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职能基础上建立传统文化馆的探索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深入发展和推广, 海量的信息催生出快餐文化和功利化的阅读心理, 传统的阅读方式和意境渐渐淡出人们的思维视域, 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不加论证的前提下被弃如敝履。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不是淘汰传统的文化元素和阅读方式, 而是借助信息化平台高效地整合资源, 给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阅读方式和环境。

传统文化馆的建设理念是立足于图书馆的传统职能和受众优势, 借助信息化建设平台, 以体验为中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其具体实践从以下四个层面论述:

一、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传统文化的收录与分类

“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对图书馆的各类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各种载体文献的采编、典藏、流通、检索及常规业务管理工作进行高效的、准确的、规范的管理。”[1]图书馆信息系统的运行给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带来极大的便利, 同时也为传统文化典籍的收集、梳理、筛选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 并且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 整理过程复杂繁琐。以清朝《四库全书》为例, 整个编撰过程有360多位高官、学者参与, 3800多人抄写, 耗时十三余年, 成书共有3500多册, 7.9万卷, 约8亿字。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仅仅是传统典籍的冰山一角, 还有大量典籍因为文化专制或民族差异等原因游离在主流文化之外。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使得海量信息变得有序合理。数字图书馆即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 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随着国家古籍数字化项目和古籍保护工程的大力实施, 大量经典会以数字化的形式系统规范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借助阅读体验, 挖掘隐性修身功能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将传统机械的人工操作流程简单化, 但是容易导致传统人文底蕴的流失。“一个图书馆只有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提升全民素质, 实现其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开发信息资源的职能。”[2]

传统文化馆无论是建筑还是场景布置, 都可以成为人文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首先是流畅的数字化检索平台, 可以方便师生查阅需要的目录信息, 一目了然。其次是各类传统元素, 如剪纸、皮影、脸谱、诗词、书法、国画可以以平面的形式呈现, 如古典乐曲、京剧等可以以声光形式呈现, 名著、史实、典故、建筑等可以3D动画或VR视频等形式呈现, 陶瓷、泥塑、兵器、盆景等等又可以成为摆设。再次是阅读式声光影的控制及人性化的服务方面也大有改进空间, 可以借鉴咖啡屋或是观景台的形式, 增加师生阅读的获得感、认同感。

总而言之, 传统文化馆的内外设计目的是借助丰富的文化景观营造优雅舒适的阅读意境, 给予读者丰厚的心灵滋养。实践体验是文化传承最关键也是最便捷的方式, 其落脚点在情感引导, 即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情感认同。优美典雅的阅读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自然成为了师生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三、定期举办主题讲座和诵读活动

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以传统文化馆为依托, 组建专门的讲座策划团队, 从最初的普及推广过渡到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在这一点上可以效仿上海市图书馆的具体做法, 借助图书馆的深厚底蕴打造开放式的传统文化课堂, 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定期举办系列讲座, 把人们从快餐式泛读引领到精读轨道上来, 真正领悟优秀文化的精髓, 逐渐回归慢节奏的生活。再者, 讲座、讲坛、诵读等活动现场可以录制成视频资料, 方便师生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多媒体演播室实现共享。

这些讲座及诵读活动, 加之特有的人本载体, 整个过程对师生三观建设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一气呵成。所以, 定期的主题活动可以起到引领和约束作用, 淡化社会浮躁的情绪。从开放的角度讲, “图书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文献借阅场所, 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 为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提供雄厚的文献信息资源, 也为人们提供一个日常交流、文化休闲、提高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场所”。[3]

与此同时, 图书馆可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定期组织读书季、读书月、读书周以及书籍推荐等活动, 为书香校园的建设营造氛围。图书馆还可以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摄影、微电影等数字文创产品的征集活动, 将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内涵深深地融入到作品创作过程中, 推而广之。例如, 潍坊市就曾举办了以“让心灵徜徉书海, 让书香溢满潍坊”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月”系列活动, 附带知识竞赛、经典诵读等项目, 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打造立体化的阅读方式

立体化的阅读方式即是将视听结合, 将传统阅读与科技渲染相结合, 营造书香氛围, 创建阅读意境, 寻找最佳的阅读体验。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为例, 该校定期举办的“广德雅韵”栏目, 将传统阅读和视听享受相结合, 精心策划, 精良制作, 敲开心灵的门扉, 传递简单质朴的真善美。这种阅读形式继而与第二课堂、阅读协会、广播协会等团体组织相结合, 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朗读、诵读、精读的队伍中来。

摘要: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 并且拥有广大受众, 因而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文化馆即建立在这种优势的基础上, 以图书馆的传统功能为根基, 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 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付诸实践。

关键词:传统文化馆,信息化建设,阅读体验,隐性修身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显龙.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管理观察, 2016 (14) :35-37.

[2] 李亚平, 蔡华.浅谈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底蕴的保留和继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 (29) :115-117.

[3] 马祥涛, 张收棉.“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 2018, 31 (01) :4-9.

上一篇:增值业务的新拓展——浅谈“车友俱乐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下一篇:浅析许可Email营销的障碍及对策