须按协议约定完成实习任务,否则实习成绩不予评定,并承担个人实习重修和推迟毕业的后果。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
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四、其它
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乙 方(盖章)
单 位 名 称:单 位 名 称: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电话:电话:
单 位 地 址: 单 位 地 址:
签 约 日 期:签 约 日 期: 篇三:中职校企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
填报部门:招生就业办保存年限:三年 甲方:
乙方: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更好的发挥甲、乙双方各自优势,经双方研究协商,同意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并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目的:
通过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把课堂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操作能力的企业技能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合作办学。
二、合作专业:
三、合作形式:工学交替式、2+1模式、订单委培式等校企合作。
四、合作内容:
1、在乙方设立“剑河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专业宣传、协同招生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为教师提供专业实践机会,为毕业学生推荐就业,共同合作开展行业各类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函授学习等项目。
2、在甲方设立“ 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接受企业委托进行职工培训,与企业签订“订单式”(“2+1”式或“工读交替”式)人才培养协议等合作等。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校企联办培养在校学生。另一类是校企联办培训企业员工。通过成立实训中心,校企共同承担在岗职工与转岗职工的培训任务,帮助企业提高职工技能和专业知识,促进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发展。
五、甲方权利和义务:
1、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以企业需求为办班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储备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2、通过企业及时掌握行业当前的信息、技术要求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的课程设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要求相一致;
3、负责调整学生的课程、考试安排等计划,尽量不与实习工作发生冲突。如需要安排学生回校参加有关活动,应提前通知乙方,办理相关请假手续。
4、协助乙方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协调及管理工作,确保学生遵守乙方的规章制度。
5、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了解、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6、支持企业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等继续教育,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六、乙方权利和义务:
1、依托学校积极开展学历提升、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实现职前培训与职后提升相结合,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学习、深造、提升的机会;
2、强化办学意识,为学校的教学、实习、就业提供方便,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参与学生的招生、培养、培训过程、实习就业等工作。
3、根据工作需要和甲方的有关要求安排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为学生提供岗
前培训,指导学生了解乙方的生产环境,掌握生产技术及安全操作规程。
4、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或类似险种,使学生的见习得到较好的安全保障。
5、在实习期间,除了按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定的实习补贴标准付给学生津贴外,乙方与甲方一同设立校企奖学金,对圆满完成实习活动的学生给予表彰。
6、配合甲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并将实习月考核的结果鉴定等及时提供给甲方。
7、如果学生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严重违反乙方纪律,应以书面形式提前通知甲方,甲方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8、企业提供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兼任学校的实践课教学。
七、其他事宜:
1、甲方派(联系电话:),乙方派(联系电话:)作为双方履行协议的代表,互相为本协议的实施具体负责协调工作。双方应积极合作共同开展好甲方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应配合甲方做好甲方实习学生安全教育并负有保障甲方学生在实践操行中的安全教育及其相关责任。
2、甲、乙双方根据本协议为蓝本制定补充协议。
3、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方各执一份,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 代表:
电话: 电话:
多年以来, 福建建筑学校与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咨询公司签订协议, 建立学生校外实训基地, 但受施工现场环境所限, 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校企双方合作基于表面, 收货甚微。如何挖掘施工企业的潜力, 有效利用学校优势教学资源, 以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是目前中职校校企合作的难题。在我校示范校建设的建设期, 根据统一规划, 我专业部应实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此, 我们与合作企业———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经多次磋商, 制定了以下的预期目标:校企双方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以校企双方实质性合作, 来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之目的。
1 注重相互培训, 架设校企“双赢”桥梁
学校能否培养出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否“适销对路”, 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对企业来讲, 能在同行里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见, 培养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是校企合作的真正目的。近年来, 在校企相互培训方面我校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1 发挥教学资源优势, 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二级建造师考前辅导
企业要做大做强, 增强核心竞争力, 就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小建筑企业一线管理人员, 如施工员、质检员, 施工经验丰富, 但大多数人员学历低, 缺乏理论知识, 而二级建造师是许多管理人员渴望获得的执业资格证书之一。我校拥有多位持国家一级建造师资格的教师, 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故在2012年我校为合作企业——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举办二级建造师培训班, 集中培训6天, 使他们的管理人员二级建造师通过率高达90%, 极大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为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也因此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2 合作育人, 为合作企业开办非全日制校企班
我校在2011年向省教育厅申请举办非全日制校企班, 得到省教育厅有关部门批准后, 第一期招收合作企业一线工人70余名, 学生学费全免, 在2013年获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该班采用“1+2”模式, 即第一学年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学校进行企业岗位技能专门化训练, 第二、三学年由学校教师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通过学习, 使合作企业的一线工人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也为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3 企业为专业教师提供下企业的平台,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我们根据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例如, 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教师实践能力培训;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水平考试, 获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我校建筑专业16位老师在2012年获得全国注册二级建造师资格, 2位老师获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 ;依托合作企业, 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培训。例如我专业部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实践,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 成立了青年教师下企业办公室, 负责教师下企业的有关事宜:企业对四位青年骨干教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 学习工程测量、工程算量、内业资料等专业技能;组织全体专业部教师下企业学习企业的多项专利技术、新材料, 现场观摩与实践项目工地质量与安全检查;由企业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施工工艺操作规程》技能训练;由企业的总裁助理熊厚发、副总肖用晃、工程技术部经理姚宏光等高管人员开设讲座, 讲解《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业务能力期待》、《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施工管理重点环节控制措施》、《项目施工展及跟踪流程》、《项目图纸设计质量控制环节及要点》、《项目施工内业制作》等专题, 极大地开阔了专业教师的视野, 为教学质量、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有效应用企业资源,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和为企业解决人才培养的难题, 我们取得了企业的信任, 企业也愿意为学校解决教学方面的各种需要。例如我校为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 需要拍摄施工过程的教学片, 这些都需要企业提供帮助。我校的合作企业为我们提供了设备、施工工地、工人等条件, 我们将建筑工程分解为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砌筑工程、砼工程、脚手架工程, 对上述五个分项工程施工全过程拍摄成2个小时的教学片。该教学片已成功融入日常教学, 在教改试点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采用项目教材进行项目教学中, 使学生能直观理解施工全过程, 有利于学生对项目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熊厚发、副总肖用晃、工程技术部经理姚宏光等高管人员对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他们根据建筑行业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 对《建筑设备》、《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与检测》五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增减, 使我校教师顺利完成了上述四门校级特色课程的建设, 其中《建筑设备》、《建筑力学与结构》特色课程已顺利通过省职教中心的评审, 分别被确认为福建省完成的第一批、第二批省级特色课程, 第三批特色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已完成申报。由我校教师主编的项目课程《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与检测》, 在编写过程中, 在征求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基础上, 反复修改稿件, 稿件质量得到出版社的高度肯定, 由中国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
3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培养建筑精英人才
我校开办了四年制建筑施工专业实验班, 合作企业派公司总工肖用晃等人在课程设置、教学进程等方面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为此我们在实验班的课程设置方面, 打破原有的先语数英后专业课的传统模式, 采用先专业后基础、增设一学期的岗位技能实训等方式, 强化学生专业岗位技能, 从合作企业引进肖用晃、林曼丽等特聘教师担任部分课程主讲教师, 充实实验班的师资队伍。该班的学生在近三年的各类技能竞赛中大放异彩, 为我校教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 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全面培养技能型人才
为全面提高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部在每年9月份成立工程测量、效果图制作、仿宋体等十一个兴趣小组, 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订计划, 明确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内容、地点, 并将计划印发到每一位学生。由于活动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企业技术人充当兼职教师等原因, 大多数同学均找到自己所爱好的兴趣小组学习, 学生的参与度达到学生总数的90%, 使部分理论学习的差生, 成功成为了某一技能精英。如张鹏飞同学, 在第一学年的学习成绩属于差生行列, 但他本人对工程算量有极大的兴趣, 该生在兴趣小组中脱颖而出, 在竞赛中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并被报送到西安科技大学深造。兴趣小组的常规化活动, 有力地补充了课堂教学, 使大多数同学能根据自身的优点, 学习某一专项技能, 为今后就业提供帮助。
5 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果
通过两年来的努力, 我们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实现了校企之间深度合作, 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的预期目标。主要体现在:
(1) 合作企业的员工素质得到提升。合作企业的员工素质得到提升, 企业的资质增项, 营业范围进一步扩大, 营业规模逐年扩大, 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也被教育厅确认为2013年、2014年青年教师下企业的定点企业。
(2) 涌现一批青年优秀教师, 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2011年张树生、李卫琴、陈叶等青年教师有计划在企业学习专项技能, 他们所指导的学生在全省中职校技能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的佳绩。张树生、李卫琴、陈叶三位教师获2013年省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杨建宁等七位教师获2014年省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3) 学生技能水平大幅提高, 就业率高。由于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 他们所培养的学生技能素质也大幅提高, 我校建筑类学生在2014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技术类的五个项目中, 获四个一等奖, 一个二等奖;在2014年我校举办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上, 我校建筑类类毕业生供不应求。
(4) 实验班教育成果。1107班在2013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获两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获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4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该班获二个项目一等奖。
6 思考体会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职业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实训教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4-000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4.005
1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
1.1 发展的合理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在中职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必须是面向市场并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兼容的经济发展配合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探索出的一种较合理的办学模式。
1.2 发展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改变随着社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合格的劳动力是中职教育与社会企业的共同任务。企业和学校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这促进了校企合作的产生。中职教育必须以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己任,所以校企合作是唯一的选择。
1.2.1 政策的指导。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政府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免学费政策等优惠政策。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生产和教育相结合,企业需要成为学校教育方向,中职教育要以企业服务为理念,开展各种教育模式。
1.2.2 生存和发展。目前中職院校面临各种挑战:(1)学生质量低,招生难;(2)资金紧张,学校发展困难;(3)毕业生就业不稳定。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我们必须大胆创新,解放思想,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赢得学校发展生机。
1.2.3 培训企业职工。目前企业存在招聘难、企业新雇佣的员工质量与生产能力较低的问题,这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因此企业必须经过员工培训来提高质量,但是却苦于没有专门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企业也在寻找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合作,特别是与职业学校合作机会,搭建一座培训员工的“桥梁”。
2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上有偏差
在中职学校相当多的一些不利因素尚未解决,比如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该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问题,而中职学校为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人员、培训场地等,因此中职学校应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以确保学生顺利就业,并不过分在意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2.2 利益关系复杂
对于上级管理部门,希望通过较小的教育经费投入来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回报;对于合作企业,希望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的实惠;对于中职院校,希望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培养更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对于在校学子,渴望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企业里大显身手。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各方存在不同的复杂利益关系。
2.3 系统规划不完善
在规划上,学校依据企业建议设置专业方向,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对于校企合作,学校也没有一套灵活有效的机制来推动校企合作顺利进行,这让企业不能确定校企合作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3 校企合作的建议
3.1 广泛宣传,使校企合作深入人心
学校应主动与企业、学生以及教师进行积极沟通,分析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学校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并提供员工在职培训,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技术学习和技能锻炼的机会。
3.2 制定制度,使校企合作持续发展
当地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状况,制定保证中职教育校企合作顺利运行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为中职教育和本地企业之间合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上级政府主管部门也对中职教育的办学机制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加大改革力度,放权让校企两者发挥自身主动性去发展合作互利共赢。
3.3 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3.3.1 “订单定做”模式。学校按企业订单要求量身定做完成人才培养工作。企业从岗位要求和自身文化特征出发,深入教育的全过程。从设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多方面参与教学等相关内容。
3.3.2 “工学合作”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学生职业操作技能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完好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3.3.3 “上岗实习”模式。上岗实习是学生职业操作技能能力形成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关键途径。通过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的上岗锻炼,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并生产实际结合为一体,增强了动手能力。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前提下,中职学校的学生允许提前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实际工作锻炼,直接接受企业的考核和绩效评价。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综合实习和锻炼,边学边练,能很快提高工作岗位能力。
3.3.4 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学校的发展及校企合作的顺利进展与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是从培养既能上好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双师型教师着手。本文认为应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实习教师到工厂实训并执行考核制度,在合作企业进行与教学相关的岗位顶岗工作一年;(2)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实行双证上岗;(3)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研究项目;(4)从企业聘请能到学校担任兼职或全职教师的资深专家、一线技术骨干、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习。
3.3.5 依托校企合作,促进学校教学深化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学校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理论与实训教学指导,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由理论知识向生产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转化,缩短教学与实践的时间,深入发展和促进校企合作,促进教学改革。
总之,在依靠现有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等多方面条件下,大力发展经济和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启强.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
[2] 王峰.广西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2012.
[3] 魏雪峰.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D].鲁东大学,2012.
[4] 郭春梅.茂名电大中职教育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作者简介:李潜(1968-),男,山东济宁人,供职于济宁技师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作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究”的课题组成员,一学期以来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精心准备,缜密研究,现将我在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如下:
“校企合作”的理论分析
1.校企合作的定义
我国的众多学者对校企合作也作出各不相同的精辟理解。下面是几种典型的理解内容:
(1)有些学者从校企合作进行层面上作了解释,阐述了校企合作可根据不同区域及对象以及合作的深度情况进行适度的校企合作。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可以表现在区域和专业设置等层面,也可以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与教育观念、政策支持、国家国情、地域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从校企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再如:校企合作可分为物质、人力、文化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的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最有效、可持续的、最具实质意义的校企合作。
(2)还有些学者从校企合作中要注意的原则、过程和目标等方面来理解和解释校企合作。如: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使用,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还如: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综合上述种种解释,我们可以把校企合作教育定义为,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场所不足,学生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解决科研问题的需要。
2.校企合作的特征
(1)多主体的结合
即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的、有机的结合,政府是调控主体,学校和企业是操作主体。应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运行环境,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
(2)多要素之间动态的结合
即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实习基地建设与师资培养相结合;服务企业,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将结合我校各专业的教学现状与企业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
毕蒙蒙
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童西元
摘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们每个职教工作者承担的历史重任。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机电专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机会。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校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从而导致企业难以招聘到适用的人才,中职毕业生又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质量,论述了深化校企合作是其必由之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机电专业
教学质量
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服务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必须承担培养制造业大军的重任,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质量和规模。适应武汉制造业,特别是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企业强势发展的需要,探索机电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途径,笔者到阳逻工业园区的重冶成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冶钢结构有限公司、浦项耐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江北企业集团等企业调研,搜集企业人力需求信息,调查学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反思专业教学现状。通过深入的调研,笔者认为,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合作不紧密的机电专业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合格专业技术劳动者,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相对封闭情形下机电专业教学的三个“不能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贯彻和落实这一决议精神,机电专业教学处于单纯供需合作的相对封闭情形下,至少存在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员工意识不能到位
反馈用工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定,笔者设计了道德品质、劳动品质、法规意识、理论素养、实践技能等选项,问及教育过程中最需要加强的选项时,用工单位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劳动品质”这一项。一冶钢结构有限公司反映:毕业生开始都很高兴地接受到野外作业的任务,图的是稀奇;后来说到野外作业就讲条件,怕吃苦。这种吃苦耐劳劳动品质的欠缺,反映了毕业生还没有把自己的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还没有用做好一名企业员工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没有真正实现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转换。事实上,学校课堂中的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规范和道德教育都只停留于说教,实训教学中的员工意识培养多限于岗位技能的培养上。
2、学生的岗位技能不能到位
由于缺少深入的校企合作,学校的实训教学多在模拟状态下分项进行,不能形成全面形成满足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从岗位操作的安全、失误导致的成本、工期要求等方面考虑,机电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实岗机会,即便有的企业给学生顶岗机会,也都是一些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岗位,学生毕业前习得的岗位技能不能真正满足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重冶成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大型数控加工设备价值数百万,一个工件的成本也是数万元,企业为了慎重起见,操作台上的员工都从高职院校聘用。然而,从两所高职院校首次聘请的37名应届毕业生中,只有1名学生能够基本满足工位要求,企业无奈中继续选择从人才市场招聘熟练工、从同行业厂家挖技术骨干等做法。
3、学生的市场适应不能到位
随着“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实施,机电专业一般能提供钳工、焊工、车工、数控等专业选修方向,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然而,这与机电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相比,与企业复杂的用工要求相比,就显得十分狭窄。另一方面,这也就使得学生不能充分适应用工市场的需求,择业面小,大量毕业生去抢同一个岗位。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冶钢结构有限公司对铆工的大量需求,浦项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对电子工的特殊要求,都只能采取先招聘再培训的方法,职业学校不能直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校企合作为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了三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通过引进企业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办专业、根据订单创办企业冠名班等形式深化校企合作,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下列优化教学效果的平台:
1、蕴含企业文化的员工管理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将蕴含企业文化的员工管理制度和措施引入到学生实习管理中,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生产劳动的随意性,调动他们遵守岗位法则、争做优秀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在与韩资企业浦项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合作中,共同商定了通过部分培训阶段给学生发实习工艺卡片的做法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学生员工意识的提升就是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实习工艺卡》由校企合作编制,一方面把实训项目进行分解与细化,包含了实习项目、工件图纸、技术要求、工量具清单、操作步骤、操作技术要领、实习目的、技能训练要求、实习注意点、相关理论知识提示等技能内容,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介绍他所从事的岗位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企业对于完成者的感激等。学生采用《实习工艺卡》进行实习的好处有:实习有目标,每项实习与要求一目了然;操作有规范,引导学生进行标准化实习与训练;技术有标准,有利于学生自查和考核;知识有要求,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上岗有动力,明确了岗位重要性的学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获得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在有序、标准而又富有人性化的控制体系中,学生的员工意识才能够不断提升。
2、立足岗位需要的技能培养平台
校企合作,能使专业培养真正面对岗位技能,打破那种先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然后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再学习专业课程,最后实习、就业的“四段式”的教学模式,教学不再以理论学习为主,而是立足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回避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缺陷,倡导“先会后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在课程安排上,先安排实践学习,再安排理论学习;就一门课的教学来说,先让学生动手干一干,然后归纳总结,再开展理论教学。如车工操作学习,就是先安排金工实习,使学生对专业将学的技能与发展方向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操作方法,接着进行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再进行车工实习,训练车工的操作技能,再接着学习《车工工艺》等专业知识,最后进行车工强化与考证,使知识融汇贯通。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进行实践,再带着问题学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解决前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为下一实践环节作准备,整个教学是实践与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借鉴企业严格的质量量管理体系,以实践为主线的机电专业教学还能通过完善的考核体系督促和引导学生。这样的管理应由以下四个考核组成:
日考核: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当天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包括自查与教师考核两种形式。
小项目考核:每一实习环节,由若干个训练小项目构成,每一个训练小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考核。考试不合格着及时进行补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项目的实习。
环节考核:当一个实习环节完成后,进行环节结业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后继的相关实习,如钳工实习合格者,才能机床检修实习;成绩优秀者,推荐参加考证,考取工种等级证书。
技能鉴定:完成了相关的各环节实习,各环节考核成绩合格后,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如当学生完了金工实习、设备操作实习、车工操作强化等环节的实习,各环节考核成绩合格者,组织学生参加车工中级的技能鉴定。
3、满足不同学生的特长发挥平台
校企合作后为学生提供的模块课程菜单,不再是模拟状态和未知情形下的菜单,而是直接面对企业的岗位需求,能实实在在的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特长,为他们的特长发挥提供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工种选修、集中精修等方式实现自己岗位技能的提高。
工种选修:在总的实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不同工种轮流的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选修强化其中的一种工种,以达到技能强化的目的。例如四周的金工实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工种轮回实习,用时一周。在这一阶段,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掌握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通用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各工种的加工方法,掌握其工艺特点,为今后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好基础。第二阶段为工种选修实习,用时三周。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个人在前阶段的实习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满足自己在企业的岗位理想要求,在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工种中选择一个工种,进行操作技能强化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集中精修:打破传统教学授课的安排是采用多门课轮换制:根据教学计划的教学时数,将几门课程按顺序制成周课表,以一定的时间(如1~2节课)为单位,各门学课交替进行授课,集中精修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以集中一周甚至一月的时间精修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和技能。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知识连贯性强。学习时学生对着实物边动手边学,学习兴趣大,教师的授课也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如在《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基础》的《 数控车床》专业课程周,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计34节),进行了教学大纲规定的40学时所应学的知识技能学习。为了验证课程周的教学效果,我们对采用集中精修的企业冠名班与常规教学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测验,结果企业冠名班的集中精修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教学班,同时在集中精修中,学生还学会了车床的拆装、精度检验、简单故障排除等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展了书本知识,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机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不为机电专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机会。机电专业的建设要适应形势发展,抓住发展机遇,主动谋求合作,借助合作提高办学水平,锻造专业课教师素质,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作者基本情况:
职称: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
职务:副校长
单位: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地址:武汉市新洲区汪集等荣生路1号
邮编:430418
电话:027-89875819 ***
附:作者简介
童西元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为此, 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 而校企合作模式, 是中职学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 实现学习、实习、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
1.1 学校应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来调整课程结构
在校企合作中, 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满足企业的要求, 实现结果导向到过程导向的积极转变。因为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用工的实际情况, 注重知识传授方面隐形知识取代显性知识成为发展趋势,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更加注重实践性, 应用型知识内容应当在所有学习内容中居于主导位置, 中职学校需要注重动手教学的安排, 确保学习内容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1.2 要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要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必须要规范校企产学研的工作程序。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学校参加学校管理机制的完善, 特别是在技术工人需求和预测、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 需要必须要过完善机制, 以保证听取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意见。
要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还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督导机制, 要通过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落实校企合作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 为了做好对校企合作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需要统一命题、统一监考、统一评卷、统一登记, 以利于学校与企业按照同一评价标准和体系去有效评价校企合作的效果。
1.3 要正确处理校企合作的关系
(1) 处理好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关系。校企合作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最终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和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其中, 理论学习是前提, 通过理论学习, 可以掌握今后工作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基础理论。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的文化理论知识, 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中职院校培养的劳动者同时也是社会公民, 要想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素养。中职学校培养的劳动者是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主体, 而并非工具, 所以必须得到尊重, 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这些都是理论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同时, 实践训练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措施。通过实践训练, 设定与今后实际工作基本一致的环境和场景,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掌握实践技能, 提高实践水平。
(2) 要正确处理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关系。在实施校企合作教育中, 学生作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 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被调动起来, 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 真正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获得认识上的提高和实际技能的飞跃。在实践教学中, 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补助,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通过正向的经济激励, 提高其参与校企合作实践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实现当初设定的教学目标。
(3) 要正确处理以工作任务为依据和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关系。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到工作实际情况, 与企业今后工作实际相一致, 而不能脱离工作实际。要以能力为基础确立课程内容, 学生到企业实习, 要强化对专业领域最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和传授, 注重在实践中创设高度仿真的工作情境。校企双方要在这方面达成共识, 要精选典型产品组织教学活动, 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 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学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的内容, 使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能为校企双方带来实际的利益。
1.4 采用任务引领型课程设置, 实现“工学结合”、“做学一体”
任务引领型课程既重视发挥企业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的课程开发作用, 又发挥企业知识工人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既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对从业者的要求, 又把握职业教育的规律, 课程设计要有利于师生互动, 使“工”和“学”都能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任务引领型课程建设的重点是: (1) 优化人文素质的课程。 (2) 完善专业课教学标准, 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利益协调和保障机制
2.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利益协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涉及到对方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方的利益都应该兼顾, 才能保证制度设计和运行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 其实质是要求制度的运行必须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律, 兼顾各方利益诉求。
(1) 有实施总体规划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可以来自政府, 政府的支持是校区合作的政策保障。政府相关部门, 特别是教育部门、经贸部门、劳动部门等直接相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成员也需要和学校和企业的代表, 企业和学校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落实人, 其诉求和主张应该得到尊重。
(2) 配备能够满足实践要求的办公室。校企合作必须要有一定的办公环境, 需要具备基本的物质基础。办公室是基本的物质基础, 只有具备了办公场所, 相关人员才能安定下来, 才能有心思、有精力从事实践工作。通过配备能够满足实践要求的办公室, 也可以让学生有归属感, 能够及时有效保障学生的权利。
2.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利益保障
通过制度保障利益诉求是校企合作成功的经济基础, 必须要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
(1) 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学生是校区合作的参加者, 是学习培训活动的对象, 必须要通过经济激励, 提高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如对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发放一定的劳动补助, 既可以激励学生, 又可以减少学生的经济压力, 可以获得学生家长的支持, 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无疑是雪中送炭。实际上也可以提高企业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此外, 还可以为参加实践的学生购买社会保险和其他商业险, 这样可以预防学生在工作中特别是一些危险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还能留住学生, 让学生心甘情愿在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 可谓一举多得。
(2) 企业好学校利益的保障。对企业来说, 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发掘和培养今后的员工, 而具备较强胜任能力的员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宝贵财富。
对学校来说, 中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操作能力弱、理论功底强的现状。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定期选派教师赴相关企业去做短期工作, 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亲身了解最新的行业工艺设备、生产技术等的情况, 掌握企业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从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 还可以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或者不定期地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举办专题技术讲座, 这样能够有效地带动教学改革, 确保专业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保证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建立起深层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建立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学院可以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工艺以及对员工的要求, 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 可以培养学生遵守工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讲求实效, 扎实工作。再则, 这种全新的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和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冲突, 这就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 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侯秉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0 (2) :23-25.
[2]李村, 葛超.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J].职教论坛, 2010 (2) :73-74.
[3]余洪英, 刘焰余, 吴军, 吕科.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冷”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20) :592.
[4]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28) :15-18.
[5]韩清杰, 高红梅, 葛雨.基于“双赢”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品牌 (下半月) , 2010 (11) :144.
【关键语】中职教育;校企合作;重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教育的简称,它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正确认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有助于深化中职教育的改革和进一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职教育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学术界尽管对中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做了很多分析和研究,但通常都是以学校或企业为主体来分析校企合作带给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的益处,研究的视角往往比较零散。本文尝试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整体分析中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从宏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顺应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是一批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中职教育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桥梁,是造就劳动技术大军的重要阵地,也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朴素的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践活动,强调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从中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当前人才市场存在着供求矛盾: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理想的员工是熟悉工作流程,立即上岗,拥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但是对于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仅依靠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时获得的经验很难完成工作任务。这一矛盾反映了中职教育存在着工学脱节,“产销不对路”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效途径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发展。
对企业来言:首先,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体现了社会责任。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企业单纯地通过捐资献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但如果从教育,从人的精神思想层面入手,以企业的文化和资源的优势来突显育人的特色,那么同样的投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发现和储备人才。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得到了所需的人才,节约了教育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企业的后劲和活力。最后,学校参与校企合作有利于拓展有限的教学资源。
对学校来言:首先,学校参与校企合作体现社会服务意识。学校通过为企业开展特色的技术培训课程,发挥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并扩大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其次,学校参与校企合作有利于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设置和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条件等方面的改革,如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更新为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深化改革使学校的教学更贴近社会、市场、企业的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最后,学校参与校企合作拓展有限的教学资源。
三、从微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教师、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三方获利
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也就意味着学校的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的员工都将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的获利。一方面,教师自我素质得以提高。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将专业课的教师选派至实际工作中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服务等活动,有利于教师把生产与教育紧密结合,提升其实践与科研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增强了实践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内化了在学校教育中很难培养的职业素养。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中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说得再生动,也不如在生产实践中的身体力行,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得以巩固,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精神等中职素养也在耳濡目染中得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企业的员工的职后培训得以保障。校企合作得益的不仅是学校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员工参加学校的职业培训,为企业员工进行中职规划,同时企业员工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不仅自身得益,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晓军. 谈谈中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问题[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9, 28(5)
[2]刘卫红.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加强合作的措施[J]. 新西部, 2009, (6)
[3]陈洪. 浅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J]. 教育與中职, 2006, (36)
[4]李良,关晓形,白晓琳. 谈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J]. 辽宁高职学报, 2008, 10(7)
【中职校企合作】推荐阅读:
校企合作现状06-01
校企合作简报09-14
1.校企合作方案07-02
校企合作调研问卷07-22
校企合作公司简介09-11
创业服务校企合作09-15
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11-06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11-06
校企合作协议--冠名班11-20
校企合作三方协议书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